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02:35:12

点击下载

作者: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中心

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二出版分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第2版)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会计基础(第2版)试读:

前言

组织编写本书的初衷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俗称“会计证考试”)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格认证,也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通过考试后,便可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均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由各省(市)组织和安排考试。“会计基础”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查会计基础知识,是会计的入门课程。该科目的考试大纲由财政部于2014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为了配合各省(市)开展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帮助广大考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复习要点与复习方法,熟悉考试环境,提高应试能力,我们组织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培训专家,在深入研究与剖析历年考题和总结多年考试辅导经验的基础上,以考试大纲为蓝本,以各考点和考试重点为主线,对本书进行了升级改版。

本书自2012年出版发行第一版以来,在短短两年间重印二十余次,印量达十几万册,长期占据当当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同类书销量榜榜首位置,得到了广大考生和培训学校、中高职学校一线老师的肯定,相信本次根据新大纲改版编写而成的图书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本书能给考生带来的帮助

1.紧扣考试大纲,明确复习要点,减少复习时间

本书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依据,深入研究了近几年的考试真题,在全面覆盖知识点和对应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分章进行讲解,不仅有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准确地对各考点进行考情分析,归纳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考生抓住复习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2.详细讲解大量真题和例题,揭示命题规律,点拨应试技巧

本书在对各考点的讲解过程中结合了不同类型的试题,包含丰富的历年考试真题和典型例题等,并同步给出答案和解析,考生不仅可以通过题解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熟悉考试题型的解题思路与命题特点,提高应试能力。

3.讲解浅显易懂,配有相关图示和举例,一看就懂

考虑到大部分考生都是非会计专业人员,而且一般都是刚开始接触会计行业,因此本书结合新手学习会计的特点,尽量做到语言描述清楚、浅显,并通过生动、形象的示意图和贴近实际工作的实例等,让考生一看就懂。

4.提供特色小栏目,掌握命题规律,提高应试技能

本书提供了“专家课堂”“考场点拨”和“知识链接”三个特色小栏目。其中,“专家课堂”栏目主要总结学习方法和考试内容的重点;“考场点拨”栏目主要针对各知识点在考试中的出题规律、应对策略等进行剖析;“知识链接”栏目主要对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概念作进一步的说明。

5.各章末提供自测练习题,考生可反复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在每章最后,按该章考点所涉及的不同题型提供自测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是根据对应考点在考试题库中的命题类型及方式精心设计的,其参考答案在本书的附录中提供。考生通过演练自测练习题,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掌握考试重点,并能对其他类似考题做到举一反三。

6.配套题库版光盘,完全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复习更高效

本书的配套光盘提供了模拟考试系统,使考生提前熟悉考试环境及命题类型。光盘中的考题不仅类型全面,而且对于实行无纸化考试地区的考生,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要求选择相应题型、题量和答题时间等进行模拟实战。这些考题都是精心挑选的历年真题和预测题,均有参考答案及详细解析,可供考生模拟演练,并通过解析获知答题思路及考查重点,进一步突破复习难点。

怎样使用本书

◆ 充分了解考试要求,明确复习思路。建议考生先仔细阅读“考纲分析与应考策略”,充分了解考查的知识点,弄清考试重点,掌握复习方法,了解考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题技巧。

◆ 抓住考试重点,有的放矢。不主张考生采用题海战术,并不是练习题做得越多就越好,因为考试是随机抽题,且考题的要求是千变万化的,但考查的重点与方式基本不变,所以考生应注意对各种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在复习时才能抓住重点,掌握其解题要领,以不变应万变。

◆ 将本书与配套光盘配套使用,更利于复习。建议考生将复习精力和大部分时间放在每章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上,然后通过配套光盘提供的模拟考试系统进行反复练习,这样不仅能熟悉考试环境,还能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结合教材中的讲解查漏补缺。

