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编导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0 16:41:31

点击下载

作者:朱宝贺,王慧敏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电视文艺编导教程

电视文艺编导教程试读:

总序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我们尝试编纂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概括起来主要基于这样几点考虑和探索:

教材是一幅知识的蓝图,它标明知识的走向、知识的关系和知识的系统。然而,我们所强调的则是对知识走向的创新,知识关系的重构和知识系统的再建。

教材不该是对知识的按图索骥,而应该是对知识变化过程的引领。没有变化的知识不是真知识,不能运用的知识不是活知识。知识的生命在于知识的重组、知识的再生和知识的生产。知识是一个过程,了解和获得知识的真正目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

教材要教给学生学什么,还要告诉学生什么如何学,更要指导学生什么如何应用。这里的应用不是指如何操作,而是指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巧妙融合和灵活处理。应用不是指做什么,而是指利用什么做什么。利用得好坏就是应用的方法。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形式也是内容,根据对象选择内容,更应根据对象设定方法。

教育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索的过程,因为知识永远都在变化。掌握知识变化的规律永远都需要探索——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创建,一种辉煌。

一套教材的总序,就是一套教材的总的开头。开头的目的其实不在开头本身,开头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急着往后看,看内容、看思路、看方法。所以,总序的文字就应该少到极致,而思考的空间却应该大到无穷……丁海宴2008年8月6日于南京方山序王更新

九月的南京,还在释放酷暑的余热,朱宝贺先生邀我为他们即将出版的《电视文艺编导教程》作序,着实让我诚惶诚恐。

朱宝贺先生是我的前辈,是我为人师表、探究学问的榜样。先生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从业经验,并且30多年致力于传媒教育与研究,在业界学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他所著的《广播剧编剧艺术》、《电视文艺编导艺术》是国内最早在这些领域进行理论研究和梳理的专著,曾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优秀教材、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这本《电视文艺编导教程》是电视文艺编导专业学生的核心教材。朱宝贺先生和王慧敏老师根据当下电视文艺节目形态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结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电视编导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编著了此书。

该书从内容和框架上,突出了知识性、应用性、指导性、时新性。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第二章“电视文艺栏目种类与策划”;第三章“电视综艺节目”;第四章“撰写综艺晚会文学台本”;第五章“电视文艺导演的学养与素养”;第六章“电视文艺导演的职责”。每章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知识要点,有生动精辟的案例分析,还有思考与训练、阅读导航等。这些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训练和培养专业应用技能上,能够深入浅出、化繁为简。教程的附录部分遴选了有代表性的不同形态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学台本,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朱宝贺先生和王慧敏老师根据电视节目整理出来的,资料相当宝贵,具有一定的专业典范性和指导性。教程中还对目前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级卫视台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定位、风格和特点进行了介绍,所引案例包括《中国画面——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盛典》、2010年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以及近年重大节日的电视综艺晚会,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时新性。教程整体上体现出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对于电视文艺编导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该书的编写过程中,朱宝贺先生及时总结教学成果,孜孜以求知识更新。为了收集资料,七十几岁的老人家不辞辛劳往返于北京/南京,一边上课,一边写作,精力充沛,治学严谨。先生还热情、无私地栽培青年教师,对与他共同编写教材的王慧敏老师悉心指导,这一切都让我钦佩、感动。

借此,向朱宝贺先生的学识、热情、严谨、坚持、辛苦致敬!2011年9月

第一章 电视专题文艺节目

学习目标

·了解专题节目的界定和类型。

·了解专题节目与专题文艺节目的异同。

·了解专题文艺的表现元素。

·了解专题文艺的结构。

·了解撰写专题文艺稿的要求。

·了解专题文艺节目的走向。“电视文艺”按第21届电视文艺“星光奖”所规定的项目分为:综艺节目、歌舞节目、音乐节目、戏曲节目、文艺专题片、纪录片、文学节目、少儿节目、动画片、科普节目、文艺栏目。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进行分类,电视文艺可分为:专题型、专项型、综艺型文艺节目。首先我们要探讨的是电视专题文艺节目,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专题节目。

第一节 电视专题节目

关于专题节目的界定、分类问题,中央电视台研究室曾于1992年11月、1993年4月和11月分别在北京、浙江舟山和湖北宜昌举行过三次中国电视专题节目分类和界定研究活动,会上邀请了全国电视界的部分专题节目编导和学术界专家。本着“涵盖周全、分类准确、界定周密、表述精当”的原则,与会编导和学术界专家展开了热烈研讨,对纷繁复杂的专题节目形态做了归纳和整理,并对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概念表述,制定出了《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分类条目简表》。该简表也成为我国电视艺术理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分类条目简表》包括以下内容:一、报道类(含纪录片)(一)纪实型:1.新闻性;2.文献性;3.文化性;4.综合性。(二)创意型:1.抒情性;2.表现性;3.哲理性;4.愉悦性。(三)政论型:1.评论性;2.思辨性;3.论证性。(四)访谈型:1.对话性;2.专访性;3.座谈性。(五)对话型:1.报告性;2.发布性;3.礼仪性。二、栏目类(一)对象型:1.军人节目;2.青少年节目;3.老年节目;4.妇女节目;5.残疾人节目;6.少数民族节目;7.港澳台胞节目;8.对外节目。(二)公共类:1.社会节目;2.经济节目;3.文化节目;4.体育节目;5.科技节目;6.卫生节目。(三)服务类:1.公益性(①天气预报;②股市行情;③寻人启事;④广而告知;⑤节目预告);2.指导性(①示范节目;②时令节目)。三、非栏目类(一)特别节目型(二)系列节目型(三)连续节目型(四)竞赛型:1.益智性;2.娱乐性;3.技能性。四、其他类(一)主持人节目(二)节目主持人

在这个简表中,对文艺性专题节目没有明确规定,但后者同样包容在这几种类型之中。因此,电视专题文艺节目既有专题节目的共性——主题相对统一,又有文艺节目的个性——以文艺为选题对象,是一种运用文艺素材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而形成的节目形态。

专题节目是在确定主题的前提下进行纪实性的创作,要求主题相对统一。它往往是创作者在先期深入生活采访后确定主题,在主题的统帅下选择素材进行构思,把最深刻的感受凝于笔端,写出文学台本。调动多种素材为展示主题服务。所选择的素材绝不能虚构,必须是具有真实性或纪实性的材料。通过镜头语言和各种声、光、色手段对主题作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强调主题的集中性。关于专题节目与纪录片的区别可参见表1-1:表1-1

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从界定上说,应该属于文艺节目的范畴,是专题节目中的一个支脉。所谓专题文艺节目,是一种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开宗明义的节目形态。它一般都是围绕主题精选相关的节目素材,题材集中,主旨鲜明,样式较多,有一定的完整性和深度感。主题明确、鲜明、生动,素材的精心选择和再创造,是办好专题文艺节目的关键。

另一方面,电视专题文艺虽然有文艺的成分,但它毕竟是专题节目的一种,依然强调真实性,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专题文艺与电视专题节目之间的区别是:电视专题节目是纪实性的,不允许有杜撰或虚构;而电视专题文艺允许在纪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比如,它可以用非现场声源的音乐烘托某种情绪,可以插入资料性的画面和回忆性的镜头以及空镜头,甚至可以将摄像机搬到现场以外拍摄移动中的现场,等等。

纪实性是电视专题文艺的本质,如何把现实生活拍得生动感人、富有意义而且好看,这就要取决于编导的艺术功底了。

从广义上来说,电视专题文艺是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分支;从狭义上来说,它又是文艺节目的一个分支。因此说,电视专题文艺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真实性又有文艺性,二者缺一不可。无论是从编导创作的角度还是受众接受的角度来说,电视专题文艺都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节目样式。

第二节 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的类型

根据节目的内容和编导的立意,专题文艺从形式上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访谈类的专题文艺、报道类的专题文艺、介绍类的专题文艺、抒情类的专题文艺、评述类的专题文艺、赏析类的专题文艺以及特别类型的专题文艺。

一、访谈类的专题文艺

这类节目不以文艺的本体作为反映的对象,而是以评价、介绍文艺现象为主,它的界定必须是对有关的文艺活动进行访谈,而不包括与文艺无关的内容。如果是文艺以外的内容,则将其归类于专题节目。比如专题文艺《春节晚会访谈录》,这个节目集中在有关春节晚会的主题,其中涉及四个问题:1.众口难调调众口;2.春节晚会的“动情点”问题;3.走出演播室又怎样?4.祝福你,春节晚会。这类节目是专题文艺中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确定访谈题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要清晰、有一定的代表性,被访者的回答要简单、明确,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观众产生疑虑。

访谈节目既有多人访谈,也有单人访谈。《春节晚会访谈录》属于多人访谈,涉及的面较宽,访问的人次也较多。这种访谈能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到节目中来,因此,所反映的问题也能代表广大电视观众的想法、意见和愿望。单人访谈多以艺术创作为主题,做深入的探讨和详尽的介绍。在《王冼平谈春节歌舞晚会——致春天》这个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受访者王冼平之间通过问答的方式,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歌舞晚会的构思、艺术处理以及一些幕后鲜为人知的趣闻等情况。这类访谈往往是从微观上介绍节目的创作、导演和表演的艺术处理,既能传播一定的知识也能满足观众的好奇心理,从而培养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提高了观众的欣赏水平。

访谈类节目容易使观众产生倦怠感,因此,节目内容尤其应具有时代感,所选择的素材要紧密围绕主题,同时采用多种节目样式,丰富节目内容。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是一个典型的访谈类专题文艺栏目,在《电影照进现实》一期节目中邀请的是电影《无形杀》的制片人谢晓东。《无形杀》讲述的是“人肉搜索”对个体生活产生强烈影响的故事,是中国第一部有关这个题材的电影。主持人马东和嘉宾谢晓东对这部电影的创作动机、拍摄的意义、拍摄期间的艺术创作、整部电影的运作、国家电影机制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节目中插入了精彩的电影片段,既让电视观众在电影未上映之前先睹为快,又起到了起承转合的衔接作用。

二、报道类的专题文艺

报道类的专题文艺是指专门报道文化艺术界或电视文艺界的创作、演出活动的一类专题节目。这类专题文艺既富有新闻的纪实性,又有相对的时效性。

中央电视台《幕后》栏目是一档专门展现文艺节目创作过程的节目。该节目围绕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对观众关心的春晚节目的制作过程做了详细的报道。例如,关于小沈阳和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的创作过程,在后台几位主演是如何讨论小品的包袱设置以及有几个不同版本的结尾等,都予以披露报道。每一年中央电视台在春节联欢晚会前后都会推出一系列的幕后花絮节目,此外还有报道中国音乐电视大奖赛、歌手大奖赛的节目,等等。这些节目系统地向观众报道文艺活动的筹备过程,把文艺活动的后台工作情况都如实地向观众进行展示,使观众不仅能看到台前精彩的节目,而且也了解到幕后工作的艰辛,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报道类的专题文艺节目需要为观众提供完整、清晰的信息,还要能给观众带来一定的艺术审美享受。例如在系列节目《杨丽萍和她的原生态》中,有大量的《云南的响声》现场演出的画面,对于那些不能去现场观看演出的电视观众来说,给他们带来了直观的审美感受,使他们也可以欣赏到一台全新的、精彩的节目演出。

三、介绍类的专题文艺

这类专题文艺主要是从介绍的角度制作节目,观众可以通过节目了解到文化艺术界的著名人物、专业的文艺知识、有独特艺术品格的剧种以及优秀的文艺作品,等等。这类专题文艺囊括的范围比较广泛,是专题文艺的主体形式。其中包括:(一)介绍人物

如对音乐家、画家、雕塑家、表演艺术家、舞蹈家等的介绍。这类专题文艺节目的要求是:定位人物,以事为衬,以艺托人,突出精神。

介绍人物的专题文艺节目,实际上是关于文艺人物的专题片,将其作为一类是因为节目中所介绍的人物是独具艺术特质的“人”,具有一定美学意义的内涵。他们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是美的艺术品质,以及他们获得这种艺术品质所要经历的一般人不曾经历的生活道路,这本身就具有审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艺术界名人往往很受观众的青睐,这是因为文艺创作过程的特殊性和欣赏过程中产生的一定轰动效应,使得文化艺术活动在普通人心目中具有神圣感和神秘感,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探秘心理。文艺人物专题节目,可以把普通观众带到文化艺术界名人创作和生活的世界中,满足观众的特殊心理需求,同时也就增强了这类节目的可视性。这类专题文艺节目既要展现人物艺术创作的魅力,又要深入人物内心,通过事件展现人物的独特品格。例如,《人物》栏目之“艺坛大家·方掬芬”介绍的是儿童剧表演艺术家方掬芬的艺术创作活动,其中有这样的细节:方掬芬让记者摸布娃娃,听玩具鸟叫,连声地跟记者说:“好玩吧?我都不敢拿出来放在外面,几天就会被我摸脏了。”通过这一系列细节描写,既展现出一位老艺术家的童心未泯和她从事儿童剧工作所特有的气质,又拉近了艺术大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二)介绍知识

介绍知识的专题文艺节目的要求是:以传授知识、追根寻源、层层递进、阐述演变为准则。例如,《古乐南音》介绍了作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的形成过程,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在这个节目中,主持人通过串联词引出题目,用画面和字幕分别介绍单个乐器,解说人用解说词详细地介绍曲目,插播古画、诗词等材料与解说词相配合,主持人提出问题并以传说中的故事为引子介绍南音的发展历史:中原人民南迁到泉州,把中原文化带到泉州,使古老的音乐一代一代相传至今成为音乐的活化石。《京都古戏楼》介绍了皇家戏楼(平阳戏楼、听郦馆戏楼、畅音阁大戏楼、恭王府戏楼等)、会馆与民间戏楼(湖广戏楼、古北口戏楼、广和楼戏楼)及有关戏楼的建筑、传说等方面的知识。《川剧与变脸》介绍了川剧的历史及其中的绝活——变脸的来历、传人与发展,以及川剧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的广泛影响等。(三)介绍作品

古今中外曾产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编导有责任将这些优秀作品介绍给观众。这类专题文艺节目不仅可以普及观众的知识面,使其了解新的文艺作品和优秀的艺术家,而且可以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介绍作品的专题文艺节目的要求是:选择优秀的作品,介绍诞生年代,叙述历史地位,突现内涵外延。

江苏民歌《茉莉花》这首歌曲,经过编导创作成专题文艺《芬芳年代——茉莉花》后,使观众对这首经典民歌的来龙去脉有了详尽的了解,同时节目对这首民歌对国内外民族歌曲的影响、发展等内容都做了详尽的介绍,从中揭示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真谛。节目以香港回归祖国庆典上演奏的《茉莉花》乐曲为切入点,介绍这首民歌的演变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以及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所产生的作用,借以说明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此外还有许多文艺节目也对作品的形成过程做了介绍。如《千手观音——心手相连》,通过对手语老师、编舞、导演以及领舞者邰丽华等人的访谈,介绍了《千手观音》这部舞蹈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在国内外产生的影响。

四、抒情类的专题文艺

抒情类的专题文艺往往侧重于文化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文艺方面的内容略微偏少,强调一种历史感和抒情感,有点类似于音画散文。抒情类的专题文艺节目的要求是:融知识风物,拟状物抒情,形散神不散,文化在其间。

例如专题文艺《洛阳牡丹情》,先介绍的是牡丹的品种和繁衍的历史,然后介绍洛阳是十五朝的古都、现代的工业重镇,以盛产牡丹闻名。“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人对牡丹有着特殊的情感,由牡丹引发的文化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牡丹来到洛阳是牡丹之幸,洛阳有了牡丹也是洛阳之幸。以牡丹为线索贯穿着洛阳的历史和今天,抒发着洛阳人对牡丹的那份深情。《江南——千年陈酒》是刘郎编导的《江南》系列片之五。在这一集中,以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为切入点,引出绍兴盛产黄酒的话题。绍兴东浦镇有位酿酒师傅汤百年,其祖父和父亲都是酿酒的能手,而他也遵照祖上的传统工艺进行酿酒。他用糯米和鉴湖水系的水酿造黄酒,好酒与好水、好米息息相关。中国第一个王朝创建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陵墓就坐落在绍兴城外,鉴湖水系不仅养育了江南的子民,也孕育出灿烂的文化。酒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酒而引发出王羲之的《兰亭序》、陆游和唐婉的名词《钗头凤》。此外,文化名人鲁迅也出生在绍兴,咸亨酒店则由此闻名。绍剧也透着浓浓的酒香。黄酒的品牌“花雕酒”、“香雪”、“女儿红”等都蜚声海内外。革命先驱徐锡麟、秋瑾等都有着绍兴人的黄酒性格。绍兴像一尊古老的酒坛,而绍兴的文化更像是千年陈酒。编导以抒情的笔调对酒与文化的关系做了细致而全面的表述,是一部较典型的文化抒情类的专题节目。如果从文化的宏观角度看,把它归于专题文艺节目也是可以的。

