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读本(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1 05:25:02

点击下载

作者:《心理健康读本》编委会编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理健康读本

心理健康读本试读:

前言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可以说,心理健康对于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它要求每个人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拥有自信和忍受挫折的能力。有人曾说:“从现在开始,将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那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

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健康的身心,从而健康快乐地工作和生活,我们潜心编写了这本《心理健康读本》。本书是以“心理健康”为核心理念的职场自助类读本,旨在引导人们真正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健康,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疏导、缓解心理压力,缓解各种不良心理,消除心理障碍,改善不良行为,提高心理素质,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

人的一生是一段漫长的旅行,有了健康的心理保驾护航,才能延长旅行的时间,体会到旅行的价值和意义,感受一路旅行的精彩,最终成就圆满而无悔的人生。《心理健康读本》编委会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常识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和行为等基本心理活动的完整和统一,是能够形成完善协调的人格,并能对社会环境适应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灵感悟

人生是痛苦与欢乐的交响乐,是幸运与不幸的协奏曲。只要你坚持不放弃,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你人生的道路就一定会撒满幸运的花瓣。心理健康的意义

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同时也包括心理健康。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还要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都处于健全状态。”

著名健康学者马斯乐曾经指出,“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可以说,要想拥有真正的健康,心理健康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心理健康对于促进生理健康、保证个体行为健康、增强个体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毫无关联,其实不然。生活中,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尤其心理健康,时时刻刻都在影响个体的生理健康。据调查,有三分之二的疾病发生和个体心理因素相关。如果个体性格孤僻,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很可能影响身体内的激素分泌,使抵抗力降低,导致体虚多病。如果总是疑神疑鬼,感觉这也不舒服,那也不对劲,整天郁郁寡欢,怀疑自己得了病,在这种心理的长期作用下,疾病真的会“随心而至”。健康的心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其次,心理健康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健康,并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

当今社会,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越来越紧迫,个体之间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在这种高效、高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开始出现烦躁、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种种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问题破坏了个体的生活质量,有些人出现了长期苦闷、频繁失眠、借酒浇愁、情绪暴躁、冲突频发等状况,少数人因为绝望或者敌对、失意等情绪走上了自杀或者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个体行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巨大。

再次,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素质,只有心理素质过关,个体才能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才能保证工作任务的正常完成和事业的不断发展。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拥有良好的抗压能力,才能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挫折,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成就事业,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拥有健康的心理。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代,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陶冶情操,开阔心胸,让自己处在愉悦轻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自我调试,必要时要进行心理咨询或者接受心理治疗,以确保身心的全面健康。

心灵感悟

我们要学会淡忘那些负面事件以及不良信息,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不为烦恼所动,犹如中流砥柱,宠辱不惊,处之泰然,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轻松而愉悦。心理健康等级的划分

1.一般常态心理

表现为长期保持着心情的轻松愉悦,和他人相处时和谐自然,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都非常强,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相对应的活动。

2.轻度失调心理

表现为不能保持常态心理者应有的愉快心情,人际交往中略感困难,自我调整能力弱,工作生活中独立性较差,工作生活中稍遇挫折即滋生抑郁、压抑等消极心理状态。该种心理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这种心理通常经过自我主动调整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便能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

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无法进行。这种心理程度上同样分为轻、中、重度。此种心理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否则有可能会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虽然心理健康水平被分为不同等级,然而由于心理健康与病态心理只是程度不同,差异并不明显,所以界限非常模糊,难以界定。

二是判断个体心理是否健康,一定要以近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为依据。因为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虽然与过去和未来都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能代替。

心灵感悟

失望,不一定是绝望。孤独,不一定不快乐。沉默,不一定是冷漠。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失败,不一定会放弃。奇迹,不一定不出现。只要这一秒不绝望,下一秒一定会有希望!什么是亚心理健康

亚心理健康状态又称心理“第三状态”,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正常人群中尤其常见,甚至被人戏称为“心理感冒”。