联系我们

除了本书编委会成员外,参与本书资料收集整理、编写、校排、光盘制作等工作的人员还有:李凤、肖庆、李秋菊、黄晓宇、蔡长兵、牟春花、张倩、熊春、蔡飓、高志清、丘青云、谢理洋、郭三霞、罗贝加等。

尽管在本书的编写与出版过程中,编者一直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本书责任编辑的联系邮箱为:lisha@ptpress.com.cn。编者

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

一、考情简介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俗称“ 会计证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的考试,通过考试后即可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13年7月1日开始,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即采用国家题库进行统一考试,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考试时在全国统一题库里随机抽题,每个考生的题都不相同。无纸化考试题库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

财政部2014年4月4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修订)的通知》(财办会〔2014〕13号),对2009年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一)考试科目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会计基础”;(3) “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

其中,会计电算化或珠算科目,考生可择其一报考。部分省市的珠算考试同样实行无纸化考试,并严格按照珠算考试大纲和无纸化考试的有关规则进行。

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规定,2013年7月1日以后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律实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3科连考,各科成绩须一次性同时合格才有效,并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规定。(二)考试形式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的形式,所有科目的考试答题全部通过计算机实现。(三)考试题型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函》文件规定的考试题型,“会计基础”科目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分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题(40分)、判断题20题(20分)、计算分析题2题(有选择、填空、分录填制、金额计算等题型,20分,每题包括题干和5个小题,每小题2分)。(四)考试时间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般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报考及考试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上半年考试的报名集中在前一年的11月份到当年的4月份,考试集中在5~6月份;下半年考试的报名集中在6~9月份,考试集中在10~11月份。

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采用国家题库进行统一考试,考生连续抽取3个科目的考题完成考试,3个科目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考试总时间为180分钟。

各地考生可登录自己所在地财政局官方网站查询报考通知。

二、考纲分析

“会计基础”科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如下十个部分(考试大纲详细内容可参见本书配套光盘)。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四章 会计记账方法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第六章 会计凭证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十章 财务报表(一)重点难点分析

在考试大纲要求的十章内容中,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考试重点,各地每年的考试都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分值的试题考点在这四章中,其余章节分值一般较少。

各章考核要点与题型如下表所示。续表(二)内容结构分析

从内容结构上来说,“会计基础”就是讲解会计核算方法和内容的一门课程。(1)核算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等。(2)核算内容:包括资金筹资业务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业务的账务处理、材料采购业务的账务处理、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以及利润形成与分配的账务处理,即第五章的内容。

这些内容概括起来为会计六要素、两等式和两报表,具体如下。(1)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2)两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两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学习方法

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节约学习时间。对于学习时间有限的考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重要。没有一个学习方法适合于所有人,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收集信息,制订计划

由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组织和安排考试由各地区自行决定,所以各个地区考试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如下。(1)最近一次考试的时间是哪天?考试报名时间是哪天?现在离考试还有多少天?是否来得及学习应考?(2)各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大纲)与往年相比有没有什么大变化?变化在哪里?(3)无纸化考试形式有何特点?(4)考试的题型有哪些?各类题型大致占多少分?(5)有哪些考试资料是自己可以利用的?能否找到本地前几年的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本地财政局官方网站或该考试指定报名网站了解,或通过往年(次)的考试真题来分析获取。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可以通看一遍教材,再根据以往经验,做一些往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查漏补缺,重点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强化;没有什么基础的考生,最好能参加一个培训班进行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为你把握各科重点,解析难点,分析考题,了解命题的思路,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学习。(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

教材是考试大纲的具体体现,考试的命题范围、命题依据一般都不会超出教材,无论考试时试题怎么变化,所有的试题几乎都出自教材中不同的地方。因此,对教材进行反复通读、精读是学习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3遍以上的通读。第一遍通读的目的是对教材体系有个系统地了解,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第二遍应该是精读,即逐章阅读,理解有关知识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第三遍快读,跳过已经掌握的内容,查漏补缺。