五、评述类的专题文艺

这类专题文艺往往带有夹叙夹议的风格,既有叙述的解说词,又有对节目的评述成分,甚至还可以借题发挥,引申和深化主题,如《歌曲比赛评述》、《舞蹈比赛评述》等。这类专题文艺的要求是:夹叙夹议,简言点评,褒贬得当,观点鲜明。

六、赏析类的专题文艺

赏析类的专题文艺,多由主持人或嘉宾、编导和演员等带领观众欣赏一些富有艺术性的文艺节目。

七、特别类型的专题文艺

这一类型的专题文艺是指为了体现某种特定意图或传播某一重要内容而特别采制和播出的节目。它是同固定节目相对应的一类节目,常用于重要的纪念日、节日或比赛,主要以题材重大、主题集中、思想性强、艺术水平较高吸引观众。这类节目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事件或活动的特别节目,常以系列形式出现。其播出时间不受固定的时间表的限制,而且通常安排在黄金时段,如国庆特别文艺节目、春节特别节目等。《中国文艺》栏目播出的《除夕夜》这个专题文艺共分为四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集:20世纪50年代,一部黑白电影的春节联欢晚会在春节期间拍摄完成,虽然电影的上映因制作周期长而在半年后才与观众见面,但它仍不失为一次创举。这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又举办了广播春节联欢晚会。当历史步入1983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终于出现在了电视荧屏上。

第二集:以情与爱的奉献、苦与乐的体验、名与利的淡泊,甚至生与死的考验为线索,用感人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反映出晚会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责任感、使命感、敬业精神与牺牲精神。

第三集:为了拉近与广大电视观众的距离,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电视春节联欢晚会的创作者们付出艰辛的努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求创新。而观照时代潮流、反映年度大事,更是成为电视春节联欢晚会义不容辞的重任。这一切都巧妙地融合在一个个精彩感人的节目中。

第四集:围绕电视春节联欢晚会在各个不同时期,针对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推出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节目,穿插了大量相关导演及创作人员的采访,打破原有素材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精彩画面,扩大信息量。

每逢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电视台都会制作这种特别类型的专题文艺节目,它既是对文艺发展的梳理,又有很强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第三节 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的创作

一、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的表现元素

要构思一档专题文艺节目,在主题的要求下选取素材成为专题文艺的表现元素。从节目创作出发,大致涉及以下几种语言元素:

1.主持语言——串联词起到提出问题、组织段落以及结构全篇的作用。

2.解说语言——叙事、解释、介绍、说明内容。

3.画面语言——选取画面与解说词相配合,完成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了解说词的充分表达,选用空镜头来进行匹配也可视为画面语言。

所谓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节目创作者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这其中主要是指镜头、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元素的组合方式。

4.字幕语言——强调和补充解说词难以承担的任务,同时也起到注解的作用。

5.音乐语言——歌曲、配乐,起到烘托情感和情绪的作用。

6.造型语言——雕塑、建筑、绘画等节目素材。

7.音响语言——补充空间的音响,烘托气氛。

8.资料语言——引用诗词文学、史料性的照片等。

9.采访语言——补充、说明、印证创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

以上几种语言构成了专题文艺节目的整体,彼此相互融合,共同完成体现主题、传达节目信息的任务。

二、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的结构

结构包括主题的提炼及事件的发展(节目的开头、结尾、高潮和总体布局,以及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编导既要“全局在胸”,又要不枝不蔓。

1.序(或前言)——选题的意义,问题的提出。

2.中间——问题的展开。依据认知的逻辑,层层递进,娓娓道来。此处要注意层次清楚,即:先说、后说、再说;段落要分明,即一个问题或题目结束后再转入下一个问题或题目,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进行下去,直到完成主题要表述的使命。每个段落要求层次清楚。

3.结尾——要照应开头、总结全篇。此处要精练,不可拖泥带水,要给观众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4.结构形式(1)线性结构,其形式为:序—A—B—C—D—结论。一般来说,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内容,这也是电视节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例如,2009年,北京电视台专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制作了一部20集的专题文艺节目《百花》。《百花》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盛况,详尽地记录了社会主义文艺大繁荣的面貌。这部系列专题节目在整体结构上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文艺作品,是典型的线性结构。(2)板块结构,其形式为:。这种结构适用于内容较为分散但又有同一主题的素材,各板块之间为平行关系,服务于同一个中心思想。例如,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录制的《与梦同行》就是一部展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15年所取得的光辉成就的专题文艺节目。节目没有采取常见的时间线性叙述方式,而是选取几部代表作品,结合表演者的人生故事,展现了残疾人演员的精神世界。在内容上采取人物故事和表演节目相结合,并列平行的结构方式,最后统一于残疾人艺术的主题之下,带给人深刻的思考。图1-1 圆形辐射状结构(3)圆形辐射状结构,即围绕同一个主题,朝不同方向伸展(如图1-1所示)。比如,《芬芳年代——茉莉花》围绕《茉莉花》这首民歌,对其久唱不衰的原因、对国内外民族歌曲的影响以及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4)点面结合的结构,即以一个事件为点,由点扩展到面,最后点面结合的形式。也有人称这种结构为横线与纵线交叉的结构。比如《江南——千年陈酒》,从“造酒”这一事件扩展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属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

一般来说,专题文艺节目由于篇幅较短,结构不可能过于复杂。但对于一些大型专题文艺节目来说,则可以将几种结构形式综合起来使用。这样处理的前提是节目资料要丰富,素材要多样化,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融合,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而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三、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的撰稿

专题文艺节目稿的撰写要求文字语言与画面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为主题服务,使观众从解说词和画面中能够得到知识、信息和美感,审美水平获得提高。

通常来说,解说词的写作,作者主要运用散文体语言进行叙述、描写,用评述性的语言进行说明与点评。解说词叙述注意层次要分明,段落要明晰,语言要精练,有韵味、有文采,口语化。解说词在专题文艺节目中主要起到承上启下、提纲挈领、解释主题、传递情感的作用,它是节目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创作者要格外下工夫。电视编导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解说词和串联词最好由编导亲自动手写,这样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经过充分酝酿、反复推敲和精心撰写的解说词,能较好地体现编导艺术创作的整体构思。

编导要有全新的创作理念和熟练的技巧及方法,这些都是制作好一档专题文艺节目的重要保证。著名专题文艺节目编导刘郎曾说过:“就个人的体会而言,我觉得真正的电视撰稿,应该是包括选材、开掘、结构、画面设计、文学表述等多种内容的综合性精神劳动,它本身就包含着编导工作的极大成分。或者说,真正的电视撰稿人,实际上在撰写纲要的时候,执的就是导演之笔。记得在撰稿阶段,我曾留意了以下几个方面:在选择事件的时候,要主干清晰;在组织材料的时候,要删繁就简;在进行结构的时候,要段落干净;在设计画面的时候,要注意营造;在文学表述的时候,要把握语势。”刘郎的这段话可以说颇得电视专题文艺编导工作的三昧。一档节目从选题开始直到制作完成,是一项相当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环节,都倾注着编导的心血、才智和热情,任何一点疏忽、懈怠和偏差都会毫不客气地显示在电视屏幕上,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收视情绪。所以要吸引观众津津有味地看完节目,必须高度负责地对待节目中的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第四节 电视专题文艺节目的走向

一、专题文艺节目

专题文艺节目是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表现某一题材、人物或知识,或欣赏、或评述、或报道,节目中所有的文艺成分仅作为节目语言或素材来为主题服务,而不是完整地表现某一文艺作品的全部内容。这类专题文艺节目的选材较为广泛。比如,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文艺》栏目国庆60周年特别节目“十月·记忆”即属于这种类型。整个节目分为“情感记忆”、“家园记忆”、“五环记忆”、“乡村记忆”、“城市记忆”五个板块。在“城市记忆”这一板块中,又分为“车水马龙”、“城市短衫”、“粗粮细粮”、“大城小市”、“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戏里戏外”七集,节目中引用了影视剧作品片段、相声小品表演、音乐作品以及嘉宾的亲身讲述,以此说明城市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文艺专题节目

文艺专题节目是在某一主题思想的指引下,用艺术门类中的各种文艺形式来阐释或说明所规定的主题。它将审美性与欣赏娱乐性放在首位,同时也适当地融入了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这种文艺专题节目在内容上既有简单的艺术门类的组合,如歌舞组合、戏曲组合、小品组合,等等;也有多种艺术门类中的不同文艺形式的组合,形成主题性的综合文艺节目。这类节目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于一体,用电视艺术表现手段,深刻揭示主题,具有鲜明的个性。例如,王冼平任总导演的《百年经典——20世纪中外音乐舞蹈》就属于文艺专题节目。该节目以展示20世纪的经典音乐舞蹈为主题,选取了各类民歌、流行音乐、音乐故事、戏剧片段等不同的文艺样式,介绍了当时的著名音乐家、舞蹈家的创作生涯,详细地描述了百年舞蹈历史。

三、专题艺术片节目

这类节目综合了专题文艺与文艺专题节目的特点,因此它既具备专题文艺的纪实性,又强调文艺专题的主题性。这类节目一般时间较长,容量较大,是文艺类专题节目中的大型作品。

例如,电视专题艺术片《七弦的风骚》展现了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中国古琴的高雅和风骚,以及“琴乡”江苏常熟的千年文脉和人杰地灵。著名的电视艺术片编导刘郎“将中国古琴的历史与体式、琴乡与琴境、琴手与琴心作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烛照和‘道’与‘器’关系层面的深刻探讨,写出了古琴这个美丽而雅致的文化图腾的高古圆融和奥秘无穷”。

以上三个层面或类型上的划分,主要是从节目形式与内容的不同特点来定位的。

总之,专题文艺从纪实性走向文艺与纪实相互渗透,继而强调纪实的成分,题材选择日益广泛多样。而文艺专题强调文艺的主题性,用文艺节目表现主题,由文艺专题发展到综合文艺晚会。综合文艺晚会具有兼容性,综合了文艺范畴中的所有艺术门类的艺术成分和非艺术的成分。“晚会”一词不过是个时间的概念,而综合则既是形式上又是内容上的组合概念(见图1-2):图1-2纪录片节目:拍摄真实生活进行剪接的节目。专题节目:编辑真实的材料表现主题的节目。专题文艺节目:运用真实的材料表现文艺现象的节目。一般来说,在片中没有完整的文艺节目,多截取文艺表演的片段来为主题服务。艺术片节目:以纪实性与文艺的抒情性相结合表现主题的节目。文艺专题节目:以不同的文艺形式表现某一主题的节目,有完整的文艺节目展示。综合文艺晚会节目:综合传统艺术、亚艺术和非艺术、舞台艺术、电视艺术等手段表现主题的节目。

思考与训练

1.专题节目与专题文艺节目之间有哪些方面的异同?

2.专题文艺节目的表现元素是什么?

3.专题文艺节目的结构有哪几种?

4.撰写专题文艺节目稿都包括哪些内容?

课外阅读与欣赏

1.游洁:《电视文艺节目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文艺》节目。

附录 《百花》

二十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纪事第十八集 八面来风

旁白:2001年10月,当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APEC分会,20位各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身着唐装亮相的一幕惊艳世界。唐装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一时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其实,在2000年,王家卫的那部电影《花样年华》中,女主角张曼玉换了二十多套旗袍,已经让我们见识了传统服饰是如何的风情万种。新千年的开始,中国正在学习以自己最传统的文化和美感染世界,而世界也在重新想象这个日渐强大、日渐自信的国家。【字幕:第十八集 八面来风】

主持人王姬:2001年,中国的大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打开,APEC只是其中大事之一。这一年,我们无法忘记的还有: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无数中国人为此欢呼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两个多月后,9月17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经济勇敢地走出了融入世界的重要一步。新世纪之初,中国的文化和娱乐界也正在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努力地与世界接轨,尝试着让世界了解一个更内在、更本源的中国。

旁白:2001年10月5日,刚刚成立100天的女子十二乐坊举行了她们的第一场音乐会。音乐会很成功,不过,那时候还没人能预料到,这个成功仅仅是她们日后走出国门的一个开始。第二年,她们登上了春晚;又过了一年,她们在日本发行了第一张同名唱片,堪称辉煌的销量,让日本为之震惊。

女子十二乐坊成员石娟:当时就是完全可以说家喻户晓,和滨崎步都可以说是同级别了。

女子十二乐坊成员廖彬曲:我们是8月份发的专辑,不到3个月,居然卖到了200万张。

石娟:200万张。这个销量在日本来说,可以说真的是天文数字。

旁白:十二乐坊的音乐创造性地结合了中国传统和现代潮流,她们在海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音乐和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石娟:我们在日本还开办了民乐学校,每次巡演的时候,大家都会安排时间,去那个学校里面为大家辅导。因为很多人,当时曾经一时,二胡在日本已经脱销了。

歌唱演员周冰倩:现在日本二胡也很流行嘛,还有什么十二乐坊,他们都很喜欢听二胡。当时我在NHK做节目主持人的时候,也是每周都拉一段名曲,日本名曲或者是世界名曲,他们也很喜欢。

旁白:虽然有人曾对她们的民乐编配和演奏方式不乏微词,但无法否认的是,十二乐坊的女孩们用她们自己独有的、富于东方女性美的方式,让世界对中国的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不再陌生。

词作家付林:所有这一切的新东西,你会看到新的文化、新的音乐,它越来越多元化。非常古典的有,非常原生态的有,非常中西合璧的世界音乐有,所以你会看到这绝对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结果,催生了文化的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旁白:在民族声乐领域,宋祖英同样把东方的茉莉花香带向了世界。2002年,纯粹的中国民歌在西方歌剧和交响乐的圣地——悉尼歌剧院唱响,让西方媒体和听众大为惊艳。【宋祖英悉尼音乐会现场 歌曲《小背篓》片段】宋祖英: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头一回幽幽深山中尝呀野果哟……

歌唱家宋祖英:站在那个舞台上的时候,还是一种,感到一种很自豪,很幸福的。因为自己的梦想成真了,我觉得还是很幸福、很开心,非常开心的。【宋祖英肯尼迪音乐会现场 歌曲《龙船调》片段】宋祖英:Somebody help me?现场一外籍男观众站起示意:I can help you!宋祖英:Thank you very much.艄公你把舵搬哪,妹娃我上了船。啊哟喂座,啊哟喂座,将阿妹推过河啰……

旁白:在悉尼歌剧院之后,宋祖英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和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舞台。而也在此时,世界顶级音乐奖项“格莱美”向她抛来了橄榄枝。【百年留声专辑《我的祖国》片段】宋祖英: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旁白:宋祖英凭借《百年留声》专辑获得“格莱美”古典跨界专辑奖提名,该奖项用于表彰具有流行元素的古典音乐专辑。尽管只是提名,却也是中国民族声乐一次了不起的进步。【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片段】宋祖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曲《天涯歌女》片段】宋祖英:小妹妹唱歌郎奏琴呀,咱们俩是一条心……

宋祖英: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想让中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我觉得这么多年的努力真的没有白费,我们已经逐渐地被世界认同,就是我们的唱法,我们的中国元素的音乐。

歌唱家蒋大为: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国家的变化,我们中国的声乐,也在发展、也在变。可以说变到现在,已经成了自己的声乐体系。所以我们这种唱法,我们以前叫民族,其实它应该改变,应该叫中国唱法。【歌曲《爱我中华》片段】宋祖英: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旁白:宋祖英为把中国民族声乐带向世界迈出了自己的脚步,在之后的数年间,王宏伟、汤灿、谭晶,甚至全国各地的民族音乐团体,都开始了走向世界的步伐。【谭晶维也纳音乐会现场 歌曲《在那东山顶上》片段】谭晶: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在我的心上……

