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庆职人访谈录:游艺的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16:53:20

点击下载

作者:王耀庆 等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耀庆职人访谈录:游艺的人

耀庆职人访谈录:游艺的人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耀庆职人访谈录:游艺的人/王耀庆等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ISBN 978-7-208-15968-6Ⅰ.①耀… Ⅱ.①王… Ⅲ.①访问记–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 I25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38512号书  名:耀庆职人访谈录:游艺的人作  者:王耀庆 等著转  码:欣博友ISBN:978-7-208-15968-6/J·542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豆瓣小站:世纪文景新浪微博:@世纪文景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一朵树和一棵云的对话为什么要做《职人访谈录》呢?

为什么要做《职人访谈录》呢?

因为我发现职业精神正在被挑战,被挤压,说得更严重一点,被否定。一切都太快了,“机会”遍地都是,稍不留神也许就错失了“成功”的良机,没有人不焦虑,因为怕“来不及”。追求细节、坚持品质、不断精进,在今天这个非常务实和效率至上的时代,有点像是“古话”。我相信不只是我身处的行业如此,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应该都感受到这种冲击,也都面临选择——怎么做才是顺应时势呢?

做到“A”已经很好了,不要去追求“A-Plus”,这种观点让我“不适”了很久,直到有一晚,在一盘炸虾天妇罗的面前得到了抚慰,感动到落泪。因为工作的关系在东京停留几天,终于有机会在“是山居”品尝“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先生的料理。在送给客人的菜单扉页上,他写道:“对我而言,天妇罗是一种艺术创作,是在工作中对美学的实践。”每一份端上来的炸物,都包含了他五十年的经验和心思,不需要语言交流,他已经在食物里把所有的意思都表达给客人了。听说曾经有客人称赞“好吃”,先生却冷淡地说,“本来就应该做成这个样子”。在我听来,这不是“本来”,这是“职业本能”,要经过多久的修炼、怀疑、失败,才能明心见性,看到事物的本质。他在自己钟爱的事情上不断深入,不断精进,令人敬佩。

我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很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想把他们对工作的这股热情跟大家分享。最初开会讨论的采访名单,现在基本上一个也没有拍到,因为我们了不起的团队决定朝文化的方向走,所以第一集就是像林怀民老师、林奕华导演这种殿堂之上的人物,当然我也觉得很好。可是来到这个方向之后,我就有了一个小小的“私心”。

我也自诩为一名职人,如果是跟各行各业里面这么了不起、这么专业的大神们讨论所谓“职人”的问题,那么我最想跟他们交流的是,我对于自己职业的认知是不是也能够在其他行业里找到认同。

结果,真的是这样。

不管是艺术家、建筑师,还是制盐的匠人、捕鱼的海女,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大家认定的道理都一样——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你必须一直坚持,才有可能做到最好。各行各业,没有例外,我觉得这就够了,很开心。

也许同样的话,我们不需要说十二遍,尤其是“贵在坚持,不忘初心”这种鸡汤式的口号。但是又也许,最简单的道理,就存在于我们已经听得很厌烦的这些话里面,如果不仅仅把它当作一句口号,如果真的能够把它刻在骨子里一直做下去,那就是了不起的事情。

最后,感谢接受我访问的所有职人们,谢谢他们愿意将人生的智慧分享给大家;感谢世纪文景的李頔、雨希,花了很大的功夫编辑这本书,让它如此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感谢我的经纪人郝为,在每一集初剪过后,总是第一时间给我诚恳的建议;感谢我的拍摄团队,在《职人访谈录》拍摄过程中给予我最大的想象空间和支持。

最后的最后,谢谢你,打开了这本书。CHAP 1 王耀庆×林奕华DAVID WANG × EDWARD LAM

戏剧就是成长的道路,是我选择的道路,不管它有多崎岖,或者,它有多康庄,都能够让我一边走一边看到人性的本质。EDWARD LAM林奕华香港舞台剧导演、编剧1991年成立“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1994年凭电影《红玫瑰白玫瑰》(关锦鹏导演)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95年回港后致力于推动舞台创作,至今已编导58部原创剧场作品,三次获得上海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导演奖。同时致力于文化及教育工作,分别为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香港演艺学院人文学科担任讲师。著有《等待香港》系列、《娱乐大家》系列和《恶之华丽》系列等。就这样一直合作下去吧!

我跟林奕华导演相识于大概2004、2005年,他约我在台北的诚品书店见面,想找我来演他的舞台剧。一直到2006年,我们才真正开始第一次合作,是我参演他的《水浒传》,一出九个男人的戏。在那之后的五年里,我们又合作了五部作品,基本每年一部,直到2011年的《在西厢》结束,这样算起来,我们已经认识十几年了。

但这次要采访奕华,不知道有没有胜算。几乎是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我们的聊天就是某一种形式的问答,但不是我问他,而是他问我。因为奕华一直是一个很会提问,也很爱提问的人。事实上,我们每一次排戏的沟通过程也是用这种方式。所以后来,问题是否犀利,或者谁在采访谁都已不是重点,这种问答式的聊天变成了我和他之间的一种默契。

因为只有问对了问题,你才能更清晰或更深刻地了解另外一个人的想法。而这些问题,有时也会随着人生阶段的改变而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可是聊天的过程必须要一直存在,即便是问同样的问题,也还是能看出一个人的成长。

