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公开课(启蒙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11:25:02

点击下载

作者:范赟,郭明姬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文化公开课(启蒙读本)

中华文化公开课(启蒙读本)试读:

前言

无论是知识界还是社会上,研习国学之热潮已经兴起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在现代中国,实际上是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作为一种绵延数千年、且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态,中华文化已经融入中华儿女的身体和血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和行为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不仅表达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体会和认识,而且从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高度,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他特别指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因此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让少年儿童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特别是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近年来,随着国民文化心理的转变,面向少年儿童开展的国学教育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国学教育的争论甚至指责也同样没有停止过。究竟何以谓之国学?针对少年儿童的国学教育应该如何定位?什么内容适合少年儿童?如何讲国学才能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给孩子们讲国学,他们能理解多少?掌握多少?还是这只不过是一种附庸风雅、追逐潮流的形式主义?

在这一方面,南京大学哲学系“青少年国学启蒙班”项目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2007年暑假,以南京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实践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以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宗旨,采用全程义务授课的形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国学、了解国学、体验国学的窗户。不同于社会上风头正劲、却又鱼龙混杂的“国学热”,“青少年国学启蒙班”项目从一开始就拒斥高昂的收费、虚假的包装,将普及国学的远大目标立足于启蒙之举,效法古圣先贤讲学布道,不急于阐发深邃义理,而是着力培养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亲近感,从而逐步实现将中国传统圣人之学“大明于天下”的宏愿。

其后数年间,除了2008年曾中断一年之外,“青少年国学启蒙班”项目成员秉承“传承国学,兼济天下”的志愿,从小学走进中学、从学校走入社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完善,影响不断提升,不经意已具十年之功。为了解决师资流动、授课杂乱等问题,组织者开始思考推进教学模式的体系化。2011年11月,“国学启蒙活动”开始在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开办日常班,此后这成为一项常态化、固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使项目成员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积累教学经验,于是他们开始梳理总结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案,从授课技巧、课件制作、教学规范等方面体系化地培养师资,并着手编写富有特色的国学教材。2014年9月2日,《人民日报》第19版以《国学启蒙,以有趣的方式》为题,报道了“国学启蒙班”七年办学的过程。这激励了项目成员更加精心地打磨初具雏形的教材,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中华文化公开课》(启蒙读本),就是项目成员“十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于国学以及青少年国学启蒙的理解和体会,试图通过这本小册子传递给世人。简单说明如下:

第一,国学范围极广,所涉门类颇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是因为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这既蕴藏于传世经典的文字形式之中,也寓于民风习俗、生活体验之中。因此,我们理解的国学,上至天文地理、往圣后贤之学,下至洒扫应对、日用伦常之礼,中贯上下五千年之历史,纵横八万之民艺。因此本书共涉及四个篇目,分别为:明经、国史、雅礼、非遗。而国学启蒙之关键,在教习孩子们诵记经典以外,更在于引导孩子们由此逐渐体悟其中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自小修养而成为大写的中国人。

第二,国学知识包罗万象、灿若星河,即便汗牛充栋也未可尽收。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尚不及九牛之一毛,唯望以此展现一种知识逻辑和教化思路。由于我们过去十年主要是以小学生为教育对象,因此本书也以小学生为适龄读者。在内容选取和编排上,本书充分考虑读者年龄特征和接受程度,每篇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次第进阶。具体为:

第一部分“明经篇”主要采取紧贴经典、结合趣味、重视课堂交流的方法。其中,难度较低的“经典诵读”,选取朗朗上口的启蒙材料,配合以小故事、趣味图片,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难度中等的“古文今述”,选取经典中有代表性的故事,不仅阐发这个故事带来的启示,也要从故事中展现该经典的总体思想,实际讲授时可插入一些课堂互动;难度较高的“典籍研读”,选取较为简洁的经典片段,带领学生朗读、理解,使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用法,掌握经典的思想特点,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喜爱的经典,也就是在内心对经典要有所感悟,这其中编者仍然充分考虑了课堂互动的设计。在具体写作时,先总说某一经典的总体性内容,再回到具体选取的文本,细致讲解,依次展开。