亚心理健康状态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没有心理障碍与疾病,但又感觉心理不健康。亚健康者通常缺乏幸福感,总是处于一种无望、无助、无力的心理境地。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梅尔斯对“第三状态”的论述,我们能够大体推测出亚心理健康状态的产生过程:由于个体心理素质(例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理(如加班疲累、生病、经期等)或者外界环境(例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薪水低、婚恋挫折、受到上司或者客户指责等)等因素,使得个体的种种精神需求在现实生活中遇挫,从而在内心产生思想冲突和矛盾斗争等紧张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出来就是亚心理健康。

在临床上,亚心理健康状态表现为经常感到心慌、气短、疲累、乏力、经常性头痛;而在心理学上,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等。

现实生活中,许多“正常人”都处在亚心理健康状态。最新研究表明,现代社会60%~70%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这种“心理感冒”。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目前有3000万青少年因为缺乏理解和关爱等因素而长期处于亚心理健康状态,对青少年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亚心理健康状态还达不到心理疾病的程度,相比心理疾病,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人能够在一周内得到缓解。(2)对社会功能影响较小,损害非常轻微。亚健康者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幸福感,一般都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社会活动。(3)这种状态通常能够通过自我调整(如钓鱼、休假、旅游等休闲方式)得到改善。小部分人长时间处于此种状态不得缓解,可能会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就需要及时就医,防止进一步恶化。

心灵感悟

懂得宽恕,懂得原谅,开心的是自己;懂得淡泊名利,懂得享受生活,放松的是自己;懂得珍惜,懂得关心,自己就不会有遗憾;人生需要懂得很多,开心了就会放松,放松了活得就不遗憾。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平衡”是中国人根据老庄文化中阴阳、宠辱、祸福等思想所独创的一个心理学术语,用以形容一种心理自我调整的过程。在西方心理学中,是找不到“心理平衡”这种提法的。

中国人素来讲究平衡之道,所谓的“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得失、宠辱、成败等,用升华、外化、幽默、合理化等手段调整自身的心态和认知,以求达到一种内外和谐、“宠辱不惊”的平衡状态。

心理平衡并不是指一定要心如平镜,更不能解释成麻木不仁。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它来源于人格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体现了个体的宽宏、远见和睿智。

心理平衡就是通过自我调整,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个体能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良好心境,这本身就在心理健康的范畴,更是心理健康基础的基础。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只有时刻保持心理平衡,心境良好,在对自我的认知上才不会出现夸大或者贬低等扭曲现象,才能杜绝自负、自卑或者自厌自弃等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如此一来,个体才能做到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才能保持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做到真正的悦纳自我;才能保持完整和谐的个性,塑造出健康向上的人格。(2)只有保持心理平衡、心境平和,个体才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只有这样,个体才能更好地处理由自身命运起伏或者外界环境变化滋生的自负、自卑、不满、愤怒、压抑、苦闷、担心甚至敌对等情绪,从而有效预防抑郁、焦虑、自闭、强迫、恐惧、偏执等心理疾病。(3)只有保持心理平衡、心境平和,才能接受他人,善与人处,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和外界环境和谐相处,而不致产生自闭、强迫、恐惧、偏执等心理疾病症候,才能做到真正的心理健康。(4)心理平衡可以让个体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热爱生活,善于学习,乐于工作,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度过每一天。(5)只有保持心理平衡、心境平和,才能在现有境遇的基础上使个体的幸福感达到最大。

心灵感悟

一种新的所得,往往来自不经意之中。失望的尽头总会有新的希望产生。人生的天空永远不会是晴空万里,人不能左右天气,但能左右自己的心情。生活就像天气一样,今天还是晴空万里,明天也许就是阴雨连绵。心理健康与精神病的关系

