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体证录:一名基层老中医55-临证用药秘法.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6 20:06:28

点击下载

作者:周正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本草体证录:一名基层老中医55-临证用药秘法.3

本草体证录:一名基层老中医55-临证用药秘法.3试读:

前言

医者用药,实乃用心。如用补养之剂,为补其不足,以恢复正气,但非一日之功;发表之剂,解其表实无汗,但须适度;热邪里结,当下则下,但不可太过,过则伤正。唯有调和一法,用于分理阴阳,调和气血,故最为常用。然而这只是大概而言,因为病种之多、变化之杂,表里脏腑,气血百脉,往往交错而病,脉象、舌象与症状则又多不一致,有时取舍颇为犯难。其更甚者,一人身患多病,治此而碍彼,滋虚则助实,泻实则重虚,甚至治上碍下,治下碍上,治里碍表,治表碍里,等等。故为医者,看似轻松诊疾用药,实乃缜密思考,尚恐有所疏漏,患者服药有效,病轻,方感重负稍释。故吾曰:用药即是用心。赵学敏说:“医者意也,用药不如用意。治有未效,必以意求。苟意入元微,自理有洞解,然后用药,无不立验。”若用药之际,总以某药治某病,而不“意入元微”“理有洞解”,究其起病缘由,析理眼下病机,而信手拈方,随意用药,仅以人言亦言,期或偶尔有效,便以为用药无误;而瞬间病情变化,则不知如何应对,此皆思虑欠周之故也。或用有毒之味攻之,所谓“下杀手也”,实证偶或效验,虚证岂堪戕伤?轻则或可挽救,重则后果如何?故《神农本草经》序言道:“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食药必活。”所以用药之先,必“意入元微”“理有洞解”,所谓“用意”,即此义也。《神农本草经》载药365味,上品无毒,滋养气血,延年益寿;中品养性,有毒无毒,斟酌其宜;下品治病多毒,不可多服久服。此为药物功用之大概,欲尽详其义,则需反复熟读。尤其是运用有毒之品时,则要倍加谨慎。“若毒药治病,先起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什之,取去为度。”(《神农本草经·序》)使用有毒之药治病,起始用量如黍粟即小米粒大小,以观察病情是否减轻;若病情未减,可以加倍;病情仍不减轻,则“什之”,即起初用量10倍,总以病去为度。10倍粟米大用量,能有多少?按如今用法,即使是质地较为沉重之药,亦不过0.3g,按十六两制换算,还不到一分。换算法是否精确?这无关紧要。因为原文只说有毒之药,而未言及质轻质重,或者植物矿物。其义之要,在于运用有毒之药时,务必谨慎控制剂量。即使是病情需要,亦只能是先用极小量,无效之时,再根据病情轻重、身体承受能力等,而逐渐递加剂量,总以病去为度。何为用心用意?古人尚且如此精细,如今更应谨慎。并非胆小慎微,实乃古今用药之法度,首先遵守,其次活用。何为法度?用药法规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即使是能工巧匠,亦不能舍弃绳墨尺度,否则器可成乎?

此集百余味药中,多有含毒之品。故于序中着重言之。但能用心体察病情,用意审慎用药,非但毒药可以治病,并可疗顽疾。反之,不审病因缘由,不辨病机情状,以及病程久暂、脏腑气血如何,而随意拈方用药,亦不论有毒无毒、服用方法、剂量大小,而随意丢弃规矩,专凭臆断用药,若欲安全有效,岂不是荒诞!吾之所言,并非过于胆小,实为用药不出意外、顺利治愈疾病而虑也。若用药不对其证,非但有毒之药需要加倍谨慎,即使是人参用错,亦能增疾,甚至误补滞邪,病情转危。徐大椿说:“先破人之家而后杀其身者,人参也。”人参无毒,大补元气,扶危救险,一味独参汤在生命垂危之际有时可以挽回生命,但不能救活所有人。然而不辨虚实,或实证似虚,而轻易用之,谓之误补,误补必会滞邪,轻则增疾,“重者即死矣。”(徐大椿)虽然当今医者不至于用人参使人致死,但说明误补生乱是真。故不论何种功能之药,都有它的适应与禁忌两性,适证应用,治病显效;悖证用之,轻则无功,重则增疾。前人多有精论,吾非班门弄斧,实为此集回眸之药较杂,所以碎言之。

闭门造车之举,书中舛错难免。诚望高人赐教,欢迎读者指正!是为草序。山野中医周正祎己亥年仲春月于十堰市西苑医院旧宅卷一 安神药

凡以镇静安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安神药。质重的矿石及介贝药如朱砂、珍珠母、龙骨等,取其重则能镇、重可去怯之功,为重镇安神药,多用于实证;属于植物药而取其养血安神作用的,适用于虚证。此类药物适宜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狂躁易怒等症。因于邪热炽盛的,须配合清热泻火药同用,如连翘、黄连、大黄、赭石等;肝阳上越,兼有头痛脑胀的,应与平肝潜阳药配合,如石决明、生牡蛎、天麻、白芍等;心血不足兼肝阴虚的,当与养血滋养药配伍,如龙眼肉、酸枣仁、桑椹、山茱萸等。朱砂——重镇安神,泻热解毒

朱砂,为三方晶系天然的辰砂矿石。味甘,性寒,有小毒。入心经。功能重镇安神,解毒疗疮。主治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高热惊厥,癫痫抽搐;热毒为患,痈疖肿毒,口舌生疮等症。【临证应用】朱砂亦名丹砂,其主要功效为重镇安神与解毒治疮。多作镇心安神、开窍醒神、退热镇惊、清热解毒之用,用于心烦不寐、失眠惊悸、高热神昏、惊厥抽风、狂躁不宁等症。

用于惊悸不安、失眠烦躁,可与连翘、麦冬、茯神、酸枣仁之类配合使用。

用于高热惊厥,可与牛黄、麝香、黄芩、僵蚕之类配伍。

用于疮疡肿痛、口舌生疮,可与麝香、冰片、山慈菇、金果榄之类同用,共研细粉,调敷患处或吹于口腔肿痛处。

口服大多为吞服,量不宜大,更不可久服,以防汞中毒。尤其不能见火,所以制法为“水飞”。见火即成汞,严禁入口!用于严重失眠而身体无其他病症,且正气不虚、诸安神药效果欠佳者,朱砂水煎服用量多有超过3g 方能见效者。但若水煎时疏忽,水干药焦,便不可复煎再服。因为朱砂不能见火,见火即变为汞,乃为大毒,绝不可入口!故用朱砂多做吞服。若能辨别寒热虚实及所兼夹病因为患,配伍相应之味,则用之效果多佳。但朱砂毕竟为重坠矿物药,且有毒,故不可用量过大及久服、常服,以防遗留后患。虽然我用此药半个世纪,尚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及遗患,但仍需谨慎为上。

