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交往与修身(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4 19:17:23

点击下载

作者:胡映,刘轶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交往与修身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会交往与修身试读:

前言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彼此之间信息、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学习与工作的互助,对朋友和爱情的渴望,以及择业的困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都与社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在社交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友谊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然而,面对广阔而丰富的社交生活,大学生又有一定的困惑、担心、矛盾,以及这样或那样的障碍。特别是对于民族地区的高校大学生而言,由于学校所处周边环境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或边远的民族地区等,导致大学生有强烈的社交愿望,但存在社交知识的缺乏、社交规律认识的不够及社交实践的不足等问题,社交信心和能力亟待提高。针对这种情况,为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修炼自身的道德品质,潇洒自如地进行社交,成功地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社交的特点,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社交心理、社交形象、社交语言、社交礼仪、社交择友、基本交往、社交禁忌和社交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本书考虑到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简练实效、深入浅出,既体现了体系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同时又注重了社交知识的普及性。

本书由胡映、刘轶编写。第四章由刘轶编写,第二章和第三章由胡映、刘轶共同编写,其他章节均由胡映编写。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论著和有关资料,因种类较多,未能一一注明,在此特向有关著作者表示谢意。此外,本书在立题、编写和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西昌学院校学术委员会专家、西昌学院科技处领导和教师及四川大学出版社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编著者2013年6月第一章社交心理

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单一、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的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作为社会人,不分性别、职业,不分文化层次,不分经济状况,不分地域环境,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人际交往的关系之中,彼此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发展。每个人都想在不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情况下,在独来独往之中,就可以生活幸福、事业有成,到达人生进程的光辉巅峰。实际上,这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者,不仅不能如愿,而且根本无法在当今时代中生存和发展。正因为如此,社交就成为人们参加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也最为必要的需求之一。这种交际需求对于“准社会人”的大学生而言表现得尤为强烈和突出。大学生彼此之间,信息和情感在交际中沟通,友谊在交际中增进,视野在交际中开阔,能力在交际中提高,理解在交际中升华。当然,要取得社交的成功,还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掌握交际心理和规律。第一节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浪漫的时期就是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大学生生理开始发育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本确立,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的为社会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这个阶段,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也会发生独特和微妙的变比。只有了解了这些生理及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及他人,以便有所准备地走向社会。一、生理特征

人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会经历幼儿期、青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其中,有两次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次是从胎儿期到出生后的一周岁,另一次是在青春期。

胎儿期到出生后的一周岁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是人体形成的重要时期。胎儿在母体特定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大脑、骨骼、肢体、脏器初步形成,各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但是对后天发育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天的基础好,就会为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物质条件;否则,就会产生一些疾病,甚至影响终身。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在青春期还会出现一段成长速度特别快的时期,医学上称之为“青春期急激成长期”,属于正常的发育状态。进入青春期后,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日渐完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并影响着身体迅速发育和成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得男生挺拔伟岸,更具男人气质,女生窈窕妩媚,更具女性魅力,表现出各自的显著特征。下面主要谈谈属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的一些基本生理特征。(一)身体外形特征

身体外形发育正常与否,主要从身高、体重和胸围三个重要指标来评价,与种族、遗传、内分泌代谢、营养状况和体育锻炼等内外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判断成人的正常指标为胸围等于身高的一半,两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的长度。正常人的体形一般分为瘦长型、矮胖型和均称型。一般情况下,男生在23~26岁以后逐渐停止生长,而女生则在19~23岁就已停止生长。身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与营养、体育锻炼和环境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内分泌疾病也会影响身高,如在发育成熟前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时,体格可异常高大,医学上称为“巨人症”;当脑垂体功能减退时,体格异常矮小,称为“侏儒症”。

体重是身高、内脏、骨骼、肌肉和脂肪等生长发育的综合体现,因男女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肌肉发达,体型相对结实;女性脂肪发达,体型相对丰满。

胸围是平均呼吸时,两乳头连线水平绕胸部一周的围度,反映了胸廓的容积、胸部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情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胸部的肌肉发达,胸廓饱满。但慢性肺气肿、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由于过度的换气,肺组织膨胀过度,使胸廓呈桶状,医学上称为“桶状胸”。而有的人身体发育不好,营养状况差,胸廓肌肉不发达,胸廓扁平,则称为“扁平胸”。(二)第二性征发育特点

所谓第一性征是指决定于遗传的生理器官在构造上的特征,从出生开始,男性就有阴茎和睾丸;女性则有卵巢和子宫。而第二性征是指两性在青春期(女性在12~14岁,男性在13~15岁)时开始出现的一系列与性有关的特征。大学生在校期间第二性征的发育更趋完善。

