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3 23:07:22

点击下载

作者:刘元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求人

求人试读:

序言

求人,是人生之中必须修炼的课程。人生在世,谁愿求人?可人生在世,谁又能不求人?

在很久远的年代,庄子就提出过“万事不求人”的美好设想,但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被证明是一句虚言。

俗话说:“篱笆立靠桩,人立要靠帮。”在现今社会,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的相求互助,是共同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人生的成功少不了求人。有人身负旷世才学,行走世上,步履维艰;有人资质平平,却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原因就在于后者能审时度势,善于求人,从而安身立命,立于从容之地。从这种意义上说,求人者生,不求人者死,只有肯求人,广求人,善求人,才能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求人与个人的生存发展更是密不可分。本领再大的人,如果仅凭一己之力,势必寸步难行,事事难成。要办事就得求人,要成事就得借力。求人是办成难事、急事的捷径,借力则是成功办事的智慧。

求人办事,说到底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人际关系资源,借势造势,借力发力,借光沾光,借用各种可借之力。于是,聪慧的人总是努力扩充自己的头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将从他人那里借来的力量,融入到自己的奋斗中,使自己的能力成倍增长,使自己要办的事轻而易举地办成,使自己的期望和梦想成为现实。

人行于世无事不求人,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求人的难易程度又不一样。有的人“磨破嘴,跑断腿”,仍旧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有的人却是手到擒来,马到成功。其中奥妙就在于心眼是否活络,手段是否高妙,庙门找得准不准,路子走得对不对。

在异常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能不能把人求动,把事办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求人办事不可赤膊上阵,不可鲁莽行事,一根肠子通到底,要多长几个心眼儿,多掌握一些翻云覆雨的策略。

世上没有攻不克的城,没有求不动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子,也没有办不成的事。关键是要了解求人的奥秘,掌握求人的诀窍。

本书既是一部做人处世、学会办事成事的方法集萃,也是一部感悟人生的哲理汇编。它借鉴和汲取了我国古典兵法的智慧精华,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从求人这一难题入手,总结了多种求人办事的方法及相关技巧,为你提供了一整套实用、高效、便捷的求人妙略。

掌握了这些求人谋略,就可以使你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在身陷困境中一求百应,出奇制胜,在事业遇阻时呼风唤雨,心想事成。

深谙求人之道,方可壮大自己,无求于人。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求人者生,不求人者死。只有善求善借他人力量的人,才能壮大自己,最终成为人生的赢家!

第1章 求人就是借力

万事不求人,难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肯求人,广求人,善求人,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中国古时候就有贤哲主张“万事不求人”,然而自古至今,“万事不求人”似乎只是一句虚言。

战国时期,楚国人许行带着几十个门徒来到滕国,他们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靠编草鞋、织席子谋生,以自耕自足、不求他人为乐,并据此指责滕国的国君不明事理。

在许行看来,人不能依赖别人,不能向人求助,所以,身为一个真正贤明的国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务,同时还要和老百姓一样自耕自食,如果自己不耕种而求别人供养,那就不能算作贤明的国君了。

一个叫陈相的人把许行的所作所为及其主张告诉了孟子。

孟子问陈相:“许行他们只吃自己耕种收获的粮食吗?”

陈相答道:“是的,粮食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

孟子接着又问:“那么,许行穿的衣服都是用他自己织成的布吗?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吗?他煮饭用的铁甑都是自己亲手烧铸的吗?他耕作用的铁器也都是自己亲手打制的吗?”

陈相回答:“当然不是,这些是他用谷米、草鞋、草席等换来的。”

孟子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是许行自己不明白事理了。”

孟子一连串的提问极为高妙,通过这番对话,他生动地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人间无事不求人。

人是群居者,任何人都不能与世隔绝而独自生存,人想要求得生存,必须求人帮助,所谓万事不求人,既是自欺,更是欺人。

老庄所谓万事不求人的主张,实际上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境界。从古至今,无论是天子贵胄,还是富商巨贾,谁都没有真正地达到这一境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需要专门的人才,要做到万事不求人更是难于登天。

人生不能不求人,求人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必然现象。每个人从咿呀学语至寿终正寝,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谁都免不了求人和被求。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不和他人建立联系,如果不求助于别人,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人都需要他人的关注和尊重,需要朋友的情谊和友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扶持和互助。人与人之间的相求相助,是人们共同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并帮助他人,希望自己能完全参与社会。求人者生,不求人者死。只有肯求人、广求人、善求人,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求人就是求生存。

对于老百姓来说,求人办事更是家常便饭。生活中有许多自己难以办到的事,求人帮忙便成为理所当然。俗话说:篱笆立要靠桩,人立要靠帮。求人与被求、信赖与忠诚、求援与援助、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生死相依,都是人与人之间相求相助的美好旋律。与亲人、朋友、同事及周围的人互利互助越频繁,得到的温暖和幸福就越多。

善于与人交往的求人者具有稳定的安全感,他们身上好像系着安全带,一旦出现剧烈动荡,安全带便会发挥作用,使人获救,重新获得安宁平静,而这种平衡又将传递新的信息,产生新的力量。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求助,让人世间充满温暖与爱心、和平与友谊。求人,不但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带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事业和人生的成功离不开互求互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互求互助,是建功立业不可缺少的基石和阶梯。站在这一坚实的基石和阶梯上,才能使人生跨入一个新的境界,并且树起成功的大旗。

求人办事不容易

求人难,难在人前矮了三分,难在看人脸色行事,难在放下架子讨好于人,难在碰上钉子后,撞得鼻青脸肿,摸不着门。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这句话道出了求人办事的种种难处。

所谓“别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别人瓦上霜”、“人求我如提水壶,我求他人顾茅庐。求我水壶行方便,三顾茅庐不见面”,更是生动具体地描述了求人的艰难。

求人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许多曾经求过人或者正准备求人者发出的感慨。事实上,对于不同的求人者,求人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求人较容易的人,大都是常被人求的人,或有权有钱,或有艺有名,彼此投桃报李。求人容易的人求人,有时容易得简直不叫求,一个电话、一张条子,顺顺当当,妥了,能耐大得可以用杠杆橇动地球。

谁求人难呢?当然是平民百姓,一遇着求人的事儿,顿时便觉得泰山压顶,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求人难,难在自己没底气,难在自己求人时遭受的心理折磨。比如说,求人时大多要送礼,送之前先就为礼物犯愁,送薄礼恐寒伧,送厚重了又心疼自己的血汗钱。及至进了门,礼物也不知放哪儿好:放在墙根下,怕人家注意不到,放桌上,又怕露出自己的俗气。

等到被求者让座,还不敢踏踏实实把屁股坐下去,只是小心翼翼地蹭一个边儿坐下,两条腿仍承受着多半的重量。好容易把所要求的事儿说出来了,主人却说这事儿可不好办,接着罗列了一大堆的困难。但随后表示一定尽力帮忙,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暂时落了下来。

不久,彼此就感到无话可说了,没话找话更显场面的尴尬,正准备起身告辞,主人说,给你倒的茶还没喝呢!于是也不顾凉热,三两口喝完,逃一般出了门。

求人难,难在人本质上都不愿求人,难在惟恐求人时伤了自尊。求人者不管有多大能耐,在被求者面前都要自认低人一等。

求人难免不看人的脸色,有的脸冷得让人倒抽一口凉气。人到这时候,不由自主就矮了三分,这时才突然发现自己的形象是如此渺小和猥琐,这无形中又让对方平添了几份优越感。

求人难,难在经常会碰到钉子。你提上礼品上门相求,人家对你却十分冷淡,三言两语便想打发你走,有的被求者不讲情面,甚至将你连人带物强行撵出,弄得你羞愧难当,数月心气难平。

求人难,难在不知被求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登门求人之时,人家未说请坐,不可贸然落臀;人家没有敬茶,也不可说自己口渴。向对方来一番奉承,送几顶高帽,又不知对方中意否;为自己道几句难处,叹几声困境,更不知对方是鄙夷还是同情。

更有甚者,你发现求人就像是碰运气。有的人态度傲慢,架子奇大;有的人平易近人,和气可亲;有的人爱说大话,你一提出请求,他就把胸脯拍得嘭嘭响,使人觉得中听却又感到心里不踏实;有的人爱故弄玄虚,明明一个电话就可搞定,他却说这事十分难办……

求人难,难在漫长的等待。拜访了被求的人,说了请求的话,这只是求人的开头,被求者给你的承诺似乎更像一个悬念。若请托的事情不大,你也许可以耐心等待剧终,若是事关前程的大事,你恐怕吃饭睡觉,都会想着那被求的人。

寝食难安、魂绕梦萦之际,你很想打个电话探听一下消息,但又怕引起对方的厌烦。而不打电话,你又可能对着一盘美味觉得无味,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而难于“梦思”。你终于忍不住打了电话或再次登门,但对方的回答却是让你“再等一等”,或说是“这事有点麻烦”。

这样,剧情变得更富有戏剧性,单集剧成了连续剧,你开始为更强烈的悬念所吸引,并且考虑是否要再送礼物以加重筹码,或是要不要筹措礼金,另求高人。

你深知“好事多磨”的道理,而那些不知求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才把事办成的先例,会让你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为你增强遭遇挫折时的承受力,并为你树立“功到自然成”的信心。

求人难,还难在求人成功后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终于,你求办的事给办成了,于是你雀跃欢呼,甚至喜极而泣,之后是摆酒设宴,庆贺成功,但最紧要的还是要向被求的人表示你的谢忱。

若被求的人解决的是你一时的困难,酬谢过后,你可以认为人情账已经结清。若解决的是关系你一生的大事,你就要一辈子承人家的恩情。

如果被求者不是施恩图报之人,以后不会再将旧事提起,你也就不必一直挂怀。但被求的人以有恩于你自居,无论人前背后,一想起你就要说:“当初要不是我,他小子哪有今天!”你在他面前可就永远只是一个接受过施舍的人。

你日后也可能春风得意,前程似锦,但见了被求者的面,你永远要像当初求他时一样恭恭敬敬,否则你就要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当此之时,你心底很可能冒出一种双重的厌恨之念,既厌恨那个当初的被求者以恩人自居,也厌恨自己为何不自立自强,靠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下,赢得一个美好的前程。

求人的难处由此可见一斑。

求人不丢人

求人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也不表明求助者的能力不足,相反,寻求帮助反而有助于多结交朋友。

人只有处在劣势和逆境中才会求助于人,所以在求人之前,许多人便产生一种怯场和害怕丢人的心理,他们自觉低人一等,惟恐在求人和找人时被人拒绝,求人不成姑且不论,反而将平时小心翼翼维护的面子给丢了。

中国有句俗语:人不求人一般高。那么,是不是在求人的时候,求助者真的就矮了一节呢?其实不然。对于许多求人者来说,他们会正视自己的困境,他们无暇顾及是否丢人丢脸,坚定而勇敢地向人求助,从而实现了自己既定的目标。

日本有一部著名的电视剧《少女疑云》,女主角雪子在求助于人方面的所作所为值得人们称道。

雪子来自北海道,出身卑微,但她一心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然而在她奋斗的过程中,却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冷落和讥讽。

姑父瞧不起她,同学们也嘲笑她,后来她又遭到警官的陷害。因为她总在向人求助,表妹认为她是在丢人,并且十分歧视她,连一向爱惜人才的老校长也认为她没有前途,在她三番五次求助于人的时候,他竟要将她赶出校门,不让她参加“全日钢琴演奏大赛”。

然而雪子却没有灰心,她不觉得自己是在丢人,她求校长给她一次机会。同时,她忍辱负重,虚心向人请教,刻苦练琴,最后她终于以雄健泼辣的独特琴风,成功地演奏了萧邦的作品《革命》,并因此打动了老校长,使他改变了态度,转而支持小雪参加比赛。

钢琴演奏大赛如期举行,小雪以自己娴熟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在掌声雷动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表妹,荣获了“钢琴皇后”的美称。在事实面前,人们对她心悦诚服,都喜爱和支持她了。

求人使雪子获得了成功,如果她觉得像自己这样的人,没有任何的资本,死乞白赖地求助人,认为自己丢人现眼,产生放弃的念头,那么,她只有甘心自己卑微的命运,永远生活在人们的冷眼下。

求人必须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认定自己在某一方面可打动被求者,这样心里才有底气,才不会觉得自己丢人显眼。

书生白居易到长安城应试时刚16岁,他带上自己的诗作去拜访著名诗人顾况,求他推荐自己。

当时,白居易还只是个无名小辈,地位已经很高的顾况自然瞧不起这个年轻人。一看见他姓名中的“居易”二字,顾况就嘲笑他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言外之意非常明显:我为什么要帮助你这个无名小辈呢?帮你在长安成名有什么意义呢?

顾况接过白居易递上的诗作,当他翻阅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诗时,精神顿时为之一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芳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诗写得极有气势,把自然界的草木荣枯与人生的离合悲欢联系起来,特别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闪射出饱受摧残仍不屈不挠的豪迈精神。顾况读罢,不由得击节赞叹,改口称赞说:“有才如此,居亦易矣!”

顾况认为白居易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有这样的才华,在长安发展是很容易的。他认为白居易是值得自己帮助的青年,于是就答应了白居易的求助,“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帮助白居易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向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请求时,不少人感到极为不自在,自惭形秽,感觉丢脸。其实,被求者往往就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所以,求人成事者,应该不为对方的权势所动,不为对方的身份、地位所左右,克服畏惧、紧张、羞怯、遮掩、害怕丢人的不良心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来意。

心理学家认为,求人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也不代表求助者的能力不足,相反,寻求帮助反而有助于多结交朋友。

知道了这些道理,那么在求人时就应使自己振作起来,以一种“人对人”的不卑不亢的态度相求,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就容易得到帮助,获得成功。

善借外力就是赢家

办任何事,只有善求善借才能常赢,善于求借他人力量的人,才能壮大自己,成为人生的赢家。

一棵树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仅靠自己的生命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适宜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和丰沛的阳光。同样,一个人要发展壮大,单枪匹马也很难获得成功。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纵使浑身是铁,又能够打几根钉呢?个人的力量相对社会整体而言实在是太弱小了,单凭一己之力很难成事。

于是,聪慧的人总是努力扩充自己的头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学会求借他人的力量,并把这种外力融入到自己的奋斗中,使自己的能力成倍增长,使自己要办的事轻而易举地完成,使自己的期望和梦想成为现实。事实上,许多善于求人者最终都成了事业上的大赢家。

成功者几乎都有一项特长,就是善于吸引一批有才识的人来合作成事。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墓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明白如何集合比他能干的人在他身边。”

生前曾有记者问卡内基获取财富和成功的要诀,卡内基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向他列举许多工商界知名成功人士,简述了他们的个人奋斗历程,并善意地告诫说,不要固执地向亿万富翁追问获得金钱的窍门,这样是不实际的。

这位记者就卡内基所提供的例子进行了分析,他惊奇地发现,在所有这些成功人士的周围,都集结了一批才干出众、能独当一面的精英人物。在许多重要关头,是这些人协助他们的老板确认了方向,走出了泥潭,取得了成功。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凭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在工商界抑或政界打下江山。

正如卡内基所说:“不是我本人有什么超常的智慧和能力,我只不过比较善于团结在某些方面比我更能干的人为我工作而已。”

著名的社会学家史蒂芬·柯维在念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时,研究了数百名在各行各业出人头地的显赫人物、家庭、财阀,得到了相同的发现,即在这些显赫人物的周围,都有一个极其有力的幕僚机构,或者称作智囊团。这些由杰出人才组成的机构,时时为他们的老板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在关键时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而在某些人物奋斗历程的某一个阶段,尤其是困难时期,这些智囊人物发挥出的作用就表现得更为显著、突出。他们也始终受到老板的重视、尊重,这些老板不惜花费巨资维持幕僚机构的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这些幕僚的协助,就没有这些日益发展壮大的事业。纯粹意义上的赤手空拳打天下、白手起家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

大凡成功者,必善于利用他人之力,从而使自己拥有一双能翱翔寰宇的羽翼,比别人升得更高,飞得更远。直至最后,他们办所有事的时候都会得心应手,无求于人,人反求之。

求人难吗?难!对自己没有信心,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缺少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些都是求人者的硬伤。

求人难吗?不难!当你低声下气、弯腰叩首都求不动人时,不妨静下心来,先修炼一下这几道求人真经!

