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勇于实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高校工会第17次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论文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18:27:59

点击下载

作者:李淑红,成国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开拓创新 勇于实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高校工会第17次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开拓创新 勇于实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国高校工会第17次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论文集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高校工会第17次宣传思想工作研讨会交流论文集。这些论文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建设、维护权益与构筑和谐、教职工队伍建设、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的高校工会工作,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对推动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适合高校工会工作者,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学者等阅读。

编委会成员

主编:李淑红 成国志

副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莉 王勤 张杰 张庆生

陈卫东 陈忠仁 周云 袁贵平

龚河华 瞿福平序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 万明东

清华大学工会发来中国高校工会第17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拟汇编成书。读过这66篇论文和调研报告,可以了解到高校工会工作的进展、取得的成绩、关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高校工会干部的精神状态,也能够了解到高校教职工队伍状况、工作生活思想情况、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教职工对工会的期盼等等,深感有收获、受启发。

高校工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由清华大学工会等全国知名高校的工会组织发起,定期召开会议,确定鲜明主题,交流工作经验,研究工会宣传思想工作,聚焦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如何进一步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定期出版论文集,已坚持十多年,很不容易。本册论文集汇编了自上次年会之后有关高校工会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中国工会道路理论、民主管理基本理论、教代会制度建设、教职工权益维护、教职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现代大学建设、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谋划工会创新等方面内容。本册论文集不是坐而论道,而是紧密结合党中央要求、教职工期盼和高校工会工作实际,探索高校工会工作规律,提出思路和对策,形成本册论文集鲜明的特点。

一是聚焦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愿景。2013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工会要牢牢抓住这个主题,把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稳中求进作为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把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任务,把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切实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机活力。”本册论文集聚焦这一工会工作的时代主题,深入研究了做好高校工会工作与推动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牢牢把握政治责任、时代主题、基本职责和前进动力的基本思路,为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如何进一步凝聚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二是研究创新发展。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创新是推动工会工作发展的动力。本册论文集有多篇论文专题研究高校工会的创新发展,成为一大亮点。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校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如何体现高校工会的新作为,是各高校工会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本书作者坚持正确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勇于解放思想、敢于革故鼎新,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深入研究了高校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性、高校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和基本途径、进一步提升高校工会的执行力等有关问题,推动高校工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生机活力。这个专题的研究,对推动全国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梳理总结经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本册论文集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着眼于从理论高度总结实践经验,为解决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具有较强的启示。

比如,对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和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问题,北师大工会《分权及民主参与在教代会运行中的创新实践》、武汉大学工会《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中的高校民主监督权》、安徽师大工会《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视阈下的教代会制度建设》、北航工会《浅谈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高校教代会平台构建》、大连理工工会《浅析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民主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南开大学工会《对教代会与高校协商式民主关系的一些思考》、吉林大学工会《高校协商民主管理理论初探》、广东药学院工会《借鉴国外高校民主管理经验加强我国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角度,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对我国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和教代会制度建设做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提出了值得重视的建议。

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履行高校工会维权职责,三峡大学工会《高校工会维权工作的特点、重点与途径研究》、东南大学工会《高校教职工维权新渠道的探索和实践》、四川大学工会《试论高校工会维权策略》、柳州师专工会《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发展权益的路径》、辽宁大学工会《完善高校劳务派遣制度 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太原科大工会《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上海交大工会《中西方国家工会维权的比较分析》等论文都对高校工会维权工作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反映了教职工中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对做好高校各类群体的维权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对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清华大学工会《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实践创新》、中国地大工会《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实践与创新》、天津大学工会《以青年教师实践营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浙江大学工会《高校青年教工生涯发展现状与主要诉求的调查分析》;对高校师德建设,浙江工大工会《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创新探索》、西南交大《高校工会开展新教师爱岗爱校教育的实践探索》、中科大工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同济大学工会《高校工会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创新机制研究》等论文梳理总结了有效管用的经验,值得借鉴。

对于高校工会工作当中一些新兴的热点问题,本册论文亦多有关注。如中南大学工会《高校工会的互联网维权工作探索》、人民大学工会《深入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吉首大学工会《基于新媒体视角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创新探究》、华中农大《发挥高校校园媒体作用推动女工工作创新发展》,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及对工会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提出了高校工会的应对之策。

限于篇幅,还有很多很好的论文不能一一列举。这些论文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富有真知灼见,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工会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册论文集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即作者中既有资深的高校工会领导,也有后起之秀;既有专职工会干部,也有教授、博导,还有党政领导干部。笔者感到,高校中有越来越多的同志关注工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的理论研究队伍和内外互补的工会工作研究格局。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加入到工会研究的队伍中来,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理论,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研究分析工会工作,为提高工会工作研究的学术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育领域面临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新机遇新挑战,教育工会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校工会要坚持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在研究工作的始终,确保高校工会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教育工会创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回答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教职工普遍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增强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思想强、理论功底深,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高校工会工作研究队伍,不断提高高校工会工作研究水平,进一步增强高校工会工作研究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同时,树立调研成果转化和运用的目标意识,推动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政策建议、工作制度、项目措施等,不断推动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高校工会组织的新作为。2014年3月2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探究

传承与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认识与探索西北师范大学 王仁

内容提要:伴随着中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中国工会也顺潮而动、迎难而上,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和转型,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体现工会性质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了“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工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工会工作和工会理论的一次又一次飞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运事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 改革转型 标志

理论,从来都是实践的先导。放眼中国工会八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在继承和创新中变迁的理论发展史。工会工作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与工会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分不开。中国工会在探索一条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发展道路的征程中,前进的每一步都既有传承的联系,又有创新的内容,这种渐进的积累过程不是为了获得一种经验化的现成模式,而是要立足于新的实践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正是在这种渐进的积累中中国工会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实现了工会工作和工会理论的历史性飞跃。标志之一:第一次公开提出工会全面改革的任务

1978年,面对长期闭关落后产生的危机,面对“文革”浩劫造成的疮痍,党中央作出了划时代的英明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国工会也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和转型。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工会九大的致词,全面地、深刻地阐明了新时期工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致词高度评价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工会的各方面工作和工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迎接全面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任务。他指出,在20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中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中央相信,全国工人阶级一定会在这些改革中起大公无私的模范先锋作用,各工会组织一定会用深入群众的宣传组织工作积极协助各企业顺利地实现这些改革,为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作出新的杰出贡献。致词第一次公开提出进行全面改革的任务,并指明工人阶级在改革中应起的作用和工会要做好的主要工作,充分表达了中央对工人阶级和工会的信任。邓小平在工会九大的致词,不仅对指导工会运动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促进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依靠工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也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是中国工会改革的先声和动员令,是指导新时期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标志之二:提出工会改革的基本设想

改革之初,工作重点主要是放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扩大企业自主权,同时国家也在1986年开始推进劳动合同制度,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开始演变成契约关系、市场关系,企业关系逐步紧张。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会十一大作出了《工会改革的基本设想》,对市场经济状况下的工会改革与发展作了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工会要遵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基本指导原则,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工会的性质和特点,反映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是工会不同于党、政府和行政方面的社会职能。”工会十一大报告提出的“工会职能”,是中国工会史上的第一次,取代了20世纪50年代初的“工会任务”的提法。职能与任务相比,职能更侧重于工会性质对工会的内在要求,而工会任务则侧重于工会外部组织或上级组织对工会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会十一大关于工会职能的表述,是一大历史进步,是对长期以来受极左思想束缚的中国工会的一次拨乱反正,也是对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理论总结。1992年修改颁布的《工会法》将工会十一大提出的四项社会职能列为五条,其中关于维护的条款既不是放在最前面,也不是分量最重的。从维护的内容上看,对于工会“双维护”的表述不甚明确,在“维护职工利益”前删去了“更好地”这一程度修饰。但从根本上说,这种表述与所处的时代相吻合,反映了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虽然我们已经出现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萌芽,但总体上仍处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时代,还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中国工会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历史的伟大变革时期。这个变革所提出的挑战与展示的前景,已经并且将更加强烈地影响中国工会,对工会的传统活动模式提出强有力的挑战,迫使我们刻不容缓地做出反应。同时,改革又为中国工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工会十一大和1992年《工会法》的颁布,为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提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标志之三:提出工会工作总体思路

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革命导师和工会运动的先驱们曾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工运方面的论述,这无疑是值得我们继承和进一步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会运动必然带有这一阶段的特征。1994年12月召开的全总第十二届二次执委会,提出了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即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带动工会各项工作,推动自身改革和建设,努力把工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提出,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工会工作的根本要求,抓住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本质内容,是广大工会干部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工会规律的重要成果。因此,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不是工会工作经验的简单概括,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的,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提出,是中国工会向市场化转型和走向改革的标志。总体思路的确立是一次思想大解放,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工会改革的最主要的成果。工会十三大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把“两个维护”的理论统一起来,增强了工会工作总体思路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对社会主义时期工会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思路的一次飞跃。这条新思路的实质就是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其实质要求:一是以贯彻《劳动法》为契机,进一步突出工会的维护职能,明确维护是工会的基本社会职责,明确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群众利益的社会地位;二是工会对职工利益的维护,应是两个维护的统一,即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和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统一(这是维护的指导原则),维护职工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统一(这是维护的具体内容);三是工会为经济中心服务的着力点是做好人的工作,是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来推动经济发展;四是突出维护职能,带动工会其他职能的履行,促进工会各项工作上新水平;五是充分利用《劳动法》赋予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权利和义务,抓住平等协商和签订劳动合同这个关键环节,发挥工会在整体上维护职工利益的作用。这个总体思路,后来被确认为工会工作在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的总体思路。标志之四:第一次在法律意义上界定了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

2001年修改通过的《工会法》把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一是首次明确“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过去工会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加强职工教育、维护职工权益和经济建设四项职能并举。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国企重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元,我国的经济和劳动关系巨变,劳动争议和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急剧增加,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成为工会的首要工作。《工会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强化了工会的维护职能,通过维护职工权益这个侧重点,来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实施,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工会法》还明确了维护职工权益的两个手段:其一,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其二,工会代表职工同企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劳动权益。二是强化工会组建力度,保障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三是明确工会干部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四是首次为工会及时收缴经费提供了司法保护和法律救济途径。五是首次专章界定,违反工会法将负法律责任。标志之五: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2005年7月4日,中国工运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四届六次主席团(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这意味着中国工会在探索一条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工会又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发展道路的征程中,实现了新时期工会理论创新的历史性飞跃。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如今,几经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以其强调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关系、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系统阐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牢牢坚守的政治信仰和行动指南。2008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全面把握这条道路的精神实质,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坚持,并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新起点上对工会寄予厚望,是对新形势下我们党关于我国工会工作大政方针的又一次集中阐述,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推动工运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指导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中国工会十六大确立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中国工会在坚守职责中屡创佳绩,凝聚着正能量,谱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参考文献[1] 三木.改革开放的先声和动员令——重温邓小平“工会九大”致词.工运研究,2007,(21):8[2] 工会改革的基本设想.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3] 刘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特色.工人日报,2012-06-19(6)[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0[5]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的通知.工人日报,2013-10-29(01)[6]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国教工,2013(5)