精读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各章节内容哪些只作为一般了解,哪些应该熟悉,哪些要重点掌握、熟练精通,通过精读应该了然于胸。(三)归纳总结,注重实际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在通读教材以及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法、综合分析法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再对结论进行适当的记忆。即使对于“简答题”这种题型涉及的知识点,也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在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要点。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将教材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多做一些与具体实际相关的习题,特别是计算分析题,注重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从事会计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

学习过程中,适当做一些试题,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什么地方没有学习到,什么地方掌握得还不好,什么地方可以不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调整复习时间和内容。

往年考试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之一。通过做往年试题,可以尽快地掌握重要知识点,了解本地考试的出题点和侧重点,找到真正考试的感觉。历年试题的重复率较高,今年考过了,明年还可能会考。除此之外,适当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也可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本书在逐一讲解各考点的过程中,还以各地近几年的纸质考试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模拟题为例进行剖析,学习时可以详加揣摩。

对于试题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提倡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更不支持采取“背题”的方法。除了对往年真题进行练习外,可以使用本书配套光盘中的试题系统进行模拟练习,其中的试题大多来自于各地往年考试的真题以及由相关专家编写的质量比较高的模拟试题。(2)练习做题时,给自己限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最好跟本地考试时间一致。限时做题,可以演练自己的答题速度,有利于在考场上充分发挥。(3)对于做错的题目,不要仅限于知道正确答案,还应努力寻找原因:考点是什么?自己对这个考点是不是学习不够?怎样去着手解决此类问题?经常存在的误区是什么?找到原因后,采取合适的方法予以解决。

四、应试技巧

掌握一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应试经验和技巧,可以在考试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一)考前准备要充分

无纸化考试所有试题都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考试时只需带上身份证和准考证就行了。(二)答题方法与技巧

不论什么考试,都有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是值得了解并合理应用的。

1.先易后难地做题

在下载试题之后,正式答题之前,快速查看并了解一下题量,然后大致计划答题时间,即第一遍做题用多少时间,第二遍用多少时间,最后留多少时间来检查等。

一般来说,对一套试题,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将考试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检查等三个步骤来进行。

当阅读一道题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看出该题的做法,或者即使能看出该题的做法,但是已经知道这道题在做的时候非常麻烦,需要的步骤多、时间长,即可以先不做该题,标记该题后即可跳过。在无纸化考试系统中,往往提供了标识功能供考生使用,用鼠标单击一下相应按钮(这个按钮往往叫做“标识”或“标识本题”),然后继续做下一题即可。

第一遍剩下的题目往往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甚至有的题目还需要比较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过程中陷于某道题的时间稍长,无法进行下去,千万注意应暂时放弃该题,不要在一道题上花掉过多时间。在做难题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没有完成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题目做标识,否则后面就不知道还有哪些题目没有完成了。

在考试最后尽量安排时间来做检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似是而非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第一感觉的正确性往往更大。

2.看清题目,领会题目的考查意图

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再寻求最佳答案。例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如果一看到一个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就立下决断,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很可能会丢掉不该丢掉的分。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项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事实上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答案。因此,建议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项,然后进行选择。

例如:

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是根据( )来确定的。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收入-费用=利润

C.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D.平行登记规则

乍一看,本题中所提供的选项均是正确的,可这是一道单选题,不可能都对,所以,此时就要看清题目要求,重新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确定的,故此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3.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再充分的复习准备,也可能会有不会做的题目出现。碰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惊慌,题目的难度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自己不会做,别人同样可能不会。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题目,先看清题目的评分要求,如未注明做错要倒扣分数,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因为答对的概率还有25%。(三)各题型答题技巧

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成绩,甚至考出高分。

1.单项选择题(单选题)

顾名思义,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题型,单项选择题是最简单的一种题型,能否在单项选择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解答单项选择题时,以下技巧可供参考。(1)运用排除法。

