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5 23:20:24

点击下载

作者:张昱丰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

在哈佛精进:成为商业精英的九条训言试读:

前言|PREFACE 哈佛传达给全世界的职场商训

哈佛——对于全世界的学子来说都是一生憧憬和向往的地方!它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哈佛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剑桥市,它的前身——哈佛学院始建于一六三六年。

迄今为止,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八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约翰·肯尼迪、乔治·W.布什和巴拉克·奥巴马。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三十四名诺贝尔奖得主……这些耀眼的光环使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都对它心驰神往。

现在的哈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学校,而且是一个品牌,它的成功警语已为全世界商界精英研读和实践。它对商业竞争提出了若干意见和精辟的论述,其中的精华在于从若干个方面阐述了行走商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包括目标、行动、热诚、信心等诸多方面。它给了全世界没有直接在哈佛校园内接受教育的人一次上哈佛大学的机会,为自己在以后的事业、职业和商业拼搏中指点迷津。

哈佛传达给全世界的商训告诉我们在职场、事业或者商海中应该这样:

要有目标,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在奋斗。

要有正确的思考,才有客观准确的判断力。

要有积极的行动,才能武装自己,表达自己的善意。

要有一定的警觉性,才能时刻防御外来的侵扰。

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这样才能不断地更上一层楼。

要有合作的精神,这种以友善为基础的合作,可以帮你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

要有接受批评的勇气和决心,又要有巧妙批评别人的技巧,这样才能在辩证中了解和完善未知的一切。

要有善意的行动,善行才能增加你的分量。

要有不断学习的动力,学习是开发内在的力量,在不断吸纳的基础上运用它。

要有装饰语言的技巧,做到言之有物,才能正确表达你的思想。

要有和谐的思想,始终保持人际间的和谐,将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要有快乐的心脏,很多人累积金钱,智者则累积快乐,与人分享仍用之不竭。

要有健康的习惯,生病之前就应该看医生,坚持未雨绸缪。

要用心经营自己的友谊,尊重朋友,情义长存。

要克服恐惧,虚张声势往往显示出极深的恐惧,恐惧贫穷的人永远不会富有。

要有十足的信心,信心是一种态度,信心越多成功就越多。

要正确认识失败,在失败中觉醒,在失败中进步,才能反败为胜。

要保证凡事多做一点,多做一点就是在为自己多积累一点财富。

要保有十分的热诚,只有将热诚变成习惯,生活才会变得生动。

……

看了上述这么多“要有”的要求,你已经跃跃欲试了吧?翻开这本书,它会一一为你解析!POINT① 思考

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这条单行线徘徊、迷茫、迂回的时间越长,生命消耗得就越快,为自己最想要的奋斗的时间、精力就越少。因此,在人生早期就要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连自己一生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还能够奢望得到什么呢?1.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尽力追求

各位即将从哈佛毕业的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兴奋的,是幸福的,因为你们完成了你们人生中的一个目标──从哈佛毕业。我相信这是每个同学在前几年进入哈佛时都有的相同目标。现在,你们也应该保持跟进入哈佛时同样的心态──定下一个目标,然后尽力追求。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穿越一片玉米地。秋高气爽的田野间,一片硕果的玉米地铺展在每个人的面前。当然这只是表象,这里面暗藏了无数的陷阱和机关。

人生就是要成功穿越这片玉米地。这是有很多对手共同进行的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谁手中的玉米又最多。也就是说,既要穿越玉米地,又要比别人更快,手里的玉米又要最多,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概括而言就是:速度、效益和安全。每个人都可以进行一万种以上的选择,再高明的数学大师都无法计算出这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最佳的方案,又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人生抉择的过程,无数次的选择产生了无数种结果。而人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或者说为什么要参与这样一个游戏?

对你来说,当你面临人生的又一次角逐时,在你面对事业上的又一次选择时,可否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是否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到底重不重要?有多重要?

许多年前,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一群出类拔萃的毕业生,跟现在的你们一样,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即将踏入社会,开始“穿越自己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学校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毫无目标的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

有目标但很模糊的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虽有清晰的目标但比较短期的人占总数的百分之十。

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三。

二十五年后,他们已然各自穿越了“自己的玉米地”。此时的学校又对二十五年前“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在二十五年间,始终朝着自己最初的目标孜孜不倦、努力前进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已位居社会上各行业的重要位置,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已然成为业界的精英和领袖,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百分之三。

在二十五年间,有些人不断地实现自己不断设定的短期目标,逐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他们大多属于中产阶级,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百分之十。

在二十五年间,平静稳定地生活与工作,没有特别的成绩和成就,位居社会中下层的毕业生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在二十五年间,生活没有目标,人生不尽如人意,只会一味地抱怨社会、指责他人的毕业生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

其实,这些人的差距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很简单呀,就是在穿越玉米地之前,其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何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一头雾水。

因此,各位一定要明确或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蓝天还是绿地?是安逸还是冒险?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只有这样才能够去尽力追求那些想要的,使梦想的东西变为多年以后的现实。小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繁育成片的绿洲,树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小鸡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可以果腹的谷糠,小鸭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能够畅游的池塘,雄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任由翱翔的苍穹……它们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尽力追求,也因此成就了不同的物种和生灵,那么人又该是怎样的呢?人也同样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就自己的人生。2.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计划是人生的加速器