第二部分“国史篇”内容排列不同于一般的朝代更迭顺序,而是选择以文化变迁的角度来描摹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希望带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然而囿于篇幅限制,此篇不可能述尽整个文明发展的历程,只能选择其中较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从中窥见中国由上古至明清的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如由流传至今的上古神话,追述原始人类的生活印迹;由形意结合的中国文字,描摹中华文明的缘起脚步。再如周礼兴衰、百家争鸣、汉代文化,则是由周代经春秋战国至汉代最为重要的文化成果;唐诗宋词蔚为大观,反之由诗词窥见唐宋之世,则别有一番滋味;宋明理学、明清文艺则是中华文明集大成之作。除了精神文明成果之外,以南朝古都为代表的物质文明同样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珍贵的文化遗存。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视角,引导孩子们在识记逝去的人物和事件之外,更要叩问道统,真正走进历史记忆的深处。

第三部分的“雅礼篇”主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从日常生活和伦常交往两个方面,有所侧重地展示了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华礼仪。在内容编排上,日常生活之“礼”,重在直观展示、身体践行;伦常交往之“礼”,则重在讲述,旨在让孩子们初步体会到“礼”中蕴含的人伦之道。具体写作时,本篇首先选取小学生熟悉的歌曲、图片、古诗文等素材,通过问答式互动调动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选取经典文献中与“礼”相关且相对简单的原文,配合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动作示范等手段,具体解析“礼”之规范;再次本篇通过故事素材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礼仪的印象,并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将所学之“礼”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知礼”与“守礼”的合一。需要说明的是,本篇所呈现的“雅礼”,不拘泥于古代传统礼仪之条文形式,希望将中华礼仪文化之中蕴育的人伦精髓播种于孩子们的心田。

列于最末的“非遗篇”是本书比较特别之处。如前所述,我们的国学教育不仅教习文字形式的经典,而且注重世俗层面的体验。“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生动刻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对于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也是讲习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非遗”因其口耳传承的特殊性,常有显著的地域特点,是某一地方文化的凝结和体现。而一地之文化,存乎乡里、与人尤亲,即便至今亦常见于生活之中,由此切入有利于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对自己浸润其间的地方文化珍而重之,进而增加对国学的认同感和亲近感。本篇共选录了10项江苏地区的“非遗”项目,根据小学生认知状况的特点,按由低到高的难度次第排列。这些“非遗”项目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虽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但亦可从中窥见中华文化在世俗层面的呈现形式。其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食或装饰艺术难度较低,主要采用图画和故事认知的方式进行介绍;难度中等的技艺类“非遗”项目,除了文字介绍之外,在教授实践中要注重采用动作和操作认知的方式;声乐类“非遗”项目因其抽象性而较难把握,本篇注意突出欣赏和理解的认知方式,注重分析音乐戏曲中包含的文化寓意,培养孩子们对地方文化的深度认知,形成多样的知识结构。

尽管本书在呈现和教习国学的内容方式上做出了一些改革创新,但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我们深知这些仍显得过于渺小。本书只求能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触摸国学的桥梁,为有志于传承发展国学的有识之士提供一个继续前行的参考,就已足够。编者2017年1月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明经篇 本篇导读《三字经》(上)《三字经》(下)《弟子规》(上)《弟子规》(下)《千字文》《论语》论仁《论语》论君子《诗经》概论《孟子》论仁义《大学》论修身

第二部分 国史篇 本篇导读上古神话——古人类的生活印记文明缘起——古文字的历史脚印周礼风华——礼乐文明的肇始流行百家争鸣——哲学文化的才思泉涌汉朝文萃——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南朝古都——烟雨浸润下的南京城诗颂盛唐——瑰丽多姿的唐诗文化词观两宋——承平动乱的两宋更替宋明理学——儒学的巅峰明清文艺——绚烂多姿的文人社会

