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0 06:49:3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三国名将谱

三国名将谱试读:

内容简介

三国的鼎立,也是三国间长期的、更复杂纷争的开始。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各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各政权间战争频繁。魏、蜀、吴三国与西晋初,在治军、谋略、指挥、科技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水战和攻守城战的战术、技术有较大发展。府兵制的创立在中国军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三国时期是中国战争史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战争洪流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弄潮儿”,本书就带您近距离接触一批技术高超的战争“弄潮儿”,换种说法,他们就是熠熠生辉的名将!名将三国,三国名将,三国注定与名将不离。

第一章 张辽

边地崛起的英雄

虽然张辽半生的功业都建立在安徽,但他是一个山西人。胡汉杂处两千年的边地朔州,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他之后,这块地方相继崛起的英雄好汉有:尔朱荣、尔朱兆,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三兄弟,斛律平、斛律金、斛律光,乞伏周、乞伏慧父子,步大汗萨、叱列延庆、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安重海、刘武周、苑君璋、周德威、安审琦、尉迟恭、郭崇、李重诲……

朔州出了这么多的英雄好汉、战场猛将,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这儿地处外长城之内,内长城之外,从蒙恬北击匈奴始就先后是匈奴、漠南匈奴、鲜卑、蒙古、鞑靼等民族和汉中央政权“拔河”的地方。这种地方的居民,除了习武骑射,征战沙场外,剩余的选择不多,想过安稳的农耕生活不大可能,除了塞外苦寒庄稼长不好的因素,即便长好耕地也将成为各民族军人的跑马场。

张辽家就世代生活在这个跑马场里——雁门马邑。而他的老祖宗,则是当时一场重大历史事件的民间策划人——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聂壹。

聂壹是朔州本地汉、匈民族边境贸易市场上的一个商人,长时期对匈奴的熟悉和对西汉王朝边患不息的焦虑,使他挺身而出,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最后解决”匈奴人的建议:假意和匈奴人走私,诱使他们占领汉军已设下伏兵的马邑,而涉身犯险去引诱敌人的人,就是聂壹自己。

但聂壹很不走运。千辛万苦骗来的军臣单于十万大军,在走到左云时就起了疑心。后来,单于惊恐万状地逃回沙漠,三十万汉军则从埋伏圈里灰溜溜地站起来,无功而返。聂壹一片丹心付于荒草,不但没功,还成了汉、匈两方都怀疑的人。为了避祸,他改姓为“张”。这是公元前133年前后的事。

三百年后,老张家有一个男娃出世了,他便是张辽。

从聂壹到张辽,历时300余年,但朔州还是那样地不安定,或者说,简直乱透了。这时,正是“桓、灵之世”,外戚专权和宦竖之祸一波接着一波,百姓涂炭,民变蜂起,一场更大的祸乱和分裂正在酝酿中。这时的张辽,正和我们设身处地替他想到的一样,只能习武从军。他实在也没有其他的出路可选择老天爷赋给这个小子的特殊资源是:它不但给了他一副好身板,还给了他一个聪明的大脑。既有武艺又有智慧的人在乱世中是很好混的。一株英雄的苗子就这样出世了。

如果按传统的“忠义”观来看,张辽绝不是一个“忠义之臣”。他青少年时走马灯似地换过五个主人,也就是说,他至少跳了四次槽,炒了四个老板。但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混战中,他最终选择了一个最有望一统天下的人——曹操,并在他统一北方的争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明智和值得赞扬的。

少年的张辽武力过人,并州刺史丁原首先聘用了他,让他做“从事”,并让他带兵进京,就是从太原赶到河南洛阳。到了洛阳后,张辽受雇于皇帝的大兄哥、权势人物大将军何进(当时,何进最有可能剪除宦官,稳定天下局势),赴河北招兵。招兵回来,何进已经在对付宦官的斗争中彻底失败,张辽转附董卓;董卓伏诛,张辽再附吕布;吕布下邳被擒,张辽带兵最后投了曹操——我们从上述迹象推测,张辽很可能是把从河北招来的兵勇当作自己的本钱,在各个军阀中寻找合作机会。归曹后的张辽此后没有再跳过槽,一鼓作气投入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

曹袁官渡之战后,曹操还有许多残局急需收拾:袁绍原来属下的人分崩离析,但均未归曹,这些人有袁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袁绍原来也没有统一的地方,还需要曹操去统一,如东海、乌桓、汉中、巴蜀、东吴等。张辽要打的,就是这一系列仗。

建安六年,受曹操派遣,张辽和夏侯渊去略定鲁国诸县,将昌围在东海。好几个月后,曹军的粮也吃完了,大家商议着要撤兵。但细心的张辽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打攻防的这些天里,昌有好几次给张辽送“菠菜”,史书说是“属目视辽”,而箭也射得稀少起来。张辽一分析,他认定这事实上传达出来敌方在心理上的一种“依违两可”的态势。张辽立马去验证,对昌说:“曹公有个想法,让我来转达一下。”昌果然下马来说话。于是,张辽先“亲赴虎穴”,再说以恩威利害,昌顺利归降。

本来,这是一场双方都耗干了的战争,就像一局马上将黄庄的小麻将,可因为张辽的细致,竟突然间让曹军开了和!难怪回朝后曹操一边亲热地责备张辽“为大将者不可轻蹈险地”,一面乐得眼睫毛都开了花。而大脑够用的张辽,则报以更高的马屁:“凭着您在五洲四海的威望,谁敢动我一根毫毛?!”接着,张辽参与了对袁谭、袁尚的战争,征战黎阳,攻破邺城,攻下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寇及黑山孙轻,攻破袁谭,攻破辽东柳毅……在统一战争中居功至伟的张辽,立马被曹操封为“荡寇将军”。受封后的张辽继续征战,定江夏、破袁尚、斩蹋顿单于,从此使乌桓浸衰,云中、五原直至辽东一线以北进入了鲜卑王庭并立,基本服从中央政权的新时代。

孙权一生最怕的人

从曹操略定北方后,张辽发威的地方转向南方,即今天的安徽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威慑的对象是东吴孙权,直至黄初三年病逝江都。《演义》中第五十三回描述的那场战争好像事实上并不存在。因为太史慈死于建安十一年,而张辽屯兵长社是始于建安十三年。但这半回书中描述的张辽出奇沉着地处理军中惊变事态这回事却是存在的,只不过它不是发生在太史慈利用奸细劫营的战斗中,它没有战役的背景,也好像不是太史慈的死因。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张辽屯兵长社。军队还没有开拔,兵营里有人谋反,“夜惊乱起火,一军皆扰”。这时,张辽制住左右,清醒地下令:谁也不要动。要造反,不可能一营的人都反。必定是少数人想以制造混乱的方式来扰动军队。不反的人都老实呆着别动。张辽率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一会儿,就查到首谋之人处决了。但《演义》第六十七回说的那场战斗却是真的。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孙权差点成了俘虏。

建安二十年秋七月,曹操自己去征张鲁,统一了汉中地区,蜀汉震动。张辽则与李典、乐进带7000余人屯驻合肥,对东吴采取守势。曹操临去汉中时派护军薛悌给主将张辽送了一个著名的“贼至乃发”的密函。而到八月,“贼”果然来了:孙权亲率10万大军来围合肥。

张辽准确地理解了曹操密件的用意:敌兵十倍于我,肯定不能战,但又不能一味被动地守。密件中教的战术是:乘吴军未扎稳时先冲一阵,胜一阵,打掉对方的锐气,然后再勒兵坚守。

于是勇将张辽和李典募集八百壮士在凌晨发起冲击。张辽大声叫着自己的名字带兵猛冲,他一个人杀了两员敌将,杀死几十名敌兵,一直冲到敌方工事前,又冲到对方主帅孙权的大旗下。这一下,把吴军主帅、将士都吓傻了,“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三国志·魏书本传》)事实上更为糟糕的是,被曹军迎头一冲冲掉锐气的吴军,在看清了曹军的实力后也没有能组织起像样的攻势来,甚至还让张辽再冲杀了一个来回,救走了陷在吴军中的曹营敢死队。

这样,吴军的士气几乎彻底瓦解了。吴军围合肥十余日后,孙权狼狈撤兵。

孙权的撤退再一次激发了张辽的想像力,于是有了传颂千年的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

吴兵踏上归路,孙权和诸将在逍遥津北岸。张辽望见这个情形,立即驱骑步兵风一般掩杀过去。吴将甘宁、吕蒙等人力战敌,凌统率着亲近扶着孙权出围,然后返回身回入战斗,左右全部战死。估计着孙权脱险了,凌统他们才仓皇回撤。而孙权骑着马上了津桥后突然发现,前面丈余阔的河面上桥板已经被抽掉了。这时多亏一个牙将叫谷利的还冷静,让孙权“持鞍缓控”,自己在后面狠狠抽了一鞭子,才让马凌空跳过去。

惊魂甫定的孙权被南岸赶来的贺齐接应回去,君臣二人有了下面一段凄惶的对白:孙权在大船上设宴,贺齐下席泣涕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致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愿以此为终身之戒!”权自前收其泪曰:“大惭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资治通鉴》)

这一战后,曹操拜张辽为征东将军。江东人传言,此役以后,只要听得“张辽”二字,小儿都不敢夜啼。

此后的孙权视张辽为禁忌,就在张辽病重将不久于世的时候,孙权闻之犹畏之如虎。魏文帝黄初二年,辽还屯雍丘,得疾。是时,孙权对魏称藩后又有反复,魏文帝曹丕遣张辽乘着船,和曹休一起到海陵巡视。听到张辽又到了,“权甚惮焉,敕诸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魏书本传》)

真实的张辽

张辽(169-222),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在合肥郊外逍遥津率领八百勇士大败孙权十万大军,且差点活捉孙权,创造了三国时期为数不多的著名战例,这一战,张辽威震江东,名扬天下,吴国的孩童哭声不止,其母亲说:“张辽来了”,孩童就不敢再哭了。张辽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侯。后人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

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几点,第一:张辽的身份不算低。第二:此人精通武略竟然用八百人大破孙权十万大军。第三:被列为曹操会下良将前五,而又是五子良将之首可见此人武功也甚是了得。

但整个三国演义小说里队张辽的正面描述,不多也不算少,我们只知道关羽当年在曹操那里的时候,跟张辽有过一段交情,就说是银幕上张辽的正面镜头也不是很多,人们只知道义薄云天的关羽,勇冠三军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张飞,单骑救主,忠肝义胆的赵云但对曹操麾下即为大将的了解少是又少。

首先:说张辽其人,先后效忠三个老板,他的第一个老板丁原命不好被吕布杀了,后来跟随吕布改投董卓门下,董卓生性残暴,不得人心最终中了连环美人计让反复无常的吕布枭雄斩下了向上人头,后又改投吕老板门下,可惜这位老板是个十足的匹夫,不足已成大势,在那个年代你不被吞并天理难容,吕布吕老板死后他就改投曹操门下从此终身不回,勇冠三军,为曹操称霸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他没用关羽的义薄云天,这是世人皆知的但话又说回来,关羽投靠的是刘备刘备何许人也?话说中山靖王嫡孙,也是一位义薄云天为兄弟两肋插刀求才若渴日,礼贤下士的明君可看看张辽以前那几个老板不是昏君庸君,就是暴君,所以我只能说一个人才碰不上一个好的老板根本不可能实现其应有作用,就算你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洋样样兼备所以只能说这不怪张辽只能怪那些生不逢时的昏君庸君,暴君也不能用一个义字来定论,有谁想过他对曹氏的忠诚?

其二:就说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应有素质方面,张辽也算是文武全才,关羽有过斩颜良诛文丑,可很少人知道解白马之围张辽才是指挥官。关羽水淹三军那张辽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赫赫战功从不比别人少,要是张辽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曹操也不会在赤壁败退的时候不会把合肥交给他守,而把李典,乐进两位大将交给他指挥的所以说张辽绝对的具备一个大兵桶水的资质和一个军事家的头脑这一点连关羽也是稍逊一筹的这也是有历史材料证明的。

其三:三国演义张辽的单挑记录很少甚至可以说是渺渺无几,但这里有一段材料可以证明张辽武功也是很了得!“张辽在夜间募集敢于逆击敌锐之士,共得八百人,于是开剥牛支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叠,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壮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已。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余众未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抵挡张辽。这段话可以看出张辽也是一个以一敌百的猛将,不管怎么说他武功在三国确实也就是中上等水平但我又问,那些跟张辽同一档次,或者高一档次的武将有几个能把东吴孙权打的落花流水?能把他打得屁滚尿流知道张辽病逝孙权都迟迟不敢动兵攻打合肥?孙权是谁?江东集团CEO麾下精兵强将数数皆是,孙权曾经说过甘宁可与张辽抗衡,但弱弱问一句,要是甘宁真能跟张辽叫板那孙大董事长n,你又何苦亲自跑到合肥挨打?后来整的十年怕井绳,头都不敢露?直接把甘宁派过去不就得了?

综上所述结合个人分析我只能说张辽在三国里绝对算是一个人物而且是大人物,他文武双全战功累累,他赤胆忠心为曹氏霸业励精图治,驰骋疆场,百战而不殆忠心可鉴。我们读历史书籍,应该带一点个人小小的思考,小小的推敲其实字里行间有很多我们值得关注的人物,事迹,事件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先生所站的高度角度有可能与我们的高度角度有所不同,三国演义主要是站在,大汉王朝的角度上写的,明显偏向汉室宗亲刘备,三国演义里曹操是窃国大盗,乱世奸雄但如今都成为历史,我们评价历史要求有一个客观的忠实的态度,谁能否定曹操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谁能否定曹操也是一个英雄而且是大英雄?我们肯定草的同时也要想想我们肯定的并不完全是曹操而是整个曹操集团,一个好的团体领导者的成功离不开这个团体每个成员的努力,张辽算是一个,也算是最核心的一个,如果我们来个假设假如没用张辽曹操失去合肥那后果会是什么?当然有人会说没有张辽会有另外一个张辽,对呀这就是历史张辽就是张辽他生逢乱世,他发挥了一个武将应发挥的作用,所以假设是不成立的我们只能肯定他的功过是非给他一个忠实的评价,不要求篆书,不要求拍成什么电影只要求在每个历史爱好者心里对每一个历史人物有一个忠实的评价。

经典战术

战役前夕的军事态势。

建安十六年,孙权听从长史张纮之议,将治所从京口西迁到“山川形胜”的秣陵,建石头城,改名建业。同时,吕蒙以“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为由,劝孙权夹濡须水口立坞。

建安十八年,曹操攻濡须,孙权与之相拒月余,虽各有小胜,却难以为功,曹操只得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而退军,并一面使张辽、乐进、李典等七千人屯合肥,一面遣朱光屯皖,大开稻田。但当初曹操军谯备边,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不听蒋济“自破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臂,威震天下,民无他志。然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的劝说,征令内徙,使“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导致“江西遂虚”,皖城实际已是座孤城。

建安十九年,孙权接受吕蒙“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有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的建议,亲率大军征皖,吕蒙荐甘宁为升城督,督军急攻,一战而获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并男女数万口。待张辽率兵来救,闻城已拔而退。

同年七月,曹操知皖城失守,不顾贾逵、傅干等人的谏阻,忿然再次举军亲征,然“士马不能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军遂无功”(此战史无明记)。曹操始悟与其胶着于此,不如回师而西取张鲁。

建安二十年,刘备定蜀,孙权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刘备当然不许,关羽尽逐权置三郡长吏。孙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刘备闻之,亲提五万大军下公安,遣关羽进益阳,争三郡,大战一触即发。是时曹操兵临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孙刘遂分荆州,重结旧盟。

这样,东吴西向无事,孙权遂把目光又投向东线的合肥。

三、战役的进程。

建安二十年,孙权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麾下将领有吕蒙、甘宁、凌统、蒋钦、潘璋、陈武、贺齐、徐盛、吕范、宋谦等;而合肥仅有张辽、乐进、李典及护军薛悌的七千守军,曹军主力又远在关中,无力赴援,兵力十分悬殊。

1、初战寒心魄。

早在曹操西击张鲁之前,交给护军薛悌一道秘密教令,函边写着“贼至乃发”四字。现吴军果真北上,张辽、乐进、李典、薛悌乃开函看教,教令上书:“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但敌众我寡,分兵出战,是否上策,诸将皆疑,唯张辽领会曹操用心之所在。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乐进等犹豫不定,张辽怒曰:“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素与张辽不睦,但为其坚决赴敌的精神所打动。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于是张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将士”,准备明日大战。

