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之路:你的思维比分数重要(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执笔,00后美国留学“圣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08:34:00

点击下载

作者:Thomas Misco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留学美国之路:你的思维比分数重要(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执笔,00后美国留学“圣经)

留学美国之路:你的思维比分数重要(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执笔,00后美国留学“圣经)试读:

前言

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高校求学,我见到或听说了很多因难以适应留学生活、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而烦恼挣扎的中国年轻人。有的新闻报道说,这是因为中国留学生往往还没有从“高考后遗症”中恢复过来,他们在高中时代紧张的学习和考试中耗尽了能量,所以无力应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还有的人说这是因为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或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与美国当地学生进行互动。最近的一项统计显示,仅2014年一年就有约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高校退学。而《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则指出尽管中国留学生往往能够进入美国最顶尖的大学深造,但“他们并不一定都能够适应高竞争性的课程要求”。在我看来,其实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非没有做好接受大学教育的准备,问题在于,他们只做好了接受更偏重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中式大学教育的准备。因此,这本书的目标就是帮助你做好在更强调评估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美国高校中脱颖而出的准备。

为了帮助中国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美国大学生活,各高校、就业辅导机构以及各种留学指南在两个方面采取了行动:1)增开英语语言课程;2)帮助留学生融入本地文化并加强留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些努力当然都是有意义的,但是,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我认为中国留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真正本质其实是一个适应中美文化差异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适应中美在认识论及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的过程。

关于如何搞定在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留学生活,别的书、网站或机构已经提供了很多具有普适性的指南。因此,本书只针对考虑赴美读本科或已经在美国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并将重点介绍中国留学生想在美国高校取得成功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我遇到过不少在社交、学业及职业上陷入困境,不知道如何更进一步的中国留学生。就像你们一样,这些孩子都非常上进、聪明,拥有取得一番成就的巨大潜力。他们所遇到的麻烦一般都不是交不起学费、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或者如何学习这种层面的问题,但他们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好理解和接受陌生的美式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准备。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是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还有美国所特有的一些东西,甚至是一所大学或学院的亚文化,这其中涉及许多隐性要求和规则。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对这些东西都了解有限,中国留学生就更是一头雾水了。

多次造访中国的经历以及在那里的研究工作,让身为一名美国大学的教授的我渐渐意识到了中美之间在行为准则、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各方面的许多不同。而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让中国学生也能够了解这些不同,进而帮助你们以高中时期的出色表现为基础,在留学美国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快乐。我诚挚地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你实现人生抱负并回报这个社会有所帮助。托马斯·米斯科2017年于美国俄亥俄州牛津镇第一章美国高校排名“排名”的问题

我们都喜欢排名。选宾馆或餐厅的时候,我们就经常根据排名找最好的那家。但是,有的东西太复杂了,很难排名,还有的东西甚至抽象到无法排名。无论哪种大学排名,都有非常多报道、文章和刊物234评价其“有水分”“不科学”“无意义”,有时用词几近刻薄。

然而,排名满足了人们对质量进行判断的需求不是吗?为什么大学排名会得到如此多负面评价呢?其实,这是因为相关机构在制订排名时所参考的标准与读者以及其他相关方所看重的因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机构在给大学进行排名时所考虑的因素和最终在排名中体现出来的项目都是什么。比如,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一所学校的水平呢?所录取学生的SAT分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毕业率?还是学费的高低?机构或媒体给大学排名的时候所参考的标准是五花八门的,下面列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5

表1.大学排名参考标准

①一个学生可以匿名给教授打分的网站。(译者注)

②美国知名数据库,主要提供薪酬报告服务。(译者注)

③财务补助(financial aid)分为三种:学生贷款(student loan),助学金(grant)和勤工俭学(work study)的机会。(译者注)

由于每种排名对这些因素的权重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完全不一样),每种排名也都是不一样的。这些排名看起来特别可靠、特别一目了然:排名第五的学校当然比排名第十的学校好啦!然而,无论是哪个排名,排名制定者选择参考哪些因素以及对不同因素的权重都6是带有主观性的。

和不少美国人一样,很多中国准留学生家庭都十分看重“品牌”7。最好的服装、手表和珠宝品牌有哪些?看看机场免税区不就知道了。免税区里的手表品牌可能不到五个,而美国却有3026所提供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学院和大学啊。我们该如何判断这些学校的品牌和品质呢?

一般而言,顶级品牌的产品都有着顶级的品质。所以,品质其实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但到底什么是“品质”呢?或者说,我们是如何判断这件东西比那件东西好的呢?你能想到的所有判断标准(如上表)其实都不是绝对完美的,这可怎么办?我认为,我们可以把品质看作客体(被评估的学校)与主体(我们)、有形的和无形的特点之间的交汇处。就像罗伯特·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强烈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这本书)中所说,人和他的体验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任何感知或判断都必须来自于观察者自身,也就是学生自己。而一所学校是否“合适”,不仅是主体(学生)的判断,还必须与客体(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估计我已经把你给说糊涂了,所以我在本章最后收录了两种排名——一种是美国大学的各种“官方排名”(这些排名对于“品质”的定义都不尽相同),另一种则是我自己给美国大学排的名。(对比一下,也许你就明白了。)理论框架:你该如何择校?

为了在这么多所学校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你一定要先慎重地思考清楚一个问题:对你来说,什么才是“合适的”?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可以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将来想做什么?先想明白你希望自己在十年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什么位置上工作,这样做可以帮助你确定基本方向。然后你就可以查一查在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中的佼佼者本科毕业于哪些学校。

2.排名对你而言有多重要?你更信任哪个机构的排名?

