插画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00:06:37

点击下载

作者:傅胜春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插画设计

插画设计试读:

前言

插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艺术设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插画在国内被人们称为插图,它不仅体现了审美的形式,还体现了特定的社会情感和文化意识,同时具有丰富的表现题材和绘画风格。插画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在绘画表现与设计意识中沿袭,并酝酿着插画自身的风格特质。

插画设计在设计领域中是逐渐兴起的热门行业,涉及范围广,社会需求量大,对各种信息的传达及设计领域的影响很大。插画迅速化、大众化、频繁化的丰富起来,符合现今这个读图时代大众的需求,且插画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纵观插画发展的历史,其应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随着设计领域的扩大,插画设计融入了设计与绘画艺术的元素,越来越具有社会性与时尚性,更有表现意味,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本书将引领对插画设计充满兴趣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专业角度培养他们的综合设计素质,提高他们对插画设计的认知与创作能力。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插画设计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探索编写而成,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指导性书籍。

本书编写过程中借鉴了诸多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和文献。在此,向这些作品和文献的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向提供图片的学生和朋友深表感谢。希望本书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如有不足,敬请提出宝贵建议。傅胜春第一章插画史略第一节中国插图起承

信息传达是插图的主要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这种功能的图画可以追溯至史前。在没有出现文字之前,结绳记事、以画记事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从发掘的岩洞壁画中便能得到考证,这种信息传达方式逐渐演变到象形文字,其实图与字并没有彻底分家,也可以认为象形文字是图的抽象化符号。而记事性通过壁画一直延续下来,尤其在宗教盛行时期,其记事性亦向叙事性发展,画面内容丰富复杂起来。插图转述的是文字语言的信息,如果转述的是口头语言,其性质是相同的,所以从早期的岩洞壁画到虽然没有文字但有很强叙事性的绘画,也被认为具有插图性质甚至将它划分在插图范畴之内。

造纸术发明以前,文字的载体已经有很多种类了,“书其事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墨子·天志》)插图在其中与文字并行,以手绘、镂琢的方式呈现于不同的载体中。纸的出现,促动了文明的进程,但手抄本插图的手绘方式在普及上远不及后来的印刷本。图1-1 洛神赋图卷局部(南宋摹本)东晋 顾恺之

从雕版印刷术发明以来,真正意义的出版物便出现了。插图以木刻的形式印在纸上,发现最早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般若经》卷首的扉画,同时发现的还有五代刻印的《大圣普贤菩萨像》《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等,这些都属于佛经插图,插图具有附属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晋代以来,佛教文化兴起,佛经书籍印量是很可观的。宋、元、明、清是中国古典插图持续发展时期,插图表现的内容极大地扩张了,“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书林清话》叶德辉)这几个时期,书籍的种类也大大地增加了,插图的内容也更丰富多彩起来,经、史、子、集,农、林、牧、医均有涉及。明代的手工业发展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滋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图书的供求关系形成了文化商品市场,出版业亦日益兴盛,涌现出了更多的书肆、刻坊。文化传播的重心从士大夫阶层分移至市民阶层,通俗读物大量的印制提供了插图广阔的表现空间。图1-2 《醴泉县志》(明嘉靖十四年刻本)图1-3 《鸳鸯冢·娇娘像》明 陈洪绶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古典插图的巅峰时期,其中文学插图更是令人瞩目,从唐代的传奇、宋话本、元曲到明清小说的插图,尤以明代为最,全国各地的书肆以建阳、徽州、临安的书肆刻印量最大、最精,留给后人以珍贵的插图资料。《万壑清音》《红梅记》《董西厢》《秘本西厢》《牡丹亭》《还魂记》《吴骚合编》《鸳鸯冢》《水浒全传》《金瓶梅》《占花魁》等插图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最高水平。而最具代表性的插图画家首推陈洪绶,他在《水浒全传》《秘本西厢》《屈子行吟图》中的插图,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尤其人物塑造中动态情节的生动性是非常突出的。图1-4 於越先贤像传赞 清 任渭长图1-5 《凤求凰》(清刻本)