歌唱演员谭晶:我当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别地骄傲和自豪。我站在那个舞台上的时候,觉得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我代表的是一个青春的中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我当时在唱《想亲亲》的时候,就有一位奥地利当地的歌唱家叫托马斯,然后他跟我一起合唱这首山西民歌。等上场的时候,音乐一起,我就把这个中国结给他戴上了,底下观众就开始鼓掌了,果然是就觉得我们两个人一下就近了。【歌曲《想亲亲》片段】托马斯:想亲亲,想得我手腕那个软,呀呼嘿。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呀儿呦。谭晶: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呀呼嘿,呀呼嘿。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那个蛋,呀儿呦,呀儿呦。托马斯:头一回毛妹妹你不那个在,呀呼嘿。你妈妈劈头打我两锅盖,呀儿呦。谭晶:想你呀,想你呀,实格在在想你。……

旁白:谭晶为托马斯戴上了中国结,拉近的不仅是两个人的距离,也是中国民族声乐与世界的距离。宋祖英、谭晶和其他所有民族声乐工作者一起努力,让世界开始认识一种属于中国的独特声乐唱法,也让世界开始认识到一个日益强大和自信的中国。

宋祖英:其实能连着继续开的话,我觉得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提高、提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在我们国家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时候,不可能有一个人的那种独唱能在国外的大剧院来做。

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教的学生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是我的荣耀,更是祖国的荣耀。

谭晶:我觉得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说也是非常幸福的,能够赶上这样的一个好时代。

旁白:在流行音乐和世界音乐领域,何训田作曲、朱哲琴演唱的两张唱片《阿姐鼓》和《央金玛》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佳作。曾有媒体这样评价:如果你在外国的唱片店发现只有一张CD来自中国,那么它极有可能是《阿姐鼓》。【歌曲《阿姐鼓》片段】朱哲琴: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唔嘛呢叭咪……《阿姐鼓》曲作者何训田:它被大家认可,我觉得是一个独立性。它既是西藏的,但是,不是我们熟悉的西藏的音乐,但它又是西藏的。就像我当时说的一个话:我到西藏去,不是为了寻找西藏,而是寻找自己。因为你寻找了自己在西藏的位置。

旁白:何训田用自己的个性创作出富于西藏韵味的音乐,并加之朱哲琴的天籁之声,和世界音乐的编曲形式,从而征服了世界。他的成功和十二乐坊、宋祖英的成功一样,都让中国的音乐家们清楚地发现,在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领域,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潮流。而同一时期的影坛,和世界交融接近的脚步也正在加速。一位未来将通过自己的电影走向世界的女演员,此时还只是一个从未演过电影的普通学生。这一天,她接到了一个改变未来命运的电话。

电影演员章子怡:“你好,我是张艺谋。”“啊!?”我说“导演你好”。就这样,他们说有这样一个剧本,因为之前已经有过接触了,那他们可能也做了一定的选角色的过程。那具体发生什么,我也不太清楚。然后拿到这个剧本以后,(我)就被送到乡下了。然后在乡下老乡家住了两个多月,就每一天去挑水、喂猪,然后拔土豆,然后给老乡做那些糊饼子。

旁白:到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正式开拍的时候,她已经彻彻底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农村姑娘。

章子怡:我记得有一场戏,就是招娣拿着那个碗追陆老师,给他吃那个饺子,就摔倒了。摔倒了好痛啊,那一跤摔的,很多人都吓到了。工作人员就冲上来,要扶我,然后都被张艺谋导演一句话就给吼回去了,说“别扶她!”我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了,这个镜头就停了。后来下来我跑得就是缺氧了,就在一个大巴士里面休息。然后他就说,他说如果有经验的演员,这个摔倒是最自然的一个摔倒,会爬起来继续跑下去。我当时就特别想哭的感觉。

旁白:还是初出茅庐的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的拍摄中,学到了如何面对突发情况。可另一个突发情况是她没有预料到的,就是这部片子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以及自己的一夜走红。

章子怡:那时候张艺谋导演确实帮了我很大的忙,他就说有什么你不明白的,我有经验,来问我。然后那时候刚刚拍完《我的父亲母亲》,他知道李安导演一直还在找合适的演员,然后他就说,我们刚刚拍了一个新人,要不要去试一下。就这样子,然后我就有机会见到李安导演。【电影《卧虎藏龙》片段】玉娇龙:从今以后认剑不认人!

旁白:见到了李安导演,拍成了《卧虎藏龙》这部电影,这对于章子怡是走向世界影坛的一个绝好的开始。而《卧虎藏龙》这部电影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此。李安导演以两岸三地纯华人班底打造的这部作品在1999年横扫奥斯卡,勇夺四项大奖,不但极大地提升了华人电影工作者在世界影坛的地位,也让中国的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在世界影迷中深入人心。

章子怡:为什么外国人会喜欢?我想可能大家看很多关于香港的动作片,可能对功夫片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对这么一个有诗意和有内容的、很丰富的这样一个作品,可能大家会觉得眼前一亮。所以为什么就是美国《纽约时报》这样大的一个媒体,它在选近二十年最经典的电影,唯一一部中国影片上榜,就是《卧虎藏龙》。

旁白:1997年,在素有“舞坛奥斯卡”之称的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中,黄豆豆被破例邀请为表演嘉宾。不过此时,他和中国的古典舞还不被西方观众所熟知。

中国舞蹈家协会书记冯双白:当他站在舞台上的时候,所有的参加比赛的世界各个芭蕾舞团大腕没有一个人看他。谁也不认识他,也不给他让地方,每个人站一块地方。黄豆豆非常尴尬地站在那儿。

旁白:顶着质疑和轻视的目光,黄豆豆登上了舞台。

冯双白:后来当黄豆豆在舞台上做了完美的表演之后,所有对他看也不看的人,那些大舞蹈家——去给别的观众签字的人,都拿着自己的节目单,或者拿着纪念册来找黄豆豆签字。

舞蹈理论家欧建平:不用你说什么文化,不用你说什么高调,所有人把手掌都给鼓疼了。

舞蹈演员黄豆豆:观众对我们掌声的认可,你能从掌声里面感受得到,他真的是从心里面被中国的舞蹈折服了。我们都感觉,掌声它不单单是对舞蹈的肯定,这种掌声里面,我感觉更多的是对中国人精神的肯定和中国文化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

旁白:黄豆豆正是在走出国门、看过世界之后才更容易发现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的可贵,发现了自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民族与现代结合的舞蹈之路。于是他放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现代舞,回归传统。

黄豆豆:后来我突然在想,我为了让自己跟全班四十个同学不同而去跳了现代舞,但是其实我是跟全世界四百个、四千个甚至四万个跳现代舞的人都一样了。所以我突然之间就意识到,我要回到自己寻找的真正的一个文化脉络里面,我要找回真正的自己,我应该回到中国的文化里。

旁白:黄豆豆回归传统,开始寻找一条传统与国际化结合的舞蹈之路。那个时候,为此而努力的当然不止是他一个人。事实上,2000年之后,中国的舞蹈家们通过各自的努力,让世界逐渐知道了中国的当代舞蹈风貌和艺术水准。谭元元的芭蕾、黄豆豆的民族舞、金星的现代舞、张继刚的编舞作品,都让世界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国的舞蹈艺术。

黄豆豆:那个时候,世界好像对中国的舞蹈还不是很理解。有时候就说,这是中国的舞蹈吗?中国的舞蹈还能这样?我们一直觉得中国的舞蹈就是舞红绸,有扇子、有狮子头,我们真的不知道中国舞蹈还能这么去跳。

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张继刚:过去我们的舞蹈作品,中国人知道的很多,国际上知道的很少。现在我们的舞蹈作品和舞剧作品,在国际上,是目前在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舞剧。其中包括我的舞剧作品《野斑马》和舞剧作品《一把酸枣》,都赚取了大量的外汇。

旁白:张继刚的《一把酸枣》走出国门,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而他更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由残疾人艺术团二十位聋哑演员编排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旁白: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除了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外,更带来心灵的震撼。《千手观音》内在的精神正是它能够感动全世界的原因。

张继刚:现在《千手观音》你说去过哪些国家,我跟你说不清楚;你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没去过哪些国家,我倒是可以给你说清楚,它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你要是问一些外国朋友,知道中国吗?他就拿手给你比划,《千手观音》的那个国家。可见它已经成了当代中国的一个标志。

旁白:在同时期的时尚行业,世界正在对一位来自中国的时装设计师胡晓丹产生极大的兴趣。由他设计的“流动的紫禁城”系列服装创造性地融合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元素,让西方人大开眼界。

设计师胡晓丹:特别是中国文化这样一个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有这么多精彩东西留下来的这样一种文化,它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至今,我觉得很多东西是不落后的。

服装设计师马羚:我有一组让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时装作品,就是根据我们的花脸设计的。蓝是窦尔敦,白是曹操,黑是包公,那红是关公。实际上呢,我们中国的颜色,比欧洲的颜色的使用要丰富,要丰富很多,要大胆,要平面化。这一点上面是许多外国人不了解的。

胡晓丹:甚至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中国其实没有传统的色彩学。可是你看咱们历史上这些艺人们用的这个颜色,它太符合今天的色彩学的那些研究的最新的成果了。

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哪个国家能像我们中国这样的,舞蹈这么繁多、民族这么样繁多、东西这么样繁多。

歌唱家才旦卓玛:丰富多彩的这个文化,丰富多彩的这个音乐、舞蹈。

舞蹈理论家资华筠:又结合了时代的精神,把它的审美特质提炼出来,赋予它一种新的意蕴。

钢琴家殷承宗:觉得中国五千年文化特别灿烂。

马羚:当我们走出国门的时候,我们也同时把我们的精髓,我们的那种大胆的艺术就是带给了他们,他们也觉得特别欣喜。

旁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21世纪的今天,在我们拥有了全球视野之后,再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时,才更能深刻地体会到鲁迅先生这句话的含义。

主持人王姬:就像改革初期,有机会出国的人才会做一身西服一样,中国人曾经以西方的审美观和服饰习惯为时尚,但是到了2000年,唐装和旗袍再度随着APEC回潮。“紫禁城”服装系列、“上海滩”服装系列都成为了新的时尚潮流。这当然是因为随着中外交流的愈加频繁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世界了解着发展变化中的中国,中国也认知着世界,这其中需要的是交流;也只有交流,才能弥合分歧和误解。

旁白:2001年,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一个华人家庭在美国用中医刮痧为孩子治病,却被误会为虐待儿童的故事,展现了多元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产生的种种碰撞。

电影《刮痧》主演蒋雯丽:我们是导演、我、朱旭老师,我们大概是十几个人从北京去的,然后大概有二十多个人是从香港去的。我那时候我的感受就是,因为我也不懂粤语,当他们(来自)香港的,大家在一块儿都说粤语的时候,我觉得跟他们说美国话是差不多的感觉。因为就是,后来我还开玩笑,我说语言真是带来一种文化的差异。【电影《刮痧》片段】许大同:我觉得你们没有明白,刮痧是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几千年来中医认为人有七经八脉。

电影《刮痧》导演郑小龙: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场灾难,而且完全就是因为文化上的不能够理解而产生的一种灾难。因此我觉得要把这个差异表现出来,通过文艺作品告诉大家。【电影《刮痧》片段】美国律师:孙悟空不但吃光了全部药丸,还掀翻炼丹炉,砸烂别人的车间。这么一只顽劣、粗鲁的中国猴子,却被许先生当成道德与价值榜样!许大同:你以为你是什么玩意儿!你对中国文化一窍不通,你是个无耻的骗子!

郑小龙:因为实际上“地球村”这个概念,就是技术发展以后,人和人的距离一下拉近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呢,我们就应该更多地理解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的观点,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才能够使全球化变得融洽起来,否则就会出问题。

旁白:如同电影《刮痧》,在现实中,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误会和冲突也确实存在着。

胡晓丹:我是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到西方来,他说中国有设计师吗?服装,中国用得着设计吗?中国人不都是规定要穿军装的吗?我说你们应该到中国去看看。当然现在变化越来越大了,可是即便是现在,我觉得可能西方人了解的中国也还是有限的,有好多人还是不了解。

影视演员丛珊:就会碰到很多的观众,他们看完这个电影(《良家妇女》)提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中国现在是不是还是这样?因为那是一个等于说童养媳的这种婚姻,是不是现在还是这样。就是你会发现,他们对中国社会其实到底是什么样,一点都不知道。

影视演员王姬:到了厦门以后他傻了。这是中国吗?我说对呀。他说不对!我说为什么不对?他说在我们感觉,中国都应该是泥泞的路,有牛走在上面,拉着牛车。我说天哪!他撂起胳膊来给我看,他说王姬你看我打了多少针,这是防这个的,那是防那个的,就感觉咱们这儿就是瘟疫区、灾区,打了40多针在身上。他说我出国,我来中国之前,他们都告诉我,你要这样、你要这样。我说那你简直对我们中国太不了解。

电影演员陈冲:这30年来,在海外的华侨,肯定是地位上,有这样一种位置上的转变,而且也开始对你有一种刮目相看了。

旁白:世界需要更多坦诚的交流才能真正相互了解,东西方文化也需要更多激烈的碰撞才能真正走向融合。这在新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共识。但另一方面,随着整个世界的进一步交融和相互了解,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越是到了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全球一体化已成潮流和趋势的时代,如何保护自身的文化,保护地球文明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一个愈加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于是1998年,世界保护非物质遗产计划启动。2001年,一度濒危的中国昆曲和古琴艺术入选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昆曲演员魏春荣:2001年就是申遗成功,当时大家真就是好像有点奔走相告的那种感觉,打电话的,见面大家就开始聊这个话题。然后就想以后会怎么样,很快就有变化,就包括那些媒体对昆曲的关注,普通的老百姓对昆曲的关注,包括上边的领导对昆曲的关注就接踵而来了。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我记得有几十位青年大学生主动地跑到上海昆剧团,他说你们演出《长生殿》,我们能不能报名参加为你们演出的义工。这个我觉得是我们演昆曲以来,第一次碰到的新问题。

魏春荣:我们下到大学里去演出,在那儿演昆曲的氛围非常好,只要有昆曲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在那儿演出吧,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在哪儿,就是说,你念一句就会有反应。【昆曲《牡丹亭》片段】

魏春荣:我觉得一个是他们逐渐地对咱们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视,还有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这种自豪感。

旁白:2007年国庆期间,在刚刚落成的国家大剧院,青春版《牡丹亭》成为剪彩剧目之一。

学者于丹:那天我进大剧院看《牡丹亭》,我的感觉就是时空都停顿了,交织在一起。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相逢,一种不可思议的相逢。就是那种古典的魂魄放在一个现代的躯壳里面,被重新放飞。如果你闭上眼睛,你听到的一切宛如当初;当你睁开眼睛,你会惊诧得瞠目结舌。

蔡正仁:从一个对昆曲一点都不了解的少年,开始学上了昆曲,演昆曲,然后传昆曲,就成了我一生的使命。

旁白:昆曲重新被国人热爱,是因为昆曲600年来一脉相承的美,更是因为全民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自信。

主持人王姬:在新世纪的商业大潮中,在文化娱乐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和多选择的时代,我们对于源远流长的民族民间艺术,应该如何保护和弘扬呢?也许,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将它们送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保护起来,更不应该捧入博物馆,高高地供奉起来,应该努力研究探索它们将如何发展和传承下去。青春版《牡丹亭》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杨丽萍的《云南印象》在这条探索之路上走得更远、更艰难,但也更成功。【《云南印象》片段】

舞蹈演员杨丽萍:《云南印象》就是我从事舞蹈30多年,我每天都在用心地去积累,在观察,观察大自然的这些东西。看见月光那么圣洁,然后那个三道弯,女性的这种曲线,就研究这种东西。用我的独立思考的一个角度,而不是被别人干扰的这样一个东西,来完成这样的一台原生态的作品。