3.这所学校在美国和中国国内的地位、口碑如何?在你要进入的专业领域的地位、口碑如何?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你可以参考8《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根据资深学者的评价所制订的世界大学排名,或者根据具体某个领域或学科(例如:商科学士学位)的大学排名或口碑来判断。最后,你还得想明白这个学位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或者“价值”?

4.哪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最为出色?你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数比例(师生比),有多少课程是教授上课的,以及这所学校的本科教育在中国国内的口碑和认可度。注意,不同的学校(例如我的母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艾奥瓦大学)有着不同的本科教育模式和侧重点,有些学校的目标就是本科学生的人数要多,研究生教育水平要高,终身聘用教授对研究的投入要够。

我读大一、大二的时候,大部分课程都是由研究生授课的,而在我现在任职的迈阿密大学,教授们承担着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对学生们来说,给他们上课的是助教还是在相关研究领域非常活跃、能够与学生开展深入讨论或探索的终身教授,意味着天差地别的学习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学习体验最终将体现为本科教育质量上的悬殊,而这往往在各种排名中是得不到体现的。

5.这所学校能够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目前有多少中国留学生在这所学校读本科?如果一所学校曾有或现在有中国学生就读,那么对你来说那里的社交、文化环境往往更容易适应,支持系统也往往更完善。一般来讲,一所大学从某个国家招收多少学生是有计划或传统的。你是否希望学校中的大部分留学生都来自中国或其他国家呢?

6.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对你来说是否合适?很多留学生选择纽约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偏爱红尘万丈的都市或阳光灿烂的海岸。还有不少中国留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尤其中意纽约和洛杉矶。但地理位置对你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也有很多留学生选择了伊利诺伊大学,而它坐落在与海岸线上的大都市完全不同的厄巴纳-香槟市。

在得出这六个问题的答案以后,你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相关因素,例如:亲友所在地,生活成本,环境气候以及地区文化的变化性等。综合考虑了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能总结出自己想要去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学校了。美国高校数量太多,像这样缩小选择范围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的最后,你需要考虑这所学校在美国国内的口碑。有的品牌是具有地域性的,尽管这并不一定合理。有些大学的名气其实来自在体育方面的突出表现,因此它们的品牌价值显然是因人而异的。例如,贡萨加大学是华盛顿州斯波坎县的一所地区性私立天主教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克拉拉大学以及得克萨斯州的三一大学的排名有时会在贡萨加大学的前面,然而这两所大学的曝光率却比不上贡萨加大学。这与后者在大学篮球联赛中取得的成绩有没有关系呢?对于这样形成的“高曝光率”,我们最好保持谨慎,因为大学的品牌也可能存在“通胀”的问题。

有的HR看到申请者的简历上写的毕业院校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时会觉得眼前一亮,那他/她多半是将这所大学在体育运动上的成功和教育质量水平混为一谈了。再举个例子,迈阿密大学在美国国内属于顶尖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排名第二,然而,它在国际上的声誉却不如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这种其实经常被排在它后面的学校。简而言之,中国消费者不仅要考虑一所大学的实际教育质量,还要考虑到对这所大学的教育质量的评价、是谁给出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对于这所学校的毕业证书的含金量的影响。

美国的大学是离不开“美国”这个语境的。而你对美国的印象是由你从各种渠道得到的信息组成的,比如你的美国之旅、流行文化、亲友的介绍或者读到的信息等等。这些信息可能使你形成一些关于美国的刻板印象、主观臆断或期望,然而,当心了,因为现实并不一定与之相符。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想简要地介绍两个“美国人”,他们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偶尔还会有交集,但他们之间的区别极大:一个“美国人”享受着一流的医疗服务,掌握着大量的经济资源,可以去上音乐课和私立学校,家里还有藏书。而另一个“美国人”只能靠微薄的薪水勉强度日,或者干脆没有薪水,能指望的医疗保健服务只有急救,有质量的教育对他来说属于稀缺资源,他的生活无比艰辛。

2013年美国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是46,700美元,而家庭平均年收入是87,200美元。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差距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一半美国家庭年收入都在46,700美元以下,然而美国的家庭平均年收入高达中位数的两倍,可见贫富差距悬殊是美国社会无从遮掩的真实现状9。2013年的美国贫困人口(4530万,占总人口14.5%)人数也非常10令人担忧。只要用五分法计算一下美国家庭的收入,你就会发现大部分美国居民其实都无法轻松维持物质上的舒适生活,更何况最新11公布的美国家庭负债中位数已高达70,000美元。各种美国高校排名

有不少报纸、杂志和相关教育机构都会发布自己的大学排名12——其中大部分都可以在网上查到,以下是其中一些:

表2.大学排名

续表

续表我的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水平排名(Top 99)

尽管任何一种排名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我还是列出了99所最顶尖的美国高校,排名不分先后,唯一的排名根据是我自己对于美国3026所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的判断。请注意,我的判断并不科学,但当我负责录取研究生、选择助教或浏览申请教授职位的人的简历时,这些高校所授予的学士学位确实是会被高看一眼的。因此,在我看来,以下99所学院或大学就是美国最优秀或者说“质量最好”的高校了:

表3.我的美国高校本科教育水平(Top 99)

续表

续表

续表本章小结

在选择去哪所大学读本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繁多。13据估计,仅2014年一年,约有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大学开除,14媒体报道称,这种情况是中国留学生难以适应西方教育体制造成的。我认为,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选出真正“合适”的学校与努力适应中美教学制度以及学习方法之间的差异都是非常关键的。究其根本,(美国高校)在教学法和认识论层面上对学生的要求都是植根于其自身学术及文化传统的。第二章学术传统美国高校的发展历程