清代插图艺术的成就就逊于明代,但仍出现了一些佳作和杰出的插图画家,如《香草吟》《吴郡名贤图传赞》《於越先贤像传赞》《红楼梦图咏》《晚笑堂画传》中的插图仍位居古典插图的精品之列,在这些作者中鹤立者为任渭长。清代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基本处于倒退的状况,任渭长的作品却在这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宗陈老莲法,三十后遂自成家”(沙家英),他与陈洪绶都注重线条组织的形式之美和人物动态的生动性,但是任渭长更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通过他的《剑侠像传》《於越先贤像传赞》和《高士传图像》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画面空间处理上的创新,超脱传统画风中程式化形象的杰出才能。古典插图形式演变图1-6 《冯小青》插图 闻一多图1-7 《情满青山》插图 彦涵

首先是插图载体的进步提供了插图形式多样的可行性,书籍的形态、装帧方式到了明清时期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继卷轴装、旋风装、蝴蝶装,到经折装、包背装和线装的多种形式。插图也从单一的卷轴装的页首扉画发展到文内插图、单页插图、合页连等。中国画历来讲究书画一体,插图的形式与内容和文字的关系在我国古籍中形成血肉相连的形式之美,中国古典插图的特色除了与同期的绘画审美变化同步外,在版式的作用上也有独特之处,古籍内页普遍使用栏线,行格分割了若干大小空间,在文内插图的上图下文式的分割中,栏线和行格的作用使插图和文字形成一种构成关系,也使插图具有独立的空间。古籍插图在空间的处理上是值得研究的,虽同属中国画理,但插图在空间形式上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插图的画界基本以线勾边,构成了内外分明的空间,内部是一个独立的世界,画家使用边框的创造力至今令人叹服,其形式的多样化给读者充分的审美感受,如合页连插图的连接性与独立性、跨越空间的奇思妙想,团扇式插图的内外曲直对比、版框、栏线和画界的多重空间效应。另外,古籍插图内部的空间关系常使用剖图法,如从室外看室内一览无余,这种超脱了空间限制的表现方式,增加了内容和形式美的含量。图1-8 《革命烈士诗抄·方志敏》插图 古元图1-9 《在森林中》插图 黄永玉

程式化是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大特色,中国画的人物造型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程式化审美变化,这些也直接反映在插图中。程式化具有共性的审美意识,也具有美学价值,但是,画家的个性往往被淹没在共性之中,在一般的插图作品中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文人、画家不乏推陈出新者,一些优秀的插图画家笔下的人物既有程式美又有个性化的形式之美。另外,古典插图的绣像格式和应用方式也是独特的,书中的主要人物以个体单页的形式,集中在书籍的前页,如同戏剧中的人物亮相一般。图赞类的绣像插图以图为主,前图后文编纂成册,绣像插图也应用在其他方面,如酒牌,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程式化倾向在绣像插图中被弱化了,尤其是在名家笔下的绣像人物,形态生动,各显特性。人物志类绣像插图的写实目的在图中都可以看出来,“留真”的客观性加之画家的主动表现,建立了独特的形式与面貌。绣像插图是古典插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分类。图1-10 《夏伯阳》插图 伍必端图1-11 《林海雪原》插图 孙滋溪

