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180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14:47:57

点击下载

作者:王志刚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历史180讲

中国历史180讲试读:

前 言

中国人喜欢读历史,更喜欢研究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几千年的文明,值得每个人去研读。但是,读史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初中生、高中生读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部卷帙浩繁、半文半白的史书很难激起同学们的读史欲望。为了便于阅读,我们编著了本书,通过阅读本书让每位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本书以时间为序,撷取历史长河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细节着手,由点到面娓娓道来,融故事性、阅读性于一体,立体呈现从传说时代到清朝灭亡这一时间段的中国史。

为了便于阅读,全书共分十个章节:远古文明——华夏传说;青铜时代——夏商西周;群雄争霸——春秋战国;帝国雄风——秦、汉;分裂动荡的年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巍巍盛世——隋唐五代;割据与统一——辽、宋、夏、金;草原帝国——元;汉族复兴的王朝——明;末代封建王朝——清。十个章节共分180节,每节都是一个独立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大多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甚至有些成语典故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烽火戏诸侯、荆轲刺秦王、苏武牧羊、赤壁之战、文成公主入藏、虎门销烟……

全书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生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不会像纯粹史书那样冗长晦涩,让人“望而生畏”。只要喜欢,随便翻到哪一页,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过后,一书在手,随手翻阅,还可以与家长一同讨论阅读,会有精神愉悦之感。

把一本书写得让人读不懂,容易做到;可要把一本书写得让每个人尤其学生都能看懂并且理解,就十分困难了。正所谓开卷有益,在阅读的同时,或许书中的某一个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会让你从中受益,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迪和帮助。

所以,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根据当时所处环境去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要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要改变历史的某些传统的说法,对其有清醒的认识;根据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要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慧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充分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读史就相对容易了。第一章远古文明——华夏传说

早在距今大约170万年前,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已经出现了早期人类进化的痕迹。在此后170万年的时间里,丰富多彩的石器文明遗迹和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神话传说共同勾画出夏王朝以前中国先民的文明进程。

001.盘古开天地

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从最早的人类产生到现在,已经有170万年的历史了。在最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字没有产生,人们还不能如实地记录下当时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于是,人们就利用自己的想象,编造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神话,使远古时期的历史世代流传下来。其中流传得最久、最广泛的神话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一片,既分不出上下左右,也认不清东西南北,形状就像是一个浑圆的鸡蛋。在宇宙的中心,居住着盘古氏,他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氏在这个浑圆的东西中孕育了18000年,终于有一天,他用自己的巨斧把宇宙劈成了两半,破壳而出。

宇宙一经盘古劈开,就分成了两半。一半又轻又明,一半又重又浊。轻的那部分越来越高,每天都上升一丈,渐渐地就成了高高的蓝天;重的那部分一点点地下降,每天都下降一丈,时间长了,就成了广阔的大地。又过了18000年,盘古氏长成了高大的巨人。他有时哭,有时笑。因为天地间就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天地间的气候就都随着盘古氏的喜怒哀乐不断地变化。盘古氏高兴时,天空就蔚蓝一片,万里无云;盘古氏生气了,天地间就阴沉灰暗,乌云滚滚;盘古氏哭泣的时候,他的眼泪就会变成一串串的雨滴,洒落大地,汇成一道道的河流和小溪;盘古氏叹气了,他的叹息就会变成一阵阵的狂风,吹得大地飞沙走石。

过了漫长的岁月以后,盘古氏终于死去了。他平躺在他所开辟的广阔大地上,他身上隆起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座高大的山脉;他的头发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茂密的树木和花草;他的左眼,成为了光辉夺目的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美丽皎洁的月亮;他的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他的牙齿和骨骼经过日晒雨淋,变成了洁白的玉石和地下无穷的宝藏。

就这样,一个丰富而又美丽的世界诞生了。

002.女娲造人补天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只讲述了天地是怎么起源的,但是那个时候只有盘古一个人,后来世界上怎么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呢?女娲补天的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

据说盘古去世以后,天地间一直是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又过了许多许多年,才出现了人类的另一个始祖——女娲。

女娲一个人生活在天地间,非常寂寞。她想,如果能有其他的人和她一起生活该有多好。于是,她就用水和了一大堆泥土,捏起泥人来。她捏好一个泥人,往地上一放,然后朝泥人吹一口气,这个泥人就变成一个会跑会跳会说会笑的活人了。女娲高兴极了,她一会儿捏个男的一会儿捏个女的,不一会儿,她的身边就有了一大堆人。他们成群结队地围在女娲周围,吵嚷跳跃。

女娲就这样不停地捏呀捏呀,她觉得太累了,想歇一会儿。但和好的泥土还很多,女娲有些着急,就随手从地上拾起一根绳子,向泥土抽去,谁知道她这一抽,那些溅起来的泥土也都变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活人。这些被女娲造出来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慢慢地繁衍着子孙后代。

那时候人们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所以能覆盖在地上,是因为地是由四根柱子支撑着它。但是,时间长了,这四根柱子经过风吹雨淋都磨损了,快要支撑不住天了。地上出现了很多裂缝,不断地冒出烈火来;天上也出现了不少漏洞,雨水不断地从漏洞中倾泻下来。