在独立战争以前,美国一共只有九所学院:威廉和玛丽学院,纽黑文学院学校(后更名为耶鲁大学),费城学院(后更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新泽西学院(后更名为普林斯顿大学),国王学院(后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罗德岛学院(后更名为布朗大学),女王学院(后更名为罗格斯学院,今罗格斯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和哈佛学院。成立这些学院的初衷是宗教性的,即在提供传统牧师教育的同时起到传播宗教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时,美国高校的数量已达到250所。同一时期的英格兰只有4所大学,而仅俄亥俄州一州就有37所。新增的学校中部分是因为地理上的需要成立的,剩下的则属于新英格兰的学院在西部新州的“分校”。其中有的学校是由政府创建的(如俄亥俄大学和迈阿密大学),但19世纪初的大部分学院和大学都是教会建立起来的,另外还有部分学校是为了培训教师成立的,属于“师范学校”。师范学校(normal schools)中的normal来自于拉丁文的norma,意即“遵从某种特定的教学实践模式或方法”。(如密歇根州立师范学校,后更名为东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州伊普西兰蒂分校)。19世纪晚期,成立之初只招收市区学生的市立学院和大学(如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出现,而私立大学(如波士顿大学和坦普尔大学)也相继在城郊被建立

15起来。

1862年和1890年的“莫里尔法案”使得“授地型”学院和大学发展了起来,这不仅挽救并促进了公共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这些法案,联邦政府向每个州都捐赠了若干土地,用于发展农业和机械化方向的教育项目。现在那些校名中有“A&M”(农业与机械)或“A&T”(农业与技术)的大学就是由当年那些教育项目发展来的,例如北卡罗来纳农技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A&T State University)和得克萨斯农机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如果某个州当时已经有此类州立机构存在的话,所捐赠的土地就会被用于成立一所新大学。

举例来说,艾奥瓦州有非常多教派私立学院(如康奈尔学院)和非教派私立学院(如科林内尔学院),一所前师范大学(北艾奥瓦大学),一所典型的“授地型”大学(艾奥瓦州立大学),以及一所旗舰式的艾奥瓦大学。19世纪晚期,在农学和机械专业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的情况下,究竟一所大学要如何平衡实用性、理论研究和人16文主义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

19世纪晚期,还出现了向以学习自由(lernfreiheit)和教学自由(lehrfreiheit)为标志的德式学术传统的转变。那段时间,在许多今天最顶尖的大学里都发生了将重心从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课题研究以及知识创造上的重大变化。和教授们都忙着攻读博士学位的欧洲大学不同,美国高校会将博士学位直接授予博士研究生。而随着19世纪后五十年间研究生院数量的增加,以及重心向知识创造的转移,美国高校经历了从单一的教学发展到教研并重的过程,并最终演变成了今天这种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状态。与此同时,高校的任务和活动目的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对大学在社会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视,而“教授是学生的监护者”这种概念则趋于淡薄。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美国高校所发生的变化还有:选修课数量的增加,教授的研究领域的专门化,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利益的投入增加,按学科分类的系所的建立,以及,最为重要的学术自由氛围的

17形成。

到了20世纪,作为高校的目标变化的一部分,擅长筹资的能人们取代了毕业于神学院的虔诚牧师成为了很多大学的校长和主管。高校世俗化是当时方兴未艾的学术自由之风和(于1915年开始实行并在十年后成为惯例的)教授终身聘用制的一部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提出高等院校的“办学目的应是公益性的,而不是为了教师个人或大学本身的利益”,而且,“其公益性植根于对真理进行自由探寻和阐释的权利……(高校教师)应注意不要将与其所教授课程18无关的争议性内容带入课堂”。换言之,如果一项争议性话题与某门课程内容有关(就应该带入课堂),而在课堂上讨论争议性话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生命力。学术自由与终身职位

对自由探索(free inquiry)和“持续不断的无畏探索和严谨甄别19才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途径”这一理念的推崇和追求逐渐变成了美国高校的灵魂,而这种变化的重要性绝对不容小觑。和附属于某个宗教、哲学流派、政府、某种经济体制或其他任何一种“提供”真理的权威的学校不同,美国公立高校实际上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思想市场,而这种特质正是美国高校比其他国家的高校更出色、更繁荣的原因。

由于自由探索被视为不可动摇、不容置疑的权利,人们得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学问、研究和教学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展。这种影响席卷了每一个思想领域,刚从中国到美国来的学生尤其能够感受到这一点。而这种理想状态所面对的主要威胁或挑战则是非终身聘用或不享受“终身聘用制轨道”待遇的教授正在增加,这些教授要么是按年和学校签聘用合同的,要么是学校可以无理由终止聘用合同的。而“被终身聘用”或在“终身聘用制轨道”上的教授们是没有被解聘的风险的。这种终身保障使得教授们敢于冒险,敢于按照自己的意愿教授或著述各种观点。然而,对学校而言,使用非终身聘用的教授意味着更低的开支,所以现在大学里非终身聘用的讲师越来越多,而这无疑对学术自由和研究自由构成了威胁。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哲学家约翰·杜威在1940年所写下的一段话最好地概括了学术自由的重要性:“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会被某些教条的信奉者无所不用其极的宣传所误导,学校所能够提供的最好防护措施就是让一名有智慧的老师在教室里引导学生对各种正统的或不正统的观点进行广泛的讨论。让年轻人在氛围开放的校园里讨论争议性话题,远胜过让他们自己到黑暗腌臜的角落里去探索被禁止讨论的问题。须知,被禁止的思20想才是最危险的思想。”