拍摄导演这一集是在2016年夏天,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即将合作的新戏长什么样子。而现在,跟奕华导演合作的第七部戏《聊斋Why We Chat?》刚刚结束了在11个城市的26场演出。我有幸再次踏上舞台,再次跟张姐(张艾嘉)在戏里相遇、相爱,跟演员伙伴们一起经历一个作品的诞生,然后在每一场的表演中雕刻出作品的骨骼和肌理。奕华看到我在舞台表演方面的可能性,也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享受台上所有的一切,非常感恩。

我愿意在他的作品中一直演下去。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原创戏剧方面保持着活力,有很多的见解。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让更多观众近距离地感受他想表达的事情。2017《聊斋Why We Chat?》2011《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2010《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2009《男人与女人之战争与和平》2008《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2007《西游记What is Fantasy?》2006《水浒传What is Man?》时间:2016年7月29日地点:香港文化中心排练厅

王耀庆:这是我的第一次拍摄,虽然跟导演聊过很多次,但这次的节目有些不同,我想它不只是我访问你或者你介绍我,它是双向的。原本的节目形式是我采访一些职人或者匠人,展现他们在职业道路上的想法和体会。不过作为一个发起者,我是否应该要先向大家介绍我是谁?我在想什么?为什么做这件事?所以它是双向的,在我采访别人的同时,也会是一个自我的采访。

林奕华:我以为是很轻松的。(笑)但我想我会主动提问,毕竟这个是在所谓的戏剧范畴。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戏剧会让你想起林奕华?

王耀庆:就是那种很长的戏啊。(笑)看得出来导演企图心很强的,需要一直动脑筋去思考的,主题必定是跟现代人有关系的,有很多议题观众看完之后可以去讨论的,对自己生活或生命有反思的,这些都是林奕华的戏剧会展现的。《水浒传》之表演是服务业,这很奇怪吗?

林奕华:重温一下《水浒传》(非常林奕华2006年舞台剧作品)吧,我跟你合作的第一部戏。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我跟编剧陈立华在写你的“再有一次机会你会怎么选”部分的时候,他认为,耀庆拿到这个剧本应该会觉得这是一块牛排。但是我们看你念完之后,就觉得似乎像牛肉干多一点,因为你好像不认为里面有那么多汁,那么多营养。原本他以为你会很兴奋,感觉写了一个我们认为的《哈姆雷特》给你。所以,你刚刚拿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王耀庆:就我记忆所及,当时首先要消化的是这么多个问题,因为它整段台词一直在提问。我不确定我有没有受到朱老师(朱宏章,《水浒传》演员之一)的影响,就是你会希望通过某一种设计,让这些问题变成不是问句,而是陈述句。而那些堆砌出来之后,能够直接传达出来某一个效果,但我必须用我的方式去解决,包括节奏、情绪,去完成这个片段。当然这是我最希望拿得出手,也是最拿手的东西,我把它当作是一个挑战,用不接触他人的方式去独立完成这个片段。“再有一次机会,你会怎么选”——《水浒传》剧本节录

情境八:小弟发现女友和大哥通奸,小弟该杀谁呢?

小弟 耀庆饰

大哥 张翰饰

弟妹 姮吟饰

To be or not to be…

我该杀掉我最心爱的女人,还是杀掉我最敬爱的大哥?

我爱大哥,到底是爱这个大哥,还是那个希望成为大哥的我?

你到底是爱现在的我,还是那个未来的我呢?

你是爱我呢,还是恨我呢?

大哥,为什么?为什么?大哥,你是爱我呢?还是恨我呢?

…………

你说大哥讲脏话很粗鲁,你很讨厌,所以我在你面前一直保持着对女性的尊重。但是你是真的喜欢被尊重吗,还是喜欢被粗鲁地对待?

你是从我这边得不到满足呢,还是你只是没有办法抗拒犯罪的快感呢?

这件事情我到底是知道的好,还是不知道的好?

是大哥告诉我,还是我的女人告诉我,我会比较好受一点?

我该杀掉那个不告诉我真相的人,还是该杀掉那个来告诉我事实的人?

你们是谁先开始的呢?

如果你们当中曾经出现过一次拒绝的话,那么是谁内心挣扎过呢?

你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谁会提到我呢?

谁能向对方说得出口我的名字呢?

谁会先提议,以后不要再提起我呢?(一大段自我痛苦挣扎)

谁在面对我的时候,会觉得内疚呢?

如果我们三个人之中,一定要有一个死掉,你们是不是觉得那个人应该是我呢?

…………

林奕华:这个片段最主要的主题叫纠结,而“纠结”的原因其实就是所谓的“爱”。但是这个爱,他不确定是不是能够被接受,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以爱之名去背叛,还是背叛本身就违背了他的爱,他的纠结在这里。所以我想,编剧本身是个很纠结的人。

王耀庆:是。

林奕华:你是个纠结的人吗?

王耀庆:我是个纠结的人吗?

林奕华:所以你觉得角色的纠结跟你不矛盾。

王耀庆:我会觉得我是个有细节的人。

林奕华:但是演员需要有纠结的心理吗?

王耀庆:需要的。

林奕华:那你说你不纠结?

王耀庆:我只说自己是不纠结的。

林奕华:你得说你要约束自己不去纠结。

王耀庆:我一直希望做到细节A、细节B、细节C,然后这些细节是服务于某一个主题的。因为我的个性比较好大喜功,所以我希望尽量做出各种细节服务于这个主题。但我现在CPU的速度会比较慢。简单来说,我以前可能要花一个半小时就能做好一个提拉米苏,但是现在要花三个半小时。

林奕华:是精益求精?

