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骨科绝技良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8 00:26:36

点击下载

作者:吴大真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名中医骨科绝技良方

名中医骨科绝技良方试读:

内容简介

主编絮语

前段时间,我再一次观看了中央新影拍摄的一部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记录片。20世纪60年代“赤脚医生”红遍大江南北,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这一切似乎也成了尘封的往事。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那个时代的一切,个中滋味体会颇深。抛开其他因素,就事论事而言,“农村合作医疗”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缺医少药”不仅是当时农村的状态,也同样是很多中小城镇的困境。中国人从来不缺少智慧,也从来不缺少办法,“赤脚医生”的诞生同样是个伟大的事物,我们就是用这些“土鳖”的办法一步步走来,一步步走到了新时代……走进了一个拥有13亿人口、百业振兴、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医疗资源不平衡”是我们现在常常提到的一句话,其实说到底还是医疗资源的不足,毕竟我们还仅仅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任何一个单一的办法都难于改变这种状况,从大处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全社会的支持;从小处说就需要我们这些医药工作者的努力,动脑筋,想办法。投入我们的智慧与汗水,奉献给这个伟大的国家,不愧于这个可爱的年代。

这套系列丛书的编著者都是医疗战线上的精英,系统的医疗教育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促成了这套系列丛书的出版,他们把自己几十年的体悟浓缩成这些文字,希望给同道一个阶梯,一个攀登人类生命科学的阶梯;给同道一盏明灯,一盏探究人类生命深度的明灯。

2007年,过去的一年,中医中药有着太多的是与非,我们没有时间去争辩什么,希望用这套系列丛书给使用者提供点帮助。这套书在编排上我们打破“以病分科”的传统,按现代医学各科来分类,但整套书的核心还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最后我借用秦伯未老为《医学见能》序语中一段:……是书之出,愿医者朝夕展玩。凡为人子父母者,去彼从此,而各手一编,广医学之识见,助天地之生成,获益诚匪浅,而其功又讵在作者下欤。吴大真2008年初记于北京

一、骨折及并发症

防己黄芪汤……治疗踝部骨折后肿胀

踝部骨折后期局部肿胀消退缓慢。高新祥医师(浙江省慈溪市逍林中心卫生院邮编:315321)运用《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方治疗踝部骨折后肿胀,取得良好疗效。【绝技妙法】

踝部骨折后期肿胀,功能活动受限多因踝部损伤严重,骨断筋伤,经脉受损,离经之血溢于脉外,气滞血瘀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久之乏力,无力推动津液运行,故肿胀难消。【常用方药】

高新祥医师基本方:防己10g,甘草6g,白术10g,黄芪30g,生姜3g,大枣5枚。

1日1剂,煎汤内服,1日2次,7天为1个疗程,经治1~3个疗程。

有湿热者加四妙汤;恶寒而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加芍药;伴有酸麻者加广地龙、穿山甲等;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乏力重用黄芪加杜仲、川断、五加皮以补肾壮筋骨;骨折迟缓愈合加鹿角片、补骨脂等。

服药期间可外用狗皮膏、手法按摩理筋,外洗方敷洗患处。

防己黄芪汤中黄芪、甘草益气固表;防己、白术除风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使得卫阳振奋而风湿邪自解,气充则活血,因而肿胀得消,骨折愈合增快。

厚朴下气汤……治疗早期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早期常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腹胀、便秘、腹痛等症状。尹憬颀,冯经旺,沈景辉等医师(广东南海黄岐医院,邮编:528248)在临床上运用厚朴下气汤治疗早期胸腰椎骨折,在减轻骨折部疼痛,防治并发症方面取得显著疗效。【绝技妙法】

胸腰椎骨折因椎体前方血肿刺激交感神经节,伤后极易并发肠蠕动功能障碍,腹内压力增加反过来又引起骨折部疼痛加重,西医对症处理一般采用内服酚酞片,开塞露经肛给药,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等,也能起到作用,但通后复秘发生率高,影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增加病人的痛苦,不利于伤后恢复。

祖国医学对该病早有所认识,《黄帝内经·素问》有“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之记载,这在后世成为治疗原则。加减承气汤类治疗多见于报道,然笔者临证运用承气汤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或通后复秘,或服药后患者腹内绞痛数小时而不下,思考胸腰椎骨折并发之腹胀等以胀气为主,并非燥屎内结,攻下逐瘀之剂并未切合病机之故。骨折部位属督脉,伤后血溢脉外而成瘀,血瘀而气滞不行,督脉总领三阳,阳明之腑经气运行不畅而致并发症产生,调畅阳明气机为防治并发症之要点。【常用方药】

尹憬颀等医师处方:厚朴30g,炒莱菔子15g,大黄15g,桃仁15g,川牛膝10g,赤芍15g,炙升麻3g。

本方大黄同煎以减轻肠道刺激;年老体弱者加桂枝10g,黄芪15g;服2剂大便未行者,本方大黄改为后下30g,煎水500ml保留灌肠;入院时已有明显腹胀或呕吐不宜服药者,同法灌肠;大便正常,3天后改用和营活血之剂。灌肠等及时对症处理。

病例均绝对卧床休息,经CT检查后脊柱稳定性好,无骨碎片突入椎管者(整个椎体的缘后移除外),常规俯卧位骨盆带牵引后于骨折椎棘突稳缓按压数min,以患者能忍受为度,背腰疼痛部外敷双柏散,疼痛减轻后指导其行腰背伸练习。

厚朴下气汤重用厚朴为君,功专下腑气除满,配以炒莱菔子为臣,既可增强下气通腑之力,兼有消食和胃之功,大黄、桃仁逐瘀通腑,标本同治,川牛膝活血逐瘀,引药下行,赤芍凉血化瘀以防血瘀热结,妙用升麻宣肺开表,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同,与功专降气之厚朴、莱菔子同用,一升一降,更有利于调畅气机,切中病机故应手取效。

自拟宽胸利膈汤……治疗闭合性肋骨骨折

自1996~1999年,徐文山医师(福建泉州市正骨医院邮编:362000)根据家传经验及多年临床实践,以自拟宽胸利膈汤加减治疗闭合性肋骨骨折,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绝技妙法】

肋骨骨折的病机系气血瘀滞胸壁,并发气血胸为气血瘀积胸腔。

临床观察用本方加减治疗外伤肋骨骨折出现的瘀血肿痛,以及对并发气血胸无形之气与有形积血积液的吸收消除,使萎陷的肺脏复张,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有较好的效果。治以宽胸理气,开胸利膈。

1.骨折外固定

采用多头带或肋骨固定带外固定,以免骨折端因呼吸、咳嗽、翻身加重损伤。

2.中药内服【常用方药】

方用自拟宽胸利膈汤:郁金10g、泽兰10g、藕节20g、枇杷叶10g、全瓜蒌12g、薤白10g、竭七胶囊6g(朱血竭与川三七按1:1研末装胶囊,每粒0.5g)。

上方每日1剂,先用清水浸泡1小时后加水煎沸取汁,再加水煎,共煎3次,将3次煎液混匀共450ml,分3次温服,每次送服竭七胶囊2g(4粒),5天为1个疗程。

咯血或痰中带血者加丹皮、侧柏叶凉血止血;并发气胸者加杏仁、桔梗、枳实宣肺通腑;出现气胸或气血胸伴呼吸困难者,配合胸腔穿刺抽气抽血,甚者行胸腔闭式引流处理。待病情相对稳定时,加桔梗、枳实、制半夏、猪苓、泽泻宣肺通腑、祛痰利水。宽胸利膈汤系在家传经验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方中郁金能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泽兰有活血破瘀之功;藕节有止血化瘀通窍之能;枇杷叶具化痰止咳,和胃降气之效。伍以瓜蒌、薤白宽胸散结,化痰通便;竭七胶囊系血竭与川七按1:1研末装囊而成,功能止血散瘀,止血而不留瘀,消肿定痛。诸药相配伍具有良好的宽胸理气,散瘀定痛,利膈通便功效。并发气胸时加杏、桔、枳宣肺通腑,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通畅有利于胸膜腔内无形之气的吸收消散。合并有血胸出现积血积液时,病属“痰饮”范畴,《诸病源侯论·痰饮病》云:“痰饮者,由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府,结而成痰”。故加制半夏及猪苓、泽泻祛痰利水,以消除胸膜腔内的有形积血、积液。

中医辨证治疗围手术期跟骨骨折

2002年4月至2005年6月,陈斌、曹日隆、刘安平等医师(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邮编:230031)对围手术期跟骨骨折患者施以中医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绝技妙法】

陈斌等医师在临床上主要以局部皮肤表现、切口色泽、渗出、周缘关节活动情况,以及舌、脉诊、全身表现为辨证依据;结合骨及软组织修复的病理过程,分期以3种证型为主应用中药,明显减少了围手术期的各种并发症,同时说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方法。(1)气滞血瘀型:临床以局部肿胀明显、皮下瘀斑、肤温稍高、皮肤表面张力大、切口渗血较多、疼痛明显、足趾及踝部关节活动困难。主要见于术前及术后3~5d。(2)气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肿胀消退,疼痛不适,皮肤瘀斑尚存,皮纹已出现,切口边缘色泽稍暗,少量渗出,足趾可以活动,但踝关节活动困难。主要见于术后7~14d。(3)肝肾不足型:临床表现为肿胀反复,白天加重,夜间减轻;疼痛不适,无力,局部皮肤色暗,切口已愈合但边缘色暗不干燥,足趾、跖跗关节活动受限。主要见于术后14~30d。

基本治疗:

①均行手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

②术前、后均行患肢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7~10d。

③抬高患肢,不负重。【常用方药】(1)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土鳖虫、川牛膝、泽泻各10g,赤芍、泽兰各12g,三七(粉)(冲服)3g。

加减:肤温高加金银花、蒲公英各20g;局部皮肤张力大,有水泡,加茯苓皮10g、钩藤(后下)20g。水煎内服,2次/d。(2)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和营止痛。

药用黄芪、白芍各20g,丹参30g,地龙15g,当归、桃仁、川牛膝、白术各10g,甘草5g。

加减:皮肤色泽暗明显,加重黄芪用量至50g。用法同上。(3)肝肾不足型:治以益气养血、补肾续骨。

药用熟地黄10g,枸杞子、山萸肉、续断、黄芪各20g;川牛膝15g,肉桂6g,血竭4g。

加减:用法同上。

中药熏洗

主要以术后3周后肿胀反复不退,局部皮肤瘀斑不退,关节活动僵硬。药用红花、肉桂、石菖蒲、花椒、当归各10g;透骨草、伸筋草各20g。上方水煎熏洗,2次/d,连用1~2周。

通过临床中医药的应用,陈斌等医师认为以中药内服为主,辅助中药后期熏洗等手段是跟骨骨折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但为供血条件差的软组织修复创造了良好的修复条件,包括改善血供、减缓、消除炎症,降低足部肌筋膜间室压力,促进骨形成等;而且也创造了良好的全身环境,如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等。

“益肾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骨折术后

1997年10月~2001年10月间,陆吕平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邮编:215004)采用自拟中药益肾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骨折术后出现的双下肢的麻木、疼痛及肌力减弱的病例,疗效满意。【绝技妙法】

腰椎局部受外力撞击后,椎体破坏严重,易再移位,属于不稳定腰椎骨折,需实行内固定手术。但有些患者于内固定术后,仍留有双下肢的麻木、疼痛及肌力减弱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这可能与局部神经受损压迫有关,治疗上没有特殊的方法,常以营养神经治疗为主。中医则认为肾主骨,故对骨折的治疗可从益肾入手;同时由于人体局部受伤后,气血阻滞经络,血脉瘀阻,经失所养,出现腿麻、腿痛、肌力减弱症状,故治疗又需结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法。【常用方药】

自拟益肾活血方药物组成:桑寄生15g,杜仲10g,牛膝10g,当归10g,熟地10g,白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桂枝10g,独活10g,鸡血藤10g。

麻木甚者,加地龙10g;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0g;肌力减弱者,加黄芪20g、人参15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口服,20日为1个疗程。

针灸治疗

取穴: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昆仑等。每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

自拟益肾活血方以补肾壮腰中药杜仲、桑寄生、牛膝为主,兼以桃红四物汤、独活、桂枝、鸡血藤通经活络、养血活血,共同达到益肾活血的功效。针灸的治疗则遵循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循经取穴、阴经与阳经相结合的原则,取局部的肾俞、腰阳关,足少阳胆经的环跳、阳陵泉、昆仑,足太阴经的足三里、三阴交,足太阳的委中达到协同治疗的目的。通过临床实践,笔者体会到,采用自拟中药益肾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比单纯用营养神经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医药治疗肘关节外翻损伤致骨化性肌炎

肘关节外翻损伤是指前臂屈肌附着起始部及肱桡关节周围组织遭受肘关节极度外翻暴力而致的一种复合性损伤,临床中较常见,若失治、误治容易导致骨化性肌炎。1996年起罗世东医师(梧州市中医院,邮编:543000)采用中医药治疗该病例,收效较好。【绝技妙法】