杜威提倡打造开放的思想氛围,不干涉任何信息的获取、对任何问题的探索和关于任何话题的讨论。这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而且这种自由也正是中美在二战中所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教授们必须讨好掌握着自己前途的大学校长。而在20世纪40年代,大学成为了某种庇护所甚至是“圣地”,各种研究和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从过去单纯地传授已知的知识,到传授大学教授们自身的新发现、新观点,学术自由与进步及变革交织在一起并起到了互相促进的作用,而这显然是对传统习惯和观念的挑战。

在当时,独裁社会和民主社会在教育上的巨大区别尤其地令人瞩目。1942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艾伦·格里芬教授提出,在极权主义国家和独裁主义国家中,老师和教授们要求学生:1)秉持若干特定的立场和理念;2)通过参与指定活动培养某些习惯;3)接受官方理念和价值观的正统地位;4)掌握一些为支持有关理念而被严格遴21选出来的知识。在这种社会中,教育往往非常“高效”,因为学生应该知道什么、不应该知道什么都被内化在其中了。

但是,如果民主主义没有“将价值观分出三六九等,没有任何更推崇的价值观,而且也没有限定个人必须接受的立场、观念,没有规定个人必须‘知道’的事实,那么教育自然就会成为一个格外复杂的

22问题。”确实,民主主义之所以比独裁主义更为先进,并敢于走独裁主义走不了的路,正是因为民主主义没有偏向的价值观、正统理念或官方信条。独裁主义是无法内省、推敲或考察其推行的价值观的,因为它们站不住脚,都是互为证据的伪命题。正如格里芬所说:“要实现民主主义理想显然不能只靠开启民智,但在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民主主义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在民主主义的思想体系中,我们选择拒绝教条灌输的判断其实在本质上并不是孤立的选择,而是能够意识到各种可能性的思想状态的体现。(理想的)民主体制下之所以不会对人们进行教条灌输,并不是由于情感上的脆弱性或不敢采取暴力手段,而是因为这种做法在真正的民主社会里根本没有实23施的空间。”

在独裁社会里,“提出质疑的机会”是被压制的,而民主社会则24应尽可能多为公民创造在所有领域、针对任何观点提出质疑的机会。任何信念、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不应该允许任何能够逃避质疑的角落存在。被压制的疑问会变成“禁区”,而这种“禁区”25等同于“偏见”(或先入为主),因为任何不经理性思考的观念都是偏见。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时26间和机会去讨论社会争议性话题。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在后面还会进一步分析介绍应该让学生进行探询(inquiry)和审议(deliberation)的话题。中美高校的师资情况

中美高校在师资队伍的情况上也存在非常大的区别。中国高校教师约有230万人,其中仅10%拥有博士学位,30%受聘于四年制高校27。排名更靠前的大学中往往有更多的副教授或教授任职,而一般水平的大学和职业学院的教师队伍中超过半数都是副教授和讲师。另外,28近60%中国高校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或非常满意。与美国高校的师资队伍相比较,中国高校的老师一般更年轻,这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中国高校发展迅速,开放了更多的教授职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9在中国有退休年龄这一说。

尽管美国高校的教师职位数量长期保持着增长趋势,新增的职位大部分都是临时性或非终身聘用的职位。1975年到2011年间,参与30教学工作的兼职人员所占的比例从24%上升到了41%。而在1969年到2009年间,美国非营利性大学和学院中终身聘用教授所占比例31从78.3%下降到了33.5%。这意味着更多课程是由一不曾进行过有分量的研究工作,二没有学术自由和终身职位保障的讲师来负责的。美国高校的教师职位体系

在美国高校中讲课的人有很多种:一是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s),教授只负责一门课程的讲座部分,而配套的讨论课则是由作为助教(teaching assistants)的研究生来组织并打分的,还有些课程干脆是由助教全权负责的;助理教授(adjunct professors)是兼职授课的讲师,他们一般拿着一定的(微薄)工资,负责一两个班的教学,不一定拥有所教授学科的最高学位,并且不对院系或学校负其他责任。

美国高校师资队伍可泾渭分明地划分为两个群体:终身教授和非终身聘用人员。非终身聘用的职位包括:讲师(lecturer),客座助理教授(visiting assistant professor),(受训结束前即在大学里授课的)讲师(instructor)和临床教授(clinical professor)。这些都属于教职,讲师们一般全职授课(每学期至少四门课),很少参与大学行政或研究工作。

终身职位和在“终身聘用制轨道”上的职位不仅意味着一辈子都有就业保障还伴随着很多研究和行政工作。例如,一位刚毕业的博士生可以从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位置开始自己的终身聘用职位晋升之路,顺利的话,在五到七年后成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并取得终身聘用资格。副教授已经是终身教授了,而如果能够在学术研究中持续取得成果并得到较高的授课评价,若干年后副教授就可以申请晋升为教授(professor)。一个科系的主任(department chair)一般都是本科系的带头人,拥有教授头衔;而院长(dean)和教务长(provost)则分别是本学科和整个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同样拥有教授头衔。学生与教授的沟通

在与美国高校的教授沟通时,要注意一些潜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正确的头衔称呼对方。某位教授是否拥有博士学位决定了你在邮件中应该称呼其为“亲爱的……先生/女士(Dear Mr./Ms.)”还是“亲爱的……博士(Dear Dr.)”。切记,在美国能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很多,但能够成为教授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我曾惊讶地发现在校园中往来的相当一部分出租车司机和邮递员都拥有博士学位,何况在美国Dr.这个缩写还可以用来指获得相关学位的医生(D.O.和M.D.)。因此,称呼一位教授为“亲爱的史密斯教授”显然是更讨巧的做法。另外,尽管教授在回复你的邮件的时候落款处会使用自己的名字(first name),你在回复这封邮件的时候还是应该根据对方的最高学位称呼他或她为“……教授(Prof.)”“……博士(Dr.)”或“……先生/女士(Mr./ Ms.)”.

