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勇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7 23:29:59

点击下载

作者:张海君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机智勇敢

机智勇敢试读:

聪明过人的晏子

晏子姓晏名婴,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博学多才,聪明过人,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为齐国的富强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经常用巧妙的方法劝说齐国的国君——齐景公宽待百姓,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由于他能言善辩,齐景公经常派他出使各国。一次,晏子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灵王知道了,就召集众大臣说:“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虽然很大,但他身高却不足五尺(春秋时期尺子小,一尺约合现在的7市寸)我想当面羞辱他一番,叫他知道知道咱们楚国的威风,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这时,一个大臣在楚灵王耳边,嘀咕了半天,楚灵王一边笑一边连说:“好,好,这个办法好。”于是,那个大臣马上叫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等晏子到来时,他们故意把大门关了,想让晏子从小洞进城。晏子到楚国那天,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今天,我是出使楚国,不是出使狗国。请问我是来到了狗国呀,还是来到了楚国?”这一问闹得楚国的大臣们,谁都说不出话来,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城。晏子见到楚王,楚王笑嘻嘻地说:“怎么,齐国就没有人了吗?”晏子知道楚王是在讽刺他个子矮,但他却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您这是什么话!单是我们齐国首都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出使到我们堂堂的楚国来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对方要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的人去;对方要是个下等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能的人去,我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才派我到你们楚国来。”几句话说得楚王张口结舌。不久,晏子又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又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想再当众耍笑他一下,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又在楚王跟前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说:“好,好!到时候咱们试他一下。”没几天晏子到了。楚王安排了酒席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的时候,只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笑嘻嘻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偷盗吗?”晏子轻轻地站了起来,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听人家说,橘子生在江南一带的叫做桔,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江北一带,就变成枳了,又小又酸。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可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两个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是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啊?”楚王听了,脸羞得通红,心想:“宴子真了不起啊!我想耍笑他,没想到,反叫他给耍笑了。”上面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示楚国的威风的故事。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大智大勇。

外黄小儿说服项羽

外黄小儿,是秦朝末年外黄县(今河南省杞县南)的一个13岁的少年,由于他机智勇敢地说服了项羽,从项羽的屠刀下救出了全城的百姓,一直被世人传颂,可惜的是,他没有留下姓名,后人只称他是外黄小儿。秦朝末年,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互相争夺天下。一天,汉王刘邦派大将彭越等人袭击了楚军的运粮队。并乘机接连攻下了外黄等17座城池,还住进了外黄城,给楚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项羽听了大怒,立即吩咐一位楚军大将守住成皋,自己领兵去攻打彭越。项羽带兵攻打了好些日子,才把外黄城攻下来。城攻破了,彭越逃走了。可城里的老百姓却面临着一场灾难。原来项羽对外黄城里的老百姓帮助彭越守城十分恼怒,进城后下了一道命令,要把全城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抓起来活埋,以发泄自己的愤怒。消息传开后,外黄的百姓非常惊恐,城内哭声一片,谁都想不出解救亲人的办法。就在这时,一个13岁的少年,挺身而出,走进楚军军营,要求拜见楚霸王。项羽听说有个少年要见他,觉得很奇怪,就吩咐卫兵领他进来。项羽见他眉清目秀,胆子很大,便很喜爱地摸了摸少年的脸,柔和地问道:“你小小年纪,来见我有什么事情吗?”那少年对项羽说:“外黄城的百姓,受了彭越的欺压,敢怒而不敢言,天天盼望着大王来救他们的性命。他们的心都向着你啊。哪儿知道,大王进城没有几天,城里纷纷传说,大王要把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都活埋在城东。我自以为大王是个非常仁慈宽厚的人,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而且,如果活埋了全城的壮丁,对大王你只会有坏名声,不会带来好处。所以请大王撤回这道命令,以安定民心。”项羽一听,不由得发起火来,说:“彭越压迫老百姓,那完全是真的。可我领兵攻打外黄,老百姓为什么还帮助彭越打我?我就不信杀了城内的壮丁,会有什么坏处!”少年又机智沉着地说:“大王,外黄城的老百姓要是真的帮助彭越守城,那么你至少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进城。哪能彭越一走,就立即进了城呢?可见,老百姓并不是要和大王作对。但大王要是活埋全城的壮丁,老百姓还有什么好讲的,只好等死了。不过,外黄城以外,还有许多城池,那里的老百姓如果听说大王活埋投降的百姓,都会引起惊恐,今后谁还敢开城门迎接你呢?这样,只会使他们死守城池,拼命设法打败你。即使你本领再大,攻占这些地方,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代价。这难道不是对你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吗?”这些话真的讲到了项羽的心里,他也担心,外黄城以外的老百姓要是都把他当敌人,和刘邦一起来反对他,那样,他也就很难取胜了。想到这里,项羽打消了活埋百姓的念头,笑着说:“好孩子,你放心吧。我就算有一肚子的气,见了你这样伶俐的孩子,气也没了。我这就派你去传达我的命令:楚军赦免老百姓,不再伤害他们。”外黄城里的老百姓听了这个消息,都奔走相告。非常感激这个机智的少年,赞扬他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替老百姓讲话,说通了项羽,救了全城的百姓。外黄小儿分析出项羽因全城百姓助彭越守城一事而怒,就从百姓心向项羽而受彭越欺压敢怒不敢言入手,稍微平息了项羽的愤怒;又从杀害全城老百姓的后果分析出种种对项羽不利的因素,从而彻底打消了项羽杀害全城老百姓的念头。从对方的思路出发,想对方之所想,因势诱导,是外黄小儿能够劝谏成功的关键。

曹冲妙计护库吏

曹冲是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的儿子,他聪颖过人,有许多像“称象”等表现他聪明才智的动人故事。他7岁那年春天,曹操心爱的马鞍,在仓库里被老鼠咬破了。库吏(管仓库的官吏)十分害怕。他知道,这事要是让曹操知道了,准会被杀头的。怎么办呢?他想了好久,还是没想出法子来。最后,他只得冒冒险,打算把自己绑起来,主动到曹操那里,当面请罪,恳求他宽恕。但这样做能不能保住性命,还很难说。当库吏绑着自己,带着悲观绝望的情绪,向曹操住处走去时,被曹冲发现了。他像个小大人似地问:“你这是怎么了,这么愁眉不展的,还绑了自己,有什么事和我说说好吗?”库吏把老鼠咬破曹操马鞍的事告诉了他。曹冲听了,忙安慰他说:“放心吧,等到后天中午,这件事就会自然完结,保你平安无事。”曹冲又给库吏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下,就回去了。库吏半信半疑,因为这办法能否成功,只有到后天才会知道。曹冲从库吏那里出来,就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找出一把小刀,在自己穿的单衣上,一连割了几个小窟窿,像老鼠咬的一样。第三天中午,曹冲穿上这件破单衣,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并带着忧愁悲伤的表情,来到曹操面前。曹操觉得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儿。曹冲指着身上的破单衣,不高兴地说:“听人们讲,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就不吉利。现在,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我怕有不吉利的事降临到我的身上,这可如何是好呢?”曹操一听,哈哈大笑,劝他说:“这都是瞎说,没有一点道理。你不要再为这点事苦恼了。”曹操的话音没有落地,库吏便走了进来,急忙跪下,把老鼠咬坏马鞍的事报告了,请求曹操给他处分。曹操听罢,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对库吏说:“算了吧!冲儿的衣服在身边放着,还被老鼠咬破了,何况马鞍是在仓库里挂着呢。”库吏的心里像去掉一块千斤重石,对曹冲有说不尽的感激。从心里佩服这个7岁的孩子,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曹冲假装自己的衣服被老鼠咬破,这就为库厉报告马鞍被咬破一事打开了曹操的思路,即使是自己心爱的马鞍,也不会感觉突然,能顺其自然地接受。与他人谈话要注意分寸和技巧,年幼的曹冲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到位。

缇萦救父

缇萦姓淳于,父亲叫淳于意,是个有学问的读书人,曾做过县官,还是有名的医生。因为被别人诬告,判了重刑。缇萦为了救父闯进京城,通过给皇帝写信,不仅救了父亲,同时还提醒皇帝在全国免去了一种残酷的刑法。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患了重病,请淳于意医治。正巧淳于意不在家,就由人陪着在淳于意家等着。等了几天,淳于意还是没回来,那位大商人妻子的病越来越重,过了几天竟死在他家。于是那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忽视人命。县官贪图了大商人的钱,就不分青红皂白判了淳于意服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左脚或右脚等)并需押解到京城长安去受刑。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他被解差押着动身的时候,五个女儿都号啕大哭。在这种悲凉的境况下,淳于意跺着脚叹息说:“唉!可惜我只生了女孩,没生男孩,大难临头时,没有一个能帮助我!”姑娘们都低着头伤心地直哭。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既悲痛又不服。她一边哭一边说:“女孩子为什么不能帮助父亲?我一定要像男孩子一样为父亲解脱苦难。”于是,便跟随父亲一起去了京城。到了京城,淳于意被押进监狱。小缇萦要求上殿去见汉文帝,管宫门的人不让她进去。她就写了封十分诚恳的信,亲自送到皇宫门口,请求卫兵转呈给汉文帝。缇萦在信里写道:“我是太仓县淳于意的小女儿,名叫缇萦。我父亲在齐王的封国里做官时,当地老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正。他精通医道,又是个著名的医生。现在犯的法,也不能算是父亲的过错,因为他当时不在家里。退一步说,就算是他犯了法,要受到肉刑这样的处罚,也不大应该。我不但替父亲伤心,也替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死了不能复生,割了鼻子不能再长起来,砍了脚不能再接上,脸上刺了字也破了相,以后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献身当官家的奴婢,来抵赎父亲的刑罚,以便使父亲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缇萦的信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汉文帝看了,被她孝敬父亲并自愿代父受刑的精神所感动。他觉得这个小姑娘态度很诚恳,写得也很有道理,肉刑的确是一种可怕的刑罚。于是他下诏书赦免了淳于意,让他领着小缇萦回家乡。同时,汉文帝还召集大臣们,对他们说:“犯了罪,应当受到刑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得到了教训,就该让他好好地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不但叫他受到痛苦,还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了他的肢体,这就太过分了。以后他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决定废除肉刑,你们商议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官员们经过商量,建议以罚做苦工来代替脸上刺字,以打三百板子来代替割鼻子,以打五百板子来代替砍脚。汉文帝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在这一年正式下令废除肉刑。缇萦上书的行动,不但救了她的父亲,而且使天下该受肉刑的犯人也都减轻了刑罚。由于缇萦的仗义执言,犯人就不必受刺字、割鼻或砍肢之苦。更重要的是,她不怕千辛万苦,为父申冤的孝心,使她成为孝道的典范。

