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6 21:44:48

点击下载

作者:坤燕昌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试读:

前言

安宁河谷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北通成都,连接成渝经济区;南通云贵,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其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是四川省实施南向开放战略的咽喉,在全省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四川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宁河谷地区范围以行政区划为界,包括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的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喜德县和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盐边县一市八县所辖行政区域。

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在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战略中起着信息支撑方面的重要作用。农业信息资源开发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和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尽快建立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落实建设安宁河谷的战略决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书以安宁河谷地区一市八县农业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基于互联网,以“农业信息资源”为研究点,以“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核心,从理论、实证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安宁河谷地区农业实体资源概况、农业信息资源概念、体系及利用平台,明确了农业信息资源所处的现实环境,为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全书着重从利用的角度展示农业信息资源的理论与实践,使用系统的信息检索理论和方法对农业信息资源的重点类型(图书、期刊、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和自建特色文献资源等)的利用做了系统地介绍,并确立了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框架和基于整合平台面向用户的服务体系。农业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策略及区域性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的研究,为政府和相关组织实施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战略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书末附录部分为信息用户提供了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政策、各级规划及农业信息资源需求与利用状况的调查问卷等。本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可供攀西地区农业主管部门、涉农科研人员及农户、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限于作者学术视野和写作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著者2013年6月第1章安宁河谷地区农业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攀西地区在四川省加快发展战略中地位十分突出,是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增长极。境内的安宁河谷地区是四川省乃至国家重要的农业资源富集区,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区域。2008年12月16日,时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在凉山州调研时首先提出了“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的战略构想。2009年1月,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凉山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凉山州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的要求,紧紧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围绕“两个加快”,推进凉山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安宁河谷地区是四川省资源相对富集、基础条件相对较好、区位优势相对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地区。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禀赋独特,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原,平原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是川西南唯一最大河谷平原,是长江上游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地区,是攀西资源开发的腹心地带。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推进全省统筹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重要增长极的有效途径,是全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验的扩展延伸;对于全省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型经济地区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科学决策,给攀西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展现了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美好前景。安宁河谷地区是指以安宁河流域为主轴,辐射两翼形成的综合经济开发区域,是国家“九五”期间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该区农业的开发,不仅对攀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四川农业发展的推动,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安宁河谷地区范围以行政区划为界,包括凉山州的西昌市、德昌县、冕宁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喜德县和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盐边县一市八县所辖行政区域,总面积26411平方公里,总人口282万。安宁河谷地区在凉山州境内包括安宁河流域涉及的所有行政区域及其辐射的邻近区域:喜德、冕宁、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六县一市。其面积为20989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34.74%;人口247.93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0.88%。它是全州发展条件最好、人口和城镇分布最密集、产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区。一是资源组合性好。矿产资源储量大,开发条件优,经济价值达7010亿元以上;水能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占全州的40%,是四川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要的烟草生产基地和蚕茧生产基地;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发展第三产业条件优越。二是基础设施较完善。成昆铁路、108国道、雅攀高速纵贯南北,是凉山州拥有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的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城镇化率达34.9%,比全州平均水平高7.9个百分点,聚集辐射能力较强;通信、广电、电力覆盖率较高。三是发展潜力大。安宁河谷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州70%以上,人均GDP接近2000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随着优势产业的加快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必将为凉山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1安宁河谷地区的基本情况1.1.1 区位与地形

安宁河谷地区位于东经100°42′~103°03′、北纬26°03′~29°02′,北接甘孜、雅安,西南连攀枝花市,东、南与云南为邻。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地区地处凉山州中部,区位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是凉山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核心地带,是四川省实施南向开放战略的咽喉,在四川省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成昆铁路纵贯境内,经成都和昆明可连接全国铁路运输网。108国道纵贯南北,西攀、雅攀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可通过攀枝花、雅安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西昌青山机场通讯、气象、导航设施齐备,是国家一类口岸之一。

安宁河谷地区幅员26411平方公里,其中西昌市2654平方公里、德昌县2284平方公里、会理县4528平方公里、会东县3227平方公里、宁南县1667平方公里、冕宁县4423平方公里、喜德县2206平方公里、米易县2153平方公里、盐边县3269平方公里,兼有高山、二半山和河谷平坝三种生态类型。全区辖49个镇,229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1768个行政村,11047个村民小组,91个居民委员会,790个居民小组。1.1.2 人口与劳动力

