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9 03:18:24

点击下载

作者:(英)人生学校

出版社: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

人生学校:微小的幸福试读:

Small Pleasures

作者:[英] 人生学校(The School of Life)译者:陈鑫媛出品方:未读·生活家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Small Pleasures

微小的幸福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小事:一件喜欢的旧衣服、夜晚的低语、无花果的滋味……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本书选取了五十二件小事,算是为一年中的每一周准备了一份幸福。人们通常不会庆祝微小的幸福,甚至不会过多谈及。而这本书中的每一章都选取了一个让我们感到幸福的瞬间,并将其放在放大镜下,探索我们到底为何因之触动,展露笑颜。本书旨在探究每件令我们感到幸福的小事中所蕴含的广阔内涵。事实上,微小的幸福一点也不微小,它能够引发我们对生活中各种宏大主题的思考。

我们不会自然而然地明白如何享受人生—这一观点乍看之下似乎有些奇怪,但我们确实需要学习如何寻找幸福。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微小的幸福便是一个出发点。

当然,并非生命里所有微小的幸福都会被收入于此。我们力求打造一套领悟哲学,鼓励人们深入挖掘并探索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幸福来源。我们相信,微小的幸福所具有的真正重要性还未被全然了解。本书是更大的文化进程中的一小步,它将这些微小的幸福从主流意识及生活边缘拉回,使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 海鲜店

海鲜店的橱窗让我们心向往之,可是我们通常不会走进店内。但一旦进店,我们便不禁好奇为何自己不常光顾此地。

等待店员接待的过程中,冰上在售海鲜的奇丽让我们为之一惊:牡蛎自身形成的外壳粗糙如砾,却能让人联想到内里的光滑柔软;鳎目鱼的眼睛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同一侧;鮟鱇多齿的大嘴配上小得不相称的鱼身,丑得让人不愿多看,但烤制的鱼肉淋上橄榄油却细腻鲜美。一时间,我们会细细思索起一条鳎目鱼和一条鮟鱇的命运。

海鲜店里的物种看起来如此陌生。但是,在宇宙这片近乎全由气体与石块构成的虚无中,我们同根共祖,短暂地共同生活在地球表面。从近古的宇宙史看,我们共同的祖先繁衍出不同的后代,有的成为章鱼、鲷鱼,有的逐渐进化为律师、心理医生、设计师。

试想在龙虾的身体里度过一生吧。用小得像胡椒籽般的眼睛感知世界,视域更广,但聚焦能力更弱。我们会在马尔岛旁的菲登湾迎来重要的一天,那天,我们在玄武岩下的松软泥土中挖洞;我们也会上演换壳的一幕。我们不得不学会费劲的繁衍后代的方式—雄性必须刺入雌性的腹部,才能完成授精。直到生命的最后两天,害死人的好奇心诱使我们爬到热锅里丧了命。

在海鲜店里,我们不仅能买到鱿鱼圈和鳕鱼排,还能重新引发兴致。我们饱经疲乏折磨,熟悉的事物已失去勾起我们想象的能力。但是,当我们注视着胭脂鱼的眼睛,或是思考着鳐鱼的内部结构时,我们便与大自然典雅而又玄妙的创造重新联系在了一起。大千世界魅力无穷,值得探索之处比比皆是。而我们正是被这条鱼勾起了探索欲。

店内的每样水产品都是从大海、远河中捕捞获得,或是从礁石下撬出的。那条斑点鲑鱼曾生活在林肯郡的一个沙石坑中;那条马鲛鱼在多格浅滩被捕获,随后被运至彼得黑德;那条海鲈鱼在克雷尔的鹅卵石码头被钓起然后被装进冷藏车中,沿着M90和A1(M)高速一路南下,仅在韦瑟比服务站的大型车辆停车场内做了短暂逗留。

在店内,这些已被除掉内脏、清洗干净的冷冻鱼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原始的自然状态变得优雅,在冰块、金属、玻璃、瓷砖、大理石板以及源源不断的流水和尖利无比的刀锋作用下令人着迷。海鲜店似乎暗示着我们或多或少追求着的理想生活:麻烦都被清除,称心如意之物被整整齐齐地包在精致的釉面白纸中,送进你的生活。

参观海鲜店让我们构想着未来的改变,即在比现在略胜一筹的生活中,我们会常常光顾此地,会熟能生巧地掌握几道拿手菜。在海鲜店里,我们和未来可能出现的自己有了短暂的初次接触,未来的自己在这一刻的海鲜店中苏醒,我们会煮鲑鱼、拌龙虾沙拉、淋上橄榄油调味,朋友们会为了一碗我们烹制的法式鱼汤前来做客,我们会以低脂而营养丰富的鱼类佳肴果腹,会用鲜美的汤汁滋养大脑。尽管我们知道生活大体上还是不能尽善尽美,但若我们在饮食上稍加注意,到海鲜店里,从穿着蓝色围裙的店员手中买一条包装好的鳎目鱼回家,认真对待饮食这门艺术,那么,即使生活不尽如人意,我们也能更加贴近本该属于自己的样子。我们在海鲜店里获得的幸福感源于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海水的气息、冰块上升起的缕缕凉气,还有大西洋鲑鱼泛光的银色表皮。这些微小的幸福一点一滴构成一个很大的话题:对现代文明的尊重。在现代文明的帮助下,我们有了更多同时享受愉悦与健康的美好时光。二 小岛

耸立在小岛尽头的峭壁、远处蜿蜒的金色海滩、葱葱茏茏的橄榄林、人迹罕至的小村庄、大片的森林、建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码头、刷着白漆的飞航管制塔台……随着飞机缓缓降落,小岛风光透过机窗尽收眼底。小岛很小,机场仅有一条行李传送带,岛上的居民好似彼此熟悉,雇车前往小镇中心只消片刻。驱车经过购物中心、被古木遮蔽的别墅、小学校园、海鲜餐馆、市政厅……看着这一路街景,你情不自禁想在此定居。这个想法有些怪诞离奇,却出于本能。十有八九,你也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在此感到快活。缘何快活值得探究一番,但最终得出的结论或许和迁居于此无关。

小岛规模小、易管理,一切都在运筹间,从而令人心情愉悦。乐高主题公园成了热门旅游景点,奥特曼玩偶屋在阿姆斯特丹恢宏的荷兰国立博物馆内大受欢迎,便是最佳佐证。当世界变得渺小,人类便因此变得强大,变得不再脆弱,变得禀赋更胜。小岛满足了我们在孩提时期对仿若无所不能的大人的幻想。最终我们也都会变得强大,变成我们一度羡慕的大人,变成那种曾让我们心安的存在。

小岛的山顶处有个几近荒废的停车场,驱车前往很方便,再往上稍走几步便可到达小岛的最高点。在那里,可以俯瞰近乎全岛的风貌。先入眼帘的是一片海湾,是游泳戏水的绝佳场所,沿着海岸线稍远一些是港口,港口周边是小镇建筑,再往远处眺望,还能看见修道院的尖顶。小岛的尽头一览无余,沿着海岸线走到底,也不过几个小时。即使站在小镇中心,你也能领略到每条街道尽头处的山色风光和海湾美景。