少年吴王断冤案

少年吴王,就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孙亮,15岁就继承了父亲孙权的王位,所以称他为少年吴王。一天,孙亮理完朝政,感到口干舌燥,吩咐太监到宫中仓库去取蜜浸梅(蜜糖泡浸的梅子)。那太监去了一会儿,便捧着银碗急急忙忙走来,跪着献了上去。孙亮接过银碗打开一看却发现蜜糖里有好几颗老鼠屎。他强忍心中怒火,命人把库吏叫来。库吏见了孙亮,急忙跪下,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心中十分害怕。孙亮问:“刚才太监从你那里取来的蜜浸梅里,发现有老鼠屎。你说,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库吏开口,那个取蜜浸梅的太监便抢着大声质问说:“你是怎么管库的?御库里为什么跑进了老鼠?还不如实招来!”库吏一听是蜜浸梅中有鼠屎,吃了一惊。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急忙说:“圣上息怒,容小人禀告:仓库里放的蜜浸梅,全都放在大瓶子里,封装十分严密,老鼠根本进不去,怎么会有鼠屎呢?圣上如不信,可另派他人去取几瓶来,当面打开,如有鼠屎,小人愿以脑袋向圣上谢罪。”听库吏这么一说,孙亮心里有了疑惑:莫非是有人暗中捣鬼?他看了看站在身旁的太监,太监正神色不安地瞪着库吏。于是,孙亮又问库吏:“以前有太监到你那里要过蜜浸梅没有?”库吏偷偷看了那个太监一眼,只见他那恶狠狠的目光,正向自己射来。库吏连忙低下了头,战战兢兢地说:“这……这……”孙亮看到库吏心里有顾虑,便鼓励他说:“有话只管大胆讲来,有朕给你做主就是。”库吏听了,便壮了胆子,才说:“刚才圣上派去取蜜浸梅的这位太监,以前曾多次去要过。小人认为这是专供圣上食用的,因此一直没有给他。别人谁也没去向小人要过。”孙亮一听,立即问那个太监说:“有没有这事?”那个太监慌忙跪下辩解道:“报告圣上,从无此事,分明是他严重渎职,而使老鼠跑进了御库。现在还想狡辩,按律条应立即斩首!”孙亮此时心里已经明白了八分,他冷冷地说:“情况还没搞清楚,怎么就能随便杀人!”在场的大臣刁玄说:“这事交给法官审理去好了,圣上何必费心。”孙亮摇摇头说:“这件事现在就可以搞清楚,没有必要交法官去处理。”于是,他命人把蜜糖里的鼠屎取出一个,剖开一看,鼠屎外湿里干。孙亮大笑着对人们说:“你们想,鼠屎如果早就浸在蜜糖里,那它里外必定都是潮湿的。如今这蜜糖里的鼠屎里干外湿,显然是才放进去不久。我敢断定,此事是太监所为。”在场的人看到孙亮如此明断是非,都非常惊讶。库吏也万分激动地说:“圣上断案如神,小人永世感谢您的大恩。”那位太监呢,他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请圣上饶命。少年吴王,就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孙亮,他15岁就继承了父亲孙权的王位,所以称他为少年吴王。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智破冤案,使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无辜的人昭雪。

荀灌突围搬救兵

荀灌是西晋末年,驻宛城官员荀崧的女儿,13岁那年,她突围出城搬救兵,打退了围城的敌人,她的勇敢精神一直传颂至今。西晋末年,许多流民纷纷起义,荆州一带有个叫杜曾的小官,利用流民起义的力量攻城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很快包围了荀崧所在的宛城。当时宛城的兵力不多,粮草也不足。荀崧正在手足无措的时候,想起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正带大军驻在襄阳一带,如果他能率兵来救,这里就可以立刻解围。但是,谁有本领冲出这层层包围,去请石览发兵呢?问了问在场的官员竟没有一个敢去的。荀崧只好叹气。这天晚上,正当荀崧和文武官员发愁的时候,荀灌来到父亲面前说道:“禀告大人,女儿愿去搬兵!”周围人一看是太守的姑娘荀灌,都摇摇头说:“嗨,一个才13岁的黄毛丫头!不行!不行!”一个武将说:“城外,敌营层层叠叠,刀剑如林,旌旗蔽日。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冲出去呢?”荀灌看了大家一眼,信心百倍地说:“大家都知道,如今城孤势危,迟疑下去,定误大事。再说,城外的敌人围了我们好多天,他们也很疲累,知道我们兵力单薄,夜里不一定防备得那么严。我自幼练习骑马射箭,耍刀弄枪。现在正是保护城池、报效国家的时候,我愿意带领少数熟悉地形的勇士,夜里悄悄出城突围,我想是可以成功的。”荀崧觉得女儿讲得有理,立即表示同意,并亲笔给石览写了封信交给荀灌,让她当夜就动身。夜色如漆,荀灌带着几十名能征善战的勇士,出城后悄悄地绕过敌营,顺着沟壑险道前进着,直到冲出敌营时,才被发现。顿时,敌营号角齐鸣,火把照得四野如同白昼。敌人追上来了。荀灌临危不惧,沉着地带领勇士们往前闯。东方泛白,天快亮了。有几个敌人已经冲到跟前,荀灌和勇士们隐蔽在大石头后面,等敌人离他们只有几丈远的时候,他们突然一阵猛射,敌人措手不及,倒下了一片,侥幸活着的,也都连滚带爬地逃回去了。就这样,荀灌率领勇士们边打边走,终于甩掉了敌人,进入了鲁阳山。很快到了石览将军的驻地,并拜见石览将军,送上了父亲的亲笔信。石览看完信,满口答应立即率兵救援。荀灌又以父亲的名义,给离当地不远的浔阳太守周访写了信,派人飞速送去。周访是荀崧的好朋友,看过信后,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3000多精兵,日夜兼程赶至了石览那里。石览将军的军队和周抚的精兵会合以后,浩浩荡荡赶向襄城。敌人的哨探得知了这个消息,急忙地向杜曾禀报,杜曾听了,如五雷轰顶。他怕遭到内外夹击、全军覆灭的命运,急忙集合人马,狼狈逃窜了。全城的人得救了!守城的将士和满城百姓,像过盛大节日似的,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小英雄荀灌和她带领的几十名勇士,光荣归来。荀灌是我国古代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她13岁时,便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一个人的一生,有一足传者即可俯仰无愧,何况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子,竟能力排众议,突出重围,以其勇毅与纯诚,搬来大军救援,复以奋不顾身的胆识与豪气,连番击杀贼将,获得辉煌的胜利,宛城千千万万的军民赖以保全,整个国家也深受其利,荀灌能够名垂千古,实非偶然幸致。

