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高等财经教育特色发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4 14:27:23

点击下载

作者: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中心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高等财经教育特色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高等财经教育特色发展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高等财经教育特色发展作者: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中心排版:KingStar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50426580本书由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篇讲话与致辞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王汉卿致欢迎辞尊敬的施建军理事长、小春秘书长、飞跃厅长,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汇聚星城,相聚在这里,相约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暨第六届高等财经教育论坛”。群贤毕至,百家争鸣,共襄盛举,这是一件令人开怀的大事,也是一件喜事。在此,我谨代表湖南商学院党委、行政和全校2万余名师生员工,向莅临和参加本次年会的各位领导、来宾以及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湖南商学院南朝岳麓,东顾湘江,是湘楚大地上历史较长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各项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我们始终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始终致力于培养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专门人才,10万余名毕业生在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勇立潮头,敢于担当,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也因此赢得了“培育经济湘军基地,造就职业企业家摇篮”的赞誉。当前,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内涵发展的要求,结合湖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湖南商学院紧扣学校办学实际,明确提出了“升一本、升大学、升博士点”和“人气旺、人才旺、事业旺”,即“三升三旺”的发展愿景,通过内强基础、外拓形象、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全校2万多名师生员工凝心聚力、精神振奋,正在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奋力前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长期以来,湖南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位领导、各兄弟院校及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鼎力帮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挚地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同仁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校的建设和发展。

纵观时代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十八届五中全会又以“五个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发展新征程,中国正加快步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崭新时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推动创新发展,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方面,地位举足轻重,作用日趋凸显。国家加快推进教育强国步伐,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既彰显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更明确了高校的职责和使命,指明了建设发展的方向,为高等教育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本次全国高等财经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正是在新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盛会。众所周知,高等财经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联,在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一支特色鲜明、实力日增的强大力量。这支力量同样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我们把握发展形势,强化办学特色,以便更好更快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本届年会将紧密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和财经类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核心问题,进行及时、深入、全面的研讨,我充分相信,本届年会的成果必将格外丰硕,意义必定格外深远。

在开放和共享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不断强化,财经高校之间尤其需要架设起更经常、更紧密、更有力的交流与合作之桥,共同把握机遇,一起应对挑战。让我们借力高等财经教育学会和高等财经教育论坛提供的良好平台,进一步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共谋发展。湖南商学院将竭力当好东道主,为办好本届年会做出最大的努力。

最后,预祝年会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高等财经教育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祝福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身体安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陈飞跃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

大家好!岳麓山下,湘江之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暨第六届高等财经教育论坛如期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及全国各财经高校的领导、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湖南高等教育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原则,加强战略研究和科学规划,统筹各层次、各类型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2014年,湖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6%,全省高校毕业生超过30万人,全省高校获得国家科技奖19项,在全国同类比较中居第5位;获得湖南三大科技奖的一等奖22项,占总数的73.3%。全省共有109所本科、大专和职业院校,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也为经济繁荣、科技创新、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

教育工作始终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紧密相连,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省在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的有机结合,鼓励高校为党和政府工作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而财经科学本质上是经世致用之学,区域经济发展更需要财经类大学充分发挥财经科学服务经济的应用性功能。此次高等财经教育论坛是国内高等财经教育界的高规格、高层次的盛会,全国财经类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们齐集一堂,即将碰撞思想的火花,闪烁智慧的光芒,希望论坛能够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破除思维定式,积极推动理论创新,推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希望作为我省省属高校排头兵的湖南商学院,充分发挥财经类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重要作用,利用承办此次论坛的契机,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凝练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为提高湖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为国家和我省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回顾过去,湖南高等财经教育获得了在座各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今后,还希望在座各位领导、专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湖南高等教育,支持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小春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暨第六届高等财经教育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湖南省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到湖南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湖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质的主题,加快“四化两型、四个湖南”建设,促进“三量齐升”,富民强省取得了新突破、新跨越。然而湖南的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湖南应充分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这开启了湖南又一轮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序幕,敲响了湖南加快经济强省建设的鼓点。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熟悉经营管理和市场运行规则,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经济新体制和转型升级新要求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迫切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重要力量的财经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湖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库服务与文化引领。

高等财经教育论坛是国内高等财经教育界的高规格、高层次的盛会,国内财经高校的领导、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商我国财经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财经教育界分享智慧、凝聚共识、相互启迪、多方受益的良好平台。我坚信本届论坛一定能够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高等财经教育特色发展”的主题下取得丰硕成果,坚信这次年会与论坛的圆满召开,将不仅有助于各财经高校科学谋划自身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更有助于激发财经高校的整体活力、形成整体发展的良好氛围,促使高等财经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

