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05:26:56

点击下载

作者:汪洋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作者:汪洋排版:HMM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01ISBN:9787516815489本书由北京金文掌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梦想可以在嘲笑中重来

高考落榜,他从未想过。但天不遂人愿,他曾经觉得绝不可能的事,竟然真的发生了,发生在学习成绩一向名列前茅的他身上。

想起落榜的原因,他恨不得一拳将自己打倒在地上,再疯狂地用脚踢几下。是考试题目太难,不会做了吗?还是考场作弊,被取消了资格?又或者是考试时生病,以致考试中途夭折……别再猜了,这些原因一个都不是。真实原因是他一不留神,将英语试题的答案在机读卡上填错位了,导致英语成绩一塌糊涂,惨不忍睹,而这又给高考总成绩带去了连锁反应。他高考落榜的原因曝光后,知道他学习成绩并看好他考个好大学的人都替他感到可惜。

看到其他同学兴高采烈地拿到了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任凭痛苦肆意地吞噬心神,不做丝毫反抗。他嫉妒老天对那些同学的眷顾,同时又憎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寒窗苦读12年,为的就是在这场高考中一飞冲天,进入心仪已久的大学校园,享受天高任鸟飞的那份惬意和自在。但不可饶恕的近乎荒诞的大意失误,埋葬了他这一次的大学梦想。“我真该死,怎么就犯下了如此低级的错误。老天,你不可以这样残忍,你这是想要毁了我吗?”他双目无神地喃喃自语。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此结束上学路,找个差强人意的工作,做个一般的打工仔;二是重新回到学校,做个复读生,继续向心仪的大学发起第二波冲击。从内心来说,他很想再来一次。可是,想想过去的那场被他人誉为笑谈的失败高考经历,他勇气顿无。

对去向犹豫不决时,他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录取通知书》,它来自一所他从未听说过的北方某职业技术学院。他展开了附在录取通知书》后那封不足千字的《致新生的一封信》。读着那封信,他原本无神的眼睛竟渐渐地露出了光芒。他读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正在走向最好,在这里,只要你足够坚持,每个人的梦想都可以重来。“梦想可以重来”这句话真正打动了他。高考失利后,他一直在自责,一直害怕面对那些嘲笑,以为大学梦想就此终结了。但在看过信后,他知道,梦想是可以重来的,也就是说他的大学梦可以重来。不仅如此,想起那些嘲笑的目光,他的倔脾气上来了,心想:“我偏不让那些嘲笑得逞。”随后,他抛开顾虑,微笑着迎向那些嘲笑的目光,回到了曾经的学校,成了一名复读生。第二年,他未再犯前一年的高考失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首都的一所名牌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世界排行500强企业,成了很多人羡慕的高薪白领。但后来,他在朋友们诧异的目光中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在梦想促动下创办了一家传媒公司。可苦苦经营三年后,他付出了极大心血的传媒公司因为误判性投资亏损破产,并欠下了一大笔债务。沉陷在困境中,他又想起了“梦想可以重来”那句话。

他丢掉面子思想,在嘲笑里当起了“破烂王”。他先是收售废旧电瓶,在5年后创建了一家小电瓶厂。最后,他的小电瓶厂发展为一家大型发电机厂,产品远销美日等国。

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一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谈到而今的成功,他说激励他重拾信心的,一是“梦想可以重来”那句话,二是那些嘲笑的目光。他说,如果不是“梦想可以重来”的激励,不是那些嘲笑的刺激,在那场高考失利后,他或许不会复读,也不可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在传媒公司破产后,如果不是“梦想可以重来”的督促,他不会再战商场,也不可能拥有而今的成功。

亿万富翁的故事看起来并不惊心动魄,但对暂时失去梦想,在嘲笑里不知所措的人来说,依旧具有相当的促进效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抛弃梦想,即便一时迷途,也不要绝望,只要梦想还在,一切奇迹皆有可能发生。第一辑带着梦想出发,我们才不会迷路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一种出发。但我们要以怎样的状态出发呢?

是拖着疲惫的身体,眼神茫然,不得不走吗?不!

漂亮的人生不是这样的。看着远方,我们的目光炽烈,

我们的心溢满激情。最重要的是,我们选择出发的生命不能缺少梦想。

也许有人会嘲笑你的梦想,但只要心怀坚定,

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就不会迷失。摔跤吧!爸爸!

叔叔年轻时,曾是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他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拿世界冠军。但低廉的收入让生活举步维艰,他不得不选择向命运低头,去寻找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以维持生计。即便如此,他的梦想从未曾破灭过,一心想要婶婶给他生个儿子,去替他实现那个被暂时搁置的冠军梦。

但上天似乎要故意和叔叔作对,婶婶接连生下的四个孩子,全部都是女儿。在叔叔以为梦想就要破灭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的梦想再度鲜活。一天,两个已经上学的女儿,把欺负她们的男生狠狠撂倒在地。两姐妹表现出来的勇猛,不仅未让叔叔觉得自家女儿不像别家女儿那样安分,他反而从她们身上看到了梦想成功的希望。叔叔为姐妹俩制订了一整套训练计划,并亲手在稻田中央修建了一个摔跤坑,对她们进行残酷的摔跤训练。

姐妹俩以为,叔叔这样做是对她们在学校打架的惩罚,因此训练时她们并不投入,甚至用能够想到的所有办法逃避训练,并相信过不了多久,叔叔的惩罚就会结束。事情真是这样吗?对姐妹俩的懈怠和反抗,叔叔施以了更严厉的手段:剪掉长发,脱去长袍,穿上短裤。

对叔叔训练女儿摔跤持反对意见的婶婶抱怨道:“别为了一己之私毁了女儿一生。”周围的风言风语,更是如排山倒海一般侵袭而来。在村民们毫不留情的嘲讽嬉笑里,叔叔也曾犹豫,但他坚持“只能在当教练跟父亲之间择一个,当教练时,父亲的角色就是次要的”。叔叔顶住了所有嘲笑,继续走在梦想的道路上。

在印度,女孩一生下来,注定的命运就是在家里洗衣做饭,14岁后再嫁到别人家洗衣做饭,抚养孩子。叔叔不愿自家女儿迎接这样的宿命,他想要“培养出两个非常伟大的女儿”,拥有和别的女孩不一样的人生。但叔叔的这种坚持,不仅村民们看不懂,连姐妹俩也不明白。

任何看似荒谬的梦总有醒来的一天。好朋友的婚礼上,叔叔愤怒的一耳光打在我脸颊上,这也让姐妹俩恐惧不安,觉得颜面尽失。在她们怨憎叔叔无情时,双眼含泪的新娘却很羡慕她们有这样一个叔叔,并说道:“他在和全世界对抗,他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为什么?为了你们有个好的未来,他做错了吗?”