王耀庆:也可以说是我能够选择的素材越来越多了,我会选择用更不一样的方式去处理某些东西。以前觉得这样做就是A,这样做就是B,这样做就是C,现在会不太满足于这些,会想说,做出来的A可以是某一种A-Plus吗?

林奕华:你是从小喜欢观察细节吗,不管是家人,还是学校里同班同学上课时的状况?比如在一辆公车上,这些人可能因语言的互动而产生了一些化学作用,或许只是因为那一天下雨,所以大家都觉得很不耐烦。我的问题是,你会习惯把人与人的互动都存进你的记忆里吗?

王耀庆:没有,我只是好奇很多。就像你说的,不知道是因为下雨的关系,或者单纯就是因为这个人个性的关系,造成他不耐烦的原因可能性很多。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只是好奇之后会怎么样。这个好奇心一直到现在还是有的。我如果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反应,说了这样的话,会引发对手什么样的反应,即便我已经太熟知了,我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尝试追求各种可能性。

林奕华:跟你演对手戏的演员,挑战性应该很大。因为你会抓到对方某些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机关,把它放大,以求达到戏剧效果,是这样吗?《水浒传What is Man?》首演记者会

王耀庆:我给自己的挑战是,希望尽可能做到每一天在舞台上的表演都不太一样。舞台剧是这样的,我们如果演四场,每天都是一样的片段,即便我再怎么处心积虑地想要探索节奏或是呼吸的改变,还是难免会有重复的时候。

林奕华:你知道结果是这样,但是这个过程中你不能让自己腻掉。可是很多戏没有所谓实际的情感结果,可能就是一帮兄弟在那边醉酒、耍无赖,这就是要呈现的情绪。这种情绪创作空间不大的戏,你如何做到每天演而不会觉得无聊呢?

王耀庆:这正是吸引我的部分,因为我不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像现在,我在每天开机之前,这场戏要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我不知道。即便此前已经有各种想法,但是“五四三二”——真正开机的时候,你不知道临场会下一个什么决定。这种未知会带来一种紧张感,让我觉得很享受,就是actually I’m alive(我真的还活着),“未知”其实是好玩的。

林奕华:每个人对你来讲都是变数吗?

王耀庆:很多“突发情况”也都会是一个变数。

林奕华:不只是演员?

王耀庆:对,包括道具也是。

林奕华:一个杯子突然之间在舞台上爆了。

王耀庆:对!

林奕华:但是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过吧?

王耀庆:有!《生活与生存》(非常林奕华2008年舞台剧作品)的那个酒杯就破了。你不知道这个“意外”会引发后面怎样的事件。舞台剧更好玩,或者说更有风险的地方,是因为演出不能停下来。所以我心里要有一个意识,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你要有办法解决意外。

林奕华:你刚刚接到《水浒传》的时候,有这么多的对手,而且都是男生,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角色,这对你来讲是兴奋还是压力?

王耀庆:对于2005年的我,它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它就是一个梁山,一个比武场,我没有在任何其他地方能够相对公平地跟这么多年纪相仿的人比赛。

林奕华:那你竞赛精神蛮好的,因为2015年我们第一次做“舞台映画”放映了《水浒传》,那天你来参加映后分享会,你就跟我说对不起,我错了……

王耀庆:对对对,我一直以为我是演得最好的那一个,但事实上看完之后发现不是……

林奕华:那谁是演得最好的?

王耀庆:很难说,以前认为演得没有那么好的,其实也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差。

林奕华:是因为你变了,还是因为你观看的视角不一样?

王耀庆:可能是因为从舞台上跳出来,站在观众的角度了。

林奕华:但你还是觉得自己演得挺好的?

王耀庆:我对自己没有那么宽容。我看自己的作品永远会抱着一种心情,就是如果我现在重演,我一定不会这么演。它一定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影视作品,它也许是演员当下最好的选择,以当时的历练、经验、能力做出一个最好的呈现。过了那段时间之后,你的想法可能不一样了,或者你经历的事情多了,可能会选择不一样的方式去处理。

林奕华:你再看自己的影视作品也是一样吗?

王耀庆:是,比方说《好美丽诊所》,我也不觉得我现在能再演到那个状态。

林奕华:所以表演状态是阶段性的?

王耀庆:是阶段性的,那个青春的状态只有那个时候会有。

林奕华:在创作一个角色的时候,你会觉得导演限制了你,而跟导演有一些不同意见或者争执吗?

王耀庆:不会,演员应该是为导演而服务,而不是为了演员自身。这是我自己作为演员奉行的一个信条。如何成为那个角色应该由演员自己来决定,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导演决定如何说这个故事,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导演,为什么需要剧本。不过也有一种可能,在剧本不好的前提下,作品本身会释放出空间让演员自己去填充。

我大学的时候拍了两三部电视剧。从我开始接触影视剧以来,我从前辈身上学到的一直都是演员是为剧本、为导演服务的。我是来帮导演说这个故事的,并不是为了成就我自己,而是为了成就这个故事。导演会用镜头的语言、剪辑的节奏、对每一个人物不同的要求,以及拍摄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我觉得表演是一种服务业,这很奇怪吗?《西游记》之挑衅是一种信任游戏

林奕华:我大概能够理解。有人最初认识你是从电视综艺节目,而不是戏剧或电视剧。《西游记》(非常林奕华2007年舞台剧作品)里面就有一个类似综艺节目的设定,大家认为综艺节目就是一种服务,而且主持人服务对象的需求非常明确,就是娱乐。你从《好美丽诊所》开始,主持了七彩缤纷的各色节目,你在戏剧表演方面的第一个角色也类似综艺节目主持人,你觉得自己在舞台上演一个主持人,跟你在节目里做一个主持人,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王耀庆:这个是有本质差异的。因为我真正主持综艺节目的时候,并不是去饰演一个主持人。

林奕华:做一个好的综艺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王耀庆:要很冷静。

林奕华:因为有危险?