第六届高等财经教育论坛选在湖南召开,对推动我省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坛的承办方湖南商学院是我省财经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阵地之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湖南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湖南商学院能够借承办此次盛会的契机,加强与各兄弟高校的联系,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助力,更好地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服务湖南,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暨第六届高等财经教育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学会理事长施建军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2015年年会暨第六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在美丽的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了。这是我国高等财经教育领域中的一件大事,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所高等财经院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学者,160余名代表集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办学规律,深入研究高等财经教育领域的“十三五”规划,谋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学新使命,着力健全学校制度体系,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奋力激发师生活力,助力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交流办学经验,共享发展成果,为我国的高等财经教育事业运筹帷幄,这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一项工作。我谨代表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本次会议付出艰苦努力,做出周密安排的湖南商学院的领导和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中国高教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注册,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学术性的社会组织,现有会员58家,涵盖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学会成立十年,始终致力于构筑财经教育平台,交流办理经验,探索治校途径,推动学术发展,建立校际联盟,为全国各高等财经院校服务,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这次会议有这么多的学校领导,这么多的“一把手”出席本次会议,并在大会上各抒己见,各显神通,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次会议还将表彰九个先进的协作组,这是今年学会工作的新亮点。希望大家要像呵护自己的学校、爱护自己的专业一样,爱护我们的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是我们自己的工作平台,也是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维护和支持这个平台,建设和发展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个高等财经院校的责任和义务,有了这个家园和平台,我们就多了一个获取他山之石的机会,有了这个家园与平台,我们就多了一个展示自己精神风貌的窗口,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两年年度论坛形式越来越好,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出席的领导越来越多,探讨的问题越来越深,收到的成效也越来越大,不但得到各高校的充分肯定,也得到教育部领导的重视。这是各个高校多年来支持的可喜结果,我代表学会秘书处向各位会员单位对学会工作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

本次会议内容充实,年度论坛共有16名校领导和1位专家演讲,他们都做了精心准备,内容详实,观点新颖,高屋建瓴,值得大家认真学习。会议第二阶段,召开学会年会,讨论学会的重点工作,发展新的团队。会议集中一天完成诸多内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的。

本次会议,东道主湖南商学院高度重视,校领导亲自挂帅,负责全部的筹划接待工作,热情周到,无微不至,彬彬有礼,让每位代表真正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湖南人热情!湖南商学院热情!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我们感谢湖南商学院,祝福湖南商学院!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第二篇论坛主题发言财经高校如何发力 做好“十三五”规划施建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非常惭愧,会议主办方安排我第一个发言,有当官抢话筒的意思。所以希望秘书处下次记住,理事长安排在最后一个发言,不要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发言占先了,有腐败的含义。

这两天,我在思考财经大学如何发力,就是我们自己学校怎么发展。本来我的演讲题目是财经大学如何争创世界一流学科,但这两天实在是有特殊情况,所以也就没有太多时间去准备,临时做了一个短的PPT,讲一讲我在“十三五”方面的一些思考,在此和大家共勉。

财经类大学“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我个人认为,坚持四句话。第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这是我们“十三五”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每一个学校所面临的发展目标。每一个大学都有心中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未来五年我们建设成什么样一个贸大,什么样一个财大。同时,我们要知道现在的问题在哪儿?特别是通过与我们的同行比较、研究、分析,我们要知道我们的问题所在。我发现我们要从问题导向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两个导向是“十三五”规划的一个总体路径的确定,所以这是第一个指导思想。第二个是前瞻性和引领性。大家知道,我们要有一点超越,战略上不是完全地跟随。有一点超越,有一点前瞻性,那么这个原理肯定要比原有的目标更进一步,它不是一个惯性成长曲线,是个跳跃性发展。怎么跳?在哪几个阶段能够跳跃性发展?这是我们作战略时必须要思考的。第三是既构筑了发展蓝图,又绘制好了施工图。蓝图就是一个学院学校发展的未来的愿景,是我们想好的一个发展的梦想实现状态,但是我们应更加注重的是可操作、可检验、可评估的施工图。不要变成一个“十三五”规划做出来,讲得很好,啥都没有,空的。说的都是较好、很好、最好。最后没有办法检查,没办法评估。这里面我们的施工图每个阶段都要可评估。比如说我们的生师比、教师的博士化率、教师的国外学习的比例、海归教师的比重、学科带头的教授的比重、青年学术骨干的比重等,都是可量化的指标。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是可量化、可考核的。第四是坚持创新与发展,以创新求发展,特别要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抓准发展的着力点,找到发展的路径。这是我讲的一个比较粗的指导思想,那我考虑到一个重要的议题:要不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特色财经学科?为什么提出这个议题呢?应该说在座的都应该去思考,特别是在我国排名靠前的财经院校。国务院刚刚发表了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决定,要在2020年,建设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到2030年,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强国。那么这样一个奋斗目标,与我们财经学科是不是没有关系?