活生生的例子,犹如当头棒喝,让姐妹俩倏然明白了叔叔的一番苦心。此后,她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摔跤训练中。周围的那些嘲笑,不仅不再能挡住她们梦想的脚步,反而成了她们前进路上的试金石。

当叔叔带着姐妹俩第一次参加其他选手都是男子的摔跤比赛时,迎接她们的不是掌声,而是拒绝和冷嘲热讽。虽然后来主办方破格准予参赛,也仅是为了让比赛更有吸引力。至于前来观赛的人,怀有的是想看到堂妹被打趴下,甚至被撕烂衣服的龌龊心思。

在几乎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情况下,你会是什么心境?是垂头丧气躲到角落里嗟叹命运不公,还是奋起抗争?裁判极度轻视堂妹,让她自己挑选对手。她没有挑选偏弱的选手,而是出人意料地挑选了最强壮的一个。这一场比赛,竭尽全力的堂妹最终还是输了,但她面对强敌时的勇敢拼搏,感动了曾经轻视嘲笑她的所有观众,人们再次投向她的目光,变成了钦佩尊重。叔叔很为堂妹高兴,因为她战胜恐惧,找到了梦想的方向。叔叔一直希望的是姐妹俩心里不要被嘲笑、质疑、轻视种下恐惧,阻碍了梦想。在这场失败的比赛中,叔叔看到了希望。

被梦想武装起来的堂妹,对下一场比赛有了期待。这种期待,给予了姐妹俩刻苦训练的勇气和力量。尽管后面的比赛越来越艰难,但堂妹在叔叔的引导下,坚持到底,最终赢得了全国冠军。这时,所有人都认为叔叔和堂妹梦想成真了,但叔叔说:“当你赢金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我的梦想才会实现。”刹那间升华的梦想,让人们对叔叔,对姐妹俩有了更多期待。

可随后的比赛中,堂妹不断遭遇挫折,在国际性大赛中,她总是第一轮就惨遭淘汰。即便如此,叔叔依旧没有放弃梦想,堂妹伤心绝望时,叔叔走到她面前,为她重塑梦想,重拾信心,告诉她说:“如果你赢得银牌,过不了多久你就会被忘记。如果你赢了金牌,你就会成为榜样。成了榜样,孩子,你就名留青史了。”在2010年的大英国协运动会上,堂妹在极不利的情况下击败对手,战胜自我,最终赢得金牌。这是印度有史以来在国际大赛中拿到的第一枚女子金牌。

堂妹的胜利成了妹妹的榜样,妹妹也开始了圆梦之旅,并在2014年的大英国协运动会上获赢得了55公斤级摔跤比赛金牌。迄今,姐妹俩共在国际比赛中为印度赢得29枚奖牌。更重要的是,她们的爸爸不畏嘲笑,坚持梦想创造出的奇迹,像熊熊火焰一样引燃了印度数千位女孩的摔跤梦想。

这是电影《摔跤吧!爸爸!》中演绎的故事,经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爸爸叫玛哈维亚,堂妹叫吉塔,妹妹叫巴比塔。这部讲述梦想的电影上映后,火得一塌糊涂。或许正是爸爸和姐妹俩坚持梦想,不畏嘲笑,才触动了所有梦想者的心。

谁会没有梦想呢?有多少人能在嘲笑里坚持梦想呢?叔叔和姐妹俩给所有梦想者上了生动一课:被嘲笑的梦想更值得追求,梦想是用来坚持的。哪怕全世界都在看你的笑话,你也绝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绝不能认输。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只是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畏畏缩缩的人。罗永浩:用嘲笑滋养的梦想更茁壮

罗永浩,人称“老罗”,锤子科技创始人,2016年网红企业家当之无愧的榜首。

但在一夜成名前,罗永浩曾经摆过地摊、开过羊肉串店、倒卖过药材、做过期货、走私过汽车、销售过电脑配件,还从事过文学创作。如此拼命地游历在这些五花八门的行当中,只因他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一心想赚到很多很多钱,而后做个低调富有的人。

在不少人看来,罗永浩的那些理想华而不实,不仅没有给予鼓掌点赞,甚至还公开嘲笑:“连个高中都没毕业的人,还敢大言不惭地说做什么低调富有的人,做他的千秋大梦去吧!”

罗永浩连完整的高中学历都没有,高二那年,成绩不好的他选择了退学。之后,他并未像一些人预料的那样自我放逐,而是在理想鞭策支撑下,不断努力,试图冲破藩篱。但直到27岁,他也未能获得期望的成功。

这一年,罗永浩窝在租来的15平方米的小屋里玩电脑,无意中瞄到了一条消息:新东方学校英语培训教师年薪上百万,是理想主义者创业的好去处。这条消息让罗永浩如获至宝,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去新东方做个年薪上百万的教师也不错。”

他的这个决定,让一直笑话他的人几乎笑掉了大牙:“到新东方当英语教师,凭他那点能耐,这不是要滑天下之大稽吗?”对环绕身侧的这般嘲笑,罗永浩一概笑而置之,坚信只要坚持理想,再付出足够努力,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随后,他开始了一年半时间的魔鬼式学习,每天不分日夜地学习英语,白天刷雅思、托福考题,晚上练习听力,听到耳鸣还不放弃,即便梦呓,念叨的还是叽里呱啦的英语单词。

2000年12月,罗永浩给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写了一封上万字的求职信,在坦诚了学历情况后,恳请他能给自己一个实现理想的机会。俞敏洪没有轻看罗永浩,在他连续两次试讲失败后,又给了他第三次试讲的机会。2001年,罗永浩成功通过试讲,在那些嘲笑者不可思议的目光里,完成了从一个高中辍学生,到北京新东方学校GRE讲师的蜕变。

随后五年多时间里,奔波多年的罗永浩沉下一颗心,安心任教于北京新东方学校。在外闯荡的丰富人生经历以及一直深种心间从未磨灭的理想,赋予了他强大的教学动力。罗永浩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以及不时流露出来的高度理想主义气质,深深感染着前来听课的每个学生。一些学生忍不住偷偷地录下了他的讲课内容,并在大学校内网站传播分享。不管是罗永浩本人,还是分享内容的学生,任谁都不会想到,这些音质奇差的盗录内容,最后会被冠以“老罗语录”之名,并在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

名不见经传的罗永浩出名了,一跃成为2005年全国十大网红之一。曾经嘲笑他“痴心妄想”的人,在张口结舌片刻后,又不服气地开始了新一轮嘲笑:“不就是偶然的投机成功吗?有什么了不起,难道他能一直这样好运?”

