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好家园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4 15:08:21

点击下载

作者:屈祖平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试读:

前言

农村美好家园是广大农民朋友们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目标,这个目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农村美好家园建设不仅难度大,而且地区之间差距也大。如何攻坚克难,求真务实,把农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为农民朋友们办的好事、实事。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广大农村也从贫穷逐步走向了小康,部分地区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各地围绕建设美好家园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本书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些如何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做法,引导各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经验。

建设农村美好家园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基础。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就难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就难以改观;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村生产条件的改进,“绿色工厂”“丰产田园”就难以成为现实,片区经济、设施农业就难以形成规模;没有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农民家庭条件的改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开着小汽车的梦想就难以成真,农民的生活质量就难以提高。

建设农村美好家园必须以保护农村环境为前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延续的重要因子。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人的活动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镇村工业和农村养殖业的发展,给农村的河道、农田、大气带来了不小的污染,有些地区还特别严重,出现了“楼房建起来了,河水变黑了;农作物丰收了,品质下降了;生活宽裕了,疾病增多了”的现象,这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类的活动也可以改变环境,只要注重保护环境,下大气力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就会逐步好转,真正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

建设农村美好家园必须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为核心。农村是一个大家园,农户是一个小家园,建设农村美好家园首先必须建好大家园。大家园的建设需要全体农民朋友们的大力参与和共同努力。没有广大农民朋友们的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就难以落实到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很多,宣传教育这种传统的方法不能丢,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创造出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办法。只有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我们的农村美好家园建设才能基础牢,家园兴。

农村美好家园的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农民朋友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农村家园会越来越美好。中共海安县委书记一、村庄环境美如画1.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环境有什么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提出实施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战略。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义之一,也是对新农村环境提出的具体要求。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必须把握以下要求:(1)村庄建设规划要做到科学合理 首先,规划要符合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把乡镇和村庄建设规划列入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市(县)为单位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其次,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特点,突出地方特色。第三,要按照集约、节约用地原则,配套规划道路、公共绿地、公共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中心、娱乐场所),适当考虑集中供水(电、热、沼气)。第四,要出台详细的规划实施配套规章,防止出现老村荒芜和“空心村”现象。第五,要采取适度并村搬迁的方式,使城中村逐步规划为集中连片的居住社区,使人口过少、道路交通不便的小村庄并入附近的中心村或向镇驻地集中。第六,村庄建设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体现规划建设效益。(2)要建立“农户收集、镇村清运、集中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体系和集中处理机制 所有农村垃圾都做到能日产日清,并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农村保洁队伍,配备必要的垃圾收集和转运设施,统一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置场所。(3)农村所有路、河、沟塘要做到优美、整洁、通畅 河道、沟塘水面整洁,河坡平整无堆积物,河道畅通无障碍物;村庄路道要做到路面平坦整洁,道路通畅美观;河道旁、路两侧绿树成荫,植被整齐。(4)庭院整洁 村居院落物品摆放有序,庭院环境整洁美观,无乱倒乱扔垃圾、乱堆乱放杂物、乱搭乱建棚屋现象,无露天粪池。所有农户都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5)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到位 有完整排污治污系统,所有污水、垃圾都能集中收集、处置。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工作基本做到全覆盖,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民休闲健身娱乐场所和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等设施均配套俱全。

要达到以上要求,村民,尤其是村民代表要积极参与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积极献计献策,每个村民都应从我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干群同心整治环境,家园就会越来越美。2.农村生活垃圾如何进行处置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00千克,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农村垃圾处理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从目前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看,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绝大部分村民还不能做到将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分类,所以对现行农村生活垃圾不宜采取简单的填埋,最好采取焚烧的方法,并逐步推行对垃圾进行合理分类,科学处置,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江苏省海安县通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县建立“农户收集、镇村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和集中处理机制,村组按照统一标准配置垃圾池、垃圾箱及其他垃圾收集设施,做到每8~10户配有1个垃圾收集设施,每个村都设置垃圾中转房,每一名保洁员都配备了垃圾清运工具。要求所有垃圾收集设施摆放位置既方便村民投放垃圾,又符合相关规定(国道、省道边沟以外5米,县、乡村道路边沟以外3米,没有边沟的以路肩为界),并能与环境相协调,做到美观大方,各镇都建设了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全县所有垃圾都由县垃圾配送公司送至垃圾焚烧厂焚烧发电,真正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3.怎样做好农村河道的保洁

农村河道不仅是农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重要载体,而且为农村的泄洪、引水、灌溉、通航和解决人民群众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做好河道保洁工作非常重要。河道美景

近年来,农村河道保洁问题较多:①由于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部分企业无视环保法规,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向河道内偷排工业污水。②一些村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文明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村民把河道作为天然垃圾场,随意向河坡倾倒垃圾和生活污水。③部分河道内水草、浮萍、垃圾等漂浮物布满了河面。④部分河道淤积严重,多年未疏浚,河床抬高。⑤部分村民和单位侵占河道,向水面要地,违章搭建。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不仅大大降低了河道的排灌、通航能力,而且使河道综合功能弱化、水质下降。