以上用法为个人用药体会,仅供同道参考!【成方举例】朱砂安神丸、磁朱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至宝丹、紫雪丹等。个人经验,内服(吞服)1日量0.3~0.6g,煎服2~3g。外用适量。【治验举例】热入心包,精神失常 熊某,男,43岁。2001年9月3日首诊。患者被其妻领来就诊。只见熊某身高块大,神情郁闷,欲怒强忍之状;面色暗红,嘴唇干糙;舌质瘀暗,舌苔黄厚乏津;切其脉,沉数有力。其妻悄声告知:“打官司3年,突然晕倒,醒后怒不可遏,甚至动刀欲杀人,送到精神病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住院2个月,稍微平静回家。时间不久,又突发数次精神不能自控,非突然晕倒,即怒不可遏,过后问他,却一无所知。如此已经2年有余。”综合以上所见,辨证当为热入心包,狂躁不宁。治宜清心泄热,豁痰宁神。方用朱砂安神丸合生铁落饮加减。朱砂3g,黄连、黄芩、生地黄、牡丹皮各18g,生铁落120g,麦冬30g,连翘、茯神、远志、石菖蒲、胆南星各15g,金礞石24g,丹参60g,大黄15g(后下),灯心草9g,羚羊角粉3g(分2次吞服,如无,可用山羊角代),甘草6g,5剂。用生铁落煎水,去生铁落,以所煎之水煎上药。1剂三煎,早、中、晚饭后半小时温服。药渣再煎,加陈醋500mL,微温泡足。切勿饮酒,饮食清淡,勿受惊扰,保障睡眠。

9月11日二诊。患者能主动介绍服药后感受:“服药前心里总感烦躁,头脑胀痛,口渴欲饮,便秘溺赤;服药后二便通畅,症状减轻,饮食知味,效果满意。”复诊其脉、舌,热势已见衰减,上方续服5剂,服用法同首诊。

9月19日三诊。视其面色,暗红已退,唇色微润,舌质尚显深红乏泽,舌苔薄黄微润;脉象沉数转为弦滑。病情有进一步好转之象,原方生铁落、黄连、大黄量各减半,续服5剂。

时隔3个月后,患者复来就诊。问及何故间隔如此之久?患者答道:“服药10剂后感觉已经正常,可以开车、做生意。昨天下午莫名其妙心里烦躁,随即失去知觉。家属说我正做生意,突然骂人动粗,少时即醒,事后一无所知。所以今天又来。”复诊其舌、脉,与三诊时相近。便用三诊方续服5剂,嘱其2日1剂缓服,如有不适,速来复诊。后又来复诊数次,时间间隔不等,有3个月的,亦有十天半月的。经过调治,精神失控次数明显减少,做生意基本不受影响,身体无碍。

蛇头疔疮,灼热焮痛 朱某,女,34岁。1970年9月7日首诊。只见朱某右手食指尖红赤紫暗,内侧有一高粱米大硬白点,触之更痛,乃是蛇头疔疮。自诉:“昨夜突感指尖灼热跳痛,全身发冷发热,都说是厉害的疔疮,所以天明即来求治。”疔疮属热毒为患,发展甚速,治疗刻不容缓。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法,方用梅花点舌丹,内服外敷,并以五味消毒饮加减,煎汤频服,以速消为贵。梅花点舌丹(中成药,由沉香、乳香、冰片、硼砂、珍珠、雄黄、没药、熊胆、葶苈子、血竭、蟾酥、麝香、牛黄、朱砂等味组成),每服1g,日服2次,用温开水化开服下;另用3g 陈醋化开如糊,涂敷毒患周围,留疮头,干则用陈醋润之,1日敷二三次。

五味消毒饮加味:金银花30g,野菊花15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4g,天葵子、牡丹皮、赤芍、黄芩各15g,黄连9g,玄参、紫草各15g,甘草6g,1日1剂,水煎服。戒一切酒,忌食辛辣油腻发病之物,饮食清淡,切勿烦躁。

朱某共治疗3天,热毒化解,疔疮消散,圆满达到“以消为贵”的目的。后又服加味五味消毒饮3剂,以清除余毒,二十余年未再生疮。

按语:诸疮之中,唯疔疮毒性最猛,发展最速,稍微迟缓,或治不得法,须防“疔疮走黄”入内,而致神昏谵语,即所谓败血症等险情出现。尽早治疗,以消为贵,以免延误时日,而致关节坏死致残。常见有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而致指趾坏掉,成为终生残疾。疔疮虽不为大患,但其热毒发展迅疾,起病急,坏死快,耗伤阴血,毒入心营,致使心神不宁,甚至神昏谵语等恶候。因而及时正确治疗,迅速清热解毒,及时刺破疔头放出恶血,涂敷梅花点舌丹或蟾酥锭,以尽快消除毒患,是其重中之重。琥珀——镇惊安神,活血通淋

琥珀,为古代松树、枫树等渗出的树脂,埋于地层下,经久而成的化石样物质。味甘,性平。入心、肝、膀胱经。功能镇惊安神,利水通淋,活血散瘀。主治惊风癫痫,惊悸,失眠健忘;小便癃闭,血淋涩痛;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等症。【临证应用】琥珀主要用于惊风癫痫、惊悸、失眠健忘,且多在成药中使用。偶亦用于治疗血淋,亦多为末吞服。

用于镇惊安神,可配合茯神、朱砂、合欢皮、首乌藤(夜交藤)、酸枣仁、龙骨之类;惊风惊痫,与天麻、钩藤、全蝎、僵蚕、胆南星之类同用。

用于利水通淋,与车前子、木通、泽泻、金钱草之类同用。

用于活血调经,可配合当归、赤芍、红花、益母草之类同用,以增强疗效。

现在真琥珀少见,多为松香脱脂后充当琥珀,色泽黄而不透明,且松香气味浓烈,勉强用之,未必有镇惊安神功效。所谓“松脂入土,年久结成……以摩热拾芥者真”,而且味甘者颇为少见,大多味苦气劣。但琥珀毕竟是一味镇惊安神良药,往往在复方中使用,因而较难体现效果。出于无奈,我几乎天天使用,因为睡眠不实者太多。

常用量1日(研细粉,吞服)3~6g,分2次药汤调下;水煎服6~12g。此药一般不入煎剂,多入丸散使用。【成方举例】琥珀抱龙丸、定志丸等。【治验举例】睡眠不实,惊惕啼哭 杨某,男童,3岁半。2001年6月9日首诊。其母代诉:“自从孩子外出游玩1天后,性情就有点异常,兴奋、焦躁、啼哭等不时出现,既不是感冒发热,亦未见饮食异常,全身也不痛不痒,就是情绪反常。特别是夜间睡眠惊惕不安,甚至惊醒啼哭。到大医院儿科看过几次,都说一切正常,不知是何原因?”细观患儿精神、气色未见病象,舌质、舌苔亦无明显异常,指纹隐隐淡青;脉象微数,偶尔促缓不齐。凭经验分析,有可能外出游玩精神过度兴奋,或者受到什么刺激或惊吓,因而导致神情不宁,梦中惊惕,甚至啼哭,而出现神情反常。治宜镇惊安神。方用定志丸加减。琥珀、茯神、珍珠母、龙骨、石菖蒲、远志各5g,人参、麦冬、酸枣仁各3g,炙甘草1g,朱砂0.1g(分2次和汤药服),红枣1枚,1剂。水煎温服。1周后患儿母亲告知:“1剂药服下痊愈,一切恢复正常。”龙骨——重镇安神,潜阳收敛