第三部分 雅礼篇 本篇导读开笔破蒙言语称谓餐饮礼仪节日礼俗克谐以孝尊师重教尊长敬老交友之道乡里规约礼尚往来

第四部分 非遗篇 本篇导读丰县糖人惠山泥人金陵剪纸南通风筝苏州制扇蓝印花布南京云锦杖头木偶昆曲欣赏古琴雅乐

后记第一部分 明经篇本篇导读本篇名为“明经”。明者,明白知晓;经者,经典之谓也。古人读书,都是从学经、读经开始的。实际上,中华传世经典之精要,在于其中包含先贤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即使当今之世发达先进,哲理却是古今相通。当然,中华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我们在这里选取的篇目,主要考虑到小朋友们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在编排上,试图效仿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之说:“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因此由浅入深,有童学启蒙、经典诵读,以期大家能知其貌;又有古文今述、道理阐发,以期大家能解其意;也有典籍研读、义理讲解,以期大家能识其神。由此,希望小朋友们从中初步领略到中华经典之魅力。《三字经》(上)【课前导读】《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涉及广泛,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堪称“蒙学之冠”。说一说什么是“经”?你还知道哪些“经”?听《三字经》录音,说说朗诵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三字经》,三字一句而得名,三个字一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背起来也不难,可这里面可藏着许多经典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呢!学一学《三字经》其书《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所撰,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三字一句的韵文非常容易记忆,内容包括传统教育、历史、地理、天文、伦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的主要内容《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教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先后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这段话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孝敬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儿童要懂礼仪、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格物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包括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这部分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等,简单明了,方便记忆。

◆为学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为一个学生,一定要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载有关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本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有七篇。内容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这部分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知识卡片这里的“小学“什么意思?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有哪些?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门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通史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便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这部分讲述中国古代的朝代变革,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致知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从早到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他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就忘记勤奋学习。这部分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练一练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2.分组朗读上面六段《三字经》文字,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3.说一说《三字经》包含了几部分内容,每一部分主要说了什么?4.“四书”指的是什么?《三字经》(下)【课前导读】《三字经》不仅为我们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记载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勤奋苦学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字经》中关于“为学”方面的内容。说一说你知道中国古代先贤勤奋好学的故事吗?试着讲给大家听。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身边有勤奋学习的人吗?我们为什么要勤奋苦学习呢?谚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学一学【小导读】一个人的学识高低和成就大小与是否勤奋学习有极大的关系。不管什么样的人,不论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出身的尊卑等,只要肯勤奋刻苦地学习,就会有收获和成就。我们长大后要想有成就,有出息,就必须像古人那样抓紧时间勤奋刻苦地学习。为什么要勤奋学习?

◆学以安身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义,不能成才。玉和人有共通之处:玉要经过打磨、雕琢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要经过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因此,若想日后成为顶天立地的有用之人,现在就要勤奋学习,天天向上啊!可是,怎样才算是勤奋学习呢?一年级的小明暑假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外班,上午要上英语课,下午要去学钢琴,晚上还要去学奥数。小明觉得很辛苦,可是妈妈说:“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谈谈你的看法。

◆学以立命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才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父母也会因你而得到荣耀。不仅能给祖先增添光彩,也给下代留下好的榜样。光前裕后: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为学的方法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弈秋的故事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一心一意,完全按照奕秋说的去做。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将要飞来,应该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小调查:你的学习需要父母时常在旁边督促吗?你做作业时是否不喜欢动脑筋?会依赖父母?你学习是否会经常想干别的事情,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等?你觉得这些行为好吗?说说你的理由。勤奋学习的事例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勤奋好学的故事。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用功读书,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以免睡着。没有人强迫他们这样做,是他们自己要努力学习的。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朱买臣和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生活都非常贫苦,但都能发奋读书,后来都成为很出色的人。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如今我们不再需要囊萤映雪,但勤奋学习的精神永不过时。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以免将来后悔。想一想: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发奋学习?苏老泉到了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吗?年纪大的人还要学习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领悟到读书的重要性,发奋苦读,终于成为大学问家。我们年纪还小,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我们要认识到读书和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读一读苏洵焚稿的故事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以文采著名,被后人合称为宋代“三苏”。

苏洵在27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古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自己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洵开始发愤苦读。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就急急忙忙地参加科举考试,但不幸落了榜。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没有理出头绪,不知从哪儿做起。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连自己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把它们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练一练1.分组朗读上面六段《三字经》文字,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2.说一说,我们为什么勤奋学习?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勤奋苦学的事例,选一个说一说。4.下面都是描写勤学的成语,填写完整并读一读。发愤忘_____ 韦编_____绝闻_____起舞 穿壁引_____《弟子规》(上)【课前导读】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将要学习《弟子规》。希望对《弟子规》中经典规范的讲述,能加深小朋友们对传统国学的了解,进而激发小朋友们学习国学的兴趣;也希望小朋友们能够从中受益,知孝悌谨信,讲泛爱仁德。看一看

