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2 06:31:15

点击下载

作者:子志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

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试读:

前言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我们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的亲疏,都与口才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在使我日趋成熟,日趋合乎情理的时候,我曾经有一张言行约束检查表。当初那张表上只列着12项美德,后来,有一位朋友告诉我,我有些骄傲,并经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我立刻注意到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并相信这足以影响到我的发展前途。随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所说的话,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伤害别人情感,甚至禁止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如“当然”、“一定”等,而用“也许”、“我想”来代替。由此可见,具有高超的说话水平,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复杂、社交活动频繁的社会,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先用语言去沟通,去交流。而会说话的人,每说一句话则能使人如沐春风,温暖无比;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出口,能使人如坠冰窟,寒彻透骨。同样是说话,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呢?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有人能口吐莲花,把一句话说得如金丝玉帛般悦耳动听,而这样的人,也大多是生活中的成功人士。

希腊寓言家伊索年轻时在贵族家当奴仆。有一次,主人设宴,广请宾客,来者多是哲学家。主人让伊索备办最好的酒菜待客。于是,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个舌头宴。

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伊索答道:“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

客人闻之,发出赞赏的笑声。

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酒席,菜要最坏的。”

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大怒。

伊索却不慌不忙地回答:“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中出来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东西啊!”

主人听后,说不出话来。

的确,舌头具有“特异”功能,它有时能左右一个人的命运,有时还能影响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时还能决定人际关系的好坏。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锻炼出一副好口才。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更具魅力,字字如珠玑,句句入肺腑呢?怎样使自己在批评时,做到轻重有度,褒贬有节呢?怎样在辩论时,攻如破竹,守若金汤呢?答案就在《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一书里。《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一书通过大量经典的口才实例,从赞美、批评、拒绝、谈判、辩论等方面生动具体地阐释了好口才是怎样炼成的和提高说话水平的实用方法。

朋友,当你逐页阅读本书时,你会从中学到说话轻重有度、褒贬有节的批评技巧;会学到进退有余地、游刃有空间的与朋友说话的方法;会明白与同事说话要知深浅,与领导说话要讲策略,求职时,说得好不如说得妙……

总之,只有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炼就一副好口才,才能使自己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窝里,才能让口才帮助自己改变命运,才能让口才帮助自己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第1章 字字如珠玑,句句入肺腑:让语言更具魅力的艺术

善语迎人,亲如兄弟;恶语迎人,害于戈兵。——管仲一句漂亮话之所以漂亮,就在于所说的东西是每个人都想到过的,而所说的方式却是生动的、精妙的、新颖的。——[法]布瓦洛

说话时要巧用心思

与人交谈时,要巧用心思,谈吐要从容,切忌在情况突变的情况下,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去应答对方的刁钻提问或刻薄之语。巧用心思,才能帮你渡过“语言”的难关,才能使你应变自如。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可见,具有高超的说话水平,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口吐莲花”,具有高超的说话艺术,希望展示自己超凡脱俗的说话魅力。但是,却往往事与愿违。有些人一开口,要么一句话就把别人说得恼怒,要么就是一句话使自己“颜面皆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说话的艺术,不知道根据说话的环境、人物、事件等去灵活机智地变通。好口才才能决定好命运,而机敏、善变则是口才的根基。因此,我们应做到,与人交谈时,要巧用心思,谈吐要从容,切忌在情况突变的情况下,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去应答对方的刁钻提问或刻薄之语,只有巧用心思,才能帮你渡过“语言”的难关,才能使你应变自如。

清朝的纪晓岚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是一个具有高超说话水平的口才高手。

有一天,乾隆想开个玩笑难难纪晓岚,便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纪晓岚答道。“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就去死!”乾隆立刻说道。“这……臣领旨!”“你打算怎样去死?”“跳河。”“好,去吧!”

纪晓岚走后,乾隆边漫步,边吟诗。可一首诗还未念完,纪晓岚就跑了回来。

乾隆问道:“纪卿,你怎么没去死?”“我碰到了屈原,他不让我死。”纪晓岚答道。“此话怎讲?”“我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大夫从水里向我走来,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晓岚,这就不对了,想当年楚王是昏君,我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还算圣明,你应该先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的,你再死也不迟呀!’”

一席妙语,纪晓岚竟抵制了皇上的“圣旨”。

古人曾说:“言而无巧,行之不远”。由此可见,一个人不具备活泼而敏捷的警觉性,就会说出许多错误的话语。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才能使自己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帮自己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跳出思维的“盒子”,随机应变

要想使自己造就成口若悬河之才,在各种场合中,就一定要打破思维的桎梏,随机应变,并抓住机会,运用各种技巧去“攻击”对方,让自己掌握谈话的主动权。

会说话才会做人,会说话才是本事,会说话才会交际,会说话才会处世。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每做一件事都离不开语言。那么,如何把话说得滴水不漏,如何把话说到别人的心窝里呢?关键就是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说话的人是什么身份,我们要想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在遭到对方的语言攻击时,即使是善意的,也要立即反击,否则,便会给人留下“软弱可欺”的印象。当然,攻击的最佳的方式不是用恶毒的语言去咒骂,而是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用诙谐、调侃、玩笑的语气去反驳对方,这样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又让对方意识到你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

1986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上,英格兰队与摩洛哥队决战前,英格兰队教练罗布森得意地对媒体说:“在这场比赛中,我们英国人简直可以把摩洛哥队装在口袋里。”

面对媒体,罗布森之所以敢说“大话”,是因为两队的实力确实悬殊,英格兰队实力强大,而摩洛哥队却是一支弱队。

比赛结果是两队打成了平局。在记者招待会上,摩洛哥队教练法里亚知道反击罗布森的最佳时机到了,他没有用传统的方式去嘲笑对手,而是根据事情的实际变化说道:“蒙特雷的天气实在太热了,罗布森先生不得不脱去外套,……所以,他没有口袋把我们装起来。”

比赛前,在罗布森看来摩洛哥队就是囊中之物,言外之意就是可以毫不费力地打败摩洛哥队。但是,面对对方的语言攻击,法里亚没有报传统的思维来缚,而是随机应变,在情况有利于自己时,才开始“反击”罗布森。他说罗布森先生不得不脱下外套,言外之意是:摩洛哥队也不是弱派,从而巧妙地驳斥了对方。

实践证明,随机应变能力强的人能应付他人的攻势,展现才能与智慧,在交际中处于有利地位。

要想提高社交口才的应变能力,还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第一,想象要丰富。在关键时刻能说出一些“神来之语”。因此要提高应变能力,就要善于对讨论的话题展开联想,这样就可以随机应变,应答自如。

第二,要了解对方。如果不了解和自己说话的另一方,就不能掌握他的思想状况、心理特征,说话就没有针对性,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了解了对方,才能随时根据对方的变化作出反馈,并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

第三,应变能力总是和心态有关。要想提高应变能力,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谈话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情况,要遇事不慌,并根据不同情况随时转换话题。

巧妙施展口才“柔道术”

学会施展各种口才“柔道术”,增添自己的语言魅力,会尽可能地避免在社交活动中失误。

古人说:“人生惟有说话是第一难事。”乍听之下,便会觉得奇怪:从婴儿时期的“伊呀”学语开始,人生几十年,说话难道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吗?是的,的确如此。说话难就难在要说得恰到好处。

有一次,一位美国客人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之后,在附近一家个体饭店吃饭。老板娘烧得一手正宗湘菜,使美国客人吃得十分满意。

客人付款之后,突然发问:“如果毛泽东主席还在,会允许你开店吗?”

这话不好轻易回答。说允许,显然不符合事实;说不允许,又有贬低否定之意;如果干脆不回答,也会影响交际气氛。

只见老板娘略加思索后,从容回答:“如果没有毛主席,我早就饿死了,哪里还能开店呢?”

