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防治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05:45:00

点击下载

作者:支修益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肺癌防治一本通

肺癌防治一本通试读:

第一章 来势汹汹的肺癌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肺位于胸腔内心脏的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其中左肺分为上下两个肺叶,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肺具有柔软的海绵样的构造,随着呼吸肺可以进行收缩和舒张。每个肺叶都由被称为支气管的管道于气管相通。随着不断分枝,支气管逐渐变细,我们称之为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等,支气管最末端的分支呈囊状,称为肺泡。我们的肺内有将近3亿个肺泡。肺泡管、肺泡都有毛细血管围绕,这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氧气经过肺泡壁,被血液吸收,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由血液运输的肺内,通过肺泡壁进入肺泡,最终随呼吸被排出体外。成人肺泡的总面积达80~100平方米,平时有一部分肺泡处于关闭状态,在剧烈活动时全部肺泡都参与气体交换。

1.什么是肺癌

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上皮或肺泡上皮的癌,医学上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组织内支气管上皮细胞或肺泡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恶变为癌细胞,癌细胞失去控制的不断增长、繁殖,体积逐渐扩大形成为实体肿瘤。肺癌大多数发生于支气管,向肺周围以及中央生长;少部分发生于肺泡,沿支气管壁向其它部位蔓延。除在肺内不断增长外,癌细胞还可以进入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转移至全身各处,比如肝脏、骨骼、头颅等器官。

肺癌的发生原因与吸烟有很大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机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轻,肺癌的发生率越高。另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吸烟人群的增多和各种环境致癌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无论男女,在癌症死亡的患者中肺癌均居首位。我国20世纪70年代,肺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在第4位,90年代上升为第2位。进入21世纪后肺癌死亡率已跃升至第一位,且远远高于其它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肺癌的分布情况是,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的肺癌称为中央型肺癌,而发生于肺段支气管远端的肺癌,位于肺的周围部位者称为周围型肺癌。肺癌在生长过程中一方面沿支气管壁延伸扩展,并穿越支气管壁进入临近肺组织形成肿块,支气管内的肿块可造成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肺内分泌物堆积,发生肺部感染。肺癌进一步生长可以直接蔓延侵犯胸壁、膈肌、心脏、大血管、食管等邻近器官和组织。癌肿的生长速度和转移扩散途径取决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等生物学特性。

温馨提示

早期肺癌往往无明显症状,有时仅有咳嗽、低热等症状,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肺癌确诊时80%已是晚期,错过了手术根治的机会。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则是预防肺癌的关键。

2.为何肺癌患者越来越多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肺癌患者越来越多,自己周围的同事、朋友、亲人,经常有人被诊断出患有肺癌。肺癌病人真的越来越多吗?

恶性肿瘤高居榜首

在19世纪,肺癌还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1910年以前,全世界医学文献报道的确诊肺癌病例总数不到200例。在此后的近100年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吸烟人群的增多和各种环境致癌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直线上升,迅速成为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2007年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纪初我国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健全肿瘤登记系统及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奠定基础。

2007年第三次全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我国前两位死亡原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5%和22.32%,第三、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第五位是损伤和中毒,前五位的死亡原因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

我国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与国际比较表明: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居民死亡率水平明显偏高,慢性疾病尤为突出,脑血管病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却高于亚洲国家(如日本、印度和泰国);心脏病接近美国、英国,却明显高于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泰国。

而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地区别差异明显。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死亡率比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22.5%。

男性比女性更易患肺癌

按性别分析: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按地区分析: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恶性肿瘤是城市首位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0%),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0%)。从不同肿瘤死因来看,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死亡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而肝癌、胃癌、食管癌、宫颈癌农村较高。

虽然我国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但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相关的肿瘤呈现持续性增长势头。城乡居民的肿瘤发病死亡构成正在发生变化,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出现明显下降,肿瘤构成日益趋向发达国家的肿瘤死亡模式。

我国恶性肿瘤变化的趋势有三个特征:1.食管癌、胃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宫颈癌下降幅度最大;2.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

从城乡前十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比较我国城乡肿瘤构成,尤其是城市地区,呈现类似发达国家的变化趋势。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癌症,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根据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0年至2005年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估计增加12万人,其中,男性肺癌病人从2000年的26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万人,同期女性肺癌患者从12万人增加到17万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吸烟是引发肺癌的主因

肺癌现在是我国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2004年北京人的肺癌发病率为71/10万,而在8年前这一数字还是49/10万。也就是说,北京人的肺癌发病率8年时间增长了近一倍。而肺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也是遥遥领先,每4名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位是肺癌病人,每5名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位是肺癌病人。我国吸烟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被认为肺癌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统计显示,北京市成年男性的吸烟率为58.6%,女性为5.7%。如果中国目前的吸烟状况不变,那么,现在29岁以内的男性到2050年,将有近1亿人在中年或老年时因吸烟而死亡。女性死亡人数也将达到数百万。

温馨提示

戒烟是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的举动。戒烟1~2年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便有向正常细胞逆转的趋势,戒烟5年后,肺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15年后就会和从不吸烟人群肺癌发病率相仿。

工业污染有害身体

肺癌的增多,一方面需从致病因素方面找原因,例如由于经济发展到来的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增多,以及吸烟者增加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我国传染病的流行得到控制后,人口平均寿命显著延长,已达到解放前的两倍多,而肺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至80岁以后肺癌发病率才逐渐下降,这也是现在肺癌病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三个危险的20

哪些人容易患肺癌呢?我们要记住3个“20”,吸烟烟龄20年以上的,20岁以下开始吸烟的,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3个“20”里,只要有其中二条,就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非常容易得肺癌。此外,有的烟民习惯一支接一支抽,一支香烟吸到不能再短时才扔掉,还有的人吸烟的时候吸得非常深,大部分烟都吸人了肺部,还有的人有慢性支气管炎,仍然“坚持”吸烟,这些行为都是非常有害的。除了吸烟者以外,慢性肺部疾病病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患肺癌的危险也较一般人高。此外,长时间从事某些行业容易让人患上肺癌。主要有经常接触煤烟或油烟者——煤、煤焦油或其他油类的燃烧产物具有致癌性。如接触煤气、沥青、炼焦工人肺癌发病率较一般人群为高。体内外接受过量放射线照射者,接触无机砷、石棉、铬、镍等的人也容易得肺癌。如接触量大,接触时间长,又缺乏防护,这些人群发生肺癌的危险比普通人群高。因此,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职业病防治,同时也要向劳动者作好宣传,保证劳动者的健康。

医学统计表明,每日吸烟25支以上者的肺癌发病率为250/10万。未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为10/l0万,如果他们之间的其他生活、工作条件相似,那么,每日吸烟25支者的肺癌发病率是未吸烟者的25倍,“25”这个数字就是每日吸烟25支以上者肺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肺癌高危人群就是指肺癌发病率高、肺癌相对危险度高的一部分人。为提高肺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率,以便尽多地治愈肺癌病人,对医院内科门诊病人,凡40岁以上、每日吸烟20支以上或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限)大于400、有肺癌家族史者、肺癌发病率高的某些职业或工种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痰细胞学和胸部X线检查,有条件的地区应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对于有20年以上吸烟史的中老年人,每年参加健康体检有助于早期肺癌的发现。

3.厨房油烟,女性肺癌祸首

厨房油烟和妇女肺癌的发生有明显关系。此外,饮食业的炊事人员的肺癌发病率较一般职业高,常在厨房做饭者比不常做饭者肺癌死亡率高出近1倍,常在厨房做饭者患肺癌的几率高于不常在厨房做饭的吸烟者。究其原因多半是由于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所造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厨房油烟已成了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隐形杀手。

不久前上海公布的一项长达5年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青年女性长期在厨房做饭时接触高温油烟,会使其患肺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专家调查后认为,由于厨房做饭时高温油烟产生有毒烟雾,使局部环境恶化,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呼吸系统细胞组织,如果不加以保护,很容易使肺癌高发。

据该课题组统计,近几年上海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尤其是40~50岁女性患肺癌人数已接近男性达到1:1。对肺癌患者长达5年的追踪病因调查发现,70%的男性肺癌患者死于吸烟病因,只有18%的女性患者因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丈夫吸烟、工作在吸烟环境)导致肺癌。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做饭时经常有眼和咽喉的烟雾刺激感;有32%的女性烧菜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同时厨房抽油烟机设施老化、厨房门窗关闭,厨房小环境油烟污染严重;还有25%的女性家中厨房连着卧室,冬天很少打开窗户烧菜,高温油烟久久不散,甚至睡眠时也在吸入,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了呼吸系统细胞组织。调查表明,这种病因在城镇中老年女性肺癌患者中特别突出,危险因素是正常人的2-3倍。