我想和大家共同分享四个问题。第一是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的问题。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经过这个排序和分析,财经类大学很难进入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很难进入呢?是因为我们的学科体系太窄,学科的规模不够大,我们整个学科的综合性不够。但是我们不排除财经类大学能够进入世界一流的学科。这个目标,财经大学的校长们、专家们不能放弃。不能放弃建设世界一流的特色财经学科。这一次,屠呦呦事件,给中国人上了一课。什么课呢?特色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医药得了诺贝尔奖,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特色学科,也是世界一流的学术贡献,所以我认为我们财经学科应该跻身于参与国务院即将构建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行列,也理应挤入这个行列,成为财经类的特色学科。我们现在很多大学的国际发表率、话语权日渐提高,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们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机遇越来越多。财经院校有成为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可能。全国的财经院校,要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一流学科为目标,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支撑世界一流特色财经学科建设。这就是动力机制,杠杆机制。我觉得大家应该有信心,敢于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财经管理类学科。

第二个需考虑的是经管财经类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需求。大家知道,WTO的谈判环境越来越困难,TPP、TTIP等世界各种自贸区正在不断涌现,各种规则都在重新制定,世界面临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作为财经类大学,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绝对不是封闭的世界市场,不是区域经济的市场,不是中国市场,而是全球市场。因为只有全球市场,才有真正的经济竞争,而科技经济的竞争力,也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全球优化。大家知道,在巴黎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就要求人类共同协作,来共同面对持续恶劣的自然环境。所以我们在财经类大学的学生培养中,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必须遵守全球规则,必须进行全球资源的整合,必须提升全球发展的竞争力。我们面临的责任,不是仅培养一批在国内竞争的人才。我常常跟企业家说,走出企业的大门,就是国际经济的大门。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这就要求财经类大学在“十三五”规划里面,要有一系列国际化措施跟得上。如国际化师资,国际的交流,大学的国际合作,国际论文,国际学术话语权等一系列国际化的行为要跟得上。

第三我们应考虑财经类大学的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大家知道,现在“十三五”规划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把双创人才,作为我们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今天我们很多大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这个内容进行展开。实际上它不仅仅鼓励少数学生创业,它更使我们办学理念发生根本性变革。我想“十三五”期间,将是中国财经类大学教学理念根本变革的五年。这个变革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面对市场培养学生,就是创业型人才。这个创业型人才,并不是学生自主创业,而是指学生怎么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到社会的竞争当中。我们要对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我曾经想过,我们现在的老师,还有那么多的话语权,百分之九十九、九十八在上课、在讲话,在霸占他的讲台,应该还百分之二十,至少还百分之二十给学生。课堂教学要大量进行案例式、讨论式、探索式、科研式、动手式、实践式、技能式、应用式的教学。现在我们大学的课题还太少,我们的大学还在满堂灌,我们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我讲大学本科建设,需要按照就业导向进行,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方向,是不可动摇的“十三五”建设目标。第二个是围绕学生的创业能力,怎么提升我们的办学质量。从学生的创新能力,怎么思考“十三五”期间的教育教学改革,这个内容非常丰富,今天也有很多人讲。我也在思考,思考创新创业,必须对学生培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我希望在未来的五年,至少在对外经贸大学这样的一个学生培养平台,实现一个教育教学综合性的变革。