肘关节外翻损伤,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青少年,尤以6~12岁儿童最为多见,可能是儿童期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较松弛及携带角较大的解剖生理特点的缘故。当跌倒肩外展、肘直伸位、小鱼际部触地,肘关节受到极度外翻暴力时,会导致内侧的前臂屈肌附着起始部、副韧带、关节囊部分撕裂或并肱骨内上髁撕脱,同时外侧肱桡关节软骨面相互撞击而挫伤、韧带撕裂或桡骨小头骨折等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是以肘关节前臂屈肌附着起始部及肱桡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为特点。由于此类损伤合并的肱骨内上髁或桡骨小头骨折移位多不明显,在诊断上要注意反复比较鉴别。

肘关节外翻损伤是一种较严重的关节复合性损伤,即使只是单纯的扭伤,都会引起屈肌附着起始部的骨膜掀起,肱桡关节面的损伤,特别是儿童可引起肱骨小头及桡骨小头垢板挫伤,容易形成骨膜下血肿与软组织血肿相连。因此,对肘关节外翻损伤不能当作单纯的软组织损伤或一般骨折来认识及处理,而应该把它当作骨、关节复杂性损伤给予足够重视。【常用方药】

对早期患者治疗包括限制伸肘活动,停止一切辅助活动手段;中药以行气活血、消肿散结为主,药用:血竭6g、麻黄6g、甘草6g、土鳖虫10g、当归12g、三棱10g、延胡索12g、穿山甲6g、桅子12g、红花6g、重楼15g、桑枝18g、路路通9g、三七15g(打碎、先煎)因人因症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用三黄散水蜜调外敷。10天为1疗程。

晚期患者中药以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为主,药用:臭梧桐、透骨消、豆豉姜、刘寄奴、宽筋藤、大黄、通城虎、木鳖子、两面针各30g,水煎熏洗,每天2次;同时用三七跌打酒(本院协定处方)加麝香、熊胆(均为本院药房提供)适量调匀外搽,并作局部肌肉轻手法按摩;疼痛消失者先进行屈肘活动功能锻炼。10天为1疗程。

治疗肘关节外翻损伤时,早期及时的制动显得十分必要,合并移位、骨折者,只要经过稳、准、巧的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固定后一般是不会发生骨化性肌炎的。往往是由于有的非专科医生对本病症认识不足以及民间常有对关节损伤后作反复屈伸牵拉的习惯所致。骨化性肌炎又称创伤性骨化,并不是肌肉本身发炎。按中医学理论的认识属于瘀血积聚所致。经给予行气活血止痛、消瘀散结等用药,结合外治,并进行以屈肘活动为主的无痛自主的功能锻炼等,全部取得了治愈的效果。

针药并举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顾邦林医师(高邮市人民医院,邮编:225600)自1995~199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疗效较好。【绝技妙法】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症”范畴,由于损伤或风寒湿侵,致经络瘀阻,气血不足,阳气不布,水湿停聚而成。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先抽除局部瘀血以消除瘀阻之源。(1)早期给予抽出局部瘀血,加压包扎,并进行有效的外固定。(2)针刺:1上肢取穴:曲池、尺泽、曲泽、天井、阿是穴,用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出针后加包扎,固定时肘关节屈曲位,1次/d;按摩(急性期不宜按摩)。患者坐位,医者一手握患肢腕部,一手在前臂上段至上臂作揉、捏、滚法5min;指针阿是穴、曲池、天井、手三里,1次/d。2下肢取穴:犊鼻、内膝眼、阴陵泉、足三里、梁丘。用泻法;理筋手法:患者仰卧,下肢放松,医生在患肢大腿至小腿作大面积按摩和揉法3min;提弹股四头肌,髌韧带和奈绳肌各数十次,1次/d。(3)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通经活络为治疗原则,药用:桃仁、红花各10g,生地15g,当归8g,蒲黄、莪术、生地、丹皮各12g。水煎1剂/d,分2次服用。(4)消痛片25mg,饭后服,3次/d;(5)手术治疗:对病程长,骨化严重,实施腰局麻下手术,关节松动术治疗。

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莪术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而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在治疗的同时嘱咐患者适当进行病变关节的功能锻炼,以减轻粘连,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及局部血肿的吸收,减少局部组织骨化形成。针刺以病变足区穴位为主,可直达病所,起到行气止痛之效。诸法合用是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加减海桐皮汤外洗……治疗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朱晓飞医师(浙江省义乌市中医医院邮编:322000)采用加减海桐皮汤外洗治疗骨折后期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绝技妙法】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创伤损伤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拘急、经络不通而成。【常用方药】

加减海桐皮汤:方药海桐皮、透骨草、没药、乳香、当归、川芎、川椒、红花、威灵仙各20g,防己、木瓜、桂枝各15g、细辛8g。

用法均如下:中药煎汤,烫洗患处,药液温度较高时先用一毛巾浸泡药液,局部热敷患处,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患处及关节尽量浸泡入药液内,在烫洗的同时嘱患者推、挤、按、揉、弹、拨患处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使其尽可能松解粘连,每次持续时间15~20min。每日加温烫洗患处2~3次,每剂药用3天,每5剂为1疗程。患处组织有破溃,感染或经烫洗有皮肤过敏者慎用,本药不得内服。

海桐皮汤有良好的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加防己、细辛、桂枝、木瓜能加强消肿止痛、温经通络作用,从而更好地减轻局部肌肉僵硬,使之柔软而有弹性,取得满意效果。

白药膏……治疗创伤性骨化肌炎

李逸群、陈志维医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邮编:528000)采用白药膏治疗创伤性骨化肌炎,得到了较好的疗效。【绝技妙法】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离经之血不散,形成瘀血。恶血阻遏,凝结经脉,不通则痛。治宜活血祛瘀、软坚散结。【常用方药】

白药膏由生石膏和花生油制成。每天1帖,外敷患处。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按摩,并避免肘关节剧烈活动。【验案赏析】

黄某,男,9岁。因跌倒致伤,诊为右肱骨髁上骨折,当地医院多次治疗未复位而来诊。诊见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瘀斑。因伤肢肿胀,不宜手法复位,遂将伤肢制动后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并予口服田七丸、去伤片等治疗4周后,未见明显改善。X线显示:右肱骨髁上骨折对位对线好,有连续骨痂生长,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有骨化阴影密度增高区。诊为右肱骨髁上骨折并创伤性骨化性肌炎。证属瘀血内结化热,治宜凉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自药膏外敷治疗一个月后,肿胀完全消退,关节周围软组织变软,屈伸功能恢复正常,X线显示骨化阴影消失。【按语】创伤性骨化肌炎是因关节脱位、关节邻近及关节内骨折、严重软组织损伤所致的后遗症。关节周围由于骨膜剥离,骨膜下血肿并与肌肉相连。若处理不当,瘀血不能及时消除,血肿在骨膜下或肌肉中机化、钙化、骨化后形成一种类似骨痂的骨组织,以致造成关节僵硬、功能障碍、影响生活和工作。方中生石膏具有凉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故用治本病,可取得满意疗效。

复元活血汤……治疗创伤闭合性血气胸

创伤闭合性血气胸是胸壁挫伤、多发性肋骨骨折等的常见并发症,属中医气血内伤范畴。该病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自1987年以来,李有娟、周林宽医师(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邮编:311400)运用复元活血汤加减为主治疗创伤闭合性气血胸,取得较好疗效。【绝技妙法】

祖国医学认为胸为心肺所居,胁为肝之分野。肺主气,心主血,肝藏血。胸胁外伤必内及气血,所以创伤闭合性血气胸,既有外伤的局部症状,又有内损脏腑气血经络等的内伤病症。从病因病理来说,外力造成胸胁挫伤。骨折筋离,脉络破损,离经之血瘀积胸膈者谓之血胸;气道破裂,气留胸膈,宣降失司,气机壅滞者,谓之气胸。临床上以伤气、伤血、气血两伤、脏腑受损作为辨证依据,并结合X线检查,仔细分析,可作出明确诊断。【常用方药】

李有娟等以复元活血汤为基本方,药用:桃仁10g、红花6g、苏木10g、天花粉10g、当归10g、穿山甲9g,柴胡6g、大黄10g、三七粉6g(分2次吞服)。

胸痛胀闷较甚者加制香附6g、酒炒元胡10g、郁金10g、制没药10g;气喘咳嗽加旋复花(包煎)12g、莱菔子10g,葶苈子10g;痰滞不爽色黄者加鱼腥草30g、黄芩10g、贝母10g、瓜蒌皮10g;腑气不通腹胀便秘者加重大黄量至15g、番泻叶10g,水煎,饭前温服,1日2次,一般7天为1疗程。大量血、气胸者若经前期1~2个疗程治疗,临床体征缓解,气胸得以控制,胸片复查积液明显(抽出积液见色淡质稀)者,原方去活血化瘀药物加益气健脾、温化积液的苓桂术甘汤,药用茯苓10g、桂枝6g,柴胡6g、白术10g、甘草6g,半夏10g、陈皮5g、牛膝10g;咳嗽气短,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g、玉竹15g;小便不利者,加木通6g、车前草12g,萆粟10g。呼吸严重困难,咳嗽气喘,痰液难出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输氧或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立即作抽气或抽血处理;严重血气胸有反常呼吸者,应行胸腔闭合引流,以缓解呼吸困难,并给予适量的输液、抗菌治疗。并发骨折部位,若机体条件许可,应作必要的常规处理,尤其是移位明显的多根或多段肋骨骨折影响呼吸功能者,应常规予以肋骨牵引,避免断端刺破胸壁,造成再次出血。失血过多的病人尚需补充血容量,给予必要的输血、输液,保持体液平衡。如若肺及气管的实质损伤,肺的宣降功能受限致水湿内停者,应限制输液量,并以胶体液为主,可在使用利尿剂的同时输入适量的血浆白蛋白(或血浆),必要时亦可输入全血。使体液调整达到负平衡状态。

复元活血汤出自《医学发明》,方用柴胡、当归、红花、穿山甲、天花粉、大黄、桃仁等,组方严谨,配伍恰当,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之功,专治跌打损伤、瘀阻胸胁痛不可忍等。胸胁部位为人体气机出入之枢纽,一旦胸胁受伤,血瘀必气滞,气滞致血瘀,二者在病理上可互为因果。方中虽有柴胡等入肝胆,宣气行郁,但偏于活血祛瘀,故伤气、气滞重者需酌加陈皮、香附、郁金之类以助行气之力;气逆者加旋复花、苏子、葶苈子之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血运行,脉络通畅,疼痛自平。病情严重者,必须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分辨轻重缓急,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注意胸腹内出血情况,及时诊断处理合并损伤,并采用现代医学手段,如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给予吸氧、吸痰、抽气、抽血、闭式引流及抗菌素和激素等治疗。

“萍踪止痛I号”……治疗外伤性胸胁疼痛

在骨伤临床中,由肋间软组织挫伤或肋骨骨折引起的胸胁疼痛是最为常见而最不易解决的一种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危及伤者的生命安全。李明荣、牟天、周启昌医师(雅安市人民医院,邮编:625000)从1996年开始,经不断研究观察,总结出了“萍踪止痛I号”方,在治疗外伤性胸肋疼痛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绝技妙法】

胸廓由胸椎、肋骨和胸骨构成,肋间隙较窄却富含神经、血管和肌肉,胸腔内临近胸膜。如果胸部受到挫伤,甚至出现肋骨骨折,就会导致出血、渗液、软组织肿胀而刺激肋间神经使患者疼痛难忍,严重时影响肺的呼吸功能。治疗上除常规固定制动外,活血化瘀、止血、改善循环、消肿止痛便成了治疗的关键。“凡杖打闪胁疼痛,皆滞血证。痛不忍则伤血故也,宜清心药。凡伤内有瘀血者,必胸胁满也,宜用破血药、清心药及通利之,自然而愈。痛不止者,用止痛药服之大效如神。”

因此,对有肋骨骨折和肋间软组织挫伤疼痛剧烈、胸腔挤压试验强阳性的病例,用软夹板固定制动、服用安必仙0.5g,每天3次预防感染。【常用方药】“萍踪止痛1号”方:生地、赤芍、桃仁、红花、三七、玄胡、泽兰、瓜蒌根、枳壳各12g,归尾、榔片、醋然铜各15g,甘草5g。每剂药取水800ml,煎服600ml,每次服150ml,每天3次。【验案赏析】

黄某某,男,54岁,上海人,因洗澡不慎跌倒致左胸部伤痛两小时前来就诊。自述左胸部疼痛难忍,活动或深呼吸时尤甚,见极度痛苦病容,查胸腔挤压试验强阳性,摸及骨擦感。胸部X片示:左胸腋后线第2.3.8、9、10肋骨骨折,左肺肋膈角变钝。予以左胸部软夹板固定,服用安必仙0.5g,每日3次和“萍踪止痛1号方”150ml每日3次后,第三天疼痛大减,第七天疼痛基本消失,可作顺畅呼吸。3周后取除夹板,第28天复查X片见骨痂生长良好,病情基本痊愈。【按语】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筛选拟定的“萍踪止痛1号方”,治疗损伤性胸胁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方中生地、赤芍、归尾、桃仁、红花、三七六味药既清凉止血又活血化瘀,同时归尾、三七还具有养血生新之效;榔片、泽兰,消积行气、活血祛瘀、利水消肿,取清利之效,具有改善伤处微循环、协主药之功;玄胡、川芎、枳壳行气止痛,恢复肺的宣降功能;醋然铜治伤止痛,甘草缓解止痛,瓜蒌根引药归经;每味药之间既有独立的效用,又具有协同作用,整个处方将凉血、活血、补血、消肿、行气止痛作了有机的结合,体现了中医的处方原则,发挥了中医药治疗骨伤疾病的优势,所以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活血膏外敷……治疗关节僵硬疼痛

