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掌控人心:从零开始学攻心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0 09:52:19

点击下载

作者:李凤云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分钟掌控人心:从零开始学攻心术

一分钟掌控人心:从零开始学攻心术试读:

能力无价

如果让你在权势、地位、金钱、美貌与掌控人心的能力这几种中作选择,你会选哪一种?相信很少有人会选择毫不起眼的掌控人心的能力。但是这里要告诉你的是,其他东西均“有价”,唯有掌控人心的能力是无价的。

当然,如果你选择了其他,完全可以凭借权势、地位、金钱挣更多的钱,变得更成功,活得更拉风,但这样的高起点无疑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从不名一文变得身价非凡,掌控人心的能力绝对是最管用、最好使、最有效的。

事实证明,能掌控人心者可以掌控一切!哪怕你一无所有,只要拥有了掌控人心的能力,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无穷无尽的资本。筹集资金、笼络人才、与同事相处、跟领导打交道、同客户沟通、与对手谈判,哪一项离得开对对方心理的了解与掌控呢?

我们并不推崇玩权弄术、钩心斗角和陷害谄媚,只希望为你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装备一些必知的生存策略和处世智慧。从未有人如此大胆、坦诚、实在地透露人际关系中的种种“不可告人”与“我们从未有意识去了解”的秘密,尽管这些秘密绝对值得一窥。

Part 01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很多时候,千百次见面都比不上一夕之缘,恋爱中最常遇到类似的事情。这是什么缘故呢?这证明知人知面不如知心。顺其心,则得其意,这便好比钥匙碰对了锁,这扇大门就将为你敞开。

知人方能善任:知人是恰当用人的前提条件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便如同一个人能熟练操纵自己的手、足一般,我们在社会中也能行动自如、无不顺遂。

通览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知人善任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关系到国家的兴盛与衰亡。同理,一个人的一辈子是兴还是衰,也与他能否知人,能否恰当用人与处理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试想,如果我们在任用一个人之前,连这个人最基本的状况都搞不清楚,我们能做成什么事呢?恐怕再好的计划也要功亏一篑。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无法从其表面获悉的特长,只有在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后,才能够充分运用他们的才能,使他们为我们心愿的达成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慧眼识人,但是在二出祁山时却犯下了不可弥补的大错——任用马谡为主将镇守街亭。

马谡其人,历史对他的评价是庸才,只懂得纸上谈兵。然而当时在很多人眼里,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平南蛮,马谡进言要以攻心为上;在魏国任用司马懿统领雍凉人马时,马谡又献计,建议利用反间计让司马懿的兵权不攻自夺。这一条条妙计,每一条都在说明马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谋士。

以用人见长的诸葛亮十分放心地将镇守街亭的重大任务交给马谡时,马谡为什么没能一如既往地发挥他出色的才能,不负诸葛亮的重托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诸葛亮犯下了一个很低级却足以致命的错误。诸葛亮在任用马谡之前,没有做好“知人”这个用人的最基本的功课。

马谡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正如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所称赞的那样,马谡只是“智计之士”,却不是将才。诸葛亮就是因为没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很好地知马谡,将他当做运筹帷幄的谋士,而是错误地将他用做了决胜千里之外的将才,才导致了两个人的悲剧命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实用人不难,难的是知人。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做到识人然后善任呢?自古人们就常常感叹人才难得,其实不然,难的不是人才难得,难的是识人不易。

识人要抱着一种客观的心态,不要片面地断言一个人。

试想,如果你碰到一个令你十分讨厌的人,而你又总是出于私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他,那么相信你眼中看到的都是他的短处,又怎么能任用他呢?更别说善任了!

换一种可能,如果你“情人眼里出西施”,相信即使你如诸葛亮般善用人,也会犯下误用马谡的错误。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识人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感情用事。时间不代表了解,了解也不一定是时间够久就能做到。要记住人不可貌相,还要记住识人最重要的是要综合考察。

这个社会上的通才、全才少之又少,然而只要你学会知人之长、避人之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相信你的交际活动就能顺遂很多。

最初瞬间往往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

求职或是交际,其实就那么几秒钟,赢得了这几秒钟,也许你就能赢得意想不到的机会;相反,失去了这几秒钟,或许你要做很多事来弥补。

记得大学二年级那会儿,在大学生求职规划第一节课上,老教师告诉过我们,其实你们每一次求职也好,做人也好,有时候只有几秒钟。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老教师话中的深意,而当老教师看到大家都无心他的课堂时,也并没有给我们做过多解释,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说:“相信你们以后会有亲身体会的。”

毕业那年参加了很多招聘面试,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次面试时,如果面试官看你一眼对你有意思,整个面试过程中都会认真地盯着你;如果对你没意愿,整个面试过程中就会心不在焉。面试如此,和人交往也是如此,“一眼万年”,交往的最初瞬间往往决定了整个交往过程的基调。所以,如果你打算和陌生人进行交往,就一定要注意交往的最初瞬间,注意第一印象。

人都是视觉动物,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环境下。有人做过调查,发现了这么一个事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很多时候关键在于最初的十秒钟。也就是说当有人给你介绍新朋友,或者你的面前走来一个陌生人,你会不自觉地在十秒钟内作出判断:我喜欢不喜欢这个人啊,这个人怎么样啊,这个人的性格怎样啊……也许有时候十秒钟的判断并不准确,但是十秒钟的瞬间却能够决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交往态度。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心理实验,将同一个人的照片给不同的两组人,告诉第一组人这是一个囚犯,告诉第二组人这是一个教授,然后让两组人各自分析照片中人的性格。

第一组人的结论是:这个人眼睛深陷,是性格凶恶的人的典型特征,而他高耸的额头也正说明了这个囚犯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人的结论却是:他深陷的眼窝,说明他将一生都献给了教育,正像他的知识一样深邃,他高耸的额头不也正显示出一个老教授应该有的光明磊落的精神吗?