许多人把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病画上等号,认为走进心理咨询室就是去治疗精神病。这种认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性、高效而满意的精神状态。一般来说,在个体身上出现心理疾病症状即为心理不健康,否则为心理健康。这些心理疾病症状多为常人身上不存在的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精神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和心理不健康混为一谈。

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根据程度轻重不同,心理不健康分为亚心理健康、心理异常和精神病。对此,专家曾经提出心理灰色区的概念(见图1)。

图1 心理灰色区

精神病特指图中的黑色区域,精神病患者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持久明显的异常,从而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患者会出现难以被人理解的动作行为;甚至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出现自杀或攻击他人的动作行为。

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不健康和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及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消极情绪、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等不健康心理的产生,但这并不表示个体患有精神病。这些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只要能及时正确处理,采取自我调整或者心理咨询等措施,可以轻易地解决。不能把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病混为一谈,讳疾忌医,以免心理问题持续下去,甚至不断恶化最终真的成为精神疾病。

心灵感悟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明智的人会让心在岁月的淘洗中变得越来越明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像苏格拉底一样风雨不惊,我们便能领略到人生路上的亮丽风景线。什么情况下应该进行心理咨询

所谓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更为完整的论述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整周围环境的能力。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精神正常,但在现实中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出现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

针对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等级不同,心理咨询分为以下三类。

1.发展性咨询

咨询对象是一般常态心理者。这类人群心理基本健康,无明显的心理冲突,基本适应环境。咨询目的是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开发潜能,扬长避短,以求完善自身、高效发展,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感。

2.适应性咨询

咨询对象是轻度失调心理者。这类人群心理基本健康,但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各种困扰,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咨询目的是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

3.障碍性咨询

咨询对象是严重病态心理者。这类人群已经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咨询目的是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现实生活中,心理咨询针对的并不是所谓的“病态人群”,而是那些健康人群,或者是存在一定心理异常的亚健康人群。而病态人群如精神分裂、焦虑、狂躁等精神疾病患者主要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

心理专家陈智雄曾经说过,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婚姻、家庭、择业、亲子关系、子女教育、人际关系、学习、恋爱、性心理、自我发展、焦虑、抑郁、压力应对等问题,他们期待作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内心平衡,以及自身能力的发挥和寻求良好的生活质量。这时他们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心理咨询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就像生活中找律师和金融投资师一样,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从而提高生活品质。而个体心理状态健康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这个时候,不再关注问题的处理,而是为了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更有幸福感,从而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日常生活中,员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呢?(1)生活中面临重大抉择,犹豫不定。(2)工作压力大,感觉难以承受但又不能进行自行调整。(3)因毕业、跳槽等原因,对新环境适应困难。(4)工作中经受挫折导致一蹶不振。(5)因自卑、自闭、适应不良、下岗、失业、退休等导致长时间心情压抑、苦闷,难以自我调整。(6)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7)希望情感、婚姻以及家庭中的不睦关系得到改善。(8)遭受亲人病故、离婚等人生变故,心灵创伤长时间难以“自愈”。(9)经常暴饮暴食或者睡眠状态发生异常改变,以及因为某种生理疾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10)妊娠期(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行为活动和生活环境可能对胎儿产生的影响)。(11)中年及更年期出现人际冲突、家庭结构调整、情绪失调、更年期综合症,难以适应工作及家庭负荷等状况。(12)身体衰老和心里衰老,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13)家庭中存在的夫妻、两代、祖孙等关系处理不当、对家庭中的求助者,应如何进行辅导、帮助等问题。

心灵感悟

生活中有不少“完美”并非靠追求就能得到,当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当我们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我们就能成就完整,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什么是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继承我国传统医学精华并结合国内外各学科相关学术思想,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较为系统的心理疏通和引导的诊疗方法。

所谓心理疏导,是指心理咨询师对心理不健康个体自身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积极影响,对其纠缠多时的心结或者持续很长的心理异常进行疏通引导,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保持个体心理健康的诊疗效果。