第四就是我在思考怎么提升财经类大学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对我们财经类大学特别重要,对此我提出五点期望。第一,财经类大学必须要有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的能力,特别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第二,财经类的高校需要提供智力支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很多的舞台和平台,需要我们去提供智力支撑。大学需要以协同创新为纽带,整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提倡我们校际协同、校企协同、校府协同,围绕重大课题,按照国家需要、世界一流、体制创新、成果一流的标准,来建立我们学院之间、学校之间的协同创新中心,不是利用单体力量,而是利用整体的力量。第三,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高端智库。大家知道,刚刚结束的“深改”十八次会议,提出了建设中国高端智库的战略需求。这次的思路是倒评估,先建设,建设好了,根据建设成果验收,再给钱。中国要建立100个以上的高端智库。也许把我们的区域经济加上来就不止这个数,我们面临的机遇很多。因此,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端智库。第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提供制度保障。去年,刘延东副总理在我们高校咨询会议上做了一次讲话,就是全面发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创新力,并提出了很多制度创新的内容,包括将来的科技成果的利益分成、分配政策的重大调整。现在大学的科研经费使用有很多限制。我们一直讲,国家也在考虑,将来是否能够进一步放开科研经费上的劳务费的限制,该拿回家拿回家,不要用假发票,不要搞非理性行为,直接可以按政策提取回家。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提出75%都可以由科技人员自主分配。这些政策,我们将进一步落到实处,进行制度创新。第五,推进中国特色的话语权。大家知道,中国话语权还是不够的,很多人提出中国的思想能不能在国际社会占一席之地,这一点对我们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权,非常重要。我们将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且把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学科。特别是我们的这个财经类大学学科,不要悲观,不要认为进不到SCI,进不到SSCI,就是不够水平。财经类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权。我们的研究绝对可以给国家政策提供智力支撑!我们对国际化绝对是有话语权!因为有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保障。只要努力,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的话语权就会水到渠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大学新使命樊丽明

摘要:创业被认为是最强大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创业型经济”正日益向“创业型社会”发展和变化,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坚实基础。创业型大学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大学新使命。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的大学发展理念,创业型大学并非是仅仅开展了创业教育或创业研究的大学,而是指大学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进行内部变革,尤其是教育综合体制改革。同时,大学也要主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创业型大学的建设需要重点推进以下方面: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创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建好用好创新创业平台;要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深入研究;要打造创新创业智库、人才库和产学研平台等等。

关键词:创新创业;使命;创业教育

著名智库卡夫曼基金会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的进步都有两个基础性的工程:一个是教育,也就是开启年轻人心智、培养年轻人成长的过程;另一个是创业,也就是通过创业将想法变成实际企业的过程,所以教育和创业是新时期社会最值得关注的领域。大学是知识的策源地,也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当前,中国社会进入到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通过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服务社会基础性领域的发展水平,以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变革大潮中,这是大学主动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一、从创业型经济到创业型社会

创业被认为是最强大的经济力量,过去十几年引人瞩目的全球“创业革命”已经渗透到商业思想和行动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传统意义上不可动摇的大企业打败,建立了一套属于“创业型经济”的新秩序。在过去的20年,美国新就业机会中的2/3和经济领域中超过2/3的技术创新都由小型创业企业创造。小型创业企业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产业,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在参与“全球创业观察”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已成为全球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创业活跃排名已从2002年的11名提升到2013年的第2名。从微观企业数据看,蚂蚁绊倒大象,小企业颠覆大企业的案例不胜枚举。

管理学家德鲁克先生早在1985年就提出,实现经济体系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型,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创业型经济是指小公司代替大企业逐步跃升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创业型经济的成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点:首先,创新精神。根据熊彼特的理解,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其核心职能不是经营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够“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实现经济发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其次,高水平的创业活动及其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创业型经济中,市场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加大,创业企业由于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应变型,因此有较强的发展空间,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随着小企业创业活动的日益活跃,创业也逐步从新建企业扩展到公司创业。英特尔(Intel)、联想、华为等大企业集团纷纷鼓励员工从事和企业内部业务相关的创业活动。沪江网是上海较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为了激发公司内部的创新活力,沪江网鼓励员工在应用软件、技术和运营服务领域提出创业方案。目前,已有20个员工团队提交的方案通过企业管理层评审,将入驻蚂蚁创客空间。他们拥有管理自主权,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可以用“沪江网”品牌,有望使这个上海互联网教育的老品牌焕发新的活力。为了促使内部创业的成功,2015年3月,沪江网还牵头成立了两支基金:5 000万元规模的蚂蚁雄兵天使基金和3亿元规模的沪元基金,并推出“零租金”入驻孵化器模式,与包括自己员工在内的所有创业者共同构建互联网教育产业生态圈。