针对目前农村河道存在着“脏、乱、差”状况,实施农村河道保洁既是当前改善农村水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加速城乡统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农村河道保洁总的要求是水清、岸绿、河道畅。(1)水清 首先,要定期对农村河道的淤泥进行清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逐年实施,周期轮疏”的原则,结合冬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一定时间内对本区域范围内所有农村河道疏浚一次。其次,要正常清除河道垃圾、水面漂浮物以及水生植物。第三,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禁止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第四,要对部分不流通的河道开展常年化、日常化的配水调水。(2)岸绿 首先,要制止各种形式的侵占河道现象,拆除各种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清除各类建筑物。其次,要因河制宜地加大对河道护岸力度,遵循农村河道生态的多样性和沿河居民需求的多元化,针对河道所处地段、重要程度、功能效益,加强对河道两岸河坡河岸的稳固,防治水土流失,满足河道生态性和沿河居民群众安全性、亲水性和休闲性等综合需求。再次,要建立正常的河道两岸的保洁制度,经常清理河岸、河坡垃圾,清除杂草和各种违章种植。最后,要坚持河道整治与两岸绿化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三同步”原则,按照“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绿化要求,对农村骨干河道两岸实施植绿、造绿,并根据条件许可,在部分河道两岸建设生态林带,布置休闲景观,打造河岸绿色长廊,努力使河道两岸成为沿河居民群众游憩、休闲、运动、亲水的主空间。(3)河道畅 要拆除河道内各种阻水障碍物;清除坝头坝埂,保证水系畅通;取缔在主河道内违规设置的各种拦鱼、捕鱼设施;清理河道生长的各类高秆杂草和漂浮物。

河道保洁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实行定政策、定责任、定河段、定人员、定考核的“五定”保洁措施,加大河道保洁的监管力度,确保各保洁责任单位开展日常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保洁工作,从而达到水清、岸绿、河道畅的保洁目的。

河道保洁责任人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尽心尽责,做好河道美化的守护工作。广大农民要自觉参与河道的管护,不乱倒垃圾,不侵占河道,积极植树护绿。4.怎样管护好农村道路

农村道路通常指农村公路,包括县道和乡道两个层次。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政治、经济意义,连接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镇)与乡(镇)之间及乡(镇)与外部连接的公路。县道一般采用三、四级公路标准;乡道采用四级公路或等外路标准。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覆盖面广,农村公路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

对农村道路的管护一般要达到以下要求:①路面整洁,无破损,无堆放物,无积水,保证道路畅通。②路肩完好,无雨淋沟,肩面平整。③标志齐全,无未经路政部门审批的广告、标语、非公路交通的标志牌。④绿化整齐,公路行道树和草坪栽植到位,无路肩和边坡种植物及杂草杂物。⑤公路两侧无影响公路环境的披棚、坟墓和违章建筑,公路路面、公路用地、公路桥下无非公路使用的堆积场、漂浮物及其他杂物、垃圾等。⑥公路集镇段无摊外摊、店外店和无占用公路用地的“马路市场”及摆摊设点。⑦无公路打谷晒场、焚烧秸秆和损毁绿化现象。⑧无其他损坏路产、侵犯路权等影响公路安全畅通的现象。清洁的道路

乡村小道也是农村道路的组成部分,对农村的乡村小道的管护一般要做到路面平整,道路整洁、无占用乡村小道的堆积物、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

