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1 07:27:48

点击下载

作者:李筱懿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活课

生活课试读:

扉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生活课 / 李筱懿著. -- 上海 :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ISBN 978-7-5321-7543-7

Ⅰ. ①生⋯ Ⅱ. ①李⋯ Ⅲ. ①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67.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034191号

出版人:陈徵

责任编辑:陈蕾

特约编辑:何娜 张幸

装帧设计:王楠莹

书名:生活课

作者:李筱懿

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地址:上海市绍兴路7号 200020

发行: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880mm×1230mm 1/32

印张:7.25

插页:4

字数:182千字

印次:2020年3月第1版 2020年3月第1次印刷

印数:1-25,000

ISBN:978-7-5321-7543-7 / I·6004

定价:39.80元果麦文化 出品

序 / 感谢20岁教给我的事

现在经常有人夸我“通透”,类似于“智慧”的意思吧,可有谁知道,“智慧”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聪明”不一样,并不是先天具备,而是在后天被反复地打磨、试错、思考和痛苦修正之后的结果。

比如,20岁时,我曾有一项吃力不讨好的本事,叫“掏心掏肺说真话”,带来无数麻烦,甚至闯了大祸。

那时,别人夸我有演讲才华,我居然信了,掩饰不住沾沾自喜。刚入行教师职业的好友邀请我旁听她的公开课,顺便提点意见,我摩拳擦掌带着笔记本去现场,要求自己一定认真记录,提出最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好友化茧成蝶。

于是,我提了8大点、12小点意见。

从她的发型到仪态,语速到吐字,课程准备到课堂提问,备课笔记到现场板书,语言条理到逻辑表达,每一条都找出破绽,仔细写下自己的建议,我滔滔不绝地讲述,只顾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没有看到好友的脸色越来越难堪。

突然,她打断我,尴尬地笑笑说:“筱懿,你这样说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我停下来,张大嘴看着她,举着写得密密麻麻的本子:“我为你多用心,一刻没停地记录,你要不是我朋友,我干吗为你好?”

好友一边收拾桌子上的教案,一边克制地说:“你这是提建议吗?更像攻击和贬损我,正常人都不会接受你这种对人好的方式。”

我们的关系为此僵了很久,我也痛苦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通常,人们一次能接受的意见不超过三条,甚至能真心接纳一条,已经算虚心。所以,为什么要连珠炮一样提建议呢?没有效果的话等于白说,白说了的话,讲出来有何用?为了显示自己的认真和聪明吗?

树立一个敌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他显示出优越感,摆出一副“我比你强”的姿态。

而掏心掏肺说出来的那些真话,每一句都像一把小刀,伤人太频繁,批评的话密度太大,别人根本受不了。

我和好友关系修复是在几个月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她也原谅了我所谓的“直爽”,我至今记得她对我说:

没有人是傻子,自己的问题有多少,心里都有数,可是,被别人毫无顾忌地说出来,还说那么多,太伤人。

热爱“掏心掏肺说真话”的我还有个大缺陷,就是架不住别人对我好。

别人对我展露出一分真诚,我恨不得双倍返还;别人对我掏心掏肺说了一句真话,我必然投桃报李,说出一串真话。

我和很多人一样,能防备住怪话和坏话,却对别人的“真话”没有抵抗力。

可是,那些不该说的“真话”,杀伤力才最大。

那时,我做老板的秘书,守口如瓶是基本的职业要求,但是,我却在一件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上犯了大错。

某天下班后,空旷的办公室特别适合酝酿情绪,一位女同事对我敞开心扉,话题从明星八卦到自己的爱情和未来的规划,推心置腹无话不说,气氛真诚极了。于是,我的舌头也没打住,开始掏心掏肺说真话,无意间透露了一件小事:因为经常加班,我比其他员工多了一项交通补助,每个月多拿几百块钱。