作者简介王仁,西北师范大学工会副主席、副研究员,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理论研究员。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创新大学工会工作模式大连理工大学 冯振业

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在大学内部治理中,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构建大学工会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大学工会的积极作用,协调劳动关系,促进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会 大学 民主管理 现代大学制度

加强大学工会自身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组织保障。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教职工群众工作等方面,大学工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大学工会能否不断焕发活力,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关系着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关系着学校工会工作的成败。因此,大学工会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以夯实组织基础、激发工会活力为重点,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途径,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活动方式,努力使大学工会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是指立足于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符合现代大学发展规律的,关于大学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它包括大学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外部方面反映了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包括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等;其内部方面包括大学办学理念、大学章程、大学精神、大学发展战略,以及学生招生制度,教师聘用制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关系的任务就是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依法按照章程管理大学,探索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大学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按照符合大学学术组织规律的特殊要求,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形式,正确区分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力,明晰决策权、行政权、学术权、监督权,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大学科学民主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大学工会开展民主管理和监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一、大学工会工作的特点和性质

1.大学工会具有独立法人属性

工会法规定各级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大学工会具有了社会团体法人的性质。独立的社团法人性质有利于保证大学工会独立、平等的法律主体地位,保障其正常开展工作,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依法监督大学的相关工作等。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在扩大,广大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也在逐步增强,维权行为和诉讼日益增多,大学工会应该承担起独立社团法人的职责,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

2.大学工会成员主体的构成具有多样性

大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大学内教职工和会员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或正在发生诸多的变化,具有多层次化、多群体化等特点。按照编制属性,既有事业编制的教职工,又有企业编制的教职工,还有编制外的教职工等。按照不同工作岗位,教职工还可分成教学型、科研型、行政管理型和后勤服务型等不同的群体。主体的多样性带来利益诉求的多样化。

3.大学工会调整的利益具有双重属性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大学工会的基本职责仍然是代表广大教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其本质也是一个与大学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利益关系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广大教职工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大学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大学的利益与教职工个人利益经常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大学工会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可以经常地、有效地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因此,大学工会工作就具有了双重性,既代表着广大教职工和全体会员的具体利益,也代表着大学的整体利益。大学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非常广泛,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物质利益包括法律规定的劳动工作权利,在劳动工作中得到保护和休息的权利、参与分配的权利、享受合理福利待遇的权利;精神利益包括大学教职工作为劳动者主人翁的地位,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权利,参加文化体育娱乐的权利等。大学教职工在重视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加侧重精神利益和精神追求,以及精神权利的保障。

4.大学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诸多转变

其一是从福利型工会转向人文型工会,教职工的关注重点由具体的物质需求,转向同时关注内在的自身精神感受和需求;其二是从活动型工会转向制度型工会,由以往的业余活动为主,转向规范的制度化工作;其三是从强调集体利益型工会转向同时关注个体利益型工会,由以往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转向同时关注教职工个体利益;最主要的将是从行政依附型工会转向独立自主型工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二、大学工会工作模式的构建

大连理工大学工会在实践中努力创新,构建了“一二三四”工作模式,使得工会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效果检验等易于描述、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1.正确把握一个基本关系

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大学工会要强调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关系。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的发展能够为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氛围,因此,大学工会要重视教职工的劳动权益和诉求,也要重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等;特别应该注意将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结合起来,把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和学校发展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教职工的根本权益。

2.突出完成两项重要任务

大学教代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必须承担起履行民主管理的职责。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工会的重要任务有两项,即努力关注教职工的权益维护和积极参与大学内部的民主治理。教职工的权益维护在实践中表现在工作条件保障、生活福利待遇和文体活动等各方面。大学内部的民主治理体现在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民主决策之中,体现在理论依据正确、实践活动准确的民主管理之中,体现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民主监督之中。

3.严格遵守三个行动准则

大学工会的行动准则影响着工会与职工群众关系,影响着工会工作的具体成效。工会在开展广大教职工的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三个行动准则。一是坚持上级的工作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这是指导大学工会实际工作的基本方针和策略,是行动指南,也是对基层工会的工作要求。必须坚持自觉接受学校党委对工会的领导,坚持服从服务于学校工作大局,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教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要明确工作目标,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密切学校党委与广大教职工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群众组织,成为培养高素质教职工队伍的大学校。二是支持职工的利益诉求。大学工会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竭诚为教职工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与教职工的深厚感情,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把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准则。大学工会开展工作不能靠行政命令,必须深入教职工之中、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科研一线,面对面地与教职工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其所思所想;心贴心地做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实打实地为教职工说话办事,增强大学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职工群众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把广大教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三是保持自身的价值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大学工会干部要坚定正确的政治观和劳动观,要有理想、有信念,忠诚于党的工运理论和工运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大学工会干部要积极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理念,号召广大教职工树立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崇尚劳模精神,组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作贡献。

4.抓住协调基层工作的四个着力点

一是突出重点。大学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重点工作内容,工会要体现为教职工服务、为学校中心任务服务的思想,突出教职工关注的重点内容,突出学校发展中的工作重点,完成工会自身的使命和责任。二是触及难点。一些能解决而没有马上解决的教职工利益诉求和问题,往往成了工作的难点,教职工对此非常有意见。工会要敢于触及这样的难点,敦促职能部门改变作风,提高效率,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树立群众意识,努力为教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成事。三是追踪热点。社会形势和要求不断变化,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强烈的需求,党和政府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寄托着殷切的期望,大学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同时承担着社会的责任。社会的热点问题以及大学内部自身的热点问题,都成为教职工的关注点。工会要积极配合学校党委和行政,做好热点问题工作,不要使热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最终成为难点问题。四是关注冷点。冷点问题和工作是指在实践中不能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的工作内容,通常被忽略。例如学校内的病困职工和弱势群体的利益,编制外职工的权益,个别青年教师的事业发展问题等。大学工会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努力担当各个方面教职工的代言人。

作者简介冯振业,大连理工大学工会主席、研究员。践行中国梦 创新高校工会工作武汉理工大学 叶涛

内容提要: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高校工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立足高校现实,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重要性,把握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关键环节,大胆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强化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工会的执行力,不断开创高校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工会 工作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做好工会工作,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一、立足长远发展,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高校工会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当今中国昂扬的时代旋律,成为团结凝聚中华儿女的精神旗帜。而实现中国梦则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为我国工人阶级走在时代前列、发挥自身作用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做好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推动工运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校工会是中国教育工会的基层组织,是全国总工会所属的建立较早、人数较多的产业工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等院校的各项改革也正在逐步推进,校内各方面的利益格局必将发生显著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

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重要性,牢牢把握政治责任、时代主题、基本职责和前进动力,实现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广大高校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确立的目标任务落实到高校工会各项工作中去,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2.创新高校工会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内容

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建设创新型大学,建设创新型大学关键在于教师。实践证明,教师群体是否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是否具有奋发向上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面貌,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开拓创新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和行为,需要在良好的民主政治氛围和人文环境中培育和形成。在这方面工作中,高校工会无疑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高校工会如何围绕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战略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3.创新高校工会工作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改革日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综合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不断在加大,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二级管理实施步伐加快,利益分配日趋多元化;教学与科研成为高校的中心任务,二者地位同等重要;新时期高校工会会员,不仅人员集中,而且知识分子占大多数,特别注重个人的发展和成就等。上述这些新变化,既为高校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高校工会工作的理念、方式及方法等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工会工作必将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困难,存在着与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职工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高校工会在创新工作理论、工作机制与制度、工作思路、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上有进一步的突破与提升。因此,从工会自身能力的建设和发展看,也需要把创新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二、立足高校现实,重点把握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关键环节

1.找准切入点,拓宽高校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道路,只有大胆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才能不断创新高校工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宗旨是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关键。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维护教职工权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入手,着重在实现“五个转变”上下功夫:从以文体活动为主向注重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转变;从单纯的福利工作向突出维护职工合法的政治、经济、文化、健康权益转变;从松散型组织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转变;从校一级管理为主向工作重心下移,发挥学院二级工会作用转变;从忙于日常事务向深入调查研究,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提供指导、咨询服务转变,使高校工会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

2.突出维权职能,当好教职工权益的代言人

高校工会工作应充分发挥好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广大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把维护广大教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各项教育、教学、科研任务。高校工会要善于引导教职工依法维权,全面落实依法科学的维权观,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使教职工知法、懂法、守法,运用法律保护切身利益。同时,工会要切实当好教职工权益的代言人,努力维护学校整体利益和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的统一。工会维权要讲全面,也要讲重点,重点就是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他们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3.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教职工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高校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作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要使学校各级领导牢固树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所有重大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讨论审议,所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教职工对校(院)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要做好教代会闭会期间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落实教代会的各项职权和代表提案的督办工作,防止教代会走过场和形式主义。同时,要积极促进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不断推进教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4.发挥协调作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新形势下,高校劳动关系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劳动争议日益增多的特点,面对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产业的改革、非在编职工管理、教职工流动增加、劳动纠纷日益增加的实际,高校工会组织不仅要从理论上、思想上探讨和提高参与劳动关系协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从机制上进行创新,做到协调劳动关系的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坚持和创新参与机制、劳动监督机制、平等协商和集体协商机制、劳动关系的预警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法律咨询和援助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特点,在构建和谐稳定高校劳动关系中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形成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广大教职工才会更加爱校敬业,为促进学校的发展而努力,积极投身学校的各方面建设。

5.融入网络化时代,探索工会工作的新途径

要顺应高校教师特点和网络时代潮流,通过网上管理、网上办公、“教工之家”网站、网上办理教代会提案等形式创新工会工作模式。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校务公开工作,如在工会网站上开展热点问题征集活动,广泛征求教职工关注的校务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以人事改革、校园规划、住房改革、后勤改革为内容的主题沙龙和网上调查。通过这一途径,准确了解教职工的需求和意见,找准维护职工权益的切入点,从而保证维权工作的效果,同时也为学校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三、立足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工会的执行力

