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性传播疾病(性或许神秘,但性病可以不神秘——希望这本专业性和通俗感兼具的性病科普读物给有需要的读者带来帮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7 15:14:57

点击下载

作者:冯浩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解密性传播疾病(性或许神秘,但性病可以不神秘——希望这本专业性和通俗感兼具的性病科普读物给有需要的读者带来帮助!)

解密性传播疾病(性或许神秘,但性病可以不神秘——希望这本专业性和通俗感兼具的性病科普读物给有需要的读者带来帮助!)试读:

前言

20多年前流行过这样一个笑话,甲问乙:“好久不见!最近在忙什么呢?”乙说:“唉,最近得了流行感冒,在家养病呢!”甲却感叹:“你看中国多落后啊!人家美国都流行‘艾滋病’了,我们还在流行感冒。”那时候,艾滋病被翻译为“爱滋病”且曾被引申为“爱资病”,多数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独有的病。20多年过去了,艾滋病也开始在国内流行,一些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绝迹的性病亦“春风吹又生”。2014年一则“宁波在校生现30多例艾滋病,八成为‘男男’传播”的新闻引发全国议论。目前,中国的性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艾滋病的传播正逐渐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的研究数据显示:2011-2015年,我国15~24岁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也显示:近十几年来,中国性病发病率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患有其他性病也可使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1.5~18.2倍。

随着性传播疾病人数的日渐增多,大众对性病的态度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方面是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原卫生部曾公布,2001年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人数879万人,检出对婚姻有影响的传染病患者14万人,其中性传播疾病2万多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数十人,许多患者在被检出前不知道自己已身患疾病。2003年10月取消强制婚前医学检查后,我国新生儿缺陷率亦逐年上升。与之相反的另一方面是过于重视而不得其法。由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以及“谈性色变”的误区,大家只能偷偷关注,百度贴吧里2005年成立的“性病吧”,关注人数为近4万人次,发帖数61万多条;除此之外还有“脱恐吧”“恐艾症吧”等。这些“吧”里面的问题繁多,患者焦虑、彷徨甚至度日如年,却很少得到专业且负责的答复。性病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或“恐怖”的面具,因此,大众需要专业的声音来解答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人员来传授正确的知识。

基于这些需要和呼声,我们专门遴选了一批至少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高水平医务工作者编辑了本册科普图书,他们以临床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汇集了大量临床病例、针对十几个方面,用专业的知识、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解答,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到性生活,从病患到周围健康人群,从上一代到宝宝,从预防到治疗等全方位介绍,向社会大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性病医学知识,希望借此能为大家揭开性病神秘的面纱,打破其恐怖的面具,为一个个小康之家维持幸福的平衡。

本书仅作为一般生活指导,不能作为患者自行诊断治疗的依据,如需进一步的指导,推荐到正规医院就诊。

本书编写或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及同行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再版时修订完善。冯浩

绪言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先来好好了解一下性传播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的性病为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监测性病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20世纪50年代以前,性病在我国曾流行猖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到1965年全国基本消灭了性病。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性病又重新传播蔓延。

性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并可导致不孕不育、生殖器畸形或缺损、毁容及其他后遗症。同时,它影响的不仅仅是患者本人,往往也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尤其是艾滋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厌食、慢性腹泻、体重减轻、发热、乏力等症状起病,逐渐发展至各种机会性感染、继发性肿瘤等,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是人类主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和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性观念改变、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流动人口增加、性教育薄弱、性病诊疗市场混乱等因素,性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由于部分患者处于潜伏期,没有临床症状,这部分患者作为潜在的传染源对正常人群有更大的危害。

为了防治性病,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负责全国性病防治工作,各省市分别建立了省级、市级性病控制中心。我国控制性病的基本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第一章 那些说不出的“艾”1 “艾”的“自白”

大家好,我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能我的中文名字比较拗口,我的英文名字大家就比较熟悉,叫HIV。为什么人类对我那么恐惧呢?因为如果我一旦在人的身体内大量繁殖,就会导致人体患上一种人人听之色变的疾病——艾滋病(AIDS)。(图1-1)图1-1 “艾”的“自白”

从我被人类认识开始,人类就对我敬而远之。虽然我的“长相”有点可怕,但在有些情况下我对人体是不构成伤害的。比如:

场景1:当我存在于A君身上的时候,A君偶遇到他的朋友B君,他俩热情握手,这种情况下我会老老实实地待着,不会通过握手这一动作传染到B君身上。当然了,如果他们需要拥抱一下,我也是可以很安分地接受的。

场景2:B君邀请A君共进晚餐,由于没有分餐而食的习惯,中国人会担心我从中捣乱。好吧,我承认我是个坏孩子,但是这种情况我也会乖乖“听话”。

总结一下以上的场景,就是日常的接触,我可是很乖的。当然,这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A君与B君接触的部位皮肤黏膜都是好好的,都没有伤口。(图1-2)图1-2 这些行为不传染艾滋病

虽然我有听话的时候,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依然是个“熊孩子”,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人害怕我的原因。总的来说,我的日常传播途径有3种:性交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1)性交传播:这是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我发现通过男男性交传播相比男女性交传播更为容易。现如今,男男性行为人群是继静脉吸毒人群和输血人群后成为我潜在感染人群的重要主力。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一个秘密,如何在性交中阻止我的传播呢?其实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就可以啦,比如现在已经普及的避孕套,便是一个很好的隔绝手段哦!(2)血液传播:可以通过输血、静脉吸毒等方式进行传播。可能你会觉得奇怪,输血前的血液不是会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吗,那里怎么也会有我潜伏的可能?因为有的时候我会跟人类玩一玩捉迷藏的游戏,而且我还是玩这个游戏的高手呢。也就是说就算做了一系列的检查,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手段还是检测不到我的存在,这个时期叫窗口期。一般这个捉迷藏游戏我会玩3个月,但是这可不是一定的。所以如果我在玩这个捉迷藏游戏时,有人输了我藏身的血液,就会被感染的。(3)垂直传播(母婴传播):通俗点说就是我在妈妈的身体内,也会跟随血液通过胎盘“游到”胎儿体内。当然目前也有针对这个途径进行干预的措施,让艾滋病妈妈生出健康的宝宝。