如此巧妙的答话,让美国客人赞叹不已。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都应是确定的,要符合逻辑的同一律,不能任意改变概念的范围。然而,在某些特殊场合,人们又可以利用言语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来“偷换概念”,使对话双方话题中的某些概念的本质含义不尽相同,以求得特殊的交际效果。上述美国客人的问话中,其实包含着一个隐蔽的判断。老板娘听出了客人的弦外之意,便巧妙地转移话题,用毛主席缔造新中国的功绩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影响,来回答客人旨在否定毛泽东主席的问题,既不轻慢客人,又维护了毛主席的历史地位。

像这样“话题转移”的语言技巧,在日常生活,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运用这种“话题转移术”时应该注意到,转移了的话题与原话题应有一定的联系,像韶山那位老板娘的巧妙回答,就没有脱离谈毛泽东主席的言语范围。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施展各种口才“柔道术”,增添自己的语言魅力,这样才会尽可能地避免在社交活动中失误。

控制情绪 借题夸张

当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话语极具挑衅性时,不要立即愤怒地反击。我们不妨借题夸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不满,这样做的效果比直接用犀利的语言去反驳要好得多。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话不投机时,情绪容易失控,要么冲对方大喊大叫,用苛责表示自己的愤怒,或是闭上嘴巴,用沉默来表示不满。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欠妥,因为大吵大闹和保持沉默都无法达到沟通的目的。所以,当我们在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的话语极具挑衅性时,不要立即愤怒地反击。我们不妨借题夸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不满,这样做的效果比直接用犀利的语言去反驳要好得多。

某次,一位记者向扎伊尔总统蒙博托说:“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

很显然,记者的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

蒙博托听了,哈哈大笑之后反问说:“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用一句没有根据的传言来质问蒙博托是否廉洁,蒙博托没有被对方刺激得暴跳如雷,反而编出一个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加重”自己的“罪行”,以讽刺记者所提问题的荒谬与别有用心,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清白,维护了自己的名誉。采用这一方法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忌被激怒。

另外,在遇到语言冲突时,我们还可以根据现在的条件进行合理想象和似是而非的夸张,就能改变结果面貌。

某小区一家住户,水管漏水十分严重,院子里已经水流满地了。主人打电话给修理工,对方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身影。

修理工来后,懒洋洋地问住户:“大娘,现在情况怎么样啦?”

大娘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游泳了。”

几乎每一个人面对这样的事情或同类的冲突时都会怒火中烧,但是你要经得起考验,要有一种更高一筹的智慧和博大的胸襟。要是大娘没有原谅修理工,而是直接斥责和批评,修理工的脾气如果不好,扭头而去,那孩子们可真得学会游泳了。

但这位大娘的明智在于她有意地夸张了这事件,但是用一种幽默的语气,因而钝化了攻击的锋芒,淡化了对修理工的不满,避免了一个僵化局面的形成。

无论在什么场合下说话,我们都应该控制情绪,否则,就有可能说出一些不理智的言辞,而这,无疑会影响事情的顺利解决,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以诚感人 以情动人

与人谈话时,我们要把握一点,即与人为善,特别是在自己处境不利时,如果我们把自己真诚的思想和感情直接向对方表达和抒发出来,对方也有可能动以真心,施以真诚。

有这样一句老话:“不看你说的什么,只看你怎么说的。”同样的一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效果。与人打交道时,不管是因为什么习惯,我们都要本着“诚”“情”二字去待人,否则,有可能伤害到别人的自尊,有时还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使事情无法得到解决。因此,与人谈话时,我们要把握一点,即与人为善,特别是在自己处境不利时,如果把自己真诚的思想和感情直接向对方表达和抒发出来,对方也有可能动以真心,施以真诚。因此,有人说,以诚感人,以情动人,是使语言最大魅力化的技巧之一。

在遭遇到困境时,真诚、充满感情的话语,常能感动他人,从而使自己走出困境。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一位18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

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年轻顾客。他衣衫褴褛,一脸的悲哀,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年轻的顾客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在哪儿。

当年轻顾客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年轻顾客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什么事?”那年轻顾客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姑娘一时竟不知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什么事?”那年轻顾客再次问道。“先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年轻顾客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是的,的确如此。”年轻顾客回答,“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您祝福吗?”停了一下,年轻顾客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

年轻顾客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

姑娘目送着年轻顾客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金戒指放回了原处。

这位姑娘成功地要回了年轻顾客偷拾的第六枚金戒指的关键是:在尊重谅解对方的前提下,以“同是天涯沦落人”凄苦的言语博得对方的真切同情。对方虽是流浪汉,但此时却握有打破她的饭碗的金戒指,极有可能使她也沦为“流浪汉”,因此,“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这句真诚朴实的表白,却饱含着惧怕失去工作的痛苦心情,也饱含着恳请对方怜悯之意,终于感动了对方,使对方退还了戒指。

美国小说家韦拉凯瑟说:“真诚是每个艺术家的秘诀,而每位演说家都应该是一位艺术家。这是一个公开的秘诀,十分有效,这如同英雄的本领一样,是不能拿假武器去冒充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用真诚的语言去打动人心,使其感动,也就是“以诚感人”。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往往能打动对方,从而打破僵局。

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数字化

要想让别人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多运用数据。我们可以在与人谈话或写工作计划时,多引用一些相关的、准确的数据,这样就能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说话是人们每天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从“清晨睁开眼睛起床开始,一天中几乎所有的事都必须用语言来推动。”因此,语言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最简单、最平凡、也是最重要的事。正因为语言与人们息息相关,所以说话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时表达的意思难免很抽象、很模糊,对方难以很快接受或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讲话过程中利用现实生活中某个常见的、具体的东西来作比喻,或作比较,对方就容易理解了。

另外,有时为了让某一事物说得更具体、更真实,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还可以使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而不是用“也许”、“大概”这样的语言。不过,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可信度而引用一些数据,使对方能从数据中感受到自己观点的可信度。

美国记者爱德文·史路森为了说服人们充分利用尼加拉瓜大瀑布的能量,便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知道,美国境内有几百万穷人,吃不饱,穿不暖,然而在尼加拉瓜瀑布这儿,却平均每小时浪费相当于25万条的面包,每小时有60万枚新鲜的鸡蛋从悬崖上摔下去,在漩涡中制成一个大蛋卷。如果印花布不断地从一架像尼加拉瓜那样宽达4000尺的织布机上织出来,那也就表示同样数量的布料被浪费掉了。如果把卡耐基图书馆放在瀑布底下,大约在l或2小时内就能使整座图书馆装满各种好书。

……

在这里,爱德文·史路森没有用苍白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去向人们证明充分利用尼加拉瓜大瀑布能量的重要性,而是运用了许多数据,使语言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既让听众感兴趣,又增强了说服力。

工作中,一部分员工在向上司汇报自己的工作计划时,常常忽略了数据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他们眼里,相对于宏伟的计划来说,数据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细节,完全可以忽略。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细节往往关系到一项工作乃至整个事业的成败,因此他们的工作计划往往也得不到上司的认可,从而也严重影响了自己工作的业绩。

要想让别人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适时适当地运用数据。我们可以在与人谈话或写工作计划时,多引用一些相关的、准确的数据,这样就能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当然,有些数据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查才能得到的。这时,我们也不应因为觉得一两个数据并不重要而放弃。很多时候,往往就是那几个不起眼的数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知道,有时候别人能否接受你的观点,其关键不是华丽的词藻,不是含糊不清的“大概”、“也许”,而是那些你最不重视的数据。

简短、精炼是最有力的表达方式

要使自己的语言“简短、精练”,说话就要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同时还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僻,有力度,有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那些受人尊敬的说话高手,在与人交流时,不管其谈话内容是什么,也不管受话的另一方是什么身份,他们的说话都极具感染力,使对方愿意听、乐意听。这其中就包含两个特点:

第一,擅用简单的语言来叙述。

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一生中最推崇简洁的语言。他曾说过:一个字能说明问题就别用两个字,这是许多政治家的共认。例如,在二战期间美国人担心日本夜间空袭,于是政府部门颁布了灯火管制命令:

务必作好准备工作。凡因内部或外部照明而显示能见度的所有联邦政府大楼和所有联邦政府使用的非联邦政府大楼,在日军夜间空袭时都应变成漆黑一片。可通过遮盖灯火结构或终止照明的办法实现这种黑暗。

当富兰克林·罗斯福获悉这项指令后,他换上了自己的命令:“要求他们在房屋里工作时必须遮上窗户;不工作时,必须关掉电灯。”

哪一种说法听起来更有说服力呢?第一个命令废话连篇,给听者增加理解的负担,只有在删掉那些官样文字后才能明白这条命令。罗斯福的话简短明了,并以谈话的方式说明,更妙的是,罗斯福通过让活生生的人参与具体的工作,使这条命令具有活力。这就是简短语言的叙述。

第二,表达的语言“精而准”。

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在交流思想、陈述观点、发表见解时,为了使对方能够很快了解自己的意图,领会要领,往往使用高度概括、十分凝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问题的本质特征表达出来,以取得一语中的、以少胜多的效果。不少说话高手都具有这种能力,他们善于高屋建瓴地把握形势,抓住问题的症结,且能用准确精当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达,充分体现了语言表达的魅力。

美国总统林肯在一次视察途中与同船的船员们握手时,有一位工人却缩着手,面对总统腼腆地说:“总统,我的手太脏了,不便与你握。”

林肯听后笑道:“把手伸过来吧,你的手是为联邦加煤弄黑的。”