罗永浩随口说道:“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话后来成了网络流行语。不久,他用一场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辞职,为理想主义人生再添生动一笔。

时间进入2006年,罗永浩意识到自己的名气给新东方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实际所得的薪水,遂决定辞职。这年6月,他再一次成了无业游民。但这段时间并不长,紧随其后的7月31日,罗永浩发起创办的牛博网正式开张。又两年后的7月,他创办了“老罗和他朋友们的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也即北京市海淀区至圣德嘉培训学校开始营业。

但好运并不总伴随着罗永浩。对他来说,2009年不太好过。这一年,他花了很多心血的正风生水起的牛博网被强行关闭。不仅如此,他倾力创办的培训学校,第一年亏损超过了300万元。正当他焦头烂额时,那些嘲笑如影随形,再度跟了上来。罗永浩没有停下脚步,他要让嘲笑成为梦想茁壮成长的养分。

2010年4月,罗永浩的自传《我的奋斗》出版了,并很快冲击畅销书排行榜。同年11月,他在北京海淀剧院举行的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引起广泛回响。

几番拼搏后,罗永浩的培训学校终于走出了亏损阴影,开始盈利。这时,他那颗被理想肥沃的心又躁动起来。2011年10月,听闻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去世的消息,罗永浩忍不住慨叹:“这个行业里最聪明的人没了。”他突然很想去做另一个最聪明的人,并在2012年4月8日的微博上宣布:下周就要注册一个新公司开始做手机了,每天都活在兴奋中……

罗永浩的这条微博,迎来了排山倒海般的嘲笑:老罗做手机,除非石头开花马长角。一位曾经很欣赏他的风险投资人直接扔出一句话“一分钱都不投”。还有人直言“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公司你自己管,必死无疑”。对此,罗永浩笑言:“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去实现的。”在他看来,被嘲笑了的梦想,更特立独行,更与众不同,更值得去实现。而同时,嘲笑还能滋养梦想。

2012年5月,罗永浩的锤子科技诞生了。又两年后的5月20日,锤子手机正式发布,命名为SmartisanT1。2017年,罗永浩与马云密谈后,锤子科技将获得10多亿元资金支持,并准备推出新一代手机。

罗永浩想去新东方,去了。罗永浩想办网站,办了。罗永浩想搞英语培训,搞了。罗永浩想写书,写了,还出版了。罗永浩想做手机,做了。

在一波又一波嘲笑面前,罗永浩从不退缩,他心里自有一杆秤,绝不做止步于空谈的理想者。他让所有梦想者看到,坚持被嘲笑的梦想,不放弃不松懈,嘲笑就能成为让梦想茁壮的养分,而梦想也因此一定会迎来实现的那一天。他更让所有梦想者认识到,真正被嘲笑的不是你的梦想,而是你在梦想面前犹豫徘徊的举动,不敢进行舍生忘死的努力。去西藏看海“西藏真没有海,别异想天开了。”大学毕业那年,在得知黄千和西藏一家报社签订就业协议后,朋友们看他的目光里充满了不可思议,其间还有隐藏不住的一缕嘲笑,好像黄千是来自异世界的怪物一般。面对他们那一副副恨铁不成钢甚或嘲弄的表情,黄千的心情却出奇的平静,他轻轻一笑道:“那可说不定,或许真有哦。”“你太疯狂了,简直无药可救!”见他死心塌地,绝不悔改,朋友们摇着头,无可奈何地总结陈词。

黄千很清楚他在干什么。在做出去西藏工作的决定时,他的头脑前所未有地清醒。签订就业协议前,他告诉朋友们:“我要去西藏看海!”这个想法一说出来,有朋友就摸着黄千的额头说:“很正常啊,没有发烧!”更多的则是苦口婆心地劝解:西藏有海吗?别天真了,还是踏实找份好工作吧。”

他真不知道去西藏能否看到希望的海,但梦想一经点燃,又怎能轻易熄灭呢?

风尘仆仆,黄千搭乘的飞机在有惊无险的剧烈颠簸后,降落在贡嘎机场。黄千的双脚终于在殷殷渴望中踏上了世界最高屋脊青藏高原的神秘大地。进入眼帘的,除了高高的山,还是高高的山。它们并不险峻,除了浅草外,找不到一棵绿树。但奇怪的是,这阻挡视线远望的大山,竟给了他无比开阔的感觉,没有绿树的山脉在他的心地上一片蓊郁。

汽车一路飞驰,将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抛在身后。当远处红山巅上布达拉宫闪闪发光的金顶越来越近时,黄千的热血情不自禁沸腾起来,他忍不住激动地大喊大叫:“西藏,我来看海了!”

听到黄千激情的叫喊声,报社派来接他的同事笑道:“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你算来对地方了。”同事言及的地理知识,黄千自然知道。但那是过去的海,他想要的是西藏现在的海。

但还没找到西藏的海,便遭遇了当头棒击。报社人员紧缺,黄千很快被安排到了版面负责工作中。对此,他不以为然:“不就是编编稿画画版嘛,小意思。大学里,文学社的社报一直都是咱在负责编排呢!”他信心满怀地把组好的版送到部门主任那里审查。在主任摊开画版纸后,黄千期待的肯定并未如期而至。他原本认为万无一失的事却被部门主任一言否定:“咱们报有自己的风格,你还是好好研究下过去的版面吧!”“他在挑刺吧!你们的报纸怎么啦?我又不是没有编排过报纸。”编排的版面被“枪毙”后,黄千心里有了不满的情绪,坚持不去资料室找过去的报纸研究。接下来的工作,他干得很别扭。而这时,远离家乡的孤独也排山倒海般向他袭来。一次编排校对时,精神恍惚的黄千竟然出现了重大失误,直到报纸印刷出来,才发现标题错了。他可以不在乎被扣去奖金,不在乎被领导批评,却不能不在乎自以为是的能力如此不堪一击。一时间,黄千的情绪低落,曾经的意气风发消失无踪,甚至在心里打起退堂鼓来,萌生了怯意。

那些天,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想一件事,如果当初听从了朋友们的建议没有来西藏,不管怎样,也一定比现在轻松惬意。入藏时的新奇,在接踵而来的不如意里消失殆尽。见惯家乡喧闹繁华都市场景的黄千,突然对拉萨低矮的建筑物,冷清的街道莫名厌烦……烦闷中,他接到了朋友的电话:“兄弟,在西藏看到海了吗?”“我要去西藏看海!”这似乎是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吧,记忆被翻搅而出。但此时,他无法再像当初那样一笑而过。电话里,一向健谈的黄千沉默了,不知如何回答。是啊,他到西藏是来看海的,现在不仅连海的影子都没见到,反而陷入了无措的沼泽中。在奔流向前的拉萨河边,他一边向河里扔石头,一边自问:“你能就这样就离开吗?”

不知去路的黄千在一个周末里与同事一起去相隔两条街的大昭寺游玩。路上,一位三步一叩拜的藏族老阿妈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样的场景,过去他只从影视镜头里看见过。朝圣的老阿妈的真实演绎深深震撼了他。周围的目光,她不管不顾,只是虔诚地叩拜着。同事说:“她也许来自很远的地方,三步一叩拜,历尽千辛万苦,只为心中的梦想,对藏传佛教的至诚信仰。”黄千突然想起自己的那个梦想来,那个看海的梦想。

犹如醍醐灌顶般,他倏然从迷茫无措中醒来。之后,黄千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中,去报社资料室找来过去的报纸认真琢磨。再之后,由他负责的版面渐渐有了起色,一次次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赞扬。同时,黄千写作的笔变得更加灵动起来,寄出去的文章一篇连着一篇发表。

黄千在西藏的日子变得充实而快乐。突然很期待朋友再打电话来,很想听到朋友再问自己一遍:“西藏有海吗?”如果是,他一定会骄傲地回答:“西藏真的有海!”