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是晋朝时期的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他是东吴名将周鲂的儿子,很小就成了孤儿,十来岁就体力过人,从小就好舞刀弄枪,练出一身好武艺,由于他横行霸道,乡里人对他是又怕又恨。当时,义兴一带地方的河里,有一条大蛟龙;附近的山上,又有一只猛虎,猛虎和蛟龙都常常出来伤人。人们就把周处和蛟龙、猛虎连在一起,称为“三害”。“三害”之中,对乡里人危害最大的要数周处了。一天,有人对周处说:“你有本领,又勇敢,应该去把山上的老虎打死,把河里的蛟龙斩掉,这才能显示出你是一位英雄呀!”实际上人们是希望“三害”互相残杀,或蛟龙或猛虎先把周处除掉。周处并不了解人们的用意,还以为这是显露自己本领的好机会,就一口答应了。第二天早上,他手执长剑,只身进山。正巧碰见那只猛虎迎面扑来,周处轻轻一闪,老虎扑了个空。就在这一瞬间,周处顺势用左手按住虎脖子,右手用力一刺,利剑早已插进虎腹,那老虎挣扎了一阵,便栽倒在地上死了。周处杀死猛虎,又提剑来到河边,沿着河岸走了一阵,忽见河水深处浪花翻滚,刹那间,一只蛟龙跃出水面,在空中闪了一个花又钻进水里,溅起根根冲天的水柱。周处见了毫不畏惧,飞身跳入河中,紧追蛟龙。那蛟龙冲出水面,张着大口扑来,想一口吞掉周处。周处机警地一躲,蛟龙扑空后,又潜入水底,像跟周处捉迷藏似地,妄图逃窜。周处紧追不舍,游了几十里,才赶上蛟龙。他和蛟龙撕搅在一起,一直追逐搏斗了三天三夜。第三天晚上,乡里人不见周处回来,以为他一定是死了,便奔走相告,热烈庆贺。正在这时,周处杀死蛟龙,回到村里,看到人们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的样子,以为是在祝贺他,还挺高兴呢。可谁知人们一看见他,都像逃避瘟神一样躲起来了,街上顿时又变得冷冷清清。周处感到很奇怪,仔细一打听,啊!原来是人们以为他死了,正在庆幸呢。他大为震惊,心里难过极了,发誓要痛改前非。周处听说当时吴郡(今江苏苏州)有两位修养很高的名士:陆平原和陆清河。他们弟兄两个都很关怀青年人,许多误入歧途的少年,都在他们的指导下走上了正道。周处就满怀希望地找他们请教。当他来到吴地时,陆平原不在家,只找到了陆清河。周处就把以前的错误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他,并诚恳地说:“我想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可是年龄渐渐大了,我怕即使做出好成绩,也落不了好名声。”陆清河看到周处知错愿改,觉得应当鼓励他上进,就耐心地劝导说:“孔子说过:‘一个人哪怕是早上懂得了道理,晚上就是死了也是可贵的’。何况你年纪尚小,前程还很远大。而人怕的就是不能立志,一旦下决心,立大志,何必担忧自己的好名声传不出去呢?”陆清河一番话,说得周处心里热乎乎的,他立刻坚定了改过的决心。从此,他就以实际行动改掉了自己的过错,受到了人们的赞扬。无论是谁,无论多大,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下定决心改过自新就会成才。正如托尔斯泰说的“改过迁善从不嫌迟。”

宗悫巧计破敌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便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宗悫武艺高强,在家乡制服了好几起强盗抢劫的事,家乡人都称他是无畏少年。成年以后,有人推荐他去当了振武将军,宗悫到了部队,果然英勇善战。当时,有个林邑王发动叛乱,占据了一个地区,当地百姓叫苦声不迭,宗悫率部下将叛军的驻地团团围起,准备一举歼灭叛军。叛军头目林邑王老谋深算,奸诈无比。他暗暗思忖,深知自己论兵力论武艺都及不上宗悫,要逃脱唯有用计谋智胜宗悫。林邑王召集军师们出谋划策,想了几天几夜,终于酿成一条妙计。林邑王得意地捻着胡子大笑起来,因为在他看来,宗悫虽然勇猛,可毕竟嫩了点,这次必败无疑。林邑王派人暗中买下几百头大象。到了交战那天,他命令部下驱赶大象,直冲宗悫的队伍。刹那间,疯狂的象群甩动长鼻子猛冲起来,尘土飞扬,地动山摇,真有排山倒海之气势,仿佛能把宗悫的队伍踏成肉饼。突然,象群乱了起来,有的原地站住,有的干脆杀了回马枪,朝叛军冲去,撞得敌兵人仰马翻。原来,大象刚冲到宗悫的阵前,迎面出现许多狮子,一个个张着血盆大口,拖着长长的舌头,样子极其凶猛,刚才还不可一世的象群立刻吓破了胆,纷纷逃命。不等宗悫用兵,叛军已被冲得落花流水,溃散了大半。很快,宗悫的部队就取得了胜利。林邑王弄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才知道那些狮子全是宗悫派人做的模型,只不过形象逼真罢了。林邑王不禁使劲拍打自己的脑袋,连连骂自己是个笨蛋。原来,宗悫得知林邑王在四处购象时,就已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很快想出高明的对策,召集了能工巧匠,连夜赶制了许多狮子的模型。巧匠们得知这关系到是否能挫败叛军,个个干劲十足,将狮子模型做得栩栩如生,真假难辨。很快,宗悫就率兵收复了叛军的驻地,解救了当地的百姓。将叛军搜刮的金银财宝分给穷人们,接济他们的生活。宗悫这位文帝、孝武帝两朝的猛将,在平定叛乱、征伐林邑及讨平刘诞的军事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故让人敬服,而令后人推崇的却是他那“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壮志。唐人王勃曾说过:“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李白在《行路难》中也运用宗悫之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区寄勇除两强盗

区寄是唐代郴州(在湖南省)一个打柴放牛的孩子。因为他机智勇敢地除掉了两个强盗,为人民除了害,所以,人们一直传颂着这位小英雄的故事。区寄的家乡,有两个不知名的强盗,到处杀人抢东西,闹得周围几十个村子不得安生。一天,区寄正在山上打柴,正好碰上了这两个强盗,并被他俩捆了起来,给带走了。大约走了20多公里,两个人停下来休息,打算到集市上把区寄卖掉。小区寄假装哭叫,又显出战战兢兢、十分害怕的样子。两个强盗也就看轻了他,放心地喝起酒来,都喝得醉醺醺的。这时,一个强盗摇摇晃晃地向集市走去,打算找买主商量价钱,另一个强盗留下来看着区寄。不一会儿,看区寄的这个强盗困乏了,把刀插在路上,躺在地下,鼾声如雷地睡起大觉来了。区寄偷偷一看,见他已经睡得很熟,便把绑着双手的绳子,对着锋利的刀刃轻轻地磨,绳子很快被割断了。他拔起刀,照着那个熟睡着的强盗用力砍去,结果了他的性命。杀死强盗后,区寄还没有跑出去多远,去集市上的那个强盗回来了。他看到同伙被杀,大吃一惊,又连忙赶去捉住区寄,捉住区寄就举刀要砍,区寄机警地说:“别忙动手,你要是杀了我可要吃大亏的。”强盗忙问:“为什么?”区寄说:“请你想想,我做你们两个人的仆人,哪比做你一个人的仆人好呢?他刚才待我太不好,又是打又是骂,你如果不杀我,待我又好,那么,你叫我干什么都可以。再说,就是把我卖掉,你也可以一个人得钱,不会再有人来跟你平分。你说对吗?”强盗一想,对呀!这么便宜的事,我怎么就没想到?亏得这个小孩杀了他。于是,他急忙藏好了同伴的尸体,带着区寄来到买奴仆的店主人家里,跟店主人商定了价钱,便睡下来做他的美梦去了。到了半夜,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店主人家的炉灶上闪出低低的火苗。区寄轻轻转动身子,把捆他的绳子对着炉火慢慢地烧着。手上起了一片片燎泡,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忍着剧烈的疼痛,终于将绳子烧断了。他拿起店主人家的菜刀,找着那个强盗,三两刀下去,强盗的美梦还没有做完,就见阎王去了。天亮了,集市上人来人往,区寄打开店门,向赶集的人们大声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两个强盗昨天抓住我,要把我卖给这家店掌柜当仆人。我很幸运地把他们都杀了。你们可以报告给官府,我敢作敢当!”管集市的小吏听了,赶紧去报官。官府派来的人一看,原来是个小孩子。刺史颜正审问了这件事,他很佩服小区寄的勇敢和机智,不仅没判罪,还要留他在官府里当差役。但区寄痛恨贪官污吏,不愿跟他们同流合污,更不愿给他们当牛做马,就谢绝了官府的好意,毅然回到了自己的村子。从此,区寄家乡再也不闹强盗了,大家都赞扬说:“区寄这孩子只有11岁,比战国时的小勇士秦舞阳还小两岁,可他比秦舞阳更机智,更勇敢,巧妙地连杀两个强盗,真是为家乡人民立了大功啊!”机智勇敢的小区寄杀死两个强盗后,从此,区寄家乡再也不闹强盗了,大家都赞扬说:“区寄这孩子只有11岁,比战国时的小勇士秦武阳还小两岁,可他比秦武阳更机智、更勇敢,巧妙地连杀两个强盗,真是为家乡人民立了大功啊!”

