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自己过不去:心理不失衡并免于自我伤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05:12:53

点击下载

作者:三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别跟自己过不去:心理不失衡并免于自我伤害

别跟自己过不去:心理不失衡并免于自我伤害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别跟自己过不去:心理不失衡并免于自我伤害作者:三吉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2-01ISBN:9787516816516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当当数媒(武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人际关系

一个人痛苦,不是因为他拥有太少,而是因为他欲望太多。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很少。

有一种莫名的重荷是生活的压力,有一种莫名的痛苦是心累。这句话我想便是我们今天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的写照。每天我们要面临的东西太多了,吃穿住用行、工作、家庭、孩子、父母、亲人、朋友……但我不能因为压力和累就止步不前,等待命运的抛弃,我们只有选择带着疲惫的心在压力中轻装前行,才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总之,我们凡事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但是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经常跟自己过不去,因为生活带给他们的压力而承受不了,就发生了许多惨不忍睹的悲剧。如,有人因为股票一夜暴跌,亏损严重,便从大楼顶层,纵身一跃,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人因为不被信任,被怀疑,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也选择自寻短见。也有一些学生,因为高考成绩没考好,或者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也选择轻生。是啊,生活压力大,学习压力大,但这些压力从哪里来?

这些压力虽然是有外界的,但真正摧垮自己,能让自己选择轻生的还是自己。因为股票大跌,赔了很多钱。因为不被信任,受批评。因为考试成绩没考好,没脸见人……其实这些都是自己给自己太多的压力。真没必要这样,做不好,但也要快乐;赔钱了,那就从头再来;没考好,那下次努力;受质疑,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们不必眼红别人的成绩,嫉妒别人的名利。是否曾想过别人有没有嫉妒过你,羡慕过你?所以,我们要学会看,看自己的优点。学会听,听自己的心声。学会想,想自己所想。学会说,向自己倾诉。

除此,人还有一种苦恼——超过自己能力的苦。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得到超过能力之外的,那简直就是折磨自己,跟自己较劲、过不去。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你的能力不强,恰恰是因为你的愿望不切实际。人的一生中,期望与现实常常会发生冲突。我们期望的,未必能够获得,我们能获得的,却未必是所期望的。虽然很残酷,然而这就是真实的生活,生活的真实性。

我们要相信自己具有做种种事情的才能,当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强求自己去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事实上,世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极其荒谬的。我们应时常肯定自己,尽力发展我们能够发展的东西,剩下的,就安心交给老天。只要尽心尽力,只要积极地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的心中就会保存一份悠然自得。从而,也不会再跟自己过不去,责备、怨恨自己了,因为,我们尽力了。即便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我们也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么,你真正的此生无憾了!

所以,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要知道,每个人都有或这或那的缺陷,世界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得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着追求。《别跟自己过不去》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抛开过去,拥抱未来,不计较、不纠结、不强迫,做喜欢的自己,活出自己的快乐和精彩。第一章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的提醒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敏感?为什么自卑感总是挥之不去?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什么现在无法真实感受到幸福……这一切或许是因为,我们缺少了接受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用自己坚强的一生来向我们证明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人因为自卑,所以有发展

在阿德勒看来,人的上进,是出于对所处现状的不满意所产生的使我们向更高一层努力的动力。当然这种对现状的不满,会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产生自卑感。不过只要保持勇气,我们就能通过改善处境这一直接、现实但却最有效的途径来摆脱自卑感。所以他说:“正因为没有人能够忍受一直活在自卑感之中,就会迫使自己进入一种要求某种进步的紧张状态之中,才能使我们自身不断趋于完美的同时无形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又说,“自卑感和追求优越密切相关,是表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追求优越,正是因为我们感到自卑,所以才力图通过富有成就的追求来克服这种自卑感。”

的确,倘若一个人在看清自己处境的不如意时丧失了勇气,后果必将是惨烈的。他将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改善处境,将自己陷入难以承受的自卑感之中。虽然他仍会努力地设法摆脱它,可是采取的方法似乎总是于他无所裨益,获得的效果也是细微的,细微到他认为他的生活是停滞不前的。这时候自卑感成了一种危险的情绪,让他陷入一种消极、被动的局面,变得安于现状,满足于曾经的成绩,止步不前。但是周围同伴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只能让他的自卑感愈积愈多,因为情境仍然一成不变,曾经的问题也依旧存在。这时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将他推向一个危险的边缘。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境地。

所以面对每个人都有的自卑感,鼓起勇气去消除它才是最好也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阿德勒说:“自卑感本身并不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原因所在。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基于自卑感。”他甚至说,“自卑感本身并不是问题,相反它是人类进步的原因。”我们都知道拥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正是这种自卑感才促使人们追求更为优越的地位和更为完善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完美的追求,虽然我们都清楚没有人能够达到完美,但这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追求,因为不懈的努力可以使我们无限地接近完美。

正是因为渴望完美,我们才会对自己有些苛求。尽管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却不愿止步不前,有时甚至会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然后对自己抱怨说:“我何苦这样苛求自己。”但是离开了这种境地之后,我们又会自觉地开始新一轮的征服。其实这就是我们人类何以能够用软弱的肉体,去成为生物界的主宰的原因。正因为我们不断地不满,而后不断地前进,才能一次又一次地超越我们自己的极限。这种不断的自我超越,不断的对更美好的人生的追求,使我们走过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走过备受压迫的旧时代,将来也必将走进人类个体达到完全自由的新时代!