王耀庆:我最常做的“效果”其实是生气,这个做法很容易有情绪。但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其实是非常冷静的,要控制所有的细节、节奏、现场情绪、节目流程;要很清楚这一段大概要多久,效果到了哪里之后可以收掉,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如果气氛不够热度应该怎么炒,如果气氛过热了又要怎么收尾。

林奕华:你刚才说常常做“生气”的效果,原因是什么?

王耀庆:因为它很好笑,看到别人生气,观众会觉得很好笑。

林奕华:所以你是在挑衅?

王耀庆: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坏习惯,就是觉得生气可以制造出来某一种效果,让别人生气或者自己生气。

林奕华:对,而且那个不是剧本里面有的。(笑)我们最初一起工作的时候,我还不熟悉你,互动也不多,可是我就发现你在舞台上有时候要让全剧院的观众生气,你会故意说一些激怒大家的东西,你的观点会通过你的表演来传达,针对特定的某一群人。

比如说《西游记》里面有一段是你跟张孝全的戏,我知道你们两个人私下关系其实是蛮好的,你并没有公报私仇的意思。那个戏谈的是“什么叫一夜成名”,它在讲你演的孙悟空有一个很大的焦虑,他觉得“自由”其实就是“要被很多人看见”,他必须要拥有名气才是自由的。舞台上演到这段的时候,你再加工了,就是你跟你的“对手”张孝全开了个玩笑,我觉得你和他很有默契,你每天都讲,他也没有当下在现场就黑脸,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反击了。

王耀庆:他的反击其实是我还蛮期待的一件事情。

林奕华:你故意让他生气?

王耀庆:我并不是为了要让他生气才加那段词的,只是我觉得那样很好笑。但我也没有太觉得那句话会伤害到他,以我对他的了解或认识,我也不觉得他会很生气,只是它的现场效果很好。

林奕华:当然,全场都笑爆了!《西游记What is Fantasy?》中的张孝全和王耀庆“五指山歌唱大赛2”——《西游记》剧本节录

孙先生 王耀庆饰(以下简称王)

沙先生 张孝全饰(以下简称全)

全 哎,你还好吗?

王 刚才那个是……

全 我的助理啊!公司派给我的。

王 喔。

全 听说你大闹天宫喽?

王 我也不知道,怎么会突然发了一顿脾气?年轻吧!不是听说你去旅游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全 我不是去旅游,我是去旅行。

王 有什么差别?

全 旅游的话,心里是想着一定会回去。旅行的话,就不见得有回来的打算。我喜欢旅行,是因为旅行的时候,可以让我想很多的事情。

王 我不喜欢旅行。(看了孝全一眼,继续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有时候看着那些拍得很美的风景照或明信片,想象着当地人生活在其中,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感伤,不知道为什么,想哭。(停顿)

全 (平静地)那是因为美好。

王 (看着孝全) ……

全 因为你看到的,都是美好。那是一种幸福,但那幸福与你无关,所以你感伤。

王 (思考着)幸福与我无关……

全 因为我们是过客,所以在旅途中,只能旁观别人的幸福和快乐。

王 (难过地说)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我想哭,因为那个幸福与我无关。(咆哮)啊——!(激烈暴躁的发泄)

全 (等耀庆平静下来后说)你经常发脾气吗?

王 我也不知道。每天打开报纸,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人一夜成名,尤其那些拍了同志电影一夜成名的(即兴台词),我很难不会有压力。

全 对,我也很难想象那些拍个“花系列”就红了的人(即兴台词)。

王 你也要回来出唱片喽?

全 对。

王 那你也很快会成名喽?

全 我对自己没有那个幻想。我会回来,是因为我在旅行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唱歌。如果要我因为别人怎么怎么样而放弃唱歌,我反而会觉得对不起自己。

王 那你为什么不在印度唱呢?

全 我知道你跟他们吵了一架,你心里还有气。我在旅行的时候,想通了一件事情:只要我知道,什么是我要的,我就会知道,什么是我可以不用在意的,不管他们想从我身上得到些什么,只要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他的,就让喜欢计算的人去计算吧!哎,不要那么不快乐嘛,给你做个参考!

王 谢谢,我会想一想。

全 那我走啦。

王 (喊孝全)哎!哎!

全 怎么了?

王 你的额头有一块脏脏的。

全 (擦一擦额头)有吗?哪里?

王 在你的眉毛中间。是不是刚刚不小心,碰了一块印子?

全 (停止擦额头的动作)喔,那不是印子,那是我的第三只眼睛。(孝全下场)

林奕华:所以你怎样去评估对手的胸襟和度量?

王耀庆:我通常不。

林奕华:你就不管?

王耀庆:对,为什么要在乎这件事情?