哈佛有句著名的成功警言:“目标不能决定一切,但目标就像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

正如兴致与偏好能够诱发才能,技能与技巧能够培养能人,勤勉与意志能够造就精英一样,明确的理想与目标能够激励人才。“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计划是人生的加速器”。目标赋予人类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一个国外专门研究“成功”的机构,以一百个年轻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调查。这项研究历时数十年,直到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六十五岁苍颜霜鬓的老人。研究结果显示:他们中间只有一个人很富有,另外还有五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九十四人情况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失败者。而这绝大多数的人遭遇了晚年拮据的境遇,并不是因为他们年轻时不努力,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年轻时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

有了目标,人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悦而不是避免痛苦上。目标让每个人都有早上起床的动力,都有奋斗的激情,它可以让生活中痛苦的时光好过一些,而快乐的时光则更好过了。

明确人生目标是一件重要的事,换句话说,它就是你的人生抱负。不过“抱负”听起来总像一种超出个人可控范围的事情,而人生目标是只要愿意投入精力去做,就可能达到的。因此,对你而言,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你真正想去完成的事情?什么事情如果你突然发现你不再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的时候,会后悔不已?这些都是你的目标,把每个这样的目标用一句话写下来。如果其中任何目标只是达到另外一个目标的关键步骤,就把它从清单中去掉,因为它不是你的人生目标。明确而远大的目标是你人生航船的罗盘,抓紧它才能不走弯路。

目标对每个人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明确的目标就像是人生航船上的罗盘。航船出海,带上罗盘是第一要求,因此制订目标就是人生第一要素,也是开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是失去罗盘的船只,渺渺茫茫,飘飘忽忽,不但永远到不了彼岸,而且随时都有触礁而亡、葬身海底的危险。因为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方向,只有朝着确定的目标不断前进,才能成就多彩、成功的人生。

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海妖塞壬是半人半鸟形的怪物,专门用迷人的歌声诱惑航海者,就是那些见多识广的水手,听到这歌声也往往不能自持,跳入海中游向塞壬的海岛,结果是自投罗网,成为凶残的海妖们的果腹之物。俄狄浦斯的船要经过塞壬的海岛时,他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并吩咐他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叮嘱道,途经塞壬海岛时,无论自己如何恳求也不能松开绑绳。就这样,俄狄浦斯虽然听到了那致命的歌声,但是因不能跳海,最终,俄狄浦斯连人带船平安地驶过该区域。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或许有人觉得很是荒诞不经,令人无法信服。但它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在每个人求知成才的航道上,不是也有种种诱惑,也需要我们像俄狄浦斯那样,抵御可能毁灭自己前程的海妖的歌声吗?每个人都要有一双慧眼,面对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面对形形色色安逸享受的诱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都要有较强定力,既然选定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静下心来就能闻到花香。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只想自己要的,而不将一丁点儿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要的东西上。因此,每个人都一定要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和彼岸,要做好当下最要紧的事情。就像春天要播种,夏天要成长,秋天要收获,冬天要休整一样,这才是智者的选择。成功的人生永远只属于那些有高远的目标,有心无旁骛的精神和奋勇向前的人!要时刻抵御海妖塞壬的歌声,要时刻修剪主干旁边的枝枝蔓蔓,这样才能走向目标,实现目标,赢得辉煌!

有一位智者带着三个爱徒,到风景优美的景区去钓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这位智者问大徒弟:“你看到了什么呢?”大徒弟回答:“我看到了池塘、鱼儿,还有满眼的花草树木。”这位智者摇摇头说:“不对。”智者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二徒弟。二徒弟回答:“我看到了老师、师兄、师弟、鱼竿、鱼,还有这里的美景。”这位智者又摇摇头说:“还是不对。”智者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三徒弟。三徒弟回答:“我只看到了池塘里的鱼。”智者高兴地点点头说:“这就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与自己想要的东西无关的。只有确立自己的目标,才能心无旁骛、全心全力地向前奋进。3.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时间不可逆,生命不可逆。因此,我们不能活在过去,而要活在当下和将来。无法忘记过去、无法从以往的事情中自拔的人,往往连今天也会失去;沉迷于从前的人,也不会有将来。

因此,不要被过去的辉煌、失意绊住手脚,而荒废今天的大好时光,殊不知人生道路漫漫,更大的成就等待你去努力创造。同学们,不管今天你在哈佛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还是最后一名毕业,这些都会在今天结束,所有的同学都会在今天走出哈佛,而且是通过同样的一座大门。所以,从现在起,重要的不是你过去做了什么,而是要放眼将来,明确你要做的是什么。忘记昨天,是为了今天的振作。千万记得: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不等于未来”这句话,是世界五百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在自己晚年出版的回忆录《攀越巅峰》一书中写下的。她四十岁荣任州长,之后弃政从商。她写下了这句话,就是告诫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成功往往与眼下的境况无关。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在,却不能决定将来啊,唯有从现在开始做,才能开拓全新的将来。

珍妮这个总裁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自己没有父亲。人们明显地歧视她这个私生子,小朋友们冷落她,人们甚至在背后喊她“野孩子珍妮”……她却不知道这是为何。

珍妮一天一天长大,然而歧视并未减少,甚至连老师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她。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懦弱,开始封闭自我,逃避现实,不与人接触。珍妮最害怕的事,就是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她总感觉有人跟在自己的身后说自己是个没有父亲的孽种、私生子、没有教养的孩子……