如果解题时不能一眼看出正确答案,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都直接摘抄自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需要命题者自己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所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被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的概率。

例如: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费用的是(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制造费用

显然,在本题中,选项A、B、C均属于期间费用,如果其中一个对,那么另外两个均对。但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不可能都对,于是A、B、C可以排除(正确答案:D)。(2)运用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直接将各备选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

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表现为( )。

A.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B.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C.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负债增加

D.一项资产减少,另一项负债减少

本题的关键词是“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备选答案中对于该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只包括资产和负债。试题的题干说明“以银行存款偿还债务”,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动,由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知,这两个会计科目肯定是发生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的情况,故答案应是选项C或选项D。银行存款属于企业的资产,用银行存款偿还债务,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资产减少,现在再来对比选项C、D,很显然正确答案为D。(3)运用猜测法。

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想尽方法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答案,那也一定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答案。不选答案肯定不能得分,选了答案就有可能得分。在猜测之前,尽量先排除掉干扰答案,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出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2.多项选择题(多选题)

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较多,但在答题技巧方面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1)多项选择题分值较高,每小题2分,但其评分标准一般是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因此需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推敲每一个答案,慎重选择。(2)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因此在运用排除法时只要能够准确地排除掉两个选项,剩余两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3.判断题

判断题的评分标准是判断正确得l分,判断错误或不作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

对该类题型,需要准确地判断出题目的对错,做题时,尽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题作出判断;当然,如果对某道题实在没有把握,也不要缩手缩脚,因为,本题型没有倒扣分的评判标准,可以猜测一个答案,答对的概率至少还有50%。

解答判断题,除了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能直接判断的以外,掌握以下技巧,可以提高得分率。(1)分清绝对和相对概念。

判断题通常不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判断题中通常会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一点,将为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判断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误的,如“只要企业拥有某项财产物资的所有权就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答案。

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正确的。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会计核算可以不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等都含有相对概念。(2)只要题目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例如下面这道题: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动态报表。通过它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构成、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和企业资金的来源构成。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资产负债表是否属于动态报表;题目中表述的资产负债表的意义是否正确。如果这两个问题中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整个命题就是错的。本题答案应该是“×”,错就错在第一个问题。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变动情况的静态报表。(3)运用大概率事件。

解答判断题是指出其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因此即使自己对题目完全没有把握,也有50%的概率猜对答案。如果本地区的判断题没有实行倒扣分的评分标准,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感觉来猜测答案。如果本地区的判断题实行了倒扣分的评分标准,那也可以运用大概率事件的原理来作出判断。

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判断题正确答案为“×”的概率占60%~80%,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已经将其中的6、7道题判断为“×”,则余下的没有十分把握的题就可以考虑判断为“√”了;反之,如果在前面已做的题中已经有3道题判断为“√”,余下的题目就要着重考虑判断为“×”的可能性有多大了。

这就是“运用大概率事件”的方法,但是运用该方法首先得对该题目有个大概的判断,如果完全没有把握,在试题要倒扣分的前提下,倒不如不作任何判断。(4)酌情猜测。

这种方法只能运用在判断错误不倒扣分数的地区。在这个前提下,哪怕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答对的概率是50%。

4.计算分析题

在无纸化考试方式下,计算分析题基本上都是给定案例材料,再针对材料提出几个小问题,一般包括两道大题,每个大题包括题干和5个小题,每小题2分。

计算分析题这种题型主要都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这类题型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分量一般都较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

解答计算分析题时,可以按照以下解题步骤进行。(1)详细阅读试题。

对于计算分析题,一般来说,建议对题目要求至少阅读两遍。一方面,这样可以准确理解题意,不至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还可能从中获取解题信息。(2)题目要求算什么就算什么。

解答计算分析题时,很多时候涉及引用计算公式的情况,因此要弄清题目要求计算的是什么,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不用去计算,计算多了,难免出错。(3)注意答题方法。

