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品资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2 19:20:48

点击下载

作者:付小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爆品资本

爆品资本试读:

前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如今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从百姓温饱不足,到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物资短缺,到坐上全球货物贸易头把交椅……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百姓生活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

因为过去以政府投资、出口、房地产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这几年相继出现了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物价飞涨、出口乏力、房地产泡沫等各种问题,再遇上全球经济萧条,中国GDP增长率历史性地出现低点!

那么,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新一届政府给出的药方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如果让我来解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后就是两个关键词:爆品+资本。

过去的实体经济强调的是做产品,做好产品,要差异化,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中国目前缺的不是产品,不是好产品,而是爆品!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和美国、德国的区别,我们强调做产品,而美国和德国强调做爆品!

放眼中国经济,我们看到许多商品仅仅只能叫产品,缺乏工匠之心,追求赚快钱,最终的结果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忽略极致精神。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出口刺激下,这种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也能获得经济回报!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原有的跟风抄袭也能赚钱的模式彻底走到尽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触目惊心的产能过剩问题!

如何解决呢?做爆品是一条路!

什么是爆品?从用户角度讲,那就是让用户尖叫!什么样的产品能让用户尖叫?一定是解决了用户痛点!解决了用户朝思暮想、夜不能寐的难题!是用户发自内心愿意去分享、去推荐的产品!

什么是爆品?从企业效益讲,那就是能否让一个产品卖到十个亿!过去的企业喜欢大而全,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重复投资、重复生产的现象严重,导致的结果是所有的人生产的都是普通产品。但是,爆品的思维是一个产品干到十个亿。

什么是爆品?从行业影响力讲,那就是能否通过一个产品彻底颠覆一个行业。微信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通信行业,余额宝的出现让所有的银行寝食难安,360的出现颠覆了整个杀毒行业,小米手机的出现让本来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再现生机……

然而,光有爆品就能解决问题吗?

当然不是,还需要资本的助力!

越是爆品,越需要资本!

如何让资本市场流行的不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和产品,而是爆品,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一条出路!

本书站在企业家的角度解答了这一问题,为读者搭建了一座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指出企业玩转资本市场的路径!序

2014年1月,在我的“资本模式”课堂上,一位参加课程复训的学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两年前,他和两位朋友创建了一家健康管理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尽管公司营业额有超过100%的增长率,但仍处于亏损的状态,无法获得银行贷款,3位创始股东投入上千万元,不到两年就花个精光,面临现金流断裂的危机。正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有个朋友带他进入了我的课堂,通过导入课程中的工具,他成功地获得了1 000万美元风险基金的投资。

更让他惊喜的是,一年前他的创始团队频繁离职,让他本来就风雨飘摇的事业危机重重。回去以后他利用课堂所学,为自己的创始团队及核心高管精心设计了一套股权激励方案,一年来他的核心团队离职率为零,大家同心同德,企业规模翻倍增长,并迅速成长为该行业的佼佼者。

如此傲人的业绩吸引了不少同行和朋友过来取经,这位老总是一位乐于分享的人,他希望能够帮助当地的企业家一起走进我的课堂,却不知如何下手。因此,他力邀我写一本简单的入门书籍,让更多的企业家了解资本运营是如何应用于不同的企业,如何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以帮助更多的老板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在面临的资金、爆品和人才瓶颈。

说到资本,很多企业家都会认为:我的企业离资本还很遥远。确实,不少人都将“资本”推上了神坛,认为只有当企业做大做强以后,才有可能涉及资本经营。然而,真正的资本经营并不是一件多么高大上的事,只要抓住资本经营的核心逻辑,掌握资本经营的实操工具,就可以轻松地将资本经营的体系和方法导入自己的企业。

这位老总就用自己的业绩证明了:资本运营适用于每个企业,即使初创型企业,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资本经营,让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多年来,通过上百次课程和项目导入的方式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打通项目投资路径、设计股权激励体系,其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让我有了不吐不快的冲动。因此,我毅然决定拿起笔,写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资本经营工具书,即使他是从未接触过资本市场的老板或管理者,也能轻松读懂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懂得如何将资本的逻辑贯穿于自己的实际运营中。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少人用“爆品思维”来诠释未来企业应该遵循的经营理念,但在我看来,只有爆品是不够的。必须爆品加资本,才是商业真正的未来!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驾驭爆品、驾驭资本、驾驭人才,才能让自己在爆品加资本的合力下迅速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给出了解决方案:

第一,找资金,做好股权融资,解决资金瓶颈。

第二,找爆品,做好股权投资,实现转型升级。

第三,找人才,做好股权激励,吸引核心人才。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是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这个群体中许多人没有学习过专业的资本与金融知识,然而企业发展却离不开资本。基于此,我们拒绝了空洞的理论知识,只讲实效的管理工具。本书特色就是简单,一看就明白,拿来就可用,一用就见效,比如,股权融资的四大方法、股权投资的三大流程、股权激励的三大工具等。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雷娟女士提供了大力支持,还有很多同事、朋友以及出版社的老师为本书的创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太太,她是我走向讲台、分享传播知识的天使!第1章威胁缺资金、缺爆品、缺人才案例行业“小三”上位计

在我的“资本模式”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想要冲击资本市场的大客户,这些客户尽管拥有非常优质的项目资源,却因为不懂得借助资本的力量,只是依靠自己的积累缓慢发展,结果不出几年时间,猛然发现自己居然被行业小弟赶超!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才急匆匆地走进“资本模式”课堂来补课。黑龙江农业机械集团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这家企业始建于1950年,几乎与共和国同岁,行业内规模能与之抗衡的企业,全国也是寥寥无几,因此一直毫无悬念地稳坐黑龙江省的第一把交椅。

可近几年,却突然被一家原来的行业第三名吉峰农机超越,排名滑落到黑龙江省的第三名,被戏称为行业“新小三”。

说起原来的行业“小三”吉峰农机,也算得上传奇了。这家企业成立于1994年,比起有60多年历史的黑龙江农业机械集团,不过是一个刚刚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儿。这两家企业经营的项目完全相同,都是在省内做农业机械连锁销售。可令人费解的是,何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吉峰农机不仅仅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还成为创业板的第一牛股?