自卑感使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意识到自己需要为将来有所准备,才有可能取得科学进步。而科学进步是人类改善自己的命运、更加了解宇宙,以及更好地与之相处的结果。因为面对动物的爪牙时产生的自卑,让我们学会了制作石器,并了解了聚族而居的重要;因为面对大自然风雷雨电的自卑,促使我们建筑房屋保护自己;因为面对鸟儿翱翔天空时的自卑,让我们得以发明了飞机。数不清的自卑感的存在,造就了我们数不清的成功。在面对自卑感时,我们需要的是,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因为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是基于自卑感。身体缺陷不是自暴自弃的理由

我们不能选择以怎样的外在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回应这个世界。无数个身有缺陷,但取得巨大成功的伟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意义深刻的道理:面对生活的考验,即使你是身有缺陷的人,也没有借口让你只能选择用错误的模式生活。

史蒂芬·霍金,著名理论物理科学家,被誉为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青年时就展现出了对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然而事实上,在霍金学士毕业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开始研究宇宙学后不久,他就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相关著作。

多数人在遭遇霍金的境况时都会茫然无措、意志消沉,而后消极终老,但他却凭着对自己热爱的科学的执着与坚毅,凭着不屈的意志,创造了一个奇迹,同时也给我们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并不一定会导致人们选择错误的生活模式。“心理机制能弥补人类身体的缺陷而迅速提供急救之路。这个不曾间断的无力感的刺激,发展着人类的预见能力和警戒能力,并且使他的灵魂发展成今天这个负责思考、感觉和指导行动的状态。”阿德勒在《阿德勒的智慧》中这样说。

心理机制是人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系统,类似人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个人感到自我受到攻击时,内心感觉到焦虑,而后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体抗击受到攻击时的焦虑感。

如果从大自然的角度看,人属于次一等的有机体,至少在肉体上来说。人的肉体的这种脆弱性及其带给我们的潜在的危险,使人类的意识中经常会出现自卑及不安全感。这是一种恒常刺激,所以需要心理机制来弥补人类肉体上的天然缺陷。

通常情况下心理机制对人的保护是在人无意识下进行的。但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锻炼和使用它,它将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灵魂的发展,促使人类去发现更能适应大自然并在其中更好地生存的方式与技巧,从而尽可能地消除或尽量减少生活中的不利情况。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在人对于心理机制的锻炼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社会经验限制他自身的精神视野,而且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风格也影响着心理机制的建设。

常言道,健康的灵魂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双向唯一的答案,只要身有缺陷的人的心灵能够被训练得足够强大,就能克服身体缺陷给他带来的问题,从而使健康的灵魂寄于其中。从另一方面讲,健康的身体自然也可能拥有不健康的灵魂,而且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还很高。比如,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遇了一系列令他受挫的事件,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心理辅导,那么他将会由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的理解,而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一个挫败,都会加重他这种对于自己无能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一定是不健康的。

所以阿德勒说:“健康的灵魂完全可以寓于有缺陷的身体之中,只要这个儿童能够克服身体上的缺陷,勇敢地面对生活。”学会自我认同才会被认同“缺乏自我认同的人,往往会格外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并在为人处世上追随群体的认同感,以免自己被排斥在群体之外。显然,这会让他以并不客观、公正的眼光,并带有情绪性地来看待自己。如果他认为自己达不到某个标准,就会产生被疏离的失落感和沮丧感。”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这样说。

事实上,被群体的认同感所左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它不但会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客观认知,甚至会导致人们丧失自信,最终一事无成。可以说,听信权威和盲目从众的心理就是人们被群体性认同左右的直接反映。

自信和理智的人,他们对自己有着客观、充分的认识,并且有着成熟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评判标准,他们不会让别人的意见操控自己,不会让群体的认同感左右自己的选择,当人们普遍把别人说的话、别人做的事作为自己说话做事的样板,他们却能脱离以人为中心的误区,围绕着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行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专家说要这样做,我就这样做”。此时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说这句话的人往往是没有多大作为的人。只有那些自信的人,才能赢得证明自己才华的机会。

1874年12月,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写作完成了,他迫不及待地把这首曲子弹给当时俄国的钢琴大师鲁宾斯坦听。让他没想到的是,鲁宾斯坦当场将他呕心沥血得来的作品批得一无是处,还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想公开演奏这首曲子必须要做彻底的修改。

要知道,鲁宾斯坦可是当时俄国音乐界的泰斗,如果他说一首曲子不行,那么这首曲子几乎就不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年轻的柴可夫斯基坚信自己的作品会获得成功,他不服气地说:“这首曲子我一个音符也不会改,我就要照现在的样子原封不动地拿去出版。”结果,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在美国波士顿获得了巨大成功。

试想,如果柴可夫斯基没有足够的自信和理智,也许就会屈从于大师的“教导”,那么我们也许永远都没有机会欣赏他那首经典之作了。进一步来说,如果人人都只会在专家面前沉默不语或盲目从众,那么这个世界就无法进步。自信和理智是使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动力之一。

