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1 04:28:24

点击下载

作者:吕美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试读:

编写说明

小儿推拿是研究用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穴位,用来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骨伤、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拓展课程。

本教材主要供全国高职高专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使用。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培养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康复保健机构,适应医疗、预防、保健等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针灸推拿专门人才。与培养层次相适应,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与本科教材相比,精华了理论内容,更注重能力的培养,中篇和下篇的教学时数安排也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了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以及临床实用,本版教材增加了PPT和图片以及视频等增值服务的内容,并附录了儿科常用检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儿科常用中成药、儿童免疫、小儿推拿主要流派特点。《小儿推拿》教材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即基础篇,包括概论、诊法概要两部分。概论主要介绍小儿推拿的源流与发展、小儿的生长发育和保育、小儿的喂养与保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小儿推拿治疗概要;诊法概要主要介绍儿科四诊和八纲辨证、脏腑病机与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淫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中篇”即技能篇,包括推拿手法、推拿穴位两部分。推拿手法主要介绍小儿推拿常用的15种基本手法和10种常用小儿推拿复式手法;推拿穴位主要介绍头面部、胸腹部、项背腰骶部、上肢部、下肢部82个小儿推拿常用穴。推拿穴位按照推拿特定穴、重点穴在前的原则编写。“下篇”即治疗与保健篇,包括常见病证推拿治疗、小儿保健推拿两部分。常见病证推拿治疗介绍19种儿科临床常见病的诊治;小儿保健推拿介绍6种儿科常用保健推拿的操作方法。

附录部分包括儿科常用检验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儿科常用中成药、儿童免疫,以及小儿推拿主要流派特点。

为了便于学习,每一模块前列“学习目标”,模块后列“复习思考”,方便读者掌握学习目的和要求。《小儿推拿》计划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21学时,实训实习课15学时。

本教材在编写、修订过程中,得到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长春中医药大学、包头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中医药大学、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参编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概论、诊法概要、推拿手法由张欣、吴雷波、唐妮、陈红亮编写;推拿穴位由张立峰、刘鹏妹、徐侨、王琳编写;常见病证推拿治疗由赵娟、袁成凯、李赞军、邓露、房明东编写;小儿保健推拿由吕美珍编写;附录部分由吴雷波、张欣、刘鹏妹等编写,在此表示感谢。

希望各校在教学过程中对本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便于我们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对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小儿推拿》编委会2018年1月上篇 基础篇模块一概 论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儿推拿发展史中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对小儿推拿学发展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与著作;同时结合小儿推拿的治疗概要,掌握小儿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及辨证论治特点。

知识要求

1.掌握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小儿推拿治疗概要。

2.熟悉 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喂养保健措施。

3.了解 小儿推拿的发展历史。

能力要求

通过对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能够简述小儿推拿的发展历史,熟练说出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小儿推拿治疗的概要。项目一 小儿推拿的源流与发展

推拿疗法在中医学的领域里,历史悠久,是人类最古老的医疗方法,其生成年代早于药物和针灸疗法。在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发明利用火之前,遇到寒冷,人们会自然地用双手互相擦热、摩擦身体,或者双足交替踩踏,以提高温度为身体取暖;在工具简陋、防御薄弱的原始社会,人们常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人类会主动地用自己的双手在损伤疼痛、肿胀处抚摩、按压、揉、拍等来减轻疼痛、恢复健康。除了应用于自身,人类还会彼此交流经验,互相操作,并逐渐摸索出一些能医治创伤疾病的简单按摩手法。因此,就有目的地将按摩用于医疗实践并不断加以总结,逐渐形成了推拿医疗体系,这便是推拿治疗的起源。也可以说,推拿疗法来源于人类的本能反应。《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其中“导引按”即指推拿疗法,“中央”即我国中部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为我国古代推拿术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推拿就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当时名医扁鹊运用按摩配合针灸等治疗方法,成功将虢国太子的“尸厥”证治愈,被后世传为佳话,为推拿疗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人们对早期的医疗实践不断整理、总结、充实,用大量的医著较完整地记载了推拿疗法防治疾病的方法,逐渐形成推拿理论体系。当时,有两部医学著作问世,即《黄帝内经》和《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对按摩的起源、诊断、作用、适应证及按摩手法与工具等有许多记载。其中,按摩手法提到按、摩、推、揉、弹、抓、切等十余种,治疗的病证有痹证、痿证、口眼斜、胃痛、麻木不仁、厥证等急、慢性病证。另外,对按摩工具也进行了描述,《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将“九针”中的“圆针”和“针”的形状、大小及用途进行了说明。随着按摩工具的运用,扩大了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第一部推拿专著,可惜此书已佚。这一时期,张仲景主张采用按摩配合膏摩的方法进行养生保健与治疗,其所著的《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到了膏摩一词。膏摩的运用,进一步扩大了推拿治疗的应用范围。