但在生活的其他场合中,我们不得不应对的多数麻烦却是没有尽头的。时常,我们遇到的问题无法在恰当的时间内得到解决,甚至根本无解,这让我们倍感压力。花费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才能从事真正心仪的工作;再耗费两年才能在重要工作上略有起色;烦人的同事每天都在挑战你的极限,但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即使到了如今的知非之年,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仍会不断为你制造挫败感。已经为同一件事和父母争执不下二十次,虽然每每都以道歉告终,但矛盾往往周而复始;而你的小孩又一次弄坏了沙发。上述种种使得与此大相径庭的小岛越发令人心驰神往。换言之,我们对掌控生活、对人生的完满充满渴望,但不断遭受打击。

小岛的生活则截然不同,这似乎成了缓解这一糟糕现状的妙方。这里面积有限,界限分明,人迹罕至,驾车可以很快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爱源自提供照料的能力,这点总被我们遗忘。当社会问题变得繁杂、棘手,我们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毫无意义时,我们便囿于自我,成了所谓自私的人。相比都市中心之庞然,我们的爱太过渺小,这不断迫使我们承认自己一无是处。而小岛之所以惹人喜欢,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人们的辛勤努力和慷慨大方合乎常理且富有成效。扫自己一屋与扫小岛这片天下间不再有令人畏惧的鸿沟。

小岛重视独特性而非普遍性(请允许我先用颇具抽象意味的话语来阐述)。岛上只有一所学校、一家高级餐厅、一家电影院、一家贝类小店、一座机场、一间书店、一家博物馆、一家俱乐部、一片可在盛夏戏水的海滩以及一座常年凉爽的山。岛上的很多东西仅此一样。你会去而复返,因为并无别处让你心向往之。对周边事物越发熟悉,人与人之间也会越发熟络。

当然,任何一座小岛的实情都不会与上述的理想状态一模一样。瑕疵无可避免。着落之后产生的愉悦之情多半来自想象。其实,我们一旦领会真谛,就会发现小岛带给我们的愉悦,依托于与家十分接近的特质。小岛并非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点,它是心灵的归宿,是能够返璞归真、就简生活的乐土。你甚至无须乘坐飞机或搭上船只就能抵达。三 繁星

繁星满天,实在瑰异奇妙。尽管在大脑的某个角落里,我们知道天上有亿万颗星星,但总是忘记一顾。我们也想观星,但也许一年中凝望头顶这块暗夜苍穹的次数不过寥寥一二。

凝望星空时,我们内心安逸,感到自己在这片浩繁之下渺若尘埃。我们重新感悟广袤,心怀谦卑但并不羞愧。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就连困顿、窘迫,也在星空的衬托下变得微小了。

也许是加班晚归途中在城郊火车站匆匆一瞥,也许是在无眠的夜里透过窗户偶然瞧见,无论身在何处,观星时宇宙之浩瀚都会直抵心扉。不需要更多细节,我们也能清晰地意识到,星光自有史以来就一成不变地照向大地,我们的曾祖一定也曾时不时地看向那片微光。繁星看似紧挨在一起,但我们知道它们相隔甚远,两颗星星间是大片的虚无。尽管千万年后我们的子孙或许会在那里定居,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那里仍是未知的世界,或许了无生机,又或许充满异域情趣,蕴藏着不可思议的瑰丽场景以及我们一无所知的悲情故事。观星使我们进入崇高之境,我们完全从日常生活中抽离,思绪也指向与个人利益无关之处,个人生活成为背景,我们得以从随时随地的焦虑中解脱。

我们总被教育说对星星的兴趣出于对自然科学的痴迷,但其实更该带上人文色彩。如果孩子表现出对星星的兴奋之情,父母会认为应该带他去天文馆,并试图解释热核聚变、重力、光速、红巨星、白矮星和黑洞。在他们的主观臆断中,对星星的兴趣一定是出自对天文知识的渴望。

然而我们中很少有人会最终成为科学工作者。我们感到的震撼,与我们能否记下众多天文细节毫无关系,我们只是业余爱好者,我们另有所需。繁星之所以在生活中大有可观,在于它使我们与恢宏夜空的不期而遇令人宽慰,还在于它鼓励我们正视自己短暂而微小的存在。

我们为何不多多利用这样的自然资源,探入银河系中,不断延续这种有益的乐趣呢?

关于微小幸福的讨论屡屡有之。它似乎可遇不可求,我们将其交给运气。但理想状态下,我们应当设计更多创造幸福的机会,我们应当把它写进日记:遇见繁星,星期二(没有月亮的夜晚,云量百分之二十),晚上九点十五分,饭后散步时。

公认的美好生活往往强调升职和理财。我们不会在乎一个人是否经常走进海鲜店,是否极为关注小岛生活,或者是否时时仰望星空。但事实上,时常感悟其间的微小幸福,对提升生活品质有着难以捉摸但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些幸福的微小之处在于,它通常不会带来重要的、即刻的巨大影响,也并不让我们渴求。它总是悄然而至,并在我们被其他事物分散心神时迅速消失。我们无须为其付出,因此,尽管它可爱如斯,也会在视线中稍纵即逝。

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浪漫主义者认为我们的感知来自直觉,我们需要的只是更加自由地跟随本心。而从古典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幸福生活实际上是我们有意为之的成果,是建立在对经验的仔细检验之上的理性收获,需要我们有意采取策略,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四 外婆

个人的体验千差万别,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想象出,或是从美好的记忆碎片中拼凑出理想的外婆形象。

也许在你小时候,父母和兄弟姐妹出于某些原因不在你身边,你在外婆家和她单独度过了一段时光。那时候六岁的你在厨房里帮忙,橱柜气味独特,里面摆放着外婆码好的碟子和一组奇怪的墨绿色玻璃杯,厨房里有个长得很好玩、有着粗粗的红色手柄的烤面包机,还有一把别具特色的小黄油刀。外婆会开着小车带你到农场里玩,你给山羊喂胡萝卜。外婆告诉你自己小时候住在乡下时养了一只小猪当宠物。外婆削苹果的方法很特别,果皮被完美地削成一整条,在空中打着长长的旋儿。外婆还会递给你一块薄荷巧克力,看到你并不喜欢的时候笑了笑,并不介意。她把晚餐装在盘子里,允许你坐在她的大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

她有一个特别珍视的木箱子,里面有一些旧硬币、一把象牙扇、一支金铅笔、一张她在海滩上拍的照片,还有一张看起来不太吉利的照片,她站在一位穿军装的男子身边,她告诉你这是“在战争期间”拍的。你被带进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那是连你的父母都不曾体验过的世界。那个世界于你十分陌生,但因为有了外婆的陪伴,你却仿若与之相关。

外婆起到的作用相当于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所说的“过渡性客体”。过渡性客体(如婴儿最喜欢的一块毯子或是一只越玩越脏的针织兔子玩偶)代表着家,同时陪伴着儿童在早期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持续感到母爱和安全。有了它的存在,儿童会感到心安,因而能够冒险尝试一度惧怕或陌生的事物。外婆和蔼友善,她的陪伴安抚人心,能够让人敢于接触那些也许会带来痛苦的想法,即这个世界十分辽阔,有着庞杂的过往和无数的陌生人。