在心理疏导疗法中,语言是基本工具。存在心理问题(泛指各种亚健康心理症状、轻度心理失常、心理障碍等各种心理不健康症状,程度可轻可重,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的求助者,在不同的病情阶段,心理医生以准确、鲜明、灵活、亲切、恰当的语言分析心理问题的病源、形成和发展过程、本质和特点,并且帮助求助者找到战胜心理问题的方法,激励求助者自我领悟、自我认识和自我矫正,从而促进其自身心理病理的转化,并使得各种心理问题症状不断减轻、缓解并最终得以消除,还要帮助求助者认清心理疾病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帮助改造其个性缺陷,提高个体心理应激反应的能力,以求巩固疗效。

以下是几种简便、易操作的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

1.自我放松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舒适的姿势坐下,轻轻闭上双目,放松全身肌肉,用鼻子缓慢地呼吸,在吸气的同时默念“七”,再次呼气时微微张开双唇同时默念“抚”字,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七”和“抚”字上,并保持一种随意的态度,对脑海中涌现出的种种干扰,不要理会。反复进行上述过程,每次可持续10分钟,每天可做2~3次,直到不再紧张为止。

2.倾诉宣泄

放一把椅子在你的对面,你站上或坐在另一把椅子,想象着对面椅子上坐着你的某个亲人或朋友,把你想说的话和情感向他(她)进行倾诉,从而使自己压抑在心中的情感得以释放,心情会慢慢好转起来。

3.自我对话

面对面放两把椅子,自己先坐在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的一个“子人格”,让自己想尽一切理由去责怪自己;然后自己再到另外一把椅子上,扮演自己的另一个“子人格”,让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反复多次进行对话,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和统一。

心灵感悟

人生要做到宠辱不惊,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荣辱只是人生的寻常际遇,因此以平常心对待生活,就能够达到宠也自然,辱也自在的境界。心理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心理疾病的诊疗过程中,许多心理疾病之所以久治不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自身陷入了某些误区。心理治疗的常见误区如下。

一是患者“病急乱投医”,过于迷信广告效应,一味地寻求所谓的特效疗法,什么特效药、什么高级仪器、什么外国疗法,只要是媒体上宣传过的,都要匆匆忙忙试一试,然而每种疗法又都是浅尝辄止,忽视了调动患者本人的内在潜力和能动性。而这一点恰恰是心理治疗的核心,也是治疗取得疗效的根本原因。此类患者忽视了核心和根本,治疗不会取得预期效果。

二是患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颠倒了医生和患者间的主次关系。心理疾病的诊疗和一般生理疾病不同,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是治疗的主体,而医生只是辅体。如果把心理治疗比作一次手术,那么最合适、最理想的主刀医师并非心理医生,而是心理疾病患者本人,心理医生只是手术的助手和顾问,绝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只会拔苗助长。

三是患者对于治疗的难度和所需时间估计不足。科学研究显示,任何心理疾病的产生,都有病态性格做基础。性格基础不动摇,心理疾病也将难以根除。然而个体的性格在5岁以前就已经基本定型。我国素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显示了个体性格一旦定型,基本就很难改变。由此可见,心理疾病的诊疗过程必然会艰难而漫长。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没有足够的准备,陷入急于求成的误区,治疗就更加不容易成功了。

心灵感悟

生活常和我们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于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最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著;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著。所以,凡事要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才是最给力的。什么是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

2009年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启动仪式暨首届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论坛。

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由中国保健协会主办,本工程从中国实际出发,并考虑到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国外成熟的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员工帮助计划为基础,结合正在兴起的EEP(Employee Enhancement Program)员工提升计划,从而制定了一个关心员工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该工程由心理学专家团队深入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根据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为其管理者和员工提供心理帮助,从而解决员工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的内容如下。

1.培训认证

委托具有职业(执业)培训资格的职业培训学校、教育管理中心、国家许可的心理咨询公司等,进行企业EAP咨询师、企业EAP讲师执业资格认证。

2.团体服务

联系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组织为本机构的员工购买心理学服务,由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专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组织服务、培训讲座、团队辅导、咨询服务、心理测评、特殊服务等。