最后再说明一下,虽然我在你们人类中不受欢迎,但我在病原体界可是交际小能手。我有很多的好朋友,比如梅毒螺旋体和肺孢子菌。当我感染人体后,我会慢慢地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直到免疫系统土崩瓦解。其他疾病或肿瘤就有机会乘虚而入,感染机体。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的人群有哪些吗?悄悄告诉你:同性恋者、性乱者和有多个性伙伴者、静脉药瘾者、接受输血以及血液制品者、血友病患者、父母是艾滋病患者的婴儿和儿童,以及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者(如梅毒、软下疳、生殖器疱疹)。2 艾滋病——“碍”你没商量

艾滋病,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是一个熟悉却又令人惶恐的名字,它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由于人们对它的了解非常片面化、充满误区,使得人们本能地害怕自己沾染上它,忍不住心生恐慌,而这些恐慌其实很多时候并无法让我们学会真正地避开它,所以,今天我们抛开之前的印象,好好正视艾滋病。

艾滋病,除了刚才所列的听上去就“杀气满满”的头衔,它在医学上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英语缩写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我国曾经翻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分为两型:HIV-1型和HIV-2型,我国以HIV-1型为主,HIV-2型主要集中分布在非洲某些国家。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就是它的攻击目+标。HIV攻击CD4T淋巴细胞后,使其大量破坏,整个人体免疫防御的长城也就被击垮了,人的抵抗能力降低,从而成了各种病原体“砧板上的肥肉”,免疫系统崩溃的同时也会给各种肿瘤带来机会,所以说,HIV针对人体免疫系统的重大打击使人体处于“内忧外患”“里外夹击”的危险处境,易引发其他各种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或者罹患恶性肿瘤而死亡,与这些疾病“狼狈为奸”才是它的作恶之处。(图1-3)+图1-3  HIV攻击人体内的CD4T淋巴细胞

很多人觉得,既然HIV已经是艾滋病明确的病原体,那么HIV感染者(携带者)就等同于艾滋病患者啰!其实不然,一个人感染了HIV以后,刚开始阶段仅仅是HIV感染者(携带者),经过一段时间(因人而异,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平均为8~10年),HIV击垮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发生机会性感+染。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200个/μL),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这时临床表现主要为艾滋病相关症状,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此时发展到了艾滋病阶段,是一种无法抵抗其他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会死于HIV直接感染,而是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比如肺孢子菌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这是多数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典型的艾滋病是人体感染HIV后发展的最终结果。如果大家对此理解还是有困难的话,我们以被敌人攻击的堡垒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体系,如果把人体的免疫系统看作一个大大的堡垒,而HIV(艾滋病病毒)就是攻打堡垒的敌人,HIV携带者的免疫系统就是正在被敌人摧毁的堡垒,艾滋病患者则是堡垒已被炸掉(免疫系统被破坏),此时各种小兵(其他病原体或肿瘤)就都冲进来了(机会性感染),最后堡垒彻底被拆毁(发病了)。艾滋病目前的治疗就是在堡垒(免疫系统)还没被敌人(HIV)摧毁的时候,把敌人干掉(鸡尾酒疗法),并修复堡垒。如果堡垒快被拆完了(得艾滋病了),就应先挡住入侵的小兵(机会性感染治疗),然后再修堡垒。所以艾滋病要早点治,如果等堡垒被彻底拆了(发病了)基本就没救了。但是敌人是杀不光的,很快又会有新兵继续补充(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不过目前已经有药物可以暂时杀死敌人,只要控制敌人拆堡垒的速度与堡垒修复的速度保持平衡,就能活很长时间(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图1-4~图1-6)。图1-4 鸡尾酒疗法可以成功压制住HIV,挡住机会性感染图1-5  HIV和机会致病菌感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图1-6 艾滋病发病像堡垒被攻陷拆完

很多人恐艾,但是其实他们对艾滋病的表现却一无所知,那么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第一阶段是急性HIV感染: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发热、盗汗、腹泻等,时间可持续1个月以上;体重减轻10%或者更多;还有些患者可以有精神症状,比如说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癫及痴呆等。还有些患者会有持续性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第二阶段是无症状HIV感染,这个阶段可以长达20年,平均8~10年,患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也有些人会发展为艾滋病,虽然没有症状,但是血中可以检测出病毒或抗体,也有传染性。第三阶段是艾滋病,此时有HIV相关机会性感染及肿瘤的常见症状,除了刚才提到的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随着感染和肿瘤的侵犯,还会出现口腔白斑及溃疡、各种皮疹、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呕吐、腹泻、腹痛、吞咽困难、食欲下降、视力下降、失明、肢体瘫痪、贫血、大小便失禁、尿潴留、肠梗阻等。艾滋病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最后都走向日渐消瘦和衰弱,然后死亡。3 “艾”在左,性在右,如何平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像阶梯一样按层次分为5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最低层次也是必需的生理需求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和性。由此可见,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艾滋病患者如何处理性这个问题呢?艾滋病患者可以有性生活吗?