安宁河谷地区2011年末总人口数290.63万(其中农业人口244.94万)。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2011年末总户数77.07万户,占全州总户数的54.52%。年末人口数247.93万,占全州总人口的50.88%。其中彝族人口66.3万,占凉山州安宁河谷区域总人口的26.76%;农村户数54.47万户,占全州农村总户数的52.17%;农村人口数208.54万,占全州农村总人口的50.16%;乡村从业人员数124.31万,其中农业从业人员85.18万,占全州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5.05%;米易县总人口21.8万(其中农业人口18.5万,占84.86%;少数民族人口占19.08%);盐边县共有6.41万户、2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9万,占85.71%;非农业人口2.99万,占14.29%)。充足的农业劳动力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农业提供了劳动力保障。1.1.3 经济发展水平

2011年安宁河谷地区生产总值为872.13亿元(不含二滩发电厂)。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生产总值为724.86亿元,占全州的72.48%,人均GDP 29236元,高于凉山州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2011年凉山州人均GDP为22044元,四川省人均GDP为20458元),已达全国平均水平的83%(2011年,全国人均GDP为35083元)。截至2012年底,纳入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重大项目推进的170个项目(涉及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四个大类)完成投资483亿元。米易县和盐边县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7.27亿元,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四川省前列。安宁河谷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882元左右(除喜德县3719元外其余七县一市均超6300元,即西昌市7707元、德昌县7611元、会理县7614元、会东县7303元、宁南县6799元、冕宁县6380元、米易县7822元、盐边县6989元),高于凉山州、四川省的平均水平(2011年凉山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8元,四川省达到6128.6元,全国6977元,攀枝花市7627元)。但经济结构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所占比重大,表明农业对于凉山州整体经济的重要地位;第三产业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对农业的带动力较弱,需要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升级。

安宁河谷资源丰富,条件优越,经济基础比攀西地区其他县好得多,发展也快得多。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的整体实力增强,对攀西的支持力度增大;大集团、大项目的引进,推动安宁河谷流域走向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安宁河谷各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功能提升及工业园区的打造方兴未艾,成效显著。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对中低产农田和下湿田改造的支持越来越大,最近几年还对种粮农户进行直补,对饲养生猪母畜和购买农机、家电给予补贴到户,取消了千年不变的“皇粮国库”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家的兴盛强大、惠农支农政策的实施、大项目大工程的带动及农村经济本身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安宁河谷流域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使农民能充分发挥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轻松愉快、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发展生产,逐步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也在日益优化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创新发展。1.2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2.1 资源禀赋优越1.2.1.1 水土资源丰富

安宁河谷地区内有安宁河、金沙江、雅砻江等河流,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大面积的工程水面,其中大型水利工程大桥水库库容6.58亿立方米、面积3.6万亩,雅砻江锦屏I级水电站、官地水电站和拟建的金沙江白鹤滩电站、乌东德电站的建设将形成更大的工程水面。还有大面积的湖泊和多处地下冷、热水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可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大量的宜渔水面为水产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安宁河谷地区土壤类型齐全,水平和垂直分布明显。安宁河上、中游中山宽谷新积土和水稻土区是攀西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基地。安宁河下游、雅砻江、金沙江中山、窄谷燥红土区是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之地。

安宁河谷地区(其地理范围比“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广)201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61.84万亩(约24.1万公顷)。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201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55.03万亩(约17万公顷),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48.24%。其中水田92.18万亩(约6.1万公顷),占全州水田总面积的77.69%,旱地162.79万亩(约10.9万公顷),占全州旱地总面积的39.71%,农村人均耕地面积1.22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此外还有约50万亩宜农荒地可以开发。米易县和盐边县耕地面积106.81万亩(约7.1万公顷)。1.2.1.2 光热条件优越

安宁河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光照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光合作用效率高。高山、二半山和河谷平坝立体气候特征明显,从南亚热带到北温带均有分布,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蔬菜和瓜果上市早于成都和北方地区1~2个月,与国内主要热带地区的农产品上市时间亦有差异,错季优势显著。1.2.1.3 生物资源有特色

