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萌”主:雷军和他的小米帝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4 20:28:12

点击下载

作者:郭宏文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手机“萌”主:雷军和他的小米帝国

手机“萌”主:雷军和他的小米帝国试读:

前言

2016年3月,小米科技首席执行官雷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时,成为记者围堵采访的热点人物。雷军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全球的位置越来越高,中国的互联网创新越来越被世界国家所接受。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创新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记者提出小米在海外陷入一些专利侵权的官司时,雷军回应说:“专利是整个手机行业的游戏规则,小米会按市场游戏规则处理这些事情。每一家大的手机公司,都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包括苹果、包括三星都会有很多专利的诉讼,这是一个正常的游戏规则。”

在谈及业内人士称他为“雷布斯”时,雷军说:“希望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小米在做手机,而是小米作为一个创新公司给行业和世界带来的一些启发。”在谈及小米与华为的竞争关系时,雷军说:“国内的厂商应该相互团结共同进步,把国货做好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谈到未来,雷军向记者强调:“小米的初衷不变,就是要立志做一家百年品牌。”

小米公司的迅猛发展,得到了许多经济界精英的赞许。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说:“小米这两年进步非常了不起,像我们这样的新经济企业,不仅要成长快,还要做得久。3年的小米这样,13年的小米这样,23年的小米这样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说:“雷军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企业家。他对用户和市场需求是非常敏锐及有见地的,现在,他有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愿望,就是去创造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我觉得真的应该赞扬雷军,他有一种精神。去年一百多亿,今年三百多亿,这种增长速度确实令人震撼。”

也许,还有许多人记得当年雷军与董明珠那场十亿的赌局。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小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与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就发展模式展开激辩,并设下了一个10亿元的赌局。其实,无论谁输谁赢,这场赌局更大的作用是理清转型升级的思路。马云说:“赌局只是纯粹的斗嘴,新经济应该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只有虚和实完美结合了,才能成为新经济,否则必将倒下。”

当时,雷军和董明珠是作为一对获奖人物共同出场的。主持人陈伟鸿开玩笑说,这是这个舞台上少有的“型男和美女”组合。就在仪式即将结束的时候,董明珠却意外提出,虽然他俩都来自珠海,但也不能不在这里“掐一下”。

董明珠的第一波挑战是市场调查,她问观众,有多少人使用小米手机?现场只有3个人举手。不过雷军的应对也很快,他说,这说明我们的市场空间很大,还有99%的人都没用小米手机。随后,董明珠又把矛头对准了小米的短板:工厂和供应链。她问雷军:“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你还有销售吗?”雷军作答:“发展到今天,强调专业化分工,做工厂的人专心把工厂做好,做产品的人专心做产品。”接着,董明珠又爆了一个猛料:刚才在后台,雷军和她就“杠起来”了,雷军说五年以后小米会超过格力,自己当时没有回应,现在在台上她要说:“不可能。”主持人陈伟鸿见缝插针:“那你跟他打个赌。”

可惜,董明珠并未接招,而是转而寻求外援。她说,小米的网上销售模式也可以为格力所用,假如她和马云合作,利用好传统和电商两个零售渠道,“那不是天下都是格力了吗?”董明珠步步紧逼,雷军则连插话都很难。就在主持人宣布要进行下一环节的时候,雷军终于忍不住开始了反击。他说,小米的优势在于极其贴近用户、轻模式以及全天候服务。伴随着越来越重的语气,雷军最后终于抛出了他的赌局:“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董明珠则是毫不客气地说:“首先,小米超过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赌就不是一块钱,我跟你赌10个亿。”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一赌局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但无论赌局的结果如何,都已经为中国民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格力作出了贡献,小米也同样作出了贡献。在2014年双方晒出的成绩单中,小米含税营业收入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3%,同比净增接近200亿元。这样的数字,都是令人振奋的。

金山网络总裁傅盛这样评价雷军:“雷军无论多成功,永远一副低姿态。今天很多的企业家都是二维动物,速度很快,但是视野不开阔。而雷军是三维动物,从行业上看机会点,顺势而为。他最大的魅力在于,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但其实肯定别人的价值才是最核心的。所以雷军身边极容易团结一股势力,它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忠诚。雷军和马云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人才,马云喜欢在体系内辗转腾挪,而雷军喜欢培养人。他做投资,看人,人对了,下一秒钱就打到你账户里。雷军的方法是:你不愿意听我的,我就闭嘴,如果以后证明你错了而我对了,那你要向我道歉。雷军内方外圆,做事规定性极强,也很好交往,但他内心的原则是一定坚持的。

在创建小米公司时,雷军心目中的目标就是生产让用户喜欢的好产品,让用户成为产品的发烧友,他说:“中国真正有粉丝的公司不多,我想把小米办成一个有粉丝的公司。”

后来的事实证明,雷军完美地做到了。作为全球第一家以成本价定价的手机厂商,小米在37小时内就卖出40万台手机,销售额达到8亿元。2012年出货量为719万台,销售额达到126.5亿元,公开数据显示,这在全球创业型公司中绝无仅有。早在2011年10月,小米第二轮融资就拿到9000万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2012年6月,雷军宣布小米第三轮融资2.16亿美元,整体估值达40亿美元,约为诺基亚市值的一半。短短八个月估值翻四倍,业界一片沸腾,有人预测,小米有可能成为中国第四家百亿美元量级的公司。

雷军非常崇拜乔布斯,并梦想自己能成为像乔布斯一样的人物。他说:“人还是会希望有一些永恒的东西。永恒的是真善美。乔布斯崇尚的是美,他把工业品和IT产品做成了美的东西,这是永恒的。美的东西能永恒,这至少是乔布斯在追求整个工业设计的极致的过程中告诉我们的。”雷军所领悟的远不止这些,他在解剖自己时曾经得出五条体会:“第一条:懂得顺势而为,绝不要做逆天而动的事情;第二条: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第三条:人欲即天理;第四条:广结善缘;第五条:专注,少就是多。”

对于雷军来说,小米公司就是一条重生之路。毋庸置疑,所有的伟大都是熬出来的,重生者尤其值得尊敬。作为一名真正的创业者,不管是模仿还是创新,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自我超越应该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姿态。你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一定能够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像雷军这样务实的理想主义者。01他是“学霸”,更是A Dreamer