短短一句话,听似极为平常,却高度概括,得其要领,充满感情。

当然,精而准的语言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精”要适当,恰到好处,否则,如果生硬地掐头去尾,只能是得不偿失。

要使自己的语言“简短”、“精练”,说话要干脆果断,不拖泥带水,同时还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并善于综合概括。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交流语言,才能准确、精僻,有力度,有魅力。

然而,很多人在与人交流时,却没有掌握这两点技巧,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唠叨和琐碎得令人讨厌。由于抓不住事情的重点,也不知道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来表达,以至听者茫无头绪,杂乱无章,索然无味。毫无疑问,这样的说话方式不要说与“魅力”无缘,即使让对方接着听下去,恐怕对方都没有那份耐心了。

简洁、精练的语言之所以能够增添说话的魅力,是由于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高超,话语的简炼常常体现出说话人分析问题的快捷与深刻。

语言的节奏既要鲜明,又要适度

口语表达要有波澜起伏、灵活多变的节奏,要有急有缓,有断有连,有起有伏,有张有弛。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只有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换句话说,口语表达要有波澜起伏、灵活多变的节奏,要有急有缓,有断有连,有起有伏,有张有弛。

讲话也是一种声音艺术。在公众场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神态自若的口才高手以跌宕起伏的节奏,清晰响亮的声音,激起了听众们的感情波澜。轻声细语时,那娓娓动情的谈吐,似潺潺流水,清澈流畅;沉郁时,那宽厚低沉的音色,又像呜咽的箫声,舒缓而又深沉。这样的说话者,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

19世纪,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参事会作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时,他中途突然停下来,一声不响地看着听众达72秒之久,正当人们满腹狐疑、猜测不定时,他说:“诸位刚才所感觉的局促不安的72秒长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在这里,赖白斯妙用停顿,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理解,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鲜明的节奏感,抑扬顿挫,张驰有度,是一种讲话的技巧。赖白斯妙用停顿,有助于听众对内容的理解,使讲话获得了极佳的效果。不过,讲话时哪里该断,哪里该连,都应该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如果当连不连,就有支离破碎之感;如果当断不断,就会使人听起来混沌模糊。

讲话的节奏与停顿,是口语表达中重要的一环。会说话的人可以用一个巧妙的停顿,扭转听众的情绪和谈话的气氛;不会说话的人,则常常会因为节奏失控而使谈话陷入僵局。节奏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说话内容的变换来实现的。但内容变换不能太频繁,如果经常大起大落,也会使倾听的一方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节奏既要鲜明,又要适度。

不过,说话时除了要注意节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注意说话音调的高低。

说话时音调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谈话效果。比如做客时如果你在主人家里大声高谈阔论,肯定会让人心生不满;声音太小,对方听不清楚,也会怪你故作神秘不尊重人。

第二,掌握好说话的速度。

话说得太快,别人有可能听不清楚;说得太慢,对方心里就会很着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谈话效果。

净化语言,避免负面影响

在交谈中要避免负面影响,就要做到不随意地对他人言行意图加以揣测,慎用假设,要善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古人曾说:“一句话能够把人说得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得跳。”的确,在与人沟通时,要做到信息量充分而恰当,是要有一定匠心的。可是有的谈话者在交谈时,常常由于语不尽意,在必要信息已基本传达完以后,仍然不放心地添上几句,或出于习惯,无意地多言几句,从而造成偏离原有谈话方向、破坏原有谈话意图的负面影响。那么,谈话时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得不偿失的负面影响呢?

第一,消除功利色彩。

一般情况下,在交谈中体现出功利色彩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言语的功利性很露骨地体现在话语中,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较好的证明:

某销售公司的一名推销员,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接到老总的一个电话,电话中老总对他说:“雪天路滑多保重。”正当他因这句话感到周身温暖时,老总接着又说:“别摔断了胳膊腿,最近业务很多,本来人手就少,摔坏了就把生意给耽误啦!”

推销员听到这里,气得立即摔了电话。他想:我原以为老总对我挺关心的,哪知他关心的不过是自己的生意,公司的管理太没有人性化了!作为老总为公司的业务着想是无可非议的,老总把对员工的关切和对业务的关切结合起来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个老总开始说的话确实体现了这一点,但后来说的具有很明显、很露骨的功利色彩的话,却冲淡和破坏了他关心员工安全的含义,产生了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要在谈话中自觉地隐去过强的功利色彩。首先,要正确处理功利和非功利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功利反而会破坏谈话的效果,也是可能违背谈话的初衷,淡化功利常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其次,要运用意犹未尽的言语策略,特别是不把具有功利色彩的话说尽,甚至完全可以不说,把它们隐含在诸如表示关切意义的话语中,这样既能体现说话人的关切,又能让听话人感到温暖,并且从中悟出领导的意图和自己的责任。

第二,去掉假设。

我们在交谈中常常要用到判断和推理。判断和推理中有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即假设一个前提,然后根据这个假设的前提推出一个假设的结论。在语言形式上假言判断和推理常用“如果……那么……”的句式。但我们在和有对立情绪的人谈话时,在对有些情况,特别是对方的心理需求不能准确把握时,用假设判断推出的假设结论,常常会给人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某公司要提高员工8%的工时定额,员工对此有意见。

员工派代表问老总:“为什么要提高8%的工时定额?”

老总说:“我们公司现行的工时定额不够合理,这次我们定的指标是经过反复核算的,只要大家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完成。如果大家只想少干活多拿钱,企业还怎么发展?”

员工代表听到老总的回答后,愤怒地说:“谁想多拿钱少干活?太小看我们了!”就这样,交谈不欢而散。

老总的话开始还是很理智、很通情达理的,也是有理有据的,糟就糟在“如果”以后的话上,因为这种假设是不负责任和缺乏依据的,它低估了员工的觉悟,造成了破坏前面话语含义的负面效果。由此可见,在交谈中要避免负面影响。就要做到不随意地对他人言行意图加以揣测,慎用假设,要善意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正确的肢体语言能为你加分

不管你的语言天赋如何高,表达能力如何强,如果你的肢体语言不到位或是不得体,同样能影响谈话效果。

与人说话时,“口吐莲花”“一鸣惊人”等等,都能使自己的语言大放光彩,从而令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但是,得体的肢体语言有时也能给我们的谈话增添无穷的魅力。

在与人说话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一定能受到对方的欢迎。例如,在谈话过程中,你的身体要轻微前倾或者在椅子上往前欠一下身子,介于只坐在椅子的边缘和全部躺靠在椅背之间,这样表明你很有热情和对话题的专注;不要吝啬微笑,在听对方讲话的过程中适当地微笑,表明你在认真地听话,而且对他的发言表示认同;点头可以和微笑同时进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点头的姿势不是简单的一个动作,对不同意见的认同程度可以用不同的点头力度来表示;运用适当的手势来强调你发言的要点,虽然连说带比画对谈话的效果没有什么好处,但是偶尔用恰当的手势来强调你要特别提起的某个问题或者事件,则可以更加引人注目,加深对方对此事的印象。

肢体语言的魅力提醒我们:在与对方谈话时,要格外注意细节。某公司经理到银行贷款时,就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事后他绘声绘色地说,“公司贷款不同于商业谈判,不能用眼睛逼视对方,这样会使对方产生一种反感心理,不利于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思想。因此,谈话时,我的眼睛通常只盯住放贷科科长鼻尖下方到嘴唇上方的那个部位,这样,对方在说话时我就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并能够快捷地调动思维,做到准确及时的回答;而且我的表情不会有所拘谨,可以始终保持自然,再不时配以真诚的微笑,表示我对他所说的话能够理解和认可,结果我们之间谈得很融洽,公司要求贷款的事情自然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办事时,如果正确地利用了肢体语言,就会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增加办事成功的保险系数。但是,在此需要提醒你的是,不管你的语言天赋如何高,表达能力如何强,如果你的肢体语言不到位或是不得体,同样能影响谈话效果。

生活中,人们不正确的肢体语言主要表现在:衣服的口袋里装满东西,其中一些还叮当乱响;谈话之间,手指不停地敲打桌面,胳膊或者手掌在椅子的扶手上不断地滑动;摆弄自己的头发、衣角、手表或其他首饰,摸耳朵、胡子或者揪鬓角、睫毛;面部神经抽动,嘴部不自然地抽动;咬、抠指甲盖,绞扭双手,抓弄手指;摇头晃脑,目光不断扫视四周,心神不定地摆弄衣领;翘二郎腿,或者不停地抖腿,身子在椅子上不停地摇晃等等。

李先生第一次到女朋友家做客时,得知未来的岳父大人正在研究股票,想做一些小额的投资时,已在“股海”沉浮多年的李先生为了投其所好,便向老先生侃起“股经”来。他说得头头是道,老先生也听得津津有味。李先生见状,心花怒放之余忘了“规矩”,他脱掉鞋子,把脚盘在沙发上,边用手指伸进袜子里挠起脚后跟,边继续向老先生传授“经验”。却没想到,老先生的脸色突然“晴天转多云”,他挥手示意李先生打住话头,什么也没说,就背着手回到房间,连中午饭也没出来吃。

李先生回到家里后的第二天,就收到了女朋友发来的“绝交信”,李先生失恋了。他抱怨女友清高,边分手都不给他一个理由,也抱怨老先生太傲慢,太难侍候,却没有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事实上,正是他不得体的肢体语言,让女友的父亲从心里反感他,从而影响了女友的看法。试想,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当众挠脚没有修养的人呢?谁又愿意嫁给一个虽有好口才,有工作能力,但肢体语言太“肤浅”、太“庸俗”的人呢?