健康烹饪 远离油烟

动物实验表明,菜籽油、豆油加热到270℃~280℃时产生的油雾凝聚物,可以导致细胞染色体损伤,这被认为和癌症发生有关。不加热的油没有这种损害,加热不到240℃时,损害作用较弱。所以,食油加热温度过高,尤其是加热冒油烟时能产生大量有害的致癌物质,特别是油炸食品时,满厨房都是油烟,对身体危害很大。反复加热的食油,如多次用来油炸食品的食油,不仅本身含有致癌物质(所以应少吃油炸食品),它所产生的油烟中含致癌物也更多,危害性更大。临床分析发现,肺癌患者除了与吸烟关系较大外,还与经常熏闻油温过高产生的油烟有直接关系,这些患者多半50岁以上,有较长的烹饪史。

温馨提示

研究发现,厨房油烟与烧菜时油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当油烧到150℃时,其中的甘油就会生成油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它具有强烈的辛辣味,对鼻、眼、咽喉黏膜有较强的刺激,可引起鼻炎、咽喉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当油烧到“吐火”时,油温可达350℃,这时除了产生丙烯醛外,还会产生凝聚体,不仅会使人产生“醉油”症状,还能导致慢性中毒,容易诱发呼吸和消化系统癌症。

从改变烹饪习惯开始

要远离肺癌,就请从远离厨房的油烟做起,提倡厨房通风设备的改进,倡导改变烹饪习惯。最根本的目的是减少油烟在厨房中的停留时间,对一般家庭来说,厨房要经常保持自然通风,同时还要安装性能、效果较好的抽油烟机。此外,炒菜时的油温也要有所控制,尽可能不超过200℃(以油锅冒烟为极限),多使用微波炉、电饭煲、电烤炉等厨房电器产品,尽量避免油烟的损害。并且在饮食上应注意多摄入维生素A、胡萝卜素、蔬菜和水果等。

4.肺癌会遗传吗

遗传是由于血缘关系,使一个家族内许多人患同一种疾病。如果父母亲当中有人患有某种癌症,其子女患同样类型癌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也就是说癌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肿瘤家族史。

有癌症家族史要重视体检

调查结果表明,癌症病人发病率有血缘关系的高于无血缘关系的,近亲高于远亲,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之间则无明显差别,说明癌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进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安排重点的防护措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这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癌症是基因、环境双重作用

10多年来,我国城乡人群的肺癌发生率呈显著而稳定的上升趋势,并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最严重的恶性肿瘤。据我国1975~1978年人口普查统计,总的患癌可能性,男性约为14.5%,女性约为9.5%。虽然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患癌者只限于少数人,说明此少数人可能与某些先天因素如遗传有关。肺癌与鼻咽癌、乳腺癌一样,有家族集聚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完成的一项“遗传多态性和吸烟与肺癌风险”的研究提示,尽管肺癌似乎有家族聚集现象,但至今还没有证据表明肺癌存在有特异性的易感基因。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肺癌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致癌物代谢、DNA修复以及细胞增殖和凋亡控制基因的遗传变异等,都有可能是与吸烟有关的肺癌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因此,预防和减少肺癌发生的关键措施是戒烟。

温馨提示

虽然肺癌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并不是必然性。为此,父亲或母亲曾患肺癌的人,不必背上包袱,只要不吸烟、避免与苯并芘等致癌物和促癌物频繁接触,适当注意营养和经常进行体格锻炼,即使体内芳香烃羟化酶较高,也不会增加致癌性,更不必担心会因此而患肺癌了。

5.癌症不是传染病

传染和遗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感染是由于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等在人群之间传播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而经国内外多年的医学研究发现,癌症是不传染的。

在病人体内的癌细胞,是一群失去控制的异常细胞,生长不受控制。它不仅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器官,还可以通过淋巴管和血液循环向全身各处转移,并吸取大量营养,迅速生长和增殖,导致病人全身衰竭,直至死亡。虽然癌细胞在病人体内能够到处扩散或转移,但它不会像细菌和病毒那样,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对自己而言,别人的癌细胞就是一种异物,机体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能将其他人的癌细胞破坏掉。因此,别人的癌细胞是无法在自己体内生存的。

肺癌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肺结核也曾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但是,两者的本质不一样。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人们吸入了带有结核杆菌的灰尘,结核杆菌停留在肺内生长、繁殖而患肺结核。肺癌不是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而是肺部本身的细胞变异而形成的,因此没有传染性。

6.肺癌的两种类型

肺癌按其细胞形态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型。

小细胞未分化癌

小细胞未分化癌的细胞形态类似于燕麦颗粒,故又被称为燕麦细胞癌。约占所有肺癌的20%左右。多见于长期大量吸烟的年轻男性患者,小细胞未分化癌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因此大多数为中央型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组织分化程度低、生长快,早期就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且淋巴结转移广泛,转移淋巴结体积往往大于肺部原发病灶。远处转移以脑转移和骨转移最为常见。小细胞未分化癌在所有肺癌类型中预后最差。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高度敏感,但停止治疗后绝大多数会出现肿瘤复发。小细胞未分化癌的治疗方案与其他类型肺癌明显不同,强调以全身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或手术治疗。

温馨提示

小细胞未分化癌的生物学行为极为特殊,很早就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全身转移,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肺癌,因此小细胞未分化癌的治疗原则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除小细胞未分化癌外其他类型的肺癌统称为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鳞状上皮细胞癌

简称鳞癌,在肺癌的各种类型中以鳞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肺癌的30~50%。鳞癌与吸烟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也就是说多为中央型肺癌,鳞癌一般生长较为缓慢,病程较长,发生远处转移较晚,并且通常首先经淋巴循环转移到淋巴结,之后才发生血行转移。在各种肺癌类型中,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比例最高。

腺癌

腺癌大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粘膜上皮,因此腺癌多位于肺的外周部(即周围型肺癌),呈球形,靠近胸膜。腺癌患者以女性多见,并且和吸烟无明显关系。肺腺癌在疾病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常常在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时发现,肿瘤生长较为缓慢,但在早期就可发生远处转移。有些肺腺癌病例是在出现远处转移症状后经过系统检查才得以明确肺癌诊断。肺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在西方国家已经占据所有肺癌类型的第一位,这可能与被动吸烟和大气污染加重有一定关系。

细支气管肺泡癌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较低,占各种肺癌的3%左右,并且以女性多见。细支气管肺泡癌生长缓慢,分化程度较好,癌细胞沿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生长、播散,并不破坏肺组织结构。大多数细支气管肺泡癌位于肺野的周围部分,呈孤立的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病变呈浸润性生长,可累及一侧全肺或双侧肺叶且常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病变广泛时易发生呼吸衰竭。

未分化大细胞癌

未分化大细胞癌为较为少见的肺癌类型,半数以上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肿瘤恶性程度高,体积巨大,早期无明显症状就能发生淋巴结或血行转移,有时在远处转移灶出现症状时才能做出肺未分化大细胞癌的诊断。

支气管腺瘤

支气管腺瘤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的黏液腺或腺管上皮的原发性低度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只占所有肺癌类型的2%左右,多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生长缓慢,肉眼观察肿瘤边界清楚,血运丰富,常常侵蚀邻近组织,也可发生远处转移,切除不彻底容易发生局部复发。

支气管腺瘤多见于年轻女性,常见临床症状为刺激性咳嗽、咳血,肿瘤常阻塞较大的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支气管腺瘤又分为以下类型:

①支气管类癌:为最常见的支气管腺瘤,绝大多数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黏膜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的嗜银细胞,属中央型肺癌。主要在支气管黏膜下生长,可突入支气管腔内形成表面光滑富含血管的息肉状肿块,极易发生出血。有的支气管类癌同时向支气管腔内和腔外生长,在支气管内和支气管外都形成肿块。支气管类癌一般生长缓慢,病史较长,临床上可见咳嗽、咳血、支气管阻塞以及颜面潮红、腹泻等副癌综合症等症状。手术切除后治疗效果很好,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部分非典型类癌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又称为圆柱形腺瘤或圆柱瘤,比较少见。多起源于支气管黏膜腺管或分泌腺,大多发生在气管下端或近端主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常累及支气管壁及其周围肺组织,导致支气管阻塞,还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③黏液表皮样癌:为最少见的支气管腺瘤类型,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内的黏液腺,常呈息肉状,有蒂,肿瘤表面黏膜完整,并可分泌黏液。黏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较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此外,少数患者的肺部肿瘤中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成份。比如腺癌组织中存在鳞癌成份或鳞癌组织中有腺癌成份,小细胞未分化癌中有非小细胞癌成份。此种肺癌被称为混合型肺癌。

7.先分期,后治疗

科学正确的临床分期是规范化治疗的前提。肺癌治疗前一定要进行各项临床分期检查,然后再谈论治疗方案。

肺癌分四期

准确的临床分期有助于医生为肺癌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那些已有远处转移、不应该做手术的肺癌病人避免承受开胸手术之苦,使那些原本并没有转移的肺癌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我们把肺癌分为I期、II期、III期和IV期,而I-III期肺癌又分别再分为Ia期、Ib期、IIa期、IIb期、IIIa期和IIIb期。

早期肺癌

局限于肺内的肿瘤没有外侵,并且没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我们称之为“早期肺癌”又称之为I期肺癌。