后来,珍妮生活的镇上来了一位牧师,善良的牧师改变了这个可怜女孩的一生。珍妮听大人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一到礼拜天,便跟着自己的双亲,手牵手地走进教堂。而她只能躲在远处,想象着教堂里的样子。

一天,珍妮实在忍不住,偷偷溜进了教堂,刚好听到牧师的一段话:“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因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做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远成功的人,也不会有永远失败的人。”这个可怜女孩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浑身流淌着一股暖流。但她还是匆匆而又不舍地离开了。

实在太想听牧师讲的话了,于是珍妮又有了数次溜进教堂又匆匆离开的经历。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终于有一次,珍妮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才猛然惊醒,但已经来不及了。率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这句话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它仿佛是一支通红的烙铁,直烙在珍妮的心上。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眼睛一齐惊愕地注视着珍妮。教堂里安静极了,珍妮又窘又怕,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牧师轻轻地说:“噢,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然后,他轻抚着珍妮的头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对未来充满期望。现在就做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充满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话音未落,雷鸣般的掌声爆发出来!

珍妮难以自抑,所有的委屈与欣慰都随眼泪夺眶而出。从此,珍妮变了……后来的州长、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裁,也从这一刻真正觉醒了。

正如牧师所说,过去的一切不幸、委屈、困苦、辉煌都不重要,重要是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就让我们忘记过去的烦恼、忧愁和痛苦,忘记他人对自己的伤害、背叛和羞辱,忘记自己对他人的恩惠,忘记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抓住今天,拼命努力创造未来!同学们,不管今天你在哈佛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还是最后一名毕业,这些都会在今天结束,所有的同学都会在今天走出哈佛,而且是通过同样的一座大门。所以,从现在起,重要的不是你过去做了什么,而是要放眼未来,明确你要做的是什么。4.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说你没有机会

先讲一个调查案例。

调查对象:哈佛某届一个MBA班即将毕业的所有学生。

调查问题:每个学生的职业目标。

调查结果:

1.百分之八十三的学生没有任何职业目标,只盼着早日毕业去享受夏天的海滩(是啊,谁能说清楚三十年后的事啊)。

2.百分之十四的人有具体目标,但没有明确写下来。

3.百分之三的人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写了下来,并对如何实现做了规划。

跟踪调查:十年后,以百分之八十三的那部分同学为参照,百分之十四的那部分学生的平均收入是他们的两倍,而百分之三的人的平均收入则是他们的十倍。而那百分之八十三的人总是抱怨人生不尽如人意,生活不幸福、事业上没有机会,在一味的指责与抱怨中,人生还是没有任何改观。

上面的调查要告诉我们的不是怎么去赚钱,而是提醒人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确立目标并规划、实施的重要性。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生活和事业的管理。没有目标、没有规划的人生更多的时候是处于无序状态的,就像无头苍蝇乱撞一样。不管在战略层面还是日常管理、生活中,目标不明确都会给人带来诸多混乱,没有规划则使问题更复杂。确定自己对人生的期望目标、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是人生管理的核心。

有些人没有这个核心,还一味地抱怨社会不给机会,这是毫无道理的。机会是具有时间性的,它常常只敲一次门。而成功者善于抓住每次机会,充分施展才能,获得命运的垂青,最终成功。就像勃朗宁所说:“良机只有一次,一旦坐失,就再也得不到了。”目标与机会的关系十分密切,有了前者才有抓住后者的意愿和可能。

机会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而且机会的产生并非易事,因此不可能每个人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可抓,而是要在等待中为机会的到来好准备。明确的目标是做准备的第一要素。一旦机会在你面前出现,你就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否该伸手抓牢它。

杰克是一位从送水工成长起来的企业执行副总。他在一开始送水时,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那样把水桶搬进来之后就一面抱怨工资太少一面躲在墙角抽烟,而是给每一个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在工人休息时缠着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工作。很快,这个勤奋好学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两周后,杰克当上了计时员。当上计时员的杰克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比如打地基、垒砖、刷泥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总喜欢向他请教。一次,负责人看到杰克把旧的红色法兰绒撕开包在日光灯上,以解决施工时没有足够的红灯来照明的困难后,便决定让这个勤恳又能干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助理。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副总,但他依然特别专注于工作,从不说闲话,也从不参与到任何纷争中去。他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常常拟计划、画草图,给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满足客户全部的要求。

杰克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送水工成长起来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就是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故事更让人心灵震颤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它更能洗涤我们被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所蒙蔽、污染的心灵的了。他与别人不同,他的目标是不断成长。最终,上帝给予的机会帮助他取得了成功。因此,每个人要想成功都必须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保证抓准、抓牢某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人生是一条不能回头的单行线,出发之前就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仔细回想一下,好像每个人都是在小的时候,有着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们往往迷茫起来,很少有人能够再脱口而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做很多事情都是漫无目的的,结果自然不会尽如人意,因此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生活之道。所以要扪心自问:“我想要的是什么?”“要得到它需要什么条件?”“我将通过什么途径得到我想要的?”

当你能够明确地回答以上三个问号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地去执行,总有一天你想要的就会实现和得到!