故事就要从其背后的PE私募股权基金九鼎投资说起。这家民营PE的历史更加年轻,成立于2007年。成立第二年它便看上了吉峰农机,并分别于2009年3月、4月,以4元/股和4.3元/股的成本,获得公司160万股和320万股。这次与资本的合作,吉峰农机用股权融资近2 000万元,这2 000万元对于这个野心勃勃的行业“小三”来说,无异为其上位雪中送炭。

吉峰农机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遇,迅速走出了黑龙江省的大门,在全国更多省市铺开自己的渠道,想将公司打造成一家跨区域连锁农业机械集团。与此同时,九鼎投资还推动吉峰农机进入资本市场,最终帮助吉峰农机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后股价涨幅近300%,九鼎的投资回报率超过20倍。而吉峰农机则在资本市场的推力下,进一步扩张,开启了全国连锁经营的模式,并成功爬上了黑龙江省农机行业龙头老大的位置。

其实在此之前,也有多家PE与黑龙江农业机械集团谈过合作,可他们却坚持认为:如果答应合作,就意味着自己的股份会被PE稀释,况且当前的利润还算可观,不妨根据自己的能力稳步发展,一点一点地扩张,因此压根没把这些PE当回事儿。

可时至今日,悔之晚矣!威胁1:有爆品没资金,空手怎能套白狼

卖产品是做加法,而卖股权是做乘法!这就是资本市场的秘密,也是“原小三”上位、昔日的老大沦落为“新小三”的原因。

谁都知道,在企业的成长期,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企业扩张,是决定企业发展速度的关键。此时,钱就好像企业的血脉,保证企业能够活下去,并滋养企业不断成长。但钱应该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

尤其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它们在找钱的问题上,在来钱的渠道选择上,老板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以下两大思维误区。第一,只靠产品经营来赚钱,不懂靠资本经营来生钱。

在我做培训和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板都有这样的误区:经营企业就等同于卖产品,只要产品卖好了,企业就算做好了。因此,和他们谈把产品做成拥有粉丝的爆品,他们往往非常有热情,而且确实下了大功夫,不少企业都做出了区域第一或品类第一的爆品。

然而,这还不够,这仅仅是在做产品经营。

其实,无论从经济学还是从管理学来讲,企业经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产品经营,就是指企业卖产品的能力;而另一个则是资本经营,是企业玩资本的能力。产品经营可以把企业做强,但只有懂资本经营,才能把企业做大。

任何一家企业,只要用心耕耘,产品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积累优质的爆品资源、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此时,如果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借势扩张,一定会为企业带来爆发式的增长。反之,如果企业仅仅靠自身赚取的利润开拓市场,那就等于一个人明明有了快跑的技术和能力,可以迅速冲到终点,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能量而选择慢悠悠地走路,亲眼目睹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超越自己。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于企业资源和优势的一种浪费!

因此,如果老板能够懂得资本经营,在企业的产品运营走上正轨以后,再借助资本的力量来为企业补充能量,提升企业资源的效率和利用价值,让企业以较少的投资来撬开更大的市场,就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纵观国内炙手可热的大腕——阿里巴巴、复星、京东、百度、腾讯、联想……哪一个不是资本经营的高手?国内外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占据垄断地位,一方面得益于其确实是产品经营的高手,另一方面更因为他们是资本经营的高手。

因此,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必须同时做好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两条腿走路,相互扶持:经营好产品,让企业拥有爆发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同样,只有做好了资本经营,企业才有充裕的资金来反哺产品经营,二者本身就是一个唇齿相依的良性循环。

可惜的是,很多老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上文中所说的黑龙江农业机械集团,已经有60年的历史,相信在爆品、客户和渠道方面肯定拥有大量的资源积累,利润也非常可观。单说这个项目,确实是一个资源丰富、商业模式成熟的好项目,而他们最大的思维盲点就在于:只懂得做产品经营,却不懂做资本经营!

手上紧紧攥着爆品,把住手里的控制权,就算有风险投资基金愿意抛出橄榄枝,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控制权和表决权,结果这些风险投资基金转而求其次,选择了一些实力较弱的行业“小三”,行业“小三”借力资本市场,迅速扩张,远远地将昔日的老大抛在身后。

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资金积累,就会白白错失发展的黄金时期。反之,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果能够运用爆品思维,为用户打造出为之尖叫的爆品,并能抓住时机与资本市场联姻,为好的项目匹配优质的风险投资基金,共同开发爆品的潜力,一起向市场要效益,让双方达到共赢,这才是会借力的资本经营!第二,只懂债权融资,不懂股权融资。

当然,也不乏一些有远见和决断力的老板,为了加快发展速度,抓住扩张的黄金时期,面对企业日益庞大的资金需求,四处举债。

可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条路并不好走。

如果你想向银行借钱,那么首先你得向银行提供担保、抵押,尤其在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中,向银行借钱实在是难上加难。

也有人说,那我就向小贷公司借,甚至向非法的高利贷借。可是最后你会发现,企业赚取的利润都被填到高额利息的黑洞中,为了保证资金链平稳,只能继续借高利贷,最终沦为为小贷公司和高利贷打工的恶性循环。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老板也只能落得个破产甚至跑路的下场。