旁白:《云南印象》在2004年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荷花奖”的比赛中赢得十项大奖中的五项。截至2007年,《云南印象》在全球巡演了160多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杨丽萍用《云南印象》把云南原生态民间舞蹈带出了国门;而和云南山水相连的广西从1999年起,每年举办的广西民歌节至今已经10年,它也把广西民歌之乡的美名传遍了世界。【1999年第一届广西民歌节 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片段】斯琴格日乐: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吔,……

策划人刘莉玲:我觉得是开了一个先河,当时民歌那么唱,就把它摇滚化了,然后的话,用很时尚的一些元素,(将)音乐元素放进去。当时在中国,我至少没有看见。【歌曲《太湖美》片段】那英: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旁白:广西民歌节对民歌的大胆改编,使得民歌更加适应当下的发展潮流;而政府参与办节,也给当地建起了一座收益颇丰、没有污染的民歌工厂。

刘莉玲:如果十年前去我们南宁和现在去我们南宁的人,觉得它变化是非常大的。没有人会怀疑民歌艺术节给南宁带来的这种巨大的影响。

旁白:广西民歌节在传承和发展民歌的路上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任重道远。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都在做不懈的努力。【纳西古乐片段】

旁白: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在解放前夕一度失传。解放后,前后曾有十多起学习、采访和搜集整理活动,以至于我们仍然有幸在今天能听到唐朝的宫廷音乐。1950年,中国音乐研究所对无锡民间艺人华彦均(瞎子阿炳)的传谱和演奏技艺进行了采录。华彦均于当年12月逝世,他演奏的《二泉映月》等录音资料成为一代民乐大师之绝响。1984年,一场规模宏大、发掘深入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活动展开,共收集到民间故事184万篇,歌谣302万首,谚语784万余条,总字数超过40亿字。这次普查成果辉煌,意义十分深远。而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遗产的生存面临着危机。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最多的,但是最有特点的是杨家埠。山东有一个年画艺人,叫杨乐书,原来他屋子里找不着他家里的传承人。有一次我跟他聊天,我看角上有一女孩子短头发、头冲里,我就过去了。我跟那女孩说,我说你是哪个学校的?你在这儿学,你喜欢版画?她也不理我,后来我看看她,她也看看我,她还不理我。我说这女孩怎么回事,后来他说她是日本人。

旁白:名扬海外的古老年画面临失传的危险,其实这不仅仅是杨家埠之痛,也是很多传统文化之痛。为拯救和保护文化遗产,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杨家埠年画、梁祝传说、刘三姐歌谣、昆曲、皮影戏等共518项。

冯骥才:实际上,国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是在21世纪初才公布。所以我们应该讲,跟世界的潮流并不慢。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感到很自豪的。

旁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不仅凝结着炎黄百姓的生活情感,而且昭示着华夏民族的个性和精神。我们有理由保护并让它永远传下去。

国画家范曾:中国五千年文明是很密度的,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记载像中国这样丰厚、这么详尽。有些国家,几百年历史就是一片空白。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准确纪年。

剧作家苏叔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灵魂所系、命运所系,是你之为中国人、中华民族一部分的那些根本的东西。

冯骥才:一个民族,我觉得最关键就是说,你创造了文明,你还得要保护你自己的文明,还要传承你的文明,你才能永远是一个文明的大国。

主持人王姬:或许,当我们回头看这世纪之交的几年,我们会发现它是中国文化至关重要的几年。在这几年中,中国文化开始面对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冲击和洗礼。由此,中国人也开始用新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发掘自身深邃的民族文化,自己悠长久远的民族历史,自己深藏于民族精神中生生不息的价值观。(王慧敏根据节目录像带整理)

第二章 电视文艺栏目种类与策划

学习目标

·了解专项型文艺栏目的特点。

·了解综艺型文艺栏目的特点。

·掌握文艺栏目策划的要点。

电视文艺栏目是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文艺节目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大都是由相同或不同类型的一个或多个节目连缀成板块构成的。文艺栏目是在内容上涵盖极为广泛、在风格样式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系统。文艺节目在经过栏目化处理之后,一般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固定的播出时间,这样就使节目获得了整体化的效果,内容定位更专一,收视更为便利。电视文艺栏目化是电视文艺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栏目化的播出使观众逐步形成了固定的收视习惯,有利于播出的规范及扩大文艺节目的影响力。每个栏目都有固定的片头、题花,以及主持人等“外”包装,使得栏目更能凸显个性与风格,并具有了形式美。许多外包装本身也能成为内容,如主持风格、栏目的形式美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

由此,这就向电视文艺的创作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课题。例如,如何吸引观众更广泛地参与节目?如何发挥电视的优势,体现制作手段的多样化?如何扩大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更加完美的艺术表现?如何掌握周期性的播出节奏,树立固定的栏目形象?等等。作为日常播出,栏目制片组一般都有自己的策划、采访、编辑、播出小组,机动性很强。那么,栏目化的电视文艺节目都有那些类型?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种:专项型栏目、综合型栏目、杂志型栏目、谈话型栏目。

第一节 专项型的文艺栏目

专项型文艺栏目,是根据文学与艺术的分类而设置的栏目,强调表现某种专项艺术门类的独特性,只限于本艺术门类中不同样式的组合。专项型文艺栏目以提供欣赏、传播知识、提高审美为主要目的,包括音乐类栏目、戏曲类栏目、曲艺类栏目、舞蹈类栏目、文学类栏目等。下面我们以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作为例证,对各类栏目进行归纳和介绍。

一、音乐类栏目

音乐类栏目是音乐节目的一种载体方式,它以音乐节目为核心,以独唱、合唱、民族器乐、管弦乐、歌剧、舞剧、音乐剧等多种音乐形式为表现内容,在固定的时段播出,供观众观赏。

早期音乐类栏目的内容与形式都较为简单,中央电视台的《每周一歌》是最早的音乐类栏目。进入21世纪后,音乐类栏目从初期的单一表现内容发展至涵盖中西、古典、流行音乐的方方面面,从早期的编辑类节目走向大型现场直播节目,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栏目通常将主持人的串联词与多种音乐样式相融合,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也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经过多年发展,现在的音乐类栏目形态已日趋完善。(一)中央电视台的主要音乐类栏目

1.《百年歌声》《百年歌声》既有对经典歌曲的梳理、回顾,也有对当下流行歌曲的介绍、弘扬。该栏目采用演播室录制的方式,每期节目邀请一位音乐人作为嘉宾,以一部音乐作品为核心,或以一个主题为中心,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分享音乐人的成长经历,赏析歌曲的风格特色。该栏目“旨在通过对中国百年歌声的回顾,让这些世代传唱的歌曲引发人们对逝去时代的感悟,加深人们对百年中国的历史记忆,借助富于时代特色的歌曲弘扬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让中国的民族情感在当今时代得以继承并发展,这符合中央重塑炎黄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贯宗旨,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百年歌曲大展播”。

2.《CCTV音乐厅》《CCTV音乐厅》是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一档音乐欣赏类栏目。节目汇聚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演出,内容涵盖音乐剧、音乐会、音乐比赛、电影歌曲,使观众能够在家中遍赏天下音乐。

3.《风华国乐》《风华国乐》是一档以民族器乐欣赏为主的栏目,重点展示中国传统音乐,例如每年的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的展播、各地民乐演出团体的演出、文艺晚会、影视作品中民乐作品汇编,等等。

4.《民歌·中国》《民歌·中国》是目前中国唯一一档全景展示中国原生态民歌歌种版图的民歌艺术栏目。该栏目以系列化的方式介绍中国民间歌曲,有演播室表演,有乡间演出,有专家点评,形式多种多样,下设“民歌·经典”、“民歌·发现”、“民歌·故事”、“民歌·版图”、“民歌·博物馆”、“新民歌”等板块,系统而有侧重点地展现中国民间的原生态艺术。

5.《音乐告诉你》《音乐告诉你》是一档普及音乐知识的栏目,既有器乐认识、乐理学习等常识性知识介绍,也有关于音乐史、音乐赏析的讲座。

6.《音乐人生》《音乐人生》是以音乐艺术大师为采访对象的一档音乐访谈类栏目。

7.《激情广场》《激情广场》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档文艺栏目。每期节目都会设定不同的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民族、美声、通俗串联,以群众表现的方式来普及优秀的音乐作品。

8.《音乐之声》《音乐之声》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一档音乐栏目,每期节目主要有“碟碟不休”和“津津乐道”两个板块的内容。“碟碟不休”介绍新近上映电影中的歌曲,展现歌曲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津津乐道”介绍电影中的音乐制作,揭秘幕后故事。

9.《音乐快递》《音乐快递》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针对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推出的一档全新的音乐栏目。每周一期。每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名小歌手进行个性展示、演唱比赛,由著名歌手和音乐界资深前辈作为嘉宾主持,对小选手的演唱予以点评。

10.《中国音乐电视》

其前身是《音乐电视城》、《中国音乐电视60分》,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日播音乐类栏目。该栏目主要推荐最新的中国音乐电视作品,反映音乐电视制作的台前幕后,评价优秀作品,介绍知名音乐电视作品的创意、制作,推广介绍新人新作,展示年度音乐电视大赛参赛作品。(二)音乐类栏目分类

由以上具体栏目可以看出,音乐类栏目主要可以分为四类:

1.欣赏类

转播国内外音乐会,经典音乐会回放,中外歌曲、乐曲、歌剧、舞剧音乐欣赏,如《CCTV音乐厅》、《风华国乐》等。

2.普及类

向观众介绍音乐历史和各种乐器、乐理等相关知识,讲述古今中外音乐史上发生的传奇故事,如《音乐告诉你》。

3.专题访谈类

访问国内外著名指挥家、歌唱家、作曲家等,如《音乐人生》。

4.观众参与类

为观众提供一个展示音乐才能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与观众形成交流和互动,如《激情广场》等。

这样从中央电视台音乐类栏目的整体布局来看,专业频道、综艺频道各有侧重,电视音乐栏目定位日趋多元化,兼顾了音乐爱好者和普通观众的欣赏喜好。

二、戏曲类栏目(一)戏曲种类及概况

中华戏曲曲种繁多,全国共有地方戏曲剧种三百多种。仅从戏曲的声腔系统上进行归纳,就可以分为“东柳西梆、南昆北戈”与皮黄调五大声腔系统。

柳子腔不单指明代以来山东曲阜一带流行的柳子戏,还包括湖南和湖北的花鼓戏、江西的采茶戏、安徽的黄梅戏、云南的花灯戏等。以山歌、民谣、小曲为主要唱腔的被称为“俗曲”,曲牌委婉动听,能够表达细腻复杂的思想感情,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艾艾”及“难艾艾”之称。“梆子腔”名称的来源,是由于乐器中有两根表达节奏用的硬木梆子而得名。它的声调高昂悲壮,自明代以陕西诞生的“西秦腔”演变而来,是戏曲中最早创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流传于北方广大地区,秦腔、晋剧、豫剧和蒲州、上党等各种梆子,都是它的支叶。

昆山腔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元代,自南戏流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它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它的声调最抒情、最优美,具有“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山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明末清初,昆山腔流传各地,与当地的地方戏曲相结合,产生了这一系统中许多带有地方色彩的分支,如川昆、湘昆、苏昆、徽昆等。

弋阳腔保存了古老的南戏部分传统,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戈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且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弋阳腔又通称“高腔”,多用打击乐器。弋阳腔的传统特征,如徒歌(乾唱)、帮腔(接腔)和滚调(滚唱、滚白),采用的是前后台一唱众和的帮腔形式,它的风格比较粗犷、朴实。以高腔为主的湘剧、赣剧、川剧、徽剧、闽剧等都是它的亲族。

皮黄调是清代中叶形成的,以西皮二黄为主的导板、慢板、快板、散板等一套曲调组成,大多是七字句与十字句,汉剧、京剧、桂剧、粤剧等属于这一类。

在各个声腔系统所属的剧种中,秦腔、昆剧、川剧、汉剧、徽剧和越剧的影响都很大。秦腔是西北的主要剧种,康熙年间已传到北京;乾隆时出现了杰出的演员魏长生以后,它更是轰动了京城。昆剧是我国古戏剧表演艺术的高峰,它有四千多支曲调,适用于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配合音乐,它有一整套精心创造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致传神。川剧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很大,剧本主题鲜明,情节生动,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戏特别多,在喜剧表演手法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创造。徽剧和汉剧与京剧的形成都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徽剧,唱腔丰富,包含二黄、昆曲、吹腔、高拔子等各种声腔,表现力强。此外,还有形体动作很像傀儡的莆仙戏,用琵琶、洞箫、三弦伴奏的梨园戏……这些既有民族统一风格,又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戏曲,充分凸显出我国艺术土壤的肥沃与人民丰富的智慧才能。

在所有的地方戏曲中,享有最高荣誉的是京剧。20世纪30年代,京剧就有“国剧”的称呼,艺术大师梅兰芳曾多次率领剧团出国演出。

京剧的历史并不很长,它于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黄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道光年间,汉调进京被二黄调吸收,形成徽汉二腔合流。民国初年还有人把皮黄称作“徽调”。光绪、宣统年间,北京皮黄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黄与同出源、来自安徽的皮黄声腔不同,而且更为悦耳动听,遂称为“京调”,以示区别。民国以后,上海梨园全部为京班所掌握,于是正式称京皮黄为“京戏”。“京戏”一名,实创自上海,而后流传至北京。在皮黄戏衍变为京戏的过程中,同治、光绪年间皮黄班中改笛子为胡琴,统一了伴奏乐器以后,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演员。他们促进了皮黄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唱腔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二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西皮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明朗、活泼。

京剧比较全面地体现出我国戏剧的民族风格与传统特色。角色的分行在生、旦、净、丑四类下,再细分为老、小、武、红各生,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闺门旦、泼辣旦、老旦,铜锤、架子花、武花、摔打花,袍带丑、方巾丑、武丑、茶衣丑等。各类角色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气质与性格,都有规定的扮相与脸谱、服饰,不能混淆。在表演上,讲究手、眼、口、身、步“五法”和唱、做、念、打“四功”的规矩尺度。各行角色必须掌握本行一套专门技术,比如小生的扇子,旦角的水袖,武生的筋斗和武打套子,老生的甩发髯口,等等,还要熟练地运用被称为“程式”的一系列规范化了的舞台动作。

程式化是我国古典戏曲在表现手段上区别于话剧等戏剧艺术的主要特点。程式的出现是戏曲艺术家继承了我国“诗言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传统,不去直接反映生活现象,而是首先从生活实践中孕育“意”,以意为主,立象尽意,创造具有装饰美的程式化的“象”来体现作者的“意”,这就是虚拟。虚拟是戏曲艺术最根本的特色。所以人们通常称戏曲为“写意的戏剧”,它和西方的写实戏剧是两种不同体系。

装饰美是戏曲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戏曲的艺术形式完全程式化了,它的形式美就不是模拟生活中自然形态的美,而是一种装饰的美。它追求的是干净、整齐、鲜明、简练。譬如,戏曲舞台上角色的面貌和现实生活中人的本来面貌大不相同,前者舍弃了许多细节上的区别而抓住男女、老少、美丑、善恶等关键充分装饰,甚至赋予象征的意味,这就构成了脸谱图案。再譬如,戏曲舞台上兵士列队或交锋所走的路线讲究对称、均衡,也是图案;其他方面,如演员读台词时的语言、语势和台词本身的句式结构等,都体现了装饰的美。

戏曲艺术形式的装饰美是和高难度的表现技巧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话剧艺术并非不讲究技巧的难度,但它在形式上追求真实、自然,所以要把技巧的难度掩蔽起来;戏曲则不为了追求真实、自然而掩蔽技巧的难度,相反要明显地展示技巧的难度使观众惊叹。可以说,凡是受观众欢迎的戏曲演员都掌握了一种或多种高难度的技巧,凡是受观众欢迎的戏曲剧目都为施展高难度的技巧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前面提到的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都需要难度很高的技巧:演员的演唱要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就必须善于运用丹田气,掌握换气、偷气、缓气的本领,正确运用共鸣部位,钻研字的四呼、五音和四声,这些都需要经过多年的严格训练才能使演唱具有美的魅力;演员要做得好、打得好,就需要经年累月地刻苦锻炼腰腿和眼睛,还要善于利用服装和道具来表情达意,例如,耍帽翅、耍锥尾、耍髯口、耍水发、耍扇子、耍笏板、耍水袖、耍手绢、耍腰带、耍旗,等等。优秀的戏曲演员仅仅凭借着帽翅的颤动就能表现出丰富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使舞蹈动作显得更富于变化、更美。把唱、念、做、打结合起来,声、形合一,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舞台形象,这些都是真功夫,丝毫不能掺假,所以戏曲艺术的形式美又以其难能可贵吸引着观众。