写给教授的电子邮件应该包括问候语、正文和带落款的结束语三部分,但这几年我收到过一些不太正式甚至有些无礼的邮件:

Hey,

Do you know if HST223 will count for my degree?

Sam(嗨,

你知道HST223对我的学位有效吗?

萨姆)

或者更莫名其妙的:

Hello,

Will HST223 count for my degree?

Sam(哈喽,

HST222对我的学位有效吗?

萨姆)

如今的学生写邮件开头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读这种邮件的时候感觉对方语气空洞,就像在读匿名信似的。所以,邮件的开头一定要有称呼(Dear...)或问候语(Greetings),结尾处则要对教授将要花时间回复自己的邮件表示一下感谢。

例如,这位萨姆同学可以将他的邮件修改为:

Dear Prof. Misco,

I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

Do you happen to know if Hst223 will count for my degree?

Thanks so much for your time.

Sam(亲爱的米斯科教授,

希望您顺利收到了这封邮件。

请问您是否知晓HST233对我取得学位是否有帮助?

非常感谢您拨冗回复。

萨姆)

无论是发邮件、课后聊天还是在教授的面谈时间去见教授,学生在与老师进行沟通时都应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你要搞清楚沟通的目的。你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你希望对方为你解答什么疑惑?教授们都很忙,即便他们大都希望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并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和指导,你仍应注意保证沟通的简洁性和高效率,毕竟这种沟通一般都是由学生主导的,大部分教授“不会主动32找你交流沟通”。

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师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亲密而且私人化,而美国高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则更为正式,更为公事公办。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教授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学生,作为回报,学生则随时准备着去协助自己的导师完成各式各样的研究工作甚至处理教授的生活琐事,这种关系让我觉得非常讶异。在美国,让你的学生帮你取干洗的衣物,遛狗或洗车都属于违反职业道德的不当行为。在美国高校中,儒家的“师徒伦常”或中国式的关系是不被看重的,甚至被认为是不合法的,衡量所有人际关系的黄金标准都是学业表现。而且,美国最公平、歧视最少的环境就是大学了,从聘用、打分到资源分配和手续办理,都体现着一视同仁的公平性。因此,美国高校鼓励发展性取向、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等各方面的多样性并以这种多样性为傲。家庭背景和财力确实一度对大学录取和大学生活体验有很大的影响,但现在这些东西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学业表现才是唯一重要的判断标准。时间与准时性

文斯·隆巴尔迪是一位传奇教练,人们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超级碗奖杯。在他担任著名的美国职业橄榄球球队绿湾包装工队的教练期间,他要求所有球员和工作人员都必须提前十五分钟到达训练或开会地点。因此,十一点开始的训练如果有人在十点四十五分以后才露面就属于迟到。为了纪念他,绿湾包装工队主场的钟都被拨快了十五分钟。这并不仅仅是一则陈年轶闻——绝大部分教授确实认为每堂课就应该准时开始、准时结束,并且所有学生都应该养成守时的习惯。因为,哪怕学生只迟到了一分钟,教授们(包括我自己!)有时也会暂停授课,然后提醒学生他们已经迟到了,有的教授还会直接扣掉这些学生的分数(考勤分)或者降低对他们的评价。在不少教授看来,不按时上课就意味着这个学生对这门课本身不够重视。

出席率也是如此,除了遇到非常严重或紧急的情况(比如亲友去世或者住院),学生有义务出席每一堂课。在上课期间,不使用手机、电脑,不读报纸,不做任何可能让自己分心、无法好好上课的事情,这都是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除非发生了非常紧急的事件,对课堂上的任何活动,学生都应该集中精神、全力以赴、积极参与。

去见某位教授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约定的时间。如果约好了一点见面就要在一点准时出现,不要提前,也不要迟到。因为,一点前的每一分钟教授可能都有他/她自己的其他安排,一点整的时候他/她才准备开始与你的会面。如果你在一点以后才露面,让教授等你的话,对方会觉得你不尊重他/她的时间。在其他社交活动中,如果和人有约(例如午餐约会),也是必需准时赴约的,不过和别人一起吃晚餐的时候迟到三到五分钟是可以接受的。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在你进入一所美国高校后所要适应的教学环境和认识论体系的几个方面。通过了解美国高校的历史和传统,学术自由和终身聘用制的重要性,以及大学教师团队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你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高校教育系统,进而在大学生活中做出更好、更合理的判断。最重要的是,关于学业成绩和准时性的建议不仅有助于你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习,还有助于你在美国高校的“思想市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有创造性且有理有据的新颖观点。第三章学术以外的美国高校文化传统啤酒与马戏团

美国各高校为什么会建在现在它们所在的位置?为什么中美高校之间有如此大的区别?很多美国高校都被建在小镇上,为的是远离城市的各种罪恶或不道德的诱惑。不过,各个大学的创始人之所以特意选址在小镇上,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少受来自校园外的负面影响,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抵抗校园内的诱惑。宿舍的存在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尽管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学校还是会制订并执行宿舍管理规定,有的大学还会强制要求学生统一在学校宿舍住一到四年。过去,道德教育被视为四年大学教育中位置最高的“拱顶石”,然而,现在除了教33会学校大部分学校在形式上已经没有道德教育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家长和学生依然向往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安全的、纯洁的小镇大学。例如我供职的迈阿密大学,它所在的牛津镇总共只有8,000位居民,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小镇的人口会随着学生的到来而迅速增加到25,000人。