次日凌晨,张辽带着八百死士杀进孙权初到而不整的阵中,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直冲至孙权麾下。权见辽来势凶猛,大为惊恐,其左右亦不知所措,只好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早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辽等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诸将十分佩服。

2、固守城不隳。

东吴大军云集,立即展开了攻城作战。但由于魏军初战告捷,军心大振,而吴军锐气顿失,此消彼长,再加上合肥防御工事在前扬州刺史刘馥的积极筹建下,非常完善坚固。东吴几万大军连续围攻十余日,战役状况和惨烈程度估计可与郝昭守陈仓相媲美,孙权久攻不下,军中又疾疫流行,只得望城兴叹,撤军引退。

3、血贱逍遥津。

吴军依令皆引兵就路,大众既去,唯留孙权与吕蒙、蒋钦、凌统及甘宁等人率车下虎士千余人,尚在合肥以东之逍遥津北,张辽从高觇望知之,立即与李典、乐进率步骑突袭过去,孙权见势不妙,“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

形势紧急,凌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扞卫,甘宁引弓射敌,诸将一起浴血奋战,发现部卒斗志低靡,“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吴军士气为之一振。激战中,陈武奋命战死,宋谦、徐盛皆被创披走,潘璋时“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凌统扶扞孙权出,权乘骏马上津桥,敌已毁桥,津南已见彻,丈余无板,亲近监谷利时在权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于后着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策马驰驱而去。

贺齐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权,随后中兵拒击,得徐盛被创所失之矛。凌统亦返身再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被甲潜行”,其余诸将也皆陆续返回。

4、恨未斩敌酋。《献帝春秋》记载张辽问东吴降兵:“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卒答曰:“是孙会稽”。张辽后与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战后,张辽等诸军追击,“几复获权”,曹操得知,颇为张辽之勇猛精神所动,遂拜辽为征东将军,后多留诸军,使之专任东部战区;乐进增邑五百,并以进数有战功,分出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迁右将军;李典增邑百户。

而孙吴方面,蒋钦力战有功,迁汤寇将军;凌统、潘璋拜偏将军,“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遂倍给本兵;陈武临战阵亡,“权哀之,自临其葬”,并以其爱妾殉葬(残念啊),复客二百家。

四、此次战役的经验和教训。

1、张辽能以区区七千人,大破十余倍之吴军,其在战前的准备谋划,战中的审时度势,执行的坚决彻底,都将防守战术发挥到极致,可谓以弱敌强的经典战例。此次战役,曹军胜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料敌机先。曹操二次兵临合肥,虽仍劳而无功,但有了详细查看地形的机会,预测了孙权将来用兵的必然态势,故能根据守城各将的关系和特点,预为布置。对其教令,《通鉴》胡注云:“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与战”;而孙盛评曰:“至于合肥之守,县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必怀贪堕;以致命之兵,击贪堕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是以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同异,为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妙矣夫”,斯言是矣。

其二是灵活善战。张辽不仅对曹操的战略指导思想能够融会贯通、大胆用兵,在执行中还能够灵活机变、拼死力战。其充分理解士气对交战双方的重要性,即守城时不能一味死守,而应攻守兼杂,使敌来的不畅、攻得不顺、退的不便,真正体现了防守战术的精髓,连曹操也是“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其三是战备完善。早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表刘馥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编作草数千万枚,益贮鱼膏数千斛,为战守备”。张辽等人屯合肥数年,也早有所准备,故孙权屡攻不下。

张辽墓

张辽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湖中岛上,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

现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逍遥津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张辽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国故事瓯塑,更换铜质张辽塑像,使张辽墓景点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提高景点的三国文化内涵;整治公园环境等。全部项目已于2003年上半年竣工。在逍遥津,逍遥津为古淝水上的一处津渡,因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闻名。公元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企图一举攻占合肥,打开通向中原通道,但却被只有七千人合肥守将张辽打败,以至于最后在部将的掩护下,纵马跃过西津桥(后称飞骑桥),夺路而逃。如今的逍遥津公园就是在原址上建立的,公园呈扇形铺开,由水系自然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园水域辽阔,草坪如毡,主要由青少年活动区、文化活动区、动物展区组成,内有儿童乐园、游乐场、草坪广场、逍遥湖、逍遥阁、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茶社等设施。从东园跨过北津桥和南津桥就进入了西园,西园里内河道密织,满目绿树红花,主要景点有逍遥水榭、三折曲桥、梅花山、牡丹园、藏幽园、张辽墓等。此外,逍遥津公园内还广植各种名木奇花,全园有多达180余种不同的植物,不仅有麻栎、侧柏、银杏、白皮松等百年以上树龄的名树,还有象征中日友谊的杜鹃、桧柏、山茶。逍遥津公园环境优雅、风光怡人,既有北方园林的古朴典雅,又有南国园林的妩媚清秀,是新“合肥十景”之一,游人可一边欣赏如画的景致,一边遥想当年古战场的雄浑惨烈。

素称“三国故地”的合肥,由于魏、吴长达30余年的争夺,曾遗下众多与三国有关的故址。有证可考,有史记记载的就有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斛兵塘,以及古逍遥津与教弩台。上述的故地遗址中,其中多数由于历史的变迁、战争与自然的影响,其踪影俱湮没不存。现保存较为完整、可寻可见的只有逍遥津和明教寺(教弩台)等几处。

逍遥津位于合肥老城区东北角,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逍遥津又名“窦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10万大军攻合肥未下,军还,为曹操守将张辽所袭。孙权退至此地,津桥已被拆除,孙权乘骏马飞越淝水脱险,后人名此桥为飞骑桥。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逍遥津占地31.3公顷。全园以水系自然地分为东西两园。园内景点密集,移步换景。东园为青少年活动区和儿童乐园。中间一片大草坪,为游人集结娱乐的广场。东南角是动物园,有珍禽异兽和千姿百态的水族。东北角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蘧庄和摇桨荡舟的游船码头。西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配合建筑和园林小品,有梅花山、牡丹园、杜鹃园、藏幽园、盆景园、独秀峰等胜景,各种奇花异草,争妍斗艳。园内鬼斧神工的假山怪石、小桥流水、水榭回廊、楼台亭阁,皆相隔在举步之间。游人入园,曲径探幽,如入仙境。

现横挂在公园南大门上的匾额“古逍遥津”四字,系清末宣统皇帝的老师、太子少保陆润痒所书。园内不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将张辽的衣冠冢,还有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东吴孙权败阵的飞骑桥也在园内恢复重建,更丰富了逍遥津的内涵意境。

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逍遥津这个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经沧桑。宋代乾道年间,合肥城扩大,逍遥津被圈入城内。明代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窦家池”。清代康熙年间,逍遥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的私家花园。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豆叶池”。而后龚家花园屡经战火,日益破败。新中国成立前夕,园址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第二章 许褚

大智大勇话许褚

在多数人眼里许禇只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其实许禇也和张辽一样是个智勇双全的优秀武将,只是曹操没有给他带兵的机会,因此他没有表现机会,但从他的几次单挑战例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并非有勇无谋。现在我把三国演义中关于许禇智谋的战例分析整理出来,为被低估了许禇智谋鸣不平。

战例一

何仪势孤,引数百骑奔走葛陂。正行之间,山背后撞出一军,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伟,勇力绝伦,截住去路。何仪挺枪出迎,只一合,活挟下马。其余尽皆下马受缚,尽驱人葛陂坞中。

却说典韦追袭何仪到葛陂,一声喊起,壮士拥出。典韦问曰:“汝等非黄巾耶?”壮士曰:“黄巾数百骑尽被我擒在坞内。”韦曰:“何不献出?”壮士曰:“你若赢得我手中宝刀,我便献去!”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壮士又出大战,典韦又出,从申直战到黄昏,各自马乏少歇。

典韦手下军士飞报曹操,操大惊,慌引众将前来看虚实。次日,壮士又出大战。操见其人容貌若神,威风抖擞,不胜欣喜,吩咐典韦诈败。韦出,战到三十合,败走回阵,壮士赶到阵门中,***射回。急引军退五里,掘下陷坑,暗伏钩手。次日,再令典韦引百余骑去搦战,壮士果出。典韦略战数合,便回马走,壮士赶来,至陷坑,四下诸将逼至,连人带马落于坑内。钩手缚来中军见曹操。操慌下帐,斥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服,命坐,问其乡贯姓名。壮士曰:“我乃谯国谯县人也,姓许,名褚,字仲康。遭天下大乱,聚宗族数千人,以御贼寇。不时有寇犯境,吾筑坚壁以守之。一日,群贼数万至,吾令众人四面皆堆石子,吾亲自飞石击之,无不中,贼方退去。又一番贼至,坞中无粮,贼与和会,以耕牛换米。米已送到,贼驱牛至坞中,牛皆奔走回还,被吾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贼大惊,不敢取牛而走。因此保守此处无事。”操曰:“吾闻大名久矣,还肯降否?”褚曰:“愿引宗族数千来降。”操拜许褚,即封为都尉,赏劳甚厚。

这时的许褚只是一个农夫,却敢于向曹军大将挑衅,从许褚在与典韦大战数百合不分胜负后被曹军用计活捉。投降即被封为都尉可以看出许褚主动向曹军大将典韦挑衅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能让曹操高看自己,重用自己。而结果也正如许褚所料,他刚投降就被曹操封为都尉了。

战例二

许褚曰:“某来日必擒马超!”操曰:“超极英勇,不可轻敌。”褚曰:“某誓死战!”即时使人下战书,云虎侯单搦马超,来日决战。超在寨中与韩遂商议,忽接得战书,超大怒曰:“何敢如此相欺耶!”即批次日誓杀“虎痴”。

次日,两军出营,布成阵势,超分庞德为左翼,马岱为右翼,韩遂押中军。超挺枪纵马立于阵前,高叫:“虎痴快出,共决一死战!”当日曹操在门旗下,回顾众将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与马超大战一百余合,胜负未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俱换马匹,又出阵前。两马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雌雄。两军大骇。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被褚亦闪过,将枪挟住,便弃刀。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绝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庞德、马岱见操将乱出,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一处。操兵大乱。许褚臂中两箭,诸将慌退入寨。马超直杀到壕边,操兵折伤大半。操令坚闭休出。马超回至渭口,与韩遂曰:“吾见恶战者总不如许褚,真‘虎痴’也!”

在此战之前马超杀得曹军大败,连曹操也差一点儿被马超杀死,而担任曹操贴身保镖的许褚却撇下曹操自己逃命,幸亏曹洪及时出现才救了曹操一命。由于许褚在危急关头撇下曹操自己逃命,因此曹操丧失了对许褚的信任,为了挽回曹操信任,许褚不得不主动向马超挑战。但许褚毕竟不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交手之前他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单挑开始后许褚就以防御为主。很少进攻。许褚在拼尽全力硬撑了200合后终于撑不下去了,于是采取了脱甲减轻负担的方法提高速度又撑了三十余合,这时许褚实在撑不下去了,他急中生智使出一种非常规的战术夹住马超的枪,当他看到马超欲拔配剑时又迅速把马超的枪折断,用半节枪杆向马超打去。迫使马超不得不也以半节枪杆迎击,曹操见许褚处境十分危险赶紧派人夹攻救了许褚一命,虽然此举导致了曹军大败,但许褚也终于又重新赢得了曹操信任。

战例三

却说曹操退守阳平关,令军哨探。回报言曰:“今蜀将远近小路尽皆塞断,砍柴去处尽放火烧绝,不知兵在何处。”操正疑惑之间,又报曰:“张飞、魏延来往劫粮,必着大将相助。”操问曰:“谁敢敌张飞?”许禇应曰:“某愿往。”操令许褚引一千精兵,去阳平关路上护接粮车。当日,部粮官参拜褚曰:“若非将军至此,粮又不得到阳平矣。”将车上酒肉献与许褚,诸将共饮,不觉大醉。褚乘酒兴,催粮车行。押粮官曰:“前褒州之地,山势险恶,未可过去。”褚大怒曰:“吾有万夫之勇,岂惧他人哉!今夜乘着月色,正好使粮车行走。”许禇当先,横刀纵马,引军前进。二更以后,往褒州路上而来。行过一半,忽山凹里鼓角震天,一支军当住,为首大将乃燕人张益德也,挺矛骤马,直取许褚。褚舞刀来迎。只一合,一矛正中许褚眉心,翻身落马。手下牙将向前急救,退入军中,***乱发。益德不得向前攻敌,只夺了粮草车辆。

许褚以前多次与张飞交手,每次都处于明显下风,这次张飞、魏延一起来劫粮许褚自然更不是对手了,但为了保住自己的曹军第一猛将的地位,许褚不得不主动请战,但在出发前他又一次想出了应对之策:在上路前先假装喝得大醉,然后在遇到张飞后故意被刺伤。这样一来既保住自己的曹军第一猛将的地位(因醉酒被打败不丢脸),又不会被曹操责怪(人都受伤了,怎么还能责怪?)

根据以上三个战例可以看出许褚不光勇猛过人,而且足智多谋,如果曹操能给他带兵的机会,他的表现绝对不会比张辽差。

三国虎痴

大将许褚,字仲康,曹操同乡,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以胆力过人闻名汝南、淮南一代。性憨厚,平素沉默寡言,但作战时勇猛如虎,故人称“虎痴”。

被曹操称之为“吾之樊哙”

汉末天下大乱,民间多有筑堡垒以防流寇。许褚在家乡时就筑有堡垒,聚居同宗乡人以自守。而堡垒内的粮食终有吃尽的一天,后来许褚只好同意与附近的山贼谈判,以耕牛换粮食。当交易完成之时,那几头耕牛倒回来,向原来的堡垒走回,贼人拦截不成,许褚几步冲前,两手只抓一头牛的尾巴,将其拖回(给贼)。那些山贼见许褚如此神勇,吓得连牛也不要了,逃走了。从此例可知,许褚是天生神力。

自征张绣197开始,一直至曹操亡故,许禇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东征西杀立下了赫赫战功,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要算那次在渭水边光着膀子单挑西凉马超了!

裸衣斗马超使许禇成就了“虎侯”的威名!

许禇成名于少年时家乡遇流寇进犯,

许褚阵前拽住一头公牛的尾巴,居然倒拖了百步有余,喝退敌兵,真乃大力士。

曹操壮之曰:“此吾樊哙也。”立即拜为都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从征张绣,许褚率先登上城头,屡计斩首万余,迁作校尉。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从讨韩遂、马超于潼关。曹操率军北渡济河,

曹操命军队先渡而与许褚率勇士百余人在南岸断后。

这时马超率兵迫近,箭矢如雨。许褚催促曹操贼兵势众,乃扶曹操上船。

马超军逼近,众军士争相登船,但船甲因负荷过重将沉。情急中,许褚立斩攀船者,

此时追兵赶到箭矢如雨,船夫亦为乱箭射死,情况万分危急。

许褚左手举着马鞍挡箭护主。右手划船冒着箭雨最终划到对岸。

要不是许褚,曹操差点丧命。

西凉大战曹操与韩遂、马超阵前单马会面时身边的人都不带,只带着许褚。

阵前会面中马超自负其勇,想乘机偷袭曹操,

但怀疑从骑是许褚,便问曹操:“公有虎侯者安在?”

曹操便指着许褚,只见曹操身后一壮汉怒目视之。由是马超始终不敢动手!

乃各自归营。马超以虎侯称之,从此天下则称许褚“虎侯”!

之后数日交战,曹操大破马超等,许褚以亲身斩首级,有功而迁武卫中郎将(由此独创)。

身为“虎卫军首领”许褚忠于职守。曾多次挫败谋杀曹操的阴谋,(公元199年)。从士徐他谋反,但因许褚侍卫曹操,惮而暂不敢谋变。

乘许褚休息时,徐他等人怀刀入内伺机行刺。

许褚至下舍时感觉不对,立即返回曹操身边。

徐他等人蒙在鼓里,入帐时一头撞见许褚时大惊失色,

许褚察觉后立即把徐他等人斩首。此后曹操更加信任他,出入同行,不离左右。

许褚平素沉默寡言,遵奉法度(痴的意思有点一根筋)

曹仁从荆州拜见曹操,曹操还没出来,曹仁和许褚殿外相遇。

曹仁叫许褚出来和他聊天,许褚推辞说:“魏王将要出殿。”,曹仁非常气愤。

有人责怪许褚说“曹仁)乃宗室重臣,他屈尊叫你聊天,你为何推辞?”