龙骨,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恐龙、大象、犀牛、马、骆驼等)的骨骼化石。味甘、涩,性平。入心、肝、肾经。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等功效。常用于心神不宁,多梦惊悸,癫痫狂躁;虚阳上越,头晕目眩;遗精白浊,崩漏带下,虚汗,泄泻;疮疡溃后,久不收口等症。【临证应用】龙骨有收敛浮越之正气、涩肠止泻、固涩止汗、安神定惊之功。治疗自汗盗汗、精神不宁、遗精、带下等症,效果均较显著。用于神志不宁、睡眠惊悸等症,常与酸枣仁、茯神、远志、石菖蒲等味同用;用于虚阳上越、头痛目眩等症,常与牡蛎、白芍等味同用;用于崩漏带下,常与牡蛎、海螵蛸(乌贼骨)等味配合;用于表虚自汗,常与黄芪、白芍等味同用;用于大汗亡阳,常与附子、人参、牡蛎等味同用;疮疡溃后,脓尽不敛,研末外用,生肌收敛。

常用量1日15~60g,水煎温服。外用适量。

龙骨、朱砂、磁石三药,都具有重镇安神功效。龙骨重镇安神之功力逊于朱砂、磁石,收敛固涩却长于二味,故在临证中常与牡蛎配伍,用于收敛固脱,潜阳镇浮。

龙骨与龙齿作用亦有差异,龙齿善能镇惊安神,而固下涩精之功不足;龙骨却擅长收敛固脱,二味不同在此。【成方举例】金锁固精丸、枕中丹、补宫丸、坎离丸、断带汤等。【经验小方】疮疡溃后,脓尽毒解,而水湿浸淫,久不收口者,用龙骨研细粉、熟石膏粉各等份混匀,洗净疮口,将龙骨石膏粉撒于患处,有敛疮生肌作用。

用于手足指(趾)丫起水泡,溃破后流水浸淫,奇痒或痒痛相兼者,龙骨60g,枯矾、雄黄、黄柏各15g,共研细粉,收贮备用。用时先洗净患处,再将药粉撒患处,以净纱布覆盖,防止尘埃及蚊虫叮咬。其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收敛患口之功甚佳。【治验举例】精神烦躁,易怒动粗 刘某,男,24岁。2013年3月20日首诊。该患者未到之前,其母悄声告知:“我儿子3年前因为精神受到较大刺激,随之哭闹不休,甚至动粗打人,扔家具,不穿衣服乱跑,住精神病医院2次,也没治好,回家后还是反复无常。一会儿来了若骂您,请勿在意。”随后刘某来到,不料见到我便鞠一躬,言道:“您是周大夫吧?我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今天总算有缘见到。”刘某看来很是礼貌客气,而且思路清晰。若不是其母先告知,真看不出来是有病之人。而且给他看病,亦十分配合,有问必答,主动介绍自己以往经历、现在想法,并多次提到他很尊重中医,表示一定配合治疗。视其精神气色尚可,舌质偏红,舌苔薄黄乏津;切其脉,沉细偏数。辨证:心阴不足,虚烦不宁。治宜清心除烦,安神宁志。方用坎离丸为主加减。煅龙齿30g,茯神、远志、石菖蒲、龟甲、酸枣仁各15g,生地黄、知母、麦冬各18g,五味子6g,朱砂2g(分2次吞服),磁石18g,甘草6g,5剂。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250mL,适温泡足。戒酒半年,饮食尽量清淡,勿想不愉快事情,保障睡眠,多和人们交流,少一个人独思,总以心情平和为要。

3月30日二诊。看患者较首诊时精神更好,并主动介绍服药后感觉良好,记忆力也在恢复。还说了不少敬佩、感激之言。复诊其脉,已感缓匀,乃为病情向愈之象。嘱其原方续服5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数月未见患者来诊,我正纳闷,其母复来告知:“我儿子服药10剂以后,不久已经上班。仔细观察,病情未见有复发之象。在家里也比以前听话多了,他还不时念叨您呢,对您是尊敬有加。”翌年12月5日,刘某陪他母亲来看病,进门便热情地给我打招呼:“我也想跟您学中医,就怕我不够格。”问及心情、身体可好?答道:“一切都好,上班也不显累,谢谢先生!”

下元不固,遗精滑精 张某,男,27岁。2002年9月2日首诊。自诉:“因为失恋,心情一直不好,性格自知比以往固执,饮食有时乏味,睡眠多梦,遗精频繁,渐渐感到精神不集中,精力下降,甚至腰酸乏力,偶尔眩晕。”视其精神不振,面色微显憔悴,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来沉细微数无力。辨证:肾气不实,下元失固。治宜补肾涩精,固摄收敛。方用金锁固精丸方为主加减。龙骨、牡蛎、芡实各30g,莲须、潼蒺藜、白莲肉各18g,桑螵蛸、金樱子、山茱萸、枸杞子、茯神、酸枣仁、石菖蒲、远志、核桃仁各15g,炙甘草6g,糯米15g,5剂。水煎温服。四煎宽水,适温泡足。注意事项同上例刘某案。

9月10日二诊。自诉:“服前2剂时,遗精更甚,想打电话咨询,不好意思打扰。服至第3剂后,遗精明显减少,效果满意。”复诊脉、舌,与首诊时相近。因为自感有效,故方药不变。续服5剂再诊,服用法同首诊。

9月18日三诊。自诉:“近10天夜晚共遗精2次,比以往减少大半,精神亦较以往稍好。”观其面色略润,精神稍振,舌质、舌苔无明显变化;脉来细缓之象。病情续有好转,原方加山药30g,以增强补肾涩精之功。续服5剂,服用法同首诊。另取5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待汤药尽剂,续服丸药,每服15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断续顺访3年,张某遗精治愈,再次谈女朋友成功,并已结婚生育。

老年白崩,带下如注 徐某,女,82岁。2014年5月3日首诊。患者被3人搀扶而来,面色淡暗,神情委靡,坐下号脉必须要人扶住,说话声音低微,舌质淡暗,脉来虚细无力。其子告知:“旧有脑梗、冠心病、高血压、低血糖等病。近来老年白崩,带下如注,1天换10次内裤都不行。住院7天治疗无效,身体迅速虚弱,特请老先生诊治。”辨证:脾肾两虚,带脉失约。治宜补脾益气,温肾固摄。方用断带汤为主加减。煅龙骨、煅牡蛎、鹿角霜各18g,人参15g,炙黄芪18g,白术、山药、茯苓各15g,芡实、白莲肉各18g,杜仲、续断各15g,附子(先煎)、肉桂、炙甘草各6g,糯米30g,3剂。嘱其家人:文火缓煎浓汁,1剂三煎,混合一处,不计时少量多次频服,1日半服1剂。寄望服药半日后带下即缓,1剂服后基本止住带下,3剂争取治愈。如达不到预期效果,仍需住院。

翌日上午约9时,其子电话告知:“带下已基本止住,精神亦略有好转,欲思饮食。”7天后其子来告知:“如先生期待,服药半日后带下即缓,2剂服后,带下全无。第3剂改为缓服,2日尽剂,带下痊愈,身体恢复亦可。”牡蛎——平肝潜阳,制酸止痛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及同属动物的贝壳。味咸、涩,性微寒。入肝、胆、肾经。功能平肝潜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主治神志不宁,心悸怔忡,多梦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遗精,白浊,崩漏,带下,虚汗,泄泻;瘰疬瘿瘤;胃痛泛酸等症。【临证应用】用于神志不宁、失眠健忘等症,常与龙齿、龟甲、酸枣仁等味同用;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症,常与珍珠母、钩藤、天麻、白芍等味同用;用于邪热伤阴、虚风内动,常与龟甲、鳖甲等味同用;用于遗精、崩漏、带下、虚汗、泄泻等症,常与龙骨、芡实、白莲肉、莲子须等味同用;用于瘰疬瘿瘤等症,常与玄参、贝母、夏枯草、昆布等味同用;用于胃痛泛酸,常与海螵蛸、白术、陈皮、砂仁等味同用。