1.要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高校工会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划工作、联系群众、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要把调查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使调研工作真正成为工会能力建设的基本功,成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在调查研究和探索实践中提升理论思维能力。例如,可以以校工会和各部门工会负责人为骨干,成立工会教代会理论研究会等,根据各个不同时期工会工作需要突破、加强的重点工作,设立若干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主动研究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在研究中探索新路,把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重点工作的发展。

2.要不断提高学习思考的能力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把高校工会建设成“学习型工会”。要着力优化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制定学习规划,建立学习制度,引导工会干部和教职工立足本职,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效的全新理念,提高个人与团队的学习效力,促进广大工会干部和教职工的全面发展。高校工会只有把学习作为提升能力的基本途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高教管理和工会业务知识,推动工会干部的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才能把更多的工会干部培育成适应时代要求、熟悉政策法规、精通工会业务的专门人才。

3.要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工会干部要始终保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过去工会工作中的传统经验,要认真吸取,并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形成自己工作的特色和亮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点,着力在校务公开、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师德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求实破,求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主动研究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探索实践中推动工会工作思路、载体、方式、手段的创新,从而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4.要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

不断提高求真务实的能力,就是要抓住学校党政关注、教职工关心、工会能办的事项,作为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戒照搬照套的形式主义。要克服畏难情绪和功利思想,敢于直言教职工权益,表达教职工的诉求。工会干部必须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工会工作才能赢得教职工信赖,才能树立工会干部的良好形象。

总之,高校工会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的前沿,做好工会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抓住契机,发扬创新的主旋律,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工会工作实现新的跨越,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典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 杨延红.关于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4):64-67[2] 江海宁.新时期加强高校工会理论研究工作的思考.工会论坛,2011,(6):20-21[3] 王勇.论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115-118[4] 陈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工会论坛,2011,(1):60-61[5] 王兆国.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2009年5月26日)[6] 何艺新,杨兵等.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方法创新与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8,(4):47-50[7] 倪浩,张杰.新形势新任务与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工会理论研究,2011,(1):40-41[8] 刘云山.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中铸就工人阶级新辉煌——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2013年10月18日)[9] 习近平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2013年10月23日)

作者简介叶涛,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过控系,副教授。坚定道路 践行职能 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北京师范大学 成国志 王炳林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工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行政机构支持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以“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共谋发展”为工作宗旨,全面履行工会职能,着力推动工作创新,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取得了显著工作业绩。2000年以来,先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获得北京市总工会、市教育工会的各种表彰和奖励二十多项,成为北京乃至全国高校工会组织的排头兵。

关键词:桥梁纽带 维护职能 自身建设一、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始终做密切学校党政与教职工联系的桥梁纽带

北师大工会严格遵循“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这一本质属性,始终自觉接受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学校党委也把工会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党委不断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每年都将工会工作纳入党的年度工作计划,校工会也主动将年度工作计划上报学校党委,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自主开展各项工作。为了保证党委对工会工作的直接领导,工会主席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兼任,专职常务副主席进入校党委委员,而且固定参加每月一次的党委书记与党口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碰头会,确保工会工作与党的工作从源头上统筹协调、步调一致。学校党委特别重视工会专职干部的配备,一贯选拔党性强、品质好、威信高又年富力强的同志从事工会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工会积极发挥党政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与学校有关部门一道,积极把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学校行政的中心工作向教职工做好宣传说明,努力做好上情下达;二是依托工会群众组织的优势,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客观、准确地向学校党委和行政报告,努力做好下情上达;三是开好一年一度的教代会,积极组织并举办学校党政领导与教职工的交流座谈会以及邀请校领导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直接的、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进一步密切了学校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多年来,北师大已经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育英才、安安静静做学问、扎扎实实搞服务的良好政治局面和校园氛围,这中间既凝结着学校党政的心血和汗水,也饱含着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和贡献。二、坚持找准切入点和立足点,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

工会是一所大学校,担负着教育引导教职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基本职能。多年来,北师大工会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始终把师德建设和教职工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积极寻求切入点和立足点,努力把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校工会与校党委宣传部一起,在全校教职工中组织开展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大讨论,又与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等一起,充分发挥教育和人文社会学科专家的作用和优势,共同研究制定了《北京师范大学师德规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职工行为准则》,还积极承办了全国教育工会首届“全国高校师德论坛”。这一系列重要举措,不仅营造了浓郁的师德建设氛围,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广大教职工对师德建设内涵和意义的思考,逐渐形成了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强大内驱力。在师德建设的实践方面,校工会更是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继承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把师德建设工作引向深入。一是坚持举办两年一次的“国情考察,理想教育,智力支教”三位一体的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创新,使青年教师在了解国情、为地方基础教育作贡献的同时,自身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二是坚持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和全体任课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比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由北师大工会于1991年首创,至今已坚持20多年,举办了13届。这项活动一直是由校工会牵头,与教务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联合举办,是工会组织提升劳动者劳动技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教学的有效平台,对促进青年教师个人成长、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013年,校工会又把“机关干部管理技能竞赛”和“后勤员工服务技能竞赛”正式列入工作日程,随着这两项赛事的启动和开展,校工会在促进教职工队伍能力水平提升方面将做到全覆盖。三是坚持开展创新争优活动,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教育创新先进集体”等评选表彰工作常态化,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发现并不断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使教职工队伍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三、坚持突出维护职能,始终为教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教职工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是工会组织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学校的利益格局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既是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职责,也是工会组织的基本任务。多年来,北师大工会坚持做好“两个维护”,一方面站在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教育引导教职工以学校的整体利益、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同时,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和个人切身利益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较早建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受理教职工提出的工作申诉,妥善协调解决了多起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方面的劳动纠纷,既维护了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积极发挥教代会作用,通过代表提案的答复和落实,有效推动了学校在教职工办公条件、住房条件、饮食条件、子女入学条件等方面的不断改善;三是密切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与校医院、体育运动学院等单位一起,分门别类地组织好教职工医学体检、体能达标测试、体质状况测试等活动,努力使教职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四是积极办理大病统筹和安康互助保险,在入保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努力为教职工做好理赔服务;五是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做好一年一度的特殊困难排查和补助工作。此外,北师大工会还通过多种形式,对女教职工、青年教职工、后勤职工、大龄单身教职工等特殊群体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呵护,使全校所有的教职工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切实体会到学校党政和工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四、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始终做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特色和优势所在。多年来,北师大工会借助学校特有的资源和优势,文体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在文艺活动方面,一是以重大庆典和重要节日为契机,坚持组织开展大型全校性活动。如2002年学校百年校庆,校工会参与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实况播出;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校工会举办了《爱我中华》教工歌咏比赛,2000人登台,各院系大展风采;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校工会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牵头举办了“伟大历程,光辉业绩”大型歌会,3000名师生同台放歌,以巧妙的设计、绚丽的场景、庞大的阵容、恢宏的气势激情赞颂了我们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视友网进行了实况转播;等等。二是借助一年一度的“三八”节、教师节、元旦等举办全校性的教职工服饰风采大赛和文艺联欢晚会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参与面广,达到了较高艺术水准,深受广大教职工欢迎和好评。在体育活动方面,①以校工会为主体组织好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和已经形成品牌的“金秋快乐长走”活动,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教职工参加;②建立健全了十多个球类、棋类、瑜伽、长跑等教职工社团协会组织,通过这些社团协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和各种赛事活动;③学校体育馆建成后,与体育运动学院共同设计安排了“教工健身日”活动,每周三下午都有数以百计的教职工到体育馆参加自己喜爱的运动。多年来,北师大工会在文体活动方面坚持弘扬主旋律、突出群众性,基本做到了大型活动年年有,社团活动月月有,特色活动随时有,不仅极大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也通过这些活动缓解了压力、愉悦了身心、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形成了北师大教职工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风貌,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五、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始终做广大教职工信赖的“教职工之家”

北师大工会十分重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组织建设。多年来,一贯以加强理论学习为先导,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推动工作创新为目标,大力加强校院两级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取得了扎实的工作成效。在学校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方面,一是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认识,深层次理顺工建与党建的关系,在“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助党建、工建是党建的有机组成部分”方面形成了高度共识;二是积极创建理论学习和工作研究平台,建立了一年一度的暑期教代会工会工作研讨会制度、宣传文体工作会制度和年终的委员会(扩大)会议制度,成立了全国高校第一个工会发展研究中心,创建了两年一届的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中国高校工会论坛”,使北师大工会在理论学习和工作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三是健全和完善工会工作的制度体系,建立并实行了工会自身的办公会议制度和工会常委会议制度,同时,规范了工会各部(室)的设置,健全了组织体系,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全体专兼职干部都有职可做、有事可为,切实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在院系部门工会的建设方面,一是校工会与部门党政协商,把好部门工会主席和委员的换届选举关,切实把有能力、有热情、肯奉献的工会积极分子提拔到部门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认真做好会员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建立了校院两级会员信息电子档案,既增强了会员的组织观念,也为工会做好会员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和组织保障。三是大力推进、深入开展基层单位“教职工之家”建设工作。此项工作,既是全面加强部门工会组织建设、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也是助推学校基层党的建设,促进院系和所有二级单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总结以往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北师大党委和工会制定并开始执行了新的动态建家考核评估体系和验收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建家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学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师范大学和所属的二级单位都建成了“和谐温暖、健康向上、幸福快乐、值得信赖”的教职工之家。

回顾总结北师大工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来,工作成就是显著的,经验和体会也是宝贵而深刻的。今后,北师大工会将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指引下,继续做到“五个坚持”,贯彻“五个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奋勇前进,不断开创新局面,展现新作为,取得新业绩,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和中国高校工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做出新的努力和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成国志,北京师范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副研究员。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教授。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黄超群 朱文婧

内容提要:随着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工会如何创新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是摆在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工作实际,从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工作水平、民主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工会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创新高校工会工作机制的新举措。

关键词:高校工会 工作机制 创新发展

高校工会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教职工群众组织,长期以来,高校工会坚持履行维护、教育、建设和参与四大职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全总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工会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工会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职工群众组织。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了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强调增强创新意识,这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本文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工作实际,分析、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工会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一、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教学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工作,也是高校的工作大局,高校工会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这个大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工作重心以及教职工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应形势的变化,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1.工会的工作领域有待拓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长期以来被冠以“福利工会”、“娱乐工会”的工会组织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教职工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等学科的细化,高校教师群体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对高校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如何拓展工作领域,更好地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给高校工会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工会的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高校工会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会应当针对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以及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来吸引和凝聚教职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工会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善于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传统体制和思维方式的沿袭,使得工会开展的很多活动效果不佳。根据高校教职工的群体特点,根据时代特征开展工作,对工会创新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3.工会的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工会的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设计、安排是否合理,工会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工会工作的实际效果。从现状看,由于缺少足够的关注与研究,工会工作的开展存在着思考不够、办法不多、措施不够有力的情况,影响到教职工参与工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到工会职能的发挥,因此,努力提高工会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4.学校的民主建设需要不断加强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职工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有了较大的提高,教职工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高校的管理重心向二级单位转移,教职工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管理、决策。因此,高校工会在改进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二、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发展的创新性举措