雷军刚刚入学时,就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好学精神。他时刻都梦想着把自己设计的软件安装到每个人的电脑里,这种梦想,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程度。1.青春年少时,小荷即露尖尖角

1969年12月16日,雷军出生于荆楚沔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仙桃市。

地杰孕育着人灵,仙桃出了不少杰出之士。例如,奥运冠军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体操明星,都出自于仙桃。

仙桃素称“歌艺之乡”,民间艺术比较繁荣,其剪纸艺术尤为精湛。仙桃古迹斑斓,文化底蕴丰厚,可谓荆楚大地一座历史名城。仙桃钟灵毓秀,代不乏贤:举旗反元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新闻巨子”杨刚、“羊枣”;摘取世界水稻皇冠上第三颗明珠的石明松等众多风云人物,都名留青史、光耀乡邦,建立了不朽的业绩。在描写雷军的文章中,常有“楚国狂人”之类的称号,即源于仙桃的历史。

雷军的故乡,在仙桃市河镇的赵湾村,这里虽然是穷乡僻壤,但却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他在这里度过了九年的童年时光。雷军从小就思维活跃,喜欢突发奇想,喜欢搞一些小制作。他看到母亲每天晚上要忙到很晚才生火做饭,就尝试着制造一台小电灯来给母亲照明。他买来两节干电池和一个小灯泡,自己又钉了一个木盒子,再接上电线,一台可以四处移动的小电灯就做好了。雷军做的这盏小电灯,是汉江平原中部排湖北岸的第一盏小电灯。从此,雷军就提着这盏小电灯,每天晚上都跟随着母亲转。为此,乡亲们都夸他聪明伶俐,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雷军9岁那年,随父母一同迁到仙桃县城,他本人也插班进入仙桃市建设街小学读书。雷军的父母虽然都是普通市民,但他们的勤劳简朴和厚道诚实,对雷军的成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这样的影响,才让雷军日后拥有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雷军一直到小学五年级,都是一个有礼貌、懂规矩、守纪律的好孩子,各门功课都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学校经常给他戴上“三好学生”的大红花。如今,雷军的母亲一直把雷军得到的大红花完好地保留着,来珍藏儿子昔日所取得的荣誉。

1984年,年仅15岁的雷军考入了湖北仙桃中学。仙桃中学当时还叫沔阳中学。这所学校每年为全国高等学府输送上千名优秀人才,仙桃市因此被称为全国高考的“状元市”。那时,雷军非常喜欢下围棋,还获得过学校围棋大赛的冠军。他喜欢文学,经常到报刊亭去买《小说月报》。他还喜欢古诗词,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他虽然爱好多多,但学习成绩总是排在班级的前几名,一直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好学生。

雷军的中学时代,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雷军回忆说:“我们仙桃中学还是挺厉害的。总共6个班级,有17个人考上清华、北大,我高二的同桌考上了北大,高三的同桌考上了清华。”1987年,一直排名班级前几名的雷军,以超过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10多分的成绩,昂首进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开始了四年的大学岁月。2.四年课程,仅用两年修完

1987年,雷军以高于清华和北大录取分数线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当年,他报考计算机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一个好朋友读的是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雷军便觉得自己学计算机专业后,才能和自己的好朋友有共同语言,才能进一步巩固朋友之间的友谊。

武汉大学是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雷军入学的时候,学校就已经开始实施这一制度。制度规定,只要学生修完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迈进武汉大学的校门后,雷军就开始大量地选修高年级的课程。就这样,他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修完了能够取得大学毕业证书的所有学分,甚至还早早地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大学时光总是值得怀念的美好时光,雷军也不例外。那走在武汉大学樱花树下的青春岁月,总能勾起他记忆的小溪涓涓地流淌。

通常来说,大学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但对于雷军而言,大学生活更多的是单调的刻苦学习,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毫无保留地用在了读书学习上。在大学里,雷军过得很充实,很有质量。后来,他之所以能在人生的每一个时间段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与他在大学时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记得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有的人一下子就能够活到点子上,有的人一辈子不着边际。活到点子上就是能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有一个自己特别喜欢做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能够带来经济收入;第二,对于生命不需要的财富没有过分的贪欲,能够云淡风轻;第三,有一个可以专注一生的爱人,相伴终生。”而雷军,恰恰就是这种一下子就活到了点子上的人。

雷军刚刚入学时,就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好学精神。他时刻都梦想着把自己设计的软件安装到每个人的电脑里,这种梦想,甚至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为了让自己的行动不落后于别人,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他走进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的第一个晚上,就开始自觉地去上晚自习。

入学不久,雷军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读到一本书名叫《硅谷之火》的书。当时的书还印得很粗糙,有些内容译得还不太准确。但是,书中的主人公乔布斯深深地吸引了他,让他心生敬仰甚至是崇拜。他觉得,乔布斯本人真是太传奇了,近乎于神话一般的人物。应该说,20世纪80年代,完全是一个乔布斯的时代,他是全世界的IT英雄。

乔布斯生于1955年,是美国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建人、前行政总裁。1976年,乔布斯和朋友一起创建苹果电脑公司后,就一直陪伴苹果公司数十年,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生活的方式。乔布斯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乔布斯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常人不能完成甚至难以想象的创举。《硅谷之火》这本薄薄的乔布斯传记,一下子成了雷军爱不释手的读物。在雷军的人生旅途中,乔布斯就如同光标一样升起,点燃了他的理想之光,指引着他的人生方向。这本书,一下子让年少的雷军热血沸腾,激动不已。那个时候,他就立志要像乔布斯一样产业报国,参与一个伟大软件公司的创建。

多年以后,雷军总是一次次提到《硅谷之火》这本书,甚至在他创建小米科技的时候,这本书依然是他精神的源泉。他在一次演讲时说:“你们觉得今天乔布斯很了不起,其实他的风头在80年代初不亚于今天。90年代初,比尔·盖茨火的时候,也只能说他是乔布斯第二。”

可以说,有了乔布斯,雷军就已经种了一颗种子在心里。3.努力再努力,包揽武大奖学金

看完《硅谷之火》后,雷军竟然激动得几天都睡不着觉,他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乔布斯一样,创建一家世界一流的软件企业。雷军绝不是一个只善于空想的人,他很快就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打基础。