要得到什么,必须先要清楚自己最想要的确实是它才能得到。就像小鸡,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可以果腹的黍米,那么哪怕面前散落着一地黍米,它也不会向前迈上一步去啄食。人也一样,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位高权重,就不会主动设计和争取自己的仕途之路……总之,人必须要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最终才能得到什么样的人生。

因此,有必要好好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自己人生中真正想要的?是美满的婚姻?孩子的尊敬?很多的财富、漂亮的汽车、豪华的别墅还是成功的事业?

是想成为永不止步的旅人还是建设家园的园丁?是想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还是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是想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劳动者?是想做个普通人还是力争进入上层社会?

不管心里有什么样的希望,当做这样的梦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哪个才是我最想要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往往是什么也得不到。5.目标可以定得高一点,但要实际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目标的制订者,目标是为每个人的成长服务的。因此,自身的提高比达到既定目标更加重要,所以不要怕目标定得太高远,因为目标是需要随时调整的,有时候我们可能要退而求其次。

目标于人,有着十分神奇的力量,它能激发并指引着你前进的力量,因此目标一定要远大,这样才能激发人的力量,激发人不断向更高的地方攀登!即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需要进行调整时,也不至于跌至低谷。

正所谓找把谷糠,那是鸡的理想;寻个鱼塘,那是鸭的理想。雄鹰在天空翱翔,即使有一天翅膀折断,也不会像小鸡那样,为了争把谷糠而拼尽全力,因为它的目标在高远的天空。即使有一天需要退而求其次,也不至与小鸡为伍。相反,也正因为小鸡的目标太低,所以如果有一天,它没有能力去抢食散落的谷糠,它就只能等待上帝的施舍,因为原本很低的目标已无“其次”要它退而求之。

当然人们可能会说,人不可不自量力,不能总梦想着实现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就像下面要说的穴鸟。

老鹰一个俯冲,成功捕获了一只羊。穴鸟看到了,心想自己一定比老鹰强,就模仿老鹰的动作,从很高的岩石上向下俯冲,想像老鹰那样将利爪抓在小绵羊身上。没想到,当穴鸟飞到绵羊身上时,没想到脚爪却被绵羊弯曲的毛给缠绕住,拔不出来了。牧羊人发现了,就跑过去把穴鸟的脚爪尖剪掉,把穴鸟带回去给孩子们玩。当孩子们很想知道这是什么鸟而询问父亲时,牧羊人说:“这应该是一只穴鸟,但它却以为自己可以成为老鹰。”

看了这个故事,大多数人也许会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人各有所长,要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的基础上去发展。看到他人名利双收,便想依样画葫芦,是得不偿失的。看他人经营贸易赚钱,忘却自己个性、专业不适合,便思自立门户,失败往往接踵而来。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换个角度讲,则可以看出另一番道理。

穴鸟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老鹰那样并没有错,试想,假如穴鸟学习老鹰失败却并没有被牧羊人抓到,也就不会有后面被嘲笑的故事。而回到鸟巢的穴鸟就会反思失败的原因,不外乎自己没有老鹰那样尖利的爪子,没有老鹰那样大的力气,但是自己有与老鹰同样的魄力。经过这一番分析,穴鸟也许会退而求其次,将下一次的目标锁定为一只野兔。不成功就再退而求其次,将再下一次的目标锁定为一只田鼠……倘若,穴鸟一开始就将自己的目标锁定为一只毛毛虫,那么就没有什么退而求其次的目标了,人生的经历和际遇自然也就不会相同了。

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意思是:人们是否对一件事感兴趣,完全取决于事情的难易程度是否处于对这个人既有一定挑战性又在其努力后可能完成之间。他认为:只有当人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跳起来就能拿到时,才会调动自身的潜能去争取。

这不正是要求人们制订的目标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一点,好激发自己的挑战欲望和潜能吗?因此,目标的确定既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一般标准。太容易的目标,不会激发人们去挑战的热情。那么,什么是合适的目标呢?一句话:对自身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能使自己相信能够完成的目标,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实现不了,退而求其次时,也不至于去面对低于自己能力而无法激发挑战欲望的目标。

制订合适的目标,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们应该基于自身的能力和现有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外界的各种因素,最终确立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并不是没有梦想,而是很多人的梦想都不切实际,根本没有考虑凭自己的条件是否有可能实现,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怨天尤人,梦想也成了幻想。因此,只有基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才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基于现实,并不意味着目标就可以降低、就可以不高远。相反,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标准、对自己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目标。这时,你若想实现这些高远的目标,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展现非凡的能力。而且,即使努力过了没有成功,只是完成了原定目标的一部分,那你的表现也会比过去更加出色,对每个人来说,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成长与进步。

有一位登山运动员,在自己挚爱的事业上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舍去了一些也得到了另一些。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渐感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与队友打个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后有人为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再攀点高度,就可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啦。他轻松答道:“我很清楚,6400米是我生命中的至高点,没有什么好遗憾的。”POINT② 思考

每个人在事业、生活上所能取得的高度和成就,往往已经在自己工作或做事的态度上反映出来了。态度决定高度,态度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正确的态度是一种力量,是保证你能够走在正确道路上的巨大力量。1.先正确地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

何谓评判?就是判定胜负或优劣的定论、判断、意见以及评论性的评价或判断。

有些人很喜欢评判别人,这些人往往不清楚为何要评断而妄加评论。其实评判别人的目的是为了评判自己,因此,人首先要评判自己,只有正确地为自己定好位,才能有能力去评断和指导别人。