因此,阿德勒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伟大理论的提出或伟大成就的取得,往往都是拥有自信的人们敢于坚持真理、反对群体意见的结果。那些只会迷信权威的人只能随波逐流,最终被淹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股神”巴菲特的自信也超乎寻常的强大,所以他能获得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成功。有人问起他投资的秘密时,他曾说过:“要相信自己的判断。我的投资就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判断,只要是我感觉能够赚钱的股票就一定会大胆地购买。”事实上,巴菲特经常对所谓的专家意见嗤之以鼻,他自称是一个“完全不相信谁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投资者”。

在社会中生存,自信不够强的人们难免会被社会的主流意识所局限,而这种主流意识就是群体性的认同。受这种局限的影响,人们会在无形中培养成一种盲目从众的思维模式。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这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思想的产物。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一直把他人的话奉为“天经地义”,他的思想就会被他人所左右,他就会失去个性和自我,甚至变成他人的“傀儡”。因此,不要让他人的意见禁锢我们的思想,不要让群体的意见左右我们的意志,我们要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要用冷静的思考保持自我人格的独立。

我们已经得知,信心是导致成功的因素,包含着很多种表现形式,自我认同无疑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自信、独立、坚守,当你具备了这些素质,你就拥有了强大的成功力量,拥有了打造成功的利器。敢于向自己的弱点宣战

提升自己的时候,要学会扬长避短,有缺点就要及时改正。因为,人要想不断地提升自己,就要勇于找出自己的弱点,并进行批评与反思。阿德勒说:“要勇于向自己的弱点开炮,深刻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当下的锻炼,学会在批评与反思中很大程度地完善自己,大大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无数优秀的人的成功之路,无不是从“把困难当作挑战”“把弱点当作对手”的自我激励开始的。而我们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却常常遇到对弱点和缺陷视而不见,或临阵逃脱、畏缩不前的失败者。他们之所以困顿不前,正是他们漠视弱点,逃避缺陷的性格造成的。

帕蒂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来到巴黎附近的一座教堂推销保险。他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老牧师介绍投保的好处,老牧师一言不发,只是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用平静的语气说:“听了你的介绍,丝毫不能引起我对投保的兴趣。少年,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改造自己?”帕蒂大吃一惊。“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还算是有头脑的人,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成就的。”

帕蒂接受了老牧师的教诲,于是,他策划了一个“批评帕蒂”的集会。集会的目的是让别人能坦率地批评自己,为此,他确定了下列三项原则:

集会上人人都能畅所欲言,但参与集会的人最多只能是五个。

为了要让更多的人都有批评的机会,每次邀请的对象不能相同。

既然是他主动邀请别人来的,来者就都是他的贵宾,一定要热诚地予以招待。

当一切准备就绪,他立刻去拜访几个关系较好的投保户,诚恳地对他们说:“我才疏学浅,又没有上过大学,因此连如何反省都不会,所以我决定召开帕蒂批评会,恳请你抽空参加,对我的缺点加以指正。”这些人觉得这种性质的集会很有意思,都很爽快地答应了。

帕蒂策划的批评会终于如期开场,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等着任人宰割。第一次批评会就使帕蒂原形毕露:——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你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来不会拒绝;——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成为别人的“生活指导者”;——待人处事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下来,并以此随时反省自己。此后,帕蒂批评会按月定期举行,他发觉自己就像一条蚕正在慢慢地“蜕变”。每一次的“批评会”,他都有被剥一层皮的感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会”的洗礼,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弱点剥了下来。随着弱点的消除,他开始进步、成长。

后来,他把在“批评会”上获得的改进用在每天的推销工作中,业绩从此直线上升,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帕蒂的成功正说明了一个人应该不断地向自己的弱点挑战。挑战自我,拿自我的弱点开刀,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向别人挑战易,向自己挑战难。所以,阿德勒崇尚挑战自我,崇尚向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宣战。在阿德勒看来,真正想成功的人就要学会“降服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胜者”,成为命运的主人。

我们很多人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甚至是自恋心理,他们不敢主动地发现自己的弱点,更难以主动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指正,这就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成长和完善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和接受批评,人人都有弱点,但是只有那些勇于承认自身弱点,并积极克服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换掉性格系统中的那块短板

阿德勒说:“性格比人性、人格的概念更为广泛,它既有天生的、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社会的因素。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性格决定行为的规律,才能对性格与成败的关系有深刻的了解。充分把握性格与生俱来的特征和后天环境造成的变化,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的性格。”在这里,阿德勒提出了优化性格对人生的巨大作用。

生活告诉人们,人只能寻求近似的完美,而绝对找不到绝对的完美。在生活中的任何领域寻求完美,都不过是抽象的、病态的或无聊的幻想而已。可即便是这样,也并不能使我们回绝完美性格的诱惑,这就使我们不能忽视性格“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因为,即使构成你的性格“木桶”的木板都比较长,但总有一块是相对较短的,起决定意义的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奥赛罗的天性是高贵、勇敢、温和、大方,但他的妒忌心和复仇心一旦燃烧起来,竟是那样无法控制。他上了野心家埃伊古的当,杀死了无比纯洁的妻子苔丝德蒙娜,然而,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罪恶时,又无比地悔恨,毫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最后毅然地毁灭了自己,以生命来弥补他不可宽恕的过失。