面对同一个人,两组人的认识截然不同,这不能不说第一印象给人的心理暗示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也叫做“最初效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通常是根据对方的表面特征瞬间形成的,然而由于它的特异性和强烈的情绪色彩,所以能够在人的脑海中留下强烈的烙印。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当我们和一个人相处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分开很长一段时间,当我们再回想起对方的时候,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第一次见到对方时的样子,而不是以后相处中他的样子。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交往的最初瞬间往往决定了以后整个交往的基调,所以当我们和人交往时,一定要重视首因效应,力求在陌生人面前,从仪表到谈吐,都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让对方对你“一见钟情”。要知道在与人交往时,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 在一秒钟里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可能用一年也难以改变。

第一步要找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有谁会愿意无缘无故地帮你,完成你的远大梦想呢?如果有人愿意,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请试着去找出这些原因,找得越多,你的人生中就会有越多的贵人。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这样一类人,人们称之为游说家。他们游走于各个国家之间,不是靠刀枪、金钱,而是仅仅靠着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利益。遍观他们的游说,不难发现一个共通点:每一次的成功游说都是因为他们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先找到对方的利益所在,将对方的利益摆在对方面前,然后再摆明自己的目的。而这也正是他们成功的原因所在。

其实不只是游说家,历史上,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谋臣贤士,只要他们想要达到某种目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信任,或者让君上采纳自己的意见,哪一次不是先要找出促使他人帮忙、信任、采纳意见的原因,也就是要找到对方的利益所在点,然后才能达到目的,让对方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事呢?《红楼梦》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观点,也刻画了王熙凤“唯利是图”的形象。

铁槛寺的老尼求王熙凤帮忙摆平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强娶金哥一事,先是直接用金钱贿赂王熙凤,然而却打错了如意算盘,王熙凤笑着说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

净虚老尼听了凤姐的话,打消了只靠银子说服王熙凤帮自己办这件事的妄想,遂打起了名利的念头,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正是这句话说到了王熙凤的心头上,才促使王熙凤最终决定帮净虚完成这件事。

其实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并不难,就像净虚那样找到促使对方这样做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找到对方想要什么,以对方的意愿为出发点,然后回到自己的意愿。也只有这样,对方才愿意帮你。

这是通过影响他人从而达成自己意愿的很实用的诀窍,就好像你要想撬动地球,必须先找到支点一样。你要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就必须要告诉对方,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否则对方是不会做没有理由的事情的。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话要投机,最主要的就是要先找到对方想要听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和对方很好地交流下去,让对方有意愿倾听你的谈话。同样的,我们做事,要想合对方的意,就要先了解对方想要什么,然后告诉对方只要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对方就能得到。

多询问,多观察,多倾听,先想别人所想,这样别人才能做你想做之事。

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是了解对方的第一步

如果一个人对你满是戒备,那你跟他之间的合作与交际根本无从谈起。只有当他浑身轻松、满怀坦诚地愿意跟你一起坐下来,敞心交谈,这才是你成功的开始。

人是一种自我保护性很强的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在社会中生存,尤其是在和同类的交往中,总会用各种方法保护自己。

为了保护自己,人们有时候会刻意将自己的真实性情用不同的衣饰、行为、表情掩饰起来,不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隐瞒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甚至为了不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内心,看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总会时不时地设置很多道心理防线。

无论人们外表上怎样伪装,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对方的语言、神态、行为等细节,就能看到他外表下掩藏的真实性情。如果对方给我们设置了心理防线,我们要想真正地了解他,第一步就需要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对方放下对自己的戒备心理,这比透过外表的伪装看真实的一面要难得多。

人人都有戒备心理,尤其是当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由于彼此不熟悉,自然就会给对方设置心理防线,这是自我保护意识在起作用。我们要如何才能攻克对方的心理防线,了解对方呢?

销售界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年轻的销售员为了推销产品,常常是看到顾客进门就会赶紧主动迎上去,然后口若悬河、热情备至地向客户介绍产品。

然而一天下来,年轻的销售员累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却卖不出几件商品。老销售员则不同,每次顾客临门时,他们或许只会点头问候一句“欢迎光临选购”,然后就默默地观察顾客,之后又总会在合适的时机,用很少的话和顾客达成共识。

有人说是因为老销售员积累了很多经验,才有很好的销售技巧,年轻的销售员没有经验,当然会事倍功半。这种说法其实也正确,因为有了长期销售经验的积累,老销售员会“看人”,能够看懂顾客的心理需求。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不在于嘴皮子多么厉害,而在于他的眼睛有多“毒”。

突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要有针对性,要学会分析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当然,这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学会真诚以待。