人不能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如果换了你,也许还不如别人。所以,在评断别人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正确评判自己,这也是职场生存的重要原则。比阿特丽斯刚从哈佛毕业,自身的优越条件使她进入了期盼已久的著名企业。比阿特丽斯是个很活泼的女孩,头脑灵活,身上带着哈佛的气质,深得上司器重,自己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一次所在的部门开会,但到了会议室才发现,别的部门还没有开完会,于是大家就在门外等候。比阿特丽斯却一个人跑了进去,并且对这个部门的工作发表了一通自己的见解,告诉大家应该怎样怎样,这番指手画脚的评论自然引起了其他部门同事的反感。像这样的事之后还发生过多次,对于任何人的工作,她都会发表一通评论,自认为别人都没有她想得多、想得好。久而久之,她收到了解聘的通知。作为一个名校的高材生,个性又十分要强,能力自不必说,但是却在第一份工作上跌倒了,原因就是在没有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判时,肆意地去评断别人。

其实,对每位员工,特别是新人来说,多动脑子,积极提出建议当然是好的,事实上,每个开明的领导都会喜欢这样的下属。但是领导需要的是在了解情况认真思考、后得出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简单肤浅的评论。

比阿特丽斯虽然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员工,但是她没有正确评判自己的位置、能力和处境,到处评断他人的工作,犯了职场的大忌。其实,如果她能够脚踏实地,利用自己活跃的思维和对工作的了解,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方方面面做出正确的评断,是完全可以取得成绩的。

然而,人往往都是在对自己做出正确评断的路上徘徊不前。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难测,知人难,知己更是难上加难。虽然一个人要正确评判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一旦能够正确评判自己,就好像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点远见、一点清醒、一点对事业和生活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

认识自己,首先就要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做什么的,对此必须有十分清晰的描述,离开了这个描述,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个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认识自己的目的就是更清楚自己的素质如何,从而找到与自己的素质相对应的目标,凭着自己素质上的信号找到这一目标后,才能攻其一点,攻出成果,由此及彼,不断扩张你的梦想版图。

认清自己、正确评判和评估自己是人类最高智慧之一。一个不断经由认识自己、评判自己而改造自己的人,智慧才有可能渐趋圆熟,从而迈向充满机遇之路。然而有许多人无法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评估、评判自己,反而经常对别人进行评断。殊不知,评断他人必须要在正确评判自己的基础上,否则就会犯错。

洛克菲勒先生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他有一个突出的优点,这个优点帮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长为如今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这个优点就是:他坚持以事实作为他的商业哲学的基础,并且他只习惯于与他终生事业有确切关系的事实打交道。有些人说,洛克菲勒先生对待他的竞争者有时并不公平。这种说法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指责洛克菲勒先生对他对手的实力“轻易判断”或“估计过低”。他不仅能一眼看出与他事业有切身关系的事实,而且,每次他都主动寻找这些事实,直到找到为止。

洛克菲勒的这一优点或许并不外露,却很实用。与那些总是锋芒毕露,轻易对别人做出评断的人相比,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吧。

无论是评判别人还是评断自己,实际上都是认识的理性化过程。因此要尽量全面地认识自己和别人,克服片面性,特别是评价别人的标准应尽量客观准确,不能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也不能把别人的缺点当长处学。要保证自己在评判的时候不出错,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出发点,从这个角度去评判别人,才能保证达到客观公正的效果。一天,耶稣看到一群人要用石头把一个妇人砸死,于是他站到妇人的前面说:“你们谁自己没有罪就扔石头吧!”人群无言,渐渐散去。人群散去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只是人而已,无权评判别人。人们所评判的,实际上是不接受的自己。世上没有完人,因此不要只盯住自己或别人的缺点,要正确地做出评判。2.反思是前进的伴侣,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反思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个能与心灵对话的话筒,它可以使你看到更真实的自己,听到令自己受益的批评或建议。

一个著名大学的外语系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开始了自己的求知之旅。他寄了许多英文简历给一些外国公司,但他所收到的答复都是不需要这种人才。其中有一家公司甚至还写了一封信给他:“我们公司并不缺人,就算我们有需要,也不会雇佣你。虽然你自认为懂得英语,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并不是很好。更为严重的是,连基本的语法也出现了错误。”

这位毕业生接到信后很不服气,打算写封回信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当他平静下来之后,转念想了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也许自己在语法及用语上犯了错,却一直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张谢卡给这个公司:“谢谢你们的指正,我会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的。”

信发出几天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收到了那家企业的聘书。

回想一下,当你在面对类似上面那种使人难堪的批评时,会不会像那个毕业生那样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满招损,谦受益”,当你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自以为是时,你最好静下心来,反省自身。这样,就会变得虚心,变得更加成熟。

反思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只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才能不断地学到新东西。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家公司招聘工作人员,前来应聘的人很多。公司为其安排了三次考试。

第一次考试结束,埃玛以九十八分的好成绩排在第一名,艾丽达则以九十四分的成绩位居第二。

第二次考试开始,令所有人不解的是:试题竟然与第一次考的一模一样。在监考人员反复强调试卷没有错以后,埃玛便不加考虑,根据第一试的答案,还不到一半的时间就自信地交了卷。多数应聘者交卷的时间也都大大提前。考试结果,埃玛仍以九十八分的成绩位列第一,而艾丽达则以九十七分的成绩排在第二。