祖孙之间愉快地结成同盟,一方是垂垂老矣的外婆,身体愈渐羸弱,另一方是朝气蓬勃的孙辈,筋骨越发强健。但就在当下,望着生命的两端,他们各自又都十分了解脆弱的含义。外婆总是带着无尽的温柔,她意识到自己余生之短暂,会越发珍惜所剩的时日。也许,你还未步入成年,外婆就已离世。她可能不懂《我的世界》这款游戏,不知道怎么用乐高玩具搭出一艘宇宙飞船,也不会绕着客厅用软垫和椅子搭越野障碍,但她很关心你是否还爱吃三角巧克力糖,也担心你会不会冻着。也许,只有她会仅仅希望你快乐。她总是擅长温暖人心。边听她读书边依偎在她怀中就十分美好。人们可以从外婆身上寻得一种特殊的智慧:长期以来,我们都太过看重成就了,其实舒舒服服地坐在一个人身边看着园艺节目,或是在孙辈陪伴下仔仔细细地给花盆里的天竺葵浇水才是极为重要的事。

不过,讽刺的是,就是这样纯粹的和善也会被青春期的你厌恶。你获得了跳远冠军,她当然会高兴,考砸了数学,她也会亲切地安抚你。在你看来,就算自己笨手笨脚、对几何一窍不通,她还是会一样温暖。因为,她的爱是无条件的,很可能会疯狂到忽视你真正的美好品质,而这些品质又是你自己关注的,是你对自身的认同。外婆只想抱紧你,帮你掖好被子,跟你一起玩拼图。

奇怪地说,她似乎代表了与性完全无关的方面。她二十五岁时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但现在她已体验过人生,只是在十三岁的你看来并非如此。如今,激情已经无法触动她了。虽然你会不可避免地认为,若她得知你心中不断膨胀的幻想,必定会感到震惊不安,但这其实大错特错。你太年轻,无法认识到尽管她现在喜欢穿花衣裳、下楼梯时小心翼翼的,但她也曾在炎炎夏日与嗜酒的概念艺术家在西柏林度过一段风花雪月的时光。

父母都迫切盼望孩子健康成长,恋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理解,友人都渴望一起冒险的旅伴,而外婆什么都不要,只要你的出现。这种没有算计也没有欲望的天真令人困惑。她似乎毫不理会你生命中的任何动力,这并不是因为她从不了解这些,而是因为这些动力无法再对她产生多少震撼。她见过小男孩成长为律师再成为法官,也看过优等生变成博士再成为外科医生,但这些都无法让她惊诧,因为她还见过其他私生活混乱的人,他们骨瘦形销,身患顽疾,俄然暴毙。经历过这些后,她只关注当下,因而显得无趣。例如,她总是说起过去那家干洗店现在变成健康食品店了,总以为“脸书”指的是一本书,而且总也搞不明白手机是个什么东西。

外婆带给我们的幸福感透露出我们有多么喜爱温柔。与爱有关的普通人际交往都应从这段略带滑稽的交往中,从一位老妇人与一个孩子的交往中得到借鉴。这种借鉴可能不像在教室中获得指导一样,但它确实反映了对爱的真实考验。在爱这一话题上,我们投入了大把精力,但往往溃不成军。我们从祖孙的感情中学到渴望要适当,这点极为重要,因为我们见识到了无关期盼和回报的爱如何让人获益匪浅。外婆从不期望被孙辈理解。对她们而言,看小马、喝牛奶、打纸牌、试着画朵花,一日安闲自在便足矣。很快,六岁的孩子就会觉得这种日子莫名其妙,也许得再过六十年,他们才会重新认识到这才是生活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蕴含在外婆这一理想形象下的渴望能让我们更好也更早地吸取经验,在人生未晚之时领悟爱的智慧。五 善于聆听的朋友

我们如此珍视友谊,若不关注友谊带来的幸福感则显得有些奇怪,其中关键的一种就是被聆听的幸福。

鲜少有人知道应该如何聆听,这不是因为我们本性邪恶,而是因为无人传授要领,也无人聆听我们的心声。于是,当我们走进社交圈时,我们宁可贪心地倾诉也不愿聆听。我们积极结识他人,却不愿为其侧耳,友谊因此沦为一种展现自我主义的社交手段。如同大多数事情一样,聆听与教育有关。在我们的文明里有许多探讨说话艺术的巨作,如古时西塞罗的《演说家》及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但不幸的是,几乎没有人写过《聆听者》这样的书。优秀聆听者的某些特点能够让人享受有他们陪伴的时光。其一,善于聆听的朋友鼓励我们畅所欲言。我们很难了解自己的想法,在谈及真正困扰或激励我们的事情时往往不得要领,若此时朋友鼓励我们一五一十、详尽深入地叙述,我们则会大大受益。我们需要这样的聆听者,他们不急于打开新话题,而是用带着神奇魔力的两个字问你“然后”。你说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便会追问:儿时你们的关系如何?这些年有什么变化吗?他们好奇我们为何忧愁又为何激动,他们会问:为什么这件事令你这么烦恼?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他们把我们的过去记在心上,聊天时会提起我们之前说过的事,我们会因而感到他们在与我们建立更深层次的互动。

其二,善于聆听的朋友鞭策我们探求实质。说起模糊的概念是轻而易举的,我们会轻轻松松地说起某样东西可爱、糟糕、美好或烦人,但不会去探究为何如此认为。善于聆听的朋友则会对我们脱口而出的评论提出善意而有效的质疑,表露出掩藏在背后的、更深层的态度。当我们说“我受够了这份工作”或“我和另一半正在闹矛盾”时,他们会帮我们分析究竟为何不喜欢这份工作或者为何起争执。他们抱着将潜藏的问题厘清的决心,不会将你们的谈话当作交流八卦。他们会将边吃比萨边聊的这些话与苏格拉底的哲学相结合,而那其中就记录了苏格拉底试图帮助雅典同胞理解自己想法与价值的对话。

其三,善于聆听的朋友不会借机说教。优秀的聆听者清楚地明白人类有多疯狂,不会因此受惊。他们会适时地应答几声,一边表明自己深有同感,一边又不打断对方的话。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了解并接受我们愚蠢的一面,并保证不会抹杀我们的尊严。在这样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我们很难诚实地诉说自己有多么痛苦。承认自己的失败意味着被抛弃。优秀的聆听者在最初就表明不会因此轻视我们。他们不会震惊于我们的脆弱,反而还会嘘寒问暖。

最后,善于聆听的朋友不因意见不合就批评指责。人们常常感觉产生分歧会表达出敌意,这在有些时候显然有理。但是一个优秀的聆听者能明确表达出自己对你的喜爱,也能看出你的错误。他们明确表示自己对你的喜爱并非建立在始终如一的意见一致上,他们清楚地明白,即使是非常可爱的人也有头脑混乱的时候,也会需要温和的开导。