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高校工会应当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抓住学校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工作要点和关注点,运用工会特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汇聚民智,积极推动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深入推进工会工作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服务教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教职工群众信赖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职工之家。

1.以贯彻《规定》为重点,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

在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要重点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高校工会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理念,高度重视教职工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人翁作用,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教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1)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是调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积极性的一种机制,对于实现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处理好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学校的稳定和谐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教代会制度完善与否直接影响教代会工作开展的效果,高校工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校情的教代会制度。(2)积极实施民主监督。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按期换届。凡涉及学校发展大局,以及与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学校都通过教代会征求教职工意见,有效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决策、实施民主监督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3)切实做好提案工作。加强教代会提案征集工作,定期召开提案工作委员会会议,提案质量不断提高。开发网络提案处理系统,使提案的办理过程有迹可寻,确保提案个个有答复,件件有着落,极大地提高了提案处理效率和代表满意度。

2.以强化教育为抓手,切实推进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

重视广大教职工的多样化需求,努力为教职工的成长成才拓展空间。通过举办技能竞赛、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不断开展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为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搭建平台。随着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陆续退休,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举办,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交流教学心得的良好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开展专业培训,强化教育职能。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充分利用众多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各类专业器材,举办支撑岗位人员等的技能培训,以及综合管理岗位人员管理知识和业务培训等,在推进提高青年教职工业务和技能水平的同时,也可促进工会组织教育职能的发挥。(3)成立全新社团,关注人才培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是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艰巨责任。辅导员班主任联谊会作为工会管理的协会之一,它的成立为学工队伍建设创建了一个交流、借鉴、学习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标志着工会工作逐渐深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等学校中心工作中。

3.以做好服务为根本,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1)注重开展活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工会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定期举办各类具有实效性的文体活动。各类活动在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身体素质,缓解教职工精神压力,陶冶教职工情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2)切实做好劳模等先进劳动者服务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推进大会上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坚持广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热忱关心劳模工作生活,坚持每年对劳模进行走访慰问,按规范要求开展劳模认定和建档工作,抓好劳模申报推荐工作,不断增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共识,引导广大教职工以劳模为榜样,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3)规范、完善文体社团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推动教职工业余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制定和完善社团管理办法,更好地指导、规范和服务教职工文体社团组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和谐校园。

4.以加强建设为基础,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以及十八大和全总十六大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工会应从办福利、搞活动为主,转变到全面履职,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上,转变到更多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转变到各项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创新性和高效率上。(1)加强工会职能建设。高校工会应把握自身特点,依照自身的工作要求,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加强职能建设,维护广大教职工利益,组织教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加强教职工的沟通交流、学习与联系等。(2)改进工会工作方法。在工会工作中,应改变过去重组织而轻实效的工作方法,切实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和不同岗位教职工的特点,开展类型多样的各类活动,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高校工会改进工作方法,应做到发挥集体智慧,调动集体力量,利用先进技术,积极主动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寻求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积极措施。(3)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理论学习是工会的立身之本,调查研究是工会的谋事之道,工会需要重视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使工会干部深入研究工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在实践中更好地面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使工会组织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4)激发基层工会活力。鼓励各基层工会积极开展符合各单位职工特点的活动,如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主题演讲等,这些活动贴近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使基层工会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形势下,高校工会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解放思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1] 李美琴.创新高校工会工作的理论思考.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谢庆玥.坚持创新发展道路推进高校工会工作.管理观察,2010,(15)

作者简介黄超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高级工程师。朱文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会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问题研究安徽工程大学 张寅红

内容提要: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是高校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现实反映,是广大教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工会组织满意度和信任度的客观评价。本文从形成和培育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的现实意义以及影响高校工会组织社会形象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党工共建,尊重工会工作规律,积极发挥社会职能,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中增强社会公信力的重塑路径。

关键词:工会组织 社会公信力 诚信精神 社会形象

高校工会公信力是高校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现实反映,是广大教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工会组织满意度和信任度的客观评价。改善和提高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要求,更是建设现代大学的时代要求。一、工会社会公信力的形成和培育高校工会公信力的现实意义

1.工会社会公信力的形成和基本要素(1)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公信力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其核心是契约关系双方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上的信任和信赖。(2)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它承担着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社会角色。工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重要社会团体,工会会员和工会组织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双方信守承诺的契约精神,形成契约关系的首要前提是基于会员对工会组织的需要和信任,其核心就是“诚信精神”。《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对于这种关系均有明确规定。(3)工会公信力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它是建立在工会和会员之间信守承诺关系和恪守“诚信精神”基础上,通过开展活动、履行社会职能及其取得的实际效果,而体现出的、被社会积极认同和信赖的、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和影响。信守承诺和信任是构成工会社会[1]公信力的两个基本要素。工会会员作为工会组织承诺的维护对象是衡量和测度工会社会公信力的判断主体,同时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评价也是影响工会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因素。

2.培育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的现实意义(1)培育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中,将维护和代表职工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作为坚持这条道路的关键,阐明了工会维权在工会全部工作中的基础作用。这表明工会维权及其效果直接影响能否更好地坚持工会社会主义性质这一根本问题。培育工会社会公信力的根本就在于工会必须在实践发展道路理论中履行自己的职能,维护好职工的权益。(2)培育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是保证党的领导,实现工会桥梁纽带作用的必然要求。高校工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并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从工会社会公信力的角度其核心就是当好联系党与教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利益和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这既是党对高校工[2]会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工会组织对党的一份政治承诺。(3)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是工会组织在建设现代大学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无形资产。高校工会作为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主要职能的群众组织,良好的社会公信力不仅是其合法性的根基,也是合理性的前提。随着高校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工会组织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公信力才能实现“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职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二、影响高校工会社会形象和公信力的原因分析

影响高校工会组织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归结起来主要是历史性影响和高校工会自身的实际作为。

1.历史影响

中国工会有着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的异常复杂和曲折使中国工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受到了冲击和伤损。1950年6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工人阶级地位的根本变化,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工会法》,为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工会自身建设和工会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到党内“左”的思想影响,工会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饱受质疑,为其后出现的“工会消亡论”埋下祸根。随后的十年动乱中,工运事业和工会活动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此外,改革开放之前,无利益差别的劳动关系占主导地位的计划经济被视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在此情况下工会组织丧失了其最主要的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造成了工会维权工作历史秩序的断裂。此后,超出社会适应性的社会和经济改革使大批职工下岗失业,成为了改革成本的实际承担者,工会组织维权的不力和缺位客观上造成了广大职工对工会作用的疑虑,逐步形成了福利工会、活动工会的刻板社会印象。高校工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同样不能摆脱这种社会对工会传统形象的固化认识和偏见。

2.现实原因(1)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新时期维权要求的错位。长期以来高校将工会作为行政部门进行设置,无论从学校对工会的管理,还是工会组织对自身的认识、工作思路和工作开展方式始终摆脱不了高校附属机构的行政化影响。高校工会的建设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权的现实条件与新时期教职工维权需求之间,存在“互不衔接”的错位现象。工会在维护教职工权益时缺少制度的支持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手段和机制,在形式上“呼吁”的多,制度援助少;维护单一的、基本层面的利益多,维护复杂的、发展层面的权益少。工会的维权不力使教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一般不会主动寻求工会的援助,而大都选择自发的集体行动或申请劳动仲裁甚至直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维权,工会常常处于被缺位的尴尬境地,这实际造成了工会组织被边缘化的危险。工会组织常常在服务中赢得了教职工的认可和尊重,但在维护教职工切实利益的关键时刻,却失去了教职工的信任和依赖。(2)调处能力不足与复杂的劳动关系的错位。在劳动关系出现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用人机制也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作用下,由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这使得高校劳动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协调劳动关系的需求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但多数高校工会组织长期以来缺少参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机会和实践,在协调处理劳动关系中因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缺乏谈判人才等现实原因,使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和影响。(3)固化的工作模式与现代大学民主建设需求的错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大学的建设,民主管理成为了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多层次制度化的民主管理在职工利益表达、利益协商以及权利制约和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劳动关系调整也亟待民主机制的引入。高校工会作为民主管理主要实施部门,随着《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出台和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教代会建设,但工会组织固化的工作模式,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不完善,使民主管理工作仍处于初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阶段。三、改善和提高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和进一步发挥工会等群众团体作用做出了明确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这对改善和提高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指明了方向。

1.坚持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服务建设现代大学科学发展中提升社会

公信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新世纪、新阶段工会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最大成果,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根本[3],高校工会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工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十八大对工运事业的要求,也是高校工会组织在服务现代大学建设中发挥凝聚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学校工作大局中发挥作用,在维护教职工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精神文化和社会权益中增强凝聚力,是高校工会组织有效提升社会公信力的正确方向和基础。

2.坚持党工共建,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中增强社会公信力

中国工会不仅具有阶级性和群众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正确处理党和工会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工会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改善和提高工会公信力的根本政治保障。高校工会是大学教职工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接受党领导的群众自治组织,是党委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高校工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党的先进性,使教职工群众成为党的群众基础,不仅要在理论上明确党和工会的关系,更应突出在实践中坚持党工共建这一原则的实际效果。增强工会组织社会公信力,不仅要从坚持党的领导中获得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从争取行政支持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也要善于在群众工作中寻求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3.发挥社会职能,在“两个维护”中实现社会公信力

高校工会作为行业性工会,以“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法定社会职能确立了在我国高教体系及大学组织结构中的重要地位,[4]工会职能的履行就是工会参与管理、发挥作用的过程,对学校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与贯彻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结合起来,完善教代会制度,使之成为保障民主权利、真心实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平台。树立大维护意识,将“两个维护”具体化到工会工作实践中,既向广大教职工叫响“有委屈困难找工会”的口号,也为学校做出“要和谐发展找工会”的自信承诺,赢得教职工和学校行政的两方面的共同信任,在双重“诚信”中实现社会公信力。