我以为这事就算了。

结果不到一个星期,所有人都知道我多拿了几百块钱,包括老板。

这本来不是大事,却是一项典型的小特权,同级别的其他员工非常有意见,大家都是聪明人,平时不多说,却在工作配合、领导沟通等各个层面配合度打了折扣。

很快,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并取消了这项福利。

茨威格说过,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那些免费的秘密才是最昂贵的筹码,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归根到底,免费分享秘密的人,不仅不注重自己的隐私,更想与我们交换其他隐秘信息,按照礼尚往来的原则,听了别人的八卦,作为回报,最好也把自己的私事告诉对方。

交换秘密的风险在于,当隐私公开时,不仅和一位所谓的朋友反目成仇,这些隐私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不可能短期就消散。

恰当的距离感和神秘感,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保护。成年人之间,友情从来不会来得那么迅速,总要经过时间的流淌,磨平心灵的棱角,沉淀出信任与安全,相互才会吐露心声。太容易敞开心扉的人得离他们远一点,我们必须明白——身边人的隐私是雷区,明星的轶事是谈资。

所谓“秘密”的原则,在于距离的远近,可以畅谈世界,但对近在咫尺的人,最好不要多话。

鲁迅写过一篇特别精彩的散文诗叫《立论》: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如果既不不想说谎,也不想遭打,那得怎么说呢?

鲁迅在文章中的答案是,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he!”

写得好生动。

20岁时,我们自以为客观真实,觉得真相大过天,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听,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像喝酒先干为敬,逼着别人也得“真诚”。

年纪渐长,才觉得不是所有真相都有意义,没有作用的真话,何必刻意说呢?

从“掏心掏肺”到“没心没肺”,中间就隔着几句不该说的话。

有些人并不是聪明,而是比别人更早犯傻,摔得四仰八叉,于是在跌跌撞撞中学会了自我总结。

比如我。

所以,在今天你打开的这本书里,我写了很多自己20岁时掉过的“坑”,摔过的跤,做错的事和走错的路,很想温柔地提醒你:此处有诈,请绕道。

你现在困惑的,是我当时经历过的;你目前迷茫的,是我曾经思考过的。我不相信捷径,但我或许了解方法。

我也不想谈大道理,但希望和你分享具体的解答和思路,陪你避开生活与职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愿你对爱人有软肋,对对手有盔甲,对朋友情深意重,也能避开对手的明枪暗箭,既凶狠,也温柔。

书短情长,见字如面,望你喜欢。李筱懿2020年3月

1.时光是一场雕刻

还是不要做一个橙子,把自己榨干了汁就被人扔掉。

成为一棵橙子树吧,春华秋实,年年繁茂,阅历是她的年轮,时光是雕刻她的刀。

刀锋有时温柔,有时锋利,经历过疼痛,才有现在好看的样子。

把天聊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我是一个反射弧比较长的人,说好听点,叫稳重,说难听了,叫呆,比如,一群人说笑话,我总是那个压轴笑的,别人笑上半场,我笑下半场。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好像很有智慧很深思熟虑的样子,其实,我只是吃过大亏而已。

刚工作几个月,老板看我目光机灵好像沟通能力很强,经常带我出席一些公务场合。成年人对职场小朋友都很宽容,即便说错话也往往被原谅,直到有一次我聊天把天聊死了。

那天中午来了两位重要客人,其中一位还是我的校友,作为老板秘书和未来工作的对接人,我们四个人一起午餐。吃得正high,校友问我教我们现当代文学的是不是某某,我说是啊。她接着问:“他课上得怎么样?”

我觉得,是时候表现自己是一个有趣并且有观点的人了,于是blahblahblah滔滔不绝道:“他是一个好老师,但是太没趣,他的课一半人睡觉,一半人看小说,他还有个最诡的毛病,每一届都要挑全班最漂亮的女生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哈哈哈,怎么,你们认识?”