常用量1日15~60g,水煎温服。外用适量。

牡蛎与龙骨功效相近,生用重镇平肝,煅用收敛固涩,二味常常同用。龙骨重镇安神,功胜牡蛎;而牡蛎又能软坚散结,作用稍异。临证用于平肝潜阳,则侧重于牡蛎;多梦惊悸,则重用龙骨。

牡蛎作“扑粉”,用于自汗扑撒全身,有暂时收敛止汗作用。尤其是最为多见的各种胃病泛酸刺痛等症,他药皆不如牡蛎制酸止痛效果显著。几乎每天都在用,即使多年老胃病,包括糜烂溃疡,凡是感到泛酸刺痛者,对证配以相须之味,用之多能速见止痛效果,甚至治愈。但用量需大,一般都在30~60g 之间,配以海螵蛸同用,其制酸止痛、愈合溃疡之功更佳。在我心中,牡蛎是一味真正物美价廉之上好药品。无毒无害,治病显效。【成方举例】镇肝熄风汤、牡蛎散、清带汤、金锁固精丸、固真丸等。【经验小方】纯净牡蛎煅透研细末,每服6~9g,饭后半小时用温开水送服。用于胃脘痛胃酸过多,泛酸,胃脘刺痛,疗效显著。若大便色黑,胃镜检查有糜烂或溃疡者,加入煅乌贼骨(煅牡蛎的1/2量),服法同上。有明显的制酸止痛、收敛溃疡之功。胃热烦渴者,再加金果榄与乌贼骨等量,其清热消肿止痛之功明显提高。

煅牡蛎、煅龙骨各30g,白果仁12g,炒山药30g,白扁豆15g,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先熏后洗阴部,然后加热泡足。功能断下止带。主治妇女白带淋沥不净,日久不愈。

牡蛎、生黄芪、浮小麦、白术、糯稻根各30g,红枣9枚,水煎温服。功能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或畏风畏寒,心悸气短,面色萎黄,倦怠乏力等。【治验举例】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张某,女,75岁。2003年9月8日首诊。自诉:“从年幼时医生都说我是‘肝经血热’,每次行经前数日,多头痛目赤,甚至鼻衄,胁痛,容易暴怒。经期超前,血色暗红,伴有血块,时感小腹憋胀等症。绝经后依然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偶尔目赤耳鸣,时感口苦胁满,失眠多梦。量血压正常,头颅磁共振检查说是‘脑供血不足’,吃药效果不明显,头晕目眩依旧。”观察患者面色红润,说话声音洪亮,思维敏捷,应答如流之状,哪里像75岁?简直就像45岁健康人!视其舌质深红,舌苔薄黄乏津;切其脉,滑实微弦有力。年龄如是,脉象颇显过旺。辨证:肝阳上亢,肾阴不足。治宜平肝潜阳,滋肾养阴。方用镇肝熄风汤为主加减。生牡蛎、生龙骨、生赭石、生磁石各24g,生白芍、生地黄、生龟甲、黄芩、地龙、当归、天麻、钩藤、麦冬各15g,甘草6g,粳米15g,5剂。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250mL,适温泡足。最好戒酒,饮食清淡,心情平静,保障睡眠,勿过度劳累。

9月15日二诊。自诉:“服药非常有效,头痛眩晕、口苦胁满、心烦易怒等症都有明显减轻,睡眠也踏实多了。”复观其舌质,深红已退,舌苔微黄津润,津液已回;脉来滑实稍缓,阳亢之势略衰。问及服药是否影响消化?答道:“胃部未见不适,只是因为喝汤药,食量小点。”虽然服药效佳,但重镇之味过多过重,加以配伍清热养阴药,须虑及有伤脾胃中和之气,毕竟年龄已过七旬。上方加陈皮、砂仁各9g,续服5剂。煎服法同首诊。可改为1日半1剂缓服。

12月初偶遇张某,问及病情如何?患者答道:“自感病已治愈,不想再服药。想配制丸药续服,不知是否有效?”嘱其再取5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9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后多次偶遇患者,得知眩晕症基本治愈,各方面均已正常。

按语:此方只可用于肝阳上亢,正气盈实,或肝经血热、脾胃不虚者眩晕。对于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头痛眩晕,心烦口苦,胁满,易怒,耳鸣耳闭等症,属于肝阳上亢或肝肾阴虚火旺者,用之效果亦佳。但正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慎用。因为重镇平肝、养阴清热药偏重,恐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及寒凉过度,有伤脾胃中和之气,故用之当慎。

胃脘胀闷,泛酸刺痛 杨某,男,51岁。2005年7月9日首诊。自诉:“胃痛多年,吃甜食更甚。痛甚时胃部泛酸上行至咽喉,痛如针刺,肩背亦感胀痛,吃胃药只管一时。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反流性食管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心脏检查正常。无论吃药、输液,只能减轻一时,住院2个月,也管不了多长时间,旧病复发,比以往更重。二十余年如是,不知可否治愈?”观察患者精神、气色尚可,体质基本不虚;舌质微胖,色暗隐隐瘀斑,舌苔中间白厚微腻;切其脉,弦而失柔之象。病属胃脘痛无异,辨证当属湿滞中焦,肝胃失和。治宜疏肝和胃,制酸止痛。方用自拟牡蛎制酸汤为主,随症加减。煅牡蛎30g,海螵蛸、延胡索各15g,木香12g,仙鹤草、蒲公英各30g,白术、茯苓各15g,陈皮、砂仁各9g,枳壳、厚朴各12g,薏苡仁30g,甘草6g,粳米15g,5剂。水煎,饭后半小时温服。药渣再煎,适温泡足。忌酒及一切辛辣、生冷、焦硬、酸甜、难以消化及发病之物。饮食以容易消化、温和、有营养、有规律为要,勿暴饮暴食。

7月16日二诊。自诉:“服3剂后,泛酸刺痛及胀气已有减轻。只是服汤药太麻烦,若能配成丸药服多好?”复观其舌象,白厚苔退至薄白微润,舌质瘀斑略化;脉来弦滑之象。结合患者所述,病情已有好转。原方续服5剂,服用法同首诊。方中粳米、薏苡仁炒熟,另加炒山药、党参各20g,取3剂共为细末。待汤药尽剂,末药(散剂)每服9g,日服3次,用稀粥或白开水送服。禁忌同首诊。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9月30日三诊。自诉:“病情基本控制,未再明显复发。就是不能喝酒,有点着急,啥时候能够开戒?”我回言:“胃病本来就是饮食失当造成,况且多年之病初愈,岂能随之饮酒刺激?若想病愈减少复发,全靠个人养护。若不忌口,医院常走。”看患者似有醒悟,便嘱咐末药续服治疗,如因饮食不慎,胃脘复痛,可及时服汤药3剂,控制明显复发。后见到患者多次,言其饮食特别注意,胃病治愈后未再出现泛酸刺痛症状,身体较以往为好。