实际上,只要你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赢利能力,甚至仅仅拥有良好的赢利预期,而且管理规范,就完全可以找到一个不要担保、不要抵押、不要利息、不要归还的融资渠道,那就是股权融资——用股权来换钱。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成长性好的企业,股权融资就是印钞机!案例失败的“闲钱”保卫战

我有一个朋友,早年间一直在山西做煤矿生意,幸运地赶上了煤炭行业的黄金10年,10年间积攒了10多亿元人民币。

2009年,国家开始对煤矿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大部分私企煤矿主都将煤矿卖给了华润集团等国有煤炭企业,开启了煤矿企业国有资本进驻、民间资本退出的“国进民退”新局面。我的朋友也顺势退出了煤炭领域。

可是,这手头的10多亿元资金怎么办?

做了这么多年煤炭行业,对其他行业又不熟悉,他根本不敢随便转行,也就只能让手头的资金趴在银行账户上,有些存定期,有些还吃着活期利息,一是以备不时之需,二是想等等看,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

可是,眼看着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只能一天天无奈地心疼着自己的钱在银行里贬值缩水。

2010年房地产正是大热的时候,谁开楼盘谁赚大钱,有朋友建议他进入房地产行业。在朋友们的鼓动下,他拿出了10亿元的资金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因为进入行业比较晚,房地产正处于高位,他拿地的价格远远高于同行,但转念一想,总比让这些钱趴在银行贬值好,也就毫不犹豫地建了一大片房子。

不巧的是,当他好不容易花了两年时间把房子建好,开盘没多久,却刚好赶上了国家对于过热的房市进行宏观调控,周边的楼盘纷纷开始打折降价,可是他本来拿地成本就比别人高,再一降价肯定亏本。可如果不降价的话房子卖不出去,这10亿元的资金可不就全砸在房产里了吗?进退两难之下,虽然万般不乐意,他也只能随周边的楼盘降了价。

结果,因为房价前后相差太大,先购房的业主变苦主,一怒之下,结伴将他的售楼处砸了个稀巴烂,弄得鸡飞狗跳,惊动了警方,上了新闻的负面报道。口碑一差,这下房子更加难卖了!

最委屈的是,到头来一算,忙活两三年,赚到的钱还不如放在银行吃利息呢!

他就纳闷了,难道他不应该把钱拿出来投资吗?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了我,这才发现自己错在不会找项目。因此,他将手上的一部分资金投资了我们基金,委托我们来帮助他投资运作。威胁2:有资金没爆品,死钱怎能变活钱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手上有了闲钱,如何让这些钱保值甚至钱生钱,打好这场“闲钱保卫战”呢?

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在我做财务管理和培训咨询的十几年间,见过不少优秀企业借助高超的投资技巧赚了数百倍的巨额利润,也见识了不少企业因为投资失败从此一蹶不振,退隐江湖。

其中,不少老板就掉进了以下两大投资陷阱。第一,只靠自己挣钱,不懂得向别的专业团队借力。

就像我的这位朋友,当他手里有闲钱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我自己要做点什么来赚钱?虽然他明明知道,他根本就不懂房地产行业,却要十分莽撞地组建一个团队,冒险地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付出高昂的试错成本。

那有没有办法既不耽误赚钱又可以降低试错成本呢?

有,那就是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的本质,就是通过投资有赢利潜力的爆品和团队,让别人的项目和团队为自己赚钱。

只要老板们能够学会做股权投资,学会如何找到有潜力的团队,并为他们解决成长期的资金问题,就可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大大降低试错成本。

如果再在投资的过程中学会风险控制策略,那么钱生钱也就指日可待了。第二,不懂得如何投资,什么热门投什么。

什么热门投什么,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投资误区!

任何行业都会面临生命周期的问题。没有哪个行业会一直增长,也没有哪个行业会一直待在谷底,因此,做投资首先必须要看透行业生命周期的道理。

有些老板做事情非常专注,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那就是视野比较窄,只了解自己熟悉的那个行业,并且只懂产品经营,缺乏资本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一旦手里有闲钱,也只能随大溜,大家投什么我就投什么,也不懂做项目评估,不懂风险控制,朋友推荐哪个项目我就做哪个。

结果,就像我的这位朋友,贸然进入正处于生命周期高峰的热门行业。这种热门行业往往投资成本比较高,当你好不容易有产出的时候,行业已经走到了生命周期的衰退期,收益远不及以前。这种项目完全没有潜质成为爆品,自然也无法引爆消费者的热情。

所以,从生命周期的顶点进入,投资成本最高;从生命周期的低谷退出,收益最低。最后只能白忙一场,甚至以亏损收场。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企业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企业的投资史。只有会投资的人,才有可能永远地站在行业的风口上,毫不费力地赚钱。案例我的核心高管集体跳槽了

如果公司的8个核心高管集体跳槽,你该怎么办?

在第6期“资本模式”课堂上,有一位老板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

这是一个家纺行业的客户,当时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亿多元的规模,而且这家公司属于行业第二集团军的排头兵,可没想到,他的8个核心高管居然一夜之间集体跳槽了。

这件事情让他觉得非常蹊跷,于是他委托某家公司展开了秘密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原来他的8个核心高管都被同一家竞争对手给挖走了。

说起来,这家公司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在行业内也是数一数二的知名企业。虽然竞争对手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它的利润率要比自己低出6%,因此老板对自己开出的薪酬绝对有信心,这8个高管肯定不是被对方的工资待遇给挖走的,而且目前公司正打算挺进资本市场,启动上市计划,前途一片大好,为何他的高管们要集体出走呢?