第2章 求人靠修炼的10道真经

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求人者一笔无形的财富,拥有了它,求人办事就变得相当轻松,而缺乏人格魅力者,其人际关系不很融洽,求人办事就会寸步难行。

做一个自信的求人者

自信是个人魅力最重要的体现。在求人时,有些看起来难办的事,由于你的自信主动,尽力争取,结果一举奏效;有些看起来不难办的事,却由于你过于自卑,过于拘谨,结果错失良机,总是一事无成。

深信自己面容丑陋的女子,她的容貌就可能变丑;一个即将参加大考的学生,若认为自己不会考好,那他完全有可能名落孙山;如果委托一位从开始就认定官司必输的律师做辩护,他的辩护就会软弱无力,最后必定以失败告终;而多次恋爱都没有结果的男子,大都认定女人不喜欢自己这样的男人,因而使自己在婚恋方面遭遇极大的挫折。

求人成事能否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机遇、口才、技巧等,但尤其重要的是求人者的心态。

自信的心态在求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你认定某事是事实时,结果它就真的成了事实;当你认定求人办事一定能成功时,则此事往往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而当你认定此事“不可能”、“不行”、“没办法”时,则往往会把事情办糟。

预测消极结果时的自我暗示,具有极强的束缚力量,因此失败率往往也很高。求人办事要想获取好结果,先决条件是不断告诉自己:一定会成功。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求人能否成功主要也靠自己。

求人时的心态决定着求助者的行为和目的,“我一定能使他答应我的请求!”在拒绝与挫折面前,只有始终充满这样的自信,才能达到求人目的。

一天,一位40岁的中年人来到纽约一家广告公司——洛德-汤马斯公司。他让人给公司总裁递上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我在楼下客厅,我能告诉你们广告是什么,我知道的东西你们并不知道。让你们知道这些,对我、对你们都关系重大。假如你们想知道广告是什么,就赶快让我上去见总裁。”

这张非同寻常的纸条当即就使公司总裁拉斯克做出决定——请来人上楼面谈。而这位客人,就是后来享誉广告界的奇才肯尼迪。

凭着自信,肯尼迪不仅谋取了汤马斯公司的高级职务,为公司创下了丰厚的利润,而且也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在求人成事时,自信竟能散发出如此灼人的魅力!

诚实守诺是求人之本

诚实、守诺和其他人格特质一样,也是一种习惯。

做生意并不一定得有三寸不烂之舌,侃得天花乱坠才会求到买方,老老实实说出商品的缺点,有时会使商品更具魅力。而靠花言巧语蒙骗顾客,只能求得一时的好处。

为人处世更应保持诚实的美德,与他人交往,尤其要以诚相待。虚伪、表里不一的行为,只会被人疏远。

俗话说,无诚不信、无信不诚。你要诚,必先要修身,修身乃能立信,立信乃能行诚。任何事都要“反求诸己”,不应只“求诸于人”,这是用诚挚去感动他人,从而获得帮助的绝好方法。

有诚必有信,诚与信是一种特性的两个方面。诚实的人信守承诺,在议定的条件下说到做到。他们深具领导特质,是众人求助的对象,因为他们懂得为别人考虑,值得信赖。

如果你懂得尊重别人,那么,对你承诺的事就当全力以赴,纵使会造成自己的不便,也应履行诺言,别人也会因此尊重你。一旦你有事相求,别人才会爽快地帮助你。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领,晋军围攻原地。在围攻之前,晋文公让军队准备三天的粮食,并宣布:“如果三天攻城不下,就要退兵。”

三天过去了,原地守军仍不投降,晋文公便命令撤退。这时,从城中逃出来的人说:“城里已弹尽粮绝,再过一天就要投降了。”

晋文公旁边的人劝说道:“我们再坚持一天吧!”

晋文公说:“信义,是国家的财富,是保护百姓的法宝。得到了原地而失去了信,我们以后还能向百姓承诺什么呢?我可不愿做这种得不偿失的蠢事。”

晋军退兵后,原地守军和百姓纷纷议论道:“文公这样讲信义,我们为什么不投降呢?”于是大开城门,向晋军投降。

晋文公凭着信义,遵守诺言,结果以不战求得胜利。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祁山布阵与魏军作战,长期的拉锯战使士兵疲惫不堪,为了休养兵力,诸葛亮安排每次把五分之一的士兵送返国内。

战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将领为兵力不足而感到不安,便向诸葛亮进言说:“魏军的兵力远远超过我们的估计,以现在的兵力恐怕难以获胜。恳请将这次返乡的士兵延缓一个月遣送,以确保兵力。”

诸葛亮说:“我领军有一个基本原则,凡是与部下约好的事情必定要遵守。”

于是依然如期遣返。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自动返回战场,英勇作战,结果大败敌军。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重承诺,凭信义,唤起了士兵的勇气和斗志,取得了胜利。

所以说,遵守诺言是求人成功的前提。人与人之间如果不能做到彼此信任,那就不可能做到互助互利。人们往往寄希望于承诺,特别是那些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承诺。你说话不算话,有谁还相信你,有谁还肯帮助你?

古人讲一诺千金,对于商家来说,一个承诺也许比不上千金,但它是信誉的象征,一个企业如果不守承诺,便丧失了信誉,就会失去顾客,最后会被淘汰出局。

在求人之前,一定要下决心培养自己信守承诺的品质。如果你无法如期达成自己的承诺,或觉得在履行上有困难,不妨从小处着手做起。

向自己保证守诺,就能领先安排时间,不耽误不推迟,从而达成自己的承诺,而且很快你就会发现,其他的承诺也能轻易达成。

信誉是求人者的无价之宝

弗莱克在开始他的创业计划时,首先向一家银行借了50美元,他并不急需用这笔钱,所以他根本就没有动过这笔借款。

当借期一到,他便立即将这50美元钱还给了银行。几次以后,他便得到了这家银行的信任,借给他的数额也渐渐大了起来。最后一次借款的数额是2000美元,这次他用它去发展他的业务。

之后,弗莱克计划出版一份报纸,他估算了一下,起码需要1.5万美元,而他手头上总共不过5千美元。

于是,他再次去那家银行,找到每次借他钱的那个职员。当弗莱克将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以后,职员去和他的经理商谈了一下。

经理同意如数借给弗莱克1万美元,他说:“我虽然对弗莱克先生不太熟悉,不过我注意到,多少年以来,你一直向我们借款,并且每次都按时还清。我想你一定是一个讲信誉的人。”

就这样,弗莱克很容易地借到了他的第一笔创业基金。

弗莱克是使用心计获得了别人的信赖和帮助,但获得他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采取何种方法,笃诚、守信是最根本的要诀。

守信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使你在困难时得到真正的帮助,使你在孤独时得到友情的温暖,因为你信守诺言,你的诚实可靠的形象推销了你自己,你便会在生活和事业上获得成功。

如今,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无不把信誉摆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无不是守信用的楷模。相反,有些人随随便便地向别人开“空头支票”,到头来却又无法兑现,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将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

既然守信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守信呢?

首先,你在许诺前应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估价:“我真的能信守诺言吗?”如果没有把握,最好不要轻率地向别人许诺。这样,别人对此只能表示遗憾,并不会认为你说话不算数,因而不会对你产生不信任感。

其次,在你许诺了以后,就应该认真地对待,努力地去实现它。

比如,你对夫人承诺“今晚9点钟回家”,但同事邀你出去玩,时间可能要拖到10点,那么,你应该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按时回家。

最后,如果你做不到你曾许诺过的事儿,就应该及时地通知对方,这样,你的充足理由和真诚的歉意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失信于人,说话不算数,许诺不兑现,意味着你丢失了为人的起码品质,意味着在别人眼中你失掉了为人的信誉。失信于人,是一种顾眼前不顾将来,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最终将一事无成。

所以,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守信的民族,如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守信是一种可敬可佩的美德,是求人办事者最可靠的本钱,因此,求人者必须始终保持守信用的品质。

以德服人赛神助

汉文帝时,爰盎曾经在吴国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从史与他的侍妾私通。有人以此吓唬从史,从史畏罪逃跑了。爰盎知道这件事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他做老婆,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爰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爰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爰盎的住所,爰盎对此毫无察觉。

恰好那个从史在围守爰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他买来二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

当晚,从史悄悄跑进了爰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要杀你!”

爰盎问:“你为什么要救我呢?”

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侍妾的从史呀!”

爰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离了险境。

爰盎宽宏大量的美德就是他求人的有力武器,他虽没有主动向人求救,但他宽恕的美德昭示的个人魅力,在他遭遇危难的时刻,救了他一命。

战国时,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日暮时分,正当喝得酣畅之际,灯烛灭了。这时,有一大臣因垂涎于庄王美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以自控,便乘黑暗混乱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一惊,左手奋力挣脱,右手趁势抓住了那人帽子上的系缨,并告诉庄王说:“刚才烛灭时有人扯我的衣襟,我扯断了他头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拿火来,看看这个断缨的人是谁。”

庄王说:“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能为显示女人的贞节而辱没人呢?”

于是命令在座大臣:“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

群臣一百多人都扯断了帽子上的系缨,继续热情高昂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三年后,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个臣子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给庄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为何这般卖力呢?”

这位臣子答道:“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系缨的人。”

宽容是一种美德,没有人愿意为那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为一点小错抓住不放的人去卖力拼命。

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要能容人,容事,容得不同意见,容得别人的错误,在小事上不必锱珠必较。只要你具备了这种美德,便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你今天宽容了别人,日后求他们办事便易于反掌。

作为上司,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这种美德,这既是一种驭人术,也是一种变相的求人术。善于运用以德驭人求人的技巧,可增强部属的向心力,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你办事。

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相拒于官渡,袁绍拥兵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粮草匮缺,明显处于劣势。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相拒半年多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

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

这样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都放了心,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大的作用。

曹操这一手十分高明,他以自己的“德”,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求”了回来。不过,没有非凡气度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作为上司,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不用去求,下属就心甘情愿为你做任何事情了。

树立成功的求人形象

只有对方认同你和接受你,你才能顺利地进入他的世界,提出你的请求。而对方能否接受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形象。

敬人总先敬罗衣

求人时,如果你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那么,对方就很乐意与你交往,愿意给你提供真诚的帮助。而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仪表着装是最基本的要素。

试想,一个是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人,另一个是装束典雅、整洁利落的人,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去求人办事,恐怕前者很可能受到冷落,而后者更容易得到善待。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一个人若有一身好衣服配着,仿佛把自己的身价都提高了一个档次,而且在心理上和气氛上增强了求人的信心。

在求人前进行装饰打扮,不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礼仪,它还是一种预防性的心理武装。这时身上的衣装,已不仅仅是件普通的衣服,而是一件保护心灵的外衣。质地好的服装,可以强化自我意识,增加自信,期望与被求者达到平等的关系。

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在向人们推销保险的时候,一般不会穿得很随意,那是为了让客户对他们产生信赖感。因为,人们对于穿得很整齐的人,一般都充满了信任。

衣冠不整、蓬头垢面让人联想到失败者的形象,而完美无缺的修饰和宜人的体味,能使你在任何场合中的形象大大提高。

衣饰穿着得体犹如一首美丽的乐曲,一首由关系密切却又成对比的乐章所组成的交响曲,基础主题贯穿全曲,使得每一乐章都截然分明,却又一脉相承。

所以,悦人的仪表是一种艺术。如果用心去塑造你明确而有特色的形象,既符合身份又能左右他人的感觉,你求人办事就会感到信心十足,游刃有余。

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饰和仪表上得来的,因为穿着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修养、气质与情操。毕竟,要对方真正地了解你,需要长久的过程,只有仪表能一目了然,很轻易地向别人透露出你是怎样一个人。

求人办事顺利与否,第一印象至关重要。在着装方面稍下一点功夫,求人办事就会事半功倍。不讲究仪表,就是自己给自己打了折扣,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办事的障碍,从而人为地给要办的事情增大了难度。

善于交谈,笑容可掬

在求人办事时,如果一味地谈自己的事,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万分嫌恶和不耐烦。要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先摆出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才会愿意听你说话。

谈话的话题,应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都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导进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还要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你的言辞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求办的事自然也容易办成。

求人,还要善于培养自己笑容可掬的形象,用微笑去打动每一个人,这样你才会受到欢迎,为自己求人成功埋下伏笔。

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奇迹。它丰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给予的人变得贫瘠。它产生于一刹那,却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

它创造了家庭快乐,建立人与人与人之间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室,沮丧者的兴奋剂,悲哀者的阳光。所以,假如你要获得别人的帮助,请给人以真心的微笑。

贝格特是美国著名的推销保险人士,许多年前他就发现了面带微笑的人永远会受到欢迎。所以,他在进入别人的屋子之前,总是停留片刻,想想能使自己高兴的事情。于是,他脸上便舒展出开朗、由衷而热情的微笑。当微笑即将从脸上消失的刹那,他推门而入。

史坦哈是纽约证券股票市场成功的一员,但他说自己年轻时候是个讨人嫌的家伙,不受人们欢迎。他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只是千方百计地渴望求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的态度,让人们看到展现在他脸上的笑容。于是,每天早上梳头时,他对着镜子中满面愁容的自己说:“老兄,你得微笑,把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现在立刻开始,微笑!”