女性在进入青春期后,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性器官开始进一步的发育,卵巢的主要功能是周期性的排卵和分泌激素。子宫的重量和长度主要在青春期迅速地增长,月经就是在子宫内生成的。所谓的月经是指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影响下,发生规律性、周期性脱落产生的流血现象,一般28~30天为一周期,称为月经周期。正常的月经持续2~7天,称为月经期。月经第一次来潮称为初潮,作为女性性发育的评定指标。青春期女性的外阴部位发育进一步变化,脂肪开始在原来比较扁平的阴阜上堆积隆起,小阴唇变大着色,阴道变长,阴道黏膜开始分泌酸性液体。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女性乳房隆起,皮下脂肪增加并集中于肩、乳房和臀部。青春期的女性体态丰满,皮肤细腻,声带变长,声调尖细,出现阴毛和腋毛。

男性在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和性功能不断发育完善。性器官发育主要是指睾丸和阴茎的发育。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雄性激素,精子携带着该男性的所有遗传信息,通过两性的性交活动与卵子结合后繁衍成新的个体。睾丸还具有分泌雄性激素的功能,激素刺激性器官的发育,保持性欲,刺激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主要表现在喉结突出,声带增宽变厚,肩部增宽,骨骼变粗,肌肉发达,皮下脂肪增厚,长出胡须、腋毛和阴毛。(三)内脏机能发育特征

随着身体外形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大学生内脏生理机能也日渐稳定和完善。1.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大学生此时大脑的重量约为1500g,已达到成人水平。脑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急剧发展,大脑皮层细胞活动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已有较好的平衡,为学习和思维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科学家指出人的脑细胞约有140亿个,但却只有十分之一得以发挥,绝大部分脑细胞处于不工作状态。那种以为用脑愈少,脑保养愈好的观念是一种误解。因此,大学生要充分利用黄金年龄阶段,努力开发大脑的潜力,科学用脑。积极使用和训练自己的大脑,使思维更加敏捷,记忆力更强。大脑才会越用越健康,越用越灵活。2.心血管系统的发育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一些复杂而密闭的管道连合而成的。心脏可接受全身静脉回流的血液,经肺动脉在肺脏充氧后,再由肺静脉入左心房和左心室经主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以供机体的需要。大学阶段人的心脏发育增快,其重量和功能已接近成人。心脏的心肌纤维增厚,收缩力增强,富有弹性,有很好的调节能力。心脏每次收缩泵出血量达60mL~70mL,灌输全身,营养脏器和组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复杂的生理过程,不但有机械运动,而且有生物化学的参与。要保持心脏功能的健康,体育锻炼是很重要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和血管的弹性,提高心脏每分钟排血量,增加心脏的输氧能力,而且还可以刺激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扩张周围小动脉,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坚持体育运动可使心脏推迟衰老10~15年。3.呼吸系统的发育

随着青春期的发育,大学生的肺脏、胸廓和呼吸肌已发育成熟,胸廓增大,肺容积增多,肺弹力增加,肺活量增加,呼吸频率等同于成年人。反映肺脏机能的重要指标是肺活量,肺活量因人而异,男性一般在3500mL~4000mL,女性一般在2500mL~3000mL。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使呼吸肌发达有力,胸廓的活动度增加,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男子肺活量可达5000mL~7000mL,女子可达3500mL~5000mL。肺活量的增大反映了肺脏储备能力和适应能力增强。一般情况下,健康情况越好,肺活量就越大。4.血液系统的发育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混合组成的。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缓冲体液的作用,白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和免疫功能,血小板能够促进血液凝固,起到止血的作用。血浆含有水、电解质、蛋白质、多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心脏收缩时,血液沿着血管流动,在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维持体内的平衡。5.生殖系统的发育

生殖系统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性器官系统。进入青春后期时,在激素的作用下,生殖系统迅速发育进入成熟阶段,男性睾丸在性成熟时开始分泌雄性激素,性激素具有促进精子生成,促进男性器官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的作用。男性有时会出现遗精,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必造成心理负担。女性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会出现周期性的阴道出血(即月经)。男女第二性征的出现,都标志着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在经历了生长发育的突发期后,进入了成熟稳定期。二、心理特征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刚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面临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大学教学模式的适应,以及恋爱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因此,大学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卫生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促进其人格完善,保持身心健康,提高人生质量。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独立意识增强

大学生离开父母和熟悉的亲朋好友独自踏入大学校门,潜意识中的“成人感”的角色已定位。他们办事开始有了自己的目的,无论做什么都想自己试一试,并且不希望他人干涉,逐渐摆脱了中学时期的依赖性心理,开始发展自己独特的性格,常常按照自己的观点、意志和生活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他们希望自主地、独立地处理遇到的一切问题,并希望得到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敬。但我国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经济来源大多数是来自父母,同时对社会的接触少,经验不足,认识可能会比较片面,尽管独立意识增强,但事实上却不能完全独立。(二)创新意识强烈