◆文明礼貌歌

晨风吹,阳光照,我们从小讲礼貌。

见到老师问声好,碰到同学问声早,

不为小事而争吵,发生矛盾不能恼,

我是懂事乖宝宝,吹响文明小号角。

◆洗手歌

清清水儿细细流,洗洗我的小脏手。

打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手指头。

仔仔细细三十秒,再把细菌全冲走。

拿过毛巾擦干净,人人夸我小白手。想一想:

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我们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还有哪些?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

升国旗 要敬礼 唱国歌 要肃立 尊长辈 爱幼小

孝父母 遵教导 会使用 文明语 遇外宾 要知礼

帮残疾 乐助人 不打架 不骂人 要诚实 不说谎

损公物 要赔偿 捡东西 要上交 借东西 要归还

不挑吃 不挑穿 惜粮食 节水电 爱整洁 常洗澡

勤刷牙 习惯好 不旷课 不迟到 对老师 有礼貌

上课时 用品齐 敢发言 多动脑 做作业 写工整

按时完 卷面净 广播操 要做好 练身体 争达标

保视力 做眼操 三个一 要做到 集合时 快静齐

做值日 要积极 个人事 应自理 家务活 要学习

衣和物 放整齐 学做饭 会洗衣 过马路 走横道

乘车船 要买票 买东西 按顺序 看影剧 不吵闹

保古迹 爱益鸟 护庄稼 爱花草 迷信事 要反对

坏书刊 不去瞧 烟酒赌 不能沾 不玩火 防危险

好与坏 要分清 坏行为 敢斗争 好习惯 早养成

有教养 益终生说一说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分别要遵守哪些行为规范与美德?谈谈你见到的或听到的不好的行为、语言。你知道古代的小朋友要遵守哪些行为规范吗?学一学《弟子规》其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所作。《弟子规》对儿童的言语、行动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能够教育儿童去恶扬善、启蒙养正。它是仅次于《三字经》的儒家经典启蒙读物,是教导孩子或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的成书特点《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共五个组成部分,以《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写而成。全书共360句,1080字。《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弟子”:一指孩子,一指学生。“规”:规范。“圣人”:指孔子。“训”:教导、教诲。

圣人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在儒家的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道德完美的人。孔子是圣人的代表。想一想:《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首孝弟,次谨信“弟”是“悌”的通假字。“孝”是指孝顺父母,“悌”是指友爱兄弟姐妹。谨,小心谨慎;信,守信用。单衣顺母

孔子有一个叫做闵损的弟子,字子骞,他幼年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媳妇,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子骞的继母待子骞很不好,常常虐待他。冬天来临时,继母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用棉花做冬衣,却用芦苇花给子骞做衣服。芦苇花做的衣服看起来很蓬松,却一点都不保暖。有一天,子骞的父亲让子骞驾车出门,子骞冻得直打哆嗦,父亲看了之后特别生气,心想:“衣服都这么厚了,你还在那儿发抖装可怜,是不是想诋毁后母啊!”一气之下,就拿起鞭子抽打子骞。谁知道,一鞭子下去后,衣服破了,芦花飞舞出来,父亲才知道真相。父亲后悔不已,当下便回到家里要把后母逐出家门。闵子骞急忙拦下父亲,劝道:“有母亲在的时候,最多就是我受点寒冷罢了。若是赶走母亲,三个儿子都要挨饿受冻了。请父亲原谅母亲吧!”后母听完子骞的话,惭愧不已,从此之后真心悔改,待子骞也如亲生儿子一般。小朋友们,周末写完作业后,不要急匆匆地跑去玩耍哦。请为你的爸爸妈妈各泡上一杯热茶,给自己和父母半个小时的时间,请爸爸妈妈总结一下你本周的学习、生活、玩乐等方面的表现。听听看,父母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想想看,你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试试看,下周的你会不会有不一样的进步呢?

◆泛爱众,而亲仁

广泛的热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最早由孔子提出。其内涵十分丰富:“仁”是一种重视后天学习、强调后天努力的品质,“仁”的核心是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人们只有在正直、有礼、诚实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仁”的境界。“仁”鼓励人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想一想:

你帮助过他人吗?你养过小动物吗?你身边有乐于助人的人吗?

◆有余力,则学文

行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良好的道德品行是我们做人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人不能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拥有再多的学问和知识也是不能被任用的,因为他有可能用这些知识来作恶。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认识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的重要性。古人认为,道德是学习知识的前提,这对你有何启示?