对于选择题,对考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除了通过分析和计算直接得到正确答案以外,灵活应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可以有效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而有的答案之间本身就相互矛盾,有的答案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适当分析答案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成功排除一些备选答案。

除了选择题答题方式外,计算分析题还包括分录填制型、金额填制型等答题方式,对于这类题型,建议先在草稿纸上编写会计分录或引用公式进行计算,然后再在计算机上选择分录或填制金额。第一章总论

总论包括会计的概念与目标、会计的职能与方法、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其质量要求,以及会计准则体系5个方面的内容,它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其中涉及的新名词、概念较多,学习时以理解记忆为主。本章的出题方式以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为主,分值一般约6分。其中以基本概念为主的考题较多,可能会涉及1~2道判断题。本章的考核重点是:会计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基本假设这一知识点要重点掌握,这对学习后面的内容至关重要;而对会计特征和基本职能,只需理解记忆即可。

本章考纲知识体系一览表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与目标(熟悉)

考情分析:本节内容的出题方式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有时可能会涉及判断题,本节考查重点是会计的概念、特征和目标,尤其是会计的基本特征属于常考内容,而会计对象这一知识点有时也会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学习建议:理解记忆本节内容,着重掌握会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熟悉会计对象与目标,并建议考生把需要掌握的概念中的重点内容标识出来,便于帮助记忆。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为了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会计的概念一般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专家课堂

单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统称。未进行特别说明时,本书内容主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企业的会计工作主要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由此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及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企业会计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知识链接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财务会计主要是向单位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量情况等相关信息,侧重于过去信息;管理会计则主要是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管理、规划和决策等所需的相关信息,更侧重于未来信息。【例题·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从会计的概念可以总结出,会计具有如下5个特征。

1.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会计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2.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体系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转化为货币的会计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的经济决策。

3.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实物和货币3种计量单位,其中,劳动计量和实物计量只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计算结果一般无法直接进行汇总和分析;而货币计量则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对计量结果进行统一衡量和综合比较。因此,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4.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备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以及报告进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各单位已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从而,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2)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目标。

核算和监督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会计管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5.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在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分析时,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计算方法。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3种。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本。

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是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例题·多选题】会计的基本特征包括( )。

A.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B.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C.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D.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基本特征包括5项,分别是: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体系;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得到完善。其发展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几千年的历史。

1.会计的产生

会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等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但是,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即把收入、支付日期和数量等信息记载下来,生产尚未社会化,独立的会计职能并未产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的核算内容也逐渐拓展、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此时,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由专门人员从事的特殊的、独立职能。

2.会计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可将其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3个阶段。(1)古代会计。古代会计阶段是从会计产生到15世纪末以前,这是会计发展史上最漫长的一段时期。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希腊等都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

在我国,关于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岁会”,同时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便初步形成了会计工作组织系统,并形成以文字叙述方式的“单式记账法”。(2)近代会计。近代会计最大的标志就是复式记账法理论的产生和运用以及《簿记论》的问世。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其实《簿记论》详细阐述了日记账、分录账和总账以及试算表的编制方法,并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簿记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该书作者卢卡·帕乔利也被誉为“会计之父”。

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意大利的复式簿记迅速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随后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许多专门研究和论述簿记、会计理论等方面的书籍出版,使会计知识得到广泛普及。1853年,英国在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至此,会计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专门职业和通用的商业语言。(3)现代会计。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促成了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并颁布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不仅奠定了现代会计法制体系和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而且促进了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决策会计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

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知识链接

在我国,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了破除行业所有制界限的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在股份公司中率先实施,2005年在所有大中型企业中实施,并于同年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2月,财政部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实施。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工作的融合,会计信息不断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了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资金运动是客观的,它是资金的形态变化和位置移动。