清代末期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木版印刷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更先进的制版印刷术取代了,但是,插图的表现形式在此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直至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西方的文艺思想影响到美术界,插图的面貌才得到巨大的改观,那个时期的出版物插图西化的痕迹是非常明显的,上海出版业很发达,海派插图的洋味很具代表性。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文学艺术进入了成熟时期,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文学力作果实累累,也带动了插图的发展,不少知名的画家参与了插图创作,插图的题材、插图的形式语言都有了空前的变化,本土语言和外来语言的相融性也成熟起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插图作品出自著名的作家之手,其中鲁迅、闻一多、张爱玲、端木蕻良所作的插图至今仍令人赏味。文人作画的传统延续到插图的领域,也说明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插图的共生性和语言的互换性、互补性的一体化特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抗战文艺形成强势。那个时期的插图杰作很多属于抗战题材,在国统区、解放区配合文字宣传,画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插图的创作中。40年代解放区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在“为工农兵服务”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他们是和劳动人民最接近的画家群体,“喜闻乐见”成为有力的宣传方式,插图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明确的定向,民间、传统的艺术语言在插图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扬。他们经历过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在解放区的插图艺术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形成了插图艺术的新民族化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高峰期,插图在出版物中所受重视的程度是空前的,插图创作者的队伍中活跃着许多著名的画家,实力强大,硕果累累。这个时期的插图艺术,在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成长期达到了又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波峰。新兴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插图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文艺的特征。此时中国的国际交往主要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内,与苏联的文化交流最为密切,插图受其影响的痕迹是明显的,苏联插图艺术的整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这是一种良性的影响,对中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具有外力推动作用。另外,插图的本土语言在此期间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插图艺术的上升期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止,相隔1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化艺术从封闭状态中走了出来,国人看到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如同圈养的动物猛然来到野外,其迷茫程度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思想文化、艺术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外界对国人的冲击是猛烈的,极大地影响到美术界,插图也是受其波及的一类。近20年来,插图艺术的发展处于震荡期,起伏交错,插图载体——出版物的产生机构出版业转型,导致了部分出版部门利润至上的短视行为,对插图的影响非常明显,阻碍了插图艺术的发展,插图艺术的作用被弱化了。但这只是暂时现象,在转型初期,文化市场还不成熟的阶段,这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出版物品质会相应提升,其走势必定是向上的。今天,文化传播中插图艺术的地位重新被提起,插图载体的多元化、插图范围的扩展、其功能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可行性以及插图艺术观念和表现语言上的变化,都将是插图艺术的促生剂。目前基于插图人才的需求,一些美术院校对插图课程的设置重视起来,培养后备人才亦是插图艺术走向良性发展的先兆。第二节国外插图发展举要

世界文明发展的初级阶段都有着相似性,以绘画或结绳记事在远古时代是通用的信息传达、记录的方式。“图画文字出现于公元前33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它借助图画表现具体事物。它被刻于黏土之上,逐渐发展为楔形文字”[《书籍的历史》(法)弗雷德里克·巴比耶]。图是文字形成的前身,象形文字由此演变的过程在古埃及、玛雅的文化遗迹和古籍中都可以得到证实。图与文字是经过同一体分化的结果,中外插图史的源头是相同的。

文字和插图载体的初期主要为纸莎草纸、陶土版、黑蜡版和羊皮等。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芦苇笔在纸莎草纸上写字、绘画,并将纸衔接为长卷,以卷轴装保存,插图常以卷首画的形式置于卷前,这一点和我们古代卷轴装插图形式类似。古希腊、罗马沿袭此种方式至册子本的出现,这些早期书籍形式中的插图以科技内容为主。图1-13 《纽伦堡编年史》插图 1493年

宗教文化对书籍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不仅有专门的手稿抄写员,而且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宗教题材占据插图中的地位在东西方都有延续不断的历史。

西方在14世纪出现了木版印刷术,木版插图迅速地发展起来。在手抄本中,木版画作为插图贴附其中,自从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和铸字模之后,木版画在排字印刷中的便利性使木版插图的生存空间继续扩延,活字印刷本最早加入木版插图的是德国的阿尔布莱希特·普菲斯特,在这个时期木版画也作为题头、尾花的内文之装饰。