许褚说:曹仁虽是宗亲重臣,但我是负责守备的内臣,

有事当面说就够了,岂可擅离职守?

曹操听说后,更加信任,升任他为中坚将军!(公元220年)当知道曹操的死讯时,许褚哭泣至呕血。其忠心可鉴

许褚身为护卫军首领,深得曹氏家族信任

曹丕即位,褚继续担任曹丕警卫工作,进封为万岁亭侯,官至武卫将军,

负责都督中军的宿卫禁兵,手下多名官至将军

褚死后,谥曰壮侯。同时亦赐其子一人为关内侯。后其子在征蜀国时,因违军令被钟会所杀。

葛陂许褚投降后,自此何忧吕布强!

许褚以头磕地,泣号呕血,怒目圆睁,浑身筋突!曹操语曰:真壮士也。士为知己者死,此亦吾为何独号泣典韦。

那一年的许褚,说不出的寂寞。战鼓犹存,却听不见当年厮杀之声;良驹尚在,只是马上之人已非从前。依稀记得那句满是血性的豪言:壮士!可来共决死。如今壮士依旧,踏过湍湍淯水,转眼不见了从前人。空负一身好武艺,由似壮烈的绚烂之花,才绽放过一瞬却又残了一地,难收拾。

许褚策马飞驰,绝尘而去,唯有一滴泪水,滑过嘴角,在空中凝聚,掉落淯水。

许褚,字仲康,汉族,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自曹操平定淮、汝一带时开始跟随曹操,对曹操忠心耿耿,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因为他十分勇猛,所以有“虎痴”的绰号。

汉末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共同修建防御设施来抵御贼兵入侵。当时汝南葛陂贼兵万余人攻打许褚,许褚寡不敌众,战得筋疲力尽,箭矢也用完了,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御敌。当敌兵冲上来时,许褚飞石退之,于是贼兵便不敢靠近。直到粮食将尽,许褚假意与贼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贼兵把牛迁走后,又自己跑了回来,许褚便去阵前,拉着牛的尾巴行走百余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占领淮、汝,许褚遣众归顺曹操,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跟随曹操征讨张绣,许褚为先锋,斩贼首万余,迁校尉。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跟随曹操在官渡和袁绍对峙。当时徐他等人想要谋杀曹操,因许褚总伴随在左右,不敢下手。一直等到许褚休假时,徐他等怀揣利刃来见曹操。当时许褚在家里心神不宁,就立即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入账见到许褚,大惊失色,许褚见状况不对,即刻斩杀徐他等人。事后,曹操更加信任许褚,出入同行,不让他离开身边。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随曹操围邺城,有战功,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随曹操征讨韩遂、马超于潼关。曹操将要渡河,到了河边,让大军先行,自己和许褚及虎士百余人断后。这时马超率步骑万余,来劫杀曹操,箭矢如雨。许褚对曹操说:“贼兵多,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过河,您也该走了。”于是扶曹操上船,贼兵势不可挡,余下的部队都争着上船,船超重将没。许褚斩杀攀船者,左手举着马鞍来为曹操挡箭,右手推着船渡河。当日,如果没有许褚,曹操就危险了。后来,曹操与韩遂、马超等单独谈话,左右皆不随行,仅带许褚一人。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想要暗中偷袭曹操,但平日经常听闻许褚的大名,怀疑随从的即是此人。于是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里?”曹操用手指了指许褚,许褚怒目视之,马超不敢动。数日后,曹军击败马超军,交战中许褚亲自斩得敌军首级。许褚因此次护卫作战有功,官封武卫中郎将。而因为马超问起虎侯,虎痴之名从此为天下称道,甚至有人以为这就是许褚的姓名。

此后,曹操宗族大将曹仁从荆州赶来朝谒,曹操在自己寝殿尚未出来,曹仁在殿外遇见许褚,邀他去旁边偏室坐下交谈。许褚只说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招致曹仁记恨。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许褚回答:“他虽然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许褚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我们要说话在公开场所就可以了,何必到私下说。”曹操听说后,更加喜爱许褚,升任中坚将军。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逝世,许褚痛哭吐血。

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封许褚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许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操死后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许褚下属的警卫部队中,很多都是剑客,其中也有数十人官封将军,数百人封都尉校尉。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乡侯,邑七百户,同时亦赐其子一人为关内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谥为壮侯。此后曹睿思念许褚忠心,又封了他两个子孙关内侯。

许褚扬威

许昌城内曹操惊慌失措的看着手中的战报,喃喃的自言道:这,这怎么可能呢?当他再次确认后,额头的冷汗不由流了下来。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惶恐,征战沙场多年,他今天才算是真正领教了,什么叫神出鬼没。几天前他们刚在天峰山吃了败仗,曹操都还没摸清江东部队的动向,长社就发来了求救的战报。曹操此时手中拿的就是这份战报,战报上言江东部队,犹如乌云盖天,根据常规来判断,兵马恐怕在十万之上。对于这个消息,曹操自然是非常重视了。长社首先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同时也关系到他在豫州下下步的计划。

曹操心中充满了猜忌,对江东部队的无声无息,一时在东,一时在西的这种机动性打法,让他根本无法适应。当然这种打法在古代,显然是很少见的,但沈鹰却很喜欢这种运动战。尤其是牵着敌人鼻子走,然后在给予个个击破。沈鹰率领的部队,经过长途的跋涉,两天三夜之间,赶到了长社城外。江东部队抵达后,选择了城外二十里外的云山之中搭营。云山树木丛森,山风吹来,满山林木随风而动,有种草木皆兵的感觉。

正是因为有给人草木皆兵的感觉,才让沈鹰决定在此宿营。在这种山林之中宿营,可谓是占地理。青蓝的营帐在山林之中,连绵数十里,给人千军万马藏在其中的感觉。营帐搭建成功后,沈鹰几人轻松的集聚到了一起,几天的行军对与郭嘉来说,或许有些劳累,但因特别的照顾。郭嘉到还是显的很精神,赵云和许楮精神抖擞的坐在下首。沈鹰也是一身白衫,一脸的微笑。“奉孝,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进行呢?”沈鹰问道。郭嘉双眼一亮,道:“我们明天前去攻城,然后就休整几天,回师临颍,让曹操再去猜疑去吧!”赵云虽然不善于说笑,但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不由笑道:“军师用兵,实在是让人防无可防,战无可战啊!”许楮呵呵笑道:“这样打仗真是过瘾,一次就能杀个够本,太爽了。”沈鹰笑道:“仲康,别只知道打打杀杀,有时间多给我看看兵书。”许楮一听,立即脸显苦色的道:“主公,你这不是为难我俺老许吗?”

郭嘉笑道:“许将军勇武过人,但若智谋不足,可不能担当重任。”许楮傻笑道:“只要能杀敌,我跟随主公左右一辈子,保护好主公的安全就好了。”沈鹰不由笑道:“我们的许将军也学会拍马屁了,不过这话我喜欢,但兵法还是要看。”许楮听到前面还有点兴奋,听到后面脸上又难堪起来了。

赵云拍了拍许楮的肩膀,说道:“许将军不要为难了,主公是不会为难的你的,你还是做你自己吧!”四人闲聊一阵后,赵云和许楮出营视察去了。郭嘉说道:“主公,这次我们为了孙家的人,而放弃了许昌,乃至整个豫州,真不知道是否值得。”沈鹰安慰道:“奉孝无须挂怀,豫州虽然富足,但对我们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相反得到孙家众兄弟归附的话,对我们和对天下统一都有相当大的好处。俗话说的好,虎父无犬子,这话用在孙家众兄弟来说,这绝对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放任孙家众兄弟独立,或者投靠任何一方势力,都对我们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用豫州,来换得孙家兄弟,我们绝对是赚了的。”

郭嘉听了沈鹰的话后,也起了一份担忧,但他并没有说出来,郭嘉相信沈鹰有办法,让孙家兄弟真心归附的。长社城中的守将乐进和于禁,在接到探子回报的消息后,又再三确认后,方才向许昌发出了求救的战报。这份战报,也就是曹操接到后,让他坐立不安的那份情报。

江东部队正是用借用地理的优势,使敌人产生了大军压境的错觉,在敌人担惊受怕时,再来次凭空消失,或者乘机偷袭一阵。这次制造压境长社的疑兵之计,主要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让曹操在疑神疑鬼之中,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有充足的时间回师临颍,乘机再杀杀袁绍的威风。让其知难而退,从而使江东部队可以施恩与孙家,也可以让沈鹰收服孙家的目的达成。

长社城下,烈日当空,城外的江东部队排列着整齐的队伍,耀武扬威的呐喊着。前军的赵云和许楮更是威风十足,许楮手持大刀,跨下黑棕马,身穿雁翎甲,灰色的披风,在抖动之间,不断飘动。身上那浓烈的杀气,让人不敢逼视。“赵将军,我看曹军是不敢出城了。”身穿银白色的战甲,手持钢枪的赵云,永远是那样帅气,给人的感觉更相个文人而不是一个将军。赵云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严肃,和慎重是他一向的作风。

城头的于禁和乐进,在看了城外的部队后,有了相反的意见的。于禁主张守,乐进主张迎战,杀杀江东军的威风。两人在争持不下的情况下,乐进大喊道:“既然于将军不愿意出战,我决定率本部人马,前去迎战,如果有什么闪失,我自会向主公请罪。”于禁见乐进坚持要出战,也只有下令部队坚持守住城池了。

正在许楮以为无仗可打时,长社城门徐徐而开,里面冲出了一支五千余兵马的部队,旌旗上大大的乐字,显然是乐进出城了。乐进的部队列阵后,许楮对身边的赵云道:“先让俺来会会这厮,赵将军指挥部队。”许楮话还没说完,就催着战骑冲了出去。赵云在摇头之余,也只有集中精神观看阵前情况了。“来将何人,敢与俺许楮相斗乎!”许楮那一声大吼,犹如晴天霹雳。把两军士兵的呐喊声,都似乎掩盖下去了。乐进又岂是容得人轻视的,“前面的大块头,休的张狂,看我乐进斩下你的狗头。”许楮一听敌将竟然比自己还狂妄,当下挥刀就杀了上去。“小样,你竟敢轻视我,看俺不砍了你。”许楮纵马横刀,就是几下急攻,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许楮凌厉的刀势,直压的乐进喘不过气来。乐进手中的长枪,此时也仿佛重如千斤,完全没有了原来的灵活。

许楮大刀每一次的舞动,都让乐进有种掉进漩涡之中的感觉。许楮的刀法是真正为杀人而练的,没有任何灵巧可言,但却刀刀命中要害之中。尤其是他那天生的神力,更是助长了刀法的威力。手上没有几分力气的人,肯定会被许楮一刀报废了的。乐进也算是一代名将了,但要比起真枪实战的话,根本是无法和许楮比的,相反如果比起排军布阵,许楮肯定是不行了。

可惜现在是在实战之中,许楮是充分展示起自己的实力来了。“吃我一刀!”许楮大喝一声,大刀迎面而下,其势犹如泰山压顶,乐进双手举枪一挡,大刀已经破风而下。只听的当的一声,许楮的大刀当下一刀到底,乐进在感觉到不妙时,立即身子一转,虽然反应的快,但整个右臂齐肩而下,被许楮的大刀给砍了下来。“啊!”乐进一声痛叫,整个人倒在马下了。许楮顺势又是一刀,准备就此了解乐进时,曹军蜂拥而上,杀向了许楮。许楮虽然不想放弃,但曹军骑兵手中的兵器,却已经杀到了跟前。许楮暗叫一声可惜,手起刀落之间,把到了跟前的敌人,斩首与马下。而这时乐进已经被手下,拉回了队伍之中。

这时赵云指挥黑鹰骑,也已经杀了过来。两军立即陷入混战之中,乐进带出来的本部人马,的确不是弱者,这些兵马全是他的部曲,同样也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在忠心和战斗力上,到也算是一支勇猛的部队了。同样他们对手,也不会比他们弱,甚至强到了极限。黑鹰骑的士兵穿的全是黑色的软甲,手中的弯刀,更是发挥骑兵作战的犀利武器。

部队的呐喊着,冲杀进在敌人阵营中。飞溅的血花,在四处闪飞,在热日之下,更是显是那样的刺眼。黑色的战骑,黑色的战甲,闪闪发亮的战刀,犹如一道黑色的旋风,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黑鹰骑的战斗力,再次在敌人面前显示。曹军节节败退向城池的边沿,黑鹰骑的冲击力量,使曹军深深的感到了恐惧。

站在城头的于禁,在见到乐进举起的长枪,被许楮的大刀砍断后,就知道要糟糕了。紧接着的场面,查点让他惊呆了。但于禁也不是常人,在集合了主力部队守住城墙后,他亲自率领三千兵马,准备前来接应败军回城。

赵云一直都是非常冷静的在阵中冲杀着,在离城墙两箭之地时,他就发现城墙上面,此时已经布置了密密麻麻的弓箭手。他也非常明白,再强的骑兵在城墙下,都无法抗衡弓箭的射击。因此他一直在计算着弓箭的射程距离。曹军五千兵马在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已经被斩杀了过半人马,就在离城墙一箭之地时,赵云接过战旗一挥,后面的鸣金声立即响了起来。

鸣金号一响,黑鹰骑的战骑,在一瞬间就调转了马头,撤退而回。那快捷的速度和整齐的动作,毫不拖泥带水,在转眼之间就已经消失在了地平线之上。让刚刚出城的于禁,只能再次的长叹一声。

再论许褚斗马超

此战出现在毛本三国的第59回、罗本三国的第117回中。当时西凉联军对曹军由开始的连战皆捷转为胶着状态,老谋深算的曹瞒不动声色,悄然布局,战局形式不经意间向曹军有利的方向转变。但西凉军中的年轻主帅马超武艺高强,曾在单挑中连胜曹营多员宿将,曹军将士为之丧胆,曹瞒也是颇为头痛。此时马超曾有一次阵前突袭曹瞒的机会,却为曹瞒身边猛将许褚的“睁圆怪眼,目射神光”所吓阻。曹瞒回营后夸赞许褚神勇吓退强敌,不意这番话却激起许褚万丈豪气,执意要与马超决一死战。这就是许马大战的背景情势。

简段节说,许马交锋前200合双方无上下风之分。网上三国米对此战的分歧主要在200合后。

鏖战200合后,许褚飞回阵中,去甲后回马再战。有朋友说,许褚感到此时自己掌握了一定主动,因此想寻机使出绝招取胜,所以才会冒险去甲,以图一搏。我以为此论有待商榷哈,因为原文明确交待是“许褚性起”。我以为比较合理的理解是,许褚此时杀红了眼,本来战前情绪就高度兴奋、战意超强,经过这200合不分上下的激烈交锋后,许褚战意更强、更加不计后果。至于“感觉自己掌握了一定主动并寻机用绝招”云云,我以为流于想象了。不是不让推测和想象,但抛开原文的推测和想象,合理性就不太好。

踢过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当双方拼抢白热化时,队员情绪变得冲动易怒。北京队的老一代球员里面,高洪波和胡建平都是公认的理性、冷静型球员,球风一直为人称许,但就是这两位,也同样因场上动作过火而吃过黄牌。许褚的性格比较复杂,既有稳健谨慎的一面,(比如白马避战颜良,追刘诺诺而退,长板遇飞止步……)也有激烈冲动的一面。既然原文写明是许褚“性起”,然后去甲再战,合理的理解只能是许褚杀红了眼、战意达于极盛,而不是许褚基于理性判断认为自己有机会擒敌所以才去甲的。这个时候的许褚处于一种冲动和不计后果的精神状态,一种罕见的、令人震怖的精神状态,所以后文有“两军大骇”之语。

再者,就算退一万步讲,许褚真的基于理性判断认为自己有望取胜,可这跟他确实有望取胜完全是两码事。你认为怎样和实际情势怎样,那不一样啊。秦琪、蔡阳敢于主动挑战关公,不也都脚着自己挺不含糊的么,结果捏?让人秒的份儿。

至于去甲后对自身武力的影响,我以为,去甲令自己失掉了锴甲防护,更容易受小伤(比如划伤和轻微刺伤),但却提高了身体的敏捷度和运刀出招的速度,令攻击力有所提高,同时受致命伤的概率也有所降低(因为身体敏捷度提高了)。用在下的二维理论来说,就是提高了攻击能力,防守能力有升有降。所以短时间来说,许褚去甲是占便宜的。(长时间则不利,因为此时是初冬时节,去甲后热量散失太多显然是不利久战的)

另外,多数朋友公认,马超武艺的最大特点是出枪极快,但百合之后,出招速度会有所下降,如战张飞时第一个百合尚有优势,第二个百合却是旗鼓相当。此时许马大战200合,马超的速度优势已不复先前那般具有致命威胁。许褚恰恰是在此时归阵去甲,其危险度大大低于一开打就去甲。

综上,我不认为许褚是经过严密、理性的权衡比较后才决定去甲的。许褚去甲的原因很简单——“性起”。但是在客观上,许褚的去甲却实实在地提高了他的战力——当然是在短时间内。

接下来,许褚奋威砍马超这一刀,单从字面儿上看,这个奋威一刀不像是寻常招数,更有可能是出了个大招。这是咱们的猜测。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所有这类“奋力死战”(许褚)、“奋威交战”(马超)、“奋力向前”(庞德)、“奋力恶战”(黄忠)的情势,大都是发“奋”的一方瞬间取胜得手。因此我们前面的猜测得到印证——发奋情势下使出的招法,是大招。

因此,许褚这“奋威一刀”,是个几倾全力的大招,带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意味,其力度和速度都要超过寻常攻防转换时的招法。但就是这么恶猛狠霸的一刀,马超的应对却显得相当轻松——“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能在闪避对方全力攻击的同时还刺一枪,这本身就说明马超没太把对方这一刀当回事。这个闪中反击的连续动作,也体现了马超的绝伦武艺!