安宁河谷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孕育了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泸宁鸡、钢鹅、黑山羊、建昌鸭、裂腹鱼、昌米、“清甜香型”烤烟、优质马铃薯、反季节蔬菜、蚕茧、会理石榴、西昌葡萄、冕宁樱桃、正路花椒、喜德阉鸡、喜德蜂蜜、凉山苦荞麦、米易芒果、米易早春枇杷、金河芒果、盐边茶叶、红格脐橙、国胜绿茶、新九大米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部分品种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攀西地区农业的亮点。1.2.2 产业基础较好1.2.2.1 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安宁河谷地区形成了烤烟、蚕桑、马铃薯、特色水果、水稻、蔬菜、花卉、生猪、肉牛肉羊等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凉山特有的“清甜香型”烤烟和生丝长度超过1200米、解舒率在68%以上的优质蚕茧享誉海内外。安宁河谷地区是全国建昌鸭、建昌黑山羊的优势产区,会理是中国石榴之乡,西昌是中国洋葱之乡,德昌是四川早蒜薹之乡。1.2.2.2 基地建设步伐加快

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为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凉山州被列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烤烟基地,2011年安宁河谷区已建成烤烟标准化生产基地近58.5万亩。优质水稻、特色蔬菜、特色水果、优质蚕茧和菜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快速扩大。开展了优质瘦肉型生猪、肉牛、肉羊、生态鸡鸭和乳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扶持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1.2.2.3 龙头企业不断成长

为了推动凉山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凉山州2002年颁布了《凉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6月,凉山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5亿元(不包括烟草)、利润1.72亿元、税金0.95亿元、创汇769万美元。截至2010年11月,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l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5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2家,实现销售收[1]入91.6亿元,带动农户101万户。2012年3月确定2012—2013年度凉[2]山州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86家,安宁河谷区拥有69家。2012年1月确定2012—2013年度攀枝花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3[3]家,米易县拥有9家,盐边县拥有10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1.2.2.4 科技推广能力增强

安宁河谷地区已初步形成上连县市、下伸村社、网络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学技术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建基地、带农户、促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3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1.3.1 农业基础和装备条件亟待改善

安宁河谷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农田灌溉设施不足,季节性和功能性缺水情况比较严重,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由2008年末凉山州农业局数据调研结果表明,安宁河谷地区田间道路系统不完善,凉山州境内农田机耕路通达率只有44.27%,尚有130多万亩耕地因无机耕路,无法采用现代农业机械耕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3.3%。2008年末安宁河谷地区农机总动力152万千瓦,机耕作业面积192.15万亩,机播面积16.95万亩,机械化率分别为38.7%和3.4%。水稻、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2.6%和31%。1.3.2 农业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人才不足,知识老化,条件落后,机制不活,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种养业良种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不完善,良种覆盖率较低,种植业统防统治难以做到,养殖业疫病防控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不全,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足。农业信息服务、市场流通和农业执法体系的状况都难以适应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亟待加强。1.3.3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水平亟待提高

安宁河谷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种植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虽然初具规模,但除烤烟外,其他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依然较低。畜禽养殖主要是散养,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难度大,良种覆盖率低。2008年年末,安宁河谷地区玉米、小麦、油菜的优质良种覆盖率分别为71%、61.5%、66.4%,马铃薯低代脱毒种薯使用率不足25%。生猪三元杂交面仅占35.9%,肉牛杂交面仅2.3%,肉鸡、蛋鸡良种率分别为83.5%、65.3%。1.3.4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

安宁河谷地区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产后处理、保鲜、储藏、加工能力不足,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形式单一,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除烤烟产业外,水稻、马铃薯、蚕桑、水果、蔬菜等产业虽已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但加工、流通环节仍然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业落后,市场流通形式单一,集贸市场、活畜外销是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制约着特色产业的优化发展和提质增效。第2章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概况2.1安宁河谷地区农业总体状况2.1.1 安宁河谷地区农业总体分布

安宁河谷地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脉中。安宁河是雅砻江下游最长的支流,为长江上游水系,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二级支流,全长351公里,有支流59条,流域面积11150平方公里,主要为四川省凉山州、攀枝花市所辖。该区域具有独特的光热优势,被称为“四川第二大平原”,是我国“阳光地区”之一;土地资源丰富,易耕高产、集中连片,河流众多、水资源充沛,光热充足、气候立体、环境优越,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资源禀赋,奠定了农业长期作为安宁河谷地区主导产业的物质基础。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优势,悠久的农耕经济历史,使得农业始终占据安宁河谷地区产业的核心地位。河谷平原地带是川西的农业生产中心,是川西南主要产粮区和省内及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综合生产基地,是攀西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特色农业基地。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耕作方式在西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粮食、烤烟、水果、蔬菜、花卉、牲畜及大批经济作物声名远扬,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农业作为安宁河谷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历史理性的、自然的和必然的选择。