突然有一天,整个大地上不是燃起熊熊大火就是汪洋一片,许多凶猛的野兽都跑出来伤害人们,女娲看见人类的处境这样危险非常着急。她从深山中采来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彩石,又点燃一堆堆的芦柴火开始冶炼,她用炼好的彩石修补天上的漏洞,把天上的漏洞一个一个都修好了。但是,支撑蓝天的柱子已经腐坏,快支持不住了。于是,女娲又从大海里抓了一只很大很大的乌龟,砍下了它的四条腿,用来替换已经腐坏的柱子。后来,女娲又杀死了威胁人类生活的凶猛野兽,人们又能安安稳稳地生活了。地上的树木和花草也重新长了出来。

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十分荒诞,但它反映了上古时代人类的生活状况。据考古证明,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那个时候,妇女是氏族公社的首领,在生产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男子只是外出打猎,生活游动不定。神话故事把女娲说成是人类的祖先,正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反映。

003.华夏足迹

古时候的人们虽然通过自己的想象编造出了许多有趣动人的神话,解释了天地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等问题。但是,现代的考古学家经过科学考证,可以肯定地告诉我们,人类是由古猿经过长时间的演化,经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阶段以后,开始向现代人转化的。人类在刚刚起源的时候,人类演变示意图并没有完全摆脱猿的特征,但是他们的双手已经能够进行劳动,并且开始使用石器。

在我国,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最早的人类出现在大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那时候,元谋还是一片榛莽丛生的亚热带草原和森林,在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元谋人为了生存,使用粗糙的原始石器捕猎它们。中华文明就这样开始萌芽。

75万~80万年前,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公主岭一带,生活着一群前额低平、眉骨粗壮隆起的原始人类。他们打制的石器比较简单,又粗又大,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已经有了不同类型石器分工的迹象。这就是著名的蓝田人。蓝田人的脑容量非常小,差不多只相当于现代人平均脑容量的一半,但是他们已经能完全直立行走,是已发现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

1929年,考古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生活在距今大约50万年前的人类的化石。经考证,这些人的体质结构已经构成了人类的体质的基本特征。他们的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1.558米左右,女性则约1.435米。与现代人比较,这些北京人面部稍短而嘴巴特别前伸,前额比现代人低平,有点向后倾斜。他们已经知道根据选取的砾石或石英,打制具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石器。他们还学会了人工取火以及保存火种,烧烤食物。北京人遗址不仅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境内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一个。

后来,考古学家又陆续在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的遗址。这些地方的原始人类在使用的石器上、身体的结构上,都比北京人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甚至在有些人类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装饰品,似乎那时的原始人已经有了爱美的观念。可以肯定,中国人类从40万~50万年前,就开始在中国这片广阔土地的各个地区创造着自己的文明。

004.氏族社会

在距今大约1万年前,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氏族社会。在氏族社会中,人们以血缘为纽带结成基本的社会单位,共同生产,共同生活。早期的氏族社会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叫做母系氏族社会。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母系氏族社会开始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是氏族中的首领,组织氏族成员进行日常生产和劳动,而男子在氏族中处于从属地位。那时候,石器制作进步很快。人们不但开始使用了磨制石器,而且这些石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制作也日趋精致。人类社会的生活逐渐由野蛮走向文明。在母系氏族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于最初在河南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大约5000年。在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地位的墓葬。这些同坑埋葬的死者,全部都是迁移而来合葬的,人数不统一,男女老少都有。其迁移合葬的程序比较复杂,大概是人死后,先将尸体进行临时处理,等遇到母系氏族中某个地位较高的妇女死亡后,就把她的尸体直接放在葬坑的主要位置上,将与她同族的早死者的尸骨迁移过来,排在一起合葬。这突出反映了妇女在氏族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在仰韶文化中,陶器被首次发现。这个时期的陶器多为红色彩陶,美观实用。人们开始种植粟,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河姆渡文化代表长江流域的母系氏族社会。它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得名,距今大约5000~7000年。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水平比较高,器形多样,磨制精细,一些骨器上还雕刻有饰纹,堪称精美的实用工艺品。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在其遗址中发现的稻谷遗存,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稻谷实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水稻。

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代表了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此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中,英雄辈出,早期的代表就是炎黄二帝。

005.黄帝战蚩尤

在距今大约4000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最强大的是以黄帝和炎帝为首的两个部落。

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居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而炎帝的部落则居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姜水附近。

据传说,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世代通婚,但为了部族之间的利益冲突,炎帝和黄帝之间展开了一场大战,最后炎帝因为力量不足而告败。