雷军决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刻苦学习,并定下了两年内拿到足够的学分,从而提前完成大学学业的目标。为此,他从大一开始,所学的课程量就是其他同学的两倍多,而且在两年的时间里,雷军包揽了武汉大学的各项奖学金。

每当回忆起自己的大学岁月,雷军都会自豪于自己当年的勤奋。在他的印象中,闻一多等很多名人都是在读大学时而一举成名的,他也想充分利用大学的机会,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来诠释自己的潜能。为此,在很多同学还处于大一的“彷徨”期时,聪明的雷军就已经默默地开始发力。他甚至把大学内仙桃籍的师哥、师姐们全都叨扰一遍,向他们打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喜好、点名的习惯,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哪门课比较重要、哪门课不太重要,以及如何考试等一系列问题,并把他们读过的不要的书籍,都搬回了自己的宿舍。

每天早上的7点钟,雷军就跑到教室里去占座位。他有个习惯,就是在教室里选择靠近讲台的座位听老师讲课。周末的时候,他也喜欢去看电影,但每次去看电影,都是去看晚场,在此之前,他还要挤时间去上晚自习。

在学校里,雷军最害怕的,就是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同学,他说,他一旦落后于其他同学,就有追不上的危险。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所以,他总是未雨绸缪,总是先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以便不让自己陷入逆境之中,确保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恰恰应验了鲁迅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的。”

雷军本来有午睡的习惯,在父母的身边,也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但当他看到其他同学不午休继续学习的时候,雷军就感到午睡时的时光被白白地虚度了。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他硬是强迫自己把午睡这个习惯改掉了。

雷军最为擅长的,是管理和安排属于自己的时间。他把时间分割成以半个小时为单位,为自己制订好每半个小时的学习计划。他上课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如果那门课是比较重要的,他就上四分之一的课;那门课不太重要,他就上八分之一的课。这样听课的目的,就是搞懂课程的精髓。对于雷军来说,这也许真是个好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一年级,雷军就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他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字逻辑。在数字逻辑课上,雷军几乎能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这也让他非常有成就感。上数字逻辑课时,任课老师总是先对大家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上来,就让雷军站起来回答。据雷军的师弟、师妹讲,他还是系里20年来仅有的拿过“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满分成绩的两个学生之一,堪称计算机科学系的传奇人物。

由于雷军的聪明肯干,学校里的不少老师都让雷军帮着做课题。对于老师们的请求和安排,雷军也从来不拒绝。帮老师们做课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拿到机房的钥匙,最多的时候,他同时拥有3个老师的机房的钥匙。有了机房的钥匙,自己用电脑写程序就方便多了。一旦有机会用电脑写程序,就是雷军最开心的时候。

刚开始学着写程序时,雷军就有一种特别畅快的感觉,骨子里不禁浸透出优秀程序员所需要的全部天分。程序虽然人人会写,但其巧妙却各有不同,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异。可以说,雷军是个天才程序员,他小时候喜欢写诗,他写程序时常常就像写诗一样,所以程序写得非常好。他读大一时写的“PASCAL程序设计”课程的作业,让老师很是惊讶,由衷赞叹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程序。雷军上大二的时候,这位老师编写教材,就把他的作业作为范例编进了大一的教材里。

由于酷爱写程序,他几乎在老师的实验室“泡”了一年多,成了计算机科学系各个实验室的“老油条”。其实,“泡机房”原本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时候,遇到不好说话的机房管理员,死活就是不让你进去。想泡机房的学生,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在机房门前排队。大家都知道,武汉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天气非常冷,可是,机房里必须穿拖鞋,机房旁边又是一个风口,在机房门前穿拖鞋等上一个多小时,人就冻得直哆嗦,这样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但是,意志顽强的雷军却一直乐此不疲。

大学时期,雷军写了很多的程序。当时,雷军追求的是知识面,啥都做一点。他觉得,反正大学没毕业前,不需要选定自己的职业,就不需要在某一点上精益求精。他做过财务软件,还做过服装CAD,建筑CAD,把市场上他有兴趣的东西都试过了。兴趣,是他早期创作的最大动力。

雷军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评价是:“没有虚度光阴”,“席卷了武汉大学所有奖学金”。他先后获得了“挑战者”大学生科研成果三等奖、武汉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光华一等奖学金以及两次湖北大学生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他一年可以在报刊上发表30余篇文章。

雷军生命中最青春、最激情四溢的大学年华,都是在紧张而充实又锲而不舍地追赶中度过的。雷军记得很清楚,大学班上的百十来号人,他入学时的成绩是第24名,而毕业的成绩是第6名。大学四年,他一直在努力,所以,他无怨无悔。4.电子一条街,了不起的小名人

雷军升入武汉大学时,他父母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300块钱。他还有一个姐姐也在上大学,父母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家里的经济状况显然是捉襟见肘。父母每个月要给雷军150块钱作为上大学的费用,这无疑占去了父母一半的工资收入。再加上父母按月还要给姐姐钱,雷军父母的工资收入几乎所剩无几。看到父母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苦,雷军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决心尽自己的努力,做一个自给自足的人,来帮助父母减轻一些经济负担。

就这样,雷军经常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去逛武汉电子一条街。武汉大学的樱园宿舍到电子一条街虽然不算远,但走路需要四五十分钟,自行车便成了最为理想的交通工具。一辆新自行车不仅价格高,又容易丢失,而破自行车既省钱又不会轻易丢失,雷军就选择一辆破自行车当自己的“坐骑”。