原来,竞争对手除了承诺给他的高管工资和奖金以外,还给他们每个人一部分股权,而这个股权就是挖走他墙角的最大法宝。

在此之前,其中的3个高管也曾开口向他要过股权,但这位老板都婉言拒绝了,他想股权是他的命根子,只有紧紧抓住股权,才能完全控制住公司。而且,目前公司的年增长率可以达到60%,利润率比上市的好几家企业都要高出5~6个点,如此强劲的赢利能力,也意味着高管们的奖金年年飙升,发展势头良好,相信就凭这个,他们也不会离开公司。

可这些跟了老板超过8年的高管们眼瞧着公司就要启动上市了,却丝毫没有做股权激励的意思,再加上竞争对手巧妙地用股权激励来吸引他们,悉心培养的核心高管们便动摇了。

试想,如果这个老板早一点制定一套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自然不会让他的事业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受到如此致命的打击——由于核心人才的流失,这家企业一年间销售收入下降了60%之多!上市计划也因为业绩不达标而戛然而止!投资界经典名言:投资第一是投人,第二是投人,第三还是投人。威胁3:有事业没人才,团队不行一切归零

投资界有一句经典名言:投资第一是投人,第二是投人,第三还是投人。一家企业对待人才的态度和方式,决定了企业生产人才的速度和留住人才的黏度。

一个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是人才,尤其是企业悉心培养的核心人才,往往是支撑企业进行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基石。只有懂得把人才当作企业最大资源,企业才能够持续经营,基业长青。

因此,如何利用企业的股权来制定一套吸引核心人才的激励制度,是每个老板都必须上的一堂必修课。

在我做财务管理和培训咨询的十几年中,前前后后服务过10万多家企业,我发现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以下两大问题。第一,老板把股权视为命根,不了解股权的价值,对于股权的价值利用不到位。

这种思维与观念的核心,在于老板忽略了股权激励对于人才的价值。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待遇,对于核心人才而言,只是一些短期的激励政策,企业要想在短期内留住人才,效果还是显著的。

但是,随着人才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盯上我们悉心培养的帅才,这些工资、奖金和福利你能给,其他企业也可以给。这时我们的人才,尤其是核心高管,便会成为行业内争抢的热门对象。

如果企业没有一套长期的激励制度,光靠人才自身的忠诚度,很难留住这些人。只有通过股权激励制度将核心高管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将核心高管变成企业的股东,与老板一起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企业才有凝聚力,上下齐心,劲往一处使。

因此,老板必须摒弃固有的错误观念,认识到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的价值。对于公司的核心人才来说,股权激励就是“金手铐”,可以将员工变成企业的股东,让核心人才分享到公司的利润分红,并与企业共同成长。

但是,如何能够铐住人才,同时又保持老板自身的控制权,其中的分寸便是玄机。这个我们将留到本书的第5章专门讲解。第二,股权数量分配不科学,导致适得其反,员工间相互嫉妒,不能凝聚人才。

股权激励的价值在于长期留住核心人才,但如果在股权分配过程中,导致核心员工之间对于股权分配的标准产生质疑,反而引发新的矛盾,轻者会招致员工之间相互嫉妒,重者还有可能加速人才流失。

在我给不少企业做股权激励的咨询过程中,曾经亲眼目睹了企业在即将上市的节骨眼上,因为股权激励问题,导致核心员工离职、朋友反目,最终企业在上市前临门一脚上捅了大篓子,苦心筹划的上市计划毁于一旦。

因此,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要想充分利用股权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保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一套精准、完整的股权设计是企业持续增长必不可少的一个助推器。本章要点

总结第1章,我们发现,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这三大威胁:第一,有爆品没资金。

一方面,不少老板只靠产品经营来赚钱,不懂靠资本经营来生钱。另一方面,即使谈到资本经营,很多老板也只会做债权融资,不懂股权融资。第二,有资金没爆品。

即使手上有大量的闲钱,很多老板也只想到靠自己组建团队来赚钱,没想到通过股权投资,借力别的专业团队来为自己赚钱;另外,一些老板有投资的想法,但不懂如何做投资,什么热门投什么,结果必然导致投资失败。第三,有事业没人才。

有的企业有爆品有资金,团队却跟不上,其中核心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老板把股权视为自己的命根,不懂得利用股权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有的老板愿意分享股权,但是由于股权数量分配不科学,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员工之间矛盾重重,反而失去了团队的凝聚力。

那么,这三大威胁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无解呢?

非也!

下一章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复星集团这个成功范例,看看它是如何轻松地踢走这三个拦路虎,找到一条突围的好出路的。第2章出路与资本联姻案例复星集团:回报率超100万倍的投资逻辑

我的前东家复星集团,从3.8万元起家,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净资产规模超过380亿元,增长超过100万倍。复星集团是如何保持如此高速增长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复星集团打通了资金、爆品和人才的通道,成功与资本市场联姻。

1998年,作为上海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民营企业,复星医药募集了3.5亿元的资金,让复星集团创始人郭广昌瞬间感受到资本市场的魔力。

复星集团自此找到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开始到处寻找投资机会,通过股权投资参股或控股,持续收购有潜力的优秀公司,并推动这些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复星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综合类上市公司排头兵,旗下控制了6家上市公司——● 医药板块:复星医药,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募资4次共52.41亿元。● 零售板块:豫园商城,上海上市公司,募资4次共16.24亿元。● 钢铁板块:南钢股份,上海上市公司,募资3次共106.54亿元。● 地产板块:复地集团,香港上市公司,募资2次共22亿元。● 电商板块:上海钢联,上海上市公司,募资1次2.30亿元。● 复星国际:香港上市公司,募资1次115.4亿港元。