第三次考试开始了。令人不解的是,还是上两次考试的试卷。监考人员大声宣布:“这次试题与前两次一样,都是公司的安排。谁认为这样考试不合理,可以放下考卷,退出考场。”应聘者不得不安下心答卷。绝大部分考生都按前两次的答案,很快答完了卷。不到半个小时,考场已经空空如也了。唯有艾丽达皱着眉头、冥思苦想,直到最后一刻,她才交上自己的答卷。

第三次的成绩揭晓了,埃玛、艾丽达都是九十八分,并列于第一名的位置。随后的录用结果也公布出来,只有艾丽达被聘用了。

埃玛苦思不解,她决定找到公司负责人问个究竟。在总经理办公室,埃玛理直气壮地质问总经理:“我三次都考了九十八分,为什么不被录用,反而录用了前两次成绩都比我低的人?这种考试公平吗?”总经理心平气和地说:“小姐,我们的确欣赏你的考分。但公司并没有说,谁总分最高就录用谁。总分的高低,只是录用的一个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依据。不错,你每一次都答了最高分,可你每次的答案都一模一样。如果我们公司也像你答题一样,总是用一个思维模式,一成不变地经营,公司能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吗?我们需要的职员,不仅要有才华,更应该懂得反思。善于从反思中发现错误、漏洞的人才能有进步。职员有进步,公司才能有发展。公司用同样的试卷进行三次考试,不仅仅是考你们的知识,更是在考你们的反思能力。而你在整个考验的过程中,都没有表现出具有反思的才能,我们也只能感到遗憾了。”

职场中的每个人,每天做的工作都看似是简单的重复。但事实上,身边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这时自己的工作还是僵死不变,那是注定要失败的。那么就要通过反思、对比、总结才能做出合乎逻辑、顺应实际的变化,只有这样工作才能越做越好。这就是反思的力量,它会助你前进。过于优秀的人往往没有反思的机会,因此也就难以实现更多的超越。所以说“反思是前进的伴侣,优秀是卓越的敌人”是很有道理的。一只狐狸为了抄近路,决定翻越眼前的篱笆到大路上走。就在狐狸跨越篱笆的时候,脚下一滑,幸而抓住一株蔷薇,它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我从来不会去刺任何人,都是人们不小心、不注意才会被刺到的呀!”上面这只狐狸,在遭遇挫折时不仅不反思整个过程,反而迁怒于人,这又有什么用呢?3.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

三,表示多次。三思而后行,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行动。很多人做事只凭一时冲动,而不是深思熟虑,不能做到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全部想周全,因此也就经常做错事了。“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三思而后行,思考些什么东西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和起因。问题发生后,就需要知道发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导致问题的诱因是什么。只有当这些问题的真正根源都找到后,才能考虑解决的方法。

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缜密。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还要复查一遍,才能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狮子和野驴进行了一次合作,因为野驴不善于三思而后行,盲目行动,导致自己犯了大错。它们合作的前提是:狮子的力量大,而野驴跑得很快。狮子提议二人一起狩猎,并声称这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无敌组合,野驴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便与狮子合作一起狩猎。有了收获后,狮子把猎物三等分,说:“因为我是万兽之王,所以要第一份;我帮你狩猎,所以我要第二份;如果你还不快逃走,第三份就会成为使你丧命的原因了。”此时,野驴大惊,但是已经后悔莫及。

在这个故事中,野驴在接到与狮子合作的建议时,也做了考虑,但是考虑并不周全,只做到了“一思”而非“三思”。它的思考仅局限于狮子已经设计好的对白,当然那些也都是切实存在的、有道理的。但是很显然,野驴没有从自身出发,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没有想到双方实力悬殊,一旦合作破裂,自己就只能任由狮子摆布。联想到商业合作、公司经营也是如此,若因为想提升自己公司的竞争力而和与自己财力悬殊的公司合作,且不将各个阶段、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这些情况的措施全部考虑清楚,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得不偿失的。

三思而后行是一种职业素质,它要求人在面对问题时沉着冷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心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催促赶快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急,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及了。其实,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好,路没走对,反而会耽误时间。这印证了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话。其实先把刀磨快了,看起来耽误了起跑的时间,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既省时间又省力气,效率自然就高。也像外出旅游,事先安排好行程,顺着标志一路开去,就可以不绕弯路,节省时间。如果慌忙上路,看起来节省了策划的时间,但是一旦走错了路,可能就会浪费比看地图长很多倍的时间。而且事先策划好,就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出行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一样,在制订一个经营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眼睛。在复杂的社会里,针对复杂的问题,“三思而后行”能够有备无患地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因此在做出决策之前确实有必要反复思考。轻率、冲动的做法,往往导致意想不到的错误,常常会吃大亏。

相对于其他条件,“三思而后行”其实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是行走职场的必须,更是商业竞争中的必然。充分的思考,可以保证少走弯路、错路,减少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浪费掉的时间。