魏晋时期,推拿除了养生保健、治疗慢性病,已普遍应用于急救。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许多按摩治疗急性病证,如卒心痛、卒腹痛、卒中风等。书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关于小儿捏脊疗法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期,是中国推拿疗法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医儿科学形式的奠基时期。在隋朝,官方医疗机构中设立了按摩科,为当时设立的四个医学学科之一。按摩科中设有按摩专科医生,职务等级分别是按摩博士、按摩师和按摩生。唐代沿承隋代医疗机构特点,但编制上人数有所削减,并增加按摩工。按摩博士在按摩师的辅助下教授按摩生推拿疗法,开展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同样,唐代对儿科医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正是这种严谨的医学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按摩医学的发展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这一时期,按摩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已在内、外、妇、儿、骨伤、急救及养生保健中广泛应用,按摩相关的著作也相应增多,如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末均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唐六典》中记载,按摩可除“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说明治疗范围之广泛。此时期膏摩依旧盛行;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中记载有大量的膏摩方,并应用于小儿推拿,如《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等。由于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国际学术交流频繁,推拿疗法传入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

宋金元时期,对按摩的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宋代将推拿专科从太医院中取消,但北宋政府组织编写的《圣济总录》中,重点编录了推拿疗法的相关内容,重视推拿手法的分析,对推拿作用的认识有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出现的医学著作有丰富的小儿生理、病理、诊治方法等方面内容的记载,以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代表,创立了以五脏为纲的辨证方法,提出了小儿特有的指纹望诊法,此时中医儿科学的理论体系开始形成,也为小儿推拿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处于没落时期,但推拿疗法的发展处于兴盛时期。明代太医院十三科中,又再次设置了按摩科,在按摩治疗小儿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和理论知识,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推拿专著也相继问世。四明陈氏的《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收录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第十卷,又名为《保婴神术按摩经》。该书对小儿推拿从诊法、辨证、穴位到手法、治疗等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陈氏认为,“小儿之疾,并无七情所干,不在肝经,则在脾经,多在肝脾两脏”。书中所记载的穴位已初具规模,推拿手法以掐揉为主。此书奠定了小儿推拿的理论基础,并开创了小儿推拿的崭新局面。龚廷贤效钱乙脏腑辨证之法、宗陈氏《按摩经》之旨所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又称《小儿推拿秘旨》)是现存最早的推拿专著单行本。该书曾被曹炳章先生誉为“推拿最善之本”。龚廷贤强调,由于小儿体质与疾病特点,推拿疗法对小儿保健医疗更有独特之良效,书中往往用歌诀表述穴位与推拿治法,对小儿病证、病机及推拿治法,阐述简明。周于蕃所著的《小儿推拿秘诀》对后世影响较深远。该书系统总结和阐释了明代以前的推拿手法和经验,确定了手臂等推拿部位与脏腑的联系,首次提出推拿渐进适应原则,确立了先后次序,以及手法的分类及适应证,对发展小儿推拿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摩”更名为“推拿”正是从此时开始,标志着推拿治疗发展史的一个飞跃。

清代,太医院不设推拿科,小儿推拿在民间仍有较大的发展,很多推拿专著问世,其中著名的有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夏禹铸的《幼科铁镜》、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徐谦光的《推拿三字经》、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等(表1-1)。“民国”时期,国民党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中医师一律不许执业。在当时推拿只能在民间发展,形成了各种推拿流派。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中医事业包括小儿推拿进入了发展的繁荣时期。1958年,在上海开设了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成立了第一所推拿专科门诊。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中医院校,发展推拿教育,全国很多中医院开设了小儿推拿科。此时也再版了很多小儿推拿古籍,整理和出版了大量的小儿推拿教材及著作,积极促进小儿推拿事业的发展。小儿推拿各大流派也在此时得到发展,百花齐放。影响力较大的有山东地区的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推拿三字经流派和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北京地区的冯氏小儿捏脊流派,上海地区的海派儿科推拿和湖南地区的刘开运儿科推拿流派。表1-1 古代儿科、小儿推拿著作简表项目二 小儿的生长发育和保育一、年龄分期

小儿生命活动的开始,起始于卵子与精子结合后产生的胚胎。自胚胎产生之日起,始终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在小儿生命的不同阶段,其形体精神、生长发育、生理病理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对其养育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儿科工作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对其进行阶段性的划分。

古代医家对小儿年龄的分期,最早在《灵枢·卫气失常》就提出“十八以上为少,六岁以上为小”,现在将18岁作为儿科就诊范围的上限。为了儿科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又将整个小儿期划分为7个阶段。(一)胎儿期

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儿期从孕妇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历经40周,共计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

胎儿在孕育期间,与其母借助胎盘脐带相连,完全依靠母体气血供养,在子宫内生长发育。胎儿在这一时期既受到父母体质强弱、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孕母之营养、心理、精神状况、疾病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做好孕期妇女保健,不仅是为了保护孕妇,更是为了保护子宫内的胎儿,保障胎儿健康成长。

胎儿期又分为三个阶段,即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孕早期即从胚胎形成至胚胎发育12周胎儿基本形成。这一时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畸形;孕中期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渐成;孕晚期13周,胎儿以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为主,体重增长最快。后两个阶段若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二)新生儿期