II期肺癌

一旦有了肺门淋巴结转移,我们就把它定义为“早中期肺癌”,又称之为“II期肺癌”。

IIIa期肺癌

如果出现了纵隔淋巴结转移(同侧),我们就把他们列入“局部中晚期肺癌”又称之为“IIIa期肺癌”。

IV期肺癌

肺癌患者出现了肺外转移,如颅脑转移、骨转移、腹腔转移时,就属于晚期肺癌,又称之为“IV期肺癌”。

早、中、晚期肺癌治疗方法各不同

早、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早、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判断肺癌早期、中晚期或晚期的检查办法,就是了解肿瘤的大小、部位、侵及范围、有无侵及周围组织器官、有无肺外其他脏器的转移,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肺癌临床分期。由于肺癌容易发生颅脑转移、骨转移和腹腔脏器转移,治疗前除外和确定有无肺外远处转移对医生和患者都至关重要。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例,病人胸片和胸部CT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阴影,经气管镜活检确诊是肺癌,通过熟人介绍找到医生,胸外科医生不经任何分期检查,马上就给病人“成功地”实施了肺切除手术。自认为预后良好的病人,很短时间后就发现肺外有多发转移,如颅脑、肝脏、骨骼等部位的转移。事实上这些病人在手术前就已经出现了肺外转移,只是手术医生因为没有例行分期检查、没有发现而已。如果术前作了腹部超声、颅脑核磁共振、全身骨扫描等检查,就能够及早发现肺外转移,从而使病人避免开胸手术而选择其他的治疗手段。

TNM分期

肺癌最常用的临床分期方法是采用国际通用的TNM分期(T:代表原发肿瘤大小,N:代表淋巴结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

肺癌临床分期检查包括了胸部CT扫描和纤维支气管镜,是作为肿瘤T分期最常用的手段,对于未能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的肺内结节,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非常必要的手段;电视胸腔镜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有独特优势。颅脑核磁共振、腹部超声或CT和全身骨扫描检查是排除肺外转移最常用的手段。

目前这些肺癌临床分期检查已经作为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华医学会编制的肺癌临床诊疗常规检查项目,并且进入国家和各省市医保报销目录。如果你的主管医生没有安排这些分期检查直接就计划安排手术,我建议您立即转院治疗!因为如果这位医生连手术前的分期检查都不规范,手术是否清扫纵隔淋巴结和术后的辅助治疗可能也不规范!

电视纵隔镜

近年来开展的电视纵隔镜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有接近30%~50%的胸部CT提示纵隔淋巴结转移都是假阳性,随着PET、PET-CT和SPECT的应用,电视纵隔镜的开展和肺癌手术常规进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我们也发现有接近50%的胸部CT报告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假阳性,根本就没有转移。国外肺癌手术前都是常规行电视纵隔镜检查,我国只是在一些大的大学肺癌中心和少数肿瘤医院胸外科开展。我们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宣武医院胸外科已经常规开展胸部PET结合电视纵隔镜手术进行淋巴结分期。

分期检查新技术

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PET-CT)检查、和超声内镜引导下食管镜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和超声内镜引导下支气管镜活检(EBUS-TBNA)的临床应用,使肺癌治疗前纵隔淋巴结临床分期更加趋于准确。特别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和PET-CT)检查,可以改变传统的临床分期,使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使患者更加受益。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将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温馨提示

这些肺癌分期检查项目已经列入北京市和许多省市医疗保险报销目录。我认为这些检查是作为肺癌治疗前必须要完成的检查项目,特别是对于那些认为需要手术治疗的中老年肺癌病人尤为重要。对于参与全国多中心和国际合作项目的肿瘤医院和肺癌中心就更为重要!

8.早期肺癌的蛛丝马迹

肺癌早期常常因病灶小(约有1.5%的病人在X线胸片或胸部CT片上找不到病灶),或肿瘤所在部位对周围肺组织影响不大,约有6%的病人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有时X线胸片上发现病变,或痰细胞学检查阳性时,仍然没有什么症状。肺癌的症状和体征与肿块发生的部位、大小和病理类型及肺癌产生的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包括激素、抗原、酶等的不同,以及病人对癌肿的反应程度。

三种早期症状

咳嗽

肺癌早期的主要症状可有咳嗽、咯血、发热、胸背痛、胸闷、气短或乏力等。咳嗽为首发症状者约占45%,中央型肺癌咳嗽症状出现较早,往往呈阵发性、刺激性呛咳,痰量较少或无痰。痰中带血或咯血为首发症状者约占20%,咯血是容易引起人们重视的症状,是肺癌的较有特征性的症状,往往是痰中反复带有鲜血丝或小血块,早期一般不引起大咯血。胸痛的部位在早期可呈弥散的、不固定的或呈持续性钝痛。少数患者可有喘憋或出现哮鸣音。

肺部疾病治愈后症状改变

慢性肺部疾患症状的改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部各种疾病愈后发生瘢痕的病人,其肺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10倍或以上。当这些病人并发肺癌时,其原有症状常有所改变,如痰中反复带血丝,咳嗽发呛,胸痛加重且持续时间较长。

六种肺外表现

肺癌的肺外表现有杵状指(趾)、增生性骨关节病、皮肌炎、肌无力样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可早于呼吸道症状出现,为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9.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晚期肺癌的治疗效果不佳,早诊早治就成了肺癌防治的重要手段。如何才能做到早期诊断呢?

定期体检

我们提倡45岁以上居民每年做健康体检,体检应包括拍摄X线正侧位胸片。如果你是一个烟民,就是35岁,也应该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如果你是一个重度烟民,每天抽两包,抽了30年、40年了,每半年就要做一次胸部的体检,这是简单易行、经济实惠的早期发现肺癌最好的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对于55岁以上的中重度烟民应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的筛查。

出现症状早就诊

如果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有血痰,平时也咳嗽,但是咳嗽的规律,咳嗽的习惯跟以前不一样了,这些症状要警惕,要到医院及时就诊,拍摄胸片。

已有证据表明:单纯依靠胸部X-线平片检查能够发现更多的早期肺癌,提高手术后生存率,但并不能降低肺癌的人群死亡率。近年来,各国已有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单纯胸片检查会漏诊部分早期肺癌,诸如心缘角后、脊柱旁和隔肌水平的肺部结节和直径小于0.5cm的微小结节。建议55岁以上的中重度吸烟的男性烟民每年作一次胸部螺旋CT扫描。有条件的健康体检集团应将胸部螺旋CT扫描列入50岁以上人群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医保部门也应尽快将肺癌高危人群的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健康体检列入医保报销目录。

晚期肺癌的九种并发症

晚期肺癌可以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有些甚至可迅速威胁病人的生命,必须及时处理。这些严重并发症包括:

①肺癌病灶内血管溃破导致的突发大咯血。

②肿瘤堵塞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等严重感染导致持续高热,甚至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

③肺癌转移至颅脑引起颅内高压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导致猝死。

④肺癌转移至心包引起大量心包积液导致患者出现心悸、气短、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⑤肺癌或其转移病灶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梗阻即上腔静脉综合征,出现头颈部水肿、胀痛,甚至呼吸困难、神志不清等。

⑥由于粘稠的痰液或血凝块阻塞气管、支气管导致窒息。

⑦肺癌细胞分泌激素引起低血糖、低血钙、高血钙、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钠、低血磷等代谢紊乱,出现频繁呕吐、晕厥、精神错乱、心律失常等。

⑧肺癌转移至脊椎引起脊髓受压导致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甚至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⑨大量胸腔积液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者可威及生命。

10.肺癌的诊断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包括胸部透视、X线胸片、胸部CT扫描等多种方法。通过X线胸片检查可以了解肺部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普通X线胸片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密度、边界、胸膜改变、中心液化等特征,故一般先拍胸部X线平片,进一步检查时再作胸部CT扫描,在了解病变的位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胸膜小结节或少量胸腔积液、节段性肺不张、纵隔各组淋巴结肿大、肺部微小转移灶等方面胸部CT扫描优于普通X线胸片。

痰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但阳性检出率不超过50%~80%,且存在1%~2%的假阳性。此方法适合于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确诊。为了提高检出率,从咳痰起始就要重视,要从肺的“深”部咳出真正痰液,而不仅仅是唾液口水;其次要在痰液新鲜时就挑样涂片固定,然后染色读片。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使痰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大大提高。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达60%~80%,通过光学纤维的照明放大图像使其阳性检出率远优于硬气管镜。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发现癌肿或癌性浸润时,可钳取部分异常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检查时注意声带活动度、隆凸的外形及移动度以及各级(一般达4~5级)支气管口的改变如肿块、狭窄、溃疡等。

经皮肺穿刺

适应于外周型病变且其他方法又未能明确组织学诊断的患者,目前倾向用细针在CT引导下穿刺,此操作较安全,并发症较少。获得病理学诊断的概率在恶性肿瘤中为74%~96%,良性肿瘤则较低,为50%~74%。并发症有气胸,少量咯血,发热,针道种植转移等。