仅控股的这6家上市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就为复星集团带来了200多亿元的低成本、低风险的优质资金。此外,复星集团共参股超过37家企业,分众传媒、雅士利、红星美凯龙、Folli Foll等明星企业都不乏复星集团的身影。那么,复星股权投资的效果如何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一组数据中看到成效。

仅在2010年,复星集团旗下投资的企业就有6家企业实现上市,共募集资金96.1亿元,为复星集团带来了22.6亿元的回报。

近几年来,复星集团加快探索新的业务方向,开启了私募股权投资与金融服务,甚至专门成立了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复星创富,采用“股权投资+产业投资”的方式发展。迄今为止,复星集团旗下管理资产超过1 500亿元,并越来越明确了复星的定位——投资集团。

有了如此稳定、众多、庞大的资金来源和可供选择的爆品,如何保证这些具有巨大潜力的事业能够蒸蒸日上呢?

这就涉及人才的问题,复星一直推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那么如何吸引并留住这些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呢?

针对这一点,复星集团也懂得借力资本市场,亮出了自己的绝招。

除了为自己招募的人才提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薪酬之外,复星集团还充分利用了股权激励这个“金手铐”。

例如,在复地集团内部就有一套虚拟股权计划,正因为如此,在地产行业普遍离职率超过15%的情况下,复地集团的核心团队稳定性非常高,即使普通员工,离职率也保持在仅仅6%~7%,还不到行业离职率的50%,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其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

2013年9月,复星医药再次公布了其激励计划草案:公司将针对公司高管及骨干,向激励对象授予境内上市内资股共计403.5万股,约占公司当前股本总额的0.18%。

由此可见,复星集团深谙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第一,资金。通过上市融资,为企业获得了源源不断充足的低风险、低成本的资金;

第二,爆品。寻找能做爆品、行业前景好、企业质地好的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提高资金回报率,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复星集团通过投资所带来的利润占比近40%;

第三,人才。在人才方面,复星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股权激励制度,成为吸引和留住这些优秀人才的“金手铐”。1资本市场三要素:资金、爆品和人才

在第1章里面,我们归纳了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面临的三大威胁,然而面对这三大威胁复星集团却游刃有余,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复星集团的做法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出路就在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一个为企业提供资金、爆品和人才的平台。

从复星集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复星是如何玩转资本魔方的。第一,贩卖自己的爆品潜力,向资本市场要资金。

仅仅复星集团控股的6家上市公司,通过上市募集的资金就近200亿元,如果再算上与其他投资机构合作成立的私募基金,目前复星管理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 500亿元。如此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复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第二,借力他人的好项目来为自己赚钱,向资本市场要爆品。

以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分众传媒为例,2008年分众传媒正值低迷期,复星国际投资2.8亿美元购买了该公司26.14%的股份,成为分众传媒的第一大股东,仅仅2年时间,复星集团就在分众传媒打造的爆品上赚取了7.6亿美元,回报率高达248%。如此高额的股东回报率,岂是银行利息可以比拟的!第三,通过股权激励来吸引并留住人才,向资本市场要人才。

复星集团拥有一套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来留住核心人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大限度地为有前景的事业提供最坚实的人才保障。

因此,我们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要想像复星集团那样迅速做大,关键就是要读懂资本市场的核心逻辑,睿智地将眼光投向资本市场,通过资本经营,成功地找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资金、爆品和人才。

不得不说,资本市场具有巨大的魔力,只要你掌握了它的咒语,懂得它运作的游戏规则,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1)有爆品和人才的企业,可以从中获得资金。(2)有资金和人才的企业,可以找到爆品,借力专业团队的好项目为自己赚钱。(3)有资金和爆品的企业,可以找到核心人才,运用资本的魔力将他们牢牢地吸引到自己的事业中。2股权:资本市场的货币

资本市场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那里,一个小小企业可能在数年之后就会被培养成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一笔并不惊人的投入有可能在三五年后为你带的回报率高达百倍甚至千倍;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千万富翁。

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因为资本市场嫁接起了资金、爆品和人才。

可是,资本市场凭什么会为你提供资金、爆品和人才?企业如何才能获得资本市场所提供的资金、爆品和人才?这恐怕是老板们最关心的问题。

答案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核心——股权。简单来说,股权是资本市场的货币!

资本经营背后的逻辑就是深度挖掘股权的价值,以股权为货币,交换资金、爆品和人才。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贩卖股权的价值进入资本市场,解决以下三类问题。第一,解决资金的问题。

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不需要利息、不需要归还的资金;这样一来,资本经营就像乘电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配置低成本、低风险的资金,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解决爆品的问题。

通过股权投资,能够快速地让钱生钱,通过股权投资来投资爆品、控制企业,从而让这个企业为自己带来财富增长。第三,解决人才的问题。

让核心人才成为企业的股东,成为企业的主人,让职业经理人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

唯有懂得这个逻辑,才有可能找到资本市场的大门,学会真正的资本经营。3资本市场五大平台

上一节我们讲到了资本市场的逻辑,那么懂得这个核心逻辑以后,企业应该到哪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爆品、资金和人才呢?

这一节我们来解答这个问题。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根据企业不同的规模,我们归纳出适合不同企业的五大资本平台。平台一:主板(含中小板),适合大中型企业。

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均开设有主板交易市场,深圳交易所除主板以外,还开设了中小板。这两个交易所均创建于1990年,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的上市融资。截至2014年7月底,各主板市场上市企业数据如下:(1)上海主板上市的企业有963家,平均市盈率为10.5倍。(2)深圳主板上市企业的有480家,平均市盈率为18倍。(3)深圳中小板上市企业有721家,平均市盈率为35倍。

那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登陆主板和中小板市场呢?