武汉电子一条街初建于1986年,当时,武汉市政府提出了“学海淀经验,建武汉硅谷,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发展思路。不久,武汉广埠屯电子一条街的店面迅速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电脑公司有数百家。广埠屯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西部、武昌城区中东部,泛指珞喻路与广八路交汇的一片区域。这一区域,现在已成为武汉最大的IT交易市场。武汉电子一条街,为读计算机系的雷军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更为他日后进军IT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雷军凭借自己对计算机的独特悟性,开始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面里闯荡起来。他一家一家地瞧,一家一家地看,慢慢就与各个店面的老板们混熟了。人熟为宝,有了老板这层关系,雷军不是倒卖点电子产品,就是帮助维修机器,有时还动手帮助编一点小软件。雷军所做的事情,都是店面老板们求之不得的,既增进了雷军与店面老板们的关系,也为他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就这样,总是背个大包的雷军,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很快就小有名气了。他一旦出现在电子一条街上,就会有许多的老板大老远与他打招呼,甚至争着抢着请他吃午饭。他的背包总是很大、很沉,里面装满了IT方面的资料和磁盘。后来,雷军说:“当时,武汉最好的电脑是286,而这种电脑的内存也只有1兆。对于一个计算机高手来说,如果备齐所有的常用软件,至少需要20张软盘。编译工具里,没有编程接口资料,也没有电子版的图书,只好把几本很厚的编程资料经常装在包里。那时的电脑专业书,质量不高,内容也不全,还常常有很多错误,因此,至少需要三本书对照着看。背着一个很大很沉的包跑来跑去,肯定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但我总是乐在其中。”

当时,武汉电子一条街,堪比北京的中关村一样热闹。有了这样的一条街,雷军总是兴奋不已。他一旦有了闲暇的时间,就骑上那辆破自行车,到电子一条街,一家店面接着一家店面地逛,既为自己寻找和发现一些商机,也从中寻找和感受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新态势。

有一天,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雷军发现了求伯君的WPS软件。这种文字处理软件,一下子让雷军感到无比的震惊,他简直不敢相信,在中国内地,还有人能开发出这么好的文字处理软件。当时,这个软件产品,在主流的IT媒体上是看不到的,完全是凭着软件的使用口碑火起来的。

在武汉电子一条街,WPS软件与价格不菲的汉卡搭配销售。雷军虽然非常喜欢它,但WPS软件与汉卡搭配,一套售价高达2000多元,实在令人咂舌。这笔钱,对当时的雷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面对WPS软件的诱惑,雷军无奈地选择了当一次“黑客”。他私下里将WPS软件进行了解密,并移植到普通电脑上直接使用。雷军说:“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几乎有两周没怎么睡觉,才终于完成的。在使用过程中,我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完善,不少朋友觉得很好用。于是,我解密完善的WPS版本,就成了国内最流行的WPS版本了。”

慢慢地,雷军认识了武汉电子一条街的一些工程师,他们的公司里都有样机和展示机。雷军能吃苦,打着帮忙和兼职的幌子,涉猎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他编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还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甚至还干过一段“黑客”,解密各种各样的软件。在帮着干活的同时,个人的收入也随之越来越丰厚。雷军后来说:“武汉电子一条街的经历,让我离成功早近了一步,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我肯定走不到今天。”5.开发加密软件,居然赚了上百万

在武汉大学,雷军是出了名的“电脑迷”。他从第一节计算机专业课开始,就完全迷上了电脑,其热度远远超过了以前着迷过的集邮和围棋等。自从迷上电脑后,雷军似乎没有了其他的爱好,电脑甚至成了他当时生活中的唯一。他不再拥有在宿舍里漫无边际侃大山的闲暇,也不再拥有在图书馆里东逛西看的情趣,更不再拥有上晚自习的宁静和周末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浪漫,为了学电脑,他甚至不惜经常起早贪黑。

雷军学电脑,是从在武汉大学里“泡机房”开始的。那时,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机房内的PC机仅有15台,学生上机非常紧张,总是排号争抢机位。雷军解决上机问题的诀窍,就用一个“泡”字。他每天都待在机房里一直守着,总是希望别的同学不来,以便能够顺利地得到机位。有时占不到机位时,一旦有同学遇到有不懂的问题,雷军就会借机会指导一番,过过使用电脑的瘾。实在捞不着机位的时候,雷军也会坐在某一位同学的身边看热闹。后来,雷军因为到机房去得太频繁,以至于后来机房管理员见到他,甚至不问雷军有没有上机票,就往外轰他。

那时,雷军就觉得学电脑太不容易了,以至到现在电脑随便用的时候,一旦玩玩游戏,仍然觉得太浪费时间了。而当雷军进入武汉电子一条街后,就像走进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下子让他拥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不久以后,他随意进入一个店面,就可以过上使用电脑的瘾。

1989年3月,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雷军认识了在武汉计算机行业非常有名气的人物王全国。这时的王全国,刚刚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专业毕业,并留校担任工程师,在武汉测绘测大学所办的卖电脑的公司里负责技术工作。后来,王全国于1992年加盟了金山软件,担任北京金山软件的副总经理;1997年至2003年,担任Sino Map Press的副总编辑;2003年,再次回到金山软件,担任副总裁和首席资讯官。

很快,雷军就与比他年长四岁的王全国成为最好的朋友。后来,雷军常说,能够认识王全国,是他生命旅途中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那时候,还没有正版软件渠道,没有互联网,根本没有软件流通的正规体系,所以,搞软件就像赶集一样,爱好者之间经常聚在一起交流交换。而王全国所在的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所办的卖电脑的公司里软件最多,几乎成了电脑软件的集散地和中转地,雷军与王全国经常交换软件,慢慢就混熟了,渐渐成为好朋友。

当时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雷军感觉,在学校里想学的东西都学得差不多了,心里萌生了一种特别强的表现欲望。雷军琢磨,自己可不可以写点什么软件,让大家都来用。他认为,在国内做软件,一定要掌握中文处理和加密这两项最关键的技术。中文是中国软件开发的障碍,它使中国用户不容易同步享受世界最新的软件成果,同时,中文也是中国软件产业的天然壁垒,一个不是在汉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程序员,很难突破这个壁垒。所以,中文会保护中国软件产业,这也是中国软件市场的希望所在。加密技术是产品销售的保证,而国内盗版严重,不加密的软件,当时没有经销商愿意卖。

为了以后写软件比较方便,雷军开始考虑写一个加密工具。1989年5月,雷军就完成了软件加密工具的一个雏形。1989年8月,雷军和王全国正式联手,合作开发加密软件Bitlok。

雷军虽然与王全国的工作风格不同,但两个人相互配合得很好。雷军写软件,一上来就直奔主题,速度很快,在编写过程中不断修正。而王全国则是先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窍门,然后再动手,速度有些慢,但可以避免出错。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合作起来双方可以互相促进,彼此之间优势互补。