我嘹亮的“哈哈哈”还飘荡在饭桌上,她已经吐出几个字:“他是我爸爸。”

我老板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没说话;校友的同伴赶紧找话题打岔。

不用猜,那个项目换了对接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糟糕的开始同样是难以为继的一半,这次吃一堑长一智之后,我明白社交关系错综复杂,浅表交往很难判断对面的人有着怎样的人际关系、爱憎喜恶,很难知道他真正喜欢谁,又和谁有梁子。

年轻人都嘲笑过言语谨慎的成年人,觉得“语不惊人死不休”很酷,吃过亏才逐渐明白,那些看上去讲话没趣的家伙,不是呆,而是他们明白标准答案对于职场的重要性。

真正的聪明,并不需要抖太多包袱。

而机灵,是轻飘的,在重要的时刻,往往压不住场子。

后来,我进了报社做记者,写财经和人物访谈,开始总是整不出像样的稿子,因为我和采访对象没话可说,我总是像《艺术人生》一样问:“最艰难的时候想到过放弃吗?”“你那时有什么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些问题一句话把天聊到尽头,只能换来“是”,或者“不是”。

直到后来,我跟我师父一起采访。

她非常会聊天。

她总是聊一些细节,比如:咦,你办公室墙上这幅字有趣,“静水深流”,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

再比如:我看过几篇你的采访,但是今天见面觉得你状态比采访中更好,你有什么窍门吗?

甚至还有:听说你蛮喜欢星座的,你是狮子座,我是大射手,哈哈,都是火象星座。

比起我滔滔不绝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问一句“你觉得呢”,师父特别明白聊天的价值——会聊天的人并不是为了表达自我,显示自己的聪明、睿智、博学,而是和对方形成语言和心理的良性互动,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先让对方说爽了,你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所以,她首先融洽气氛,每次见面都很会破冰,用细节告诉对方她关注并且试图了解他,拉近心理距离,心放松,话才能放开。

她让我明白,话说得最多的人,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人,说很多话和“会聊天”完全是两个概念,于是,我仔细留心了周围那些被称赞“高情商”的人,他们未必自己能说会道,但是都特别善于倾听别人说话,他们明白有效沟通是达成共识,而不是做一道抢答题。

即便我从师父身上明白那么多道理,却依旧克制不住自己话痨的欲望,我喜欢争论,在争论中表达自己打击别人,尤其享受占上风的快感,那时,我的话风通常是这样的:别人:报社附近新开的那家港式茶餐厅不错,中午一起去试试?我:有吗?市中心那家才好,报社旁边的菠萝包有股怪味。别人:你为什么不喜欢韩剧啊,女人看韩剧就像男人看武侠打游戏一样是放松。我:我还是喜欢有脑一点的剧情,负责任的编剧,你看完了美剧和英剧再也不会想看韩剧了。别人:《普利策新闻奖图语》很好看,新闻事件和作品的来龙去脉写得比较清楚,拍摄技巧和获奖理由的分析也到位。我:千万不要看这种所谓国内专家写的大综合,真想看聊天技巧还不如《奥普拉脱口秀》。

我曾经就是这么一个会聊天的人,擅长三个必杀技:一句话堵死人,我比你牛掰,你好弱智。很多句子到我这儿就变成再也没有然后了,甚至,我自己都听得见话题落在地上摔得稀巴烂的声音。

有一次,我和师父争论一个现在早就忘记的话题,她轻蔑地斜了我一眼:“现在我们就当打辩论,谁也不要让谁,看看你有多大本事争赢。”

我第一次发现,她原来那么能讲,我最后被抢白得哑口无言恼羞成怒,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发泄,甚至有一种气炸了要落泪的感觉。

她倒了杯水放在我面前:“争论有意义吗?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是大非值得争得你死我活,你以为平时别人不说话是服了你?他们要么是不和傻瓜论长短,觉得跟你说话浪费时间,要么是体谅你,不忍心真把你说败了,宁愿自己委屈。你争了这么多,获得什么了?”

是的,我获得什么了?