安宁河谷地区耕地资源比较丰富。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州的48.24%,米易县和盐边县耕地面积共27205.7万平方米。狭长的河谷平原周边山坡人口居住较少,覆盖着成年飞播林和连片的自然灌木丛及草山草坡。安宁河谷背靠大山、水系丰富,光照充足、气候宜人,优越的人文、自然条件造就了巴山蜀水工农业生产的又一个核心区,是川西南的重要“粮仓”和“菜园”。

安宁河谷平原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我国同一纬度地区唯一具有南亚热带气候型的地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四季如春,干湿分明”的气候特色,年平均气温为16.6℃~18.2℃,无霜期280~320天,年日照时数2074~2431小时;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60~[4]1100mm,年均空气湿度为58%~60%,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是四川西南部的稻麦主产区,素有“川康粮仓”之称,适合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也是家禽家畜养殖的良好场所,农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深受市场欢迎并誉满全川。该区域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条件好、人口和城镇分布密集、产业集中程度高、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是凉山州的“鱼米之乡”和最具农业发展优势的核心地带。

安宁河谷地区农业地理条件复杂,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低悬殊,不仅构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我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区域内构造地貌发育充分,断裂带纵横交错,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众多。断陷盆地内分布着河流冲积平原、洪积扇、丘陵、台地等,盆周为断块山,盆底与山顶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在这样的农业地理基础上,安宁河谷地区在改革开放的新农政策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独有的农业特点。

总的来讲,安宁河谷地区占有凉山州大部分的农业地域资源,农业经济发展在安宁河谷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普遍脆弱,交通、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农业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程度低、市场容量狭小、市场机制不够完善,高素质农业专业人员普遍缺乏,农村劳动力素质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等,成为制约安宁河谷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的重要因素,阻碍着该区域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的进程。2.1.2 安宁河谷地区农业发展状况2.1.2.1 农业结构

按现行价格计算,安宁河谷地区2011年农业总产值为234.28亿元,凉山州境内河谷地区206.4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04.8亿元,占50.77%;林业产值7.92亿元,占3.84%;畜牧业产值94.06亿元,占45.57%;水产业产值3.59亿元,占1.74%。种养业产值之比约为51∶47。2.1.2.2 种植业

安宁河谷地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8.55万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145.87万吨,经济作物中烤烟产量12.36万吨,甘蔗产量31.97万吨,园林水果产量58.8万吨。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地区2011年粮食总产量129.87万吨,占全州的57.87%。其中水稻产量45.29万吨,占全州的82.96%;小麦产量15.62万吨,占全州的78.63%;玉米产量26.27万吨,占全州的52.36%;洋芋产量25.86万吨,占全州的35.18%;地膜覆盖面积112.27万亩,地膜使用量5854吨,分别占全州的62.07%和67.3%。2011年经济作物中烤烟产量10.89万吨,占全州的75.88%;甘蔗产量20.1万吨,占全州的91.35%;油菜籽产量2.73万吨,占全州的71.38%。2011年末果园面积37.67万亩,园林水果产量合计51.8万吨,分别占全州的53.23%和59.9%。其中苹果园面积2.69万亩、产量1.27万吨,分别占全州的9.81%和3.99%;梨园面积4.05万亩、产量6.51万吨,分别占全州的60.35%和81.23%;柑橘园面积0.48万亩、产量1.22万吨,分别占全州的16.81%和60.53%。米易县201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9.22万亩,粮食总产量8.75万吨;薯类产量0.38万吨,玉米产量1.62万吨;种植优质烤烟6.04万亩,烟叶产量0.86万吨;蔬菜、瓜果播种面积6.58万亩,新增特色蔬菜0.8万亩,设施蔬菜面积4.78万亩;水果产量4.65万吨,蔬菜产量23.3万吨;甘蔗播种面积1.47万亩、产量11.8万吨,药材播种面积0.58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95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77万亩。盐边县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1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3.4万亩,粮食总产量7.25万吨,油料产量0.14万吨,糖料产量0.071万吨,烟叶产量0.61万吨,蔬菜产量10.46万吨,水果产量2.35万吨,水产品产量1.33万吨。2.1.2.3 畜牧业