大学生的智力属于中上或高智力水平,随着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其逻辑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发展已初步形成。在不断追求对人类先进文化理解和继承的同时,积极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以便更好地面向未知世界。处理问题的方法已不愿沿袭和遵循成规或依赖他人,而是努力探索新的途径,获取新的结论,显示自己的独创见解。风华正茂、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新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征。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最有利、最重要的时期。大学生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不够的,必须重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摆脱僵化思维、机械思维的束缚,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开创新的探索方向和研究领域,提出新的观点。创新能力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坚定的自信

创造力是每个大学生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智力进化的结果,并不是所谓“天才”的专利。要相信自己有这方面的能力,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在自己的学习中,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有创造成功的希望。2.强烈的创造兴趣

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的内在动力,大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学习、研究课题有强烈的兴趣,才能发挥自己的灵感和激情。3.深厚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只有把知识学深、学活,才能在运用中做到自信和准确,要学会对知识的积累,根深才能叶茂,有深厚的基础才能有很强的能力。特别是对前沿学科知识,对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信息要全面关注,要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以创造和思考来带动学习。4.良好的心理素质

创新者必须要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能承受失败和挫折,有超越自我的勇气。曾有美国心理学家对15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将其中150名最成功者和150名最不成功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智商)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而150名最不成功者的心理素质明显较差。所以,意志、情感、情绪、信念和适应能力等非智力(情商)因素直接关系到创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科学技术的创新是智商因素和情商因素的结合和统一。(三)自我意识的觉醒

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自我意识逐渐建立,开始渴望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被同龄人接受的需要,他们会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会怎样看我?”重视他人的评价,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对外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与人交往存在戒备心理。大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往往有更多成功的经历,受过较多的赞扬,在自我评价中存在“光环效应”,自我评价常常偏高,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常发生矛盾。因此,大学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重新认识自己,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标志。(四)自卑与孤独心理特征1.自卑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惭形秽,进而演绎成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大学生常因人际关系的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独和焦虑等心理。特别是一些学习较差,家庭经济紧张,个人仪容稍有缺陷的同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郁郁寡欢,常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意与人交往,只想与人疏远,因而缺少朋友,做事缺乏自信。医学研究证明,自卑者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相应的发挥,往往因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各种病症,如乏力、记忆力下降、头疼等。作为大学生应当摒弃自卑心理,客观地分析自我,接纳自我。2.孤独

孤独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青年期表现比较明显。正如德国某位哲人所说:“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被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有一位大学生给心理咨询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像是茫茫大海的一叶孤舟,又像是苍凉大漠中的一棵小树,没有知己,没有朋友,只有孤独。我天天独来独往,在教室——宿舍——食堂之间踽踽而行。看到别人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我真羡慕。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的弃儿,存在与不存在对他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每当夜晚独对黑暗,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因为这种孤独而痛苦,多么渴望走出这种孤独啊!让我的心灵得到他人的滋润。”这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症青年。引起孤独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多见于环境的突然改变,如大学生离开父母异地求学,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孤独。其次是过高地评价自我,总认为自己能力强,高傲,因而缺乏朋友,感到孤独。另外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对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一种超常的害怕和焦虑反应,因害羞和恐惧产生逃避行为,封闭自我而引起孤独。所以,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交往的技巧,多与社会接触,处理好人际关系,克服自卑和孤独的心理。(五)爱慕异性及性心理的变化

当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后,性意识也进一步得到发展,男女之间经历了由“两小无猜”到异性疏远,再发展到公开接触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恋爱、憧憬成家立业的过程。大学阶段正是男女相互之间出现强烈的吸引和接近倾向的阶段。性成熟是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且性心理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性心理的发展不仅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内容,它与大学生的其他心理现象相比,具有更敏感、更迫切、更强烈的特点。1.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

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现象,还是种社会现象。人生来就有性的差别,生理上的性分为雄性与雌性,社会学称为男人与女人,心理学称为男性和女性。性的生理基础是生殖系统,生殖器官包括主性器官和附性器官。性有三个性征,生殖系统是人的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的,是作为男性或女性发生显著变化的“第二次诞生”。第三性征指的是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即性心理的产生,主要包括男子气质和女子气质的形成,对自己体态、容貌的关注,对异性的关注,对文学作品中有关性描写的关注,对影视及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男女互相拥抱、接吻等热恋现象的敏感,睡觉时往往做与性有关的梦,或在头脑中出现性爱念头等。2.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性心理表现是多方面的、各式各样的,而且较为强烈,概括起来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一般可分为异性疏远期、接近异性期和恋爱期。第二,大学生性心理的产生具有本能性和朦胧性。性心理产生时,一般都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是生理急剧发生变化时带来的本能反应。其主要表现为对异性的注意、异性的吸引及对异性的奇异感。这种性意识不是很清晰,处于朦胧状态。第三,大学生性心理表现出的矛盾性和文饰性。这主要是指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矛盾,如表面上对异性疏远、回避,实际上却在关注异性,对异性有新奇感和神秘感;表面上在异性面前显得羞涩,实际上却十分关心异性对自己的印象。第四,大学生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冲动性。他们对性刺激特别敏感,也喜欢寻求性刺激,但由于他们的自控能力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性心理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动荡。在性的引诱下,很容易冲动,甚至表现出一些越轨行为。第五,大学生性心理表现的差异性。女性往往比同龄的男性更早地表现出对异性的兴趣,女子用打扮自己吸引异性关注;男子往往用吵闹、力量的表现吸引异性的关注。男性的性欲更强烈,也更易发泄;女性的性欲则更深刻,更容易受到引诱等。第六,大学生自慰性行为的普遍性。未婚大学生通过手淫来满足性欲和性冲动的现象非常普遍。男性的手淫主要是抚摸、玩弄自己的阴茎、睾丸及身体的敏感部位。女性的手淫主要是抚摸阴部、乳房及身体的敏感部位。手淫是一种满足性要求的方式,它不是无耻的行为,更不是道德败坏,对身体影响也不大。但过分的手淫对身心发展极为不利,必须加强自我控制。3.大学生性心理健康