而许褚对马超突如其来的这一枪,应该是缺乏心理准备的。许褚此前出的是个大招儿,按常理度之,这种猛恶的大招打出去,即使伤不到对手,对手也会因全力招架或闪避而无力还击。没成想马超居然能连闪带刺!此时许褚大刀在外围(已经砍出去了么),招数用老、抽刀不及,所以才会弃刀夹枪。应该说,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两人各出一个大招儿,但两人给对方的威胁性是有明显差异的,许褚的狠招对马超几无威胁,而马超的反击却令许褚相当凶险。

总有朋友说许褚弃刀夹枪是因为他知道马超不如自己力气大,所以才故意夹住对方长枪、以期夺下对方军器以胜之的。这个说法在下无法认同。平心而论,许褚当时面对突如其来的一枪,第一反应只能是如何化解这一攻击,根本不可能想到可以夺下对方军器达到取胜目的。

结果当然是许褚夹住了马超的长枪,并形成双方夺枪这一对许褚稍稍有利的局面(因为许褚膂力稍大)。但这个局面,与该局面的形成原因,完全是两码事。局面对许褚有利,并不代表这一局面是许褚有意制造出来的。许褚完全是为化解对方的攻击而被迫夹住来枪的,因此是瞎打误撞才进入到一个对自己稍稍有利的夺枪局面的。

当然马超的这个回刺质量也不够高。但两人这一砍一刺的换招,显然是马超对许褚的威胁更大些。从马超轻松闪避许褚奋威一刀的情况来看,如果给许褚100次同样的机会,马超应该可以全部避开,但如果给马超100次机会的话,许褚就未必100次都能夹住对方长枪而毫发无损了。这就是我说的威胁性方面的差异。

好比巴西和新西兰足球队交锋,新西兰前场30米一脚远射,球打得又高又偏,对方门将象征性地跳一跳而已,而巴西队一次攻门却是在新西兰小禁区内一脚施射,新西兰门将站位不错,将球扑了一下,碰边柱出去了。这两脚打门,威胁度显然是不一样的,前面那种机会即使有100次,也未必能有一次破门,而后面那种情况如果发生100次,乖乖,大家心里都有数哈~

另外此战许褚显然处于情绪极度亢奋的状态下,可以说是整套三国中最令人血脉喷张的三大恶仗之一(另两场是典韦的最后血战和元让的拔矢啖睛)。这个从交锋过程中的“许褚性起”和“两军大骇”,还有战后马超心有余悸的惊叹“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都可以看出来。(对比一下马超与张飞夜战之后,可曾如此忌惮地说过张飞恶战吗?)

那位说了,生死决战对决战双方是一样的,你凭什么一口咬定许褚战意极盛、状态超常而马超就是普通状态?

在下以为,两人战前对此战在精神上的投入就有很大不同。许褚一开始说来日要生擒马超,后来可能也明白这个大气吹得有点过,于是改口说要与之死战;而马超却是“誓杀虎痴”。可见两人对决战对手的忌惮程度有明显不同,马超多少有点“运气再不好也不会输,运气好就能挑了你”的想法,而许褚则是“我TM今天豁出去了!”的意思。然后就是交锋过程中,许褚又是性起又是去甲又是“浑身筋突”的,就属他能闹腾了,搞得“两军大骇”。马超这边儿可没整出那么大动静来吧?

很大程度上,许褚正是靠着这种亢奋的情绪和极盛的战意,才维持住了前200合的均衡态势的。换言之马超在气势上让许褚的凶猛恶战给压住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许褚前230合的不落下风,有可能是掺了水的。

比之武艺来说,情绪和战意的波动性很大,不是可以随意复制并再现的。许-马之战开打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马超连胜曹将以及许褚吓退马超等等),都强烈地刺激着许褚的神经,令其此战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情绪和战意之中。但谁能保证让两人再打100场,许褚能始终保持如此亢奋的战意呢?如果没有了那股战意,他还能支撑230合不落下风么?

最后,当两人撅断大枪、以断枪对抡时,西凉军方面无人为马超担忧,曹瞒却“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有朋友说此刻许褚并无劣势,只是曹瞒担忧爱将所致。可马岱还是马超的从弟呢?难道说马岱对马超的关心就不如曹瞒对许褚的?

我以为许马以断枪对抡这不长的时间里,最大的可能是:马超占优或两人均势。马超劣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马超劣势,那么马岱早就摁耐不住了!

马超占优的情况就不分析了。咱就说两人均势吧。在下的看法,乱战混战中,双方武将遭遇战性质的交锋通常不那么追求公平和规则,而是以求生和取胜为唯一目的。但这种事前下书约定的阵前单挑,虽然战书上不会写明双方决斗时应遵守什么规则,但双方将士心目中还是会有一个潜规则和行为底线的。

许马之战的前200合,是符合决战双方以及双方将士对此战的心理预期的,即:讲公平、守规则、追求武将荣誉感。200合以后许褚归阵去甲,这个就有点擦边儿了。不过倒也不算太有伤公平。

可许褚去甲后再战30余合,然后发生的夹枪、夺枪、断枪这一系列动作,则冲破了双方将士心中的行为底线,也势必会大大激怒马超,从而导致阵前单挑急速转向那种不择手段、唯一目的就是致对方于死地的蛮斗。如果任由这种情势发展下去,几十秒钟之后马超从激怒中清醒过来,完全有可能主动放弃与许褚的这种无效缠斗,拉开距离然后让许褚尝尝自己联珠神射的厉害。渭水河畔,马超箭无虚发接连射翻曹军十数人,箭法非同小可!如果一开始马超就不择手段,许褚早成豪猪了,哪还有机会跟人家恶战200合?现在许褚这么干,一旦马超缓过神来也还对方一个不择手段,许褚非吃大亏不可。曹瞒机警过人,早于他人看出这种危险,所以才急遣两将接应的。

至此我们可以判定,马超武艺稍胜一筹,但许褚凭借超强战意维持了前230余合的均势,但在此后的交锋中终因技逊半分而遭遇险情,虽凭本能夹枪断枪,却接近无赖。是以此战高下明判。

许褚墓

崇实原属张相,1937年分立,取意于村傍崇山,民风诚实。邓庄为晋邓攸(字伯道)故里,村外有邓仆射墓。大邓、小邓、赤邓传为邓攸后裔所居。贾庄传为曹操谋士贾诩之子、谏议大夫肃侯贾逵的职田庄。逵子充为晋元勋,封鲁郡公,次子混封永平侯。贾氏子孙世居于此。夏梁曹操大将夏侯悖墓所在,又兼地处山梁,故名。许留因村旁有三国名将许褚墓而得名。习礼传为晋国公子习礼处。荀董晋大夫荀息、董狐故里。北众又名羊舌坊。晋大夫羊舌胖去晋后所入的“三室之邑”即此。程公村原名程婴村,为春秋时晋程婴故里。清康熙时知县吴轸以先贤讳改为程公村,村有程婴祠堂和墓冢。日军侵入祠堂被毁,墓尚存。三公村春秋时晋公孙杵臼祠、墓所在,相传赵氏托孤,公孙杵臼、程婴、韩厥3人议事于此。村中原建有“三公议事亭”,已无存。汾阳因处于汾阳岭之阳而得名,为晋大夫赵盾故里。西汾阳村外有赵盾墓和赵宣子庙,周围7村春秋奉祀。邻近以赵氏为村名的南赵、北赵、大赵、小赵等村,姓赵者多属赵氏后裔。斛冢相传为北齐名将斛律光之墓冢所在。后在此建村。孝村又名孝子村。赵良将李牧葬此,其子荣守墓3年,传为孝子,后在墓侧建村,故名孝村。伯虞为舜臣伯益故里,村外有伯益墓。原名伯益村,清康熙间知县吴轸以先圣讳改为伯皇村,后在道光时又改为伯虞村。尉村古名尉迟村。为唐初尉迟敬德封邑,故又名鄂公堡。东李、西李、南李、北李相传为赵将李牧故里。四村李姓甚多,均为其后裔,又一说,李姓为唐宗室郑王李继恩之后。车回东村原名玉泉,沟北有东牛,西牛两村,二牛拉车饮玉泉与村不祥,遂改玉泉村为车回东,取让两牛回车,东饮汾河水之意。城南村因位于古襄陵城南得名。

村名变更“文化大革命”中,龙王庙公社更名为东方红公社。襄陵公社更名为红卫公社。城关公社蒙亨村更名为前进村,阎店村更名为立新村,关滩村更名为红卫村,汾道沟更名为立公村,狄家庄更名为东方红。陶寺公社张相村更名为红星村。邓庄公社寺头村更名为东风村,孙家院更名为向阳村。襄陵公社古襄陵村更名为向阳村。南辛店公社西辛店更名为新民村。赵康公社薛家庄更名为东方红村。龙王庙公社龙王庙村更名为东风村,神坡村更名为红卫村。1983年10月除新民村(原西辛店)外,其余均恢复原用名称。

第三章 典韦

人物生平

典韦是陈留己吾人。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其时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典韦便为刘氏报怨。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当李永府前开门,李永亲自出府时,典韦便怀匕首向前截杀李永,并杀李永妻,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由于李永的居所邻近市,此事发生后全市惊。从后而追者虽有数百,但却无人敢近。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众,双方转战不久,典韦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初平年间(190-193),张邈举义兵时,征典韦为士,隶属于司马赵宠。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司马赵宠惊异其怪能巨力。后来典韦转属夏侯惇,数次斩首有功,拜为司马。

194年,曹操讨吕布于濮阳。吕布别置军屯于濮阳西四五十里,曹操前往夜袭其屯,翌日清晨破之。曹军尚未及时回还,而吕布救兵已至,双方三面会战。当时吕布亲身搏战,自早上至日落双方鏖战数十合,互持甚急。曹操临时招募破陷敌阵的人选,典韦先占应募,另外带领其余应募者约数十人,尽皆重装两件盔铠,不执盾牌,一律只持长矛撩戟。同时西面战情告急,典韦突进挡敌,贼军弓弩乱发,矢箭如雨,典韦尽然无视,向随从说:“贼军来到十步之内,便告诉我。”不久随从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之内再告诉我。”随从畏惧,立即便说:“贼军来到了!”典韦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掷敌,所投者无不应手而倒。战了多时,吕布军众撤退。此时刚好是日暮之时,曹操才得以引军而去。曹操拜典韦为都尉,引置于左右,让他带领亲兵数百人,常在军中大帐巡绕。典韦人既壮武,其所带领的亲兵都是严格挑选的战卒,每次战斗,典韦部队都常先登陷阵。典韦后来又迁为校尉。他的性格忠诚谨重,常于早上侍立终日,夜晚便宿于帐左右,甚少归府私寝。其人甚好酒食,饮食份量兼人,每有赐食于前,便大饮长喝,左右相属之人,都为典韦供给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壮其为人。典韦又喜欢携着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有谚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动画片《三国演义》中的典韦。

197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曹操行酒时,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斧刃径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韦都举斧迫视。酒宴至终,张绣及其将帅均不敢仰视。十余日后,张绣因曹操纳其婶,颇感耻辱,于是接受贾诩建议,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出战不利,轻骑遁去。典韦在门前奋战,贼军不能得入。贼兵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其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但贼军前后兼至益多,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贼兵十余支矛摧断。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双方短兵接战,贼兵往前搏斗。典韦便徒手挟着两人击杀之,其余贼众不敢近前。典韦复前冲突贼众,又杀数人,然而伤创重发,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贼军方才敢于向前,取典韦之头,互传而观,覆军就看视其躯骸。曹操退住舞阴,闻典韦已死,为之痛哭,招募间谍取回他的尸体,亲自临哭,遣其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次经过,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韦,拜典满为司马,引为近侍。曹丕即王位后,以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龙骧彪将

典韦,汉末陈留己吾人。曹操部下猛将,人称“古之恶来”。曾为友复仇,杀人出市,人莫敢近;逐虎过涧,独臂擎旗;五步飞戟,杀退吕布。征战宛城时,为护卫曹操,寡不敌众英勇战死。

单挑战例:五步飞戟立杀十数人,独斗郝萌、曹性、成廉、宋宪败之(11);侯成抵敌不过、高顺拦挡不住(12),斗高顺、侯成联手,令其倒走出城(12),不三合杀黄巾副帅(12);四战许褚:首战从辰至午不分胜负,次战斗至黄昏平手,三战典韦诱敌(曹操设计)三十合韦退,四战典韦诱敌略战数合退(12);与许褚、夏候渊、夏候惇、李典、乐进合围吕布,布料敌不过败走(12);铁戟被偷以腰刀砍死二十余人,提两军人迎敌,击死八九人(16)。

按陈寿的正史《三国志》记载,曹魏有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不知罗贯中是否借鉴了这个说法,在《三国演义》中创作出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不过仅就武力而言,在演义中曹魏的五子良将不如蜀汉的五虎上将,但是别忘了,曹营还有三猛:恶来典韦、虎痴许褚、忠勇庞德,这三名曹营的顶尖高手足以与五虎将相抗衡。典韦是曹操的首席保镖,外号恶来,恶来是何人呢?恶来是商朝时西戎的后代,与其父蜚廉俱是商纣王的臣属,恶来生具勇力,能够“力角犀兕,勇搏熊犀”,本篇武评就来谈谈三猛之一典韦。

一部潢潢巨作《三国演义》,其间涌现了多少英雄猛将啊,典韦便是其中的一颗耀眼的流星,虽行色匆匆,转瞬即逝,却激起了不少爱好武评朋友们的共鸣!就武评而言,典韦的单挑战例显得过于稀少,所以俺以为其与许褚那场大战就尤显珍贵了,如果没有这场很具说服力的单挑,那么典韦能够定位于超一流(龙级)战将中吗?吴营周泰亦具血勇气质,身被十二枪救出孙权,可是由于他缺乏过硬的与超一流战将单挑的战例,想来没有多少人会将他列入超一流这个俱乐部中的。因此,要准确的定位典韦,就必须在许褚身上做文章。