2011年年末生猪、肉牛、肉羊、家禽规模养殖出栏量分别为414.63万头、24.6万头、232.25万头、2108.7万只。肉类总产量44.03万吨。凉山州境内六县一市规模养殖出栏量分别为373.36万头、22.3万头、207.52万头、1935.78万只,占全州生猪、肉牛、肉羊、家禽总出栏量的比重分别为62.6%、49.39%、48.41%、74.72%。肉类总产量39.99万吨,占全州的61.55%,其中猪肉29.71万吨、牛肉2.67万吨、羊肉4.14万吨、禽肉3.2万吨,分别占全州的63.99%、50.16%、47.66%、75.78%。禽蛋产量2.44万吨、奶类产量3.56万吨、绵羊毛产量0.196万吨、蚕茧产量2.11万吨,分别占全州的73.3%、86.68%、36.59%和94.95%。2.1.2.4 水产业

安宁河谷地区的水产业以冷水鱼繁育养殖、家鱼良种早繁和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为重点。凉山州境内的安宁河谷地区2008年水产品总产量2.34万吨,占全州的88.3%。到2010年,凉山州基本建成了以西昌、冕宁、德昌、会理等县市为重点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安宁河流域水产产业带已具雏形,水产品销往攀枝花、云南、贵州等地,初步探索出一条以邛海承包养殖为代表的大水面综合经营的路子。2011年米易县和盐边县水产品产量2.57万吨。2.1.3 安宁河谷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2.1.3.1 发展战略

1.基础先行战略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标准农田、标准化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以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工和流通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系保障战略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支撑保障体系,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强建设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人才支撑体系、农业执法体系的建设管理,健全机构、改善条件、充实队伍、创新机制,为实现特色农业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提供保障。

3.科技支撑战略

落实国家和四川省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部署,加强和完善州(市)、县、乡(镇)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能力,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应用,建设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4.产业化推进战略

整合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加大社会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连接、流通市场辐射,强化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联系,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1.3.2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打造烤烟、蚕桑、马铃薯、特色水果、优质水稻、蔬菜、花卉、生猪、草食畜、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大幅提高产品优质率、加工转化率和品牌知名度,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将安宁河谷地区建设成为四川省特色农业率先发展区、粮食增产战略后备区和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

安宁河谷地区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总产值2015年达到250亿元,2020年达到36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种植业总产值2015年达到112亿元,2020年达到152亿元;畜牧业总产值2015年达到130亿元,2020年达到190亿元;水产业总产值2015年达到8亿元,2020年达到18亿元。

安宁河谷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015年达到8800元,2020年达到13600元,年增长率保持在9%以上。

2.具体目标(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到2015年,安宁河谷地区粮食产量达到12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80万吨,烤烟产量达到12.8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2.5万吨,奶产量达到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38万吨。

到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256万吨,烤烟产量达到14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7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5万吨,奶产量达到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4万吨。(2)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到2015年,安宁河谷地区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增加50%,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35%,农产品加工率比2008年提高30个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普及种植标准化、养殖适度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加工业长足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3)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种养业结构方面,增加养殖业比重。种植业、养殖业产值之比由2008年的50∶50,2015年调整到45∶55、2020年调整到42∶58。

在种植业内部,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播种面积,大田作物粮经饲面积比由2008年的69.7∶27.6∶2.7,调整到2015年的62∶34∶4、2020年的56∶38∶6。粮食作物中,增加水稻、马铃薯种植面积;经济作物中,增加蔬菜和特色水果、蚕桑种植面积;饲料作物中,增加饲用玉米和豆科牧草种植面积。

在畜牧业内部,增加草食牲畜比重。牛羊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15.8%调整到2020年的25%以上,猪禽肉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由2008年的83.7%降低到75%以下。

上述安宁河谷地区农业发展目标定位区域范围仅包括凉山州境内的安宁河谷地区的西昌市、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冕宁县五县一市。2.1.4 安宁河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从农业资源的分布看,安宁河谷地区凉山州境内实有耕地面积占全州的48.24%,乡村劳动力占全州的45.05%,农林牧渔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为213.66亿元,占全州的66%。其中种植业总产值占全州的50.77%,林业总产值占全州的3.84%,牧业总产值占全州的45.57%,水产业总产值占全州的1.74%。安宁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率较低,农田灌溉设施不足,季节性和功能性缺水比较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人才不足,农业技术进步缓慢,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均是制约安宁河谷地区农业生产提高的重要因素。

