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合纵连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5 15:07:42

点击下载

作者:周玉洁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成语故事:合纵连横

中国成语故事:合纵连横试读:

前言

亲爱的小读者,很高兴通过“中国成语故事”丛书和你相遇!

中国成语灿若繁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通过学成语,读成语故事,我们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温度和厚度,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传统文化强劲的生命力。那些传承了千年的成语和古籍经典,能使我们了解到许许多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他们那个时代的经历与思考。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众多让世人瞩目的古籍经典,历经千年,依然光彩夺目,充满无穷魅力,如《诗经》《楚辞》《史记》《论语》《孟子》等。这些典籍包含许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成语,而这些成语又蕴含着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本套书系统性地选取了下列古籍经典中极具代表性的成语,让小读者在学成语的同时,明历史,知传统,领略典籍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学的源头屹立着美妙、绮丽的《诗经》和《楚辞》,它们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诗经》以朴素深情的文风、简洁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古代诗歌的一种修辞技巧,比指比喻,兴指借助其他事物引出所咏的内容),塑造出真实、生动的形象,全面展示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社会生活、历史面貌和人文景象。《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开端。《楚辞》采用充满激情和幻想的浪漫主义手法,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特色的内容,以恢宏的结构、奇崛的风格,展示出两千年以前楚地的山川人物和历史风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思索和探讨,形成各种学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人们把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合称为“诸子”,把这些学派总称为“百家”。诸子百家中具较大影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其学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等。这些人又留有《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列子》《荀子》《韩非子》《墨子》《晏子春秋》等经典著作。

后来,西汉时期的史官司马迁,花费十余年时间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既有帝王、诸侯、将相的传记,也有英雄侠客等普通人的逸闻趣事,共记载了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及《诗经》《楚辞》《史记》这些古代经典,是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领略国学魅力,学习中国古人处世哲学和智慧,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传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中国成语故事”丛书包括《〈诗经〉先秦的诗与歌》《〈楚辞〉屈原的浪漫与情怀》《百家争鸣》《诸子智慧》《〈史记·本纪〉帝王霸业》《〈史记·世家〉王侯家世》《〈史记·列传〉合纵连横》《〈史记·列传〉大秦崛起》《〈史记·列传〉秦汉风云》《〈史记·列传〉文景之治》《〈史记·列传〉汉武盛世》《〈史记·列传〉大汉传奇》这十二卷。其中的内容贴合时下教育部对增加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的要求,是中小学生学习成语不可缺少的优秀参考书。

这套丛书以故事为切入点,把晦涩、深奥、难读的古文典故进行通俗易懂的演化,选取耳熟能详的成语为线索,缩短小读者和这些经典之间的距离。有些成语典故的原文晦涩难懂,寥寥几个字,情节不连贯,缺乏时间、地点、人物等必要的故事要素。对这样一些典故,本套丛书在遵照原文内容和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对相关原文和典故进行了一些完善和演绎。还有些成语,只有出处没有典故,丛书就以原创的形式,编写了相应的成语故事,以小鹿、老虎等动物形象或以虚构的人物为故事主角,便于小读者通过故事更好地理解成语。希望小读者能通过学习成语轻松走进这些厚重的典籍,在中华传统文化浩渺的经典中畅游,在文意高深、曲径通幽的古籍花园中探索。

最后,祝亲爱的小读者在成语的世界中享受故事和知识带来的快乐!

伯夷列传篇

《史记·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记述了伯夷、叔齐的事迹。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国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没有接受,叔齐也不愿即位。他俩先后都离开了孤竹国,并一同来到周国。在周国,当他们得知文王刚死,武王就要伐纣时,他们便一左一右扣住武王的马头,冒死劝谏武王不要讨伐商纣王。周朝建立后,他们为坚守仁义而誓死不吃周朝的粮食,不接受周朝的俸禄,最后饿死于山中。《史记·伯夷列传》通过伯夷、叔齐的这些事迹,赞颂了伯夷和叔齐的贤明和气节。

叩马而谏 贤人伯夷和叔齐

学成语“叩马而谏”(kòu mǎ ér jiàn)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shì)君,可谓仁乎?’”