这一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个班级的同学相约一起爬山。爬着爬着,他们看见山顶上有一座异常豪华的城堡。城堡的大门敞开着,受好奇心驱使,一行人便走进了属于城堡的花园。这时,整座城堡警铃声大作,一群法国军人冲过来将他们团团包围,他们被要求出示身份证件并不许离开城堡。学生们纷纷表示抗议,理由是他们不知道这儿属于军事区域,也没有看到城堡外面那块“闲人禁止入内”的牌子。一个士兵说:“那块牌子已经挂了许多年,也许以后应该换块看上去更醒目的,但是请问你们各位有没有错?并不是所有上山的人都会闯进城堡来的。”于是学生们被强制在此工作一个多小时,直到事情调查清楚后才被允许回去。4.你是否欺骗过别人或自己?想清楚再回答

有时候上帝青睐的人就会很容易成功,这当然是凡人眼中的想法,他们无法深入地发现其中更深刻的东西和道理。海涅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艾琳·卡瑟也说过:“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某司令部的野营驻训部队。这里正在举办一场长跑比赛,长官非常重视这次比赛,他们决定从中挑选几个人去执行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此,这次长跑比赛,上级领导精心设计了一条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新路线。

比赛进行中。士兵马克身材瘦小,他已经多次感到体力不支,眼看着自己越来越落后了,却又发现,似乎越往后路线越复杂,到后来他已经是寸步难行了。不过,有一个念头始终支撑着马克的双腿,那就是“不论第几名,哪怕是最后一名跑到终点,我也要完成这次比赛”。

就在马克感到体力快透支的时候,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岔路口,旁边竖立着两个指示牌。更令人惊奇的是:指示牌上的箭头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牌上赫然写着“前方军官跑道”“前方士兵跑道”的字样。

凭借自己从军多年的经验,马克知道军官跑道肯定更容易到达终点。虽然心中有一些不平,但马克依然朝着士兵跑道的方向继续跑去。与马克一样,很多士兵也看到了指示牌,可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军官跑道。可奇怪的是,马克感到脚下的路似乎平坦了许多,跑起来也更轻松。更令人惊奇的是,马克没跑出多远,居然在通过一个黑暗的隧道之后就看到了前方飘扬的彩旗,还有设在终点处的主席台。原来,他已经跑到了终点,简直不敢相信。

当马克跑到终点时,他看到戴维将军亲自过来与自己握手,并且祝贺他跑出了前十名的好成绩。马克感到不可思议,过去他甚至连前五十名也没有取得过。他问戴维将军那些选择军官跑道的士兵都在哪里,将军告诉他:“他们还在路途中,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到达。”原来,当初设置指示牌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军官和士兵分开赛跑,因为这次越野赛根本就没有一名军官参加。而上级这样精心设计的目的,就是希望找到诚实的人去执行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次比赛的结果,马克用自己的诚实赢得了比赛,赢得了执行重要任务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在原本希望不大的事业上开拓了新路。

马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对生活表现出的态度越诚实,生活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也就越多。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才是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根本。马克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就是诚实赋予了他力量,而其他选择了军官道路的人,只能落得欺人者自欺的下场。

扪心自问,你欺骗过别人吗?欺骗过自己吗?恐怕答案为否的人并不多。对于普通人来说,诚实一次不难,难的是面对任何情况都能选择诚实。不欺骗人不难,难的是面对自己时也能客观分析、直面真实。作为一个在职场中打拼、奋斗、竞争的“弱势力”,可能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选择不诚实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但是一旦“自保”成了自然,那么欺骗、勾心斗角也会成为自然,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就成了自然。如果你觉得做一个不说真话的员工对自己没什么坏处的话,那么做一个撒谎、贪大、争功、推卸责任的员工也没什么问题吗?每个人都希望在职场上不断发展,在事业上不断迈进,那就必须严格遵守诚实守则,对别人诚实,对自己更诚实,远离欺骗。

培养诚实做人的良好品质,是关系到人一生的事,是关系到自己的人格、品格和习惯的事,坚持诚信做人,最终对自己不亏。

正所谓“无信不立”。就是说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讲求诚信、远离欺骗。怎么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呢?这也不难,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事、勇于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就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道路也会越走越顺。

有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正在招聘员工,条件自然很苛刻,应聘者也都是具有高学历者。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官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我了?”这位青年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却秉承一向的诚实做事风格,冷静而客气地说:“先生,您可能认错人了。我不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虽然我很向往那里。”

年轻人有些小小的失望,觉得自己不会被录用了。然而没想到,主考官和颜悦色地说:“你很诚实,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现在我们进行第二关的业务水平测试……”最终,这位青年被录取了。如果一开始,这个年轻人没有把持住自己,谎称自己是哈佛毕业的,那么后果可想而知。5.没有问题时,往往是存在最大问题的时候

哈佛大学毕业生斯丁在一家著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中的经历。斯丁在学校里成绩很好,毕业后到一家大型企业应聘。人事部对他的资料和面试表现十分满意,很快,他就被正式录入财务部工作。由于部门里只有他一个名牌大学生,大家对他很尊敬。这本来是正常的事,他却因此不知不觉产生骄傲情绪,任何时候都是一副“我很能干”“没有问题”的派头。开始时财务经理好心地提醒过他,他却总是一笑而过,并不当真。

一次,财务经理让斯丁依照凭证录入原材料明细账。这本来是件极为简单的工作,一千多张凭证他两天就抄完了。但他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言语之间颇有微词。不久开始核对总账时,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竟无论如何都对不上账。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也没有细致地检查自己的工作,而是开始怀疑总账有误。

于是,他再一次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他自己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则要他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账目,却被他拒绝了。看到这种情形,财务经理就亲自来复核,很快就发现了他做账时出现的一个致命错误。尽管斯丁感到很羞愧,但最终还是被辞退了。

