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09:09:44

点击下载

作者:艾永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试读:

前言

几年前我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有一次,受邀到一所中学去参观。

接到邀请的时候,我被告知参观的主题是观摩这所中学里学生的交往能力。应该说,这个主题并没有让我感到惊讶,真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进入校门以后发生的事情。

刚从车上下来,本以为迎接我的会是在电话里交流过的那位女教导主任,可出乎意料的是,门口仅有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我还以为来早了,正想等一会,他却大大方方地问:“您就是来参观的××先生吗?”被这样一个孩子叫出名字,让我很意外。在我正琢磨着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的时候,他又开口说话了:“我就是今天负责接待您的人,我叫××。”于是,带着一肚子的惊讶,我跟着他走进了校门。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完全是学生自发组织的辩论会、演唱会、体育比赛、团队游戏;在一个个模拟现实的场景中,这些异国的孩子们友好而又熟练地进行着各种团队活动……

而那位教导主任,一直到我的参观即将结束时才露面。她微笑着对我解释说:“请原谅我的不礼貌,但我想这种方式会给您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次参观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美国的学校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呢?经过反复的研究,我才知道这与他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这种教育理念是,如果想让一个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学习丰富的知识仅仅是条件之一,而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样一个分工日益精细的社会里,无论个人的能力有多强,也不可能通过单打独斗取得成功。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与别人相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所以,美国的父母,从小就很注意教孩子与别人沟通、友好相处,与别人合作与共赢。这样,当孩子长大以后,他就自然拥有了在社会中取得发展的能力。

而我们的孩子在做什么呢?每天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虽然他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有了很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封闭的生活环境和单调的学习生活常常使他们表现得偏执、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也不会与别人合作。等他们长大后,到了社会上,都很难和别人融合到一起。

所以,我就动了写这本书的念头。在这本书里,为了能够使父母们更好地理解教会孩子正确交往的意义和方法,我引用了大量的咨询案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与所有的父母一起,使孩子尽早拥有他们本该具备的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会交往、受欢迎的人打好基础。

在这本书成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家长、老师和青少年心理研究人员的帮助,他们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案例,使我们可以在这里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在这里,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一 孩子害怕和别人玩,还总闹矛盾,该怎么办?

1 学会交往,学会成长

孩子在成长,自然要和别人相处,学会和别人一起生活,但是如果孩子缺乏和别人相处的能力,就有可能被排斥在外,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的成长就可能受到阻碍。曾经遇到过一位妈妈,她的孩子性格特别古怪,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吵架,老师调解不了,只好找家长,弄得她心情也很坏。不过,她总觉得,这毕竟只是孩子的小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就没怎么放在心上。有一天,老师又打来电话了,说是孩子又和别人吵架了,起因是这样的:孩子有一块橡皮,是妈妈到外地的时候特意给她买的,上面有一个很好看的卡通图案,画的是蓝色的天空和一只可爱的鸽子,样子特别可爱,妈妈很喜欢,买回来以后,孩子也很喜欢。在学校画画的时候,孩子把橡皮拿出来了。有的小朋友就说:“毛毛,你的橡皮真好看,我也很喜欢。”毛毛当然很高兴,于是愉快地说:“那当然,这是我妈妈特意从外地给我买回来的。”那个小朋友就接着问:“上面的图案是什么呢?一定是一只白鸽子吧。”毛毛说:“这不是鸽子,这是喜鹊。”那个小朋友说:“这明明就是一只鸽子嘛!”毛毛则固执地说:“就不是,这不是鸽子。”结果,就是因为这一点小事,两个人吵起来了,还打起架来,两个孩子都哭了。老师弄清楚原因之后,又看了橡皮上的图案,认为那位小朋友说的是对的。可是面对老师的“裁决”,毛毛还是不服气,觉得老师不偏向自己。没办法,老师只好把情况和妈妈说了,希望妈妈能够帮着协商解决。而且,因为这件事,班里别的小朋友都不敢和毛毛来往了,因为都知道她性格不好,不能说她的不是。这样一来,孩子在学校就感到很孤立,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了,他们都不理我。”这让妈妈也很困惑。

孩子在成长中,在和小伙伴的相处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

与别的小朋友吵架了;

别的小朋友不和自己一起玩;

与小伙伴们相处的时候,自己受到了委屈;

别的小朋友不欢迎自己;

不知道该怎样和老师相处和交流;

不知道怎样融入集体;

觉得被孤立,不知道怎么办……

离开了父母,在学校这个小小的“社会”里,孩子需要学会和别人一起生活,不会和别人相处,自然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成长。有一位大学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班里有一名学生,有着傲人的天赋,高中毕业的时候,以当地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一所著名的理工大学。在大学里,他刻苦学习,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宿舍、教室之间往来,学习成绩优异,又以保送生的身份读了研究生。在读研究生之后,指导老师看到他基础知识扎实,又踏实肯干,就让他参与自己的一些研究项目。为了完成这些项目,他需要经常走出校门,到外面的实验室去做实验。有一天,指导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这个男孩所在的单位打来的,电话里,有人对他说:“你们为什么要派××(就是那个男孩)来呢?”指导老师感到很惊讶,说:“因为他是我们这里成绩最好的学生啊!”电话里的那个人也很惊讶:“是吗?可是我们一点都看不出来,只觉得这个人很孤僻,很难相处。”原来,这个男孩虽然有着出众的专业知识,但因为从小就钻在书堆里一心苦读,连基本的与别人交往接触的常识都没有。一到新的岗位,大家等着他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贡献出来,一起把事情做好,可是这个男孩,性格很孤僻,不擅于合作,每天一到单位,就自己忙碌起来,也不和别人说话。大家在一旁看着,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想问他,看到他很专心的样子,又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一连几天过去了,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高材生在搞什么名堂,只好给他的指导老师打电话。

作为父母,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得到什么启发呢?

孩子离开我们,到学校里去,但不等于就完全脱离我们了。面对新的生活环境,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如果我们不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就会感到害怕,不愿意再和别人相处,有的还会和别人吵架,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

孩子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不会和别人交往,久而久之,性格就可能变得孤僻,爱发脾气,不会和别人相处。这样,他们长大了以后,也可能把这种行为方式带到生活中,总和别人闹矛盾,如此一来,他们就很难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告诉他们怎样和别人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这样,孩子将在许多方面受益:

他将成为一个自信、乐观的人;

他将成为一个心胸宽广、宽容大度、心灵健康的人;

他将懂得如何关心别人,也懂得如何得到别人的爱,将拥有许多的朋友;

他将具备很强的与别人合作的能力,知道怎样与别人合作,直到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完善性格,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学会交往,得到快乐

善于交往的孩子会更快乐。

这是因为,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乐趣,这会有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

一位家长来信对我说: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付出了很多,凡是孩子需要的,我们都尽力满足他,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能够做到的,都给孩子了。可是孩子看上去好像还是很不开心,周日带他去游乐园,坐过山车,玩的时候他很高兴,但过了之后,又恢复了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在家里少言寡语,在学校里与世无争,各种活动对他来说参加不参加都无所谓……我们知道,快乐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总是这样郁郁寡欢,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孩子看上去那么不快乐?

原来,由于父母平时工作太忙,只能够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着,爷爷奶奶虽然疼爱孩子,但是,毕竟祖孙之间的年龄差别太大,他们与孩子的交流还是有问题的。平时爷爷奶奶说的话,孩子不太感兴趣,又没有合适的小伙伴在一起玩,渐渐地,孩子就不那么爱说话了。时间长了,孩子一回到家里,就坐在那里自己玩玩具,和谁都不爱说话。

就这样,孩子性格也变得沉闷了。

善于交往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感情交流,变得更快乐。

在学校,在幼儿园,孩子与朋友们在一起,虽然有时也会吵架,但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交流,彼此了解对方。

心理学家发现,善于交往的孩子容易把心里的情绪排解出去,容易形成快乐健康的性格。如果孩子总是被拒绝于集体之外,他们就会产生孤独感,感情会受到压抑。长久下去,他们会感到寂寞、空虚和无聊,始终处于孤独、封闭和退缩的状态,长此以往,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是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曾先后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和美国国务卿。1971年7月,基辛格主导了著名的“乒乓外交”,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特使访华,为中美外交恢复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退休之后,基辛格并没有闲着,他广泛游走于拉美、非洲、亚洲的各个角落,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用我的交往能力,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传递友爱和快乐”,由于他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突出贡献,他于1973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又于1977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基辛格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始终认为,通过自己积极的穿梭交往,可以为许多人带来快乐,而自己也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喜悦。在他的回忆录里,他把自己的这一能力归功于他的母亲。小时候的基辛格,并不是一个很擅于与别人相处的人,相反,他总是喜欢一个人拿自己的锡偶玩具士兵做排兵打仗的游戏。母亲见到了,觉得他太过孤独了,就指着窗外那些正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问他:“孩子,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玩呢?”小基辛格想了想,指着地上的锡偶玩具说:“他们确实玩得很好,可是,我觉得一个人玩很有意思啊!”母亲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了,出了房间,小基辛格又低头一个人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母亲带了五六个孩子回来,他们每个人都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有汽车,有马车,还有大炮,有舰船……几个孩子在地上把这些玩具摆开,分成两派,玩起作战游戏。小基辛格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母亲就对那些孩子说:“为什么不让小基辛格一起参加呢?”伙伴们毫不犹豫地说:“来吧,欢迎加入!”于是小基辛格拿着自己的锡偶士兵也兴致勃勃加入到了伙伴们的行列。就这样,小基辛格体会到了与别人相处的快乐,再也不愿意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后来,小基辛格长大了,先是成为国际关系专家,后又成为美国的国务卿,还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他始终都认为,童年的这次经历对他的改变非常大。正是这次经历使他体验到了与别人相处的快乐,长大以后,他也愿意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带给别人!

所以,孩子就是这样的,交往是他们的天性,在和别的小孩子打交道、玩耍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快乐,这会帮助他们变得更积极、乐观。

所以我们不要忽视孩子的交往能力,应该鼓励他们到小朋友当中去,学会和别人相处,让他们在交往中成长!