在美国高校中,不同种族、阶层、性别和宗教信仰的学生融合到了一起。二战后,美国政府出台《1944年军人再调整法》,为退伍军人提供教育津贴,这导致了大学录取人数的大幅增加。自此,美国高校不再只属于社会精英阶层。美国政府为老兵们提供的教育津贴足够支付他们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这意味着大学门槛的降低——是在民主性和包容性上的一种进步。截至1947年,美国1800所两年制或四年制学院中共有230万学生就读;1991年时,61%的美国高中毕业生走进了大学校门;而今天,差不多每三位美国高中毕业生中就有两34位会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在高校学生数量出现前所未有的增势的同期,橄榄球以及其他体育活动加强了各高校与毕业校友之间的长期联系。在并不遥远的20世纪60年代,终身聘用轨道上的教师承担着美国高校中的大部分教学工作,也没有荣誉课程(honor courses)这一说。在有一定规模的州立大学中,“荣誉课程”是指由教授授课的课程,与助教负责的课程相区别。荣誉课程的规模较小,而非荣誉课程可能同时有“好几百35个学生一起上课”。尽管学生们可能对这种人数最多可达500人的超级大班授课有所怨言,关于“啤酒与马戏团”(即派对和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说明最终他们还是会被纵情豪饮的社交派对以及大学36体育队活动分散了对学习的关注。

对不少学生来说,“啤酒与马戏团”,也就是各种狂欢派对和体育活动会逐渐替代学习。虽然美国法律规定21岁以上的成人才可以饮酒,很多不到这个年纪的学生早已混迹于各种提供酒精饮料的社交派对了。这些本科生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教室外的文化活动上,他们狂欢作乐、搞恶作剧并结识各式各样的人。如今,“大学文化就是橄榄球、兄弟会、姐妹会、约会、喝酒以及其他校园娱乐活动的集合”37。这其实也不算什么新鲜事,早在18世纪,大学教育还基本属于一种特权的时候,就已经形成类似的校园文化了:“对有些学生来说,学习研究只要在娱乐活动的间隙偶尔为之即可,每门课只要能拿到C38就不算丢了作为一名‘绅士’的脸”。比如,美国前总统乔治·W. 布什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有C就好的学生”,曾参加总统竞选的约翰·麦凯恩也承认自己在美国海军学院就读的时候在899名学生中排第39894名。

尽管将对知识的追求放在第一位的学术传统仍是美国高校的重要文化核心,大部分美国高校基本上都是倾向于“啤酒与马戏团”模式的。此外,美国高校中也有完全没有时间或金钱参与大学文化活动的在职大学生群体,这些学生中有的人已经结婚,他们“一边学习,一40边工作”,学位的实用价值对他们来说才是最为关键的。我父母当年就是如此,他们20岁就结了婚,然后马上要了孩子,所以完全不可能像如今的学生那样去参加以喝酒为核心的社交活动。最后还有一个文化分支,可以称之为“叛逆文化”,这部分学生“相当地特立独41行,属于大学中的游离分子,和教职员工也完全不亲近”。然而,42美国大学文化的主旋律——“啤酒与马戏团”现象往往是最令中国学生吃惊的。兄弟会、姐妹会以及各个宿舍楼的亚文化都属于“啤酒与马戏团”文化的一部分。

喝酒这件事在美国高校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我的一位同事,罗丝·玛丽·沃德教授,就是专门研究大学校园中的酒文化的。在她的研究报告中有一个术语,叫做“醉食法(drunkorexia)”,指的是为了让自己喝不胖并且更容易喝醉而限制进食的做法。根据她的调查,大学生因为喝酒可能经历的负面情况主要包括呕吐、意外的一夜情、43宿醉以及短时间的昏迷。每年都有30%的学生酒驾,65万人因为喝44酒受伤,70万人被喝醉的学生骚扰。沃德教授甚至研究了学生们的学习安排以及他们的社交活动对课程选择的影响,例如,很多周四晚45上要去喝酒的女学生往往会选择周五没有课的课程。

在“啤酒与马戏团”模式的背后,其实是大学一味追求科研成果、忽视本科教育的态度,各种体育活动和社交派对转移了学生的视线,使他们不会注意到学校差强人意的教学质量。因为学术研究才是重中之重,教授开设的课程自然就被尽可能减少了。对于学校来说,拿到科研补助基金不仅能够增加财政收入而且有助于提高本校声望,再加上“发表或者发霉”的压力,很多老师都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教书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由临床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副教授负责,因为他们没有为学校争取经费拨款或发表文章的压力,这些老师拿的工资也更低。此外,科研基金会被用于资助研究生,而对学校而言,研究生其实可以算作免费的任课老师。由廉价的兼职教授或研究生负责的课程,再加上国家给公立大学的补助越来越少,结果自然是糟糕到不得不用“啤酒与马戏团”来当障眼法的本科教学水平。