林奕华:就是把他一起拉上一个钢索。

王耀庆:对,我喜欢跟阿常(李建常,舞台剧《水浒传》演员之一)做这件事情,也喜欢跟朱宏章老师做这件事情。这就像是某种信任游戏,我会接住你,你可以往后倒,你要相信我,我可以接得住。不管我们怎么倒,我都相信彼此可以接得住。

林奕华:这也是你喜欢演舞台剧的原因吗?因为据我所知,在影视里面这个状况相对比较少,对不对?因为现场感少了,危险系数也就没有那么高了。

王耀庆:对,确实是。因为电影电视是剪辑出来的作品,对手演员有可能现场就走人了(大笑),等他想好怎么回应你之后再回来,所以观众看到的是剪辑的成果。《生活与生存》之第一次与张艾嘉合作

林奕华:你刚才说朱宏章、李建常,还有张孝全,他们都是男性。但比如说到《生活与生存》(非常林奕华2009年舞台剧作品),你的对手是张艾嘉。当然张姐也不完全是女性的,可是除了性别之外,毕竟还有资历,她在你前面就是历史,你会跟张姐玩信任游戏吗?你有没有激怒过她,或者她有没有激怒过你?

王耀庆:《生活与生存》对我而言非常细致、颓废、脆弱,我希望能够塑造出这种气质,所以在跟每个人相处的时候,比方说《水浒传》的时候我跟这九个男生都是兄弟,在《西游记》里面我跟孝全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某种对手,所以我会在戏里去伤害他们,或者开玩笑。

但是在《生活与生存》里面,我跟张姐的角色亦敌亦友。她是我的上司,我必须依存她释放的某种权力,才有可能释放自己的权力,才能获得某种益处,然后我也希望从她身上求一点什么,但不是靠暴力取得的。

林奕华:但是比如说“最后的晚餐”有一段戏,你走到张姐面前讲一句台词,当时你很大声,你在她眼睛里面看到了什么?因为我不是演员,所以我很好奇。大家彼此都不是最熟悉的,但是就会有那种最有侵略性的,或者最脆弱、最赤裸裸的眼神出来。

王耀庆:那是很美好的时刻,其实对别人怒吼的那个人才是弱者,用语言伤害别人的人,其实是已经被伤害的人,在这里也是成立的。大伟(王耀庆剧中角色名)那么想要去伤害张威(张艾嘉剧中角色名),但其实观众看到的是,大伟才是被伤害的那一个。用愤怒的方式,看起来强势的男人,眼神里面其实是受伤的。

林奕华:跟张姐合作,有没有什么预期是跟实际一起合作后不一样的地方?你觉得你们对手戏够多吗?

王耀庆:我觉得我们对手戏挺多的,就像我从来没有想象过,有一天我会跟张姐同台。我的整个演艺生涯一直都充满着惊喜。

林奕华:那是你第一次演83场?

王耀庆:对。

林奕华:所以这个83场对你来讲是怎么样的经验?

王耀庆:因为我们不是像伦敦西区那种,可以在一个剧场固定下来演很长时间的戏。

林奕华:对,最多是在香港,16场。

王耀庆:83场听起来也不是特别多,但是对这个戏而言是困难的,花了很长的时间啊!我们两年半才演了83场,而且是很辛苦的,也是因为剧本的关系吧。即便前面做过《水浒传》《西游记》,到了《生活与生存》的时候,情感的消耗还是很大的。

在我的认知里面,表演最好的状态是演员在做表演的同时,会有另外一个自己在监督、观察。就好像有一个叫王耀庆的演员坐在这里,看着正在表演的王耀庆,看这个肉体在扮演角色的时候怎么调动情绪,顺序是不是合理,调动情绪的量跟度是不是准确,同台演员和观众的反应如何……这些意识是同时开放的,包括所有的呼吸、空气的流动,这一切都在你的掌握当中,这是最完美的状态。

林奕华:这也是舞台表演如此吸引你的地方。

王耀庆: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是在演《远大前程》的时候,有一次在成都演,那时候是冬天,但是只有观众席有暖气,我只有一件衬衫一条裤子,还必须打赤脚,在台上奔跑,还要说一段台词。当时冷到我觉得自己是在德国的公园做户外演出,真是疯了!但就是这种荒谬,你知道台下所有观众在看我们演戏,那一瞬间你还是带着这么多人呼吸,让观众相信舞台上正在发生某一件事情,然后发现这件事情跟自己的生活是有关的,最终产生情感上的一种连接。演员怎样带着这个连接,带着所有人的呼吸说一个故事,对我而言,这是别的东西永远没有办法取代舞台剧的,每一天晚上都是新鲜的,每一天晚上都是一次重生。2010年,第83场《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在成都封箱,告别舞台的不舍之吻《远大前程》之表演的终极奥义是同理心?

林奕华:在《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非常林奕华2010年舞台剧作品)的一段戏里,我提了一个对演员来说很有挑战的要求。那段戏我安排你代替李心洁去演她的角色,跟杨佑宁扮演的建筑师签“卖身契”。

我当时并没有预期你会做那样的表演。我记得当时的想法是,宝贝(李心洁剧中角色名)和小鬼(王耀庆剧中角色名)这对恋人原本是一体的,可是心洁得到一份改变命运的合约,但你没有得到,所以你代替她,坐在她的位置上,那份合约就放到你的面前。后来你坐下的时候,就有一个形体上小小的设计,你变成了“宝贝”。我觉得你对于换位思考非常敏感,在演戏时,不是只表演你的角色,同时也了解你对手的心理、对手的台词。你记得这场戏吗?