14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宗教改革中产生了人文主义文化,这是美术史上的一次革命,也是美术大师人才辈出的时代。思想文化的进步,也反映到书籍出版上,出书种类和内容也朝着多元化发展,木版插图在这个时期已经比较成熟了,15世纪出现了金属版画(铜版画),初始阶段以阳刻法制版,至16世纪凹版印刷流行起来(通过腐蚀或干刻制版),许多艺术家热衷于木版和铜版画的创作,他们的作品中插图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丢勒、荷尔拜因、鲁本斯、伦勃朗的插图不乏精品之作。版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插图在艺术大师的参与中也提升了质量和地位。另外,人文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类图书发行量也有提高,有些插图制作十分精美。图1-12 《死者之书》插图 (纸莎草纸)古埃及第二十王朝

18世纪西方的产业革命又带来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以科技理论为先导,从手工作坊向大规模机器化生产转化,进入资产主义工业化社会。出版社、印刷厂的数量成倍增长,机械化制纸使纸张的成本大幅下降,并出现了铅版浇铸法、轮转印刷机。技术革命对插图的影响是巨大的,如从平版印刷石印技术的发明到后来的照相制版、锌板制造术的胶质印刷,使插图超越了版画的局限,手绘插图通过新的制版印刷术呈现在读者面前。19世纪出版物的分类中出现了现代期刊,期刊插画逐渐成为一种插图样式,有些期刊则着重于插图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如《伦敦新闻画报》。1882年美国人梅森巴赫发明了网版,照片和具有较丰富层次的绘画在印刷品中都可以复制出来,这也提供了插图画家使用多种语言表达的可行性。

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仅是政治上的大变革,也带动了思想文化上的进步,并迅速地影响到周边国家。其后100年,法国成为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突出的成就,插图在其中也得到了同步性的发展,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造就了一大批伟大的艺术家,同时在插图艺术中也留下他们的业绩。德拉克洛瓦的《浮士德》、杜米埃的《罗贝尔·马卡尔》、多雷的《神曲》插图等都为经典之作。文学艺术的繁荣为插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英、法、德等出版了许多文学名著,吸引了画家创作插图的兴趣,有些文学作品再版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插图画家参与进来,《堂·吉诃德》就有不同版本的插图,作者也跨越了不同的国籍。

19世纪末现实主义逐渐兴起。从印象派、后印象派到20世纪初的野兽派、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达达派等各种流派不断演进,这个时期也是思想文化比较活跃的时期,这些派别中的艺术思想不少来源于文学甚至哲学,于此,插图的传达功能也更具有相应性,而很多插图画家也隶属于不同的流派,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

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使出版物的质量提高,成本降低,从出版、发行到销售网络形成庞大的规模,印刷品的分类已经扩展到各个方面,插图也更广泛地应用在商业领域,艺术设计不断掀起新的浪潮,插图在平面设计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广告招贴中的插图,其艺术含量是相当高的,德加、劳特累克、马蒂斯等艺术大师很多作品为广告招贴而作,他们把此作为施展才华的领地。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继而发展为新艺术运动,其装饰性在书籍插图中重新复苏,比亚兹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从《莎乐美》插图中便可见一斑,穆夏也是此运动中突出的画家,穆夏风格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具有装饰性曲线造型即他们的绘画特点。工艺美术运动在美术史上褒贬不一,而其中的插图亦有不同的评价。图1-14 《莎乐美诗集》插图 亨利·马蒂斯(法国)

20世纪初的法国继续着艺术先行者的角色,插图界也留下了这些艺术大师数量不菲的作品,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聚集在这里,出版商、作家、画家在艺术革命中凝聚为一体。书籍中的插图因有大师的手笔往往使其成为主角,经常是出版商邀请名家的插图而成为出书的动机,如毕加索、马蒂斯等。毕加索青年时代就已经传作了为数不少的插图,作家慕名相约合作是常事。毕加索与作家马克思·雅科布属于莫逆之交,为他的很多作品作了插图。人们在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时常常忽略其中部分作品的插图属性,如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弥诺陶洛斯》《贡戈拉的二十首诗》《卡门》等,直至古稀之年仍创作了《塞莱斯蒂纳》插图作品。而马蒂斯不仅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也是书籍艺术大师和插图画家,他强调插图在书籍中的审美愉悦感,他在插图中充分体现了“颜色与线条游戏家”的卓越才能,“艺术作品要像安乐椅一样,使人们的心情获得安宁与慰藉”。我们在欣赏他的插图作品时确有此感,如《马拉美诗集》插图。