3 学会交往,增长见识

交往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让他们的知识更丰富。

有一次,我正在家里给阳台上的花浇水施肥。我买了一些花肥,准备把它们埋在花的根部,有了养分,花就可以长得更好。萌萌本来是在一旁写作业的,看到我忙来忙去,很好奇,也过来看,看到我正在往花盆里洒肥料,他问:“这是什么?”

我告诉他:“这是肥料,有了它,花就可以长得更壮,开得也更漂亮。”“花肥?”听了我的话,他若有所思的样子。突然他转身跑到厨房,把早上喝剩下的牛奶拿来了,要我洒在花盆里。

看到他的举动,我很惊讶,问:“你怎么知道牛奶可以当花肥的呢?”

他自豪地对我说:“班里的同学告诉我的。”

原来,班里有手工课,有培育种子直到开花的内容,在课堂上,他发现有的同学从家里拿来喝剩下的牛奶放在花盆里当作肥料,他尝试了一下,发现确实有用。

就这样,在与别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他学到了新的知识。

交往可以让孩子增加见识。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相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别人身上有很多自己没有的优点,别人也可能知道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和别人在一起玩的时候会被欺负,因此不愿意让他们和别人在一起,其实,孩子的很多知识都是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共同学到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华生发现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很不细心,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的,虽然提了很多次要求,孩子也没有改变,他很头痛。比如,他发现孩子在写单词的时候经常会把简单的单词拼错,不是多了一个字母就是少一个,再就是把不同的单词混淆,他很生气,要孩子自己去改,孩子又总是做不好。不久,家里来了一个新的小朋友,是孩子的表姐,两个孩子在一起,就相互玩拼字游戏。过了一段时间表姐回家了,在她走后,华生发现孩子马虎的毛病改变了很多,不仅写单词的时候不再丢三落四,每次写完之后,还会问华生:“我这个单词写得对吗?”华生感到好奇,就问孩子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孩子告诉他:因为表姐每一次都把单词拼写得很好,所以他也想做到!

孩子就是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偷偷地观察别人的表现,看别人会什么,能做什么,知道什么,这样他们自己也会尝试着去学、去做。

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和别人一起玩,并且告诉他们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相互学习。他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会相互比较,发现对方的优点,改变自己的不足,同时还会共享自己的知识,这样他们就会变得更丰富,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就会很有好处。

4 学会交往,突破自己

毫无疑问,善于交往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更完善、更健康。

这是因为,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学会怎样认识别人、理解别人,怎样看问题、处理问题,这样,就不会固执、任性,遇到问题会更通达,知道怎样办,他们性格会变得更丰富、完整。法国当前政坛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塞戈莱娜·罗亚尔,于1953年出生于塞内加尔,后来移居到法国,1978—1980年,她在巴黎政治研究学院就读,主修经济学。在上学期间,由于学校离家比较远,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而且,身边也没有几个朋友,她几乎每一天都在少言寡语中度过。就这样过了很久,她感到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坏。这时,老师也发现了她的问题,就问她:“你怎么了?”听到老师的问候,罗亚尔反而感到有些不自在,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鼓励她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新人,但是,新人更应该努力地融入到学校生活里,如果总是一个人待着,那么谁也不会了解你的!”罗亚尔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启发,她突然意识到:总是一个人躲在那里不与别人说话,别人怎么会接纳自己呢?于是,她尝试着克服自己羞怯的性格,开始与别人打交道。因为不擅于交往,也不知道该怎样和别人相处,一开始闹了不少笑话,比如经常把别人的名字叫错,与别人交谈的时候总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但是渐渐地,她发现自己的情况有改变了,不再那么害羞,而且表达起来也越来越流畅了。就这样,她逐渐地改变了自己孤独的情况,不仅变得擅于表达自己,而且还成了别人注意的焦点。她决定把这样的成果延续下去,从这所学校毕业以后,她又考入了法国行政学院,在那里,她以自己出众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并且最终成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罗亚尔曾三次担任法国政府部长,为法国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交往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交往可以让孩子的性格更健康、更自信。

常常见到这样的孩子,他们不擅于与别人交往,不会和别人交往,整天闷闷不乐的,心情很坏。如果你问他们“你为什么不快乐”,他们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封闭,与别人的相处会越来越困难,性格也会越来越孤僻,影响他们的成长,他们变得爱发脾气,固执、倔强,缺乏理解能力……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够与伙伴建立融洽的关系,不懂得体贴、帮助,不会爱别人,也得不到别人的爱,势必会使自己长期处于空虚苦闷当中,给自己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知道怎样和别人相处,这不仅仅是他们能力的一种成长,对于他们性格的丰富与完善也是一种提升。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以下问题时,应该注意。害羞

在和别人相处的场所,羞于启齿,害怕见人。总是过分焦虑,躲在爸爸妈妈后面,不敢说话。当众发言的时候,会表现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不能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耍

在学校里,不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在别人做游戏、相互追逐打闹的时候,他们躲在一边,不敢一起玩。不能理解别人,总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发生口角,甚至打架

虽然能够与别人交往,但总是发生矛盾,总为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比如你动了我的文具盒了,做游戏的时候没有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了,你画的图画颜色和我不一样了,等等。让大家都觉得他(她)爱发脾气,难以理解。对别人感到恐惧

对和别人打交道特别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会表现得紧张、面红耳赤,常常陷入焦虑当中。

快乐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分享,忧伤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倾诉。与伙伴们的相处正是释放这些感情的重要途径。孩子正是在这种沟通交流之中获得理解,学会和别人相处,完善自己的性格,陶冶健康的心灵。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去,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

5 让孩子知道与别人在一起是有益的

一位班主任老师对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她班里有一个男孩子,个子比一般的孩子高,长得很漂亮,聪明伶俐。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他都是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但也许是因为太优秀的原因吧,这个孩子用同学的话来说“有点傲”,平时见人爱搭不理的,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有一次,班里组织孩子们去公园玩。在公园里,为了活跃气氛,班里组织一个游戏,叫“瞎子”穿鞋。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在地上画一道横线,在线的前方5―6米远的地方放一双鞋,然后选出一名同学,用毛巾把他的双眼蒙上,让他原地旋转三圈,然后摸索着找到鞋并把它穿上。每个参加游戏的同学可以自己做,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伙伴去做。但伙伴们只能够在一边用语言来告诉他怎样行动,不能靠近他,更不能用手引导他。谁最先“穿上鞋”,谁就赢得了比赛。游戏开始了,参加游戏的同学都被蒙上眼睛,转了三圈,然后开始摸索起来,伙伴们在一旁向他们喊“往前走———往前走”,告诉他们该怎样走,结果,别的孩子大都能够在别人的引导下找到鞋子,而那个漂亮自负的孩子却因为没有把别人的话往心里去一直没能到达终点。他以为自己即使是在转了三圈后,仍能够凭着记忆找到正确的方向,事实却是他完全走错了方向。别的同学都已经到了终点了,只有他一个人还在那里摸索。这时,同学们都很友好地向他喊:“向这边走,向这边走……”最终,在大家的引导下,他也到达了终点。比赛结束后,老师问同学们比赛的经验,问这个男孩子:“为什么没有找到鞋子呢?”这个男孩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实际上,正是因为缺乏合作精神才导致了比赛的失败。从那以后,这个孤傲自负的孩子改掉了不爱和别人合作的毛病,这样,他也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了。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更好、出类拔萃,在各个方面都超过别人,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你要做得更好,要比别人强”,要求孩子达到完美,有竞争力。可以说,这种竞争意识对孩子的能力和性格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的同时,很多父母却忽视了对孩子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合作精神尤其重要。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父母,他们抱怨:“我的孩子,聪明伶俐又漂亮,可是为什么就是不受欢迎呢?”在学校里,同学们不爱和他玩,回到家里,也是一个人孤独地呆着,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会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帮助。这大都是缺少合作意识的结果。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优秀的男孩,大学毕业后,高高兴兴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可是工作不久,他就被上级批评了。上级批评他说:“为什么你见人总是爱搭不理的?这样下去怎么可以?”男孩感到受了伤害,他觉得自己是很努力的,可是为什么别人会这样看他呢?晚上,他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有哪里做得不对呢?”其实,答案就在于这个男孩的合作能力很差。他虽然技术出众,是业务上的骨干,但性格太好胜而且自负,和大家一起工作的时候,总想着压人一头。同事们一起工作,他总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不爱和别人交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一提出意见,他就不高兴,使脸色给他们看。同事们都觉得他很有才干,但就是太喜欢单打独斗,是个钻研的好料子,但不适合做领导工作。而别人却相反,性格开朗,擅于沟通,愿意与别人合作,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大家打成一片,虽然业务能力差一些,但很受欢迎。就这样,这个男孩反而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交友可以帮助孩子们形成合作精神。孩子们在相互交往、玩耍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合作完成一个游戏;发生了纠纷,他们也会自己协商解决。这样,他们就懂得了与别人合作的力量。这种收获,对他们成长会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也将会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因此,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别人相处。

6 自然大方、活泼开朗,更受欢迎

孩子性格上有弱点,孤僻、胆小、不爱合作,这时,鼓励他们交往可以帮助他们改变这些弱点。

中国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叫“良师益友”。对于孩子来说,能够与好的伙伴在一起,可以使他们互补各自性格上的弱点,使彼此学习与生活更加顺利。一个10岁的男孩,是班级里的尖子生,也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老师经常把他的作文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每次老师朗读的时候,同学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以说,他的每一天都是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度过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在老师、同学眼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的内心却是很自卑的。原来,在他很小的时候得过肌肉炎,虽然因为及时治疗得以康复,却留下了一些后遗症。他的运动能力很差,一跑起步来就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为此,他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把全部心思全用到学习上了。每天课间操、体育课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兴高采烈地出去做游戏或锻炼身体了,只有他自己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别人进行运动。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两年,这时,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同学,正好跟他成了同桌。在转学之前,他就听说过这个新同学是一个体育特长生,说实话,他打心底里和许多人一样,不太看得起这些体育特长生,认为他们只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人。不过,很快有一件事就改变了他的这些看法。原来,那个体育特长生到来后不久,在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出去了,只有他一个人留在座位上,就问他:“你怎么不出去呢?”男孩支支吾吾地回答:“我的身体不好,不能做剧烈运动。”特长生很大方地一笑:“怎么会呢,正是身体不好才更要锻炼啊!”就这样,在新同学的热情感召下,男孩羞怯地开始了新的生活。新同学对身体的锻炼很有一套,在他的帮助下,男孩开始做游戏、踢足球、跑步,有这样一个热情大方的朋友的鼓励,男孩内心的羞怯一下消退了许多,能够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了。就这样,经过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只会学习却弱不禁风的少年了。他终于可以高高兴兴地和别人一起上体育课,而不用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看着别人活动了。