炎帝被黄帝打败之后,便带领他的部落向东发展。这时,炎帝碰到了一个很凶悍的敌人蚩尤。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传说他有81个兄弟,全都长着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凶猛无比。他们还经常制造各种各样的兵器,侵扰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各部落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虎等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军队虽然凶猛,但是遇到这一群凶猛野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这时,蚩尤张开大口,喷吐烟雾,顿时浓雾弥天,天昏地暗,黄帝的军队迷失了方向。聪明的黄帝利用北斗星的原理,制造了一辆“指南车”。他在车前立了一个小人,不管怎样转动,小人的一只手总是指向南方。黄帝的军队依靠着这辆“指南车”,杀出重围,打败了蚩尤的军队。

黄帝打败了蚩尤的部落后,受到许多部落的拥护。他趁势南下,进入了中原地区。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再次结成联盟,并逐渐融合了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各氏族部落,共同发展农业生产,定居稳定下来。各个氏族部落交错而居,相互通婚,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新的民族出现了,就是后来的华夏族。因此,后来的中华儿女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006.神农尝百草

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树上的野果,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伤。神农教人类怎样播种五谷,用自己的劳动,保障有足够的生活资料。

神农是慈爱的天神,他长的是牛头、人身,力大无穷,他常常帮助穷苦人家耕种,像牛一样,辛辛苦苦为人类服务。人类跟神农学会了种地,有了足够的粮食,从此不再担心会挨饿。

可是,不少人吃饱饭之后,常常会生病。有的人患了病,很长时间也不好,只能挺到死亡为止。

这类事情被神农知道之后,他感到很焦急,他不相信巫医问卜,但他也没有治疗疾病的办法。于是,他便与不少人商讨,怎样才能把人们患的疾病治好,使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他想了很多办法,如火烤水浇、日晒、冷冻,等等,虽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却不理想。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疼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神农尝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爬山走路寻找草木,而且品尝草药还有生命危险。神农为了寻找药品,曾经在一天当中中毒70次,神农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可是凭着他的强壮的体力,又坚强地站起来,继续品尝更多的草木。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很,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强品尝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类治病。他在成阳山上,曾经使用神鞭,发现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莲可以消肿,等等。所以对成阳山,后人管它叫神农原,也叫药草山。

人类在世界上生活,所患的疾病很多,而神农所发现的草木有治病功效的不多,他为了治疗更多的疾病,便不停地去品尝更多的草木。一次,他在品尝一种攀援在石缝中开小黄花的藤状植物时,把花和茎吃到肚子里以后,没有多久,就感到肚子钻心地痛,好像肠子断裂了一样,痛得他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最后神农没能顶得住,被这种草所毒死。神农虽然被毒死,却用他的生命,发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草,人们给它起名叫断肠草。

007.燧人氏钻木取火

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处一片漆黑,野兽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这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人们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商丘市城西南两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008.有巢氏筑木为巢

史书上说:上古时人类少而禽兽多,人类居住在地面上,经常遭受禽兽的攻击,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伤亡危险。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部分人类开始往北迁徙。他们来到今山西和陕西一带,受鼠类动物的启发,在黄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人居住在里面,用石头或树枝挡住洞口,这样就安全了许多。但是北方气候寒冷,许多人宁愿留在危险的南方,也不肯往北迁移。这时候有巢氏出现了。传说他出生在九嶷山以南的苍梧,曾经游过仙山,得仙人指点而有了超人的智慧。他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最先发明了“巢居”。他指导人们用树枝和藤条在高大的树干上建造房屋,房屋的四壁和屋顶都用树枝遮挡得严严实实,既挡风避雨,又可防止禽兽的攻击,人们从此不用再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人们非常感激这位发明巢居的人,便推选他为当地的部落酋长,尊称他为有巢氏。有巢氏被推选为部落酋长后,为大家办了许多好事,名声很快传遍中华大地。各部落的人都认为他德高望重,有圣王的才能,一致推选他为总首领,尊称他为“巢皇”,也就是部落联盟总部的大酋长。

009.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于是就有了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

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邙之水,忽然看见一只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么?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010.尧舜禅让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的记载。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尧在位70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舜,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在今山东省境内)。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去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民主地推选,不是个人权力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为贤”的思想,有利于部落联盟的团结,协调社会生产。

011.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

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一种叫息壤的能自生自长的土,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

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禹到了三十多岁还没结婚,在涂山(今安徽省蚌埠市西郊)遇到一个名叫女娇的姑娘,两人相互十分爱慕,便成了亲。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禹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禹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第二章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打破了尧舜以来的禅让制,开创了父死子继的王位世袭制度。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便这样出现了。随后,经过商和西周两朝几十代人的努力,中国灿烂辉煌的奴隶社会文明走向了顶峰。

012.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禹做了部落联盟首领后,威望和权势非常大。有一次,他召开部落首领大会,各部落的首领为了表示对禹的尊重,都带着各自的贡品按时赶到。但是,有一个叫防风氏的南方部落首领却迟到了。禹认为防风氏怠慢了他的命令,一怒之下,就把防风氏给杀了。从此,禹就更加威震四海。

禹晚年的时候,也像尧和舜那样召开部落首领大会,想找一个贤能的人做自己的继承人。大家都觉得皋陶最合适。但是,皋陶没过多久就病死了,于是大家就又推荐了皋陶的儿子伯益。