相较于其他平台,这个平台对于企业的要求最为严苛。主板对企业的要求● 持续经营3年以上。● 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 000万元。● 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 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 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 000万元。● 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5 000万元。● 有完整的业务体系,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 最近3年主营业务、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无重大变动,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 董事会下设战略、审计、薪酬委员会,各委员会至少指定一名独立董事会成员担任委员。● 至少1/3的董事会成员为独立董事。平台二:创业板,适合中小型企业。

创业板特指深圳创业板,比较适合于中小型企业。相较于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最大的优势在于盈利指标的准入门槛较低,以免高成长的公司因盈利低而不能上市。截至2014年7月底,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一共有382家,市盈率高达57.75倍。

相对主板和中小板而言,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宽松不少。创业板对企业的要求● 持续经营3年以上。● 最近两年连续赢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超过1 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或者最近一年赢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 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 000万元。● 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 000万元。● 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最近两年主营业务、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没有重大变动,实际控制人没有变更。● 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审计委员会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据相关数据统计,至2015年6月中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了60万亿元左右。然而,还有很多企业却无法享受到其中的红利,因此,开辟新的融资途径,是众多小微企业的心声。

下面介绍的3个资本平台,哪怕是一家创业型的小微公司,也能从中找到参与资本市场的路径。平台三:全国股转系统,即新三板,适合小企业。

中国的股票市场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是能够上市的企业还只有2 556家,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能够上市的企业才100多家,相对于中国4 000多万家企业而言,能够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不到万分之一。

而新三板平台则很好地解决了小企业资金需求大,但融资难度大、成本高的矛盾,为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的平台,俗称“新三板”。

新三板不同于主板和创业板,不需要经过证监会的核准,在行业协会备案即可挂牌,因此操作难度大大降低。挂牌公司何时融资、价格多少完全由市场主导。当前新三板受到很多成长型小企业的青睐,半年来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已经达到740家,市值已经超过1 434亿元。

相比之前的主板和创业板,新三板的挂牌条件更适合小企业。新三板对企业的要求● 持续经营2年以上。● 具有稳定的、持续的经营能力。● 主营的业务突出。● 治理结构健全,运作条件规范。

符合以上4个条件,企业就可以在新三板申请挂牌。当然,由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以后,企业运营必须规范,因此向银行借钱或者从其他渠道以债权融资就容易得多了。

然而,新三板最大的亮点还不是融资,而是可以转板。如果挂牌企业符合上市条件,则可以自动转板上市。

另外,新三板挂牌的成本也比较低,在100万~150万元,同时,政府为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提供100万~150万元的补贴,因此可以说是零成本挂牌。平台四:区域股转系统,其中典型的是上海股权交易中心,适合小微企业。

除了全国股转系统外,区域股转系统也是小微企业挂牌的一大平台。相比新三板的挂牌条件,区域股转系统的挂牌条件更加符合小微企业。

区域股转系统挂牌流程和新三板很相似,主要区别是新三板是在行业协会备案,而区域股转系统则是在地方金融办备案。

其中,运作比较成功的当属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简称上股交)。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包含两个板块,一个是E板(股份转让系统),另一个是Q板(股份报价系统)。E板要求挂牌企业必须有500万元的净资产,而Q板则5万元就可以挂牌。因此,即使很微小的企业也可以考虑在这个平台挂牌。地方股转系统对企业的要求● 无财务要求。● 无经营年限要求。● 业务明确。● 股权清晰。● 治理结构健全。

此外,地方股转系统的挂牌企业不局限于本地企业。例如,上海股权交易所挂牌的企业就不一定局限于上海,江苏、吉林、北京、内蒙古、河北等13个省份的企业都已经成功地在上股交挂牌。平台五:互联网金融平台,即众筹网,适合微型企业。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资本市场一个全新的阵地。互联网金融平台也称众筹,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股权众筹,一种是债券众筹。

股权众筹是指当创业者有一个好项目后,可以将商业计划书提供给众筹网,由众筹网提供法律服务,设立一个合伙企业,然后找到投资人把钱以股权投资的方式给到创业者。

而债权众筹则不同,所谓债权众筹,也就是热门的P2P,指的是有钱人通过互联网平台贷款给创业者。

无论哪种模式,对于刚刚创业或者想要创业的微型企业,都是一个不错的融资渠道。

总的来看,资本市场有五大平台:主板和中小板负责大中型企业,创业板负责中小型企业,新三板负责小企业,地方股转系统负责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负责微型企业。不管企业目前处于哪个阶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规模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本平台。案例他们凭什么成为资本大鳄?

说起马云,你肯定会想到他的那句名:“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可是,只带着18个兄弟、50万元人民币的马云,凭什么能够仅仅用1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这个宏大的使命,让阿里巴巴以募资217亿美元打破了全球IPO的募资记录,书写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资本神话呢?

谈到复星,只要看过我的另一本书《财务三驾马车》的读者,肯定对于其中的“不投资回报率低于18%”的标准并不陌生。

复星集团如何在投资中成长为中国民营综合类上市公司的排头兵?

华为,一个颇受人尊敬的公司,如何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就把自己打造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

这些年轻有为、高速成长的伟大公司,背后都藏着一个绝密武器,那就是玩转资本魔方,找到高速成长的入口!4与资本“联姻”的三条路径

资本市场由资金、爆品和人才三大要素组成,而每个公司都会在不同阶段遭遇增长瓶颈,或缺乏资金,或缺乏爆品,或缺乏人才,而企业凭什么能与资本市场联姻?