纵隔镜检查

主要用于判断中心型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范围。经胸骨切迹上缘短的横切口,沿中线纵向切开颈部带状肌及气管前筋膜,用手指在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的后方钝法分离气管前筋膜,到达气管隆突区,观察气管旁,气管支气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肿大淋巴结,通过穿刺吸引或切取淋巴结活检供病理切片检查。

转移病灶活体组织学检查

晚期肺癌病例已有锁骨上、颈部、腋下等处表浅淋巴结转移或出现皮下转移结节时,可切取转移病灶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或穿刺抽取组织作涂片检查,以明确诊断。

骨显像或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

由于骨转移病灶血流增加,成骨活跃和新陈代谢旺盛,与骨细胞亲和力高的99mTc-MDP(二甲基二磷酸)在骨转移病灶部位浓聚。它能比普通X线片提早3~6个月发现病灶,故骨显像可以较早地发现骨转移灶。如骨转移病变已达中期骨病灶部脱钙达其含量的30%~50%以上,X线片与骨显像都有阳性发现,如病灶部成骨反应静止,代谢不活跃,则骨显像为阴性X线片为阳性,两者互补,可以提高诊断度。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

应用PET可以更好的判定肺部病变的良恶性以及发现意料不到的胸腔外转移病灶。胸外转移病例中无假阳性率,但是在纵隔内肉芽肿病变或其他炎性淋巴结病变时,PET检查可以出现假阳性。这些病例需经细胞学或活检进一步证实。

第二章 预防肺癌,有章可循

癌症也叫恶性肿瘤,是一组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的100多种疾病的通称。癌症的一个特征是快速产生异常细胞,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可侵袭身体的毗邻部位和扩散到其它器官,这个过程医学上叫做癌症转移。

1.惊人的数字

760万

癌症是全世界一个主要死亡原因。在2005年全世界5800万死亡总数中,癌症占所有死亡的760万(占13%)。导致癌症总死亡率的主要癌症种类为:

肺(130万死亡/年);

胃(约100万死亡/年);

肝(662 000死亡/年);

结肠(655 000死亡/年);

乳房(502 000死亡率/年)。

70%

2005年所有癌症死亡的70%以上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预计全世界癌症死亡将继续增加。据估计,2015年将有900万人死于癌症,并且2030年将有1,140万人死亡。

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种类为:

男性(按全球死亡人数顺序):肺、胃、肝、结肠直肠、食道和前列腺。

女性(按全球死亡人数顺序):肺、乳房、胃、结肠直肠和子宫颈。

40%

通过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和远离烟草,40%的癌症可予以预防。

烟草使用是全世界单一最大可预防的癌症原因。烟草使用造成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肾和其它类型的癌症;环境烟草烟雾(被动吸烟)引起肺癌。全世界五分之一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造成的,主要来自乙肝病毒(导致肝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导致宫颈癌)、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血吸虫(导致膀胱癌)、肝吸虫(胆管)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卡波西肉瘤和淋巴瘤)。

2.致癌物的种类

由于负责细胞生长和修复的基因变化,从而发生癌症。这些变化是基因宿主因素与外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外部因子可归类为:

物理致癌物质,例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

化学致癌物质,例如石棉和烟草烟雾

生物致癌物质,例如:由病毒(乙肝病毒和肝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宫颈癌)和细菌(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以及寄生虫(血吸虫病和膀胱癌)引起的感染。

由真菌毒素造成的食品污染,例如造成肝癌的黄曲霉毒素(曲霉属直菌的产物)。烟草使用是癌症单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并造成多种癌症类型,例如肺、喉、食道、胃、膀胱、口腔及其它。

温馨提示

虽然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但是充足的证据表明膳食因素也在引起癌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适用于肥胖本身作为一个复合危险因素以及饮食构成,例如缺乏水果蔬菜和高盐饮食。

缺乏身体活动作为癌症的危险因素具有明显的作用。关于酒精引起若干种类癌症有着确凿的证据,例如食道、咽、喉、肝、乳房和其它部位癌症。

3.癌症早发现

癌症由一个单细胞产生。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一个肿瘤细胞是一个多阶段过程,通常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癌症的形成可由外部因子和继承的遗传因素开始。老龄化是癌症形成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癌症发病率随年龄显著升高,极可能是由于生命历程中危险积累,加上随着一个人逐渐变老,细胞修复机制趋向不大有效。

如何减轻癌症负担

关于癌症原因以及关于预防和管理癌症的干预措施的现有知识是广泛的。癌症控制被理解为旨在将这些知识转变为实践的公共卫生行动。它包括系统和公平实施以证据为基础的癌症预防、癌症及早发现和癌症患者管理战略。

通过实施癌症预防战略可减少多达三分之一的癌症负担,这些战略的目的在于主要通过下列方面减少暴露于癌症危险:

烟草和酒精使用以及饮食和身体活动

生活方式方面的改变

针对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进行免疫接种

控制职业危害

减少暴露于阳光

如果及早发现和充分治疗,可治愈另三分之一的癌症负担。

如何发现早期癌症

癌症的及早发现以观察为基础,即癌症发现越早,治疗越为有效。目标是在癌症限于局部时发现它。癌症早期发现规划有两个组成部分:

教育

教育,通过认识癌症早期征兆,例如肿块、疼痛、持续消化不良、持续咳嗽和身体管口出血,以及立即为这些症状寻求医疗的重要性,促进早期诊断。是不是有病,一定要进行临床诊断(别听别人乱说)。

筛查

筛查是通过检测手段在征兆可发觉之前查明早期癌症或癌前期患者。筛查检测可用于乳腺癌(乳房X线摄影)和宫颈癌(细胞学检测)。

早发现可提高治愈率

癌症治疗的目的是治愈癌症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一些最常见癌症种类,例如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直肠癌,在得到及早发现和根据最佳证据治疗时,有很高的治愈率。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疗。依靠涉及成像技术(超声波、内窥镜、X线摄影术)和实验室(病理学)的调查作出准确诊断对于适当治疗至关重要。

依靠姑息治疗,所有癌症患者的90%以上可实现缓解疼痛和其它问题。对于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姑息治疗服务,甚至在低资源环境中,存在着有效的战略。

继2005年5月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一项预防和控制癌症决议之后,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制定全球癌症控制战略。该战略旨在依靠计划和实施癌症预防和控制战略,在全世界减少癌症负担和癌症危险因素以及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癌症控制战略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全面框架。

4.癌症的症状

过去认为只有老年人易患癌症,其实不然。从我国1979年公布的主要死亡的占该年龄组各种统计结果表明,35~54岁中年人因癌症死亡的占该年龄组各种死因的21.58%,癌在各种死亡原因中已居首位。而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占第一位,癌症病死亡率占第二位。中年人之所以容易患癌症,其理由为:

一、在生活或工作中,致癌因子作用于人体后,人体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往往需要十多年甚至数十年。如果在20~30岁接触了致癌物质,往往到40~50岁发病,这就形成中年人患病多的现象。

二、中年人在年龄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功能进行性减退的征象。其中以免疫器官胸腺的萎缩最为明显,导致免疫功能的减退。加上中年人工作和生活负荷较重,精神压力也较大,这些都可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利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三、中年时期体内内分泌功能开始紊乱。如50岁左右中年妇女正是进入更年期阶段,卵巢开始萎缩,月经不调,直至绝经。中年妇女是生殖系统和乳腺癌发病率突增的年龄组。

四、中年人自恃年富力强,撑得住。有的因为工作忙,也有的错误认为癌是老年病。有小小的不适,自己则不太注意,也不愿去医院检查。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往往使中年人的早期癌症不易发现和诊断。

癌症早期的八大警告

癌症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根治。但临床所见到的大多数病人不是早期癌症。癌症早期常无特殊症状,甚至毫无病态。故病人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检查,而一旦状态明显又常常为期已晚。其实,一些症状和体征是可能和早期癌症有关的,可称之为“早期征兆”或“警告”。癌症的早期发现,除了政府的重视,医务人员进行普查外,还有赖于病人提高警惕,学会自我检查,自我发现。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下列“八大警号”作为人们考虑癌症早期征兆的参考。

①可触及硬结或硬变,例如乳房、皮肤及舌部发现的硬结。

②疣(赘瘤)或黑痣而有明显变化。

③持续性消化不正常

④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

⑤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外出血。

⑥鼻、耳、膀胱或肠道不明原因的出血。

⑦不愈的伤口,不消的肿胀。

⑧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

癌症的十大症状

下列十大症状,作为引起人们对癌症肿注意的警号:

①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的肿块,尤其是逐渐增大的。

②身体任何部位,如舌头、颊粘膜、皮肤等处没有外伤而发和生的溃疡,特别是经久不愈者。

③中年以上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分泌物(俗称白带增多)。

④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进行性加重的吞咽不顺。

⑤久治不愈的干咳或谈中带血。

⑥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又未找出明确原因者。

⑦大便习惯改变,或有便血。

⑧鼻塞、鼻衄、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

⑨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原有的毛发脱落。

⑩无痛性血尿。

其他症状

除上述八大警号和十大症状外,还有以下一些征兆,也要高度警惕。

①单侧持续加重的头痛、呕吐和视觉障碍,特别是原因不明的复视。

②耳鸣、听力下降、回吸性咯痰带血、颈部肿块。

③原因不明的口腔出血、口咽部不适、异物感或腔疼痛。

④无痛性持续加重的黄疸。

⑤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性液体。

⑥男性乳房增生长大。

⑦原因不明的疲乏、贫血和发热。

⑧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疼痛、骨关节疼痛。

另外,癌前病变也应视为早期征兆。如粘膜白斑病、皮肤慢性溃疡、瘘管、增殖性疤痕(特别是化学药品烧伤引起的疤痕)、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直肠多发性息肉、皮肤角化症(特别是大小鱼际处的手掌角化症、乳腺囊性小叶增生病、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等可发展为癌症。

8种癌症的早期征兆

必须强调指出,无论是八大警号还是十大症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是癌肿所专有的。有了这些项目中的一项甚至几项,也并不能说明此人就是患了癌肿。例如,乳腺的血丝虫性肉芽肿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就可引起极似乳癌的肿块和皮肤变化;下肢的慢性溃疡(俗称老烂腿)病程长达数年,但却非癌症;中年妇女常见的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阴道霉菌感染,亦可导致月经大出血和白带增多;食管炎和食管憩室也可引起进食时胸骨后闷胀、不适和灼痛等感觉;在引起血痰的原因中,肺结核似更为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常有消化不良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溃疡性结肠炎及肠息肉也可引起便血;鼻息肉和偏头痛也可引起单侧鼻塞及头痛;在血丝虫流行区,也可因血丝虫病而引起乳糜血尿,等等。总之,有上述警号或症状中的一至几项,不一定就是患了癌肿。不能把这些征兆看成是确诊癌肿的依据,并因为有一至几个征兆,就惶恐万状,举家不安。但是,上述的警号和症状,又确实可能属于某些癌肿的早期征兆,如果掉以轻心,往往造成延误诊断和治疗。

食管癌

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可出现,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东西时,总感觉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时感觉食管内有异物且与进食无关,持续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

胃癌

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比较顽固、进展快;突出的表现为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胀感及不适感,同时,体重明显降低。或者,过去没出有胃痛(“心窝痛”)的人,突然出现反复的胃痛;以前虽有胃痛,但近来疼痛的强度、性质、发作的时间突然改变,且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欠佳。

大肠癌

凡30岁以上的人出现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泻或者交替出现,有下坠感,且大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其中沿结肠部位呈局限性、间歇性隐痛是结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下坠感明显伴大便带血,则是直肠癌的信号(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肝癌

早期肝癌无特异性症状,如有亦多是癌前疾病的一些复杂表现。但是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区出现刺痛或疼痛加剧,身体不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顽固性腹泻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

鼻咽癌

鼻咽癌的早期征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症状(和体征)多发生于单侧。单侧涕血(指擤出)、单侧鼻血、单侧耳鸣、单侧听力下降、单侧头痛、单侧颈淋巴结肿大。

脑肿瘤

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头痛很特别,往往是在清晨醒来时头痛最重,起床后可逐渐减轻,以前额、后枕部及两侧明显。头痛多伴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尤其是疼痛剧烈时,而呕吐后头痛即减轻。

乳腺癌

乳房发生异常性变化,如摸到拉厚或包块、胀感、出现微凹(“酒窝征”)皮肤变粗发红,乳头变形、回缩或有鳞屑等,疼痛或压痛,非哺乳期妇女突然出现单侧乳头流水(乳样、血样、水样液体)。

宫颈癌

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性交、排便、活动后阴道点滴状出血、血液混在阴道分泌物中。开始出现量少,常自行停止。

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停经多年又突然阴道出血。白带增多,呈血性或洗肉水样。下腹部及腰部疼痛。出现上述其中一项以上者都要及时进一步检查。重点是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和白带过多。

白血病

发热、出血、贫血是(急性)白血病的三大早期症状。发热为37.5~38.5度提示有感染,如皮肤、呼吸道、肠道、口腔、泌尿系统等部位炎症。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皮下、口腔、鼻、牙龈等处常见。出血程度可由瘀点、瘀斑以至口、鼻腔大出血。贫血是因为红系造血障碍和出血所致,且演进迅速,病人面色苍白。此外,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有特征意义的是胸骨轻压痛。

如何进行自我检查

除掌握上述癌症的报警信号外,学会自我检查方法,更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怎样进行自我检查呢?

最少每月一次自行触摸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检查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认为,小于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属于正常。肿大淋巴结质地如何,是否固定,有无压痛。

长期咳嗽时,应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丝掺杂,注意咳嗽的时间、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丝的颜色等。

食欲不振并出现消瘦、上腹痛时,若伴有恶心呕吐,要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是否带有黑褐色内容,注意观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状或带血,大便的形状是否有改变。

女性每天或每周观察白带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带是否带有腥臭味。

每天大、小便的习惯有无改变。特别注意大便时有无疼痛感、下坠感及粪便的外形有无改变。小便时观察射程是否缩短,有无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无血尿,会阴部是否有不适感等。

长期原因不明发热时,应注意测量体温,每日4次,早、中、晚、夜间各一次,连续三天,并做记录。必要时查血常规、血沉等。

男性应注意阴茎包皮是否过长,尿道口处是否有溃疡结节,阴茎冠状沟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样肿物。

剧烈活动后出现四肢疼痛且活动受限制时,应注意四肢关节有无肿胀,皮下是否可触摸到肿物。若四肢长骨部位出现无痛生肿块,应及时去医院骨科就诊。

随时注意身体表面各部位的黑痣变化,看看是否在短时间内生长迅速、破溃。

5.癌前期病变

癌前期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它在形态上表现有细胞的活跃增生和一定异型性。及早发现和治疗癌前期病变,对预防某些癌瘤的发生有决定性意义。常见的癌前期病变如下:

粘膜白斑病

粘膜白斑病常发生于口腔,食管和外阴等处粘膜,呈白色斑块,因而得名。此种病变有可能发展为鳞状细胞癌,故临床上应行手术切除治疗以防癌变。对于一些仅有上皮色素脱失,而无细胞明显异型性增生的病变,应属粘膜白色病,它不属癌前期病变。

子宫颈糜烂

子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病,病变的发生和特征是:宫颈的慢性炎症致使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破坏,而为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故病变处呈粉红色或鲜红色,似乎粘膜发生了缺损,故称之为宫颈糜烂,在糜烂愈合期中,由于储备细胞的增生并化生为鳞状上皮而修复。慢性炎症过程如导致不完全鳞化和异型增生,少数病例在此基础上可演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纤维囊性乳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

常见于40岁左右的妇女,由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引起乳腺小叶内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及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管扩张,并可呈囊性扩张,如伴有小叶异型性增生或导管乳头状增生则易发生癌变。

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

本症多数有家族史,发病年龄早、有易于癌变的倾向(约占40%~50%)。因此,应争取在癌变前得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病

胃的慢性炎症和溃疡都可引起粘膜上皮的增生和肠上皮化生,有时还伴有异型性增生病,在病变慢性发展过程中,有的可由异型性增生而演变为癌。对这两种病变,如胃粘膜活检发现有明显异型性增生时,临床上可考虑行预防性切除。

皮肤慢性溃疡

经久不愈的皮肤慢性溃疡,以小腿多见,有的可发生癌变,临床上应注意治疗和观察有无癌变发生。

乳头状瘤外耳道、膀胱、阴茎及喉头的乳头状瘤

因具有潜在恶性,如手术切除不干净易于复发,并可恶变为乳头状癌,对此应引起警惕。

6.日常生活中的致癌物

尽量少吃冰箱隔夜菜

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生活中一年四季都离不了冰箱,长期食用久放冰箱的食物,增加了病菌侵入胃部的几率。有的人上班自己带午饭中午用微波炉加热。但是午饭最好当日早上做,不要带隔夜的菜。这是因为青菜是提前炒好的,由于已放入盐,所以有不少钠离子处在菜肴中,维生素在碱性环境中特别容易氧化,导致青菜营养成分受到较大破坏;而隔夜的青菜会产生不少亚硝酸盐,长期吃会增加患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风险。

在冰箱普及之前,人们经常用腌制或烟熏的办法保存食物,而这样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胃中可转化为致癌的N-亚硝基化合物,从这个方面说,冰箱的普及和正确使用降低了胃癌的发病率。但随着冰箱的普及,居民吃隔夜菜和回锅菜的几率也相应增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又成了胃癌促发的一个原因。冰箱并非保险箱,在冰箱的封闭空间里,很多细菌繁殖的速度甚至更快,放在冰箱里的隔夜菜不仅没有得到保鲜反而被污染,而且很多菜经过回锅也易产生易致癌物质。