但是,禹的儿子启心里却非常不服气,他觉得天下是他父亲禹辛辛苦苦得来的,是他父亲的财产,如果父亲死了,财产就应该由儿子来继承。于是,启就发动了一场动乱,杀了伯益,然后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宣布自己即位称王,建立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就这样产生了,选举贤能的“禅让”制度也被父死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所代替。

启的行为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一个叫有扈氏的部落首领最不服气,带头出来反对启,并起兵叛乱。启率兵迎战,两军在甘泽(今陕西户县)展开大战。有扈氏的士兵都觉得启把天下据为己有是非常不对的,因此都非常勇猛地与启的军队作战。启的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启退兵回到都城后,认真分析了一下失败的原因。他觉得自己没有战胜有扈氏主要是因为百姓们不理解自己,自己没有取得人心。于是,启就严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们对他的信任。他每天吃饭只吃一碗蔬菜,从来不吃肉;每天睡觉时,他只铺一床粗糙的旧褥子;他还注意尊敬老人,爱护小孩;对于有才能的人,他也从不计较他们的出身,加以重用。

时间一长,启的声誉果然大大提高,大家都觉得启是禹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启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就再次发动了对有扈氏的战争,把有扈氏打了个大败,并将他的部落全部消灭。其他的部落见到有扈氏的下场,也不敢再反对启。夏朝的统治终于稳定了下来。

013.少康复国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非常荒淫,经常不理朝政,带着一帮人出去打猎,几个月都不回来。于是,东夷族的首领后羿就趁机夺取了国家大权,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傀儡王。后羿掌握大权后,不吸取启的教训,每天也以田猎为乐。没过多久,后羿就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傀儡王仲康的儿子后相也被寒浞杀死,后相的妻子后缗带着身孕逃了出来,生下了少康。《春秋左传》中关于夏军制的记载少康很小的时候就非常聪明,后缗觉得这个儿子很有希望,在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把先辈们的故事讲给他听,并且叮嘱他长大以后一定要为国报仇,把失去了的国家夺回来。

少康果然发愤图强,为复兴夏朝做准备。他先在外祖父那里担任管理畜牧业的官,一有机会就学习带兵打仗的本领。后来,为了躲避寒浞的追杀,少康逃到虞舜的后代有虞氏那里。有虞氏的首领看到少康精明能干、志向远大,就叫他在部落里担任管理膳食的官,学习管理财物,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把一块叫纶的地方和500名兵士交给他管理。从此,少康就有了恢复夏朝的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少康为了号召人们支持他复国,就向人们宣扬他的祖先夏禹的功绩。他还把那些被后羿和寒浞搞得家破人亡、流浪在外的夏朝旧官召集来,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起复国。他派了一个名叫艾的大将去打探寒浞的儿子浇的实力,又派自己的儿子前去削弱浇的力量。两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一切安排就绪后,少康便起兵,向夏朝的旧都城安邑进攻。这时,寒浞已经死了,浇虽然想抵抗,但终究不是少康的对手,不久就被少康消灭了。天下又回到了夏禹子孙的手里。

少康光复了夏王朝后,将都城建在阳夏。他吸取了夏朝一度亡国的教训,励精图治,精心治理国家,使夏王朝再次兴盛起来。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少康复国”或“少康中兴”。

014.夏桀亡国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他即位以后,立即大兴土木,在洛阳修建倾宫。这座倾宫修建了七年才完成,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费无数钱财,百姓们怨声载道。

夏桀吃饭也非常讲究。他吃的蔬菜必须是西北出产的;鱼必须是从东海中捕来的;调味品必须是南方的生姜,北方的海盐。每天为了准备他一个人的饭菜,需要成百上千的人来为他服务,谁要是稍有差错,就会被杀头。

除此之外,夏桀还喜好喝酒,贪恋女色。每次夏桀喝醉了酒,都要找人来当马骑。要是有人不让他骑,他就把那人打一顿或是拉出去杀了。夏桀宠爱妺喜,对妺喜言听计从。妺喜想听撕裂布帛的声音,夏桀就向百姓征集布帛,全部堆在宫中。

夏桀经常无耻地把自己比做太阳。百姓们恨透了夏桀,就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这时,黄河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强大了起来。商的首领汤看到夏桀这样残暴,就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夏桀表示服从,但暗地里却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为了显示自己是个贤明的君主,商汤还十分注意笼络百姓。

有一次,商汤看见一个人在用四面网捕鸟,四面八方的鸟都掉进了他的网中。商汤就对捕鸟的人说:“你应该撤掉三面网,只留下一面就够了。你这样捕鸟太残忍了。”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后,觉得商汤非常仁慈,就都表示愿意跟随他。很快就有四十多个小国投奔了商。商汤见时机成熟了,就决定召集商军将士,准备攻打夏国。临行前,商汤对将士们说:“不是我要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天的旨意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

夏桀听说商汤带兵打来了,赶忙调集各个小国的军队,亲自带兵与商军作战。但夏朝的士兵全都不听他的指挥,不是投降,就是逃散。不久,夏桀的军队就被打败了。夏桀仓皇出逃,不久也病死了。