奥赛罗与苔丝德蒙娜之间有着伟大的爱,但最终却因爱而毁灭了自己。假如奥赛罗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英雄,当埃伊古诬蔑他的妻子时,他马上察觉到而且惩罚了这个坏蛋,就不会做出杀死妻子如此愚蠢的举动了。

有致命缺陷的奥赛罗被莎翁赋予了灵魂和生气,充满了性格魅力。但在真实的人生中,假如性格里有一块类似于奥赛罗性格“木桶”中的短板,你的命运恐怕就不会那么走运了。由此,无论如何,一定要换掉性格“木桶”中那块短板。

要学会自我拯救性格。你掩住性格“木桶”那块短板,不给人看,并不能使“木桶的水”增加,更不会消除那块木板的致命隐患。因此,找到那块短板,并把它坚决地替换掉,是你的必然选择。

破译性格系统的“木桶效应”,即使构成你的性格“木桶”的木板都比较长,但总有一块是相对较短的,起决定意义的就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换掉那块木板,你就铲除了性格中最大的弱点,性格系统中最大的隐患将不复存在。

破译性格系统的“木桶效应”,就要换掉最短的木板,就要铲除致命的缺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没有明显性格缺陷的你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当然可以从从容容,不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了。不必为“被批评”动肝火

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人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阿德勒主张人与人之间并非纵向的人际关系,而是横向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即使是“被批评”,我们也不要生气动肝火。工作中,有的人充满信心,有的人谨小慎微。但不管怎样,突然受到来自上级的批评或训斥,都会对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你也正巧处在挨批的行列,首先应该端正态度,不要对领导的批评表现出“不服”,你“不服”的倔强改变不了任何局面。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部下,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筋疲力尽的人,又何谈晋升呢?

对有些人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能够临危不乱,沉得住气,不会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而且,有的人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褊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面子问题,往往会出现愤怒情绪。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人自尊心受损,大失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针锋相对起来,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对方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对方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对方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别无选择,只有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时间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古人主张以迂为直,事实上,间接的方法更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对方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会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因此,有时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每人都有自尊心,有些问题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效果反而会更好。

受批评甚至受训斥,受到某种正式的处分、惩罚是很不同的。在正式的处分中,你的某种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或剥夺。如果你是冤枉的,当然应认真地申辩或申诉,直到搞清楚为止,从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发脾气,批评别人,领导之所以批评你,自然是你犯了某种错误。而要处理得好,你就要坦诚接受领导的批评。

首先,你要搞清楚领导批评你什么。领导批评或训斥部下,有时是发现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被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别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与部下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突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有时是为了“杀一儆百”,不该受批评的人受了批评,代人受过,等等。总之,搞清楚了领导批评你的原因,你才能把握情况,从容应对。

其次,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受到领导的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显示出你从批评中确实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正确的批评有助于你明白事理,改过自新,并以此为戒;错误的批评也有可接受的出发点,因此,批评的对与错本身并无太大的关系,关键是对你的影响如何。你处理得好,会成为有利的因素,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态度很有可能引发负效应,使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用不起”“提拔不得”的反感情绪。所以,正确看待领导的批评,受到批评不是坏事,通过受批评的过程,你才能更了解领导,接受批评则能体现你对领导的尊重。

最后,不要把批评看得过重。不要被领导批评一次就觉得自己一切都完了,从此一蹶不振,这样会让领导看不起。如果你把每次的批评都看得太重,甚至耿耿于怀,总是不服气地在心里较劲,那么以后领导可能再不会批评你什么了,因为他不会再信任和重用你了。

批评可能会使你的情感和自尊心以及在周围人们心目中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你处理得好,不仅会得到补偿,而且会收到更有利的效果。相反,过于追求弄清是非曲直,却会使人们感到你心胸狭窄,经不起任何误解,人们对你只能戒备三分。第二章抛开过去,做喜欢的自己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有些什么,而是如何运用我们所拥有的东西。我们不必被过去所羁绊,因为人生永远都有选择的可能性。当我们真正可以放下过去,之前的种种便不再重要。今天,不再是昨天的重复及延长,而是全新的开始。我们不需要变得与众不同,只要做好喜欢的自己。不为昨天流泪、哭泣

人生由三天组成:昨天、今天和明天。如果你在忙碌的今天为了昨天的失败或不幸而哭泣,那么你的今天就只剩下了泪水。试问,你的明天又将何去何从?