由此可见,在谈话中,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才能为自己获得好人缘加分。

从容不迫才能使谈话更精彩

从容不迫的谈话方式,可以消除对方的心理障碍,使其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打开话匣子,从而达到谈话的预期目的。

人类语言交流的实践证明:在同一环境中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场合要求采取与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说话的目的。但是,很多人却总是在与对方一见面,就匆匆忙忙地开口,滔滔不绝地说上一大堆话,本来以为会给对方一个好印象,没想到往往事与愿违。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别人的好感,这种谈话技巧需要时间和准备,因此与人谈话时,切不可操之过急。

善于谈话的人,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闲聊式的方式和对方交流。比如你要去采访某人,和他聊天时并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聊或狂侃一通,而是要在似乎无意中有意引导采访对象,把话题逐步纳入自己的轨道,做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种从容不迫的谈话或采访方式,可以消除采访对象的心理障碍,使其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打开话匣子,从而达到预期的采访目的。

某著名学者曾这样说过:“要做好采访工作,我的体会是放下架子,善于谈话。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聊天把要采访的内容记在脑子里,回去后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好文章。”他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美国一份中文报上发表了一篇采访我的文章,我读后发现一点都不错,说的是我的话,情况也很正确。但我就是想不起来记者是怎么采访我的。最后,还是我的家人提醒了我,说某天某人找我聊天谈家常,这些话就是那天讲的。我这才恍然大悟。”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聊天式采访能使采访对象解除局促的心理,松懈紧张的情绪,和谐自然,不知不觉地露出真情。聊天,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在茶余饭后,工间休息,行路途中,走亲访友过程中,通过一番闲聊,就可以从中获得许多信息。

如果缺乏必要的准备,也许你在谈话中,并没有想要伤害对方的意思,但是,有的时候却在无意中刺伤了对方。因此,在谈话采访之前,你不妨先回答下面15个问题:1. 你是否常常请求对方赶快说明事情?2. 与对方交谈时,还会想其他的事情吗?3. 你是否常常想打断对方的谈话?4. 你喜欢别人为你介绍陌生人吗?5. 即使和亲朋好友谈话,也会有没有话题的时候吗?6. 当对方中断你的谈话时,你焦急吗?7. 你和不熟的人说话时,会觉得忐忑不安吗?8. 当你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其他人的坐立不安?9. 你觉得幽默的感觉如何?10. 你觉得用家常话会很难和别人交谈吗?11. 交谈时,争执的情形是否比较多?12. 你是否会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的争执呢?13. 在会谈中,你是否会认为提早结束比较好呢?14. 你对这种愉快的说话气氛感到高兴吗?15. 你认为开始和别人交谈时,会很困难吗?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回答里有5个“是”以上的话,那么你就有必要做好充分准备而不必匆忙去参加什么谈话了。

另外,要想和别人的谈话更精彩,你不妨在进行访谈前,就先通过一些其他渠道去了解对方的背景、爱好、行为习惯,这样做到知己知彼,谈话的过程中你就能掌握主动权,游刃有余地和对方交流,而不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使谈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无声胜有声,借助手势说话

好花还需绿叶扶,有了好口才,加上恰当的手势就能提高说话的分量,能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说话的方式与内容同等重要,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代表着你的个人素质。为了加重自己说话的份量,或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我们有时可以恰到好处地借助手势来说话,好花还需绿叶扶,有了好口才,加上恰当的手势就能提高说话的效果,并且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演讲时,人们会更多地借助手势。

一般情况下,手势是人们演讲态势的主要形式。借助手势说话的关键在于“助”,它既不同于烘托语,可代替讲话,又不同于演节目,可以用手势演出情节。手势有两大作用,一是能表示形象,二是能表达感情。许多演讲家的手势语就能独显其妙。

两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远征途中,因为断水,全军面临崩溃的危急形势。亚历山大在战马上作鼓动演说:“勇敢的将士们,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会找到水的。”只见他右臂向正上方高高举起,张开五指,而后迅速有力地挥下,使人有无可置疑之感。讲到“壮士们,勇敢前进吧!”他右手平肩往后收回,然后迅速有力地将五指分开的手掌猛地推向前方,给人一种锐不可挡、所向无敌的坚定气势。

可见,恰当的手势不仅有助于表达情感,而且,有很大的包容量,往往“无声胜有声”。

当然,并不是在所有的场合都能随意地借助手势。借助手势也要讲场合,讲事情,特别是在与长辈或两个人相处时,不要过多地运用夸张的手势,否则,会适得其反,对方会因你不合时宜的手势而否定你,甚至否定你的人品和能力。因此,我们要善用手势,要用得好,用得妙,手势才会为我们的语言增添魅力。

剔除语言中的坏习惯

说话是习惯的产物。当我们注意纠正语言中的坏习惯时,良好、高雅的谈吐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具魅力,更放光彩。

生活中,我们常会脱口而出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关你的事!”等,它们通常都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在某种情况下,我们运用它是合适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运用它都会造成别人的反感,从而使谈话中断或出现其他问题。“为什么”和“不关你的事”都是一句极为霸道、极为不礼貌的话,甚至可以称为是一种语言暴力,说这种话非常容易引起谈话双方的冲突。因此,在和别人谈话时,不管你处在什么样的立场,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你都应该尽量少说,甚至不说诸如此类的话。当你把它们像清除垃圾一样从你的“语言信箱”里删除时,你的“语言信箱”就会得到净化,说出的话就会因为少了一份霸气和咄咄逼人的味道,从而受到他人的欢迎。

在此,语言专家忠告我们,下面这些习惯语言也不宜多说,最好是从生活中剔除。

第一,别说“我都是为你好”。

因为没有人相信这种空洞的大话,这种话一出口,听到的人大都会不以为然,甚至会语带讥讽地回敬你一些不痛不痒的话,有的甚至会干脆地直接反驳你。

假如你的所作所为“的确”是为了某个人好,就要表现给他看,并举出确实可信的例子,向他证明你所做的事对他的生活有帮助。当有人跟你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时,请他说详细一点,假如他说的那一套不符合你所想要的利益,不妨直言不讳地提醒他:“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我最有资格评判什么才是对我好,就好像你才是自身权益的最佳裁判一样。”

第二,千万别说“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说这种话最无济于事,话是要威胁别人,陷阱却留给自己跳。而且这样的话很容易激怒对方,使俩人的关系恶化。

第三,不要说“理智一点好不好?”

许多人也许知道自己有些健忘、古怪、疯狂,可是绝不承认他们不理智,因此你这么说就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这样只会导致别人对你的反感。

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和他们说话时使用的字眼要实在、要有可信度,例如:“看一下,我是不是了解你的立场了?”接着把对方说过的话用你的方式重述一遍,这样不但确保你听得懂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同时,他们也能从你的转述中了解自己的意思。用这个方法可以消除人们的紧张,使他们觉得你和他们站在同一边、支持他们。然后你可以帮他们更加理智地想问题,从而避免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第四,切忌用吹牛的口吻来糊弄听众。

这样的情况一次二次尚不太明显,如果成为习惯那就容易被人耻笑了。有个爱吹牛的导游员,不论对法国人还是意大利国人,都不会忘记提起他的父亲。“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文化宫是我父亲主持建造的”、“这是政府大厦。附带提一下,这幢大厦是我父亲设计的”、“我们刚通过的这座斜体立交桥,是我父亲设计的。”

来到死海边,导游喊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来到死海边了,这死海……”“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旅游者打断他的话说,“它是你父亲打死的!”