艾滋病是人类近代医学史上最令人恐惧的一种疾病,虽然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在与感染者接触过程中,艾滋病病毒并不会通过共同使用办公用品、餐具、马桶及握手、接吻、游泳、咳嗽、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但民众目前对此疾病的接受能力仍较差,了解也很不全面,所以与艾滋病患者日常交际时仍然充满恐惧和歧视,对于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众也存在极度的惶恐不安和抵触,甚至连艾滋病患者,为了伴侣的安全,对性生活也是非常忌讳和迟疑的。随着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和国家对艾滋病防治的大量投入,接受规范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寿命也越来越长。由于艾滋病患者中中青年占大多数,他们尚处在性活跃期,随着越来越长的生存期,对性生活仍有着正常的需求,于是此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强烈。面对性恐慌和性需求之间的冲突,艾滋病患者及其身边的人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首先需要强调“洁身自好”,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都已经感染了HIV,再“洁身自好”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帮助了,其实不然,HIV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我国目前以HIV-1型感染占主导地位,HIV-1比HIV-2有更强的传播能力,而且HIV-1又分为多个亚型,如果多亚型混合感染会大大增加耐药性,甚至会发展到“无药可用”的地步,所以,感染了HIV的患者仍需避免交叉感染其他亚型的HIV病毒。此外,艾滋病患者更容易感染其他性病,与正常人的感染情况不同,艾滋病患者若感染其他性病,该病的治疗周期会延长,复发周期缩短甚至反复发作,以致无法彻底治愈,所以,艾滋病患者“洁身自好”也尤为重要,不应该“破罐子破摔”,否则会害人害己。

那么,在坚持“洁身自好”的前提下,艾滋病患者如何与自己的性伴侣进行性生活呢?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在性交中采取防范措施,最简易的方法是使用避孕套,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染艾滋病的机会。当然,没有任何措施是万无一失的,尽管使用避孕套是比较有效的防范措施,但依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使用避孕套仍有可能感染艾滋病,因为避孕套在性交时可能发生破裂和滑脱,所以艾滋病患者应该选取质量可靠的避孕套,在性交过程中不要过于粗暴,如有异常感觉,及时检查避孕套是否破裂和滑脱。此外,除了通过避孕套保护的阴道性交和肛门性交(肛交),过于激烈的接吻、口腔性交(口交)和身体其他有创部位的亲密接触等都有感染HIV的风险,所以,应该评估自己的身体状态,减少风险。总之,无论是何种性生活方式,都不宜过于暴力,以轻柔为主,在局部黏膜或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性接触,以降低传播风险。

除此之外,接受药物治疗是艾滋病患者安全性生活的一大保障,+++评估艾滋病患者病情主要在于CD4细胞数量、CD4/CD8比值和HIV+病毒载量。在国外,CD4这个指标比较次要,只要检测不到病毒载+量,CD4一年或两年再查一次都没关系;在我国,由于检测试剂价+格与国家免费支持的原因,病毒载量一年只查1次,而CD4在查出患++病后的第一年要查4次,第二年查2次。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越高,病毒载量越低,艾滋病患者的性行为风险就越低,++有研究表明,当病毒载量低于可检测值,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恢复至正常,HIV传播风险可降低96%,此时,进行性生活传染的可能性极低,甚至有生育要求的家庭还可以完成受精的过程。

因此,无论是正确使用避孕套、选取适宜的时机和评估自身状态,+还是通过药物治疗保证低病毒载量和高CD4细胞水准,艾滋病患者只要积极面对自己的病情并合理治疗,是可以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性生活的,当然还要强调一点,也是艾滋病患者常忽视的一点,只有洁身自爱才是最安全可靠的,无论以前发生了什么,此时都应悬崖勒马,接受正规治疗,好好规划自己的生活才是正道,此时“艾”在左、性在右的人生天平才能保持平衡。4 男国“艾”梦——男同性恋者的艾滋病之殇

虽然当今社会越来越包容同性恋,但早些年对于“同性恋=艾滋病”的误会和歧视,即使是现在也余孽深重,无论是被歧视和打压,还是被认同和接受,同性恋人群尤其是男同性恋,似乎永远摆脱不了艾滋病这个话题,而这场男国“艾”梦又为何一直未断过呢?

首先,我们从生理的角度来说,艾滋病的传播必须具备3个条件:传染源、合适的传播途径,足够的病毒量,这3个因素缺一不可。目前最常见的途径是性传播,男同性恋之间的性交方式主要是肛交和口交,肛交比其他形式更容易传染艾滋病,因为直肠黏膜与阴道不同,不会分泌润滑液,直肠黏膜柔韧性也不如阴道,因此,肛交时更容易导致直肠黏膜破损、肛门及阴茎破损,从而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通过这些创口传染给性伴侣。而相对异性恋,同性恋人群在性爱过程中发生口交的比例也较高,而口交也已经被证实是艾滋病的传播方式之一。

其次,异性恋会考虑到受孕风险,很多时候虽然不想使用安全套,但出于避孕的需要,会坚持使用避孕套,很多激情时刻也很有可能因为没有避孕套而不得不中断,男同性恋之间没有避孕的要求,对安全套的依赖程度更低,而安全套正是预防性病及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相对异性恋,同性恋尤其是男同性恋更容易冲动地在没有安全套的情况下发生关系,而越是这种没有准备的、突如其来的性行为越是危险。

一般来说,相对于其他恋爱类型,男男同性恋中的双方往往拥有更多的性伴侣,有调查显示,男性同性恋人群的平均性伴侣数比异性恋更多,关系更为复杂。更多的性伴侣以及更为混乱的性交关系,大大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传播风险。因为从两性心理来说,男性被称为“下半身动物”,相比女性,男性更容易频繁地产生性冲动;且男性很多时候在心理上是狩猎者的心态,他们更容易把性冲动化为行动;相对而言,男性比女性对性更有好奇心。

从概率上来讲,男同性恋一次危险性行为感染HIV的概率远远大于异性恋,因为很多城市的同性恋人群HIV的阳性率已经超过了10%,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异性恋人群。就拿最近争议很大的社交网站来说,相对于异性恋,同性恋者理论上对方有10%的概率是HIV携带者,而HIV感染者在现实生活中对爱情更缺乏理性规划,更难以维系一份稳定的感情,此时他们也缺乏对艾滋病的恐惧(已经是HIV阳性,就不再害怕感染艾滋病了),甚至部分人存在恶性传播的心理,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活动,也就是说如果通过社交网站交友来发生性行为,对方是HIV感染者的概率实际上会远大于10%。