总之,中国戏曲以五大声腔系统、程式化的虚拟动作及装饰美区别于戏剧艺术中的其他门类。但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现代戏曲与传统的戏曲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区别。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是不同的。现代戏曲一般以传统戏曲的曲牌和唱腔为手段,表现现代人的生活。从演员的扮相、化妆、服装、道具、舞台布景到表演动作,都要接近现实生活。这就为戏曲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开辟了一个前景广阔的天地。(二)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戏曲类栏目及类别

电视戏曲类节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电视手法运用较少的录播、直播戏曲表演的节目;另一类是运用电视手法制作的戏歌、戏曲电视剧、戏曲专题片等。戏曲类栏目是电视戏曲节目的承载平台,作为一种常见的节目样式,戏曲类栏目也有各自不同的定位。

1.《CCTV空中剧院》《CCTV空中剧院》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于2003年元月开播的一档戏曲栏目。该栏目以“百花齐放、继承创新、强强联合、德艺双馨”十六字方针为宗旨,主要播出经典大戏或折子戏,由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优秀青年京剧演员联合演出,通过现场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2.《名段欣赏》

一档定位于记录戏曲界著名艺术家及新秀演唱的经典传统剧目选段的栏目。以京剧为主,同时兼顾全国上百个剧种,力求选段的典型性、观赏性和奇绝有趣。节目制作以演播室内搭建拍摄实景为主,努力营造不同剧种、不同选段的特定氛围和时空感,以有别于舞台演出的电视转播,让观众在赏心悦目的视听享受中领略戏曲艺术的独特神韵,普及相关戏曲知识,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3.《九州大戏台》

该栏目的宗旨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适应广大观众和戏迷朋友的欣赏需求。包含上午、下午和晚间三个播出时段,内容包括京剧、地方戏和影视戏曲三个节目种类。2010年3月与《地方戏之窗》合并。

4.《青春戏苑》

开播于2008年4月,改版自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的知名栏目《梨园擂台》。精心打造推出的《青春戏苑》既汲取了《梨园擂台》的戏曲文化精粹,同时又以大胆创新的风格力推梨园新星,借以青春时尚的形式传承古典厚重的戏曲文化艺术。节目以综艺戏曲晚会、新人新秀演绎的形式每周呈现一期,内容主要涵盖京剧、昆曲、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等中国几大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剧种以及其他极具特色的地方戏,让热爱戏曲的观众通过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对我们的国粹、我们的戏曲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全新的认识。

5.《地方戏之窗》

这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第一档专门的地方戏栏目。作为戏曲频道唯一的一档以播出地方戏剧种为定位的栏目,该栏目本着推介名家名剧、铸造戏曲精品的原则和宗旨,从地方剧种中挑选、录制一批具有较深的思想性、较高的艺术性、较强的欣赏性的节目,力争保留一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以及艺术欣赏价值的剧目。

6.《戏曲采风》

这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唯一一档戏曲专题类节目。周一“人物周刊”:讲述演员背后的故事,其中有小板块“艺人追踪”,报道戏曲界演员的近况。周三“新闻周刊”:跟踪报道戏曲界的大事小情、台前幕后,提供第一手的戏曲资讯,其中有小板块“院线风云”,主要为观众介绍北京、上海等地剧院的演出情况。周五“宣传周刊”:播出《CCTV空中剧院》盛况,其中有小板块“回音壁”,主要为观众与节目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观众回复来信、反馈意见和建议等。周日“文化周刊”:回顾戏剧界的历史长河,与观众一同拜读经典,回味戏态人生。

7.《过把瘾》《过把瘾》创办于1999年8月,栏目的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戏曲知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戏迷需求,真诚为戏迷服务。它以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节目风格轻松、活泼、欢快、有趣,强调场内场外互动,注重台上台下交流参与,内容贴近戏迷、贴近观众,给广大戏迷票友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观众在观赏中得到快乐,在笑声中增长知识。

8.《跟我学》《跟我学》栏目以普及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是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唯一一档以教授京剧和地方戏为宗旨的电视栏目。

9.《戏苑百家》

作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唯一一档戏曲访谈类栏目,《戏苑百家》关注的是当红名角、梨园常青,满足戏迷们“听戏不过瘾,希望走近艺人,聆听他们心底之声”的愿望。

三、曲艺类栏目

曲艺是文艺样式的一种,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说和唱。所以“曲艺”又成为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曲艺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沃土养育了它,使它得以成长和繁荣,使它的曲种和类别不断增多。据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约有400个品种,包括大鼓、弹词、琴书、道情、牌子曲、走唱、滩簧、评话、快板、相声等。每一类别又可细分为许多不同种类,如大鼓就可分为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山东大鼓,梨花大鼓、湖北大鼓等。渔鼓分为沔阳渔鼓、祁东渔鼓等。相声分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三人以上的群口相声、化装相声等。(一)曲艺的类别

归纳起来曲艺可分为十大类:大鼓、弹词、琴书、渔鼓、道情、牌子曲、走唱、快板快书、评书、相声。这十大类大致可以概括全国的曲种。曲艺一般是以说、唱、身体动作等形式,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故事表演出来,告诉给观众,无论是反映社会生活、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还是表达思想感情,都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完成。说、唱、动作都以其生动、活泼、通俗、有趣而使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曲艺艺术演出时,演员数量不多,通常为一至三人。演员往往有一身兼多角的特点,忽而是叙述者,忽而又是被叙述的人物;一会儿是故事中的甲,一会儿又是故事中的乙。但一般说来,曲艺艺术以间接叙述为主,角色扮演为辅。曲艺界关于演员的表演流行着这样的艺诀:“字是骨头,韵是肉,板是老师傅”,“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装文扮武我自己,一人能演一台戏”。

从曲艺艺术的表现手段不难看出,它的最突出特点是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身的综合性和演员与欣赏者直接对话的切近性,以及男女老少都能欣赏的通俗性、群众性。

下面分别对几种常见的曲艺品种做简要的介绍:

1.评书

说唱文学的一种,因地区不同而名称各异。北方叫“评书”,南方称“评话”,而湖北、四川等地也叫“评书”。说书的底本分两种:一种叫“道儿话”,只有故事的基本情节,需要说书人临场发挥,这多是由师承关系,通过口传心授而得;另一种“墨刻儿”,它是在现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衍而成的。

在结构上,评书大多是由若干大小单元组成的。大单元叫“坨子”,小单元叫“回目”,在回目之间起穿针引线作用的被称作“扣子”。评书的情节要求曲折动人,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在表演上,演员的手、眼、身、步、法有一定的程式化的要求和规范,并以醒木当做道具,起制造气氛的作用。评书艺术具有细致、传神、绘声绘色的特点。这在一无布景、二无伴奏的条件下,要靠演员一个人说话使故事娓娓动听,人物栩栩如生,情景活灵活现,内容感人肺腑。在写作上,由于评书是长篇叙事体,因而非常讲究叙述方法,包括“正笔”、“倒笔”、“伏笔”等等,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塑造的需要,说话人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评书的描写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在避免啰哩啰嗦、干干巴巴的前提下,评书与小说相比,要更细致一些。评书的细致程度十分惊人,这就是为什么由小说改编的长篇评书篇幅总是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

2.快板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全国各地。表演者通常自击竹板和节子,按较快的节奏念诵唱词。基本用七字句,押韵,或间以说白。有单口、对口、快板群之分。快板有“数来宝”、“小快板”、“快板书”、“快板群”、“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快板群有伴以锣鼓打击乐的,叫“锣鼓快板”。快板从整体上说都具有形式灵活,能叙事、说理、抒情的特点。“数来宝”又叫“顺口溜”、“练子嘴”。起初流传在农村,后来流入城市。在旧社会,“数来宝”是沿街乞讨的人为了要到钱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只是一个人演唱;后来被搬上舞台,两个人表演。“数来宝”一般具有随机应变、现编现唱和“快”的特点,在语言形式上一般不一韵到底,而是以两句一换的“花辙”为主。

小快板既有少到几句的,也有多到十几句的。除了舞台演出做返场的小段外,一般作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它具有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随时可演的特点。

快板书篇幅较长,由一个人表演。一般有曲折连贯的故事情节,善于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语言形式上,一般是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句子长短也有较多变化,有时还有大段插白。

快板一般采用“包袱”、夸张、铺陈等艺术手段。“包袱”就是制造悬念,到一定的时候再解开这个谜;快板里的夸张既用来组织包袱,又用来为描写增添色彩;用铺陈手段进行渲染,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山东快书与快板的形式接近。它起源于山东省临清、济宁、兖州一带,流行于山东及华北、东北各地,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演时一人手持两块铜板说唱,节奏较快,也有用竹板击拍的,叫“竹板快书”。由于形式简便灵活,山东快书特别适合在工厂、农村、部队业余演出。

3.相声

曲艺的一种,是中国特有的。它的形成有很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一般认为宋、元、明直至清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的喜剧性的语言艺术。相声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一般用北京话说讲,也偶有用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说”指的是相声的表演方式,表明相声是说唱艺术;“逗”指的是相声的艺术风格,表明相声是具有喜剧风格的语言艺术;“学”和“唱”都是指相声的艺术手段。四种要素中,“说”居于统领地位,赋予相声艺术以表演基础,确定了相声作为说唱艺术的特点。“说”是“逗”、“学”、“唱”的黏合素,同时“逗”也在风格特点上制约着“说”、“学”、“唱”。

相声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包袱”。“包袱”是相声的术语。它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用各种艺术手段把可笑的东西包起来,等待时机成熟,突然打开,让这些可笑的东西一下子呈现在观众面前。任何一段相声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包袱”组成的。相声艺人认为,最理想的相声段子是大“包袱”套小“包袱”,而整个段子就是个完整的“包袱”。

相声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即单口、对口和群活。其中,对口相声最为普遍,是相声的主要形式。单口相声是相声里最早出现的形式,在传统相声中极多。它一般以说的段子为主,有曲折的情节、生动的故事,有众多的“包袱”,有“打诨式”的评点,有虚拟化的色彩。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甲为逗哏,乙为捧哏。对口相声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贯口”三种。“一头沉”以逗哏的叙述为主,捧哏居于辅助地位;“子母哏”是甲乙互相争辩,组织“包袱”揭露矛盾,进行表演;“贯口”是以流利的、有节奏的、一气呵成的语言进行表演,但它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辅以“一头沉”或“子母哏”。“群活”指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相声,除捧哏、逗哏外,还有一个“腻缝的”,从中调停,滑稽取笑。

相声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垫话儿”、“瓢把儿”、“正活”和“底”四部分。“垫话儿”就是开场白,可起集中观众情绪的作用;“瓢把儿”是过渡段;“正活”是相声的主要部分,由它便可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地推向高潮;“底”又叫“攒底”,是一段相声的结尾,也是高潮之所在。“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段相声的效果,它应该既能引起观众酣畅的笑声,又意味隽永。

相声语言一般具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明快犀利、朴实含蓄、灵活多样的特点。它往往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和语言技巧,达到幽默诙谐的目的。相声取材的范围是较广的,既可以讽刺,也可以歌颂。相声表演,直接面向观众,收到的社会效果是快速而明显的,它凭借鲜明的善恶、美丑的立场和幽默风趣的特点赢得了观众的笑声。在相声的表演历史中出现过化装相声,即相声演员用简单的道具、服装自己装扮成相声中的人物,增加形象性和趣味性。

相声与现代传媒工具——电视相结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叫电视相声。电视相声从可视性出发兼顾可听性,在“说”的基础上增加了戏剧性的表演。根据已播出的电视相声来看,其特点是类似于默片加旁白的手法。电视相声扩展了“说”的内涵,利用相声段子中的人物形象、动作、场景来表现“说”的内容,其重点放在那些富有情节性的“说”上,而对于“学”、“逗”、“唱”等表现形式却难以表现,不能涵盖相声的全貌,只能说是相声家族中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的一个分支。比如《曲苑杂坛》曾播出过电视相声《补袜子》,叙述一个妇女挺笨,又爱说大话,丈夫买了一丈二蓝布让她给做件大褂儿,她给裁坏了,还说“不要紧,可以改小褂”,小褂儿也裁坏了,又改成坎肩儿、裤衩儿,还不行,只好补袜子,妙的是把补丁补在脚面上。这个段子就是由两个演员表演,加上画外音进行录制的。再比如,根据郎德沣创作的相声《夜行记后传》,将40年前的父亲和40年后的儿子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恶果做了讽刺性的揭露,对观众进行善意的教育。导演将这段相声进行视觉化表现,相声的语言成了画外音,这样的艺术处理显然要超越一般的相声表演,充分发挥了电视的优势。

4.杂技

杂技是最古老的一种表演艺术。它主要包括蹬技、手技、顶技、踩技、口技、车技、武术、爬竿、走索、扛鼎以及各种民间杂耍等。通常来说,各种形式的马术表演、丑角表演、魔术、驯兽、戏法、哑剧等也被包括在内。

杂技来源于民间,早期的杂技多是江湖艺人在街上、广场上或临时搭建的戏台上演出的。作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杂技经过了历代民间杂技艺人的创造和改进,现今,我们在优秀的传统节目中可以看到杂技表演者以其健美的形体、有力的动作和灵巧、迅速的手法表演各种高难度的技术,以此表现人的智慧、勇敢和坚强毅力。

杂技与一般的体育技巧表演等有所不同,它在舞台上表演要尽可能地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杂技艺术一般来说有比较固定的程式,它是以技巧为中心的一门综合艺术。另一方面,每一个杂技节目都要求有冲突,并有程度不同的经过提炼的性格表现,而且演员的表演还可以看出出其不意的、异乎寻常的形式,目的是让观众得到更多的审美情趣。杂技演员通常要表演一些美妙的、高难度的特技,并将一些特技组成一定的结构,配上灯光、音乐道具等,创造出美的艺术形象,因此杂技的表演有较多的艺术性。

例如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作为重点文化活动的大型情境杂技《一品三绝》于2008年2月14日至8月3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连续演出60天50多场。这是一台观赏性、艺术性兼备的情境杂技节目。“情境杂技”的概念融合了其他艺术门类,如戏曲、武术、芭蕾、声乐、器乐等都为杂技服务,辅之以现代化的舞台手段。演员的造型与舞美、灯光等叠加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以杂技为艺术本体的艺术品。此次演出彻底颠覆了观众对杂技的传统印象,杂技的奇功绝技与多种艺术形式相融相衬,相映生辉,不再单纯地展示杂技技巧,使观众获得高品质的艺术享受。(二)中央电视台的主要曲艺类栏目

1.《曲苑杂坛》

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显民族艺术瑰宝”,是中央电视台多年打造的一档精品栏目。该栏目主要以播出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艺术为主,同时也介绍外国精彩的杂技、马戏和滑稽等曲艺形式。

2.《笑星大联盟》

一档娱乐节目。节目采用明星大腕配合新人演出的形式,集中展示青年演员表演的小品、相声、滑稽戏、笑话、喜剧片段等。

四、舞蹈类栏目

舞蹈是以侧重展示审美规范化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门高雅艺术。舞蹈节目不仅能表现欢乐、喜庆,也有展示美的特点,它同音乐、歌曲结合成为歌舞节目。我国当代著名舞蹈家、舞蹈教育家、舞蹈理论研究学者吴晓邦先生对舞蹈有过这样的论述: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它是借着人体“动的形象”,通过自然或社会生活的“动的规律”,去分析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动的现象”,而表现出各种“形态化”了的运动,这种运动不论是表现了个人或者多数人的思想和感情,都称为舞蹈。

舞蹈具有视觉艺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性艺术的特点,人需要通过视觉来欣赏和审美。

舞蹈不用语言,主要依靠有节奏的动作构成舞蹈作品中最基本的“单字”、“词汇”和“语言”,把舞蹈动作组合起来,就可以表现出人物的行为、思想、性格和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及某种意境。