脾肾两虚,带下缠绵 梁某,女,41岁。2004年3月5日首诊。自诉:“白带多年不愈,到处治疗都说是‘妇科炎症’,吃药打针不少,就是总治不好。严重时内裤一天换几次都不行,腰腿乏力,下肢怕冷,头脑眩晕。较轻时带下清稀,淋沥不净,虽不影响劳作,但总感腰膝酸软,小腿偶尔水肿。”观察患者面色白,似蒙垢尘;舌质淡白,舌苔白薄微腻;切其脉,沉细偏迟。辨证:脾肾两虚,带脉失约。治宜补益脾肾,收敛止带。方用家传断带汤为主,略作加减。煅龙骨、煅牡蛎各30g,白果仁、白扁豆、白芷各12g,党参、焦白术、炒山药、茯苓各15g,砂仁9g(后下),鹿角霜18g,益智仁15g,续断、杜仲、山茱萸各18g,附子9g(先煎),炙甘草6g,糯米15g,5剂。水煎温服。四煎宽水,煎数滚,先熏后洗阴部,坐浴更佳。熏洗至不温时,再加热泡足。需要防寒保暖,暂勿过度劳累。

3月12日二诊。自诉:“服药效果很好,白带已减少过半,其他不适亦有好转。”视其面色、舌象,未见明显变化;切其脉,仍显细迟。上方鹿角霜量加至30g,附子加至12g,续服5剂,煎服法同首诊。

3月21日三诊。视患者面色微润,舌质微红,舌苔白润;切其脉,缓匀微滑,沉取不绝之象,乃为病情向愈之兆。梁某告知:“下身已经完全干净,数年来第一次感到清爽。先生若能将我的白带治断根,那该多好!”鉴于病情基本控制,嘱咐汤药续服3剂,改为2日服1剂,用法同首诊;另取3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汤药尽剂,续服丸药,每服9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顺访3年,带下痊愈,未见复发。身体精力逐渐恢复,劳作无异病前。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明目

珍珠母,为珍珠贝及蚌科多种贝的贝壳。味甘、咸,性寒。功能平肝潜阳,安神明目。主治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目翳遮睛,视物不清;失眠惊悸,心神不宁等症。【临证应用】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症,常与天麻、白芍、生地黄、丹参、蔓荆子等配合。用于失眠健忘、心神不宁等症,常与朱砂、琥珀、龙齿、酸枣仁、丹参等配合。用于耳鸣目赤等症,常与甘菊花、白蒺藜、蔓荆子、生地黄等配合。【成方举例】珠明饮(自拟):珍珠母(先煎)、石决明各30g,青葙子、黄芩各15g,密蒙花24g,蝉蜕15g,生地黄24g,白芍、甘菊花各15g,石斛、枸杞子、蔓荆子各18g,甘草6g。主治肝阳上亢,头痛目赤、视物不清等症。

珠莲汤(自拟):珍珠母30g(先煎),白莲肉、茯神各18g,朱砂3g(分3次吞服,用汤药送下),酸枣仁18g,龙齿30g(先煎),灵芝、夜交藤、合欢花、当归身、龙眼肉各15g,炙甘草6g,红枣3枚,水煎温服。功能养血安神。主治心脾两虚,夜寐不宁、失眠怔忡等症。

珠灵汤(自拟):珍珠母60g(先煎),灵芝18g,鸡矢藤30g,缬草15g,水煎温服。功能安神止痛。主治失眠头痛、胁痛、胃痛等症。

常用量1日18~60g,水煎服。入丸、散适量。【治验举例】头痛耳鸣,目赤酸胀 张某,女,43岁。2000年7月7日首诊。自诉:“偏头痛、耳鸣、双目酸胀已多年。每逢行经前数日,目赤酸胀更甚。血压不高,经期超前,血色暗红有块,欲潮时腰腹酸胀微痛,待经行顺畅时,不适症状略轻。自知‘小气多’,又喜饮酒,因而即使治疗好转,若逢饮酒、怄气,头痛目赤即见复发。”患者形体偏瘦,面色暗红,说话声音略显重浊,性情有些急躁;视其舌质深红,苔少乏津;切其脉,沉数微弦。辨证:肝阳上亢,津虚血热。治宜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方用珠明饮为主加减。珍珠母、石决明、生地黄各30g,牡丹皮、黄芩、青葙子各15g,密蒙花18g,蝉蜕、白芍各15g,甘菊花、石斛、麦冬、枸杞子、蔓荆子各18g,甘草6g,粳米15g,5剂。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250mL,适温泡足。若能戒酒及忌食一切辛辣油腻上火之物,则疗效方有保障。

7月15日二诊。自诉:“目赤头痛已减轻,耳鸣似乎老样子。”复诊其舌、脉,与首诊时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仍用原方加磁石30g,知母18g,黄柏15g,以增强滋阴泻火、潜阳镇逆之功。续服5剂,服用法同首诊。

7月26日三诊。舌质深红已退,苔薄微黄津润,脉象转缓,阳亢血热势减,病情明显趋稳。患者告知:“头痛耳鸣、目赤酸痛等症已经基本平息。再服几剂,应该可以了。”嘱其用二诊方续服5剂,改为2日1剂缓服,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3个月后患者告知:“无论月经期前后,原有不适症状都已不甚明显,自感算是正常了。”为减少复发,嘱咐她续用珍珠母、石决明、甘菊花、黄芩、密蒙花各15g,小剂量常服,以巩固疗效。

失眠多梦,心悸怔忡 李某,女,53岁。2004年5月5日首诊。自诉:“因为近两年家里事情太多,而且都是大事,操劳过度,精神刺激等,致使经常失眠,夜寐多梦,记忆力下降,甚至心情烦躁,精神恍惚,精力下降。无奈时服安眠药,时间稍长,安眠药也不起作用。”视其面色暗红,神情不宁;舌质淡暗,舌苔灰腻;切其脉,沉细而数。辨证:心阴不足,神不守舍。治宜重镇安神,益阴养营。方用珠莲汤为主加减。珍珠母、白莲肉、龙骨各30g,茯神15g,朱砂2g(分2次吞服),琥珀、酸枣仁、灵芝、生地黄、麦冬、当归身、龙眼肉、合欢花、夜交藤各15g,炙甘草6g,红枣3枚,粳米15g,5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上案。

5月13日二诊。主述:“服药5剂,已初见效果,每晚可睡4个小时,精神略好。”视其舌象无明显变化,脉来沉细稍缓。病情已见好转。但从言谈中不难看出,患者服药5剂,已有厌服汤药之意。勉强要求续服汤药5剂,服用法同首诊。另取3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汤药尽剂,续服丸药,每服9g,日服3次,用莲子龙眼粥送服,寄希治愈。顺访多次,李某自服汤药10剂、丸药1料后,失眠怔忡症基本治愈,身体恢复自感满意。磁石——益肾纳气,平肝安神

磁石,为具有磁性的铁矿石。味辛,性寒。入肝、肾经。功能重镇安神,益肾纳气,平肝潜阳,通耳镇鸣。主治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肾虚气喘,头晕目眩,视物昏糊,耳鸣耳聋等症。【临证应用】磁石功能重镇安神、潜阳纳气,主要用于肾虚肝旺类证候。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不聪,且不能摄纳肺气而致喘逆。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肝阳上越而致眼目昏眩;肝火上炎,又多扰动心火而致心神不宁。前人云其“坠炎上之火以定志,引肺金之气以入肾”,说明磁石镇降潜纳之功效。与朱砂比较,重镇安神之功虽逊于朱砂,但它的潜阳纳气作用,朱砂却无。