明代文士苏竣把朋友分为四类:第一类朋友是有好处就在一起,遇到困难就远远地躲开,称为“贼友”;第二类朋友可以相互嬉戏,结伴玩乐,称为“昵友”;第三类朋友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以监察自己的过失,指出自己的不足,共同进步,称为“畏友”;第四类朋友可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称为“密友”。第一类和第二类朋友虽然看起来亲密,却对个人的发展没有什么帮助,第三、四类朋友,是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难得的伙伴,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结交这样的朋友。

交往帮助一个人补充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变得开朗大方,更受欢迎,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鼓励孩子结交益友,引导他们与品德好、有正义感、有知识、在性格上互补的伙伴交往,这样,无疑会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助一份力!

7 让孩子明白和别人一起努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加德纳,他一心想知道孩子们学习成绩对其一生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于是他追踪研究了许多学习成绩优良的孩子,结果发现了这样一个出乎自己意料的结果:那些在班里名列前茅、成绩总是数一数二的学生,长大以后,并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人,而那些真正在社会上取得了出色成就的人,却往往是成绩排名中上游,但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是为什么?

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不是片面孤立的,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学会与别人沟通、交流,同样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父母只注意培养孩子的智力,给他们买了很多学习用品,给他们报这个班、报那个班,他们在智育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生活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方面却没有取得进展。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孩子,从小成绩出色,是父母喜欢、老师称赞的好榜样,可是,当他们走上社会后,却常常会不受别人欢迎、得不到重视。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这大多是因为他们缺乏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

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孩,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工作,社会地位也不错。可是,工作不久,她就遇到麻烦了。

从小到大她都是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说话。现在,实习的工作却要求她站到柜台前,向每一个人微笑着介绍自己。对于她来说,面对那些陌生人,与他们开口交谈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每天她都很紧张地站在那里,生怕别人不接受自己,对于她来说,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不仅如此,工作没多久,上级就发现了她的这一问题,并且跟她说:“为什么有的同事反映你性格太孤傲,不愿意与别人合作?你要改变。”

听到这样的评价,她大吃一惊,她只是不擅于与别人交往,为什么别人会这样看自己?从那以后,她更不愿意与他们交往了,人际关系也更差了。

……

许多父母误以为:交往是成年人的事情,小孩子根本不需要这个,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孩子的成长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培养他们的这种能力,等到他们踏入社会那一天,由于生活的环境完全改变了,又没有父母的庇护,这时他们就会很难适应。

每个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地把事情做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心理学家们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在人生发展中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仅仅具有超强的个人能力,还具有豁达、理解、乐观、亲和等积极情绪,知道怎样与别人交往。有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很突出,但因为有偏执、狭隘、消极等性格上的弱点,不仅很难取得成功,还会因为很难处理好人际关系,不被别人理解,郁郁不得志。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一些基本的交往常识,这样才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8 改变孩子从现在开始!

可以说,交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对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我们怎么知道他们的交往能力发展得怎么样,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呢?

心理学家在做了许多研究之后,总结出了孩子们必备的九条标准。对照着这些标准,我们就可以对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作出一个判断。

评价孩子交往能力的九条标准:(1)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尊重、容忍别人的观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随意附和别人,独立、自尊,不卑不亢。(2)讲道理

与伙伴们发生冲突的时候,摆事实、讲道理,不强辞夺理压制别人。(3)坦率、真诚

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不压抑自己,也不随意冒犯别人,做事有分寸。(4)活泼乐观

遇到困难时不被困难吓倒,敢于面对困难,积极、主动、乐观,有自信心,不自卑。(5)诚实守信、遵守诺言

不随意承诺别人,但作出了承诺,就要争取做到。如果做不到,也要向对方解释自己的难处,不欺骗、不说谎话。(6)有同情心,有爱心

乐于帮助别人,懂得关心别人。(7)懂得合作与共赢

在和伙伴们打交道的过程中,知道只有自己和对方都付出努力,才能够把事做好,懂得只有合作才能够给彼此都带来益处。(8)能够融入别人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愿意接受集体纪律的约束。(9)适应能力强

即使到了新的环境,也不会表现得局促不安,难以适应,知道怎样和陌生的伙伴打交道,能够与他们沟通,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而如果我们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得很差的话,就有可能表现出一些影响他们发展的心理问题来,比如:孤僻

害怕和别人打交道,不愿意与别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会表现得紧张、面红耳赤。喜欢猜疑,缺乏自信,过于敏感,总是游离在集体之外。自我中心

认为自己地位特殊,自己应该享有别人所没有的特权;不能够容忍反面意见,不能接受批评。冷漠

对别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太随意,我行我素。攻击

即使是别人的一丁点意见也会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有时甚至是主动地挑起事端,喜欢挖苦、讽刺别人。严重的时候可能有暴力倾向。偏执

过分自负,总认为自己正确,错误全在别人。宽容自己,对别人却很挑剔。爱争论,爱发脾气。遇到问题总是责怪别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

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然后想尽各种办法加以解决。

二 孩子害怕去学校怎么办?

1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

有很多孩子不喜欢上学。有一次,接到一位母亲的电话,她焦急地对我说:“我是一位七岁女孩的家长,最近遇到一件非常苦恼的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望您能给予指点。事情是这样的:今年9月份,女儿上了小学一年级,孩子上学了,家里人都很高兴,觉得她又长大了,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本以为她也能很快乐,可是很快就发现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上学。经常是到了上学的时间还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肯出来,我和她爸好说歹说地把她送到学校,总要惹她大哭一场,到了学校也不和别人说话,宁愿一个人待着。老师对我们说:‘你的孩子性格太孤僻,如果不能尽快融入学校,会影响她的学习和生活的。’这更使我们忧心忡忡,孩子怎么会害怕上学?怎样才能治好她的‘恐学症’?”

孩子不爱上学,让父母们感到很苦恼。学校生活是孩子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要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学习知识,学会成长,而且,还要学会和别人相处。学校里有很多新鲜好玩的事情,还有那么多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本来应该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地方,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校呢?

孩子不爱上学,往往是因为以下这些原因:(1)还没有完全适应学校的新环境

像成年人一样,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到了新的环境,孩子也会感到茫然、焦虑,甚至会感到害怕。尤其是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孩子可能会一时不知道怎么相处。(2)孩子还没有明白上学的重要性

孩子还处于成长期,还不明白上学的重要性。为什么每天都要辛苦地上学去?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坐那么久?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要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于上学的重要性,他们不一定搞得很清楚,心里产生了疑虑,行动上就会犹豫,影响到他们到学校的积极性。有很多孩子,虽然每天也是到学校去,但是心里却是抗拒的,结果,不是和别人吵架、淘气,就是不注意听讲,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3)孩子的毅力不够

每天都到学校去,认真地听讲,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长期坚持下去,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些孩子,上学的前半个月,表现还不错,时间一长,就懈怠了,感到累,想休息,不愿意去。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更需要毅力上的坚持,如果缺乏毅力的培养,就可能产生消极、畏难情绪。(4)感到太受拘束

在上学之前,孩子大都生活在很随意的环境里,比如在幼儿园、在家里,他们的生活是比较随意、自由的,即使是在幼儿园,老师也不会对他们提出很多的要求。现在,父母和老师突然对他们说:“你上学了,就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以后可要听话哟!”到了学校,老师也会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做一个认真、听话的好孩子,对此,他们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一时之间突然要做到那么多,他们往往还没准备好。

上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在学校里,孩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丰富自己的生活,可以说,不能很好地融入学校,不仅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将来也很难融入社会,走向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点。(1)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有新的课程、新的要求,这些往往是原来没有的;每天要上好多节课,每一节课的老师都不一样,还有新的教室,新的同学……这些新事物都应该让孩子尽快适应,让孩子尽快地知道在学校里会遇到什么,要做些什么,必要的生活设施在哪里……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安全,不会那么焦虑了。(2)要帮着孩子尽快认识同学和老师

怎样才能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可以帮着孩子去认识老师和同学。比如上学的时候,告诉孩子,见到老师和同学,要和他们打招呼,鼓励孩子在课间多和同学做游戏。回到家里,也可以问孩子:“今天都和谁玩了?”“今天和哪个小朋友说话了?”“教语文课的老师姓什么?”等等,有这些提问,孩子就会有意识地按照你说的去做,大胆地适应新生活,对学校也就不那么害怕了。(3)要帮着孩子尽快熟悉学校的规则

孩子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学校的纪律害怕上学。比如上课说话、乱动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这些,在上小学之前,常常是被允许的,他们并不知道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所以我们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在学校里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没到下课的时间不能乱说乱动、发言要等老师提问,不经允许不能随便说话,不要随便做小动作等等,这样,孩子就会避免因为不了解纪律而受到老师的批评。(4)提高孩子的毅力

孩子每天在学校里,要认真地坐着上六节课,听老师讲课,还要思考、游戏、活动,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考验,父母们对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平时就可以带孩子做一些坚持能力的练习,比如早上带孩子锻炼的时候对孩子说:“我们今天坚持跑回家,中间不停下来,好吗?”玩积木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搭得不好,也不能放弃,再试一次好吗?”平时遇到困难多坚持,孩子坚持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他们在学校里也会更加精力十足。

总而言之,不要把孩子的畏难情绪看成是一件小事,是否喜欢上学,关系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发现孩子害怕上学时,我们应该搞清楚原因在哪里,帮助他们改变,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关键的一步!