人为什么要对陌生人,甚至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设置心理防线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信任问题。因为我们不信任对方,害怕被欺骗、被伤害,所以选择在彼此之间设置一道甚至几道防线。不信任度越高,防线就越坚固、严密。如果我们学会真诚对待对方,让对方感觉到诚意,对方自然就会选择相信你、走近你。

如果你真诚地面对他人,那么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走出了解对方的第一步,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封锁的一面,然而人又都矛盾地希望有一个人可以了解自己,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可以信赖的人。所以如果你要想真正读懂对方,就要学会敞开心扉,让人看到你的真诚。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放下戒备、松掉防线,让你看到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多数自负的人都有“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生活中没有伟人,每个人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血肉之躯,所以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如表面上看上去那样难以接触。你学会了读懂人心,就可以同世上任何一个人平等交互,建立良好的友情。

有人说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姐妹,而生出她们的共同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负的人往往觉得自己处处都比其他人优秀,于是就会处处和别人作比较,每当在比较中遇到己不如人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则是自负的对立面,自卑的人总是在比较中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又往往很不服气,觉得命运不公,把好运都给了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

自负的人因为自身的优越,总是想让自己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成为所有人的焦点。他们一旦发现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发现有人夺走了在他们看来本应该是投射在他们身上的目光,就会变得自卑,甚至会嫉妒,然后就想要尽快把那种优越据为己有。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雍正帝,在他继位之前,只是个阿哥的时候,就已经很出色了,文武兼备,许多政治见解都受到康熙帝的赞扬和关注。胤也自视有才华和抱负。他从小被佟佳贵妃收养,自己的亲生母亲德妃偏爱小儿子十四阿哥。同时,康熙帝又深爱已故皇后赫舍里氏生的嫡皇子,即当时的太子二阿哥。

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四阿哥胤,自负的外表下又有着深深的自卑。自卑的他总是时时刻刻和太子、和自己的同母弟弟、和所有自己身边能够引起康熙帝注意的兄弟作比较,并且为了让自己更优秀,他时刻严厉地要求着自己。

在康熙帝眼中,甚至在胤羡慕、嫉妒的太子和十四阿哥眼里,四阿哥胤其实很优秀。然而自负的四阿哥胤,后来的雍正皇帝,甚至一生都无法消除“己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其实越强硬的人越是脆弱。这就好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其实只要找对着力点,一锤子就能将它敲得粉碎。就好像坚硬的铁,其实只要熔炉里的温度足够高,就能将它变成铁水。就好像人,越是优秀到自负者,越有着透到骨子里的自卑,他们根本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伟大与坚强。

自负的人大多很优秀,长期生活在赞美的、众星捧月的包围中,但是他们也会时不时地产生自卑情绪,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在别人面前出丑,或者害怕失去这种优越,失去众人目光的追随,认为这就是失去了自尊。

为了消除时时可能出现的自卑心理,自负的人总是用各种“必须”来强大自己,“我必须成为最优秀的”,“我必须受到所有人的注目”,“我必须不犯任何错误”,“我必须……”。

在各种“必须”的压迫下,他们热情地对待每一件事,然而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很轻易地变得沮丧、灰心,直至全面否定自己,变得莫名自卑,甚至走向极端。

记住,生活中没有伟人,我们都很平凡,过度自负只会让我们更自卑。

卸下你的防御,是接近别人的最快途径

一只全身硬刺竖立的刺猬,任谁见了都要退避三舍,有谁愿意靠近这只危险的小动物一步呢?遇到事情,首先考虑自身问题,这永远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第一原则。

摘过玫瑰花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害怕玫瑰的尖刺扎到手,于是就戴上手套去摘花,这样反而更容易被扎到;如果摘掉手套,小心翼翼地接近玫瑰花朵,反而不容易受伤,能摘到完整的玫瑰花。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抓到一只刺猬,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小刺猬太可爱了,十分好玩,于是纷纷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小刺猬。而小刺猬也像是有灵性似的,“温柔”地对待每一只伸来的小手。这时,一个下班路过的家长看到我们在用手摸刺猬,害怕我们被扎到,于是大声训斥我们离小刺猬远一点,然后奔去就要抓起刺猬,哪知道手刚伸过去就被扎到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条教训:要想不受伤害地成功接近别人,自己首先就要卸下防御。

我有个同事叫冷颜,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冷美人。同事们都是一群二十几岁的女孩子,成天在一起唧唧喳喳,而冷颜却从来没有参与过。冷颜和同事们的交流就是每天例行公事似的打招呼,还有就是工作上的一些交集。同事们看到冷颜总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刚开始时还觉得无所谓,后来慢慢开始感到反感了。“谁也不欠她的”,“给谁看那副臭脸呢”,“整天阴着个脸”……这些就是大家对冷颜的评价,当然谁都明白,冷颜并没有招惹同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然而大家似乎是商量好的一般,都离冷颜越来越远,甚至开始对她产生防御心理。

可是,一个偶然机会,改变了大家对冷颜的看法。这天,公司里新来了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女孩,名叫小夕。小夕因为刚来,性格又很活泼,所以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几天后,大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夕竟然和从来不与人打交道的冷颜相处得越来越好,而从不给人笑脸的冷颜也总是微笑着和小夕打招呼。

大家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去问小夕。小夕听完大家的话,笑了笑,说:“和她说话啊!你们都没跟她说什么话,那她又怎么跟你们说话呢?”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就像冷颜和同事之间的相处。如果一开始大家不是介意冷颜态度的冷漠,对她心存芥蒂,后来甚至产生防御心理,那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何至于僵滞呢。而我们在和人相处时,如果一开始就心存防御,又怎么能靠近对方呢?