1、恶斗许褚。

①单挑详解。

见于书第十二回:【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大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这一场单挑从字面上看似乎激烈与精彩程度不如后面的太史慈祥和孙策的神亭之战、许褚和马超的渭水之战、马超和张飞的葭萌之战,但的的确确是场不折不扣的大战!试想两个猛恶如虎、力大如牛的狂战士之间又怎能不擦出惊天动地的火花呢?这两个如洪荒巨神般的武将,手拿分量沉重的军械在震耳的兵器交接声中,难道是在慢条斯理的绣花?虽然没有引人注目的修饰性语言,但这“从辰至午,直战到黄昏的不分胜负”却很能说明问题:辰时是上午的7点至9点,午时是中午的11点至1点,而黄昏大约是下午5点至7点左右,大略的估计一下这二人只怕相持了10小时左右,数百合是有的吧!换言之这是整部《三国演义》中最长的一场单挑,同时也是一场最势均力敌的精彩单挑!另外从书中“典韦手下军士飞报曹操。操大惊,忙引众将来看”的描述来看,也可推知这分明是一场大战,就单挑而言,当其时典韦是曹营首屈一指的战将,能与操心目中“古之恶来”战平,当然会令曹操大惊,且要急忙赶过去看看。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平手,在这场单挑中几乎无法去区别典韦和许褚的武力高下,如果说许褚和马超的渭水之战、马超和张飞的葭萌之战还能在字里行间勉强区分强弱的话,那么这一战从演义的文本中却无迹可寻,换言之,典韦、许褚的武力接近程度要大过许褚和马超、马超和张飞所表现出来的武力接近程度。

但是也还有部分朋友持不同观点,顺带的俺对这两种观点提一孔之见。观点一:认为典韦和许褚的这场单挑中许褚是赢家,主要论据是许褚是个刚出道的农民,而典韦是久经沙场的大将却无法降服许褚,因此待许褚成为正规军后,武力肯定要高于典韦;许褚早存归降之心,与典韦的单挑中未使全力,故有后文曹操设计招降时褚“固所愿也”之言语;“那壮士又出大战(意即许褚先出来挑战的)”。对此,俺的观点是这样的,英雄无论出身,而《三国演义》中就许褚而言并无明显的武力成长的文字,武力成长这在武侠小说中常见(访明师、下苦力、天赋高、得奇药等等),《三国演义》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此,一般而言,演义中多用典型的场景来表现、突出武将的武力,一个武将他出场时的武力就定型了,武评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忠实于原著,推测应该经得起推敲;“固所愿也”翻译成现代语就是本来(原本)就愿意,以此看来许褚多少是在单挑之前就存了归顺之心(良禽择木而栖啊),但是这并不能成为许褚在单挑中未使全力的必然理由,相反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许褚应该是全力而为,只有战胜对手或擒获对手才能博得曹操的青眼有加、另眼相看;至于用许褚首先出来挑战来证明其武力大过典韦就更加不通了,这里要看典韦是否敢应战,如果不敢当然说明典韦撼服于许褚的武力(就像那个与关公战了三十合大叫少歇,就再不露面的纪灵一样),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典韦亦出”说明典韦好不犹豫的应战了,单挑嘛,总是有个先出后出的。因此典韦和许褚的这场单挑中的赢家并非许褚一人,这是个双赢的结局。观点二:认为典韦和许褚的这场单挑中典韦是赢家,理由是英雄惜英雄,典韦忽然起了爱才之心,故不愿伤害许褚。俺的意见是,仔细看书的话,典韦此时肯定没什么“爱才之心”,“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这是书中的原话,暴怒的典韦只怕恨不得平吞了许褚才称心如意!典韦的任务很明确捉拿黄巾贼何仪归案,但是许褚却不买账,典韦哪里有不尽力的道理?综上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平手!

对许褚而言,没有这场单挑并不会影响判断其超一流的地位,因为他与马超的那场还可证明;但是对典韦而言这场单挑就来得太重要了,在以战例论事的武评中,典韦位列超一流的依据极大地依赖这场单挑,否则俺们只能得出典韦是具备血勇气质的猛将的结论;所以俺认为在承认典韦、许褚的武力极其极其接近的同时,典韦超一流的地位奠定在许褚的武力表现上,在单挑方面许褚能够做到的,典韦亦有此能力。他们是那种大战三百合都未必能分出胜负高下的战将!那么是否是说,这典、许二人的武力就完全相等了呢?也不是这样,俺们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细微的分别应该还是会有的,如果借用数值表示,俺认为典韦是97.5,许褚则是97.44444……(无限循环)。用下面的分析和推测来约略揭示一下俺给出这两个数值的原因吧。

②其他比较。

以一败二。典韦和许褚这两员曹营数一数二的猛将各有一场以一败二的战例,正好可以拿来比较。比较之前有必要申明一下:这种比较和判断更多的倚重于所读之书的感觉和经验,因为没有更合适的战例用来做分析,如果一味苛求的话,只能得出典韦=许褚,这就颇无趣了。

就这两段文字有这么两个分析点:其一,濮阳城那次曹操中了吕布的火攻计且被四面围于城内,兵败、形势异常危急;而曹操兴师西征张鲁、偷观张卫营寨那次,形势也比较急迫,但是却还有退路,并未给人四面围困,且有接应的人马。这是典韦、许褚二将战胜对手时分别面临的不同情势。

其二来分析下二将各自的对手。典韦的对手是高顺、侯成,侯成是吕布麾下“八员健将”之一(另七人是: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相对于超一流高手而言,魏续、宋宪等人不过是“鱼腩”,但既然是冲锋陷阵的武将就多少是有点武力的,例如侯成就单独面对过典韦,结果虽是“抵敌不过”,毕竟还没有立马呜呼哀哉。高顺却非侯成可比,按正史的说法,他和陈宫一道是吕布倚重的文武左膀右臂,其麾下由七百余人组成的“陷阵营”“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勇猛可想而知。就《三国演义》而言,高顺亦非庸手:其与猛将夏侯惇单挑了四五十余合(书第十八回),虽败,却也间接造成了夏侯惇拔矢啖睛的后果,以至日后夏侯惇成了狂儒祢衡嘴里的“完体将军”。高顺也曾与猛将张飞直接“对过话”,虽“不能取胜”,却也毫发无损(书第十九回))。俺们再来看许褚的对手杨昂、杨任,二人俱是汉中诸侯张鲁手下的大将,其实只是一个章节出现的龙套过场人物。杨昂在不长的单挑中死在张郃枪下(无回合数,见书第六十七回);杨任强点,与夏侯渊单挑三十余合无胜负,死于妙才的诈败拖刀计下。这样看来,俺们是否可以认为高顺、侯成这一对组合的实力扫稍强过杨昂、杨任呢?是否也可推敲出典韦在面对高、侯所表现出的攻击力要稍强过许褚在面对二杨时呢?

综上,从这两场“以一败二”所面临的不同形势,不同的对手组合,俺们大略的可以得出典韦、许褚之间武力的细微分别。

以一敌四。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恶虎架不住群狼”,但是《三国演义》出现了很有趣的一个现象,为了突出一个武将的勇猛无敌,多次出现了以一敌众的场景,就比较成功的“以一敌四”而言,有马超、赵云、文丑、典韦、许褚这五人。现在就来比较一下典韦、许褚的“以一敌四”。

典韦面对郝、曹、宋、侯四将正是处于曹操军势危急之时,以至曹操大叫“谁人救我”,而许褚面对孙、吴、尹、昌四人却是处于曹军气势正旺之际,无怪曹操好整以暇的“令许褚迎战”。前文已经谈到郝萌、曹性、宋宪、侯成是枭雄吕布手下的八大健将中的四员,是屡经沙场的职业将官,应该是具备了相当武力基础的;而孙观、吴敦、尹礼、昌豨这四人合称泰山四寇,基本名不见经传,按照正常的理解(书中找不到其他的支撑材料),其寇贼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战斗力应该是不敌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的,这是一个推测,也是找不到其他证据时最直接的一个选择。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么俺可否认为郝、曹、宋、侯四将的联合攻击力比孙、吴、尹、昌豨这四寇的联合攻击力要强点?是否可以微弱的判断出典韦战胜四将所表现出的武力要稍强过许褚战胜四寇所表现出的武力?同时俺还注意到许褚战胜四寇时,书中用了“奋力死战”四字,这是许褚嗜战的本性还是四寇的联合力量给了他莫大的压力?反观典韦战胜四将,赢的虽然也不轻松(不然下文不会出现“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的文字),但是研判上下文(后文“三救曹操”还会谈到),典韦的表现可以说是异常的冷静和放松。那么这是否也可大略的推测出典韦、许褚之间武力的细微分别呢?

综合A与B的分析,俺个人得出判断是典韦、许褚之间的武力的确存在极其极其细微的分别。换言之典韦、许褚这一对保镖的武力是《三国演义》中最接近的,可以近似的认为他们武力相等。

③非题外话。

关于《三国演义》的武将,在民间很早就有一些押韵的顺口溜式排名,例如: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曹操还是第一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曹操排在第十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魏九夏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夏九姜维。这些排名的来源已经无从考证了,也许是来自《三国演义》的读者,或许是来自三国评书的听众,也可能是来自京剧和一些地方剧种的观众,抑或兼而有之也说不定。但是无论哪一种排名,典韦的排位都不低,第三位,看来三国爱好者们对这位英勇牺牲的曹营猛将是颇认同的。但俺个人的观点是抛开顺口溜押韵的需要外,将典韦排在关羽、张飞、赵云之前(高于许褚好几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典韦死的太壮烈(惨烈),人们对这位忠心耿耿的武士给予了深深的同情、惋惜和激赏!

在下本套排名中,俺给典韦的定位是龙级(就是常说的超一流)十一人中的第七位,与上面的顺口溜颇有出入,何解?是在下比上面提到的三国爱好者们都高明一些吗?并非如此。原因是在下的武评标准最基础的依据就是单挑战例,这个标准几乎贯穿了在下所有的武评系列。有下工夫的爱好者统计过,《三国演义》这部大书中出现过的单挑战例多达三百五六十个,俺以为这三百五六十个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为很多的战例并不具备可比性(例如前三国和后三国的单挑),而且也没有完全形成闭环。因此俺尤其珍惜能够运用的战例,并将之作为评定武力的基础。由于出场的时间短,典韦的单挑战例的确不多,这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对他的评定;有时俺在想,如果假以天年,如果假以时日,典韦的排名说不定会更靠前,就像俺前文提及的猛将颜良一样。可惜的是,有苹果和芒果,就是没有“如果”!从战例角度出发,俺只能给典韦定位于此了。

但是还是有问题没有解决,俺曾经说过在龙级这个层次的将领中,除却吕布外,其余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典韦、许楮、颜良、文丑、黄忠、庞德等都似乎具备争第二的实力,换言之他们的单挑武力相差无几,相互之间可能都是百余合或数百合方可分出上下。那么为何将典韦定位在龙级的第七位呢?他为何比马超、赵云、张飞、颜良、关羽等人略低呢?又为何排在许褚(前文已经述及)、文丑、黄忠、庞德之前呢?这套武评与俺的另一篇水浒的武评体例有所不同,水浒的武评是点评式,而本套是列传评论式,说到列传许多三国武将都有专史列传,犯不着后学末辈的俺长篇大论,费力不讨好。俺之所以采用长篇列传评论式是为了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十一人之间的武力上下问题,没有比较和明确观点的列传评论式并无意义。因此为了实践俺自圆其说的理念,也为了能够让俺的这套武评形成闭环,就必须解决上述的两个问题。

在本套前面的排名中,俺已经解决了马超、赵云、张飞、颜良、关羽等人的排位,具体可参见相关章节,换言之根据战例和相关的中间武将(例如徐晃、张郃等)马超、赵云、张飞、颜良、关羽已经有了俺理解的定位。那么不妨将排在前几人中最后的关羽和典韦进行比较吧,俺想将这种比较放在许楮一节再详细展开,这里只是一个引文,简而言之,俺以为关羽略在典韦之上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关在单挑中的擒敌斩将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多于)典韦,后文再详细谈及。

2、其它佐证。

①精彩传奇。

逐虎过涧。见于书第十回:【(夏侯)惇出射猎,见(典)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虎,百兽之王,猛兽也!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有关虎的形容是很多的,例如“九牛二虎之力”、“猛虎下山之势”等等;而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常用猛虎来衬托人物的力大勇猛,例如《水浒传》中有武二郎空拳打猛虎、黒旋风单刀杀四虎的情节,《说唐》中有雄阔海双拳伏二虎的描述,等等。典韦能赶得老虎被迫跳过山涧,其勇猛形象虽只寥寥数语已跃然纸上矣!

提头过市。见于书第十回:【惇曰:“他曾为友报雠杀人,提头直出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好一个任侠仗义、快意恩仇的好汉!用白描的手法,也只寥寥数语,典韦那杀气逼人、令人不敢仰视的夺人气势历历在目!不由的想起李太白的名篇《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典韦的行径颇得诗中侠客的精髓!或曰:那“数百人”可能都为看热闹的人;俺想:可能不乏公门捕快、被杀者的门客护院之流吧?无关痛痒,不值一提。

独擎大旗。见于书第十回:【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下马,喝退众军,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岿然不动。】多有人对此段描述典韦神力惊人的精彩文字不以为然,认为力气大过三五个(三人为众)小军不足为奇,其实这是没有弄明白这里面的奥妙所导致的。俺对众军士的“众”究竟是指三人还是五人,或者更多的八九人不感兴趣,这是无法妄猜的,俺的兴趣在“帐下大旗”,这里略谈一二。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出现军旗的国家之一,在长达数千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战争岁月里,军旗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种种的管理制度。就长度而言,东汉对大将军以上官职所用的帅旗的旗杆高度规定为“十五丈”,“典韦独擎大旗”时,曹操恐非大将军,那么俺就降下等级,取十丈吧。“十丈”是个什么概念呢?据俺所知,俺们伟大祖国天安门前的国旗旗杆高度为32米,将曹操的“十丈”帅旗换算成现代单位是23米!就重量而言,营寨帅旗旗杆的材质多为木制,木头重吗?想想像木和铁木吧,曹操的寨旗未必会用像木和铁木制成,但是长达23米的旗杆无论用何木材都是很沉重的。有过装修的朋友一定有这方面的经验,铺设地板时多要用到杉木架设地笼,一般是4*5规格长3-4米的云杉,俺试着抬过,很沉重。典韦能用只手稳定长达23米的旗杆,而且是立于风中,一动不动,这是否是神力惊人?这段描述为后文典韦手提两活人迎战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②三救曹操。

九死一生是个成语,九字当是虚指,言多也,大意是一个人(尤指军人)的一生所经历的凶情险况很多。《三国演义》真是博大精深啊,曹操的一生用九死一生来概括诚不为过也,细读全书,当真可以找出曹操九处涉险的经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在下典韦、许楮、曹洪等章节)。在曹操的“九死一生”中,典韦作为其首席保镖,起码有三次很成功、很尽职的拯救了曹操的生命,也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勇猛顽强、武力高强。

一救曹操。见于书第十一回:【操不能前进,无计可脱,大叫“谁人救我!”马军队里,一将踊出,乃典韦也。……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郝、曹、宋、侯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典韦杀散敌军,救出曹操,……。】情况比较凶急,不然曹操不会大呼救命了,典韦表现得异常冷静,首先他大声安慰曹操“主公勿忧”,接着下马施展五步杀一人的飞戟绝技“立杀十数人”,再飞身上马,以一敌四杀败吕布麾下“八员健将”之郝萌、曹性、宋宪、侯成等,完全可以视为“你是一个人在战斗”(请与黄建翔的名言:“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参照)!关键词:五步飞戟、以一敌四。

二救曹操。见于书第十二回:【操走北门,……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翻身复杀入城来,……典韦杀入城中,寻觅不见,……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典韦回马来救,恰好夏侯渊亦到。两个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此次较上次要凶险的多,上次不过是偷袭“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而这回曹操却是中了陈宫的诈降计和火攻计,被四面围于濮阳城内,差点被包了饺子(濮阳城是天然的饺子皮,而曹操等当然是大肉馅)。若非典韦冒烟突火、舍生忘死三进三出濮阳城,曹操即便不餐刀,只怕也要被烧得曲拳伸腿,面目全非了!同与曹操进驻濮阳城的共是夏侯渊、李典、乐进、典韦四将,唯有典韦再次冒死挽救了曹操的性命。关键词:三进三出、以一败二。