而今的黄千早已成为了报社总编。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谈及当年那个“去西藏看海”的青春故事,在缭绕的茶香中,黄千淡淡一笑,历经岁月洗礼的面庞愈发坚毅。青藏高原本没有海,但他依旧看到了海,那是因为“西藏的海”在他的心中。西藏的海,是希望和梦想的代名词,它存在于每一个孜孜追求者的心里。走出来的马拉松纪录

菲尔·帕克决定前往参加伦敦马拉松大赛。朋友们都劝他,放弃那疯狂的想法,全程42.195公里的马拉松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即便普通人想要跑完也需要超常的毅力。帕克很倔强,没有听从朋友们一片好意的劝慰。

看着依靠两根拐杖站立的帕克,伦敦马拉松大赛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以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他,道:“帕克先生,我想问的是,你确定这位要参加马拉松大赛的人就是你吗?”帕克笑着说:“我确定,他就是我!”沉思片刻,工作人员再次说:“帕克先生,原谅我们的无礼,你能在这里试跑一下吗?”帕克没有回答,而是转过身向大厅的另一端走去。短短20多米,他用了整整两分钟。工作人员面带疑惑:“帕克先生,马拉松大赛需要用跑……”帕克打断他的话说:“先生,这就是我的跑。”

伦敦马拉松大赛组委会最终接受了帕克的参赛请求,他们没有理由拒绝一个认为自己能跑、精神正常的选手。想着将要进行的马拉松大赛,帕克看看自己瘫痪的双腿,心里没有忧伤,而是充满了期待。

帕克曾是英国皇家宪兵队少校,先后在伊拉克、波黑、科索沃和英国北爱尔兰等地服过役。但报名参加伦敦马拉松大赛前一年,在伊拉克巴士拉市执勤的他,遭到了武装分子的袭击。在这次袭击中,帕克腿部受伤,血肉模糊,他也失去了知觉。命悬一线时,他被紧急送回英国医院进行抢救。医生经过全力救治,在挽救了他的生命后说:“从今以后,你再也不能依靠双腿站立走路了。”

朋友们都为帕克感到痛惜,出面安慰道:“不能用腿站立走路,我们就用轮椅好了!”帕克笑着说:“这个世界总会有奇迹发生的!”其实,最初听到医生的“预言”,帕克心里也万分痛苦,但想想在那次袭击中丧生的战友,他对自己说:“和他们相比,你已经很幸运了,至少还拥有美好的生命。”如此想过后,帕克变得很坦然,并在国防部康复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咬牙坚持锻炼,希望自己能够创造奇迹。锻炼中,摔倒成了帕克的家常便饭。看着经常被摔得鼻青脸肿的他,朋友们心疼地说:帕克,放弃吧!”帕克没有放弃,他用一次又一次的摔倒,用坚强的毅力证明了医生“预言”的错误:依靠两根拐杖,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并成功地迈出了生命中的又一个第一步。

马拉松大赛在帕克的期待中开始了。站在参赛选手中,依靠两根拐杖站立的帕克显得与众不同。发令枪一响,其他选手迅速地冲了出去。很快,帕克就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以至到了后来,他连其他选手的背影都看不到了。尽管如此,帕克并没有着急,他撑着两根拐杖,按照自己的方式向前“跑”着,一步又一步,那么艰难。长时间不间断地握着拐杖,帕克的手掌上被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汗水浸进血泡里,一阵阵的痛。尽管如此,他每天也只能“跑”3.2公里。

在人们眼里,帕克这哪里是在跑啊,明明就是在走,甚至连走都算不上,而是在挪。尽管人们不知道帕克究竟什么时候能跑完这届马拉松大赛,却依旧被他绝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每一天,只要帕克出现在马拉松大赛的赛道上,人们都会自发地站在两边为他加油鼓掌,为这个与众不同的选手叫好。漫长的马拉松赛道,在帕克的锲而不舍中,被慢慢地征服,终点距离他越来越近。经过13天又两小时50分钟,帕克终于到达了伦敦詹姆斯公园的马拉松终点线。到达终点的帕克,创造了伦敦马拉松大赛的一个新纪录:以最慢速度跑完伦敦马拉松的纪录。

当帕克撑着拐杖的身影冲破终点线时,早已等候于此的人们情不自禁地为他欢呼。用差不多整整两周的时间,一个双腿瘫痪的人,跑完42.195公里,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曾经5次获得奥运会划船比赛冠军的英国奇人斯蒂夫·里吉雷夫向帕克颁发了奖章。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时,满头大汗的帕克说道:“我大约跑了52400步。我很高兴自己能跑完马拉松,并创造了新的赛会纪录。生活中,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纪录。”

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纪录!帕克给我们上了完美的一课。“吹”出来的音乐奇迹

他叫刘斌,是一名铲车司机,央视综艺节目《向幸福出发》的主持人说他很能“吹”。铲车司机驾驶技术好大家有目共睹,但很能“吹”,似乎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了。瞬时间,观众们好奇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期待他上台揭开谜底:“怎样才是很能吹’呢?”

在大家望穿秋水的目光里,刘斌出现在了舞台上。站在两位漂亮的礼仪小姐中间,他手持一截尾部弯曲的水管,专注地吹出了节奏明快的笛声《太阳出来喜洋洋》。这就叫很能“吹”吗?这也能叫很能“吹”!或许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现场观众礼节性的掌声显得有些稀稀拉拉。

刘斌并未被台下观众或许有些失望的情绪所影响,《太阳出来喜洋洋》依旧在演播厅里回荡。但大家发现,他吹奏的乐器突然变了,变成了一根红红的蜡烛,而后是一支小小的碳素笔,随之又是一个旧话筒。当刘斌从礼仪小姐手里接过又一个即将吹奏的乐器时,现场热烈的气氛被点燃了。刘斌接到手中的到底是个什么乐器呢?

相信很多人都想不到,他接过来的竟然是一块湿漉漉的砖头。那的确是一块砖头,建筑用的红砖,唯一区别在于砖头上被钻了多个小孔。难道刘斌要将吹奏节目变成功夫表演?来上一段掌断砖头,或者是头碎砖头?

在所有人注目中,湿漉漉的红砖来到了刘斌的嘴唇边。而后,那首节奏明快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再度响了起来。人们瞪圆了不可思议的眼睛,主持人月亮在节目开始时的观点得到了强力证实——刘斌的确很能“吹”。一个可以用砖头吹奏出动听音乐的人,如果不算能“吹”,这个世界上恐怕就没有能“吹”的人了。

震撼还没有完,在接下来的节目中,刘斌拿在手中进行吹奏的一个又一个乐器更让人大跌眼镜,将人们的不可思议提升到了极致。他拿出的都是些什么乐器呢?难道还有比砖头更让人吃惊的乐器?