2011年安宁河谷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882元,但经济结构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农业所占比重大,这表明了农业在当地整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第三产业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对农业的带动力较弱,需要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实现农业升级。特色农业是农业生产中最具亮点和效益的农业,也是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安宁河谷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安宁河谷地区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成了一大批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农村经济呈现出增产增收、全面发展的局面。凉山州境内河谷区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①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经济作物增产增效。②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森林保护工作继续巩固,森林火灾损失控制在0.06‰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③大力推广科技运用,发展畜牧加工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渔业生产稳步增长,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达到了97.65亿元(其中渔业产值35874万元、牧业产值40578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45.7%。④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年末累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州的54.4%;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74万吨,占全州的68.45%;农村用电量为37630万千瓦·小时,占全州的62.67%。2.2安宁河谷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状况2.2.1 安宁河谷地区种植业发展状况2.2.1.1 现状与问题

1.发展现状(1)耕地资源比较丰富

凉山州境内安宁河谷地区西昌、德昌、冕宁、会理、会东、宁南五县一市2008年末耕地面积237.24万亩,基本农田面积215.57万亩,分别占全州耕地总面积的38.3%、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8.6%。60%以上的耕地分布于二半山和高山地区,河谷平原耕地面积相对较少。耕地面积中水田95.34万亩、旱地141.9万亩,旱地中水浇地26.3万亩。高产田87.14万亩,中低产田150.1万亩,分别占36.7%和63.3%。有果园28.23万亩、桑园27.89万亩。还有宜农荒地49.52万亩。(2)生产水平较高

2008年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粮食平均亩产334公斤,高于凉山州、四川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水稻亩产504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马铃薯亩产鲜薯1746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2.5%。小麦和玉米亩产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均高于凉山州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见表2-1)。表2-1 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比较表 单位:公斤/亩(3)粮食作物比重大

大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6.38万亩,复种指数2.0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2.96万亩,经济作物132.2万亩,饲料作物13.08万亩。粮经饲比例为69.7∶27.6∶2.7(见表2-2)。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为主,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4.8%、总产量的84%。经济作物以烤烟和蔬菜为主,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83.8%。表2-2 安宁河谷地区种植业基本情况表(4)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烤烟、蚕桑、马铃薯、稻谷、蔬菜、水果正发展成为主导产业,花卉作为新兴高效种植产业快速发展。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已建成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0万亩、绿色马铃薯基地20万亩、烤烟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全国无公害绿色蔬菜标准化基地20万亩、蚕桑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石榴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特色小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8万亩、花卉标准化生产基地0.5万亩。37个共81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获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证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优势区域逐步形成。初步形成覆盖规划区的烤烟、优质稻米、蔬菜优势区,会理、会东、西昌、冕宁的马铃薯优势区,会理、会东、西昌的石榴优势区,西昌的花卉优势区。

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定发展。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有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1个、农业专业协会202个,带动农户2.4万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差万别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促使农产品走向市场。

农产品品牌逐步打响。“昌”字牌优质稻米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全国首批“放心米”,德昌被四川省农业厅命名为“昌米之乡”。西昌、冕宁被命名为“四川省优质稻谷基地县”。会理被认定为“中国石榴之乡”,西昌为“中国洋葱之乡”、德昌为“四川早蒜薹之乡”,西昌、德昌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宁南、会东、德昌、西昌、冕宁5县市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蚕桑基地”,宁南县“南丝路”牌蚕茧获“国家权威检测达标品牌”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凉山州特有的“清甜香型”烤烟,生丝长度超过1200米、解舒率在68%以上的优质蚕茧享誉海内外。

2.存在的问题(1)农业基础条件亟待改善

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地形地貌复杂,二半山区、高山区面积比例大,耕地质量整体不高,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63.3%。有效灌溉面积80.29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33.84%。农业生产交通条件差,农田机耕道路通达率只有44.27%,尚有130多万亩耕地因无机耕路,无法采用现代农业机械耕作。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2008年机耕作业面积192.15万亩,机播面积16.95万亩,机械化率分别为38.7%和3.4%。其中水稻机耕面积70.95万亩,机械种植面积1635亩,机收面积36.9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32.6%;小麦机耕面积42.15万亩、机播面积16.65万亩、机收面积27.15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31%。(2)种植结构仍需优化

2008年大田作物粮经饲播种面积比例为69.7∶27.6∶2.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过大,饲料作物所占比例过小,经济作物所占比例偏低。粮食作物中,单产水平比较低的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7%,单产水平高的水稻和马铃薯分别占24.7%和12.8%。(3)良种覆盖率还需提高

2008年,玉米、小麦、油菜的优质良种覆盖率分别为71%、61.5%、66.4%。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规模小,繁种供种能力不足,低代脱毒种薯使用率还不足25%。无水果良种繁育基地,果树苗木繁育、调运监管不力,不仅苗木质量难以保证,检疫性病虫害侵入几率也很大,给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尚无完善的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无法保证良种质量。(4)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加强