小将岳云勇闯头阵

岳云是宋代爱国名将岳飞的儿子,在他跟随父亲一起抗金的日子里,驰骋沙场,立下不少战功。可惜的是,最后他和父亲一起,被投降派给杀害了。岳飞率“岳家军”在长江边上打得金兵大败以后,迫使金兵好几年没能出战。在这段时间里,“岳家军”在湖北、河南一些地区收复很多失地。他们拿下了金人占据的郢州,收复了重镇襄阳府后,准备开始进军随州。可是,当宋军把随州围了大半天后,才知道随州伪知州王嵩极其顽固,他依仗着随州城高壕宽,死活不肯投降。岳家军如果强攻,伤亡一定很大。牛皋决定先用计谋诱骗王嵩打开城门,然后派一支精兵,趁机杀进城去。骗取王嵩出城的计谋确定了,可派谁去率领精兵闯城,牛皋一时拿不定主意。小将岳云听说此事后,一再向牛皋请战,牛皋见他态度十分坚决,只好把任务交给了他。这天夜里,王嵩手下的人被困在随州城已一整天,个个盼望救兵前来帮忙。正是此时,王嵩手下一个守城的将校突然跑到王嵩面前喊道:“大人!大人!城外来救兵了!”王嵩一听,以为是他早晨派去请救兵的人,真的把救兵带来了,忙问:“来了多少人?”“可多啦,他们这时正好和城外宋军交锋。大人,我们是不是赶快打开城门,前去夹击宋军?”王嵩领着一伙人登上城头,举目望去,好家伙!城外宋营四处起火,杀声震天,战鼓声震耳欲聋。“太好了!”王嵩望着城外突然大叫一声。然后转身对身旁将领道:“众位将军,我们的人来啦!赶快打开城门,跟我一起冲杀出去,夹攻宋军,一定要求全胜!”城门一开,王嵩一马当先冲杀出来。可是刚冲出不远,忽然听到背后一片杀声,随即见一支人数不多的精兵,从黑暗中奋勇杀出,那为首的一员手持双锤的小将正是岳云。此刻,岳云手舞双锤左右开弓,直奔城门扑去。王嵩这才明白,自己是中了圈套,又忙调回人马,拼命向城门杀来,想抢在岳云前面回城关门。岳云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他趁手下人正与王嵩交锋的机会,不怕前后敌军截击,策马抡锤,奋力拼杀,飞速地向敌城门冲去。待敌人欲拉起吊桥关城门时,岳云骑着快马,已抢占了吊桥,率先杀进城去。守城的敌军拼死抵抗,拿着刀枪,向岳云扑来。只听岳云大吼一声:“看锤!”几个敌兵应声倒下。又一伙人见打头的这小将武艺如此高强,不觉心中暗暗害怕。这时不知是谁,突然大叫一声:“他是岳云。”敌军听到这四个字,立刻吓破了胆,有的干脆抱头而逃。这时,岳云又对身后紧跟上来的宋兵下令道:“关紧城门,拉起吊桥,不准王嵩进城!”这时,宋军大部队在牛皋的率领下,勇猛杀来,王嵩见回城无望,正准备夺路逃跑,却被宋军生擒。夺取随州战役胜利以后,人们在夸耀主将牛皋的时候,牛皋总忘不了赞美岳云,他多次对岳飞说:“岳云这孩子,真不愧是岳家子弟,打起仗来,还真有股勇劲!”将门出虎子,岳云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儿子。他十二岁从军,跟随岳飞抵抗金兵,在战斗中勇猛无畏,屡立战功。后来同父亲一起被奸臣秦桧等人诬陷遇害。

不怕鬼的戚贤

戚贤是明代浙江归安的知县(县官),他不信鬼神,并用事实揭穿了一些人装神弄鬼的把戏。那是戚贤刚上任不久,他到外地去视察时,看见一座大庙前人山人海,他问随行人:“这是干什么?”随行人告诉他:“这座庙叫‘萧总管庙’,庙里的菩萨特别灵,这是人们在求雨。”戚贤听了,笑笑说:“走,咱们也去看看。”来到庙前,戚贤问一位白发老人:“老人家,求到雨了吗?”老人叹口气说:“已经折腾三天!百姓们天天到这求雨。可你看,这老天还一点雨也不给,再这样下去,今年的庄稼可就没指望了。”“啊,官家,你说这神灵钱也收了,物也领了,可怎么老天就是不变一下脸呢?”一个男人也凑上来对他说。戚贤听着听着,突然变了脸,当着众人的面,指着神像责骂道:“你这可恶的家伙,你既是神道,受人供养,理应为大家消灾。大家求了你三天,你一滴雨也不下,要你这脓包神道有什么用处!”骂完,他喝令随从和几个差人把神像搬倒,又在它脖子上套块大石头,沉到庙前的大河里去了。这一来,众人们惊慌了。有人说:“这下神灵是不会降雨了。”可说来也怪,戚贤搬倒神像没几天,归安县反而接连下了两场大雨,自那以后有人开始怀疑“萧总管庙”神道的灵验了。又一天,戚贤带人乘船下乡,船划到沉落神像的地方,猛地一声水响,只见一个人形模样的东西窜到了戚贤他们乘的船上。人们定睛一看:啊,是“萧总管庙”里的神像。这下小船上的人们慌了手脚,船上的人乱成一团,大叫着“鬼来报复了!”戚贤看着这船上慌乱的人们,竟哈哈大笑起来。笑罢,又对几个随从说:“我看还是烧了这东西吧。”说着,就让人们把神像抬上岸,架起木柴,点起大火,不一会儿,神像就变成了一堆灰。戚贤在指挥大家烧神像的同时,就暗中派了两个强壮胆大的差人,并让他们带上刑具,藏在河边,嘱咐他们:“若见有人从水里上岸,立即将他拘捕到县衙来。”说也真巧,戚贤叫人在河岸边刚刚烧完神像,差人便来报告,土地庙那边抓了两个家伙。戚贤眼睛一亮,叫道:“押到这里来!”不一会儿,两个水淋淋的汉子被押到岸边。原来,戚贤刚刚在河边布置好人,便有两个人从水里露出头来。他们鬼头鬼脑地窥视了一阵,才像落汤鸡一样爬上岸来,刚要脱衣拧水,便被两条锁链套住了脖子。戚贤就地开堂审讯,那两个家伙战战兢兢地招认了全部罪状。原来,他们是受那些借祭鬼神骗钱的人指使的。戚贤搬倒了神像,堵住了这些骗钱人的生财之道,于是他们便想了邪法,派两个水性好的人,把神像捞上来,趁戚贤路过此地时,伺机把神像扔到戚贤船上,企图以此恐吓戚贤,制造混乱。谁想,有胆识的戚贤不但没有畏惧,而且还当众戳穿了坏人的阴谋。在古代,人们缺少科学知识,许多人都相信世界上有鬼,都怕鬼。明朝时,出现了一位不相信世界上有鬼、勇敢揭穿装神弄鬼的人把戏的好县官,他的名字叫戚贤。从那以后,归安县开始流传戚贤不怕鬼的故事,有人把戚知县称为敢同鬼神斗的勇士。

不畏强权的于谦

于谦是明朝时期浙江钱塘吴山三茅书院的学生,由于他不畏权贵,敢于捉弄作威作福的御史大人,被世人传为佳话。一天,书院的李先生一脸怒气对着于谦,他把手中半截戒尺在书案上拍得“啪啪”直响,然后冲着于谦厉声喝问道:“于谦,你不能什么都不怕!御史大人,你得罪得起吗?”于谦听了李先生的问话,眼前浮想出几个小时前发生的情景:下午,于谦和书院的学生在书房里学习爱国诗人屈原的诗篇《离骚》。正当于谦和同学们一起琅琅读书时,突然,“御史大人到!”一阵吆喝声从书院门口传来。随着这喊叫,一顶绿色八抬大轿停在了书院门内,随即一位又高又胖的老头,从轿子里钻了出来。这人便是朝廷派的御史,今天是特来书院查巡的。御史大人刚一进院,一群教书先生便急忙打开各书房房门,恭恭敬敬地请御史大人去书房视察。御史大人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于谦班中。班上几个胆小的学生,见御史大人到,忙停下读书,偷偷地望着这位威风凛凛的大人物。可于谦,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连头也没有抬一下,继续读着手中的文章。“停下来!”御史大人见这小小年纪的人,见到自己,没有表现出丝毫恭敬,有些不满,他刚要发怒,又觉得有些失身份。于是强作镇静,背着手对于谦说:“啊,你读得很好。现在,我想听听你到案前讲书,并且……”御史大人说到这,有意停了一下,然后加重语气说:“并且,要跪着讲!”实际上他这是要惩罚于谦对他的态度,好显示他御史大人的威风。于谦并不示弱,他抬眼望了望神情紧张的先生和同学,然后神情自若地走到讲案前,他很有礼貌地向各位官员躬了一下身子,然后用很强硬的口气说:“大人让我跪着讲书可以,可要请各位大人跪在案前听讲!”于谦的话音刚落,只听“啪”的一声,御史大人将手中的戒尺折成了两截,然后像猪吼一般咆哮起来:“放肆!放肆!小小的年纪,怎敢捉弄朝官!”书房里一片寂静,先生和学生紧张得连大气也不敢喘。只见于谦态度强硬地说:“大人,今天学生我要讲的是太祖高皇帝的大诰,我于谦不敢不跪下,为了表示对高皇帝的尊敬,我看各位官人也不敢不跪下听吧?”说完,于谦就开始讲起学来,那些刚才还耍威风的大大小小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谁也不敢不下跪。那御史大人自觉被于谦捉弄了,可此时也不得不收起威严,扭动着肥胖的身体跪在了书案前,一直听到于谦讲完学。此刻,于谦站在李先生面前,一遍又一遍地想着刚才发生的事情。他反复地问自己:“难道我做错了吗?难道那权贵仗势压人,就不该治治他吗……”他想着,目光落在了李先生身上。此刻,李先生刚才的怒气似乎已经消了许多,他似乎心里也明白:于谦做的没有错。于是便放软了口气对于谦说:“于谦啊!先生是怕你小小的年纪误了前程啊!”说完,他没等于谦再回话,就背着手走出了书房。不久,钱塘一带人们都知道吴山三茅书院有位胆大的学生,敢叫御史下跪。人们佩服于谦的勇敢精神,都称他为青年豪杰。“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是于谦的《石灰吟》中的一句诗句。于谦的这种像石灰一样高尚的品质,十分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读了他的故事《两袖清风》,事后深深地被他这种不畏强权,清正廉洁的品质所感动。