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新生儿自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开始,需要在短时期内适应新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肺主呼吸、脾主运化、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肾主生长等生理功能也开始发挥作用。由于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较大,此期小儿的发病率高,常有产伤、感染、窒息、出血、溶血及先天畸形等疾病发生。故这一时期的保健护理工作也特别重要,只有高度重视新生儿的保健,才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新生儿期保健重点强调合理喂养、保暖及预防感染等。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定为围生期。围生期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遭受重大危险的时期。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因而应特别强调围生期的保健。围生期保健包括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观察和疾病防治、孕妇的生理卫生和适当处理、分娩时胎儿监测技术、高危新生儿的集中监护治疗、某些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等,形成了“围生期医学”。围生期的小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三)婴儿期

从出生后28天至1周岁为婴儿期。

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1周岁与出生时相比,小儿的体重增长到出生时的3倍,身长增长到出生时的1.5倍,头围增大1/3左右,脏腑功能也在不断发育完善。此期小儿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特别高,但由于其脾胃运化能力弱,容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半岁以后,因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力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故就提倡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同时做好计划免疫。(四)幼儿期

1~3周岁称为幼儿期。

此期小儿生长速度稍减慢,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感知、运动能力增强。但由于其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差,应特别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由于活动范围增大,传染病发病概率增高。断乳和添加其他食物须在幼儿早期完成,因此要注意保证营养,防止营养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乱。(五)学龄前期

3~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学龄前期的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趋于完善,好奇多问,求知欲旺盛。这一时期已确立了不少抽象的概念,如数字、时间等,开始认字并用较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此期是小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时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要注意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开展早期教育,为入学做好准备。此期儿童容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应注意防护。学龄前期发病率较前下降,但也要注意加强该年龄期好发疾病的防治,如肾炎、风湿热、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六)学龄期

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此期儿童体格发育仍稳步增长,乳牙脱落,换上恒牙。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控制、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增强,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发病率较前有所降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和龋齿,端正坐、立、行的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七)青春期

受各方面影响,青春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显著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女孩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男孩精气溢泻,出现遗精,第二性征逐渐明显。体格生长也出现第二次高峰,体重、身高增长显著,心理变化也较大。近几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儿科医生应继续做好该期好发疾病的防治工作,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二、生理常数

小儿从成胎、初生到青春期,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主要反映为质的变化。生理常数是对健康小儿生长发育规律的总结,是用来衡量小儿健康状况的标准。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体重 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新生儿体重约为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体重测定可以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和衡量小儿营养状况,并作为临床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体重增长过快常见于肥胖症、巨人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以下者为营养不良。

2.身高(长) 身长是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一般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容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上小儿用站立测量为身高。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出生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增长25cm。一般前6个月每月增长约2.5cm,后6个月每月增长约1.5cm。第2年全年增长约10cm;2岁时身长约85 cm。2周岁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长约7cm。身高在进入青春早期后出现第二次增长高峰,速度约为儿童期的2倍,持续2~3年。临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身高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但身高的显著差异有时则是疾病的表现,如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3.囟门 囟门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其大小测量方法为测对边中点连线距离,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在1~1.5岁时闭合。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约25%儿童在初生时已闭合,其余也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囟门反映小儿颅骨间隙闭合情况,对某些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囟门早闭并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为脑积水、佝偻病等。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

4.头围 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在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cm,故1岁时头围为46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头围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

5.胸围 胸围的大小与肺和胸廓的发育有关。测量胸围时,3岁以下小儿可取立位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被测者处于安静状态,两手自然下垂或平放(卧位时),两眼平视,测量者立于被测者右前侧,用软尺由乳头向背后绕肩胛角下缘1周,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

新生儿胸围约32cm;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一般营养不良小儿由于胸部肌肉、脂肪发育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反之,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则提前。

6.牙齿 新生儿一般无牙。通常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生。出牙顺序是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乳牙20颗于2~2.5岁出齐。12个月尚未出乳牙者可视为异常。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

一般小儿从6~7岁开始,乳牙按萌出顺序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最后一颗恒牙(第三磨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生不出者。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公式推算:

乳牙数=月龄-4(或6)

7.呼吸、脉搏 呼吸、脉搏的检测应在小儿安静时进行。对小儿呼吸频率的检测可观察其腹部的起伏状况,也可用少量棉花纤维放置于小儿的鼻孔边缘,观察棉花纤维的摆动次数。对小儿脉搏的检测可通过寸脉诊查完成。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年龄越小,呼吸、脉搏越快。各年龄组小儿呼吸、脉搏正常值见表1-2。表1-2 各年龄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次/分)

8.血压 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血压值低,过窄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高。新生儿和小婴儿可用普勒血压测量仪测定收缩压,或用简易的潮红法测量。小儿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推算:

收缩压(mmHg)=80+2×年龄(岁)

舒张压=收缩压×2/3(注:1kPa=1 mmHg÷7.5)