其实,雷军已经完成了加密软件的内核,但对自己的软件缺乏商业意识,而王全国正在研究加密软件的界面,于是,两个人开始联合推进。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几乎忘记了休息,仅用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编码、测试、界面设计以及说明书等工作。这款加密软件,在中国加密软件领域获得了极大的赞誉,成为国内几个著名的加密软件之一,同时也是雷军的第一个商业软件。

那时,雷军和王全国还有自己的公司,但无法在软件上署上公司的名字。情急之下,王全国想到武汉正在放映罗马尼亚影片《神秘的黄玫瑰》,就建议将软件署名为“黄玫瑰小组”。从此以后,在两个人的软件作品里,经常用“赠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这句话作为标准签名档。Bitlok发布后,获得了同行不少的赞誉,“黄玫瑰小组”也开始有了名气。

在雷军的眼里,Bitlok这个版本还不算成功,但却激起了他开发商品软件的热情和信心。当时,他踌躇满志,硅谷英雄的故事时时燃烧着他的胸膛,他经常梦想着有一天能创建一个一流的软件公司,满世界都用他的软件。于是,他自嘲Bitlok只不过是一个“雕虫小技”。让雷军没想到的是,后来Bitlok卖得很不错,他们居然赚了上百万元,成为雷军人生赚到的第一桶金。6.清除电脑病毒,就像抖灰尘一样简单

1989年底,计算机病毒刚刚在国内出现时,就引起了雷军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决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机房PC机被病毒侵扰的问题,雷军与同学冯志宏合作开发出了一个免疫90的病毒免疫程序,可以让程序免受病毒侵扰。如果电脑感染上病毒,用免疫90程序来清除,就像抖落身上的灰尘一样简单。这是继Bitlok加密软件后,雷军所开发的第二款商业软件。

免疫90程序,是1990年年初开始开发的。回忆起当时两个人的合作,冯志宏非常动情地说:“当时,遇到病毒出现时,我就动起了要做一个杀毒软件的念头,结果,雷军也早有这个想法,于是,我们就有了开发软件的合作。当时的条件并不好,我们在外面的一个公司找了一台电脑上机,两个人分工合作开发程序。因为寒假时的自由时间比较充裕,我们就选择了在寒假期间进行杀毒软件开发。武汉的冬天特别冷,我们每天都要从武汉大学骑自行车到那个公司去上机,风雪无阻。时间长了,我们的脚上生了冻疮。由于放假时食堂吃饭不方便,我们就经常自己动手煮波纹面吃。直到几年后,雷军还在提我煮的波纹面很好吃。”

免疫90是用pascal写的,最终的版本可以查、解当时发现的所有病毒。直到现在,雷军还对这个程序记忆犹新。免疫90这个杀毒软件,具备病毒免疫功能,如果程序染上病毒,免疫90就可以像抖落身上灰尘一样把病毒清除掉。免疫90还做到了样本库升级和在英文环境下英文显示,在中文环境下中文显示。免疫90用户甚至可以用文本方式,手动增加病毒库。现在看来,免疫90这些功能并没有什么,但如果人们知道它是在1990年开发出来的软件,就一定知道它的不简单。

免疫90售价260元一套,上市后,在武汉虽然只卖出了几十套,但他们每人却赚了好几千元。在武汉大学的推荐下,雷军与冯志宏开发的免疫90,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一等奖。为此,雷军在《计算机世界》等刊物上发了很多篇关于病毒的文章,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最让雷军难以忘却的是,他在学术刊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入选了第一届青年计算机大会论文集。当时,湖北省公安厅还专门请雷军讲课,讲课的内容就是反病毒技术。当时,雷军准备了好几页的资料,以应对两个小时的讲座。可他走上讲台后,只用了15分钟就把稿子念完了,当下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时候,只好把那份资料又从头念了一遍。那次尴尬的场面,成为雷军永远忘不了的记忆。

紧接着,雷军又开始琢磨如何制作防病毒卡,他日夜兼程,历经艰辛,终于做出了防病毒卡的样品。但此时,已有人在市场上推出了商品化的防病毒卡产品,这就是“华星”防病毒卡。于是,雷军就放弃了对防病毒卡的进一步开发,当时他认为,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防病毒卡就不会有市场。后来,雷军才觉得他当时可以比“华星”做得更好,可惜错过了很好的机会。

雷军在杀毒软件领域的研究开发,在国内是比较早的。这事实,从中国杀毒软件史上的标志性人物王江民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在雷军与冯志宏合作研发免疫90的时候,家在山东烟台的王江民,也开始了研发杀毒软件的生涯。

王江民出生于1951年,3岁的时候,不幸身患小儿麻痹症,造成一条腿永久性行动不便。小时候,王江民自己根本下不了楼。有一次,他自己下楼,竟然从家门口一直滚到了楼梯口,身受重伤。到了少年时期,他身残志不残,坚持用爬山的方式来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他非常欣赏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说的那句名言:“人都是在不断地反抗自己周围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1989年,就在国内媒体纷纷报道有关电脑病毒新闻的时候,王江民恰恰在工作中遭遇了电脑病毒的侵扰。当时,有一些用户的软件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而无法运转,从而迁怒于王江民所开发的软件,这让他感到非常郁闷。于是,天生不服输的他,开始着手进行防控电脑病毒的研究。王江民开始编写程序杀灭病毒,每消灭一种病毒,就把相应的程序代码发布到媒体上,帮助用户杀毒。后来,他觉得这些独立的程序用起来很烦琐,就将自己编写的6个程序集成到一起,起名为KV6,这就是KV杀毒软件系列的起源。后来,王江民又开发出了KV8、KV12、KV20杀毒软件。

就在雷军放弃杀毒软件研发4年后,王江民开始把KV100软件商品化,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从而成为中国杀毒软件领域的龙头老大。

1998年夏天,雷军与王江民、鲍岳桥一起,去西安参加一个电脑软件行业的专题研讨会议。鲍岳桥出生于1967年4月,杭州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1993年5月进入希望电脑公司,开始从事UCDOS的开发工作,同年10月发布UCDOS 3.0。1994年到1997年,先后主持开发UCDOS 3.1-UCDOS 7.0以及UCWIN Gold 1.0。1998年初离开北京电脑公司,与简晶等人组建了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不久成为北京联众总裁。