在插图史上,版画是书籍插图语言形式的起点。生命的活力经久不衰,任何时代,版画插图的地位一直是不可动摇的,德国插图艺术的特色主要反映于此,在美术史上德国不乏版画大师,德国是现代版画插图发展的窗口,表现主义的兴起给后世带来很重要的影响,而版画是其中的主要表现语言,“桥社”“青骑士社”的成员在插图中亦留下不少作品。20世纪鲁迅先生发起新兴木刻运动,所介绍的外国版画中德国木刻占有很大部分。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珂勒惠支等。表现主义注重内心的宣泄,内动于外所带来的是纯化的黑白语言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在韦内·贝尔格、韦尔纳·克莱穆克、奥托·罗塞的作品中便可领略到其艺术魅力。

20世纪欧洲其他国家插图艺术亦同时发展。虽不及法、德、英人才集中,亦有为数不少的插图大师,如比利时的麦绥莱勒、挪威的爱德华·蒙克、瑞典的佐恩、瑞士的瓦洛东等,前些年我国再版了挪威插图画家奥纳夫·古尔布兰生的《童年与故乡》和瑞典画家卡尔·拉松的《我们一家、我们的房子和农场》,插图的内容与人物塑造的生动性令人赞叹。图1-15 《战争与和平》插图 施马里诺夫(苏联)

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的插图艺术是值得重笔书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诸国结为社会主义阵营,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欧是对立的,艺术的差别也很明显,现实主义是其艺术主要的创作原则。插图本身属大众艺术,现实主义在这里发挥了充分的作用。俄罗斯的插图艺术历来有着优良的传统,施马里诺夫的《战争与和平》插图经过10余年的创作而成为经典之作,苏联插图人才层出不穷,在书籍、杂志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大,上乘之作更为可观。俄罗斯是盛产文学巨著的国家,文学艺术的发达是插图成长的沃土,所以插图艺术人才济济就并不奇怪了。在不同版本的出版物中都能看到杰出的插图作品,如《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尼娜》《一个人的遭遇》《真正的人》《契诃夫小说》等,俄罗斯文化具有深沉雄厚的特点,这也反映在插图艺术上。内容传达的深度和形象内在的刻画是俄罗斯插图的艺术优势。图1-16 《忠臣藏》插图 葛氏北斋(日本)

美国是移民国家,历史虽短但发展极快,这也包括艺术。美国插图艺术在初期几乎就是英、法文化的移植,但在不长历史阶段后便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政治、经济上充满了发展的活力,出版业十分发达,书籍、报刊的发行量和种类都是十分可观的,插图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美国独立后经过南北战争,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开拓时期和其后的经济发展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在插图的内容题材上也更具有了本土化的特征,如擅长画西部题材的插图画家弗里德里克·雷明顿、威廉·科乃尔、哈罗德·冯·施密特、弗兰克·麦卡锡等,他们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地域特点。插图在各种媒体中的应用量是非常大的,信息传达中的视觉信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插图能充分反映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如《新闻周刊》《时代周刊》中的政治类插图,反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类插图。

我们所熟悉的插图画家诺曼·洛克威尔在他漫长的插图生涯中,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囊括了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元化是美国的文化特点,从洛克威尔·肯特、纽威尔·怀斯、罗伯特·库宁汉的插图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到新的艺术思潮不断涌现中形形色色的插图,现代艺术在美国蓬勃发展之势,促成了当代插图艺术承接的条件。美国插图带有很强的商业化色彩,插图的市场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所以,插图既有强调艺术价值的一面,也有迎合消费者倾向于商品价值的一面。