把天聊死之后,往往把路也堵死了。

从那以后,我尝试逐渐改变,即便有时旧习还难免冒泡。

我练习不要接话太快,使自己没有慎重思考的时间;不要说得太多,使别人失去表达的余地;不要总是反驳,堵死其他人的每一句话。

意外之喜是,语言改变之后,我的心态也慢慢转变,从暴躁到安静,从争执到思辨。

后来,我离开新闻部调到广告部,师父给我发了条信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一大帮子记者去采访他们,非要人家说几句惊世骇俗的话好回去写稿子,哥哥想了想,说:据我所知鸟类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

这才是真正的炫酷。

或许,我们都曾经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所谓的智慧不过是生存的痕迹,和吃一堑长一智的沉淀。

比情商低更可怕的是话太多

刚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叫“李筱懿”这么复杂的名字。

这是一个拉近距离自我表达的好机会,我立刻绘声绘色地解释:

我原来的名字叫“李贝贝”啊,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至少5%的大名或者小名都叫“贝贝”,于是从幼儿园开始我不断重名,高峰时期,一个班里有四个“贝贝”。

我妈很懊丧,觉得这个名字有点low,她立志给我改个与众不同的名字,以匠人精神严选出“筱懿”两个字,“筱”是小竹子,“懿”是品德美好,多么清丽脱俗。

她很满意,根本不顾这两个字对四年级的孩子太难,我至少两个月才彻底写对自己的名字,甚至,我刚写完名字,我同桌都做好十道口算题了——他叫“丁一”。

每次,我说完,听众们都乐呵呵地笑起来。

可是,我依旧不过瘾,还要买一赠一附送我妈的,哦不,我母亲的名字的故事。

她叫赵辉,原来叫“赵荷菱”,像不像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她为什么改成今天的名字呢?

我妈兄弟姐妹四人,大姨“赵雪冰”,冰雪聪明;大舅“赵亚飞”,亚非会议那年出生;小舅“赵云飞”,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些名字诗情画意,比同时代的“桂英”“建国”们洋气多了。

可是,后来我外婆认为这四个名字小布尔乔亚气质明显,与质朴的时代气息严重脱节,她担任地方统战部长,立场坚定以身作则,于是决定把四个孩子的名字改为“光、辉、灿、烂”——我大姨赵雪冰成了“赵光”,我妈赵荷菱成了“赵辉”,我大舅赵亚飞改名“赵灿”,小舅赵云飞变成“赵烂”。

四个名字连在一起意义深远,可是,拆开之后简直了,每个人都对新名字极其不满,我小舅一直到今天都觉得,如果不是叫过“赵烂”,他的人生会更灿烂。

因为吃过名字的亏,我妈才一定要给我改名。

每次,听完我附赠的故事,听众们笑得更开心了。

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话多到了不妥的程度,是我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

他笑眯眯地问:“小李,你是独生子女吧?你原来叫李贝贝,小学四年级才改的名,你妈妈有四个兄弟姐妹,你外婆是个老革命。”

我张大嘴睁大眼:“你怎么知道?”

我老板微笑:“你确实没有直接告诉我,可是,你和全办公室都说了一遍,自然有人告诉我。我这种老江湖,把信息拼在一起,马上就能判断出你的基本状况。你不觉得可怕吗?一个人自己都不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别人会更乐意帮她宣传,传七传八之后,所有关于她的信息都会走样。你是我的秘书,我希望你表现出和职业等同的专业素养,如果话少一半,你的情商看上去至少提高50%。”

是的,如果你愿意仔仔细细追根求源,会发现几乎所有“传言”都是在你自说自话的基础上加工改造的,如果当时你能少说两句,能不递出那个“话引子”,就不会引爆后面的信息炸药包。

你说出的每一条信息,关于父母、配偶、子女、职业、朋友、上司,被碎片化解构然后重新排列组合,就是另外一个故事另外一个人。

可怕的是,这还不算造谣,这只是不同程度的信息重组,即便重组得走了样也依旧是你自己说的,关于你自己的事,大多数来源于你自己的嘴。

甚至,很可能你的不关痛痒,就是别人的至关重要。

一位做人力资源总监多年的朋友告诉我,无声的细节实际上更多透露了一个人的基本信息。有一次,他们通过猎头寻找一位市场VP,引进高管职位极其慎重,两位候选人旗鼓相当,最终他们浏览了两个人的朋友圈,选择的结果是:

一位的微信签名就是本人的名字,精准得像闹钟,永远在早晨7:30发一条主题叫“我的学习早课”的行业资讯,他的朋友圈里没有任何个人信息,从他发的内容,你完全猜测不到他的状态、心情、职业等个人信息,甚至连“早课”都涉猎广泛,看不出他所在的企业正在关注怎样的行业风向。

另一位,微信签名很文艺,经常PO个人生活,虽然每天只发一至两条内容,但是图修得非常精致,每次发图一定是九宫格占满。

最终,“早课”胜出。

我问为什么,另一位很有人情味很有趣啊。

朋友说,有人情味和有趣确实是很不错的特性,但并不是一个市场VP最关键的个性,我们更需要他靠谱,水准稳定业绩出色,从细节上看,“早课”肯定比“九宫格”符合要求。

她接着补充,去翻翻你的朋友圈,很多人都在无声地“说话”:

一天发八条以上,每条间隔不超过一小时,除了微商、代购、营销等职业需要,基本都是表达欲和控制欲很强的人,他们非常自我,不在意自己的信息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打扰;

每天都要发自拍,每张自拍都要精修,至少这个人蛮自恋,当然,自恋并不是不好的特点,关键看用在哪儿;

从不发自己真实的状态,只是转发一两条的人,如果你确定这不是他的工作号,他通常自我保护非常严密,可是窥探欲很强,他会躲在自以为安全的角落默默观察别人的生活,你给他发一条信息,保证他回复得还不会太慢;

经常发两句“今天天气不好,心情也一样”,这个人十有八九不超过三十岁,如果超过了,多少有点玻璃心,和他打交道多留心,他们很敏感,相处起来有点累。

……

对,我们就是这样被人看透的,用有声的或者无声的语言。

你自以为的幽默,很可能是口无遮拦;你自以为的“有趣”,很可能是轻率的逗比;你自以为的亲和,很可能是距离感差没有分寸。

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个话题都要发挥,日积月累,效果很吓人。大多数女人用了两年学会说话,却用了一辈子都没学会闭嘴。

请成为“优质心机女”

1.滑头、聪明、心机,并不是同义词

刚进报社,我是记者,这是一份相对自由而且很受尊重的职业,至少没有太多需要“求人”的地方。可是,过了段时间,领导把我调到广告部,我的生活全变了,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从别人口袋里掏钱,怎么能掏到呢?

20%的客户产出了80%的利润,首先得从大客户开始。

当时我负责家居行业,A是大客户和风向标,他的意义不仅在于自己占据了行业广告投放量的30%,而且自带吸附效应,他的选择拉动了其他同行的选择,攻克他就等于拿下这个行业广告的半壁江山,我铆足了劲,觉得得用点“心机”。

可是,A并不是一个好说话的男人——坦率地说,但凡有些成绩的人,无论男女,都不会太“好说话”,或者他们所谓的“好说话”只是亲和力强,并不是原则性差,能成事的人都有自己的准则和标准,绝不会随波逐流。

A岂止是不随波逐流,简直冷面冷口,初次见面怎样打破僵局?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准备。

从坐到A办公室沙发的那一刻,我就进入全面战备,把关于A的信息资料:哪里人,哪些媒体做过采访,说过哪些话,生日,星座都掰扯一遍,不是有个词叫“人际破冰”吗,我打定主意是座冰山也得用热情融化。

可是——

A很快打断我:“李小姐,你今天来不是采访,真正的目的肯定不是问我的星座,你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你们有什么,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最终可以共同得到什么。”

我觉得摁了快进键,但松了口气,这才是我真正擅长的方式。

我拿出两份同样的装订整齐的方案说:A总,来之前我给你邮件过方案,但是,当面沟通肯定更便捷。

我把方案中的每一项向他详细解释,同时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有时点头有时打断,无论怎样的表态,至少看得出他在认真地听。

我不知不觉讲了半个多小时,停下来喝水。

并没有刻意“破冰”,但是显然我们之间那层“冰”逐渐化了。

A笑笑说:李小姐,我是一个蛮直接的人,而且我相信,商业环境越来越透明之后,人际沟通也越来越简单。如果我们完全没有合作意向,可以不必见你,甚至见了之后用各种理由走个过场不得罪人。可是,既然我们坐下聊了,就不要讲太多太飘的话,我觉得,尽量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别人知道你想要什么,反而有着更高的成功概率,有点像《左传》里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也笑:那你怎么不一坐下来就跟我说,来,把你方案拿出来。

