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东五彩碶傅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5 08:54:21

点击下载

作者:傅瑞庭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鄞东五彩碶傅家

鄞东五彩碶傅家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鄞东五彩碶傅家作者:傅瑞庭排版:KingStar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01ISBN:9787552604795本书由宁波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 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鄞东五乡碶地图中华傅氏始祖傅说画像(明)鄞东五乡碶傅家元房忠四房祖先像镇海骆驼桥傅家祖先像编修中华姓氏族谱 传承祖国文化——贺浙江省宁波市《鄞东五乡碶傅家》面世◎傅昌志

2011年4月下旬,我收到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傅瑞庭宗亲寄来他主编的《鄞东五乡碶傅家》初稿,并致电我为此书写篇序言。限于学识浅薄,力不胜任,我深感惶愧。在家族谱牒这块,论资排辈,我非长;论学识,我非强。也许主编考虑到,我搜集、整理、研究、利用姓氏家谱文化时间较长,多有些文化感知,可以信笔挥毫,才嘱我写此序。为了不使信任我的宗亲失望,我只好遵命,来表达一下我对姓氏家谱及傅姓家族文化的一些粗浅认识,敬请宗亲及诸位读者鉴教。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传统风俗诸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浩瀚大海有源头,参天大树有须根,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又都以不同的称谓和符号记述自己的历史并传之后代。我们华夏民族以姓氏作为符号,区分家族与家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但我们中华民族同出一源,万姓归宗于炎、黄二帝,亿万同胞血脉一体,都是炎黄子孙。

人来到世界上,到一定的时候,总会想到我是谁的子孙,我从何而来,我的根在哪里;总想知道我的父母的父母是谁,祖祖辈辈又是谁,他们都是怎样的。年轻人总愿意向长辈们追问,长辈们也乐意向年轻人讲述。于是人们就用各种方式记录着自己的姓氏源流、世系演变、人口增减、婚姻状况、支脉迁徙,这就形成了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族史、家世,也可称为家族档案。

我国的家谱,起源于上古,完善于封建时代,延续于当代,上下数千年,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绵长。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那样令人敬畏了。自我们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起至近代社会,整个中国,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百姓,从农村到城市,从汉族到各少数民族,从满腹经纶的文人学士到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从老到幼,都对家谱怀有一种崇敬心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家谱的影响。连续不断地编修、续修家谱,几乎成为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的一种“全民性”的文化活动。时至今日,“家谱”仍是为广大中国人所熟知的名词。毫无疑问,家谱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编修家谱在东晋开始发达起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家谱被视为封建文化而被禁锢。20世纪80年代末期,家谱文化又悄然兴起。20世纪末至今,编修家谱在全国范围内乃至海外华人居住区域已形成一个又一个热潮。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国史、地方志构成中华历史文字遗存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显而易见,家谱文化是对国史和地方志文化的重要补充。国史和地方志记其大事、全局,而家谱记其小事、局部。国史和地方志是主干,家谱是枝叶。还可以这样说,家谱是国史和地方志的细胞。有了家谱,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历史就丰富多彩与充实了。反之,没有家谱,国史和地方志便如水上浮萍。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的家谱,是亿万炎黄子孙的根系所在;中国的家谱,是所有华夏儿女的精神故乡。没有了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木。中国的家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传家宝”,是我们敦亲睦族的“核武器”。

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根,记录在中国的家谱里,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性使然;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

无疑,家谱里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如关于向善、向上的家规族约,遵纪守法和遵守伦理道德的规定,对本家族名人、能人、伟人的记述,不仅有益于修养人格、安身立命、成就事业,还有益于激励新一代人的志气,鼓励他们向先人学习,创造新的业绩,完全符合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要求。看起来,家谱完全是家族的人和事,但事实上家族和民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家族和民族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族是各种不同家族的融合。没有家族,就没有民族。如果每一个家族都得到了振兴,那么,这个民族,也一定会得到振兴。因为任何人的行为都具有社会性,个人创造出来的业绩必然体现于社会。光宗耀祖,客观上也为民族和国家争了光。家谱文化是连接家族的重要纽带。通过家谱纽带的连接,可加强整个家族的团结,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