农村公路的管护工作必须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有管护队伍、有管护制度、有管护资金、有管护台账,确保农村公路的管护工作能充分发挥公路功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使农村公路的管护工作走上规范运行的轨道与农村河道保洁责任人一样,农村道路管护人员应当站得高、想得远,任劳任怨,对损坏道路的人和事要敢于批评教育。村民要不乱占道路,不在道路上打谷晒场,不损坏路面,不损毁坏绿化。5.如何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但由于相关政策脱节、缺乏合理规划与布局、技术应用滞后等原因,畜禽废弃物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造成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养殖污染也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治理养殖污染已成为全社会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业废弃物潜在的利用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正在逐步得到资源化开发与利用。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作为肥料使用 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的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源。利用好畜禽粪便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肥,对减少化肥使用,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将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可用来制作有机肥料,粪水可以用来产生沼气;也可将粪污进行堆肥处理后利用,堆肥处理过程中,可杀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也可除去臭气,方法简单易行,投资少。(2)作为动物的添加饲料 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尤其是消化道较短的禽类,粪便中的养分含量更高。通过干燥处理、化学处理、发酵处理、青贮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等方式,可将处理后的畜禽粪便用来做反刍动物及猪的添加饲料。(3)可以用来发展沼气工程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高温(35~55℃)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降解为沼气和二氧化碳。沼气可用来发电或作为居民生活的燃料;沼渣作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沼渣液还可作为饲料,用于养殖畜禽,节省饲料资源。(4)用来生产动物蛋白 利用蝇、蚯蚓和蜗牛等优良品种分解畜禽粪便,达到既提供动物蛋白又能处理畜禽粪便的目的,在一些地方通过“粪养蝇—蝇生蛆—蛆喂鸡”链式循环,打造出了高品质的生态养殖工程,开发生态产品,此法不但经济,而且生态效益显著。(5)实行种、养配套 对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可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果园、牧场、林场等,从而形成果牧、林牧、桑牧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既可有效处理畜禽粪便,又能增加经济效益。畜禽粪便处理中心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20世纪80年代素有“百万雄鸡下江南”的江苏省海安县在发展畜禽养殖业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上找到了和谐发展的科学路径,全面推行畜禽生态健康养殖。该县年存栏生猪120万头,存栏家禽5000万羽,年产生畜禽粪便约200万吨。该县规定:对存栏家禽3万羽以上、存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必须规划建设连片50亩以上的设施种植业,实行种、养配套,全县所有畜禽养殖场都必须设置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推广粪便干湿分离机械的使用,将干粪还田或制造有机肥料和再生饲料,粪水用于产生沼气。全县已投入运营的6家有机肥加工厂,年生产销售有机肥10万吨以上。全县所有家禽存栏3万羽以上、年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都统一配备了畜禽粪肥干湿分离处理机械,全县3547户规模养殖户均建设了蓄粪池,目前该县已建沼气池超万个,处理畜禽粪便能力超过100万吨。

各地环境条件不一样,养殖品种不一样,因此对畜禽粪便清洁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各地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综合治理。重点是抓好养殖大户,帮助他们对畜禽粪便科学处理,提高粪便价值,增加收入,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其他养殖户也会跟上。6.如何减少农药、化肥的污染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大国。

据统计,我国的耕地只占世界的7%。化肥用量占世界的40%多。2008年我国生产和使用了5868万吨化肥,而1977年只使用了723万吨化肥,30年来化肥用量增长了7倍多。我国平均每亩施用化肥26千克以上,远远高出发达国家认定的15千克/亩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造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针对化肥、农药污染的特点,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应实行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户联动,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1)加强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广播、板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化肥、农药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农户、相关单位充分认识到化肥、农药污染防治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当地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2)大力推广优化平衡配方施肥新技术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尽量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3)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 秸秆还田,能大幅度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平衡土壤中的营养结构。(4)大力推广无公害肥料 如有机无机复合肥、长效复合肥、配方专用肥、沼气肥等无公害肥料,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5)全面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利用耕作、栽培、育种等农业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有益的活体生物防治农作物的有害生物。(6)科学使用农药 以“控害、降残、高效”为目标,全面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农业生产全程农药的使用,适当发展杀菌剂生产,开发高活性、高纯度农药以及低毒、低污染农药新剂型,加快发展生物源农药。(7)推广新的栽培技术 提倡免耕、少耕法,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减少农田径流,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8)依法兴农 尽快制定控减化肥、农药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农药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7.怎样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农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物质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秸秆产量约为29亿多吨,我国农作物秸秆年总产量在5.5亿~5.7亿吨。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的变化与集约化生产的发展,秸秆逐步从传统的农业原料演变成一种无用的负担物,被排除于农业生产的内部循环之外,近年来,如何“消化”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秸秆从农家的财富变成需要处理的“废物”,老百姓每到收获季节,将田间秸秆付之一炬,秸秆焚烧不仅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影响飞机起降和车辆、行人的安全。秸秆利用

为了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级政府和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积极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另一方面,采取了禁烧秸秆的管理手段,加大执法力度。2009年6月1日,江苏省将秸秆焚烧纳入法治轨道,并明确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措施,为“疏堵结合”探索出一条新路。

实践证明,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必须以“疏”为主。(1)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①秸秆还田。从实践来看,机械化还田是当前秸秆综合利用最现实、最主要的途径。秸秆还田能抢农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在抗旱保墒、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节约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明显效果。②秸秆饲料。秸秆蛋白饲料的需求呼声很高,但生产技术尚未过关,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有待突破。③秸秆汽化。许多地方都曾针对秸秆先后开展过沼气发酵和秸秆汽化。④秸秆转化。秸秆及木质纤维素资源高效转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科技难题,需要进一步从基础研究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⑤秸秆发电。目前我国的生物质发电产业还在起步阶段。(2)配套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激励措施,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的投入 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单位和个人,各级财政应给予优惠的鼓励政策。农业、科技、农机等部门应当优先安排资金,重点支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项目;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对利用秸秆发电、加工板材等综合利用秸秆的企业,税务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秸秆实际利用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电价补贴等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应当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等等。同时国家每年都要有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开发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破解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难题。(3)加强宣传 各级政府要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辅导秸秆综合利用知识,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性,提高广大农民禁烧秸秆的自觉性。(4)加强示范引导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专门的秸秆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各项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的引进、吸收、试验、示范、推广,向农民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秸秆生物转化食用菌技术、秸秆炭化活化技术、秸秆加工技术等。就目前而言,秸秆还田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关键就是要示范引导,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秸秆还田不仅可以节约化肥的施用,同时还能改良土壤。