4.尊重工会工作规律,在积极主动作为中释放社会公信力

建立和完善高校工会社会公信力,最大障碍就是高校工会组织自身存在违背工会工作规律、过多依赖历史经验等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诸多问题。虽然,在社会转型期高校工会组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机关化和行政化难以避免,但工会工作应努力建立在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借势借力,把党委的要求、行政的愿望转化为维护好教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的优势条件,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用主动积极的高质量作为取信教职工群众,取信党委行政,有为才会有位。此外,高校工会还应以创新社会管理的姿态,多层面地参与社会管理,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改变社会心理层面对工会的负面影响,重新赢得社会的尊重和群众的信赖。

提高工会社会公信力对于坚持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高校工会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高校工会组织只有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职能,主动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教职工的利益,才能赢得党委和行政的信任和肯定,赢得来自社会和工会会员的正面评价和尊重,这既是高校工会社会形象的重塑之源,也是工会社会公信力的重建之路。

参考文献[1] 赵健杰.关于工会社会公信力研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要求.工会工作,2013,(1):5[2] 赵健杰.关于工会社会公信力研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实践要求.工会工作,2013,(1):7[3]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学习读本.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25[4] 赵保全.高校工会职能的伦理性和现实构建.工会论坛,2012,(6):5

作者简介张寅红,安徽工程大学工会副主席,高级政工师。试论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袁贵平 王成军

内容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引领的重要使命,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和谐校园建设在高校更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和谐校园的理念和实践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前瞻意义。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校园,努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和谐校园 主力军 高校工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引领的重要使命,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和标杆作用,和谐校园建设在高校更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和谐校园的理念和实践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前瞻意义。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工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校园,努力形成全体教职工各尽所能、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一、工会视角下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校园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校园直接表现为高校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包括人、事、物、景、情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从工会视角具体来说,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民主治校、师生互爱、公平正义等方面。

民主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是尊重学校的每一个人,让人人都有一种主人翁责任感,途径是通过一定程序让所有人参与学校的建设,推动学校的发展,目的是充分激发所有人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培养或增强全体教职员工的公民意识,以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个人幸福与学校繁荣的和谐统一。

师生互爱体现为校园内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谐校园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情感交融,交流合作”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心灵的和谐。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高校的公平正义,就是校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得到关爱,非事业编制职工的权利和利益得到维护,从而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必将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高校工会作为推动校园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维护教职工权益的主体,发挥着学校党委和教职工之间桥梁纽带的重要作用,高校工会工作的本质就是推进校园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这正是协调利益、构建和谐的重要体现。

高校工会作为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在激发广大教职工荣校爱校热情,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以学校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投身学校建设发展方面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高校工会要发挥自身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的优势,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为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事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高校工会应当发挥好校党委和广大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及时将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传达到教职工,带领教职工学习、理解校党委的决策意图,保持和校党委一致,使教职工增强贯彻落实校党委工作部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收集教职工对学校建设发展、党委决策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适当的渠道,向校党委及有关部门反馈,使得校党委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高校工会应当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追求真理、淡定从容、包容开放、恪守学术道德的老师,在学生中会有崇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形象,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有利于形成师生互爱的良好氛围。工会的组织特点是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这就决定了高校工会具有独特的优势发现和发掘这样的教书育人楷模,从而推动高校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高校工会应当在维护教职工权益,促进校园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公平正义原则的贯彻与实现,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及其矛盾的调整与处理上。校园公平正义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职工劳动关系的调处能否实现公平正义,同样,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决定于劳动关系内在矛盾的调整是否体现公平正义原则。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应是高校工会的不懈追求。三、如何发挥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1.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坚决维护教职工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是高校工会

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保证

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核心。中国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组织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工会的历史选择。2010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要研究工会等群众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他们依照国家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工会应当自觉接受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团结引导广大教职工坚定不移跟党走,将自身工作纳入党委全局工作中通盘考虑,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水平,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2.围绕中心、服务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高校工会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

主要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和谐校园建设将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氛围。高校工会组织要服从高等教育事业工作大局,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动员全体教职工以主人翁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努力完成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

3.坚持完善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是高校工会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教职工代表大会是高校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高校民主治校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凡是教代会通过的决策,具备强大的群众基础,从而更加科学化,增强了可行性,实行起来更顺畅,减少了矛盾和纠纷,无疑为和谐校园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3年年初,教育部颁发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规定》在总则、教代会职权、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组织规则、工作机构等方面均作出了新的规定,《规定》在教代会职权方面作出了更加细化的规定,尤其是听取学校章程制定情况、听取工会年度财务报告、民主评议干部等方面更加明确,更加具体。这些规定对今后高校教代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工会要积极协助党委,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制定出符合高校自身实际的教代会及二级教代会实施办法,修改完善教代会执委会议事规则,使得教代会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选好教代会议题,认真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进一步提升教代会质量,做到让党委放心,让教职工满意,从而全面提升民主管理水平,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教职工权益是高校工会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必然要求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央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明确了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设目标。在高校,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实现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条件,也是校园和谐的重要基础。工会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工会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在国家法律和学校制度的框架内解决劳动关系矛盾,促进学校发展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统一。如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高校人事制度也在不断变革,除事业编制外,非事业编制人员日益增多,包括人才派遣、劳务派遣、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在部分高校,甚至教学科研一线及行政管理等重要岗位也出现了“派遣人员”。据某调研组对某省十余所高校的调查,一线教学科研、学生辅导员以及行政管理岗位的派遣制教职工占各校教职工总数的8%~10%。这些教职工无疑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也对高校建设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但和编制内相比,收入、福利、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待遇差别较大,比如:基本工资水平普遍很低,与同岗位在编职工相比差距往往达一倍左右;不能参与干部选拔;在学校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学校事务难以参与;没有业务进修的机会,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就会使这些群体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不稳定因素。高校工会应督促学校有关用人单位依法与教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积极推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制定非事业编制用工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障这部分教职工同工同酬的权利,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5.在教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工会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但也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条件下,高校师德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违法乱纪,严重损害教师的职业声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是对学生、高校、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3年年初,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明确要求。高校工会应利用自身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自觉担负起推动本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任,在教师中掀起学习师德规范的热潮,努力营造重德养德的浓厚氛围,使师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积极探索典型宣传和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通过定期开展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等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高校教师良好职业形象。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或修订本校的师德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校外兼职兼薪规范等配套政策措施,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

作者简介袁贵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高级工程师。王成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会办公室主任,工程师。[1]高校工会的作用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华中农业大学 刘松年 程芳 陈东明 余顺华 李星 王艳 杨芳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武汉市十所高校的教职工,了解工会工作的现状以及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和期待,分析了工会作用发挥欠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挥高校工会作用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工会 作用 对策

为研究高校工会的作用,2011年,笔者选取了武汉市的10所高校教职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部属院校4所,省属院校4所,高职高专2所。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问卷304份,回收率95%。

调查对象中,男性为54.4%,女性为45.6%。有30.5%的人曾在学校工会任职或兼职,有42.9%的人现任或曾任学校两级教代会的代表。其余信息见表1。表1 湖北大专院校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表一、高校工会作用现状

1.工会开展主要工作的状况

在所列的14项工会工作中,教职工普遍认为开展文体活动(76.6%)、帮助困难教职工(53.9%)、发放福利(42.7%)、坚持教代会建设(36.2%)是工会近年来主要做的工作(见表2)。表2 大专院校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评价与期待情况一览表

2.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评价

受访者对所属学校工会近年工作总体评价良好,64.8%的教职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35.4%的教职工表示在自己或身边同事遇到涉及切身利益问题时,他们会通过工会或教代会向上级反映,选择也许会的为44.1%。这说明调查者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工会所做的努力。

调查表明,湖北高校教代会坚持的情况良好。近70%的受访者表示学校每年坚持召开教代会,教代会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受访者对教代会的成效不太满意。仅有超过1/5的教职工给予充分肯定,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教代会能起到一定作用,可是与期望有较大的距离。还有近两成的受访者表示教代会有形式主义倾向,起不到实质作用。高校近四成的受访者对校务公开处于不太满意以上的状态。

对于工会开展的集体活动,多数受访者给予肯定评价。认为这些活动使他们放松了身心(52.8%),提高了集体凝聚力(51.4%),交流了情感(51.1%),营造了和谐氛围(48.2%),活跃了气氛(39.4%)。

3.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的期待

在工会今后有待加强工作的建议中,分别有反映群众呼声(67.8%)、推进校务公开(50.2%)、维护教职工利益(38.2%)、坚持教代会建设(31.4%)等项工作是受访者最希望工会加强的工作,排在14个选项中的前4位(见表2)。二、影响高校工会作用发挥因素分析

1.工会地位不明确

学校工会是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继学校党委、行政之后的全校性的教职工组织。而在大家的眼中和学校工作中,工会仅仅是党委领导下的一个职能部门。这种理论和实际上存在的落差,凸显学校工会地位的尴尬。调查发现,很少有学校能够落实定期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

2.工会定性不准确

学校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反映群众呼声是群众组织最基本的要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调查表明,有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反映群众呼声”是他们最希望工会今后加强的工作。教职工的这种迫切愿望,说明学校工会尽管做了不少工作,但忽略了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说明学校工会这个群众组织的群众观念淡薄了,机关作风严重了,忘记了自己这个组织的性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警醒的问题。

3.工会职责不清晰

调查表明,工会还缺乏对自身职责清醒的认识。工会的职能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能存在着交叉重叠的现象,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稍不留神,就会“背着磨子唱戏”——吃力不讨好。工会的实际工作存在着两种不好的状况,有时候裹脚不前,工作无为不到位,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有时候越俎代庖,工作有为而越权,引起其他部门的不满,出现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田的现象。

4.工会维权能力不足

学校工会维护职能发挥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维权能力不足。主观讲,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组织,形成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运行机制还需要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客观讲,工会作为一个群众组织,还未建立,也无法只依靠自己建立有效的维权机制。维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会作为第三方协调处理学校以及各部门与教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常常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与学校的具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缺乏有效、科学的协商机制和维权手段,使得工会的维权工作难以开展,更谈不上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三、高校工会发挥作用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学习,明确工会工作目标和职责

学校工会在工作中始终要想到自己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始终要想到维护职能是自己的基本职能,始终要想到服务教职工是自己的根本职能,始终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教职工”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因此,学校工会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把握时代脉搏,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素养,坚持“立足工会,服务教育”,联系学校实际,认真履行工会的职能,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在“提高教职工素质,促进教职工职业发展”上下功夫,工作中做到主动不盲动,参与不干预,到位不越位。