叩:通“扣”,指牵住、挽住。

叩马:扣住马头。

谏:对君主、尊长等人的言行提出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叩马而谏:扣住马头,阻止马匹前行来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读故事

有个叫孤竹国的小诸侯国,位于商朝北部的边境上。

商朝末期,孤竹国的国君亚微有三个儿子,长子是伯夷,次子是亚凭,三子是叔齐。

亚微很喜欢贤良的小儿子叔齐,他生前一直希望叔齐将来能继承他的王位。

亚微死后,按照其遗愿,叔齐应该继位。但叔齐坚持不当国君,他认为王位应由长子伯夷继承。

伯夷知道后说,叔齐继位是父亲的遗命,不遵从是不对的。他认为叔齐是碍于自己而不继位,于是逃走了。叔齐知道后仍不肯继位,认为是自己迫使伯夷逃走的,于是也逃走了。

那时,商朝的君王是纣王。纣王大肆修建亭台楼阁,又为扩大疆土而连年征战,使得商朝很多诸侯国的日子都不好过。

商朝西部有个人称“西伯昌”的诸侯长,他为人宽厚善良,勤政爱民。他所治理的周国经济繁荣,百姓生活稳定,社会风气也很好。

叔齐和伯夷相继离开孤竹国后,在流浪的途中相遇了,他们一起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有一天,他们听说西伯昌礼贤下士,为人宽厚,会对老人施以特殊的照顾,就打算去投靠西伯昌。

当叔齐和伯夷终于赶到了周国,却失望地得知西伯昌已经去世。叔齐和伯夷站在路边正感叹他们来得太晚了,却看见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向他们走过来。听百姓们议论说,那是西伯昌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西伯昌的灵位,率领军队要去征伐商纣王。武王克殷

伯夷和叔齐感到很气愤,他们认为武王带着亡父的灵位去征讨商纣王的行为既不孝又不义。他们就上前去扣住武王的马劝谏道:“您的父亲死了,您不马上安葬他,却领兵征战,这算得上是孝道吗?您身为商朝的诸侯臣子,却率军以下犯上去讨伐君王,这算得上是仁义吗?”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武王左右的军士们见伯夷、叔齐不仅扣住武王的马阻止他行军,还说出这些冒犯武王的话,就上前押住叔齐和伯夷,准备杀了他们。

武王身边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叫姜太公。太公见此情形,赶紧过来询问。当他得知向武王劝谏的是伯夷和叔齐后,太公赶紧说道:“这两位是有气节的人啊!”于是扶他们离开了武王的马旁。

伯夷和叔齐觉得周国也不是理想的生存之地,便离开了这里。

成语小提示

伯夷和叔齐“让国、让位”的举动,不仅是《史记·伯夷列传》的作者司马迁所赞颂的一种美德,也是历代儒家学派所赞赏和推崇的美德。古代一些王朝中,君臣、父子、兄弟间为争夺王位而引发杀戮的事情屡见不鲜。王室内部为争权夺位而相互残杀,引发政局动荡,内乱不止,外患不断,使百姓无法安居乐业。伯夷、叔齐让国、让位的行为,和那些残杀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百姓渴望过上好的生活,他们视伯夷和叔齐为美德的典范,对他们进行颂扬。

不食周粟 以暴易暴 首阳山中的采薇歌

学成语“不食周粟”(bù shí zhōu sù)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食:吃,食用。

粟:小米,泛指粮食。

不食周粟:伯夷、叔齐于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后,(为表气节)不吃周朝的粮食;后用以形容气节高尚,誓死也不愿与非正义或非仁德的人有瓜葛;比喻忠诚坚定,很有骨气,不因生计艰难而放弃对仁义的坚守。“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以:用。