日本插图在亚洲很具有代表性,历史上东亚诸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尤甚。宋、元时代插图版的佛教经典就已传入日本,江户时代出现了浮世绘,这也是早期的插图形式,浮世绘版画主要是通过研究苏州的套色木版画诞生,并演化为日本画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其创始人菱川师宣留传下来的作品大部分是插图。日本所流行的绘本源于平安时代,早期形式即绘卷,如《源氏物语》绘卷等。经过镰仓至室町时代,绘本逐渐流行起来。江户时代绘本已普及成为大众文化,形式更加多样,如赤本、黑体、青本、合卷等。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西学东渐致使西方文化迅速蔓延于日本,西洋画成为新宠并融合于日本美术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信息产业也快速增长,插图不仅有高的需求量,更需要有更多的形式和语言,形式多样的西式插图画法和日本式插图同台演出,极大地丰富了日本插图艺术。日本插图的多元化在现代插图艺术中表现于插图概念的扩延而带来的应用范围的扩张,与西方文化接轨中在迅速接受艺术观念的同时继续发展本土文化,这也是目前日本插图的现状。日本是一个讲究设计的民族,插图在载体中是设计元素之一,文图关系的优化组合在日本插图中是比较受重视的。第三节当代插图简述

今天全球进入了高速信息化社会,科技发展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社会变革都会带来文化艺术上的革命。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变化,另外科技的发展也会出现新的文化现象。插图以视觉传达的功能和信息含载量大的优势,在任何传播媒介中都负有重任,所以,插图历来都是反映时代的缩影。

当代插图是当代艺术种类之一,各种艺术思潮及时地表现在插图中,并和文学各流派密切相关,如结构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意识流等,插图与之相应的艺术观念及表达方式出现在各种载体中。当代插图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功能上的扩延,从而带来角色上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插图的传播媒介从纸质出版物向电子出版物分流,通过屏幕的阅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从20世纪70年代起,数字信息深入至图形处理体系,软件开发至今,几乎所有视觉语言都可在这虚拟的世界里表达,这里提供了插图充分的表演舞台,也使插图在数字世界里以多维、互动等方式展示自己的新面貌。图1-17 《失望者之路》插图 汤姆·霍尔(美国)图1-18 《纽约时报》插图 玛丽亚·卡尔曼(美国)图1-19 Christian.Northeast

通过图像获取信息的便捷生活适应于今天人们快节奏的生存方式,因此也有人说,今天是读图时代的到来,从现今发行的出版物中可看到插图量的增长速度。

插图在变换角色地位,与文字的主次关系以不定式不断地表现出来,强化插图画家的主体意识也是当代插图艺术现象之一。

当代插图随着文化产业的增长,其应用性延伸至其他领域,如插图作品中的视觉元素用于影视、动画和其他商品之中。插图画家的形象塑造和图式多变的能力在视觉艺术中的用途是很宽的。

处于全球第三次浪潮的跃进时代,快速与多变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艺术流派此起彼伏,生命周期短暂的流行艺术大行其道,当代插图亦然。利用科技手段以便捷的方式快速生产作品,迎合读者的口味而出现的插图中的流行艺术,这也是当代插图的一种现象。

当代的艺术形势,世界趋于大同,但真正有艺术价值的,还是基于自己文化上的继承与发展,其个性也是在此根基上自然生发。图1-20 《与陌生人的一晚》插图 斯坦瓦特(美国)第二章适合于插图载体的表现形式

插图与其他美术作品的区别体现在功能上,插图属于应用性美术,主要是通过载体和读者见面的,而出版物是插图的主要载体。最终的效果如何,除了印刷的技术条件外更取决于你的作品是否适应于不同的载体要求。

单色是插图的主要表现语言,出版物中的插图量最大的是单色印刷,彩色插图数量也有上升的趋势,但在需求量上永远处于单色插图之后。因此,插图基础课中的技法练习须与应用相结合,单色插图的基本技法的掌握是专业基础课重点之一。本章首先介绍的是已纯化了的黑白语言和其中的线的组织作为单色插图的基本语言,通过这两个内容的学习,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各类单色插图创作都能奠定语言应用或变换的基础。