会造成这种情况,还有最后一个原因:擅长研究的教授并不一定46擅长教学。由于只有少部分课程是由真正做研究的教授授课的,教授们一般都会采取讲座的形式授课。而这种做法高效地利用了他们的宝贵时间:在学费为3万美元的大学里,如果有400名学生选了这门3个学分的课程,就意味着每个学期这门课能够产生120万美元的收益。但是,对学生来说,这值得吗?如果一门课完全是以讲座形式进行的话,学生为什么不从播客、朋友的笔记等其他途径获取同样的知识呢?至少我自己上本科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因为大一大二的讲座课几乎都是好几百个学生一起上。尽管这种大讲座课还配有讨论课和小组课,学生也有一起探讨或辩论的机会,但这部分课程都是由助教负责的。

通过了解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你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高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为什么是这样运作的。由于国家财政对公立大学的支持减少了,大学学费必须上涨,为了不陷入债务泥潭,不少大学被迫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手段。在迈阿密大学,几乎所有课程都有由教授授课的,而且很少采取大讲座课的形式,这一直是迈阿密大学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教研经费是迈阿密大学的收入来源之一,但和规模更大的研究型高校相比,迈阿密大学拿到的经费实在不值一提。相对的,尽管迈阿密大学的学生也经常喝酒开派对,但“马戏团”氛围就不像研究型高校那么浓厚了,而不那么像“马戏团”的大学的本科教育水平也往往是最好的。大学运动员

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负责组织大学体育联赛,相当于美国高校“马戏团”的组织者和团长。美国大学体育联赛在校园内外的火爆程度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根本想象不到,尤其是男子橄榄球联赛和篮球联赛,这两个项目不仅非常受欢迎而且能够带来非常惊人的经济效益。对一些高校来说,男子橄榄球和篮球意味着相当可观的收益,但对大部分学校来说,它们意味着高昂的经费支出。

在NCAA涉足的各种体育项目中,大学男子橄榄球联赛和篮球联赛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相关赛事会在全国进行电视转播,横跨手机、网络等你想得到的所有平台,以满足观看者的需求。但是,尽管NCAA的成员学校多达1,120所,其中只有约25所学校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挣的比花的多。NCAA将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其中一级是最有竞争力的,而三级是最没有竞争力的。根据各高校体育队的表现和参赛率,NCAA可以将其升级或降级。每级会分别进行小组赛,胜出的队伍就可以参加NCAA组织的锦标赛。NCAA和各高校每年为大学生运动员提供近27亿美元的奖学金,而三级学校却被禁止设立运动员奖47学金。目前,美国高校在校生中有超过45万名NCAA运动员。48

由于伤亡人数太高(仅1905年一个赛季就有18人死亡),罗斯福总统大力促成了NCAA的成立,目的是对大学运动员进行更规范的

49管理。卡耐基教育发展基金曾在192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呼吁大学体育的“去商业化”,而NCAA本身也在1948年公布了它的“健全规范(Sanity Code)”,旨在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正日渐淡化的非专业性。现在,给体育生的奖学金金额被限制在“同类项目所录取学生要承担的正常学费、生活费的范围内”,而且,除了奖学金,不允许体50育生接受给运动员的其他酬劳或签订经纪代理合同。“啤酒与马戏团”中的体育运动部分正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例如关于给体育生酬51劳的法律诉讼,以及对于NCAA成员学校并没有确保体育生们受到52应有的教育的指控。课外活动(各种协会和俱乐部)

美国大部分高校共有的另一个特点是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的数量惊人。与大学体育活动不同,这些活动和社团并没有那么的严肃。一般来说,美国高校的学生联合政府(ASG)中包括了五花八门的各种活动,例如,迈阿密大学的体育俱乐部和娱乐类社团包括:羽毛球俱乐部、拳击俱乐部、棋类俱乐部、棒球俱乐部、保龄球俱乐部、扫帚球俱乐部、骑行俱乐部、躲避球俱乐部、曲棍球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魁地奇俱乐部、轮滑曲棍球俱乐部、溜冰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比较教育俱乐部、舞蹈队、雄鹰童子军协会、马术队、电子竞技俱乐部、击剑俱乐部以及其他八十多个社团。除了体育俱乐部和娱乐类社团,还有学术类、职业(发展)类、文化与多样性类、美术类、兄弟会/姐妹会、身心健康类、媒体类、政治活动类、宗教类、特殊兴趣类以及学生自治会等类别的637个不同社团和组织,而迈阿密大学总共只有18,000名学生!

这种课堂以外,与学术无关的学生活动的丰富性,正是美国高校的综合性、包容性和多元性的体现,也正是在线教育很难真正取代由一砖一瓦组成的传统校园的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归根到底,学生用学费购买的不仅是在大学所接受的教育本身,还有四年相对自由、不受管制、远离家人的大学生活经历,以及各种让人应接不暇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兄弟会与姐妹会

当年,我离家去上大学以前,我的父亲告诉我说只要我不买摩托车或者加入兄弟会,他和我的母亲就愿意承担我在大学期间的一半开支。一提到兄弟会,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拥有特权的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组织,介于此,我父亲希望我能够专心求学,不要变成“那种团体”的一员。他的论点是通过加入兄弟会获得的“兄弟”很可能与我三观不同,但根据兄弟会的精神我将不得不支持、信任这些人。简而言之,他认为兄弟会的那套理论根本不是应该用来选择挚友或兄弟的标准。

近来,一些兄弟会暴露出来的不少负面思想和行为颇让人感到不安,比如酗酒过量致死以及毫不掩饰的种族主义思想。当然,像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兄弟会和姐妹会也是有其积极影响的,他们会为社区提供服务,为人们提供帮助或建议,而且其内部社会结构对成员也有支持和促进的作用。