2.转变观念,克服学校工会行政化倾向

如前所叙,尽管学校工会做了不少工作,也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可。但由于工会存在着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使得工会所做工作与群众的期望值还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学校工会要转变观念,去掉自身存在的行政化趋势,切实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能。只有深入教职工队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求,才可能更好地反映他们的呼声,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维护他们的权益,而不是隔靴搔痒。其实,反映群众呼声,加强干群交流,也是维护教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只有增强群众观念,密切与教职工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3.建设制度,推进学校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制度内生性的需求。学校工会要以教代会制度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教育部32号令的颁布,明确了工会是学校教代会的工作机构,有助于工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工会要注重培养教职工的民主意识,加强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他们不仅要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且要树立权利意识,主动行使、维护自身权益。其次,要做好教代会代表的培训。组织他们对教代会的理论政策、法律规章、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帮助他们熟悉教代会工作的程序和内容,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最后,要推进教代会职责的落实,更好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工会要主动推进学校教代会八项职权的落实,尤其是评议监督权的落实。同时,教职工在行使教代会的职权时,还要处理好民主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学校教代会与行政的监督与支持的关系。

4.开展建家,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工会是教职工的群众组织,把工会建成教职工之家,这是工会工作的最高境界。建设“教工之家”的过程,就是全面履行工会职能的过程,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过程,就是不断增强工会活力的过程。因此,高校工会要面向院系、面向基层,始终以建家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工会自身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工会班子的建设。在党的领导下,把勇于进取、甘于奉献、获得群众信赖的优秀分子选进工会班子,形成一个团结拼搏、有战斗力的集体。其次,要加强工会制度建设。工作上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运行中要有规范的工作机制,评价中要有科学的考核指标,反馈中要有良性的交流渠道。最后,要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职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1] 高健,张连官,陈菊芳.工会在高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工会理论研究,2010,(4):36-37[2] 何玉明.新形势下的高校:工会工作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17-120[3] 华中农业大学课题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代会与企业职代会比较研究报告.中国教工,2008,(3): 15-21[4] 李俊霞.论我国教育工会在教师权益保障中的地位和作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刘松年,华中农业大学工会主席、研究员,高教所所长。程芳,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硕士生。陈东明,华中农业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研究员。余顺华,华中农业大学工会副主席、副教授。李星,华中农业大学工会活动中心主任、讲师。王艳,华中农业大学工会办公室主任科员、讲师。杨芳,华中农业大学高教所硕士生。

注释

[1]本课题由湖北省教育工会资助创新开展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安徽大学 郁建民 金华

内容提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又一次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新的形势,提出新的要求。笔者就当前高校工会工作中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关键词:高校 工会工作 问题 思考

当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教职工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两个维护”的关系,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高校民主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摆在高校工会面前的新课题。一、高校工会工作的现状

1.制度配套不到位

随着《工会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有效地推动了依法治校的进程,势必要求高校工会工作也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笔者在随访中发现,有些高校并没有建立适合本校的工作制度或实施办法,诸如“劳动人事纠纷调解办法”、“法律咨询制度”、“民主协商议事规则”等。从工会的角度看,当前存在着制度不够健全、规范化管理不够到位的问题。

2.工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如果用师资队伍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工会队伍的话,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有些高校的工会队伍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专业水平不强、亲缘关系偏近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发挥,感到力不从心。

3.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氛围不浓

笔者在随访中发现,大多数教职工对工会的期望,仍然是提高教职工的福利排在首位,其次是希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而对工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的期望值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在教职工的心目中工会组织仍然是福利工会、文体工会,对民主工会的认识还不够;二是在制度建设上,没有明确工会主席参加或列席参加校长办公会议、行政常务会议等,这样就无法保证工会对学校重大事项的源头参与,对贯彻落实学校的决议、决定显得滞后,对教代会提案和代表的建议的落实与跟踪监督不够。二、创新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1.创新维权机制,助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上水平、上台阶(1)进一步建立与完善高校内部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绩效工资实施、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改革,都直接涉及教职工个人发展、家庭生活等切身利益。新一轮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要求改变历史上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教职工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一部分教职工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失。高校劳动人事关系的这种特点,要求对劳动人事争议的处理,既能够维护制度框架的稳定,又能够维护教职工的利益最大化;既要保障学校工作秩序正常化,又要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工会恰好具备协调劳动关系、化解矛盾的组织优势。因此,高校内部应建立与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制度。(2)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基层民主制度,把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一是要发挥校级教代会的引导作用和示范作用,把教代会制度作为学校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民主议事制度、代表质询和巡察制度、提案督办制度等,真正落实教代会的职权。二是大力推进院(系)级教代会建设,院(系)改革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都要提请教代会审议,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由教代会通过,促使基层民主管理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3)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校务公开制度,加大工会、教代会源头参与的力度。完善和深化校、院(系)两级校务公开是落实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在校务公开制度的框架下,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院(系)务公开工作制度。在机制运行方面,应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工会和纪检监察协调监督、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各司其职、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尊重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主人翁地位,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2.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1)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建立学习型组织。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28日在接见劳模时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1]。当前,工会要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适合教职工不同群体的主题教育活动,用大学文化、校训精神凝聚教职工的智慧与力量,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教职工的行为,用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陶冶教职工的情操。由此,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以“教职工之家”建设为工作抓手,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工会十五大致祝词中强调:“要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更多地交[2]给工会组织去办”。笔者认为,要把国家领导对工会的殷切希望变为现实,其途径就是要建立党、政、工共建“教职工之家”的长效机制,工会要唱响“教职工之家”建设这一主旋律,要把“教职工之家”建设作为造福广大教职工的民心工程去做。要有建“家”即建校,“家”兴则校兴的工作理念,要有明确的“坚持阵地建设和内涵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真正把工会建设成为领导满意、职工信赖的民主、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3)开展特色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工会开展活动,要始终把“组织职工、教育职工、维护职工、服务职工”作为高校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教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部门工会、教工协会的积极作用,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开展特色文化体育活动。此外,工会还要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努力做到在活动中体现对教职工的真情,在工作中当好桥梁和纽带。

3.创新队伍建设机制,不断提高工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1)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配齐配强工会领导班子。高校党委应将工会工作列入党委的工作计划,要建立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工会工作。要重视工会班子建设,要将品德高尚、素质优良、作风扎实、开拓创新、奉献有为的同志选拔到工会班子中来。(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从学习形式来讲,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从管理机制来讲,可以采取分级负责制,学校工会负责校工会委员、部门工会委员和主席的培训,部门工会负责所辖工会小组长和会员的培训。从保障机制来讲,要将培训经费列入工会经费的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对培训所需的场所等基础设施要落实到位、舍得投入。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建立网络学校。一方面,全方位、多渠道对教职工进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教育,以及学校当前中心工作的宣传,帮助他们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部门工会主席的培训,全面提高工会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3)开展特色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工会开展活动,要始终把“组织职工、教育职工、维护职工、服务职工”作为高校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教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部门工会、教工协会的积极作用,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开展特色文化体育活动。此外,工会还要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范围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努力做到在活动中体现对教职工的真情,在工作中当好桥梁和纽带。

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国教工,2013,(05):7[2] 龚建平.关于工会工作的“资源和手段”.现代大学制度下的中国高校工会.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175

作者简介郁建民,安徽大学工会主席,副研究员。金华,安徽大学工会副主席,讲师。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东北师范大学 刘国有

内容提要:新时期高校工会在校党委领导下,结合工会工作特点,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做好和创新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务虚,更要务实,即在解决教职工思想问题的同时,还要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前途,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助推学校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教职工 思想教育工作 创新

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活动,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会干部做好工会工作的自觉性。作为高校工会,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工会职能,积极做好校园和谐工作,助推学校全面发展。首先,要在校党委领导下,结合工会工作特点,积极做好和创新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工会干部要做好广大教职工的贴心人,工会要成为广大工会会员温暖的家。一、坚持以人为本,开展高校工会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以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凝聚人心。教职工对高校的认同、热爱与忠诚,是一所高校不断走向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有了这种认同与热爱,教职工们才会自觉为高校利益着想,才会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辛、想方设法为高校的发展尽自己一份心、出自己一份力,才会与高校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我国不少优秀大学的发展历程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能不能激励起教职工对高校的认同、热爱与忠诚,是检验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营造一种平等的、宽松的、和谐的氛围。我们要充分尊重教职工的情感,满足教职工的精神需求。教职工在高校中工作,不希望仅仅被看成来打工,来挣工资的,除了基本的谋生需求之外,他们同样渴望在高校不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个人也能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个人素养及能力能有更快的长进,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等。他们这种全面成长的需求应该得到尊重与理解。所以,思想教育工作要摒弃居高临下、单纯灌输式的工作方式,不应以教训人、管治人、强迫人的姿态出现,不宜单纯依靠条条框框的规章去约束、强迫教职工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应从尊重教职工的立场出发,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注重激励教职工自我成长的内在潜能,引导教职工自己去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让教职工在自我成长中体验自我完善,提升全面素养与人生境界。

3.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踏准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高校教职工在内的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日益开放、多元、活跃,这就要求做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密切关注时代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动态,针对在教职工中能产生强烈共鸣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教职工站在有利于国家及高校发展前途的立场,思考问题,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意识。同时,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础之上,探索更适应网络化、平民化、多元化时代要求的新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4.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尊重不同教职工的个性。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张扬个性日益得到人们的宽容与理解,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在不违反党纪国法与校规校纪、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等秩序的前提下,尊重不同教职工的不同个性。这就要求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因人而异,而不能千人一面,不能教条化、模式化。

5.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本着贴近教职工、贴近现实的原则。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停留于讲大道理或标语口号式的空洞说教,要结合教职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困难与问题,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等发展的实际,将大道理分解、转化为教职工能够感同身受的实实在在的事,从中分析利弊得失,逐步引导教职工分清哪些事有利于高校发展,哪些事不利于高校发展,什么时候是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高校利益,以及个人利益的实现离不开高校的整体发展;等等。

6.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注重高校领导者的以身作则。事实胜于雄辩,如果教职工看到高校管理者处处严于律己,事事为教职工利益着想,为高校发展大局着想,而不是为自己或小团体利益着想,这样的高校管理者自然会赢得广大教职工的认同与赞许。相反,如果高校管理者是“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再下功夫的思想教育工作都会失去效力。因此,做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之一是高校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种来自高校管理者的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和号召力的。二、创新活动平台,开展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

成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其所借助的活动平台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在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探索中,应努力实现思想教育工作活动平台的创新。

1.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活动的“硬平台”,实现思想教育工作载体的现代化。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应在总结经验、发扬思想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注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和传播手段的更新,充分注重现代社会成员接受教育、获取信息在途径、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现代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之中。在这方面,应重视对教职工特别是年轻教职工影响尤为明显的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移动通信、掌上电脑等活动平台,通过校园网信息发布,以及电视短片制作、网站信息传播、网页制作、短信发布、电子邮件、思想教育刊物等方式,渗入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播正确的理想、信仰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战斗力与影响力。