对于很多人来说,对于过去都无法释然。站在时间的长河中,如果不把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今天和明天,而总是沉浸于往事中,是极不明智的做法。昨天依然和我们有关,但是希望是不可能从昨天产生的,生活的奇迹永远是今天的主题。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要对于昨天念念不忘,昨天无论是辉煌还是黑暗,都已经成为历史。作为已经翻过去的一页,我们何必要花费精力去自责,去悔恨呢?把握好今天,要为了明天而准备,而不是为了昨天而哭泣。

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在现实的大海中航行,如果因为昨天的风暴,而放弃今天的航线,恐怕那些人生的新大陆永远也不会被发现。成功人士亦是如此,翻阅那些伟人的传奇史,几乎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一些伤口。所以不要轻易地放弃,不要让自己陷入过去的沼泽。或许昨日诚可贵,但是今日价更高。

一天,一位得道的高僧休息前吩咐他的小弟子去给佛祖点上香火,这个粗手粗脚的小和尚不小心把香炉打翻了,香灰撒了一地,刚刚插好的香火也断了,差点儿燃着了整个祭堂。小和尚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偷偷地躲了起来。第二日,高僧找不到小和尚,便亲自来到祭堂探究原因,得知了事情真相后,他稍微有些生气,但是很快就平息了下来。他派人去把躲藏起来的小和尚叫来。小和尚因为害怕,哭了一夜,眼睛肿肿的,心想这次肯定被重罚。高僧看了一眼小和尚:“你耽误了今天的晨课,知道吗?”小和尚抬起头,很不解地望着高僧,然后低头主动认错:“师父,我错了。我昨晚打翻了香炉,你不生气吗?为何今日不责罚我,反而仅仅怪我耽误了晨课呢?”高僧语重心长地说:“昨天你犯的错误,我是很生气,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再来追究谁的责任已无益处。昨天香灰已撒,香火已断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情了,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今天马上换上新的香灰,重新点上香火,再把今日的晨课补回来。如果因为昨天的失误,把今天的光阴也赔进去的话,那才是不可饶恕的。你明白了吗?”小和尚恍然大悟。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这个小和尚的角色,我们为了昨天的失误而哭泣,甚至放弃了今日应该做的主题,明日再为今日的放弃而哭泣,日日相仿,人生就这样丢失了它的意义。当昨天的事情我们已经无力改变,那么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它,把握好今天才是最有价值的行为。

在通过成功的道路上,或许荆棘丛生,或许障碍重重,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可以战胜的,关键是你是否具备了战胜它们的决心。昨天的荆棘丛林已经走过,即使伤痕累累,也不能代表我们无法跨越这条路。勇敢地走下去,伤在昨天,勇于今天,那么成功就在明天。

人的一生要经历过无数的风雨,无数的磕磕绊绊。看看我们小时候是如何学会走路的,我们一边学走,一边摔倒,我们没有因为摔倒了,就长哭不起,就拒绝走路。相反,儿时的勇气是巨大的,无论摔得多么疼,哭一下子以后还是要走的,甚至第二天就把昨天摔跤的事情忘记了,或许这就是人坚强的本性。长大之后,这种本性是依然存在的,我们不能让软弱把它掩埋,要如同一个幼儿学走路那般勇敢。昨天的创伤已经结疤,让我们不要再把精力放在它身上了。

不要为昨天的失败而流泪,但是要从昨天中吸取教训,避免今天成为第二个失败的昨天。再见过去,你好未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窗外云卷云舒”,如果说这种境界,是我们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那我们就学会放弃吧,对过去说再见,对未来说你好。其实,很多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非洲土人会用一种奇怪的狩猎方法捕捉狒狒: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因为狒狒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狒狒。

人们总会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呢?但人们为什么没有审视一下自己呢?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人的欲望也是如此。因为舍不得放弃到手的职务,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舍不得放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不惜铤而走险;因为舍不得放弃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因为舍不得放弃一段情感,有些人宁愿岁月蹉跎……人总是这样,总是希望拥有一切,似乎拥有的越多,人越快乐。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都是因为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着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丧失了一切本源的快乐。

放弃那段令你困惑烦恼的情感吧,既然那段岁月已悠然逝去,那个背影已渐行渐远,又何必要在一个地点苦苦守望呢?挥一挥手,果断地放弃,勇敢地向前走,前方有更美的缘分之花在为你开放!

学会放弃吧!放弃失恋的痛楚,放弃受辱的仇恨,放弃满腹的幽怨,放弃心头难以言说的苦涩,放弃费神的争吵,放弃对权力的角逐,放弃名利的争夺……

生活中,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理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生活中的垃圾既然可以不皱一下眉头就轻易丢掉,情感上的垃圾也无须抱残守缺。

学会放弃吧,朋友!许多事情需要你作出选择,而有选择就有放弃。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须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达到梦的彼岸,必须放弃清晨甜美的酣睡;要想重拾往日羊肠小道的温馨,必须放弃开阔平坦的公路……人生苦短,若想获得,必须放弃。放弃,让你可以轻装前进,忘记旅途的疲惫和辛苦;让你摆脱烦恼忧愁,整个身心沉浸在悠闲和宁静之中。

放弃不仅能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得到朋友的依赖,使你变得完美坚强,会带给你万众瞩目,使你的生命绚丽辉煌,还会使你变得聪明、能干和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放弃吧!