这就是和人相处时的先动优势:卸下你的防御,是接近别人的最快途径。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就是一场博弈,如果我们都拼尽心力防御别人,别人就会拼尽心力攻击于你,对你设置最强大的防御。结果可能会取得胜利,但也可能是两败俱伤。但是如果我们放下防御和对方打一场友谊赛,最大的收获将是博弈双方相处的快乐,而这却不是防御所能获得的。

放下防御,这是你接近别人的最快途径,也是最有效途径。

心理测试

让我们开始吧!

你的个人吸引力假如心仪已久的男士终于肯约你了,第一次约会你会抹以下哪种香水赴约?^_^

A清香的野百合。

B幽香的东方神秘。

C甜香的水果。

D花香的玫瑰。

A 清香的野百合。

你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很有智慧、典雅、高洁的女子,在男人面前能展现出高雅温婉、知情识趣的姿态。生活中应该多接纳他人的意见,以真实的面孔去结识心仪的他。

B 幽香的东方神秘。

你对男人没有信心,是一个喜欢让男人迷惑、难以捉摸的女人,无法全心全意投入一段感情。生活中应以坦然的态度来迎接爱情,不要错过一生的最爱。

C 甜香的水果。

你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循规蹈矩,内心却很渴求一段激荡的爱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建议你放胆尝试一次。

D 花香的玫瑰。

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充满女人味的个体,渴望得到男人的注目,甚至很多情人的爱。但本质上还是会忠于自己的情感和意愿,不会贸然突破忠诚的防线。

Part 02 微表情分析:别对我说谎,我能看得到

每当乌云大作,雷声阵阵,就表示大雨将至。同理,当一个人撒谎或者有所意图,他的体表、神态也会异于平常。这就是我们识人的“天气预报”,了解这些,就能善知人心。

知人的难处,最难的是辨别真伪

不知人心者处处碰壁、被动、吃亏,知人心者却能游刃有余、占尽上风。然而世上最难的事便是知人心。如何知人心?知人心应从何做起?了解这些常识,或许是我们极好的开端。

一个人微笑并不一定代表他真的快乐,同样,一个人哭泣也可能包含有多种信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并不只是通过哭和笑来表现,所以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谈何容易!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里,邹忌的妻子、小妾以及有求于他的人都认为城北徐公不及他美,邹忌开始时相信了,但是次日见到徐公,才明白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一个人在你面前展示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说的也未必是真心话。

国主用人也是如此。孟子教梁惠王识人之法,特告以“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恭维也好,谩骂也罢,人们有时会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言行不一的事来。可见真正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易,如果我们只根据一个人一时的言语行为去判定一个人,是很可能偏离真相的。

有人说我们可以采用“ 闻声识人” 的方式来认识一个人。例如通常语速快的人性格比较外向,思维敏捷;语速慢的人大多温柔善良,为人宽厚仁慈。另外,当人们愤怒时,说话的音量就会变大,而说话有气无力则很可能是因为这个人心情沮丧。然而这种识人的方式需要听者认真分析,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相国子产外出视察,突然听到从远处传来妇人悲痛的哭声。随从们看着子产,等候他下令去救助那位痛哭的妇人,不料子产却下令拘捕那位妇人。随从们都很纳闷,不解地看着子产。子产说:“那妇人的哭声没有哀痛之情,反而有恐惧之意,我怀疑其中有诈。”

审问的结果也证实了子产的判断,原来这位妇人与人通奸,谋害了亲夫。

子产正是凭借其超常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才听出妇女哭声中的隐蔽内情。然而,闻声识人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要想从一个人的声音中获取重要信息,需要我们掌握很多技巧。

孔子曾经说过,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要难。因为天有春夏秋冬,一目了然。而人呢?人世险恶,笑容的背后可能就是奸计,尤其是从自由单纯的象牙塔到复杂险恶的社会,面对尔虞我诈的职场,我们一时间很难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人们选择用“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只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方式,无所谓对错。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被这些面具迷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识别、洞察表象后的本质,从而决定我们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他们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受欢迎

靠撒谎来博得众人的欢迎,这是一些人的生存哲学。当然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也无须这么做,但是你必须知道,否则你就可能沦为这些谎言的牺牲品。

记得大学时有一个朋友打趣说:“你们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演员吗?”当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说是因为演员漂亮,有的说是因为演员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的说是因为演员能轻松挣到很多钱……

听完大家的回答,朋友摇了摇头:“其实演员们之所以受欢迎,并非是因为他们是演员,而是因为他们会演戏。生活中,他们面对众多的追捧者也好,面对自己的亲人也好,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善于隐藏自己的感情。他们总能让人感觉他们是那么的真实自然,所以才容易受欢迎。”

当时听完朋友的回答,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屑。然而今天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这些话不无道理。不是曾经有人说过吗,生活就好像一场戏,越会演的人,越是受欢迎。

我们在社会中生存,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太多的是是非非,然而我们有时候会发现,那些越是受欢迎的人,往往越是善于“撒谎”。他们总能在需要的时候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像一个出色的演员那样,即使在自己悲伤得快要落泪的时候,面对别人时也能露出最灿烂的笑脸。