他笑着摇摇头:总得给女士留点面子啊,如果是男人就没那么走运了。但是很多女生都意识不到,别人仅仅给她们留了面子而已,她们老觉得小聪明就是心机,其实,真正的心机是不耍无谓的滑头,懂得恰到好处地提供给别人想要的东西,并且不绕弯子。

这是我听过对于“滑头、聪明、心机”三个近义词很实在的理解,也让我对“心机”有了不同看法,它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耍花招得到自己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而是有准备的“双赢”。

尊重这种逻辑,我们很快和A客户达成合作,他在任的几年里沟通简单、直接、顺畅,各凭资源和本事,彼此心都不累。

后来,他升职调离,真心替他高兴。2.越重要,越简洁

朋友圈有人写了一段话:有成就的企业家就一个标签——企业家。没有成就的形容词很多——新锐企业家、九〇后企业家、美女企业家、创业教父、儒商……

回复炸锅了,各行各业都在自嘲:有成就的作家就一个标签——作家。没有成就的形容词很多——美女作家、著名作家、青春偶像作家、知名畅销书作家、新生代情感女王……有成就的投资人就一个标签——投资人。没有成就的形容词很多——美女投资人、互联网领域投资专家、创业导师……有成就的演员就一个标签——演员。没有成就的形容词很多——著名演员、偶像明星、演而优则唱的歌手……

或许大家都曾经耍过一点小聪明,希望借助虚名虚张声势,但实力总是自带光芒,名头越夸张,实质越空虚,合作是被能力折服,而不是被一串title吓倒。这是稍微在职场摔打几年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明白是一回事,做到是另外一回事。3.实力,是最强悍的“心机”

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特别“心机”的名片。

那是一个非常社交的场合,大家礼貌客套地交换信息,但是,有张名片特别显眼,名字后面很多头衔,密密麻麻排了两行,最后还有一句注释:相当于正处级待遇。

我吃惊地看看名片的主人,一位矜持得有点傲慢的女性,不太说话,端庄地坐着,大家也不好意思贸然上前聊天,生怕轻慢了“正处级”。“正处级”不怎么和普通人交流,但对主宾时笑靥如花,虽然他不太搭理,她仍然竭力接过不咸不淡的话头攀谈,殷勤地递着名片,亦步亦趋地随行,看得出她做了很多准备,费了很多心思,甚至在她持续的热情下,主宾的态度逐渐松动,开始主动抛出话题,毕竟,能始终对一张热情的脸摆臭脸,也需要毅力。

后来,看到她名片的朋友告诉我,她很厉害,多年靠着穷追不舍也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她有句名言:是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弱点,有弱点就能攻克。

然后朋友摇摇头,继续说:我真是觉得她蛮有能力,如果她把能力用在自己身上,未必要对别人下那么大功夫也能办成事。女人和男人特别大的不同是,吃相很重要,吃相太难看,食物的味道也会打折。

我曾经觉得“心机”是“心计”,后来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女人最扎实的心机,其实是她的实力。

真正优秀的心机女,敢说“我要”,也敢说“我不要”。

想讲利益,就把利益说清楚。

要表达感情,就把感情表达明白。

她们并不是布了多少局,耍了多少花腔,多少次地运筹帷幄,踢倒别人立住自己,而是把力气花在提升自己的实力上,用最简短便捷的方式达到了目标。

那时,再势利的眼光,都会被她的实力掰弯。

她把脾气调成静音,你却发了火

1.为坏脾气买单太贵

我曾经为自己在公开场合的情绪失控付出特别高的代价。

一位公认难打交道的女客户,方案修改了无数遍依旧不满意,合同谈判了十几个来回依旧签不下,可是,这是我最重要的客户,占业务总量的50%以上。

想起自己辛苦而无效的付出,以及签不下这个合同的惨淡影响,我委屈又无助,悲从中来怒从心起,在电话里大声对她说:你的要求特别没道理,你也特别变态,别以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说完,狠狠摔掉电话,心底涌起“姑娘不受这口气”的爽气,只是,爽气片刻就被绝望覆盖,我趴在办公桌上呜呜呜哭起来。