三救曹操。见于书第十六回:【时近二更,……四下里火起,……韦方醉卧,睡梦中听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了双戟。……急掣步卒腰刀在手。……砍死二十余人。……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战,击死者八九人。……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近前门而入者。……曹操赖典韦当住寨门,乃得从寨后上马逃奔,……操乃走脱。路逢诸将,收集残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断送了大明数百年的花花江山;曹孟德醉后一淫为邹氏,差点断送了卿卿性命,由此看来“红颜祸水”在古典小说中是有其传统渊源的。依俺看淯水河畔这次凶险程度比之濮阳城内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孤身(身边只有典韦一将)深入敌营,加上贾文和计出连环:乞屯中军——偷盗铁戟——二更放火,曹操基本上是“煮熟的鸭子——飞不走了”!若非典韦(看来酒是真能误事,操之前后两大保镖,一是酒后乘手兵器被盗力战身亡,一为酒后中枪),《三国演义》就要改写了。即使是在宿醉后,典韦依然是神威大发,犹如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这一段文字精彩纷呈,却又惨烈无比!看了这段文字,除了充分肯定典韦骇人的武力外,许多的读者为其忠心耿耿、悍不畏死的精神所折服,这也就是为何前文的顺口溜中典韦排名较高的原因吧!呜呼典韦,壮哉典韦!关键词:提人迎战、死拒寨门。

③神乎其技。

见于书第十一回:【(典韦)飞身下马,插住双戟,取短戟十数枝,挟在手中,顾从人曰:“贼来十步乃呼我!”遂放开脚步,冒箭前行。布军数十骑追至,从人大叫曰:“十步矣!”韦曰:“五步乃呼我!”从人又曰:“五步矣!”韦乃飞戟刺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立杀十数人。众皆奔走。】著名武侠小说大家古龙先生在他的名篇《多情剑客无情剑》里塑造了一个名为李寻欢的武侠高手,此人在“百晓生的兵器谱”里排名天下第三,有所谓“小李飞刀,例不虚发”也!不知《三国演义》中典韦飞戟的章节是否给古龙创作李寻欢的飞刀有过启发,这且不谈,依俺看这段精彩的文字完全可概括为:老典飞戟,并无虚发!《三国演义》中能够运用辅助兵器的将领不算少,例如赵云有飞叉的手段,马超有飞锤的本领,许褚有飞石的技艺,后三国中更有一个叫王双的猛将暗藏三个流星鎚也有十分的本事,至于成功的运用远程打击武器弓箭的将领就更多了,但是依俺看他们都没有典韦飞戟这段文字来得精彩。这段文字将典韦临敌的冷静,技艺的娴熟刻画得入木三分,读之让人如临现场。“五步乃呼我”(令俺不由得又想起了李太白的《侠客行》“十步杀一人”),这个五步是多长的距离呢?大约相当于现代的6至7米吧(古之一步=六汉尺,一汉尺=现之23.1cm),十步太远,影响精准度,五步正合适!当小戟泛着寒光旋转着飞出去,并取得“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的战绩时,不由得让俺们这些痴迷武评的读者,对典韦的武力平添了几分信心!

④勇名评价。

夏侯惇:“勇力过人。”;(曹)操曰:“吾观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曹操曰:“此古之恶来也!”;(曹)操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简评:忠勇无双!

典韦的力量

在民间编造的三国名将打油诗中,典韦位列第三,居于关羽、张飞之前。但是他作为曹操的头号保镖,却很少出手,也没有单挑过有名的英雄人物,难道群众的眼睛是瞎的?或者,本篇可以为你解释一些缘由……

入夜,洛阳城外,江湖十八大门派营地灯火通明。

数月之前,在武林盟主——河北万马堂大掌柜冲天一剑袁绍的率领下,江湖十八大门派尽遣好手大举进攻魔教。经过汜水关、虎牢关两番血战,十八大门派重创魔教主力,如今正齐聚魔教总坛洛阳城外稍事休整,正准备着与魔教做最后的决战。

眼看胜利在望,此时在陈留五行旗的一座营帐里,旗下十数名高手趁着旗主张邈前往盟主袁绍处与各门派掌门议事之机,正聚在一起饮酒。

酒过三巡,席间突然有一人说道:“关羽温酒斩华雄,我可以温酒斩关羽!”

众人闻言大惊,循声看去,原来说话的人是刚加入五行旗没多久的典韦。“哈哈哈……”帐内五行旗众高手顿时笑倒一片。

高手甲说:“小典啊,如果你真的厉害,为什么当日在汜水关不出手斩了华雄?”“那是因为作者安排啊。而且按照惯例,最厉害的人总是最后出场。”典韦很认真地说道。

这下众人笑得更疯狂了,高手乙一边呕吐一边说道:“这么说你也可以杀吕布了?”

典韦猛喝了一口酒,答道:“当然可以。”“你就吹吧,听说在虎牢关,号称‘万人敌’的关羽和张飞联手都没能打败吕布,要不是刘备帮忙,说不定反被吕布给杀了。”高手丙说道。“不可能,其实凭张飞一人就可以打败吕布!”典韦语出惊人!“为什么?当时我们都不在现场,五行旗和另外九大门派在攻打汜水关呢。”高手丁问道。

典韦很鄙夷地反问道:“当时吕布与其他八大门派高手连斗数阵,自然已经疲惫,张飞和他激战了五十招不分胜负,然后关羽就加入了,是吧?”“对对对,然后呢?”高手壬问道。

典韦又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在《三国演义》里,张飞单挑吕布的最高记录是一百招,不分胜败;但是张飞好几次都要求与吕布单挑三百招,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众高手开始觉得典韦很啰嗦,高手庚不耐烦地说道:“你干脆一次说清楚好了!”“好吧,本来我也想一次说清楚的,可是这个作者非要卖关子啊!”典韦很可爱地说道。高手癸顿时狂呕晕倒!

典韦又说道:“因为张飞比吕布年轻,只要能战到三百招,一定能杀掉吕布!这点《三国演义》可以为证,吕布曾经称呼张飞的大哥刘备为贤弟,可见吕布的年龄很大;而且吕布也从不敢答应张飞单挑三百招。还有,吕布好色,整日沉迷房事,身体早就跨了,都是靠着服用从印度种马体内激素提炼的药丸维持精力,所以,关羽和刘备助战是多余的,不但三个人相互阻碍手脚,反而还让天下人都以为吕布英勇无敌,落得个以多欺少的恶名。”“有道理!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三个和尚没水喝’啊!”高手丁举杯说道。“可是,你怎么知道你能杀死关羽和吕布他们?”这一次是高手戊问道。“是啊,你凭什么呀?”高手己也问道。“就凭我手中的恶来双戟,它重八十斤!”典韦亮出两只大铁戟,骄傲地说道。“哈哈哈……”所有人又狂笑起来了。

说实话,众高手根本看不起这个新近才加入五行旗的典韦,笑得最为放肆的是高手甲,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都知道关羽的青龙刀重八十二斤,看来你的力量也很大,只比关羽少两斤,哈哈,哈……”

遭到众人的嘲笑,典韦心里十分不快,闻听此言,杀心顿起,立刻就想拧下高手甲的脑袋,但他依然不动声色,沉声说道:“我会证明给你们看的,如果不信,你可以试试。”“好啊!你TMD如果真得能杀掉他们,我就请你去洛阳的动物园里看猴子……”高手甲似乎已经醉了,嘴里开始不干不净起来。

不等他的话说完,典韦出手了!

只见寒光一闪,高手甲的人头已跌落地上——脸上还带着狂笑的表情!

典韦决不允许别人侮辱自己。

其余五行旗高手见状,顿时大惊失色,醉意全无!高手乙厉声大叫:“大胆典韦,竟敢残杀同门,弟兄们,宰了他!”同时已拔剑在手,向典韦扑来!众人也随之而动,纷纷亮出兵刃,将典韦团团围住。

典韦见事以至此,只好挥动双戟,杀将起来!

刚一交手,众高手便后悔没有相信典韦说的话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典韦的武功如此可怕!

可惜为时已晚!典韦先是以右手一招“无法无天”削掉了高手乙的脑袋,然后左手一招“生死两别”将高手丁拦腰劈做两段!二十招过后,只见营帐中尸横遍地,十几位五行旗高手已无活口。典韦俯身拾起高手甲的人头,解开头发系在戟上,然后对着人头大声喝问:“这样是不是比青龙刀重了些?!”

此时典韦已经狂性大发,他手持双戟冲出营帐。营帐外面数百名五行旗帮众已闻风而至,将典韦团团围住,一时间五行旗营地刀剑林立,杀声震天!

典韦并无惧色,大吼一声,挥动双戟施展出绝招杀将起来,只见那颗系在戟上的人头上下翻飞,所到之处,五行旗高手非死即伤,犹如厉鬼索命一般!转眼间典韦又连毙五行旗十数位高手,五行旗帮众俱是人人胆寒,皆不敢靠近,数百人竟然让出一条路,放典韦从容而去。

典韦杀戮同门手足,为江湖道义所不容,被十八大门派联手发出“诛魔令”四处追杀。但是典韦始终没有投靠魔教,他悄然躲进深山老林,狩猎为生。

在山里生活的日子,典韦有时也很后悔,没想到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的能力,就躲在深山里看猴子,辜负了一身好武艺。

转眼过了数年。这一日,典韦正在山中寻觅猎物,忽听得一声虎啸,他循声望去,只见前方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正朝他飞奔过来。典韦大喜过望,拔出双戟,迎头拦截上去。那老虎见有人凶猛地挡住道路,竟然转头向左边的山涧跳了过去。

典韦赶到涧旁,见那山涧足有七八丈宽,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纵身倒飞而过,双脚刚方一落地,便听到身后有人高呼:“好一式‘霸王不过江’!”

典韦回身,看到刚才自己跃身之处已站立着一位手执烂银枪的黑衣劲装大汉!“你是谁?”典韦低声喝问。

来人抱拳行礼,说道:“我叫夏侯惇,追赶猛虎来到这里,请问阁下大名?”

典韦没有想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就是赫赫有名的曹帮一流高手夏侯惇,江湖人称“血泪银枪”。但典韦深知自己当年在五行旗铸成大错,因此不敢明言,对夏侯惇冷冷说道:“猛虎是这山中天生地养的,你走吧,这里不欢迎你!”

夏侯惇毕竟驰骋江湖多年,见野人模样的典韦如此无礼,不禁大怒,说道:“难道这座山是你的儿子?”

典韦也火了,按住双戟,说道:“只要你赢了我手中这对铁戟,这只老虎就归你!”“好!”夏侯惇话音刚落,便已跃过山涧,来到典韦面前!

看到夏侯惇露出这手“千里追音”的轻功,典韦也不禁暗暗喝彩。其实典韦已经很久没和人交手了,现在看到有血泪银枪夏侯惇这样的高手在面前,他也想试一下自己的恶来双戟是否还能傲视江湖!

虎跳涧前,两人展开了好一场厮杀。夏侯惇果然名不虚传,银枪闪动,迎头照典韦就是一招“以泪洗面”,典韦双戟舞动,以一招“劈头盖脸”化解了夏侯惇的攻势。

夏侯惇心中暗暗称奇,紧接着又攻出“梨花带雨”和“海棠折腰”两记杀着,典韦知道遇到了劲敌,左戟连忙以“罪不加身”护住身形,右戟向夏侯惇反击出一招“无法无天”。

二人你来我往,如电光石火般交手了三十余招,只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夏侯惇眼看是招架不住,他突然想起一个人来,便甩手一式“泪眼朦胧”,在漫天枪花中跃身跳出战团,口中高声问道:“壮士莫非就是当年血洗五行旗的恶来双戟典韦?”

典韦也停住手,说道:“不错!”

夏侯惇哈哈大笑,说道:“果然名不虚传,我不是你的对手,只不过,那只老虎已没有踪影了。”

典韦也不由得哑然失笑,战意全消。

二人席地而坐,相互攀谈起来。此时典韦才知道江湖这几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八大门派在诛灭魔教之后,为了争夺新一届的武林盟主之位,反而相互残杀。曹帮在这数年间迅速崛起,帮主曹操大有替代万马堂大掌柜袁绍成为新的武林盟主。至于典韦从前效力的五行旗却日渐势微,目前正面临着被曹帮全歼的局势。而那个典韦曾想用来证明自身能力的战神吕布,在魔教覆灭之后几经流离,现正投靠在五行旗门下。

夏侯惇正是为了大战筹集粮草,四处奔波,才到了此地,结果因为散心上山打猎,追赶猛虎,机缘巧合遇见了典韦。

夏侯惇邀请典韦下山加入曹帮,可典韦向夏侯惇说起当年洛阳城外之事,不敢应承。夏侯惇不以为然,劝说道:“现在十八大门派各自厮杀,当年所谓的‘诛魔令’早就没有实际意义了,谁还计较你当年的所作所为啊?如今江湖谁厉害谁就是老大,曹帮现在如日中天,非常有潜力赢得盟主地位,最后必定一统天下,到时候连五行旗恐怕也难逃覆灭,再说了,还有关羽和吕布这些人等着你去杀呢,而且,《三国演义》里也注定你是曹帮中的一员!”

典韦还是犹豫,说道:“杀死他们是迟早的事,至于《三国演义》里有没有我,我也不稀罕,这些理由吸引不了我。”

夏侯惇想了想,最后大笑说道:“一起下山喝酒,好么?”

这回典韦不再迟疑了,他也大笑而起,狂呼道:“对!下山喝酒去!”只见豪气冲天,声荡山林!

典韦一进曹帮就露了一手绝技。当时突然狂风大作,曹帮的中军大旗摇摇欲倒,十几名曹帮武士扶持不住,只见典韦一个箭步跃至旗下,喝退众武士,伸出一只手按住旗杆,便使大旗岿然不动!令曹帮众高手震惊当场!

帮主曹操见典韦勇武非凡,十分喜爱,当场赞叹道:“真不愧是恶来双戟,果然犹如古之恶来一般!”便将典韦留在身边做了贴身一等护卫。

自从当上曹操的贴身护卫之后,除非曹操遇到危险,典韦很少出手。每次大战过后,曹帮众高手论功行赏,典韦总是在一旁冷眼旁观。而且曹帮中没有人敢在典韦面前放肆,就连自以为功高震主的那些超一流高手在典韦面前亦是战战兢兢。

不久,在濮阳一战,典韦终于等来了和吕布交手的机会。但是交手的过程令典韦很失望。当时曹帮中的高手虎痴刀许褚刚刚与吕布交手了二十招,一旁观战的帮主曹操便像个孩子一样兴奋不已,下令典韦出手援助。

典韦很不情愿,因为他一直想和吕布以公平的形式单独对决,可是将令难违。结果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典韦刚一出手,曹操又命令血泪银枪夏侯惇、无情金刀夏侯渊、火判官李典、马王神乐进四大高手一起围攻吕布。

曹帮六大高手齐战吕布,胜负已毫无悬念。最后吕布虽然落荒而逃,却把以多欺少的耻辱留给了典韦等人。

跟随曹帮打了几次大战过后,典韦不但罕逢敌手,而且还在危急关头数次救了帮主曹操的命,其中最名动江湖的就是“五步一杀”。

传说当时曹帮遇温侯府伏击大败,典韦步行断后掩护曹操撤退,吕布手下数十名高手拍马来追,只见典韦不慌不忙,等到敌人追至身旁五步范围的时候,才转身以飞戟连杀十几名高手,将其余敌人吓退,安然脱险。

不过江湖传言太夸张了一点。因为,如果骑兵部队冲击到离身体只有五步距离的时候,任你武功再高,也只能等着被马蹄踏成肉酱了。各位读者如果不信可以去问军事专家,打骑兵是不可以让其进入百米范围的。当年彭城之战,西楚霸王项羽曾以三万骑兵大破汉王刘邦的五十六万步兵精锐,据历史学家说,当时的场面简直就是一场大屠杀!后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候曾经遭遇马贼的攻击,也是伤亡惨重,一个师的部队很快就被吃掉了。“五步一杀”成为了一个迷!但是那一战典韦孤身击退温侯府朽木刀郝萌、箭龙曹性、大风手成廉及小哪吒宋宪四大高手,“恶来双戟”也因此声名鹊起,暂时排在战神吕布的“方天画戟”和赵云的“常山极乐枪”之后,列江湖兵器谱第三位。

典韦的勇武威猛不但让帮主曹操极具安全感,甚至开始放浪形骸,四处寻花问柳。终于因此引火烧身。

关中白骨门门主张济死后,其侄张绣继任门主之位,张绣号称“枪神”,使一杆九阴飞爪枪,兵器谱排名第二十,《百鸟朝凤枪法》独步天下。后来张绣投靠曹帮,被收编为曹帮白骨堂堂主。然而,张济的小妾邹氏生得是天香国色,被曹操看中后强行纳为侍妾,张绣深恨曹操淫辱其叔婶,便与部下密谋造反,刺杀曹操,但他忌惮典韦武功盖世,不敢轻举妄动。张绣手下高手胡车儿便以切磋武功为名,邀请典韦前来帐中喝酒,想先趁机杀掉典韦,再图谋害曹操。

那胡车儿也是江湖上名头响当当的高手,力大无比,轻功极高,手中一杆五十余斤的精钢长戈威震关中,人称“云里金刚”。典韦本来就喜欢结交天下英雄好汉,他也久慕胡车儿之名,不知有诈,欣然前往。

二人开怀畅饮过后,胡车儿便提出与典韦比试几招,以助酒兴。典韦乘着酒力,豪气纵生,他也不推辞,拔出铁戟离席,与胡车儿交起手来。胡车儿本来就有杀心,一出手就是一招“匈奴入关”,长戈直击典韦心窝,狠毒异常!不想典韦一招“封狼居婿”,轻描淡写地就荡开了长戈。

十招过后,胡车儿就感觉自己的江湖名声实在是来得太容易了,他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杀掉典韦,于是干笑一声,收住长戈。

典韦哈哈大笑,也放下手中铁戟,举起酒坛张口鲸吞起来。胡车儿见状立时又心生一计,他叫来了十几位白骨门的高手,轮流与典韦对饮起来。

只见众人纷纷向典韦举杯敬酒。

高手甲说:“典哥,你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干!”