刘斌继续吹奏出美妙音乐的乐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见到。但是,在见到它们之后,任谁也不会想到,原本用来吃的它们,还可以变身为乐器。它们就是胡萝卜、莴苣、山药,甚至是黄瓜等果蔬。

它们是拥有神奇变身本领的果蔬吗?太让人匪夷所思了……这一幕又一幕,真实地震撼了所有关注的人。但上演神奇一幕的不是它们,而是刘斌。是他,让原本普通常见的果蔬和废旧物品等,完成了神奇的蜕变。在刘斌眼里,凡是柱状、管状,甚至块状的物体,经过精心改造,钻出管道,打出孔,就能变身为乐器,吹出打动人心的音乐。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用这种随手拈来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刘斌为自己铺设了一条迥异的音乐人生路,被周围人亲切地称为“管子哥”。“管子哥”刘斌的神技,很容易让人将他想成知名音乐人。但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铲车司机,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驾驶铲车中度过。那笨重的铲车,不管怎么看,都很难与灵动的音乐挂上钩。刘斌在生活中不时用那些奇奇怪怪的“乐器”演绎非凡的音乐盛宴,从家人圈、朋友圈、工友圈,一路走到山东综艺大明星选秀节目,直至央视的《向幸福出发》栏目。

别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果蔬和废旧物品,到了刘斌手里怎么就可以变身为演奏美妙音乐的乐器呢?在主持人的访谈中人们才知道,刘斌与音乐的缘分并非天生造就,而是他独具匠心的执着梦想。

某种程度上说,刘斌其实是不幸的。1983年在东北辽宁出生后,因为是超生,贫困的父母害怕被罚款,决定将他送人。而这或许又是刘斌幸运的开始,他被二大爷、二大娘含泪抱回了山东泰安宁阳县的家。在这里,二大娘待他如同亲生,竭力照顾他、关爱他,并尽力满足他的愿望。刘斌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几乎不向二大娘提任何要求。但9岁那年,从不提要求的他,终于忍不住向二大娘提出了一个奢侈的要求:买一把笛子。在那时,那真的算得上奢侈品了,因为一把笛子要4元钱。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那天,刘斌在农村放羊时觉得很无聊,便将注意力落到了邻居家的一个哥哥身上。那个哥哥正在吹笛子,悠扬的笛声将他深深地迷住了。随即,刘斌心里有了一个抑制不住的梦想:“我也要吹笛子,而且要比他吹得更好。”想要吹笛子,首先得有笛子才行啊。刘斌去买笛子的地方打听,知道一把笛子需要4元钱,这让几乎没有零花钱的他只能“望笛兴叹”。

犹豫了好久,刘斌也没有敢向二大娘提买笛子的要求。1992年的4元钱,对于这个家庭而言真的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悠扬的笛声,总是在他的梦里响起,让他辗转难眠。他想:既然买不起,我就自己做呗。”如此想过后,刘斌磨破了嘴皮,将那位邻家哥哥的笛子借来认真地观察研究。

细心的二大娘发现,刘斌将比大拇指粗的竹子踞成一小段,并用铁钉在上面钻孔。在她有些诧异的追问下,刘斌不抱希望地说出了要个笛子的想法。二大娘望着一脸期冀的刘斌,没有说什么,默默地站起来走了。望着二大娘逐渐远去的背影,刘斌特别失望,他继续埋头钻孔做自己的笛子。但两天后,二大娘将皱巴巴的4元钱递到了刘斌面前。刘斌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含泪从二大娘手里接过这助他打开音乐之门的4元钱,刘斌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买来一把渴望已久的笛子后,刘斌利用这把笛子不仅学会了吹奏,还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自制乐器之路。他发现,笛子能发出声音,是因为有个中空的管道,以及其他控制气流的小孔。于是刘斌便想,是不是所有东西,只要有个中空的管道和控制气流的小孔,就能吹奏出笛子一样的声音来呢?如此想过后,刘斌开始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钻管道打孔的东西,一块砖、一段木方、一根黄瓜、废弃的灯管等,只要是管状、块状、柱状的物体,他都会拿来尝试。

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刘斌成功了。在他手里,随手拿来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他打出管道钻出孔变成乐器。也因此,刘斌被熟识他的人叫成了“管子哥”。而这时,他已经能用他自制的“笛子”吹出动听的笛音。越来越多的人被刘斌奇形怪状的“笛子”和美妙的笛音所吸引,认可了他,成了他的粉丝。但刘斌并未成为专业的音乐人,他更喜欢干着一份普通的工作过朴实的生活,因为这样才能没有干扰地继续他的乐器研究发明。

而刘斌之所以要走上《向幸福出发》节目,只是为了借这个舞台表达他对二大爷、二大娘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再造之情。在节目中,朴实的二大娘说出了一个让人震撼的愿望:“我希望斌……用他的这些乐器吹遍中国,有机会去外国,用外国的东西,吹出中国的声音来!”

相信,心怀感恩和执着梦想的刘斌一定会实现二大娘言语中的愿望。他的音乐人生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美满。13岁女孩空难奇迹

也门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坠毁在了印度洋。一个叫巴卡莉·巴希亚的13岁少女,在空难发生后,以不可思议的勇气在死神的重重围困中奇迹逃生,成了唯一的幸存者。遭遇惊天空难

巴卡莉·巴希亚,出生于科摩罗岛西南部一个名叫尼欧马德扎哈的小山村。从懂事起,父母就教导她:“亲爱的,无论你处于何种艰难的环境里,千万不要失去抗争的勇气。只要敢于抗争,绝不放弃,上帝便一定会赋予你丰厚的回报!”巴卡莉牢牢地记住了父母这句话。在生活中,在遭遇困难时,她总是高昂头颅,勇敢面对,绝不认输。

跟着父母移民法国南部城市马赛后,在居住的第十四街区,巴卡莉像一朵清新的雏菊,感染了每一个认识她的人。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她,亲切地叫她“天使巴卡莉”。看到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她的父母非常高兴。

巴卡莉13岁这年夏天,母亲告诉她,要带她回家乡科摩罗探亲。移民法国后,巴卡莉对儿时的伙伴无比想念,但距离遥遥,她只能通过书信和伙伴们联系,最直接的也就是打打电话而已。因此,母亲的决定让她感到非常兴奋,她又可以见到儿时的伙伴了。

她和母亲登上了从巴黎戴高乐机场起飞的也门航空公司的空客A330。在飞机上,巴卡莉将头靠在母亲肩膀上说:“妈妈,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要见到朋友们了。”母亲轻轻拍着她的手,笑着说:“亲爱的,到时你要和朋友们好好交流交流。”巴卡莉开心地点了点头。

当巴卡莉和母亲在也门首都萨那换乘一架飞往科摩罗首都莫罗尼的空客A310后,她更加兴奋,仿佛朋友们已经出现在她眼前一般,正进行热情的交流。她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圈橙色绸绳,给他们编幸运扣作为礼物。想起伙伴们接过她亲手编的礼物,巴卡莉笑脸如花。

三个多小时后,巴卡莉和母亲搭乘的飞机抵达了科摩罗首都莫罗尼上空。透过机窗玻璃,她看到了机翼下灯火通明、一片繁华的城市。听着空乘服务员甜美的声音,巴卡莉知道,飞机即将降落,她的心跳顿时加快起来。飞机降低高度,试图降落伊可尼机场。但令机上所有乘客意外的是,在他们甚至可以清楚地看见机场跑道上明亮的灯光时,飞机再一次被拉升起来。