最后,从社会因素来说,因为大家对同性恋充满排斥和歧视,同性恋变得极为隐秘,按中国传统的恋爱方式,异性恋伴侣很多时候会受到家庭、朋友、同事和小孩的约束,打个比方,因为法律和道德伦理是主张“一夫一妻制”的,如果异性恋劈腿和婚后出轨,可能会受到朋友和家人的指责。道德谴责也好,道德绑架也好,很多时候,这些因素对异性恋男女双方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而对于同性恋,他们本身就不被传统思想所认可,也不受法律保护,大部分同性恋者都没有选择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再者中国当代家庭中,很多婚姻靠小孩作为纽带维系度过了很多危机,在同性恋伴侣之间这个重要的纽带也是缺乏的,因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脆弱。所以,人们的歧视、排斥并没有减少同性恋的发生,而是让同性恋人群变得更加浮躁和不安定。

如今,同性恋已获得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包容,与此同时,同性恋之间的性病传播,尤其是艾滋病的传播也越来越严重,这并不能证明“同性恋=艾滋病”,但确实能警示我们在包容地对待这个边缘人群的同时,还要加强同性恋群体的防艾工作,帮助同性恋人群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保护自己,远离艾滋病。5 “艾”在你身口难开——得了艾滋病是否应该告知家人

自1978年在美国纽约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后,短短几十年时间,艾滋病已波及全世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可能面临着艾滋病的威胁,因为其传播速度快、患者生存期短、暂无疫苗及治愈方案等特点,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有统计显示,艾滋病患者中的大多数属于性活跃期的中青年,他们大多数面临或即将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况,那么,感染上了HIV,他们要不要向家人、恋人或者身边的朋友开口呢?

患上这个“世纪瘟疫”的患者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在百度贴吧“恐艾吧”和“脱恐吧”的各种留言中都可以看到,一方面患者需要和病魔做斗争,另一方面需要面对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尴尬处境。患者是在惊慌失措中寻找希望的人,在恐惧和绝望中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怀,希望被接纳和帮助,而不是被歧视和孤立。这些复杂的内心会造成一种巨大的压抑,需要释放,当自己已无法承受的时候需要开口去倾诉,从而获得理解、安抚和帮助。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应不应该说?如果应该说的话,应该和谁说、怎么样说、说到什么程度、选择什么样的时机来说?这些都是一个复杂但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虽无法妄下定论,但可以从医者的角度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谈一谈向家人、恋人或者身边的朋友倾诉的好处。鉴于我国目前对于艾滋病的保密工作制度,相关疾控部门的确诊报告都是以保密方式告知患者本人;若患者本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则告知其监护人,不得泄露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姓名、住址、检测结果等有关情况。换句话说,作为患者,如果是正常成年人,除了患者自己,哪怕最亲的父母和伴侣、子女都不会被第三方告知,所以,建议艾滋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告诉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这虽然是痛苦的抉择,也可能面临失去朋友甚至亲人的风险,但痛定思痛,越早告知亲人和朋友,就越有好处,主要表现在:①可以检验或升华你们之间的情谊,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当对方知道你得了“世纪瘟疫”而依然不离不弃,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你们之间的情谊是非常真挚的,这对于害怕被孤立和歧视的患者来说尤其重要。②可以全心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那些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亲密的家人和朋友被告知患病后,会更体谅患者每天必须按时吃药的痛苦和麻烦,可以在患者忘记按时服药时给予提醒,尽力帮助患者保证服药规律。③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因误会而产生矛盾。现在最有效的“鸡尾酒”治疗方案让患者不得不在每天几个特定时间里按时服药,要求时间依从性很好,而且建议依从性要达到95%,否则会造成耐药等严重后果,向最为亲密的家人、朋友隐瞒需要费很多精力和心思,也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如果患者找对时机用合适的方式告诉家人,那在家人面前就没有必要花心思去隐藏自己,家人对患者的很多基于病情所做的决定也会表示理解,而且在就业、就医和其他事情上家人为患者提供意见时也会考虑到患者的病情,避免造成很多尴尬和麻烦。④如果患者是已婚或在恋爱,这是保护另一半的需要,告诉另一半有利于双方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做出合适的选择,这对于两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双方都知情的情况下,也可以更好地选择保护措施,尽量避免感染到对方。

说完有利的方面,也不能忽略可能存在的负面反应,如果患者选错了诉说对象,比如对方本来就恐惧艾滋病,或者口风并不是很紧,甚至一开始两人的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亲密坚固,对方可能会有不友好的反应,比如突然间断绝来往,对患者瞧不起、歧视,甚至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或者到处散播风言风语等,这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果父母年事已高,身体状态不好,或者小孩子年纪过小,心智尚不成熟,可能也会承受不了这样的消息,那么患者开口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很严重的负面反应。

所以,是否该向家人、伴侣和朋友倾诉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艾滋病相对于其他疾病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包括群众普遍接受性差、社会歧视严重、有传染性及尚无治愈方案等,在对他人开口诉说病情前患者需要更多的考虑,从选择倾诉对象到倾诉时机,从倾诉方式到倾诉内容,都值得细细斟酌,“艾”在你身口难开,只有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让家人、伴侣和朋友理性且充分认识病情并帮助患者渡过难关。6 有“艾”也有希望

电影《暹罗之恋》里有句台词“有爱,就有希望”,这句话曾鼓舞了很多在爱情中迷惘和挣扎的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选择更好的方式去面对和争取自己的爱情。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在当前尚无彻底治愈可能的前提下,就真的只有绝望,真的只能在痛苦和挣扎中度过余生吗?其实,有“艾”,也有希望,虽然不能完全斩尽体内所有的病毒,但现在的医学却有十足的把握让它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患者还能憧憬美好的明天,因为一切都还有希望。