专题研讨会议开始时,主办方在会场打出的条幅是:“软件业巨子会聚西安”。当有记者采访雷军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可算不上软件业的巨子,旁边两位才算得上巨子。虽然我内心不承认我编写的程序与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我觉得我所编写的程序也很好,但我的程序员生涯毕竟是一个悲剧的结尾。我编写过一些好的程序,但是,我真的有些遗憾我错过了好时光。”显然,雷军还在痛惜着自己对防病毒卡研发的半途而废。7.破解诸多软件,一跃成为业内高手

雷军解密了香港金山公司求伯君所设计的WPS软件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必要的完善,雷军解密的WPS版本,就成了国内最流行的WPS版本。正是出于这个渊源,雷军后来认识了求伯君。对求伯君也由最初的仰慕,演变成为后来并肩作战的朋友。也许,冥冥之中,早有一种力量决定了他们后来的相遇、相知。

自打解密WPS软件后,雷军的惊人才华不断地展现出来,又接连成功破解了许多软件,成为当时电脑软件圈子里的几大解密高手之一。

有一次,雷军一个朋友告诉他,说“自然码”软件的加密做得很周严,非常不易被解密,许多解密高手都无法破解。听了朋友的话,雷军的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他和王全国一合计,就迅速投入到对“自然码”软件的解密当中。结果,经过两个人的联手努力,没过多久,“自然码”软件的解密就被搞定了,这让业内的许多程序员惊讶不已。

所谓“自然码”,就是指周志农于1980年代中期所发明的中文输入法软件,而且历经多年发展,仍然在不断地更新。“自然码”的输入效率高,入门容易,被称为汉字输入法中的“精品软件”。

1980年代中后期,周志农与吴晓军、鲍岳桥、刘旭、朱崇君一起,被业内称为“程序五杰”。

周志农1960年12月出生于首都北京,1984年8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1984年9月进入北京市微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担任课题组组长,主持设计了《MECCDOS汉字操作系统V5.0》,一举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12月进入中国软件技术公司,设计完成了《自然码汉字输入系统》。1989年11月在北京电子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开发部任职。1991年11月担任北京超想电脑技术开发公司副总裁。1995年6月任北京长城商务促销公司经营部经理。1996年5月任北京诚至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1998年6月起,担任北京大自然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雷军在成功解密周志农的“自然码”时,觉得“自然码”软件写得非常好,越研究就越佩服“自然码”软件的研发者周志农。后来,雷军到北京寻求发展时,第一个想认识的“牛人”就是周志农。

在大学期间,除了喜欢动手操作外,雷军的理论总结和提炼能力也很强。雷军在《计算机世界》等刊物上,发了许多篇关于如何清除病毒的文章,成了当时业内小有名气的“反病毒专家”。1990年,雷军所撰写的一篇学术论文,首次发表在国内权威的学术刊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上。

大学毕业后的1991年,雷军参加全国青年计算机大会,所提交的论文,成功入选《第一届青年计算机大会论文集》。

1993年1月,雷军与别人合写的专著《深入DOS编程》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时,他只有22岁。一年后,经过重新修订后的《新编深入DOS编程》一书,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4年12月,雷军再次出彩,他与别人写的专著《深入Windows编程、Windows加密及压缩软件编程技巧与方法》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两本编程专著得到了许多电脑程序员的推崇,成为程序员争相阅读的编程工具书,同时,也成就了雷军早期的名声。由于这两本专著的经典性,在很多年以后,仍然有许多的程序员学习参考书籍中的编程思想,就是:具体技术在更新,但编程思想是相通的。

雷军可以说是胸怀大志,年少成名。他不但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奋斗,而且能在利益取舍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自己找到相对正确的方向。

在1990年前后这个软件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曾经磨砺出了许多的电脑程序高手,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为人所知,而为人所熟悉的高手,也只有吴晓军、鲍岳桥、周志农、刘旭、朱崇君、求伯君、王江民、王志东、梁肇新等一二十位。

这些作为中国第一代成名的程序员,中国电脑软件行业的发展进程,无疑凝结着他们个人奋斗的酸甜苦辣。那个时代,国内接触过电脑的人,都曾使用过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凝结而成的程序。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昔日的光彩,有些人会在新一轮的角逐中再次成为赢家,但无论如何,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值得玩味的东西,这无疑是中国软件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或许,后人会透过他们曾走过的足迹,能够看到中国软件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可以说,1990年前后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一名程序员,凭借着自己手中握有的武林秘籍一样的源程序,就可以创建公司,成就自己的事业与声名。直到今天,有些程序员还保留着每天开发结束时,把硬盘从机器上卸下来带回家去的习惯。在他们看来,源程序就是自己事业的全部。

当时,对于雷军来说,这些优秀的程序员,就是自己的创业偶像,也是自己梦想中的英雄。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和操守,后来,雷军在创业时即使遭受了失败,也绝不轻言放弃,而是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出发。

当有人问及大学最后那两年一共挣了多少钱时,雷军说:“1990年夏天,我在武汉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拥有了4000元钱的存款。”这一数字,当时相当于一位大学教师整整两年的工资收入。8.创建三色,创业失败不气馁

雷军永远也忘不了,他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看了一本书和知道一个人,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本书,就是《硅谷之火》。这本书,1984年首次出版发行,讲述的是二十世纪那些合法积累巨大财富的人和事,其中就包括盖茨、乔布斯早年的创业传奇。一个人,就是乔布斯。

1955年2月,乔布斯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市。与盖茨一样,乔布斯也是一名著名的辍学生。《硅谷之火》记载:“乔布斯在里德学院上学的这一年里,很少去上课。6个月后,他退学了,不过,他想办法继续住在学校的宿舍里。他说,学校勉强给我了一个非正式听课资格,他们让我依靠校园来生活。于是,他在里德学院又待了一年多,当他感到有兴趣的时候,就去听课,并且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去研究哲学和冥想。”《硅谷之火》还讲述了乔布斯创建的苹果公司,如何做成了第一单生意。一天,乔布斯遇到了特雷尔。特雷尔当时开一个经营电子产品的小店铺,日后,这个小店铺已发展成为美国第一家电脑零售连锁店,也就是比特商店。