创业活动也在从商业领域不断深入到社会创业层面。社会创业是指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机会而进行的社会变革和创新。最有名的案例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斯为穷人提供小额贷款。1976年至今,他已为660万贫困人口提供了大量小额贷款,使这些在常规金融体制下无法得到信贷的人有了发展的起步资本。随着社会创业的不断升温,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企业运动也在不断兴起。例如,恩派在浦东建立了社会企业孵化器,至今已孵化培育了约200家优秀社会组织。

总之,随着创业门槛的下降和创业领域的不断拓宽,“创业型经济”正日益向“创业型社会”发展和变化,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坚实基础。二、创业型大学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大学新使命

在创业型社会背景下,大学必须积极回应时代的新要求。从世界各国的大学改革实践看,很多大学将变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引入并根植于全校师生员工心中,并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予以体现,构建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

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组织变革的模式。高等教育学家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认为,“创业型大学”是指那些愿意调整大学固有运作模式以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求的大学,而这样的大学往往可以迎来成功转型。他总结出了“创业型大学”的五个核心要素:①强有力的学校领导核心;②扩大的发展外围。大学内部会衍生出许多新型组织跨越大学的边界与外面的组织发生联系;③多元化的资金资助;④激活的学术中心地带;⑤整合的创业文化。二是职能变革的视角。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亨利·埃茨科威兹(Henry Etzkowitz)等利用三螺旋原理解释了大学、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认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政府和企业三方应当相互协调,以推动知识的生产、转化、应用和升级,促使系统在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这也就诞生了一种新的创业型大学模式,其将基础研究和教学与产业创新结合在一起。埃茨科威兹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大学经历了两次大的大学革命。始于19世纪初的第一次大学革命使“研究”作为一项学术任务进入大学,也派生了研究型大学的概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大学是脱离社会的象牙塔,处在社会发展的边缘。始于20世纪中期的第二次学术革命使“创业”成为大学一项新职能。特别是随着知识的资本化、产业化和地方化,大学派生出促进区域乃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三使命,发生了第二次大学革命,创业型大学崭露头角。由此,大学开始由社会次要机构转变为社会主要机构,成为创新系统建设的主要力量。

创业型大学并非是研究型大学的对立面,事实上,很多一流的大学往往兼顾这两种大学定位。麻省理工学院(MIT)和斯坦福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的代表,但是同时也是创业型大学的代表,这两所大学产生的很多的世界领先技术现都已经转化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产品或服务,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有一个统计数字表明,全世界大约有25 800家以MIT技术为主的公司。如果你把这些公司总的销售加起来的话,差不多相当于2009年世界上第11大经济体。斯坦福大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其校友创造的经济价值相当于世界第10大GDP。两所大学大概都是2万人左右的规模,就能创造出这么大的经济价值,尤其可见研究型大学并不是将其科研成果束之高阁,而是同时注重创业导向。

结合上述两种观点可以看出,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的大学发展理念,创业型大学并非就是仅仅开展了创业教育或创业研究的大学,而是指大学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进行内部组织变革,尤其是教育综合体制改革。同时,大学各个部门也要努力承担起促进经济发展的使命,主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这是创业型大学最重要的两项使命所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是建设创业型大学的内在需求和根本抓手,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主动服务国家和社会是创业型大学的本质任务,也是大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结果。

当前,践行创业型大学使命的关键是要处理好高校的内外部关系。大学的外部关系主要涉及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与其他大学的关系。大学、产业、政府的新型交叉互补关系,既强调了政府的指导作用,又发挥了企业的实践指导功能和资金优势,也促进了大学的研发能力和人才培养,三者之间建立密切的活动关系,建立了“场依存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之下,大学应该敢于突破传统高校的管理模式,密切关注社会的需求来调整相应的策略,协同、整合校企资源,以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服务于社会。此外,大学要超越固有的限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提升合作学校层次,相互借鉴,互相影响。大学还要紧跟国际化趋势,增加学生海外学习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全球竞争力。大学的内部关系主要是指大学的内部治理,囊括了学术和行政两大方面。大学需勇于打破传统学科布局,处理好一系列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问题,以丰富创新创业课程,营造创业文化;需把握好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培育出更加多元化的人才;需同步加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培养出理论结合实践融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需着力于科学研究的发展,逐渐打造大学自己的研发力量,培养出更加严谨治学、潜心学术的人才。在行政层面,大学必须调整内部结构,改变过去松散的大学管理模式、创造新的管理体制以适应现代大学的发展需要。大学需充分运用组织化、社会化动员,整合校内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调整工作节奏。三、推进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战略举措