舞蹈艺术形式类别也相当繁多,从其创作形式的角度来看,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系列舞、舞蹈诗、舞剧、音乐舞蹈史诗等。从舞种类别上,舞蹈又可分为芭蕾舞、民族舞、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中国传统戏曲舞蹈等。舞蹈动作经过规范化而形成程式,中国戏曲舞蹈和欧洲古典芭蕾都有程式,因而人们历来认为程式是舞蹈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由美国女舞蹈家邓肯所创始的现代舞蹈诸流派则打破了程式,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思想和生活。从舞蹈的社会作用来看,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演性的舞蹈,专为观众欣赏的舞台艺术作品;一类是自娱性的舞蹈。从舞蹈反映生活的内容上来看,舞蹈有抒情舞、情节舞两种。

中央电视台的《舞蹈世界》是一档舞蹈宣传推广类栏目,重点介绍和宣传不同风格的舞蹈经典作品。栏目主要采取互动的形式,每期节目邀请几位(组)舞蹈演员或舞蹈爱好者参加,选手以打擂的方式同场竞技,充分表现他们的舞蹈作品、舞蹈才能及其他艺术修养。

五、文学类栏目

电视文学是指具有较浓厚文学色彩的作品,经过电视化处理,形成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报告文学等。它们都是以介绍文学作品为主,通过电视的多种艺术处理手段来介绍文学作品,以提高文学作品的观赏性为目的的节目。电视文学节目的声音语言主要通过解说或旁白来完成,保持了鲜明的文学性,而画面语言则运用各种电视手法来完成。

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就拍摄了电视小说“契诃夫人物系列”,由著名演员伊·伊里因斯基自己担任解说并扮演了全部角色。日本NHK电视台在建台之初就设立了“电视小说”专栏,曾在我国引起巨大轰动效应的电视连续剧《阿信》在日本就是以“清晨电视小说”的形式播出的。

电视文学这一文艺节目样式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中国电视屏幕上,中央电视台少儿部专门设立了《文学宝库》栏目,制作并播出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兄弟的《白雪公主》,以及鲁迅的《故乡》、《孔乙己》等。江苏电视台于1984年编译制作了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茨威格的《看不见的珍藏》(电视小说)、《零点归来》(诗体小说)、《生·爱·死》(诗体报告文学)、《街声》(电视散文)等一系列电视文学作品,在电视屏幕上掀起了电视文学的热潮。

文学类栏目的制作逐渐呈现出内容系列化、表现形式综合化、观众互动化的特征。以《电视诗歌散文》为例,该栏目近年来不断推出“印象·中国”系列、“二十四节气暨传统节日”系列、“城之眼——中国名湖”系列等,培养观众的连续收视习惯。继2009年的“印象·南京”、“印象·厦门”系列之后,栏目于2010年推出了“印象·上海”系列。在表现形式上,栏目中不断加入动画、访谈等,节目形态更为多元,同时,学者、专家对文学作品的讲解也降低了文学类栏目的收视门槛,节目的网络互动打破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壁垒。

然而,时过境迁,在收视率和传媒自身利益的冲击下,电视文学节目风光不再,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文学类栏目,《电视诗歌散文》也于2010年9月停播。

第二节 综合型、杂志型、谈话型文艺栏目

一、综合型文艺栏目

电视文艺栏目除单一的专项型栏目外,还有综合型文艺栏目。这类栏目是把许多单项的文艺节目形式进行综合,包括两项的综合和多项的综合。以中央电视台为例,主要有以下综合型文艺栏目:(一)《欢乐中国行》《欢乐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综艺栏目。栏目具有极强的互动性,观众可以与喜爱的明星同台互动、对抗,突出了观众的参与性和联欢性,开创了全新的综艺节目风格。栏目在展现城市魅力的同时,将观赏性与娱乐性发挥到极致,别具特色的外拍环节最直接地展示了祖国各地的别样风采。(二)《向幸福出发》《向幸福出发》通过新人竞赛的形式突出综艺特点,重视艺术性、娱乐性和文化性的有机结合,强调新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通过不同家庭的才艺展示、创意表现,将开心、默契、健康的家庭氛围展现在观众面前,展示家庭成员兼赋才艺与制造快乐的能力,鼓励人们快乐生活、勇于创新,使广大观众感受到“幸福”。(三)《中国文艺》《中国文艺》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推出的一档综合型文艺栏目。栏目以弘扬民族传统艺术,播撒五千年古老文明,关注中国与世界的文艺现状为宗旨,集音乐舞蹈、影视戏剧、曲艺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用精彩的电视文艺作品为海内外华人观众打开了一扇精神视窗。其基本形态是“主持人解说+文艺节目欣赏”。制作的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各种节目资源,以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的解读和介绍,轻松明快的编辑形式,赏心悦目的视听语言,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包装,力求体现国家主流媒体“文艺风向标”的作用。(四)《中华情》

一档以音乐为主的综艺型文艺栏目,采用音乐的形式,将歌曲、才艺表演、游戏、互动等各个环节串联在一起,尤其讲求主持人与嘉宾及现场观众的互动。每期节目都会邀请香港、台湾以及海外的艺人参加。同时在选手的比赛环节,也会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留学生或在网络上发表过音乐作品的外国朋友参与。(五)《非常6+1》

2003年10月28日开播,是一档平民选秀栏目。以反映百姓真实生活、帮助普通人圆梦舞台为主题。在90分钟的节目中,主持人分别带领三位平民选手踏上辉煌的梦想舞台,三位选手以全新的面貌彰显明星般的风采。最终,现场观众根据对选手的表演进行投票,选出最佳表演者,得票最多的选手将获得“非常明星”的荣誉。(六)《星光大道》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颇具影响力的大型综艺栏目。该栏目一改以往娱乐节目以明星表演为主的局面,本着“百姓自娱自乐”的宗旨,突出大众参与性、娱乐性,力求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放声歌唱、展现自我的舞台。(七)《我要上春晚》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开办的一档综艺栏目,把热爱春晚的各类演艺明星,以及身怀特殊技能的普通百姓汇集到演播室,形式就像一场小型春晚。除了常见的唱歌、跳舞外,魔术、相声、小品、民间绝活等各种形式的节目都会在节目中出现。不仅如此,节目组还提出了“只秀不选”的理念,虽然台上会设立三位明星评委,但三位评委却并不做出点评,而只是现场说出自己观看节目的感受,并且他们还可以随时和演员进行互动,做一些即兴表演。

二、杂志型文艺栏目

杂志型的文艺栏目以小板块的方式集结,各个板块之间无需有逻辑上的关联,因而可以更加广泛地将各种各样的节目形式容纳于一期节目之中。《正大综艺》从开播至今一直是其所播出频道的品牌栏目,个性非常鲜明,分设数个子栏目,以杂志的方式组合。栏目拥有大量的片源,展示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新版《正大综艺》栏目,除了保留原有的《世界真奇妙》、《信不信由你》等栏目板块,还增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X行动》等新栏目。

三、谈话型文艺栏目

谈话型的文艺栏目其实也是谈话节目的一种,只是它所关注的题材、邀请的嘉宾均来自于文化艺术领域。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追求“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以人文关怀的视角,与演艺明星共同分享人生故事与心路历程。

第三节 栏目策划与制作

关于策划,“哈佛企业管理”丛书中有这样的论述:“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所有的策划基本上都是关于未来的事物,也就是说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做当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亦即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策划如同一座桥,它连接着我们目前之地与未来我们要经过之处。”

由此可以理解为策划是科学合理的“计划”,以及制定这个计划的过程。因为“策”字又有“计谋”的意思,“策划”也可解释为“筹划、谋划”。栏目策划包括节目设想、如何实施、必要的保障(设备、人员、经费)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内容。策划人能够指挥记者采访、制作和播出。

策划活动有季节性和阶段性的,如半年的、一周的和当日的。栏目策划一般由专门的人员或机构来制定。专门策划人员(或称策划人)应该具有娴熟的业务技巧,能够纵观全局,掌握信息,确定报道主题和角度,并根据市场变化出“点子”。

策划活动具有“先导拉动”作用,以观众的需求为主导,在观众的需求与节目生产之间寻找契合点。强调策划是电视节目制作走向成熟的标志。策划使决策更科学,实施更合理。以往凭感觉和想象的所谓“计划”已经不能适应节目市场的需要,如今不论是节目生产、新栏目的推出,还是频道调整,都需要有准确的观众收视调查,以及市场各种数据的定性分析,并通过有学识和思想的策划人或专业策划公司拿出“点子”。

新的策划概念摒弃了以往的粗放型运作模式,使高质量的前期策划与精美的后期制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重“设计”,同时重“实施”。只有在精心组织、有效实施后,才有可能给观众提供高水准的节目、栏目和频道。

前面我们所提到的电视文艺的专项型栏目、综合型栏目、杂志型栏目以及谈话型栏目,无论是哪种类型,在策划阶段一般来说都要考虑以下内容,即栏目的名称、栏目的宗旨、栏目的定位、栏目的风格、栏目的内容、栏目的结构、栏目的时间与时段等。

一、栏目名称的重要性

任何事物都有名称,作为一档电视栏目也必须要有栏目名称。因为,最先与观众见面的和让观众记住的通常是栏目的名称。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恰当的名字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有利于观众对栏目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栏目的内容,便于编导的操作。比如《曲苑杂坛》这个栏目名称,其内容一定是与曲艺类的节目有关;《舞蹈世界》所表现的必然是舞蹈艺术以及与舞蹈相关的内容。诸如此类,栏目的名称对栏目的内容就有了内在的约定。这样,有不同兴趣的观众对栏目的内容有了认定之后,就形成了固定的收视群体。因此说,设定栏目名称要经过反复推敲,同时栏目名称要醒目、准确、便于记忆。栏目名称也可以说是对节目内容的一种概括。总之,栏目的名称对栏目的生命至关重要。

二、确定栏目的宗旨“宗旨”一词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确定栏目的宗旨,也就是说,设置一档栏目究竟是为什么?想达到的意图是什么?如果这两项都不明确,那么肯定是模糊不清、针对性不强的栏目,这种栏目的生命力不强。“策划一个栏目必须有明确、清晰、恰当的宗旨,因为它就是栏目的旗帜、方向和形象。”因此,策划栏目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栏目的宗旨。比如,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文艺栏目《激情广场》,它的栏目宗旨是:“在音乐中满足每一个普通人对生活、情感和真、善、美的向往。”栏目以“一个人唱歌多寂寞,一群人唱歌多快乐”为出发点,以“将优秀的音乐作品唱透,达到真正地普及优秀的音乐作品”为目的,而这也正是设置该栏目的意图所在。再比如,《曲苑杂坛》这个栏目的设置目的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显民族艺术瑰宝”,通过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马戏、说唱等艺术形式来展现该栏目的设置意图。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确定栏目宗旨的重要性。只有把栏目的宗旨确定了,才能使栏目进入一个正确轨道,使栏目的内容清晰而不混乱。

三、栏目的定位

前面我们讲到电视文艺栏目有四种类型:专项型、综艺型、杂志型和谈话型。那么,我们在策划具体栏目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栏目定位在哪种类型之中。定位准确,既便于栏目选材又便于实施操作。比如,《CCTV音乐厅》的定位是专项型的,它主要是介绍一些以严肃音乐为主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欣赏、了解严肃音乐的平台。《风华国乐》也是专项型栏目,该栏目的定位是以欣赏、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为主,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弘扬民族艺术为宗旨,向观众介绍我国经典的传统乐曲、各民族的音乐精品,展现民族音乐的丰硕成果和音乐家的艺术丰彩。此外,还有的栏目是以收视群体或栏目的性质定位的。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栏目的定位,主要是依据栏目的形态、性质和对象来考虑和确定的。

四、栏目的风格

栏目风格是栏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色与个性的集中体现。栏目风格受栏目方针、受众对象、栏目内容和形式、编排技巧等因素的影响。比如,山西电视台《开心吧》的栏目风格是“轻松、快乐、活泼、动感”,《艺术人生》的栏目风格是“真、善、诚”。栏目风格往往是与栏目宗旨联系在一起的。栏目的风格虽然各有千秋,但都应注意其独特性、鲜明性和整体的一致性。

五、栏目的内容

栏目的风格明确了,我们就要考虑栏目的内容。依据栏目的类型划分,用什么样的内容体现栏目的宗旨和风格,才能使栏目内容相对统一?例如《舞蹈世界》这个栏目,它的宗旨是:繁荣舞蹈创作,推出舞蹈新人,展示舞蹈精品,普及舞蹈知识,开掘舞蹈文化,推进大众素质教育,满足电视观众的要求,为电视和舞蹈工作者提供一个跨门类的、广阔的艺术创作空间。该栏目必然是以舞蹈艺术为核心,以“电视舞蹈”为主打项目,所选择的内容应该都与舞蹈有关,而绝不能喧宾夺主,用其他艺术形式改变栏目的性质。

再比如,《魅力12》是一档综合型文艺栏目。因为是综合了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艺术形式,因此它的内容也就十分多样化。它的定位是综艺类,有歌曲、舞蹈,还有外拍的专题以及现场嘉宾的追忆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原声再现:观众最熟知的演唱方式,请原唱者现场演唱。

2.寻源:外拍调查,以寻找、发现的形式记录一部作品在民间最初的原始状态、最早的演唱者、最初的发现者等,具有真实性与悬念感。调查过程贯穿整个节目。

3.非常发现:以外景调查与演播室当事人、嘉宾回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歌曲的挖掘、整理、改编、再整理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的影响力,挖掘在这个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与真实故事,具有历史感与揭秘性。

4.无限多样:该作品曾经有过的各种不同版本的现场演唱,以及现代乐队、著名歌星、海外艺人的全新演绎。同一首歌曲的不同形式演唱始终贯穿在节目进行过程当中。

5.当事人回忆:包含当事人对逝去青春的美好留恋,对爱情、友情、亲情、民族之情的自然流露,节目也因此更具有内在情感与感染力。

6.西部情调:与此相关的民族歌舞节目作为点缀,并尽可能多地融入民族风情、民间传说、民族服装等,凸显西部文化特色。

7.推向辉煌:节目进行的过程,就是对一部作品的方方面面不断挖掘与展示的过程,使其不断释放魅力的过程。最后,以一个大型合唱或者交响乐的演出把这种展示推向高潮,节目在全场激情互动中结束。

六、栏目结构

做文章要考虑通篇结构,做一档电视文艺栏目也是如此。什么样的节目放在开头?什么样的节目放在结尾?中间的节目怎么穿插?如何安排才能出其不意?这些都需要编导通盘考虑。打破固有格式,追求多样化,巧妙地把所有节目衔接起来,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喜欢,是每个编导都要费心考虑的事情。不同的栏目结构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栏目结构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性结构;一种是板块结构。(一)线性结构

所谓线性结构,就是栏目中的内容一个接着一个按照顺序进行编排。如《百年歌声》就是典型的线性结构。(二)板块结构

其实板块的意思也就是指子栏目,由总的栏目派生出几个小栏目,这些小栏目被称为板块。各个小栏目板块有各自独立的内容,不存在相互的关联和逻辑上的连接。这类栏目将不同内容或形式的节目编排在一起,其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综合性。板块结构的栏目可以有多个主题,各自独立,为观众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比如,湖南经视的《越策越开心》就是典型的板块结构栏目。

除了一期栏目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还有一种栏目是由多期子栏目组合而成的,即“有主题,成系列”,一周的节目共同构成一个大栏目,每天的节目其实就是一个板块。例如,《爱电影》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推出的一档以电影为主题的日播综艺类栏目,包括六个不同形态的子栏目,从周一到周五分别为“爱说电影”、“爱拍电影”、“爱画电影”、“爱秀电影”、“爱猜电影”,周六和周日为“爱梦电影”,不同板块之间既相互关联又各有所侧重。这类栏目的核心内容统一,如定位、主持人、风格等,有利于品牌的推广;而独立的板块避免了彼此之间的牵制,兼容了多种主题的展现。

七、串联词写作

无论是线性结构还是板块结构,都需要将它们串联成一档完整的节目。串联词就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串联词有两种:一种是主持人的串联词;一种是嘉宾的解说词。