一般情况下,资金运动过程可以分为资金投入、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3个基本环节,由于各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经济活动、资金运动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会计的具体对象也就不尽相同。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的过程,如图1-1所示。图1-1 资金运动过程示意

1.资金的投入

任何单位的成立,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资金投入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形成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债权人权益,即负债。资金的投入是企业获取资金的过程,是资金运动的起点。

2.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意味着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工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不断循环与周转。下面分别介绍这3个阶段中,资金的运动情况。(1)供应过程。企业利用投入的资金,根据制定的生产经营计划进行采购,如建造或购置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购买原材料、购买办公用品等,为生产产品作充分的物资准备,这就是供应过程。(2)生产过程。生产工人借助机器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品,同时,企业还会发生原材料消耗的材料费、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工资等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必要开支,这就是生产过程。(3)销售过程。企业将生产的产品进行对外销售,在取得销售收入的同时,还需要支付必要的销售费用,如包装、运输、广告等,这就是销售过程。

专家课堂

企业获得的销售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成本后的纯利润,还要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通过对上述资金运动过程的分析,发现在所有者和债权人投入资金后,资金就要伴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进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其表现为资金形态的依次转变,即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个过程就称为资金循环,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则称为资金的周转。

3.资金的退出

资金的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主要包括偿还债务、缴纳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经法定程序减少资本等。

上述资金运动的3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偿还、税金上缴和利润分配等;没有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也就不会有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例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对象的是( )。

A.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B.计算和考核的内容

C.会计记录和分析的内容

D.核算和分析的内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专家课堂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对象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而是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因此,采购计划、召开会议等就不属于会计对象。(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核算的目标有明确规定: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由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

为了准确判断投资者的投资是否被科学、合理而有效的使用,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信息,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也要及时或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和使用资金的情况。因此,会计目标的根本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作出经济决策。

2.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的相关信息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

会计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是否继续投资、发放贷款、收回贷款等经济决策。【例题·单选题】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会计的目标是( )。

A.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B.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决策有关的信息

C.提高经济效益

D.核算和监督经济管理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会计目标的作用。在现代公司制下,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熟悉)

考情分析:本节的考查概率较大,其中,会计的基本职能属于重要考点,出题方式以单选题和判断题为主。此外,本节新增的“会计的拓展职能”知识点可能会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考题中。

学习建议:理解记忆本节内容,着重掌握会计基本职能的概念和特点,要熟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7个具体方法之间的联系。采用比较法,将会计基本职能和拓展职能进行区别记忆。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备的功能。会计的职能有多种,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以及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和评价经营业绩等拓展职能。(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为会计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或称特定对象)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的3个环节含义如下。(1)确认。确认是指运用特定的会计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否进行会计处理。简而言之,就是对某一交易或事项进行定性的过程。(2)计量。计量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已确认的某一交易或事项确定其金额的会计程序。(3)报告。报告是指在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提供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的会计信息。

专家课堂

会计核算的特点: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劳动度量和实物度量为辅助度量单位,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②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环节的是( )。

A.确认

B.审核

C.计量

D.报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会计核算的3个环节。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为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或称特定对象)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考场点拨

关于会计的核算职能要理解记忆,该考点经常以判断题的形式进行考核。特别是概念中“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这一句话中的“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说它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或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例题·判断题】会计核算只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会计核算的概念。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或称特定对象)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其核算的具体内容如图1-2所示。图1-2 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2.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它是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1)真实性审查。真实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会计核算是否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合,不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2)合法性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指检查各项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3)合理性审查。合理性审查是指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和经营管理要求,保证各项财务收支符合特定的财务收支计划,实现预算目标。杜绝奢侈浪费行为、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专家课堂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其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会计核算资料、检查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确定经营目标以及调整预定计划等内容。通过会计监督不仅能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促使企业改善经济管理水平,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题·多选题】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 )所实施审查。

A.真实性

B.合法性

C.有效性

D.合理性【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会计监督职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审查的是( )。

A.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求

B.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C.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