高手乙说:“天下英雄,除了典哥你就没有别人了,干!”

高手丙说:“典哥的双戟总有一天会排名兵器谱第一,干!”

高手丁说:“喝完酒我拜典哥为师,干!”

……

哈哈哈,干干干……一时间账内觥筹交错,马屁冲天。

如果是打架,典韦不怕人多,但是喝酒,典韦就吃不消了,他连喝了数十大碗之后,终于醉倒在地。

胡车儿与白骨门众高手见典韦酒醉,仍然惊惧,无人敢上前杀死典韦。最后胡车儿只好偷偷抱着典韦的一双铁戟,溜出帐外。

睡梦中,典韦突然被金鼓喊杀之声惊醒,方知是白骨门叛变,要谋害帮主曹操。典韦心白骨门的高手已是倾巢而动,死命拦截典韦,而张绣更是一马当先,欲置典韦于死地!典韦心系曹操,不敢恋战,只好且战且走,当典韦连毙白骨门二十余名高手,来到曹操营帐前时,已身受张绣数十处枪伤,血流不止,伤势极重!

典韦奋力死战,保得曹操上马逃脱之后,转身大喝一声,双手各提起一名白骨门高手当作兵器挥舞冲杀,挡在寨门之前,又接连击杀八九人,终于血流满地,被张绣枪挑而死!

典韦再也没有杀死关羽和吕布的机会了。他万夫莫敌,最后被剁成肉泥。

典韦死后,令吕布也自叹不如。吕布在白门楼兵败身亡,也是在熟睡的时候被手下人盗走了方天画戟,然后捆绑起来送给了曹帮。而典韦酒醉沉睡,无人敢绑!

典韦死后,令张飞也自叹不如。张飞就是在酒醉熟睡之后,被叛徒刺杀,还割下首级交给了长江巨鲸帮。而典韦酒醉沉睡,无人敢杀!

典韦死后,令诸葛先生也自叹不如。诸葛先生死后,还要靠装神弄鬼掩护部众撤退,吓得曹帮高手不敢追击。而典韦明明就在敌人面前死了半晌,无人敢近!

在自然界里,只有鳄鱼像典韦如此牛逼,据说鳄鱼死后,喜食腐尸的秃鹫也不敢近身取食!

没有了典韦的日子,曹操才会夜半惊起杀人,才会时常头痛难忍!

典韦战斗第一

为何说典韦是三国第一武将,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认定:

1、从推理中认定。三国演义中,典韦的力气是最大的,几个军士都扶不稳的旗杆,他一人可立于风中岿然不动,双手个持一铁戟共重八十斤,是三国中武器第二重的,虽然比关羽的八十二斤轻,但那二斤根本不用计算在内,况且关羽在战斗中是用双手持一把刀,典韦是一只手拿一支戟。这二人谁力气大?可以做个比较。你是双手拿一袋一百斤的大米费劲还是两手各拎一袋五十斤的大米费劲?而且典韦可双手各提一军士迎敌。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应在130斤左右,再加上身上的甲,至少应该达到160斤。典韦的力量大,在那个没有任何技击技术的时代,当然就占绝对优势。

众军士夹持不定的大旗,典韦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岿然不动。曹操谓之:“此古之恶来也!”夏侯敦荐典韦给曹操时说:“手杀数十人,逃窜山中……”所谓“手杀”,古时指赤手空拳,既典韦赤手空拳杀死数十人。空手打死数十人的概念比手持武器要强悍的多了!典韦更会飞戟杀人,战吕布时,保护曹操,取短戟十只在手,敌离身只有五步时,转身飞戟杀之,一戟一人坠马,并无虚发,后挺一双大铁戟冲杀进去,郝,曹,侯,宋四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

2、从书中认定。看一个人武艺的高低,并不完全是靠单挑决定的。俗话说双拳难敌四腿,好虎不架群狼。以散打王柳海龙为例,他单挑打遍中国无敌手,但你要是让三十个没学过散打的壮汉和他打,他肯定得趴下。虽然吕布单挑未逢对手,但他最多不过是一人敌曹操六员战将全身而退而已,再多的他也没敌过。据我总结,三国演义中以一敌众的一共就四个人赵云,文鸯,太史慈,典韦。赵云和文鸯以及太史慈之所以能以一敌众,因为他们身上马甲齐全,又有可手兵器,在这中情况下,赵云才杀死五十余人,文鸯也没杀几个,只不过把对方都打退而已,太史慈才杀十几个。至于关羽斩颜文,一是全副武装,二是趁人家不备。而典韦,在无甲,无马,无可手兵器的“三无”状态且醉酒的情况下,一人同千军万马作战,杀死三十余人,而且是中箭以后才支撑不住。刀砍缺不堪用,韦提两个军士迎敌,击死者八九人,一共就是四十多人。试问,赵云关羽甚至吕布能做到这些吗?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是如此叙述典韦之死的:操始着忙,急唤典韦。韦方醉卧,睡梦中闻得金鼓喊杀之声,便跳起身来,却寻不见双戟(已被那该死的胡车儿偷了去)。时敌兵已到辕门,韦急持步卒腰刀(普通短刀)在手,只见门首无数军马,各挺长枪,抢入寨来。韦奋力向前,砍死二十余人。马军方退(注意,这时典韦是步行的,杀的二十余人全是马军!用一把腰刀步行杀二十余马军!什么概念,不说你也应该知道了。),步兵又到,两边抢如苇列。韦身无片甲(注意,身上没铠甲的!),上下被刺数十抢,尤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什么概念,就是一手提着一个人做武器……)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身,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者。

三国之中有谁死的能比典韦!吕布无义之人,该死;赵云无疾而终,善果;关羽刚愎自用,迟早要死;张飞残暴成性,死得不冤;马超病死,可惜;诸葛亮鞠躬尽瘁,也只有诸葛亮的死能更典韦比比了。

评典韦的死,只有2个字“悲壮”。赵云当阳无损,因为曹操下令不准放箭。典韦可以说是死在箭下。特别是最后一句“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者”死了都没敌军敢从他拒守的前门进去的,这比死诸葛吓死活司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如果当时给典韦双戟和马的话,情况就大不同了。当阳糜夫人谓赵云:“不可,战将岂可无马?……”连一介女流都知道马的重要性,各位看官就应该都明白了。

3、从兵器上看,典韦的兵器是所有名将中最特殊的。古时作战分马上兵器和马下兵器。马上兵器又称长兵器,众所周知,战场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距离。这也是枪炮取代刀枪的最根本原因,因为枪炮可以在远距离杀人。关羽,张飞,吕布,赵云,马超等人都是用刀枪等单个的兵器。此等兵器都很长。而典韦用的则是相对短得多的两个铁戟。这点在距离上典韦就吃亏,这就更说明典韦自身的武艺高人一筹。他能用和马下兵器差不多长短的铁戟对别人马上的兵器。

在历史中鲜活如初

东吴可以没有祖茂,却不可以没有孙坚,所以,祖茂一出场就因护主而死了;魏国也可以没有典韦,却不可以没有曹操,所以,典韦出生入死三救曹操最终也步了祖茂的后尘。后来,大难不死的曹操指点江山叱咤风云,典韦看不到了;后来,曹魏集团攻城掠地三分天下,典韦也看不到了。民间有“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典韦绝对是一员虎将,其力大可比商纣时期恶来,一双重达八十斤的铁戟在他手上使得虎虎生风。正是这双与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不相伯仲的铁戟让典韦笑傲三国,力战吕布手下四员大将而不败,两进两出濮阳城亦所向披靡。只可惜,在宛城之战中,慑于典韦兵器之威的张绣先令人盗走了这双铁戟。那天夜里,曹操与邹氏在帐中纵情欢愉,而张绣的铁骑却渐渐逼近。关键时候,怎能没有典韦?正是典韦、失去了得心应手的兵器的典韦,凭一把单刀以一敌万守住寨门,曹操才得以死里逃生。那是一个血腥的夜晚,那是一场惨烈的战斗。蜂拥而至的士兵一个个冲了上来,典韦宛如一个武林高手,手中的腰刀一次次举了起来,在月光下,一次次地划着优美的弧线,其速度之快,想来一定不会输给金大侠笔下的胡一刀。月光敌不过刀光剑影,夜色掩不住马嘶人嚎,刀枪相接时的铿锵之声不绝于耳。典韦紧握单刀浴血奋战,身被数十枪仍然傲然屹立于寨门前。风从无垠的旷野凄凉地吹来,典韦感到了丝丝冷意,此时,血汩汩地往外冒,染红了典韦褴褛的征衣,溅满了典韦脚下的热土。典韦使出最后的力气,将一柄单刀在身前舞成一片红色的光芒。刀砍钝了,血流尽了,力用竭了,典韦慢慢地倒了下去,成了一具千疮百孔鲜血淋淋的尸体。三国时代最优秀的保镖就这样悲壮地去了,一代武林高手就这样无奈地魂归西天。曹操流下了公元197年最后一行热泪。曹操那些飘在风中的悲伤和热泪不是给长子曹昂的,不是给侄子曹安民的,虽然他们也是这一场战争中的孤魂冤鬼。曹操的眼泪为谁而流?为忠心耿耿的保镖典韦而流!烽烟滚滚,斯人渐远,曹操情深意切的号泣仿佛就是昨夜的星辰昨夜的风。如果说典韦是为一个人而生的,那个人一定是曹操,如果说典韦是为一个词而生的,那个词一定是忠义。典韦在七十万言的《三国演义》中着墨并不算多,出场也只有四次,但是,除第一次出场外,其余三次都在护卫曹操中表现出了卓著的功勋,如果不是在危急关头典韦及时出现,曹操就算有三条命也早就死于乱枪之下了,按照一句通俗歌词所说的就是“没有你哪有我”?所以,曹操立祠祭奠典韦并厚待典韦之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第二年,曹操路过典韦牺牲之地,仍然睹景思人,大哭典韦。作为人臣,有如此重情的主子、有这般圆满的结局,还奢望什么呢?比起那些为主人拼命却被主人出卖的人,典韦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如果要搞一个忠义排行榜,典韦有绝对的优势位居榜首,见风使舵的关羽自然不在话下,面北跪地而死的审配也是形式大于内容,韦典的忠义用后人的一句来形容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而,让人愤愤不平的是,义薄云天的典韦几乎在历史的大浪淘沙里灰飞烟灭,而两面三刀的关羽却成了万人景仰的忠义之士,这是什么世道啊?这比无能老鼠列在十二生宵之首还让人感觉气愤。唯一聊可自慰的是,多少年以后,几与孔夫子并驾齐驱的武圣人关羽成了一个忠义的符号,而典韦却依然在尘埃隐隐的史册中鲜活如初。

典韦之死不是意外

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的典韦,在宛城殊死恶斗,终因寡不敌众慷慨战死。或曰典韦之死,主要原因在于曹操酒后乱性笑纳张绣的婶子,惹得张绣降而复反围攻曹操,为救曹操典韦舍生忘死。其实,纵观典韦的一生,典韦之死不是意外。

在奸雄曹操身边,有两位超级猛男必须被提到,一位是许褚,另一位便是典韦。许褚,骁勇善战的马超称之为“虎侯”;典韦,在三国战将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人称“一吕二赵三典韦”。典韦与许褚交过手,二人的武艺在伯仲之间,未分胜负。典韦曾驱猛虎过涧,何等威武的一位壮士!许褚、典韦,便是曹操豢养的两头猛虎,只可惜典韦早早战死,让人惋惜不已。

典韦,本是陈留己吾人,膂力过人、威武雄壮,常常以侠义为己任。他的老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有深仇大恨,典韦气不忿当了一回大侠。李永曾任富春长,在当地很有势力,平时安全保卫工作很到位。典韦驾着车马,车上拉着鸡酒,在李永府门前假装等人。李永一出门,典韦一跃而出掏出怀中匕首刺杀李永,接着一不做二不休,冲进李府杀了李永的妻子。然后,典韦慢慢走出来,从车上取出刀戟,要步行离开。那李永的家临近闹市,街上众人大惊失色,有数百人围追凶手典韦,可是没有一个人敢于靠近。典韦从容不迫走了四五里,被李永的手下撵上,典韦与之大战,依然脱身而去。此后,江湖上盛传典韦的威名,豪杰之士都对典韦钦佩不已。

从这件事儿上,可以看出典韦迥异常人,只是他做事莽撞,勇则勇已,智却不及。典韦也就是生在乱世,也可能李永委实该死,他竟然没有因为杀人被官府捕杀。

后来,典韦辗转投到曹操帐下,英雄才算真正有了用武之地。曹操见典韦忠诚谨重,让典韦做了自己的近身侍卫。典韦作战勇猛,忠心护主,因军功由校尉迁为都尉,深受曹操的赏识。

曹操征讨荆州,来到宛城,张绣投降出城迎接。曹操志得意满,很是高兴,就邀请张绣和他手下的将帅们一同大摆筵席。曹操喝酒的时候,典韦手里拿着个大斧子(斧刃有一尺多长,够吓人)站在曹操身后,宛如凶神恶煞,堪称酷男保镖!曹操每到一个人前,典韦都举着个大斧子虎视眈眈看着那个人,防备有人谋刺。宴席自始至终,张绣和手下的将帅们没有一个人敢仰视典韦。典韦的虎威,可见一斑!不过,张绣等人既然忌惮典韦,肯定也会特别在意典韦。

过了十来天,曹操闲来无事寻找刺激,竟然把张绣的婶子给睡了。张绣这个气啊,摆明了骑在俺脖子上拉屎!在伦理道德至上的封建社会,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张绣接受了谋士贾诩的建议,先是派胡车儿灌醉典韦,盗走典韦的双铁戟,然后突然造反攻击曹操的大营。典韦酒还未醒,趁手兵器又找不到,匆忙应战保护曹操,曹操方能逃脱。

这一次,典韦中了人家的计谋,人被灌醉,双铁戟被盗走,最终战死于乱军之中。

可惜啊,典韦!猛虎一般的壮士!