只有真正为秸秆的利用找到出路,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秸秆焚烧,在做足秸秆“疏”的文章同时也要辅之以“堵”,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对少数人故意通过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行为给予应有的处理。江苏省如皋市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就组织镇村干部到村民家中做宣传教育工作,把禁烧秸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干部,环保部门加强监管,及时对焚烧秸秆的村民进行处罚,政府拿出资金对不焚烧秸秆的村民进行奖励,有效地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8.使用沼气有什么好处

沼气是由植物茎叶、动物尸体、人畜粪便等有机质在一定温度、水分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以燃烧的混合气体。与传统的燃烧柴草做饭相比,沼气作为农村新能源,其开发利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计划经济时期“锅上锅下两头愁”和改革开放初期“锅上不愁锅下愁”的矛盾。在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理解开发利用沼气的意义,其内容则更为丰富。(1)开发了农村能源 能源开发利用创造了人类文明,推动了社会进步。当今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处处离不开能源,而我们习惯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在地球储量有限;而沼气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再生、多种功能的新能源。使用沼气作为炊事能源,与燃烧农作物秸秆相比能效较高。试验测定,5千克稻草直接燃烧只能烧50千克开水,得到0.8千克含钾肥的灰肥。而将5千克稻草经发酵产生沼气可烧90千克开水,同时得到氮、磷、钾俱全的干沼渣肥3千克。

沼气作为多功能的新能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1立方米沼气可以烧5~6人1天的饭菜,可点6~10小时的沼气灯(亮度相当于60~100瓦的电灯),可让1马力内燃机工作2小时,可让3吨汽车行驶2.8千米,可代替2.5~3千克生活用煤,可发电1.25度。随着沼气使用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有沼气灶、沼气饭煲、沼气灯、沼气热水器等家用沼气用具进入了市场,为广大农民使用沼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增加了牲畜饲料 发展畜牧业,除要有足够的精饲料外,还必须具备足够的粗饲料。养殖户一方面可以将秸秆粉碎后增加粗饲料来源,另一方面粗饲料过腹产生的牲畜粪便,又可以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实现了牲畜饲料和沼气收益的双赢。(3)积造优质肥料 兴办沼气,积造优质肥料,有利于农业增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土壤肥力。相反,大量使用化肥,不仅容易造成污染,而且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肥力递减。实践证明,一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能提供水肥15~20吨,渣肥5~7立方米。人畜粪便在沼气池内密封发酵可以提高保肥能力,如氮素损失率仅为露天粪坑的1/10~1/4。(4)发展了商品生产 各种有机物质经沼气发酵后,除了产生沼气被人们所利用外,还有大量的发酵残留物即沼渣。由于沼渣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纤维素、木质素、菌体蛋白等,除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外,还可以用于培养蘑菇、木耳、养鱼,甚至可以经过加工用于养猪、养鸡等,增加了农户收入。(5)支持了工业生产 农村兴办沼气,解决了柴草紧缺的困难,节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可以直接支持工业生产。此外,沼气还可以用来发电、抽水,直接减轻了工业面临的能源困难。沼气还可用作供暖、照明、气焊、内燃机的燃料以及生产化工产品的原料。(6)推动了环境卫生建设 沼气发酵对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菌效果明显。经测定,经发酵后人畜粪便中的大肠杆菌减少90%以上,血吸虫卵减少100%,蛔虫卵减少85%~96%,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染。除此之外,沼气池密闭发酵,减少了蚊蝇的孳生地,提高了农村健康水平;沼液能够代替一些化学农药,促进农产品无公害生产。(7)促进农村环境保护 近年来农村收获季节大量焚烧农作物秸秆为全社会瞩目,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破坏农田土壤团粒结构,造成秸秆资源浪费,并引发火灾和影响高速公路及民航的运行安全。农户大量饲养畜禽所产生的粪便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排入水体或露天堆放,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兴办沼气工程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拉长了循环农业链条,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发展沼气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减少农户的能源支出,降低生活成本。兴办沼气好处如此之多,镇村组织必须加强宣传引导,花大力气推广,并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广大农民朋友也应积极开发利用,如进行“一池三改”等,凡是有条件的农户都可以兴建沼气池。没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镇村专业服务组织进行沼料的调剂,创造条件使用沼气。9.如何加强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难题则是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由于历史上国家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关注不足,在环境管理体制的建设上缺少对农村环境保护足够的关怀,使得现行体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一,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其二,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其三,农村环保意识相对淡薄;其四,农村环境规划不够健全;其五,齐抓共管体制有待完善。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环境管理的有效组织,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套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管理比较薄弱的客观现实。