直到同事拍拍我递纸巾,我才想起这是一间开放式的大办公室,当时,我是一个二十六岁的成年女人。

很快,我对重要客户发火的事人尽皆知,上面领导直接找我问责,一把手找我谈话,鉴于我的“不成熟”,部门准备把这个客户调整给别人。

女客户也绘声绘色把我们交锋的段子传给同行,我成了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代表,以及行业里的一个笑话。

我的怒火既无法推进工作,也改变不了她的傲慢,还把自己扔进了坑里,平静之后,我不止一次后悔:我图什么呢?

我为此花费双倍时间扭转,结果怎样?结尾告诉你。2.脾气是男女之间杀伤力最大的冷兵器

我的女朋友周周曾经说过两件她当着老公面发火的往事。

第一次发火,他们结婚度蜜月,在旅行地的一家酒店自助早餐时和邻桌发生争执。周周说,当时对方不讲道理极了,妈妈纵容孩子不停晃桌子大声吵闹,她和丈夫无法用餐,她制止时和对方争吵,心疼她的老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两人联合把对方吵败了,得意地觉得“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可是,晚上结束行程回酒店的路上,意外来了。

他们被几个当地男人围住,老公被暴打,她被捂嘴控制在旁边,领头的男人说:“教训下男的,不伤筋骨,别动女的,打完收工。”

伤得不算太重,老公下巴缝了七针。

周周说,医院里她握着老公的手,针每穿一次,她的心抽一次,她脑海里迅速闪过早晨那对母子,人生地不熟,谁会下重手?一定是结了梁子。

客人的无礼,可以请服务生协助制止;旁边很多空座位,可以调整位置回避冲突,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发火?

她的怒火点燃了男人的好胜心,她成了老公的面子,把他架到胜负的高点,而争强斗狠从来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值得吗?

不知道对方是谁,底线怎样,就敢随意出招,想起来都后怕。

蜜月之后,只要老公在场,她尤其注意克制自己的脾气,克制是保护,护自己,也护别人。

第二次发火,发生在她和老公之间,早已记不起原因,只记得半夜吵起来,她忍不住发火说重话,激怒了他,他摔门开车而去。

次日早晨,她才知道,他心里烦躁分神,把油门当刹车,为了避让其他车辆撞上一棵树,好在人没有大碍。

周周苦笑,脾气是男女之间最锋利的刀片,刀刀见血,心和肉一起疼。3.把脾气调成静音,不动声色地解决问题

据说,宋美龄非常善于控制情绪。

她一直对丘吉尔不满,原因是当年英、美、苏、中是同盟国,但是“丘吉尔看不起中国,罗斯福把中国看成四强之一,丘吉尔的态度一直是不赞成的”,这让宋美龄非常恼火,一直拒绝访英。

甚至,丘吉尔到美国访问时提出想见同在美国的宋美龄,她坚决拒绝。《顾维钧回忆录》描述,有人提醒宋美龄见丘吉尔会给对方脸上增光,她立刻表示:“放心,我不会帮他这个忙。”

可是,1943年11月,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参加英、美、中三国首脑开罗会议,她和丘吉尔不可避免地会面,两人有过一段经典对话。

丘吉尔说:“委员长夫人,在你印象里,我是一个很坏的老头子吧?”宋美龄没有回答“是”或“不是”,直接把皮球踢回去:“请问首相您自己怎么看?”丘吉尔说:“我认为自己不是个坏人。”她顺势回答:“那就好。”

蒋介石特地把这段对话记在了日记里,他自己脾气暴躁,经常打骂下属,所以他特别欣赏宋美龄的外交智慧,夸她既不违反外交礼仪,也不违背自己内心。

外交和生活一样,并不靠脾气,靠的是实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