嘉定童子救全城

嘉定童子,是明朝时期浙江嘉定人,在平定沿海倭寇时英勇牺牲。他和外黄小儿一样,人们只知道他的事迹,但谁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公元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期,内部连年混战。在战争中失败的武士,沦为海盗,进行走私、抢劫,长期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给人民带来重大灾难。我国人民称这种海盗为倭寇,一直和他们奋战了200多年。嘉靖32年(公元1553年)4月的一天,数千名倭寇窜入长江口,把嘉定城团团围住。当时嘉定守城官兵只有300多人,敌我力量悬殊,形势十分险恶。城中居民临危不惧,纷纷拿起武器,登上城头,和官兵一起,跟倭寇展开生死搏斗。这位少年也和成年人一起,参加到保卫家乡的行列。由于嘉定军民的英勇奋战,战斗打了一个多月,倭寇一连攻城20多次,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爬上城头。一天夜里,少年在城墙上做了一个噩梦,说是倭寇来攻城了。一下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这时只听城外稻田里的青蛙叫声响成一片。可听着听着,青蛙叫声由远及近渐渐地消失了。咦?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只有被人惊动了,才会跳进水里,停止鸣叫的,难道是倭寇来攻城了?他马上警觉起来,爬起身从城垛里向外探望。这时,城外已发出了轻微的“吱咯,吱咯”声,还有晃动的人影!他立刻明白,倭寇们正从竹梯上爬城,情况万分紧急。他连忙朝熟睡的人们喊:“倭寇爬城了,倭寇爬城了!”近旁的人被惊醒,一跃而起,也跟着呼喊起来。整个嘉定城头响起一片呼叫声,守城军民全都及时醒来,投入战斗。就在少年呼喊的时候,身旁的城垛上已露出两个黑影,他怒不可遏,挺起竹枪,用尽力气朝敌人猛戳过去。只听一声惨叫,敌人滚下城去了。接着他又朝另一个敌人戳去。那个倭寇一闪身,他扑了个空。由于用力过猛,他失去平衡,撞在了城垛上。还没来得及转身,后背已被倭寇猛砍一刀。等到人们赶上前来将倭寇戳翻,他已经倒在血泊中了!守城军民在城上和倭寇展开一场血战,最后,倭寇的偷袭失败了,只得转身溃逃。嘉定城保住了,我们的小英雄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嘉定童子,是明朝时期浙江嘉定人,在平定沿海倭寇时英勇牺牲。他和外黄小儿一样,人们只知道他的事迹,而谁也不知道他的名字。在和攻城倭寇的激励拼搏中,嘉定城抱住了,我们的小英雄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少年康熙除鳌拜

康熙姓爱新觉罗,名玄烨,康熙是他当皇帝的年号。他很有作为,在他执政的60多年里,首先巩固了边界,继而又治理内政,使国家的政治、经济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清朝的历史上,被称为康(熙)乾(隆)盛世。康熙8岁当皇帝,他父亲顺治帝临死前命令4个满族大臣辅佐他处理国家大事。其中一个辅政大臣叫鳌拜。他既掌握着兵权,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且特别霸道。直到玄烨14岁亲政后,他还是专横地把持着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众大臣都特别恨他。有一次,鳌拜和另一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发生争执,他就诬告苏克萨哈心有异志,应该处死。玄烨没有批准,鳌拜在朝堂上大吵大嚷,卷着袖子,挥舞拳头,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又擅自把苏克萨哈和他的家属杀了。打这以后,玄烨下决心整顿朝政,把鳌拜除掉。但他担心鳌拜的势力很大,怕难以制服,于是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当时皇宫中除了太监宫女外,还有一大批侍卫,轮流进宫保卫皇帝。玄烨在那些少年侍卫中挑了一群体壮力大的,留在宫内,叫他们天天练习扑击、摔跤等拳脚功夫。空闲时,他常常亲自到场督促他们练功、比武。一天,鳌拜进宫奏事,皇上正在观看少年侍卫练武,只见千来个人正在捉对儿演习,皇帝还在场外指指点点。玄烨看见鳌拜来了,故意站起身走进场去,笑着夸奖这个勇敢,奚落那个功夫不到家。等到鳌拜走近他,他摆摆手说:“今天玩得痛快!有事先不要说,等我……”鳌拜连忙说:“皇上,外庭有要事奏告。皇上下次再玩吧。”玄烨这才恋恋不舍地和鳌拜进殿去了。后来鳌拜看见皇帝玩的次数多了,以为皇帝年少好玩,也就不放在心上,反而暗暗高兴,觉得自己更有机会独断专行了。过了一段时间,少年侍卫们的武艺练习得有了长进,玄烨决定动手除奸。这天,他借着一件紧急公事,召鳌拜单独进宫。鳌拜一点也不防备,骑着马就大摇大摆地进宫来了。玄烨早已站在殿前,一见鳌拜已经走进庭中,便威武地喝道:“把鳌拜拿下!”只听得一阵脚步响,两边拥出一大群少年侍卫,一齐扑向鳌拜,有的抱腰,有的扯腿,有的拧胳膊,霎时间扭打成一团。鳌拜原是个武将,力大无比,又有武艺,但是毕竟年纪大了,手脚已不灵便,同时寡不敌众,不一会就被众少年掀翻在地,捆缚起来,关进了大牢。玄烨立即下令,命众亲王和大臣调查和议定鳌拜的罪行。众亲王和大臣见14岁的皇上这么坚决果断,而且不动声色就拔掉了这个天大的祸根,自然不敢怠慢,只用10天工夫便把鳌拜专横乱政的30条大罪调查清楚,奏请皇上将他处死。玄烨考虑他过去有功,免了鳌拜的死罪,把他革职,长期拘禁。鳌拜的同党,罪大恶极的处死,其余有罪的关押或者革职。经过这一番大整顿,朝廷上正直的官吏都很高兴,有些骄横跋扈的大臣也不敢再放肆了。在朝政初步清明以后,玄烨便着手处理国家大事,使清王朝一步步强盛起来。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后,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

周耕余巧破爆炸点

周耕余是满清末年,上海小刀会起义队伍中“孩子队”的队长。他带领孩儿兵,巧妙地破坏了清兵的攻城计划,为小刀会保卫上海的战斗立下了功劳。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成功了,接着就和清兵及英、法、美等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激战。一天早晨有人来报,说清兵正从四明公所方向往城墙这边挖地道,准备从地下埋炸药来炸毁城墙。小刀会头领刘丽川和潘起亮商量,让周耕余带几个孩儿兵去侦察清楚。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周耕余和他挑选的20名机灵的孩儿兵,来到城外护城河边,望见四明公所灯光时明时暗,好像有人影在晃动。他命令大家伏在河边,只找了两名小兄弟指着灯光嘱咐说:“那就是四明公所,你俩去看看墙里晃动的人影在干什么,是不是往里抬炸药。千万要小心,可别叫妖兵发现,看清楚了立刻回来报告。”两个小战士爬到四明公所的后墙根,悄悄地往里面一看,清兵正忙着往外担土呢。周耕余得到这个情报,断定妖兵的地道还没挖完,于是开始了侦察地道方位的工作。周耕余指挥大家,一字排开,对准四明公所的灯光,轻轻地涉入护城河。有的把红缨枪的枪头插到泥里,耳朵贴紧枪杆;有的把大刀插到地上,把耳朵紧紧贴在刀把上,走一步听一步。大约快到河对岸的时候,忽听一个孩儿兵轻轻地击了两下掌,周耕余把大刀插在地上一听,果然有刨土声。接着,左右两边的小伙伴,也听到了同样的声音,只是声音小些。周耕余从听到的声音断定,地道就在击掌那位小伙伴的脚下。他测了一下距离,离城墙还有10多丈远,估计一时还挖不到城墙底下。他留下了记号,率队回城了。直到第三个晚上,再去探听,地道已过护城河,进到了城墙底下。周耕余小声说:“妖兵们挖得不慢,咱们也该动手了。”他指挥小伙伴们走下护城河。河里水最深的地方也不到膝盖。他们先在地道两边,横对护城河筑起两条小坝,接着就用小桶把两条小坝之间的水舀干了,露出一条一丈多宽的河底。孩儿兵用事先带来的斧子、凿子等工具,在妖兵的地道上边凿通了10多个小洞。周耕余伏下身子往里一看,地道里正有人往里抬东西。他心里明白,这是敌人准备炸城墙的炸药。过了一会,抬东西的人不见了,再以后,地道里就一点声音也没有了。周耕余估计,这是敌人已经把炸药放好,只等时辰一到好炸城了。周耕余站起身来,心里禁不住一笑,让妖兵做他们的美梦去吧,便叫大家扒开两边的小坝,只见被小坝挡了半天的积水,一齐向没水的地方涌来。一会工夫,就在凿洞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旋涡,滚滚的河水,直向洞下灌去。这时,几千名清兵早已逼近上海城。妖兵们单等炸塌北城,好发起攻击,一举进城。到了约定的时辰,清营里一声号炮,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等在四明公所的一员将领,听到号炮一响,立即点燃了炸药的引信,可等了老半天,也不见动静。那将领派两个小兵去看,还没走到一半,就跑回来报告说:“地道里已灌满污水,引线早已熄灭,炸药都泡在了水里。”急得那个清军将领仰天长叹道:“许大人这番苦心又白费了。”小刀会的将领们,都夸奖周耕余和孩儿兵们干得漂亮。周耕余是清朝末年,上海小刀会起义队伍中“孩子队”的队长。他带领孩子兵,巧妙地破坏了清兵的攻城计划,为小刀会保卫上海的战斗中立下了功劳。