1.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是没有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要做到全覆盖、分层次和有重点。“全覆盖”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国际创业教育排名第一的美国百森商学院在其每门课程中都有创业模块,每个模块都包含专业知识;让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大力普及创业通识课程;大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训练、创业创新大讲堂、创业大赛、创业咖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分层次”是指应该规划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大学有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本科层次的教学,应该强调创新创业理念的培育和创业知识的系统教育。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层次的教学,应该鼓励学生把握和追踪创业学科前沿,进而以一个或几个研究专题为方向,深入挖掘创业过程的规律。“有重点”是指要通过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来帮助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和创业引领者,这些学生应该是以创业目的为导向,强调的是企业创建过程的系统培训和孵化,注意分享创业经验,解决创业困难。上海财经大学于近期成立了创业学院,匡时创业班是我们有重点选拔并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尝试。在匡时班,我们在提供独具财经特色的创业模块课程基础上,通过企业导师的悉心辅导,辅之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机会检验,促进创业资金的培育孵化以及创业媒体的助推放大。上述方案克服了单一的创业创新课程的不足,力图做到对创业学生提供及时且系统的帮助。

2.以创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建好用好创新创业平台

有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资源分散、管理混乱的现状。团委、学生处、管理学院、科技园各自负责一块事情,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合力,也很难形成一套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政府、企业和大学都在行动。成都市政府成立了创业学院,阿里巴巴成立了湖畔大学,相当比例的985和211院校成立创业学院作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学院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和整合校内分散创业教育资源的主要抓手,可以作为协同校外力量开放办学的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大学创业学院的定位又要与政府和企业创业学院有所区别,最重要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开展创业研究的重要基地。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我们也在探索创业学院的做法。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围绕创业型人才培养这“一个中心目标”,力图构建“三层保障体系”,提供“五项创业服务”。“三层保障体系”是指创业学院顾问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导师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主要吸纳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少部分对创业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加入,目的是对创业学院的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同时给予必要的外部资源支持;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是吸纳学校相关部门的专家加入,目的是从培养方案进行质量把关;创业导师委员会主要是吸纳一些有实际创业经验的年轻企业家和校内专家加入,对于学生创业团队予以贴身指导和教练。“五项创业服务”分别是指提供充足的创客空间,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提供贴近创业实际的创业课程,提供企业家导师的专项辅导和提供创业媒体的助推放大。

3.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深入研究

大学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深入研究创新创业的本质及学科内容,夯实教育基础。而创业教育的持久发展更离不开研究工作的支持。伊里诺伊大学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创业研究所,又如卡耐基梅隆大学更是以创业研究著称,他们的专家、学者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常常共同进行高质量的创业教育研究。

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深入研究,首先要加强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研究。一流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一批成功的创业者,更应该是在全社会引领一种重视创新创业的精神思潮。创新创业理念应该成为学校各个部门开展工作的主导思想,也应该成为大学培养人才的指挥棒。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企业创建的课程,要依据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需求,将创业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创业投资、技术创新以及创新设计等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教学具有很大差别,要积极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模拟、创业计划等在内的教学教法,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其次,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的学科建设。要继续强化对创新创业管理学科独特性的探讨。我们认为,除了探讨创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一般管理原则的区别外,还应该强化新创企业创建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生产运营、投资者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特点,要总结出新创企业创建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解决方法,促进这一学科的深入推进。

再次,要加强对中国创新创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创新创业研究要有中国命题和意识,要围绕我国中小企业创业实际和难点来开展研究。如,关注“互联网+”等新模式的研究。

4.打造创新创业智库、人才库和产学研平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挥社会职能,全面提升政产学研合作度,建设新型思想智库、人才库和产学研平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首先,大学要组成创新创业新型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在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重大战略面前,大学应该出声音,出智慧,要发挥知识高地和思想源泉的作用,打造一个各方分享和探讨创新创业思想的公共智库平台。

其次,大学要成为创新创业的人才库。人才是双创工作最重要的抓手。创新创业人才既包含了未来从事企业实际运作的学生创业者,也包含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教师,我们要为上述人才提供全方面的支持,帮助其快速成长。

再次,大力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完全以科研为导向的大学体系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创业型大学要在制度建设上有所突破,要积极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社会服务。大学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尽可能地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发挥智力优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王乔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今天给大会报告的主题是“发挥智力优势,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抛砖引玉,若有不足,请大家多指正。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发挥智力优势,建设高水平新型智库,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策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同向前行的重要抓手。特别是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高水平新型智库建设引起了国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江西财经大学以“高水平智库建设”为引领,理清智库建设思路,广搭战略合作平台,精准对接合作项目,大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与经验。一、理清智库发展思路,明确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重心