9.智能发育 智能发育是指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性格等方面。和体格发育一样,它是反映小儿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神经心理发育在婴幼儿时期大量地反映于日常的行为之中,故有时也称为行为发育。它除了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后天所处的环境及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了解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可以适时开发智力,及早发现异常,有利于做好儿童保健和治疗。(1)感知发育 ①视觉:新生儿只能短暂地注视和反射地跟随近距离内(15~20cm)缓慢移动的物体;1个月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3个月头眼协调好;4~5个月认识母亲面容,初步分辨颜色,喜欢红色;6个月时能转动身体协调视觉;9个月时出现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2岁时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目光跟踪落地的物体;5岁时可区别各种颜色;6岁时视深度已充分发育,视力达1.0。②听觉:婴儿出生时耳鼓膜有羊水潴留,听力较差;3~7天后羊水逐渐吸收听觉已相当敏锐;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的声音时会微笑;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时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时听懂简单的吩咐;4岁时听觉已发育完善。(2)运动发育 小儿运动发育有赖于视感知的参与,与神经、肌肉的发育密切联系。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可分为大运动和细运动两大类。①平衡与大运动:新生儿仅有反射性活动(如吮吸、吞咽等)和不自主的活动;1个月时睡醒后常做伸欠动作;2个月能勉强抬头;3个月抬头较稳;4个月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能独坐;8个月会爬;1岁能走;2岁会跳;3岁能快跑。②细动作:新生儿双手握拳;3~4个月能玩弄手中物体,并企图抓东西;5~7个月出现换手、捏与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细小物品;12~15个月能用匙,乱涂画;2岁时会粗略翻书页,可使用筷子;3岁时会穿简单衣服;4岁时可绘画及书写。(3)语言发育 语言是表达思想、意识的一种方式。小儿语言发育除了与脑发育关系密切外,还需要有正常的发音器官,并与后天教养有关。小儿语言发育的进程:1个月能哭;2个月会笑,始发喉音;3个月能咿呀发音;4个月能发出笑声;7个月能发出“妈妈”“爸爸”等复音,但无叫喊亲人之意;10个月“妈妈”“爸爸”成为呼唤亲人之意,能开始用单词;1岁时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5岁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4)性格发育 性格是指人在对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从人的个体性格发展过程来看,小儿性格的形成、变化是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经过不断量变和质变而发展起来的。

小儿的性格在新生儿期就有相应的反映,比如在出生后两个月,就能对照顾他的人发出特有的“天真快乐的反应”。这种最初的性格表现是多变和不稳定的,个体特征也是不鲜明的,随着小儿不断的成长发育,小儿个性特征逐渐鲜明,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个体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在对人、对事的兴趣、能力、适应程度方面的差异性。项目三 小儿的喂养与保健一、初生婴儿的护养

小儿初生,乍离母腹,如嫩草之芽,脏腑柔弱,气血未充,全赖悉心调护,若稍有疏忽,易致患病,甚至夭折。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一生最高峰,因而,初生儿期保健值得高度重视。(一)拭口洁眼

小儿出腹,必须立即做好体表皮肤黏膜的清洁护理。应用消毒纱布探入口内,拭去小儿口中秽浊污物,包括羊水、污血及胎粪等,以免小儿啼声一发咽入腹内。同时,要轻轻拭去眼睛、耳朵中的污物。新生儿皮肤上的胎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马上拭去。但皮肤皱折处及二阴前后应当用纱布蘸消毒植物油轻轻拭擦,去除多余的污垢。(二)断脐护脐

胎儿在腹,脐带是母体与胎儿气血经络相通的纽带。婴儿降生,啼声一发,口鼻气通,百脉流畅,小儿开始独立生存。婴儿出生后随即需要断脐。我国古代已认识到,新生儿断脐护脐不可不慎,若处理不洁会因感受邪风而患脐风。新生儿娩出1~2分钟就要结扎脐带后剪断,处理时必须无菌操作,脐带残端要用干法无菌处理,然后用无菌敷料覆盖。若在特殊情况下未能保证无菌处理,则应在24小时内重新消毒、处理脐带残端,以防止感染致脐风。

断脐后还需护脐。脐部要保持清洁、干燥,让脐带断端在数天后自然脱落。在此期间,要注意勿让脐部为污水、尿液及其他脏物所侵,洗澡时勿浸湿脐部,避免脐部污染,预防脐风、脐湿、脐疮等疾病。(三)祛除胎毒

胎毒,指胎中禀受之毒,主要指热毒。胎毒重者,出生时常表现为面目红赤、多啼声响、大便秘结等,易于发生丹毒、痈疖、湿疹、胎黄、胎热、口疮等病证。

自古以来,我国有给初生儿祛除胎毒的传统方法,给小儿服用少量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液,可以减少发病。常用的方法有:

1.银花甘草法 金银花6g,甘草2g。煎汤。可用此药液拭口,并以少量给小儿吸吮。

2.黄连法 黄连1~3g,用水浸泡令汁出,滴汁入小儿口中。黄连性寒,胎禀气弱者勿用。

3.大黄法 生大黄3g,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小儿口中。胎粪通下后停服,脾虚气弱者勿用。

4.豆豉法 淡豆豉10g,浓煎取汁,频频饮服。(四)洗浴衣着

初生之后,一般当时用消毒纱布拭去体表的血迹,次日给小儿洗澡。洗澡水要用开水,待降温至比小儿正常体温略高时使用,也可在浴汤中加入一枚猪胆汁以助解毒。洗浴时将小儿托于左手前臂,右手持纱布,蘸水后轻轻擦拭小儿体表。不要将小儿没入水中,以免浸湿脐部。洗毕后可在体表涂以少量消毒花生油或鱼肝油。第3天再给小儿洗浴,称为“三朝浴儿”。浴毕将全身拭干,皮肤皱折潮湿处扑以松花粉或滑石粉。洗浴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感受风寒。