其实答案还是离不开资金、爆品和人才。企业缺什么,就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找到什么,我们将它归纳为企业与资本联姻的三条路径,它们就是敲开资本市场大门的金钥匙。路径一:找钱就要做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能为企业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

1999年,马云怀揣50万元人民币,带领18个创业者,用激情创建了阿里巴巴,但是50万元启动资金不到半年很快就用完了,怎么办?

马云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开始了自己的“找钱”生涯。凭借专业的商业计划书,他获得了高盛500万美元的天使基金投资。随着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尝到股权融资甜头的马云再次与资本联姻,仅仅用了短短的6分钟,就说服了当时的亚洲首富孙正义,并向软银基金融资2 000万美元、向高盛融资500万美元。这2 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帮助阿里巴巴度过了2000年的全球互联网危机,并打造了今天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2015年,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国上市,并成为一家有2 3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因此,对于有爆品但缺钱的企业来说,股权融资是必修课。根据企业所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出让公司股权的方式,分别向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融资,具体方法将在第3章详述。路径二:找爆品就要做股权投资。

如何凭借专业的眼光和行业洞察力,持续发现商业机会,投资“爆品”、投资未来能够高速成长并为股东带来巨大回报的公司的股权?

我的前东家复星集团由复旦大学毕业的郭广昌先生创立于1992年,当时启动资金只有3.8万元,今天,作为一家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复星集团市值大大超过380亿元,短短18年时间,财富增长超过100万倍,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民营综合类上市公司。复星集团投资领域涉及生物医药、钢铁、地产、矿业、零售与金融服务,控股6家上市公司,参股上市公司高达37家,那么,复星集团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扩张的呢?就是通过持续的兼并收购——股权投资来实现的。

股权投资重点是关注被投资企业的市场规模、管理团队和差异化的商业模式,第4章我们将展开讲述股权投资的方法。路径三:找人就要做股权激励。

人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再好的爆品、再充裕的资金,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才来运作这一切,那么就不可能产生价值。因此,股权激励是保证企业高增长的第三条路径。

如何激励员工、留住核心人才?如何保证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完全一致?股权激励是最有效的工具,因为股权激励可以让管理层变成企业的主人,在股权激励体制下,管理层不再是单纯的职业经理人,而是企业的股东。

华为公司可谓是股权激励的典范。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时至今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世界近150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2014年销售收入达460亿美元,短短25年时间,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股权激励,是华为公司早在1990年开始建立的股权激励系统。正是股权激励这一关键工具的落地保障了全球近15万名高科技人才长期凝聚在华为身边,这些高科技人才是华为公司真正的主人,他们持续不断地为华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奇迹。本章要点

资本市场由资金、爆品和人才三大要素组成。企业可以向资本市场贩卖自己的爆品,为自己获取资金;当然,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资爆品,推动爆品上市来赢利。如果一家企业既有资金又有爆品,就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来吸引人才。

那么,资本市场凭什么会为企业提供资金、爆品和人才呢?核心就在于股权。股权就是资本市场的货币。资本经营背后的逻辑就是深挖股权的价值,以股权为货币交换资金、爆品和人才。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每个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针对企业不同的体量,资本市场一共提供了五大平台:

平台一 主板(含中小板),适合大中型企业。

平台二 创业板,适合中小型企业。

平台三 新三板,适合小企业。

平台四 区域股转系统,适合小微企业。

平台五 互联网金融平台,即众筹网,适合微型企业。

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懂资本市场的规则,就可以在资本市场找到自己所需的资金、项目和人才。实现的路径有三条:

路径一 股权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路径二 股权投资——解决爆品的问题。

路径三 股权激励——解决人才的问题。

下面我们将逐一讲解这3条路径的实操方法。第3章找资金股权融资案例阿里巴巴:50万元到14 000亿元有多远

1999年,马云决定在杭州创立一家能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服务的网站,18个人的创业团队里面,有他的妻子、朋友、同事和学生。18个人共同投资了50万元,开始了风风火火的创业之路。

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元年,虽然身兼数职的18个创业者每个月仅仅领上几百元的生活费,但募集来的50万元也很快就消耗殆尽。

阿里巴巴缺钱了。马云迅速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即使当时的阿里巴巴还只是一家小公司,但看中阿里巴巴未来的投资者并不少,竟然有39家之多,最终马云选中了高盛。凭借自己的电商梦,阿里巴巴拿到了高盛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

也许对于今天的阿里巴巴来讲,500万美元仅仅是九牛一毛,可是你别忘了,当时的阿里巴巴什么也没有,没有收入、没有利润、更没有现金流,有的,仅仅是马云对于未来坚定的梦想和信念。如果当时阿里巴巴想伸手向银行借钱,那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资本市场却让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成真了,股权融资为阿里巴巴带来了第一笔钱。

2000年,马云迎来了一次更大的融资机会。马云获得了当时的亚洲首富孙正义2 000万美元的投资,据说当时孙正义愿意投资3 000万美元换取阿里巴巴30%的股份,但马云为了保住阿里巴巴的控制权,最终只愿意接受2 000万美元。这笔钱帮助阿里巴巴度过了最冷的互联网寒冬,阿里巴巴熬过来了。

2005年,阿里巴巴如法炮制,向雅虎融资10亿美元,正是这笔巨额资金,帮助阿里巴巴创建了淘宝网、支付宝,并创办了阿里软件,最终帮阿里巴巴实现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最后一跳。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顶着全球最大B2B公司的光环,在香港上市,第一次正式登上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舞台。

2012年,阿里巴巴以71亿美元从雅虎手上买回了约21%的股权。同年阿里巴巴宣布从香港退市,正式完成私有化。

一场更大的融资盛宴即将揭开帷幕。同年9月,中投、中信资本、国开金融、博裕资本战略投资阿里巴巴,一共投下去20亿美元。

事实证明了这些投资者的眼光。2014年9月19日,马云邀请他的VIP客户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再次敲响了阿里巴巴挂牌上市的钟声,并创造了史上最大的IPO募资记录,按照当天阿里巴巴的市值计算,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超过14 000亿元,这一次与资本的联姻,成功地将阿里巴巴推上了全球最大电商巨头的霸主宝座,更是帮马云摘得了中国第一富豪的桂冠!