说话是习惯的产物。当我们注意纠正语言中的坏习惯时,良好、高雅的谈吐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具魅力,更放光彩。

第2章 良言一句三冬暖:这样赞美最能打动人心

靠着一句赞美的话,我能多活两个月。——[美]马克·吐温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美,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美]威廉·詹姆斯

最棒的赞美是在语言里加一点“调料”

如果在赞美的话中,加上一些“新意”作为调料,那么,赞美之术就趋于完善了,而这样的赞美之辞,也最能打动人心。

假如我们一日三餐都用一碗白面条对付自己的胃,一天、两天或许还可以,但三天、四天肯定就不行了,我们的胃肯定就会闹“革命”。这时,如果我们在白面条里面加入一点佐料,如鸡蛋、牛肉丝、西红柿汤、葱花等等,那么一碗“令你作呕”的白面条就会顷刻之间变成世界上最可口的佳肴。同样的道理,赞美的话虽然人人爱听,但“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那些老话有时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此,如果在赞美的话中,加上一些“新意”作为调料,那么,赞美之术就趋于完善了,而这样的赞美之辞,也最能打动人心。不过,赞美的创新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对方的性格因素、文化背景、习俗等来决定“新”的方式。

人品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伦理、重道德的民族。所以人品成为中国人心目中一个非常崇高的东西。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视名誉为生命的重要部分。

因此,赞美一个人的品德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孔子对颜回说:“贤哉,回也!”这些赞美之辞都以人品为基点,利用专业化的语言来完成,从中翻出新意来。

地域文化背景、习俗等在赞美他人时也很重要。在西方,上司对下属的赞美一般情况下可以是“谢谢”,“你干得很出色”等寥寥数语,而在中国更可能是一顿饭,或者敬一支香烟。就国内而言,如果你面对的是山东人或东北人,你可以竖起大拇指,朗声说:“好家伙,你真行!”不知情者看起来粗声大气,很不礼貌,但是被赞美者肯定会眉飞色舞地大声回敬一句:“兄弟,你也不赖!”如果你扭扭捏捏,故作文雅,反而会引得人家不高兴。

因此,在交流中善用有新意的赞美,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更为和谐、稳固。不过,虽然赞美的“创新”极为重要,但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根据对方的特长、文化背景、习俗等,来适时创造恰当的“新”意,否则便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当然,赞美别人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比如可以用重复的语气。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同样的音调或者是语句反复出现时,常具有感化人的力量。比如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如果他仅为了提出一项政见,仅说‘民主的政府’即可。但是,他三度强调‘民’字,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人效果。”的确,每个人在听到这句铿锵有力的口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加深对这种理想政府的向往。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在反复听到一句有力度的赞美之话时,也很容易被感动。

向别人请教是特殊的赞美

当你把赞美的话改成“请教”的语气时,你收获的将会更多。“好为人师”是人性的弱点。但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表现自己的长处,并希望别人来发现自己的长处,赞扬自己的长处。因此,当我们有求于别人,或和别人有矛盾时,都不妨向对方采取请教的方式,这样既能照顾对方的自尊,又因为你的“谦虚”,而使对方自动解除对你的“警戒”,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以人为师”时,你在巧妙赞美对方的同时,还真的能取得“真经”呢。

南方某市有一位姓林的面包师。他做面包时,完全把面包当作艺术品,尽心尽力地去做。他从来不去考虑今天卖了多少面包,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在这座城市里,其他的面包师的技术都比不过他。因此,这位面包师引来许多竞争者的羡慕,但更多的却是嫉妒。其中美味面包店的老板小郭更是恨他入骨,只因为生意全被他给抢跑了,原来红红火火的面包铺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这能不使他生气吗?

小郭回到家里,满脸的怨气和失望。妻子见他这样,很是纳闷,便不解地问道:“你怎么了,今天生意不好吗?”

本来小郭就一肚子气,这下可找到了发泄的对象,于是他一股脑地把怨气都抖出来了:“都是那个该死的林老板,自从他到这里开了面包店后,其余几家都没有生意了。”。

妻子听完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想了一会儿,然后开口道:“你不要生气了,人家生意好,说明人家的面包好吃。你眼前最主要的就是提高面包的质量,来吸引顾客,要不,你就去拜访一下那个面包师,和他交流交流,不要用仇人的眼光看待这一切,天下同行本来就是一家人,我相信只要你是诚心诚意地去拜访,他不会拒绝你的。”

妻子的一番话虽有道理,但小郭仍然不愿意低头,他认为他们是竞争对手,是“敌人”,是不可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的。

接下来的日子,小郭还是那样早出晚归,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可生意还是那么冷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后来,他冷静地想了想,认为自己生意不好,其根本原因不是姓林的面包师不好,而是自己技术不过硬。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小郭便下决心去拜访对方,学点技艺。

接着,小郭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了那个面包师。对于他的到来,姓林的面包师也吃了一惊,不过他很友好地接待了小郭。“这些天你的生意很好,我不得不佩服你的手艺”。小郭诚心诚意地说,“今天我来向你请教,不知你是否愿意向我传授一些经验?”“没问题!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互相学习,说不上什么请教,咱们都是同行,应该算一家人,有钱一块挣嘛,世上的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姓林的面包师微笑着说。

就这样,俩人越说越投机,最后姓林的面包师把自己做面包的经验详细地告诉了小郭,并嘱咐他以后做面包时要用心、专心,这样烤出的面包一定回受到顾客的欢迎。

回到家后,小郭便立即动手,做出的第一块面包果然味道要比以前好。就这样,渐渐地购买者也多了,小郭的生意又恢复了火热。

赞美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如果你不是根据对方的喜爱和特点去采用“非常赞美法”,而是对什么人、什么事都运用千篇一律的赞美语言,那么这样的赞美就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对方也会怀疑你的真诚。因此,当你把赞美的话改成“请教”的语气时,你收获的将会更多。

恭维的话要说得滴水不漏

恭维的话要掂量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根据特定的事情来说,选择特定的场合说,运用得体的语气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君是拍马屁的专家,就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某君死后,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怒:“我最痛恨你这种马屁精。”马屁精忙叩头回答说:“因为世人都爱被拍马,大王您公正廉明,谁敢拍您的马屁!”阎王听了,连说:“对啊对啊,谅你也不敢拍我的马屁!”阎王说完,回头对牛头、马面说:“把他送往天堂吧。”“可是,他应该下地狱啊!”牛头提醒道。“放肆!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吗?快送他去天堂!”

阎王也喜欢听恭维的话,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每个人都是愿意听好听的,只要你恭维得有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伤人格,是会博得人欢心的。

由此可见,恭维的话要说得恰到好处,说得滴水不漏,否则,不但得不到好的效果,有时还会“祸从口出”。不过,高明的说话者总是善于捕捉能恰到好处地恭维他人的机会,并且凭“三寸不烂之舌”,或获得好人缘,或获得升迁与加薪,或获得异性的青睐。但是,恭维的话也不是随便乱说的,更不是任何时候,用在任何人身上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事实上,要说好恭维的话,需更具智慧,更要艺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喜欢听恭维的话,即使那些自诩清高,甚或是傲慢者,他们只要听到了恭维的话时,脸上虽没堆满了笑容,心中却非常高兴、非常舒服。不过,你的恭维话一定要说得巧妙,要说得恰当,才能让对方听后心花怒放,否则,不适时宜的恭维不但引不起别人的好感,反而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厌恶感。

在生活中,许多人就因为不善于恭维,常常弄巧成拙。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一次到全国最大的书店了解自己著作的销售情况。

书店经理知道这个消息后,决定为作家做件高兴的事,即在所有的书架上只摆放大仲马的书。

当大仲马走进书店后见只有自己的书时,大吃一惊地问道:“别的书在哪里?”“别的书?我们已经卖完了。”老板回答说。

很显然,这位书店经理不会恭维,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恭维话都能够为你赢来好感。恭维话要掂着对方的心理说,顺着对方的感情说,摸着对方的好恶说,根据特定的事情来说选择特定的场合说,运用得体的语气说。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因事而论,只顾信口开河,那么,你的恭维话就成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还会遭人反感的“废话”、“瞎话”了。

生活中的一些口才高手在说恭维话时,都能说得恰倒好处、说得不留痕迹,而要做到这一点,在每次开口前,我们都要把话在嘴里过滤一下,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话在什么时候说最恰当,什么话在什么场合说最合适,都要想好再开口。这样,我们才不会把恭维的话说得一塌糊涂,令彼此尴尬,或者是因为“马屁拍在了马腿上”而得罪了对方。

奉承的话要巧说、妙说

奉承的话一定要巧说、妙说,切忌过分夸张或不切实际地一味吹捧,否则,就会被人误解,也会被人瞧不起,而这,无疑是影响你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块绊脚石。