暴:残暴。

易:改变,更换。

以暴易暴:纣王的统治虽然很残暴,但用同样残暴的方式夺取政权也是不可取的,等于是用暴力来代替暴力;现也指用暴力去对付暴力。

读故事

商朝末期,西伯昌的儿子武王率军向商纣王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征讨。

商朝原本就因为纣王大肆修建奢华的亭台楼阁和对外扩张的征战,而国库空虚、兵力不足。面对武王的一次次征战讨伐,纣王根本无力招架。为了补充兵力,纣王不得不给奴隶和朝廷对外征战时抓回的俘虏发放武器,让他们加入商朝的军队,去抗击武王的军队。

约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再次联合了多个部族对纣王所在的朝歌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商朝的百姓对纣王的统治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对商朝早就失去信心。那些被强行编入军队的奴隶和俘虏也无心作战,他们在面对武王率大军而来的强势进攻时,纷纷倒戈,不战而降。伯夷、叔齐劝谏武王

商朝败局已定,商纣王被武王的军队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在鹿台自焚而亡。

武王一举拿下朝歌,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天下各国顺应大势,都归顺了周朝。

那时,伯夷和叔齐仍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当得知商朝覆灭,武王已经创建周朝的消息后,他们认为武王不尊崇君臣的节义,用残暴的手段取代了残暴的统治,还不自知犯了什么错,而感到耻辱。

虽然天下都已归顺了周朝,伯夷和叔齐却发誓不做周朝的臣民,决意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隐居到首阳山中,靠采野果和野菜来充饥。

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里饿得饥肠辘辘,却既不肯接受周朝给予他们的帮助,也不接受百姓送给他们的食物。

在伯夷和叔齐饿得奄奄一息时,他们作了一首《采薇歌》。通过这首歌,他们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发泄对武王以暴易暴的不满,惋惜历史上那些清明朝代的转瞬即逝,也向世人表达了他们宁死不改变意志的决心。采薇图卷

伯夷和叔齐至死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中。

成语小提示

不食周粟

近义词 忠贞不渝 忠心耿耿

反义词 朝秦暮楚 见异思迁

管晏列传篇

《史记·管晏列传》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这篇列传着重选取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交往,以及管仲治国的方式,晏婴赎出越石父、举荐贤才等故事,并通过对这几件生动事例的描绘,展示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形象。这篇列传人物形象描写生动鲜明,强调了识才举贤的重要性,也寄寓了司马迁对管仲和晏婴的敬佩之情。

管鲍分金 慷慨的鲍叔牙

学成语“管鲍分金”(guǎn bào fēn jīn)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管:管仲。

鲍: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

金:钱财。

管鲍分金:指管仲和鲍叔牙在合伙做生意的时候分配利润;后用以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读故事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出生于颍上(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管鲍分金

管仲的父亲原是齐国的大夫,但后来家道中落。到了管仲成年时,家中已经贫寒到无以为生的地步。

鲍叔牙与管仲是年少时就开始交往的朋友,他为人慷慨,时常接济管仲。

有一年,鲍叔牙见管仲实在太穷了,为了帮管仲改善经济状况,他提议和管仲合伙做生意。

管仲和鲍叔牙的生意做得很顺当,一年下来,盈利颇丰。到了年底分红时,管仲将钱多分给了自己。鲍叔牙知道后并不责怪管仲,也不认为管仲贪财,因为他知道管仲是因为太穷,不得已才这么做的。为此,管仲十分感动,视鲍叔牙为一生的知己。

成语小提示

管鲍分金

近义词 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 鲍叔牙识拔人才

学成语“管鲍之交”(guǎn bào zhī jiāo)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出自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后用以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读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成为朋友后,人们都觉得鲍叔牙很吃亏,可鲍叔牙却认为管仲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管旁人怎么贬低管仲,鲍叔牙都坚持认为,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管仲是能成就一番大事的人。管仲像