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中,应抓好三个重点:首先是机制和制度的推行;其次是机构和能力建设;第三是计划和规划制定。(1)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机制和各项制度“十一五”期间,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出现了有利于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因素,但还有很多制度需要完善。在现行法规、标准、管理制度及其执行体系中,除了最新制定的相关法规中专门提到了农村环境问题外,其他有关法规几乎没有针对性较强的条文,这个缺陷应在法规修订中加以弥补,以促进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为基层职能部门提供法律依据。

在农村环境管理制度上要推行环境目标责任制度,要真正做到县长、乡长等行政一把手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乡镇企业法人对本企业影响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负责。(2)加强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水利、交通和土管等多个部门,尽管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职能部门相应职责,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总是非此即彼,顾此失彼,一个方面加强了,另一个方面就削弱了。如交通部门强化了对农村道路的保洁,道路的垃圾势必就到了河里;水利部门强化对河道的保洁,河道的垃圾又有可能到了路边。各地虽有环境保护委员会,但很多地方都是有名无实,难以发挥统一监督管理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不少县(市)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对农村环境实行“五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将农村垃圾、河道保洁、道路管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村民素质教育整合为一体,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管理,并实现有统一的保洁机构、统一的协调考核、统一的财政专户、统一的实施标准、统一的“以奖代补”政策。

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方面,要优先加强县以下农村环境保护的机构和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基础。县以上环保部门设立专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部门;乡镇配备专、兼职环境管理干部,村级配备兼职环境管理人员,并真正充分发挥乡村环保人员的作用。(3)将农村环境保护体现在地方政府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中 在地方规划中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当前农村综合性环境规划体系尚未建立,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还缺乏指导性和长远性。绝大部分乡镇发展规划未将环境保护规划列入其中;有的即使列入,其内容过于简单,不具备可操作性和约束性;有些乡镇环境规划的实施,未与城镇规划同步进行;有些规划中没有环境建设硬性指标,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划实施监督机制。

要通过编制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业园和畜牧园区规划,逐步实现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分离。对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要进行合理规划,要依据当地的环境容量,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域和限养区域。10.怎样多渠道解决整治农村环境的经费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既缺乏财政资金来源,也缺乏筹资手段,农村环境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必须实现“两个转移”:①实现环保工作由城市向城市和农村并重转移。②由工业向工业和农业并重转移。同时针对当前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首先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当前加强农村环境管理的必要举措。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环境管理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解决农村环境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使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聚居点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有明确的资金来源。

二是要加大排污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比例,以体现对受害者的补偿。

三是有针对性地解决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对于涉及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应将治理资金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调配。

四是对于村民或农村聚居点的公共设施或公共服务投入资金,应逐步建立村民自主决策机制,以“一事一议”的形式由农户投资建设。

五是根据“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收益”的原则,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向所属单位和村民收取相关费用。

六是对一些基础设施的投入可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收外来资金用于公益投入。

七是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支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富裕的农户应该对当地的环境美化提供资金赞助,这是功德无量的善事。

解决农村环境整治经费既要“开源”,也要“节流”。环境整治规划应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规划相配套,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整治经费的专项管理,力求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管理。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工程经费一律要通过招标并凭中标合同及工程验收报告支付,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对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使用农村环境专项管理经费的必须严肃处理,确保农村环境保护专项经费真正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11.如何落实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措施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实现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1)实现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必须要提高全体村民的文明素质,这是实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关键 农村环境保护的主体是人,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维护农村环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也就水到渠成。如果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也就能落到实处。