有时候我们很讨厌这种人,觉得这种人太虚伪,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人的确大受欢迎,而那些实在厚道的人却往往碰一鼻子灰。

不管这种人是不是虚伪,是有目的还是无目的地隐藏自己的情感,我们首先应该分清这种人隐藏自己的情感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想把自己的悲喜表露给无关的人,那只能说这种人本身就是感情冷淡的人,这对我们而言也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这种人是出于某种目的而隐藏自己的情感,那我们就需要认真对待了。

其次,我们还应该小心结识这种受欢迎的人。越是受欢迎的人,很可能越是会撒谎。这种人因为善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即使心里讨厌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但是出于某种目的,也会很自然地表现出喜欢的样子。他们的热情包含有太多目的性,有着太多的不真实,所以如果遇到这种人,我们要么避开,要么也要学会“演戏”。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要被这种人的表象所蒙蔽。他们受欢迎,很可能是用撒谎来成就的,扯开谎言的包装,也许便是丑陋的真相。

如果你不能做到英明地识破他们的谎言,或者对他们的受欢迎有着很强的免疫力,那么也不妨学会隐藏自己的情感,学会“以毒攻毒”来保护自己。

生活中,如果你不能做一个善于隐藏自己情感的好演员,那么不妨做一名出色的观众,冷静地看待身边那些戴着各色面具的人的演出,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生存的哲学。

“眼色”是最应关注的重点,它能告诉你真相

眼睛与心灵相通,一个人心有所变,眼睛也会随之变化,于是我们便有了识人辨人的一大利器,即察“眼”观色,望其眼色,便可知道他心中所想。

童话《木偶奇遇记》中有一个木偶叫做匹诺曹,每当它撒谎的时候,鼻子就会变长。很多大人都拿这个故事吓唬过小朋友,不过吓唬得多了,连小朋友都知道,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说谎根本不会对鼻子的长度有任何影响。

那么,说谎者的谎言是不是就只有天知地知、无从侦察呢?

答案是否定的。就像动画片《名侦探柯南》中柯南经常说的一句话:“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虽然说谎绝不会让说谎者的鼻子变长,却会引起他身体诸多部位的微妙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细微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事情的真相。

有人说,说谎的人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会躲避视线,那你就太低估说谎人的智力了。高超的撒谎者不但不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面对这样的强敌,我们如何才能从眼睛的变化来判断他有没有撒谎呢?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眼睛瞳孔的变化。当一个人必须要用说谎掩盖些什么时,心中难免会产生情绪波动。这种情绪会带动交感神经,使人产生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身体上的反应,并且这种反应是客观的,不能用人的主观意识去控制,测谎仪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发挥作用的。

其次,除了眼睛瞳孔会出卖他以外, 眼球运动的轨迹也是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的重要标志。心理学把眼球转动的轨迹分成六个位置,分别是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和左下,每个位置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实验证明,眼睛的右边代表将来,左边代表过去,上边代表视觉,中间代表听觉,下边代表感觉或理性思维。所以当说话者眼睛转到左上方时,表示他的大脑正在进行视觉上的回忆;眼睛转向左中方,表示他在进行听觉上的回忆;眼睛转到左下方,表示他正在进行一些理性思考;眼睛转向右上方,表示他在思考未来;眼睛转向右中方,表示他在想象一个声音;眼睛转向右下方,表示他正体会一种身体上的感觉。

你可以根据这些,向说话人询问一些必须依靠回忆才能想起来的情节。如果对方对答如流,很可能是他早已想好的应对谎言;如果他的眼睛向上再向左转动,说明他可能真的在回忆;如果他的眼睛先向上再向右转动,那么他很有可能在说谎。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想当一个明察秋毫的好“猎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观察眼睛的变化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要想获得更多的信息,还要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说话时对方的神态,甚至是你一瞬间的直觉。如此这般,才能掌握更多的证据,一举攻破对手的心理防线,发现更多的秘密和真相。

注意他的脚:离大脑越远,越容易脱离意识的控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你知不知道,脚也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呢?事实上,通过一个人的脚部活动,你能获得很多真实而有用的信息。一个人就算再怎么想隐藏自己,他的脚也会在不经意间透露他全部的秘密。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就越大,离大脑中枢越近,反而越不真实”。听完这句话,也许你会感到好笑,那岂不是说人的脚最诚实?

对,就是这样,因为人的脚远离大脑,所以很容易脱离意识的控制。虽然人在有意识的状态下常会刻意注意某些部位,以免让身体下意识的动作出卖自己的真实想法,然而脚这个远离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的身体部位,却很容易脱离思维轨道,出卖自己。

我们与人相处时,如果不是刻意去注意,一般来说总是对人的脸部表情比较敏感,很少有人会想到一个人的脚会透露什么秘密。然而恰恰是每个人都怀着这样的想法,所以在人们刻意隐瞒某些秘密、情感、真实想法、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时,脚反而会被人遗忘,从而诚实地“告诉”我们这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姑且称之为“脚语”吧。

如何通过“脚语”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或者他究竟想表达什么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作为人肢体的一部分,脚也有自己的习惯性动作,从而形成一个人独特的脚语。如果一个人高兴,他的脚步就会很轻盈;当一个人心情烦闷,他的脚步就会很凌乱;当一个人心情沉重,他的脚步就会很沉重。这些都是最简单的脚语。