2 学会与别人相处,融入学校

孩子在学校不受欢迎怎么办?有一位家长对我说:“这段时间孩子的情绪一直不高,一段时间以来送他上学,总是磨磨蹭蹭,不愿意去的样子,我觉得好像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一问,果然如此。他在学校里因为一点小事和别的小朋友吵架了,在学校里老师组织大家做手工,他看到别人做的一个小动物的雕塑很好玩,很喜欢,就拿过来看,可是,他没有问人家是不是愿意给他看,一下就拿过来了。那个孩子以为他是在抢自己的东西,就哭了起来,边哭还边说:‘多多抢我的东西了。’把老师和同学都吸引过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批评了他,说他不该乱拿别人的东西。下课以后,小伙伴们也都不理他了。就这样,突然之间孩子在学校成了不受欢迎的人。也难怪孩子不爱去上学了。”这位家长又对我说:“我觉得孩子也就是一时好奇吧,因为家里各种玩具我给他买了很多,动物模型也不少,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可是,毕竟因为这件事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生活了,我不想他在班里没有朋友,该怎么办呢?”

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并不是只有学习,与小伙伴们相处、游戏,也是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孩子不能融入到小伙伴当中,不能与他们快乐地玩耍,他们就会不开心,影响学习和生活不说,回到家里还会和我们发脾气。

所以,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让孩子与别人相处,父母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1)在上学之前要多指导孩子

孩子在学校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情况,对此,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比如要让孩子知道在学校里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不能乱叫别人外号,别人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和别人相处时应该尊重别人等等。孩子知道了这些要点,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总闹矛盾。(2)指出孩子在一起玩耍时的注意点

要告诉孩子与别人一起玩时要注意什么。比如要尊重别人;别人做得不好,也不要取笑别人;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游戏时,要用商量的口吻,如“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我们一起玩这个玩具吧。”玩的过程中要遵守规则,不能因为觉得自己高兴,就不管别人怎样。也不要觉得自己都会了,都明白了,就不按照要求去做。这些都有助于让孩子融入集体,更好地与小伙伴们相处。(3)告诉孩子怎样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孩子们在一起,总会有很多意外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和别人吵架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处理,只会坐在那里大哭。如果有这种情况,应该告诉孩子:“可以找老师处理啊。”又比如孩子不小心碰到了别人,应该让孩子学会道歉,如果是别人碰到了自己,又不肯道歉,可以请老师来解决,等等。(4)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解决矛盾

比如孩子碰坏了别人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处理,可以与孩子一起到学校,找到老师,说明自己的孩子只是一时好奇,并不是真的想碰坏他人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把事情解决了。(5)在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指导孩子

生活中有机会应该多指导孩子,比如带孩子到别人家里做客,不要只知道让孩子去玩耍,自己却放手不管,可在一旁观察孩子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况。比如孩子与别人争抢玩具了,玩的时候只顾自己玩,没有考虑别人是否也想玩,称呼别人时不注意了……这时要告诉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别人不欢迎我们,以后还怎么在一起玩啊?”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可以与孩子一起解决。有了你的帮助,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去解决问题,与别人相处时就不会害怕,也会变得更快乐了。

孩子虽然小,但对于小伙们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也是很在意的。如果在学校不受欢迎,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打击。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小”就掉以轻心,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帮助他们融入学校,这样厌学、乱发脾气的情况也就不会发生了。

3 尽快认识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

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学,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尽快地认识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

开学了,孩子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走向学校,可是一到学校门口,孩子又犹豫了,想到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全新的生活,他们心里难免会感到不安。

孩子遇到陌生人,遇到不熟悉的人,会害羞、害怕,尤其是没有了父母的保护,他们更会感到焦虑不安。在萌萌上学的时候,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在上学之前,看着我在帮他准备各种文具、水杯、毛巾,他缠着我,有些紧张地问:“学校会留很多的作业吗?老师很严厉吗?会不会批评我,小伙伴和我吵架怎么办……”想想孩子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毕竟是全新的生活,那么多陌生的小朋友在一起,这些情况会发生吗?怀着这样的顾虑,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和他一起来到了学校。因为是刚开学,还有很多父母也带着孩子一起来到学校。校园里有很多人,到处都是家长和孩子,在叽叽喳喳地说话。看着萌萌紧张地躲在我身后,我想,该怎么办呢?总不能让他一直躲下去。我知道,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出一个样子来。于是我大大方方地与各位家长打招呼,还问那些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你都喜欢什么……”萌萌看到我大大方方的样子,紧张的心情减少了很多,也开始和小朋友们说话。一开始,还有点紧张,不过很快地,他就认识了好几个新同学。这时,又见到了新的班主任,班主任拍拍他的脑袋:“好了,萌萌,我认识你了,欢迎加入到我们这个班里,以后我们就一起学习和生活了。”就这样,孩子的陌生感消失了,我们都感到轻松了很多。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我们家长应该作出表率,与孩子一起去认识别人,认识老师,认识同学,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就会变得大方、自然,不再害怕。这样,他们就可以轻松地融入学校,开始新的生活。(1)把孩子介绍给老师

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可能还不明白新的老师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什么,这时可以把孩子带到老师面前,对孩子说:“这是××老师,是你的班主任,以后可要好好听老师的话哦。”“跟老师说一下你叫什么名字好吗?这样老师才认识你!”虽然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有点紧张,不过有了这个过程以后,孩子就会自然地和老师产生亲切感,不再觉得新老师“吓人”。(2)把孩子介绍给同学

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遇到同学,应该让孩子大方地与同学打招呼。放学之后,可以对孩子说:“今天都认识谁了,能和妈妈讲讲吗?”“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能够告诉妈妈吗?”还可以教孩子一些与同学相处的技巧,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别人玩,与别人一起做游戏,这样,孩子很快地就会自然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不再有“我是陌生人”的感觉。(3)与孩子一起玩一个“介绍自己”的游戏

比如爸爸妈妈可以装扮成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与孩子相遇了,然后问孩子:“这时该怎么办?”当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说“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玩”“应该向老师问个好”等等。这样孩子就不会再感到无所适从。(4)帮助孩子融入学校

为了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应该提前告诉孩子在学校里应该注意些什么。比如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下课的时候问老师;老师提问的时候,要积极地回答,不要让老师以为自己没有在听讲;与小伙伴相处的时候,要注意礼貌,不要无缘无故地起争端。有了这些提醒,孩子就会知道怎么与别人相处,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更融洽。

总之,当孩子遇到新老师、新同学的时候,要让孩子尽快地认识和了解新的老师和同学,这样他们就会克服焦虑感,适应新的环境,当然,他们也就会更好地成长!

4 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别人了解自己

学校里的集体活动可以帮助孩子释放自己、提高自己的各种技能。很多孩子在一起玩,相互鼓励和督促,对他们的成长也很有好处。

经常看到这样的孩子,到了课间,到了游戏时间,别人都去做集体活动了,玩捉迷藏的捉迷藏,玩跳绳的跳绳,又活泼又快乐,可是他(她)呢,却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怯生生地看着别人,老师鼓励他(她)出来和大家一起玩,他(她)却一个劲地往后躲。

活动课、体育课、手工课、做游戏等集体活动,都是孩子展现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好机会,不要让孩子错过。

爸爸妈妈们当然希望孩子可以积极地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但确实有些孩子性格比较胆小,对集体活动兴趣不浓,讨厌集体活动中纪律的约束,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对此,建议各位父母:(1)在平时就要鼓励孩子多和别人一起玩

可以在节假日,利用游园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的机会,鼓励孩子和别人接触,比如在亲戚家里,与别人家的孩子在一起,可以告诉他们:“去和哥哥姐姐一起玩吧。”“让他们了解你,好吗?”“不要害怕,他们会喜欢你的。”“那个玩具,家里不也有吗?你一定会玩好的!”

有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孩子就会大起胆子,向别人靠拢。一旦他们发现了其中的乐趣,这时,就算你想阻止他们,他们也不会听你的了。(2)鼓励孩子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

有的孩子不会展示自己,一到别人面前就脸红,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在集体活动的时候常常会不知所措。遇到这种情况,平时就应该鼓励孩子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可以对孩子说:“给叔叔阿姨唱一首歌好吗?”

在孩子唱完了之后,要鼓励孩子:“你唱得真好。”

又比如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可以对孩子说:“把你的玩具拿出来,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好吗?”还可以鼓励孩子向别人展示自己都有哪些玩具,每种玩具都有哪些功能,这样,孩子平时就能学会与别人相处的方法,在学校里,做集体活动的时候,就不会不知所措了。(3)让孩子发现游戏中的乐趣

其实孩子天生就是爱玩的,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孤僻,害怕和别人相处,大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现和别人一起玩的乐趣,没有找到和别人一起玩的方法。

有一次,我和萌萌一起去公园里玩。公园的活动区域里,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冰棍”游戏,在这个游戏里,有一个小朋友要跑着去“捉”其他孩子,被捉的小朋友眼看着快被碰到了,这时如果喊一声“冰棍”,马上就可以“冻住”,这样,想“捉”他(她)的小朋友就只能去“捉”别人,然后,又可以喊一声“化了”,这样又可以自由活动了。我和萌萌在旁边看了一会儿,我觉得很有意思,就问萌萌:“想去玩吗?要不你也试试。”可是萌萌却因为不认识这些小朋友,有些担心,摇摇头说:“我不想玩。”

我知道他内心里是想玩的,我下决心让他尝试一下。我就鼓励他说:“别害怕,就玩五分钟,我在一边给你看着。”

就这样,在我的鼓励之下,他终于同意去玩一会儿。

一上场,他就很快地进入了角色,一会儿捉别人,一会儿被捉,一会儿“冻住”自己,一会儿又“化了”,五分钟过去了,我看到他在场上高兴地跑着,显然早已经忘记了时间。

孩子就是这样,一旦他们发现了一件事情的乐趣,就会变得乐此不疲。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发现游戏中的乐趣,让他们喜欢去玩。(4)让孩子在活动中发挥主动性