这样,夏朝就被商朝代替了。汤即位后,吸取了夏桀的教训,勤政爱民,鼓励生产,并且不断发展商朝势力。几年之后,商朝就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王朝。

015.奴隶宰相伊尹

伊尹名叫挚,本来是商汤岳父家的奴隶,后来作为陪嫁来到了商汤家里。他非常善于烹饪,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喜爱读书,懂得许多治理国家的道理。他每天利用侍奉商汤吃饭的机会,与商汤聊天,给他分析天下形势,进献灭夏建商的大计。时间长了,商汤就觉得伊尹很不一般,提拔他做自己的助手。

朝中的大臣们见了伊尹,都觉得伊尹很丑,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伊尹长得又黑又矮,而且眼睛上没有眉毛,像个怪物。商汤见大臣们瞧不起伊尹,就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伊尹这人很有学问,大家不要小看了他,我要拜他为右相。”

伊尹做了商的右相后,帮助商汤筹划了许多进攻夏朝的大计,一举消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后来,伊尹又为商朝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官吏们都能勤恳地工作,商朝的统治稳定地发展。

商汤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即位,但都过了不久就死了。伊尹就决定,让商汤的嫡长孙太甲做天子。太甲做了天子后,整天吃喝玩乐,不顾百姓疾苦,不遵守祖宗立下的法制。伊尹一连写了三篇文章给太甲,教导他如何做一个好的君主。太甲看了这些文章后,开始还能照着去做,过了不久就都忘到脑后去了。

伊尹见到太甲这样不争气,非常生气。他再次对太甲进行规劝,让他勤政爱民,可太甲依然我行我素。于是,伊尹就把太甲赶下了台,把他关在商汤的陵墓所在地桐宫(今河北省临漳县),闭门思过。而伊尹自己则摄政当国,暂时管理国家大事。

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在伊尹的不断开导下,终于悔过,开始痛改前非,弃恶行善。于是,伊尹就亲自带着文武大臣迎接太甲回到都城,郑重其事地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复位后,果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诸侯归顺,百姓们安居乐业。

太甲死了以后,沃丁即位。伊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不再参与朝政,回家养老,活了一百多岁。伊尹死后,沃丁用天子之礼隆重安葬了伊尹,并亲自戴孝三年,以报答他对商朝所作的贡献。

016.盘庚迁都

商朝初建的时候,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那时,黄河下游常常发大水,一闹水灾,都城就会被淹。而且,商朝王室的贵族们整天追求享乐,生活腐化,他们还经常为了争权夺位而拼得你死我活,国家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因此,商朝建国后不断迁都,在大约300年的时间里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

商朝的第20个国君盘庚是个能干的君主。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缓解社会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决心再进行一次迁都。

盘庚决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他认为殷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灾害少,适于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商朝的经济发展。另外,迁都以后,一切都要重新建设,贵族们没有那么多享乐的东西,阶级矛盾也会缓和一些。而且,新建的都城比较安全,反叛势力不容易进行干扰,统治会相对稳定。

但是,王室中的贵族大多数贪图安逸,不愿意搬迁。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还煽动平民反叛,企图大闹一场。盘庚是个办事坚决的人,他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变决定。他把贵族们都召集起来,先是进行劝说,告诉大家迁都到殷的好处。然后,他又利用占卜对贵族们进行威胁,说先王们都按照天帝的意思迁了五次都,他也做过了占卜,得到了天帝的允许。他说这并不是他个人的意愿,而是遵照上天的旨意,如果有人违背了上天的旨意,就要受到惩罚。

盘庚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把都城迁到了殷。但是,新都城的条件比较差,很多人都不习惯新的生活环境,吵闹着要搬回老家去。盘庚又下了一道命令,严厉制止住了人们的反对。几年之后,局面才渐渐稳定下来。

商代的奴隶们辛勤劳动,把殷建设成了一座繁荣的都城。从此以后,商朝一改往日的衰落景象,社会开始呈现出了稳定的局面,经济、文化有了很大发展,都城也再也没有迁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商朝又被称为殷商,或称殷代。

017.傅说拜相武丁中兴

武丁是盘庚的弟弟小乙的儿子。他从小就被父亲送到了民间,和百姓的孩子们一块干活,一同玩耍。渐渐地,武丁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也体会到了百姓们生活的艰苦。小乙做了十年国王之后,把王位让给了武丁。

武丁即位后,没有忘记百姓的疾苦和过去简朴的生活习惯。他一心想要振兴商朝,做一个像商汤那样的名君。武丁知道,要想干一番大事业,必须要有有才能的人来帮助自己。于是,他在即位的头三年,对国家大事不发表任何意见,全部交给大臣处理,自己则暗中寻找能够辅佐自己成就大事的人。

后来,武丁在民间发现了一个名叫傅说的奴隶,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把他任命为丞相,让他帮助自己管理国家大事。