读一读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

忿自泯。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众爱泛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

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将全班分成五组,分别朗读上面五段文字。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练一练1.说一说下面诸德目的含义:孝__________;弟__________;谨__________;信__________;仁__________;2.说一说《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有哪五部分?《弟子规》(下)【课前导读】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简要了解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详细学习“谨”与“信”。此课的学习,希望帮助小朋友们树立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时间、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意识。看一看

◆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讲究卫生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小手不要放嘴里。你拍三,我拍三,不要随地乱吐痰。你拍四,我拍四,干净整洁多欢喜。你拍五,我拍五,饭前洗手要记住。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壳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每天洗澡勤换衣。你拍八,我拍八,牢记早晚要刷牙。你拍九,我拍九,讲究卫生要持久。你拍十,我拍十,卫生保健是大事。小朋友们,快和你的同桌拍一拍吧!说一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哪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吗?你能列举出你所知道的诚实守信的人及他们的事迹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汉朝名臣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他的意思是他的手是用来打理天下的。口气大不大?你看很多小孩也说以后要当大官,要当大企业家,结果他的房间乱七八糟。

这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连个屋子都扫不好了,怎么还可以扫天下?同样的,连个屋子都整理不好,怎么去当企业家?想一想卖火柴的男孩的故事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深深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儿的继母在照顾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儿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儿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小朋友们,你觉得受伤的小男孩做的对吗?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学一学【小导读】“谨”“信”是现代人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弟子规》中有很多关于“谨”“信”的知识,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谨:慎重小心、严密细致。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睡得太迟;岁月匆匆,衰老很快就来了,要珍惜此时此刻。早上起来一定要洗脸、刷牙;大小便后,要及时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朋友们,你晚上几点睡觉?睡觉之前都会做些什么?你早上起床之后都会做些什么?你有经常洗手的习惯吗?你可以说一说早睡早起和讲卫生的好处吗?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帽子要端正,纽扣要扣好,鞋袜要穿齐整,以稳重端庄为好。帽子衣服都要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以免弄脏。赵宣子的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晋灵公在位时不知道要勤政爱民,赵宣子对国家非常忠诚,不断地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因忠言逆耳竟起歹念,派杀手祖麑刺杀赵宣子,祖麑在上早朝前就到达赵宣子的家中,看到赵宣子已把朝服装戴整齐,正襟危坐,闭目养神。祖麑看到赵宣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如此恭敬,心想他一定是个爱国的忠臣,自己绝对不能误杀国家的栋梁,但由于未完成国君交待的事情,他便撞槐树自尽了。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饮食要注意均衡,不能偏食挑食;饮食应坚持适量原则,不宜过量,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年少时不可以饮酒;成年后饮酒也要适量,醉酒的状态是最丑的。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很挑食,尤其不喜欢吃蔬菜。但是,你知道吗,挑食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挑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也会养成骄生惯养的习气,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对心理健康更不利。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信:守信用。