林黑儿勇杀沙俄兵

林黑儿是义和团队伍里一支女兵的首领,她英勇善战,在保卫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的战斗中,她带领女兵们打得沙俄侵略军挂起了白旗,为我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00年,我国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在天津义和团张德成的队伍里,有一支英勇善战的女兵队伍,她们机智灵活,穿着红袄红裤,手提红灯,那就是名扬四方的红灯照。红灯照的首领就是林黑儿。这年6月的一个晚上,在天津河东地区的一个村子里,红灯照的姑娘们正认真地练功习武。突然,一个小战士翻身下马,送来一份情报,说是沙俄老毛子要来攻打老龙头火车站,张德成要她带领队伍去参战。不一会儿,她们就高举红灯,像一个个精灵一样,向河东岸的老龙头火车站奔去。这时候,在津塘铁路线上,一列火车从已经沦陷的大沽向天津方向开来。车厢里,沙俄的士兵、火炮、马匹混杂在一起,拥挤不堪。一个沙俄大尉坐在临前窗的椅子上,满不在乎地说:“夺下老龙头火车站,打开进攻北京的通道,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火车在老龙头站一停下,沙俄大尉便挥动着马刀,命令士兵冲下火车。沙俄士兵一到,车站上的几个清兵犹如猫见老鼠,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赶紧往四下里逃命去了。沙俄大尉见状,“嘿嘿嘿”地发出了一阵得意的干笑。正得意间,却听“杀老毛子呀!”四周响起一片怒吼。林黑儿带领的红灯照姐妹们同义和团的战士们,像天兵天将般地出现在沙俄军队面前,把他们团团围了起来。沙俄大尉一时慌了手脚,等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才连忙喊起来:“快,快!开炮射击!”可是,短兵相接,开炮已经无济于事了。林黑儿率领众姐妹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她们用拳术脚功和沙俄士兵展开了面对面的战斗。没有了洋枪洋炮,这些洋鬼子哪里还是对手?一会儿就横尸火车站,剩下的,干脆丢下枪炮,只顾自己逃命去了。沙俄大尉一看手下士兵所剩无几,赶紧夺过一匹马,向租界方向逃去。林黑儿眼尖,见老毛子大尉想要逃走,就指派小姑赶紧前去追赶。自己砍杀了几个敌人后,也带着人马赶去接应。沙俄大尉只听背后一阵紧似一阵的马蹄声,慌忙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女孩手持大刀紧紧地追赶而来,他连忙用马刀抵挡。小姑与沙俄大尉周旋了一会,林黑儿赶到,她巧妙地用刀向马屁股扎去,马一声嘶鸣,疼得抬起了前蹄,将沙俄大尉掀下了马背。沙俄大尉慌忙一个翻身,拔腿就逃。“看刀!”随着一声喊,林黑儿的刀已经飞掷过去。“啊”的一声惨叫,那刀不偏不倚正扎在沙俄大尉的背上。林黑儿又率领众姐妹们将残余的沙俄侵略者全部扫尽。天亮了,沙俄银行的屋顶上,一面白旗在微风中抖动着。沙俄侵略者投降了。林黑儿和红灯照的姑娘们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今天,虽然林黑儿女士被敌人邪恶的炮弹炸死掉了,尸体还发出股股恶臭;但她的精神却像一朵“洁白的黄莲花”,散发着阵阵迷香,勾引着义和团革命运动的前进方向。在这里,让我们深切缅怀林黑儿女士,化悲痛为食量,再化食量为力量,熟记咒语练好大法,为“驱除蛮夷、恢复中华”而继续奋斗!

冯婉贞英勇抗击侵略者

冯婉贞是清咸丰年间,抗击英法侵略者的一位小英雄。她不仅武艺高强,还有高明的战术。一次,她率领一支少年武装打退了600多名侵略者的进攻,她的英雄事迹一直流传到现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挥刀劈剑,样样精通。他还在庄上办起了团练。侵略军到来时,他带领村民在村前要道口上,用石头、土块修筑了石寨、土堡,准备防御敌人。一天中午,哨兵匆匆来报,说侵略军的马队来了。冯三保立即指挥团民们进入事先筑好的石寨土堡,命令大家等敌人靠近了再打。这时,侵略军已经逼近石寨,枪声“叭叭叭”地响着。石寨土堡里的团民,却一动也不动。一直等侵略军走近了,冯三保挥动旗帜,大声喊道:“开火!”随着这喊声,所有的枪一齐发射,侵略军像落叶一样纷纷掉下马来。敌人吃了亏又攻打一阵子看看占不到便宜就败退了。敌人决不会甘心自己的失败,肯定还会调集更多的兵力来报复,这是团民们意料之中的事。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是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可冯三保觉得我方人少,怕拼不过。没办法,当天晚上,冯婉贞只好把全村精通武术的青年召集在一起,组织他们去迎战。第二天,冯婉贞率领青年们整装出发了。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服,拿着雪亮的大刀和长矛,动作敏捷灵活得像猿猴一样。在距离村子2公里地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4点钟,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恐慌乱,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大声喊道:“大家注意,敌人远离我们是想使用枪炮打我们,赶快追击,不要失掉歼灭敌人的时机。”在婉贞的带领和鼓舞下,大家又冲上去和敌人展开搏斗,尽全力打乱敌人的阵脚,双方混战在一起,打得不可开交。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中国近代史是充满屈辱的历史,同时也是充满抗争的历史。在这激荡的百年历史中,高潮不断,英雄辈出。有的人青史留名,留得正气冲霄汉;也有人默默无闻,平凡一生却也令人心存感动;甚至是红颜女子,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冯婉贞带领谢庄人民抗击侵略者的经过,突出地表现了猎户女儿冯婉贞不畏强敌、率众保卫家乡的爱国精神和多谋善断、机智勇敢的英雄气概。

邹容怒斥主考官

邹容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曾自称是革命军中的马前卒,他著的充满革命思想的《革命军》一书,深刻地揭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并热情地号召人民起来革命。被清朝政府杀害时,邹容只有21岁。孙中山先生曾命他为“少年大将军”。邹容从小爱学习,成绩特别好,12岁那年,他和哥哥邹兹丹一同去参加巴县的“童子试”(科举考试的第一步)。考试的时间到了。主考官踱着方步,走进了考场,他的脸绷得紧紧的,一双眼睛还露出逼人的凶光,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考生们都很守规矩。试场静悄悄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是,很多考生看着试题还在发呆呢,谁都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笔。因为考题出得生僻、古怪,一点都不明白。有些考生实在憋不住了,就站起来对主考官说:“主考官先生,这考题很不清楚,请您解释一下吧。”主考官干咳了一声,很不高兴地说:“这是什么话!我是主考官,是监督你们考试的,哪有解释试题的道理!”考生的正当要求被无理拒绝了。邹容见那主考官傲慢的态度,实在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站了起来,对主考官说:“怎么能这样说呢?主考官先生。你叫我们做一件事情,就应该明白告诉我们做什么和怎样做,为什么叫我们做文章,而又不把题目的意思讲明白呢?”主考官听了,狠狠地瞪了邹容一眼,很不耐烦地说:“如果把题目完全讲明白,还要你们在这儿考什么!”邹容也不示弱,理直气壮地反驳说:“如果不把题目弄明白,我们又怎么考呢?你是考题目,还是考文章?”这下子可把那位主考官说火了,他脸涨得通红,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最后竟恼羞成怒地说:“你!你!你是来考试的吗?我看你是来捣乱考场的!”说完,便气势汹汹地叫差人重打邹容的手心20板。邹容一听,脸也涨得绯红,他那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他愤恨极了,指着主考官大声说:“有罪的应该是你!为什么要差人打我?”说完,邹容用轻蔑的眼光扫视了主考官一下,竟离开座位,昂首阔步地走出了考场。就这样,一个12岁的少年,用罢考来表示自己对封建社会考试制度的反抗。之所以赞邹容为少年英雄,因为他12岁敢于直面士子们奉承唯恐不及的主宰学子命运的朝廷主考官;敢于直斥盛行千年的八股科举制,与腐朽的科举制度发生了冲突,在他少年的心里,更加坚定了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发扬光大汉族传统的民族气节。正是在维新思潮的熏染下,邹容心中那份单纯的民族自尊感已上升为深切的爱国责任感。