村民素质的提高要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潜移默化的教育广大村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文明生活新风尚,自觉参与农村新环境的维护;也要通过开展“清洁文明户”“绿色家庭”“绿色企业”等荣誉的评比、竞赛活动,让每个人都有一种保护环境的责任和意识。有的地方在评比中通过村民一起讨论标准、村民代表上门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评比小组统一评比并进行公示,使整个评比过程成为村民接受教育的过程,效果很好。(2)要有完备的环境基础设施,这是实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载体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在农村很多地方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导致垃圾随意弃置;由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凡此种种现象,农村环境日益恶化。只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建立有效的农村污染处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3)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保洁队伍,这是实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基础 农村可以以镇、村为单位,根据合理的工作量招聘农村专职保洁人员,建立农村环境保洁服务组织。保洁组织通过制定卫生保洁规章制度、明确保洁员岗位职责、划定保洁员责任区域、与保洁员签订卫生保洁合同,建立保洁队伍分类组建、统一管理、共同考核的管理机制。对保洁员要定期加强业务培训,合理确定保洁员的劳动报酬,解决保洁人员的后顾之忧,使这支农村保洁队伍不仅素质强、业务精,而且人心稳。(4)有合理的农村环境管理专项经费来源,这是实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保障 由于历史上财政管理体制的缺陷,每年财政预算安排只考虑城市环境管理经费,而农村环境保护管理经费一直没有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之中。所以农村不仅没有配套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也没有专职农村环境管理人员,农村环境管理一直相对比较滞后。虽然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但如果没有稳定经费来源,势必这种环境整治工作也是一种短期行为,不能实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农村环境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多渠道筹集经费,才能保证农村环境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各级财政每年都必须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农村环境管理,同时按照“谁排污,谁治理”“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加大对相关费用的征收力度;鼓励社会有识之士捐资用于农村环境管理。要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捐助、农民适度负担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5)建立科学合理考核督查机制,这是实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保证 农村环境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农村才刚刚起步,还没有规范的管理模式,各地必须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创新,如有的地方实施垃圾处置、河道保洁、公路管护、畜禽污染治理、村民素质教育“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避免了环境的交叉污染,保证了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得到实现。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督查机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措施也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只有把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列入当地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制之一,列入“一把手”政绩考核体系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农村环境特点的考核督查机制,才能保证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有些县(市)不仅对镇村干部制定年度工作目标,而且逐月进行考核排名,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将环境长效管理的压力层层传递,成效非常明显。二、发展经济夯基础12.发展经济与建设美好家园有什么关系

建设农村美好家园与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建设农村美好家园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 农村美好家园内涵包括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在物质文明方面,美好家园建设与住、行关系特别密切。广大农民朋友们都希望居住在宽敞豪华的房屋里,家里有时尚的家具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过着舒适的日子,具有这些物质条件都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随着家居条件的改善,广大农民朋友们更希望有良好的出行条件,农村宽阔的公路四通八达,延伸到每家每户,出行再也不要走泥泞的小道。公交车通往村庄,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生产、打工、上学、购物、走亲访友都非常方便,骑着自行车或是漫步在乡村道路上成为锻炼身体的时尚。这样的出行条件既需要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也需要以农民家庭经济为基础,还需要以丰富的物质生产为保障。在精神文明方面,农民朋友们都希望有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邻里友善,干群和谐,家庭和睦,这种社会环境的营造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经济薄弱,社会就乱,人与人之间难以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了,人们相互帮助,团结友善,相敬如宾,乡风文明就有了基础。在生态文明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日子好过了,大家都希望能健康长寿,延年益寿。但由于工业无序发展,部分地区粗放的养殖业生产经营活动,多年来生活垃圾乱倒乱扔的习惯,使农村环境越来越差。这些年来农村环境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不少地方清澈的河水不见了,新鲜的空气变少了,人居环境变差了。要改变这种环境,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河道进行疏浚,对道路进行管护,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置,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就需要配备保洁人员,配置保洁设施,落实长效管理的各项措施。所有这些都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资金投入为保障,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整治,进行长效管理。(2)农村经济的发展会推动美好家园建设水平的提升 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同样美好家园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而人们对美好家园的需求都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建国初期,由于饱受战争的创伤,我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农民朋友们只要有居住的地方,哪怕是茅草屋就满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步丰富,人们将美好家园描绘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实现了,人们对美好家园建设又有了新的期盼,“住宅庄园化,生活城镇化”成为广大农民朋友们的奋斗目标。农村实现小康以后,农民朋友们对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实现“居住园林化,生活现代化”。这些美好家园建设的阶段性进步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实现的,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农民朋友们还可能居住在茅草屋里,哪能想象到现代化的家园是什么样子。所以,农村经济的发展会不断推进美好家园建设水平提高。(3)建设好农村美好家园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和万事兴,家美万物旺。把农村美好家园建设好,能够促进事业的兴旺发达,推进经济的加速发展。首先,建设美好家园,能够激发热爱家乡的热情,并把对家乡的热爱落实到建设家乡的行动中去。爱家是每个人的本性。家园美既能使在家乡工作的农民朋友们不断地追求新的奋斗目标,发展经济,把家园建设得更美,也能使在外地工作、学习的朋友们为家乡的建设出力,支持家乡的发展,甚至会吸引部分人才返回家乡工作,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其次,建设美好家园,能够改变人的精神面貌,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精神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精神动力来自于需求的满足,美好家园的建设则处于需求满足的高级层次。有了美好家园需求的满足,人们就能安居乐业,勤奋工作,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加速发展。第三,建设美好家园,能够改善投资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既能吸引外商投资,又能安商富商。当今外商投资除了考虑土地、劳动力、优惠政策等因素之外,环境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良好的环境不仅有益于健康,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发展越快、家园越美、环境越好的地区外商投资越多的原因。13.怎样按照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的蓝图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这些为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蓝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也要看到不利因素:①农村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我国农村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保持占补平衡难度比较大;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洪涝和干旱等灾害经常在有的地方交替发生;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农业面源污染、重大动植物疫病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新的挑战。②农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不强,推广应用水平仍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制约着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③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农民单家独户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提篮小卖”很难与“航空母舰”竞争,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显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短期内难以消除,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努力。