至于配伍,须视病情而定。如神志不宁,可与朱砂等药同用;肾虚气喘,可与熟地黄、五味子等药配伍;头痛目眩,可与龙骨、牡蛎等药同用;肾虚目昏,可与枸杞子、石斛等药配伍;肾虚耳鸣耳聋,可与都气丸(六味地黄汤加五味子)同用;肾火过旺耳鸣耳聋,可与知柏地黄汤同用等。

常用量1日18~60g,水煎服。若属阴虚火旺、脾肺气虚者,用量不宜过大,因为重镇之性有伤气和,故运用须慎。【成方举例】磁朱丸、耳聋左慈丸等。【治验举例】肝肾火旺,耳鸣头痛 张某,男,49岁。2000年4月21日首诊。自诉:“素有酒瘾,口味偏重,喜食腥辣油腻之物。若遇心情不好,加之熬夜饮酒过多,必会出现头脑胀痛,耳鸣响声如击鼓状,耳闭不通,听力模糊,同时出现心烦溺赤、大便秘结、口干口苦等症。”视其面色红赤,舌质深红,舌苔黄厚干糙;切其脉来滑数有力。辨证:肝肾阴虚火旺,肺胃湿热津乏。治宜清热泻火,滋阴通窍。方用知柏地黄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磁石、石决明各45g,知母、黄柏各18g,生地黄30g,牡丹皮、泽泻、茯苓、山药、山茱萸、龙胆草、黄芩、大黄、栀子、通草各15g,甘草6g,3剂。水煎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250mL,微温泡足。暂勿饮酒,饮食清淡,保障睡眠,心情平和。

4月28日二诊。自诉:“遵您所嘱,及时服药,忌酒不熬夜,3剂服后,病去大半。再服3剂,估计可以痊愈了。”复诊其舌象,质红赤退,舌苔薄黄津回;脉来弦滑,数象已衰。问及服药后泻下如何?答道:“一日二三次,泻后真爽!”为减轻泻下过度,大黄改为酒制,续服3剂。服用法同首诊,忌口不变。7日后张某电话告知:“头痛耳鸣等症痊愈,只是不敢轻易饮酒、熬夜。”

肾虚耳鸣,夜寐盗汗 王某,男,53岁。2007年11月3日首诊。自诉:“耳鸣已近10年,西医说是‘神经性耳鸣,根本治不好’。中医说是肾虚,用壮阳药服下,耳鸣更甚;又用滋阴药治之,几乎不见效果。近两年又出现五心烦热,夜寐盗汗,耳鸣绵绵不止,听力、记忆力都有点轻微下降。”视其精神尚可,舌质深红,苔少乏津;切其脉,沉细偏数。辨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肾养阴,通窍镇鸣。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磁石、赭石、龙骨、牡蛎各30g,蝉蜕、通草各12g,知母、黄柏各15g,生地黄24g,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山茱萸各15g,7剂。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勿熬夜饮酒,要心情平和。

11月23日二诊。自诉:“盗汗已止,精神稍振,耳鸣似乎略轻,但不明显。”视其舌质无明显变化,舌苔薄白微黄津润;脉仍沉细,数象稍缓。虚火上炎之势见衰,津液复回之象。缘于病程较长,又为肾阴不足,故而耳鸣恐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显著效果。嘱其将上方续服10剂,煎服法同首诊;另取5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汤药尽剂,接服丸药,每服9~15g,日服2次,用温开水送服。注意同首诊。

半年后偶遇王某,问及服汤药、丸剂后情况如何?王某答道:“耳鸣有减轻,但未彻底治愈。听力基本恢复,五心烦热及夜寐盗汗未再出现,身体精力无碍。看来神经性耳鸣确实难以根治。只要不发展就行,反正现在没多大影响。”酸枣仁——养心安神,益阴敛汗

酸枣仁,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酸枣的成熟种子。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肝、胆经。功能养血安神,益阴敛汗。主治心脾两虚,虚烦不寐、心悸怔忡、虚汗濈濈等症。【临证应用】酸枣仁甘酸而润,宁心除烦,敛汗益阴,用于心脾两虚,肝胆虚热,而致虚烦不眠、虚汗濈濈然不时而出者,用之皆效。为治虚烦不眠要药。配以人参、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之类补气养血药,以治气血不足、心脾两亏,惊悸失眠、倦怠汗出等症,效果不凡。单味为细末,每服3g,日服2次,用龙眼肉、百合、白莲肉、红枣、糯米各适量煮粥送服,治疗虚烦不寐、心悸多梦等症,效果显著。此法简便,口感适宜,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宜之。

酸枣仁敛汗宁心,炒熟酸温而香,亦能醒脾除烦,以疗胆虚不寐;生用酸平,而治胆热口苦等症,温胆汤即为代表方。

常用量1日9~24g,至重30g,水煎温服。【成方举例】酸枣仁汤、归脾汤、养心汤、温胆汤等。【治验举例】咽干口渴,心烦不寐 刘某,女,40岁。2000年11月3日首诊。自诉:“近来遇事不顺,无奈饮点酒,随之咽干口渴,心烦失眠,甚至通宵不寐,继而头痛头昏,溺赤便秘,总爱生气。安眠药我怕吃了不好,特请先生看看。”观其面色微显憔悴,双眉不展,脸颊暗红,舌质深红,舌苔薄黄干糙;切其脉,滑数微弦。辨证:肝胆郁热,心神不宁。治宜清热利胆,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合凉膈散加减。酸枣仁24g,茯神18g,朱砂3g(分2次吞服),石决明、珍珠母各30g,知母18g,大黄12g(后下),黄芩、栀子、连翘各15g,麦冬24g,薄荷、龙胆草各15g,甘草6g,3剂。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250mL,适温泡足。暂勿饮酒,饮食清淡,心情尽量平和。

11月8日二诊。自诉:“服药至第2剂时大便通畅,小便亦清,心里骤感轻松,睡眠随之改善,一夜可以睡6个小时,饮食知味,精神略好,总之效果满意。”视其脸颊暗红色退,舌质红润,舌苔微黄津润;复切其脉,滑而微数。肝胆郁热已随二便顺畅而解,故骤感轻松。上方生大黄改为酒制,以减轻泻下之性,续服3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半月后偶遇患者,问及烦躁不寐症任何?刘某回言:“谢谢先生关心,病已完全好了。”

心脾两虚,失眠盗汗 王某,女,21岁。2006年8月3日首诊。自诉:“自上高中至今,一直睡眠不实,多梦易醒,精力不足,月经量偏少,不及3日即无,偶尔夜寐盗汗,全身乏力。”视其面色萎黄,精神略显不振;舌质色淡,苔少津润;切其脉,虚弱无力,沉取欲绝之象。辨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宜滋养气血,安神敛汗。方用归脾汤为主加减。炙黄芪60g,人参、白术、茯神、远志、当归身各15g,龙眼肉、酸枣仁、龙骨、合欢花、夜交藤、白莲肉各18g,砂仁9g(后下),木香、炙甘草、桂心各6g,红枣5枚,糯米15g,5剂。文火缓煎,饭后半小时温服。1剂三煎,混合一处,早、晚各服1次,1日半1剂,缓服易于吸收。药渣宽水再煎,适温泡足。