于是,史坦哈转过身来,跟他的太太打招呼:“早安,亲爱的。”同时对她微笑。

妻子怔住了,惊诧不已。史坦哈说:“从此以后,你不用惊愕,我的微笑将成为送给你的礼物。”

两个月以来,史坦哈每天早上都对妻子微笑。结果怎样呢?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两个月中,他求到的家庭幸福,比以往任何一年还要多。

现在,史坦哈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对木楼门廊里的保安微笑,对地铁的出纳小姐微笑。在交易所时,他对那些从未见过他的人微笑。于是他发现,每个人都对他报以微笑。

史坦哈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同一些满腹牢骚的人交谈,一面微笑,一面恭听。过去很讨人厌的家伙,现在变成了受人欢迎的人。过去很棘手的问题,现在变得容易解决了。过去那些很难求动的人,现在轻而易举地就被说服了。

不会微笑的人,在生活中将很难求得幸福和快乐,在事业上也很难求得成功,这就是史坦哈的体会。

求人要注重礼貌

一位女推销员在推销物品时,得知对方公司经理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她推测这位经理一定会注重仪表风度,于是,她在会谈前刻意打扮了一番,使自己显得既漂亮大方,又端庄文雅。

这种礼貌的装束,顿时使这位经理感到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在交谈中,女推销员得知经理名叫“有道”时,她更是借题发挥,巧妙地赞美对方:“贵公司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因为您这个公司经营有道,人也有道义呀!”

几句礼貌的赞美词,一下子拉近了与经理的心理距离,后面谈生意时,这位经理也自然对她格外关照。

求人办事时与对方初次见面,如果遇到令人拘谨的场面或沉闷的气氛,不管是谁,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防卫机制,从而使会谈难以顺利进行。

要解除这种防卫机制,消除对方的戒备心,必须创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这就需要求人者礼貌待人,主动热情,在表情、发型、衣着、谈吐、动作、举止,到人格修养等一切方面,都表现出一种既真实自然又潇洒大方的态度,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喜爱。尤其是在求职、求爱以及推销时,这一点更加显得重要和灵验。

求人办事时,与对方第一次打招呼要热情大方、积极主动,礼貌周到,这看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很有技巧。

人人都会打招呼,但是要做到完善得体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有礼貌地打招呼,是与人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西方国家,一般说来,即使是亲密的朋友,打招呼也应讲究礼貌,夫妻之间都是如此。对于求人办事者来说,第一次打招呼给人的印象尤为重要,因此要特别注意礼貌。

在一般场合,打招呼时点点头,或者微微欠一下身子就可以了,但对求人者来说远远不够。因为对方也许比较讲究礼节,他会想:“我可是他所要求的人啊!这家伙毛毛糙糙,不懂礼貌,很可能靠不住!”于是原本答应帮助你的想法改变了,求助者很可能就失去了这一次重要的机会。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受到别人的礼貌接待。作为求人者,更应该理解这种需求,并能主动给予满足。

打招呼是走近对方的第一步,礼貌也应该从这里开始。一般来说,礼貌性地打招呼应注意以下几点:

——举止有礼,适合见面情景;

——精力集中地注视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先主动向对方问候、问话;

——声音要带感情;

——要有精神,给对方精力充沛的印象;

——面带笑容,消除尴尬情绪,营造和谐氛围。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达心意的渠道,注视对方的眼睛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尽快缩短彼此心理距离的沟通方式。

求人者打招呼时,应该以充满真诚的眼神注视对方,通过这种交流,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你,并打开心扉,对你产生信赖。做好这一点,就在成功求人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只要能忍耐,火到猪头烂

能忍耐的人,最终能够得到他所要求的东西。求人必须坚持忍耐,相信滴水终会穿石,自己总有一天会攻克对方心中的壁垒。

忍耐,求人的深度修炼课

唐高宗在位虽然长达35年,但经常为后宫嫔妃们的权力之争伤透脑筋,自己也被皇后武氏压得抬不起头来。尤其是患了眼疾后,23年无法批阅奏折。他是一位有名无实的皇帝,实权完全旁落在皇后武氏的手中。

高宗晚年时,曾远赴泰山举行封禅之仪(天子在泰山祭拜天地的仪式),在带领文武百官出巡至山东时,高宗特地绕道到寿张访问一位名叫张公艺的人。

张公艺曾因其家“九代同堂”之故,屡次受高宗表彰。可见“九代同堂”在当时也是稀有的特大家庭,而且难得的是,这一大家人都能和睦相处。

高宗向张公艺请教圆满维持大家庭的秘诀。张公艺没有直接回答高宗,而是默默不语地在白纸上写了一百个“忍”字,呈给高宗,意思是说,“九代同堂”的秘诀,除了“忍”以外还是个“忍”字。

这个故事说明,以“忍”与人相处,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要旨。与人相处需要“忍”,求人成事更需要有“忍”的精神。

在求人者看来,求人办事,自己和被求者之间的地位显然不可能平等,因为自己有求于他,而不是在进行等价交换。

求人这种态势上不平衡的人际交往,说明求人办事是非常被动的事情。要想求助成功,你就得盘算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忍耐便是这一策略的要诀。

求人办事,忍耐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学会忍耐,如何练好养气的功夫,就成了求人能否成功的重要课程。

培根曾经说过,人不可像蜜蜂那样,将其整个生命注入对敌人的一蜇中。莎士比亚也说:小事不忍遭大祸。孔子则说得更为明确: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在社会竞争中,善于求人者,学会忍耐是很重要的。

忍耐能获得被求者的同情和怜悯,攻破其心理防线,从而使被求者考虑你的要求。具体说来,忍耐有如下作用。

其一,通过忍耐,能把你求人办事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

美国一家汽车轮胎公司的经理肯特先生,有一次在酒馆饮酒,无意中碰撞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人,因而惹起这位醉汉的借酒撒疯,对肯特大打出手。

事后,肯特从店主那里了解到,这位青年发明了一种能增加轮胎强度的方法,而且申请到了专利。但他找了好几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商,要求他们购买他的专利,都碰了壁,而且被他们视为异想天开。所以,他感到怀才不遇,整日忧郁不乐,来这里借酒消愁。

肯特得知这些情况后,不但不介意这位青年对他的不恭,他并且决定聘请他来自己公司做事。

一天早晨,他在工厂的门口等到了这位青年人,但青年人却心灰意冷,不愿向任何人谈起他的发明。他没有理睬肯特,径自进工厂干活去了。但是,肯特一直等在工厂的大门口。

中午,工人下班了,却不见那位青年的踪影。有人告诉肯特,那个青年人干的是计件工作,上下班没有固定的时间。

天气很冷,风也很大,但肯特一直没有离去。就这样,肯特从早上8时一直等到下午6时。那位青年走出厂门,他一见肯特的面,便爽快地答应了与他合作的要求。

原来吃午饭时,那位青年出来看到肯特等在门口,便转身回去了。但后来,他知道肯特一天不吃不喝,在寒风中等了近10个小时之久,不禁动心了。

肯特正是求得了这位青年俊才后,才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并很快打进了竞争激烈的市场。

肯特以他的忍耐之心表达了他求才的殷切之情,并获得了那位青年人的同情,从而使他答应了自己的请求。

其二,通过忍耐,能把你求人办事的诚心表现出来。

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一定要表现出待人的诚心。诚体现在很多方面,对自己孜孜以求的人要保持耐心,使对方对你的行为表示同情,并由此生出好感,这样总有一天会攻克对方心中的壁垒。

刘备为得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当他第三次去的时候,关羽老大不高兴,张飞干脆说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起来抬走就是。刘备呵斥他们说:“汝岂不闻周文王拜求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

三个人离茅庐还有半里之遥,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里,恰逢诸葛亮正高卧草堂,刘备不让通报,恭恭敬敬在阶前站立了半晌又一个时辰,直到诸葛亮醒来。

正是因为刘备具有这样的忍耐的品质,他才求得了诸葛亮的帮助,最终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势,他的霸业才得以成就。

所以,能忍耐的人,最终能够得到他所要求的东西。

学会忍耐

求人办事往往不会一帆风顺、一求即成。在求人不能立竿见影时,许多人心浮气躁,殊不知,此时正可考验你的心理功夫是否到家。有人在求人失败后,仍然坚持忍耐,最终找准机会,将事情办成。

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忍之一字,可谓万妙之门。

求人必须坚持忍耐,相信滴水终会穿石,自己总有一天会攻克对方心中的壁垒。那么,在求人时怎样学会忍耐呢?

第一,不放弃心中的追求,不为荣辱所动,坚信终有成功的时候。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他整天只顾研读兵书,最后连一天两顿饭都没有着落,只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乞讨。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瞧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牛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

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认真地打量着屠夫,最后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面钻了过去。众人顿时哄然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争夺天下,威名远播。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名,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身抵偿无知狂徒之命。假如他当初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搏,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论争。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之短长而毁弃自己远大的前程。

这样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奴,而是委屈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能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对于求人者也必须有相当深厚的心理功夫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第二,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哪怕眼前利益再有诱惑力。

忍耐者不怕等待,相信总有拨云见日的一天。他会用理智克制心中的情感,目的就是求得办成大事。

公元1224年,宋理宗即位时尚未成婚,一班大臣贵族听说皇上选中宫,都将生有殊色的爱女送入宫中。

左相谢深甫有一侄女,待人谦和,贤淑宽厚。杨太后在当年皇后位上时,曾得到过谢深甫的不少帮助,因此,太后想立谢氏为皇后。

除了谢氏外,当时被选入宫的美女共有6人,宁宗时的制置使贾涉的女儿长得颇有姿色,而且善解人意。理宗对她十分满意,一心想册立她为皇后。

可是,杨太后却说:“立皇后应以德为重,封妃可以色为主。贾女姿容艳丽,体态轻盈,尚欠庄重,不像谢氏,丰容端庄,理应位居中宫。”

理宗听后马上表现出醒悟的样子,非常高兴地顺从了杨太后的意愿,册立谢氏为皇后,另封贾女为贵妃。

其实,理宗心里一千个不愿意,但是,他为什么又答应了杨太后的要求呢?

原来,理宗即帝位,本就有诸多争议,此时,如果不顺从太后的意愿,与她抗争,太后必定会心怀忌恨,说不定会废除其皇位,另立天子。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什么不能忍耐一下,答应她的要求呢?

宋理宗大礼完毕后,对谢后一直是客客气气,相敬如宾。两年后,杨太后一命呜呼,撒手西去。此时,理宗的羽翼渐已丰满,便再也不问津谢后了,天天与贾妃在一起,无所忌惮地宠幸贾妃。

理宗在册立皇后上,正是采取了忍耐策略,求得了杨太后的信任,协助他巩固了帝位,全力维护了自己的皇权。

求人办事也一样,学会了忍耐,最终能使你将事情办成功。

战胜求人恐惧症

求人时,如果心生畏惧而感到自卑,你就不可能大方果断起来,该办的事儿也将难以办成。

克服自卑和害羞的心理

在求人时,有些看起来难以办到的事,由于你的自信主动、尽力争取,结果一举奏效;有些看起来不难办到的事,却由于你过于自卑、过于拘谨、畏首畏尾,结果错失良机,总是难成。

一般来说,求人办事的对象,常在身份、才识、经验、能力等方面比求人者高出一筹。所以,有的求人者往往因此而自卑,因为自己不如人而对对方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畏惧感,从而自信心大打折扣。

心生畏惧而感到自卑,你就不可能在求人时大方果断起来,该办的事儿也将难以办成。

有的人一想到有事求人,便恐惧万分,未曾开口心里就哆嗦开了,最终还是把事情烂在肚子里。有人把以上这种症状称作“求人恐惧症”。

求人恐惧症的成因很复杂,根据一般的心理分析,自卑和害羞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患有这种症状的人,很难自然地与人交往,因而常处于某种孤独和恐惧状态,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自卑感较强的姑娘,自从她踏进贾府以后,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失落感,虽有贾母疼爱,但终因家道中落,远离家乡,内心总感到与其他姑娘不平等。

这位苏州才女自尊心又极强,加上性格内向,于是每到各种聚会场合,便独处一隅,郁郁寡欢,不愿多与他人主动交往。正是林黛玉的这种极端的自卑心理,妨碍了她与众姐妹的融洽相处。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不少见。因为自卑,有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这多半是自己低估了自己的缘故。纵然别人有轻视自己的行动,那也往往是自己不恰当的躲避行为所造成的。

由于游离于正常的交往圈子之外,别人就无法对你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造成疏远、冷漠,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你的孤独感,成为恶性循环,从而使你显得更不合群。

改变这种状况,惟一的办法是珍惜一切时机,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把那些“不好意思”、“顾虑重重”全部抛弃。在互相交往中,双方即会显露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学会正确地评价别人和自己,提高自己的信心。

害羞则是一种糟透了的经验,它常常使人求助的话尚未说出口,便缩回去藏在肚子里了。害羞是在人际活动中感到焦虑、苦恼和沉重负担的表现。过度害羞的人,根本无法参与社会交往。让他求助于人,更是不可能的事。

要克服害羞的心理,就要忘掉自我。害羞的人都过分注重自我:我这样说话好不好?我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我开口求人,会不会唐突?人家拒绝我怎么办?满脑子都是这样的念头,结果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拘谨。如不及时摆脱这种窘境,求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克服害羞的心理还要学会自我肯定,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很多害羞的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忘了自己还有优点,拼命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比较,结果变得愈来愈没有自信。

与其逃避,不如直接面对,对于害羞者来说,这是一个好方法。

宴会上看到陌生人,大方地走过去介绍自己,也许,对方早已等在那里想认识你。你想对一个问题发表观点,别担心其他人会嘲笑你,他们不见得比你高明多少。你想求人办事,更要坚定信心,将自己想说的话勇敢地说出来。

战胜恐惧有方法

许多求人者在求助时呈现出自卑和害羞的恐惧感,如果只是教条式地让他们自信起来,勇敢地去求人,效果恐怕也不会很好。

社交能力强的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求人办事时游刃有余,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值得有“求人恐惧症”的人学习和借鉴。

例如,在推销、谈判时,你可径直迎着对方走去,好像是他欠了你的钱。

在交谈时,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让人感到你在正视他的眼睛。

开口时声音宏亮,结束时也会强有力。相反,开始说话软弱,那么闭嘴时也会软弱。

在交谈时学会适时地保持沉默,以迫使对方讲话。

会见一位陌生人之前,先列一个话题单子。

想方设法接触大人物,与比自己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交往,你会学到知识,同时还可以观察强者和弱者的缺点,从而增强信心。

如果自己都不知“难为情”是为什么,心中的忐忑不安只是来自莫明其妙的感觉,那么说明你性格内向,社交经验不丰富,为此,你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如果你因不愉快的交往经验而将自己封闭起来,那就应该端正对社交的认识。一般来说,在正常的社交中不会出现嘲笑、冷落、暴力、尔虞我诈和弱肉强食的现象,不必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