编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活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李世民、文天祥、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史伟人、名人对家谱的重大作用都给予了充分肯定。江泽民说:“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搜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对传统家谱的收集、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极为重视,先后成立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和“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太原)等等。1984年11月20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2001年2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并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地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文字遗存的三大支柱,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的大量人物传记及地方史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中华傅姓家族文化十分丰厚。一是姓氏来源。按历史上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其主要出自商朝宰相傅说。此外还有出自国姓、姬姓和改姓的傅氏的说法。二是郡望、堂号。傅姓人的郡望有两个,即北地郡和清河郡。北地郡,战国秦始置郡,治所在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至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移往相当于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三国曹魏时移往相当于今陕西耀县、富平等地。清河郡,汉高帝置郡。元帝后相当于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部分地方,山东临清、武城及高塘、平原部分地方。傅姓堂号有数十个,其中以清河堂、兴商堂等最为著名。三是播衍分布。当代傅姓人口已达614万,傅姓为全国第36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1%。目前主要集中于山东、湖南两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24.5%,其次分布于云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四川、河北,这七省的傅姓又集中了46.5%,山东为傅姓第一大省,占省总人口的8%。四是历史人物。《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姓傅的历代名人178名,占名人总数的0.39%,排在名人姓氏的第58位;姓傅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7%,排在第61位;姓傅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的0.33%,排在第61位。傅姓主要著名历史人物有:西汉时期开国功臣傅宽、大司马傅喜,东汉文学家傅毅,三国魏哲学家傅嘏,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宰相傅游艺,明初大将、颍国公傅友德,明清之际思想家傅山,清代史学家傅维麟、兵部尚书傅以渐,当代翻译家傅雷、画家傅抱石、医学家傅连暲、学者傅斯年和政治家傅懋恭(彭真)、抗日名将傅作义,等等。五是家谱寻踪。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傅氏族谱》100部,全国其他单位和美国、日本等国的图书馆收藏《傅氏族谱》195部。此外,国内傅氏族人手中存留《傅氏族谱》大约2000种5000册以上。这些族谱文献为海内外傅氏族人寻根认祖提供了重要线索与依据。

从《鄞东五乡碶傅家》族谱可以看出,此傅氏分支不但在浙江,而且在全国也算是名望世家、文化世家。就此分支的名人而言,古代有进士、解元、教谕,当代有“乒乓大王”傅其芳、人文学者傅璇琮、人民解放军少将傅继梁、国家建设部副部长傅雯娟等等。在一个分支中曾出现这么多的傅氏名人,这在各地众多分支中是极为少见的。还有在族谱中“傅氏义举”“古今诗文”“民间传说”等章节里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读后使人过目难忘、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给予读者无穷的精神力量,实在使人感动不已,它将成为族人不断向前、向上的动力,推动着家族、民族和社会的繁荣富强和兴旺发达。

常言道:“亲管三代,族管万年。”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我辈今世不修谱,三代之后谁知你。这段时间,我细阅了瑞庭等宗亲主持编修的这部族谱初稿,总觉得此谱不但构思全面、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别具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而且还具有指导思想创新、写作风格创新、编修内容创新、收录范围创新、破除旧习创新等特点。这部族谱专著,还可以作为新时期编修新家谱的典型范本。无疑,这部族谱的面世,不仅为傅姓族人增添了光彩,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中华姓氏文化、家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内涵,因此,我提议将这部族谱分别赠给中国国家图书馆家谱文献中心,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本省各市、县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作为永久收藏。这样,既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研究地方文献及家族人文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本支傅姓族人寻根问祖提供了线索。

此书的编修成功是傅姓族人的一件大事、喜事、好事,上可无愧于祖先,下能遗泽子孙,它是本支傅姓族贤共同努力的结晶。族谱付梓在即,族贤向我索序,瑞庭等宗亲在有生之年能够有这样一部傅氏族谱专著问世,实在令人欣慰与敬佩!为此,我作为一位姓氏家谱文化爱好者,对此族谱的面世不禁叫好、喝彩,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但愿若干年后,本支傅姓后起之秀,再行续谱。最后,敬祝本支傅姓家族枝繁叶茂,世代荣昌!