武东伟、王红全、路聚更医师(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中医骨科,邮编:054100)运用活血膏外敷治疗关节僵硬疼痛,疗效满意。【绝技妙法】

关节僵硬疼痛多为创伤、受寒,或创伤受寒等引起,局部气血运行不畅,关节活动受限。【常用方药】

1.膏药制作

药物组成:乳香50g,没药50g,血竭50g,浙贝母30g,羌活40g,木香20g,厚朴30g,制川乌头20g,制草乌头20g,生白芷80g,麝香50g,生紫荆皮80g,生香附50g,炒小茴香30g,穿山甲珠50g,锻自然铜50g,独活50g,川芎50g,桂枝30g,木瓜50g,酒当归80g,制马钱子20g,延胡索20g,东丹、樟脑等适量。

制法:将前24味药共研细末,取200g备用。香油1000g煎至滴水成珠,入东丹420g制膏,稍冷却即加上药末200g,混匀入冷水中去火毒,取出烊化。加樟脑、氮酮等软化剂、透皮剂、增塑剂适量。冷置7日使充分反应、混合、去火毒,再取出烊化摊膏。

裱背材料:富有弹性的材料。

质量要求:制成后膏药成椭圆形,棕褐色,光亮,富有弹性。与传统黑膏药相比,粘度略低,弹性增强,用时无需烘烤,更适于关节部位贴敷。

2.功能与主治:舒筋活血,理气镇痛,主治关节僵硬疼痛。

3.禁忌:对芝麻过敏者禁用,上焦有热、口干舌燥者慎用。

4.用法:首先针对病变关节做手法按摩,主被动功能锻炼,后以活血膏外敷。用时以痛点为中心,膏药长轴与关节活动轴平行贴敷,如膝关节前后运动多,贴时膏药长轴水平位。3~5日一换,平时自行功能锻炼。

本膏药是在名老中医杜自明“活血膏”基础上略作加减并改变剂型,结合现代技术制成。活血膏中乳香、没药、血竭、穿山甲珠、川芎、延胡索等可活血通络止痛;制川乌头、制草乌头、桂枝、制马钱子等通络止痛;羌活、独活、生紫荆皮、生白芷、木瓜等祛风胜湿止痛;锻自然铜、川续断、酒当归等补肝肾壮筋骨;厚朴、木香、炒小茴香、生香附等理气止痛。诸药合用,行气活血镇痛,滑利关节。氮酮为高效透皮剂,可加速中药渗透,樟脑可使膏药软化,同时具有镇痛作用。苯一甲酸一丁酝等可增强膏药弹性,加上富有弹性的裱背材料,椭圆形膏药造型专为关节部位贴敷设计,与传统黑膏药相比,临床验证疗效更佳。

针刺按摩……治疗骨折并发症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是骨折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使患者产生疼痛感觉,而且影响了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甚者终生残疾。张绪群医师(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邮编:510250)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结合手法按摩治疗骨折后关节僵硬,取得较好疗效。【绝技妙法】

关节僵硬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肢体骨折后长时间被固定,或强行屈伸,或关节内有骨碎片,关节发生麻木、肿胀、疼痛、静脉回流和淋巴液回流不畅,关节腔内积液,积血吸收不良,伤肢组织长期浸在浆液纤维渗出物中,纤维蛋白沉积到组织间隙内,关节囊、肌腱挛缩,引起关节活动不同程度的障碍,关节僵硬。

1.针刺疗法

取穴:以阿是穴为主。在骨折部位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处寻找阿是穴。配以循经取穴、经验穴,如肩关节取肩箅、肩前、肩后穴;肘关节取曲池、手三里、外关穴;腕关节取外关、养老穴;膝关节取内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穴;踝关节取悬钟、昆仑、太溪、解溪穴。

针法:根据不同关节,穴位所在部位不同,选取适当的毫针,采取直刺或斜刺的方法,分别刺至关节、滑囊、关节附近肌肉、肌腱、韧带。进针后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病程长者加用脉冲电流,体弱者加用艾灸,每次留针约20min,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2.按摩疗法

揉按痛点:以手指揉按患处关节及附近的各个痛点5min。

弹拨分离:术者以4指搭于患者患处,以拇指弹拨分离粘连的肌腱,重复做20~30次。

推拿卡挤:循肌腱筋络部位由上而下按摩,并在关节处进行卡挤,如此反复10~20次,以松解紧张的肌腱筋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摇摆牵拉:术者或助手以手固定患肢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患肢关节远段,缓缓用力摇摆牵拉5~10min。

旋转屈伸:将患肢关节慢慢旋转屈伸5~10min。

每日行上述按摩疗法1次,7次为1疗程。【验案赏析】

黄某,女,21岁,小学教师。1997年1月16日跌伤左手肘关节,即到某医院急诊。X线摄片示:左手肱骨髁上骨折。夹板固定,6周后拆除夹板,患肢仍见肿胀、疼痛,肘关节屈伸困难,来我院治疗。检查:左手肘关节肿胀,局部皮肤呈浅紫色,肱骨髁压痛,肘窝肌腱板硬,关节屈肘1300。诊断:左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关节僵硬。治疗:取左手肘关节阿是穴,配合曲池、手三里、外关穴交替选用,以28号毫针直刺,泻法,得气后留针20min,退针后进行按摩,在肱骨髁处轻轻揉按,再循筋络方向自上而下反复按摩至肘窝处卡挤,继以弹筋、摇摆、旋转、屈伸手法,治疗13天,疼痛消失,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按语】在针刺治疗时,突出“以痛为腧”,局部取穴,配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激发人体经气,疏通经络,宣通气血,结合按摩扩张毛细血管,丰富关节的血液供养,增强肌肉的弹力,活跃肌腱关节,防止和松解关节囊挛缩、肌腱粘连,达到了消肿止痛的目的,加速关节功能恢复。部份病例配合中药熏洗,疗效更好。

为预防关节僵硬,在治疗骨折过程中,应当做到“固定与活动相结合”。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能促进肢体软组织和骨关节内的血液循环。关节活动时,由于滑液的不断循环,可以防止粘连和关节囊挛缩。在关节活动中,关节附近血肿机化形成的瘢痕组织也会松软。

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

宋鹤龄医师(青海省中医院骨科,邮编:810000)运用中药熏洗治疗骨折后期关节僵硬,疗效满意。【绝技妙法】

中医认为,创伤骨折局部组织损伤,使其经脉受损阻滞不通,气血运行障碍,则痛则肿,由于肢体长期固定,经络阻滞,筋骨肌肉失去气血津液濡养,则肌缩筋挛,关节失去灵巧而僵硬。局部营卫气血亏虚,寒湿邪气更宜侵袭,加重经络阻滞。【常用方药】

方药:海桐皮、骨碎补各20g,苏木、伸筋草、鸡血藤、威灵仙、木瓜、土鳖虫各15g,川椒10g。

肿胀甚者加泽兰、苍术各20g,生大黄10g;寒盛者加生川乌、生草乌各10g;以500ml水浸泡半小时,加热沸腾20min,先以药气熏蒸患肢,待水温50~600C,开始淋洗,每次30min,每日3次。每次中药熏洗后开始锻炼关节屈伸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点按局部穴位,揉搓捏拿,配合被动锻炼或器械锻炼,每次半小时。屈伸活动度以感觉轻微疼痛为度,循序渐进。

关节内及临近关节部骨折的治疗,目前学术界观点是骨折力求达解剖对位,以避免将来由于力线不对而导致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治疗方法对移位骨折大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但由于创伤所致软组织损伤及手术操作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损伤,而术后长期固定等因素,至关节囊韧带肌腱等挛缩,周围组织的瘢痕粘连等,常导致骨折愈合后关节僵硬,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到肢体功能康复。所以骨折愈合后,如何促进关节活动的改善是临床必须重视的后期治疗问题。所以,治疗应在骨折临床愈合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点穴按摩,采用中药熏洗,辨证用药,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舒筋活血,尽快使经脉畅通,气血津液充足濡养,则筋不挛而肌不缩,关节滑利而免于粘连,活动功能得到早期改善,有效防止了由于创伤及固定等因素导致的关节严重粘连和僵直,伤肢得到更好的康复。

自拟理筋汤熏洗配合手法……治疗创伤性关节僵硬

自1991年2月~1995年8月,虞有卿医师(湖北省武穴市大法寺中心卫生院,邮编:436404)以自拟中药理筋汤熏洗的方法为主,配合手法治疗创伤性关节僵硬,收到较好效果。【绝技妙法】

祖国医学认为创伤性关节僵硬的发病机理为筋骨受伤,瘀血凝滞,气血不通,筋脉失养,关节孪缩粘连而致活动受限。故其病变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依据《内经》“坚者软之”、“结者散之”的原则,采用自拟中药理筋汤熏洗治疗具有药物和理疗双重的治疗作用。一则加热熏洗,可充分发挥药物功效;二则局部熏洗,药力通过皮肤渗透,直接吸收,从皮肤到肌肉,从筋到骨,直达病变之所在,能迅捷有效地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加速新陈代谢,恢复关节功能。

每次中药熏洗后开始锻炼关节屈伸活动,以主动锻炼为主,点按局部穴位,揉搓捏拿,配合被动锻炼或器械锻炼,每次半小时。屈伸活动度以感觉轻微疼痛为度,循序渐进。

中药内服:

以《外伤科学》所载肢伤二方或桃红四物汤合八珍汤化裁。每日1剂,水煎服。

手法治疗:

以舒筋通络、活血祛瘀为原则,根据病变部位,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病在肘关节者,令患者坐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末端,一手在外关、手三里、曲池、曲泽、少海、支正、阴郗、通里等穴处行点按及揉捏手法,以舒筋活血,然后用搓法松解关节,放松肌肉,反复进行10min。接着用捋法捋动肘关节,同时配合快速的弹拨法。最后用颠法颠动数min,再作握法结束治疗。手法宜轻松柔和,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切忌粗暴。

病在膝关节者令患者坐位,首先运用外科按摩基本手法,并点、按、掐、压、揉悬钟、委中、外关等穴,随之施以理筋、分筋、弹筋拨络法等,反复拨弄揉搓髌骨两侧及奈窝部,使内外侧副韧带松弛。再用担法松弛窝部肌肉、肌腱,屈伸膝关节,并用摇法对膝关节行顺摇10次,逆摇10次结束治疗。

病在踝关节者患者坐位,先点按绝骨、商丘、丘墟、解溪、昆仑、京骨、足三里等穴,再揉按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10min。然后双手捏住患足跟部被动摇踝关节数次,再被动跖屈及背伸活动踝关节数次,最后以和络法结束治疗。

病在肩关节者患者正坐,医者站立于患侧,以拇指与余四指揉捏肩部肌肉、肌腱,并用拇指指腹推按和分解粘连部位,同时做患者患肢被动活动。手法用力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反复操作多次,以患者能忍受为宜,继之用摇法和抖法抖摇患肢,后以和络理筋法结束治疗。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辅助治疗和预防病情继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肩关节和肘关节分别以环转、云雾手、双臂拉环等法。每日数次,逐渐加大活动量。【常用方药】

自拟理筋汤药用路路通、海风藤、宽筋藤、刘寄奴、透骨草、桑枝、伸筋草、寻骨风、胖皮枝各150g,桂枝、威灵仙、五加皮、红花各50g。

上肢加羌活、川芎各50g;下肢加独活、木瓜、海桐皮、川牛膝各50g;疼痛重者加川乌、草乌、三棱、莪术各30g。诸药混匀,以清水浸1小时后文火煎沸,加陈醋250ml熏洗。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

理筋汤方中路路通、海风藤、刘寄奴、寻骨风、桂枝、桑枝、宽筋藤、胖皮枝祛风除湿、温经通络;川芎、红花活血祛瘀生新;三棱、莪术破血通经;川乌、草乌、威灵仙温经散寒止痛;海桐皮、五加皮、川牛膝祛风强筋壮骨;陈醋软坚散结。合而共有活血通络、化瘀散结、舒筋活络之功。创伤性关节僵硬大多数发生在损伤的中后期,整体辨证多出现气血不足、肝肾虚耗的证候,故内服中药宜以补气血、益肝肾、调理经脉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品,使补而不留瘀。

练功辅以手法治疗是伤科历来的主张,但应以不增加再损伤并能起到松解粘连、松弛挛缩、促使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为原则。

舒筋汤熏洗……治疗骨折后并发关节僵硬

牛俐、卢勇、邓子兵医师(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邮编:250200)采用中药汤剂熏洗外治的方法,同时配合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治疗骨折后并发关节僵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绝技妙法】

关节内骨折及近关节部位骨折,直接导致了局部解剖部位关节的改变。中医认为外力所伤后,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局部气血壅塞,经脉闭阻,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筋骨关节失于温煦濡养,加上内外固定患肢长期制动,使关节运动骤减,软组织逐渐粘连,日久则筋脉挛缩、屈伸不利而致关节僵硬。故治疗上针对这一病机,采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治疗方法。【常用方药】