通过这些脚语,我们完全可以解读到更多真实可靠的信息。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家公司的老板让两名漂亮的女职员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公司所在的那条街上,向陌生男人索取电话号码,看谁要到的电话号码多。两名女职员打扮得漂漂亮亮,来到街上。女职员甲抱着笔记本,急切地在不同的男人间奔波着,女职员乙却只是在大街上慢慢走,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后,就转身进了一家咖啡厅。

一小时后,两名女职员都回来了。女职员甲已经大汗淋漓,脸上的妆容也花掉了,而女职员乙却还是一脸从容的样子,虽然可以看出脸上的妆有明显补过的痕迹,但和出门时并没有太大区别。老板再看看两个人要到的电话号码,女职员甲仅要到几个,女职员乙却要到了长长一串电话号码。

老板让两个人谈一谈各自的想法和做法。

女职员甲叹了口气,说:“我跑遍了整条街,向每一个可能会给电话号码的男人索要,但是很多人并不愿意答理我。”

女职员乙轻轻笑了笑说:“其实很简单,当我在街上走的时候,我发现这条街上的人大多都是脚步匆匆的上班族。我猜想这些人肯定不太愿意停下脚步,所以就只是选择了走路缓慢的几个人。然而当我再观察周围时,我又发现这里有很多咖啡厅,许多人在咖啡厅里休息、谈生意、会客,于是就走了进去。每当我站到一桌人面前时,就会发现虽然很多人都在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他们都会在几分钟后不由自主地将脚的方向冲向我站立的方向,也就是说其实他们每个人都在注意我。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相,真情被他们隐蔽起来,但他们的脚语却把他们各自的秘密泄露了。所以,当我向他们走过去的时候,他们仿佛早已做好了准备。”

在社会上打拼的人们经历过诸多事情的历练,在面对谎言、面对欺骗时,很多时候都可以很自然地做到隐藏自己。但是脚步匆匆的他们往往忘了从头到脚全面武装自己,如果你能够仔细观察,一些秘密就会通过脚语泄露出来。

所以, 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 不要总是只相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也不要被他华丽的“ 外衣” 所欺骗, 仔细盯着他的脚看一看, 竖起耳朵听一听他脚底发出的声音, 相信你会听到你想知道的真实话语。

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假如送给你一项能力,使你可以洞穿世上所有的谎言,你是不是渴望拥有呢?当然本书并不能送给你这项能力,但本书却会告诉你,拥有这项能力的人一生都会痛苦不堪,因为“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

美剧《Lieto me》(《别对我说谎》)中,主人公Lightman是个天才的心理学家。Lightman凭借自己对微表情的分析以及对人性、心理的熟悉,几乎能洞悉世上一切谎言。剧中,他曾说过一句很有趣的台词——“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意思就是说真相与快乐不可兼得。

电影中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有时候真相和快乐就好像摆在你面前的鱼和熊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同样,真相和快乐在很多时候也是不可兼得的。那么,在面对真相和快乐时,如果你需要作出抉择,你是选择快乐,还是选择真相呢?

曾经读过这样一本小说,讲的是一个老人有一天突然怀疑自己得了绝症,于是整天闷闷不乐。儿子了解到他的心事之后,为了让他放心,就带他到朋友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两天后,儿子到朋友的办公室取父亲的化验单,朋友将两份化验单放到了他的面前。他告诉老人的儿子,出于朋友道义,他给朋友准备了两张化验单,一张叫做快乐,一张叫做真相。听完朋友的话,老人的儿子毅然拿走了那张叫做快乐的化验单。他知道已经年过八旬的父亲更需要的是快乐,而不是一个带给他更多痛苦的真相。

十年后,当儿子在父亲临终前告诉父亲自己欺骗了他时,父亲笑了,轻轻地说:“十年里我一直很快乐,不是吗?我又活了十年,比医生预期的时间还要长,不是吗?”

有人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无论你是高官达人,还是平民百姓,谁的一生不是在追求快乐?在快乐和真相面前也是一样的,有的人一生追求真相,却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有的人一生糊涂,却得以快乐终身。人活着贵在快乐,有时候重要的不是他在撒谎,而是他为什么要撒谎。如果有些谎言不是出于恶意,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的话,我们又何必非要执著于一个痛苦的真相呢?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真相,可结果呢?萧峰被武林人士排挤,他最爱的女人被他在无意中亲手杀死,最后他只能以自杀了结一切是是非非。《洗冤录》里的宋慈呢?不是在面对真相和快乐时,也曾拷问过自己,是否要执著地查清案情的真相?我们不是英雄,也不用背负查清命案的责任,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那么为什么不让生活简单点呢?