小儿刚出生,必须注意保暖,要防止着凉或受暑。寒冷季节需做好保暖工作,室内可采用暖气,或热水袋,或辐射式保暖床,或暖箱等方法。新生儿衣着要适宜,衣服应柔软、宽松,容易穿换,不用纽扣、松紧带。临产前应将给婴儿准备的衣服取出吹晒,收藏衣服的箱子里不可放樟脑丸。我国传统上给新生儿夏季只围一只布肚兜,既凉爽又护腹。天冷时将婴儿包入襁褓,包扎松紧要适宜,过松易被蹬开,过紧则妨碍活动。尿布也要柔软而且吸水性强,尿布外不可加用塑料或橡皮包裹。(五)生后开乳

产妇分娩之后,应将小儿置于母亲身边,给予爱抚。一般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给小儿吸吮乳房,鼓励母亲按需哺乳。一般足月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强,吞咽功能基本完善。早期开乳有利于促进母乳分泌,对哺乳成功可起重要作用。开始2~3天乳汁分泌不多,但也可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若婴儿有明显的饥饿表现或体重减轻过多,可在哺乳后补授适量糖水或牛奶,但切不可以糖水或牛奶替代母乳。为了保证母乳喂养成功,必须坚持哺乳,代乳法不利于泌乳的建立。二、婴儿的喂养

婴儿期生长发育特别快,脾常不足,合理喂养显得特别重要。婴儿期保健,要做好喂养、护理和预防接种等工作。(一)喂养方法

婴儿喂养方法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3种。

1.母乳喂养 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为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最适合婴儿需要。其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糖之比例为1∶3∶6,易于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母乳温度适宜、经济、卫生;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并可刺激子宫收缩,促其早日恢复。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喂养方法,应由乳母细心观察婴儿的个体需要,以按需喂养为原则。主张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开乳,前两个月可按需喂哺,此后可逐渐定时喂养,每次哺乳不宜超过20分钟。根据各个婴儿的不同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每次哺乳时间,以吃饱为度。每次哺乳前要用温开水拭净乳头,乳母取坐位,将小儿抱于怀中,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哺乳后将小儿轻轻抱直,头靠母肩,轻拍其背,使吸乳时吞入胃中的空气排出,以减少溢乳。

断奶时间视母婴情况而定。一般可在小儿10~12个月时断奶,若母乳量多者也可延至1.5~2岁断奶。断奶应逐渐减少以至停止哺乳,不可骤断。若正值夏季或小儿患病之时,应推迟断奶。

2.混合喂养 因母乳不足而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混合喂养的方法有补授法和代授法两种。(1)补授法 每日母乳喂养的次数照常,每次喂完人乳后加喂一定量代乳品,直到婴儿吃饱。这种喂养方法可因经常吸吮刺激而维持母乳的分泌,因而较代授法为优。(2)代授法 1日内有数次完全喂牛、羊乳代替母乳。使用代授法时,每日母乳哺喂次数最好不少于3次,维持夜间喂乳,否则母乳会很快减少。

3.人工喂养 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别的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1)乳制品 根据当地习惯和条件选用动物乳,其中牛奶最为常用,配方奶粉应用也越来越广。

牛奶所含营养成分与人奶有差别。所含蛋白质较多,但以酪蛋白为主,在胃内形成凝块较大,不易消化。含乳糖较少,故喂食时最好加5%~8%的糖。婴儿每日约需加糖牛奶110mL/kg,需水每日150mL/kg。

配方奶粉是目前常用的乳制品,以牛奶为基础改造制成。配方奶粉降低了酪蛋白、无机盐含量,添加了乳清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乳糖,强化了微量营养素如核苷酸、维生素A和D、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铁和锌等。使用时应按年龄选择不同的配方段。调配时奶粉与水的重量比为1∶7,即用盛4.4g奶粉的专用小勺取一勺奶粉加30 mL温开水配成。婴儿配方奶粉用量为20g/(kg·d)。(2)代乳品 在不易获得乳制品的地区或对牛奶过敏的婴儿,还可选用大豆类代乳品进行喂养。大豆类代乳品营养价值较谷类代乳品为好。制备时应补足所缺成分,可用作3~4个月以上婴儿的代乳品。3个月以下婴儿因不易消化,最好不用豆类代乳品。

豆浆:用500g大豆制成豆浆约3000mL。每1000g豆浆加食盐1g,乳酸钙2g,淀粉20g,糖60g。煮沸20分钟,待温喂用。开始喂哺时可加1倍水稀释,如无消化不良可逐渐减少水分。

米、面制品如乳儿糕、糕干粉等,大多含碳水化合物高而蛋白质、脂肪过少,所含必需氨基酸也不完善,一般只宜作为辅助食品。使用时要加入一定量豆粉、蛋粉、鱼蛋白粉或奶粉及植物油,以增加其营养价值。

4.添加辅食 无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都应按时于一定月龄添加辅助食品。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不能同时添加几种,需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添加辅食的顺序可参照表1-3。表1-3 小儿添加辅食顺序表(二)护养方法