突然出现的变故,让机上的乘客顿时议论纷纷。有乘客质问空乘服务员:“飞机出什么问题了吗?”空乘服务员一脸微笑着道:“机长会告诉我们具体情况的。”听过空乘服务员的回答,机舱内有乘客谈起了月初发生在大西洋上空的法航空难。月初发生的法航空难一向关注新闻的巴卡莉也知道。在那次空难中,机上的200多名乘客和乘务组工作人员无一生还。刚获悉空难消息时,她为那些命丧空难的人们难过不已。听着机舱里乘客们担忧的议论,巴卡莉侧头一脸疑惑地问母亲:“妈妈,我们坐的飞机也有危险吗?”母亲伸出手轻轻地搂着巴卡莉的肩膀说:亲爱的,我们很安全,不会有事的。”

母亲的话让巴卡莉感到一阵轻松,她又忍不住想念即将见面的伙伴们。在她思绪翩翩时,时间不知过了多久,飞机上广播里响起的要求乘客系好安全带的声音惊扰了巴卡莉的思绪。在她将手中的橙色绸绳放进衣袋时,母亲将手伸过来,检查她的安全带是否系好。乘客们在系安全带时,都感到非常紧张。顿时,机舱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母亲笑着对她说:“亲爱的,我们不会有事的。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顺利挺过去的。”细心的巴卡莉从母亲的笑颜中看到了几丝忧色。想起父母从小的教导,巴卡莉拍拍母亲的手说:“妈妈,别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听过她的话,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看着母亲,巴卡莉心里暖洋洋的,全然没有其他乘客所有的那种紧张。正在这时,飞机发生了剧烈的颤动。在颤动中,机舱里响起了一片尖叫声。巴卡莉被刺耳的尖叫声以及飞机的剧烈颤动弄得头晕目眩。她侧过头去看母亲,发现母亲正一脸关爱地看着她。巴卡莉没有想到的是,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直视母亲的目光。

巴卡莉张开嘴,想对母亲说:“妈妈,我们没有事吧!”然而,她张开的嘴还未发出声音,全身突然有种触电一般的感觉,酸麻无比。这种触电的感觉,巴卡莉不知道维持了多长时间,或许很长,或许很短。在头晕目眩中,她的身体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重感。而后,失重感倏然消失,她整个人陷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黑暗中。

在无边的黑暗中,巴卡莉不知道自己已经昏迷,更不知道她搭乘的这架飞机和月初的法航客机一样,也发生了坠毁。少女命悬怒海

巴卡莉搭乘的这架飞机坠毁在了距离科摩罗群岛海岸线数十公里的印度洋上。此时,这一片海域正刮着劲猛的风,海面上卷起了一排又一排恶浪。

或许是上天垂幸巴卡莉。在飞机坠入滔天巨浪的那一刻,她竟然十分神奇地被弹出了机舱,而没有随着机舱一起沉入大海深处。汹涌冰凉的海水,向处于昏厥状态的巴卡莉挤压过来。咸咸的海水钻进了她的鼻子和嘴巴里,她被呛得剧烈地咳嗽起来。难受无比的巴卡莉顿时从昏厥中醒了过来。

直到这时,巴卡莉才知道她乘坐的飞机已经坠毁在了午夜的茫茫大海中。醒来之后,巴卡莉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缓缓地向大海深处沉没,求生的本能让不会游泳的她拼命地摆动四肢。在四肢的拼命摆动中,她竟然神奇地浮出了水面。巴卡莉努力将头抬出水面,希望能够看到和她一样还活着的人。然而,大风卷起的巨浪,使劲地冲击着她的眼睛,漆黑的世界让她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别的人。

大海并没有对这个刚刚从死神的魔掌中逃离的少女留情,海水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卷向了她。冰凉的海水,带着苦涩的盐分冲击着她的鼻子和嘴巴。在海水的冲击下,巴卡莉的四肢越来越乏力,意识渐渐有些模糊。但强烈的求生欲望使她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呼救声。可是茫茫印度洋上,在这片飞机坠毁的海域里,又有谁能向这个不甘服输的少女伸出援助之手呢?巴卡莉没有想那么多,她只想活下去,她不想就这样被海水淹没。她张开嘴喊道:“有人吗?”“妈妈,你还活着吗?”然而,漆黑的夜色里,唯有风声和浪声进入到巴卡莉的耳朵里,再无其他人的声音。巴卡莉感到绝望。

在绝望中,她的四肢越来越僵硬。漫过巴卡莉脑袋的海水,再次让她呛得十分难受。在这种难受的压迫下,巴卡莉忍不住再次拼命地舞动四肢。她再一次依凭四肢摆动的浮力浮出了水面。浮在水面上的巴卡莉大口地呼吸着空气。四周依旧一片漆黑,她什么也看不到。在心境灰暗之时,巴卡莉想到了父母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无论你处于何种艰难的环境里,千万不要失去抗争的勇气。只要敢于抗争,绝不放弃,上帝便一定会赋予你丰厚的回报!”想到这里,她对自己说:“我决不能放弃,放弃不是巴卡莉的性格。”她心里给了自己希望:要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发现她搭乘的这架客机失事,就会派出救援人员前来。只要等到了救援人员,她就可以活下去。“妈妈现在怎么样了呢?”巴卡莉心想。随即,她在心里祝福:“妈妈一定会和我一样好运的。”巴卡莉坚信,她的母亲也和她一样活着,只是汹涌的海水让她们暂时无法碰面而已。她相信只要活下来,她就能和母亲相遇。在这些思绪的促动下,巴卡莉原本有点慌乱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掉进水里,千万不能慌乱。”如此一想,巴卡莉不再盲目呼救,也不再胡乱地舞动四肢消耗过多的体力,而是尽力让自己不沉进幽深的海水里。她明白,慌张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老师曾经告诉过她:“在任何危难情况下,都必须保持一颗冷静的心。”“我绝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巴卡莉不停地对自己说。她勃发的勇敢再一次感动了上天。在她艰难地与海水搏斗时,伸手间不觉碰触到了一个硬硬的漂浮物。碰到这个漂浮物后,巴卡莉赶紧双手用力抓住了它。依托漂浮物的浮力,已经疲惫不堪的她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如果没有这个及时出现的漂浮物,或许再稍微后延一会儿时间,感觉有些筋疲力尽的巴卡莉就可能无力再坚持,从而葬身深不知底的大海。

心怀希望的巴卡莉,并不知道自己抓住的是个什么东西。事实上,此刻她抓住的是一个散落在海面上的飞机座椅。座椅的浮力让巴卡莉酸软的四肢暂时得到了休息。她紧紧地抓住漂浮物,将头距离水面更高些。这样一来,苦涩的海水便不能像开始那样一下又一下地侵袭她的嘴巴和鼻子。

在巴卡莉有了可以借助的漂浮物后,大海似乎很不服气,愤怒起来,变得比刚才更加凶恶,卷起了更大的浪,一股脑儿地冲向了巴卡莉。在如此恶劣的大海里,她能坚持住吗?为了不让疲惫的自己昏睡过去,巴卡莉不停地在脑子里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想她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游的情景,想她和朋友们一起活动的场景……想起这些,巴卡莉心里涌起了更加强烈的求生欲望。她想:“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妈妈得救后见不到我,那该多伤心啊!”