特雷尔看完苹果公司的第一款电脑产品后,只礼节性地对乔布斯说:“保持联系。”没想到,第二天,乔布斯又来到了特雷尔的商店,希望特雷尔销售他的产品。磨不过乔布斯的特雷尔,就下了一个以每台500美元,共进50台Apple-1型电脑的订单,但要求雷布斯30天内供货。乔布斯答应了这个条件后,随即开始了繁忙的装配工作。人手不够,乔布斯甚至把自己的妹妹也叫来帮忙。他们在合同到期的前一天完成了交货,赚到苹果公司的第一桶金。

雷军深深地被乔布斯的创业故事所吸引。他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就梦想有朝一日创建一家像苹果公司一样的软件公司。

1990年大三暑假期间,雷军与王全国一起,在王全国两个朋友的邀请下,终于开始了创建公司的探索历程。雷军和王全国负责技术和服务,王全国的两个朋友负责市场销售,股份四个人平分。

经过商讨,公司取名为“三色”。他们希望凭借红、绿、蓝三原色,来创造公司发展七彩纷呈的未来世界。当时,雷军等四个人都不懂怎么做生意,本身没有钱,也没找人投资,只是凭雷军帮公司拿到了第一张单子赚了几千元,公司才得以启动。不久,非常能干的李儒雄也加入了“三色”团队。后来,李儒雄参与创建了连邦软件,并担任总裁一职。

创建之初,“三色”租用的办公室只有十几平方米,除了放桌子和电脑外,就没什么地方了。公司里的五六个人,晚上基本不回宿舍,睡觉的时候,都直接躺在办公室里。实在找不到地方躺的人,只好坐在电脑前干个通宵。

在“三色”团队,几个人每天都忙得热火朝天。白天,他们出去跑市场销售,晚上回来做开发。公司的管理与营销都是摸索着来,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没什么套路。他们卖过电脑,卖过软件,甚至接过打字印刷的活儿。后来,他们确定了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做仿制汉卡。没过多久,“三色”团队仿制汉卡的技术被人盗用了。盗用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做同样的事情,但量比他们大,一次做500块汉卡,而价钱要比他们的便宜。因此,“三色”的状况变得难以为继,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而董事长一直难以确定,也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雷军20岁刚刚出头,不想掺和当董事长的事情。而其他几个人,都比他大两到三岁,都想做董事长。短短几个月时间,董事长改选了两次。

这次创业,许多细节事先都考虑得不太成熟。开公司谁投钱,开张后做什么,靠什么赚钱等等实际问题,都没细致地进行谋划。和所有稚嫩的创业公司一样,“三色”团队干了四五个月后,雷军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了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现实的打拼之中,雷军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与无奈。

终于,雷军果断提出了散伙的建议,得到了大家同意。离开“三色”时,雷军和王全国共同分了一台286、一台打印机和一堆芯片。这次创业,虽然仅有半年时间,但雷军一直铭记在心。创业的失败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也让雷军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多年以后,被视为成功者的雷军,在多次接受采访的场合,都明确表示不支持大学生创业。他说:“我的观点,是对大学生创业不要鼓励,也不要提倡。我觉得,大学生创业没有什么好处。鼓励大学生创业,会耽误他的学业,有点得不补失。大学生甚至刚毕业时,都最好不要创业,要么找个创业公司,要么找个大公司,先提高自身的技能,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创业。现在,我所投资的创业者,平均年龄都在三十三四岁,都有一定的经验,这样的成功率自然很高。”

大学创业的失败,让雷军对利用好别人的投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深有感触地说:“创业时,要善于用好别人的投资。用10万块赚10万块,要比用100万赚10万块困难很多。用10万赚10万和用100万赚10万,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付出的艰辛程度绝对不一样。创业没有必要在低水平上做重复的事情,从小事做起,很容易把很多宝贵的时间,花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别人投钱进来有什么不好?干吗非要创造4000元挣几千万的传奇呢?没有意义!”

毕业后,雷军开始了闯荡京城的历程。他为自己确立了梦想:日后要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02金山历程犹如过山车

十六年,雷军带着金山人5次冲击IPO,最终跌跌撞撞地撞线了。而在这十六年间,比他出道晚的兄弟们都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个个被捧上了天。1.人生巧遇,结交编程大腕

1991年7月,22岁的雷军告别了武汉大学,被分配到北京近郊的一个研究所。雷军第一个月拿到的工资,比自己身为政府官员的父亲所领到的工资要多出几倍。但雷军的工作兴趣偏偏不在研究所,这份工资也根本不能让他完全扎根在这个研究所。下班时间,雷军更愿意与中关村的一些大腕们打交道。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雷军闯进中关村结识的第一个大腕,就是周志农。雷军初次看到周志农写的“自然码”软件时,就认为它是软件中的极品。当时,周志农正在开办超想公司,雷军给周志农干的第一个活,就是把汉字的小字库放到RAM里面。周志农感觉雷军干活比自己快,就盛情邀请雷军加入超想公司。可雷军认为,超想和他们原来开的三色公司一个样,不是他的理想目标,就没有参加。

雷军不愿意去超想公司,联想、四通、方正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当时,外企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雷军最初想去惠普,但他又一想:去惠普做什么?雷军认为,写程序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事情。他觉得,他是要写程序的,写程序才是他的生命,而在惠普,他就写不了程序了。

雷军第一次见到WPS软件的时候,就曾为它华丽的界面所倾倒,认为这个产品绝对不是在国内开发出来的,雷军甚至把WPS评定为1990年度国产最佳软件。为此,他非常仰慕求伯君这个名字,对于雷军而言,求伯君就是一个神奇的符号。

1991年11月,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雷军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求伯君。雷军递给求伯君一张只印了人名和呼机号码的名片,而求伯君递给雷军的名片上面,赫然印着“香港金山副总裁”。雷军看到的是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全身穿的都是名牌。求伯君那天穿了一件黑色的呢子大衣,呢子质地很好,这让雷军感觉自己是一个乡下的孩子,到了一个城市里面,真正找到了光彩照人的感觉。当时的雷军,彻底被求伯君震撼了,觉得他就是成功的象征。