大学生性心理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性心理,对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促进正常的社会交往,对恋爱婚姻的和谐,对社会的安定及社会风气的优化,都有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做到性心理健康。(1)大学生应对性生理现象持正确态度。男性要正确看待遗精现象。遗精是男性的正常生理现象,不必焦虑或惊恐,但要防止和克服由不正常的色情心理引起或由生理、病理原因引起的经常性遗精。女性要正确对待月经。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应自觉掌握月经周期的规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2)大学生应正确对待性欲和性行为。性欲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决不能把性欲看成是一种不纯洁、不道德的冲动。它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和环境刺激下产生的,而不是一种罪恶。同样,在性欲的驱使下,大学生男女一些自然的性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手淫等自慰性性行为,恋人之间的拥抱、接吻等。我们不主张禁欲,也反对纵欲,性欲的满足应限制在法规和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内。

最后,大学生应理性应对性心理的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应对:(1)学会正常与异性交往。大学生男女之间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自然地、坦率地进行交往,不要回避,更不要拒绝来往。大学生男女分界越严,对性问题就越觉得神秘与紧张,一旦接触异性,反而容易对性过于敏感,甚至会有胡思乱想或不良行为。(2)健康的学习和交往。大学生应避免看那些有性刺激和性挑逗的东西,如淫秽的电影、录像等。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大学生有腐蚀作用,危害很大。大学生也应主动不与庸俗下流的人接触和交往,这些人受低级、下流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生活庸俗,精神萎靡,行为不轨。如果与这种人接触来往,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3)培养自己广泛而健康的兴趣。大学生要学会安排自己的业余时间,从多方面培养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兴趣,如体育运动及文艺活动,不仅能转移不健康性心理,而且能提高大学生情操的层次,增强体魄,促进学习和工作,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种贡献。(4)严格遵守自己的生活作息制度。大学生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上床后不要胡思乱想,衣被不要太厚,早晨醒来,及时起床锻炼身体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男生遗精次数,而且也可以减少女生性心理的不平衡因素。(5)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上进心。人的性欲可以受理智控制,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很强的上进心,这对保证性心理健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些胸无大志,生活无聊的人,是很容易产生性邪念的人。所以,大学生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工作和事业上。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自我调控力才能提高。(六)求职与择业的心理特征

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造成大学生心理矛盾的扭曲和沉积,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种种困惑和不适应,产生了一定的心理误区。大学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大学生在择业期间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就不能顺利实现择业、就业乃至创业,就不能保障在就业后能够顺利地适应职位及环境的变化,也很难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良好的择业心态是大学生求职、择业成功的关键。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关注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调整好自己的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这些在择业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在正确认识自身性格特点与兴趣的基础上选择一份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将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就业问题专家帕森斯认为,在明智的职业选择中有三个主要因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志向限制及其原因,了解各种职业的利弊、报酬和晋升机会,对以上两个因素做出明智的思考。可见,在职业选择中正确估价自身的兴趣、能力、态度及其与职业活动相关的自身因素,是避开烦恼,正确选择职业的前提。第二节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是指个人持有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大学生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自我意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使自己的思想与社会广泛联系,进行着有个人特点的活动,逐步形成了有个性的人。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个性普遍特点,既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也有助于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的交往。大学生的个性包含很广,有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和信念等倾向性个性,还有激情、信心和应变等心理状态。一、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人在个体与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有自然需要,如饮食、运动、睡眠、排泄、配偶和繁殖后代等;有社会需要,如劳动、学习、娱乐和交往等。

动机是人做某种事情的主观愿望,是推动和维持人们各种活动的内动力,即内部原因。动机由需要转化而来,具有目的性与占有性。人有了某种需要后,就要通过行动去获得它,而行动是靠动机指使的。