不要将对方估计过高,将自己估计太低。即使对方名誉、地位都较高,也不应妨碍你与他大大方方地接触。许多事实表明,越是有成就、有地位的人,越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相反,倒是那些不学无术、半瓶水晃荡的人,常常装腔作势、盛气凌人。

过去的不愉快的交往经验或重大的交往挫折,使你过多地看到社交的消极面,而对积极正面的交往也采取敬而远之的封闭心理。你不妨拿出勇气,大胆走出个人的小天地,模仿和学习一些泰然自若、活跃开朗的人的言谈举止,养成镇定、从容、落落大方的习惯。只要能这样做,你今后在各种社交场合就再也不会脸红心跳、瞠目结舌、词不达意了。

人的内心有两个力量,恐惧和信心,它们争夺对心智的控制力。但信心的力量更大,它可以压倒恐惧,它是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因素,是对恐惧确有成效的治疗剂。

信心的力量就好像身体里的肾上腺素,可以在危机到来时发挥出惊异的潜力。恐惧之所以能打败你,使你不敢前进,自觉虚弱渺小,那是因为心智受到了恐惧的左右。一旦危机出现,信心就会使你冒出一种以前一直没有发挥出来的超级力量,使你做出前所未有的行动。

你随时可以凭借这种超级力量,来压制你的畏惧。其中的关键是平时多加练习,练习有信心而不恐惧,直到信心的反应成为习惯。

正视你的畏惧,认清它的真面目,并且坚定地抗拒它。采取坚强的行动,站起来面对畏惧,下定决心,永远不让畏惧左右自己。

感到畏惧的时候,你就去做你畏惧的事,不久你就不再畏惧它了。如果你害怕某一件事,你试着不要让自己沉湎于对此事的想像中,而是去征服恐惧,勇往直前地去攻击它。攻击的力量愈大,畏惧消失得愈快。

不要把忧虑和惧怕隐藏在心中,许多人的忧虑和不安,总是深藏于心,不肯坦白地说出来,其实,这种办法是很愚蠢的。

内心有忧虑和畏惧,应该尽量坦白地讲出来,这不但可以给自己从心理上找出一条出路,而且有助于恢复头脑的理智,把不必要的忧虑和畏惧除去,同时找出消除忧虑、抵抗恐惧的方法。

不要怕困难。人遇到困难,往往是成功的先兆,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可以战胜任何忧虑和恐惧。

对于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暂抛一边。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并且每个人的特长都不同,一时办不到的事,不妨暂时搁下。等自己的力量壮大后,再去攻克它。

不要在别人面前过多诉苦。当然,心中有忧虑和恐惧的事情,是可以向人诉说的,可是过多地在别人的面前诉苦,博取别人的同情,更会使自己觉得不幸。

在求人时,一味地陷入自卑和害羞的消极心理中,没有敢于一试的胆量,必将一事无成。以上这些方法,在求人时能使你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心理上的胆怯收起来,充分显示出你的自信,使你在求人过程中游刃有余,最终将事情办成功。

求人不要太死板

求人不能“一根筋”,世间万事复杂多变,求人者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策略。

法国19世纪作家爱弥尔·左拉,其处女作《给妮侬的故事》发表时,颇费了一番周折。

左拉捧着一叠书稿,先后光顾了三家出版商,向他们推销自己的作品,然而都吃了闭门羹。

有一天,出版商拉克鲁瓦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其貌不扬的青年人冒冒失失地闯进来,手上捧着一叠书稿,上面写着《给妮侬的故事》。

青年人毫无顾忌地开口就说:“已经有三家出版商拒绝出版这部书稿。”

拉克鲁瓦愣住了,要知道,从来没有一个作家会对出版商说自己的作品不受欢迎,如果这样,书稿肯定出版不了。可是,这个毛头小子居然一见面就坦率地宣告自己碰了壁。

不过,青年人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但我有才华,我的作品确实不错。”

拉克鲁瓦为这位青年的坦率所感动,心想他倒不会吹牛,不妨看看他写得怎样。不久,拉克鲁瓦便与青年签订了出版合同。

拉克鲁瓦平时看惯了一些作者的自吹自擂,他心里自然希望作者能说真话。左拉如实向他说明了情况,使他产生了对作者及其作品的信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左拉,他在碰壁三次之后,终于转变了思路,采取“示弊”的策略,避免了再次碰壁、难于下台、脸上难堪。当然,他的主要收获还是使自己的处女作得以出版。

由此可见,求人不能“一根筋”,世间万事复杂多变,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诸葛亮,事事能掐会算。在求人时,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改变自己的策略。

求人还忌讳“烧火棍子一头热”。人们在求人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但客观现实又往往不遂人愿。尤其是求人办事前,寄予成功的期望值越大,而一旦事情没有成功,其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越得不到平衡。

因此,在求人前,首先要权衡一下彼此的分量,衡量衡量自己的求人资本。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对自己都没有正确、客观的认识,连自己的底都不清楚,盲目瞎撞,求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有位男青年,自己的才能和相貌平平,却偏偏爱上了一个容貌、气质和才能都很出众的女孩。当他对这位漂亮姑娘大献殷勤时,却屡遭拒绝,最后竟然求爱不成,精神失常。

在求人时,应及时根据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的情况变化,来审视和调节自己,适时采取相应的变通措施,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失败。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把希望盯在某一点上。

这位男青年没有冷静分析自己的不利因素,求爱不成,以致相思成疾,这就叫心眼不活络,在一棵树上吊死。

如果他善于变通,进而调整自己所追求的对象,抑或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加自己的求人资本,再去追求对方,也许就不至于落得这样的结局。

遭到冷遇当冷静

求人办事,对方有时会给你一个冷面孔。此时要保持冷静,运用相应的策略,突破冷淡的僵局。

求人办事,自然少不了遭受冷遇的时候。对于冷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于事无补,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的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出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按冷遇的成因分,不外乎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自觉并没有达到令自己满意的效果。二是无意性冷遇,多是由于对方考虑不周全,而使人觉得备受冷落。三是蓄意性冷遇,对方存心给难堪,让你下不了台。

对于自感性冷遇,应该检讨自己,在以后的交往中不要再猜度和嫉恨别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前,自认为对方会热情相待,可是对方并没有那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处理,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自己检讨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静,心安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朋友到多年未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这位同学已是商界的新秀,他一是去探望他,另外还有事想麻烦他。

每天造访同学的人很多,同学感到很疲劳,因为应酬太多,他对本家以外的客人,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视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连求他的事都没讲出来。

朋友起初很愤怒,决心再不与之交往。但后来他了解到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原则,并非针对某一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解,促进了友谊。

在另一些场合,由于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不同层次的人员同时出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

而对于有意性冷遇,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一般而言,当面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主人有意冷落客人,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应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要直通通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理想的方法。

一天,纳斯列金穿着休闲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时,没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上最好的菜。

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问:“你这是干什么?”

纳斯列金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准备的这些酒和菜,不是给它准备的吗?”

主人脸刷地红了,纳斯列金巧妙地把窘迫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嘲。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意愿和选择,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从而使对方改变态度。

提高应付拒绝的能力

求人办事,被人拒绝是常事。但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事情从此无望。正确分析拒绝的原因,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就有可能使你的求助出现新的转机。

当你满怀希望求人帮助时,却遭到对方的拒绝,那场面是很令人难堪的。这种被拒绝而产生的尴尬,往往会使人感到心灰意冷,甚至出现不正常心理,比如记恨,报复,进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求人办事,被人拒绝是常有的事。但一时的拒绝并不等于事情从此无望,如果你能正确分析对方拒绝的心理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可能使你的求助出现新的转机。即使不能马上使对方改变态度,也会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为以后的求助打下一定的基础。

其实,对方拒绝你的求助,一般来说有一定的理由。具体地讲,拒绝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一般性拒绝。

对方虽然当时拒绝你,但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他对你有一定的帮忙愿望,但由于对你缺乏了解,未能建立对你稳定的良好印象。因此,疑虑重重的他,陷入了想帮忙又不想帮忙的矛盾心理中。为尽快解脱这种矛盾的心理,对方有时就会表示不帮忙。

这样的决定随意性大,改变也较容易。有效的办法是多接近他们,很自然地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让对方对你有一个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对方的疑虑消除了,你求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是执意性拒绝。

这是指对方在拒绝前,对你有比较深入具体的了解。经过分析、对比、反复权衡利弊后作出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或是因为人家认为帮你忙不值得,或是因为你的个性、品质使对方失望,或是由于对方某种固执的偏见。

要改变拒绝者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假如你确认对方是由于固执的偏见拒绝你,则可用真诚的行动去感动对方,使之改变偏见。不过这需要较长的时间。

三是隐蔽性的拒绝。

对方拒绝你的请求是出于某种心理需要,不愿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从而用某些不真实的理由搪塞你。

对方不愿说出真实的理由,其情况是复杂的,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你提出的要求太高,对方无法满足,但又羞于说出本人能力的不足;二是对方对你不放心,不知道你可不可信,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三是能否对你进行特殊关照,决策人意见不统一,觉得没必要把其中的内情告诉你。

对于这样的求助对象,要尽可能弄清拒绝的真正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对策。或解释说服,或降低自己的某些要求,或等待时机。

要分辨被求者的拒绝属于哪种类型并不容易,需要有较强的察颜观色、听话听音的能力,需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又需要丰富的社会交往锻炼才能获得。

求人遭到拒绝时,要正确面对它。那么,怎样面对拒绝呢?

首先,不要过分坚持。

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于被动,一旦对方将婉拒变成坚决的拒绝时,心理上将更难接受。

另外,不要过分追究被拒绝的原因。

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则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

被拒绝后还要保持应有的礼貌。

被人拒绝后不能恼羞成怒,怪罪责骂求助对象,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当你领会到对方拒绝的心理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到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主动地帮你忙。

在求人时,被拒绝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无法预见的,难以避免的,但有些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避免的。

力争避免遭受拒绝的尴尬场面出现,是每一个求人者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在求人之前,要对求助对象、自己提出的要求、可能被满足的程度作基本的估计,起码要估计三个方面情况。

一是看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对方的承受能力。如果要求太高,脱离实际,对方无力满足,这样的要求最好不要提出。否则,必然会自找难堪。

二是看对方的人品、自己与其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如果对方并非乐善好施之人,即使你提出的要求并不高,对方也会加以拒绝。对于这种人最好不要提出要求,不然也会自寻尴尬。

此外还要看彼此关系的深浅,有时自己与人家并没有多少交情,如果提出很高的要求,碰壁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三是看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如果所提要求违反常理或违犯法规,对方多半是会拒绝的,所以最好免开尊口。

在进行求助性交际活动前,需要先做上述估计,然后再决定如何提出自己的要求,这样做,一般说来可以避免遭到拒绝。

适时调整期望值

求人时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当你的期望值调整到最恰当的位置时,你求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位黑人很穷,他雄心勃勃地打算创办一份新杂志《黑人文摘》,急需500美元来购买邮票和信封。

当时,500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去芝加哥一家大银行,要求贷款500美元做生意。接见他的是经理的助理,他面对黑人大笑说:“我们不贷款给有色人。”

黑人火冒三丈,可他读过的自我修养书籍教人别生气,脑子还要灵活一点。他需要自己找台阶下。

于是,黑人盯着助理的眼睛问道:“在这个镇上,有谁会贷款给黑人?”“我知道只有一家,”助理带着新的兴趣直瞅着黑人说:“是市民贷款公司。”

黑人又问助理在市民贷款公司是否有熟人,他告诉了黑人一个人的名字。“我可以对他说,是你介绍我去的吗?”

助理细看他片刻,然后说:“当然可以。”

市民贷款公司的那个人说:“我们可以贷你一笔钱,但是你必须有抵押的物品,比如说房子,或者别的可作为担保的有形资产。”

黑人没有房子,可是他曾经帮助母亲买过一些新家具。

黑人央求贷款人员,希望用母亲的家具作为抵押贷到这笔款子。最后,他终于借到了500美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伴随着这份杂志创刊号的诞生,庄逊出版公司也问世了,它今天已成为资产达几亿美元的出版王国。

这个故事给人很深的启示,就是在求人的时候,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期望值,对自己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让步。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硬性坚持要某人接受你的意见、观点和请求时,对方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产生抵触心理,进而会全盘否定你的要求。

在对方提出反对意见时,不妨根据现时情况,及时退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使对方感觉他的意见得到尊重,虚荣心得到满足。当你的期望值调整到最恰当的位置时,你求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调整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在求人时,你如果对成功的可能性感到怀疑,先降低目标,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就会缓冲失败带来的打击。其实,这是一种在不得已情况下保护自己面子的防卫措施。

如约会时,在等候之余往往心怀“她是否会来”的心理准备,即使对方不来,也不至于感到面子上难堪。倘若对对方赴约坚信不移,而一旦预见落空,就会因面子上挂不住而大光其火,或心灰意冷。《格利佛游记》有一句名言:“不抱任何希望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不会失望。”尽管这句名言可能含有讽喻之意,但它反映了这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人们常说的“向最好处努力,往最坏处打算”也是这个意思。

期望值越高,失望也就越大。比如旅游,许多人是乘兴而去,结果往往失望而归,所谓看景不如听景。而在山坡峡谷,林间溪边,信步所至,随意漫游,所见一花一木,一泉一石,倒常常令人为之惊喜,为之流连忘返,并因此而获得意外的欢愉。

人们在求人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但客观现实又往往不遂人愿。有的事成功了,有的事没有成功,有的事一定意义上或部分成功了,有的事却完全办糟了。

事情成功了,令人兴奋;事情办糟了,叫人懊恼、悲伤。尤其是求人办事前寄予的“期望值”越大,而一旦事情没有办成,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越发得不到平衡。

那么,如何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呢?

求人办事前要掂一掂自己的分量,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对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客观的分析。

求人办事情,都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成败乃兵家常事,事前要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思想准备。对事情只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败,是不客观、不现实的。

干练成熟的人,做任何事之前都有两手准备。他们求人办事,常常胸有成竹,不因事情顺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事情受挫而悲观失望、牢骚满腹。

求人办事要给自己留条退路,宁可在事前把不利因素估计得充分一点,也不要到事后再找麻烦。因为,事前尚有应变、回旋的余地,事后却“生米煮成了熟饭”,想挽救也来不及了。

求人不成要坦然面对

坦然面对,就是不动摇,不沮丧,认准目标执着追求,这是求人者获得成功的道理。

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去获得成功。

当你打算去求人时,你也许会这样想:“如果我被人拒绝,该怎么办?”如果只朝好的方面想,那么一旦遭人拒绝时,就只会唉声叹气或大骂对方混蛋。这种赢得输不得的人,必须好好练习锲而不舍的心理功夫。

1832年的美国,有一个人失业了。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改行从政,当个政治家,当个州议员。

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一年内遭受两次打击,但接踵而至的痛苦没有将他击倒。

他着手开办自己的企业,可是,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就倒闭了。

在此后17年的时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负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

他再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一次他当选了,他内心升起一丝希望,认定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不久就可以成功了。”

第二年,即1835年,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订了婚。没料到,离结婚日期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却不幸去世。这对他的精神打击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因此患上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他觉得自己的身体康复了,于是决定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仍然名落孙山。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你在求人时碰到这种情况时,会不会万念俱灰,放弃新的尝试?