有这样善于聆听的朋友相伴左右,我们便有了极度的幸福体验。但常常,我们不明白这样的举动究竟为何会如此美好。通过揣摩这种幸福,我们可以学着去放大它,并推己及人,让他人也感受到幸福,被幸福治愈,然后循环往复。聆听称得上是建设美好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六 飞机起飞

生命中少有比飞起升入高空更激动人心的时刻。飞机先是在跑道一端静待起飞,我们坐在舱内往窗外看是一片熟悉的景象:公路、储油罐、草地、装着铜色窗户的酒店,还有我们早已熟知的地面。在地面上,即使有汽车助力,我们的行进仍旧不快;在地面上,我们依靠腿脚和汽车费力登顶;在地面上,不到一千米就会有一排排树木或建筑遮挡我们的视线。而突然之间,随着飞机引擎高速轰鸣(机身玻璃只有微微晃动),飞机平稳升入高空,广阔的大地在我们眼前一览无余,可能在陆地上需要整个下午才能走完的距离,在飞机上微微转动眼球就飞过了:我们可以飞越伯克郡,一扫而过梅登黑德,在布拉克内尔上空盘旋,超过M4高速路上的每一辆车。

飞机起飞为我们带来心灵上的幸福,因为飞机的迅疾升空是实现人生转变的绝佳象征。此间展现的力量让我们联想起生活中类似的转变,让我们想象到,也许终有一日我们也会像飞机一样奋力攀升,冲破眼前的桎梏。

身处高点俯瞰,地面的景色变得富有逻辑:道路逶迤避开山峰,江河蜿蜒流入湖泊,输电塔从发电站一直架设到各个城镇,在地面上看似杂乱无章的街道实则排列得井井有条。眼睛试图将所见之景与先前的认知连接在一起,好似用一种全新的语言解读一本熟悉的书。那里的点点灯火一定是纽伯里,那条路一定是A33高速,因为它是从A4高速分出来的。照此思路,视线不及之处又不断引发我们对生命之狭隘的思考:人生在世,我们几乎从未似空中雄鹰与众神一样,一览世间全貌。

飞机引擎似乎毫不费力地就将我们带上高空。它们悬在空中,忍受着周围难以想象的严寒,耐心运转着飞机。它们的内侧表面上用红色字母印出唯一的请求,要求人们不要在引擎上踩踏,且只能添加D50TFI——S4号燃油—这些请求是给四千英里外还在沉睡的机场工作人员的信息。

身处高空之中,可以看见很多云,不过人们谈论得并不多。在某片海洋的上空,我们飞过一大片棉花糖似的白云岛屿,尽管这景色在文艺复兴时期弗朗西斯卡的画中可以成为天使甚至是上帝的绝佳座席,也没人觉得有什么特别。哪怕这样的美景能让达·芬奇、普桑、莫奈和康斯太勃尔一众画家都挪不开脚,机舱里也没有人会起身宣布说,“看看窗外,我们正在穿越一片云海”。

飞机上的食物若是在自家厨房里享用,可以说是有些平淡,甚至难以下咽,但在云海的烘托下,它产生了全新的味觉体验和情趣,正如身处峭壁之巅,一边观赏拍岸的惊涛一边野餐,即使是简单的面包夹奶酪也会让我们喜出望外。靠飞机上的小桌板,我们在这个并不舒适的地方感到了如家般的温馨:我们吃的是冷面包卷和一小盒土豆沙拉,欣赏的是星际的美景。

云海带来一片静谧闲逸。在我们之下,有敌人,有同事,有恐惧,有悲戚。但此时此刻,地面上的一切都被缩小了。也许我们都明白这个古老的道理,但只有当我们紧贴冰冷的机舱窗户时,才能真切感悟其中真谛。飞机,这架美好而意义深长的机器,是博学多才又富有哲理的老师。七 酒店独眠

你已经在飞机单调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了十二个小时。这是公司的安排。小憩之后,你还要转乘航班继续飞行十一个小时,然后直奔会议室。

你在酒店顶楼最西角订了房间,在那里可以看到航站楼的一侧以及滑行跑道尽头的一排红白灯光。尽管房间装了隔音玻璃,但每过几分钟,你都能听到飞机起飞时发出的轰鸣声,就像千百位乘机飞越新加坡海峡的乘客一样。他们也许有的正紧握伙伴的手,有的正饶有趣味地翻看《经济学人》。

进入酒店时,你已经饥饿难耐了。你翻出客房里的送餐菜单,上面有太平洋鲷鱼,佐以爽口的杧果及柠檬汁、胡椒调味,还有主厨例汤。但最终,也许你找不到比俱乐部三明治更好的选择,这是在此地之外你绝不会点、甚至绝不会注意到的食物。

二十分钟后响起了敲门声。两个人,一个身上只穿了件客房里免费的浴袍,另一个(刚从印度尼西亚的小村庄乌戎巴都来到新加坡,和其他四个租客合租在体育馆附近)笔挺地穿着酒店的黑白制服,系着围裙、戴着名牌。两个成年人以这样的方式出现着实有些奇怪。你边装作整理文件边把这样的相见想得十分寻常,然后随口不耐烦地冲服务员说“就放在电视旁边吧”,的确有些难度。不过,这种能力能靠多参加国际会议锻炼出来。

你和克洛艾·丘共进晚餐,她曾任职于美国财经有限电视台CNBC,现在是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的一员,她跟你讲述区域市场和三星季度预测的情况,而你关心她在行业外有什么兴趣。

今晚想要入眠是无望了,大脑中用来聆听并分辨树叶沙沙作响的部分仍在运转,而且还在感知酒店未知区域里的每一次关门声和马桶冲水声。夜空像在进行化学反应一般,泛着橙光。

如果夜夜难眠的情况持续数周,那固然是炼狱般的折磨,但若是身处异乡,在酒店里短暂失眠就不是什么大碍了。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能够解决灵魂深处的困扰,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得以在此刻浮出水面。白天回到家,又要对别人负责,又要成为三十人团队中的一员,每十分钟就能攒下一沓沓的邮件。而此时此刻,在这个走廊尽头的小房间里,你可以回归自我,履行对自身更重要的义务。

在跑道尽头的这间酒店如古时的修道院一般,是对当今社会需求的补救,使人在现世压力下得以思考,在长夜里反复斟酌。漫漫长夜里的这番思索在伴侣、朋友、子女听来离奇古怪,因为他们需要你以特定的角色存在,他们无法包容你全部的可能与欲望,并且会把理由说得头头是道。你也不想让他们失望,他们有权得益于你,但他们的期望却扼杀了你身上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仿佛无尽的长夜里,在机场旁的酒店打开窗户,看着头顶清明的蓝天,此时此刻,只有你与这片天地,还有一架从迪拜飞来的A380客机。

白日的匆忙让你少有时间思考复杂的问题:我的事业将何去何从?温柔体贴的朋友为何寥寥无几?该怎样与孩子接触?我究竟想从这短暂的生命里得到什么?若细细思考这些问题后仍感到自己涉世未深,会让人愁肠百结,但你依旧会这样做,会在客房的记事本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异国的夜色给你保护,身处此地,无人认识,无人关心,你能就此销声匿迹。