纵观艾滋病的历史,1981年6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患者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首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艾滋病”被正式命名。1983年5月,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种逆转录病毒,被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性病毒(lymphadenopathy-associate virus, LAV)。后来,这种病毒被认为是AIDS的致病因子。1984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Gakko医师分离出了一种引起AIDS的病毒,被称为HTLV-Ⅲ(2年之后,LAV和HTLV-Ⅲ被认定为同一种病毒,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7年,第一个抗HIV药物齐多夫定(AZT)被FDA批准。同年,美国总统里根首次在公众场合提到AIDS这一名词,美国也开始了第一个AIDS教育项目。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199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双脱氧胞苷(DDC)和AZT联合使用治疗进展期HIV感染。1996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何大一发明了“鸡尾酒疗法”,又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该疗法通过3种或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了免疫功能,使艾滋病成了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可控慢性病,让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鸡尾酒疗法”自应用于临床之后,已使许多患者受益。联合国的UNAIDS项目启动,取代了此前WHO的全球项目。有研究显示,3种药物联用(“鸡尾酒疗法”)比2种药物联用更有效。“鸡尾酒疗法”使控制HIV的前景变得乐观。1998年,首例AIDS疫苗人体试验在美国开始。2001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每年至少需要70亿~100亿美金的资金投入,用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全球的传播和蔓延。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艾滋病,人们也更加关注于降低抗HIV的高毒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的失败率。

艾滋病发现至今不过三十余年,而现在已经有数十种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更多的药物和疫苗也在积极开发中,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民众,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都越来越高。虽然现在临床上还无法实现彻底治愈艾滋病,但是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的应用,抗HIV的疗效被大大提高,显著改善了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使艾滋病的治疗前进了一大步。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所带来的可喜疗效曾经让大家觉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是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人们发现由于艾滋病病毒可以藏身于感染细胞中,使药物无法触及它们,尽管联合治疗能够抑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将其降到测不到的水平,但是要清除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神经组织内藏匿的病毒目前来说还是无法实现,患者可能要治疗几十年甚至终身服药。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除了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常见不良反应以外,这些药物还可引起其他严重毒副作用,使得患者的依从性、顺应性比较差,加上HIV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抗药性毒株的传播越来越严重等,因此,为使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加需要患者和医生密切配合,定期复查,按时服药,长期用药。

就目前来看,艾滋病已经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短时间内致死的“世纪瘟疫”了,它更像是一种“潜伏”型的疾病,只要我们合理治疗,不给它伺机而动的机会,它在人体内会一直被我们牢牢压制住。所以,对于艾滋病,我们现在有方法控制它的病情发展,以后攻克它也是非常有希望的。很多HIV携带者最需要面对的是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以及因为晚服、漏服药物,依从性不强等引起的耐药性和交叉感染不同病毒株等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与其绝望无助,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看清楚现实,提高自己的治疗依从性,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增强自身体质,保持好的心态,正确看待艾滋病,要相信,有“艾”,也有希望。第二章 梅毒的“前世今生”7 “梅”花美却有“毒”

梅花在文学世界里是一种美好的东西。然而在皮肤性病科,看上去像梅花花瓣一样的皮疹,却常常预示着梅毒的存在。“梅花”虽美,小心有毒。(图2-1)图2-1 梅毒疹美似花瓣却为二期梅毒表现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性传播疾病,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相对局限于会阴部的性传播疾病不同,梅毒可以侵犯全身各个器官,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它也可多年处于潜伏期而没有临床症状。梅毒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也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宝宝,少数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物而感染,医务人员也存在被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风险。

梅毒可以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分为胎传梅毒(先天梅毒)和后天梅毒,又可以根据病情的发展,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有的时候病期会出现缺如或者重叠。后天梅毒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病程在2年之内,可以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潜伏梅毒;晚期梅毒病程在2年以上,分为良性梅毒(侵犯皮肤黏膜、骨、眼等)、内脏梅毒、神经梅毒和晚期梅毒等(图2-2)。图2-2 未经治疗的梅毒自然病程

今天的主角“梅花”——梅毒疹,出现在二期梅毒。二期梅毒的梅毒疹是梅毒螺旋体由局部淋巴结进入血液,在人体内大量播散而形成的皮肤表现,梅毒疹形成前的“花蕾期”一般要6~10周不等(大部分梅毒疹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后6~8周出现)。出现梅毒疹的“花期”为4~12周(一般在4~12周后消失)。“开花”早期会有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减退、肌肉疼痛、流涕、流泪等。

二期梅毒的梅毒疹分布比较广泛,犹如盛开在白雪中的满枝梅花,皮损早期对称,以后呈多形性,有的患者皮疹表现比较局限,自觉症状也相对轻微,这样的患者自身破坏性相对较小,但是传染性强,犹如梅花虽未开满枝头,但暗香涌动。梅花品系不同,花的姿态也各异,二期梅毒的梅毒疹同样如此,常见的皮损表现有斑疹、斑丘疹、丘疹、丘疹鳞屑性梅毒疹、毛囊疹、雅司样疹、脓疱疹、砺壳样疹、溃疡疹等。

最常见的梅毒疹是斑丘疹,一般出现在感染后2~4个月,可以分布全身,包括面部、躯干、四肢屈侧,皮疹具有手掌心和脚掌心对称性。丘疹也是二期梅毒疹常见并且具有特征性的皮疹,相比斑疹,它的数目较少,顶端扁平或者是呈尖顶状,表面比较光滑,可以分布在掌跖、躯干、上下肢和面部,有时皮疹泛发,有时皮疹孤立,播散时皮疹可能形成环状或弓形。二期梅毒除了出现梅毒疹外,还可能出现扁平湿疣和黏膜损害等表现。这些对梅毒的诊疗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看完外在表现,再来看看身体里面的病变。较表浅容易发现的是我们俗称的“疡子”,医学上称为淋巴结,梅毒可以出现全身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变硬,当你的颈部、腋窝、腹股沟都出现了这样的“疡子”,就需要警惕了。接着眼睛、骨骼、心脏、脑都可以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眼部视力损害、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骨膜炎、关节腔积液、心肌炎、动脉狭窄、神经异常等,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提示疾病比较严重,患者多会到医院来就诊。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而晚期梅毒的治疗即使是在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也是非常麻烦和困难的,并且晚期梅毒的伤害很大,所以,我们应当警惕梅毒,一旦发现,应进行早期、规范彻底的治疗才能无后顾之忧。8 乱花渐欲迷人眼——警惕多样的梅毒皮肤损害