但他没有放弃尝试。1846年,他再度竞选国会议员,他决定争取自己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可是,出乎意料,他又落选了。

为了挣回竞选中花销的一大笔钱,他向州政府申请担任本州的土地官员。可是,州政府打回了他的申请报告,批文这样写着:“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具备卓越的才能、超常的智慧,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一次一次的失败并未使他服输。1854年,他竞选议员,又失败了。过了两年,他竞选美国参议员,还是未能如愿。

在他一生经历的十一次较大事件当中,只成功了两次,然后又是一连串的碰壁。可是他始终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他,就是后来美国历史上创建丰功伟绩的阿伯拉罕·林肯。

林肯在屡遭失败之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如果在某一次失败后,他放弃了尝试,美国历史可能就要重新改写了。

可以告诉你一个保证不再求人的秘密:每当你遭人拒绝时就放弃努力。

也可以告诉你一个避免求人失败的最好办法:继续尝试,下定决心去追求成功。

对于那些自信而不介意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怀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别人放弃,他却坚忍,别人后退,他却前进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于每次跌倒却立刻站起来,每次坠地反而像皮球那样跳得更高的人,没有所谓失败。

这正是求人者能成事的真理。

自己的梦还得自己圆

求人可救一时之急,但长远的梦想还要靠自己去实现。特别是求人不成时,自己的梦还得自己圆!

哥伦布发现地球是圆的之后,便萌发了横渡浩瀚大海的梦想,他想去一睹东方的富庶和繁华。

1484年,他向葡萄牙国王提出航海计划,希望得到资助。

葡萄牙国王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而且他还招来王公大臣们“白痴”、“疯子”、“狂想家”等恶毒的诅咒。

哥伦布没有灰心。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向西班牙王宫递交了航海探险的计划,恳求得到资助。这个计划却杳如黄鹤,音信全无。

于是,他再次把航海计划送给英国国王,送给法国国王,均无影无踪,无声无息。

他仍然耐心地等待着,精心地筹划着,当他贫困潦倒、白发苍苍时,他依然耐着性子等待,他坚信他的计划总有付诸实践的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492年4月,因西班牙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国王和王后十分高兴,为进一步显示国威,西班牙同意资助哥伦布的航海计划,哥伦布的终生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你求人时,别人无论多少次拒绝,都抵不上你自己的一次决定。只要你下定决心,不轻易改变它,用坚韧的毅力去改变别人对你的拒绝,不可因别人的拒绝而改变了你,这也是求人成功的诀窍。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求人者对自己的希望能否实现心里没底,一旦某个“大人物”拒绝了请求,便觉得自己毫无希望了。这时,要想成功,就要正确地对待名人权威的判断和拒绝。

1832年,一位生于意大利农村小客栈主之家、曾向乡村乐师学习音乐的农村青年,经人资助前来报考米兰音乐学院,他想在这所正规的音乐殿堂里深造,学到系统的音乐理论和作曲知识。

他叫威尔第。

主考老师是一位音乐界的名流,他瞪着眼睛看到的竟是这样一个土里土气小农夫模样的青年,觉得好笑。

他劈头盖脑地对他说:“你知道这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吗?你知道音乐人才的一半是天赋天生的吗?我不要考你了,你的年龄已经超过造就音乐天才的关键时期。而且,凭我的直觉,就知道你绝对不是弄音乐的材料。改行吧,小伙子!”

他被拒之门外。

他才19岁!音乐,梦寐以求的事业,引起过他无数次激动和兴奋的宏伟理想,突然遭此死刑般的宣判,有什么打击比这更残酷的吗?

求学不成,威尔第却没有被打倒。名流权威的拒绝和宣判,没有动摇他对音乐的追求。名流有名流的偏见,有名流式的胡说八道,他是这么想的。

我果真没有音乐天赋吗?有音乐天赋的人也许正是像我这副模样呢!他毫不犹豫地全身心去拥抱音乐,一意孤行,另求良师,刻苦自学,一边学习,一边创作。

终于,一大批震惊意大利和世界乐坛的歌剧、乐曲从他的手中流出:《把号角吹响》、《纳布科》、《伦巴第人》、《欧那尼》、《利哥莱托》、《行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追思曲》……

他被公认为意大利第一流的作曲家,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求人遭到拒绝,受到羞辱,不论来自何处,官方的、权威的,或你心爱的异性朋友的,都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你自己不拒绝自己,只要你在遭到拒绝或羞辱之后仍然能站立起来,你就有可能成功。

人生在世,求人可以救一时之急,但长远的梦想还要靠自己去实现,决不能因为别人的打击就自暴自弃。

请记住,求人时不要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求人不成时,自己的梦还得自己圆!

做文章先要谋篇布局,同样,求人前也需要事前谋划。

只有先行谋划,才可以未雨绸缪,求人时才能不慌不忙,顺势而行,办起事来也就轻车熟驾,得心应手。

第3章 求人先谋划的10项措施

在求人理由上做文章

求人要有求人的理由,但有时,真实的理由不一定能求得动人。那么,就应该在求人的理由上做些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伍道夫善于做美国国防部的思想工作,从而使因战争而陷入困境的可口可乐起死回生。

作为一个生产饮料的公司,在战争年代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几乎就是一个奇迹。但伍道夫做到了这点,他为他的产品找到了一个在军队里销售的理由。

战争与饮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伍道夫善于经营,他从一位正在菲律宾服役的同学那里得到启发。他的那位同学告诉他,在南洋那么热的地方,如果能喝到可口可乐,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伍道夫一听,心想,如果前方都能喝到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不就寻到一条很好的出路吗?兴奋的伍道夫立即找到美国国防部,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不料五角大楼的官员根本就不予理睬,甚至怀疑伍道夫是“痴人说梦”。

伍道夫并没有因此退却,他想尽办法,让国防部知道可口可乐对前方将士的重要性。于是,他成立了三人小组,写出了一份关于可口可乐对前方将士的重要性及密切关系的宣传资料,经他修改后,印成了一份图文并茂的精美小册子:《最艰苦战斗任务之完成与休息的重要性》。

该书特别强调:战士在战场上,在可能的情况下,必须有适当的生活调剂。一个完成任务的战士,在精疲力竭、口干舌燥之际,如果能喝上一瓶可口可乐,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知难而上的伍道夫,为把可口可乐推销到前方,还特别召开了一次扩大的记者招待会,特邀了国会议员、战士家属和国防部官员。会上,他不断强调:可口可乐是军需品,可口可乐能表达对海外浴血奋斗的兄弟诚挚的关怀,愿为赢得最后的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他的话赢得了战土家属的支持。一位老妇人紧紧地抱着伍道夫说:“你的构想太伟大了,你的爱心能够受到上帝的支持。”

在舆论的支持下,在战土家属和国会议员的促请下,国防部官员终于同意了伍道夫的想法。

不仅如此,五角大楼干脆好人做到底,宣布不仅把可口可乐列为前方将士的必需品,而且还支持伍道夫在前方设厂生产可口可乐,以便供应战士的需要。但是,战时受战争因素影响,设厂投资冒险性太大,所以这种庞大的投资,也就自然由国防部负担。

当供应前方可口可乐的消息传出后,战士们反应强烈。虽然这样使国防部无形中增加了一大笔支出,但考虑到前线将士的渴望和士气,国防部索性宣布:不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凡是有美国军队驻扎的地方,务必使每一个战士能以5美分的价格喝到一瓶可口可乐。这一供应计划所需要的一切开支,国防部将全力给予支持。

自此以后,可口可乐的销路迅速发展到远征军中,海外市场也随之迅猛发展,特别是东南亚炎热地带,可口可乐更是成了人人羡慕的饮料。

大战结束后,可口可乐随着美军登陆日本,立即掀起可口可乐热,使整个日本饮料界大为震惊。

伍道夫为求一己私利,编造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结果,这个理由使可口可乐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饮料品牌。

求人就要说出求人的理由,当然可以说出真实理由,但真实的理由不一定能求得动人。那么,就应该在求人的理由上做些文章。“脸上贴黄金”就是这样一种求人方法,它把本来非常自私的目的,却说成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提高到这样的高度,就会使对方不能拒绝,甚至不敢拒绝,那么,你的要求也就得到满足。

看准所求的对象

求人办事要找关键人物,找准人,事情才能办好办快。如果有病乱求医,病不但不会很快治好,甚至有可能加重。

擦亮眼睛找准人

有的人做事,喜欢考虑周全,既想到甲,又想到乙。这种习惯非常好。但是在交际过程中,在求人办事时,却要视情况而定。

有这么一则故事,某人死后,被押到阴间。他太贪恋阳间的荣华富贵,想托众鬼把他放回去。

礼送了,话也说透了,黑白无常、索命追魂、众判官都都收了他的好处,答应放人。而他单单忘了给阎王送礼,结果阎王这一关没有通过,他只好仍留在阴间。

在求人办事时,也要做到心里有数,找准你要求的人。如果这个人在你所办的事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庙里的主神,是上司,是领导,是说一句话,可以抵得上别人说十句话的人。对这种神,要多磕头、勤上香,让他们感动,才能获得所求。相反,如果一味求神的手下,如果主神不答应,求人也是无法成功的。

事情内部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如同牵牛要牵牛鼻子。求人办事,说好话时也要找关键人物。找准人,说准话,事情才好办。如果有病乱求医,不管得的什么病,见了医生就求,病不但不会很快治好,甚至有可能加重。

要知水深浅,就要问渔夫;要知山高低,就要问樵夫。医生和护士虽然都能治病,但医生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求人办事怎样才能找准被求者呢?

首先,要摸清楚在你要办的事中,谁是真正有决定性的人。一般来说,这人应是该单位或部门的首脑人物,往往具备一票否决的能力,能找到这种人并攀附上关系,求人之事就大半成功了。

其次,要分清所求之人是真领导还是假领导。不管他是多大的领导,只要他手中有一定的权力,是所求之事的直接掌控者,那么他就是真领导。

而有的领导看起来身居要位,然而却没有实权,即使他是领导,但为你的事帮不上忙,这样的人求了也不一定有用。

而有些人不是部门负责人,他不管人,但他管着自己负责的事,正好你所求之事在他负责的范围内,事情能否办成,他还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对你而言,他当然就是真领导。

其他一些领导,哪怕他在本部门的权力再大,但他不管你那档子事,对你来说,他不起任何作用,可列入假领导的行列。

至于其他人员,他可能在你面前吹嘘自己如何能办事,其实只要细一打听,他不过是该部门一个普通的办事人员,决定不了你所求之事,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去求。

世上之事,真假莫辨。求人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找准你所求的对象。而且,在求人时,切不可分散精力,四处撒网,你把花在十个人身上的心思花在一个人身上,其价值将会更大。

求人如同分一个苹果,你把一个苹果分成十份,每个人只分到十分之一,小的投入想有大的回报,这几乎不可能。而如果将整个苹果给这十个人中间的那个最有权威的人,相信其效果会比你把苹果分开好得多。

求准一个人,靠准一尊神,远胜你求遍所有的人。有时候,求助者为保险起见,脚踏两只船,不料,船刚一开,便“扑通”一声落入水中。求人,可千万不要犯这种“脚踏两只船”的毛病,“脚踏两只船”远不如抱准一棵树保险。

不可见人就烧香

东汉桓帝时,“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因帮助桓帝夺权有功,被封为侯爵,把持朝政,权倾朝野,一手遮天。提拔升迁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巴结他的人天天挤破门,那些想拿钱买官的人都千方百计接近他,以求高升。

有位叫孟佗的富商贩运来到京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中便有了一个生财之道。他打听到张让因在宫中侍侯皇上,家中有一管家主持日常事务,有人求见张让,都由他事先安排。情况探明,孟佗便在这位管家身上做起了文章。

孟佗花费了不少时间了解管家的活动规律,管家经常到一家酒馆吃饭,于是,他每天早早候在那里,伺机接近。

一天,管家吃完了酒,却忘了带银子。酒家因是熟人,说下次带来。这时,孟佗赶忙上前,代管家付了账。管家感激,二人攀谈起来。

商人的头脑会盘算,不长时间便把管家哄住,引孟佗为知己。

鱼儿上钩,孟佗加紧使劲儿,在这位管家身上花了不少银钱,最后竟使得这位惯于“吃黑”的老手也有点过意不去,问孟佗有什么要求。

孟佗见问,心中大喜,但不露声色,忙说没有什么要求,只是交个朋友。最后管家一再说要效力,孟佗说:“别无所求,若您不为难的话,只希望当众对我一拜。”

管家本是奴才,拜人惯了,这有何难,当即满口答应。

第二天,孟佗来到张让府前,那些盼望升迁的人早已挤满了胡同,等候管家开门安排。日头老高了,管家才在小奴才陪伴下开门见客,众人一下拥上前去。

管家在门阶上见孟佗站在人后,不食前言,率领众奴才拨开众人,倒头便向孟佗拜去,把孟佗客客气气地迎进府中。

那班等候的人都十分惊讶,心想这位鼻孔朝天的管家对这位孟佗如此客气,那孟佗与张让肯定不是一般关系。

所以,那些找管家排不上号的人便转来找孟佗走门路,送来许多财物。孟佗一概应允,不出十天,便收下数十万钱财。孟佗瞅个黑夜,悉数转走钱财,到外地贩卖去了。

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情发生,也许当你有事急求人帮忙时,有人自告奋勇送上门来,吹嘘自己的本事有多大,拍着胸脯说你的事就是他的事,包你放心,听他一手操办就是了。

可是,他一旦拿了你的好处,你所托付的事却从此没了下文,你再想找他,他要么推三推四,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有些人甚至泥牛入海,无影无踪了。当然,你送出去的好处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大凡人们求人,总是有了一定的难处,而且往往迫在眉睫,非解决不可。因此,求人时大多心情急躁,恨不得立马办成,多破费点钱财也再所不惜。只要是有人可以托付,就像捞到了救命的稻草,又像遇到了观世音菩萨,赶紧上贡烧香。“病急乱投医”、“见佛就烧香”,这都是求人的大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利用了求人者的这一心理弱点,巧施手段,叫人吃亏上当的。

求人先得摸清对方底细“病急乱投医”的另一种表现是:求人不看对象,不考察对方的人品,就把重大的事情托付给他。结果不仅事情泡了汤,对方还可能在关键时刻出卖你,让你反受其害。

袁世凯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此人一贯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就连光绪皇帝也上了他的大当。

袁世凯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1895年起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1896年曾经加入过康有为等组织的“强学会”,貌似进步,假装支持维新,迷惑了一班书生气十足的维新人士,光绪帝也对他寄予了莫大的希望。

1897年,袁世凯任直隶按察使,为了寻求支持变法的军事力量,光绪皇帝于9月16日在玉澜堂接见了他。

光绪帝先问他新政是否合宜,袁世凯满口赞扬。光绪心里高兴,又问他:“要是让你统率军队,你肯为朕效忠吗?”