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是融洽人际关系的调和剂,是一种最有效的感情投资,而奉承就是赞美的另类形式。但是,一直以来,许多人都有一种偏见,即把那些善于说奉承话的人一律称之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人们相提并论似的。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奉承的话,只不过是方式比较巧妙而己。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些恰到好处的奉承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不过,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为对方识破,并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再者,要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

比如,你看到一位身材很胖的小姐时,你对她说:“小姐,你很漂亮,特别是你有一幅魔鬼身材。”对方的心里会怎样想呢?本来是想奉承、赞美别人一番,却因为话说得不恰当而得罪了对方。假如你换一种说法,这样说:“小姐,你的身材很丰满,别有一番韵味。”这样的话对方肯定爱听;当你看到一位流着鼻涕而表情呆滞的小孩时,你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的话,却变成一种讽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如果你说:“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效果就会好多了。

另外,奉承要恰到好处,不夸张,但要“投其所好”。

比如,一位精明的服装店老板往往会说:“夫人真是好眼光,这是我们这里最新潮的款式,穿在您身上,一定会更加漂亮!”几句话,这位太太肯定眉开眼笑,生意自然也就做成了。一位推销化装品的推销员会说:“小姐气质真好,小姐这么好的皮肤我还从来就没有见过,小姐选择了我们公司生产的一系列护肤品,将能更好地保护你的皮肤”

美国的商界奇才鲍罗齐就曾说过:“奉承你的顾客比赞美你的商品更重要,因为让你的顾客高兴你就成功了一半。”

不过,奉承的话一定要巧说、妙说,切忌过分夸张或不切实际地一味吹捧,否则,就会被人误解,也会被人瞧不起,而这,无疑是影响你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块绊脚石。

赞美的话要说到“点子”上

我们在赞美别人之前,要了解对方的喜好、禀性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抓住最关键的地方加以赞美,就容易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说话要说到点子上。”事实也的确如此,只有赞美别人最在乎、最得意的东西,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有的人喜欢别人赞美自己的能力,有的人则喜欢别人赞美他的朴素,有的人则喜欢别人赞美他的孩子……“萝卜白菜,名有所爱”。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看重的东西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赞美别人之前,要了解对方的喜好、禀性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抓住最关键的地方加以赞美,就容易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赞美的方法非常有效,就连自认为“生平不好谀耳”的曾国藩也曾不自觉地陶醉期间。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今英雄。

曾国藩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这时,一个幕僚说:“他们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

曾国藩问:“你们以为我怎样?”幕僚们不知如何回答,都低下了头。

就在这尴尬时分,走出一个管抄写的年轻人来,他轻声说道:“曾帅仁德,人不忍欺。”

众人听了齐拍手、喝彩,都认为他的评价中肯而实在。

曾国藩则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年轻人又退到了众人的后面。

曾国藩问:“他是哪里的人?”

有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中过秀才,但家里很穷,不过办事非常谨慎。”

曾国藩听完后就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这位年轻人去扬州任盐运使。

在这个故事里,曾国藩的幕僚们很想赞美曾国藩,但苦于“威猛”、“精敏”之语都已让别人先说了,因而想不出恭维他的词句。而管抄写的年轻人从曾国藩说过的“生平不好谀耳”中推断出他特别看重自己“仁德”的性格特征,于是投其所好,在这一点上加以赞美,果然让曾国藩感到舒服、满意,并由此得到了他的赏识。由此可见,只要赞美得恰到好处,其效果往往是超乎意料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没有人不喜欢听赞美的话,对他人发自内心的赞美,既能使对方感到愉快,自己也会感到心境开朗。掌握了恰到好处地赞美他人的技巧,是一个人交际能力趋于成熟的标志。

谈话结束时的赞誉更能打动人心

分手时的印象足以左右整个会面的结果,是成是败,最后一刻的表现最为重要。

有人说:“对人表示赞许,是撒向心灵的阳光雨露。”的确,真诚的赞美往往能使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但是,如果我们能在最恰当的时刻表达出自己的赞誉之词,那么收到的效果将会更好。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人的记忆和印象,都是受到“记忆的系列位置”的深刻影响,换句话说,在一件事情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开头和结尾给人的印象最深,往往具有左右整个记忆的作用。

一天,老王的同事到他家来做客,老王与同事谈得非常投机。可是当同事告辞出去,刚跨出老王家的大门,老王便“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同事的心理顿时升起一股凉意,从那以后,他见了老王便绕着走。其实,相信不管谁遇到这种情形,心里都会凉上半截。也许老王是无意的,可是对同事来说,心中总会有所猜疑,原来畅谈甚欢的兴致,也就被那“砰”地一声一笔勾销。这就足以说明:分手时的印象足以左右整个会面的结果,是成是败,最后一刻的表现最为重要。

有位女记者曾记述了她与一位艺术家会见的场面:

这位艺术家很风趣,在会谈过程中气氛非常融洽。这还没有什么值得特别一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当这位记者起身告辞时,艺术家面容诚恳地对她说:“今天听到你的一席话,使我受益不少,这些意见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真是太谢谢你了!”这番话使这位记者如沐春风,永生难忘,后来她虽然没有再和艺术家见过面,但是,他对这位艺术家的消息却一直很关心。这就是那番加强印象告别语所产生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分手前一刻说出你对当天会面的感想,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措词一定要恰当,如果说得不好,反而会抹煞了原来的效果。俗话说,“扎筐编篓,全在收口。”、“好头不如好尾”,所以,在会面的过程中,如果你常夸奖对方,可能会被人认为过于阿谀,因而反感你。但是最后分手时赞美几句,却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因此,在和别人谈话结束时,你不妨对对方说几句得体的赞美话,并使用诸如“绝对”、“非常”等一类有强调意义的词语来表达你的感受,那么,对方就会因感觉到他自己的重要性而对你心生好感,并且乐意继续同你保持联系。

认真倾听是另类赞美

倾听是一门艺术,当别人滔滔不绝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倾听,并通过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或者手势、体态等做出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和谈话对方的尊重。

有位哲人曾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是让我们少说多听。”的确,听有时比说更为重要,更能体现出你对他人的尊重。然而遗憾的是,在与人说话时,很少有人让自己的耳朵充分发挥功能——倾听。其实,倾听是一门艺术,当别人滔滔不绝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全神贯注地倾听,并通过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或者手势、体态等做出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和谈话对方的尊重。所以,学会了倾听,就是对他人无声的赞美。

乔治·吉拉德是美国的汽车推销大王,在他一生的推销生涯中,总共卖出了一万多辆汽车,其中有一年卖出汽车一千四百二十五辆,这一记录被载入吉尼斯世纪大全中。在他的推销生涯中,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有一天,一位先生来向他买车,吉拉德展开如簧之舌向他介绍,眼看那位先生就要签单了,结果却放弃了购买,走了出去。

到了深夜十一点钟,吉拉德仍在沉思为何失败,不知道错在哪里。平时这时候,他是在回味这一天的成功呢!

吉拉德再也忍不住了,拿起电话打了过去,问那位先生为什么不买他的车。“现在是晚上十一点钟。”对方不耐烦地说。“我知道,很抱歉。但是我要做个比今天更好的推销员,你愿意告诉我究竟我哪儿错了吗?”“真的?”“绝对!”“好,你在听吗?”“非常专心!”“但是今天下午你并不专心听话。”那位先生告诉吉拉德,他本来下定决心买车,可是在签字前最后一分钟犹豫了。因为当他提到自己的儿子杰克要进密执安州大学,准备当医生,杰克很有运动能力等时,吉拉德满不在乎,一点兴趣也没有。当时吉拉德一边准备收钱,一边听办公室门外另一位推销员讲笑话。

从这件事情中,吉拉德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赞美不一定是有声的,倾听也是一种赞美。如果用心聆听他人的讲话,就是对他人最大的赞美和尊重。

事实上,在和别人谈话的过程中,有时倾听比滔滔不绝更有效。做一个安静的听众,能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人,肯定是一个富于思想,具有谦虚品质的人。这种人往往也是最受欢迎的人。那么怎样做一个好听众呢?