几天前有一位年轻男性患者过来看病,他发现自己身上长了一些红色的皮疹,原以为是吃错东西导致的过敏,自己吃了点抗过敏药,结果过了几天后皮疹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多,从躯干部逐渐蔓延到手和脚上,来就诊时他还在问:医生我是不是过敏了?看到这种玫瑰颜色的皮疹,甚至手掌和脚心都有圆点状红印,医生毫不犹豫地给他开了梅毒检查化验单,结果出来了发现是阳性,确诊为梅毒。大多数人以为梅毒是一种性病,而性病都是发生在外生殖器的,殊不知其他部位皮疹有时也是梅毒的一种表现,这些皮疹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患者的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

接下来我们就从上至下细数一下这些形形色色的梅毒损害。首先看头部,梅毒可致脱发,这种脱发发生在整个头皮,呈弥漫性点状,头皮就像被虫子蛀过的衣服一样,形成很多个脱发斑,头发稀疏,长短不齐,甚至可以出现眉毛、睫毛、胡须脱落。接下来看口腔,患者可以出现没有原因的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红肿、破溃;舌面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很多密集的小突起,而是有一个或多个光滑的区域,这些区域里舌面变得很平滑;口腔里黏膜出现指甲盖大小的发红,甚至破溃,这些情况都是梅毒的黏膜损害表现,提示该警惕了。再接下来看躯干,躯干皮肤上也可以出现像上述男性患者一样的红色皮疹,这种皮疹往往表现为玫瑰色或红褐色,可以是单个散在的,也可以是很多个聚在一起,常常呈片状、隆起,部分皮疹表面还有脱皮,甚至出现小脓疱,严重时破溃糜烂,最厉害时还会出现红色的硬结、流脓,出现瘢痕。

看完这些,再看看手掌、脚掌。手掌和脚掌的红印,往往呈一个一个散在圆点,没有瘙痒或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梅毒皮疹。当然,作为性病的一种,梅毒疹最常出现在生殖器上。梅毒疹最开始就发生在生殖器上,往往表现为外生殖器上的“红坨”,一般没有疼痛或瘙痒等自觉症状,全身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而且生殖器上的“红坨”不经治疗也可以自行消退,所以很多人在这个早期阶段都没有重视,甚至没有发现病症,更没有想过要到医院就诊,这就是很多患者困惑的地方:我生殖器上都没有出过问题怎么就得了梅毒呢?答案是:不是没出过问题,而是没发现过问题。

因此,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各色的二期梅毒皮肤损害,这时的皮疹往往没有什么自觉症状,而且一部分可以自行消退,很多人以为是自己吃抗过敏药治好了,忽略了早期治疗,让疾病进一步进展。所以不要简单地以为身上长了疹子就是过敏,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让疾病在早期得到治愈,不要被这些形色各异的疹子迷惑。9 与梅毒之间的误会

梅毒是什么?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想必大家早已有所耳闻。然而,梅毒的致病因素又是什么呢?许多人认为梅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为从字面上来看,梅毒中的“毒”字很容易让大家在潜意识里将它与病毒联系在一起,这实在是一个误会。

梅毒其实是由一种叫作“梅毒螺旋体”的病原体引发的疾病。梅毒螺旋体是一种小而纤细的呈螺旋状的微生物,具有细菌细胞所有的内部结构。在生物学上的位置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并不是病毒,它有6~12个螺旋结构,肉眼看不到。因为透明且不易着色,又称苍白螺旋体,它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轴丝的屈曲和收缩能旋转、弯曲和伸缩。梅毒螺旋体怕干燥、怕氧气,所以在人体外的生存能力极低,在干燥环境和阳光照射下很快便死亡,但在潮湿环境下可以生存较长时间。煮沸、干燥、肥皂水和一般的消毒剂(如升汞、苯酚、乙醇等)很容易将它杀死。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可分胎传梅毒和后天梅毒。前者是患梅毒的孕妇经胎盘传染给胎儿的;后者是出生后感染的,其中95%的梅毒患者是由性交直接感染,少数通过输血等间接途径感染,极少数可通过密切的生活接触传染。梅毒螺旋体可穿越无损伤的黏膜或受伤的皮肤。因此,梅毒可通过亲吻病灶附近、口交、阴道性交及肛交传染。所以预防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有:①避免和感染者有亲密的肢体接触,性活动中坚持使用安全套。②避免饮酒、毒品等会增加不安全性行为风险的因素。③孕妇应接受梅毒检测,孕妇感染者应及时接受治疗以预防新生儿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梅毒不会经由马桶坐垫、日常活动、热澡盆、共用食器或衣服来传染,公交车的拉环或楼梯扶手等公共设施也不会传播梅毒。

若一个人感染梅毒螺旋体又不及时接受治疗,其病情会先后经历4个阶段: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潜伏梅毒和三期梅毒。

一期梅毒:一般是通过直接和他人的感染病灶做性接触而感染,在初次接触3~90天后(平均21天)发病。典型症状为:在接触部位会出现单一硬下疳(一种坚硬、不痛、不痒的皮肤性溃疡)。

二期梅毒:在第一期梅毒感染4~10周后发生。典型症状为:在躯干及四肢包括手掌及脚掌等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至粉红色、无瘙痒的对称性皮疹。

潜伏梅毒:约在第二期梅毒发病1年后发生。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眼、骨关节的症状。

三期梅毒:可能会在初次感染3~15年后发生。如果没有接受治疗,约有40%的患者会发展到三期梅毒。15%为良性梅毒,即梅毒侵犯非致命的组织与器官如皮肤、骨骼、睾丸等;10%~25%为心血管梅毒;10%为神经梅毒。三期梅毒患者不再有传染的能力。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梅毒的致病原是梅毒螺旋体,体外的梅毒螺旋体能通过煮沸等多种方法杀灭,而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则对抗生素敏感。因此,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梅毒。总之,只要小心预防、积极检测、及时治疗,我们就可以将感染梅毒的风险或困扰控制到尽可能小的程度。10 对“梅宝宝”不抛弃、不放弃

谁也不想成为不被期待的人,怀孕生子本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可是因为母亲患有梅毒而未及时治疗导致产下梅毒宝宝,痛苦之余,又该如何做呢?