远离使用中的微波炉

在使用微波炉时应尽量离它远一些,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开机后最少应距离微波炉1米以上,不要近距离盯着它转动,尤其是孕妇。

中国环境监测中心曾用专业仪器对电视、微波炉、空调、音响等6种常见电器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微波炉的辐射量位居榜首。据了解,电磁波作用于人体,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及细胞状态的异常。

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环境确实有可能导致男女荷尔蒙分泌水平受改变,而微波炉运作时产生的物理性电磁波就是危险因素之一,相隔太近或使得内分泌受影响、人体免疫功能也可能被损伤。此外,紧盯微波炉内的转动加热工作对人的视网膜也有危害。

房间里的致癌杀手

到你的卧室里看看吧。你的化妆台上一定放着不少化妆品,可是化妆品中的甲醛、树脂会损害眼睛;爽身粉、脂粉中含有滑石,是一种致癌物质。衣柜里可能也少不了弹力紧身衣、尼龙裤、尼龙袜,尼龙聚酯类合成纤维织物经人体加温后,可释放出微量的“塑料单体”。在加工时加入的松软剂、气溶胶及抗静电剂都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

书房里的涂改剂、墨水清除剂、打印修改液用起来很方便,可是这些化学制剂中一般含有苯和汞等毒性化学物质。

厨房里各种洗涤用品中所含的表面活性剂、助洗剂及其他的化学添加剂能破坏皮肤表面的油性保护层,对皮肤造成腐蚀和伤害。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对头发及人体的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侵害。残留在碗、盘子上的洗涤剂对家人的健康更是个威胁。另外,也许你还习惯把各种不同的清洁剂混在一起用,以加强去污效果。可是,家用清洗剂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混合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如用洁厕剂除垢时可能产生刺激性的氨气或氨水,当氨水与具有漂白功效的清洁剂混合时容易产生有毒的氯氨气体,过量吸入后将导致肺部严重发炎及肺积水。

7.室内致癌物来源

来自建筑物自身的污染

建筑物自身的污染是室内“毒气”的第一来源。在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墙体中加入混凝土防冻剂,另一种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碱混凝土膨胀剂和早强剂。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速度。但是这些外加剂中含有大量氨类物质,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将被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

同时,如果建筑中使用的石料、砖块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超标,会造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放射性污染。

来自装饰装修材料的污染

在室内装修和各类家具制作过程中,各种夹板、贴面板、木悄板、强化和合成地板等被大量地采用。他们采用的粘结剂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游离甲醛,在装修后和家具使用过程中就会逐渐释放出来。据资料显示,国家卫生、建设、环保部门曾进行过一次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抽查检验,发现具有毒气污染的材料占68%。这些材料进入居室,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等各个器官的30多种疾病。

来自室内家具的污染

目前市场上的家具材料良莠不齐,一些家具及其制作材料中含甲醛、苯等多种污染物。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的相关资料说明,由于家具的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继建筑污染、装修污染后的第三大污染源。而有专家认为室内装饰材料,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对于室内空气的污染力度相当地大。

来自日常生活污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知不觉地"制造"了大量的有毒气体。例如厨房浴室内煤气燃烧、烹调油烟、淋浴加热均产生大量CO2、NO2、SO2、可吸入颗粒物、卤代烃、多环芳烃等有毒污染物;摩丝、发胶类美发用品、空气清新剂、清洁剂、杀虫剂等有时也会产生有毒有害的化学气体。

你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将致癌物控制在最低限度:衣物尤其是内衣最好是纯棉,用洗涤剂时戴上橡胶手套,并且多漂洗几遍。在封闭的环境中以及老人、孩子的房间内,不要用有强烈气味的家用化学制剂。室外空气好的时候,记着一定要开窗通风。

8.穿免烫服装可致癌

近期,许多商家大打免烫服装牌促销。然而,有关专家却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盲目选择免烫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的免烫服装极有可能成为损害健康的杀手。

免烫衣服含有哪些化学物质

所谓免烫,主要就是增加服装面料的弹性和防皱性,使得服装经家庭洗涤和干燥后不经熨烫或仅需轻烫,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外观平整度、接缝外观和尺寸稳定性的要求。为达到这种效果,服装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都要进行树脂处理,而目前大部分树脂整理剂都是N-羟甲醛酰胺类化合物,它们在织物整理、服装制造和穿着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甲醛。

由于N-羟甲醛酰胺类树脂的广泛应用,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免烫衣物都还达不到上述国家规定的标准。如果免烫服装整理剂中的甲醛超标,在穿着的时候,游离甲醛会随着衣物和人体的摩擦渗透或挥发出来。长时间穿甲醛超标的服装,吸入低剂量甲醛逐渐累积也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结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导致过敏性皮炎、胃炎、肝炎、手指及指甲发痛等症,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消费者应该慎重选购免烫服装。

购买免烫衣服的注意事项

购买免烫服装,消费者要看商家在免烫服装的标识上是否标明了免烫效果和甲醛含量。如果没有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不要购买。消费者选购免烫服装后,最好洗涤一两次再穿。家里如果已经有免烫衣物,又不清楚是否含有过量甲醛,最好进行多次清洗,可以去除免烫服装中的部分甲醛。根据有关试验,衣物洗后甲醛含量能比洗前有明显减少,最多的能达到减少70%的效果。

由于免烫服装中含有的甲醛是一种无色气体,所以其含量的高低,是比较难以分辨的。选择免烫服装时注意到五个方面。“看”

消费者要看商家在免烫服装的标识上是否标明了免烫效果和甲醛含量。婴儿用品(24个月以内)甲醛含量应在百万分之二十以下;直接接触皮肤的制品如内衣等应在百万分之七十五以下;不直接接触皮肤的制品如毛衣、裤子、裙子、大衣等应在百万分之三百以下。超过国家标准的不要购买。免烫服装如果没有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更加不要购买。“闻”

一些免烫服装使用的是尿素-甲醛树脂免烫整理剂,这种整理剂带酸性,高温时会分解释放出盐酸。消费者可以使劲揉搓服装面料,发热后闻一闻,如果甲醛超标会散发出刺激性气味。同时,如果经过洗涤,这种超标服装还会产生鱼腥味。“洗”

消费者选购免烫服装后,最好洗涤一两次再穿。家里如果已经有免烫衣物,又不清楚是否含有过量甲醛,最好进行多次清洗,可以去除免烫服装中的部分甲醛。根据有关试验,衣物洗后甲醛含量能比洗前有明显减少,最多的能达到减少70%的效果。

慎购贴有“纯棉”“免烫”标签的衣物

有许多的贴有“纯棉”“免烫”标签的服装免烫效果其实并不好。消费者与其购买这样的产品,还不如直接选择未经免烫处理的普通纯棉服装,同样洗涤后需要熨烫,但环保指标更有保障,对健康也更有保证。

选购知名品牌的免烫服装

尽量选购知名品牌的免烫服装。知名品牌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甲醛进行捕捉和醚化改性,能够有效降低树脂整理剂中游离甲醛含量,所以成本较高的品牌服装一般甲醛含量较低、免烫效果也较好。

第三章 手术治疗,最佳方案

1.肺癌治疗九要点

肺癌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一起被列为我国人群死亡原因的前三位疾病。

一.早期诊断很重要

成年人每年要常规参加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时一定要行胸片正侧位检查,有吸烟史20年的烟民最好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有助于早期发现。同时重视肺癌的临床症状如刺激性咳嗽、血痰、胸痛、声音嘶哑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很重要!

二.科学就医 不要盲目相信“伪科学”

一旦确诊肺癌后,一定要到正规的肺癌中心或肿瘤医院就诊,最好到到地区以上的肺癌诊疗中心或三甲医院胸外科、肿瘤科和呼吸科就诊。千万不要相信什么“祖传秘方”和“特异功能”之类的伪科学,也不要将希望寄托在那些昂贵的保健品上。要科学理智地进行医疗消费。

三.确诊肺癌 一定要先分期、后治疗

肺癌治疗前必须要做胸部CT、颅脑核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全身骨扫描、腹部超声或腹部CT、血液肿瘤标记物!明确临床分期后再开始治疗,除外肺外转移后再决定手术治疗!千万不要“急诊”手术!因为不同分期的肺癌治疗策略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一样。如果您的主管医生啥都不查就要给您做手术,建议您尽快转院!

四.外科手术有适应症

I期、II期和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从外科手术中获得益处,IV期肺癌则原则上不应进行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胸外科技术的普及和有效的化疗药物以及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无限度的肺癌扩大切除手术已经不再提倡。因为这样的手术没有给患者的生存带来益处,许多晚期肺癌患者的肺癌扩大切除手术后生存期不足半年!化疗药物、结合靶向药物、放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是一样的!详情可登陆相关肺癌中心和专业学会网站。

五.肺癌化疗有一线化疗和二线化疗之分

一线化疗药物:诺维本 紫杉醇、健择和泰索帝 加铂类药物(铂尔定和顺铂),二线化疗药物:泰索帝 力比泰 易瑞沙和特罗凯。化疗同时应用凯特瑞等药物可防治化疗药物所致的恶心和呕吐,惠尔血等药物可纠正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出现的白细胞下降。目前的治疗药物可以使肺癌患者可以体面地、有尊严地接受治疗!