婴儿期间生长发育迅速,护养方面除了要合理喂养之外,必须根据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安排起居作息。阳光及新鲜空气是婴儿成长不可缺乏的,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才能增强小儿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婴儿衣着不可过暖,入秋后要缓缓加衣,以锻炼耐寒能力。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发育。古人有头要凉、背要暖、腹要暖、足要暖等说法,可资参照。婴儿要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掌握婴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的生理特点,在哺乳、戏耍等的安排上,注意有利于使之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婴儿期是感知觉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听觉及其分辨能力迅速提高,要结合生活的实践,教育、训练他们由近及远认识生活环境,促进感知觉发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婴儿期也要注意精神调摄,《小儿病源方论·养子十法》说:“勿令忽见非常之物。小儿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等兽,或嬉戏惊怵,或闻大声,因而作搐者,缘心气乘虚而精神中散故也。”(三)预防接种

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和传染病。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可早期发现生长发育异常、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疾病。要调节乳食,使婴儿的脾胃功能逐步增强,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降低脾胃病的发病率。

婴儿时期对各种传染病都有较高的易感性,必须切实按照我国卫生部制订的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规定的免疫程序,为1岁以内的婴儿完成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三、小儿一般保健措施

随着小儿的成长,其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范围扩大,虽体格生长、智力发育,但仍易于发病,需要做好保健工作。(一)饮食调养

幼儿处于以乳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饮食为主的时期,此期乳牙逐渐出齐,但咀嚼功能仍差,脾胃功能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为主。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吃零食,不挑不偏,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同时要防止食伤致病。其饮食调养需家长掌握。(二)起居着衣

这个时期小儿开始学走路,逐渐喜欢跑、跳、爬高。同时,手的精细动作也发展起来,逐步学会用玩具做游戏。在此期间,家长要防止摔跤,跌伤等意外。结合年龄特点,培养其良好生活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养成排便习惯等。通过对话、讲故事、唱歌等,促进其语言发育。关于着衣保暖,则遵《小儿病源论方·养子十法》的“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原则。(三)心理调节

此时期儿童行为黏人,难以管教。在儿童发展阶段中,这种情形称之依附现象。家长随时注意孩子的身心需求,如饥饿、害怕、孤单等,并给予适当满足,对于其依附需求及行为予以耐心地回馈,帮助孩子发展出独立自主的行为模式。(四)疾病预防

幼儿生活范围扩大,患病机会增加,要训练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耐心教育,纠正其不良习惯,如吮手、脏手抓食品、坐在地上玩耍等,饭前便后要洗手,腐败污染的食品不能吃,衣被经常换洗。幼儿的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发病率高,要防外感、慎起居、调饮食、讲卫生,才能减少发病。还要继续按计划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幼儿好奇好动,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差,应注意防止异物吸入、烫伤、触电、外伤、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如《育婴家秘·鞠养以慎其疾四》所说:“小儿玩弄嬉戏……勿使之弄刀剑,含铜铁,近水火。”项目四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自出生到成人,始终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是在形体、生理方面,还是在病因、病理方面小儿都与成人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生理特点(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即五脏六腑;娇嫩,即娇气、嫩弱之意;形,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生理功能活动,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即充实、完善之意。所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指小儿时期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发育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未健全。

从脏腑娇嫩的具体内容看,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表现尤为突出,故曰“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及“肾常虚”。

肺位在上,为娇脏,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小儿肺脏尤娇,肺常不足,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容易感冒、咳喘;小儿腠理疏松,肌肤薄嫩,卫外不固,感受外邪,从口鼻皮毛而入,首先犯肺。其他脏腑病变亦可累及肺,继之发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因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于成人较多,故脾胃功能相对不足,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饮食要注意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腹痛、积滞、吐泻。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小儿肾常虚表现为肾气未盛,肾精未充,骨骼未坚,齿未长或长而未紧;青春期前的女孩无“月事以时下”、男孩无“精气溢泻”,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弱等。小儿心、肝两脏亦未充盛,功能未健。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所以易受惊吓,其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未实,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搐等症。(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指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二、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外则易为六淫所侵,内则易为饮食所伤,故病理上表现为易于发病,易于传变,年龄越小则越突出。

小儿易于发病,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及传染病方面。

肺为娇脏,六淫外邪,不论是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受,均易先犯于肺,引发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疾病,使肺系疾病在儿科发病率最高。

小儿“脾常不足”。小儿脾胃的功能状态常与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由于乳食失节、食物不洁、脾运失健等因素导致的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疾病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在儿科仅次于肺系疾病而居第二位。

小儿“肾常虚”,临床多能见到肾精失充、骨骼改变的疾病,如小儿五迟、五软、解颅、遗尿、水肿等。

小儿疾病发生之后,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等病性的迅速转化。(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虽然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但小儿患病之后,常常病情的好转也比成人快,治愈率也比成人高。这是因为小儿脏腑清灵,活力充沛,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并且宿疾较少,病情相对单纯。只要诊断正确、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处理得当、用药适宜,疾病就容易很快康复。项目五 小儿推拿治疗概要一、小儿推拿治疗特点