3.赞助合作

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协办单位赞助、独家冠名机构赞助、组委会委员赞助、常务委员赞助、副主任委员赞助、电视宣传协办赞助、宣传独家冠名机构赞助等。

4.基地授权

L3潜能训练基地、企业EAP服务基地、绿色休闲养心基地、青少年行为矫正基地、婚姻情感辅导基地、家庭教育指导基地、心理能量拓展基地、心理人才培训基地、心理保健基地、催眠教学基地、心语训练基地、成瘾戒除基地、心理疗养基地的挂牌等。

中国员工心理健康工程启动后,将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诊断,从而找到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为企业的员工引进和辞退﹑提拔和任用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教练和培训咨询服务,帮助员工有效进行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针对员工的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治疗;组建心理保健专家团队,开通咨询绿色通道,为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提供高效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心灵感悟

体验生命的过程,没有必要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太看重结果就会处于悲观的情绪之中,所谓的成功与失败并不那么重要,那些都只是一场体验而已,最终拥有快乐体验的人,才是勇者和最大的赢家。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存在标准,纵观古今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的论述,虽然提法各有不同,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本质上来说是大同小异的。

1.世界心理卫生协会就心理健康提出的四条标准(1)躯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对待工作及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在《变态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10条标准,这个标准也被称为经典的心理健康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3.我国学者对于心理健康提出的标准,这里收录的是1992年王登峰提出的8条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综上所述,针对中国员工的普遍特点,我们总结出以下7条员工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这是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必需的心理保证。该标准衡量时,关键在于员工自身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社会和工作效能,即有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工作热情高效,人际关系和谐。

2.情绪健康

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面情绪,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面对恶劣的环境、枯燥和孤独,善于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员工在工作中会表现出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工作中的紧张和压力,或者同事的刁难和指责,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行,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或者强硬冲动。

4.人格完整

人格指的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整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

5.自我评价正确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现代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正确地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员工既要摒弃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心理,又要抛弃当前因为薪资、裁员、压力等产生的失落心理,做到自我悦纳,自尊、自强、自制、自爱,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6.人际关系和谐

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正确处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不致因为长时间在外而产生家庭问题。

7.社会适应正常

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对客观环境有清醒认识,能够有效地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努力改造自我以适应工作中的恶劣危险的自然环境、枯燥孤独压力大且紧张的工作环境。

心灵感悟

以安然的心情度日,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忧愁烦恼作为自然的生理反应,在所难免,但切不可沉溺其中,要尽快调整心态和情绪,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活。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则是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对于富士康职工半年内发生“十二连跳”的现象,心理专家将其归结为新一代员工的脆弱。另外有些人认为,现在80后的员工感情上比较脆弱,看问题也比较直接和简单,一旦有事情发生就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企业逐渐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员工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地疏导和解决,企业就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在现代社会中,造成员工不良心理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不适应。不少员工难以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心理时常处于矛盾和郁闷中而又无法宣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调节的不平衡,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其次,从事某些职业的员工多数远离家庭和亲人,身在祖国各地,尤其是男人,有的甚至长年累月不回家,夫妻长期分居,这就更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矛盾,甚至有不少夫妻因情感淡化而导致感情破裂,最终走上离异之路。

另外,因为男方长期在外工作,无法分担照顾小孩、教育子女、伺候老人和处理家务的责任,从而激发夫妻矛盾,最终引起家庭破裂。家庭的种种困扰使得员工心理受到极大冲击,多数员工因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压力,导致了心理不良问题的产生。

如果员工存在心理问题,稍有不甚就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会使越来越多的员工出现“亚健康”心理,因此,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刻不容缓。