袁世凯马上磕头发誓:“臣当竭力报答皇上厚恩,一息尚存,必思报效。”

光绪第二天就降谕擢袁世凯为侍郎后补,专司练兵事务,以此恩遇拉拢袁世凯保护变法。

9月18日晚,谭嗣同冒着生命危险,悄悄到法华寺袁世凯的住处,坦率说明自己来访的目的,动员袁杀掉荣禄,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就范,保护新政,救护光绪。

袁世凯当场慷慨激昂地表示:“我和你都受到光绪帝的非常恩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还拍着胸脯道:“诛荣禄如杀一狗耳!”

9月20日,袁世凯离京请训时,光绪再一次在乾清宫召见,除勉励他好好训练新军外,还谆谆嘱咐,要他保护新政,并赐密诏一道,才珍重道别。

以光绪、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党,既无政权,又无军权,两手空空,却要对付慈禧这一帮根深蒂固的封建顽固势力,大祸临头之际,只得孤注一掷,寄希望求助于这个外表拥护新法的袁世凯。

谁知袁世凯一到天津,便直奔荣禄住处告密。荣禄连夜赶回京城,直抵颐和园乐寿堂求见太后。慈禧半夜爬起来听了荣禄的报告,气得七窍生烟。慈禧太后再次登上九龙宝座,开始“训政”,变法君子被杀,光绪被囚瀛台。

袁世凯因告密有功,受到慈禧的宠爱,官位一升再升,最终成为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北洋集团首脑人物。

可见,求人时一定要找准对象,摸清对方的底细。否则,不但贻误时机,甚至有可能陷入更深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知己知彼善求人

不少求人者,因忽视求人前了解对方,就匆忙披挂上阵,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相反,那些成功的求人者,往往十分重视了解和分析对方。

波杜是美国的一个养鸡场场主,他培育出了一种优质嫩鸡。为了卖得好价钱,他还特别下功夫开发了一种特殊饲料。

波杜的鸡长得快,不但肉质鲜嫩,还具有诱人的金黄色外观。几年中,波杜小规模地做了些广告,结果销量和利润都有增加。于是,他打算花一大笔钱用于广告宣传,以迅速增加波杜鸡的市场销量。

消息不胫而走,许多广告公司纷纷登门,主动请求代理广告业务。

面对众多的阿谀逢迎,波杜颇感不适。为了避免因对广告业务不熟而生出差错,他便夜以继日地钻研起广告学来。

没过多久,波杜已会背诵广告专家奥格尔和瑞夫斯的名句。他又参观了一些广告学校,浏览了许多书籍和资料。随后又打电话给广告新闻记者以及纽约的电台和电视台,对广告界做了全面的了解。

当波杜出现在纽约各广告公司云集的麦迪逊大道时,他几乎成了精通广告的专家。

波杜总共面试了近50家广告公司代表,然后把范围缩小到其中的9家,并对这9家公司开始了真正的审查。他反复估量,多次检验和面试,这个过程进行得十分细致。

一次,他拜访了其中一个颇有名气的广告公司,请公司代表与他在一家高级饭店共进午餐。广告公司的高级经理们都兴致勃勃地聚集在餐桌边,满心欢喜地期待被波杜宣布雇用的消息。

然而在席间,波杜却说他还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希望能把9个广告公司排个队,供他参考。这些人惊呆了,可也只能乖乖地从命。

最后,当波杜一周内第20次打电话到斯勒夫斯广告公司,找到文案主任麦凯布时,麦凯布终于忍耐不下去了,他抱怨说:“你知道,弗兰克,我都不能肯定我们还要不要你这笔广告业务,因为你实在让人讨厌。”

然而,波杜却是这样回答他的:“是的,我知道我是个讨厌的人,不过既然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些问题,你再听听我今天要问你的是什么。”

就这样,斯勒夫斯广告公司终于中选。

斯勒夫斯广告公司果然不负重望,它将波杜鸡的广告宣传巧妙地定位在品牌上面,让其貌不扬、粗犷自信、不拘言笑的波杜亲自出马,充当波杜鸡电视广告片主角。

在系列电视广告片里,波杜告诉大家,波杜鸡吃什么饲料,饲料的配方多么科学,养鸡场如何严格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出售地点如何严格精选,以保证服务品质和良好形象。

在总结波杜鸡色美肉嫩的秘诀之后,每个电视广告片结尾语都是“嫩鸡要靠强者养”。他们巧妙地将嫩鸡的优质归功于严格的经营管理,这种管理又恰如其分地由波杜本人的形象表现出来。

在每年一度的优秀广告评选中,这个电视广告获得了优质奖,波杜本人也由无名小卒一跃成为那一年全美国获奖最多和家喻户晓的名人。每隔两年,波杜鸡的销量都要上升一番。如今,他的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具实力的前50家私营企业之一。

波杜看起来迂腐可笑,但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如果他不熟悉广告,不了解每家广告公司的优劣,他在跟广告公司的谈判中,就难以求到真正的合作伙伴,这一事例说明,在求人成事中,做到知彼知己并选择好的合作伙伴是多么关键!

不少求人者,因忽视求人前了解对方,就匆忙披挂上阵,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相反,那些成功的求人者,往往特别重视对对方有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收集对方资料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对方的文化修养、性情喜好、个性特点、生活习俗、业余爱好等等。收集到这些材料后,就可以据此加以分析,并对将要进行的求人技巧做充分的准备。等到求人时,才能做到“卖什么吆喝什么”,不会“张冠李戴”,对着秃子骂和尚,守着皇帝骂娘娘。

俗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人在求人之前,还要把自己看清楚,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既不因为求人,把自己看轻;也不因为在其他方面小有成绩,求人时像“爷”似的。认清自己,从自身出发,发扬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运用求人的技巧,达到自己的求助目的。

求人要有长远眼光

求人时要有长远的眼光,懂得慧眼识英雄,懂得有目标地进行感情投资。好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积累。

平时多烧香 冷庙常烧香

求人办事,是中国人的家常便饭。但要想办成事,就得拉关系、找门路。可对一些普通百姓来说,关系少,路子窄,为办成某件事,就得另辟门路。于是,“找庙门烧香拜佛”,成了求助的善男信女们寄予的惟一希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有个坏习惯:现求佛,现烧香。平时不上供,用时方着忙。这种人抱着这样一种观点:求人是一种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去搞马拉松式的感情投资?

这是一种十足的目光短浅的表现,是误事的根源。俗语说:“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真正的善于求人者都有长远的眼光,懂得未雨绸缪,一旦求人时,他们就会很容易获得帮助。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即使菩萨再灵,也不会来帮助你,因为你平时目中没有菩萨,有事儿才去求,菩萨哪肯做你利用的工具?

所以,求菩萨要在平时烧香,表明你别无所求,不但目中有菩萨,心中也有菩萨。你的烧香,完全出于敬意,而绝不是买卖,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念你平日里烧香热忱,自然会答应你的请求。

许多人烧香喜欢挑香火繁盛的热庙,他们认为热庙的菩萨灵验,有求必应。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到香火繁盛的热庙烧香不一定有效。

热庙因为烧香人太多,神仙的注意力分散,你去烧香,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香客,神不一定关照得过来。而且,你的一柱香,很难插到神的眼皮底下。一旦有事相求,你也不一定能入神的法眼,往往会导致求助的落空。

但冷庙的菩萨就不一样,平时冷庙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菩萨对你当然特别在意。同样烧一炷香,冷庙的菩萨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有事去求他,他自然特别照应。如果有一天风水流转,冷庙成了热庙,他对你仍然别样看待,不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庙有冷热之分,人也是这样。那些权高位重、神通广大之人,便成了众人求拜的佛祖,信徒们你来我往,自然是香火旺盛。但一个落魄潦倒、怀才不遇的人,有可能就是冷庙。你应该与热庙一样看待他,时常去走动一下,逢到佳节,送些礼物。他欠你的人情越来越多,日后他否极泰来,他第一要还的人情当然是你。即使你不去求他,他也会主动帮你。

所以,冷庙烧香,是有利而稳健的人情投资。

人情投资最忌讲近利,讲近利,就有如做买卖,就如同变相的贿赂。对于这种情形,凡是讲骨气的人,都会觉得不高兴,即使勉强收受,心中也总不以为然。即使他想回报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不会让你占多少便宜的。

一般人以为冷庙的菩萨一定不灵,所以才成为冷庙。殊不知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常有的,只要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杰米曾担任某公司总经理,每年年底,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当他退职离休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年卡一张也没有收到。

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这时却寥寥无几,正在他心情寂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他并不重视这位职员,可是来拜访的竟是这个人,不觉使他感慨颇多。

一年后,杰米被原来公司聘为顾问,他很自然地就重用和提拔了这位职员。因为这位职员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他产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想法。

感情投资要日积月累

哈曼·托勒是美国斯迈尔公司总裁,因为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他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但哈曼先生的交际方式比别人总是高出一筹:他不仅对公司要人进行感情投资,对一些年轻的职员他同样殷勤款待。

哈曼总裁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找到电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资料,对他们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作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

当认为有些员工可能在公司大有作为时,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决策人物时,不管他多年轻,都能得到哈曼先生的尽心款待。

这位总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作准备。他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是亏本生意,但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哈曼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同时还邀请他到高级餐馆用餐。年轻的科长往往对他的这种盛情款待倍加感动,心想:我从前从未给过这位老板任何好处,并且现在也没有掌握重大交易决策权,这位老板真是大好人!无形之中,年轻的科长自然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想法。

正在受宠若惊之际,哈曼说:“我们企业能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这也是应该的。”这样说的用意,是不想让这位职员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而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公司的重要职位时,肯定还记着哈曼的恩惠。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生意场上,许多承包公司倒闭的倒闭,破产的破产,而哈曼的公司却生意兴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他平常注重感情投资。

哈曼在求人时确实有着长远的目光,他懂得慧眼识英雄,懂得有目标地进行感情投资。一次性的感情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好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积累。

古人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只有通过不断地构建和巩固,人际关系才能牢固。有了“铁”的关系垫底,求人何愁无门?

任职于某外资企业的李先生,总是把他的客户细心分类编排,按时间、地点与生意上的往来,随时邮寄明信片,表达各种不同的信息,让客户注意到他的存在与关心。文字迥异于声音,它不会瞬间即逝,比电话、当面晤谈等都从容得多,让人有更宽阔的空间来施展。

法国有一本《小政治家必读》的书,书中教导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起码搜集20个将来最有可能做总理的人的资料,并把它背得烂熟,然后有规律地、按时去拜访这些人,和他们保持较好的关系。这样,当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当起总理来,自然就容易记起你来,自然会对你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

这种手法看起来不大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现实。一本政治家的回忆录中提到:一位被委任组阁的人受命伊始,心情是很焦虑的。因为一个政府的内阁起码得有七八位甚至更多的部长级人物,如何去物色这么多的人,这的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被选的人除了有适当的才能、经验之外,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和别人有交情,就较容易得到他的赏识,不然的话,任你有登天本事,别人也不知道。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淡漠,这是很可惜的。所以,即使平时再忙,也别忘了时常沟通感情。

充实你的人情账户

很多人都有一本或数本银行存折,如果你年初存1万元,到了年底,你会发现,存折上不只是1万元,而且还有利息!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有一位出版商,他平时即很注重人情的投入,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都不吝花费地和他们建立关系。他广结人际关系的结果是,到处都有人帮助他,他也因此得到很多好书稿。后来他在事业遇阻时,有很多人帮他渡过难关。

许多人就是用在银行存钱的方式建立他的人际关系——先存再提!

先存再提看起来有些现实,有利用、收买的意味,但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来就有这样的好处,不能光用势利的眼光去看。

人际关系会成为你一生中最珍贵的资产,在必要的时候,会对你产生莫大的效用。就像银行存款一样,少量地存,有急需时便可派上用场。而别人对你的善意的回报,有时是附带利息的,就好比银行存款可以生出利息。

人与人之间没有彼此信任,就没有互助互利;没有较深的感情则没有彼此的信任。在人际交往中重视情感因素,不断增加感情储蓄,就是聚积信任度,保持和加强亲密互惠的关系。

你在感情的账户上有了储蓄,就会赢得对方的信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种信任。

而不肯增加储蓄只想大笔支取的人是无人理会的,这样的银行账户是根本不存在的。你毫无储蓄,到需要用钱时,就必然无钱可用,只有欠债了。但欠债总是要还的,到头来还是要储蓄。

互助互利不仅指物质利益,而且还有精神利益。作为被求助的一方,不一定非要你给他什么帮助和好处不可,而且人际交往的互利互惠,也不同于做买卖那样必须是等价交换,立刻兑现。但作为求助者,最好能让对方了解助人也会助己。

乐于助人,多主动帮助别人,会不断增加感情账户上的储蓄。求人与被人求,是一笔人情账。尽管是人情账,无法精确地计算,但是心中应当有数。

有时,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并不情愿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办事之前,你得先为他办事。如果你了解对方这种心理,主动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很痛快地帮助你。

这时,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困难。关系再密切,你总求人家,却不去回报,时间久了就不行。

那么,在求人前,如何充实自己的人情账户呢?

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

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感受到你在帮他,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

第三,帮人忙时要心甘情愿,不要勉强自己。如果你勉强为别人帮忙,总认为是在“为对方做事”,假如对方对你的帮助毫无反应,你一定很生气,认为“我这样辛苦地帮你忙,你还不知感激,太不识好歹了”。

第四,不在乎被人占便宜。被占便宜看似一种损失,其实是一种投资,因为对方会觉得有所亏欠,恰当的时候便会有所回报。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有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其实这些人就是帮了别人的忙,也不会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给抵销了。所以,想达到先存后提的效果,还要“人情做到底,帮忙帮到家”。

宋时,洛阳有户人家与他人结怨,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这家人找到侠客郭解,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这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骄傲地走人了。

可郭解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巧妙的处理方法。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我听说以前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都来调解过这件事,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给我面子让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

郭解进一步说:“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就算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你给他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即使他感到为难,他也会给你面子。这既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也是以长远目光求人的显著表现。

培养主动的结交意识

被动者只愿做交往的响应者,不做交往的发动者,求人办事当然会处处受制。

在事业正处于发展的紧要关头,一旦你遇到困难,发出求助的信息,便会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帮助。就是说,当你“有事”时就“有人”,这无疑有利于你事业的发展。“有事”包含着许多内容,“有事”时“有人”是当前普遍的现象。“求人”办事的前提就是“有人”,否则是办不成事的。如果“有事”时“无人”,就只能说明你无法适应社会环境,缺乏处世办事的能力,缺乏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

别人没有理由无缘故无故地对你感兴趣。因此,要想在你“有事”时“有人”,让别人帮助自己成事,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主动交往。

培养主动的结交意识,是每一个求人办事者的需要,然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他们总是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退缩方式,总是期待友谊和爱从天而降。他们虽然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却仍然无法摆脱心灵上的孤寂。这些人只做交往的响应者,不做交往的发动者,求人办事当然会处处受制。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两点原因影响人们不能主动交往,从而采取被动退缩的交往方式。

第一种是前怕狼,后怕虎。

被动退缩者怕自己的主动交往不会引起别人的积极响应,使自己陷入窘迫、尴尬的境地,进而伤及自己脆弱的自尊心。

而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交往的需要,别人不响应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试想,如果别人主动跟你打招呼,你会采取拒绝的态度吗?