欧阳立安智送密信

欧阳立安的爸爸妈妈都是共产党员。当时因为反动势力强大,我们共产党员的活动,全都秘密进行,所以也叫地下党。欧阳立安就是地下党的一位机智的小交通。欧阳立安在北伐军打到长沙的时候,就是一位出色的小宣传员,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做了很多工作。不久,就当了儿童团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批共产党人和群众被反动派屠杀。欧阳立安的爸爸带着全家秘密转移到武汉,从事地下工作,他们家住在龟山脚下一个偏僻的地方。一天,爸爸把立安叫到跟前,打量了他一下,问:“我这里有两封要紧的信,派你去送,办得到吗?”“办得到!”听到有任务了,立安是又惊又喜。“你知道去鹦鹉洲的路吗?路上不要贪玩,不要多事,天黑以前赶回来。”立安点点头。爸爸告诉了地点和接头人的名字,才把包糖纸大小的信件拿了出来,对他说:“遇见盘查,一定要把这两封密信毁掉,千万不能落到外人手里。你打算放在什么地方?”立安想了想说:“放在这块糖里,遇见敌人,就把它吞掉。”爸爸点了点头笑了。收拾停当,立安出了家门。一路上他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盘问,避开了密探的搜捕,把两封密信送到了指定地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此,14岁的立安就成了县委机关的一名秘密交通员。当时地下党办了一份《大江报》,每天立安把报纸和文件送到指定地点。妈妈把《大江报》折成很小的长条,围在立安的棉裤腰间,用绳子捆实,外面由棉袄遮盖着。一次可以捆八张,分送到八个地方。腊月里,寒风刺骨,大雪没过脚踝,立安冒着严寒,来回几次渡过汉水,到江那边的鹦鹉洲,把报纸和文件送到工人住宅区。一天得跑十几里路。一天,情况突然变化,收文件的那个叔叔不在了。立安推开虚掩的房门,就听见有人吆喝:“站住,干什么的?”墙角冲出一个人,用枪对着他。立安愣住了,但马上镇静下来,显得很害怕的样子说:“我来收豆腐钱的……”“混蛋!”那个密探打了他一记耳光,骂道:“谁欠你的豆腐钱!”立安顺势哭着嚷开了:“你不讲理!我爹病了,叫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呜呜,你不给,还打人……”“妈的,你瞎眼了,这里是17号!再不滚蛋,老子崩了你!”敌人恶狠狠地挥着手枪。立安趁势退了出来。他怕再遇见敌人,忙跑到僻静的岸边,把文件烧了,一直等到敌人走了,才悄悄回到17号门前,在墙壁上划了个记号。回到家,立安把这事报告了爸爸,爸爸听完儿子的叙述,称赞道:“做得好!遇见敌人就得随机应变!万一落在敌人手里,打死也莫说实话!交通员都是这样的。”欧阳立安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地下交通员,机智勇敢的少年斗士。后来,他跟着妈妈转移到上海,在一次开会时不幸被捕,牺牲时才18岁。为人民死而无怨的共产党员欧阳立安,在13岁那年离开父母送密信,他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地下交通员,机智勇敢的少年斗士。靠自己的勇气,躲过了一关又一关。17岁就为我们中国,我们的人民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爱国青年的献身精神,才有我们新中国的诞生。

郭滴海机智探敌情

郭滴海十几岁就跟着哥哥姐姐在红军部队中生活,因为他衣服有些破乱,人们都开玩笑叫他“小叫花子”。郭滴海看上去憨头憨脑,实际上却是一名很出色的小侦察员。1930年初冬的一天,红军紧急撤退时郭滴海睡着了,第二天起来一看,满街全是白匪。他被白匪军抓了起来,白匪军官严厉地审问他:“你是不是赤色侦探?”“不,我是小叫花子。”郭滴海机警地随口回答。白匪军官仔细地打量着他的样子,突然大喝一声:“妈的,你还挺会装呢!”另一个白匪在一边眨眨眼,说:“拉出去枪毙,看他说不说实话!”白匪军一再吓唬他,他还是沉着地说:“我确实叫小叫花子嘛,真的不叫侦探。”白匪到他晚上睡觉的地方看了又看,又看看他穿的那身破烂衣裳,就信以为真地把他放了。但郭滴海没有马上去找队伍,将计就计在白匪的驻地要起饭来,夜晚仍然睡在那间草棚子里。日子一天天过去,白匪们也就不大注意他了。等他把白匪的人数、武器和驻扎情况侦察清楚了,就乘机溜出了村子。路上正好碰见红军的侦察员,红军根据郭滴海报告的情况,很快把这股白匪给消灭了。同志们知道了这件事以后,都夸他有胆量有办法。他的姐姐高兴地说:“滴海可以当小侦察员了。”从此以后,他就真的化装成小叫花子,专门去侦察敌情了。一次,领导同志派他去敌人的临时据点里侦察情况。他戴上破草帽,提着破篮子,拿着一根打狗棍,就出发了。在敌人的驻地,他挨门要饭,计算着哪家住了几个敌人,都带的什么枪支,指挥部设在什么地方。眼看侦察就要结束了,突然,一个白匪军官抓住他的衣领,大喝一声:“站住!你个小探子,看你还往哪跑!”白匪军官这么一吼,两个白匪急忙跑来把郭滴海抓住,押进了一间房子。“老实说,你是探子不?”白匪军官问。郭滴海假装不懂,问:“什么叫探子啊?别人都叫我叫花子呀!”白匪军官说:“你不用装了。我们住哪个村子,你就到哪个村子要饭,要不是红军的探子,为什么跟在我们屁股后头转?今天你要不说实话,我拿枪毙了你!”说着,他掏出了手枪,在郭滴海的脑门比划了一下。白匪这么一问,郭滴海明白了。原来,敌人已经注意他了。于是,他又随机应变,装出一副怪可怜的样子,说:“老总,这不是明摆着吗?你们这一来,老百姓都跑光了,有几家财主虽然没跑,可又不肯给,我不跟着你们转,上哪儿找吃的呢?”白匪军官冷笑一声,又说:“别再耍花样了,不说实话我就打死你!”说着“砰”的开了一枪,子弹把郭滴海脚边的泥地打了个洞。“你打死我,我也是个叫花子呀!”“给我滚!”白匪军官怪叫着,把郭滴海要饭的篮子踢翻了,残汤剩饭撒了一地。郭滴海急忙拾起篮子走了。就这样,一连几天郭滴海继续在这里要饭。慢慢地他竟和白匪混熟了,终于把敌情侦察得清清楚楚,帮助红军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从此侦察小英雄郭滴海的事迹,传遍了整个闽(福建省的简称)西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根据地里,像郭滴海这样的青少年是很多的。他们在极端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里,为着劳动人民的解放,为着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永驻人间。

姜墨林只身闯虎穴

姜墨林,是东北抗日联军中的一位少年英雄,他牺牲时虽然只有16岁,可他的事迹却在全军中流传。直到现在,人们还在讲着他的故事。1935年的春天,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驻扎在吉林省东部的山区里。一天,有人领来了一个男孩子,说是地方党组织介绍这孩子来参军打日本鬼子。战士们一听,全都乐了。瞧,他的眉毛又黑又浓,大眼睛也挺机灵,可是身架实在瘦小,刚有步枪高。这样的娃娃也想打仗?大伙七嘴八舌议论半天都还觉得他不够格。可是,打了几次仗以后,大家对他的看法全变了,同志们都说小墨林沉着、勇敢、伪装好,超越障碍像只豹子,作战有功。政治处长还说:“他是初出茅庐,后生可畏。”1937年冬天,鬼子调动了10万大军,企图将牡丹江、松花江下游的抗日联军一举全歼。他们到处封锁,杀人放火,派遣特务,斗争十分残酷,形势非常严重。总指挥部和省委机关人员都在森林里,如果不解决冬装问题,就有冻死的可能。总指挥部决定派墨林小队带上好马,深入鬼子占领的依兰县城,尽快搞些棉花和布匹。于是,一支精干的轻骑队穿过森林,绕过敌人的碉堡群,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依兰城南的大洼子里。这里地势复杂,靠近汽车道和江道,日军常来常往,谁也不会想到抗联的骑兵竟然潜伏到这里来。姜墨林命令战士们把马藏好并准备运货的爬犁,自己就换了衣服,背上一条破麻袋(里面是发霉的黄豆,豆子里藏着钱),独自一人走向县城。县城到了。他故意装成傻里傻气的样子,走路歪歪扭扭,像一个饿得走不动路的叫花子,顺利地骗过敌人哨卡,平平安安地闯进城去了。在城里,他与地下党接上了关系,安排好购买棉花、布匹和胶皮鞋的计划,又趁机溜出了城外。当时,鬼子对这类物资控制很严,每人只能买到一点。通过抗日救国会的秘密动员,爱国群众不分老少,一齐行动,你买点,他买点,然后再巧妙地带出城来,送到指定地点。不出七八天,就汇集了上千斤棉花、一百多匹布。轻骑队把货物放在爬犁上,趁天黑踏上了归途。姜墨林在路上想,群众一下子买了这么多东西,会不会被特务察觉呢?不行,这批货关系着森林里上千人的生死存亡,万万不能麻痹大意。他立即把人马分成两队。运输队绕道先行,他自己领着一部分身强力壮的战士在后面掩护,准备随时迎击敌人的追袭。果然不出所料,当他们走出约50公里的时候,敌人的搜查队追了过来。姜墨林果断地命令运输队的同志们:“快走,我们打我们的,你们跑你们的,不要管后面!”说完,他与10多名战士把马藏在树林里,占据有利地形,埋伏下来。敌人足足来了六七百,战斗在傍晚打响,由于姜墨林指挥沉着,一下子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等敌人重新布好阵势,天已黑了,姜墨林看准机会,悄声说了一声:“撤”,大伙飞身上马,扬鞭而去。回营后,首长拍着姜墨林的肩膀说:“这真是个奇迹。”在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里,有许多少年战士。他们在战斗风雨中成长,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少年英雄姜墨林,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一位。少年英雄姜墨林虽然离开了人间,但是他英勇抗日的事迹,却在战斗过的地方,世世代代地流传。