8月11日二诊。自诉:“精神、睡眠都有改善,脸色好像比以往也好一些。药的口感不错,亦无怪味,这次暑假我要好好调理。只是月经还有10天即潮,不知吃药是否有影响?”我回言:“只有好影响,绝无坏作用。”复视其面色,已显润泽,微微隐现淡红;舌质微显血色,舌苔薄白津润;脉来细匀之象。用药已经对证,原方续服5剂,服用法同首诊。

8月25日三诊。自诉:“除过睡眠、精神续有好转外,此次月经量稍增加,4天结束,色正无血块,经期疲倦亦较以往为轻,效果十分满意。”复诊舌、脉,舌质微红,舌苔白润;脉来缓匀,沉取不绝。嘱其汤药续服7剂,仍1日半1剂;另取3剂,去红枣、糯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汤药尽剂,续服丸药,每服9g,日服2次,用莲子龙眼粥调服。上药服后,诸症当除,月经应该接近正常,精力可以恢复。

顺访得知:王某服中药期间,加上放假、自我饮食等方面调理,心脾两虚,失眠盗汗、月经量少等症痊愈,精神、精力都有提升,身体较以往明显健康。由此可见,睡眠对人之影响不可小觑。况且女子以血为本,经血持续虚少,身体岂能健康?故初诊时面色萎黄,舌质淡,脉虚弱。经过服用补气养血、安神宁志之药2月余,诸症消除,经血正常,身体健康状况改善。龙眼肉——益脾长智,养心补血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龙眼的假种皮。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功能补心安神,养心益脾。主治心脾虚损,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等症。【临证应用】心生血,脾统血。思虑过度,则心脾伤而血耗,以致失眠健忘、惊悸怔忡等症出现。龙眼肉补脾益智、养心生血,而治思虑劳伤心脾,失眠健忘,面色失华,甚至经血失调、早枯,肠风下血等症。其代表方归脾汤,对证运用,效果显著。用龙眼肉滋养心脾,可与当归身、酸枣仁、人参、白术、茯神、远志等味配合,以提高疗效;用于心血不足,体虚乏力,妇女经水量少,面色萎黄等症,同炙黄芪、当归身、白莲子、红枣各适量,熬膏缓服,大有补益气血、增强体力、和颜悦色之功。

与桑椹、何首乌、当归身、大熟地、女贞子、枸杞子、覆盆子、白莲子等味等份熬膏,和熟蜜少许服,可治肝肾血虚引起的须发早白、血虚便秘、色枯肤糙等症。大有养颜润肤、滋阴益血之功。脾胃虚寒,大便溏稀者忌服。有糖尿病者慎服。或在以上药物中加入人参、黄芪、白术、砂仁、红枣、粳米各适量,即可气血同补,健脾和胃,气血两虚者宜之。

常用量1日9~24g,水煎温服。龙眼肉无论复方、单用、煮粥、炖汤、熬膏、泡水饮等,只要适证,养血养颜安神,效果俱佳。但其性味甘温,多服、久服,容易“上火”,故血不虚或兼有内热者忌服。【成方举例】常用名方如归脾汤、龙眼莲子羹等。【经验小方】炒酸枣仁研末,每服3~6g,用龙眼肉15~30g 煎汤送服,或连龙眼肉食之。功能养血安神。主治心血不足,夜寐失眠,面色萎黄。

炒酸枣仁18g,麦冬30g,朱灯心6g,连翘、淡竹叶各15g,水煎温服。功能清心除烦安神。主治心烦不寐、口干、尿黄等症。【治验举例】治验案例见《回眸效验方》归脾汤方下,再举例如下。

失眠健忘,面部生斑 秦某,女,51岁。2002年9月2日首诊。自诉:“47岁绝经,人们都说我绝经过早,心理有一定压力,最怕过早衰老,因而经常失眠,随之记忆力下降,面生色斑,加之时常便秘,心情越加不爽,精力日感不足。”视其面色萎黄失润,舌质色淡,苔白乏津;切其脉,细涩无力。辨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宜调养心脾,益气补血。方用归脾汤为主加减。炙黄芪60g,当归身15g,龙眼肉30g,酸枣仁、人参、白术、茯神、远志各15g,龙骨30g,合欢皮、夜交藤各15g,肉桂、炙甘草各6g,紫草15g,红枣5枚,粳米15g,5剂。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先熏面部,不烫时轻轻洗数分钟,然后加热泡足。首先需要精神减压,保持心情平和,其次饮食要有规律,温和而有营养,忌食生冷、燥热伤胃之物,保障睡眠。

9月10日二诊。自诉:“睡眠明显改善,面色略显微润,心情稍感舒缓,大便近两日已感顺畅。”视其面色微润,舌质微红,舌苔薄白津润;复切其脉,细缓而匀。嘱其原方续服10剂,1日半1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9月30日三诊。视其面部色斑已基本褪尽,隐约微红润泽,舌质微红,苔薄微黄津润;再切其脉,缓而滑匀之象,与首诊时相比,已显有力,但与健康人比较,仍显力弱。秦某言道:“自己感觉良好,不适症状已经消除,记忆力也在恢复。是否继续吃药?我听先生的。”病已基本痊愈,有待巩固疗效。遂用原方去红枣、粳米,取5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9g,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若用龙眼肉同红枣适量煎汤送服更佳。若服药期间感觉上火,或者感冒发热,便应停药。以后改为小剂量缓服,1次服6g,1日服2次,用稀粥或温开水送服,即可避免“上火”。持续顺访近3年,秦某面部未再生斑,睡眠、大便正常,精神、精力与同龄健康人无异。

虚烦多梦,心神不宁 李某,女,40岁。2005年9月10日首诊。自诉:“自从夏天中暑之后,常感虚烦,夜寐多梦,有时梦中惊醒,心悸口干,心神不宁。时间长了,月经失常,经期超前,量少淋沥,心烦越甚,惊梦频繁,心里总觉得有事,恍惚不宁。经过多处检查,都说一切正常,可是自己感到很不正常,影响至大。”视其面色憔悴,舌质淡暗,舌苔微黄乏津;切其脉,沉细微涩,偶尔细数,颇显不稳,更失和缓。可能与暑热伤营,当时未予完全清解有关,致使热入血室,引起经期超前、淋沥不净、虚烦惊梦、心神不宁等症。治宜养血安神,清心宁志。先用经验小方安神饮治之。龙眼肉24g,百合、麦冬各45g,3剂。1日1剂,水煎温服。暂勿饮酒,饮食清淡,保持情绪舒缓。

9月16日二诊。自诉:“药的味道很好,我连药渣都吃了,这3天心里舒服多了。”视其面色微润,舌质微红,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沉细而匀,涩数之象未至。可见清心养营之法对证,方虽小而药力已达病所,因而自诉“舒服多了”。小方已经对证,方中再加龙骨、酸枣仁各18g,丹参60g,以增强养血安神功效。续服3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顺访多次,李某共服药6剂之后,虚烦不宁治愈,月经随之正常。

前人用药严谨,总以对证为要。传世名著之方,未有杂乱无章之剂。至于用药多寡,皆因病症而定,“多而不乱,少而不漏”,是为制方大则。白莲子——养心安神,益肾涩精

白莲子,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莲的种子(去外层硬壳及莲子心)。味甘、涩,性平。入心、脾、肾经。能交水火,而媾心肾,安靖上下君相之火,益十二经脉血气,涩精而厚肠胃。功能养心安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主治心悸失眠、脾虚久泻、肾虚遗精、崩漏带下等症。【临证应用】用于心悸虚烦、失眠多梦等症,常与茯神、酸枣仁、龙齿、合欢花等味同用;用于肾虚遗精、崩漏、带下等症,常与潼蒺藜、菟丝子、芡实、山药、牡蛎等味同用;用于脾虚久泻,常与白术、茯苓、炒山药等味同用。