你自然想要恢复常态,但是感谢这场失眠,它让你结识到了更古怪却更真实的自我,这是与白天坐在办公室里迥然不同的你。这场失眠像是件礼物,这家孤零零的酒店则是其珍贵的、出人意料的无私守护者。八 日光浴

前来罗德岛,不为探索中世纪古镇的奥秘,不为参观古老的阿波罗神像,也不是为了品尝当地鹰嘴豆馅饼和无盐羊奶酪等佳肴。这些与你丰富的阅历相比有些微不足道。但是,此行倒有一个目的:享受日光。

海滩上草织的遮阳伞下有一把把躺椅,海水温暖,热气环绕着你,似乎在缓解你左肩肌肉的酸痛。每日的天空都湛蓝无云。从酒店阳台往远处看,是贫瘠低矮的山丘,还有一片干涸龟裂的大地,你会喜爱这样的景色是因为它诉说着数周的干燥炎热。数月以来,甚至出生以来,你就对阳光计日以俟。

北部的环境并不温和,还很善变。你要时刻提防着,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下雨,还可能会降温。漫长的严寒贯穿整个冬季,再曼延到早春,你用层层衣物包裹自己,臃肿得看不见自己的双腿,只有泡进浴缸时才不得不瞥一眼冻得发白的皮肤。你倒想知道是否真有人能在严冬时节迷恋你的身体。你从食物上寻求安慰,对司康饼、馅饼和大块的苹果酥回味无穷,总能在常穿的上衣和外套上看到食物碎屑。

但在内心深处,你感觉自己生来就是为了感受阳光明媚的早晨、闷热慵懒的午后以及温暖舒心的夜晚。这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然而,通过一些精巧复杂的手段,更似乎是在劫难逃,人类设法在根本不宜居的地方生存下来,那里一年多数时候都狂风肆虐、冰冷潮湿、阴沉枯燥,而剩下的少数时候天气也时好时坏、变幻莫测。我们在威斯巴登、特隆赫姆、许温凯、卡尔加里这些高纬度城市安居乐业是有代价的。

阳光不仅令人愉快,还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远影响。阳光是表现道德的媒介,它使我们慷慨、勇敢、自信……当世界物产富饶,我们对积蓄物资的渴望便淡了;当生活变得轻松安逸,竞争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天气变得如此炎热,试着阅读甚至思考也显得不必要了。人们只要活在当下就够了。

这是种寻求补救的态度。物极必反,生活正是如此。如果北部的生活方式牢牢扎根,占领了你的全部生活,你则需要吸收南部生活的精髓。你来到罗德岛的海滩享受日光浴不是因为你轻浮懒散,恰恰是因为你已习惯性地变得严谨、勤奋、理智谨慎。

此行来到这个充满防晒霜、墨镜、躺椅和五彩鸡尾酒的海滩世界,正是对智慧和劳逸平衡的一场深度而高尚的探索,这也是艺术与文明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九 沙漠

你身处一片荒地之中,然而这种处境却出奇地大有裨益。在别处我们是多么狂躁,生活里充满竞争与狂乱,我们不停地和比我们富裕、聪慧、年轻、有条理的人相比。

我们理直气壮地变得狂躁。然而,在内心深处,我们看重与藏在深处的安静自我的偶尔相会。我们会在夜深人静之时、在驾车时、在静谧灰暗的拂晓时分隐约感到它的到来。此刻,当我们穿行位于犹他州与亚利桑那州边界处寂静无人的纳瓦霍人的领地时,这种感觉十分强烈。

似乎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至关重要,但是在这里,我们听到了不同的讥讽之声: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在亘古不变的岩石、无边无际的景色以及一望无际的天空对比下,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毫无意义。

想要抑制自己的夸张与恐慌,我们只需要细细冥想在这无尽时空里自身的极度渺小。在两亿年前的三叠纪,海水退下,陆地升起,形成的沙漠高原被风雨缓缓侵蚀,坚硬的顶石逐渐形成,遮盖着下方的岩石,演化成细窄的尖岩和小丘,以及纪念碑谷的平顶山群。

这里的白天被太阳炙烤着,空气稀薄,与我们生活的地方迥然不同。这里安安静静、平平淡淡,人们无足轻重,生命在此显然十分渺小。沙漠为人们提供了看待生命所必需的全新角度。在一群蔚为壮观的石柱下,呈波浪状的旷野向远处延展,罕无人烟。天际有一道薄雾,云朵在夕阳衬托下透出一片粉金色,直立的砂岩在落日余晖里被镶上亮边。此刻身心得到放松,自我被抛到脑后。

宇宙比我们强大,我们的存在脆弱而短暂,因而别无他法,只能接受自身意志的局限,我们必须屈从于必需之物,这些生活让我们刻意知悉的道理充分展现在沙漠的岩石和红沙之上。沙漠中的哲理如此深刻,当我们离开时,不会被伤得粉身碎骨,而是被身后这一片沙漠所鼓舞,心甘情愿臣服于这片广袤之中。我们不单单是到此游走了一番,我们还聆听了这片褐色荒土之上的智慧哲学。十 出国游历

在异国他乡的第一天过得很艰难。你走到元町商店街角落的商店里买了预付费手机卡,对着手机点来点去想要打个电话,却怎么也拨不出去。店主西村先生不明白你要做什么,你在当地三十摄氏度的潮湿闷热里急得满头大汗、心慌意乱,感觉自己是个十足的蠢货。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像是学生时代上台演讲时头脑一片空白,又像大学时代那几个痛苦的晚上,其他人似乎都要前往某个地方,而你不确定是否可以请求加入。

这些年来在家里,你学会了如何躲避这些尴尬的场面,尽管他人应付这些场面时似乎毫不费力。大多数时候,你会为了避免自卑和恐惧而拒绝成为不受欢迎的焦点,有些时候你认为这是害羞。碰上陌生或危险的事,你的本能就是回避。你绝不会在街上向陌生人问路,也对在派对上和陌生人搭讪感到恐惧。但此刻,你开始厌倦这些生存手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它的代价太过高昂。

日本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是陌生的,你自然不懂得应当何去何从,站在人群中,你滑稽得引人注意。你连害羞的资格都不再有了,毕竟你已经无法回头。

因此你又回到商场,从有英语选项的ATM机里取了款,买了芥末味的薯片,并对店主报以灿烂的微笑,他也向你咧嘴。你学着变得自信起来。

你开始不断尝试:学着去克服害羞,而不是一味逃避。在假日里完全沉浸于和平日全然不同的生活状态,是克服害羞的理想锻炼方式(尽管我们常常把这种锻炼视为运气)。你没有在大型连锁酒店订客房,而是在景色宜人的三溪园附近租了一小间公寓,房东名叫一孝,是位和善的先生。

今天你买了一袋星形巧克力饼干,还闹了个日语的笑话,你滑稽地指着自己的湿发,想用日语表达“下雨了”,这是早餐后你练习过的短语,结果还是说得不对,西村先生看着你,笑了笑。你改观了,发现生活中并非都是难以取悦的人。