因此,规划好农村经济发展蓝图,应当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盯紧全面小康建设目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力求实效。(1)规划好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发挥传统特色优势相结合。在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实行集中、集聚、集约化生产,促进承包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特色经营,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双低”油菜、特色蔬菜、苗木花卉、中药材、经济林木,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突出养殖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良种生猪、特色家禽、食草动物和名特优水产,规划好规范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大力拓展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率先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2)规划好生态农业发展 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合理开发和利用水、土地、生物等农业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逐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步增加有机农家肥的使用量,扩大生物防治病虫害的面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防治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探索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植树造林提高农田林网覆盖率,建成资源利用集约、环境保护有效、生态效益明显、增产增收达效的农业发展体系。(3)规划好标准农业发展 围绕城乡居民健康消费需要和外向型农业发展要求,健全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目标适应市场需求、突出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解决农业生产中农药、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努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健康农产品品牌。推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管理和监督,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产品认证等三大体系,突出抓好产地环境监测、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确保城乡人民能够消费健康食品。

一家一户分散生产难以统一标准。要下功夫培植大户、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推动标准化生产,以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业大户带动农民增收。(4)规划好环保农业发展 规划好农村水环境治理,构筑防汛防旱和水资源利用体系,加大农村河道疏浚清淤力度,提高引排能力,促进稳产增收;治理改善水质,提高农产品品质。规划好村容村貌整治,加强农村河道、道路、生活垃圾清运的长效管理,建立政府引导、社会推动、全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清洁优美目标。规划好农村环境保护监察,重点防控工业废水废渣、养殖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对农田、沟渠、河道和居住区的污染。规划好农村环境美化,动员全民植树造林,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落实退耕还林政策,突出抓好生态防护林、生态公益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绿色通道等工程,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光。(5)规划好科技农业发展 加强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科技成果推广,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使用优良品种,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用地养地有机结合,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结合,提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14.如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镇村两级组织直接承担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担,必须从政策引导、技术扶持、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农民作为增加收入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也必须因地制宜,拓展思路,勤奋努力,做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文章,在赚钱、事业上取得双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发展种植业 土地是个宝,农民少不了。虽然我国人均耕地不多,但只要广大农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就能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业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产业,但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给传统的种植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可以根据家庭的劳动力状况、经济状况、土地状况和市场需求变化状况,开发适宜于多赚钱的种植业项目,主要有:①种植粮食。可以在传统的粮食生产上进行提升,如不使用化肥、农药生产生态粮食产品,价格是普通粮食的几倍甚至数十倍;生产健康食品如小杂粮;生产产量高、品质好的商品粮,等等。②种植瓜果蔬菜。这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种植业,农民不仅可以种植常规品种,而且可以使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不仅可以纯茬种植单一品种,而且可以套夹种或立体式多品种种植。随着瓜果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无粮村,而且出现了一批无粮镇和一些种植大县。山东省寿光县是我国有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农民家家户户种蔬菜,他们的蔬菜不仅走进了大中城市的超市,而且走向了国际市场,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富裕了寿光的老百姓。③种植花卉苗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走廊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种植花卉苗木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苗木,栽植盆景。江苏省如皋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年销售苗木上百亿元,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花卉苗木市场,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④种植特种农产品。如种植药材、茶叶,栽桑养蚕,种植有色棉花,栽植特种林木等,这些都能增加农民收入。(2)发展养殖业 养殖业是依靠投入、依靠技术、依靠市场的产业。广大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当的项目。主要可以从事以下项目的养殖:①畜禽养殖业。如养殖生猪、鸡、鸭、鹅、山羊、肉牛等,这些产品市场需求广泛,饲养技术成熟,赚钱效益明显,是一般农民较为适宜的养殖项目。②水产养殖业。傍海而居的农民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淡水和海产品养殖,如养殖淡水鱼、河虾、龙虾、黄鱼、海带、紫菜、文蛤等。水产品养殖必须具备良好的水环境,同时设置围网等设施必须不影响泄洪和水上交通安全。水产养殖效益明显,但风险也大,特别是遇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③特种养殖业。主要是养殖一些满足高档餐桌需要、特殊群体消费的畜禽和水产品,如养殖螃蟹、甲鱼、黄鳝、鹌鹑、山鸡、河豚、刀鱼、鲟鱼等。特种养殖产品价格高,但养殖难度大,资金投入多,技术要求高。