求伯君1964年11月出生于浙江新昌县,1984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随后进入河北省徐水县石油部物探局的一个仪器厂。不久,深圳大学一位女大学生来这家仪器厂实习,求伯君真心地爱上了她,并在1986年10月赶赴深圳,去与她相会。

到了深圳,一下子让求伯君开了眼界。深圳大街两旁的店铺,淹没在繁体字、英文和简体字混杂的五颜六色的招牌中,一些店主高声售卖着当时内地少见的、包装精美的花花绿绿的进口商品。而且,在这些店铺的不远处,像春笋般的楼房正拔地而起,求伯君切身感受到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快节奏。深圳之行,被求伯君称为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机遇。

22岁的求伯君从深圳回来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离开单位。他想到的是首先申请调动,调动不行就辞职。结果,求伯君在提出辞职还没有被批准时,就走人了,单位拿他没办法,就干脆把他开除了。

在去深圳的途中,他在河北涿州逗留了几日,帮自己的朋友解决一个计算机打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产生了研发一种通用的、支持多种打印机的打印驱动软件的想法。随后,他用了9个晚上,顺利地开发出了这个软件。带着8张这个驱动软件的磁盘,求伯君来到了北京,准备从北京启程赴深圳。这时,一位同学建议他把那软件展示给当时打印机市场的巨头四通公司看看。四通公司当时恰巧在代理一款国外品牌的打印机,正缺一套好用的打印驱动软件,于是,四通公司以2000元、分10个月付清的方式,买下了求伯君的这套软件。

四通公司太需要求伯君这样的人才了,就承诺先进入北京四通工作,过一年后四通成立深圳分公司时,就把他调到深圳去。

求伯君进入四通公司后,认识了香港金山公司的老板张旋龙,张旋龙很欣赏求伯君精湛的编程技巧。而当深圳四通公司成立的时候,北京四通却不肯放人,情急之下,求伯君给四通公司总裁写了一封辞职信。公司权衡后,觉得求伯君这个人才难得,只得同意他前往深圳四通。来到深圳的求伯君负责一个经营部,但他心里想的还是编程序。正在这时,张旋龙再次找到他,称香港金山公司可提供条件让他专心致志地开发软件。求伯君很快答应了,从而进入了金山公司一心一意地编程。

求伯君历经长达一年半的时间,终于在寂寞中完成了由十几万行代码写就的WPS。金山WPS在市场迅速取得了成功,并很快引来一批模仿者,这其中就包括雷军。求伯君和雷军见面后,极力邀请他加盟金山,并阐述了自己对软件产业的理解。被求伯君的想法打动了的雷军,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于是,雷军就来到了珠海。就像求伯君与张旋龙的相识一样,在雷军看来,他与求伯君的相识,无疑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

无巧不成书,雷军在珠海遇到了在此出差的王全国。雷军与王全国进行了彻夜长谈,并邀请他加盟金山。王全国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雷军的邀请。除此之外,雷军还把一批水平很高的程序员朋友也请到了金山。

那时,金山公司的WPS文字处理软件几乎风靡了整个中国软件业,任何一台品牌的PC机,不装上WPS几乎就卖不出去。数不清的电脑培训班,都教授WPS的使用技巧,市场上随处可见WPS的教学书籍,掌握WPS的操作成为一个人谋职的敲门砖。国内相继出现的几十种文字处理软件,最终都未赢得市场,这就使得此后开发的汉字操作系统都力求与WPS兼容。

雷军早就习惯了在重压下的快节奏,而在金山公司,节奏突然放慢一点,他就感到有点不适应。于是,雷军开始寻找加快节奏的机会。2.开发“盘古”软件,意外遭受挫折

雷军终于等到了加快节奏的机会。1993年7月,在求伯君的授权下,雷军在北京成立了金山开发部,专门为WPS汉卡提供技术支持。从此,雷军开始打造他的明星级团队。

雷军的麾下,很快汇聚了20多名顶尖程序高手。这些程序高手,跟他一干就是三年多,离开最早的是李儒雄。李儒雄是这个团队中顶尖的营销高手,他进入金山开发部不久,就去找出版社,运营出版了求伯君主编、雷军参与编写的《深入DOS编程》一书。不久,他又运营又出版了《WPS轻松学习》一书。《WPS轻松学习》出版后,销量很快突破了十万册。

1993年冬季的一天,用友原副总裁苏启强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一家烧烤店,专门宴请了雷军和李儒雄。席间,苏启强对自己计划成立软件连锁店的创业新构想侃侃而谈,让雷军和李儒雄心潮澎湃。这个软件连锁店,就是后来影响软件领域营销格局的连邦软件公司。饭后,李儒雄立即致电苏启强,表示愿意参与连邦软件公司的发展。苏启强欣然同意,并表示给李儒雄股份。李儒雄对股份看得很重,而对工资不计较。他进金山原本是冲着股份去的,但当时金山北京开发部处于初创期,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雷军觉得向求伯君提股份的时机还未成熟。

苏启强的态度,坚定了李儒雄去连邦创业的决心。不过,他表示,不会一去连邦就拿股份,他要求先回武汉筹备武汉连邦公司,做成了,再谈股份。

成立武汉连邦公司,连邦总部投了20万元,李儒雄个人投了10万元。李儒雄很快在武汉电子一条街上,开先河地竖起一个大广告牌。

武汉连邦第一年做到持平,第二年就开始盈利。连邦总部求贤若渴,一直催促他回到北京。后来,李儒雄成为北京连邦软件公司总裁,公司也成为金山公司极为看重的销售渠道。从某种角度看,连邦软件公司也为金山公司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雷军一直想开发出一套名垂青史的软件产品,将这套软件命名为“盘古”。这套软件,是一个包括WPS、电子表格和字典的办公套件。整个组件由6个软件组成,于1997年7月正式上市,至今已占有52%用户市场的“金山词霸”原来就是“盘古”组件中一个最小的模块。

北京金山开发部首先开始开发的是Windows环境下的电子表格,接着又开始做Windows平台金山皓月和WPS for Windows。金山能干的人很多,下的功夫很大。这个团队,写下了金山发展史上许多的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