就像这个跨越语言障碍传达的微笑一样,微小的幸福通常都来自瞥见微言之中的大义而产生的满足感。店主微笑所带动的面部肌肉传递着十分深刻的事实:世间处处是善意,只不过深藏于底,鲜少为人探知。但现在,也许我们会更多地去挖掘善意,然后不断增强信心,当我们回到家时,恐惧便寥寥无几了。十一 熬夜

连续数周失眠固然是种折磨,但偶尔熬夜却不是大问题。它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能够解决灵魂深处的困扰,我们所需的重要思绪仅在这夜深人静的几个小时里得以浮现。

夜已深,作息规律的人已入睡多时,但我们仍然熬夜看书、思考、与许久不联系的那位朋友—我们自己—交谈。夜深人静时,重大的思绪会乘机涌上心头。

在白日里,我们要对他人负责。夜晚则是对当今社会需求的弥补。我可能是牙医、数学老师,但远在回归身份前,在此时此刻,我—和自己交心的我—仅仅是个无名无姓、不受约束的存在,我胸襟开阔、自由自在,拥有无限可能,所思所想罕见恼人、矛盾古怪、具有远见。

在这漫漫长夜,窗户大开,头顶清明的蓝天,世界只剩下我们与这片苍穹,或许我们可以短暂沉入天地的广阔。十二 牛之趣

牛的存在本就奇怪

你无法分辨它在想什么,但它一定在思索

田野和牛很相称

牛随和可亲:一丛青草、一捆干草便能让它心花怒放

牛不介意被细雨打湿身体

牛并不自私

花五分钟看着牛,它的宁静灵魂便会扎根在你心中

牛耳滑稽,出自喜剧天才之手

除此之外,牛小心维护自尊

牛比想象中大一些

牛从不反抗。不记苦闷。善于等待

牛不会对你评头论足:对它而言,你就是你

牛不会烦躁不安

牛容易害羞

碰巧,许多人都喝牛的乳汁

牛没有政治信仰

牛无须忍受地位带来的焦虑

牛对你眼中自己的模样毫不在意

牛不会囿于烦恼

牛不以你所为而喜乐或震撼

牛只关注当下

注视牛群可以使你眉开眼笑十三 清晨起床

夏日清晨五点四十五分,你早早地醒来,室外还一片沉寂,太阳刚刚探出地平线。往常这会你还在沉睡。正要重拾过往的作息时,街上一辆大货车隆隆而过。

天气预报说接下来会变得炎热。晨光和温暖还未真正到来,但已渐渐要从地平线下冒出,低处的云层慢慢染上橘色,衬得那块天空呈现出一片粉紫色,底部的云朵好似在金色的汪洋中浮动。稍稍留意后,便会觉得此景震撼非凡。每天清晨类似的景色都会出现,只不过那时你都在睡梦中。

厨房里还留着点昨天的剩菜剩饭。昨晚那场大吵感觉已经很遥远了。何必在意呢?清晨本就是用来忘记昨日的。此刻大家都在梦中,整个家仿佛全为你所有,你突然记起曾经为何喜欢这里了。

昨晚做饭时气氛还很紧张,和伴侣的争执让时间变得难熬,至少你心里觉得对方在故意给你找碴儿。但是现在,家人还要过很久才会醒来,似乎整个家都是你的。此时此刻,它变得与往日不一样了。清晨阳光在墙上投射出的方形阴影带着魔力,让你想起童年。那时的星期天早晨,趁父母还在睡懒觉,你会悄悄下楼偷吃饼干,像是在自己的家里完成了一次大冒险。

此刻,你还能听见鸟鸣,再过一会,它就会淹没在熙攘之中。夜里,一只蜗牛从窗沿长途跋涉到了天竺葵盆栽里。清晨时分,你会留意到因日间匆忙而忽视的事物,其中也包括敏感好奇的你。只有在这时,你才能接触到这样的自己。

你动身去附近的小店里买几样东西,室外空气清新,十分静谧,你的心情乐悠悠的。往日主干道上的喧嚣还未响起,你能听见旁边鸟儿飞离树枝时扇动翅膀的声音,以及各式鸟啼,有的清脆嘹亮,有的低沉温和。这些微小的自然之美很容易就被我们忽视。

你一向讨厌高楼大厦,但此刻你发现其中竟藏着宁静之美。超市外面有一位留着灰白短发的先生,他正堆放购物篮和一箱箱香蕉,发出砰砰响声,你觉得他很友好。街上还有遛狗的人,像你一样,至少像今天的你一样,自愿地到这里赶了个早。对他们的其他情况你一概不知,只是当下就要脱口而出的招呼让你觉得意义重大。也许下一次吧,你就会说出口了。往常你都得等绿灯亮时匆匆跑过,但此刻你慢悠悠地走过马路,有大把时光观赏云朵渐渐隐去粉红色调,展现出平日里有些灰暗的模样。来到这儿,你感到平静,还带点自豪。

你突然拥有了应对烦恼的旺盛精力。在一大张纸上详尽分析工作的利弊;翻看家里的老照片,给母亲写一封长长的邮件;在网上缴清烦人的账单;为自己做一份美味的炒蛋当早餐。

事实上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不会有二十五个小时,但奇怪的是,此刻你感到自己仿佛拥有一小段额外的时光。其实这种时光一直都在,只是你刚刚才发觉。时间是可以被重新调整的:有许多事情都能将生活变成我们渴望的模样。每天,我们都会获得新的机遇,每天,我们都有机会再次成为这个清晨中的自己。十四 凝视窗外

我们常常为自己凝视窗外发愣而自责,你本该工作、学习、完成待办事项,而凝视窗外没有结果也没有目的,基本可被定义为浪费时间。我们将之与无聊、分心、无益对等。双手托腮靠在一扇玻璃窗前,任眼神游离在远方,通常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我们不会说:“我今天过得很好,最棒的是我盯着窗户发了一会呆。”但也许这正是在一个更安乐的社会里人们互相诉说的事。

说来矛盾,凝视窗外的意义不在于探究窗外的世界,而在于看清自己的内心。我们总以为明白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但事实很少是这样。构成我们存在的众多事物里还有一大部分有待我们探索、利用,这部分的潜质还有待开发。它们羞怯,若不主动提出质疑、施加压力,它们就无法轻易浮现。恰当地凝视窗外为我们指明道路,让我们聆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细语箴言。

柏拉图曾经打过比喻:我们的思绪就像鸟儿,在大脑这个牢笼中飞来飞去。柏拉图明白,为了让鸟儿安定下来,我们需要无欲无求的平静时光。凝视窗外就提供了这样的良机。我们看着窗外的景色:一丛杂草在风中屹立,一座灰塔在细雨中若隐若现。但我们无须做出回应,我们没有任何重要的目的,因而得以听清内心的想法,就如在城市的喧嚣退去后得以听见教堂的钟声。

在重视生产的现代社会中,冥想的内在潜力并不被认可,但一些伟大的见解却是在我们停下追逐的脚步、尊重冥想的创造力时出现的。凝视窗外发愣是我们对当下压迫累累但实则无关紧要的要求的巧妙反抗,是我们为了寻找深埋在心底的智慧而进行的全面的、严肃的探索。