第一,别人讲话时要专心听。当有人在和我们讲话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手里不能做其他事情,否则会被人认为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即使说话的一方地位比你低,年龄比你小,你也应该专心听他讲话。

第二,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如果从头到尾什么也不说,气氛肯定也不好。假如在适当的时候插上一句话也很好,表示你在认真地听;没有听清楚时可以问一下,不要以为这样做对方不高兴,事实上这正好表明了你关心他的话题。

第三,不要抢话。不要在提问时乘机抢过对方的话题,滔滔不绝地说,除非对方的话已说完。

第四,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讲话。在听对方说话的过程中,如果对方的话中出现了错误,不要立即打断他的话,去纠正他的错误,更不能因此而在脸上流露出轻蔑的神气,否则,就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第五,如果对对方的话不感兴趣,也不能立马打断对方的话。你可以巧妙地引出另外一个话题,而这个话题是你感兴趣、对方也很熟悉的。

从细小的地方赞美他人

抓住别人一个细小的地方来真诚地赞美,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一个口才高手,也往往是一个善于发现他人细小的优点而加以赞扬并获得他人认同的人。

假如一个人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你在和他谈话的过程中,当然就不缺乏赞美的素材了。但是,生活中平凡的人毕竟占大多数,如果你一味注意去找别人的“大事”来赞扬,恐怕就没有多少机会了。事实上,抓住别人一个细小的地方来真诚地赞美,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一个口才高手,也往往是一个善于发现他人细小的优点而加以赞扬、并获得他人认同的人。

多那·M·麦克马洪是一位设计师。一次,他受聘到一位鼎鼎有名的大律师家里设计庭园。这位律师公事很忙,但偶尔还抽空来看一下工作情形。

有一次,这位大律师告诉麦克马洪该在哪儿种石榴花和菊花时,麦克马洪便随口说道:“大律师,听说你养了许多名种的狗,还在马得逊·斯奎亚的赛狗大会上囊括了不少奖品。”

没有想到这小小的赞美,竟产生了无比的威力。大律师听后,高兴地说:“是啊!谈起这件事,我就非常高兴。我现在很乐意带你参观一下我养狗的地方,你愿意去吗?”“当然,我感到非常荣幸!”

麦克马洪跟着律师去看狗,只见每一只狗都非常精神、健康、可爱。当他们看完狗回到庭园时,律师兴犹未尽,进屋取出奖品和狗的血统证书给麦克马洪看,并告诉他如何判别狗的血统的贵贱的知识。

最后,大律师问麦克马洪:“你家有小男孩吗?”“有。”麦克马洪说。“他喜欢狗吗?”大律师又继续问道。“是的,我家那几个男孩都喜欢狗。”麦克马洪回答说。“那么,我送你一只狗怎样?”麦克马洪高兴得连连称谢。

接着律师又告诉麦克马洪许多养小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话还未说完,他就停下来,自言自语地说:“这么说你一定会忘记,还是写在纸上好。”说着,他径自进屋里去了。

十分钟后,他一手抱着一只一价值200美金的小狗,另一只手拿着血统证书和一张打满了字的纸,朝麦克马洪走来,麦克马洪真不知道该如何谢他才好。一句称赞的话,不但使大律师拿出一个半小时和麦克马洪聊天,又送他昂贵的礼物,更赢得了律师珍贵的友谊。

名誉是人的第二生命。当你真心实意地赞美一个人时,他会因得到这份荣誉而感激你,甚至会视你为人生的知己。因此,在一些必要的场合下,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更不要遗漏对别人细微处的赞美。

不过,在赞美对方时,还应注意以下细节:

第一,在还没有确认对方的喜爱时,你千万不要急于夸奖对方,否则,将会弄巧成拙。

第二,假如对方对你的赞美有良好反应时,不要就此结束,而必须要改变表现方式,一再地赞美对方同一点,因为你只夸上一两句,对方可能以为这是奉承,如果再夸上几句,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

第三,要用长远的眼光去审视你所要赞美的人和事,使自己的赞美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在生活中,“话音未落”式的尴尬并不少见,你刚夸他勇敢,他就在某一件事上表现得“惊人的怯懦”。因此,在事情还没有结果时,一定不要抢先去赞美,因为事情都是千变万化的,在最后关头失败了的事情不在少数。

用心选择对方爱听的话

赞美的话虽然人人爱听,但不是所有的赞美都能打动人心。只有抓住对方最在乎的一面去赞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命中目标,也才能为自己被他人接受打下基础。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有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别人的赞美。”赞美他人是人际关系必备的技巧,赞美的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迷人,更受人欢迎。

美国一家专门制造高级椅子的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阿特牟逊,得知建筑商伊斯曼决定建一所音乐学院和一座剧场,他非常希望能得到这两栋大建筑的座椅订单,但他也知道单凭竞标,他不一定有把握战胜对手,便决定前去拜访建筑商,希望能直接获得他的认同。

当阿特牟逊准备去拜访伊斯曼时,一位朋友好意地提醒他:“如果你想争取到那笔订单,我劝你最好只和伊斯曼会面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恐怕就没希望了。伊斯曼是个一板一眼的人,整天忙碌不堪,所以你和他说话,别忘了简明、扼要四个字。”

阿特牟逊道了谢,并准备按照他的话去做。

当阿特牟逊走进伊斯曼的办公室时,他正在翻阅一大堆公文。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来,摘下了眼镜,走到阿特牟逊的面前。“先生,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我的时间安排得很紧,你只有5分钟可以说明你的来意。”伊斯曼面无表情地说。

阿特牟逊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说道:“喔!您这房间的装饰和摆设,格调真高雅,在这种环境中办公,工作效率一定很高。我从事室内装饰的行业这么久,从没见过这样舒适的办公室。”“是吗?你这么一说,我又想起当初装潢的事了。真的很不错吧!大厦刚落成时,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最近工作太忙,我几乎都忘了这个优点了。”乔治·伊斯曼愉快地答道。

阿特牟逊走到木质墙壁前,用手摸了一下,说:“这是英国橙木制的,和意大利橙木在纹图上有些不同。你真是一个行家,要知道很少有人知道意大利橙木比英国橙木的质量要差一点。”“是啊!这是从英国进口的。我特意亲自挑选的。。”伊斯曼有几分得意地说。

然后,伊斯曼把办公室的布局、色调、手工艺的装饰和他自己的构想,一一说给阿特牟逊听。两人边聊边在办公室里来回走着,最后在窗前停住脚步。伊斯曼用平稳的语调说出自己为谋社会福利,以个人财力建造的各项公共设施,如:广场大厦、综合医院、疗养院、友爱之家、儿童医院等。阿特牟逊对他的博爱精神,和他所做的各种努力,表示由衷地敬佩。

伊斯曼又打开一只小箱子,里面装的是他从英国人手中买来的照相机,也是他研究照相机的第一个实验品。阿特牟逊问他经营之初的困苦情况,伊斯曼再追述起穷苦的少年时代,寡母靠收房租过活,他自己则在日薪5毛的一家公司做事。那时,他只想如何克服贫困,让母亲不再辛勤工作。阿特牟逊又问他做底片实验时的情形,伊斯曼神采飞扬地告诉他,那时他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工作,只在等待药品产生变化的短暂时间内,稍微休息,有时连续72个小时不睡觉。“前些日子,我去日本考察业务,买了一把椅子回来放在阳台上,经太阳一晒,油漆纷纷剥落,我自己就买了一罐油漆,亲自重新漆上,你要不要见见我的油漆技术?我们先一起用餐,然后再去看。”

饭后,伊斯曼果然带阿特牟逊回家去看那张椅子。那是一把价值15美元的普通椅子,和他亿万富翁的身份毫不相配,但阿特牟逊对伊斯曼的油漆技术夸奖不已。

看完椅子之后,阿特牟逊捎带说了一下自己的来意,伊斯曼没有丝毫的犹豫,他立即在阿特牟逊带来的定单上签了字,并让财务部门提前给了一笔定金。

他们的谈话远远超过了5分钟!