本品得茯苓、山药、白术、肉豆蔻等味,健脾止泻作用甚佳。得龙眼肉、龙齿、酸枣仁、茯神等味,养血安神效果显著。

常用量1日15~30g,水煎温服。炖汤、煮粥,亦为佳品。【成方举例】清心莲子饮、金锁固精丸等。【治验举例】个人用于治疗失眠、心悸类案例已见前文,其他治验举例如下。

脾虚久泻,带下腰酸 张某,女,55岁。2005年9月8日首诊。自诉:“从小脾胃弱,经常胃胀腹痛,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绝经后身体略好,不久又出现带下清稀,绵绵不绝。有人说是‘稀屎痨’,加上老年白崩,想治好更难。”视其形体偏胖,面色白,舌质淡白,边有齿痕,舌苔白润;切其脉,细迟濡缓之象。辨证:脾肾阳虚,湿寒带下。治宜温补脾肾,祛寒收敛。方用莲子清心饮为主加减。石莲子30g,人参15g,黄芪24g,白术、茯苓、山药各18g,砂仁9g(后下),诃子、肉豆蔻、乌梅、白果仁各15g,鹿角霜24g,桂心、附子(先煎)、炙甘草各9g,糯米15g,5剂。文火缓煎,食远(食后1小时)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忌食生冷寒凉之物,饮食以温和有营养为要。

9月19日二诊。自诉:“5剂药尚未尽剂,大便已经成形,带下基本干净,效果十分显著。就怕管不了多久,老毛病又会复发。”复诊其舌质微红,齿痕略浅,舌苔与首诊时相似;脉来滑迟,微显有力。上方加干姜9g,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取5剂,共为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9g,日服2次,用山药、白莲子、红枣、生姜、黄小米各适量煮粥送服,或用温开水送服亦可。切记勿饮食寒凉及冷浴,注意保暖。顺访得知:张某丸药共服近3个月,大便溏稀及带下痊愈,2年未见复发,身体亦无其他不适。

按语:白莲子用于男性梦遗、滑精、阳痿、早泄等症,则用金锁固精丸为主加减,案例见龙骨药下以及前书相关方证,案例不复多举。柏子仁——养心悦脾,益智宁神

柏子仁,为柏科常绿乔木侧柏的种仁。味甘、辛,性平。入心、脾、肝、肾经。辛甘而润,清香悦脾,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主要作用为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主治虚烦失眠、心悸怔忡、肠燥便秘等症。【临证应用】用于心悸、失眠,常与酸枣仁、生地黄、茯神、朱砂、合欢皮、夜交藤等味配合,以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用于肠燥便秘、老年及产后血虚肠燥便秘,多与火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核桃仁、当归、黑芝麻等味同用,以养血润肠通便。

常用量1日9~18g,水煎服。入丸散适量。【成方举例】柏仁丹参饮(经验方):柏子仁15g,丹参30g,当归15g,川芎9g,三七6g(分2次吞服),降香9g,生黄芪18g,当归15g,莲子24g,红花、炙甘草各6g,水煎服。为末吞服,1次9g,日服2次。功能养心益气,和血止痛。主治胸痹胸闷胀痛,心悸气短,不寐,无论何病属于血虚血瘀、气虚气滞而致以上诸症者,服之均有较好效果。偏寒、偏热,略作加减。此方总以调气和血为主,用药较为平和。适宜于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日久出现以上不适症状者。

古方如柏子仁丸(《体仁汇编》,柏子仁、麦冬、枸杞子、当归、菖蒲、茯神、玄参、熟地黄、甘草),主治心血不足失眠、惊悸怔忡、健忘等症。【经验小方】柏子仁是一味辛甘而润、清香悦脾、养心益智之良药。对于心神不宁、胸闷心悸、失眠健忘及肠燥便秘等症,用之皆有较好疗效。

心血不足失眠、惊悸怔忡健忘者,柏子仁、龙眼肉各15g,龙骨、莲子肉各30g,水煎温服,有较好效果。心血不足心悸、失眠者,柏子仁、龙眼肉各12g,酸枣仁15g(微炒打碎),水煎服,有养血安神作用。

胸闷心悸或伴胸痛者,柏子仁15g,丹参30g,川芎9g,水煎服,有明显宽胸舒郁、止痛安神功效。

冠心病气滞血瘀型,胸闷憋气或胀痛刺痛等症,民间用侧柏仁同丹参各等份为细末,每服9g,日服2~3次,有明显的理气活血止痛功效。【治验举例】胸闷心悸,失眠健忘 钱某,男,53岁。2007年4月3日首诊。自诉:“心脏造影没发现异常,但是经常胸闷心悸,睡眠不实,多梦纷纭,做事丢三落四,记忆力明显下降。想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看看能否改善?”视其形体偏瘦,面色略显憔悴,舌质滞暗乏泽,舌苔灰糙少津;切其脉,半代而能自还,略显沉涩。辨证:心脾不足,气郁血涩。治宜调养心脾,舒郁和血。方用柏仁丹参饮为主加减。柏子仁15g,丹参30g,当归15g,川芎9g,三七6g(分2次吞服),降香9g,生黄芪24g,当归15g,龙骨24g,酸枣仁、炙甘草各6g,大枣3枚,5剂。水煎温服。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尽量保持心情平和,劳逸适度,保障睡眠,谨防感冒。

4月9日二诊。自诉:“服药效果明显,胸闷心悸减轻,睡眠改善,精神略感轻松。”视其面色已显微润,精神略振,舌质微泽,薄白苔津润;复切其脉,半代已不明显,已见微缓之象。上方黄芪量加至30g,另加龙眼肉15g,人参9g,续服5剂,服用法及注意同首诊。

4月18日三诊。自诉:“我自己感觉病已经好了,因为服药前的所有不适症状都已基本消除,记忆力也在缓慢恢复,精神精力续有改善。能否配制1料丸药续服?以巩固疗效。”观其面色、舌象,已与常人相近,再切其脉,半代未再出现,脉来缓滑略弱之象。虽然自感病愈,但正气尚感不足,心脾有待续调。嘱其二诊方去大枣,取5剂,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15g,日服2次,用柏子仁、龙眼肉各6g,大枣3枚,煎水送服。若有口干上火感觉,则去龙眼肉,换用连翘3g,即可缓解。

顺访多次,钱某病情稳定,自感效果满意,依然在岗工作。远志——安神宁志,祛痰止咳

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远志的根皮。味苦、辛,性温。入肺、心、肾经。功能安神定志,祛痰止咳。主治痰迷神昏、惊悸失眠、咳嗽痰多等。【临证应用】用于痰迷神昏,常与石菖蒲、郁金、胆南星、橘红等味配合,以豁痰开窍醒神。用于咳嗽痰多、咳痰不爽等症,可与茯苓、贝母、桔梗、紫菀等味配伍,以化痰润肺止咳。

用于失眠惊悸,则与茯神、酸枣仁、琥珀、朱砂等味同用,以宁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