在苦涩海水的浸泡下,巴卡莉感到身上阵阵地刺痛,双腿像在燃烧一般。她不知道的是,在这起空难中,她的身上多处被严重灼伤。在巨浪翻滚的大海上,身上多处灼伤的巴卡莉,能够坚持到救援队伍的到来吗?绝境完美求生

长时间被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浸泡,巴卡莉在坠机时灼伤的手感到一阵麻木。突然,一个大浪打了过来。巴卡莉手上一轻,漂浮物和她的身体脱离开了。同时,大浪的压力也将她整个人按到了水下。之前睡意绵绵的巴卡莉,再次呛进了大量苦涩的海水。她被呛得难受无比,睡意也因此倏然而去。巴卡莉双脚使劲一蹬,借力浮出了水面。

浮出水面后,巴卡莉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寻找那个漂浮物。她知道,不借用漂浮物的浮力,她很难坚持到救援人员的到来。幸好上天在给予了巴卡莉巨大的灾难后,将运气留给了她。她丢掉的漂浮物并未被大浪冲远,就在她身前一米多的地方摇荡着。感觉自己全身就像要散架一样的巴卡莉使劲地用手划水,靠近漂浮物,并紧紧地抓住了它。抓住漂浮物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尽管再次抓住了漂浮物,但巴卡莉知道,如果久等救援人员不到,她的双手肯定会在又饥又饿中力量尽失。真到了这个时候,即便面前放着一条船,她也会命丧大海。“如何才能让自己和这个漂浮物牢牢地连结在一起呢?”巴卡莉突然想到了飞机失事前,她装进衣袋里的橙色绸绳。她腾出手去一摸,绸绳还在。巴卡莉掏出绸绳,而后又在漂浮物上摸到了一个突出的像把手一样的东西。她用绸绳将自己的一只手紧紧地从臂膀处绑在像把手一样的东西上。随后,巴卡莉尝试着将另一只手松开。当这只手完全松开后,她的身体并没有和漂浮物分离开。

经过这一番折腾,巴卡莉有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看着茫茫的大海,听不到一个人的声音,她感到非常寂寞。此刻,巴卡莉好想躺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然而,猛烈的风浪声,让她的所有想法都成了空。巴卡莉感觉累极了,好想什么也不想地睡过去。然而,疲惫不堪的她在闭上眼睛后,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入睡。大海里的一切,让她感到非常害怕。

在巴卡莉无比惊惧的状态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在她的等待中,天渐渐地亮了。看着从大海尽头冉冉升起的太阳,巴卡莉生的希望更加猛烈地燃烧起来。她知道,天一亮救援人员才能更好地发现她。看着耀眼的橙红色太阳,巴卡莉突然想到了衣袋里还未用完的橙色绸带。她将绸带掏出来,将其一圈圈地解开,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形成了数平方米的橙色。喜欢看书的巴卡莉知道,在大海里,橙色最是醒目,肯定最容易让救援人员看到。

在巴卡莉等待救援人员的时间里,飞机失事的相关信息也迅速传到了科摩罗的相关部门,一场和死神赛跑的大营救迅速在科摩罗和周边国家展开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印度洋上,一个13岁的少女正在苦苦地等待他们,并经历着飞机坠毁后的又一惊魂时刻。

看着高远的天空,巴卡莉心里的恐惧消逝了很多。而此时,咆哮了一夜的大海也平静了下来,海面变得十分安闲。不再被大浪推来推去的巴卡莉感觉舒服了一些。她尽力抬起头,希望能够在大海中看到能够带她脱离苦难的船只。可她抬起头来看到的一幕使她顿时大惊失色。在距离巴卡莉20多米远的海面上,露出了数个背鳍。喜欢看动物节目的她知道,那是鲨鱼。正如巴卡莉所想的,那的确是几条鲨鱼,它们被飞机失事后遇难者的血腥气味吸引了过来。

看着游荡在周围的鲨鱼,巴卡莉恐惧万分。她知道,一旦这些鲨鱼对她展开攻击,她肯定难逃一死。巴卡莉在心里不停地祈祷:“上帝啊,请保佑我,让这些鲨鱼离开。”良久,游荡在她周围的鲨鱼并没有攻击她的意图。在巴卡莉的不停祈祷中,鲨鱼的背鳍渐渐地消失在了海面上。看着再次陷入平静的海面,她知道,自己又一次度过了危机。巴卡莉没有想到的是,她用来发信号的橙色绸绳救了她一命。在大海里,有一种剧毒的海蛇,身体呈橙色。这种海蛇的毒对鲨鱼的杀伤力非常大,而鲨鱼也尽量对这种海蛇避而远之。游荡在巴卡莉周围的鲨鱼,把那些橙色的绸绳当成了海蛇。

凭借顽强的意志,巴卡莉坚持着。在条件恶劣的大海里,她完成了一个成年人都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飞机坠海后第2日下午5时许,在大海上漂浮了13个小时之后,在人们对客机失事事故是否还有幸存者悲叹时,科摩罗救援队伍在失事海域找到了巴卡莉。奇迹般生还后,她被紧急送往了科摩罗埃尔·马鲁夫医院。院方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医护人员惊奇地发现,巴卡莉身上除了几处灼伤外,并无其他伤痕。面对这不可思议的奇迹,医护人员忍不住惊叹:“巴卡莉的健康状况良好,令人难以相信她在水中漂流了如此长的时间。”

带伤的巴卡莉在法国官员陪同下乘坐一辆救护车离开科摩罗埃尔·马鲁夫医院,在机场登上一架前往巴黎的专机。看到陪伴在身边的父亲卡西姆,死里逃生的巴卡莉感到无比幸福。

对于巴卡莉能够在客机失事13小时后奇迹生还,有关专家分析道:“这是个奇迹。导致这个奇迹发生的,或许就因为巴卡莉还是个孩子,那个浮力并不大的客机座椅,刚好能够承受她的重量。而在茫茫大海中,她无意中用来求救的橙色绸绳,也使她避开了鲨鱼攻击。”

无论专家的分析是否正确,我们都应该为也门空难中唯一幸存者巴卡莉欢呼。在这起客机失事中,其他152人全部遇难,而13岁的巴卡莉能够在经历灾难后幸存下来实在是个奇迹。其实,造就这个奇迹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少女巴卡莉心中绵延不绝的对生的希望。别活在过去的赞美里

最近很怕见朋友!你这么告诉我。

你说没干对不起朋友的不耻事,也没干见不得人的龌龊事。怕和朋友见面,是怕他们谈起“你过去如何了得”这类话题。

原本被人当面赞扬,不管怎么说都该是件美事。如果时间倒退一些,这种美事你其实蛮喜欢的。因为多年前,你确也有着让不少人羡慕的成功。在相当长时间里,你喜欢枕在那些成功上,享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

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怕上朋友们谈论过去的那些成功事,你已经记不清了。但每次听他们谈起,都抑制不住心头的酸涩,只能开口自嘲“好汉不言当年勇”。