养殖业项目多,灵活性大,应尽可能选择风险小、效益高的项目,并在初步尝试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注重规模效应。(3)发展三产服务业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三产服务业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农民们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区域特色、自身经营能力、资金状况兴办适当的三产项目,如饮食服务、商品流通、交通运输、旅游服务等。有劳动力剩余的农户也可以输出劳务,到城市从事三产服务业,如兴办搬家公司、保洁公司等。

三产服务业项目多,内容广,档次有高有低,投资有多有少,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农民赚钱的有效途径之一。(4)发展加工业 加工业门类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农民应从实际出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在加工业项目的选择上,最好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如养殖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兴办畜禽水产品加工业;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较多的地区,可以兴办蔬菜保鲜、净菜加工配送等项目;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可以兴办粮油加工项目等;有条件的农民也可以兴办纺织、机械、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兴办加工业项目一定要量力而行,看准市场,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投资项目,并适度控制规模,避免造成严重亏损。

商品市场广阔,农民赚钱的渠道很多,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广大农民动脑筋找项目、闯市场、摸经验,赚多赚少全凭农民的聪明才智加吃苦耐劳的精神。15.发展庭院经济怎样与农村环境美有机结合起来

所谓庭院经济,就是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房前屋后的“十边隙地”、沟塘河坡等土地资源,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模式。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户家庭都有大小不等的庭院可以利用,发展庭院经济,可以缓和人多地少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经济。庭院种植业通常以瓜果蔬菜为当家品种,也可以培育花卉苗木;养殖业上主要是畜禽产品,也可以养殖一些特种新品,如甲鱼、螃蟹等;加工业主要是利用多余的住房进行一些工业品的加工,也可以开超市、办餐饮店,从事三产服务业。吉林省大安市引导农民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目前已经形成了种、养、加三大经济支柱项目。全市庭院经济总收入达到8.24亿元,户均增收3200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然而庭院经济发展不当,也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如种养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的过量使用,农产品加工中机械、油料的使用,以及畜禽粪便排放、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抛弃,都会污染农户庭院和农村环境,传播各种疫病而适得其反。

应当将发展庭院经济与营造农村美好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既增产增收、富裕农民,又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农业优质、高产、高效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坚持市场导向,使农村庭院经济发展成为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劳动致富的大产业。(1)弘扬传统优势,发展庭院特色农业 各地在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耕作制度、乡风民俗、品种资源、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时也体现了发展庭院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发展庭院经济既要发挥特色、优势,立足于“名、特、优、新”,又要充分地、科学合理地体现立体农业、生态绿色农业的风格和理念,实现“一村一品”或“一村数品”。

如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组织引导农户“见缝插针”发展庭院经济,农家房前屋后满是果树,全县8万多农户房前屋后栽种各种果树120多万株,户均庭院经济增收1000多元。金秋时节处处瓜果飘香,满树的梨、桃、枣和葡萄,浓浓的醇香形成亮丽的风景线。(2)采用先进科技,发展庭院环保农业 庭院经济种养多以质优价高的农产品为主,如果、菜、花卉、茶叶、苗圃、药材、食用菌和特种动物等。人们往往容易在发展理念上产生差异,传统的理念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产技术上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化肥、农药、燃料的过量使用,畜禽粪便无序排放,农产品加工副产品随意废弃,必然会污染农村环境而违背庭院经济发展初衷。而现代农业理念则应以美化庭院环境为目标,采用环保技术,广泛使用农家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实现节约、集约、清洁、无污染地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庭院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促进庭院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其根本在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反复循环,其实质是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传统饲养畜禽将畜禽粪便施于农田或随意排放,但畜禽粪便会污染环境、孳生害虫、传染疾病;农作物秸秆仅作燃料,或大量露天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而以沼气工程建设作为循环农业链条,综合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在庭院发展集能源、生态、养殖、种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可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洧川镇引导农民探索出了“养猪—沼气—果菜”的循环经济模式。全镇建沼气池800余座,采取农户养猪,猪粪产沼气,沼气作能源,沼渣作肥料,与秸秆混合栽培食用菌,沼液兑水作生物农药,生产的果菜无污染,真正实现了无公害生产。该村家家户户肥猪满圈,院内果菜郁郁葱葱,庭院没有难闻气味,农户过上了“厕所无味、做饭无烟”的好日子。(4)遵循生态规律,发展庭院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与“石油农业”的区别主要在于:①不因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②杜绝因化肥、农药利用率低,排入水体污染环境,造成影响鱼类生存、增加病虫抗性、杀死有益生物的恶性循环。③有机农业产品作为国际公认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④有机农业作为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扩大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各地应当将有机农业概念引入庭院经济,倡导不用或少用化肥、化学农药和其他人工合成化学品;选择优良品种,科学轮作间作;提倡就地取材,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施用畜禽粪肥,种植豆科作物和绿肥,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生产安全可靠的有机产品,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庭院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