王耀庆:我记得,我当时很缓慢地走过去进入这个状态。

林奕华:就是这个状态。

王耀庆:我确实想表演得更女人一点。

林奕华:因为舞台跟影视很不一样,舞台更依赖观众的想象力。

王耀庆:是的。

林奕华:这个处理对于我来讲其实有点风险。

王耀庆:是,观众怎么知道那一刻他其实已经转换成了另外一个人呢?

林奕华:但是因为整出戏,尤其你跟心洁的关系,在前面的铺垫一直都有互相转换虚位以待,当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心是分开的;真正到了分开之后,才发现还是忘不了彼此。我觉得你领悟得很好,又加上你自己的设计,这个虚跟实的对比,我觉得对演员来讲多了很多空间。所以你在演戏的时候也会去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不对?

王耀庆:我很难不去想,因为表演一定要有一个支撑点。可能我生活中做很多事情就没有太多的心理活动,但是在表演的时候,心里面那句潜台词是非常重要的,很难真的放空。如果没有那句话,可能觉得自己的表演没有那么成立。

林奕华:你为什么说你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心理活动呢?你平常讲的话都有潜台词啊!就是因为你在生活中很了解“潜台词”,所以才能够在剧本中找到很多深层次的表演空间。

王耀庆:我尽量不让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心理活动。

林奕华:所以你会用线上游戏的方式?

王耀庆:类似的,或者抽雪茄。

林奕华:还是因为你有很多潜台词,你才会说我要把它掏空,你是不太愿意去面对。

王耀庆:这样说好了,但凡牵涉到表演,我必须要有这句潜台词。当我观察别人的时候,我希望知道这个时候你心里面的潜台词是什么。或者当我使用这句潜台词之后,我可以得到些什么。这些充斥在我的生活里面,一直不断地尝试并且探索,以至于它已经跟呼吸一样自然,没有休息的时候,甚至也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休息。因为我一旦启动,当我开始说话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给予和接受的过程当中而已,真正的休息反而是什么都不做的时候。

林奕华:我们还是回来谈谈你在《远大前程》里的角色——小鬼。这个戏跟你其他的戏比较,最有趣的部分是,在《生活与生存》中你一定是大伟,你不可能是李想(郑元畅剧中角色名)。但在这个戏里面,你有可能是小鬼,也有可能是杨祐宁演的摩西。

对张姐(《远大前程》编剧为张艾嘉)来讲,一开始你一定就是小鬼,因为她开始的设想是只有一个男主角,后来把男主角分成两个的时候才有了摩西。所以你当时觉得,小鬼跟摩西的心理活动,哪一个是更合适你的?不是角色,而是两个人的心理活动。

王耀庆:我肯定是适合演小鬼的,我当时好像为了这个角色一度很挣扎,到底是演小鬼还是摩西,但现在,可能很多人对我的认知是我更适合演摩西。宝贝、小鬼和摩西,现代城市的“我们仨”,在命运的玩笑中寻觅、扮演、设计幸福,但如何才能为彼此建筑出真正的“幸福”?

林奕华:高富帅之类的。

王耀庆:对,但是其实从心理活动上来讲,我可能会比李心洁更适合演宝贝。

林奕华:哇哦,这是非常有趣的观点!但你不可能是红娘,你不会比奶茶(刘若英)更适合演红娘。

王耀庆:对,因为我可能并不是“乐见其成”的人。

林奕华:为什么?

王耀庆:可能有一种感觉,为什么一定要成呢?因为要“成”很不容易。《在西厢》之延续温暖

林奕华:所以你觉得生命中最美的部分都是遗憾吗?

王耀庆:最美的部分都是遗憾?不是啊。

林奕华:你觉得你有“成就”了一些什么?

王耀庆:我也不认为一定要失去才会懂得珍惜,我认为这是太可笑的一件事情。

林奕华:为什么?

王耀庆:因为如果你懂得珍惜的话,不管失去与否,甚至不管你拥有与否,你都应该珍惜啊。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说再见了,才想起在一起的好?你问我成就了什么……

林奕华:打断一下,换个问题,我现在不想知道你成就了什么,我想知道你失去什么?

王耀庆:我失去什么?所有我没有选择走的路,我都不知道它们通往哪里,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失去了多少。我很讨厌回答假设性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不知道“如果”背后是什么。享受当下,因为一旦你尽了力,失去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林奕华:2011年《在西厢》的表演,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因为它是个很开放的角色。《在西厢》里面你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张生,一个是郑恒。郑恒是个普通人,跟之前的角色很不一样。你跟奶茶的最后一段戏,有差不多半个小时,其实你们两个人都在一个失重的状态,你有同感吗?

王耀庆:没什么压力,就是空气感。

林奕华:是,你们营造了一种空气感。所以我想问,当时你也知道,这个角色演完之后,自己就要暂别舞台了。对你来说,刚签了内地的经纪公司,前路也不知将要面对什么,现在回想《在西厢》这个片段,你还记得一些什么?对离开舞台之前的这个演出,或者这个角色,你有一些什么感受?

王耀庆:我觉得《在西厢》留给我最后的一个感受就是一种温暖,因为它最后想要提供给观众的,无非就是在荒谬的、纷纷扰扰的人世之中的一种温暖。这份暖意延续到台下,延续到我离开舞台很多年以后。不管是对身边很多人的给予,还是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或者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这个人物郑恒,或者说是这样的一种温暖,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番外 幕前幕后之快问快答

Q:耀庆,如果让你形容一下你跟林奕华导演之间的关系,你觉得你们俩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王耀庆:危险关系!