种植业科技水平整体不高,农业推广体系仍需完善,机制不活,经费不足,条件落后,抗灾减灾节本增效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植保、防灾减灾、预警能力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条件落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掌握和应用较慢。部分地方种植粗放,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有待提高,如马铃薯高产栽培一般亩产鲜薯20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3172公斤,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2008年平均亩产1746公斤,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5)加工流通环节比较薄弱

农产品产后处理、保鲜、储藏、加工能力不足。龙头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种单一,带动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除烤烟产业在生产、储藏、加工、流通等环节都比较完善外,水稻、马铃薯、蚕桑、水果、蔬菜等产业虽已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但加工、流通环节仍然比较薄弱,制约了特色产业的优化发展和提质增效。2.2.1.2 发展思路和重点

1.发展思路

立足资源优势,以突出特色、提升效益为核心,优化种植结构,稳定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烤烟生产质量和效益,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突破发展蔬菜、水果、花卉、优质粳稻等特色产业,着力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重点建设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种植业良种工程、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和绿色植保工程等种植业项目14个。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增强科技支撑,加快基地建设,推广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提升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的安宁河谷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发展重点

根据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区域特征和产业基础,确定烤烟、蚕桑、马铃薯、特色水果、优质稻、蔬菜和花卉产业为发展重点。

1)烤烟(1)发展思路

把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富民增收、改善民生的支柱产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基本烟田与基本农田建设相结合、烟草农业与卷烟工业相结合,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突出烟农主体地位,健全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烤烟技术集成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创新生产组织形式,大力培育种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进“两头工厂化、中间农场化”专业化分工模式,提高统一经营的组织化水平,推进传统烤烟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跨越,把烤烟产业尽快做大做强。(2)重点区域布局

安宁河谷、低中山丘陵烤烟生产区,包括德昌、会理、会东、宁南、冕宁、西昌五县一市的159个乡镇。(3)烤烟初加工

合理规划布局烤房建设,每1000亩连片基本烟田建设以50座密集烤房群为单位的烘烤工场,每400~600亩连片基本烟田建设20~30座密集烤房群为单位的烘烤工场。山区的烘烤工场密集烤房数量要在4座以上,平坝地区的烘烤工场密集烤房数量要在8座以上。产烟5000担以上的区域在中心烘烤工场配套收购场所和收购设施,形成集采、编、烤、分级、收购为一体的工场化作业方式。

2)蚕桑(1)发展思路

以原蚕基地、蚕种冷库及制种、保种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建设优质蚕种基地,加快桑蚕品种更新换代。以中低产桑园改造、病虫害防治体系、蚕业技术服务网络和养蚕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建设优质蚕茧基地。扩大缫丝规模,建设优质生丝生产基地。加快茧丝产品深加工和桑条、桑葚、蚕沙、蚕蛹、丝绵等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重点区域布局

①金沙江流域优势蚕业产业带

以宁南、会东、会理为主体的金沙江流域属于干热河谷地区,光照充足,宜桑面积宽,相对湿度小,桑树生长旺盛,一年能养四季蚕,是优质蚕茧基地建设最适宜区。

②安宁河、雅砻江流域优势蚕业产业带

以西昌、德昌、冕宁3县市60个乡(镇)为主体的安宁河、雅砻江流域河谷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宜桑面积宽,栽桑潜力大,蚕茧质量好,是优质蚕茧基地建设适宜区。

③建设优质蚕种基地

依托凉山州蚕种场和西昌市蚕种场,以桑蚕品种更新换代、原蚕制种基地为重点,打造年生产和冷藏蚕种100万张、全省第一的优质蚕种生产供应基地,为产业发展打牢基础。(3)蚕茧初加工

通过技改扩容、招商引资扩大缫丝规模,建设优质生丝生产基地。目前生丝加工自动缫丝30组12000绪。

3)马铃薯(1)发展思路

坚持种薯先行、科技兴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快转变马铃薯产业发展方式,加快良繁体系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扩大加工销售,推进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整体效益,着力打造“凉山马铃薯”品牌,使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和菜用薯生产基地。(2)重点区域布局

①脱毒种薯生产优势区

以凉山州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重点生产脱毒试管苗和脱毒种薯原种、原原种。一是进一步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扩大基础种的生产规模;二是培育种薯生产销售企业;三是增设种薯贮藏专用设施、设备,减轻种薯损失和混杂退化。