生活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硬座火车上,有六个人坐在一个“隔间”里面,如果这六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人能主动交往,那么他们总是谈得热火朝天,一路欢声笑语;如果这六个人没有一个人主动和别人交往,那么,从起点坐到终点,他们会始终处在无聊的气氛中,看书也没劲,对望又很尴尬,所以干脆闭上眼睛养神。

与其尴尬地面面相觑,还不如主动打招呼,求得一路欢声笑语。当你尝试着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攀谈时,你会发现,人际交往是如此容易。

第二是由于认识偏颇。

被动退缩者对主动交往有很多误解。比如,有人会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显得自己低贱”,“我这样麻烦别人,人家肯定会烦的”,“他又不认识我,怎么会帮我的忙呢”等等。

其实,这些想法都极力偏颇,它实实在在地阻碍着人们在交往中采取主动的方式,从而使人失去了很多交往的机会。

不去尝试,永远不会真正有心得。有人说,尝试是成功的先导。当你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敢主动同别人交往时,最好去实践一下,用事实去证明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主动交往,会使你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使你的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好,求人办事也会越来越顺利。

广结善缘易成事

求人办事一帆风顺的人,往往都是广结善缘的高手。人缘好的人,社会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求人办事更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

人缘,说到底就是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个好人缘,人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顺畅与否,更关系到求人办事能不能顺利地达到目的。

求人办事,首先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与人结个好缘。人缘好的人,社会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求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所以,人缘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人的办事能力和水平。

人都有感情,交流感情的工具是缘分,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凭人缘才得以相通。

连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有连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愿意被你所用,你才成为无往不利、所向披靡的办事高手。

佛家说广结善缘,什么是善呢?善的是出于互助的。你有需要,我帮你满足;你有困难,我帮你解决。我的帮助纯粹是为了你,除此以外,别无丝毫杂念,既不是想讨好你,也不是想借人情债。

什么是缘呢?将来我如果有需要,不待我请求,你自动来帮助我;我有困难,也不待我请求,你就自动来帮助解决。你的帮助,既不是报恩,也不是为还债。我来帮助你,你来帮助我,都是应尽的道义责任,这样的动机叫做互助,也叫做善缘。

无论是谁,求人办事时,求的是同样的人,办的是同样的事,用的是同样的方法,但人缘不同,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显而易见,人缘好的人,往往在求人之前便占有先机,办事也就顺顺当当。

建立好人缘不能凭一日之功,那么,怎样才能赢得一个好人缘呢?

要建立好人缘,就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遭遇人生危难的时刻,应顾全大局,忍辱负重。

翻阅历史,韩信不因受胯下之辱而自暴自弃,而是志存高远,终成伟器;张良不因黄石公让其捡遗落于桥下的草鞋而动怒,使老人认为“孺子可教”,终于学得满腹韬略。

老将廉颇忌恨蔺相如位尊权重,多次给他难堪,而相如处处谦让,他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讯后心生愧疚,登门负荆请罪,两人遂成刎颈之交,将相和的佳话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问拾得说:“世间讲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又如何处之?”

拾得回答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这番禅道哲理,值得三思。

要建立好人缘,做人就要厚道。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和使小心眼,“睚眦之怨必报”。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唐代《国史补》中记载了一个“呷酒节帅”的故事:一位名叫任迪简的判官,一次到军使李景处赴宴迟到,按规矩该罚酒。

倒酒的侍卫一时疏忽,错把醋壶当酒壶,给任判官斟了满满一盅醋,任判官喝一口,酸不可支。他知道李景治军极严,若讲出来,侍卫必有杀身之祸,于是咬紧牙关,一饮而尽,结果“吐血而归”。

事情传出,“军中闻者皆感泣”。这种为人厚道的品格,深为人们所称道。

要有好人缘,还要注意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想有好人缘,要有急公好义的火热心肠。人都有三灾六难,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善解人意,急人所难,伸出友谊之手,替人家排忧解难,将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俗话说:“积财不如积德。”行善积德,能得高寿。旧时老城隍庙有一副对联说得好:“做个好人,天知地鉴鬼神钦;行些善事,身正心安梦魂稳。”这是求得好人缘的金玉良言。

要有好人缘,还要待人以诚。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在古代原始部落里,撒谎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是真心诚意,忠厚老实,心口如一,不藏奸,不耍滑。

要想有好人缘,在人生舞台上就不要披上盔甲、戴上面具去演戏。不能像王熙凤那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只有为人坦诚,才会有个好人缘。

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有的人在人群中很受欢迎,群众基础好,很有人缘。而有些人则不受欢迎,人缘儿差,像个社会嫌弃儿。

人缘儿好、受到大家普遍喜爱的原因是千差万别的:或者因为他诚实可信,值得信赖;或者因为他沉稳老练,办事踏实;或者因为他谦虚谨慎,待人和气;或者是因为他知识丰富;或者因为他机警灵活,善处人际关系等等。总之,他在某一方面或者许多方面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

人缘好的人能被大多数人所喜欢,那么他的朋友肯定不少,他自己必然也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人际关系网络。

如果人缘好的人成为你人际关系网络中的重要人物,他与你的关系很密切,那么他的朋友很自然地也会成为你的朋友,他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会融入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成为你人际网络的一部分。这对于你迅速地建立或者扩大你的人际关系网络具有巨大的作用。你一旦有事相求时,这些人际关系都可派上用场。

像蜘蛛一样结网

在求人时善于借助关系网办事,难事就会变成易事。

一只青蛙遇见一只蜘蛛,便大吐苦水:“唉!命运真是不公平!我从蝌蚪时代便辛勤劳作,没有一天懈怠过,一生也只是勉强糊口。现在我年近老花,没有力气干活了,等待我的只能是饥饿而死。而我从来没见你劳作过,却衣食丰足。就是现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网者送来美味佳肴。不是说天道酬勤吗?我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蜘蛛回答说:“你说我没劳作,这是不对的。想当年,我每天辛辛苦苦,日复一日地编织我这张网。我是靠一张网在生活,网不会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虽然年事已高,却不用为温饱而发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样,靠我这几条纤细的腿来生活,我会过得比你还惨。”

这个寓言给人很深的启示,你是要做青蛙还是要做蜘蛛呢?答案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许多人不自觉地成了“青蛙”,所以一生都过得十分艰辛。

你想不想知道自己是青蛙还是蜘蛛呢?方法很简单。如果你至今仍然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你就是“青蛙”;如果你为自己织就了一道完整的人际关系网,那么你就是“蜘蛛”。

青蛙与蜘蛛命运的差距如此之大,从理论上看,乃是本身能量与外延能量的差别。本身能量是个人所拥有的自然能量,而外延能量是由大脑活动派生出来的、对个人能量进行补充的一切外在能量。

本身能量是有限的,而外延能量是无限的。青蛙仅发挥了本身能量,所以生活艰辛,而蜘蛛除了本身能量之外,更借助了外延能量,所以生活轻松。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靠本身的能量搏不过狮子,但倚仗外延能量,却可以把狮子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

人如何扩大自己的外延能量?方法很简单——织网。

织一张鱼网,可以捕鱼;织一张通讯网,可以远距离通话;织一张因特网,可以缩短世界的距离;织一张人际关系网,可以完成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活动,可以实现个人力量无法实现的事业理想。

既然人际关系网络是个人能量的基础,那么,加强人际关系即可增加个人能量。

也许有人会说,拿蜘蛛织网形容人际关系有点儿不合情理,蜘蛛织网是为了捕获猎物,填饱自己的肚子。抱着这种目的与人交往,是否太势利?

其实不然,人类的活动都是有目标的,社交也不例外。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社交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谁要是在交往中注重了交往对象的利用价值,就被认为太势利。

而根据现代的交际观念,社交也是有目标的。在交际中,不能只强调信息共享、情感沟通而拒绝相求相助,也不能把相求相助都当成势利看待。为了相求相助而社交,这不是势利,而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织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关系。也就是说,目的有相同需求的人关系。

迪克一直在一家大公司做初级会计的工作,他希望从中西部调到佛罗里达州去。因为他同这个州的各家公司都没有任何联系。于是,他给他所知道的各家公司写信,或者与职业介绍所联系,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于是迪克决定通过关系网来办这件事,他动脑筋搜寻了一下他所能利用的各种关系,最后列出了一张分类表。

从分类表中,他选出可能帮上忙的一些关系。然后,他记下了这些人,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同他想去的佛罗里达州有联系,且同会计公司有关。

最后他再进一步考虑,他们中间哪些人同会计公司联系更为密切。他选中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老板史密斯先生,一位是南希,他妹妹的好朋友。

他的下一步行动,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这些能够帮助自己的对象,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一旦这个能帮助他的对象需要得到帮助,他就去以报答的方式使其愿望实现。

他知道,南希对参加女大学生联谊会很感兴趣。办法终于有了,他认识他一个朋友的兄弟埃伦,埃伦的妻妹正好是这个联谊会的成员。

迪克结识了埃伦,通过埃伦介绍南希见到了他的妻妹和联谊会的委员。南希为此举办了一个晚会,并在晚会上把迪克介绍给她的父亲——一位颇有声望的律师。

尽管这位律师同在佛罗里达州的任何一家商务公司都没有直接关系,但他在那里的律师圈子里很有名气,通过他的一位朋友的帮助,找到了一家职业介绍所的总经理,并通过多方努力使迪克终于得到了满意的职位。

迪克通过事先的谋划,建立了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最终达到了自己求助的目的。

善于运用“认同术”

认同术就是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和帮助。

求人办事前首先要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俗称“套近乎”,也叫“名片效应”或“认同术”。

套近乎就是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和帮助。套近乎是一门学问,总的说来,要注意以下一些技巧。

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与利用对方的兴趣爱好,就能缩短双方的距离,加深给对方的好感。

多说平常的语言。尽量不去说意义深远及新奇的话语,而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作为开端。一味用令人咋舌吃惊的话,容易使人产生华而不实、锋芒毕露的感觉。

对于一个初识者,最好不要刻意显出自己的显赫,宁可让对方认为你是个善良的普通人,这样会使他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避免否定对方的行为。初次见面的对象,有时也会恐惧他人提出细微的问题来否定其观点,因此,应尽量避免有否定对方的行为出现,这样才能造成紧密的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让你不提相反意见,你尽可能地避免当着他的面提出,或者可以借用别人的看法,就不会引发对方反射性的反驳,而且还能够使对方接受,并对你产生良好印象。

了解对方所期待的评价。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往往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然而又无法加以改变,因此持有一种幻想中的形象或期待中的盼望。因此,人非常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好的。

注意自己的表情。人的心灵深处的想法,都会形诸于外,在表情上显露无遗。如想留给初次见面的人一个好印象,不妨照照镜子,审慎地检查一下自己的脸部表情是否和平常不一样,过分紧张的话,最好先对着镜中的自己傻笑一番。

留给对方无意识的动作。初次见面,如果有一方想结束话题,往往会有看手表等对方不易察觉的无意识动作。因此,当你看到交谈的对方突然焦躁地看着手表,或者望着天空询问现在的时间,就应该早结束话题,让对方明白你不是一个毫无头脑的人,你清楚并尊重他的想法,必能留给对方一个美好的印象。

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任何人都有自鸣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自傲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定能使他心喜,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你与他的关系就会融洽起来。

坐在对方的身边。面对面与陌生人谈话,确实很紧张,如果坐在对方的身边,自然会比较自在,既不用一直凝视对方,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紧张感,而且会很快亲近起来。

找机会接近对方的身体。每个人都会在自己的身体周围设定一个势力范围,一般只允许特别亲密的人侵入。如果你侵入了,就会产生与对方有亲密人际关系的错觉。

比如,推销员往往一边说话一边若无其事地移动位置,直到坐在客户的身旁,于是好感顿生。因此,若想早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必须找机会去接近对方的势力范围。

以笑声支援对方。做个忠实的听众,适时地反应情绪,可以使对方摈弃陌生感、紧张感,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这些情绪反应中,尤其要发挥笑的作用。

即使对方说的笑话并不好笑,也应以笑声支援,产生的效果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双方同时笑起来,无形中产生了亲密的气氛。

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比如,同一故乡或同一母校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因同伴意识、同族意识而亲密地连结在一起,同乡会、校友会的产生正是如此。若是女性,也常因血型、爱好相同产生共鸣。

如果你想得到对方的好感,就可利用此种方法,找出与对方拥有的某种共同点,这样,即使是初次见面,对方也会在无形之中涌起亲切感。一旦接近了心理的距离,双方就很容易推心置腹。

表现出自己关心对方。表现出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必然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在招待他人或是主动邀请他人见面时,事先应该搜集一些对方的资料。这不仅是一种礼貌,而且可以满足他人的自尊,使他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热忱。

先征求对方的意见。不论做任何事情,事先征求对方的意见,都是尊重对方的表示。在处理某一件事中,身份最高的人握有当时的选择权。将选择权让给对方,也就是尊重对方的表示。而且,不论是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决不会因此不高兴或不耐烦。

记住对方“特别的日子”。当你得知对方的结婚纪念日、生日时,要一一记下来,到了那天,打电话以示祝贺,虽然只是一个电话,给予对方的印象却很强烈。尤其是本人都常忘记的纪念日,一旦由他人提起,心中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

直呼对方的名字。人们都习惯在比较亲密的人之间才称呼名字,连名带姓地呼叫对方,表示不想与他人太过亲密。所以,直呼对方的名字,可以缩短心理的距离,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建立关系的“铁三角”

懂一些关系学,就很容易建立起牢靠的关系,为你求人办事奠定牢固的基础。

关系是感情的凝聚和利益的融通,有了关系就有了路子,有了利益,有了各种随时可以兑现的希望。

所以,不但寻常百姓重关系,达官显贵也重关系,不但下级重关系,上级也重关系。一旦哪个环节的关系结了扣子,出了问题,便很可能会影响到切身利益。

与某些重要人物或关键人物关系亲密或所谓“关系铁”的人,都是能够施展拳脚,神通广大的人,他们能将朋友托办的合理合法的事办得非常漂亮。

所以,要想办成事,必须靠关系。关系学是一门技巧与艺术并重的学问,在与对方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要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人情关系网,这张“网”的形成与他的身世和人生经历有直接关系。要想与人攀点关系,必须先暗地里多留心和注意他的身世和社会关系,包括他的同乡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掌握了这些关系之后,鉴于直接与对方建立关系多有不便,则可曲线救国、另辟蹊径,设法同一两位与他关系甚笃的人建立关系。在必要时,便可以借助这些关系的力量,使他碍于某些关系的面子不好拒绝,不能拒绝,不便拒绝。

第二,建立关系要委婉自然,牵动旧情。

建立关系不是生拉硬套,本来没有亲戚关系,偏偏七拐八绕,硬说有亲戚关系;或者本来与对方的某位朋友无甚关联,偏偏鼓吹自己与人家情深义重。这样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厌恶和鄙视。

所以,在建立关系的时候,要循循善诱,顺理成章,委婉自然,让对方感受到虽是不经意地提起,却一语中的,牵动着他的旧情,甚至让他陷入对旧情旧事的感怀中。能把关系攀到这个份上,何愁对方不答应你的请求呢?