在孩子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多思考怎样才能够把游戏玩得更好。比如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老鹰捉小鸡”,可以问孩子:“谁来当老鹰,谁来当老母鸡,怎样才能够把这个游戏玩好?”孩子就会去想,谁当老鹰比较合适(跑得快一点的),谁当老母鸡比较合适(身材高一点的)。又比如孩子在玩捉迷藏的时候,可以问孩子:“怎样才能够把这个游戏玩好呢?谁来捉,谁来藏?”这样,孩子就会思考怎样才能够把游戏展开,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游戏当中,玩得更开心。(5)孩子在游戏中的点滴进步和突出表现,家长都要给予肯定

比如孩子在跳绳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或者在赛跑中跑到最前面去了,可以对孩子说:“你今天表现得真棒!”“今天表现得有进步,妈妈真为你高兴。”类似这样的鼓励性语言可以为孩子增加动力,孩子会感到信心十足,下一次会更投入。所以不要放掉任何一个表扬、鼓励的机会,让孩子在赞扬声中成长,这样孩子会变得信心十足,更有活力。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人类的智慧需要在服务于别人之中得到价值的升华。”孩子喜欢独处或者孤立,这都是他们缺乏与别人相处能力的表现,如果孩子独处的时间太多,随着时间推移会形成较为内向的性格和生活习惯,这将会影响到将来的生活与成长。

所以,当发现孩子不爱和别人相处,一看到别人就躲起来时,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改变。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找到快乐,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成长!

5 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达自己

聪明可爱、大方、会表达的孩子,谁都喜欢。有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性格太内向,经常闷不作声,可能以后不会再改变了。其实,孩子的性格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多表达,这样,他们就可能变得大胆,在学校里也会更积极,不会再被别人忽视。“做做玩玩”一直是萌萌比较喜欢的活动。有一次,萌萌与我一起做手工,我和他一起讨论了制作方法,并且示范了粘贴的方法给他看。然后,我要他自己动手做。在我示范的时候,他很认真地听着,可是等我要他动手了,他却慢慢吞吞、磨蹭了好久也没动手。我以为他还没弄明白怎么做,就又讲了一遍,在讲的同时,还提醒他认真听,可是他撅着嘴巴不情愿地看着我。该他自己做了,他按照纸上的虚线剪好了,开始粘贴,但是不是把房子粘到草地上了,就是把小马的耳朵粘到小牛的头上。看着他不情愿的样子,我也不高兴了,就问他:“为什么不认真做,不喜欢吗?”他这才对我说:“我不喜欢这个图案,能换一个吗?”我这才明白,原来是不喜欢这个图案啊。可是,为什么不对我说呢?于是我急忙把所有的图案找出来让他选择,他选择了一个最喜欢的动物图案,这才高高兴兴地去做了。结果,做得又快又好。

有时候,萌萌会比较害羞,不愿意表达自己,也许是因为“害怕”的缘故吧,有什么话也不当我的面说出来。当我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为了让他改变,我就有意地鼓励他。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坐在饭桌旁边,看着他吃了几口菜,我就问:“菜好吃吗?”让他作出自己的评价。看电视的时候,我也会问:“电视里的哆啦A梦的竹蜻蜓你喜欢吗?它为什么能飞起来?”“汤姆猫为什么没有抓到老鼠?”

家里来了客人,客人有时会问他:“你会唱歌吗?会背唐诗吗?”这时,我都会鼓励他说:“给叔叔阿姨背一首诗(唱一首歌)吧。”

一开始,他还很不好意思,但是渐渐地,他明白了我是想让他多表达自己,这样,他就很开心地去做了,往那里一站,大声地唱歌或者背唐诗。有时忘记了词,还会很主动地要我提示他。

这样,他的表达能力就改变了很多,性格也更开朗大方了。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很重要。如果孩子不会表达自己,他们的想法和见解就不会成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就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这对于他们融入学校,更好地成长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为此,应该:(1)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话

有的时候孩子在我们面前吞吞吐吐,不敢说话,或者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即使可能是我们不喜欢的话,或者只是孩子自己的只言片语,但是对于他们的成长却很有好处,孩子不仅把自己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了,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也得到了锻炼。(2)允许孩子“闹情绪”

有时孩子会在妈妈面前闹情绪,这让妈妈很头痛。其实,闹情绪就是因为孩子的内心情感没有得到合理地宣泄。因此,父母应该允许孩子适当地“发脾气”,让他们情绪得到恰当地宣泄,这不仅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孩子的感受,更好地帮助他们改变自己。(3)平时多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自己

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比如和孩子出去散步,看到别的小伙伴在做游戏,可以鼓励孩子:“与他们一起玩吧。”“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样玩最好,能对妈妈讲讲吗?”家里来亲戚朋友了,可以鼓励孩子:“给叔叔阿姨唱个歌好吗?”“把你喜欢的那个故事讲一讲吧。”

孩子可能一开始很害羞,不好意思,但是你经常鼓励他们,他们就会变得大方自然,再也不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了。

平时在孩子玩耍的时候,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验。例如在游戏时,允许孩子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游戏主题,在孩子怯于表达的时候,就应当捕捉机会,允许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4)如果孩子的性格内向,更要鼓励他们

孩子的说话能力和水平是需要不断锻炼的,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不爱说话,还以为孩子生来就是如此,或者干脆这样想:“不爱说就不说吧,听话就行。”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孩子说话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对于一些不爱表达的孩子,妈妈应该给予鼓励和帮助,让他们大胆地说出来,有孩子不爱和别人接触,父母更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别人接触,让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丰富自己。

总而言之,要在平时就多注意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表达,这不仅对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说话能力有帮助,对于帮助他们融入学校、尽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也很有好处。这样,孩子就会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们会见到一个热情、积极、快乐的好孩子,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6 与老师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怎么办

孩子与老师闹别扭怎么办?孩子不爱上学,很可能是与老师闹别扭了。记得萌萌在刚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他突然对我说:“今天可以不去幼儿园吗?”“什么?”听到他的话,我吓了一跳,不上学,那怎么行呢?问他为什么,他又不肯说,再仔细想了一下,开学以后,萌萌换了新的老师,我猜可能和这个有关系。到学校一问,果然如此。原来,前一天,在吃午饭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吃得很香甜,萌萌也许是因为不喜欢那一天的菜,吃得很慢,还在桌子上洒了不少。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准备午睡去了,他一个人还在那里磨蹭。老师走过来,看到这个样子,就批评了他。因为这个原因,萌萌对新来的老师产生了“惧怕”感,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原因,他不想去上学了。

孩子是天真的,遇到问题,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往往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也可能使他不爱上学,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聪明可爱,在学习、生活上样样都很出色,上学之后,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步,这让她感到很满意。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都比较顺利,每天回到家里都是高高兴兴的。可是,有一段时间,她发现孩子不爱说话了,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问她学校里的事情,她也不说,对父母的话,常常是置之不理,问得多了,她还发脾气。

以前与孩子交流,孩子都是很听话的,很少会和父母吵架,还会主动地说自己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现在是怎么了?父母的话一点都不听,还经常和父母发脾气。孩子那里问不出来,她就只能够来到学校。在学校里才得知,孩子和数学老师间发生了一些矛盾。

原来,孩子一直很喜欢数学,有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问一道加法题应该怎么算,孩子很想让老师知道她会这道题,所以没举手,就抢着发言了,结果被老师批评了。

孩子觉得很委屈:“我明明是积极的,老师怎么不喜欢我呢?还批评我,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可是,尽管她很积极,上课也不能不举手就说话呢!

我给这位母亲的建议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想与同学们分享,也是出于好的想法,可是,也要考虑在课堂上该不该很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上课应该举手发言,有想法也可以在课下与老师交流,这样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这样,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又开始喜欢数学课了。

孩子还小,对事情的看法往往是比较简单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往往会觉得:“老师不喜欢我,故意批评我,同学们故意欺负我。”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事情不一定如此。

如果孩子与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故意赌气,老师还以为孩子就是不听话,结果越闹越厉害,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这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1)和老师私下交流

为了不让老师对孩子产生误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与老师沟通。如果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已经很“僵”,可以找老师私下交流,向老师说明孩子的真实想法。比如对老师说明前一天之所以上课睡觉,是因为感冒了,不是故意不注意听讲的。很多时候,老师批评学生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只要解释清楚,老师和孩子又会重归于好。如果不跟老师交流,总有情绪在心里,老师也会觉得孩子太“倔”。消除误解,孩子和老师又会重新喜欢上对方,课堂又会重新变得融洽。(2)不要害怕老师的批评

有的孩子特别害怕老师,平时见到老师,总是谨小慎微的,生怕有什么错误让老师发现了告诉家长。其实老师批评孩子,大都是为孩子好,即使有时偶尔批得过了,也大都不是有意这样做的。所以应该鼓励孩子不要害怕老师,更不要因为一时的批评就闹情绪。当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应该多想一下老师说的对不对,如果老师说的是对的,就应改正,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3)有问题要及时改变

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要搞清问题的原因,比如因为孩子淘气了,或者是因为回答不上老师问题了,又或者因为作业没写好……如果确实是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要纠正孩子,让孩子改变。(4)平时上课应该多发言

老师最怕的就是那种平时闷不作声,总躲在角落里的孩子,因为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在想什么。因此,应该鼓励孩子上课的时候多发言,孩子积极发言,不仅让老师知道自己是在认真听课,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知道自己是在努力的。越是与老师互动的孩子,老师往往会越喜欢,这会让孩子与老师的感情更加融洽。(5)平时应该多参加班里的活动

在学校里,老师总会组织很多集体活动,比如让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比赛,这是与老师、同学增加了解的最好机会,孩子们一定要积极地参加。有的孩子一到活动时间就躲在角落里,不和别人一起玩。越是不和别人相处,老师就越不了解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总而言之,引导孩子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认识和了解孩子,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更好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7 妈妈,我被别人拒绝了!