2.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活动的“软平台”,实现思想教育工作方式的现实化。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要真正实现“三贴近”,必须使自身深入教学科研和实际生活,通过与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结合,推进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果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职工校园文化团体、体育活动协会和教职工的各种学术学会、学科研究会)等活动中,利用这些活动提供的场所、形式和手段,为教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话题、重点事件释疑解惑,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有更好的实际教育效果。

3.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活动的“活平台”,实现思想教育工作活动的人性化。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并满足教职工的需求。同时,对于思想教育工作活动的人性化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应根据人的需求,按照人的特点,从满足人的意愿出发,以服务人、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例如做好教职工的帮扶救助工作,经常了解教职工的家庭生活、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情况,主动承担起困难教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救助人”、“第一报告人”的责任,切实把对困难教职工经常性的帮扶救助与思想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真正为教职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思想教育工作才更富有实效性。另一方面,应通过活生生的人去做活生生的人的思想工作,通过活生生的现身说法和活生生的实际行动,阐释思想教育工作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例如充分发挥劳模和师德标兵等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学术人生报告会、师德论坛等形式,使教职工在一起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和沟通感情,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思想教育工作会更有成效。三、强化利益导向,引导教职工正确处理利益关系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利益导向功能,协调高校集体与教职工个人的利益关系,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是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创新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引导教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但有时也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就在于结合具体实际,向教职工讲清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同时,在保证集体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下,引导教职工合理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2.引导教职工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是能够统一起来的。然而,在有些情况下,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也会产生矛盾。此时,如果不能从全面的、发展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就容易导致只重当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思想教育工作应着重讲清楚长远利益是当前利益的源泉,引导教职工以科学的方法权衡孰重孰轻、孰大孰小,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使教职工在确保实现长远利益的前提下来对待当前利益。

3.引导教职工正确处理讲报酬与讲奉献的关系问题。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等量劳动获得等额报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实现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需要,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只讲报酬,而应当强调奉献甚至牺牲。例如,军人劳动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其在利益实现的问题上必然具有与通常情况不同的特点: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军人必须出生入死、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思想教育工作应引导教职工正确处理讲报酬与讲奉献的关系,我们虽然不是军人,但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在学校和工作单位需要的时候,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职工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务虚,更要务实,即在解决教职工思想问题的同时,还要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前途,为他们排忧解难,积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刘国有,东北师范大学工会副主席。新形势下增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兰州大学 程丁犁 陈卫东

内容提要: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跟进、民主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维权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将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改革、民主管理、师风师德建设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教工之家”建设活动之中,以增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工会 思想政治工作 教职工

高校工会作为知识分子的群众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工会的生命线,而且是高校发展、和谐工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精神指导下,我国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形势和新情况,对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当前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信息、思想文化的传播,利益多元化趋势日渐突出,劳动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为了更好地响应党的号召,要求高校工会组织积极配合学校党委,发挥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

新形势下,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对象、环境、条件以及特点都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为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要求。根据当前形势和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和谐校园的建设,是高校工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新形势下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工会不断解放思想,在服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同时,努力关爱广大教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跟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的逐渐变化、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高度开放,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形式逐渐趋于表面化、多样化。面对广大教职工思想趋于多样化的新情况,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则表现得相对滞后和被动。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高校工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经费保障两个方面。

2.高校工会民主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作为教职工民主管理最基本、最重要形式之一的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由于人员、办公条件及其他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了部分高校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机构不健全、智能作用发挥不到位、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决策途径不通畅的现象,特别在一些基层工会,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除了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还存在制度不健全、规章条例不完善的问题。作为一个群众组织,代表工人群众利益的属性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导致广大教职工对工会失去信任,工会干部在教职工中没有威信。

3.高校工会维权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由于高校工会的性质以及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具有阵地、队伍等优势,高校工会在教职工权益维护方面做得普遍较好,但偶尔也有教职工权益受侵害。在侵权现象发生时,作为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工会组织,因为维权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对侵害教职工切身利益、长远利益的行为,并没有真正地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正当的途径和程序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只是积极呼吁,或一味地对被害者给予同情,维权范围狭窄。而对于教职工工作或生活上的困难,作为“教工之家”的工会,则是过多地强调工会不是权力机构,大做表面文章,推诿扯皮,并没有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积极研究、探讨,把握症结,积极想办法帮贫扶困,切实解决教职工的实际问题。三、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

改革和发展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工会[1]是一所提高全体职工群众思想觉悟的大学校”。针对高校改革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工会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开拓创新观念,在工会改革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内容上,工会各级组织不但要对广大教职工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教育,而且要全面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经常深入教职员工队伍,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密切关注的问题,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办要事,不断提高其认识,统一其思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方法形式上,工会管理者俱乐部、电影院、体育场所、橱窗等文化场所,都是工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和依托,是工会所具有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针对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一些深层次思想问题,工会可以通过工会自办刊物、工会网页等媒介,通过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参观考察,宣传典型,文娱活动等广大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多载体地做好正面引导、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校长办公会议等,加大教职工“源头”参与力度,直接参与学校有关改革政策、法规的讨论制定,将教职工的呼声反映到学校决策中。

2.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在民主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只有紧紧依靠教职工,做到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教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在制度上有效保障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简言之就是只有完善好民主管理制度,坚决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才能够真正地办好学校。

首先要优化工会的组织机构。完善健全的工会机构建制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条件,及时完善、优化高校工会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使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相互协作,取长补短,使工会能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使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发挥,改善工会在广大教职工心中的印象,使教职工增加对工会的信心。

其次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推进工会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工会干部直选制度,改革以往的任命制,让职工选出自己信任的工会干部,以增加职工对工会的信任,通过直选产生的工会干部也能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权益;要完善工会民主监督以及具体的细节性规章制度,通过校务公开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和主人翁的作用,依靠广大教职工,多形式、多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足,以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3.重视师德师风作用,在师德师风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2]高校工会要探索构建以“三育人”活动为核心,以青年教师为重点,以教书育人为目标的全方位、有特色的育人体系,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一是要进一步加深教师对其职业的理解,对其职业的道德责任以及在育人工作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树立高尚的职业荣誉感,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二是要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倡导平等、友爱、团结的新型师生关系,把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把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落到实处;三是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使他们在治学过程中能够刻苦自励、锐意进取,并不断汲取新知识,敢于大胆开展教育实践,从中发现和总结新规律;四是要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使教师可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形成热爱科学,追求真理,规范言行,待人以诚,举止文明的良好形象。

4.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工会是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责任就是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并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做实,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然而,无论开展何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都需要不同的设施和场地,包括文化体育设施和场馆、教职工阅览室和教职工活动室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财政经费保障。所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高校工会应广开经费财源,搞活经费,避免因经费来源单一和短缺导致工会事业发展受限。高校工会在上级工会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可以通过发展工会所属的企业、创办劳动服务事业让渡一定利益给工会;可以通过举办低偿收费的职业培训、法律咨询等事业获得收益,广开收入渠道;也可以争取社会捐助、政府补贴等项收入,以支付工会开展活动时的必要支出。工会有自己独立的支配资金就为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

5.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教工之家”建设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与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以教职工为本作为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根本理念,既是工会的群众组织性质与特点决定的,又是新形势新任务所要求的。

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教职工工作环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3]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工会在创建“教工之家”活动时注重人文关怀,就要尊重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在改革时期的精神和物质追求,正确处理教职工的利益诉求,尊重教职工的创造性劳动,承认教职工在学校的主人翁地位和贡献,调动起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工会在创建“教工之家”活动时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需从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角度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职工心坎上、做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解决教职工在业务进修、住房分配、职称评定、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方面出现的困难,从而达到化解思想矛盾、凝聚教职工队伍的作用。

其次,要强化“教工之家”创建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工会在开展“教工之家”创建活动时,可以通过开展有意义的教职工活动和思想交流,增强教职工与学校的感情联系和集体主义观念;可以通过丰富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传播思想信息和文化知识,使教职工得到精神生活的愉悦和文化知识的涵养,进而使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1] 江泽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63[2] 胡锦涛.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程丁犁,兰州大学工会专职干部。陈卫东,兰州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基于新媒体视角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创新探究吉首大学 李洪雄 李慧

内容提要:“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传统媒体”为主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正面临着“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环境为其发展寻求新途径,需要延伸宣传触角、创新传播载体、提升媒介素养、实现多元互动,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教职工 思想教育 宣传

据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已达5.13亿,其中手机用户占网民总数的69.3%,意味着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电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已占据“重要”地位。而处于瞬息即变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下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并未与时俱进,仍处于宣传“被动”状态,停留于“口头传播、会议学习、纸媒学习”等相对传统的状态。一、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存在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打破传统自然经济下的“封闭”状态,高校教职工已从旧式的“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条框中脱离出来,思想中已形成新的价值观、世界观,呈现日益“多元化”的状态。然而处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未能与时俱进,未能积极利用新媒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效不强。以报纸为例,报纸的内容一向被要求具有时效性强的性质,报业竞争也主要表现为时效性的比拼。为了增强时效性,许多原本应该在傍晚发行的晚报都赶在了清晨发行。而新媒体的出现,使报纸的这一优势明显削弱。电子媒体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使其时效性远远胜过报纸的时效性。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网络和手机报不仅仅是在当日,更是在短短的数小时,甚至是数分钟内就会播发出去。报纸是昨日新闻,往往是第二天才能报道这方面的信息,明显滞后于新媒体。

2.形式不活。目前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学习”最常见的方法是走“散到聚”的过程:教职工先私下学习,然后上级组织集中会议学习,宣传停留在“口头传播”层面。这种模式下,一方面众人被固定在一个空间内,有新的思想、好的想法也迫于“领导”的影响而无从提出,相对新媒体少了“自由互动”;另一方面,集中学习往往很乏味,如若宣讲者话语不幽默、生动,就会出现“宣者无味、听者无心”的现象,思想教育学习精神深入教职工内心也就无从谈起。

3.内容不丰。具体表现为信息量和信息互动两个方面。就信息量来说,一份纸质报纸、刊物限于本身的版面,纸张,规格的大小和形式,其包含的信息量远远不能和网络相比。就信息互动来说,传统报纸的互动方式多采用读者来信和热线电话等方式,互动频率较低,效果较差。而新媒体则可以让用户在网上即时地评论互动,互动频率较[1]高,效果较好。

4.效果不佳。目前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方式”依旧停留在传统层面,未积极利用新媒体来传播,呈现出呆板、固定、无多样化、无多元性、互动性差等特点。二、新媒体对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促进作用