第三,要讲究场合。

一般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是不便与人攀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情愿公开自己的身世和社会关系。非但如此,对方还会顾忌你多事或多情,而旁观者更认为你是在有意巴结。所以,在公开场合关系不但妨碍对方,也会对自己不利。

建立关系最好是在扯家常、唠闲寒暄的时候,或者在酒桌上小酌、茶余饭后散步的时候,或者在对方情绪好而且还具有拉关系由头的时候,在类似的时间和场合里,拉关系最容易切中对方的心意,最容易令他买账。

第四,要讲一些手段。

对方常常居高临下,下边常有溜须拍马、曲意逢迎的人,刻意寻找巴结的机会,因而攀关系时也存在着一种畸型的竞争关系。

那么,怎样在这种不可告人的竞争中取胜呢?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手段,因为任何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处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这些矛盾有的对他有利,有的对他有害;有的是他自己一目了然的,有的是他无从觉察的。

为了与他建立关系,就应该认真关注这些矛盾的风吹草动,一旦有什么特殊情况或特殊机遇,便可通过委婉干预的手段,随即成为他的心腹之人,这样,当你有求于他时,何愁他不帮忙呢?

第五,建立关系时要找到攻心的突破口。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乐于同与自己有相近之处的人交往。因为有相似点,既能有效地减少双方的恐惧和不安,解除戒备,又能发出可以共同接受的信息,能有相同、相似的理解,产生相同、相近的体验,进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相似因素很多,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蔽的。只要留心对方的举止言谈,就不难发现一些相似因素,将其作为攻心的突破口。

常见的相似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地域相似。这里的地域,是指人们居住、工作的地方。有些人虽不相识,却或先或后地在同一个地区居住、学习或工作过。该地区的山水风情、人物世态等,都是共同的话题。

经历相似。相似的社会经历,会使人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切身感受,容易互相理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一方讲述的生活经历,能引起另一方对往事的回忆;一方吐露的心声,会成为双方共同的感慨。

职业相似。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同行易相知。即使是初次见面,彼此之间并不熟,但对共同从事的职业的性质、特点、作用、工作方法、内中甘苦都了如指掌,这样就更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兴趣相似。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最能促进交往双方相互接近,它在人的心理上,往往诱发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懂得了这些建立关系的学问,就很容易建立牢靠的关系,为求人办事奠定牢固的基础。

画一张求人办事的联络图

一个聪明人,一开始就会精心设计自己求人办事的“联络图”,知道办什么事该找什么人,找什么部门,决不至于急时抱佛脚,乱打电话乱找人。

构筑最佳关系结构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生存、发展和生活所必须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人际关系网络一经固定,或者形成相对的固定结构,就会成为适应这个个体客观需要的人际结构。

那么,在建造自己的人际结构的时候,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第一,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为了攻占某个特定目标,人际关系必须形成一个整体,握成一个拳头。这就是说,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应当通过巧妙的联系,把各类人物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使自己能够在整体上发挥出最佳的功能。

人与人相处时,都要各以对方为重,以心换心是交际的基础。换句话说,交际的关键在于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的心情,主动分享别人的幸福和不幸,关心别人的命运,帮助别人,重视别人的生活像重视自己一样。

俗活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当人际感情到了一定的深度,就会劲儿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第二,行星围着太阳转。

在本世纪初,科学家们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他们发现,原子中绕核运转的电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分立的稳定状态。这些状态分别只有一定能量,其数值各不相等。把这些状态的能量按大小排列,就像梯级一样,科学家们称之为“能级”。

这一新颖的“能级”概念,给现代人际关系研究者以深刻的启示:稳定的结构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能级的复杂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一个电子根据本身能量的大小而处于不同的地位,这样才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按照能级原则,人际结构也应自然地形成核心、外围、边缘这样三个部分。就是说,既要将那些对于实现目标有决定意义的人物放在中心的、主导的地位,又要让一切有关的人物在整个人际结构中占有恰当的、相应的位置。

这样,整个人际体系就会像自然界的太阳系一样,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围着太阳旋转,一层比一层比重更轻,一层比一层范围更广,形成一个比例协调的统一体。

为达此目的,人们在建造人际关系结构过程中,就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全面出击,也不可倚轻倚重,以偏概全,爱之则如胶似漆,恶之则不屑一顾。

第三,人往高处走。

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还必须从低到高,由几个不同层次组成。层次原则,反映了人际结构内部纵向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一般来说,合理的人际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

基础层次是指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妯娌关系及其他长幼关系。

中间层次指亲友关系,包括恋爱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等。

最高层次指工作关系,包括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只有让这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一层比一层范围更窄,一层比一层要求更高,才有利于人际结构的合理化。

在这三个层次之中,任何一个层次都不应当受到忽视。忽视了较低层次,较高层次便成为空中楼阁;忽视了较高层次,较低层次便成了无枝、无叶、无果的根基,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第四,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人际体系如果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就会逐步处于落后、陈旧甚至僵死的状态。

因此,合理的人际结构,必须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动态原则反映了人际结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前后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调节人际结构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奋斗目标的变化。在奋斗过程中,也许你的目标变了,比如弃政从商,这需要你及时调整人际结构,以便为新的目标有效地服务。

二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动。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人口流动性空前加快,本来在此地工作的你,忽然到彼地去工作。这种环境变动,势必引起人际结构的变化。

三是某些人际关系的断裂。天有不测风云,朝夕相处的亲人去世了,在悲哀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人际结构的变化。

可见,调节人际结构有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两种,不管是何种调节,都要求我们能迅速适应新的人际结构。

因此,在建造人际结构时,就应当努力为自己建造一种善于进行新陈代谢的开放性人际结构。而一切使人际结构僵硬化、固定化的态度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拓展关系的5大要诀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关系,有人则通过努力不懈地去拓展关系。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后者却能拉动关系的“天时地利”。

一家公司在两个月内即将大裁员,消息公布后,有的员工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的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

结果,那些能运用关系的员工,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未来也会继续依靠关系追求更卓越的生涯。

事实上,关系就是生命线。善于拓展关系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他们总是能恰如其分地掌握时机。

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随时都会有收获。

那么,在维护现有关系网的基础上,又怎样去增进和拓展自己的关系网?这就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诀。

第一,制定目标,努力不懈。

要拓展关系,首先就要维护好关系。维护关系的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可能就会失去这位朋友了。

此外,订定可以变通的目标,试着每天打五到十个电话,不但要扩张自己的“人面”,还要维系旧情谊。如果一天打十个电话,一个星期就有五十个,一个月下来,更可达两百个。平均一下,你的人际网络中每个月大概都可能增加十几个“有力人士”。

第二,不要放弃每一个目标。

有些人很忙,虽不好找,但并不表示绝对无法接近。不必浪费上班的时间打电话给他们,这些人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打电话,或是出外办事了。

拓展关系的高手认为,傍晚是与这些忙人接触的黄金时刻。秘书、助理等大概都走了,只剩下一些“工作狂”还舍不得离开,希望自己的“埋头苦干”能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是联络这些“贵人”最适当的时机。

第三,情报无所不在。

街上、饭店大厅、机场、公共汽车站、酒吧、舞会、亲友聚会,处处都有不少最新情报。跟人谈上片刻,一定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出差、旅行也是拓展关系的好机会。

第四,记录关系的进展。

像记日记一样,数十年如一日,这可能不容易做到,然而如果有恒心、有耐力,一定会成绩斐然。

如果你很认真地在增进自己的关系,认识的人一定不少。要追踪成果、找出真正的“人尖儿”,不妨记录每一次联系的情形。在记忆犹新的时候就要赶紧写下,如果等到日后再来补记,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记录的要点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你的看法以及日后联络方法,用不着事无巨细,只须简略地写写就可以了。

第五,不能急于求成。

拓展关系,若是盲目地向前冲,只会使人离你愈来愈远。你的积极进取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不择手段,没头没脑,甚至可能使你想亲近的人纷纷躲避。

要建立和拓展真正的关系,并不像攻城掠地或是打“全垒打”一般,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应该是长久而稳固的。正如一位企业界人士说:“我从不相信在三分钟内就跟我称兄道弟的朋友。如果要雇用一个人来做重要的事,我一定要找信得过的人。”

好的关系通常要一段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建立,要成为这方面的高手,至少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及宽阔的胸怀。

设计自己的“联络图”

有的人忙忙碌碌,认识很多人,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关系而叫苦连天。这些人把人际关系网织得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许多死结,结果使用起来没有多大成效。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又有认识不完的人。要织一张好的关系网,首先就是筛选,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

第二步就是排队,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排队。

这就像打扑克中要“埋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分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只可以用来应付场面。

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则只需要一般保持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第三,还需要对关系进行分类,知道他们不同的作用。因为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其事情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你需要很多方面的资源,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

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办理有关手续,有的则能够帮助你出谋划策,而有的则只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对你都可能至关重要,所以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和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网中。

有了以上的准备,你才可能有效地利用这张网,打好自己的牌,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打出什么牌。

当然,有了这张网之后,你还得不断检查、修补它。因为随着部门调整、人事变动,你的网也会常常出现漏洞。你得不断调整自己手中的牌,重新进行排队和分类,不断从关系之中找关系,使自己的关系网一直有效。

这时,你就可以画一张“联络图”了。所谓“联络图”,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编织的人际关系网分门别类,整理入档,以便查阅联络。有人把它记在电脑里,有人记在本子上,也有人把它存在名片夹中。

一个人求人办事的实力和资历也往往体现在这张“联络图”上。有能耐的人,他的这张图质量高、价值高,在需要求人时左右逢源,无所不能。

当然,一张好的“联络图”只能是属于个人的,别人得到了并不一定有效,因为这是一个人长期经营的结果。

但是,一个聪明人,会从一开始就设计自己的“联络图”。知道办什么事该找什么人、找什么部门,决不至于急来抱佛脚,乱打电话乱找人。

设计“联络图”也许不难,但是把它的内容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容易了。要做好这个工作,以下两点尤其要注意。

一是要识门。也就是说,对于与自己求助的事情有重要关系的部门人员,一定要清楚、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

二是要识路。也就是说,要熟悉办事的程序,先从哪里开始,中间有哪些环节,最后由什么部门决定,都应非常清楚,省得跑来跑去,重复找人。

有了一张好的“联络图”后,聪明的人就会懂得如何保护维系这张图,使它一直有效。他应该不断和图上的人保持联系,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保持旧的关系,发展新的关系,使自己的“联络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

求人难,人难求。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和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只有会求人和善求人者才能经过努力将事情办好。

要想求人顺利,成事迅速,没有一套高超的策略和计谋显然是行不通的。

第4章 求人善运用的18种策略

抓住求人的时机

求人办事要选择最佳地点,最佳时间,最佳气氛,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环境,这样就会达到最佳效果。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求人办事就是这样。抓住时机,常常是一顺百顺,事事遂心,甚至一步登天;失去时机,则会处处不顺,步步艰难。

战国时的安陵君是楚王的宠臣,很受器重,但是他也有后顾之忧。

他的朋友江乙这样分析他的处境:“您没有一点土地,宫中又没有骨肉至亲,然而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无不整衣叩拜,无人不愿意接受您的号令,为您效劳,这是为什么呢?”

安陵君说:“这是因为受到大王的抬举。”

江乙接着说:“用钱财相交的,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绝了;靠美色结合的,色衰则情移。因此狐媚的女子不等卧席磨破,就遭遗弃;得宠的臣子不等车子坐坏,已被驱逐。如今您掌握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处于危险之中。”

安陵君恍如大梦初醒,恭恭敬敬地向江乙请教。江乙对他说:“希望您一定要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您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

安陵君说:“我谨依先生之见。”

但是过了三年,安陵君依然没对楚王提起这句话。

江乙为此又去见安陵君:“我对您说的那些话,至今您还未说出来,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不敢再见您的面了。”言罢便要告辞。

安陵君急忙挽留,说:“我怎会忘记先生的教海,只是一时还没有合适的机会。”

又过了几个月,时机终于来临了。

楚王到云梦打猎,一千多辆奔驰的马车接连不断,旌旗蔽日,野火焚山,声威十分壮观。

这时,一只狂怒的野牛顺着车轮的轨迹奔过来,楚王拉弓射箭,一箭正中牛头,将野牛射死。文武百官欢声雷动,齐声称赞。

楚王抽出用旗杆按住牛头,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我万岁千秋以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呢?”

这时安陵君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我一进宫便与大王同席共座,出宫后更与大王共乘一车。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希望随大王奔赴黄泉,变成芦草为大王阻挡蝼蚁,那便是我最大的荣幸。”

楚王听闻此言深受感动,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安陵君自此更得楚王的宠信。

后来人们听到这件事都说:“江乙可说是善于谋划,安陵君可说是善于等待时机。”

可见,求人办事情,同样的话,说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氛围下,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所谓把握良机,就是要选择最佳地点,最佳时间,最佳气氛,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环境进行游说,以达到最佳效果。

求人时等待时机的来临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这个过程必须经过积极的准备,等待条件的成熟。但等待时机绝不等于坐视不动。

尽管江乙眼光锐利,料事如神,但事情的发展不会像他想的那样顺利和平静,而安陵君善于等待时机,一直等候着楚王欣喜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这时安陵君的表白无疑是雪中送炭、温暖君心,因此也收到了奇效,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富贵。

当时机未到时,必须学会等待。但是,时机来临后仍然消极无为,这种人就是愚蠢的人,也是最可悲的人。

机遇伴随时间而来,它和时间一样,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如果你不将其牢牢抓住,那么,它和时间一起将会从你的指间滑落,留给你的只是无限的遗憾。

因此,求人时,只有那些能看准时机并主动去把握的人,才能成为幸运的成功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