建设新型智库,我们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如何将两者有效衔接?对此,我有一些思考,提出几个思路:

一是紧抓省部共建有利契机,争做财政部的重要新型智库。我校已经建立了财政大数据分析中心。中心以“财经网络舆情分析平台”为基础,通过广泛获取网络舆情,建立各级有关部门下情上传、了解民意的平台;通过分析研究网络舆情,提供决策参考和网络信息预警。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广泛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就财政大数据分析功能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我们要针对国家财政工作内容,进一步拓展业务与功能。在这个方向上,我们要重点解决有效对接的问题,要主动发现需求,快速反应,积极行动。

二是紧抓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有利契机,争做区域发展的重要新型智库。区域发展的新型智库应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问题和所需经历的阶段、必须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与规划。在做区域发展的智库方面,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协同的问题,站位要高远,要能够从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加强内外联系,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如我校李秀香教授,着重从事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研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中央及省级领导批示。2015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汪洋分别对她的关于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加大保护力度的调研成果做出重要批示。这是继去年李秀香教授关于内湖天然渔业转捕为养政策的调研报告获汪洋副总理批示后,又一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三是紧抓江西省昌九一体化、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战略有力推进实施重要契机,争做江西省地方发展重要新型智库。这方面,我校的积累相对较多,我校获批的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四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都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大批产生了较好实际效果的研究成果。在建设支持地方发展智库方面,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落地的问题,要尽量让我们的政策建议真正转化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发展决策。二、狠抓合作项目落地开花,积极发挥新型智库功效

一是明确工作方案,主动联系合作。实现省部共建后,按照以上几条思路,我校确定了“主动联系、多方洽谈、逐步推进”的智库建设工作方案,首先加强了与地方有关部门的战略合作,整合资源,快速融入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学校统筹规划了战略合作目标单位,主动分析合作需求、找准合作定位、联系合作事宜,很快就打开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从学校主动洽谈对接,到合作单位来访寻求合作,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形成良好态势。截至目前,我们先后与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西省商务厅等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及汇仁集团等大型企业等30余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二是积极对接需求,建立保障机制。针对战略合作关系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行动,我校在建立保障机制、持续推进合作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①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每年梳理已签订的所有合作协议,明确对接单位、支撑单位,将战略合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承接院所,由对接单位制定合作推进计划。②积极推进高层互访。通过建立高层联络机制,定期互访,加强高层对话沟通,了解合作对象核心需求和重大关切,建立深度互信。③积极组织项目协调。校属各单位瞄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每逢国内、省内重大战略调整之际,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强省战略等一经推出,即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协调,通过双方务实合作,有力支撑了项目的落地开花。

三是推进精准服务,深耕细作结硕果。我们通过联合组建研究机构,推进合作研究的常态化;通过承担发展规划项目,较好地发挥决策咨询效用;通过聚焦技术产品研发,推动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打造高端研讨平台,真正起到建言经济发展的智库作用。如我校有关院所承担了江西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课题“江西省城镇化规划与配套政策项目”“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我校“高性能纽扣式超级电容器”研发项目落户南昌小兰开发区,“冷链物流智能监测系统”与上海福克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合作;与江西日报联袂打造了《财大论道》专栏,与江西省发改委联合推出《江西经济研究》《发展改革研究》等内部刊物;学校还承办了财政部第二期巡视工作培训班、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师资培训班,商务部援外培训研修班,民政部社工人才培训项目、社工实务高级培训班、“三区”人才帮扶计划管理人员培训班等。三、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强智库团队建设。智库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具有复杂性和全局性,单一学科专业难免力不从心。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凭借各自专业和学科单打独斗、孤立地研究社会问题的弊端。坚持学术创新,以创新服务社会,在组建新型智库创新团队时,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实现多学科专业融合,以实现信息共享、合作共进为目的,产生“1+1>2”的双赢甚至多赢效果。高水平有特色的创新团队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到:①继续完善支持团队合作的科研管理制度。完善激励科研合作的有效组织和制度形式,加强管理与考核,保持新型智库创新团队的创新性、稳定性和延续性。②引导智库团队依托并服务于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成果培育计划,打造一批与重点学科紧密相连、研究方向明确、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智库研究团队。③鼓励跨学科跨机构组建智库团队,大力支持国际化团队。继续创新管理模式,围绕国家战略及大政方针,聚焦重大基础性、整体性、交叉性问题,集合不同学科的优势组建团队,培育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探索建立科研特区,对国际化团队给予特殊照顾。