凡是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诚信,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遵守承诺。话多不如话少,该说的才说,不该说的不要乱说;讲话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污秽的言辞、市井流氓的气息,一定要远离。小朋友,你对爸爸妈妈说过谎话吗?如果说过,学了这节课之后回去跟爸爸妈妈道个歉吧。知错能改,也是好孩子哦。曾子杀猪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人叫曾子,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市场上买菜,这时,曾子的儿子哭个不停,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对孩子说:“孩子,不要哭,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当妻子买菜回来的时候,却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妻子才想起之前说过的话,问道:“我那只是逗逗孩子,你怎么当真了?”曾子十分严肃地对妻子说,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像你这样言而无信,不等于在教孩子说谎吗?曾子的妻子羞愧地低下了头,和曾子一同把猪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看见他人的优点,要想着去向他学习看齐;即使发现自己与别人相差很远,也要下定决心,渐渐赶上。见到他人的缺点,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也有这样的缺点,要立即改正,如果自己没有,也要加强警惕之心。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有不如别人的地方,要自我勉励,奋发图强。如果是衣服、饮食不如别人,那倒不必心中感伤,更没有必要为此自卑忧虑。你身边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人,他们在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呢?如果你见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办?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快乐,那么坏朋友就会接近你,好朋友慢慢就疏远了。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赞美自己,不会得意忘形,而是会时常反省自己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不但不会生气,反而觉得欣慰,那么正直诚信的人就会慢慢和他接近。无心之过称为错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那就是恶了。知错能改,错误就会慢慢没有。如果为了面子不断掩饰自己的错误,那就是错上加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不犯错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但是在犯错误之后,一定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小朋友是最勇敢的小朋友!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故事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非常生气,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要杀死这个魏征!长孙皇后听了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英明!”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后来,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练一练1.下面的词语,你知道对应文中哪一段话吗?惜时如金  时不我待  光阴似箭  衣冠楚楚一言九鼎  金口玉言  见贤思齐  改过向善2.将下列食物分分类。苹果  薯片  牛奶  汽水  菠菜  黄瓜  火腿  饼干  话梅  炸鸡腿营养食品:____________________垃圾食品: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有同学指出你的缺点,你应该怎么办?4.你对老师、爸爸、妈妈、同学说过谎话吗?说一说为什么要说谎,这样做对不对呢?《千字文》【课前导读】《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它用一千个汉字勾画出一部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下列古诗,想一想每首古诗押的是什么韵?春晓(唐)孟浩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一说你会读下面的汉字吗?说说每一组汉字有什么特点?长、黄、娘、强、丧;田、连、先、面、年;木、怒、粗、无、不。你认识下面的汉字吗?试着读一读并写出它们的简化形式。愛、漢、説、冩;華、兒、飛、豊。现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仍然在使用繁体字,而大陆早已开始使用简化字。说一说你更喜欢简体字还是繁体字,为什么?学一学《千字文》其书《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读本。隋唐以来,更是广为流行。古人多简称其为《千文》,它在“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虽排名最后,但其成书时间却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确切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一部书。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公元502—公元549)编成的,其作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小贴士:《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三部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明代思想家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言辞简练,含义丰富,朗朗上口,便于诵读。知识卡片《百家姓》《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是宋朝初年编写的,因宋朝的皇帝姓赵,赵姓便为国姓。钱塘江属江浙所辖,当时治理江浙一带的王爷姓钱,孙是他正妃的姓,李是南唐后主的姓。于是“赵钱孙李”便成了开头一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千字文》的成书特点《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每四字一句,共五百二十句,一千个字。其中只有一个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文章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是七个。你知道吗?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千字文》的主要内容【小导读】《千字文》并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用的一千个汉字,大多数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便于识读。

◆天地玄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升了又落,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暑交替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再加上闰余,就是一年了;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知识卡片雨的形成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对人类有利有弊:雨可以灌溉农作物,补给地下水,净化空气,但是过多的雨水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小调查:你知道一年四季是哪四季吗?四季都有哪些特点呢?你观察过一个月月亮的变化情况吗?你知道闰年、闰月是怎么回事吗?

◆垂拱平章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苍颉创制了文字,嫘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守真志满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兄弟一母同胞、血脉相连,如同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在学习上一起探究,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读一读《千字文》的成书历史

相传,梁武帝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读些书,而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起初,他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纸一字,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

这就是流传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被提拔为佐撰国史。不过,据说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鬓发皆白。练一练1.说一说文中三段原文押的是什么韵,并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想一想一年四季都是什么颜色的:春____________________、夏____________________、秋____________________、冬____________________。3.简单描述一下雨是如何形成的?4.在“垂拱平章”中我们提到了古代四位圣明的君王,你还记得吗?试着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论仁【课前导读】《论语》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多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初学时的必读之书。说一说你知道《论语》这本书吗?《论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你对《论语》有什么样的认识呢?学一学《论语》其书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论语》是一部主要记录孔子言语、行事的典籍,其中也有对孔子的若干弟子,比如子路、曾子、颜回、子贡的言语和行事的记载。《论语》中的“论”是论述编纂的意思,“语”则是语言的意思。因此,《论语》的名称就是将孔子平时与自己的弟子、其他人的对话记录下来的意思。同学们,你所知道的孔子的弟子有哪些呢?你能说出他们的性格特征吗?