中药舒筋汤由红花10g,川椒15g,伸筋草30g,白芍15g,桑枝30g,当归15g,苏木15g,木瓜30g,牛膝15g组成。把以上各药放入容器中加水3000~5000ml,浸泡0.5h,煎至沸腾后20min即可。先用药水蒸汽熏蒸患肢,上方用毛巾覆盖,以免蒸汽散失,然后再用毛巾浸药水后湿敷患处,待患肢可耐受药液温度后,再将患肢浸泡到药液中,每天熏洗2次,每次30~40min,10天为1个疗程。熏洗后嘱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

方中红花活血化瘀;当归活血止痛;苏木活血通经;当归、苏木与红花同用,加强了活血化瘀的作用。木瓜为舒筋活络要药;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桑枝具祛风通络、通利关节作用;白芍敛阴和营,增强柔肝、解痉止痛之效;川椒温中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解痉之效。熏洗时通过上述药物的直接治疗作用和水及蒸汽的温热作用,增加了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使局部血脉通畅,改善肿痛及挛缩,加上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炼,使筋肌理顺,关节舒松,粘连得以松解,从而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舒筋活血方熏洗……治疗膝部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

膝部骨折是骨科中常见的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受损部位长时间活动受限,常常引发肌肉、肌腱及关节等粘连,导致患者关节屈伸不利、僵直甚至关节功能丧失,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复位纠正后尽早采用舒筋活血方熏洗,能有效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并能较好改善各后遗症,恢复受损肢体的功能,临床上常常取得较好的疗效。殷捷鸿医师(平阳县人民医院,邮编:325400)运用舒筋活血方熏洗治疗膝部骨折患者术后关节活动障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绝技妙法】

膝部骨折后,由于较长时间外固定可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和肌腱挛缩,而致关节活动障碍。中医理论认为“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祛,瘀不祛则折不能续”,因此治宜活血散瘀,舒筋活络,补肾强骨。【常用方药】

拆除石膏后,即用舒筋活血方熏洗。

方药组成:红花20g,当归30g,骨碎补15g,伸筋草15g,豨豨莶草15g,五加皮15g,桂枝15g,艾叶15g。

将上述药物先用凉水浸泡约30min,然后煮沸20min后,趁热进行熏蒸,待水温降至适宜后即以药液淋洗或浸洗患肢,每日3~4次。再次熏洗前需将药液重新煮沸。一般春冬每剂可使用2天,夏秋1天。熏洗时,配合主动或被动的功能锻炼。注意:局部伤口未愈合或皮肤破溃者忌用;外洗后出现皮疹、红痒者忌用。【验案赏析】

患者,男,37岁,因左髌骨粉碎性骨折,于2003年2月19日入院。先行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术后石膏固定。第4周拆除石膏固定后,患肢轻度肿胀,屈伸受限。给予舒筋活血方熏洗2周,肿胀完全消失,屈伸大大改善。嘱继续外洗,再加强功能锻炼。2个月后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按语】舒筋活血方中重用红花,辛散入血分,活血祛瘀,通畅血脉,消肿止痛,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既能活血消肿,又能散瘀止痛,《景岳全书·本草正》曰:“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也。”为臣药;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疗伤止痛,《开宝本草》谓其“主破血止血,补伤折”,伸筋草、豨豨莶草、五加皮舒筋活络,共为佐药;桂枝、艾叶辛散温通,温经通阳,引诸药以达病所而共为使药。因此用此方外用熏洗,通过药液药力和温热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药力直达病所,而达到“瘀祛,新生,骨合”,迅速恢复功能的目的。中药外用熏蒸治疗,药物经过皮肤直接吸收,局部药物浓度高,又可减轻了肠胃道刺激,毒副作用小,方便经济,疗效显著。

二、筋伤

双乌三香散……治疗软组织损伤

自1997年8月以来,龙培云医师(灵川县人民医院,邮编:541200)运用自拟双乌三香散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满意疗效。【绝技妙法】

软组织损伤属中医学伤筋范畴,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状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治法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宜。【常用方药】

双乌三香散药物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独活,豨豨莶草各9g;川芎、威灵仙、生大黄、生南星、丹参、血竭各12g;没药、乳香、木香、丁香、当归、桃仁、红花各6g;细辛、冰片各5g。

将以上药物混合碾成细末装罐密封备用。应用时视受伤面积大小,将药物与适量白酒、面粉调成糊状平摊于双层纱纸垫上,厚约3~6mm,每次用量80~160g,直接敷于患处,绷带包扎固定,视局部伤情每1~2天更换药物1次。7天为1疗程。

注意事项:此方为外用药,有毒,严禁内服,敷后开始有凉麻感,后觉热胀。破损处及眼、嘴、二阴均不宜敷用,孕妇慎用或禁用。双乌三香散中当归活血散瘀、通络利痹、消肿止痛;生川乌、生草乌、独活、威灵仙、细辛、木香、丁香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行气散寒止痛;生大黄清热化瘀;血竭活血散瘀止痛生肌;豨豨莶草味辛苦寒,为祛风除湿兼活血之要药;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白酒能通血脉助药势;面粉起调和药性的作用。诸药共奏活血化瘀、行气通经、消肿止痛之功,从而达到镇痛、消肿和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跌打止痛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

王钧全医师(西安高压开关厂职工医院,邮编:710077)采用外敷跌打止痛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绝技妙法】

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称之为“筋伤”,辨证为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血证论》“凡跌打未破者,其血坏死,伤其肌肉则肿痛瘀血凝滞之故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胀是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外渗到组织间隙所致,而疼痛则是由于血肿或炎性反应物刺激末梢神经所致的。治疗以活血祛瘀、行经通络、消肿止痛为原则。【常用方药】

自拟跌打止痛散:大黄10g,地龙、桃仁、赤小豆各8g,自然铜、当归、赤芍、川芎、乳香、没药各5g,生川乌、生草乌各4g,木香、三七、虎杖各2g,冰片1.5g,血竭1g。

按比例共研细末,用时加香油调成糊状,每日外敷1次,连用1周。【验案赏析】

女性,27岁,2005年8月19日就诊(就诊前2d扭伤左踝关节),诉左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查体,左踝关节肿胀,皮下瘀血,左外踝处压痛,被动活动疼痛加剧。X线片左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诊断:左踝关节软组织急性损伤。用跌打止痛散外敷治疗,每日1次。敷药10h后疼痛消失,3d后肿痛、瘀血大部分消退,活动基本正常。5d后肿痛、瘀血完全消失,活动完全正常。【按语】方中自然铜、大黄、地龙、当归、赤芍、三七、虎杖、川芎、血竭、乳香、没药、桃仁具有活血、祛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效,加之生川乌、生草乌、木香、冰片更具止痛之功效,赤小豆则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赤芍、桃仁等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积,改善血流的作用。诸药合用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控制或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药物外敷在局部保持一定的浓度,作用持续时间长,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而达“通则不痛”的功效。此法简单易行,充分体现了中医外治的特点及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理论,有效率高,副作用低,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

王广思、刘胜、董捷等医师(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邮编:832008)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各类软组织损伤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绝技妙法】

软组织损伤属于痹证范畴,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病机关键风寒湿痹,瘀阻经络,血脉不通,治当以活血化瘀,祛寒止痛为主。【常用方药】

中药组成:透骨草、伸筋草各30g,生川草乌、秦艽、羌活、独活、牛膝、三棱、莪术各15g,红花9g,全蝎、蜈蚣各10g,防风、荆芥各12g。

方法:将上述药物粉碎、过筛,粉碎越细越好,装瓶备用。使用时根据病人病变的部位大小,用药适量,用醋拌匀,湿度以挤不出水为宜,然后将拌好的药物放在沙布上敷于病变处(药的厚度以0.3~0.5cm为宜),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药物保留24h。一般1周为1疗程。【验案赏析】

案1:王某,男,38岁,工人。肘部疼痛酸困,伸屈内外旋运动受限,不能工作,多家医院诊断肱骨外上髁炎给予封闭治疗7次,中西药物处理,效果不佳,用本中药外敷4次,以上症状完全消失,运动自如,恢复原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

案2:张某,男,33岁,农民。1998年7月8日初诊。主诉:颈肩部疼痛3年,由于长期体力劳动,渐发肩部疼痛,转侧不利,低头过久或受寒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多给予中西药物、针灸、红外线照射、按摩等治疗,效果不理想,诸症时轻时重。初诊为肩背部软组织损伤。按上述方法治疗,3次后肩背部酸痛明显减轻,局部压痛减轻,1疗程后,局部疼痛消失,肩颈部活动自如,无明显不适。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按语】本方独活、秦艽、络石藤、伸筋草等药祛风湿,行经络,和血脉,解痉挛。红花、三棱、莪术活血祛瘀,牛膝强筋健骨,防风、荆芥祛风除湿。主药川草乌散寒止痛,解毒通络。全蝎、蜈蚣祛风通络,散结止痛。诸药配合,共奏其功。

本方法简便易行,组方合理,体现了传统中药外治的优点及中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理论,以因症而治到因病而治,达到了病症统一。该法疗效显著,不易复发,副作用小,对患者损伤小,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麻苍通络消肿汤……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伤科疾病。多由急性软组织损伤半月后迁延未愈而成。轻者仅见伤处肿胀、疼痛、影响功能;重者肿痛难忍,功能严重障碍,关节僵直,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本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及方法。唐跃良医师(冷水江市中医院,邮编:417500)认为本病病机以瘀、湿、痰为主。自1983年以来,采用自拟的麻苍通络消肿汤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绝技妙法】

慢性软组织损伤属于中医“伤筋”范畴,多由急性软组织损伤失治、误治而成。因损伤后局部瘀血未去,新血不生,筋脉失养,寒湿易于乘虚留于经络、关节,积湿成痰,痰阻经络,故见局部肿胀、疼痛、麻木、功能障碍;顽痰凝结,经络痹阻,致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直不用。故本病机理乃为瘀、湿、痰三者互结,阻滞经络所致。【常用方药】

基本方药:麻黄、苍术、牙皂、白芥子、卷柏、楠木香(正名三股筋)各30g(儿童剂量减半)。

加减方法:局部灼热者加薄荷、地龙各15g。使用方法将上药煎汤,趁热熏洗患处,由上至下,由中间向周围扩散至15~30cm熏洗。1日3次,每次20~30min。1剂洗3天,每次洗至患处发红、发软。3剂为1疗程,间隔3~5天后,开始下个疗程。

麻苍通络消肿汤针对本病病机而设,方中楠木香性热味辛,祛风除湿,舒经通络,活血止痛;麻黄辛温发汗祛湿,外走于肌表,温通经络;苍术燥湿健脾,祛风除湿;配合白芥子祛痰散结消肿,温通经络,透达皮里膜外凝聚之寒痰;牙皂辛散走窜,通关利窍,加强搜逐经络湿痰、顽痰之力;佐以卷柏温经活血止痛,诸药配合有祛湿化痰,活血通经之效,湿祛痰化,气顺血活则经络通,肿胀消而疼痛自止。

本方必须注意煎药量和熏洗温度。因为方中药物剂量偏大,宜加水2500~3000ml.煎至1500~2000ml。熏洗时趁热,但以不烫伤皮肤为度。并辅以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局部皮肤溃烂、感染或局部红肿发亮,伴全身发热者忌用。本组熏洗后出现个别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可能与牙皂有关,若在使用时患处皮肤出现瘙痒、起泡者则停用。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米新医师(中国西北航空公司卫生处,邮编:710082)采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效果明显。【绝技妙法】

小儿肌性斜颈,主要是由于颈部的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及分娩损伤和胎位不正,导致头倾向患侧或伴有前屈、后仰,下颌及颜面旋向健侧,早期颈部患侧胸锁乳突肌可见梭形肿块,以后患侧胸锁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颜面不对称畸形和代偿性的胸椎侧凸。治则为舒筋活血、软坚消肿。目的是纠正斜颈。

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①推法:医者用拇指罗纹面在患处顺肌纤维方向自下方推至上方,往返多次。②摩法:医者用拇指罗纹面和食指内侧面(半握半屈位),顺肿块或肌纤维方向自下方揉摩至上方,往返多次。③拿法:用拇、食、中指提拿揉捏肿块。④按法:医者用拇、食、中、无名指在患处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扶,然后按摩斜方肌,头夹肌、颈阔肌。⑤牵拉法:医者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另一手推患侧头部,使头部尽量偏向健侧肩部8遍。⑥旋转法:医者双手分别托起下凳和后头部,以颈椎为纵轴向上拨伸并向健侧旋转8遍。

辨证施治:①肿块型:用重泻法,以推法、牵拉法为主,穴取大迎、水突、扶突、斜颈穴(肿块中央)。②条索型:用轻泻法,以拿法、旋转法为主,穴取大迎、天突、水突、完骨、天柱。③萎缩型:用补法,以按法为主,也可外用生筋散或热敷(勿太热),穴取是会、风池、哑门、合谷、天柱。手法宜轻。④混合型:用肿块型和条索型治法加减配合拿法和牵拉法。