在有些美国高校中,兄弟会和姐妹会的影响简直无所不在。兄弟会采取的都是引荐制度。一般来说,兄弟会只接收男性成员,姐妹会则只接收女性成员。招新的时候,兄弟会和姐妹会会在学校网站、公告栏等公共场合张贴“紧急”招新通知。老会员会对候选者进行评估,然后对他们愿意邀请入会的学生伸出“橄榄枝”。新会员都必须向组织“表忠心”,形式一般包括缴纳会费以及保证参加会内的各种活动。很多兄弟会和姐妹会在校园内都有为会员准备的集体宿舍,但一般并不强制要求会员入住。这种集体宿舍的住宿费和大学里的普通宿舍差不多,不过住在里面所产生的其他费用就有高有低了。各个兄弟会和姐妹会有非常多五花八门的仪式,比如合唱不外传的歌曲,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握手,还有神秘的入会仪式。相比之下,以学术活动为主的兄弟会和姐妹会就显得简单明了多了。如果你是社交类兄弟会或姐妹会的成员,那你往往会参与到各种饮酒狂欢的活动中,但这也意味着在公民责任、志愿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更好表现以及更高的53毕业率。兄弟会和姐妹会会参与到各种学校组织、支持的活动中(例如各种体育比赛和辩论赛),但也会参与到学校并不支持的活动中,比如各种派对。54

1776年,第一个“希腊字母组织”在威廉和玛丽学院成立。1832年,“阿尔法-德尔塔-斐(Alpha Delta Phi)”兄弟会在阿勒格尼55山以西、迈阿密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希腊协会”。兄弟会的成员大都来自上层社会,这些年轻人往往对自己未来在社会结构、经济关系中的位置十分困惑。在学校里,学生的日常生活受到教职员工及宿管56的严格管束,兄弟会却为他们提供了开展社交、打造人脉圈的机会。因为兄弟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独立性,有的人还认为加入兄弟会是对抗学校权威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19世纪时各地兄弟会的成立和发展基本都是由学生和毕业生自主推动的,这也是大部分兄弟会57和姐妹会至今仍盛行保密文化的原因。早在1870年,连“姐妹会(sorority)”这个词都还没诞生的时候,第一个面向女大学生的“兄弟会”——“卡帕-阿尔法-德尔塔”——就在阿斯伯里学院成立了,她们当时模仿了全国性的“希腊字母组织”兄弟会的组织形式。不过,也有说法认为一些1852年成立的女大学生秘密社团才是历史上最早58的“姐妹会”。

19世纪时,年轻人加入兄弟会的动机一般有两种:一是对文学59/知识的追求,二是对兄弟/同窗情谊的向往。兄弟会和当时的其他大学社团的不同在于其全国性,而且兄弟会能够为其成员提供毕业60后的人脉关系网络和职业发展机会。美国内战以后,家庭的富裕程度和阶级地位变成了最重要的入会条件,而文学造诣的重要性也渐渐61被排在了社会影响力、体育运动能力和招蜂引蝶的手段之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和二战,都导致了兄弟会的会员数量的62下降,很多兄弟会由于入不敷出而解散。等到六、七十年代,兄弟会复兴时,其成员显得与当时吵吵嚷嚷地奔走于席卷全国各高校的各种抗议活动之间的同龄人格格不入,这些年轻人在政治上更保守,经济上更富有,而且墨守成规。当然,尽管不带政治色彩,兄弟会活动的基本特点依然是不那么遵纪守法的,比如饮酒狂欢、整蛊新人和搞63恶作剧等等。炫富和地位

我在威斯康星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学校里有很多中国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研究生,他们中很少有富家子弟。而现在,情况可大不一样了,至少迈阿密大学本科生的情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据传,由于这几年迈阿密大学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增加,当地的保时捷、奥迪、玛莎拉蒂和宝马代理商可是乐开了花。如今,开车在俄亥俄州牛津镇里转一圈,能看到好多教授们一辈子都买不起的豪车。

我之所以要谈这个话题,是因为炫富这种行为在美国文化和历史中是有其特殊定义的,这可能与清教徒和加尔文宗的教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有关。如果你在美国通过服饰、汽车或其他手段炫耀自己的财富,大家是不会买账的。如果中国留学生希望进入真正高水平的圈子,就不要老想着如何向大家展示自己多土豪,而应该多想想一个高层次的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一个人的层次可以从四个维度被定义:资产,收入,教育和职业。在除了教育以外的三个维度,你都可以通过家族传承或关系占据优势,但是,受教育水平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本身的学业表现。另外,过于扎眼的财富不仅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而且也不能被当做进入某个社交圈的敲门砖。事实上,炫耀不是自己创造的财富只会令人厌恶。根据我的多次经验,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开着玛莎拉蒂或保时捷到邮局取包裹时,人们的目光往往不是歆羡或向往的,而是怀疑甚至是鄙夷的。

归根结底,所谓社会地位,就是来自他人的尊重、敬佩和赞赏,而无论在哪种社会里,每个人都渴望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中产阶级和新贵都很看重广告和品牌,他们相信通过使用名牌产品,自己就能像这些奢侈品一样获得别人向往、欣赏的目光。正是在这种拿名牌当名片的错误观念影响下,有的学生才会去买那些印着大大的“Polo”“New York”或“Coca-Cola”的所谓“名牌”运动衫。问题在于,这种对名牌和奢侈品的迷恋反而暴露了这些年轻人与他们想要进入的阶64层或圈子之间的差距。对于富有的人,大众多少都会对他们自身的素质及成就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如果你自己还没有取得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那么比起追逐当季的名牌产品,你更应该将继承自父辈的财富用在慈善事业和对抗社会不公的现象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