美国人文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归纳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自尊的、自我实现的这五类,人们常称之为“需要五层次论”。大学生正处在由少年向成年的转折过渡期,他们不但有一般人所必需的基本需要,而且还有其特殊需要。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一)友谊的需要

对友谊的迫切需要是大学生的显著特点之一。大学时期建立起来的友谊要比儿童及少年时期深刻、稳固得多,不仅能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而且在思想上也能及时沟通、坦诚相见、忧乐与共。大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是普遍现象,但原因不一。有的大学生是渴望得到知识,于是设法寻求比自己高明的朋友,以得到帮助和提高;有的大学生是为寻求模仿效法的榜样与心理冲突上的辩护人;有的大学生是为摆脱孤独,以增强生活的信念与力量。不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大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大学生也应扩大友谊需要,多交知心朋友。这样,既有利于他们顺利度过大学生时期,也能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那些出于不良企图或格调不高而结交的小圈子,则不属于友谊需要范围,故择友应持慎重的态度。(二)自尊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人皆有之,只是大学生的自尊需要表现得更为突出,可分为个体自尊与群体自尊。个体自尊有人格自尊需要、生活自尊需要、爱情自尊需要,以及成才与事业自尊需要等。从小家庭自尊到集体自尊,乃至整个民族自尊等,都属于群体自尊范围。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自尊需要有显著的作用,能促使大学生奋发图强,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从而为社会所承认和尊重,这与只图表面光鲜的虚荣心有本质的区别。(三)被人理解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育的时期,社会经历也不多,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往往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迫切需要别人的理解。社会上流传的“理解万岁”,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取得别人理解的重要性。如果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便会从矛盾和烦恼中解脱出来,轻松愉快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四)审美的需要

青少年风华正茂,有强烈的审美需要。他们感觉敏锐,记忆力强,想象丰富,情感强烈,精力充沛,求知欲强。如果缺乏美的伴随,他们会感到生活没有意义。不断提高对事物和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满足审美需要,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热爱生活,干好事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五)择偶的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生理的发育成熟,以及对社会的深入了解,逐渐产生了恋爱、择偶的需要,这是一种自然规律。选择配偶时,一定要把爱情、责任和道德等统一起来,切忌轻率从事。二、兴趣与爱好

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同于少年时期,与成年人相比,也有不同的特点。(一)兴趣与爱好有选择性

大学生时期之前,他们对绚丽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到了大学生时期,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的广泛性有增无减,但此时已有明显的倾向性,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开始重视与选择那些有利于自己达到某种目的的兴趣与爱好。这种选择不仅仅在于能满足生理与心理的需要,而且还把兴趣与爱好同今后的事业联系起来。例如,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对某些课程不一定感兴趣,但为了能给将来自己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会对各门功课力求掌握。这标志着他们已趋向成熟,显示出对兴趣与爱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二)兴趣与爱好具有相对稳定性

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一旦产生,便带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与他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只有认识到了事物的长远意义,才能够持久地坚持自己所选择的兴趣与爱好。(三)兴趣与爱好具有从众性

大学生与中、老年人不同,他们更喜欢在集体中生活。例如,群体中绝大多数人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其他人也会受到感染而对其产生兴趣。三、气质与性格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特点在情感、认识及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特征,而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

人们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它们反映在人的交际活动中,各具特点。①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善于交际,社交中感情丰富,但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②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在与人交往中很敏感,能够以诚待人,但表达方式往往比较简单,缺乏含蓄性。③黏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表现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社交中表现得老练沉着,一般不会感情用事,可能使人产生神秘感。④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且体验深刻。在交往中感情内向,缺乏勇气,遇事三思而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但又都兼有其他类型的特点。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在社交中均有所长,大学生应找到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会使你更易取得成功。

人的性格一般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外向型的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向型的人沉静、稳重,但缺乏勇气。大多数人内、外向不是太极端,属于中间型。大学生的四种气质类型分布不均等,差异显著,多血质的最多,依次是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性格分布也不均等,外向型多于内向型。这种分布特点是与大学生整个生理、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的。四、情绪和情感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总是以迅速、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具有明显的二极性特点,常热常冷;有心境性特点,随心境的变化而变化;有掩饰性特点与不稳定性特点;每种类型的情感中又表现出多层次性,如理智感、道德感、事业心等。

由于大学生的各种强烈的社会需要,特别是某些不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不满情绪。这就要求大学生对情绪、情感要进行自我调控,发展积极的情绪、情感,减少消极的情绪、情感。调控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转化、冷化和环境调控法。①转化调控法:如向朋友、亲人诉说自己遭遇的挫折和烦恼,把话说出来心里也就痛快了,可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转化调控是对挫折的一种代偿反应,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②冷化调控法:俗话说“遇事要冷静”指的就是冷化调控,让强烈的消极情绪处在抑制状态,不使矛盾激化,然后再进一步解决。冷化调控,要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坚强的意志,若与转化调控相结合,就会取得更好的自控效果。③环境调控法: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时,换一下环境也许可以逐步恢复平静。五、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