在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后,由于管仲的拖累,他们的生意越来越不景气,最后以赔本告终。在人们屡次嘲笑管仲,说鲍叔牙遇上管仲后,被管仲拖累得生意失败时,鲍叔牙依然坚信他对管仲的判断。

生意失败后,管仲和鲍叔牙又一起去从军。鲍叔牙很快在军营中以出色的表现成为一个小军官,管仲却战败退回。

对此,鲍叔牙说:“我和管仲已经结识多年,我最了解管仲的为人。他并不是懦弱胆小,也不是不愿意冲锋陷阵,不过是因为他家中还有老母亲没人照顾。他要是像英雄那样在战场上英勇牺牲,只图为国捐躯的美名,他孤苦无依的老母亲又怎么办呢?”

管仲得知后,泪流满面地感叹道:“给了我生命的是我的父母,而理解我的是我在世间唯一的知己鲍叔牙!”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在经商失败、从军不力后,又一起投靠到齐国公子的门下。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僖公,他有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鲍叔牙追随了公子小白,管仲追随了公子纠。管鲍从军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长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即位后,昏庸无能又荒淫无度。管仲和鲍叔牙预感到齐国将有内乱爆发。为了躲避齐国可能出现的内乱,管仲随同公子纠逃到鲁国去避祸,鲍叔牙与公子小白跑到莒(jǔ)国去避祸。

公元前686年,齐国果真爆发内乱。齐襄公的堂兄弟公孙无知叛乱,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齐国国君。但好景不长,公孙无知当国君仅一年多时间,齐国大夫又杀死了公孙无知。

齐国没了国君,一片混乱。齐国大臣们紧急商议,派人去请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回国。身在莒国的公子小白率先接到消息,他立即借了车马,带着鲍叔牙马不停蹄地朝着齐国赶,以便抢先夺取国君的宝座。

在鲁国避难的管仲和公子纠接到消息时,公子小白已经率先出发赶往齐国。于是,管仲在公子纠的安排下带着数十个轻骑,去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堵截公子小白。他们埋伏在公子小白必经的路旁,公子小白的车马走近后,管仲一箭就把公子小白射下马。

管仲射中公子小白后,公子小白倒地不起。管仲见此立即掉转马头赶回去,准备护送公子纠去齐国。

公子小白挨了管仲一箭,其实并没有死。管仲的一箭射中他时,恰巧射在他衣带的铜钩上。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顺势倒地装死而骗过了管仲。

待管仲一行离开后,公子小白与鲍叔牙立即加速朝齐国奔去。他们回到齐国后,经过鲍叔牙的游说,齐国大臣们同意拥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很快登上王位,是为齐桓公。

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主之位后,公子纠只得继续留在鲁国。

齐桓公即位后,想起与自己争夺王位的公子纠还在鲁国,就派兵攻打鲁国,逼迫鲁国君主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

鲁庄公迫于压力,杀了公子纠,捉拿了管仲,将管仲关押在囚车里,送往齐国。

管仲被押回齐国后,必是凶多吉少。此时的鲍叔牙为管仲的处境着急得坐立不安。

就在这时,齐桓公因即位后急需辅佐朝政的人,就派人来请鲍叔牙出任齐国的相,辅佐自己。

于是鲍叔牙抓住机会,推辞相职,并趁机向齐桓公推荐了一个比自己更为合适的人选。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的人正是管仲。

齐桓公十分生气,他对鲍叔牙怒吼道:“管仲与我有一箭之仇,我差点儿死在他的箭下,难道你不知道吗?!”

鲍叔牙却平静地说:“管仲是天下奇才,能力远在我之上。他向大王箭射,不是他的错,是公子纠安排他那样做,他不得不从。大王若为江山社稷考虑,当心胸宽广,忘掉这一箭之仇,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鲍叔牙随后列举了管仲的种种才能,诚恳地说服了齐桓公。

管仲被关押在囚车里一路来到齐国。他正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时,却不料一眼看到好友鲍叔牙站在齐国的边境上迎接他。

鲍叔牙命令手下打开囚车,去掉管仲身上的刑具,热情地欢迎老友回国,又为管仲接风洗尘。

待管仲沐浴用餐完毕,鲍叔牙向管仲说了自己已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齐相的事。

管仲说:“我侍奉公子纠,却没能协助他登上王位。现在又转而去辅佐他的仇人,这会让天下人耻笑我的!”