Q:奕华导演,请你形容一下你跟王耀庆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林奕华:就好像走进一条街,然后看到好多店,好多东西都想买,但是没有很多钱。然后你就想着,那到最后我要买走的是什么。

Q:耀庆,如果让你用一种动物来形容林奕华导演,你会如何形容?

王耀庆:麝香猫!

林奕华:哇哦!

王耀庆: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呢?

林奕华:对,我的“哇哦”就是这个意思。

Q:导演,如果让你用一首歌来形容王耀庆,你觉得他是?

林奕华:《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Q:耀庆,如果让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林奕华导演,你觉得他是什么颜色?

王耀庆:刚下过雨的热带雨林,河面上雾散掉之后,逐渐散发出来的那种奶白色。

林奕华:他说得好像真的见过一样。

Q:导演,如果用一本书来形容王耀庆,你觉得他是一本怎样的书?

林奕华:这个大概可以分开两个角度来回答,一个是西方的,一个是东方的。我觉得他蛮适合《追忆似水年华》,还有一本就是《红楼梦》。

Q:我们知道2018年两位有可能会再度合作一部舞台剧……

林奕华:谁说的?!

王耀庆:谁说的!是谁说的?!

Q:观众说的!!所以导演,通过今天跟耀庆一个下午的访谈,你觉得如果再合作,王耀庆可以来演什么角色?或者,你希望看到他在你的舞台上有一种什么样的面貌?

林奕华:什么角色都可以,反正不要演我就好了,他演不来的。

王耀庆:这是一个挑战吗?

Q:那耀庆,如果有一天让你在舞台上扮演林奕华的话,你认为你可以怎么去扮演他?

王耀庆:我会拒绝。

林奕华:太没有挑战性了吧。

Q:我们的访谈视频会在一些平台上播出,有一些观众认识林奕华导演,有一些观众认识王耀庆先生。想请两位分别为那些认识你们的朋友介绍一下彼此。哪一位先开始?

王耀庆:我先!大家好,我是王耀庆。在我身旁的这一位就是林奕华。我跟他花了五年时间做了六部舞台剧,他是一个有很多话要说的导演。接下来请听听看他要说什么。

林奕华:各位,这是王耀庆,我想大家现在不管在电脑上面,还是在电视上面,都会常常看见他。所以我觉得让我来介绍他,倒不如让我来说说大家可能不知道的部分。

我自己觉得最有趣的部分其实就是他的未来,大家看到的都是王耀庆的过去,而他对我来讲是一个有非常多未知数的人。当然,这也是演员要具备的条件,让人对他产生好奇。观众看演员是因为能够把自己的欲望投射到他身上,我觉得大家来看王耀庆的话,也许跟其他演员不一样,最好玩的地方是他能让你看到一些自己的未来。

Q:最后我们在很著名的普鲁斯特问卷里挑出五个问题。想请问林奕华导演,你觉得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林奕华:自己。

Q:耀庆,你最希望拥有哪一种才华?

王耀庆:透视眼。

Q:奕华导演,你觉得你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

林奕华:我最珍惜的东西就是我遇到很多外面是人的模样,但其实内心是小动物的“小动物”。

王耀庆:他说的不是我。

林奕华:他是大动物。

Q:耀庆,如果你可以选择,你希望你人生中的哪一个阶段可以再来一次?

王耀庆:全部。

林奕华:太贪心了吧。

Q:最后一个问题同时问两位。

林奕华:为什么你问他三个,问我只是两个。

Q:都是三个。

林奕华:是吗?我只回答了两个。

Q:好,那我补一个给导演。请问奕华导演,哪一个你身上的特点让你觉得最痛恨?

林奕华:哪一个特点?会秃头吧。

王耀庆:同样的问题,我要求问我一遍。

Q:OK,请问王耀庆先生,你觉得你身上的哪一个部分让你最痛恨?

王耀庆:专情!这跟秃头有什么两样?

林奕华:让我想想,我觉得这是个哲学题。

Q:最后一个问题是问你们两位,有没有发现你们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词语是什么?

林奕华:我觉得他是英文词,是四个字母的,对吧?

王耀庆:对!

林奕华:我们现在一起来,一二三!

王耀庆:Love!

林奕华:Shit!

王耀庆:How can you be so rude?(你怎么可以这么粗鲁?)

林奕华:Because I'm so real.(因为我很真实。)

Q:我的问题已经完了。最后的彩蛋,就是你们两位有没有可能问对方一个问题?问完之后对方立刻翻脸走人也可以。

王耀庆:我想问导演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戏剧对你来说是什么?

林奕华:最直接的回答——戏剧就是成长的道路,是我选择的道路,不管它有多崎岖,或者,它有多康庄,都能够让我一边走一边看到人性的本质。

我想问的是,我的表述真的太婉转了吗?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我回答了有一条街,有很多店,会听不懂吗?