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极为强烈。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设计,自我激励,自我修养等形式。自我行为是自我意识的外部表现,主要体现在追求理想的实现上。自我实现是大学生最主要、最根本的自我行为。(一)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到了大学时期,大学生自我与他人逐渐明确地分化开了,他们极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核心的自我”。在探索真正的自我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使大学生真正自我的形成。他们开始为创造真正的、未来的、理想的“我”而努力了。(二)自我设计

自我设计是指为了理想的实现,对自己所要做的每一项工作进行精心安排或计划。自我设计是在理想刚刚成立,准备开始奋斗的时候所做的工作。大学生的自我设计一定要符合客观情况,对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及当时的环境有充分的认识。个人的自我设计要和社会及时代的需要合拍,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否则,将一事无成。(三)自我激励

大学生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免不了要遇到困难或挫折,但大多数大学生都能用自我激励的方法,使自己战胜困难和挫折。例如,张海迪,尽管身患残疾,但她不屈不挠,激励自己努力地活着,努力地奋斗,最终做出了超越常人的成绩。(四)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是个人在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主动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目前,很多大学生都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自我修养。例如,有的大学生选择座右铭,或人物,或格言,用以鞭策自己。有的大学生则采用写日记的方法,凝神静思,力求使日记中的“我”成为明天生活中“我”的借鉴。总之,大学生通过自我修养,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最终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个性注定了人生之路,健康的个性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必备条件,是大学生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的基本前提。大学生个性的健康关系着其身心健康,也关系着各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第三节大学生的社交心理分析

前面介绍了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个性心理,其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为自身成功进行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大学生的社交心理。一、交友类型

大学生交友确立的是相互平等的“横向”关系,而不是像父母与子女、上级与下级那样的依赖和服从的“纵向”的关系。这一时期,伴随着学业、交友、恋爱和择业等许多问题的出现,大学生会体验到不同的快乐和各种烦恼。在这种心理不稳定的时期,如何处理好交友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交友对大学生的心理稳定能起很大的作用。在精神和人格上模仿并有意识地吸取朋友的长处,是大学生的一大特征。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所交的朋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挚友

挚友也就是知心朋友,彼此互相依赖、互相信任的朋友。相互都具有明确的生活原则、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是有理智的、相互理解的和有共同感情的最亲密的长存关系。(二)好友

好友是指因尊敬或密切而结成的具有共同情趣的关系的朋友,彼此间互相帮助,但不能倾吐自己的隐私或留有余地。(三)伙伴

伙伴是指兴趣、爱好相同,结合程度较松散,或者往往只限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交往,但缺乏感情上的交流的朋友。(四)普通关系

普通关系是指由于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生活和工作而经常接触互相认识的朋友。多数情况下互不干涉、互不影响,往往在长期分手后重新会面或故地重游时,会体验出一种亲切感。(五)利益之交

利益之交是指由于互相能带来利益而交往的关系的朋友。这种“朋友”缺乏感情基础,往往用得着时,关系密切;用不着时,就没什么接触。

朋友关系有许多作用,诸如:人格形成方面的作用,稳定情绪、解除烦恼的作用,相互关照、相互帮助等作用。交友的优点也不少,主要有给大学生以接触和观察社会的机会,给大学生以学习社交技术的机会,使大学生提高宽容和相互理解的素养,发展大学生对集体的忠诚心,给大学生以稳定感,给大学生创造健康娱乐的条件,使大学生获得接近异性并得到爱情的机遇等。当然,如果不慎交上了坏朋友,也会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在这一方面是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二、择友心理

现代社会流行的各种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使大学生的思想也出现纷繁复杂的情况,但大学生的择友心理却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学生择友的标准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相互关系方面的要求,二是对品质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讲,大学生中存在着以下一些择友心理。(一)“人对人是圣贤”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择友心理。这些大学生认为朋友之间应像圣贤一样,十全十美,至高无上,外貌、品质和学识等方面,一般常人都无法比拟,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想找“完人”交朋友,近乎是一种宗教式的情感。现代大学生择友应摆脱这种观点,理性面向实际生活。(二)“人对人是狼”

这是个别大学生的择友心理。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为了相互利用。这种心理反映了为谋取个人私利而交友的狭隘目的,这样就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纯洁感情淹没在私欲的追求中。这样的大学生通常把“有门路”“有地位”“有酒有肉”或者“无条件服从自己”等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否则,就认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如果大学生在这种“功利化”庸俗的择友原则指导下参加社交活动,不但不会丰富和发展自己,反而会使自己变得畸形,使自己逐渐封闭起来,找不到真正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孤独。因此,大学生在社交中,必须彻底抛弃这种择友观。(三)“人对人是人”