儿童团大摆地雷阵

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杨家夼(kuǎng)村的儿童团,看民兵埋地雷杀鬼子,特别眼馋。可民兵的地雷却连摸都不让摸。没办法,儿童团员们只好用泥做假地雷,做好了放到灶坑里一烧,看上去倒还挺像。一天,民兵队长还到村指导员那告过儿童团的状,说儿童团偷了他们的地雷,在村里闹了个大笑话。儿童团员们不仅地雷造得像,而且埋得也特别巧。1942年秋天,区里举行比武大会,杨家夼儿童团表演了五种埋雷方法,样样第一。区指导员高兴地说:“小家伙们干得真不错,有资格参加爆炸战了,给你们一个真雷试试吧!”儿童团这下可得到了宝贝,天天拿到外面晒,说是怕它受潮,一个团员还从家里拿来一块红绸子给它扎上,说是给它披彩。团员们几乎天天讨论,怎样埋好这颗雷,好多“慰劳”几个鬼子。秋天,鬼子又来“扫荡”了,团员们决定,把地雷埋在鬼子必经的青威公路上。为了迷惑敌人,他们把假雷埋在下面,盖好一层土,又把真雷的弦挂在假雷上,再把真雷放在土坑里,土坑旁边还放了一把小铁锹,看上去就像是地雷没埋完,人就吓跑了。没一会儿,敌人果然上当了,鬼子发现了没埋完的地雷,一下围上来十几个,一个鬼子军官蹲下仔细一看,发现是个假雷,竟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未止,就伸出双手去搬。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地雷炸开了,十几个鬼子,有的上了天、有的倒在了地上。后来才知道,这颗地雷一次炸死了五个鬼子,民兵们都说:“儿童团真行,埋的地雷比我们的命中率还高。”1942年冬的一天,日本鬼子的扫荡大队一大早就进了村,全村的群众全都跑光了。鬼子抓不到人,就胡乱打枪,还点火烧房子。村北边有棵大枣树,枣树底下有个石头垛。几个鬼子刚走到树底下,突然听到一阵“咯咯”的叫声,吓得鬼子兵们急忙趴在地上,端起枪来就要射击,等他们仔细一看,原来石头垛里是一只老公鸡,正伸着脖子往外看呢。这下鬼子兵可高兴死了,以为这一定是老百姓藏的鸡。几个鬼子立刻从地上爬起来,这个说是他先看见的,那个说是他先瞅见的,吵吵闹闹一齐扑上去。有一个机灵的鬼子爬上石头垛,怕别人抢了先,拽着鸡脖子朝外拉,呀,怎么鸡腿拴在个黑东西上,他正要伏下身子看呢,那几个鬼子也爬上来了,他急忙往怀里一拉,轰隆一声,地雷爆炸了,四个鬼子都四脚朝天死在石头垛上,那只鸡却“咯咯”地叫着飞上了屋顶。“扫荡”的鬼子走了以后,大家才知道,原来那是儿童团员小禄和奶奶想出来的巧办法。后来,弄得鬼子看见鸡也心惊胆战。儿童团故意在路上留下假的逃跑现场,利用鬼子轻敌的心理,轻松地歼灭了敌人;又利用了鬼子贪吃的心理,用公鸡当诱饵,使他们中了地雷埋伏圈。这一个个高明的策划,让敌人心惊胆战。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长明巧夺鬼子枪

在冀中平原的唐河边上,有个小刘庄,庄上儿童团团长叫长明,别看他只有十三四岁,可他带领的儿童团在区里可是相当有名的。1943年的夏天,一场大雨过后,唐河涨满了水,长明、大练、春奇等六七个水性好的儿童团员,游到对岸的沙滩上去玩,他们爬上沙滩时,看见一个鬼子正在和一个伪军队长在沙滩上摔跤。那个鬼子又瘦又小,伪军队长却五大三粗,可伪军队长怎么也摔不倒鬼子。原来,他是怕把鬼子摔倒了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才不得不让着鬼子。长明他们几个人一下被鬼子摔跤给吸引住了。他们看着看着,大练的背被太阳晒得有些发痒,就坐了起来,一抬头,发现十几米外的柳林边上,有棵小榆树,树杈上挂着一支大枪和一支王八盒子,大练小声对长明说:“长明,你别动,只回头看一眼。”长明一回头,“呀,枪!”他差点喊出声来。啊!多好的枪啊!想什么办法把它弄到手呢?长明是有名的机灵鬼,只见他两只小眼珠转了几转,就小声地说:“大家装着看够了的样子,三三两两地回到河边去,有事告诉大家。”等大家来到水边,他才偷偷地说:“现在有紧急任务,春奇留在这里监视敌人,还要注意我们的行动。其余的人一边打水,一边装着游泳的样子,跟我到上游去。”于是,大家都按着长明的要求打着水向上游走去。到了离枪不远的地方,长明找了两个游泳最快的队员在岸边接应,其余的团员先往回游。他和大练悄悄地向挂枪的小树爬去,到了小榆树跟前,长明先取下了王八盒子,交给了大练,再回身去取大枪时,却被摔跤的伪军队长发现了。这时,鬼子和伪军队长正摔得有劲,伪军队长要求停止,鬼子以为伪军队长招架不住了,越发抱得紧起来,伪军队长急了,一猛劲把鬼子摔出去一丈多远,撒腿就向长明他们追去。鬼子看着伪军队长的举动,才醒过神来,等他们追到河边时,两个接枪的队员已游到了河中间。等全体团员都上了岸,他们特意向东跑了一段,才向南钻进了高粱地。鬼子向长明他们上岸的地方乒乒乓乓放枪时,长明他们早已回到了村里。第二天,他们把枪交到了区里,很快受到了区里的通报表扬。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借鸡下蛋”的故事。在缺少枪支弹药的情况下,儿童团员凭借自己的胆略和机智巧夺鬼子枪支的英勇事迹。

巧设陷马坑

鬼子又从烟台出来扫荡了,牟平李家庄的抗日小学,只好在姜老师的带领下到山上去上课。一天,官生说:“听说鬼子前天在小纪村被民兵埋的地雷一下炸死七八个,鬼子可怕地雷啦,咱们也想个办法治他们一下多好。”小班长冬喜想了想说:“咱们没有地雷,可以摆个假雷阵吓他一下怎么样?”小铁问:“什么叫假雷阵呀?”冬喜说:“这还不明白,就是把咱们四周的路口,全插上有地雷的标志,让鬼子真假难辨,寸步难行,他不就不敢进村了吗?”姜老师想了想说:“这个办法行,可以试它一下。”团员们说干就干,当晚就找齐了锅底灰、木板和木棍等各种材料,有了材料就好办了,只见大家钉木牌的钉木牌,写标语的写标语,足足干了小半夜。等把这些标语和木牌在村子周围布置停当,天已大亮。团员们回到了山上,都想看看这个办法灵不灵。于是,就都趴在山头上瞭望。太阳出来了,只见鬼子的队伍前面打着小旗,正往李家庄走。可是,刚走到村口,一看见“这里有地雷”的牌子,就不敢走了。只见几个鬼子在一起站了一会儿,好像说了些什么,就把队伍带上一条小路溜走了。儿童团摆的假地雷阵,只能吓一下鬼子,还是杀不了鬼子,当天晚上团员们就想出了新的办法,冬喜悄悄地对姜老师说:“民兵都在土家山下大道上埋地雷。咱们没有地雷,可以在大道中间挖些陷马坑,上面用木棍搪好再盖上草和土,日本鬼子的马一踏上,就能陷断马腿,摔死鬼子!”姜老师听了点头说:“行!咱们今晚就这样干!”晚上,姜老师、冬喜、官生等6个人,带上小水桶和工具,很快就到了烟莱公路边上的陈家庄村东头。陈家庄的东边有一个很陡的山,山脚下就是陈家庄东大道,道西是一条大河,大河与大道之间是一个四五十米宽的沙滩。姜老师和冬喜在大道上铲了一个蛇形的挖坑记号,大家便干开了。从晚上10点一直忙到凌晨4点。一共挖了70多个。姜老师说:“同学们,可以了,到南山顶上去休息一下吧!”大家便奋力地爬上山去。太阳露出头来,雾逐渐消失了,可是一直到中午也不见鬼子来。冬喜着急地说:“姜老师,鬼子今天不能来……”话没说完,只听山南传来“叭沟!叭沟!”的枪声。紧接着鬼子的马队,飞快地向山脚下跑去,这时南山半腰埋伏好的游击小组“当!当!”两枪,鬼子的马队随之散开了,一部分进入沙滩;一部分贴着山脚沿着大道边向南奔跑。跑了20多米,只听“轰隆!轰隆!”地雷爆炸了,一瞬间马的嘶叫声,鬼子“哇啦!哇啦!”的哭嚎声响成一团,没有被炸着的马,惊慌地奔上大道继续向南奔跑。鬼子们哪里知道,那儿正有儿童团挖的陷马坑在等着他们哩!果然,只见前头的三匹马身子向前一倾,跌倒在“陷马坑”里了。骑在马上的鬼子被摔在地上;走在后面的鬼子见势不妙,立马向后逃窜。埋伏在两边山上的民兵游击组,便一阵猛烈射击,打得鬼子像没头的苍蝇,乱碰乱窜。这一次,炸死了三个鬼子、两匹马,还有四匹马被“陷马坑”扭断了腿。儿童团终于获得了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打击敌人的武器很多,在缺乏枪支弹药的情况下,抗日战士也会扬己之长,在坚城外设一地,预设火炮火枪,多设陷马坑,绊马索,派军引日军来予以歼灭,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温三郁忘我保护区小队

温三郁是河北省武强县的一位抗日小英雄,他为了保护区小队,被鬼子砍去五个手指。晋察冀边区奖给他的银质奖章,至今还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里。三郁的家里是个抗日家庭:爸爸做地方抗日工作,哥哥是游击队员,他是儿童团员。因此,他的家便成了游击队和来往干部的活动据点。为了安全,他的家里挖了地道,洞口就设在后院,用一些木板盖着,木板上再盖上土,甚至栽上青菜苗,谁也看不出来。1943年1月26日,抗日游击队的一个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