凝视窗外思考生命而产生的幸福寂寂悄悄,容易被我们忽视。尽管它就在身边,我们却很少能感知到,就如同我们无法在嘈杂的酒吧里捕捉到喃喃蜜语一样。可是一旦被人警醒,我们便更好地注意到了那些实际上温柔可爱的事物。微小的幸福常常如此。时刻关注微小的幸福应当成为我们的一项文化任务,如此,它便可以更广泛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从中获益。十五 泡热水澡

幻想快乐生活总会使人飘飘然。人们总是在头脑里勾画完美的工作、理想的感情,以及一大帮有趣且永远兴高采烈的朋友。

幻想这些事是很幸福的,但过度依恋于此却毫无意义,因为生活可能达不到人们的期望。失望是贯穿始终的。因此,人们才将重视我们掌握之中的愉快与满足奉为大智。泡个热水澡就是其中之一。

浴缸里放满水,刚开始水温还很高的那一阵是最好的。探进一只脚,被烫得皱起眉头,便赶紧抽回,掺些冷水,然后身体缓缓滑进浴缸。温水紧紧包裹着身体,一侧溅起水花来,但随它去吧。向后倚靠着,抬起一只脚放到花洒下,另一只浸入温暖的水中,两脚就这么交替着。

一想到浴缸这么舒适的发明不过短短一段历史,心中便不禁涌上一丝感激。这项把一小缸水加热到特定温度的微小成就需要耗费巨大的劳力:在遥远的河流上建起水坝和水库;被磨破了手指的工人搭建起管道;亡故已久的发明家夜夜苦思才想出的无滴漏水龙头的雏形;源源不断为我们提供热水的风电场主、核能源科学家、石油钻塔下的潜水员以及矿井工程师。

泡在浴缸里,我们摆脱衣物的束缚,舒适惬意。除了少数深得我们喜爱的地方,我们身处的其他环境大都对我们怀有恶意:白天,我们不得不被衣物层层包裹;夜里,我们把自己藏进被窝。而在浴缸里的片刻逗留中,这些都可置之度外了。浴缸好似人为创造的夏日温暖午后,它让我们重返人类始祖不需要衣物蔽体的简单时光,也勾起我们对于生命最初几个月的回忆—在小浴缸一般的密闭子宫中,浸泡在温暖的羊水里,被母亲消化食物的声音安抚着,随着母亲心脏跳动的节奏,慢慢发育出胰腺和脚趾。泡热水澡使身体回忆起我们来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前,远在胎儿时期感到的十足的幸福。

但是,泡澡主要能带给我们的是与才智有关的幸福感。浴缸是绝佳的思考场所。或许凭借其舒缓压力的特性,在浴缸中觅得绝妙想法的概率比在办公室、研讨室、图书馆、实验室这些本该用来思考的场所更胜一筹。因为我们的好主意通常不是强压得来的,它往往在不经意间浮现,如同羞怯的小鹿因惧怕猎人而不敢踏出树丛。温水抚慰了我们惯常的焦虑,我们完全不必纠结其中,在大脑乖张的逻辑指挥下,这样反而更容易思考。我们可以冒着大错特错的风险,可以幻想惊险刺激的场面,姑且将僵化的思维搁置一边,只管倾听那些新奇的,或许是更好的主意。

长久以来,各种宗教一直对沐浴费心费力。印度教祭司指导信徒在恒河中沐浴,犹太教信徒先要进入深水池中,基督教信徒也要完全没入水中接受洗礼。宗教仪式要求人们在改过自新、从头开始、得到良机等重大的时刻浸入水中。在俗世生活里,我们时常以自己的方式再现古老的神圣仪式。其实无须惊讶,因为宗教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诸如泡澡这样简单的动作能够影响心境,而且宗教渴望极尽所能地带领信徒获得正确的心境,日积月累之下,就有了丰富的方式和手段。我们可以不信奉宗教,但仍能得益于心境可受躯体影响这一见解。我们同样可以浸入浴缸之中,寻求更佳的心境。

关上浴室门,打开热水,我们便在远方追寻起伟大的宗教,这并非为了寻求洗涤,而是试图脱离痛苦、糟心的生活,希望悲苦能慢慢消融在温水中,放过我们。我们渴望通过沉浸在不断蒸腾水雾的浴缸中放飞心灵。十六 纵情悲伤

悲观主义者总是做着最坏的打算,消极看待人生。通常我们不会把这样消极的情绪当作一种幸福,但在悲观主义的臭名昭著背后,实则暗含着仁慈、慷慨的哲理。想想悲观思维的根源便说得通了。悲观主义起源于古罗马,由剧作家兼政治家塞涅卡以及罗马帝王马可·奥勒留创立。此二人并非为煞风景而为之。悲观主义是在危险乱世中捍卫幸福的精心策略。他们对失望沮丧给人带来的侵蚀能力感到惊讶。对任何人而言,无论从客观来看情况多么可喜,一旦期望和希望膨胀,便会变得欲壑难平。我们会感到难过,不是因为情况的确十分糟糕,而是因为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奇妙的是,做好最坏的打算反倒能带来积极的心态。生活的悲惨并非偶然,悲观主义告诉我们:生活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极度困难的。

以下是悲观思想带来的几种微小的幸福。

我们相信自己的寿命能达到平均水平,确定了自己所剩时日的多寡,便安心落意,毫不在意大限将至前要熬过数年每况愈下的日子,要忍受见证朋友离世的恐惧,要忍受舒适生活被剥夺的痛苦,要忍受因为无法像比自己年轻数十岁的青年们一样做出成绩的羞愧,要忍受由膀胱问题和性欲下降引起的难为情。换言之:我们绝不因时日无多产生的恐惧而退缩。

当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后,我们便幻想着会心满意足,平静和安逸会很快降临。但是,我们真正做到的只是一如从前地为更加恶意、激进的担忧腾出空间。生活不过是用一种焦虑替换另一种焦虑的过程。

我们所遭受的大多数苦楚都来自我们对健康、幸福和成功的渴望。因此,我们能为自己做的最具善意的举动就是认清我们的痛苦并非暂时的、稍纵即逝的,而是会愈演愈烈,直至最糟。

在我们眼里,只有还不够了解的人才会被认作正常人。

我们在心里为不了解我们的人预留了一块专门的位置。我们不但不会忽略他们,反而会把他们的质疑深埋心间,不断探索向他们证明自我价值的方式,但是永远不会成功。

要想变得平和,最佳的方式就是不要对任何人抱有期望。你无法从任何人那里得到应有的欣赏,也永远无法充分满足他人的需要。想要变得宽容、耐心、风趣,我们需要意识到人仅需要、也必须要孑然独立。

真正的智慧是认识到智慧常常不仅仅是一种选择。理论上我们想要冷静地面对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批评,平和地承认会被讨厌的人抛在后头的事实。但实际上,我们会局促不安、诚惶诚恐、陷入暴怒。我们永远不会完全成熟,总是拒绝接受痛苦的真相。而承认并接受这样的自我其实是明智的。