王耀庆:不会的,导演你想太多了……CHAP 2 王耀庆×林怀民DAVID WANG × HWAI-MIN LIN舞蹈,是表演的人在台上用尽浑身解数,用身体跟观众的生理和感官对话。HWAI-MIN LIN林怀民云门舞集创办人暨艺术总监原为著名小说家,留美期间开始正式习舞,1973年创立云门舞集,1983年创办艺术学院(今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1999年创立“云门2”。他经常从亚洲传统文化与美学中汲取灵感,编创充满当代意识的舞作,是国际推崇的编舞家。2013年,继玛莎·葛兰姆、默斯·康宁汉、皮娜·鲍什之后,获颁有“现代舞诺贝尔奖”美誉的“美国舞蹈节终身成就奖”。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剧场机构邀请他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舞蹈日”庆祝活动中,代表全球舞蹈人士发表舞蹈日献词。并获颁包括台湾和香港六所大学的荣誉博士,以及菲律宾麦格塞塞奖,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德国舞动国际舞蹈大奖的终身成就奖,英国三一拉邦学院荣誉院士,国际表演艺术协会卓越艺术家奖,蔡万才台湾贡献奖,并获选《时代》杂志“亚洲英雄人物”。压抑就是我的高潮,安静也是一种气场

林怀民老师的影响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2018年11月,云门舞集四十五周年《林怀民舞作精选》在台北首演,全场座无虚席。7点28分,离正式开演还有两分钟,舞台监督准备关掉观众席的场灯。按照惯例,场灯一暗,工作人员就会领着林老师悄悄进场,坐在靠走道的老位置上。那天也许是有些小bug,灯还未灭,林老师已经从侧门走进剧场观众席,几乎是同时,全场一千八百多名观众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他致意、鼓掌,掌声密集热烈得让人想掉眼泪。这就是林老师独有的气场。

林老师用45年的时间,带领云门舞集在全世界的舞台上舞蹈,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舞团。1973年创团,1988年宣告暂停,1991年复团,2008年舞团在八里的排练场失火遭受重创,2015年来自天南海北的4155笔捐款又帮助云门在淡水重建了新的剧场。林老师说,这些钱既有企业的捐助,也有小朋友几十块钱的糖果钱。大家不想看见云门消失,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典范。《流浪者之歌》(1994)舞者王荣裕

第一次见到林老师是2011年,我在上海拍电视剧《浮沉》,正好赶上《流浪者之歌》巡演。那是第一次现场看他的作品,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舞者的气场。这是林老师1994年的作品,那年他飞往印度,去了一趟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回台后编出震惊世界的《流浪者之歌》。

幕起,一位僧人走上舞台,站定、闭目,一片安静中,稻米忽然从天而降。一道光束和这股稻米瀑布在此后的90分钟里,不断地洒落在演员的头顶,随着音乐的变化,淅淅沥沥或者暴雨如注,而他纹丝不动,一直到演出结束。他专注的“静”与其他舞者行云流水的“动”形成鲜明的意向对比,生命的喧哗与内心的安宁一直同在。

这支舞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尾声。舞者谢幕后,演出并没有结束,全场观众看着舞台上唯一的舞者拿着农具,把满台的稻米一圈一圈地耙成完整的螺旋图案,整个过程严肃缓慢,大约用了10分钟。观众从开始的好奇,到不耐烦,最后有人开始离场,我担心走出剧场大家会如何评价这支舞,它实在太考验观众的耐心。

果然,接下来的演后谈,观众和林老师的一段对话让我折服至今。有人现场质问,“不论是电影、电视还是舞台演出,到了尾声一定是高潮迭起,给观众最终的一击,为什么你让我们看一个人耙了10分钟的米?我感到非常压抑!”老师拿着话筒非常平静地回答:“因为对我来说,‘压抑’才是我的高潮,这是一支安静的舞,也是一支时间之舞。”现场观众高声叫了一声“好!”随即掌声雷动。《流浪者之歌》舞者吴俊宪2001年林怀民老师在印度

在后台等着见林老师,他远远地走过来,大声喊了一句:“偶像!”我当然脸红,因为老师在台北看过一场《华丽上班族》,认为我的表现还不错。他跟身边的排练指导说,“你看,耀庆身体很活,很软,这是可以舞蹈的身体。”也许是这句话给了我一些信心,在《职人访谈录》拍摄之初,大胆向林老师发出了邀请,老师很快地复我一字:“可!”

8月,大暑刚过,还可以听到蝉鸣,上山拜访现代舞的一代宗师,没想到老师还送了一份礼物给我。访谈结束,跟着云门的资深舞者邱怡文上了一堂体验课,站桩、缠丝、呼吸、深蹲、控制,一个动作里有八个对身体的刻度要求,肌肉的剧烈疼痛之外,仿佛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体。

云门剧场,这里聚集了一群有故事的人,你能感受到那个能量,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坚持做一件事情。我在想,希望我也和他们一样。时间:2016年8月2日地点:台北·淡水 云门剧场云门流浪记

王耀庆:您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跳舞的?

林怀民:5岁吧,乱跳。

王耀庆: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跳舞?

林怀民:五六岁就很喜欢跳,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学。14岁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小说,那个稿费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很大一笔数目,刚好可以交一个月芭蕾课的钱,所以我就去学了芭蕾。可是后来发现自己不适合,因为我14岁了,太老了。然后也觉得老师教的跟书上读到的东西不一样。

王耀庆:所以反而从书上看到的比较开心?

林怀民:是幻想,幻想比较开心,所以我就没跳了,到美国去了。

王耀庆:您回台湾后就创办了云门舞集?

林怀民:1973年,我回到台湾。在六十年代成长的人都觉得我们可以改变世界,当时觉得我们回来好像应该做点什么。如果有人那时候找我做环保,我也就去了。结果刚好有人找我跳舞,我就搞成了这个样子。

王耀庆:现在这个场地是新建的吗?

林怀民:是,去年才开幕。

王耀庆:之前一直在八里的排练场?

林怀民:不是,云门流浪过很多台北市的公寓,二三十平方米的空间。

王耀庆:最初有几个人呢?1975年的云门排练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