第四章 赵云

真实的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生年不详。最初(年代无法确定)赵云为本郡所举,率本郡人马投靠公孙瓒,公孙瓒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愿归顺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能够拯救大难的人。百姓遭受的痛苦,就像是被倒吊起来一样。我们冀州的百姓,只是向往仁政,并不是轻视袁绍而亲附将军。”刘备见到赵云后,认为他胆识出众,便用心交结。于是赵云就随刘备到平原国,为他统领骑兵。(赵云后来以家兄逝世为由向公孙瓒辞官休假,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回来所以捉手而别。赵云说终不背德,是不是公孙瓒干了什么缺德事?)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许是命中注定,赵云在邺城又碰到了当时被曹操杀败投靠袁绍的刘备,于是帮刘备秘密募集数百人皆称刘备曲部兵马。赵云似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仁君,从此跟随刘备走上了振兴汉室的功业。(刘备当时的运气不怎么好,赵云也真够意思,跟随了这么个主。)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之战生擒了赵云同乡的好友夏侯兰后,赵云请求刘备不要杀他,还因为夏侯兰明于法律,荐其在军中担任执法官,但出于慎重,并没有用在自己身边。(之后的几年就是文献记载中的空白,空白的日子一直维持到著名的长坂坡单骑救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知道江陵贮有军用物资,恐怕刘备先到,占据江陵,就留下辎重,轻装前进。到达襄阳后,听说刘备已经过去,就派曹纯率五千名虎豹骑兵急速追赶,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在当阳县的长坂追上刘备。当时情况危机紧迫,刘备抛下妻子及儿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马逃走,这时候赵云一声不响杀了回去,此举动没人理解甚至给人造成了一种逃跑的错觉,有人向刘备说:“赵云已向北逃走。”刘备大怒,将手戟向那人扔过去,说:“赵子龙不会丢下我逃跑。”因为赵云的保护,甘夫人跟后主得以幸免,不过唯一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家眷全部被救出,刘备的二女被虎豹骑所擒,后来赵云被刘备升为牙门将军。(经历了那段痛苦时期后,刘备终于时来运转,跟东吴联手来了个赤壁之战大破曹操。)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赵云随先主刘备平定了荆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备以赵云为偏将军兼任桂阳太守代替赵范。范有个寡嫂叫樊氏,有国色之美,想许配给赵云。赵云说:“你我同姓赵,你哥就像是我哥。”以这样的借口没有答应赵范。当时有人跟赵云说应该将樊氏纳之,赵云说:赵范被迫投降,居心叵测,天下女人还有很多(最后一句翻译是我自己YY的)。后来赵范果然逃跑,因为赵云没跟赵范有什么瓜葛所以没受到任何牵连(211年益州刘漳邀请刘备入蜀帮助抵御汉中张鲁。)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前,命赵云兼任留营司马,并且因为赵云为人严肃稳重,特任赵云掌管内事。孙权知道刘备入蜀就大遣船只迎接孙夫人。孙夫人也没打算空手回去,准备带着后主回娘家。但被赵云张飞所发觉,立即进行拦截将后主夺回。(次年刘备跟刘漳闹翻,打了起来。一打就一年多,还损失了算的上是蜀汉开国三大谋士之一的庞统)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诸葛亮应召率赵云张飞入蜀增援刘备,留大将关羽镇守荆州。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至江州,打败并生擒了璋将巴郡太守严颜(应该是张飞抓的)后分兵由赵云从外水而上分别拿下江阳、犍为二郡。是时,刘备攻破雒城,进而包围了成都。诸葛亮、张飞、赵云也率兵前来会合。数十日后,马超归降先主刘备,率兵径直来到来到成都城下,城中官兵感到震惊害怕,刘璋随即俯首投降。从而结束了长达三年的益州争夺战。益州已定,赵云任翊军将军。有人建议把成都有名的肥田沃土和住宅分给将领们。赵云说:“霍去病曾认为匈奴尚未消灭,不应考虑自己的家业。现在的国贼远非匈奴可比,我们不能贪图安乐。等到天下都安定以后,将士们重归故里,在自己的田地上耕作,才会各得其所。益州的百姓,刚刚遭受兵灾战祸,土地、田宅都应归还原来的主人,使百姓平安定居,恢复生产,然后才可以向他们征发兵役,收取租税,获得他们的好感;不应该夺取他们财物,以私宠自己所爱的将领。”刘备接受了赵云的意见。(刘备夺取益州之后曹操也没闲着,拿下了号称益州门户的汉中,当曹操大军刚撤出汉中,刘备就率除关羽之外的几乎蜀汉全部精英进军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蜀汉大军进军汉中与曹魏大将夏侯渊对峙。次年正月,黄忠在定军山斩杀曹魏主帅夏侯渊。三月,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汉中。刘备集结军队,占据险要阻拦,但始终不与曹军交战。三月某日,曹军在北山下运送粮米有数千万囊,赵云本部兵将随黄忠去夺粮,超过约定的时间,不见回转。赵云率领骑兵数十人出营查看,恰巧曹操大军出动,赵云与敌人猝然相遇,便冲击敌阵,且战且退。曹军散开后再度汇合,追至赵云的军营前,赵云进入军营,又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营中有埋伏,于是撤退。赵云命令擂起战鼓,鼓声震天,却只以强弩在后面射杀曹兵。曹军非常惊骇,自相践踏,落入汉水中而死的很多。第二天一早,刘备亲自来到赵云的兵营,察看了昨天的战场,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喝酒庆祝到日落,军中都称赵云为虎威将军。曹操与刘备对峙了一个月,曹军有很多人逃跑。五月被迫率领所有汉中魏军撤出汉中返回长安。(汉中之战打败曹操后终于确立了三足鼎立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刘备成了一方之霸主,但蜀汉大将关羽由于一时疏忽丢了荆州三郡以身殉国。)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因为愤恨孙权袭击杀害了关羽,准备进攻孙权,赵云劝刘备说:“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先灭掉魏,则孙权自然归服。如今曹操虽然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曹丕窃夺了汉朝的皇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尽早夺取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利于征讨凶顽叛逆,函谷关以东的义士,一定会自带军粮,驱策战马迎接陛下的正义之师。我们不应置曹操而不顾,先和孙权开战。两国战端一开,不可能很快结束,这不是上策。”但刘备不听,随即东征,留赵云督江州。次年刘备大败秭归,赵云立即进军永安,到达永安时吴军已退。(夷陵之战后赵云追随半生的仁君刘备病逝在白帝城,后主继位。)

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赵云被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后升为镇东将军。(因为夷陵之败导致蜀汉国力打损,蜀汉进入冬眠期~)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赵云随诸葛亮驻汉中,次年开始了第一次北伐,也就是著名的一出祁山。诸葛亮扬言由斜谷道取郿城,使赵云、邓芝为疑兵占据箕谷迷惑曹魏大军,魏明帝曹睿命大将军曹真率领关右各军据守郿城抵挡赵云的疑兵部队。赵云占据箕谷之后诸葛亮亲自前往祁山力夺三郡,然部将马谡被敌将张合大破于街亭导致整个北伐毁于一旦。祁山大军败退后,因为赵云部队的兵少而敌军强大所以失利于箕谷,但赵云收敛部队坚守,所以损失不大,并且亲自断后烧了百里栈道阻止了曹魏大军追至蜀汉境内。回到汉中后被坐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问邓芝道:“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再可收拾,箕谷战败,兵将依然齐整如初,是什么原因呢?”邓芝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都没有抛弃,兵将没有什么缘由可以散乱。”赵云有军资和剩余的绢帛,诸葛亮让用来分给将士,赵云说:“军事上没有胜利,为什么要有赏赐,这些物资请全部存入赤岸库,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劳品。”亮大善之。(箕谷之战是赵云的最后一战,战败后被坐贬为镇军将军,但不久又官复原职)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官复原职后病逝。赵云长子赵统继承爵位,做到虎贲中郎,督率统领军队。赵云的次子赵广,任牙门将,跟随姜维在沓中,战死疆场。(数年后,后主开始对蜀汉重臣追谥,三个开国文官(法正是刘备追的),五个开国武将,两个国之栋梁,一个政治原因,一个无理取闹,一共12人被追谥,当时的人都以此为荣)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细谈长坂坡

赵云战长坂一战,本是三国中个人最经典一战,最近却被很多人从各方面贬低。在此我想和各位略谈一下关于长坂大战。

长坂大战关于赵云的战争从“却说赵云自四更时分,与曹军厮杀,往来冲突,杀至天明。”一句开始。短短一句话,就把赵云半夜的厮杀概括了,这是因为虽然厮杀半夜于常人来说已经极为辛苦,但对赵云来说却不过是战争的一个楔子。

用游戏的数据化来体现的话,赵云巅峰体力为100,在这时应该剩70左右。

然后,赵云救了简雍,找到甘夫人,秒杀淳于导,救回糜竺。虽然演义中不曾详细描写,但可以肯定做这些事一定是往来奔跑,时不时遇到曹军小队(数十人左右)的还要厮杀一下。体力也会随之而下降,姑且设为下降到60。

再来就到比较关键的地方了,秒杀背将之将夏侯恩。曹操的宝剑只有两柄,自己背一口(从来没有看他用过,应该是打仗冲锋时指挥用剑吧。)还有一口就由夏侯恩来背,关于夏侯恩,大家都以为他是个菜鸟。我觉得他应该是李典、于禁这个级别的。因为书上有句“当时夏侯恩自恃勇力”,可见夏侯恩应该是凭武勇出众,才会让曹操如此赏识,将剩下的唯一一口宝剑交给他。可惜他遇到的是赵云,不但丢了剑,还丢了命。这一战时间甚少,就当赵云没耗体力吧。

然后是糜夫人托孤投井时间,也当作没耗体力,而且让赵云有了一种非常的责任感,战斗意志剧升,为随后的超常发挥埋下伏笔。

赵云当时的体力应该是60左右,斗志却从100%上升到200%。所以支持他的不是他的体力,也不是武技,而是那股精神力量,也就是怀中的阿斗。

但凡武将尤其是勇猛的上战场前,通常都有种不把自己性命看得那么重要的感觉,也就是认定了只要打仗,就没有绝对活着回来的可能,死是很正常的。所以勇将能够发挥出100%的实力。但现在赵云所想的是“我现在决不能死,再怎么也要把阿斗送到主公手上”,这种强烈的求生念头一来了,就往往让人发挥出120%甚至更多的实力。

才上马,就有一将当先来送死,是三尖两刃刀的宴明。三尖两刃刀在三国里好歹也是有名有姓的名兵器,可见主人并不简单,但可惜被秒杀。随后赵云“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就遇到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赵云是认识他的,所以给自己击杀张合的时间是十回合。十合过去后,赵云已经意识到杀不了他,于是再隔挡两回合后夺路而走。

就是这里,有些人就以为这是赵云战长坂的污点,说赵云在单挑的过程中逃跑,有损形象。

各位老兄,你们想象一下实际情况啊,就算你有吕布那样的武力,你在张合军中和张合单挑你还敢不跑?张合是一堆人,围着赵云一个人,赵云一不小心被逼到圈子边上都有可能挨后面小兵小将一枪杆。难道赵云还要把这些人全部杀光在悠闲地漫步而走吗?现在本来就是在跑路,你以为是来旅游?

随后又被四将“马焦二张”给围祝记住,这每一个将都是要带数百兵将的,都不是孤身一人。只有赵云是真正的孤身一人作战。论心理压力,赵云不知许褚张辽这些人什么时候会围上来,他的压力比曹军任何一人都大得多。“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一齐拥至是什么概念,很明显就是几十根枪头几十把刀一齐打过来,很可惜在四将及四将手下数百上千兵将围殴之中,赵云又突了出来。

现在你们估计一下赵云还剩多少体力?40,30?或是更少?“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挡”,这一句话应该不是描写一个短暂的过程,应该是描写一段较长的厮杀,时间是从赵云突破马焦二张的包围遇到曹操的本部军开始,到曹洪问话以前。赵云在这个过程里斩杀了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不包括后面的钟氏兄弟。

就有人要说了,赵云斩这些将都是单挑?不能看出其武力,我就有两点要提出。

①,什么是单挑?

两军对阵,双方主将在己方士兵的呐喊助威及战鼓声中出列,一对一的比划,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挑。赵云这个叫什么,在曹操本部军中,前后左右没一个自己人,走到哪儿都要挨枪刺刀砍,稍一不甚还被放冷箭,还要根曹军大将过招,这也叫单挑?有见过这么不公平的单挑吗?谁说这是单挑的下次我带一群兄弟来找你一个人,我们围起来你比划比划,让你尝受一下所谓的“单挑”。

②,类似马焦二张之类的武将组合在曹军中应该不止一队,曹将不会都是傻瓜,你看到他被杀了你还要傻呼呼的一个人跑过去送死。到了后面肯定都是几个曹将加一堆兵围着一个赵云在打。有名有姓的例如钟氏兄弟。

所以说赵云在曹军中是单挑取胜然后安全离开先现场的,你们的推断能力我实在不敢恭维。你以为是玩闯关游戏埃。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关于曹操的不准放冷箭。

曹操颁布这个命令应该是在赵云在曹操本部大战的中期到中后期,因为只有战到了这个地步曹操才会赏识赵云。所以在曹操颁布这个命令之前一定是有人放了冷箭的,要不然大家都这么讲道义曹操又何必多此一举说个不准放冷箭呢?赵云的挡箭能力是三国第一,从“截江夺主”一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站在小渔船上还能挡开东吴大船上集中射过来的箭,“力战武将”一节也可以看出。关羽就不行,老抢着当箭靶子。

另外就是有人说“许褚张辽这些人没来,如果来了赵云必死无疑”

你们又没有动脑子了,你们怎么知道他们没来。他们来了赵云决不能杀了他们我承认,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来。赵云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并不表示赵云只根这五十余员大将交过手,有些人交过手但并没有被赵云斩杀。张合,马焦二张都是例子。相信像张合这个等级以上武力的人一定还有跟赵云交过手,而且一定是赵云交手几回合发现对方是棘手人物就跑了。赵云是个谨慎之人,他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现在跑了并不代表我打不过你,将来一定有机会报仇。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强于许褚、张飞的地方。

打完这些仗,估计赵云的体力已经只剩1,2左右了。应该说其实他早就没有体力了,只是那股精神力量在鼓舞着他奋战。

萁谷之战胜败剖析

许多想以黑赵云来哗众取宠之辈,时常想用赵云萁谷之战的失败作为依据来诋毁赵云。

其实不然,在下认为赵云的萁谷之战,虽名为败实则可以理解为胜。

我们且先看看诸葛亮一出祁山一些相关记载:“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明帝纪》“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曹真传》“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诸葛亮传》“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赵云传》“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马谡传》“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张合传》

据上述史料来看,这个难道不让人疑惑?只是左将军的张颌就打败了一个名气不大的马谡,平定了南安、天水郡都大写了一番,而作为大将军的曹真打败了蜀汉元老级的大将赵云,并平定了安定郡,但在三国志里却只有平安定郡的记载,与赵云的交锋没有半点记载。

是因为马谡比赵云的名声更大?不可能吧,既然陈寿把赵云同关张马黄并为一传,就说明赵当时在蜀汉的声望和地位之高,而马谡只是同其兄马良并在一传而异,并无多大的名气。

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街亭一战很关键。在下想问,萁谷之战不关键?萁谷一旦失守,曹真大军将直接进军已经空虚的西川重中之重的汉中,谁敢说萁谷之战不是关键?

大家可以查看一出祁山的情况地图,街亭到萁谷之间曹魏方面应多为丘陵甚至平地,蜀汉方面基本为山地,而且从街亭到萁谷的距离蜀汉方面比曹魏方面要远。很清楚得出结论,当时曹真比赵云更早清楚街亭战况。

所以在下这么理解。萁谷之战,虽然表面上看是赵云兵败了,实际上很有可能曹真在得知自己面对的只是疑兵部队时,就大军进攻赵云。但是赵云因不知道街亭的战况,就领军然敛众固守,没让曹真的主力大军占到半点便宜。后赵云得知街亭战败消息,可能是考虑到诸葛亮部队兵败还未能返回,汉中近乎空城一座。赵云鉴于当前敌我实力悬殊过大,死守萁谷是守不住的,又不能让曹真的主力大军顺势进攻汉中。所以赵云出于大局考虑,决定撤兵并以烧断了通往汉中的栈道以绝曹真大军进军汉中。

有些人谴责就是因为赵云烧了栈道,给诸葛亮后来的出兵造成了困难。在下认为其实不然,要知道,蜀汉出兵和曹魏进军是相对应的关系,蜀汉少了这条栈道出兵伐魏,相对而言曹魏也少了这条栈道进兵讨蜀。“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曹真传》

相对于当时兵少将寡的蜀汉而言,少一条被曹魏进攻的线路比多一条自己出兵的线路更为有利。

所以在下认为,赵云的萁谷之战实则可以算作是一场胜利。这就是为什么一出祁山的战役失败后,马谡被斩,诸葛亮自贬三级。而同为此次战役一路主帅的赵云却只因主战场失利受牵连被降职一级,并且据《云别传》记载,诸葛亮在与此同时还要嘉奖赵云的理由。

根据陈寿尊曹魏为正统的思想来分析综上所述。在下认为,陈寿之所以会把萁谷之战的战况,只是在赵云传里以赵云不至大败简单描述,而其他相关传里只字不提。极有可能就是因为陈寿本着维护曹魏形象而故意舍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