世上的成功是为那些不快的灵魂颁发的安慰奖。曾经受过的羞辱被扭曲了,使他们认为自己不配取得“成就”,即使取得了也永远无法弥补他们一直渴求但无果的无条件的爱。

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不但不会如我们想的那般心怀愧疚,还会因为我们提醒了他们自己有多卑鄙而憎恶我们。

那些在乎他人看法的偏执狂啊,请记住,爱你的人寥寥无几,恨你的人也只有一些,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在意你。

只有当他人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让我们失望时,我们才开始认清他们。选择和谁厮守一生不过是决定我们将要忍受何种苦难。治愈迷恋的良方是多去了解对方的欲望。很快,终会暴露的瑕疵就会显现。

悲观主义带来的幸福并非来自卑鄙或刻薄。事实上,它出于同情。悲观主义是现代社会痴迷于乐观的济世良方,它让我们能够和他人一起诚实面对清醒的现实。十七 自我怜惜

我们从小就懂得自我怜惜。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日午后,父母对九岁的你说,如果不做完数学作业就不能吃冰激凌。你觉得这太不公平了,别的小朋友都在踢足球、看电视,只有自己的妈妈这么讨厌,这感觉太糟了。

从理论上说,我们都坚决反对自我怜惜。我们深深排斥它,因为它揭露出自我主义最根本的面目,即未能从人类历史这个大背景中寻找到恰当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痛苦。我们对自己的小灾小难伤春悲秋,却对世界性的巨大悲剧冷眼旁观,我们因剪坏的刘海和烧坏的牛排烦心,却不关心中国的工作条件和巴西的基尼系数[1]。

没人会承认自己喜欢自我怜惜。但是坦白来说,我们常常自我怜惜,而且实际上,这是一种相当美好的情绪。

他人给予的同情远远比不上我们真正应得的。即使拥有顶级的流量套餐和设计精良的电冰箱,从各个角度来说,生活仍是万般艰难。我们的才华从未被充分赏识,我们最好的年华注定会慢慢流逝,我们无法获得所有想要的爱。我们应当被怜惜,而身边的人并不怜惜我们,因而只能自我怜惜。自我怜惜的动因可能是“可怜的我啊,从没开过法拉利”,也可能是“我以为要去日料店,没想到他们订了酒吧,真是太惨了吧”。可能从崇高的角度看,我们的动因很可笑,但这不过是为我们深思更重大的问题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在极度痛苦的生活中,我们确确实实需要温柔陪伴。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无法自我怜惜,情况会如何?我们可能会变成心神不宁、情绪抑郁的人。抑郁者不懂自我怜惜这项艺术,他们对自己太过严苛。如果你想想家长安抚孩子的画面,就会发现他们常常将大把时间用在安慰一件极小的事上,比如丢了玩具、玩偶的眼睛坏了、没被邀请参加派对,等等。父母这么做不是无厘头,而是在教育孩子如何照顾自己,并让他们懂得“小小的”难过也会产生巨大的内在后果。

渐渐地,我们也学着模仿家长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在无人怜惜时能够自我怜惜。这并非必要也并非全然理智,而是一种应对机制。这是我们构建起的第一个保护壳,它能够让我们应对生活砸向我们的巨大失落和沮丧。自我怜惜所采取的防御姿态丝毫不能被轻视,这是令人动容、至关重要的。许多宗教都依靠神祇对世人的无言怜悯来体现这种态度。例如在天主教中,圣母玛利亚常以流泪的形象出现,表现她对普通民众生活疾苦的惋惜。这样的温柔存在投射出我们对怜惜的需求。

自我怜惜是对自己的怜悯。更成熟的自我找到柔弱、迷茫的灵魂,安慰它、轻抚它,告诉它我们理解它,它其实十分可爱,只是被误解了。自我怜惜使它享受到片刻婴儿的稚气时光,而它其实本就如此。自我怜惜为每个婴儿,更重要的是,为每位成人,提供了熬过痛苦所需要的无条件的、确定的爱。十八 一见钟情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介绍你们认识。对方看起来很友善,你们就主讲人的议题进行了简短交流。但是,仅仅因为对方说话时歪了歪脖子还有口音里的轻快,你早已在心里得出了不可动摇的结论。或者,火车穿梭在夜色渐浓的郊外,你坐在车里,不停看向坐在你斜前方的那个人,并在接下来的好几英里的旅程中一直如此。你不了解对方的具体信息,只看到了他的长相和衣着。你注意到对方的指尖划过《中东美食》的书页,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左腰上系着一条细长的皮质衣带,正眯着眼睛凑近查看门上的地图。这些便足够说服你了。又有一天,你走出超市置身人群之中,突然瞥见一张脸,不过八秒钟时间,你却感到了同样强烈的确定。对方消失在陌生的人群中后,你还带着一分苦乐参半的忧愁。

一见钟情对一些人而言是常有的事,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曾经历过。在机场、火车上、马路上、会议上—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无时无刻不要求我们快速地与陌生人往来,我们从这些陌生人中选了几位,他们不仅有趣,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我们生活中的良药。一见钟情这种现象触及现代社会对爱的理解的实质。一见钟情像一场小骚动,本质有趣,但时而荒谬。它看似爱情这个星系中的一颗小星球,但实则是个秘密中心天体,我们所有关于浪漫的概念都像星球绕着太阳一般围绕着它旋转。

一见钟情以纯粹、完美的方式展现了浪漫这门哲学的活力:因互不了解才侃侃而谈,又因外在障碍阻止话题深入,但还有无限的希望。

一见钟情揭示了我们想让细节代表整体的强烈渴望。我们通过眉形推测对方的性格,通过与同事讲话时把身体重心放在右腿上的姿势推测出对方的心灵有趣又独立,通过低头推测出对方害羞又敏感。仅通过几个微小的细节,你就渴望与对方百年好合,相濡以沫。即使你和母亲相处得并不融洽,对方也会明白你对她浓浓的爱;即使你工作中走了神,对方也会知道你兢兢业业;对方会理解你不是在生气,只是有些沮丧。这些你性格中让他人困惑不解的部分最终会得到抚慰人心的、明智成熟的灵魂伴侣的理解。

然而真相是,这些人的真实状态与我们所描绘的理想形象全然不同。他们确实有许多美好品质,但也存在问题,也会失败,也有弱点,还有其他烦人的性格。他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童年阴影,有深藏在心里自私自利的一面,他们也许不理解或者反感我们重视的事情。若我们将一见钟情付诸行动,受幻想的鼓动和对方确定了关系,我们很快就会察觉这些缺陷。

为了享受一见钟情带来的愉悦,我们必须理解它的实质。如果我们认为对方会带给我们快乐,是白头偕老的理想伴侣,便在不经意间毁掉了一见钟情带给我们的特殊幸福。这种幸福的来源在于,我们认清自己只是要幻想出一个理想伴侣,而不是非要找出这么一个人。

理想的一见钟情是意识到我们脑中描绘的美好形象只是我们自己的创造,体现的是我们自己的幻想,而不是他人的真实模样,而幻想本身才是至关重要的。一见钟情令我们看清自己的理想标准,我们或许无法恰当地认识别人,但是能更好地了解自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