六.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效果佳

近年来出现的适形调强放疗、伽马刀、X-刀、氩氦刀等新技术是许多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和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是肺癌局部物理靶向治疗手段的代表作之一,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和高龄肺癌患者的。

七.靶向治疗创奇迹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为成千上万的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易瑞沙在中国上市已四年,特罗凯在中国上市也已二年。给成千上万的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够耐受化疗的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希望医保部门尽快启动“绿色通道”,将其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八.慎重选用肺癌治疗新技术

近年来一些投资商在各大医院投资购进了肺癌治疗新设备,用商业手段吸引各大医院肿瘤科胸外科医生为其介绍肺癌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治疗中心是聘请各大医院的肿瘤专家把关,但确有少数带有承包性质的医疗机构就是以赚钱为目的,没有专业的肿瘤专家把握质量关,其他综合治疗手段和药物都不具备,医疗质量也没有保障。请大家一定要慎重选用所谓的“新技术”。

九.多学科综合治疗肺癌

随着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的认识、临床资料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国内外肺癌领域专家学者更多强调的是:肺癌一定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是以化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局部、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2.综合安排肺癌的四种疗法

早期肺癌病例如果病灶较小,且局限于一个肺叶内,如能及时进行妥善的治疗,清除癌变病灶,防止复发,可望获得根治。但是多数病人在明确诊断时癌肿病灶已较大,并已侵及支气管、肺以外的器官组织,或已有远处转移。由于病变范围广泛,往往不能获得根治,仅可进行姑息性疗法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疗效的关键。

肺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从病人全身情况、肺癌的临床病期、病理分型、有无重要的合并疾病来综合考虑。小细胞肺癌首选化疗,非小细胞肺癌多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放疗为局部治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为全身治疗,应综合考虑和合理安排。

一.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已被公认为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选择肺癌的治疗方法时,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除部分Ⅲb及Ⅳ期外,应以手术治疗或争取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到目前为止是唯一有可能使肺癌病人获得治愈从而恢复正常生活的治疗手段。即使是晚期癌症,有时也可先通过其他治疗手段使癌灶缩小,然后争取手术切除。如病变范围较小,术后合理安排综合治疗,绝大多数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甚至治愈。极早期肺癌病人,常常仅通过手术即可治愈。

二.化学药物治疗

①新辅助化疗,即手术前进行2~3周期化疗,以期使肿瘤体积缩小甚至降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

②围手术期化疗:术前3天起(包括术中)及术后2天,可应用化学药物治疗,以减少手术时癌细胞转移。T3以上的肺癌手术后宜加用胸腔化疗,以减少术后胸腔转移率。

③辅助化疗:手术后或放射治疗后进行化疗,目前已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手术后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手术后长期生存率,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④常规化疗:进展期肺癌或晚期肺癌病人均需予以化疗药物,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肺癌引起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免疫治疗

癌肿病人常呈现免疫功能抑制,而且免疫功能越低,预后越差。应用免疫疗法作为治疗肺癌的一种辅助措施,可能有助于机体对癌肿的抵抗能力。香菇多糖、云芝多糖、溶链菌等均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白细胞介素-2为代表的细胞因子治疗可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四.中医中药治疗

按病人临床症状,脉象、舌苔等应用辨证论治法则治疗肺癌,可使一部分病人的症状得到改善。作为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人。

综合治疗

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这样做既可发挥治疗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又可减少治疗的毒副作用。综合治疗的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①对周围型肺癌(包括术前未确诊的小细胞肺癌)先进行手术,以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再予以化疗或放疗。

②对局部淋巴结有转移但未发现明确远处转移的肺癌,给予术前化疗或放疗,争取手术顺利和最大限度保留健肺组织,术后再给予适当化疗或放疗。

③对未发现远处转移,但估计根治性手术有困难的肺癌,给予术前化疗或放疗,争取顺利进行根治性手术或加术中放疗,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再予化疗或放疗。

④对较晚期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者,通常先化疗再化疗、或化疗和放疗同时进行,起到协同作用,但同时化疗和放疗副作用较大,要同时配合中医中药,以减轻毒副作用和提高疗效,并可适当加用免疫治疗,促进康复。

⑤生物治疗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生物治疗是近10余年兴起的较新的一种疗法,如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等)能适当提高化疗剂量以提高疗效。小剂量白细胞介素-2每日胸腔内注射,有利于术后癌性胸腔积液中癌细胞转阴。

综合治疗效果更好

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可以延长非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率。

肺癌在原发肿瘤很小时就有可能发生远处转移。

一期肺癌手术后都有20%左右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二期肺癌手术后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三期肺癌手术后有50%以上的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临床上我们常见更多的是远处转移。

可以看出:即使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也可能出现局部复发和发生远处转移。近年来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概念已经被医务工作者接受。因此,肺癌治疗不能只着眼于局部治疗,要时刻牢记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需要外科、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主席强调“几乎所有恶性肿瘤都需多学科治疗”,提出了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呼吸内科医师需要联合,共同为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肺癌治疗除了外科手术“这一把刀”,其实还有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还有伽玛刀、氩氦刀、射频消融、冷冻治疗和热疗、光动力治疗等多种局部物理治疗手段。但是每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它的适应症,切不可盲目听信推销商的夸大宣传,警惕一些明明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根治的早期肺癌患者被虚假广告宣传所误导。

胸外科医生一定要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和临床分期,综合地、科学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局部和全身治疗手段,以期达到临床根治或延长患者生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前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包括:手术+化疗、手术+靶向、化疗+靶向、射频消融+化疗、射频消融+靶向、化疗+放疗+靶向等多种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总之,肺癌治疗不是一个学科的事情,一定要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在重视延长肺癌患者生存外,也要重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肺癌患者更多的临床受益。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和分子靶点药物的开发应用以及多学科治疗模式的发展,肺癌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总的五年生存率提高至15%,与80年代的8%比较已经有了明显进步。

3.为什么手术能治疗肺癌

肺癌的全称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和肺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不断长大,另一方面癌细胞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淋巴管和血管,最终发生淋巴转移和血液转移(又叫远处转移)。如果在肿瘤未发生远处转移时,通过外科手术将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淋巴结彻底切除,就有可能彻底治愈肺癌。

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外科医生尝试应用手术切除治肺癌最早可追溯到1821年的肺切除治疗方法。但直到1933年才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一年华盛顿大学的Evarts A Graham医生在圣路易斯Barnes医院完成了历史上第一例成功的肺癌切除手术。患者James Lee Gilmore是一位48岁的男性产科医生,手术方式为左侧全肺切除术。手术后Dr.James Lee Gilmore继续开业行医,无瘤生活了30年,死于与肺癌无关的疾病。这一手术的成功给了外科医生以极大的信心,使人们确信外科手术可以治愈当时令人束手无策的肺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家们发明了许多治疗肺癌的新方法,比如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热疗,冷冻治疗等,但直到今天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肺癌最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最新的资料显示,体检时通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发现的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超过90%的肺癌患者能够存活10年以上。

根治性手术

对于早期肺癌,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切除肺部原发肿瘤及胸内的转移淋巴结,即所谓的“根治性切除”,目的是力求达到根除疾病。在不同的年代对根治性手术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在几十年前认为手术切除的愈多,如全肺切除,便是所谓的“根治术”。但全肺切除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早期所谓的“根治术”患者仍有不少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和远处转移,长期生存期并未获得延长。近年来,肺癌手术原则强调“最大限度的切除病灶,最大限度的保护肺功能”,认为只要“彻底”地切除了肺癌病灶,手术切端阴性,就属于“根治性”手术。有些相对晚期的肺癌患者在经过手术前化疗后病灶明显缩小,为手术切除创造了条件,使难以切除的肺癌,达到了“根治性”切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应当指出的是,外科“根治性”手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根除肺癌,要取得好的疗效,还是要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才能提高肺癌的长期生存率。

姑息性手术

与“根治性”手术相对应的是“姑息性”手术,它是以切除全部或部分病灶、减轻肿瘤相关症状、减少患者痛苦为目的的手术。能够使肺癌患者咳嗽、咯血、发热等症状减轻、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另外有少数患者除肺部肿瘤外,经过仔细全面的检查在肺外仅有单一的脑或肾上腺转移病灶,也可行胸部病灶及脑或肾上腺局部病灶切除术,这种扩大手术也属姑息性切除术。对“姑息性”切除术患者,手术的仅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手术前后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肺癌的长期生存率。