串联词主要起到介绍栏目内容、连接上下文以及与观众进行交流等作用。具体形式为:开场白、中间的串联、结束语。

八、栏目制作方式与包装

栏目的制作方式是由栏目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的。直播的节目,一般都在演播室内制作,个别的有在剧场或大会堂的舞台上进行,大型的节目也有在外景地进行的。录播制作的栏目,由于时间充裕,可以从容进行。首先分段录制节目素材,然后录制主持人的串联词,将节目素材、主持人的串联词进行整合编辑。如果需要外景地的采访或资料片等,也可以在整合的过程中穿插进去,形成一个整体。

每个栏目都有一个标志性的片头、分割段落或间隔板块的片花以及栏目的标识,这些在设定栏目时都制作好了,应根据栏目的结构适时地将片花或标识插入进去。有的还可以根据栏目内容需要制作宣传片,插播在节目中,这些都是对栏目进行包装的方法。

此外,栏目的设置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强调特色的原则;2.不断完善的原则;3.求新求变的原则。“喜新厌旧”恐怕是大众对栏目的普遍心态,观众总是希望在栏目里能看到一些新内容、新的表现形式以及新的主持人面孔。如果栏目不能及时适应这些变化,就会有被淘汰的危险。

思考与训练

策划一档电视文艺栏目。

课外欣赏

观看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各档电视文艺栏目。

附录一 《龙船调》音乐电视拍摄导演阐述

一、拍摄背景《龙船调》,又名灯调、花灯、种瓜调,长期在利川市柏杨、汪营等地流行,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对唱的一首民歌。1962年5月,《龙船调》被收录《湖北省民歌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成唱片发行;1979年被收录《中国民歌集》。20世纪90年代中期,《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利川作为土家族和苗族的聚集地,作为《龙船调》的发源地,为了更好地展现它的民俗民风,有责任并很好地将这首经典民歌向世人传承。

二、导演阐述《龙船调》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年来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已有了一些版本。无论是当地人的传唱或是从众多艺术家对其的改编上来看,都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指当地人正月十五划旱船时所唱的曲目,它已成为当地男女随时随地传情达意的一种表现手段。因此当我们拍《龙船调》音乐电视的时候,已不再把它当做一首情歌演绎,而是将这首歌进一步升华来扩大其内涵。

利川作为歌曲《龙船调》的发祥地,从画面上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是必需的元素之一。因此我们选取了利川当地那种雄伟中渗透着秀美的自然风光(腾龙洞、大河匾、西门清江等)以及人文风光(大水井、鱼木寨)作为拍摄背景,在表现形式上结合土家族的风俗“女儿会”中妹娃大胆追求爱情、敢于表达爱意心声的特点来作为拍摄主题。我们了解到当地的哭嫁极具民族特色,因此把“结婚”定为了这部音乐电视的主要场景和发展结构。具体来说就是把新娘出嫁的那一时刻,即从少女到少妇的过程定格放大,通过奔跑、眺望、跨门槛等细节,展现女孩的春心萌动、憧憬爱情以及待嫁、出嫁的不同心情。(女)“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男)“我就来推你嘛!”已不单纯以情歌对唱来体现,而是把这句特有的念白定位成“人生的摆渡”,即土家族女儿在结婚的这一刻,由少女到少妇的一个成长过程。我们弱化了艄公的形象,就是希望淡去这首歌的情歌成分,而是赋予它人生写意的大成分。在创作中,通过展示土家族特有的风俗“女儿会”,赋予这首歌新的内涵,传达土家族少女渴望成长的深刻含义,同时通过艄公江上行舟、“撑船”来表达一种人生摆渡的过程。因此,念白的第一段就反映出新娘的内心独白,第二段即为陪嫁妹的内心独白,第三段表达所有妹娃向往婚姻的心声等。

歌手汤灿在音乐电视中作为一个叙述者、旁观者和参与者,为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当地的风土人情而动情,有感而唱。整个音乐电视片把女孩渴望成长、向往婚姻的心情以及最终踏入婚姻殿堂,开始新的人生历程浓缩在短短四分多钟里。

音乐电视片中除了采用了水、陆风格的迎亲队伍和婚船,还借用了当地很多的民俗,最有特点的就是记录了新娘出嫁时向空中抛洒筷子的场面,其寓意取至谐音:“快乐”;还有过年过节时孩子们齐聚河边打“过河毽子”的情景,以及土家族特有的舞蹈表演——男女对跳“摆手舞”,表现男性阳刚之气的“肉莲响”等,以此来渲染土家族的民俗民风。土家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一些象形的图文“福”,将其叠加在腾龙洞场景中的舞蹈场面里,以此增加历史的厚度和久远的神秘感,从而印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真理。

音乐元素以远处缥缈的念白起,中间间奏部分融入“肉莲响”的打击声和土家族锣鼓的声音,结尾在欢快、饱满的气氛后导入原始的无伴奏“种瓜调”清唱一句结束。《龙船调》的音乐以节奏明快、活泼而带有部分戏剧元素的形式展开。画面唯美、写意,利川当地的自然风光,土家族和苗族的人文风貌、民俗民风以及歌手独特的演唱风格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给电视观众描绘出一幅浓郁的山水画卷。

三、画面定位(一)色彩定位

1.红色反映喜庆的结婚场面、(女儿会)情人节暖色的心情。

2.绿色反映当地山美、水美的自然风光,艄公江上行舟悠然自得的情绪。

3.红黑色反映当地的民俗民风,妹娃的生活状态。

4.蓝色反映神秘的、云雾缭绕、山清水秀及空旷回音的气氛。(二)角色人物定位

1.歌手作为叙述者、旁观者和看到当地风土人情而为之动情者。

2.妹娃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人物,是“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的主要表演对象,以此来表现土家族少女大胆追求爱情并用对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3.艄公作为当地的健康、热情、奔放的男性形象代言人。

4.群众演员作为烘托气氛、反映当地民俗民风的主要元素。(三)角色语言

强调他人结婚的大气氛场面,妹娃穿各种绣花鞋跨出门槛、在山路和石阶上奔跑的特写,以此来反映妹娃渴望出嫁、盼望成长的心情;艄公江上行舟,以此来表现人生摆渡的一个阶段性过程(寓意从待嫁到出嫁的过程);男女摆手舞、男士击打身体的“肉莲响”舞蹈,反映土家族男女相互传情达意和表达爱情的方式。(四)语言符号“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表达女孩青春萌动,渴望成长、出嫁、自主婚姻的心情。(张东辉)

附录二 《龙船调》音乐电视分镜头脚本

(续表)(续表)(续表)(续表)

附录三 综艺栏目《我要上春晚》第一期录棚稿

SHOW TITLE:《我要上春晚》

NO.:2010.0903(1) CHANNEL/VERSION:CCTV-3

VJ:董卿 CW:小兽

Jury:韩红 蔡明 黄宏

TX DATE & TIME:08/19/2010

REC DATE:08/19/2010,WED@1400hrs

LOCATION OF SHOOT:studio

·WARNING

大片头VCR

·INTRO

开场歌舞《印象春晚》3’ 表演:新锐舞团 爱民舞蹈团

·OPENING(出场:开场舞尾声,董卿随舞蹈演员出,秀舞蹈,主舞台台中定位)

董卿:我要上春晚,你看行不行?大家好,欢迎来到CCTV-3全新打造的大型跨界互动综艺节目《我要上春晚》,我是董卿。看过刚才的开场演出您就明白了,我们的节目跟“春晚”肯定是紧密相连的,那么,《我要上春晚》这档节目究竟会呈现给大家什么样的精彩呢?一句话,那就是:为想要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栏目的设置,就是为春晚寻找创新的节目形态。所以,无论您是成名已久的大腕明星,还是身怀绝技的普通百姓,只要您够创意、有绝活,就都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向全国观众尽情展现你的风采。(介绍评审团)

隆重介绍本期四位评审团成员,都是老春晚了!他们是黄宏、韩红、蔡明、张颐武!他们将用他们对于春晚舞台的丰富经验以及专业知识为登上《我要上春晚》舞台的选手们提供建议与点评!(评审团向大家问好)

董卿:韩红参加春晚几届了?(韩红回答)

董卿:蔡明参加春晚几届了?(蔡明回答)

董卿:黄宏参加春晚几届了?(黄宏回答)

董卿:本期节目中有哪些来自明星大腕的精彩演出和来自百姓的超级创意会让您眼前一亮呢?马上进入本期《我要上春晚》。【节目一:魔术表演《魔幻扑克》 表演:周杰伦】

董卿:首位登上《我要上春晚》的明星,到底是谁呢?谜底马上揭开!(进小片)隆重请出拥有超高人气的演艺全才——周杰伦!(周杰伦小舞台出,与观众互动示意,走向主舞台,与董卿访谈,聊小片内容:春晚记忆、最新动态等)

董卿:杰伦是春晚的熟客了,非常感谢你的到来。我知道你是多才多艺,做音乐、拍电影、当老板,唱歌对你来说没什么难度。《我要上春晚》是一个创新的舞台,你还有什么特别的演出献给观众吗?

周杰伦:春晚我上过几次了,所以没有新东西怎么敢来这个舞台呢?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你我就特别想变魔术。

董卿:大家看出春晚的影响力了吧?春晚之后不仅刘谦火了,我也火了!为什么呢?因为都说我是刘谦的托儿。你要变魔术,和刘谦有什么不同?

周杰伦:他是专业著名魔术师,我是业余非著名魔术师。

董卿:那你需要我当托儿吗?

周杰伦:不用。

董卿:那太好了,大家看好了,我不是托儿啊。有请周杰伦,为大家带来魔术表演!(表演结束,董卿引导嘉宾评审点评)

董卿:谢谢杰伦精彩的魔术表演!看来刘谦下次上春晚只能唱杰伦的歌了。几位评审有何感想?

评审方向:黄宏与蔡明形成观点对立,其他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明星在另一种艺术门类中的探索,春晚就应多推出这类节目。明星反串,联欢性强,耳目一新。(互动设置)

黄宏:周杰伦这个节目挺好,符合春晚联欢的特点。老是唱歌没意思,我认为这个节目完全可以上春晚!

蔡明:唱歌怎么没意思了?!我认为周杰伦在春晚上就应该唱歌。多少粉丝盼着这一刻呢!还是唱歌好!

黄宏:我就说变魔术好了!爱咋咋地!

董卿:二位别争了!在变魔术还是唱歌的这个问题上,不如咱们听听观众的。(采访观众)

董卿:观众们都说出了自己的选择!如果让我说,我既不让他唱歌,也不让他变魔术,而是让他当春晚的主持人!我听说周杰伦有个当主持的愿望,据说他在影视圈里很多工作都做过,比如说歌手、演员、导演等等,就是没做过主持人,是吗?

周杰伦:没错!我确实有这个打算,也许会尝试一下主持。

董卿:那好,等你准备好,下次再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咱俩搭档一把!

周杰伦:好啊,一言为定!

董卿:好,谢谢周杰伦。春晚的舞台上周杰伦究竟是唱歌?是变魔术?还是主持呢?欢迎登录本节目在CNTV的互动专区,发表您的观点。再次感谢周杰伦。【节目二:跑步机舞蹈 表演:程丹彤、王瑞芳等】(董卿主舞台定位,同时主舞台上放置道具,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我要上春晚》节目就是为超级创意提供舞台,同时也为春晚提供新鲜元素,响应“开门办春晚”的理念。所以您不仅能经常在我们的节目中看到明星大腕带来的高品质跨界表演,来自民间的创意演出更是我们的特色亮点。下面这个节目就非常有创意,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进小片)

董卿:(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演员)有请!哎?几位健身教练来到我们节目,是来教健身操的吗?那他们到底会有什么特别演出呢?有请各位!(表演结束,董卿引导评审点评,同时号召普通百姓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创意搬上舞台)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舞蹈与健身器械相结合,有艺术体操的感觉;能够将自己的工作融入艺术节目当中,打开了思路;一种创意的组合,春晚中应多推出创意类节目。(评审交流)

黄宏:我觉得你们这个节目可以再完善一下,其实在跑步机上还可以组合出更多的花样,完全可以把艺术体操的元素融进来。另外,是不是还可以考虑一下把别的健身器械也融进去,艺术与运动相结合,没准还能上奥运会呢!希望你们把节目完善之后,再来挑战!(互动设置)

董卿:几位健身教练怎么会产生在跑步机上跳舞的创意呢?

健身教练: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在跑步机上的姿态都很有意思,就产生了把这些动作集合到一块的想法。后来又参考了国外相关视频中的一些元素,就在摸索中排出了这个节目。

董卿:丹彤已经是一岁半孩子的妈妈了。春晚曾有过健身表演,你们有信心登上春晚吗?在跑步机上舞蹈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咱们请丹彤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健身方式吧。(观众互动体验)

董卿:谢谢各位,谢谢几位健身教练。(介绍投票方式)

董卿:在这里要特别提示大家,《我要上春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的专区已经开通了。所有在《我要上春晚》舞台上亮相的节目都会在网络专区上设立有实时的人气投票窗口,接受所有中国网民的检阅,支持或反对,登录CNTV,投上您的宝贵一票。我们每期都将公布上一周的累积人气排名,最终谁会登上春晚,年底的特别节目中将揭晓答案。同时,如果您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超级创意或者技惊四座的独家绝活,那就赶快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也许下期节目中精彩亮相的就是您!(上字幕条:报名热线、报名邮箱、在线报名)【节目三:相声《教你模仿》 表演:刘颖、张浩楠】(董卿主舞台定位,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虽然说我们的节目刚刚开播,但还是收到了来自各界朋友的关注。下面就有这么两位,特别想上春晚,听说我们的节目就叫《我要上春晚》,结果就慕名而来找到我了。我说你们能不能上春晚,这事儿我说了也不算啊,那只有通过我们节目的观众来评判。这不,他们来了,有请刘颖、张浩楠!(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演员)

背景资料:刘颖是李金斗老师的徒弟,1992年辞职到日本自费留学7年,考上日本相声学院,但因学费太高而放弃。她在日本年年租录像带看春晚,打工刷盘子时默背贯口“报菜名”。1999年回国重操旧业,是源于对相声的爱。张浩楠出身京剧世家,少年时进入胖哈哈艺术团学习。两人现为铁路文工团正式成员。(表演结束,董卿引导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互动相声,有新意。相声要更适应春晚的舞台。(互动设置:刘颖教张浩楠模仿韩红)

董卿:韩红,别光顾着乐了,来评判一下吧!

韩红:模仿得挺好!比我这韩红还像韩红!

董卿:别说,这模仿得还真挺像!不过我有一点很怀疑,你这心理暗示模仿法到底好不好使呀?你们两个肯定都是沟通好了的!这样,为了验证一下你这个方法到底管不管用,我随便请一位观众上台,你现场教他模仿一位明星,好不好?哪位观众愿意上来?(观众互动)(相声演员教观众模仿)

董卿:这回咱们请观众朋友们评判一下,模仿得像不像?(观众采访)【节目四:超级创意《节拍》 表演:红樱束打击乐团、踢踏舞团】(董卿主舞台定位,同时主舞台上道具,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谢谢两位,也感谢我们的这位观众朋友。有请下一组表演嘉宾,红樱束打击乐团,欢迎你们!(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演员)

董卿:“红樱束”的演出我们看过很多,对你们的打击乐表演非常熟悉了。那今天来到《我要上春晚》的舞台,有什么特别的准备吗?

红樱束:对不起,这是个秘密,现在还不能说,还是请大家来看吧。

董卿:那好,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红樱束的神秘演出。(表演结束,董卿揭秘演出形式和道具,与演员简短访谈,董卿引导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创意性很强,为节目创新提供了思路。配合十分默契,既好看又好听。混搭的表现方式,应多在春晚中推广。(互动设置)

董卿:我一直都觉得跳踢踏舞的演员特别神奇,这腿是怎么长的呀?能跳这么快呀?这里边有弹簧吧?

踢踏舞演员:没有!这腿都是原装的,没经过改造!主要还是靠练!