孩子被人拒绝了怎么办?周末了,领着萌萌到公园的游乐场去玩,看到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抓人”游戏,萌萌也很想去玩。在我的同意下,他跑了过去,对那些小朋友说:“带我一起玩吧!”可是几个在一起玩的孩子,明显比萌萌大两岁,他们看到萌萌,说:“你这么小,我们不和你玩!”就这样,萌萌被拒绝了。他嘟着嘴回到我的身边,委屈极了,很想哭出来,又强忍着,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我知道他是被拒绝了,心里在想怎么才能够安慰他。这时,碰巧旁边还有一些小朋友在骑自行车,其中有一个是萌萌很熟悉的,也许是看到萌萌不高兴了,她就答应让萌萌骑一会儿。我趁机对他说:“你看,那几个小朋友觉得你还小,不愿意和你玩,不过没关系,他们不是不喜欢你,等你长得再高一些,再和他们玩,好吗?”这样,萌萌又开心起来了。

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想和别人一起玩,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别人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这时该怎么办?

孩子被拒绝参加游戏,原因往往是以下几种:(1)不遵守游戏规则

有的孩子好胜心强,为了取胜,会偷偷地“破坏”规则,这样,就可能受到孤立,受到别人的反对。(2)孩子的年龄不适合

在与比自己大的伙伴相处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受到“排挤”,伙伴们可能以“你年龄太小,我们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为由,拒绝他。这时他可能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3)不肯吃亏让步

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固执,和别人一起玩不愿意吃亏,如果吃了一点亏就感到不高兴了,就给大家捣乱,让大家都玩不成,结果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了。(4)胆子小能力差

有些孩子比较胆怯,能力也较同龄的孩子差,在游戏中往往也会被小伙伴捉弄,因此产生害怕心理,不但被同伴拒绝,自己也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了。

当孩子被拒绝参加游戏时怎么办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应该告诉孩子怎么才能和别人一起玩好

有一些孩子,在与别人玩的时候,并不是故意捣乱的,只是因为不了解游戏规则,或者不知道该怎样去做,才会与别人发生矛盾。比如一起玩捉迷藏的时候,别人被蒙上眼睛,开始认真地搜索,他们却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或者,别人玩跳格子游戏的时候,扔布袋、跳格都很有序,他们拿着布袋,不知道该往哪里扔。

这时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游戏是这样做的,妈妈告诉你好不好。”“应该这样做,才能把这个游戏玩好。”告诉孩子怎样才能一步一步地把游戏玩好,这不仅是对孩子的一个锻炼,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也不再感到陌生。(2)告诉孩子应该遵守纪律

有的孩子喜欢捣乱,与别人一起玩的时候,总是感到不开心,总想“特立独行”,如果孩子是因为这个原因被拒绝,父母首先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是因为自己太“与众不同”才被拒绝参加游戏,然后告诉孩子,应该遵守游戏时的规则,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懂礼貌、谦让;如果在做游戏时输了,要让孩子明白,输赢并不是游戏的唯一目的,玩得开心、快乐,才是真正的目的。(3)多鼓励孩子

如果孩子太胆小,不敢和别人一起玩。父母可以鼓励他们:“别害怕,有爸爸(妈妈)在呢。”“你去玩,妈妈在一边给你看着好不好?”让孩子敢于尝试。孩子做完游戏,不管好与不好,都要对孩子说:“你做得真好,爸爸(妈妈)很高兴!”平时也应该鼓励孩子与别人大胆交往,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还可以为孩子选择与他们年龄、能力相近的伙伴一起玩。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消除忧虑,玩起来更开心。

平时,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同时让孩子懂得:被别人拒绝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不知道怎样选择自己的伙伴。当孩子懂得怎样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会克服焦虑感,不仅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得到快乐,人也会变得更加开朗。这样,他们就会更健康,更快乐!

8 怎样才能够让别人喜欢我呢?

“你说我的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来都没说过她笨,可她就是那么不自信。让她去做点什么事,她总是说‘我不行’,胆子小不说,还总说别人不喜欢自己。一问到为什么,她就说:‘在学校里别人都说我笨,不喜欢我!’”

一位母亲,她的孩子今年七岁了,每天去上学时,总会在门口拉着妈妈,哭闹着不让妈妈离开。在课堂上,她又显得异常安静。老师跟她说话时,她总是喜欢咬手指头,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回答。回到家里,妈妈问她在幼儿园里都遇到什么好玩的事情了,她总是不肯说话,妈妈得知她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事情,问她是怎么一回事,她想了半天说:“妈妈,他们都不喜欢我。”

孩子害羞,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还总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种情况多数只是孩子的心理在作怪。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有很多老师和同学,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照顾得那么周全,同学之间也总会有一些小摩擦,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会处理与同学的小矛盾,就有可能产生一种“被排挤”的感觉。

学校的生活是快乐的,但是,要想融入这个大家庭中,还需要努力才行。有不少孩子,因为不会和别人相处,觉得被人“孤立”了,越来越不喜欢学校,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改变。(1)要告诉孩子主动地和别人打招呼

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个班里的小朋友了,这时可以对孩子说:“看到小朋友了,快和他打个招呼啊。”如果遇到老师,也应该告诉孩子主动地问好。打招呼不仅是有礼貌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与别人的关系更亲密。(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时候孩子不会和别人相处,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因为缺乏信心,一说话就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时可以培养孩子的信心。比如平时就要孩子大声地说话,学会大声地朗读。看到孩子和别人一起玩时要告诉他们该注意什么,比如分享自己的玩具,应该怎样玩游戏,怎样一起讨论问题等等,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信心,孩子会表达自己了,信心就会增长,就会变得大方,不再那么害怕生人。(3)让孩子和小朋友们愉快地相处

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引导孩子愉快地和别人相处。比如晚饭后,带着孩子到广场上散步,广场上有很多小朋友,孩子看着他们,很好奇,又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融入他们,这时可以鼓励孩子:“有妈妈在这里,不要害怕。”“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好吗?”周末可以带着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玩,比如科普馆,动物园,游乐场,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相互交流,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好处。(4)不要打击孩子

有的父母,平时一看到孩子不如自己所愿,就打击孩子:“你真笨,怎么比人家差那么多?”“别人家的孩子都做得很好,你怎么差那么多?”时间长了,孩子受到打击,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更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话了。应该多鼓励孩子,看到孩子有进步了,要对他们说:“你做得比平常更努力更好了!”“你真行,这样下去,会更好的。”(5)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通常会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只有父母真正能够做好了,孩子才会有好的行为习惯。爸爸妈妈在平时就应该大大方方地、积极地表达自己,有事多与孩子商量,不发脾气,认真解决,这样,孩子也会变得爱表达,会沟通,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也会更大方。

当孩子知道怎样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消除误解,不再会觉得别人“不理”他们就是不喜欢他们。这样不仅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对于他们融入学校生活也很有帮助。

9 孩子取得进步时要鼓励他们

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鼓励既代表着对孩子的理解,也代表着对孩子的支持,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培养,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

曾经有一位高中生发出这样的呼喊:“多想让爸爸妈妈知道,我多么需要他们的支持与肯定!”有了爸妈的鼓励,孩子能更坚强、更乐观,遇到困难也不再害怕,对于他们成长非常有好处。

当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尤其需要父母的鼓励。有一次,带着萌萌到广场上玩,在广场的一角,有很多小朋友在充气的“气垫城堡”上爬上爬下。这么多孩子在一起玩,有人建议说:“我们一起比赛吧,看谁最先爬到上面那个“阁楼”里,“气垫城堡”上有一个“阁楼”,爬到上面需要经过很多台阶,听到这样的建议,孩子们纷纷同意,说:“好。”就这样,他们开始比赛。可是,有一个小朋友,或许是因为太着急的缘故,别人都爬上去了,他却在一个台阶上爬不上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没爬上去,他站在那里急得哭了起来。这时,他的妈妈看到了,急忙走到护栏边,隔着护栏对他说:“没关系,你看,别人不都在等吗?再坚持一下,就爬上去了。”就这样,在妈妈的鼓励下,他不哭了,又笨手笨脚地爬了起来,虽然又摔了两下,但是他最终还是爬上去了。这样,他又追上别的小朋友了,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在最高的“阁楼”上又唱又跳,大家都高兴地为他叫好。

孩子需要鼓励。只有赞扬与鼓励孩子,他们才会用恒心与热情去干好一件事。

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感到陌生和害怕,如果有了父母的关心,他们就不会再害怕。在父母的鼓励中,他们会增长自信,增加勇气,变得大方,这样,自然就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活。

所以,有机会我们就应该多鼓励孩子。(1)要及时鼓励孩子在学校里的进步

当孩子在学校里取得了一点进步,如学会唱一首歌,跳一支舞,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父母应该及时鼓励,鼓励的形式是可以送他一些小礼品,或者是在家人面前大声表扬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会深刻体会到学校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他们就会喜欢上学校。对还没适应学校的孩子,家长应尽量避免问他“今天在学校老师对你好吗?”或者“又有人欺负你了吗?”这样都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更强的依赖感,不愿意离开家门。家长应该让孩子看到积极的那一面,经常对孩子说:“你在学校里又长大了!”“你学到的新知识,妈妈为你高兴!”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更神气了,会更喜欢学校。(2)当孩子成功地处理了一个问题时,要肯定他们

有一次在学校里,萌萌因为一点小事和别人吵架了,他不小心碰掉了别人的文具盒,那个孩子哭了,萌萌不知所措,跟着哭起来。但哭了一会,他又想:“这样下去是不对的。”于是他捡起文具盒,走到那个小朋友面前,对她说:“我不是有意的,我已经捡起来了,你不要再哭了好吗?”那个小朋友果然不哭了,就这样,他成功地处理了一个问题,两人又愉快地玩了起来。回来以后,他对我说了这件事,我感到很高兴,于是鼓励他说:“你处理得很对,碰掉了别人文具盒,帮她捡起来,然后道歉,这样不会再吵架了!”萌萌感到很骄傲,从这件事中,他学到了很多。

在平时生活中,父母应该教孩子如何热情地邀请小朋友一起玩,与孩子一起分享交往中的技巧,当孩子发生矛盾时,告诉他们该怎么解决,这样,他们才能成长。(3)了解孩子的特点,多与孩子沟通

上学的时候,要主动帮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向老师介绍孩子的特点,这样老师就会注意该怎样对待孩子。上学以后,要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从学校回来,可以多问问他们:“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能和爸爸妈妈讲讲吗?”“今天学到了什么,和小朋友玩得好吗?”