不过,赞美的话虽然人人爱听,但不是所有的赞美都能打动人心。只有抓住对方最在乎的一面去赞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命中目标,也才能为自己被他人接受打下基础。

说表扬的话要慷慨些

千万不要忘了表扬别人。一个人有一点进步就应该表扬,而且要不厌其烦,要真心真意,要随时随地。

高明的动物驯养师都知道,对于动物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都必须给予表扬,你可以说一句鼓励它的话,可以拍一下它的脑袋,也可以给它一点好吃的东西。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洋世界的驯养员们,总是在他们的逆戟鲸、海豹、海豚做完一次漂亮的表演之后,给这些动物一些鱼吃。如果对动物的每个微小进步我们都能做到随时嘉奖的话,那么对人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就要养成表扬员工的习惯,即使仅仅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不能不表扬。这样能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不要等到什么人做出突出的成绩或者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时再表扬他。只要你能发现点什么进步,不论大小,就不要放过表扬的机会。比如员工的销售业级比上个月有了一点点进步。你也应该对他说:“我一直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现在事实终于证明了我的看法是多么的正确,希望你再接再厉!”,或者给他放一天假,或者给他一个小小的物质鼓励,同时告诉他,你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相信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鼓励,都能使员工感到精神振奋,并且继续自动自发地努力工作。

另外,不管你结婚有多少年了,但你每天饭后都要对妻子说,她做的饭太可口了。有人和太太结婚已经30年了,每顿饭后,如果不说一句“多谢了,我的宝贝,菜做的太好吃了!”他就不会离开饭桌。这就是为什么他总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的原因。“谢谢你。”这句话如果你运用得适当得体,会在人际关系中出现奇迹。这句话总能使人高高兴兴地为你做事,尤其是当你真心实意说这句话的时候。有时你也可以再加点什么,或者加重语气。“多谢了。”“太感谢了。”当你说感谢他的话时,你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如果他是值得感谢的话,他也就值得你去看他。不要像超级市场里的收款员那样,谁交款她才向谁道谢,且从来不看顾客一眼。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去发现身边的人该有什么需要道谢的地方。每次你说一句“谢谢你”,其实你就是表扬了他一次,也是你对他所做的事情的一种赞许。当你能让人们知道你是如何感谢他们时,当你能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表扬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想为你做更多的事情。这样一来,你就获得了驾御别人的无限能力。

千万不要忘了表扬别人。一个人有一点进步就应该表扬,而且要不厌其烦,要真心真意,要随时随地。正像美国一位著名的亿万富翁所说的那样:“我就愿意表扬,不愿意发现谁有什么毛病。只要我喜欢的事,我就会全心全意地去做,我在表扬人方面显得极为慷慨大度。”

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背后赞美的作用绝不比当面赞扬的效果差。有时直接的赞美如果没有把握好度,会适得其反,而用间接赞美的方法则可避免这些缺陷。因此,与其当面赞扬会遇上“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不如通过第三者间接赞扬来得更“安全”,更“实在”。

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不要担心自己说的好话不被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因为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讯息,都会像空气一样流动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里。而背后赞美别人,其效果往往比当面赞美更让人容易接受,因为背后赞美更显得真诚,不“涉嫌”阿谀奉承的意思,而且有时还能化解两个人之间的恩怨。因此,当我们想赞扬一个人时,就不妨多在第三者面前说他的好话。

唐代狄仁杰虽然是一代名相,可他却屡屡在朝廷里排挤另一位大臣娄师德。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对狄仁杰说:“我之所以了解你,重用你,相信你,全是因为娄师德的推荐啊!”

狄仁杰这才明白,娄师德一直对自己以德报怨,他深感惭愧。由此可见,背后赞美人的力量的确是不可小看呀。

有位青年人在一个邻近的街区新开了一家药店,而肖一可——一位经验丰富和久有声望的药店主,对此感到非常气愤。他指责青年人卖假药,并且毫无配药方的经验。

后来,这个受到攻击的青年人准备为此事向法院起诉。

他去请教一个律师。这位律师劝告他说:“别把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了,你不妨试试表示善意的办法。”

第二天,当顾客们又向青年人述说肖一可的攻击时,他说:“一定是在什么事上产生了误会。肖一可是这个城里最好的药店主之一,他在任何时候都乐意给急诊病人配药。他这种对病人的关心给我们大家树立了榜样。我们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之中,有足够的余地可供我们两家做生意。我是以肖一可医生的药店作为自己的榜样的。”

当肖一可从别人那里听到这些赞扬的话后,便急不可待地去见自己的对手,向他表示了自己的歉意,并向他介绍了自己开店的一些经验,最后还提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有关专家认为,背后赞美的作用绝不比当面赞扬的效果差,有时直接的赞美如果没有把握好度,会适得其反,而用间接赞美的方法则可避免这些缺陷。因此,与其当面赞扬会遇上“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不如通过第三者间接赞扬来得更“安全”,更“实在”。

发掘对方的“评价需求”,适度地赞美对方

赞美也要讲分寸,讲尺度,不是所有的赞美都能使对方“心花怒放”的,这就需要我们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善于发掘对方的“评价需求”,适度地赞誉对方。

一位名人曾说:“赞美能释放或以任何方式辐射能量,通过赞美,我们可以把一个怯懦者变成坚强,把一颗恐怖的心灵改造成平和而自信的心灵,使极度神经衰弱者恢复平衡和力量,使即将倒闭的企业重获成功,使不满和抱怨变成满足和支持。”

在生活中,善于赞美他人的人,不但能更好、更快地办好事情,也能轻而易举地“俘获人心”。不过,赞美也要讲分寸,讲尺度,不是所有的赞美都能使对方“心花怒放”的,这就需要我们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去善于发掘对方的“评价需求”,适度地赞誉对方。

比如,一位好的营业员除了善于推销以外,还应该善于观察人,要在顾客一进门时,就能看出他的情绪和购买愿望。以一个业绩很高的服装装售货员为例。如果顾客是个胖子,她会拿件小一号的尺寸给对方试穿,如果是个瘦子,会取出大一号的尺寸,顾客当然知道自己穿几号的衣服,就会对售货员说:“不行,我是穿某某号的。”此时,这位售货员就会很惊讶地说:“啊!真的吗?可是我怎么看不出来呀!”

这种丝毫不露痕迹的赞美,不像奉承话听了让人起鸡皮疙瘩,却又正好说进对方的心窝里,实在非常高明。另外,赞美的话还可以这样说:比如一些高明的美容师会对顾客说:“你的头发是天生的自然卷,不用烫就有波浪,真令人羡慕!”报社的编辑对作家说:“照你写作的速度,一个礼拜的时间足够了!”同事之间说:“某某领导很欣赏你的能力!”……诸如此类都属于挖掘对方心理需求的高明的赞美。

这些赞美的共同点是:正中下怀。头发自然卷的人老是为自己蓬松飞扬的头发烦恼,所以美容师一旦强调了自然卷的优点,就会让顾客觉得这位美容师善解人意,自然会成为固定的客人;编辑对作家说的话,一方面是鼓动,一方面也是赞美,而赞美所产生的作用,足可使这位作家如期交稿而不拖延,因为没有一个作家愿意被人视为拖拉懒惰之人;一个普通人,不管有没有升迁的可能,都希望自己的才干受到重视,同事的鼓励可使他发挥全力,至于胖人,总不喜欢别人说他胖,瘦人也不愿意让人说他瘦,那位服装售货员深知这种心理,用十分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达到既赞美了对方又丝毫不露痕迹的效果。对方以后再买衣服,自然还会愿意到这儿来。

事实上,赞美之辞本身就相当于一把双刃利剑,可以改善入际关系,也能恶化人际关系。也就是说适当的赞美会成为使人际关系融洽的润滑剂,但是,说过分了,就会使对方窥透自己的虚伪和用心,而受到对方的轻视,甚至还会被对方误认为你在有意侮辱他,而闹得不可收拾。那么,怎样在初次见面时就能把赞美的话说得得体呢?

在初次见面,要达到适度赞誉对方的效果,你不妨从对方人品、性格中较具体、容易观察到的优点开始,尤其可以对其过去的实绩、行为或是身上的装饰品等已具形状的具体事物给予适当赞誉。假如你说“你这人真好”,则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及戒心,原因是在短短见面的时间内,你怎么会知道?

但是,如果夸奖对方过去的成绩,或者是做了什么值得讴歌的事情,情形就完全下一样了。因为这种既成事实的评价,与彼此交情的深浅毫无关系,对方也较能接受。

如果对方是位年轻女性,那么她身上的衣物或饰品便是我们间接夸奖的最好素材。因此,与其毫无准备地去应付一位初次见面的人,倒不如在事前先行找出“间接夸奖”的对象。有了这种准备后,对方往往会因为你一句赞美的话辞而毫不保留地敞开心胸。

总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了解,给予赞美和肯定。如果你能发掘出对方的这种“评价需求”,他就会觉得你是最了解他的人,从而对你心生好感,也容易从感情上接受你。

第3章 轻重有度,褒贬有节:批评别人要恰当

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英]培根论说之出,犹弓矢之发也;论之应理,犹矢之中也。夫射以矢口效巧,论以文墨验奇,奇巧俱发于心,其实一也。——王充

含蓄、委婉的批评最得体

如果把批评的话语不露痕迹地说出口,就能使接受者在心悦诚服的同时,还能立即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生活中,几乎没有人愿意听批评的话语。但是,一些高明的说话者却能充分运用语言的魅力,把批评的话语不露痕迹地说出口,使接受者在心悦诚服的同时,能立即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这些口才高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呢?答案很简单,即把批评的话语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人家早告诉他此地蚊子特别多,叮起人来特别厉害。马克·吐温特别担心晚上是否能安稳睡觉,想要事先对服务员打个招呼,又觉得这样做效果未必好,因为服务员不一定乐意接受。

当马克·吐温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过来。他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