中医推拿强调整体观念,运用各种手法推经络,走穴道、分补泻、别主次,是一种完整的辨证体系。施以推拿手法,使局部产热(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病理吸收)能消肿胀。施旋转、牵拉手法,能伸殿胸锁乳突肌,解除肌肉痉挛,达到舒筋活血,软坚消肿和纠正斜颈目的。治疗时,手法宜轻而不浮,沉而不滞,刚柔合一,不宜太猛,幅度不能太大。要诊断明确,治疗得法。嘱患儿家长,利用喂奶、睡眠时引儿头倾向健则,用消袋维持于矫正位,头固定于中位健侧,下颌微旋向患侧。用拧干的热毛巾〔勿太热),敷于患处,每天1次。

年龄与疗效有一定联系。临床发现6个月以下患儿疗效满意,6个月至1岁疗效次之。疗效不佳者多因治疗不及时,年龄偏大,治法不当延误了病程,影响了疗效。对1岁以上且小于2岁患儿,颜面畸形明显,经几个疗程治疗仍无改善者,则劝其手术治疗。因此,对6个月以内患儿及时采用推拿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ralmusculartorricol~Iis)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畸形,以头向患侧偏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有学者报道我国婴幼儿的发病率为1.3%。本病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若早期不能得到合理的治疗,畸形将逐渐加重,严重者导致脊柱侧弯等发育畸形,将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张巧凤、马廉、史雪川等(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邮编:515041)医师自2003年8月~2005年11月采用中医手法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肯定。【绝技妙法】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属中医学“筋缩”范畴,民间又称之为“歪脖”。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颈部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筋脉痹阻。现代医学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无定论,多数学者否定了产伤血肿学说,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为多种因素所致,肌肉的血循环障碍为直接的发病原因,但不能排除先天性致病因素。一侧胸锁乳突肌缺血,出现肌纤维水肿、变性、坏死、机化,坏死的肌肉纤维被纤维组织代替,使肌肉挛缩。该病一般很少自然恢复,一经发现应及早治疗,松解牵拉肌肉,解除挛缩,而且愈早愈好。病期较久,变性成为纤维索的胸锁乳突肌不能随颈的发育而伸长,导致面部不对称畸形,患侧脸面、眼睛可较健侧为小,随着年龄的增长,颈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会逐渐加重,骨骼也易畸形。

1.按摩方法

①患儿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儿枕部,一手上下左右缓缓抹颈项约5~10次。

②按揉双侧斜方肌及上肢带肌2min,拿肩井3~5次。

③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2min。

④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5~7次,重点在肿块或挛缩处。

⑤医生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进行3~7次。同时轻轻按摩包块。

⑥患儿家属固定患儿双肩,医生两手小鱼际托患儿双侧乳突部,健侧手向下轻推,患侧手向上托扶,使头摆正,缓慢用力拔伸,保持约15~20秒,重复5~7次。

⑦重复3.2.1。

2.功能训练

①扶助患儿作健侧侧屈颈项5~7次,向患侧旋转颈项5~7次。

②保持头部正中位,小于6个月的患儿轻轻作被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头颈,大于6个月的患儿鼓励其作低头、仰头、转头动作,各5~7次。

③左右侧屈颈项各7~10次。

④大于3个月的患儿被动活动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各5~7次)。

注意事项:1治疗前向家属询问患儿身体有无其它不适,检查其皮肤有无破损等。2治疗中观察患儿一般情况,注意及时调整治疗时间及次数。3手法要轻柔和缓,运动幅度应由小逐步增大,避免有节奏的快速运动。4患儿哭闹及不配合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5治疗后嘱家属于患儿睡眠时固定头颈部姿势呈良肢位。

疗程每天治疗1次,每次20~30min,1周5次,1个月为1个疗程,经1~3个疗程。

运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推拿按摩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有着悠久的历史,抹法、按揉、推揉、捏拿等手法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加速病变产物的吸收,松解粘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从而达到软坚散结的目的;拔伸法理筋整复,牵拉、牵引挛缩的肌肉,使其充分拉长、伸展,解除挛缩,整复关节。深入而持续较长时间的肌肉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张痉挛肌,可降低肌张力,有利于系统锻炼的进行。颈肩部的功能训练可以降低牵张阻力,引导患儿作正确的颈部运动,提高活动能力,配合推拿按摩从而达到防治畸形,恢复功能的目的。

从治疗结果来看,出生后三个月以内的患儿治疗效果最佳,所需疗程最短,胸锁乳突肌挛缩最易解除,有利于患儿颈部肌肉和关节的功能训练,证实了及早治疗的重要性。月龄稍大的婴儿,随着疗程的延续,疗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示坚持治疗的必要性。有学者观察到大年龄本病患儿除胸锁乳突肌明显紧张外,多伴有同侧颈阔肌、斜方肌等颈周肌肉挛缩。未经治疗的小儿,可继发头、面部畸形。患侧软组织也发生挛缩,如颈部深筋膜、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颈动脉鞘及鞘内血管也变短。此外,还可继发下颈椎和上胸椎侧凸畸形,脊柱凹侧指向患侧。因此本组治疗方法早期即给予颈肩部推拿按摩及适当的功能训练,并坚持治疗,使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得到纠正,双侧颈肩部肌张力得到调节、肌力得到改善,从而防治异常姿势,使之更有效地防治头、脸、脊椎畸形,预防继发性肌肉萎缩,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外治小儿肌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血肿,肌肉纤维变性、挛缩造成斜颈,谓小儿肌性斜颈,多数6个月以后自然消失,亦有不消者,引起斜颈畸形,需手术治疗。夏锡昌医师(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心卫生院,邮编:226200)对本病采用中医外治疗法,疗效满意。【绝技妙法】

推拿(1)推法:在患侧肿块处,自上而下反复推动100次。(2)揉法:在肿块处由轻到重,旋转揉动200次。(3)提拿捏法:用拇、食、中三指提、拿、捏肿块各200次。(4)扳法:将患婴头颈向健侧扳5次。(5)牵引法:双手掌托其下颌,用力牵拔头颈5次。(6)按揉肩井50次,上述几法连续施行,每日1次。【常用方药】

中药贴敷:五倍子30g,生山桅20g,北细辛10g,云南白药4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用取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肿块处,覆盖塑料纸、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药枕:菊花、红花各30g,细辛、当归、川芎、桂枝各10g,共研粗末,装入布袋里,睡觉时垫于患侧颈部,纠正斜颈畸形。

上述治疗方法,2周为1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第2疗程。

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屡见报道,但中药外治报道甚少。笔者认为,中药外治,异法同功,温经理气、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祛瘀生新。诸法合用,有协同作用,即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对于就诊晚、血肿大、质地硬的患婴,笔者常加用玻璃酸酶500单位,生理盐水5ml,局部封闭,每周2次,连用8次,疗效颇佳,无不愈者。

定眩汤……治疗眩晕型颈椎病

眩晕型颈椎病是由颈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质病变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疾患,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自2005年1月~2005年10月,王勇刚、陈世柱医师(陕西中医学院,邮编:712046)采用陕西中医学院李堪印教授经验方定眩汤治疗眩晕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绝技妙法】

眩晕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不稳定、颈椎正常曲线的改变、椎体以及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直接刺激椎动脉使之痉挛,或压迫使之扭曲、狭窄、闭塞等,致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从而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该病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可为旋转性、摇摆性、浮动性眩晕,多在头颈转动或伸屈时诱发,可伴有头痛、视物不清、耳鸣、内脏性障碍(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感、出汗等),重者有短暂意识不清、卒倒等。近期研究发现,钩椎关节囊、颈椎小关节、颈椎后纵韧带、椎间盘纤维环后部以及椎动脉均有交感神经的分布,一些神经通过纤维交通支与颈上神经节相连。实验以证实:刺激颈交感神经,会产生交感性脑皮质、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虹膜和耳蜗血流的减少,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引起颅内血管收缩,产生短暂的缺血;眼缺血产生视物模糊,耳蜗缺血产生耳鸣,脑缺血引起头痛、头晕。

从中医辨证论治而言,该病属中医眩晕病范畴,辨证为本虚标实,以肝、脾、肾的虚损为本,以风、湿、寒、痰、瘀等实邪阻滞经络为标。肾精亏虚,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兼有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痰湿内生,同时气虚血无以帅,致瘀血内阻,进而使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风痰上扰,清窍失养而致眩晕。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营卫不和,可见颈部酸困沉重不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眩晕》中指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强调了“无虚不作眩”。笔者深以为然,治宜补肝肾、添精生髓、健脾祛湿,重镇熄风。

牵引治疗:62例颈椎病患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牵引角度:病变在C5-C6时,牵引角度为前屈10度;病变在C6-C7时,牵引角度为前屈15度;病变在C7-T1时,牵引角度为前屈20~30度;病变在上位颈椎时,牵引角度多为后伸5~20度。重量:男3~5kg女2~4kg;每次逐渐增加重量,最多不超过5kg;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宜;1次/d,每次牵引15min,休息5min,再牵引15min,15次为1疗程,配以推拿、按摩手法。【常用方药】

以定眩汤为基本方加减,水煎服,每日2剂,早晚各1剂,15d为1个疗程。

定眩汤组成:熟地15g、杜仲12g、白术12g、半夏12g、茯苓9g、天麻12g、钩藤9g、僵虫6g、生龙骨9g、夜交藤9g。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5g;目赤肿痛者加菊花12g;桑叶12g;决明子12g;颈背部疼痛紧困者加姜黄12g、桑枝10g;伴夜寐不安、多梦加远志10g,生牡蛎9g。【按语】方中熟地、杜仲补肝肾,添精益髓;白术健脾,半夏、茯苓化痰祛湿;天麻、钩丁、僵虫熄风;生龙骨、夜交藤重镇安神,潜阳入阴,全方体现了标本兼治之法。临床实践亦证明,定眩汤对眩晕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远期疗效上尤为理想。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属中医学“颈肩痛”“颈筋急”“顶强”“眩晕”“胸痹”等病症范畴,西医以消肿止痛等法治疗,中医以局部按摩、中药内服、外敷等法治疗。但几年来,张政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邮编:110032)单纯用中药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绝技妙法】

颈椎病是指外感、内伤劳损等因素作用下导致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趋于年轻化,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虽然颈椎先天畸形亦可发生颈椎病,但中医认为内因绝大多数人系由于进入老年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退变,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骨质增生,韧带肥厚而引起相应症状,外因颈部损伤,慢性劳损,风寒痹阻引发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现代医学理论认为,颈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造成椎管狭窄,压迫或刺激了局部硬膜囊内走行的神经根本身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和血液循环不良。使之发生颈椎病。【常用方药】

张政医师中药方组成:枸杞子50g,补骨脂15g,菟丝子20g,狗脊20g,莱菔子30g,当归15g,黄芪30g,威灵仙15g,熟地10g,羌活15g,茯苓15g,党参30g,白术10g,水煎服,去渣取汁共200ml,每日1剂,15天为一疗程。【验案赏析】

关某某,男,47岁,因颈肩部疼痛2年,曾诊断过颈椎病,曾间断服药,近1周又出现左侧食指、中指麻木,压顶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血常规、白细胞4.5×10/L,红细胞4.0×10/L,血红蛋912白129g/L,血小板256×10/L,尿常规正常,心脏彩超、心脏结构及9血流未见异常,头CI示头部结构未见异常,脑血流图示椎基底动脉狭窄,颈椎片示:颈椎序列变直,椎间孔变窄,项韧带钙化,C5-7钩椎增生。诊断:颈椎病。服上述方剂5剂后手指麻木明显缓解,服15剂后颈部疼痛减轻,服30剂后,上述症状体征消失。【按语】方中用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熟地、狗脊补肾益精添髓;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威灵仙、羌活祛风胜湿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止痛,莱菔子降气抑制骨刺的再生,此方从内因、外因论治,对抑制颈椎的增生椎间孔的变小等起到了很好的疗效。

针药并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其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背、手指麻木或疼痛,颈部僵硬,出现单侧上肢感觉障碍,不能持重等症,该病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其发病多见于中老年。经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病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刺形成及椎间孔狭窄等证型均为此范畴。李文华、李玉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医院,邮编:025350)自2002年~2004年以来运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绝技妙法】

祖国医学认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是导致本病的内在因素;其外因多由外伤、劳损、外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闭阻,筋骨经脉,阻滞不通致使颈项失衡,从而出现颈项僵硬,活动受限。

针刺疗法:患者取坐姿位,双手平放,嘱其双手放松,取穴,主穴:中诸、落枕、风池;配穴:附分、列缺穴。针法:取穴后常规消毒,使用CE华佗无菌针0.5~2寸毫针,中诸、落枕、风池穴针刺时针尖均向内侧方向侧入0.5~1寸,平补平泻或中度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5~30min,中间捻针1次,嘱其适度活动颈部,从而达到经络疏通,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常用方药】

1.中药内服

予秦葛灵延汤内服,药物组成:秦艽15g,葛根12g,仙灵脾15g,延胡索20g,伸筋草12g,桂枝12g,续断、杜仲、狗脊、川芎、鸡血藤各15g,姜黄12g,甘草6g。水煎加水600ml,取汁200ml,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

2.中药外敷法

滤出药液将剩余药渣加入1盅高度白酒加热后,将装入事先缝制好的药袋中敷于颈部,待药渣冷却后取下,每晚1次;嘱其勿受风寒,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治,起到局部渗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以上治疗均2周为1疗程。