董卿:练习踢踏舞一定特别费鞋吧?一年要踢坏多少双鞋?(踢踏舞演员回答)

董卿:有没有计算过在练习过程中每天要踢多少步?(踢踏舞演员回答)

董卿:从他们身上我想到了一句话,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这么多步加起来就是一段相当长的路程。(观众上台互动,踢踏舞演员教观众简单动作)【节目五:杂技《命运的摇摆——双人晃管》 表演:王强、丛利宝、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董卿主舞台定位,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春晚真的是一个众口难调的事儿,因为要照顾全国观众的喜好。不过有一个表演形式,我想大家都喜欢看,那就是杂技。马上请出下一组表演嘉宾,来自中国铁路文工团杂技团的两位高手。(进小片)(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演员)

背景资料:他们的节目大有来头,全世界仅此一份。曾获2008年第七届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节比赛唯一金奖和2009年第十三届法国巴黎明日国际杂技节比赛金奖。王强22岁,从艺14年;丛利宝17岁,从艺10年。每天练功9小时。两人2004年开始搭档至今,今年年底要冲击蒙特卡罗金小丑大奖(杂技界的奥斯卡)。

董卿:有请他们。春晚年年看,年年盼(自己能上春晚)。(表演结束,董卿引导评审点评)

董卿:谢谢两位,我要上春晚,你看行不行?马上来听各位评审的意见。

评审方向:蔡明与黄宏形成观点对立,其他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杂技节目在春晚中的重要作用;杂技的训练难度。(评审交流)

蔡明:这个节目表演得非常精彩,创意好、表演好、音乐好、道具好、服装好,总之哪哪都好,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上春晚!太惊险了,看了这节目我年夜饭都吃不下去了!

黄宏:要的就是惊险!这就好比拌菠菜放芥末,要的就是这刺激劲儿!我支持你们!

蔡明:芥末吃多了还呛得流眼泪呢!

黄宏:那也是幸福的泪水!【节目六:歌曲《黄昏》 表演:云朵】(董卿主舞台定位,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下面这位表演嘉宾名字非常有意境,叫做云朵,来自四川阿坝的一位羌族女孩。欢迎云朵。(进小片)(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演员)

背景资料:云朵有着极具穿透性的高音唱腔,可以唱到HI-D。母亲是寨子里有名的原生态歌唱者,云朵听着母亲在花椒地里边干农活边唱歌长大,在家乡时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唱歌。15岁离开家乡到成都打工,当过餐厅服务员,后给餐厅客人和旅游者唱歌。2005年起从师刀郎,曾参与刀郎多张专辑的和声录制。2008年在刀郎翻唱专辑《红色经典》中,与刀郎共同翻唱《翻身农奴把歌唱》等作品;2009年参与《成龙与他的朋友们》鸟巢演唱会;2010年即将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全宇宙》。云朵是一个思想非常单纯的女孩,喜欢一切音乐。赚钱后她给妈妈买了手机,以便随时可以打电话。云朵每年回一次家,陪家人一起看春晚。她是弟弟妹妹们的偶像。(表演结束,董卿引导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极高的高音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互动设置)

董卿:云朵,给你伴奏的几位乐手你刚刚怎么没介绍啊?

云朵:太紧张了,忘了!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

董卿:不用介绍了,我已经认出来了。这位键盘手大家看着眼熟吗?刀郎!

刀郎:大家好!我是刀郎!

董卿:我印象中刀郎好像也没登上过春晚的舞台,你就没想准备个节目冲击春晚吗?

刀郎:我们现在主要是想力推新人。我自己的节目正在准备,等我把节目做得完美了,我会再回到这个舞台的!请大家等着我!

董卿:好!一言为定!不过今天也不能放过你,把你最经典的歌曲唱上两句!(刀郎唱几句)

董卿:说完刀郎咱们说云朵!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叫云朵了,这声音高得简直就是在天上呀!怎么练的发声呀?(云朵展示自己的发声方法)

董卿:对于云朵的声音,我不得不用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来形容,“高,实在是高!”云朵上春晚,你看行不行?

董卿: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喜欢云朵,希望她能圆梦春晚,那就登录CNTV《我要上春晚》专区投上您的宝贵一票,再次感谢云朵!【节目七:特殊技能《欢欢乐乐上春晚》 表演:欢欢、乐乐】(董卿主舞台定位,训练员带狗熊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下一个节目名字叫做《欢欢乐乐上春晚》,有请表演嘉宾!(进小片)(当两只动物出现后,董卿做惊讶状:这嘉宾太意外了,我怎么交流啊?简短访问训练员:谁是欢欢?谁是乐乐?表演什么节目?)(表演结束后,董卿引导嘉宾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欢迎可爱的动物们也来报名。(互动设置)

张颐武:这个节目我很喜欢,如果要是能上春晚,我印象中应该是第一次有如此大的动物登上春晚舞台!2009年春晚上朱军和鹦鹉搭档过,但那都属于是小动物了!

蔡明:你别说,朱军和鹦鹉还挺像的!

黄宏:哪像?

蔡明:都挺能说的!

黄宏:要说第一个在春晚上和动物合作的演员,那就得说我了!我曾经有一个小品叫《家有老爹》,我的搭档就是一只小狗!

蔡明:我有个提议!既然您有和动物合作的经验,今天不如您和这两只可爱的大熊合作一把怎么样?您是愿意呀?是愿意呀?还是愿意呀?不用回答了,肯定愿意!

黄宏:也许我就从此找到新搭档了!(黄宏与熊一起跳绳)【节目八:小品《特殊病号》 表演:李文启、关凌、周伟】(董卿主舞台定位,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关注春晚、尤其是喜欢小品的观众对这些名字一定不会陌生,有请李文启、关凌、周伟。(表演开始前,董卿与各位演员简短访谈:每个演员参与春晚的经历,今天的小品有什么不同?)(表演结束后,董卿引导嘉宾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春晚小品的处境以及创作过程。春晚小品创造了很多的经典语言。反映舟曲抗击泥石流灾害的故事,聚焦社会热点,时效性强。(互动设置:模拟这个小品中反复出现的台词)

董卿:高壮壮!

周伟:到!

董卿:过来!

周伟:是。什么事?

董卿:没事!我就试试好不好使!如果这个节目真要是上了春晚,那么刚才这段台词一定会形成新的流行语!周伟也是老春晚了!你印象最深的小品流行语有哪些?(周伟回答,边说边还原每个小品里的动作)

董卿:还真不少,但是还不全!观众朋友们印象最深刻的小品台词有哪些?(观众互动)

董卿:如果您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超级创意或者技惊四座的独家绝活,那就赶快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也许下期节目中精彩亮相的就是您!同时还要特别提示大家的是,《我要上春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的专区已经开通了。所有在《我要上春晚》舞台上亮相的节目都会在网络专区上设立有实时的人气投票窗口,接受所有中国网民的检阅,支持或反对,登录CNTV,投上您的宝贵一票!我们每期都将公布上一周的累积人气排名,最终谁会登上春晚,年底的特别节目中将揭晓答案。(上字幕条:报名热线、报名邮箱、在线报名)【节目九:舞蹈《红舞鞋》 表演:南贤俊】(董卿主舞台定位,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都说春晚是全球华人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其实啊,过春节不止是我们中国人,我们的近邻韩国也有过春节的传统。可能是咱们春晚影响力太大了,有一位韩国明星也想上咱们的春晚,他是谁呢?(进小片)

董卿:有请亚洲舞王——南贤俊!(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你的舞蹈名震亚洲,在中国也有众多粉丝,今天来到《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会给中国观众带来什么特别演出?(南贤俊展示红舞鞋道具)好的,有请南贤俊。(表演结束后,董卿引导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创意性强,将舞蹈与剧情相结合。在肢体控制上非常完美,给人的感觉不是肢体在带动鞋,而是鞋在带动肢体。(互动设置)

蔡明:这段舞蹈出乎了我的意料!不愧是亚洲舞王,不知道别的舞跳得怎么样?

董卿:“亚洲舞王”这个称号不是白来的,没有他跳不了的舞!不信几位可以考他一下,随便点!

韩红:街舞!(南贤俊跳一段街舞)

黄宏:古典舞!(南贤俊跳一段古典舞)

蔡明:蔡小姐之舞!

南贤俊:这个,没有听说过!

蔡明:看看,有不会的了吧?这是我在2008年春晚《梦幻家园》里边跳的一段舞蹈!他就不会!

董卿:南贤俊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什么舞一学就会,咱们先看一下当年蔡明的那段舞蹈!(播放蔡明《梦幻家园》中的舞蹈录像)

董卿:请蔡老师给南贤俊指导一下!(南贤俊学蔡明舞蹈)【节目十:魔术《闪电变人》 表演:丁建中】(董卿主舞台定位,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下面要请出的是一位来自台湾的魔术达人——丁建中。丁建中来了之后对我们的舞台没提任何要求,也不需任何帮助。难道他的魔术真的无懈可击吗?有请丁建中。(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演员)

背景资料:丁建中与刘谦从小一起长大,两人7岁就认识,后一起来内地发展。他擅长的是大型舞台魔术。(表演有三番儿:舞台上董卿配合撕报纸表演;评审席前评审配合扑克表演;回到舞台闪电变人表演)(表演结束后,董卿引导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道具简单,却展现出了十分神奇的效果。(评审交流)

黄宏:我认为这个节目很好!解决了眼下春运难的问题。要去哪,咔咔一变就行!

蔡明:正说节目,你怎么又扯到春运上去了?我提议赶紧把黄宏老师变走吧,省着老在这捣乱!

黄宏:你要把我变哪去?

蔡明:月球!

黄宏:到那多孤单啊!

蔡明:不是还有嫦娥和玉兔陪着你呢吗?

黄宏:对!不但有嫦娥,还有拿着大斧子的吴刚呢!

董卿:好,谢谢各位的精彩建言,谢谢丁建中的精彩表演。【节目十一:大型舞蹈诗剧《金面王朝》选段 领舞:杨倩、韩伟、表演:北京欢乐谷艺术团】(董卿主舞台定位,演员小舞台出,至主舞台表演)

董卿:今天的节目就像一个盛装舞会,下面的表演者真的就像是来参加盛装舞会的,因为他们都身着华丽无比的服装。有请他们。(表演前,董卿简短访问演员:来自北京欢乐谷舞蹈团的舞蹈演员,带来的舞蹈是什么?)(表演结束,董卿引导评审点评)

评审方向:评审依自己真实的观看感受进行评判,喜欢还是不喜欢?

评审点:场面宏大、震撼。作为游乐园的剧场演出,常年面对观众,春晚应为这些常年为观众服务的节目提供展示平台。(评审交流)

黄宏: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服装太漂亮了!蔡明你要是穿这服装上春晚演小品,肯定火!

蔡明:你要雷死我呀?【节目十二:歌曲《难忘今宵》 领唱:南贤俊】(董卿主舞台定位)

董卿:今天我们的舞台上可以说是奇招尽出,精彩纷呈。关于春晚,我们有太多话题;关于春晚,我们有太多回忆;提起春晚,大家耳边一定会响起这样的一个旋律……(董卿哼唱一小段或起背景音乐)我们栏目组最终也选择了用这首春晚的结束曲《难忘今宵》作为《我要上春晚》栏目的结束曲,并且将在每期节目中邀请不同的嘉宾来演唱。今天是我们节目的首播第一期,有请领唱嘉宾——南贤俊,以及我们全场观众一起完成。(南贤俊领唱四句之后,董卿请四位评审上台一起合唱)

结束语: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我要上春晚》,等你来挑战!我是董卿。下周五晚同一时间,欢迎围观。

第三章 电视综艺节目

学习目标

·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起源。

·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构成特征及追求。

·了解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

在电视文艺节目中,除了专题型、专项型的节目外,电视综艺节目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章我们将集中探讨电视综艺节目,首先来了解一下综艺节目的界定及构成。

第一节 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及构成

电视综艺节目最初诞生于美国,是当时的电视工作人员借鉴了广播电台开办的综艺节目而创办的。早在1955年,美国NBC无线电部门为了对抗来势汹涌的电视媒体,以争取更多的听众,组织了一次相当规模的秘密策划会议。会上一位名叫罗伯特的著名专栏作家,提出了一个把各种类型的短小广播节目组合在一起的大胆设想,这个设想在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只好以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结果是罗伯特的意见通过而被采纳。策划会后,NBC无线电部门便着手集中各方面人才及知名人士制作了一档空前的大型广播节目MONITOR。这个节目打破了以往半小时为一个单元的惯例,从星期六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星期天的午夜12点止。节目长达40个小时,内容包罗万象,如播放美国西海岸的爵士音乐,突然插播新闻“某某人已去了伦敦”,一段访问减刑罪犯的谈话,接着又是对影星玛丽莲·梦露的访谈,再接唱赞美诗,然后是泰勒大乐队演奏的爵士乐……这个节目从单个内容来看并不惊人,但当时的广播节目音乐、新闻等各自独立,突然来了一个大综合,使人顿时有新奇悦耳之感,广告收入也相当丰厚。NBC总裁曾说:“这个节目使广播步入新纪元,超越了一切节目。”

当时的广播界人士普遍认为广播已经战胜了电视,谁知广播电台推出的这一节目形态给电视提供了借鉴,一年以后,美国电视网陆续推出综艺类节目并逐渐占据上风,结果广播更加陷入困境。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电视网的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迅速并渐成规模,开始向海外渗透。首先是在欧洲传开。当时美国有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叫《晚餐俱乐部》,邀请观众共进晚餐并欣赏节目,包括歌唱、舞蹈、新闻、猜谜等。其中,猜谜是累计奖金制,当积累到15000多美金仍无人问津时,主持人便翻电话簿,随机选择一个号码打电话,拨通后问对方是否在看《晚餐俱乐部》节目,如答没有看,就再播一个号码。如果看了,同时答对奖金数,主持人就会说:“这笔奖金归你了。”这类节目当时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非常流行。日本算是最早接受并发展这种电视综艺节目的国家。他们称这种节目为“ハライュライー”。日本的一些电视专家认为,日本自从开辟了这种类型的节目后,其国民也变成会说话而有“表演精神”的人了,他们在访问节目以及客串节目中出现,多数都能毫不拘束地对答。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发展这类节目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从日本引进,台湾把日本的“ハライュライー”节目翻译成“综艺”,其后综艺节目在台湾岛上大行其道并一直延续至今。

我国内地最先推出的比较成熟的综艺节目是中央电视台在20世纪80年代末创办的《正大综艺》,这是我国电视观众第一次接触到“综艺”二字。从节目形式和内容上来说,《正大综艺》都是原汁原味的台湾版综艺类节目。之后,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创办,完全照搬港台地区的娱乐节目。风风火火的综艺类节目逐渐在各地方台普遍开花。“综艺”一词最早被我国电视界认为是“综合文艺”的简称,应源于中国特色的电视文艺现象。换句话说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并在以后不断繁荣的电视文艺晚会使人们认定“晚会”是“综合文艺”,因为那时还没有引进外来“综艺”一词。编导们为了活跃节目形式,把各种文艺节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台晚会。为了区别于专题和专项型文艺节目,将其称为“综合文艺”。

那么,“综艺”与“综合文艺”是否有区别呢?其实,“综艺”的“艺”和“综合文艺”的“艺”所指涉的内容不一样。“综艺”的“艺”一般是泛指所有的艺术与技艺,凡与“艺”字有关的都可包容在“综艺”之内。如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节目就是一个例子,可以说明“综艺”所包括的内容。而“综合文艺”的“艺”是指具有欣赏性和审美性的艺术,多以传统艺术门类中的文学艺术为主。概括来说,“综艺”的“艺”是指文学艺术与技艺的综合,“综合文艺”的“艺”专指文学艺术门类中表演性艺术的综合,比如歌舞组合,戏曲、曲艺的组合,文学与音乐的组合等。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构成(一)内容构成

1.传统艺术

包括文学、诗词、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戏剧小品等表演性的艺术品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达到“娱性”的目的。“娱性”即在审美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性灵”,如精神的、性情的、情感的、智慧的,等等,使之具有聪慧的智能和悟性。

2.亚艺术类

以技艺和技能为主的杂技、魔术、驯兽、游戏、笑话、猜谜、武术、时装表演、艺术体操等艺术品种。审美价值虽不是很高,但却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具有新颖、奇特、巧妙、惊险的特征;形式上简单、明快,美感性强,达到“娱情”的目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