然而人人都有猎奇心理,更不喜欢被谎言欺骗,所以才说难得糊涂。明察秋毫固然是好事,但是当我们选择明察秋毫时,也要学会明确分析对方的撒谎动机。如果你不能做到难得糊涂,就要学会在知道真相后消化真相背后的痛苦。

有时不违反原则的装傻,也是保卫幸福的武器

谎言真的面目可憎吗?或许你不知道,谎言有时是必需的,谎言也可以很美丽、很动人。这就是善意的谎言。如果你明白这一点,那么撒谎的人也会显得难能可贵,而令我们难以拒绝了。

我们经常被告知,与人相处要诚实守信,诚实才是最可贵的品质,骗人是不好的。然而有一天,我们却突然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谎言都是不好的,有一种谎言比诚实更难能可贵、更美丽,那就是善意的谎言。因为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并不违反原则的装傻,是我们用来保卫幸福的武器,是值得我们用心经营的比诚信更珍贵的东西。

有时候谎言并不一定代表背叛或者别的什么。谎言固然不好,但是善意的谎言却是某人的良苦用心。有些事情只要不违反原则,如果用善意的谎言来表达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和着想,而不是伤害,那么它并不仅仅意味着欺骗,更意味着一种深情,一种希望事情得以圆满的希望,它只是一种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的方法。

谎言代表了虚情假意,代表虚伪,代表欺骗,然而善意的谎言却因为它的善意而有了另一种美。甚至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是需要善意谎言的。

故事《最后一片叶子》中身患绝症的小女孩虽然被老画家精心绘制的绿叶欺骗了,但是她却奇迹般地痊愈了。电影《善意的谎言》中,“二战”期间的波兰小店主雅各布不断想方设法编造苏联红军胜利的消息,给绝望的犹太同胞以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他是受尊敬的说谎者,他用善意的谎言告诉人们:每个人心里都可以有一个辛德勒。

如果谎言可以对抗病魔,如果谎言可以对抗暴政,如果谎言可以让人幸福,那么面对这样的谎言,我们为什么不装一下傻,欣然地接受呢?当身患重病的友人忧伤地躺在床上,茶饭不思时,我们对他说:“哥们儿,没事,医生说你很快就可以和我们打球了。”我们的一个善意谎言既可以让朋友安心、快乐,又能表达自己对朋友美好的祝愿,何乐而不为呢?同样,当我们身处同境,听到朋友的这种安慰之词,明知朋友的话是欺骗自己的善意的谎言,是不真实的,但如果欣然应对,适当地在朋友面前装傻,给朋友一个安心的谎言,又何尝不是对朋友的安慰。

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善意的谎言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善意的谎言不是居心叵测的欺骗, 不是用心经营的陷阱, 不是置人于绝境的骗局……善意的谎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可以挽救一颗即将死去的心,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智愈益清明。善意的谎言是一个永远感人的不会退色的美丽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刚生下来眼睛就瞎了,她的世界里只有黑暗。但女孩一直很快乐,因为母亲告诉她,她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女孩。看得见的人都知道女孩很丑,只是她从不曾听到而已。转眼间,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母亲从邻村找了一个断臂的男孩做女孩的丈夫,并告诉男孩她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永远要告诉女孩她是村子里最漂亮的女人。

男孩听从了女孩母亲的要求,和女孩结婚了。新婚之夜,男孩在女孩的耳边轻轻说出了女孩母亲交代的话,女孩听完后,羞涩地低下了头,说:“母亲告诉我你是最英俊的小伙子,是吗?”男孩看着羞赧的女孩,拉着她的手回答:“是的!”

女孩在男孩善意的谎言中活得比没有出嫁前更快乐、更自信了。不久,女孩怀孕了,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儿子。在儿子懂事的时候,男孩告诉儿子:“孩子,你要记住,你的母亲很漂亮,她永远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母亲。”

女孩一生都是幸福的,她的幸福是母亲、丈夫、儿子用善意的谎言建筑的城堡,而她一生都是生活在城堡里的骄傲公主。

是啊,诚实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撒谎。那些不违背原则的善意谎言能让我们以及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人生活得更好,让我们的故事更感人。

心理测试

让我们开始吧!

从走路姿势看人的性格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走路姿势,从中发现每个人的真实性格。^_^

他(她)的走路姿势是:

A昂首挺胸,大踏步前行。

B落地稳健,快而不乱。

C横冲直撞,不管左右。

D速度适中,气质文弱。

E低头含胸。

F连蹦带跳。

G前后回顾,左右摇摆。

A 昂首挺胸,大踏步前行。

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很强,有时会给人以自负和清高之嫌;思维敏捷,组织能力很强,做事追求完美和成效;但在人际关系上较为冷漠,不太相信别人。

B 落地稳健,快而不乱。

重现实,守信义,精明能干,凡事能从实际出发,有自己的主见和辨别能力,不轻信别人;做事擅长思考,不盲目行动,易被别人信赖。

C 横冲直撞,不管左右。

性格有些急躁,做事有效率,但细致度不够,有时缺乏耐心;勇于接受挑战和承担责任,精力充沛,坦率真诚,对朋友和家人忠诚。

D 速度适中,气质文弱。

喜欢平淡的生活,对改变缺乏勇气和耐心;胆小怕事,进取心不够;遇事能冷静沉着,不轻易动怒。

E 低头含胸。

缺乏自信心,胆识与气魄不足,没有冒险精神;为人谦虚谨慎,实在有礼,不喜欢华而不实的东西;表面沉静但内心充满热情,对友谊非常看重。

F 连蹦带跳。

喜形于色,没有心机和城府,人缘极好。

G 前后回顾,左右摇摆。

口才大于实力,喜欢夸大自己,虚伪好面子。对别人过于苛刻,遇到难题时喜欢推托。

Part 03 察言观色,看透人心

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交际的媒介之一——谈话,也变得越来越“水分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然而无论这些话怎么变,它都逃离不了一些永恒不变的原则,通过这些话,你完全可以看透他的心。