秦葛灵延汤中以秦艽、葛根、仙灵脾、伸筋草、鸡血藤、川芎活血解肌、通络止痛;杜仲、续断、狗脊、桂枝、姜黄滋补肝肾、强筋健骨,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活血通络、强筋健骨止痛之功效。

此外,配合针刺治疗本病,运用中诸、落枕、风池、附分、列缺穴解除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之症,以标本兼施达针到病除之势,其功效卓著。故如《通玄指要赋》言“必欲治病,莫如用针。巧运神机之妙,工开圣理之深。”又如《金针赋》曰:“轩岐占远……述自先贤,传之后学,用针之士,有志于斯,果能洞造玄微,而尽其精妙,则世之伏枕之疴,有缘者遇针到病除,其病皆随手而愈矣。”针刺治疗颈椎病是中医的一大特色,具有见效快捷、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稳定性强、方法简便,可重复应用,几乎是没有损伤性。这与其它的疗法是截然不同的,如牵引方法不当或重量不当易损伤韧带与关节;旋转、按摩手法不当或失误易导致颈椎损伤,如骨折、脱位、动脉、软组织损伤的报道并不少见。因此,我们提倡运用针刺治疗颈椎病是非常必要的。总之,中药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是一至臻完善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耿鹏医师(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邮编:471003)运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各型颈椎病,效果较为满意。【绝技妙法】

本病是由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等造成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的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

1.推拿治疗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推、拿、按、揉、滚、拨、理及运动类手法进行治疗,以上手法共需30min,并依据临床分型进行加减手法。颈型颈椎病常规手法加推理、推挤颈夹肌,弹拨滑按项韧带3~6min,重点按揉风池、风府、肩井、肩中腧、缺盆、肩外腧及天宗穴各lmin。神经根型加按揉缺盆、天鼎,弹拨腋下大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上肢症状区,拇指拨手三里、中指拨尺三里,揉搓、扣击、牵引、抖动伤肢,操作6~8min,椎动脉型加按揉枕骨下缘风池至完骨,按揉头部督脉、胆经、膀胱经路线,拇指按揉印堂、太阳、头维、百会、神庭等穴,操作4~6min,脊髓型加推、揉、按、拨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路线,按、揉、拨、滚、叩上肢及下肢,操作8~10min。对交感神经型及混合型,除常规手法外,对症施术手法。

2.针刺治疗

患者俯卧或仰卧位,暴露针刺部位,局部常规消毒。以颈部和胸上段夹脊穴为主,随症配用颈臂穴、肩井、肩箅、天宗、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印堂、太阳、百会、神庭、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等。每组选6~10个穴位,留针3min。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互相弥补协同作用,使效果更佳。经过长期临床发现,由于各型颈椎病的症状不同其疗效也有差异,颈型颈椎病治愈率较高;其次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再其次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一般;脊髓型颈椎病和混合型颈椎病疗效相对较差。总之,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临床上首先要严格掌握病症分型,恰当选择推拿手法和有效针刺穴位,以提高疗效。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肩周炎

董灿玲医师(河南省宁陵县中医院骨科,邮编:476700)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和热敷与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绝技妙法】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关这方面的系统认识,认为痹证发生多由正气亏虚,营卫不固,风寒湿三气侵袭人体,经络血脉痹阻,营卫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于濡养而挛缩变生诸证。

功能锻炼:按摩患处,嘱患者坚持做患肢前后摆动,内旋外转,外展上举,爬墙运动等,每日2次,每次10~20min,运动范围和运动量视病情而定,当疼痛逐渐减轻时,运动量和范围可逐渐增加,但不可作强行被动活动,以免造成新的创伤及新的粘连。【常用方药】

1.中医辨证论治

①寒湿痹痛型:证见肩臂酸痛沉重,活动受限,遇阴冷疼痛加重,患肢发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羌活、当归、白芍、杜仲、牛膝、秦艽、防风、川芎、桂枝各10g,党参、茯苓、地黄各12g,桑寄生15g,细辛3g,甘草6g。

病程较长,疼痛较重者加白花蛇、蜈蚣、甲珠、红花以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加制川乌、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加防已、苍术以除湿止痛。

②阳气内虚型:证见肩臂冷痛无力,不能外展,肌肉萎缩,夜间痛甚,并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白胖嫩,脉细弱。

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桂枝、芍药、制附片各10g,山萸肉、黄芪各15g,细辛、炙甘草、通草各6g,大枣15枚为基本方。

若患者内有寒邪久郁,寒滞肝胃者,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味治疗;若年老体弱,真阳虚衰,待四肢渐温,肩痛减轻,去附片,减细辛剂量,加鹿角胶6g(烊化),巴戟天各10g,川断12g。以上2方,1d1剂,分2次服,15d为1疗程。

2.热敷:上2方2煎后,将药渣用纱布包好热敷,温度以能耐受不烫伤皮肤为宜,皮肤过敏者忌用。1d1次,每次20~30min,15d为1疗程。

从临床实际来看,肩周炎的辨证施治分以下两个方面:(1)致病以风寒湿邪为主者:独活寄生汤治之。此方临证加减,内外兼治,祛邪扶正兼顾,可使气血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痛愈。(2)以阳气内虚而发病者:当归四逆汤加减治之。诸药配伍,标本兼顾,共奏养血通脉,温经散寒,扶阳益气功效。若年老体弱,真阳虚衰,非温补奇阳难收全功。增入鹿角胶、巴戟天、川断等温补奇阳,强筋健骨,润而不燥,以取“少火生气”之功。

血府逐瘀汤加减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肩部酸困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近年来,瞿佶、萧峰、李蠡医师(上海市华东医院伤外科,邮编:200401)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并配合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绝技妙法】

肩周炎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肩周炎指肩关节周围所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狭义的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等,是指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病变所致的慢性炎症反应,其临床特征为早期肩部酸困疼痛,中期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晚期症状逐渐缓解。临床上所谓的肩周炎通常指后者。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是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或因肩部外露受凉,寒凝筋脉所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是其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劳累损伤是其外因。无论是内因致病,还是外因发病,或是内外因合而为病,患侧肩部的气滞血瘀、不通而痛是必然会发生的一种病理变化,而久病又必然使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因此养血活血,疏肝理气是肩周炎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我们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并配合舒筋通络、松解粘连的推拿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托其肘,另一手在患肩施以手法。步骤如下:1先用滚法在患侧肩前、后、外侧进行治疗,并配合肩部的旋转活动,以松解患肩的肌肉痉挛;2捏拿、按揉患侧肩井、肩贞、肩俞、曲池、合谷等穴;3弹拨压痛点,并以按揉、摩法缓和刺激;4对患肩进行旋转、内收、外展、上举、后伸扳法,以松解粘连,扳时以患者能忍受为度;5滚患肩,搓肩臂,抖上肢,结束治疗。每周3次,每次30min。连续3周为一个疗程。【常用方药】

基本方:全当归12g,生地黄9g,桃仁9g,红花6g,枳壳9g,赤芍药9g,柴胡6g,甘草6g,桔梗4.5g,川芎6g,川牛膝12g。

加减:风寒湿盛者,加羌活、防风、防己、桂枝;气虚加人参、黄芪;肝肾亏虚去桃仁、红花、川牛膝,加桑寄生、杜仲、怀牛膝;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病程迁延不愈者加地龙、全蝎。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2次。【验案赏析】

王某,男,52岁,遇寒后出现左肩疼痛一月余。自用狗皮膏、扶他林乳胶剂等十余天,症状未见改善。刻下见左肩疼痛,夜间尤甚,影响睡眠,痛得温则减,舌质暗,苔白腻,脉弦滑。体检示左肩肌肉未见萎缩,肩前、肩后、肩外侧均存在明显压痛,左肩外展时出现“扛肩”,左肩活动范围:前屈55°,后伸30°,外展60°,内收20°,上举150°,外旋35°,内旋40°,水平位外旋60°、内旋65°,水平位屈125°伸30°。临床诊断为肩周炎。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全当归12g,生地黄9g,桃仁9g,红花6g,枳壳9g,赤芍药9g,柴胡6g,甘草6g,桔梗4.5g,川芎6g,川牛膝12g,延胡索9g,羌活12g,防己12g,桂枝6g。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2次,并配合每周三次的手法治疗,3周后患者肩部的症状体征消失,左肩功能恢复正常。【按语】血府逐瘀汤乃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诸药互相配合,达到血活气行、瘀化郁解的效果。现代方药研究也表明,本方具有良好的镇痛及抗炎作用。本方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是临床治疗肩周炎的较好方剂之一。

阳和活络汤……治疗肩周炎

近年来,伍荣芝医师(汝南县人民医院,邮编:463300)自拟阳和活络汤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绝技妙法】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键、滑囊和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乃因中年或老年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卫外功能低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或肌肉筋骨失养,不耐外伤和劳损,致筋痹阻,气血瘀滞,瘀痰胶结,筋腱肌肉间胶滞粘连活动受限。【常用方药】

自拟阳和活络汤药物组成:熟地黄30g,黄芪15g,鹿角胶、当归各12g,白芥子、桂枝、地龙各9g,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制乳香、制没药各6g,炙麻黄3g。

用法:每天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约100ml,滤汁混匀,分早、晚饭后服。药渣装袋,扎口放铝锅内,再煎约30min,先热熏患处,待药温适宜后,用药汁擦洗局部至潮红,再把药袋放置患处热敷,边敷边活动患肩。连用10天为1疗程,无效者停药,有效者继续用药2~3疗程,巩固疗效。

加减:寒湿痹阻(症见肩关节疼痛,夜间及阴雨天或受凉加剧,舌苔薄自,脉细弦),方中制川乌、制草乌量用至12~15g,或加细辛6g、威灵仙10g;痰瘀痹阻(症见肩关节疼痛不剧,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舌紫、苔薄白或腻,脉细涩),加全蝎6g、白花蛇10g;络损血瘀(症见有外伤史或骨折病史,舌紫气或紫斑,苔薄白,脉细弦),加红花、桃仁、三七各10g。【验案赏析】

张某,女,56岁,1996年1月21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3月余,夜间痛剧,不能安寐,梳头、穿衣尤为困难。近半月因气候变化症状加重。检查:右肩关节前喙突部、肱骨大结节处及肩关节后侧压痛明显,右肩关节上举120°,外展60°,后仲30°,内、外旋30°,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寒湿痹阻经络。治以温补肝肾,通经活络。拟阳和活络汤加味。处方:熟地黄30g,黄芪15g,鹿角胶、当归各12g,制川乌、制草乌、白芥子、桂枝、地龙各9g,胆南星、制没药、制乳香、细辛各6g,炙麻黄3g。每天1剂,水煎服。并嘱药渣复煎熏洗热敷患处。以上方加减连用25剂而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按语】自拟阳和活络汤乃阳和汤合小活络丹化裁而成。方中熟地黄、鹿角胶养肝肾填精益髓;黄芪、当归益气养血;炙麻黄、桂枝、制川乌、制草乌温经散寒,除湿止痛;胆南星燥湿化痰,祛络中之寒痰;白芥子化皮里膜外之痰;制乳香、制没药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地龙通经活络,引药直达病所。诸药配伍,标本同治,共奏益气血,养肝肾、温经活络、搜风除湿、逐瘀化痰之功。笔者体会,制川乌、制草乌用量,可从6g渐递增至12~15g,均宜先煎1小时以上,以避毒性反应。

取药渣复煎熏洗热敷局部,乃借助热力刺激和皮肤渗透作用,促使皮下组织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并嘱患者注意活动肩关节,加大肩关节的活动幅度,利于炎症向愈。

肩痹通合肩部操锻炼……治疗肩周炎

吴泽忠医师(广州钢铁企业集团医院,邮编:510381)从1999年以来采用自拟肩痹通内服配合肩部操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绝技妙法】

肩周炎多由年老体衰或气血虚损,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侵袭肩部,气血闭阻不通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了软组织广泛性粘连,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所致。

肩部操锻炼:教授患者肩部操。方法:患者站稳,第一节,患肩侧上肢伸直做前屈、后伸摆动50次;第二节,患侧上肢做内收、外展摆动50次;第三节,环转上臂活动,先向前环转(如右肩逆时针)25次,再向后环转(右肩顺时针)25次。以上肩部操应慢慢增大摆幅,力度以患者能忍耐为宜,每天旱、晚各做一套。【常用方药】

肩痹通方药组成:黄芪、鸡血藤各30g,当归、白芍、威灵仙、姜黄各15g;桂枝、羌活、制川乌(先煎)各10g;全蝎、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2次温服。

加减:若风寒束表,无汗、怕冷、身痛者,加麻黄10g,葛根30g;病程较长,寒湿留滞经脉骨节,肩部僵硬者,加白芥子、鸟梢蛇各10g,蜈蚣2条;气虚明显者,黄芪加量为60g,白术15g;久病入络、瘀血停留、肩背上肢麻木、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各10g。