但现实颇为残酷,你与好汉相去甚远。大概,就因为不是好汉,才害怕被朋友们提起过去吧。你的心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敏感——他们明里说我“过去如何了得”,是不是觉得我现在很普通啊。

不需要他人指出,你的确就是普通。但普通如你,也不愿做个傻子,真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得。即便有,那也属于遥远的过去。现在,你如果有可以让朋友们张口就来的成功,他们何需挖空心思找你过去的成功事来提啊。

人家谈论你老皇历的成功往昔,怕也是出于无奈吧!这可能是一种礼节,不过想多点不让见面冷场的谈资。再看看朋友们吧,不是这公司老板,就是那企业老总,甚或某局局长、某处处长。

这个世界上,当然是普通人居多。普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普通的成功、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工作等。但这些普通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普通者不知普通,平庸者不知平庸。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换言之,普通者不知普通,其实是没有进取心,是自欺欺人。

想想吧,你到底要做哪类普通人,有个很关键的指标——在朋友们谈及你过去的成功时,你会处在一种什么心境里。如果心安理得,那平庸就很正常,无为也很正常。活在过去的成功里,你自然难以创造今天的成功。

莎士比亚说:“我们不要用过去的哀愁拖累我们的记忆。”它可以变成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要用过去的成功,拖累我们今天本该取得的成功。《伤仲永》这个故事,但凡读过几本书的人都知道。那个叫方仲永的神童最终一事无成,沦落为平庸之辈,实则因为他仰躺在过去的成功上,坐吃山空。

过去是用来告别的,不是用来享受的。贪图享受过去,结果只有一个——方仲永的例子生生摆在前面。

有一个人也许与你的经历相似。他说,前几天一位很久未见面的高中同学,辗转各种线索加了他的微信号。在他通过申请后,同学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心痛彻骨。同学说:“兄弟啊,终于找到你了,我埋头苦读、胆战心惊时你已经展翅高飞了。现在飞更高了吧……”

他赶紧截住话头,害怕同学再说下去。这位久未联系的同学,大概不太了解他而今的尴尬处境,才有了那般羡慕吧。但他还能不了解自己吗?

朋友说,这些年,他虽然没有枕着过去睡大觉,但无所作为也到了汗颜的地步。他害怕和朋友见面,其实是害怕回忆,回忆会让他看到那个千疮百孔的自己。

既然害怕回忆,那就学会忘记,不要再去回忆。巴尔扎克说:“如果不忘记许多,人生无法再继续。”只有抛开过去的自己,积极面对未来,现在的我们,才能真正走出铿锵的节奏。在这样的节奏面前,周围的人都会不由自主被感染,从而忽略你过去那些,不管是成功的事还是糗事。

英国有句谚语这样说:“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那就远离死神吧!别给他人拿你过去的成功作谈资的机会。倾家荡产打造“贪吃”梦想“1,7,0”,呆望着这三个数字,张同金心头像压了一座大山,苦不堪言。因为在数字后添上“万”字,就成了他的欠债总额。从批发小百货生意坐拥数百万身家,到欠债超过170万,张同金只经历了短短两年。

艰难走到这一步,并非他不善经营,也非他嗜赌成性,输光家产,而是“贪吃”造成的。因为贪吃,张同金把战友偶然的一句话当成了梦想去追求,不惜倾家荡产。

十多年前,张同金是一名军人。每次探亲归队,他的随身行李里都少不了一个被他视若珍宝的包。一次,同座乘客指着那个包小声说:“小伙子,随身带这么多钱,你胆儿太大了吧!”

不知怎样回答的张同金,在愣神片刻后,轻轻打开了那个包。看着被打开的包,乘客一脸惊讶:“这么多煎饼!你卖煎饼的吗?”

那人说对了一半,包里装的确实是厚厚一摞煎饼。但错了另一半,张同金不是卖煎饼的。不卖煎饼,带那么多煎饼干吗?这得从张同金贪吃的嗜好说起。他是山东莒县人,从小爱吃口感筋道的煎饼。但参军后,这个喜好很难及时满足,部队可不是想吃煎饼就能吃到的。为弥补一年半载吃不到的遗憾,每次探亲归队,张同金都会带上一大包煎饼。

他带去的煎饼,战友们都抢着吃,称赞有加。这让他感到很自豪。但每次战友们都意犹未尽,他们都觉得煎饼很好吃,但就是太少了,不过瘾。张同金解释说:“煎饼都是手工烙的,一张张烙,很是费时费力。”有战友插嘴道:“有煎饼机就好了,肯定比人工快。”

战友的异想天开,让张同金心里一动:“如果我能造出煎饼机,想吃煎饼按下开关就成了。”随即他又觉得,“哪那么容易啊!”

张同金造煎饼机的梦想还没来得及细想,便退役并被分配到莒县柠檬酸厂发酵车间上班。但这个班,他只上了29天便成了下岗工人。张同金不甘接受生活摆布,从做熟食、大米等小生意开始,后发展为小百货批发。但他并未满足,接下来5年多,在诚信经营下,他成功代理国内10多个品牌,身家积累到了数百万,成为莒县声名在外的百万富翁。

一位战友到莒县出差,张同金以“地主”身份热情招待了他。看着满桌子丰盛的菜肴,战友一脸怀念:“还是你当初带的煎饼好吃!”

战友的感叹,倏然间激活了张同金造煎饼机的梦想。这些年,他贪吃煎饼的喜好从未断过。而且他发现,周围很多人都喜欢吃。但而今城里人很少有烙煎饼的,大家都觉得麻烦费事。而在农村地区,煎饼大都是老年人在做,产量低,卫生也得不到保障。“如果有仿手工智能煎饼机,一定会得到煎饼爱好者喜欢。”张同金越想越兴奋,觉得煎饼机大有市场。

随后,张同金走上了制造煎饼机的路。他和战友合资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研究制造煎饼机。对从未搞过发明的人来说,想要凭激情搞出灵光一现的发明,这就像让刚出生的婴儿去和博尔特比百米赛跑,结果可想而知。不管张同金有多大激情,制造煎饼机的道路都充满艰难坎坷。因为张同金太专注煎饼机,他的小百货批发生意便被搁置了,几十万积压货品在厂库里发霉烂掉。即便如此,想起煎饼那让人令人垂诞欲滴的味道,张同金没有任何止步的想法。

他的煎饼机制造厂聘请了一位高级工程师,还有18名工人。在总结优化烙煎饼的各个步骤基础上,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张同金梦想的煎饼机终于造出来了。望着崭新的机器,他仿佛看到吃货们手拿煎饼机烙出的煎饼,美美品尝的画面。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同金的兴奋心情未能维持太久,便被沉甸甸的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

首批煎饼机投放市场后,并未赢来他预想中的喝彩。不仅如此,卖出去的3台6盘鏊子煎饼机还被全部退货,直接损失超过40万元。加上建厂、前期研究开发等费用,张同金在将做小百货生意赚的家产花个精光后,还欠下了170多万元外债。厄运并未就此结束,看不到希望不想再亏下去的合作伙伴也退了股,工程师和工人尽皆辞职。原本热火朝天的煎饼机制造厂,一夜间只剩下张同金孤零零一个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