1.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一份商业开发计划(1969年)。但从“新媒体”产生到现在,对其概念国内外专家仍未有固定说法,其中美国《连线》杂志上所定义的“‘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最为大众所认同。“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新兴概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如下特征。(1)交互性与即时性。“新媒体”以“数字化”为主要技术,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电子信息等为载体,生活中的所有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信息传播的一方发出信号便会马上得到另一方的响应,形成互动,例如微博、QQ、MSN。而“传统媒体”,像报纸、广播,信息传播方发出信号要等信息接收者阅读完报纸、收听完广播之后一段时间内才能反馈信息,而这一段时间相对会很长,及时互动这一行为也不会产生。因此,“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的特点。(2)海量性与共享性。“新媒体”储存信息的形式多样,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做到即时、无限地扩充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相对克服了“传统媒体”呆板、固定的传播模式。理论形式上讲,只要满足互联网的条件,“新媒体”就可储存全世界的信息。同时,“新媒体”还有易检索、能查找的特点,只需鼠标一动便可实现世界所有信息“为我所用”的局面,做到最大限度的共享。(3)个性化与社群化。新媒体,它使每个人不仅有听的机会,[2]而且有说的条件。“新媒体”传播者传播的信息极具“个性化”,例如“凡客体”、“元芳,你怎么看?”等的流行。“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出去必然经过“信息审核”这一阶段,“个性化”也会随之隐藏。像“凡客体”这种“个性化”语言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便会形成群体化的特征。

2.新媒体的思想教育宣传优势

新媒体给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途径。利用新媒体技术既能丰富思想教育的宣传方式,又能拓宽思想教育宣传的载体。(1)构建宣传平台。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以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信息等作为运作平台,具有信息海量性、速度快、覆盖广泛、互动性强、多媒体等优势。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可以利用新媒体巨大优势更迅速、更广泛、更主动地把党的政策方针、最新理论著述、素材传播出去,摆脱传统宣传模式下受空间限制的劣势,为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2)创新工作手段。新媒体的出现,使宣传领域多了一项新的传播手段。传统的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通常采用“面对面”的口头传播,而“新媒体”能够更便捷地发布个性化的信息,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得思想教育更直接、更便捷、更深入。通过新媒体,大学生不必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体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获取任何他们所需的知识和信息,这样就大大提高了[3]思想教育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3)丰富教育方法。新媒体摆脱了传统媒体版式固定的缺点,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能及时互动。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可以借助新媒体的这些特点在党的政策方针、理论著述、素材宣传过程中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大大增强了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当中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教职工之间也能即时互动,交流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4)提升工作效率。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高校又是高素质人才、青年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他们更易于接受新事物、更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时代在进步、思维方式在改善,如果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的方式依旧停留在过去,就会出现与时代脱节的局面。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高校教职工能够掌握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大大增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效率。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途径创新

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在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和地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需落到实处,必须创新其发展途径。

1.延伸宣传触角

新媒体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电子信息等为运转平台,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时也伴随着消极、恶俗信息的出现。为此,生活中很多人对新媒体采取否定的态度,这其中包括高校部分教职工。但党的政策方针、思想研究传播出去之前都经过严密的审核,具有权威性,新媒体只是它发布的一个平台,高校教职工应打破“互联网有弊无利”的陈旧观念,这样才能拓展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渠道,积极统筹各方面的力量。

2.创新传播载体“面对面”的口头会议学习以及校报、校广播、校电视台,曾经是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主要阵地、主要载体。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增强思想教育学习中的互动性,构建以网络宣传为主,会议学习、校报、校园广播、电视台为[4]辅的宣传载体。目前,高校新闻网建设已掀起热潮,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便可利用这一契机,开设专栏,及时、迅速地传播思想教育学习的最新内容,以便更好地落实该项工作;除此,高校还可建立“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的官方微博,使“互粉”成为一种潮流,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形成教职工思想教育学习讨论的热潮。

3.提升媒介素养

要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媒介素养,一方面需提高教职工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时间、资金许可的情况下,高校应为教职工开展新媒体素养知识讲座、开设新媒体学习的课程,普及新媒体知识,提高教职工运用新媒体动手的能力,尤其是老同志和知识层面相对较低的职工。另一方面,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内容宣传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发布者应尽量把版式做活、做精,去掉原本的呆板和枯燥,“内容是死的,思维是活的”。

4.实现多元互动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处于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不可能“关起门来做学问”,它必会与社会接触,受时代潮流的影响。为使高校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利用网络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学习他们“教职工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另一方面,高校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与校外其他单位之间的联系,以便了解最新党的政策方针、理论研究成果,做到校内与校外的及时互动。

参考文献[1] 黎藜.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报纸的困境与出路.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06):118[2] 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06):67[3] 徐振祥.新媒体的价值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 1):1513[4] 吴琪琼.高校校园新闻网现状及建设策略.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97

作者简介李洪雄,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慧,吉首大学党委宣传部实习生。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建设高校协商民主管理理论初探吉林大学 田永志

内容提要:高校协商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范畴,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性民主。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协商民主作为高校民主管理的新范式被广泛应用,可以提升师生员工主动参与学校决策的意识,消减校方与师生员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民主决策质量。

关键词:高校 民主管理 协商民主 高校协商民主

高校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民主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创造出很多好的形式和内容,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如:参与主体覆盖面小,参与深度和广度不够,参与者积极性不高,参与行为有效性差,等等。这些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所以,将协商民主理论应用到高校民主管理日常事务中来,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民主管理形式、创新民主管理模式、提升高校管理决策效率,也可以丰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容,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发展和高校内涵式建设提供契机。一、高校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及要素

1.高校协商民主属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范畴

协商民主也是现代意义上的一种民主形式。区别于一般的票选民主和其他形式的民主,不是简单地用票数说话,是在各方面人员、团体、政党之间进行充分的协商下进行的,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以说,协商民主仍然属于民主的范畴,是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高校协商民主是以现代大学制度结构下的现行的民主管理模式为基本的制度安排,是学校在重大决策之前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高校民主管理新的实现形式。

2.高校协商民主是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性民主

具体说来,作为完整过程的协商民主,应该包括协商主体、协商客体、协商场域、协商方式、协商结果五个基本要素。

所谓协商主体也就是协商民主的参与者,它回答的是由谁来协商的问题。高校协商民主的主体可以是师生员工个人或者其所在团体;或可是学校的普通师生员工、学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协商的层级上也可分为直接协商主体与间接协商主体。

所谓协商客体,也就是协商的内容。从协商客体的覆盖面来说,高校协商民主的客体可分为宏观性内容与微观性内容。宏观问题如学校的宏观改革发展的规划以及师生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等;微观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学校发展、师生员工成长过程中的具体的、局部的问题。

所谓协商场域,特指民主协商在什么地方进行。高校民主协商的场域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学校网站论坛、电话短信、QQ群等虚体场域。

所谓协商方式是指怎么协商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协商民主必须坚持的原则。协商民主必须遵循特定的原则,这是协商的前提。二是协商民主的具体方式。高校协商民主必须通过具体环节和机制的设计,对师生员工参与、讨论和对话的过程进行规范。依据这些程序机制,我们可以对协商民主进行不同的区分。从正规化程度看,协商可分为正式协商与非正式协商;从协商发生的时间方面来看,协商可以在事前进行,也可以在事情发生过程中进行,甚至在事后补救时也需要协商;从协商主体间相互交流的距离看,可以有远程协商和面对面交流。

所谓协商结果是指协商民主要达到的目标。高校进行民主协商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协商的参与者必须争取最终达成一种共识,对于协商问题的解决要形成解决方案,或者达成一致,否则协商民主也就变成了一种政治清谈。二、高校协商民主的价值及意义

1.提升师生员工主动参与学校决策的意识

从大学的基本功能来讲,开展广泛的协商活动能够培育师生员工的公民精神和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大学育人与社会引导功能。“高校民主管理采用协商模式,扩大校园公共参与,引发校园决策论辩,提高校园决策质量,形成的协商民主氛围不但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维护自身权益,更有助于培养和磨砺青年学生及员工的公民人格和批判精神,教育他们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要在公正和理性中寻找决策的理[1]由与根据,其积极意义显而易见。”

从大学的内部治理来讲,在高校中建立起广泛的协商机制,将扩大教师的参与,有助于解决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文化冲突。从政治学观点来看,政治和权力观点的差异根本上源于利益的差异。“协商民主强调在维护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基础上的政治参与,主张通过理性平等对话的方式,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高校民主管理如果采用协商民主模式,可以让校园公共决策过程公开面向全体师[2]生员工,让愿意参与的师生员工实现参与的愿望。”在参与过程中,教师和行政人员围绕具体事项的决策内容诉诸理性,在不断的商讨、批评中,逐渐形成共识,不但确立了校园公共决策的政治合法性,而且也奠定了校园和谐的政治基础。

2.消减校方与师生员工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当前学校面临的问题种类繁多,变化迅速,专业性较强。对于每一具体问题,学校领导不一定都能熟悉,这使得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资源严重短缺。虽然在决策前一般会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学校职能部门也会做一些前期工作,但由于对时间、精力、经济成本等因素的考量,有时也可能由领导一人定夺,一般不会向公众公开。领导决策的价值取向及政策制定依据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给群众。从传播学角度来讲,这就属于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而在高校管理中采用协商民主模式,将能够深化、细化民主管理的过程,构建多种民主参与平台或机制,丰富民主参与形式,提高民主决策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衍生的管理冲突。三、高校协商民主的实现路径

1.创设高校民主协商的常设机构

根据我国《工会法》,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1985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工会颁布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规定了教代会的四项职权。教职工代表大会就是决策性协商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的本体功能不断强化,教职工代表大会职责也需进一步整合和扩大,作为国家法律规定的基层自治组织,教代会应更多地介入大学的发展战略、组织规划、大学章程等方向性、纲领性事务的决策。运行中,让教职员工群体更多地参与进来,同时完善大学治理的着力点,设立民主协商常设机构,使之成为职工参与大学治理的有力途径和保障。

2.丰富高校民主协商的载体和方式(1)创设会议互动性协商模式,发挥会议在高校民主协商中的作用。互动性协商是建立在决策性协商机制能够制度化运行基础上的,是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事务性沟通的有效途径。(2)利用网络平台的受众优势创造开放性协商模式。这种协商机制的载体主要是指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网络公共论坛,即网络舆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影响力日渐强大,其地位和功能甚至受到权威层的关注和认可。在大学组织内建立特定的校务公共论坛是另一种新型协商方式。

3.提升高校民主协商的深度和广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