人爱讲大话,而且比自己意识到的讲得更多

讲大话,与骗子无异,虽然他有时可能只是骗取一些面子。这类人只可浅交,不可深处,如果听信其言,那受伤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对于某个爱说大话的人,每每提起他,人们总免不了嘲讽几句:“他呀,十句话有八句不靠谱,就会吹牛”。于是我们下意识地给他扣上了不可信的帽子。其实细细想来,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为了某些目的,对我们说的事进行加工,说一些大话呢?有时候是因为自尊心强,好胜心切,把话说得大大的,以压倒对方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有时候是因为虚荣心强,不甘人下,以说大话来平衡自己的心理;有时候是因为富于幻想,以致说出一些异想天开的大话。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诈捐门”事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2008年5月,章子怡在博客中称自己将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但实际才捐了84万元。

还有,章子怡在法国戛纳为地震灾区募得善款50万美元,也只有近5万美元到账。本来捐款是一件很值得表扬的事,但是由于高调行事,在款未到账的情况下就提前宣传,结果使自己麻烦不断,国际巨星的形象与诚信备受考验。无独有偶,为保天王形象讲大话的刘德华被曝已婚后受尽抨击,苦心经营28年的诚信及正气形象,在短短5日内面临严峻考验。

一些明星为了维护自己完美的公众形象,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会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的形象,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宣传。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在女友面前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总是信誓旦旦地说出一些承诺,缥缈也好,夸张也罢,只要能使女友开心,也不去追究这话中有多少“水分”。甚至一些政客也是讲大话的忠实粉丝,领导需要数字来表现政绩,为自己的升迁铺路,于是讲一些脱离实际的大话,也就不足为怪了。

曝光率越高的明星,他们讲大话时,就会引起更多的关注,遭到更多人的抨击。而当我们用冷静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些事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为了树立自己在别人心中的美好形象,我们讲的大话较之于明星又有何区别呢?怕是比我们自己所意识到的还要多吧。

人都是爱讲大话的动物,而且往往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多。为了某种目的,往往通过讲大话这种方式来掩饰。或许我们不能简单地去评价这其中的对与错,但这归根到底还是诚信问题。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讲大话、放空炮都是不良习惯。

一定不要轻易许下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也要想办法做到。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不要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要善于分析,去伪取真,听懂别人大话背后的意思,这样才不会被大话蒙蔽。

从语速、谈吐方式判断对方是否性急、易怒

谈话高手往往能做到话里有话、弦外有音,殊不知一个人的语速以及谈吐方式其实也包藏着诸多秘密,这些秘密也可以助你看透人心。

古人云:“内心外于行。”外于行最大的表现就是人的语言。一个人谈话的内容,谈话时的表情,谈话的态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窗口。然而我们都知道口是可能心非,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可能是真实的,但也可能是谎言,甚至说话时的表情、态度,都有可能是骗人的。

电影《非常完美》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由章子怡扮演的苏菲为了抢回自己的前男友李杰夫,故意接近李杰夫的现任女友王菁菁,结果被王菁菁识穿了。王菁菁为了报复苏菲,故意假装上当,主动约苏菲一起去攀岩,表面上对苏菲又是温柔同情,又是体贴照顾,令苏菲感动不已。

然而苏菲却没有想到,王菁菁作为一个演员,她的表演天分了得。就在苏菲自以为已经骗到王菁菁,得到王菁菁信任的时候,王菁菁却在苏菲的攀岩保护设备上动了手脚,让苏菲摔伤进了医院。

当时看完这段,就觉得苏菲真傻,王菁菁怎么可能对一个见了几次面的人那么好呢。她可是演员啊,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故事没听过,什么样的戏没演过,要论表演,她可是专业级的。所以苏菲才会妄图“骗人”,反倒被骗。

其实只要我们有心,总能从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发现端倪。这要求我们不要只是听对方说话的内容、语调、语气、态度,还要学会从一个人的语速、谈吐方式上判断对方是否处于性急、易怒的状态,从而来判断所说的内容里夹杂了多少水分。

说话语速缓慢的人一般都是慢性子,这种人不会轻易生气。但是如果这种人突然语速加快,那一定表示这人遇到了很急的事情,这时候就千万不要去招惹他,否则这种人发起脾气来可是很吓人的。

同样,语速快的人一般都比较性急,大都活泼外向、能言善辩,这种人也容易生气,但是脾气来得快也去得快。而语速快的人,如果在某件事情上或者面对某个人时语速慢了下来,则表示他对这件事情、这个人很不满意,或对对方有敌意。

有位评论家曾说:“在外做了亏心事的男人,回到家里面对妻子必定滔滔不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种现象,是因为人在恐惧或者不安的时候,言谈速度会不自然地加快。人会借快速讲述一些毫无关联的事情,来排解心中压抑的恐惧和不安。因为当时不能很好地整理思路,加之内心紧张,往往会使谈话内容空洞无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知所云”。只要我们留心,就能窥探到一些端倪,这就是语速透露给我们的秘密。

再谈谈吐方式,从谈吐方式上同样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性急或者易怒。说话幽默风趣的人一般没什么脾气,他们是那种做事不急不躁的人,更懂得享受生活和办事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些说话委婉的人一般也不会轻易生气,办事不喜急躁,但是这种人如果真的生气起来,则是很容易记仇的。说话直爽的人则不然,他们做起事情来性子急,也易怒,但他们的性急和易怒都是有针对性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