其实,生活原本是有许多快乐的,只是我们常常自生烦恼,“空添许多愁”。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事业小有成就,但心里却空空的。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总是想成功后坐豪华游轮去环游世界,尽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却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了却心愿。因为还有许多事情让人放不下……

对此,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走出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息息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考:掌中所握的生命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了。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这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睡眠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庄子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哲人的结论难道不能使人有些启迪吗?我们为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做个快乐的自由人呢?纠缠住后悔不放,则愚蠢至极

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了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说不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从昨天的风雨里走过来,身上难免沾染一些尘土和霉气,心中多少留下一些酸楚的记忆,这是不能完全被抹掉的。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我们的这种做法就真正是蠢人之举了。

美国一位教师曾用一很形象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摆脱徒然无益的悔恨。在课堂上她将一只装满牛奶的瓶子朝地上猛摔下去,瓶子破碎了,牛奶流了满地。她告诉学生:“你们可能对这瓶牛奶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已经无法使这瓶牛奶恢复原样了。因此,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摔破了的牛奶瓶。”这位教师道出了一个生活哲理:如果明知错误已经形成,而且无可挽回,却偏要去挽回,这样做是徒劳无益的。

古希腊诗人荷马曾说过:“过去的事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无法挽回。”

的确,昨日的阳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画册。我们需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我们不能对过去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因为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不能改变过去,都不能使你更聪明、更完美。

如果总是背着沉重的怀旧包袱,为逝去的流年伤感不已,那只会白白耗费眼前的大好时光,那也就等于放弃了现在和未来。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此时此刻的拥有呢?为什么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呢?

追悔过去,只能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

昨天不过是历史,明天只是幻影。所以我们要竭尽全力地生活在今天。不追悔过去,也不奢求未来。世界上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珍惜现在的幸福。人生不简单,我们要简单地活

感恩生活,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累些又有什么关系,生活没那么简单,我们要在复杂的生活中让自己过得简单些。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感到实在活得太累了。一道道人生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去破译、去求证、去解答、去挣扎。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面对一张张生活的大网和一团团乱麻的人生,我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一种贫血的感觉。

其实,人生本来有很多种选择,也有很多种活法,但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完美,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因而常常被弄得很苦很累很浮躁。譬如说,同是生命的个体,本是相互平等,却非要仰人鼻息、察人脸色、揣人心事,日子过得诚惶诚恐、没滋没味。本来是很容易处理的一件事,却总是谨慎有余,小心翼翼,生怕因此触动了那张敏感的关系网。一次又一次,面临人生途中的一些选择,我们本不需要动太多脑筋,却非得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一番不可,结果丧失了最佳时机,到头来后悔不迭……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个个体生命都要经历一定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正常的心态和驾驭生活的能力。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自己本身,只要我们心想得简单一些,生活的天空便一片明媚。

在是非面前,我们不妨简单一些。社会是一盘杂菜,形形色色,个中是非众人自有公论,道德自有评价。对此,我们不必去理会谁在背后说人,谁在人前被人说。也不必理会谁投来的一抹轻蔑,谁射过来的一瞥白眼。对那些微妙的人际关系,不妨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排除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干扰,不必计较自己是吃了亏还是占了便宜。只要拥有一颗正直的心,忧国之所忧,想己之所想,不损国家,不谋私利,把家与国统一起来,我们心中的阴霾就会一扫而空,心境也会因此变得日益明朗和愉快起来。

对待得失,我们不妨也简单一些。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去善待生活中的不平事,与世无争,知足常乐,少一份嫉妒,多留一些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命运的光环自然会降落在你的头上。即使命不由人,也不必斤斤计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眼睛里何必揉进一颗难受的沙子。抛去名利,放开权欲,用简单的心走过自己轻松而快乐的人生。若干年后,当我们回味起来,就不会感到寂寞,不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此外,在待人处世方面,我们也不妨简单一些。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对家人,对同事,对邻居,对朋友,其交往的程度还是平淡一点儿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必纠缠于那些不胜其烦的繁文缛节之上。只有脱去一切伪装,善于真诚待人,相互宽容,相互帮助,心灵不设防,不耍两重人格,有快乐共同分享,有困难共同分担,人与人之间就会架起一座理解与信任的桥梁,人间的真情就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晴空,如白云,如彩虹,如霞光,只要我们以简单之心去面对复杂的世界,生活的琼浆便汩汩而出,酿造出最甜最美的生活之汁。

活得简单些,这就是人生的最深内涵。

简单不是粗陋,不是做作,而是一种真正的大彻大悟之后的升华。

现代人的生活太复杂了,到处都充斥着金钱、功名、利欲的角逐,到处都充斥着新奇和时髦的事物。被这样复杂的生活所牵扯,我们能不疲惫吗?