武丁在傅说的帮助下,仅仅用了几年的工夫,就把国家治理得安定富足,人口也增加了许多,于是又开始把势力向四方扩展。这时,北方草原地区有一个名叫鬼方的游牧部落,经常骚扰商朝百姓。武丁亲自率军征讨鬼方,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将它平定。后来,又有一个叫方的游牧部落在北方骚扰商朝的属国。为了掠夺更多的生活资料,方还不断地扩张势力,深入到商朝国都的西郊进行抢掠。方的这一举动严重威胁到了商朝的统治。武丁派军进行征讨,经过十几年的战争,将方平定。土方是距离商朝国都比较近的又一个北方部族,他们屡次侵扰商朝的居民,还劫掠了商朝的两个居民部落。武丁在征讨方的同时,用了三年时间把土方也给消灭了。随后,武丁又先后征伐了西部的羌族、南方的荆楚等地,使江汉流域成为商朝版图的一部分。商朝的诸侯国大彭和豕韦不愿臣服于商,拒绝纳贡,武丁也把他们消灭了。

经过一系列战争,商朝不但从周边的民族那里获得大量的人口和财富,也与他们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各个诸侯国纷纷加入到商王朝,使商朝的版图和政治影响迅速扩大,达到了商朝的最高峰,商朝也因此而成为古代世界历史上的泱泱大国。于是,人们就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武丁中兴”。

018.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的时候,统治非常昏暗。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商纣王,成天只知道自己奢侈享乐,根本不管百姓们的死活。他非常宠爱一个叫妲己的妃子,为了讨妲己的欢心,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他让人把美酒装在水池子里,把肉都挂在树上,他和妲己就在这酒池肉林中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嬉戏游玩。为了让妲己高兴,商纣王还发明了许多残酷的刑法,其中一种叫“炮烙之刑”,就是把青铜制成空心铜柱,中间放进燃烧着的木炭,将铜柱烧得又红又烫,然后强迫犯人在上面行走,犯人站不住,就掉在炭火中活活烧死。朝中的两个大臣看不下去了,就给商纣王提意见。结果商纣王不但听不进任何劝说,还把一个大臣的心挖了出来,把另一个大臣剁成了肉酱。商朝的百姓们对商纣王痛恨得不得了,纷纷诅咒他早点儿灭亡。

这时,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叫周的强国。周文王一心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他不但重视农业生产,注意发展与邻国的关系,而且礼贤下士,重用人才。没过多久,周国的势力就强大了起来。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即位。武王在姜尚等贤臣的帮助下,把周国治理得更加兴盛,许多四方的小国也纷纷拥护周国。这时候,商朝的腐朽统治已经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周武王就在公元前1046年,联合西方和南方的部落,进攻商纣王。双方在牧野(今河南省境内)展开了大战。商朝军队的人数远远多于武王的军队,但因为纣王暴虐至极,残害百姓,士兵们都恨透了纣王,他们只盼着武王能快点将纣王打败。因此,两军一交锋,纣王的军队就纷纷调转矛头,向纣王的宫殿杀去。纣王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就把自己所有的宝物都搬上了鹿台,在鹿台上放了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商朝就这样灭亡了。

01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武王得到了各个部落和小国的拥护,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在今天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为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得病死了。即位的周成王才13岁。为了稳固刚刚建立起来的周王朝,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就辅助周成王主持朝政,治理国家,实际上是履行天子的职权。人们都把周公旦称为周公。

周公非常贤能,每日不辞辛苦处理国事。他洗头发的时候,如果遇到了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他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人求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

但是,管叔和蔡叔心里却非常嫉妒周公。他们在外面到处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同时,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周朝被封为殷侯。他一直不甘心商朝灭亡,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他好趁机恢复商朝的统治。因此,武庚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并联络了一些殷商的旧贵族和东部的几个部落,一起发动叛乱。

周公篡位的谣言在镐京传得沸沸扬扬,连朝中的大臣和年幼的成王都开始怀疑起来。周公心里很难过,就找到怀疑他的大臣进行了一次谈话。大臣们被周公的诚恳打动,消除了误会,继续听从周公的领导。周公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以成王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东征。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周公终于平定了叛乱。带头叛乱的武庚被杀,管叔看到武庚失败,觉得自己没有面目再见周公和成王,也上吊自杀了。蔡叔被流放。

为了消除殷商残余势力对周朝的隐患,周公让人在镐京的东边建立了一座新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曾经反对过周朝的殷商遗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从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表示周朝祖宗营建的地方;东部是洛邑,定名为成周,表示周朝建立以后建的地方。

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了下来。他为周朝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来管理国家。后来周成王20岁的时候,周公就把政权还给了成王。

020.厉王止谤国人暴动

西周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政局比较稳定。后来,奴隶主贵族剥削不断加重,加上连年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之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只周穆王就制定了3000条刑法。

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他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都城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

大臣召公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劝戒厉王说:“再这样下去,百姓会活不下去的。”厉王不但不听,还从卫国找来巫师,要他专门监视老百姓,如果有人私自议论朝政,就抓回来杀头。于是,镐京的国人们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即使是在路上遇见了,也只能相互交换一下眼色,就匆匆离开。