温馨提示

从医学发展规律来看,外科手术是局部治疗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创伤性和破坏性,其发展最终将会被非手术或创伤小的治疗方法所代替。回顾结核病发展史,1944年特效的抗结核药链霉素问世,随之高效雷米封,利福平的出现,风行一时的肺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几乎被淘汰。妇科的绒癌通过大剂量化疗有显效后,目前极少需要手术。然而从肺癌首选手术治疗发展到非手术治疗可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但从目前已出现的有效药物的苗头应该相信这一天终会来到。这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4.什么样的肺癌病人适合手术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肺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肺癌不仅仅是一种局部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治疗原则,由单一的手术切除演变为目前倡导的综合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概念,已经逐渐为临床医师所接受。由于早期肺癌没有明显症状,而出现症状的患者确诊肺癌时多数已达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因此,在确诊后进行仔细的检查,详细了解肺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分期,确定能否进行手术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前面已经讲过肺癌的分期,简单来说,如果肺癌完全局限在肺内,未发现有淋巴结转即为Ι期肺癌,如果已经发生了淋巴结转移,但仅仅局限在肺内或肺根处则为Ⅱ期肺癌,而如果纵隔淋巴结已经发生了转移,就属于Ⅲ期肺癌。决定肺癌能否行根治性切除主要的依据是肺癌的分期。简单地讲,肺癌手术治疗适用于Ι期、Ⅱ期和部分Ⅲ期的肺癌患者。也就是说如果患者肺部肿瘤局限在一侧胸腔,通过一侧开胸手术能将所有可见肿瘤及可疑转移病灶完全性切除,就应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决定能否进行手术治疗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没有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通过对患者全身一般状况的评估,预测其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肺功能的评估。肺癌的手术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切除病灶,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

何为肺癌微创手术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及麻醉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数肺癌的外科治疗可以安全地通过微创手术完成。目前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胸腔镜手术和不损伤胸壁肌肉的开胸手术两种。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有其局限性,主要适用于癌肿很小且位置比较靠周边的早期肺癌患者。并且需要使用一次性手术器械,如内镜用切割缝合器,血管闭合器以及支气管闭合器等,价格昂贵。不损伤胸壁肌肉的开胸手术,就是在不损伤胸壁肌肉,不切除肋骨的同时,保证有一个安全的手术视野,其切口长度仅为传统手术方法的三分之一。应用常规手术器械即能完成绝大部分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实践也证实不损伤胸壁肌肉的开胸手术适用于绝大部分有手术指征的肺癌,不但能彻底切除原发病灶,还能进行彻底的纵隔淋巴结清扫。目前在美国,不损伤胸壁肌肉的开胸手术治疗肺癌已经在绝大多数医学中心广泛开展起来,并成为肺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标准方法。

肺癌手术治疗存在的问题

手术治疗比例过低

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只占全部肺癌病例的20%左右。主要原因是肺癌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出现明显症状到医院就诊时疾病往往已达中晚期。

手术探查率高

肺癌手术探查率(也就是开胸后发现肿瘤不能切除)约10%左右,原因是现代肺癌诊断分期用的仪器设备与技术水平还不够理想,或不能合理正确应用。同时创伤性诊断手段(如胸腔镜、纵隔镜、纤支镜经气管或皮肺穿刺活检等)不易被多数患者,甚至一些胸外科医师所接受。术前认真讨论,对把握性不大的病例行多学科会诊,有益于减少探查率。

并发症发生率高

肺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60%,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0%,包括术后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气管胸膜瘘,严重心律失常,肺栓塞,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等。

手术死亡率相对较高。肺癌手术死亡是指发生在手术后30天内的死亡。50年代为40%,70年代9~27%,目前为2~11%,降低肺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在于:1、严格选择病例,充分术前准备;2、不断改进麻醉技术,减轻手术中肺损伤;3、加强手术后呼吸道管理;4、密切监测心肺功能及术后加强病房的护理。

5.肺癌手术有危险吗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手术的危险性正在逐渐降低。肺癌手术的住院期间死亡率在不同的医院有所不同,肺癌手术后的发生危险与患者肺部肿瘤的大小,手术方式,切除肺组织的多少,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无伴随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均有一定关系。一般肺癌手术的死亡率均小于5%,这意味着超过95%的适合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将通过外科手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进行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手术的风险和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清楚。作为患者,应当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乐观地接受手术。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患者的勇气和信心是战胜疾病的重要信心之一。

当然,手术后少数患者可能恢复不太顺利,会出现某些并发症。病人和家属都很焦虑。但作为病人,心中应确信,医生和护士一定会尽力为您治疗,解除患者的痛苦,要有充分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相信一定会尽快康复。

何时需要开胸探查

肺癌的开胸探查指征为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胸部X线、CT以及PET高度怀疑为肺癌,但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针刺活检等均不能取得病理、细胞学诊断的患者。

凡开胸探查者必须于手术前明确无胸外科手术禁忌证,有全部切除肿瘤的可能。对病变隐蔽的肺内病灶,应结合影像资料估计病灶的部位,仔细探查,发现病灶后应送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进而决定手术范围和手术方式。有时术前虽已估计不能手术切除,但为了明确诊断,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可权衡利弊开胸单纯活检或经胸腔镜活检,此时需根据病灶部位决定切口位置。

对癌肿在同侧胸内侵犯和转移较严重但尚能完整切除者,无论其对大血管及重要脏器侵袭程度如何,均应争取彻底完整切除。对肺癌外侵严重无法完整切除者,应取慎重态度,对极个别病例出于减轻其肿瘤负荷以及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既然剖胸,应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组织,使其残留尽可能少,同时也为进一步的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提供有益的基础。对胸腔积液癌细胞阳性者,一般列为手术禁忌。

肺癌手术后的生存率依赖三点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部分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时间较短,亲朋好友会说,XXX没有做手术,活得比他(她)时间还长,还不如不做手术等等。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来讲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①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手术的根本目的在于治疗疾病,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或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于肺癌病人来讲,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不仅仅在于肿瘤是否能够被切下来,还在于肿瘤是否已经有局部或远处转移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够耐受手术等。对此,国际肺癌诊疗原则中有统一的规范化要求。但是在现实中,少部分医生由于受理论水平的限制或其他种种原因,在肺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上并没有遵从这种规范的要求。他们常常认为只要肿瘤能够切下来,就算是手术的适应证,无原则地扩大切除范围,单纯为了做手术而做手术。这样做的结局就是,病人术后的生存时问非但没有延长,反而缩短,而且生存质量也大打折扣。

②医院以及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一些小医院或手术技术能力较差的外科医生,他们在手术操作时由于受技术能力、责任心以及当地医院设备条件的限制,或者对于手术安全性的把握不够(病人可能存在严重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问题)。造成术中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所谓“手术后没几天就死掉了”的事情也往往就是缘于这种情况。

③个别病例情况比较特殊,尽管手术指征很明确,治疗方法也没问题,但术后病情仍然进展迅速,生存期很短。

国内外肺癌临床实践都表明,I期(早期)肺癌病人如果经过规范的手术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80%。而一组关于肺癌自然病程的数据显示,如果不加任何治疗,I期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7.5%。这样悬殊的差距足以说明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价值。显然,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肺癌手术反而让病人死得更快。

选择最佳手术时机

事实上,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选择了手术治疗,而在于是否选择了最佳手术时机,是否对合适的病人进行了合理的手术。并非所有肺癌病人都适合手术治疗。统计显示,肺癌病人就诊时,有70%多的病人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换句话说,对这些晚期病人若一味地坚持手术治疗,其结果很可能是“死得更快”。如果说手术可能加速病人死亡的话,那其实是因为对不适合手术的病人做了不该做的手术。另外,对于一些特定分期(如Ⅲa期)的肺癌病人,尽管手术治疗也同样可以延长他们的生存,但如果在手术切除前进行2~3个疗程的新辅助化疗则更能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这类病人,如果一开始就选择手术显然也是不合算的。凡此说明,肺癌的治疗并非简单的手术还是不手术的问题,而是在于是否严格的遵守了肺癌规范化诊疗的基本原则。只有遵从这些原则的手术才能真正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那么,肺癌的规范化治疗策略中到底包括那些主要内容呢?一般说来,早期(I期、Ⅱ期)肺癌,只要病人身体状况能够耐受,都应该首先考虑根治性的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之后根据病情再用一些辅助性的化疗。再进展一些的,即Ⅲa期的肺癌,一般认为已经属于全身性的疾病了。这样的病例,单纯局部切除病灶显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延长病人生存时间也十分有限。如前所述,规范的治疗原则中,这类病人应当在明确诊断后首先接受2~3个疗程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然后接受手术,手术之后再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对于已经有临近脏器如心脏、大气道、胸壁等侵犯的局部晚期肺癌,尽管根治性切除手术已经很困难或不可能,但一些旨在改善病人症状、减轻痛苦的姑息性手术,如心包开窗术、胸膜固定术,电视硬气管镜大气道肿物挖除术等,都对于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对于已经有了全身远处器官转移的晚期肺癌,一些特殊情况,手术也是有意义的,比如,肺癌患者出现孤立的脑转移病灶者(临床比较常见),在转移病灶切除之后,再姑息切除肺内原发病灶,这样的治疗同样有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因此手术治疗非但不会让肺癌病人死得更快,相反它是肺癌现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