二是推进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出台,旨在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从微观层面来说,组织创新团队本身就是一种协同创新。目前,江西财经大学有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还远远不够,今后要继续培育与加强建设。①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争取更多支持。我们要努力争取三方面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从人事、税务、劳动用工和激励等多方面争取优惠和促进政策;经费支持,从支持新型智库建设出发,争取政府必要的经费拨款;关系协调支持,协同创新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有些关系超出了大学的职能范围,需要政府出面。②要拆除制度壁垒,打通内外合作创新之路。我们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工作局面,积极走出去,开放办学,要清理并改革对外合作与交流制度,废除阻碍协同创新的规定和限制。③要主动融入社会,结成社会化创新联盟。江西财大与江西省发改委等30余家省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这不仅是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资源,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与维护,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层次与范围。

三是进一步突破地域限制。就拿江西财经大学来说,我们地处江西,但我们的智库功能不能仅限于江西一地一域,要大胆地走出去,关注区域发展,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如,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联系,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是我校关于新时期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些总结,以及个人关于新型智库建设的一些思考,还很不成熟,请多指正。

谢谢大家!“十三五”期间高等财经教育及我校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陈晓红第一部分 “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形势一、新常态及应对

1.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是速度变化。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速在9%以上,现在降到6%~8%,今年7%多一点,明年大概是6.5%~7%的中高速增长。

二是方式转变。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消费,以往我国重化工业等大规模投资基本上占到GDP的60%多,今后逐渐转为以消费升级为主导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是结构优化。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存量并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增加有效供给,我们要用有效供给来满足这种消费的需求。

四是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国家正大规模推动“双创”,即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2.社会发展新常态

当前社会发展新常态和社会变革特征可以概括表现为: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等等。如果还用过去的思维模式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行的,过去的经验可能反而成为负债,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

3.如何应对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种慢慢地崛起不是侵略式、扩张的崛起。今天凌晨传来好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现在SDR的权重里面,人民币的权重已经排名第三。人民币一直没有实现可自由兑换,但在明年十月份以前就可以完全实现,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进步。有人担心人民币会不会贬值?短期来说可能会贬值,但是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将更加坚挺。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眼于实现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

4.应对新常态下的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包括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网络强国、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产业结构走向服务业化、智能化和高端化、人民币加入SDR等战略。(1)创新驱动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战略。高等教育应关注国家战略,财经类院校也要立即响应国家战略需求。(2)网络强国战略。今年6月,“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时候,中央网宣办主任鲁炜介绍了很多有关情况,希望我们推荐从事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的高端人才,国家急需储备大量网络安全人才。(3)制造升级、信息经济和现代服务战略。制造升级包含“中国制造2025”战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中央最近提出“精准扶贫”。什么叫精准?就是通过大数据来精准掌握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由此可见大数据已渗透到每个行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教育、医疗、娱乐等等都可以加互联网,都是一种跨界的融合,现代服务业中的医疗养老和文化、旅游、娱乐等都是这种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制造2025。从外部环境看,美、德、英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制造业新制高点的“再工业化”战略。中国的“世界工厂”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发达国家正在实施“再工业化”;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印度和拉美国家则拥有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从中国制造业形势看,2013年工业占GDP的37%,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发电设备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占全球比重的41%;机床占全球比重38%。在500余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速,劳动力供给减少,急需一批优秀的技术产业工人,所以我们要走向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中国要在2025年成为制造业大国,2035年成为制造业强国,2045年成为世界顶尖的制造业强国。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战略及财经类院校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使命。

我们需要关注信息经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思维是“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都对教育、医疗、金融、零售、游戏、信息服务等行业起到颠覆性的革命。小米手机完全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第一时间分析客户需求,仅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上千亿的销售额,这就是一种颠覆。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基本精神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谋划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主要精神如下:

1.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就是实现小康社会最大的民生工程,实现共同富裕。

2.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大概GDP每年增长6%~6.5%就可实现,关键是要实现共同富裕。此外还包括以下目标: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高校老师,要有使命感,扶贫要落到实处,可以捐助困难学生,扶助当地产业,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3.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

4.五大理念(1)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实施创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