由于小儿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临床推拿治疗时,它的操作手法、取穴、次数和时间等与成人推拿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小儿推拿的对象以5岁以下的小儿为好,婴幼儿尤为适宜。小儿推拿操作应按一定顺序进行。一种是部位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一种是穴位顺序:一般先推主穴,后推配穴;一种是手法顺序:先轻手法,如揉、运等,后重手法,如掐、拿等,以免刺激患儿哭闹。有些小儿推拿流派推拿时有特定的顺序,如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习惯以分手阴阳操作开始,以按肩井法结束。推拿时不要拘泥于顺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小儿推拿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而定,一般婴幼儿治疗1次10~15分钟。若年龄大,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某些急性病如高热,可每日推拿2次。

小儿推拿用穴除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小儿推拿专用的特定穴位。这些穴位大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两手居多。

由于小儿发病方面的特点,以外感、饮食内伤、热性病居多,故治疗上多采用解表、消导、清热等方法。另外,小儿患病传变迅速,易生他变,临诊时须谨慎果断,不可贻误病情。对于危重患儿,不宜单独采用小儿推拿,应综合治疗。二、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的拟定,与中药处方一样,按照理、法、方、穴的思路来辨证施治。

小儿推拿处方用名用推拿法表示,就是将手法名称和穴位名称相结合,表达的是一种推拿操作。如取板门穴用揉法,称“揉板门”;肚角穴用拿法,称“拿肚角”。推拿法还包括手法的补泻,如“补脾经”,指用补法推脾经,而“清脾经”指用泻法推脾经。推拿法也能体现手法在穴位上的操作方向,如“推上七节骨”“板门推向横纹”。

在推拿处方上,要注明每个穴位的操作次数和时间,如运八卦300次,摩腹5分钟,捏脊3遍,掐四横纹3次等。

在小儿推拿处方中也有主穴和配穴。主穴是针对病因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穴位,一般有1~3个。配穴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二是对主穴有制约作用,三是协助主穴治疗一些兼证。三、小儿推拿禁忌证

小儿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治疗范围广泛,疗效显著。但它也有禁忌证,必须严格掌握,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1.各种急性传染病。

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血证、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4.骨与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

5.各种皮肤病患处。

6.皮肤损害处,如烧伤、烫伤、皮肤局部破损。

7.骨折早起和截瘫初期。

8.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及极度虚弱的危重病患儿。

9.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原则的疾病。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操作者手指甲要修剪圆润,长短适宜,以防伤及患儿。

2.操作者两手保持清洁、温暖。天气冷时,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手凉刺激患儿,影响治疗。

3.室内保持适宜温度,空气要流通,环境安静。

4.治疗过程中要认真操作,要态度和蔼、细心、耐心,密切关注患儿。

5.操作时,手法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应先用轻柔手法,争取患儿配合。

6.推拿穴位时,一般配用推拿介质,以防擦伤患儿皮肤。

7.推完一个患儿后,要及时清洗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8.惊厥的患儿,经施术后,如未停止,当使其侧卧,并以压舌板置患儿口中,促使呼吸通畅,以免发生窒息,并结合其他急救措施。五、小儿推拿介质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润滑保护皮肤,推拿时在施术部位的皮肤上涂抹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就是介质。推拿介质一般常用的有粉剂、膏剂、油剂和酊剂。临床常用的推拿介质有以下几种:

1.滑石粉 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介质,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的作用。一年四季均可使用。临床上也经常用质量较好的爽身粉代替。

2.葱姜水 将生姜、葱白捣烂取汁,或者将葱姜切片用95%乙醇浸泡,按1∶3的比例,取汁用。葱姜水辛温发散,有助于驱散外邪,多用于冬春季节的风寒表证。

3.薄荷水 取鲜薄荷捣烂取汁,或干薄荷叶浸泡于适量的开水中去渣取汁用。有辛凉解表、清退暑热的作用,多用于夏季,外感风热等所致的发热、咳嗽等证。

4.凉水 即凉开水。能够清凉退热,一般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5.冬青膏 由冬青油(水杨酸甲酯)、薄荷脑、凡士林和少许麝香配置而成,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多用于小儿虚寒性腹泻。

6.外用药酒 用中药浸泡于白酒中,数日后取其浸出液使用。复习思考

1.小儿期划分为哪些阶段?

2.小儿体重生长特点公式是什么?

3.小儿头围生长指标是什么?若头围过大、头围过小提示什么?

4.小儿生理特点有哪些?