胎传梅毒,又称先天梅毒,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血源途径感染,由于传染的方式与后天梅毒不同,而且胎儿的体质与成人亦不同,因此表现的症状也与后天梅毒有一定的区别。胎传梅毒不仅可发生在出生时,也可发生于出生前或出生以后,如果妊娠期间梅毒经过正规治疗,胎传梅毒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胎传梅毒一旦发生,常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可以侵犯肝、脾、肺及神经系统,对胎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如果不经治疗,大约一半有症状的患儿将死亡,病死率高。早期胎传梅毒患儿出生时多半比较瘦小、出生体重低,其余可以表现正常。大部分患儿3~8周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3个月内均会出现临床症状。婴儿出生时瘦小、出生体重低。20%~50%患儿有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梅毒性鼻炎,分泌物中可以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患儿常在出生6周后出现皮肤表现,可以为水疱-大疱样,这种表现常提示疾病较为严重。有些皮肤症状表现为斑丘疹或丘疹鳞屑性的损害,还可以表现为头皮两侧或后侧头发脱落,睫毛和眉毛也可脱落。出生的时候还会有骨和软骨的损害,鼻软骨破坏出现马鞍骨,6个月内可出现长骨软骨炎,四肢可有疼痛、关节肿胀不能活动。2岁以上发生的称为晚期胎传梅毒,多见于7~15岁。

对已经生下来的梅毒宝宝,该如何治疗呢?2岁以内的胎传梅毒,如果脑脊液异常,可予水剂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脑脊液正常者予以苄星青霉素治疗。2岁以上晚期胎传梅毒则选择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8岁以下儿童禁用盐酸四环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

经过充分治疗的梅毒孕妇,其所生婴儿如出生时血清反应阳性,应每月检查1次,连续8个月。如血清反应转阴,且未出现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则可停止观察。婴儿出生时血清反应如果为阴性,则需要在出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复查,如复查血清反应仍为阴性,且没有先天梅毒临床表现,就可排除先天梅毒。婴儿出生时不管血清反应是阴性还是阳性,宝宝在随访期间如果出现血清反应滴度逐渐上升或者出现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就应立即予以治疗。未经充分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或者没有条件对婴儿进行临床及血清学随访者,均应考虑直接对婴儿进行治疗。11 “梅花烙”——梅毒打上的烙印

这是一个并不美丽的故事,诊室里小D手里紧紧地攥着化验单,一遍遍不停地问医生:“这个指标不能转阴了吗?怎样才能让它变成阴性啊?”两年多以前,小D认识了前男友,随后发现自己得了梅毒,一直在医院采用正规驱梅治疗,病情已控制并监控两年无复发。最近她又结识了新男友,并打算于近期结婚,可是婚前医学检查仍检出了“梅毒”,小D既痛苦又不解。为什么治疗成功后,还是摆脱不了梅毒的阴影呢?

这要从梅毒的检测方法说起,对于大多数感染性疾病而言,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随着人体细胞和/或体液免疫应答增强,临床症状逐渐消退。但梅毒却不同,在体液免疫应答方面,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可产生很多抗体,而临床症状的发展与抗体的产生是平行的。我们通常看到的梅毒检测方法多为血清学化验,这些血清学化验都是通过抗体检测来明确是否感染有梅毒。血中检测的梅毒抗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非特异反应素抗体,另一类是特异性抗体。血清抗体的主要成分为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因此检查方法也分为两大类。

机体对受损害的人体细胞释放出来的类心磷脂物质,以及梅毒螺旋体表面的类心磷脂样物质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就会产生出抗类脂质抗体(即第一类梅毒非特异性抗体),通过检测这类抗体,即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实验,也就是平常提到的“初筛试验”,来进行诊断。这类抗体多在感染4周以后产生,如果未经治疗,可在人体长期存在,而经过正规治疗以后,这种抗体逐渐减少,最终转为阴性。常见的梅毒“初筛试验”包括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circle test, 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这种检测方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适用于人群的筛查,由于治疗后抗体滴度可下降,在梅毒治愈后可转阴,如果再次感染梅毒螺旋体,可以再次出现抗体阳性或滴度升高,因而可通过对抗体检测及滴度测定作为治疗后疗效观察和判断治愈的标准,这种检测可在梅毒治愈后转为阴性。

另一类血清特异性抗体是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而以梅毒螺旋体做抗原,来检测血清中特异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试验为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类检测就是平常提到的“确诊试验”,主要针对梅毒螺旋体的IgM和IgG抗体。常见的“确诊试验”为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 TPPA)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lu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 test, FTA-ABS),这种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因而用作确诊梅毒。临床上,需“初筛试验”与“确诊试验”同时阳性,才能确诊为“梅毒”。而感染梅毒后血清特异性抗体常可在人体保持长时间甚至是终身的阳性,因而不能作为治疗后随访观察的指标。

为什么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在人体内可以保持终身的阳性呢?因为目前所使用的确诊试验都是检测血清的IgG抗体,而IgG抗体是终身存在的,因此经正规治疗后,即使梅毒已治愈仍可检测到阳性。如果检测的是IgM抗体,这种抗体有很强的特异性,与梅毒螺旋体活动性感染成正相关的关系,即IgM抗体随着感染而出现,随感染消失而转阴。

因此,感染过梅毒的患者,如果是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中的IgG抗体,则可能终身都能检测出阳性,就如同被打上了烙印,无法摆脱曾经得过梅毒的事实。

不过即使检查出阳性,只要经过正规的驱梅治疗,随访监控,严密观察血清反应(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滴度下降与临床改变情况,随访3年,无复发即可终止观察。第三章 其他常见性病及其检测12 疣由何而来

一名年轻的患者来到诊室,说他的肛门处长了点东西,刚开始以为是痔疮,但是后来皮疹却越来越多,他去肛肠科就诊,肛肠科医生告诉他这不是痔疮,建议他看皮肤科。检查之后发现,他的肛门周围长了好几个大小不等的新生物,表面凹凸不平,就像菜花一样,有经验的医生一看便知道这是尖锐湿疣。但是患者纳闷了:这尖锐湿疣是哪来的呀?怎么得了这个病呀?