有感于此,信笔直书,是为序!2011年8月于四川省渠县渠江镇后溪街寓所(作者系美国中华大族谱协会理事,中国姓氏研究会理事,世界傅氏宗亲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傅氏经济文化促进联谊会执行会长,中央电视台《傅姓、贾姓、龚姓》姓氏文化电视专题片主拍者,《寻根认祖·傅》《傅氏寻根》专著作者,《中华傅氏通谱》常务副主编,四川省历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学会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地方志协会中华家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渠江收藏家协会会长,四川省渠县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第一章傅氏溯源中华傅氏始祖——傅说

傅说(音“悦”)(约公元前1335—公元前1246),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我们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傅说是我国殷商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及建筑科学家。他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辉煌盛世“武丁中兴”,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说命》三篇,其中“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名句,为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基石;他的治国方略,改变了商朝持久的没落,他落难时所创造的“版筑”营造技术(即两边用夹板,中间填满黄泥夯实的打墙方法),是我国建筑科学史上的巨大成就,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最大进步。

高宗武丁尊他为“圣人”,就是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历史上人们总把他敬为“圣人”“天神”“梦父”及天策星。一些文人名士如屈原、李世民、杜牧、王维、司马光、苏轼等,均撰文赋诗颂扬他的卓才高德。

商王武丁是一位胸怀远大、懂得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即位之前,曾经生活在民间,比较了解社会底层的实际情况。即位以后,三年没有理政,国事全由冢宰代他管理,而他则从旁观察了解,思索复兴殷商的方略。但贵族中找不到理想的得力助手。其实,他心目中已有人选,就是他在民间生活时结识的智者傅说。他相信傅说能辅助其成就大业,但他深深地感到,在那个等级分明的政权环境中,起用一个身份被定义为奴隶的人,就是越“雷池”。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必然会遭到王公权贵们的坚决反对。怎么办?商代的人十分相信鬼神,武丁就巧妙地利用这一点编了个故事:上苍托梦引见一个可以辅政的圣人,就在王国境中。武丁故意叫人按其梦中所见圣人面貌神态画成了画像。先对照王朝官员寻找,没有一个人对得上号,便派郑达等大臣们到处去寻找。结果,在傅险(亦称傅岩,今山西平陆县以东的圣人涧),找到一个相貌完全对号、叫做“说”的人。

傅说从政之前,不知何因,曾以奴隶身份,在傅险做苦役。傅险这地方在殷商时期是虞、虢两国交界处,是潞盐运销黄河以南的交通要道。这里两山高耸,涧水中流,每到夏季,洪水暴涨,道路被冲,行旅受阻,奴隶们就在这里以传统的方式用土石阻拦,智者傅说在劳动中发明了版筑术,以此方式筑路堤,效率极高,且坚不可摧。后人从此沿用于筑路造房,甚至现在仍可见的早期长城也用过此法。当时的傅说,就靠从事版筑维持生计,虽有才干,却无处施展。郑达带着“说”回到王城。武丁一看就笑着说:“我在梦中见到的‘圣人’正是他。”武丁请教他治国平天下的办法,傅说应对如流,条条切中要害,道理极其深刻,武丁听后赞赏不已,便举其为相,结果天下大治,武丁也因此而被誉为“中兴明主”,而“说”被赐姓为傅,其后人姓傅。

关于傅说的重要文献,就是流传后世的“君臣对话录”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君臣间的对话,以《说命》为名记录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里。

武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傅说逝世后,当地人在傅说曾经从事“版筑”处建立了“傅说祠”,傅说当时藏身的洞穴被后来的帝王封为“圣人窟”,“圣人窟”前那条小河被易名为“圣人涧”。

我们都知道孔子被尊奉为“圣人”,流传至今。据史籍所载,傅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尊奉为“圣人”的人。(选自“世界傅氏宗亲网”,有删改)五乡碶傅氏溯源◎傅瑞庭

据中华傅氏文献资料收藏馆资料记载,傅氏来源有五:一、出于殷商名相傅说的后裔;二、出自国姓;三、出自姬姓;四、出自赖氏改傅姓;五、部分满洲贵族改姓傅。历史学家认为第一说为傅姓正宗来源。

鄞东五乡碶明伦堂《傅氏宗谱》称:“傅氏裔出自商相傅说,盖其筑于傅岩之野,遂以为氏,因其地也。”

五乡碶傅氏的祖先来自何处?据编撰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的《傅氏宗谱·创修家谱序》记载:“吾家居于甬东傅家。”

傅家位于原鄞县福明乡,即今宁波高新区老庙跟南面,东起杨木碶路,西至世纪大道,南至新晖路一带。1984年1月划归江东区福明街道。2004年配合东部新城建设,傅家村拆迁。

据《傅氏宗谱》记载,宋度宗年间迁到傅家的是仲一解元公,五乡碶后世以仲一解元公为始祖,自那时起有谱可查。仲一公以上的世系,因宋季兵荒马乱,宗谱散佚,难以查考。元代,“二世祖茂二解元公之子即三世祖祥二教谕公生不数月,邻里大疠,死者过半,茂二解元公与元配陈氏孺人相继逝世,侧室鲍氏即祥二教谕公的生母,仰天泣告,祈上帝默佑,念一脉之裔,骇而走避,来到五乡碶,遂卜居于斯,母子两人茕茕孑立,艰难度日。”