5.小儿病理特点有哪些?扫一扫,知答案模块二诊法概要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推拿治疗中望、闻、问、切的特色方法与辨证特点。

知识要求

1.掌握 小儿推拿治疗中望、闻、问、切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八纲辨证、脏腑病机与辨证特点与方法。

2.熟悉 卫气营血辨证、六淫病因辨证特点。

3.了解 气血津液辨证特点。

能力要求

通过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能够结合小儿推拿治疗中望、闻、问、切的内容与方法,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淫病因辨证对小儿病情进行辨证分析。项目一 四诊概要

小儿疾病的诊断方法,与临床其他各科一样,也是采取望、闻、问、切四种不同的诊察手段。但由于乳婴儿在诊病时不会自己表达疾病的痛苦,又因啼哭吵闹影响气息脉象,较大儿童虽会说话,但也不能正确表述自己的病情,所以儿科自古就有“哑科”之称。历代儿科对小儿诊法,尤为重视望诊。正如《幼科铁镜·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所言:“而小儿科,则惟以望为主,问继之,闻则次。”一、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通过对患儿全身或局部的观察,获得与疾病有关辨证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望诊,小儿反映出的病情的真实性比成人更为明显,不易受到患儿主观因素的影响。历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儿科四诊之首。儿科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等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望神色

神指小儿的精神状态。神,反映在目光、面色、表情、意识和形态上,故应从局部到整体仔细观察。有神者,二目有神,表情活泼,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反应敏捷,是气血调和、神气充沛的表现。无神者,精神委顿,目光呆滞,面色晦暗,呼吸不匀,反应迟钝,均为气血失调、体弱有病的表现,属病情较重之象。

色,是指小儿的面部气色。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皮肤颜色分青、赤、黄、白、黑五种,简称五色。通过观察五色来诊断小儿疾病,又称五色诊。

1.五色主病(1)面呈青色 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风。面白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面青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之时;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面呈青色,病情一般较重,应注意观察。(2)面呈赤色 多为热证。面红耳赤,咽喉疼痛,脉浮有力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唇红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两颧艳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3)面呈黄色 多为脾证或有湿浊。面色委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调,常见于疳证;面黄无华,脐周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面目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晦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出生后2~3天或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为胎黄,有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之分。(4)面呈白色 多为寒证、虚证。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面白少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5)面呈黑色 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面色黑暗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见于药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

2.五部配五脏 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鼻部、颏部,根据小儿面部不同部位出现的各种色泽变化,结合所属脏腑来推断病变的部分与性质,就是五部配五脏的望诊方法。五部与五脏的关系及主病,最早见于《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随证治之”可供临床参考。(二)望形态

形指形体、态指动态。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儿的形体和姿势动态等变化,以推断疾病的性质。

1.望形体 形体望诊的形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甲等。凡毛发润泽、皮肤柔韧、肌肉丰满、筋骨强健、神态灵活者,属胎禀充足,营养良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毛发萎黄、皮肤干枯、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神态呆滞者,多为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头方发稀、囟门宽大、胸廓高耸、形如鸡胸,见于佝偻病;头大颌缩、前囟宽大、头缝开解、眼睑下垂,见于解颅。

2.望动态 动态是指身体各部分的动静姿态变化。不同疾病有不同的姿势动态,通过动态观察,可以判断不同的疾病。如小儿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颈项强直、手指开合、四肢拘急、角弓反张者,多属惊风;翻滚不安、呼叫哭吵、两手捧腹者,多为腹痛所致;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三)审苗窍

苖窍是指口、舌、鼻、耳及前后二阴。苗窍与脏腑关系密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审察苗窍可以测知脏腑病情。

1.察舌 小儿舌诊主要观察舌体、舌质和舌苔三个方面。(1)舌体 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活动自如。小儿舌体强硬,伸缩受限,多见于脑炎后遗症;舌抖动伸缩,多见于脑发育不良;舌常外伸,久不回缩,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呆小病;舌反复伸出舔唇,旋即回缩,常见于先天愚型;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为脾胃虚弱。(2)舌质 正常小儿舌质为淡红色。小儿舌质淡白为气血亏虚;舌质绛红为热入营血,见于热性病的极期;舌红少苔,甚则无苔而干,为阴虚火旺;舌质紫暗或紫红,为气血瘀滞;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者,常见于丹痧、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3)舌苔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正常小儿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白苔。苔白为寒,苔黄为热,苔白腻为寒湿内滞,或有寒痰食积。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乳食内停;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多为胃之气阴不足所致。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者,称“霉酱苔”,为宿食内停,中焦气机阻滞。小儿常有因服药、进食而染苔者,如食橄榄、乌梅、铁剂等可使舌苔染黑,服青黛可使舌苔染青,食牛乳、豆浆可使舌苔染白,食橘子水、蛋黄可使舌苔染黄等,不可误认为病苔。

2.察目 若黑晴圆大、光亮灵活,为肝肾气血充沛;眼无光彩,二目无神,为病态;两目凝视,或直或斜,多为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病多危重;瞳孔缩小,多为热毒内闭,见于中毒(有机磷、毒蕈或某些药物)。

3.察鼻 主要观察鼻内分泌物和鼻形的变化。鼻塞,流清涕,伴有喷嚏,为风寒感冒;鼻流黄浊涕者,多为风热客肺;鼻流浊涕,有腥臭而反复难愈者,多为肺经郁热,常见于鼻渊;鼻衄为肺经有热,血热妄行;鼻孔干燥,为肺热伤津,或燥邪犯肺;鼻翼翕动,兼有高热者,多为邪热壅肺。

4.察口 主要观察口唇、口腔黏膜、齿龈及咽喉。唇色淡白为气血亏虚;唇色淡青为风寒束表;唇色红赤为热;唇色红紫为瘀热互结;唇色樱红,为暴泻伤阴;唇白而肿,是为唇风;全身出现皮疹,而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