上述方法治疗10天为1疗程。【验案赏析】

张某,女,53岁,2000年10月13日就诊。诉右肩疼痛,肩膀活动受限1年余,加重10天。伴肩关节僵硬,不能梳头,穿衣持物不便,影响生活及睡眠,并怕冷、乏力。曾先后采用外敷膏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查:患肩局部无肿胀、无肌肉姜缩,肩部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后伸受限明显;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肩周炎。证属久病气血亏虚,风寒湿邪留滞于经脉骨节,痹阻不通。用肩痹通加麻黄、白芥子、鸟梢蛇各10g,每日1剂,复煎,分上、下午2次温服。同时做肩部操锻炼,早、晚各1套。经治疗20天,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按语】针对该病病因,运用肩痹通益气养血、祛风散寒,通络止痛,再配合肩部操锻炼有舒筋通络、松解关节组织粘连作用,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举臂汤……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全名为肩关节周围炎。为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重者引起软组织广泛粘连,限制肩关节活动的一种疾病。李传运、廉立春医师(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邮编:271500)自1994年至今运用自拟举臂汤治疗肩周炎,收效满意。【绝技妙法】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过度疲劳或体虚汗出当风,睡眠时露肩受风、寒侵袭,久居潮湿寒冷环境中,或腠理空疏,卫阳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容于肩部,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常用方药】

举臂汤组成:桑枝10g,川羌活10g,当归12g,白芍12g,姜黄13g,白术10g,甘草4g,桂尖10g,白芷10g,细辛5g。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每次煮沸后文火煮15min,每次净取煎液250ml,待温后兑服为宜。10天为1疗程。

加减:阴雨天痛甚者加川乌、草乌、马钱子;肌肤麻木不仁,肌萎缩者加天麻,鸡血藤。症状改善后行肩关节造影检查。

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及其它治疗方法,避寒冷潮湿,注意保暖,适当活动患部。【验案赏析】

张某,女,48岁,患右肩肩周炎3月余,曾服消炎痛,茶普生,风湿液症状时轻时重。近日来,感右肩部疼痛明显,夜间及遇寒痛重,阴雨天疼痛尤甚,夜间肩部冷、痛,得热痛减,苔白,脉弦紧,肩关节造影;关节囊稍变小。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断为:痛痹之寒湿阻络型。治宜温经散寒,驱风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举臂汤加川乌,草乌,马钱子。煎取药液方法前已叙述,每天服药1剂,同时避寒、冷、湿、保暖,适当活动患部。服药3剂症状减轻,继服6剂症状大减,再服9剂诸症消失,为彻底治愈,再服上方10剂。肩关节造影正常。【按语】举臂汤方方中川羌活、桂尖、细辛温散寒,驱风;桑枝、白术除湿,当归、白芍、姜黄活血通络;白芷、甘草止痛。诸药相伍,共凑散寒除湿,通络止痛之功。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肩周炎

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疾病,吴晓、张徐德、韩启锁等医师(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邮编:727004)近三年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绝技妙法】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临床以双侧肩部酸痛反复发作伴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故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属“痹症”范畴。女性多于男性,左肩多于右肩。历代医家论述其病因多为外邪阻络,气血凝滞、肝脾肾虚所致。现代多从血虚寒凝,筋脉失养着眼分析。【常用方药】

基本方组成:白芍、黄芪各30g,炙甘草20g,当归15g,川芎、羌活各10g,桂枝9g。具有养血止痛、疏风通络、调和营卫等功效。

上药1剂,加水300ml,水煎25min,取汁,余药加水200ml,水煎30min.去渣留汁,合并药汁,分早晚服,10剂为1疗程;肾虚者加山萸肉、淫羊藿各10g。【验案赏析】

石某,男,52岁,工人。1998年11月9日初诊:双侧肩部酸痛反复发作2年,伴左上肢不能抬举,活动受限,遇冷加重。X线拍片、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均无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辨证:漏肩风(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证属外邪阻络,气血凝滞。治宜养血祛风,通络止痛;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白芍、黄芪各30g,炙甘草20g,当归15g,川芎、羌活各10g,桂枝9g,每日1剂,5d后患者肩部酸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受限改善。继用上方再进5剂,诸症消失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按语】本方中以芍药为君,入肝经,补肝血、敛肝阴,合甘草治疗阴血不足、筋脉失养、四肢挛急作痛;羌活辛一甘温,具有补血活血、散寒止痛之功,可除血虚血寒诸痛;羌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善治肩背肢节湿痛;桂枝合芍药以调和营卫、通阳解肌、宣痹止痛。配伍活血药物使加味芍药甘草汤具有松解粘连、缓解症状的作用,对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仙鹤草汤加味……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系骨科常见病,俗称网球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肘外侧疼痛,向前臂放射,持物无力,肱骨外上散处压痛,而肘关节活动正常。症状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改善,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为特点。1998年6月~2003年8月,方进民、朱泽南、吴泽三等医师(福建省云霄县中医院,邮编:363300)采用仙鹤草汤为主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绝技妙法】

肱骨外上髁炎是随特殊活动(包括打网球)而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俗称网球肘。国内患者并非由于打网球而发生,有的连网球都没接触过,主要是一般劳动者及家庭主妇较多见,其原因都与腕劳力操作过度而引起,因此创伤或劳损是其基本因素,创伤或劳损后引起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局部充血水肿、炎症掺出和粘连,从而造成压迫和刺激神经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由于惧怕疼痛造成运动减弱,以致形成局部肌群废用性萎缩,肌腱粘连,进一步加重局部病理变化的恶性循环。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症”的范畴,主要原因是由于关节长期劳损和外伤积瘀,引起气血运行阻闭,局部气血循环破坏,营卫不调,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与血气相搏而成痹。凝血补损、通络止痛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常用方药】

仙鹤草汤加味药物组成:仙鹤草30g,桑枝30g,银花30g,白芍20g,大枣10枚,片姜黄10g,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在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它药物及治疗方法。【验案赏析】

患者陆某某,女性,46岁,家庭主妇。主诉右肘外侧疼侧。查体:右肘部有轻度肿胀,皮色正常,肘外侧相当于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伸肘关节时轻痛,尤其不能作抗阻力伸腕及旋后动作。抗阻力伸中指活动不痛。诊断:右肱骨外上髁炎,拟仙鹤草汤加味6剂而愈,随访2年迄今未复发。【按语】

方中仙鹤草是止血补损之良药,仙鹤草的粗浸剂,能收缩周围血管,促进血液凝固,仙鹤草素及维生素K,均能加速血凝,所以仙鹤草能促进肘外侧血管神经束收缩,凝血栓塞阻断,此药为君,有治愈网球肘之功;仙鹤草的醇浸出物有强心、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能促进已疲劳的骨骼肌兴奋;配大枣、白芍养阴舒筋,增强其补损肌腱之功,能恢复肘外侧周围软组织;银花、甘草能消除磨损的炎症;桑枝、片姜黄能引诸药上行肢臂,且能通络止痛,诸药相辅相成,具有凝血补损、通络止痛之功能。

据现代药理研究,综合本方各药的药理作用,具有镇痛、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为本方治疗网球肘提供了客观依据。

活血舒筋汤……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曾天峰医师(湖南新田县中医院,邮编:425700)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运用活血舒筋汤加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得较好效果。【绝技妙法】

肱骨外上髁炎以伸腕握物并前臂旋后运动时肘部疼痛为主症,其病因多见过度劳累,气血虚衰,血不荣筋,肌肉失养,风寒湿之邪趁虚而入,着于筋肉,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而瘀阻。故治疗时,不应忽视“瘀”这一病理基础,活血舒筋汤即是针对以上病因、病理选药组方。【常用方药】

活血舒筋汤基本方组成:归尾15g,赤芍10g,松节10g,伸筋草15g,川芎10g,羌活10g,桂枝10g,红花6g,威灵仙10g,苏木10g,甘草3g,透骨草15g。痛甚者加乳香15g,没药15g。

煎服熏洗法上药加水500ml,文武火煎至250ml,每日1剂,早晚各1次,所剩药渣加水1000ml加热至80℃左右,先熏后洗患处20min,7天为1个疗程。【验案赏析】

陈某,女,41岁,工人。患者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忽感拧毛巾时肘部疼痛乏力,局部微热,自认为受了风寒,未加注意,后病情日渐加重,作握物或旋前臂动作时疼痛明显,有时甚至向前臂放射。自购活络油等外搽,未见效。后至厂医务室就诊,予芬必得、中药数剂(药物不详)内服,配合火罐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一直迁延不愈。于1998年2月来我院骨伤科门诊求治。查:右侧肱骨外上髁部压痛明显,皮色无异常,未见肿胀,作伸腕握物并前臂旋后运动时,肱骨外上髁部疼痛,X线片:右肘未见骨折脱位征象。中医诊断:右肘部慢性伤筋。西医诊断:右侧肱骨外上髁炎。治以养血活血,祛风胜湿,行瘀通络,方予活血舒筋汤加减,服药7剂,配合药渣熏洗患部,自觉局部症状明显减轻,作前臂旋后或握物运动时无明显疼痛。再服6剂,配合药渣熏洗,临床症状消失,后于1998年9月10日随访1次,无复发。【按语】方中归尾、川芎、红花、苏木养血活血行血;威灵仙、松节、透骨草、伸筋草祛风胜湿,舒筋活络;桂枝、羌活调和营卫,祛风胜湿,因方中多为辛温药,故以赤芍苦寒反佐之,并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效;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经络通,风湿除,筋肉疼痛自缓。

自拟通经活络汤……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自2000年以来,贺灵慧(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邮编:313100)采用自拟通经活络汤内服外用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效果满意。【绝技妙法】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筋痹”范畴。多由于长期劳损,加之气血虚弱,风寒湿邪外袭而致瘀阻经筋,流注关节而成。【常用方药】

通经活络汤药物组成:海桐皮12g、透骨草9g、白芷9g、伸筋草9g、当归12g、川芎9g、羌独活各9g、红花3g、地龙9g、制乳香9g、没药9g,上方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寒邪偏重者加桂枝;湿邪偏重者加猪伏苓;体虚者加黄芪。

另取1剂与前剂药渣一起加水3000ml煎30min。先将患肢放盆上熏,待药稍凉后患肢浸入盆内泡洗约15min,每天可重复洗3~4次。7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

自拟通经活络汤中海桐皮、透骨草、伸筋草、羌独活祛风通络,制乳香、没药活血祛瘀,川芎、当归行气活血舒筋,红花、地龙搜风通络、活血止痛。综合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内服外用,可使血气足而风湿除。本方内服外用无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局封和理疗,可首先选用。对于反复发作、上方应用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或小针刀治疗。

中药熏洗与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刘野光,周爱香医师(广东海洋大学医院,邮编:524088)自2002年2月以来,采用中药熏洗加推拿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取得满意疗效。【绝技妙法】

肱骨外上髁炎多由于肘腕反复用力过猛、过久,使肱骨外上髁部慢性劳损引起无菌性炎症,或伸腕肌部分撕裂或局部的滑膜增厚、滑膜炎等变化,日久导致肉芽组织水肿、出血机化、肥厚粘连而形成的组织变性病变,属中医“痹症”范畴,由劳伤气血,风寒外侵,筋脉失和而成。【常用方药】

熏洗中药以海桐皮汤为主,可随症加减。药用:海桐皮30g,透骨草30g,乳香6g,花椒10g,川芎10g,红花6g,威灵仙20g,防风15g,白芷20g。

先用中药熏蒸患部,待水温下降,将患部浸泡在药液中10min,用毛巾擦干,行手法推拿10~20min。每日2次,7d为1个疗程。在肘部痛点及其周围作按摩、拿捏手法,共3~5min,然后术者一手托住患肘的内侧,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先伸屈肘关节数次,然后将肘关节快速屈曲数次,并同时作旋转活动。如直肘旋后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前;直肘旋前位,快速屈曲同时旋后,各作3~5次。

海桐皮汤能养血荣筋、舒筋活络,药效能透过皮肤,直达患部;温热效应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无菌性炎症的消散吸收,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和营养血管神经,同时为推拿治疗作好必要准备。而推拿治疗不仅能使局部血行流畅,且可松解粘连,减轻疼痛。中药熏洗与推拿手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且直接作用患部,故疗效显著。

手术松解配合自拟活血舒筋汤内服……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是以肱骨外上髁疼痛为主症,伸腕及端提、前臂旋前受限的一组证候群,俗称“网球肘”,若治疗不及时可形成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碍。贾宏岭、徐贤翔医师(安徽省含山县人民医院,邮编:238100)于1996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手术松解配合自拟活血舒筋汤内服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取得满意疗效。【绝技妙法】

本病发病多缓慢,病程长。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日积月累的劳损所致,多由于体质渐衰、气血虚弱、血不荣筋而发病。对于顽固者,传统局部推拿治疗效果不理想。

手术松解:常规在肱骨外上髁皮肤和深组织作局部浸润麻醉,以外上髁为中心作1.5~2.5cm切口,探查深部结构,并松解肌腱,保持手术刀在骨上,从髁上游离到伸肌总腱的起点,并围绕髁上远端部分继续松解。最后,在上髁松解后于肌腱缺损部位放置引流条,缝合皮肤。术后肘关节悬吊2~3d,进行功能锻炼。【常用方药】

自拟活血舒筋汤内服:当归12g,陈皮12g,骨碎补10g,五加皮10g,木瓜10g,伸筋草10g。

中医辨证属风寒阻络型加羌活、川芎各10g;气血亏虚型加熟地12g,白芍10g,人参15g,炙日草10g。

本松解术可在门诊病人中进行,手术容易,配合温经通络、补益气血中药内服,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也较满意,值得推广。