据鄞县县志记载,此事发生在元至正间。傅氏后人遂有鲍氏太婆讨饭来到五乡碶的传说,可见当时避难之艰险困顿。鲍氏太婆来到五乡碶后,“柏舟矢志,朝纫夜织,抚育遗孤。祥二公勤奋苦读,天资聪颖,过目即了,里党惊异,后以明经荐任慈水教谕。”后世尊为祥二教谕公,祥二教谕公即今五乡碶傅氏之始祖。鲍氏太婆在五乡碶傅氏族人心目中是一位崇高的女性,一位伟大的母亲。《鲍太君传》曰:“在五乡碶即以鲍太君为始祖亦可。”

祥二教谕公育有四子,即恕、忞、懋、恩,分元、亨、利、贞四房。后子孙繁衍,乃分房而居。清河路的两边就是傅家村在傅家村原址开发的工业区

元房、亨房居后蟠龙,即鲍氏太婆初来五乡碶落脚之处。他们分别居住在后蟠龙的四二房、五份头、六二房、八二房、东园、大昌门下、大墙门、太史第(太师地)、大桥门等处,所以蟠龙村有老傅家之称。

亨房主要聚居地在亨房弄,在五乡碶中街傅家祠堂西边,当地百姓叫做“享貌弄”,传说是鲍氏太婆避难到五乡碶最早落脚的地方(亦属蟠龙村)。亨房有一位出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的十五世孙秉进公,后来迁到邱隘横泾金价桥,被金价桥傅氏尊称为上进公,奉为始祖。那里至今仍保存着民国三十六年(1947)沈友梅主编的亨房《傅氏支谱》。

利房因人口稀少,于十四世绝。

贞房主要聚居于回江桥一带,又称新傅家。至第七世,贞房兄弟又分东西两房,第八世又另立中房。现在东房、西房地名仍在使用。贞房有一支迁到余姚,聚居于临山卫城内(今临山镇)。

明万历年间,十世孙傅楀迁居定海邑北小沙岙村(今舟山市定海区小沙乡小沙村)。楀的五世孙傅延宫,自小沙岙村迁居长白岛大满村。今长白乡后岸村大满自然村还存有光绪二十年(1894)回江傅韶琴主修的《定海北乡傅氏支谱》。另有迁往镇海骆驼桥的傅氏在那里形成一个傅家村。其余迁往外地的还有很多,如乌鲁木齐、昆明、济南、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特别是去上海谋生而在那里落地生根的不计其数,但因谱失难以考察。

新中国成立前夕,傅氏在五乡碶聚居逾千户,称鄞东巨族。据《鄞州百家姓》记载,鄞州傅姓约有4400余人,五乡碶傅姓人口占鄞州总人口的1/5,傅姓百人以上的有蟠龙村(297人)、皎碶村(194人)、汇纤村(100人),其中蟠龙村以傅姓为主。后蟠龙埠头湾六二房旧址,由右向左分别是四二房、大墙门(进士第)五乡碶傅氏聚居地五乡碶傅氏来历之谜◎傅瑞庭

五乡碶傅氏的祖先仲一太公究竟自何处迁到傅家,傅氏族人一直感到困惑。民国《鄞县通志》曾有记载,南宋时傅太孜自姚江爵儿浦迁居桃江西村(今首南街道傅家村),其后裔迁居麦场、蛟川、五乡碶等地。元时,慈溪县学教谕傅祥二迁居五乡碶,根据桃江《傅氏宗谱》,傅祥二可能是这一族的后裔。

这中间就有一个疑问,五乡碶《傅氏宗谱》明确说明祥二公是从傅家迁到五乡碶去的,而不是从桃江迁到五乡碶的。这个过程是一个谜。笔者走访过桃江傅家老一辈,他们都说桃江傅家与五乡碶傅家无往来,1947年五乡碶傅家晋主修谱,也没有和桃江傅家联系过,此后桃江傅家也开始筹划修谱,旋因宁波解放而止。那么,五乡碶傅家的始祖究竟来自何方?尧俞公像

最近,笔者细读同治十三年(1874)陈励撰写的《鉴桥傅氏宗谱续稿》和《鉴桥傅氏宗谱再正稿》,见其中“清河傅氏家谱序”中记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