这样,孩子就会把他们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你。在这些事情里,有些可能是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他们会乐于与你分享,但有些可能是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的,这需要你与他们一起面对。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别人吵架了,被别人欺负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办,可以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到学校,与老师商量想办法解决。这样孩子就会消除顾虑,更喜欢上学。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想让孩子学会与别人相处也是如此。父母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更不要希望孩子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进步。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点的小成功,就要鼓励孩子,有了我们的鼓励,孩子就会变得自信、开朗,更好地融入学校,这对于他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10 消除孩子的担心,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

上学,在大人眼里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不就是背着书包到学校里,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与同学一起做游戏吗?这样简单的事,还有什么为难呢?

其实不然,虽然在大人看起来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上学却是他们人生的一个挑战。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新的环境,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还要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所以并不简单。

有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心理并不了解,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到了学校要好好听话,认真听讲。”孩子在学校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他们也不知道。这样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关心他们,还会让孩子对学校产生距离感。

孩子每天离开家到学校去,如果有哪一点没做好,都可能让他们产生焦虑的感觉,如果父母再粗心一些,没有发现孩子的这种感受,孩子就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上学。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适应学校。(1)与孩子一起准备一天的事情

孩子每天在学校里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上课听老师讲课、做游戏、吃午饭、开展活动、写作业等等。在上学之前,应该把有关的事情准备好。比如上学之前检查一下书、本子、笔、水杯是否都放在书包里,衣服是否穿戴整齐,手帕是否放在口袋里;老师前一天留的作业是否写好;今天可能做哪些游戏,是否熟悉这些游戏等。

这些事情虽然细微,但对于孩子的一天却很重要。经常会有这样的孩子,上课因为一时找不到自己的橡皮,在课堂上大哭起来,或者到了学校才发现前一天的作业没写好。虽然只是一些小事,但是如果没准备好,却可能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所以,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比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准备好了吗?草稿本准备好了吗?橡皮、自动铅笔、格尺,是不是放在文具盒了?手帕呢?昨天洗好了以后放在哪里了?”

和孩子一起理一遍,慢慢地,习惯成自然,孩子自己在上学之前就会主动地检查,这样,不仅会让孩子形成整洁有序的好习惯,更会为他们一天的快乐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与孩子一起准备一天的事情,不仅是在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到你是支持他们的,这样即使他们到了学校,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也会感觉很有信心,遇到问题也不会害怕。(2)与孩子一起探讨一下这一天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

孩子在学校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放学那么简单,在一天当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的事情。

比如很多老师都喜欢上课提问,提问的内容,虽然只是前一天讲过的内容。但如果孩子没准备好或者遗忘了,就可能答不出,上课的时候就可能紧张,甚至可能因为害怕老师提问不爱上学。曾经遇到过一位母亲,她说她的孩子每天上学之前总是磨磨蹭蹭,总是不能很痛快地走出家门,她感到很奇怪,后来通过慢慢地观察和询问才知道,原来老师每天都会提问,可是孩子因为准备得不好,这样,就对上学产生了恐惧感。所以,与孩子一起花一点时间准备一下老师的提问吧,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应对自如,不再紧张、害怕。

甚至可以模仿一下上课的情景对孩子进行“提问”,比如问孩子:“昨天学的古诗记下来了吗,背一下给我听好吗?”“那几个英语单词记牢了没有?”

用的时间不长,对孩子的帮助却很大。孩子心里有了准备,上课的时候就不着急了,这一天的心情也会好很多。(3)万一遇到问题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我们要帮助他们提前应对,以免他们到时候不知所措。

一位母亲看到孩子气乎乎地从学校回到家里,问:“为什么不高兴了?”

孩子回答:“因为小伙伴欺负我。”

原来,上体育课的时候,同学们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因为个子小,总是排在最后面,结果总是被捉到。他就觉得是小伙伴欺负他了。

这时母亲可以对他说:“其实也不一定是小伙伴欺负你,明天再玩的时候,跟老师说一下,让你排在前面,不就好了?”还可以说:“多吃饭,多锻炼,长高了,就不会总被人捉到了,是不是?”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和别人吵架,这时可以问孩子:“万一和小朋友吵架了怎么办?”

孩子可能会说“不知道”,或者干脆说“那我也和他吵”。

这时要告诉他们正确的解决办法:“万一和小伙伴吵架了,要去找老师,不要自己解决。”

有了你的提醒,孩子就会感到安全、有信心,上学就不那么害怕了。(4)多观察孩子

孩子不爱上学可能会有很多表现,比如不愿意吃早饭,上学之前磨磨蹭蹭,不愿意走出家门,总是忘带东西,说自己身体不舒服等等。发现孩子有这些问题时,不要着急,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消除孩子的顾虑,他们就会愉快地上学。

总而言之,对于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重要的,当孩子有厌学情绪时,我们要及时发现,鼓励他们,让他们喜欢上学校。孩子快快乐乐地走向学校,信心十足地度过每一天,这样他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成长。

三 孩子不会和别人沟通交流怎么办?

1 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会表达自己很重要。

常听见一些父母抱怨:“我的孩子好闷,怎么就是不会说话?”“我的孩子其实什么都明白,就是说不出来。”“我的孩子就是因为不会表达自己,所以老师不了解他(她),他(她)的特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孩子都需要表达自己,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要想让别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就要学会表达,否则不仅会影响到与别人的沟通,还会影响孩子在生活中是否能够得到别人的接受。所以,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虽然很多父母为自己孩子的表达能力担忧,但实际上,孩子的表达能力大都是我们平时培养出来的。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有意地引导孩子,就会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喜欢表达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呢?(1)父母要多给孩子念书听

为了让孩子爱说话,父母可以多陪孩子说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孩子最愿意听父母给他们念书、讲故事。只要有时间,与孩子一起看书,探讨故事中的情节是怎样的;一起看动画片,看看动画片里的可爱的动物们是怎样在一起生活……平时父母要多与孩子说话,多给孩子讲故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对书的兴趣,而且在听的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当我们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之后,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复述,概括自己刚刚讲过的故事等方式,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和孩子做游戏,鼓励孩子通过表演的形式提高自己,这对于孩子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好处。(2)平时和孩子多沟通

生活中,有的父母觉得工作太忙,回到家里已经很累了,不愿意再多说话,看到孩子向自己靠过来,就很没有耐心。但实际上,这正是孩子最希望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从学校回来,很想把一天发生的事情与父母分享。所以,每天应该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比如在吃饭的时候问问孩子:“今天你都遇到了什么事情,能和妈妈说说吗?”“老师今天讲什么故事了?”也可以问:“喜欢妈妈做的菜吗?”“吃完饭做什么?”……这些都是与孩子很好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经常找一些话题,启发孩子勇敢地说出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3)鼓励孩子在学校、课堂上表达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上学了,就应该由学校来管,对孩子投入的精力就少了。其实不然,在学校里,老师要教很多孩子,他们是很难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再缺乏主动表达的能力,就很可能被老师“遗忘”。所以,除了平时在家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之外,还应该鼓励孩子在学校里多表达自己。

比如孩子回到家里,可以问孩子:“今天上课的时候都讲了什么好玩的,能和妈妈说说吗?”“老师讲的,你听明白了吗?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没有?”“今天都玩什么好玩的游戏了?你参与了吗?”

虽然只是一些“不经意”的询问,孩子却可能感到自己被关注了,他们在行动上就会发生改变,在学校里,就会主动地参与游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这样,他们不仅更活跃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4)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父母还要在生活中多给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当孩子想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想说什么,就不耐烦了,对孩子说“去去去,不要烦我”,或者“你懂什么?”这样就生硬地把孩子拒绝了。正确的做法是,要表现出认真倾听的样子,鼓励孩子说出来,允许他们说出来,即使说错了,也不要嘲笑他们。在孩子表达的时候,可以帮助他们纠正话语中的问题,提醒孩子在表达时的举止,比如要自然大方,要合理。

还可以与孩子做一些游戏。比如开展家庭“成语接龙”比赛,看谁说的成语多;或者举行家庭演讲比赛,看谁说得好等等。为了玩好“成语接龙”比赛,孩子就要准备好成语词典,要主动去看、去学;要准备好演讲比赛,就要多练习,反复地说。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表达自己的信心和兴趣。(5)鼓励孩子多读多看,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多看多读很重要,没有阅读就没有一个人心灵的成长。爸爸妈妈要指导孩子看书,与孩子一起看书,看的时候与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甚至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的经过,孩子越是喜欢看书,就越喜欢思考,生活就越是丰富,这样,他们再与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变得很有“修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能体会到读书带来的好处。(6)培养孩子爱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

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外面玩,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各种事物,不断地充实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发现新的题材,有话可说,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利于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

概言之,记住一点:孩子的表达能力是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起来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地鼓励他们去改变,让他们爱说、会说、能说。表达能力提高了,生活也会变得更丰富,更有内涵。

2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有一次,路过萌萌的学校,顺便去接他放学。看到萌萌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外套没有了,天气有点凉,我担心他没有外套会着凉,又急着往回走,也没问清,就责备了他。“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为什么不照看着一点?”萌萌想解释什么,或许看到我着急的样子,他欲言又止,就这样,只好先一起回家了。回到家里,萌萌才对我说明了真相,原来下午最后一节体育课结束,老师让同学们把排球拿回体育室去,他本来想等放好了排球再来拿衣服,可等他返回却发现衣服没有了。等萌萌说完,我突然觉得有一种内疚感,错怪他了,毕竟他才七岁。难怪他不哭,大概因为觉得自己没错。

生活中,父母往往会觉得大人的话就是理所当然的,就应该这样,孩子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对,我们往往很少考虑他们的处境,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责备,容不得他们解释分辩,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和家长产生了隔阂,有话也不愿意谈,这是不应该的。

在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孩子所做的事情不如自己所愿时,一定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1)要允许孩子表达

在发现孩子所做与自己所想不一样时,不要着急,更不要不由分说就责备孩子,其实,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原因。如果我们不去关注这些,孩子就会感到我们不关心他们,不在意他们。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想法与他们的不一致,这样才会愿意接受我们。(2)在询问孩子时要多注意方式和态度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对父母是自然依恋的,就不太在意对孩子的态度。其实,孩子是敏感的。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如果不适当,他们也会感到不理解。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注意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比如说话的时候要心平气和,不要随意发火;多讲道理,让他们明白每一件事情原因是怎样的;不随意责备孩子等等。这样,才会让孩子明白事情该怎样做,他们才愿意与我们相处。(3)多关心孩子

虽然是一家人,也会有种种误解。一旦误解发生,虽然不起眼,却可能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所以,在平时就应该多关心孩子,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爱护他们的,这样,即使有了小的误解,孩子也不会把它看成是很严重的事情。有了相互的理解和关心,不仅家庭会和睦很多,也有助于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3 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自己

“我不喜欢老师,我不想去上学!”