走时,财务经理与他谈了一次心:“小伙子,你很聪明,但不能聪明过了头。你很傲气,这可以理解。但工作需要的不是傲气,而是脚踏实地。别小看一个数字的错误,公司可能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个责任由谁来负?我的年龄足可以做你的父亲,本来我可以原谅你,但是我想如果不让你遭受一点挫折,你就很难吸取教训。希望你从此不要盲目地说‘没有问题’,凡事多想想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好或不够!”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讲究职业操守的时代,以这种“没有问题”的态度来敷衍工作的人,只会越来越不受到欢迎。而事实上,许多无法挽回的失败,正是由于某些人“没有问题”造成的。哈佛有句名言:“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是存在最大问题的时候。”当你在工作中自以为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往往你正走在通向犯错误的路上。

英国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业务很稳定,也极少开除员工。有一天,资深车工卡特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虽然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卡特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

不巧的是,卡特的举动被主管怀特逮了个正着。怀特大怒,令他立即装上防护板,并声称要作废卡特一整天的工作成果。

次日一上班,卡特就被通知去见老板。老板说:“你是老员工,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多重要。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在别的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时,卡特流泪了。他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间,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来没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碰到的是触及公司灵魂的东西,这样的失误自然要付出代价。

虽然一直表现出色的卡特被开除了,但是怀特和老板的做法避免了出现伤亡事故,对卡特和公司来说,都是一种极好的保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方面,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可以避免出现重大的操作失误,这是每个从业者必须唤起的意识;另一方面,如果你看到同事潜在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告知和指导他,不仅能够避免出现大的失误,还能体现出你强烈的责任感。

要想成为成熟的从业者,成为成功的从业者,你要时刻唤起自己的问题意识,不要在工作中的任何时刻掉以轻心,毕竟,问题就像潜伏着的火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如果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处理,或许,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会因此受益匪浅。回想上学的时候,老师提问,有多少学生把头埋得很低,生怕被老师提问到;工作时出现问题,上司大发雷霆,又有多少员工胆战心惊,唯恐被老板点名批评。人,天生有种避重就轻的倾向,习惯于在轻松的环境下生存,讨厌面对困难;人,天生有一种害怕责任、害怕承认错误的胆怯,总想能一帆风顺。在我看来,逃避问题的人,是懦弱的人。这种懦弱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习惯于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把错误留给别人去改正,把矛盾留给别人去处理,把困难留给别人去面对。而我们却在一旁庆幸自己可以溜之大吉,可以隔岸观火,好像获得了巨大的解脱。这是多么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啊!6.将知识加以运用,才能产生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至理名言已举世闻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已经渐渐成为基础性的事物,能够运用知识使之产生力量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现在的人们强调更多的是能力,当然能力最稳固的基础还是对知识的掌握。知识掌握得越牢固越丰富,就越容易激发人的能力。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拥有了知识之后,还要掌握将知识加以运用的方法,才能产生力量,而这一过程就是能力的体现。

现代化管理学主张对人进行功能分析:“能”,是指一个人能力的强弱,是其长处短处的综合;“功”,是指这些能力是否可转化为工作成果。

结果表明:宁可使用有缺点的能人,也不用没有缺点的平庸“完人”。可见,只有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工作成果的人,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必须学会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掌握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读了许多书,学了许多知识,但只是把它奉为教条,或者束之高阁,只是用来装潢门面,借以吓人,那都是毫无意义的。学以致用,就是要有的放矢,就是以各种理论知识为“矢”来射社会实践之“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唯有如此,知识才能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力量。

多读书,读好书。在学校所学的东西不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要把所学的知识真正消化、吸收,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能印证“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学以致用需要多思考,多实践。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所学东西的真正价值,知道怎样用才能最有效。多实践,就要多动手,多行动,总结出更好的方法,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快地提高自己,获得最终的成功。

很多人总以为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幸运,在于机遇。但机遇是偏爱有头脑有准备的人的,罗伯特的成功就验证了这一点。曾有一个商人问罗伯特:“您是靠什么成功的呢?”罗伯特非常肯定地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并把所学的东西充分地应用到实践中。”罗伯特小的时候非常喜欢读书,他什么书都喜欢读。后来他来到纽约,做推销工作,也没有忘掉学习,他一面赚钱养家,一面博览群书。除了小说,文、史、哲、经济、科技方面的书他都爱读,因为他要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最终他成为一颗耀眼的商界明珠。

成功后的罗伯特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曾经在兴趣的支撑下努力地吸取知识的养分,心里十分骄傲,因为当别人的时间都用去消磨的时候,自己正在大踏步地前进,学问也日渐增长。可以说能有后来的事业成功,是因为能够把所学的知识都很好地应用到工作中了。”实践证明,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将其用在日后的工作中,是每个人成功的秘诀。

正由于罗伯特刻苦勤奋、永不停步地学习,并学以致用,才使他如此成功。

可见,学以致用、将知识进行转化运用是一种走向成功的能力,是一种使自己更轻松地前进的智慧。而不善于把知识变成能力的人,就会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就会华而不实,很难获得真正的提高。这样的人,终其一生难成大事。

身在职场,不断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将所学到的知识消化后为自己所用则更为重要。使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不断的创新中把所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这才能最终实现学习的目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