推拿配合中药湿敷……治疗腕管综合征

杜书浩、赵铎医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邮编:300193)自2002年以来采用推拿方法配合中药湿敷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绝技妙法】

腕管是一个骨纤维管道,当在局部劳损或外在因索等作用下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暂时或永久性压迫后缺血、缺氧,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中医认为无论是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均为血瘀经络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患者取正坐位,将手伸出,术者先用拇指点按曲泽、郗门、内关、大陵、太渊、鱼际等穴,而后沿手厥阴心包经施大鱼际揉法,往复10~20次在内关、大陵、鱼际3穴间重点施以一指禅推法,手法由轻渐重,柔和渗透。并配以掌擦法,腕掌部以透热为度。最后术者用双手握患者掌部,在拨伸腕部的同时施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摇法各5次,注意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常用方药】

术后用热中药袋加以湿敷,中药组成:骨碎补20g,五加皮20g,威灵仙20g,防风15g,透骨草15g,红花20g,苏木15g,芒硝15g,独活15g。

湿敷30min/次,1次/d,12次为1个疗程。

推拿配合中药湿敷治疗可达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目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滑膜组织瘀血,降低腕管内压力,减轻神经压迫,从而改善症状。

四妙勇安汤……治疗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发生手指麻木、疼痛和鱼际肌瘫痪等的临床症状群。孟宪法(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计生委服务站,邮编:274000)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绝技妙法】

腕管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痹证、萎证范畴,多因劳损、久负重力损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致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病。早期表现麻木疼痛,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减轻,日久不愈则发展成鱼际肌无力,肌肉下陷的萎证。治疗上宜以“通则不疼”为原则,采用活血化瘀、宣痹通络、清热解毒的方法。【常用方药】

方药组成:当归15g,牛膝15g,元参20g,金银花20g,威灵仙12g,制乳香10g,没药10g,丹参30g,鸡血腾30g。

水煎服,药渣作局部热敷20~30min,每日一剂,治疗1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四妙勇安汤活血滋阴,清热解毒,加人丹参、鸡血腾、制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再用药渣局部外敷,使药力直达病所,如此使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能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在临床上体会到如能结合应用理疗,针灸或夹板固定掌侧腕关节于中间位,减少活动,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对于复发者再用上法治疗仍然有效。

拨、牵引法……治疗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在临床上又称之为正中神经挤压征,本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其发病诱因不清。临床上常以桡侧3个手指麻木疼痛(刺痛或灼热痛夜间或清晨更明显,劳动及温度增加时症状更甚。腕部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肘,有时拇指外展对掌无力动作不灵活,临床检查可发现正中神经分布皮肤感觉迟钝,叩击呈(+),屈腕压迫呈(+),有运动障碍,患者有时可见拇指伸肌萎缩,大鱼际桡侧变平或凹陷。范满根医师(江西省南昌市第二按摩医院,邮编:330008)采用拨、牵引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绝技妙法】

腕管综合征多见于中年妇女停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可能与内分泌改变有关。腕管内任何原因使压力增高时均无缓冲的余地。由于管内的正中神经最为虚弱,故正中神经将直接受到压迫产生神经功能障碍,一般腕部创伤如骨折、脱位、扭伤、劳损(如妇女打毛衣或干纺织活)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肌健滑膜炎、腕管内腔鞘囊肿、脂肪瘤、屈指肌或蚓状肌肌腹过长进人腕管内等均可减少腕管内容积或增加腕管内压力而压迫正中神经,由此而产生腕管综合征的发生。以舒筋理筋,拇指晃拔及腕关节牵引法能有效地减轻腕管内的压力,使正中神经不受压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推揉疏通法:医者在患者前臂屈侧面用多指或大鱼际由上向下推揉,将经络疏通,然后再用双手拇指沿患者前臂上端即正中神经走向区由腕部从上向下进行叠揉。

2.按揉舒筋法:医者用拇指按揉舒筋法按摩患者的内关、曲泽、大陵、合谷、阳池等穴数次,然后再从上至下抚摩前臂内侧,并在痛点处重点按摩3~5次。

3.分筋拨离理筋法:在腕关节拔伸下进行摇、屈、伸腕动作,并在局部用拇指平推,弹拨分筋理筋手法或用镇定手法,医者用拇指按住患者痛点不动约一分钟使压迫减轻,疼痛缓解。

4.拇指提拔法:医者用拇指在患者腕部主要的痛点进行反复的视拔即摇晃和拔离约3分钟以上,此法对正中神经具有传导通透作用,可促使腕管深部的修复。

5.腕关节牵引法:医者用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用右手手指插入患者患部,手指进行牵拉、旋转向外侧挤压并颤抖,对腕管部进行有效地颤抖挤压有利于管壁胞囊松弛。

6.温经活血、快速多指松散法:医者用擦法或热敷局部使局部进行温筋活血,然后拔伸捻动指间关节。最后再于患者前臂上端向腕部进行多指松散捏拿以达到理筋活血、通利关节的功效。【验案赏析】

李某,女,45岁。自述右肘及右手拇指疼痛数月。劳动后疼痛加重。于2001年2月来我院就诊。自诉5个月前右手曾扭伤,检查发现其正中神经区觉迟钝,叩击呈阳性,屈腕压迫试验呈阳性。拇指短伸肌已萎缩,大鱼际桡侧处也变平。诊断:腕管综合征,经上述按摩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而痊愈,随访未复发。

海桐皮汤熏洗……治疗儿童臀肌挛缩症

儿童臀肌挛缩症,其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与扭挫伤有关或由于反复多次臀大肌内注射抗生素等药物所致肌肉纤维性挛缩引起。唐健强医师(梧州市中医院,邮编:543000)自1997年以来运用海桐皮汤熏洗治疗该症,收到良好效果。【绝技妙法】

儿童臀肌挛缩症可属中医“瘀血”证等范畴,常发生于髋部扭挫伤或多次臀大肌肌肉注射后2年逐渐出现症状。儿童喜欢运动,特别是跳跃、奔跑,由于过度牵拉,使髋部肌群急性劳损,造成髋部瘀血凝滞,臀大肌紧张挛缩而发病。【常用方药】

海桐皮汤药物组成及用法:海桐皮40g、透骨草25g、乳香10g、没药10g、当归10g、川芎10g、川椒10g、红花10g、威灵仙15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10g。

共为细末,装入布袋内,扎袋口后煎汤,煮沸5min后,放于大澡盆内,稍凉后在盆内放一小木凳,让患儿坐于凳上,身披一布单并罩住澡盆,让热气熏蒸,待水温适宜时入水内浸洗,每日2次,每剂可连用2~3天。

海桐皮汤中乳香、没药、红花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海桐皮、透骨草祛风除湿,温通经络;防风、威灵仙、白芷、川椒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综观全方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和营止痛之功效。熏洗局部,温通经脉,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使瘀滞消散,从而解除臀大肌挛缩,使凹陷恢复正常,可免除手术之苦。

闭合松解加中药药浴……治疗小儿注射所致臀肌挛缩症小儿因反复肌肉注射引起的臀肌挛缩症的发病率虽渐下降,但仍时有发生。一般认为一旦诊断成立,即应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对本病无效。赵启飞、王丰、李军医师(山东省苍山县中医院,邮编:277700)自1995年8月~2002年6月采用闭合松解加中药药浴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绝技妙法】

采用自制的闭合松解刀切断挛缩的条索状物,并运用被动牵拉手法撕断尚未切断的挛缩组织,解除了挛缩组织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术后5一7天开始行中药药浴及功能锻炼,起到活血化瘀,消肿行气止痛,舒筋通络,促进血肿吸收,防止再挛缩的作用,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松解法:将一根克氏针改造成松解刀,刀刃直径为4mm,刀身长70mm,刀柄为一等边三角形,边长50mm。对8岁以上小儿较为配合者采用硬膜外麻醉,8岁以下不配合的小儿采用氯胺酮全麻。患儿取侧卧位,消毒铺巾后,一助手将患侧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术者右手握刀,左手于臀部外上1/4区,摸及条索组织,并用拇指按压条索部皮肤,右手持刀紧贴左手拇指背侧垂直刺入挛缩条,到达病变组织时,可感到阻力加大。用松解刀将条索小心切断,拔出松解刀。术者用手指按压刀眼处,同时助手将患儿的髓关节被动屈曲、内收、内旋分别达120角度,10角度和10角度。如被动活动达不到上述要求,可在骼后上棘与大粗隆顶点连线中外1/3处平行于坐骨神经走行方向刺入,达髓臼部,横行切开挛缩的后关节囊,再活动关节。同法处理另一患病关节。术毕,经压迫止血15min后,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髋人字石膏固定双髋于内收内旋0角度,屈曲60角度位。【常用方药】

中药药浴:在松解法5~7天后进行。药浴用方为当归尾40g,丹参36g,苏木36g,地鳖虫18g,乳香18g,没药18g,刘寄奴36g,路路通36g,桃仁36g,红花36g,海桐皮36g,桅子36g,牛膝36g。

拆除石膏后,将中药洗剂加水煎取汁,倒入澡盆内,调水温至390C,水量为患儿坐位时水深可达于其脐部。每日浴1次,每次30min,连用7天。

在治疗期间鼓励患儿下床行走,并在床上行屈曲、内收、内旋功能锻炼,逐步开始双膝并拢下蹲和坐位交腿锻炼。

我们自制的松解刀,其刀刃、针长都是经多方研究,经实践制定的。刀刃直径4mm,刀刃过大,松解时所致创伤过大,刀刃过小则难以达到满意的松解效果。刀身长为70mm,因小儿臀部肌肉萎缩,皮肤至挛缩组织的深度最大约为25mm,用此长度的刀身,不会因进刀过深造成断刀、卡刀、滞刀等后果。如需要松解后侧关节囊及韧带时,该处虽较深,只需将皮肤压向骨质,其深度就不会超过40mm,仍处在安全深度之内。如刀身过长,则力矩较大,易致弯针、断针。

所用药浴方中当归、丹参、乳香、没药、桃仁、牛膝活血消肿,行气化瘀止痛;苏木、地鳖虫、刘寄奴、海桐皮舒筋通络;桅子清热解毒。

本法虽总体效果尚不及手术切开疗法,但它拓宽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途径,使相当一部分病人免除了切开手术的痛苦,缩短了疗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即使效果不满意,也可再行手术治疗,因此还是值得一试的治法。

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中医辨证,内外并治,是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常用疗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蒋东明医师(江苏省中医院,邮编:210029)采用《伤寒论》经方五苓散加味,结合本院伤科1号敷药,内外并治,取得较好疗效。【绝技妙法】

中医将本病归为“筋伤”的范畴,并认为膝关节是筋伤好发部位。《杂病源流犀烛》云:“筋之总聚处则在于膝”。跌仆劳损,风寒湿邪,导致血脉不和,水湿蕴结,停聚于膝关节。肝肾不足,虚寒内生,津液输布失常均可引发本病。从中医辨证观点来看,本病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主要病机乃水湿停聚。因而治疗上当溯本求源,治湿为先。

1.穿刺:对少数积液较多的浮髌试验明显阳性的病例,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滑液囊穿刺,抽出积液,并注入适量的强的松龙和抗生素后加压包扎。

2.减少活动:治疗期间要求尽可能减少患膝活动,治疗期间不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急性外伤,肿胀较甚的患者,可用硬纸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肢于160°屈曲位。【常用方药】

1.内服药:五苓散加味,基本方为:猪苓9g,泽泻、白术9g,茯苓9g,桂枝6g,赤芍9g,当归12g,木瓜12g,丹参12g,牛膝12g,赤小豆12g。

临床应用时根据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损伤瘀血型加乳香、没药各9g,红花6g;寒湿凝聚型加制附片6g,片姜黄6g,独活9g;湿热下注型加黄柏9g,苦参9g,金银花藤15g;肝肾不足型加鹿角胶9g,杜仲9g,黄芪12g。

2.外用药:本院伤科1号(黄荆子、紫荆皮、羌活、独活、木瓜、白芷、秦艽、怀牛膝、片姜黄、天花粉、马钱子、防风、防己等量,研磨成粉,用怡糖调和成膏),外敷患膝肿痛处,隔日换药。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为化解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笔者取其祛湿之主效,添加药味,以增强利水渗湿之功,并加用活血通络之品,其意在津血同源,治湿须活血,血行湿方消。共奏利水渗湿、健脾活血之功效。在内服药基础上,局部使用外用药,以求标本同治,提高疗效。

本病的发生与慢性劳损,反复的机械性摩擦有密切关系。病程中若不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则难以奏效。民间有以活动来治疗关节疼痛的习惯,笔者临证中曾多次发现患者边治疗边进行锻炼。这种活动或锻炼往往会影响疗效,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无异于雪上加霜。因而在用药的同时,要求患者充分休息,尤其对于急性外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患者,要给予患膝适当的制动措施。老年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即使治愈之后,也应注意患膝活动适度,避免劳累,防止复发。此外,在膝关节滑膜炎的急性期,不主张使用手法按摩等加重机械性摩擦的治疗方法。穿刺抽吸关节积液,并向关节腔注射药物,是治疗膝关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