梭罗有一句名言感人至深:“简单点儿,再简单点儿!奢侈与舒适的生活,实际上妨碍了人类的进步。”他发现,当他生活上的需要简化到最低限度时,生活反而更加充实。因为他已经无须为了满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使心神分散。

简单地做人,简单地生活,想想也没什么不好。金钱、功名、出人头地、飞黄腾达,当然是一种人生。但能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盏、斤斤计较、欲望和诱惑之外,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拥有一份简单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人生吗?毕竟,你用不着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用不着留意别人看你的眼神,没有锁链的心灵,快乐而自由,随心所欲,该哭就哭,想笑就笑,虽不能活得出人头地、风风光光,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未必都要轰轰烈烈,“云霞青松作我伴,一壶浊酒清淡心”,这种意境不是也很清静自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样富有诗意吗?生活在简单中自有简单的美好,这是生活在喧嚣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东晋陶渊明似乎早已明了其中的真意,所以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简单的生活其实是很迷人的:窗外云淡风轻,屋内香茶萦绕,一束插在牛奶瓶里的漂亮水仙,穿透洁净的耀眼阳光,美丽地开放着;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你终于又来到了年轻时流连过的山坡,放飞着童年时的风筝;落日的余晖之中,你静静地享受着夕阳下清心寡欲的快乐……

简单是美,是一种高品位的美。放慢生活脚步,欣赏路边的风景

作为繁忙的都市人,你有多久没有躺卧在草地上凝望苍穹,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夜空繁星闪烁了?你有多久没有亲近大地观草木荣衰了?你有多久没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了?很久了吧,对不对?

现代人太忙了,忙碌烦躁,是多数人生活的写照。每天总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觉得生活茫然。不知为何要这么忙,却又是忙、忙、忙。于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游来荡去;累了,烦了,却还是摆脱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种惯性,而一旦脱离了这种惯性,整个人又似没有了魂的幽灵,整天晃来荡去不知所措。偶尔工作的余暇有片刻的松懈,又仿佛是偷来的快乐,不敢受用。

商界一个名人在接受访时说道:“我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常常是连吃饭的时间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结果竟是吃几场官司,坐了一次牢狱,并最终于47岁英年早逝。虽然累积了几亿财富,但在世时他得到的似乎仅仅是忙碌和烦躁而已。

美国时间专家格斯勒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而且这种变卖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以一种自愿的方式把我们的健康甚至幸福抵押出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列夫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无休止的快节奏生活给予我们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和健康的每况愈下。

忙碌已非一种状况,而成了一种习惯。没有人喜欢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会落伍,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淘汰的危机与发展的危机并存,因此许多人都处在不穷也不富的尴尬阶段,放弃工作便一穷二白,停下脚步便身心皆空。于是,只能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只能用透支的身体作为生命中唯一的本钱,为“希望中的未来”而辛苦奔波。

没见过一个发条永远上得十足的表会走得长久,没见过一个马力经常加到极限的车会用得长久,没见过一个绷得过紧的琴弦不易断,也没见过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不易得病。人们在尘世的喧嚣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各自的奔波劳碌,像蜜蜂般振动着生活的羽翅,难免会有种种不安。所以,我们何不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想想,每分每秒的忙碌,除了累坏了身体、增加了脸上的皱纹外,我们又得到了什么?细细品味其中的甘苦,只要我们平静地对待忙碌,适时放慢生活的脚步,轻松地放飞自己的心灵,用透明的情绪观察周围的一切,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向我们招手。

花开花谢总要有个生命的周期,花开时尽情美丽,不开花时默默孕育。奔波劳苦中记着放慢脚步,低头欣赏一下路边的花草,抬头看一下远处的风景,细心体会一下生活的乐趣,会让你走得更好、更远。

放慢脚步,其实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说因为时间多得无聊而看更多的电视剧或是逛街来得以实现。你可能首先就要学会如何面对无聊。

如果你是一个加速狂而因此想试着慢下来,你可能会冲动地突然整个都慢下来,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改变需要时间并且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必然会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因此,我们放慢的脚步应该不要太快,免得自己一下适应不了。

其实,适当地放慢生活的脚步并不意味着不积极进取,一个不会调适自己的人也绝对不可能是成功的人。就像一根弹簧,如果绷得太紧,到最后只会断掉,人也是一样。忘记该忘记的,拥有洒脱人生

美国白涅德夫人曾经写过一本《小公主》,里面的主人公莎拉曾经是一个富家女,但她的爸爸突然死去,还破了产,只留下她这个10岁的小女孩。她的生活从天堂掉到地狱,每天都要干脏活、累活,还要忍受别人的讥讽和嘲笑。但她依然很快乐,她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幻想有一天幸福会降临,从而忘记了痛苦和屈辱。当我们在面对这样的环境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活得快乐一点儿、洒脱一点儿,可是身处尘世,放眼四周,却常常会有人说自己并不快乐,被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和无奈缠绕着。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学会遗忘。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生路途上,我们所欣赏到、所见到的不全是让我们愉悦而开心的风景,还会遇到种种的挫折和不幸,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因此我们要学会遗忘,对于我们来说,遗忘是一种明智的解脱。一次不该有的邂逅,一场无益身心的游戏,一次不成功的使人失魂落魄的恋爱,一场让人丢失进取心的空虚幻想,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从记忆的底片上必须抹去的镜头。因为我们还在人生路途上行走,我们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在前方不远处,我们刻意遗忘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赶路,使我们走得更加的轻松。

人们常常为了名利将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为此将他人对待自己的种种误解铭记于心,将别人的轻视耿耿于怀。于是,本打算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天地,却不料到头来反而给自己套上一个又一个精神枷锁,心里的那片蓝天在不知不觉中抹上了灰色,伴随着成长的足迹深植于心,在不经意中折磨摧残着自己。这时我们真的需要一点遗忘的精神。忧心忡忡的你不妨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事物本来的神韵,净化你的心灵,化解你的悲苦,遗忘你应该遗忘的那些东西。