周厉王以为他已消除了民众的愤怒,非常高兴。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但周厉王仍然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不到三年,镐京的百姓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成千上万的奴隶和平民联合起来,冲进王宫,要杀死周厉王。周厉王知道后,慌慌忙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音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才停下来。起义群众攻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有人探知厉王的太子逃到召公家躲了起来,又围住了召公家,要召公交出太子。召公没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把太子保护下来。

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了国王。大臣们商议,让召公和另一个大臣周公共同主持朝政,处理国事,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也被称为共和元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

021.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王室已经越来越衰弱了。周幽王即位后,整天吃喝玩乐,醉心女色。在后宫中,幽王非常宠爱一个叫褒姒的妃子。褒姒非常漂亮,可就是有一个怪脾气,她从来不笑,不管多么有趣的事情,她都不露笑容。周幽王想尽了办法,但她怎么也笑不出来。于是,他悬赏说,谁能叫褒姒一笑,就赏给千金。

周幽王手下有个大官叫虢石父,专会拍马逢迎。他给幽王出了个坏主意,就是“烽火戏诸侯”。原来,周王室为了防备西边犬戎的进攻,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有一座。一旦敌人入侵,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带兵援救。因此烽火台是很重要的报警设施,但虢石父和周幽王却想用它来开个玩笑。一天,天气晴朗,幽王和褒姒上了骊山,真的在烽火台上把烽火点了起来,顿时狼烟四起,直冲云天。邻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都没有,只听见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都愣了。看到诸侯们乱哄哄地一阵奔忙,褒姒真的笑了起来。褒姒这一笑,让周幽王非常高兴,可那些诸侯知道受了愚弄,就大骂一气带兵回去了。幽王宠爱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为太子。

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联合西方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兵临镐京城下,幽王惊惶失措,连忙下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着了起来,可是诸侯们怀疑是天子与王后嬉戏,全都按兵不动。因为兵马不多,镐京很快就被犬戎攻破了,周幽王逃到骊山脚下,被杀掉了,褒姒也被掳走了。西周就这样结束了,后来即位的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历史上叫做东周。第三章群雄争霸——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了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混战不断,争雄称霸。战国七雄逐鹿,变法运动此起彼伏。最后,改革最成功的秦国力量最为强大,终致扫六合归一统,秦始皇实现了一统中国的夙愿。

022.齐桓公九合诸侯

周平王迁都到洛邑以后,历史上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时候,周王室衰落,天子名义上是各国共同的君主,但实际上地位只相当于一个诸侯。强大的诸侯国通过战争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也经常混战。得胜的诸侯趁机称霸,号令其他诸侯。其中最先称霸的就是齐桓公。

齐国是周武王时姜太公的封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齐襄公当政的时候,国家开始强盛起来。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在内乱中被杀。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知道后,都想回到齐国接替国君的位置。管仲是公子纠的师傅,他为了阻挡公子小白回国,就在通往齐国的路上守候。当他看见公子小白时,就向他射了一箭。小白假装中箭,骗过了管仲。然后急忙赶回齐国,做了齐国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朝中大臣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齐桓公就不记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让他管理朝政。

管仲一上任,立即对齐国各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开发资源,大开铁矿,生产农业用具,提高耕作技术。他还鼓励用海水煮盐,使离海较远的诸侯国都依靠齐国供应食盐和海产。齐国的国力大大增强了。

有了国力做后盾,齐桓公就开始对外发展。但他几次与临近的鲁国交战,都没有取得很大的胜利。齐桓公和管仲开始觉得,光是靠齐国自己的力量,并不能称霸天下。于是,齐桓公就与周王室结亲,娶了周王的女儿。随后,他又打出了尊崇周天子的口号,取得了各诸侯国的支持。

这时,宋国正好发生内乱,新国君的位置很不稳定。齐桓公就借周天子的名义,召集诸侯在齐国会盟,说是要与诸侯共同帮助宋国平定内乱。但是,齐桓公的威望还并不高。通知发出后,一共只来了四个国家,还有几个诸侯国根本不把齐国的号召当回事。齐桓公就先拿鲁国为突破口,出兵攻打,将鲁国制服。随后,齐桓公又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又帮助卫国打败狄人。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终于得到了各诸侯国的认可,齐国开始称霸中原。

023.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名叫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就把她立为皇后。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国君的位置,害死了太子。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也不得不跑到别的国家去逃难。

不久,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当上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怕重耳想争夺国君的位置,仍然不许重耳回国,并派出刺客企图刺杀重耳。于是,重耳就带着一些有文武才能的人,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重耳在外流亡19年,辗转了八个国家。在很多国家,重耳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在楚国,楚成王用招待国君的礼节招待重耳。重耳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就对楚成王说:“如果我能够回到晋国,一定与楚国和睦相处。将来万一打起仗来,我也会命令晋军退避三舍,来报答您的恩情。”重耳和他手下的大臣们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磨炼了意志,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政治才干。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兵护送重耳回到晋国。重耳杀死了当时在位的晋怀公后,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凭借他的机智、勇敢、宽厚,很快就赢得了民心,晋国的国力也强盛了起来。