D.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会计监督职能中的合理性审查内容。选项B属于会计监督职能中的合法性审查内容。

3.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种基本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保证,没有严格的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才能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如果没有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监督就没有客观依据。反之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那么会计核算也就毫无意义了。(二)拓展职能

会计的拓展职能主要体现在管理会计方面。

1.预测经济前景

预测经济前景是指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定性或定量地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以此来指导和调节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2.参与经济决策

参与经济决策是指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运用定量或定性分析法,对备选方案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3.评价经营业绩

评价经营业绩是指通过财务会计报告等信息,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资产运营、经济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从而作出公平、客观和真实的综合评判。【2013年真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职能的是( )。

A.评价经营业绩

B.会计核算

C.预测经济前景

D.参与经济决策【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会计职能的内容。选项B属于会计的基本职能,选项A、C、D属于会计的拓展职能,4个选项均属于会计职能。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方法。(一)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主要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7种方法构成。

1.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确保账簿记录的各种数据正确、完整的一种专门方法。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必须由经办人或对方单位填制原始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原始凭证都要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确认无误后再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登记账簿的依据。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核算和实施监督的基础。

2.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企业根据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不同特点和经济管理的不同要求,在会计制度中事先确定会计科目,然后选择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按分类核算的要求,逐步开设相应的账户,分门别类地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

3.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复式记账全面且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它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核心。

4.登记会计账簿

账簿是具有一定格式,用来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为依据,将经济业务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账簿记录所提供的各种核算资料,是编制财务报表的直接依据。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应记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通过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反映各项费用是超支还是节约,据以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货币资金、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的账存数与实有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发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物资管理,保证财产的完整,并能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7.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根据审核的会计账簿和有关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财务会计报告将定期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各种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上述会计核算的7个方法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形成完整的体系。它们的关系如图1-3所示。图1-3 会计核算方法间的关系(二)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可按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核算内容进行划分。(1)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2)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

当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工作首先由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开始,然后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相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然后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期末,根据账簿记录和其他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这些程序从会计期间的期初开始,至会计期末结束,并在各个会计期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故被称为会计循环。【例题·多选题】( )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环节。

A.复式记账

B.登记账簿

C.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D.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会计核算方法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掌握)

考情分析:本节的内容不多,在考试中所占题量较小,涉及的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有时可能会出现1道计算题。计算题主要是让考生计算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下,某个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和费用。

学习建议:重点对四项基本假设的概念进行理解记忆,因为考题一般不会直接考查概念,而是换另一种说法或方式对考生进行考查。同时,要重点掌握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含义,建议考生通过做习题的方式来理解记忆本小节的重要知识点。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4个方面的内容。(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前,首先必须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反之,则不能。

其次,明确会计主体后,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股东的经济交易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则属于企业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

一般情况下,会计主体就是一个单位,如一个学校、一个机关、一个医院等,这些个体单位都是独立法人。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法人)是有区别的。凡是法律主体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由自然人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在会计核算上必须将其作为会计主体,以便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其所有者个人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实体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不能超越范围核算和监督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例如,有A和B两个企业,其中A企业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不能核算和监督B企业的经济活动;即使A和B两个企业之间有经济往来,A企业也只能核算和监督影响A企业的经济活动,并且还应该把A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企业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2013年真题·判断题】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完全对等,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会计主体与法律注体的区别。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法人)是有区别的,即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考场点拨

对于该知识点的内容要熟练掌握,出题一般以判断题为主,同时要理解记忆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即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运行,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例如,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在较长的时期内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企业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就可以假定该固定资产在持续进行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此时,固定资产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则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需要改用其他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专家课堂

需要注意的是,持续经营只是一种假设,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如果有证据表明一个企业已无法履行它应承担的义务,并且连正常的经营活动也无法持续下去,那么,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所规定的各种会计方法和程序也就不再适用,而应当改用其他方法,如破产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