当然,资本市场是一个讲规则的地方,阿里巴巴也不会忘记曾经相信过它的投资者们,那个当初给了马云2 000万美元的孙正义,因为阿里巴巴的上市,让他再次荣登了日本首富的宝座!1股权融资是印钞机

这不是在讲故事,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案例。

设想一下,假如你的企业缺钱,你是否也会像马云一样,伸手向资本市场要钱呢?

不会!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借钱,银行借不到就找小贷公司借,小贷公司借不到就找高利贷,结果这些钱利息成本高,利滚利,反而会拖累企业造成亏损,亏损让现金流更加紧张,现金流一紧张,企业就更没法还钱,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将企业带入一个死循环,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甚至走上绝路。

可是,马云融资回来的这些钱还了吗?没有!

需要还吗?不需要!

马云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我们完全可以跳出过去的思维模式,寻找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股权融资。

这就是资本市场对企业最核心的价值。

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资本市场的核心逻辑:资本市场是以股权作为货币,交换企业需要的资金、爆品和人才。而企业要找钱,就是要会做股权融资。

当企业需要钱的时候,我们的老板首先脑中要清晰:企业可以选择两种融资的渠道,一是债权融资,二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是向债权人借钱,这钱是需要还的;而股权融资则是用股权来换钱,是不需要还的。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你再反过来想,到底我的企业现阶段适合用哪种方式?

企业缺钱了,大部分老板首先想到的是借,可是借钱不仅难,而且还会给企业埋下不小的地雷。

第一,债权融资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拿到的,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足够好的担保,没有资产抵押,银行是不会提供贷款给你的。而那些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没有收入、没有盈利,会计报表很难看,更是无法通过银行的审批。

第二,即使你的企业能借到钱,但是需要支付高额利息,这些高额利息会吃掉企业的利润,导致企业亏损。温州很多企业进行“互保”,成立担保圈就属于此类。所谓“互保”就是企业之间相互担保,为对方保证贷款,当对方还不上时自然就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就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这个链条中的任何一家企业发生危险,那么其他关联企业都要负连带责任。这种贷款模式,已经将浙江近千家企业拖入了债务深渊。

我的前东家复星集团创始人郭广昌在总结复星集团20年经验时说:“我们从来没有用过10%以上利息的资金,我们也没有和别人互保。自己的企业能够把握,但是别人我们不能保证。作为民营企业的投资集团,一定要看好自己口袋里的钱。”

所以你看,债权融资对于抗风险能力本身就比较弱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隐患重重。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不需要归还、不需要利息,也不需要担保抵押,相对于债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更低,当然,它还需要以股权作为交换。但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需要的就是一笔不需要利息、不需要抵押、不需要归还的钱,相比之下,此时企业的股权并不等于真正的收益。如果企业发展良好,这些股权可以通过上市明码标价,可以和投资者一起向资本市场要收益。

显然,如果我们适当地出让一部分股权,来换取企业赖以发展的资金,不可谓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所以,中小企业老板缺钱了,应该优先考虑股权融资。

你可能会问,这些投资者凭什么会在没有抵押、没有利息的情况下,愿意把钱送给企业呢?

实质上,投资方是看好了企业的未来,认可你的企业打造“爆品”的潜质和能力,愿意为企业未来的盈利买单!

这样一来,股权融资就帮助企业把未来的利润提前变现,变成今天的真金白银,来支撑企业今天的资金需求!

当然,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因此我们必须做爆品,要有独特的商业模式,项目未来要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管理团队也要很优秀。如果能够向投资者递交一份优秀的商业计划书,让基金经理能够从商业计划书中看到公司的未来,就有可能拿到一笔不需要利息、不要抵押、不要归还的股权融资。

因此,只要我们的爆品足够好,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的成长空间巨大,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商业计划书把股权的价值挖掘出来,把未来的预期变现成为今天的现金,轻松地通过股权融资来解决我们企业现金流的问题。案例上市前的暗战:高管矛盾导致上市流产

我曾经亲眼目睹过一家公司上市计划的流产,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家公司有3个股东,股权结构如下:董事长兼总裁占60%,剩下的两个股东,一个是主管研发的副总裁占35%,另一个是主管营销的副总裁占5%。

3个股东一起打天下,经过10年的血拼,终于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标杆公司,公司利润率高达25%,并且连续5年获得超过50%以上的增长。

毫无疑问,这是一家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优质公司,他们找到了国内顶尖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上市计划,并已经获得资本市场100亿元的估值。

可是没想到,就在最后关头,意外发生了。

从创业期到成长期,企业发展十分平稳,股东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可现在公司要上市了,估值突然膨胀了数十倍,想到上市以后,大家的财富都会有几十倍的增长,那个主管营销的副总裁突然心里不平衡了:这家企业是靠营销驱动的,这么多年来一直依靠强有力的营销才为企业带来如此好的增长,我的股权只有区区5个点,而其他两个股东活没干多少,却拿了那么多的股份,企业一旦上市,财富会大大超过我,这下我就越发亏大了。

于是,这位营销副总裁撂挑子不干了。

最后,这家企业因为创始股东分家,不具备上市的基本条件,不得已放弃了上市计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