晋文公把国内治理好了,就想向中原地区扩张。这时,南方的楚国也强大了起来,想要在中原称霸。晋楚两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公元前634年,楚国出兵攻打宋国,宋成公派人到晋国请求援救。晋文公就出兵讨伐依附楚国的曹国和卫国,企图孤立楚国。但是,楚国仍然围住宋国不放,晋国又设离间计,把齐、秦两国也拉到自己这一边来,取得了战略主动权。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开战。两军刚一交手,晋军就假装败退。他们这样一方面是表示遵守当年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承诺,向楚王表示谢意;另一方面有意以退为进,疲惫敌军,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势同楚军决战。楚军见晋军退避,果然以为晋文公不敢和楚国打仗,十分轻敌,结果被晋军打得大败。

城濮之战结束后,晋文公把作战所获战俘和战利品全都献给了周天子,周天子就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首领),并赐给他侯伯才会享有的礼遇。晋文公趁机召集诸侯,举行会盟,当上了霸主。

024.秦穆公厉政称霸

春秋时期,秦国在渭水流域兴起。秦国的势力不断扩大,到了秦穆公的时候,秦国的疆土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关中。但是,秦穆公并没有就此满足,他想进一步从狭窄的关中地区走出来称霸中原。为此,秦穆公四处招揽人才。

有个叫百里奚的人非常有才能,他本来是虞国的大夫,后来虞国被晋国灭掉,他也就成了晋国的奴隶。晋献公的女儿出嫁到秦国,百里奚作为陪嫁,一起来到了秦国。但是,百里奚不愿忍受奴隶的生活,半路逃了出来,被楚国人捉了去。秦穆公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想以重金把百里奚赎回来,又怕楚国人不给,于是就派使者到楚国,说:“秦国的奴隶百里奚逃到了楚国,请允许我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回去。”楚国人一看百里奚这么不值钱,就答应了秦国使者的请求。

这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来到秦国后,秦穆公与他谈了很久,觉得他的确有治国之才,就把国家大事交给他管。后来,又有很多有才能的人纷纷来到秦国,秦穆公都很信任并重用他们,秦国很快就富强起来。

百里奚认为,秦国要想获得发展,首先要打通晋国。于是,秦国就出兵灭了晋国的属国滑国。刚刚即位的晋襄公知道后非常生气,他亲自率领大军在崤山(今河南洛宁)设下埋伏,等着秦军的到来。崤山非常险要,四周都被大山包围,只有一条通道可以出入。秦军一进到这里就知道中了埋伏,晋军立即将出口堵住,堆起木材,将火点着,秦军顿时乱成一团,全军覆没。

经过这次较量,秦国向东发展的道路被晋国牢牢地扼住,只得谋求向西发展。秦国的西部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他们见秦国与晋国作战失败,就觉得秦国力量很弱,不把秦国放在眼里,纷纷自立了起来。秦穆公吸取攻晋失败的教训,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依次征服。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向西戎大举进攻,很快就消灭了西戎建立的12个国家。秦国的疆域一下子向西扩展了一千多公里。诸侯国纷纷向秦国进贡,秦穆公终于称霸西方。

025.楚庄王一鸣惊人

城濮之战不久,楚成王就被自己的儿子害死了。他的儿子商臣做了国君。商臣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旅做了国君,就是楚庄王。

楚庄王即位后,成天饮酒作乐,不理国事。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来劝谏者,格杀勿论。于是,大臣们都不敢对楚庄王进行劝说。

有一天,楚国的大夫伍举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楚庄王说:“有一个谜语我始终猜不出来,特来向大王请教:楚国的南方有一只鸟,一连三年都不飞不叫,这是一只什么鸟呢?”楚庄王立即明白了伍举的用意,就笑着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你等着看吧。”伍举听了非常高兴,这才知道楚庄王并不是昏君。

果然,不久楚庄王就解散了乐队班子和歌女,整顿朝政,任用贤良,诛杀奸臣,扩充军队。楚国百姓都为楚庄王的改变欢呼叫好。

公元前608年,楚庄王亲率大军攻打陈和宋,大胜而归。为了向周王室示威,他还在洛邑附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周天子很害怕,就派大臣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军。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就问周王室的九鼎有多重。王孙满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楚庄王是在问周天子的力量有多大,于是就回答说:“国家的强盛,最重要的是要靠国君的品行,以德服人,而并不应该随便打听人家鼎的轻重。”楚庄王听了,知道周王室在诸侯中还有影响,也不敢贸然进攻,就带着部队回去了。

过了几年,楚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楚庄王就决定向晋国进攻,以报城濮之战的仇。他先是派兵攻打陈国和赵国。陈、赵两国是晋国的保护国,楚国向这两个国家进攻,就等于是向晋国挑战。晋国不甘示弱,出兵迎战。但是,晋国军队内部命令不统一,一支部队企图私自偷袭楚营,被楚兵发现,一夜之间,就被打得溃不成军。晋军大败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