心灵感悟

真正的美丽:不是青春的容颜,而是绽放的心灵;不是俏丽的服饰,而是内在的自信;不是台前的舞姿,而是幕后的执著;不是表面的谄媚,而是内心的真诚;不是物质的附庸,而是知识的光芒。——人生因追求而精彩,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心理最初都是健康的,只是这种健康的内驱力,在朝着自我实现或自我完善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外部社会力量的阻碍,从而产生心理病理现象。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在工作中的压力不断增大,当提出的要求超出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范围时,人就会感到紧张,这是一种由于对潜在危险(身体上或精神上)的意识及如何消除危险而产生的精神和生理状况。

此外,家庭与情感出现纠葛,自我内在认可度不够高,也会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大会引起很多生理、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反应,比如容易疲劳、容易感冒、情绪低落,记忆力、创造性下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

2.复杂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人际冲突和交往两个方面。

人际冲突几乎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之中,主要是由于沟通不足或沟通不当引起的。人际冲突往往会使企业的人际关系紧张,人们之间互不信任,相互猜疑,不愿协作,缺少沟通,造成企业效率低下,凝聚力下降。

3.职业关系

一般表现为:常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或者对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怀疑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没有什么贡献等。这是一种在身体、情绪和心理上消耗殆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将体验到一种持续的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感觉。

4.个人情绪问题

感情、婚姻、家庭产生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张力迁移到日常工作中,往往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而且这也是影响员工情绪,增加员工压力的重要因素。

5.突发事件的影响

企业裁员、丑闻、兼并、重组、濒临破产、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流行疾病、社会变动、安全事故等,都会给员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从而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

在工作过程中,人们产生了庞大的精神压力、思想困惑、情绪波动和心理失衡,这些都会给工作的稳定带来潜在隐患。因此,关心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手段解决心理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心灵感悟

一个人活着快乐不快乐,喜悦不喜悦,关键在于你的心,而不是你的身体——你每天的所得所失。如果你的心是快乐的,那么,你在哪里都是快乐的;如果你的心是喜悦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悦的。有时候,决定我们心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心理保健的重要性

采取有效手段解决人的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建立心理帮助体制,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关乎社会发展的顺利推进,同时也是关乎个人身心健康、生活品质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1.心理保健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工作效率

在工作过程中,部分员工在高压、孤独、枯燥的工作环境中,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和员工的心理失衡等往往导致员工工作懈怠,从而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这种懈怠心理是一些员工抑郁、冷漠、浮躁等非健康心理和成就感缺失后的一种本能的抵抗和冲动。这些员工总是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恐惧感;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等等。

所以,员工心理保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心理应对能力,让员工能够合理地疏解压力,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2.心理保健是保持个体良好生活品质的前提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是个体的主观感受,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主观幸福感指个体依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国内外心理学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持个体良好生活品质的前提。

3.心理保健有助于员工事业的成功

成功学的创立者拿破仑·希尔提出了一个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的英文缩写,即“积极心态”)黄金定律:一个人如果情商很高,心态积极,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通过对天才儿童的成长规律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并不取决于其智力水平,而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意志、爱好、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只有能够保持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心态的人,才容易取得成功。

4.心理保健有助于员工身体的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首要财富,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随着人们对人类自身的了解和认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人们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会对生理因素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对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甚至会直接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中国有句俗语:“健身必须健心,防病先宁神,治病兼身心。”说明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能帮助人们战胜病魔,尽快恢复健康。进行心理保健,寻找有效预防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发生的策略,提高群体心理健康的水平,对提高工作效能、构建和谐社会及保持员工身心健康、提高员工的生存质量都具有重大意义。

心灵感悟

生活有时好比游泳,你可以勇往直前,但也走不了多远,而且可能会遭遇大阻力;你也可以循序渐进,安步当车,似乎落后一些,却也平平淡淡、真真实实;你也可以选择在社会允许的框架内自由漂浮,将所有烦恼抛诸脑后,随遇而安,逍遥自在。总之,你可以选择有为,或者不为。快不快乐皆在于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