大多数大学生都持有这种心理。他们把友谊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友好的关系”“美好的感情”。这是建立在相互关心、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友谊,是建立在同甘共苦、患难相助基础上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和理想基础上的友谊。这样的友谊是宝贵的、值得珍惜的感情。这种择友观承认了一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但能互相理解,取长补短。我们认为,这才是一种科学的择友心理。三、心理分析

加拿大精神病专家伯恩博士于1964年提出了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也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大学生的交际也适用于这种理论的分析。

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即“父母”“成人”“儿童”状态。也就是说人格结构包括P、A、C三部分。P、A、C分别是英文“父母”“成人”“儿童”的第一个字母,所以简称为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父母”——P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人的、训斥人的及其他权势式的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专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话时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大学生应尽量避免这种状态。“成人”——A状态表现为客观理智。这种人像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一样,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做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话时总是“我个人认为应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儿童”——C状态像婴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喜爱,一会儿乱发脾气,使人讨厌,这种状态完全出自个人一时的感情冲动。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无主见,遇事畏缩,感情用事。这种人讲话时总是“我不知道……”“我恐怕……”

现在主要介绍一下大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六种类型。大学生可以据此仔细分析一下自己与人交往的类型,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一种正确而富有成效的交往方式。在下面的分析中,前面的两个字母代表甲方,其中第一个表示状态,第二个表示刺激,如PA, P为状态,A为刺激;后面的两个字母代表乙方,其中第一个表示状态,第二个表示反应,如PC, P为状态,C为反应。(一)PP对PP的交往

甲乙双方都是“父母”状态,又是“父母”刺激,甲乙双方都比较武断。如果甲说:“××在他们单位混得很不好,最近又挨批了。”乙就会不加分析,马上说:“他那个单位太差劲了,为什么不调出来。”(二)AA对AA的交往

甲乙双方都是“成人”状态,甲乙双方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如果甲说:“明天咱俩一起去买东西,可以吗?”乙会说:“太好了,我也正要买几件东西呢,明天去吧。”(三)CC对CC的交往

甲乙双方都是“儿童”状态,甲乙双方都缺乏理智,常常感情用事。这种交往很容易造成冲突、争吵,甚至打骂的事时有发生。(四)PC对CP的交往

甲方是“父母”状态,乙方是“儿童”状态,甲方表现出权威感,而乙方则表现出服从的状态。甲方以长者自居对待乙方,乙方则服服帖帖,两人相处倒是平静,但当乙方冲动时,甲乙双方就要吵闹了。(五)AA对CP的交往

甲方是“成人”状态,乙方是“儿童”状态,甲方理智,并要求乙方理智对待自己,而乙方则喜欢耍小孩子脾气,感情用事,或许乙方在甲方的影响下渐渐成熟,或许甲方会选择回避。(六)PC对PC的交往

甲方是“父母”状态,乙方也是“父母”状态,两人都是“儿童”刺激,一方采取命令式,而另一方不服,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回敬。这在大学生交往中较普遍,很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此外还有CP对CP, CA对CA的交往等。根据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认为,理想的交往是“成人刺激”对“成人反应”,即AA对AA的交往型。在人们交往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三者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乙方接到信息后,按照甲方的期望做出反应,那么这种交往关系属于“互补性”或“平行性”;如果乙方的反应出乎甲方的期望,这种关系居于“交叉性”。这种交往关系往往会导致误会、冲突,甚至关系中断。

大学生应采取什么样的交往状态呢?大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自制力较差,往往容易感情用事。尤其是在受到P型对待时,更容易失去理智。例如,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踩了另一个人的脚,被踩者火了:“你瞎了,往哪儿踩!”踩人者说:“踩的就是你,怕踩在家待着!”一场争吵就免不了。若踩人者说:“对不起,不小心踩着你了。”事情也许就过去了。总之,若双方以“成人”的心态和表现,互相谦让一下,也就没事了。类似上述的例子很普遍。一般来说,矛盾的产生、冲突的升级现象,是由于双方处于“儿童”心理状态,又采用“父母”的表现方式所造成的。在交往中,大学生要注意使自己保持“成人”的心理状态和“成人刺激”,尽量诱使对方做出“成人反应”,从而保证交往关系的正常进行。第四节大学生社交的心理效应

大学生在社交过程中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心理效应。这些心理效应是很自然的客观现象,对交际会产生种种影响。认识交际中的心理效应,不仅可以克服其消极影响,排除交际障碍,而且还可以利用心理效应为社交服务。一、不良心理品质

大学生在社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障碍,如语言障碍、空间障碍、心理障碍,等等。其中心理障碍是最为普通、最为突出的,这里我们专题谈谈心理障碍。(一)嫉妒