②菜用型马铃薯优势区

以五县一市低海拔沟坝河谷区为核心,重点发展菜用型马铃薯。一是引进、选育、推广高产抗病的菜用型马铃薯品种;二是优化种植模式,大力推广间套轮作,发展秋冬马铃薯,扩大种植面积;三是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行无害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单产;四是大力培育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和营销大户,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组织化水平。

③兼用型马铃薯优势区

以会东、会理、冕宁二半山以上区域为核心,重点发展粮、经、加兼用型马铃薯。一是大力推广脱毒种薯和先进适用的高产栽培技术,改善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二是积极推进规模化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食品安全;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推进规模化生产,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4)特色水果(1)发展思路

以石榴和特色小水果为发展重点,加强优质特色水果良繁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化果品结构,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和运输,提高质量和效益。(2)重点区域布局

①石榴

海拔1800米以下的安宁河流域及二半山区属中亚热带至暖温带气候类型,为石榴种植的最适宜区,涉及会理、西昌、德昌、会东四县市的60个乡(镇)。

②特色小水果

把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下的安宁河流域、雅砻江中下游及金沙江下游河谷地带相关县划定为南亚热带水果的发展地区,该区域包括德昌、会理、会东、宁南等县,主要栽培桂圆、芒果、枇杷、香芭蕉、杂柑、番木瓜及西香莲等南亚热带优质特色小水果。将海拔1300米~1700米宽谷及二半山地带相关县划定为亚热带、温带特色水果混交区,包括德昌、西昌、冕宁、会理、会东等县市,主要栽培枇杷、桃、李、杏、樱桃、葡萄、柿、草莓、西甜瓜等优质特色小水果。

5)优质稻(1)发展思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品牌战略,推广名特优品种,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推进,促进优质稻产业升级。(2)重点区域布局

①优质粳稻优势区

其包括海拔1600米以上的粳稻区和海拔在1300~1600米之间的籼、粳混种区,其气候、环境条件特别适合优质粳稻的生长发育和有机物的合成、积累,给粳稻优质和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区域范围包括西昌21个乡镇、会理34个乡镇、冕宁34个乡镇、会东46个乡镇、德昌7个乡镇、宁南8个乡镇,共150个乡镇。

②优质籼稻优势区

其包括海拔1300米以下的籼稻区和海拔在1300~1600米之间的籼、粳混种区。此区域与同纬度其他地区和国内其他低山平原相比,在水稻适宜生长发育的3~9月,日照时数、日温差等都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土壤养分转化,是形成优质籼米的最佳气候,也是安宁河谷地区五县一市最适合种植优质籼稻的地区。区域范围包括:西昌18个乡镇、宁南15个乡镇、德昌23个乡镇、会东15个乡镇、会理7个乡镇,共78个乡镇。(3)稻米加工

培育、壮大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的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按“公司+基地+农户+技术服务”的经营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引进全自动精米加工生产线。

6)蔬菜(1)发展思路

遵循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先导,质量为保障,稳定发展面积,优化区域布局,做优基地、做响品牌、做长链条、做活市场、做强产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整体效益。(2)重点区域布局

①安宁河流域优质早市葱蒜类蔬菜优势区

以西昌、德昌为核心区域、冕宁为适宜区域,冬季光热资源十分丰富,以产品上市早、品质好闻名,是国家级南菜北调重要基地。

②安宁河及金沙流域早市茄果、瓜类蔬菜优势区

以西昌、德昌、会东、宁南为核心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在自然条件下比北方早上市1~2月,产品品质优良。

③早市及反季节菜用豆类蔬菜优势区

以西昌、德昌、宁南三县市为核心区域,西昌、冕宁、德昌等县市早市菜用豌豆、胡豆优势明显,西昌的10万亩胡豆生产已纳入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西昌、宁南、会东的春豌豆上市早、产量高,是重要的外销商品蔬菜。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15万亩优质菜用胡豆及春豌豆类蔬菜基地。

④大宗蔬菜优势区

以西昌、德昌、会东、会理、宁南为核心区域,涵盖不同类型的气候资源,通过茬口调节,可生产不同季节的叶菜类、根菜类、芥菜类蔬菜。预计到2015年,将建成20万亩优质大宗蔬菜生产基地。

⑤设施蔬菜优势区

其包括西昌、德昌、冕宁、越西、盐源、会东、宁南、木里等县市。核心区域为西昌、德昌、宁南、冕宁,设施栽培基础较好,在蔬菜产量、质量和上市时间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