◆《论语》的作者

因为《论语》不仅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还有关于他的弟子们言行的记载,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出,《论语》出自孔子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之手。《论语》的写作并不是现代人著书立说的形式,而是出自多人之手。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因为敬慕与怀念自己的老师,所以分别执笔记下老师的言行,最后汇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的基本结构《论语》共二十篇,篇名取自每篇第一句开头的两个字或三个字,分别为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由于《论语》成书于多人之手,体裁又为语录体,所以每一篇并没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但是,也有一些篇章的主题思想是有迹可循的,如公冶长篇主要记载孔子一些弟子的言行,乡党篇主要记述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以及举止形态,子张篇主要记录孔子不同弟子的观点以及彼此之间的争论等。

◆《论语》的主要内容

在《论语》中,“仁”这个字出现了100 多次,可见它的重要性。那么,“仁”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论“仁”【小导读】《论语》中的“仁”有许多解释,孔子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定的结论。在这里,我们选取孔子讲述“仁”的部分章节,读完之后谈谈你的体会。

◆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爱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从朝堂上回到家,问道:“有人受伤吗?”不问马有没有受伤。在春秋时期,由于物质的匮乏,马是家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孔子虽然曾经有过官职,但是他的经济状况总体上并不宽裕。孔子在得知马厩失火后,没有首先关心自己财产是否受到损失,而是询问有没有人受伤,由此可以充分地体现孔子“仁者爱人”的情怀。

◆刚、毅、木、讷近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说:“刚强、果决、质朴、谨言,有这四种品德的人就接近于仁人。”

仁者是具有完美品格的人,其内在品质须具备仁、智、勇三德,其外在形象须因时、因地有不同的表现。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所谓仁德的人,言语迟钝而慎重。”讱,读rèn,稳重、迟缓的意思。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的性格“多言而躁”,喜欢夸夸其谈。因此孔子教育他,说话要稳重。邓艾的故事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虽然他患有口吃,能不开口就不开口,但是他在军事、民政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魏景元四年他同钟会共同征伐蜀国,袭取成都,为消灭蜀汉立下汗马功劳。

他还在淮河流域修淮阳、百尺两条水渠,使淮河两岸万余顷土地得到灌溉。曹魏政权的实力之所以能在魏、蜀、吴三国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与邓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巧言者必居心不正,令色者必言不由衷。越是鲜艳的蘑菇越是有毒,玫瑰花虽然艳丽,却浑身带刺。有仁德的人是不会用谄媚来取悦世俗的,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很少做出令人厌恶的行为,而阿谀逢迎者必为奸佞阴险、居心叵测之徒。所以,面对别人的花言巧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邹忌的故事

战国时,齐国的邹忌长得很出众。有一天,他问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当然是你啊,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又问他的侍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当然是你啊,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访,客人也这么说。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他想:“明明我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子、侍妾和客人都说我比徐公美呢?”

最后,他恍然大悟:“我的妻子赞美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我的妾赞扬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称赞我美,是因为有事情乞求于我。”

邹忌用这个故事来劝谏齐王,希望他亲贤远佞,广纳良言。

◆孝弟乃仁之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能做到孝顺父母与友爱兄弟,却喜欢冒犯上司,那是很少有的。不喜好冒犯上司,却喜好造反作乱的,那是不曾有过的。君子要在根基上好好努力,根基稳固了,人生正途就会随之展现开来。孝顺父母与友爱兄弟,这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认为,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仁爱,而仁爱最基础的要求便是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江革的故事

汉朝的江革侍母至孝,有巨孝之称。他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王莽改制后天下大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给人做佣工以赡养母亲。

东汉建武末年,江革与母亲归乡。依汉代制度,每年八月都要进行“案比”,也就是清查户口。江革因母亲年老,无法经受路途颠簸,于是不用牛马,自己拉着车送母亲到县衙。太牢礼聘为吏,他以母亲年迈而推辞。母亲病逝以后,他又寝伏庐墓守丧。

元和年间,汉章帝为表彰江革的孝行,赐谷千斛,命令地方官每年八月都要带礼物看望江革,并且允许江革死后可以用“中牢”来祭奠。“仁”纳诸德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要规规矩矩,为国家办事严肃认真,与人交往忠厚诚恳。这几点即使到了落后的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躬行五种品行,就做到仁德啊。”子张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呢?孔子说:“恭敬、宽恕、诚信、勤敏、慈惠。恭敬则不致受到侮辱,宽恕就能够得到众人的拥戴,诚信上级就会重用他,勤敏就能够把握机会建立功勋,慈惠泽被于人就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