有一个家里,爸爸妈妈围着不想去上学的孩子,又是哄,又是劝,想尽了办法,可是孩子仍然是无动于衷,最后,孩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

孩子不喜欢老师,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种:(1)孩子觉得老师没有偏爱自己

老师没有让孩子当小干部,没有给孩子一定的工作任务,上课举手发言的时候老师“故意”没理睬他(她),或者想与老师亲近,老师却没在意他(她)……这些都可能让孩子觉得老师不偏爱自己,然后就不喜欢老师。(2)孩子对某一科目的学习缺乏兴趣

孩子不喜欢某些科目,比如男孩子不喜欢手工、美术课,女孩子不喜欢数学课,这都是很常见的事情,孩子不喜欢这门课,“爱屋及乌”,自然也就不喜欢老师了。于是,上课不注意听讲,调皮、故意捣乱的事情就时有发生。(3)因为纪律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

老师总会批评那些淘气的孩子,如果受到老师的批评,孩子可能有隔阂,害怕老师。(4)与老师的沟通不好

与老师发生误解,觉得自己被老师“冤枉”了,孩子觉得委屈,又不知道该和谁说,结果产生埋怨情绪,与老师感情疏远。

孩子每一天在学校要度过很长的时间,如果发现孩子不喜欢老师时,要搞清楚具体原因,找准了原因,再思考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不把它放在心上。(1)向孩子了解事情的经过

孩子对某位老师不满,一定是有原因的。是不是被老师批评或处罚了,是不是上课时老师不提问自己感到不被重视了,是不是不满意老师的某些做法了,是不是自以为表现很好老师没表扬了等等。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老师却是无意的。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就会发现孩子的很多想法很天真、很幼稚,只要我们稍加安慰,孩子就可能会重新高兴起来,并重新喜欢上老师。(2)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态度

在倾听孩子讲述的时候,家长先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当孩子谈到老师某些方面不好时,不要立即肯定或者否定。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埋怨老师,可能只是一时没能理解老师的做法。等孩子把事情说完了,内心的情绪释放出来了,他们自己就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我的想法是这么可笑!(3)帮助孩子了解老师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不了解老师而对老师产生误解。比如孩子可能会向家长抱怨:“那位新来的老师太吓人,一看到他我就害怕。”其实,那位被孩子抱怨的老师很可能性格是很和蔼的,只是外表严肃一点而已。所以,不要因为孩子一时抱怨老师,就和孩子产生一样的想法。要多帮着孩子挖掘老师的优点,比如老师的和蔼、老师的认真、老师的知识等等。平时可以有意无意地与孩子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认识老师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对自己的老师有亲切感,这样,孩子很快就能改变对老师的看法,喜欢上课,喜欢老师。(4)鼓励孩子发展一些特长

老师往往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对有特长的孩子也宽容得多,这让那些被忽视的孩子觉得老师“偏心”。所以,平时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学习的情况,如果能够让孩子喜欢上一门课,并且有进步,老师对他们也会加以重视。此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等,有了特长,老师就会觉得孩子是认真的、努力的,也会更喜欢孩子。对有些个性较强的孩子,家长也可采用“激将法”:“老师不是不喜欢你,而是不喜欢不认真的孩子!”当孩子发生转变的时候,不仅与老师的关系会有改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概言之,要让孩子学会与老师沟通,喜欢上老师,愿意和老师在一起。这样,他们才会明确自己在学校的目的和任务,认真地投入,这样不仅学习好、生活好,对以后的成长也会很有帮助。

4 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当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不会的问题的时候,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时常遇到这样的孩子:上课也很注意听老师讲课,可是,因为老师讲课的速度比较快,或者其他的原因,有一些问题没听明白。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当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会在上课的空余时间,或者下课的时候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这样,不仅把问题搞明白了,还会在相互的交流中学到更多知识。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心里会想:“如果我向老师提问,她会理我吗?”“如果不理我怎么办?”“如果批评我怎么办?”……结果,就是在这样的犹豫中,本来有很多提问的机会都失去了。

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仅是与他们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会把自己知道的更多的知识也讲了出来,这样,孩子就学到了更多。

所以,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向老师提问。

在生活中,父母们应该注意观察。孩子上学,并不是每天背着书包,在学校里过了一天,然后晚上再回到家里。上学还是一个与老师和同学沟通的过程,如果孩子能够多沟通,学到的东西也更多。(1)应该多询问孩子

比如孩子回到家里,问孩子:“今天老师讲了什么好玩的知识啊,都明白了吗?”这时,孩子就会慢慢地回忆上课讲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还有哪些疑惑,这时可以鼓励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向老师和同学提问!”孩子记在心里,下次在学校里,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能主动地发问。这对于他们学习和成长很有好处。(2)鼓励孩子与老师交流

在课堂上,老师总会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自己看课文,自己解题。如果孩子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在这时向老师发问。这时,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如果有哪些问题没听懂,应该举手,对老师说出来。很多孩子不太会利用这段时间,老师允许提问的时候,仍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是不利的。(3)鼓励孩子把内心的疑惑表达出来

孩子是好奇的,在生活中,他们看到很多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熟悉的东西,就会想着去尝试,去弄个究竟,这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比如孩子看到汽车,就会问:“汽车为什么会动。”看到一幢高大的楼房就会问:“房子里面有什么?”……每到这时,我们不应该敷衍他们,要允许他们提问,允许他们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然后耐心地解答,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好奇心释放出来,会更愿意思考和交流。回到课堂,也不会再压抑自己,有问题就会自然地问出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4)鼓励孩子多阅读

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阅读不仅会增长孩子的知识,还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在书里学到了知识,在课堂上就会自然地与老师讲的相互比较,这样,他们的好奇心会进一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会更喜欢上课,更喜欢与老师在一起。

所以,鼓励孩子多交流吧,孩子越是喜欢交流,得到的知识就越多;越是喜欢提问,他们的能力增长得就越快。这样,他们才能够取得好成绩,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5 在平时就应该与孩子一起积极讨论

有很多父母,平时不太注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等发现孩子性格变得内向、不会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又很着急。其实,要想让孩子养成爱沟通、会表达的好习惯,在平时,父母就应该多与孩子一起积极地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是有很多机会与孩子一起探讨的。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问:“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吃这个菜啊?”这时就可以告诉他(她):“因为这道菜里有很丰富的营养,多吃,就可以长身体,长得高高壮壮的。”又比如,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问:“妈妈,为什么红太狼总要对灰太狼发脾气?”这时可以对他(她)说:“因为他捉不到小羊啊,所以才发脾气!”又或者,与孩子一起去公园,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叶子在秋天会变黄,掉下来呢?”这时可以告诉他们:“因为到了秋天,气温变低了,叶子得不到充分的营养,就掉下来了啊!”

孩子总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爱思考的好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也会很有好处。(1)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独立的见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见解”在不断增加,追求自主的愿望也在不断加强。这种愿望有时会与家长的想法产生矛盾———在父母眼里,孩子就要乖乖地听话,不该有那么多自己的想法,乃至于不听从父母的。面对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还没有作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实际上,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独立思考,不要拒绝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我们与孩子有分歧时,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感到我们是在尊重他们,是平等地对待他们的。如果与孩子发生了“争论”,爸爸妈妈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而要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这样孩子才能够学会沟通,学会交流。(2)有机会就多询问孩子的看法

其实在生活中是有很多机会与孩子一起交流的。比如在孩子画画的时候,可以问:“这片叶子应该画成什么形状的?”孩子可能会说:“画成五角形的。”“为什么要画成五角形的呢?”这时孩子可能就会说出他自己的想法:“因为我在公园里看到的枫叶就是五角形的!”又比如孩子在玩积木,可以问孩子:“你想把它搭成什么样子的?”“什么样的房子你最喜欢?”让孩子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对于他们的思考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4)当孩子想与我们沟通的时候,不要急于拒绝他们

父母不要因为自己工作忙、生活中的事情多,就拒绝与孩子的沟通。很多父母忙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不愿意再多说话了,可是孩子在学校、在幼儿园度过了一天,正想着与你亲近呢。这时,不要急于拒绝他们,因为,这时孩子正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在学校里遇到好玩的事情,认识了新伙伴,学到了新知识,正想与你沟通呢!如果你拒绝了他们,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喜欢他们,不愿意听他们说话,这样,他们以后就可能会不愿意再向你开口了。

当孩子想与我们沟通的时候不要急于拒绝他们,静静地听他们把话说完,花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对他们就是莫大的安慰,这样,他们会更积极地表达、更爱表达。

总之,想培养孩子在学校里爱沟通、会讲话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讲话,多和他们沟通,允许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