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表现为外生殖器上长出一些像菜花一样的新生物,有的可以长得比较巨大,甚至像花菜一样。这种疾病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导致的,那么这个病毒又是从哪里到达患者体内的呢?可以坦白地说,绝大多数乳头瘤病毒都是通过不洁的性接触感染的,当健康的人与带有该病毒的患者进行无防护性活动时,病毒就可以从生殖器的接触部位进行传播。此外,不仅仅是接触尖锐湿疣患者的局部皮肤可以感染该病,一些没有临床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同样也可以传播该病,有部分人群因其抵抗力较强,感染了乳头瘤病毒后并没有出现相应的症状,但是因其局部有病毒潜伏,所以性接触后同样也可以让性伴侣感染上尖锐湿疣。与尖锐湿疣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接触后是否发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乳头瘤病毒的数量和被感染者的抵抗力,当病毒数量较少而被感染者抵抗力较强时,可能不会发病,反之则容易出现症状。而该病的潜伏期为1~8个月,短则几周,长可达10个月。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自认为没有与患病人群接触,却仍感染了该病的原因。女性患尖锐湿疣的危险因素包括:性伴侣数量、性交频率、性伴侣是否患病、阴道炎、白带过多等。男性包皮过长,不使用安全套,则患病危险增加。使用安全套能降低乳头瘤病毒的传播概率,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大部分尖锐湿疣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但也有少部分是非性接触传播导致的。目前认为该病毒不会进入血液,因此患病妈妈是不会通过胎盘把这种病传给宝宝的,但有极少数新生儿通过患病妈妈的产道时可能会感染该病毒。一些间接接触也可能导致尖锐湿疣,有部分人群可能是通过接触了有乳头瘤病毒病原体的物体,如内裤、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品或马桶、浴缸等公共卫生用品等,造成接触传染。通过非性接触的间接接触传染的患者往往存在自身抵抗力低下的情况,如患有糖尿病、肿瘤等疾病或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此外,患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如非淋菌性阴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艾滋病等也更容易感染尖锐湿疣,而且更容易复发。因此要注意每天清洁外阴、换洗内裤,内裤单独清洗,用开水烫洗、日光暴晒。避免共用浴盆、毛巾、内裤等,尽量选择淋浴,切忌内衣裤与家人的衣物一起洗。注意均衡营养、合理作息、避免熬夜、戒酒等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减少该病的发生。13 此“疣”非彼“疣”

我们常常会碰到名不副实的情况,比如“老婆饼”跟老婆其实没有关系,“蚂蚁上树”里面肯定是不会有蚂蚁的。而在皮肤科门诊也常常可以遇到类似的情况:情景一,一位年轻女性因颈部长了肉色的小颗粒而就诊,医生告诉她这是“丝状疣”,一听到“疣”字,这位女性很激动地说:“医生,你不要乱说,我还没结婚呢,怎么会长‘疣’呢!”情景二,一位男性患者因肛周出现红色皮疹而就诊,医生诊断为“扁平湿疣”,男性患者一听松了一口气:“不是尖锐湿疣,太好了,没关系了。”殊不知,不认清楚疾病的来源和成因,可能会产生过度的反应或者过于忽视。在皮肤病里,有多种疾病都称为某某疣,但不是所有的疣都是性病,也并非只要不是尖锐湿疣就可以无视。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皮肤科常见的“疣”病。(1)扁平疣:与尖锐湿疣是同一大类的病毒所致,均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成,但感染的亚型不一样,注定了它和尖锐湿疣同源不同种。扁平疣往往发生在面部、手背、颈部、胸部,表现为淡褐色或近肉色的小隆起,摸上去有点粗糙,大小约为帽针头至黄豆大小,一般没有什么瘙痒或疼痛等不适感,部分患者可能越长越多,甚至出现抓到哪长到哪的情况,或因搔抓而呈线状排列,也有一些男性患者因使用剃须刀后局部出现大量皮疹。这种疾病不是性病,所以不用恐慌,只要注意个人卫生,消毒毛巾,口服、使用外用药,或者通过冷冻、激光治疗等即可治愈。(2)丝状疣:多发生在颈部、眼睑,看上去就像一个肉刺样的突起,细长形,既不痛也不痒,部分患者还可能越长越多,这个虽然也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但也不是性病,激光可以轻松治愈。(3)寻常疣:就是我们俗称的瘊子或鱼鳞,往往长在手背、手指、甲周、甲下等部位,是一种摸上去比较硬,表面凹凸不平很粗糙的隆起性损害,可以有黄豆大小甚至更大,部分表面还有黑色斑点,有的患者喜欢拿刀片去削平,但很快又会长起来。这个也不是性病,药物或物理治疗(如冷冻、微波)都能将其治愈。(4)跖疣:是发生在足底的寻常疣,很多人误认为是鸡眼,但反复贴鸡眼膏都没有效果。表现为足底坚硬、粗糙的局部损害,经常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越长越大,甚至更多,目前冷冻的效果好。(5)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导致的,一般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疹的样子为肤色或珍珠色的半球形隆起,粟粒至黄豆大小,常常散在一个一个的生长,没有任何瘙痒或疼痛的症状。可以出现在手掌及足底以外的任何部位,如四肢、躯干、面部、外阴等。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传播主要与密切生活接触有关,因此不能笼统地将该病都划分在性病之列。儿童常常因为手部不干净搔抓或者皮肤上有破损后感染该病毒,发生在成人的传染性软疣可以是接触了不洁物品所致,外阴部位的皮疹也可以是不洁性交导致。激光、冷冻及刮除疣体均可去除。(6)扁平湿疣:前面提到的那位男性患者,听到医生诊断为“扁平湿疣”而不是“尖锐湿疣”就松了一口气,觉得没关系了,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