遗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宽容的体现。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许你并没有获得人生中所谓的辉煌,也许你遭受了不应有的嘲讽和轻视,但你不必为此而苦恼,你完全可以潇洒地把它们忘掉。因为,你如果为这些烦事所忧,就永远休想获得人生的辉煌。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心灵的空间去反思自己,在这个空间里,学会遗忘可以让你感受到自己的空间清澈了许多,让琐事像漂浮物一样远离我们而去,沉淀下来的是我们对生活智慧的领悟。

学会遗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许多你想忘也忘不掉的悲伤、痛苦、耻辱,它们是那么的刻骨铭心。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痛苦,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去接受它,再忘掉它,不要为你的生活添上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学会遗忘吧,遗忘该遗忘的,留给自己一个清新宁静的生存空间,便会感受到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宽阔心怀。

我们只有学会遗忘,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整天胡思乱想,把没有价值的东西也记存在头脑中,那他或她总会感到前途渺茫,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更无快乐可言。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对头脑中储存的东西给予及时清理,把该保留的保留下来,把不该保留的予以抛弃。用理智过滤去自己思想上的杂质。只有清空大脑,善于遗忘,才能更好地保留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忘记需要选择,有些人、有些事在你的一生中是无法忘怀的,也不该忘怀。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好朋友在一起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谷时,甲失足滑落。幸而乙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甲于是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乙救了甲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甲跟乙为一件小事吵起来,乙一气之下打了甲一耳光。甲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乙打了甲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丙好奇地问甲为什么要把乙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将乙打他的事写在沙上?甲回答:“我永远都感激乙救我,我会记住的。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只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牢记别人对你的帮助,忘记别人对你的不好,这才是做人的智慧。

许多人喜欢这样一首白话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记住某些事某些人,忘记某些事某些人,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洒脱人生,心无挂碍,你便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坚持有执着的一面但非固执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把“坚持”与“固执”画等号。坚持是经过理性的分析之后才做出的决断,而固执则是非理性的。当有人向你提出某些方面的警告时,一定要学会理智正确地分析这些警告的真正含义,一方面不要因他人的错误劝解而放弃自己的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要因对方的善意且正确的规劝而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

科学家曾对马林鱼做过一个试验:把马林鱼放在一个水池里,水池中间用一大块透明玻璃隔着。马林鱼从一头游到中间的玻璃时,想冲过去,可是却碰到了玻璃。结果它的头被碰破了,但它丝毫没有停止的打算,接着又试图游过去。两次、三次、十多次,马林鱼碰得头破血流,但依然向着玻璃冲去。

有时候,人也会像马林鱼一样,盲目地执着于一件对自己来说不可能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有自己擅长的技能,所以如果想在自己的弱势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是很难的。

对于一个人来说,总有一些事情是做不到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位在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上,而不要选择那些毫无兴趣的事情。比如让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人去从事音乐创作,那他永远也写不出美妙的音符来,永远也不能靠它来生活,不能靠它有所成就。如果一个人由于读了几本文学书,就认为自己有文学素养,就要立志当一个作家,那他很可能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放弃那些不适宜的工作,在准确地认识自己以后,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之后,再去定夺自己的目标。把那些用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上去,也许很快就能成功。即使一时成功不了,坚持下去也必会有所收获。因此,人生要学会放弃盲目的执着和固执。

如果你不愿放手那些对你无益的事情,如果你想在那些事情上消磨时光,那你就会放弃那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就会放弃值得你一辈子去追求的东西。所以,该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不要觉得可惜,如果不放弃它们,到头来就只能是悲剧的结果。第三章接纳自己,不完美才美有一句话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所以人注定不是完美的。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以及能够承受因犯错带来的批评、指责等等,允许自己在某些方面做不好不如人。别用高标准来为难自己

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其实,这往往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和他人比较以后制定的,所以每天为了完成目标,不得不背着责任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有的人不看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必须学热门专业,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算完美人生。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基层,不愿去艰苦地区,就是因为他们人生的背篓中背负太多的责任。这种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个人抱负,已蜕变为一个包袱压在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可有人却乐此不疲。

人们常说:“什么事都归咎于他人是不好的行为。”但真的是这样的吗?许多人动不动就把错误归咎于自己,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比如说有的人因孩子学习不好而整天苦恼,因孩子没考上大学而内疚。

其实只要自己尽力去为孩子做该做的一切,若孩子因为其他原因而落榜,就不该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再者说,塞翁失马又焉知非福呢?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小有成就。

了解自己,做你自己,就不必勉强自己,不必掩饰自己,也不会因背负太重的责任包袱而扭曲自己。

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能少一点自责,多几分人生的快乐。

有的人对自己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个性感到相当烦恼,可是后来把它想成:这种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上天所赐予的,并非自己努力不够。这样一想,也就不再责备自己,不再烦恼了。

生活中有许多不快乐与抱怨,感到生活烦闷、人生不顺的时候,应该让自己明智一点,不要用“高标准”去为难自己,卸掉自己背负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的内心。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认真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并背负了恰当的适合自己的责任包袱,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