一般的嫉妒心理人皆有之,如果掌握得好,嫉妒可以促使人去奋发进取,转化为一种勇于超越别人的力量。可是过度或恶性的嫉妒却会给人带来危害。比如,有嫉妒心的人怕别人超越自己,一旦同时出了名、冒了尖、成了才,心里就不舒服,于是轻者冷嘲热讽,恶语中伤;重者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在同学、朋友间故意制造种种矛盾,不仅影响自己的交际范围,而且使人际关系紧张。(二)多疑

有些大学生整天疑心重重,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地胡乱猜测,总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己、算计自己,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任,人人都不可交往,结果只剩下自己孤独一人。(三)自卑

有些大学生总是怀疑自己的知识、能力不行,办事缺乏信心,畏畏缩缩,或者认为自己的形象不够高大帅气,并为此而难过。自卑就不能自信,这不仅影响自己的能力发挥,而且也难于与他人亲密相处。因为过高估计别人,过低评价自己,便使得自己不敢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总是自惭形秽,从而限制了自己的社交范围。(四)害羞

害羞这往往与缺乏自信有关。害羞的大学生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不敢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敢讲话,总是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遇到困难也不敢求助于人,宁肯自己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冥思苦想。害羞割断了自己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阻塞了信息沟通的渠道,以致造成社交范围的狭窄。(五)傲慢

在交际中盛气凌人,自视清高,对别人的信息刺激不屑一顾,不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特别是和自己不同的意见,听之即怒。和他人交往缺乏互相商量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自己受不得一点委屈,更谈不上尊重他人,久而久之,便把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以上都是在社交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品质,其影响不好,与现代大学生的称号极不相配,若不注意克服,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二、基本心理习惯

大学生在社交过程中会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心理定式,由此对社交产生种种影响。只要深刻认识,正确对待,不仅可以克服其消极影响,而且可以利用心理定式为社交服务。(一)最初效应

最初效应也称第一次效应或第一印象。人们在第一次接触中,相互留下第一印象。一方面,是对方的外貌、表情和态度通过感觉器官留下一些表面印象;另一方面,是在接触中会感觉到喜欢他还是不喜欢他,也就是加进了感情因素。第一次接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某人有深刻的了解,往往较为片面、肤浅。然而,这第一印象的好坏往往可以决定是否与其深交。所以,大学生在正常的交际中,应该利用这一心理效应,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二)成见效应

成见效应就是把得到有关某人的信息,按一定方式“分类”,即把对某人的信息与印象放到事先已形成的形象上。这个早已形成的形象起着成见的作用,容易对人产生误解。比如,你一看到某人长得较阴沉、诡秘,就容易把他与坏人联系起来,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好人。再如,老年人总觉得大学生办事不牢靠,青年人总以为老年人墨守成规。成见妨碍着你去全面、深入和发展地认识对方的特点和表现,特别是涉及道德品质时,成见效应表现最明显。大学生在社交时,对人不应该有成见,以防对人产生误解。(三)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这是借用一种自然现象而作的比喻。月亮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圈光环,称为晕轮。人们在看某一个人时,由于他的某一优点或特点比较突出,于是这一点就掩盖了这个人的其他特点和本质。这突出的一点,起到了类似光环或者晕轮的作用,影响着对这个人的总体形象的认识。大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警惕这种晕轮效应,应做到全面看人,切忌“一美遮百丑”。(四)前因效应

前因效应是指人们往往打心里较相信上一次的印象。在看某一个人时,如果有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先后进入你的意识中,你常认为前一个说法是真实的,而后一个可能是虚假的。其实,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学生在交际中,对人的看法不要“先入为主”,要客观地看待。当听到多种意见互相矛盾时,不要仅凭自己简单的判断而轻信某种说法,应在详细地调查研究之后下结论。(五)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也叫新奇效应。如果有关于某一个人的相互矛盾的两个信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进入人的意识中,而且两个信息间隔了一段时间,这样便成了一个是过去的信息,一个是最近的信息。虽然最近的信息往往在人们的印象中较深,但是信息的可靠与否,是不能以时间的先后作为判断标准的。在交际中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慎重地看待每一个人。三、特别心理表现

大学生所独有的特点和个性色彩,在社交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特别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一)异性吸引律

异性吸引律这个特点在大学生中很明显,异性之间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吸引,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异性效应普遍存在。例如,去商店买东西,有的女售货员对男顾客的态度比较好,而有的男售货员对女顾客态度比较好;在商量办事,请求帮助时,异性之间总是容易一些;在工作中,尤其是竞赛的场合下有异性在场,或请异性助威,效果会更好等。(二)体貌吸引力

人们交往时,首先注意到的,也是最容易观察到的是对方的体态和容貌。体貌方面的吸引力在大学生交际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同性之间,还是异性之间,那些身材好、容貌俊美的人总能给人以好感,并为进一步深入交往打下较好的基础,而言行举止富有教养和风度的人也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大学生要注意体态修饰,有好身材、好容貌的人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而体貌普通的同学则可以从服装、姿态方面去弥补,当然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社交气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