任何画种的语言表达方式都可以运用到插图中去,但是,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载体的表现语言才是插图所需。今天制版印刷工艺发展之快,计算机操作系统提高了色彩的分辨率,色彩的还原度能大大的接近于原作,但是接近的程度取决于设备、技术、材料等因素,复杂细腻的色彩关系对上述要求是比较高的,往往达不到作者的期望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色彩画法都是好的插图技法,而单纯的色彩关系在方寸之间却能发挥出很大的能量,单纯与繁琐也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色彩的提炼能力是专业色彩课必修内容之一。

插图的载体主要是印刷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通过输入、处理、分色制版进入印刷或网络呈现。插图创作者对印刷色彩与电脑中色彩模式都应了解,另外,在印刷的过程中,印刷方式和材料都会决定作品呈现的质量,这些都值得研究。第一节组线造型

在单色插图中,线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线型插图很容易与文字结合为一体,其印刷结果不仅不易失真,如果运用得当甚至比原作效果更好,线型插图对制版印刷的技术要求不高,线组成的灰调子即使再丰富也是有单色的线集群作用产生的,因此,无须像油画、水墨画的印刷需要细腻的技术支持。

以线造型既是传统也是现代的,既是绘画的初级语言也可以达到创作的高级状态。线的表现力是丰富的,有粗细、长短、曲直、方向运动及组合中不同的姿态等变化。在插图中,线是作常用的表现语言,线作为画面的构成成分,具有清晰、纯化的特点,更适用于不同的载体中。

线在造型中的组织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绘画、民间绘画中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白描是基本的造型语言,物像的轮廓是线必达之处(其中包括外轮廓与内轮廓),线的个体作用比较明显,可以说单线之间的关系是白描的基本特征。类似于白描的造型方式在东西方绘画尤其在插图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无论原始艺术还是当代艺术,无论初学绘画者还是艺术大师,线描都是通用语言。在本文中,白描只是线组织形式之一,重点在线造型中的集群作用,基于个体特征上的整体组织关系。

组线造型是通过线的组织实现的,单线或排线的个体特征会决定其组织结构的形态。所以,有必要对线自身和其组织方式进行研究。(一)直线

直线是一种单纯的运动方式,从起点到止点,在各种线条中直线路径最简捷。初学绘画者起稿时,被告知用直线打轮廓,其目的就是略去那些琐碎的起伏,以最简捷的方式培养概括能力。直线给人以硬度和力感。中国古典插图中的直线勾勒法是很常见的,如减笔描中的一些画法(图2-1)。直线能给人以很强的延伸之感,当然这和线的长度有关,过短直线的不当衔接不仅达不到直线的力度与延伸,反而得到的是相反的结果。直线与曲线结合起来,会产生曲直之间对比之美(图2-2)。直线的密集组织最易得到均匀的灰调子,尤其以规则的方式排列(图2-3至图2-6)。图2-1 城下乞食 清 任颐图2-2 女人体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图2-3 学生作业 周彤宇图2-4 学生作业 田雪图2-5 学生作业 金姗姗图2-6 学生作业 金源瑞弥(二)曲线

一根曲线能表现出不同的曲折方式,曲线的组织能达到强弱起伏的变化,也能活跃整个画面气氛。曲线运动可柔可刚,既可达到柔弱无骨,亦可韧如钢丝,如游丝描、铁线描即是如此(图2-7、图2-8)。毕加索(图2-9)、马蒂斯(图2-10)的曲线自由、松动、优雅,赏心悦目。曲线在单线和集群的组织中会产生不同的力感和动态形式(图2-11至图2-14)。图2-7 佛像图 清 金农图2-8 永乐宫壁画局部 元 佚名图2-9 曲线 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图2-10 沉睡的女人 亨利·马蒂斯(法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