鲍叔牙却对管仲说:“我与你结交多年,知道你是个能成大事的奇才,你缺乏的只是机遇和一个合适的环境。你若能辅佐齐桓公治理好齐国,天下人不仅不会耻笑你,反而会看到你真正的才能,你将名扬天下。而现在,若你拒绝出任齐相,恐怕会激得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我也难保你的性命啊。我拒绝出任,把相的职位让给你,既因为你的才能比我高,也是为了救你。你这么聪明的人,难道不能明白眼下的局势,不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吗?”

管仲再次被鲍叔牙的诚恳打动,他被鲍叔牙说服,答应出任齐相。

齐桓公以非常隆重的礼仪,拜管仲为相。后来,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显露。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逐渐强大,而齐桓公也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鲍叔牙释槛囚荐管仲

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也被人们传为佳话。

成语小提示

管鲍之交

近义词 生死之交

反义词 点头之交

因祸为福 转败为功 管仲理国有方

学成语“因祸为福”(yīn huò wéi fú)和“转败为功”(zhuǎn bài wéi gōng)这两个成语都出自《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因祸为福:变坏事为好事。

转败为功:把本来要失败的事,转变为成功的事。

读故事

管仲在鲍叔牙的举荐下在齐国当了相,辅佐齐桓公。

正如鲍叔牙所说,管仲是个治国的奇才,以往是因为没有好的平台,才华没能得到施展。管仲当了相以后,他那些深藏不露、无处实施的治国宏图和计划一一在齐桓公面前展露出来。

管仲提出的富国强兵的计划,下达的符合民意的政令,以及会盟诸侯的称霸宏图,无不使齐桓公对管仲刮目相看。

在管仲的治理下,逐渐强大起来的齐国开始向霸主方向迈进,先后灭掉了郯(tán)国和遂(suì)国。这两个诸侯国被齐国灭掉后,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威望大增。

公元前681年,齐国再次攻打鲁国。鲁国在齐国的强势攻击下,节节败退。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不得不向齐桓公提出割地求和的主张。

齐桓公同意了鲁庄公的求和,答应举行会盟,当着诸侯的面,协商停战。

管仲等人陪同齐桓公与鲁庄公会面。在经过了隆重的会盟仪式,双方将鲁国割地、齐国停止对鲁国的攻击等事宜协商妥当,正要签订盟约时,一件出乎人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鲁国有个名叫曹沫的将军,他英勇善战,曾为鲁国立下无数军功,却在与齐国的交战中三次战败。曹沫对鲁国战败后向齐国割地求和的会盟一事想不通。他就在会盟时,突然拔出匕首,乘齐桓公不备,劫持了齐桓公。

齐桓公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惊呆了,左右的侍从们见曹沫已将匕首对准了齐桓公的脖子,也都吓得不敢轻举妄动。管仲与齐桓公

齐桓公镇定下来,问曹沫说:“将军,您这是要做什么?”

曹沫回答道:“齐国强大,疆土辽阔,城池众多。鲁国弱小,疆土少得可怜,可你们齐国却还来攻击我们鲁国,侵占我们的城池。现在鲁国都城的城墙若垮塌,墙倒下来就会压到你们齐国的边境,可想而知鲁国现在的疆土已经少到什么地步了,可您却仍旧让我们割地,您不觉得这么做太过分了吗?您不用问我要做什么,您还是想想自己该怎么做吧!”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保命要紧,齐桓公于是赶紧对曹沫说:“将军您把匕首放下吧。您只要放过我,我就把侵占的鲁国国土和城池还给你们鲁国。”

得到了齐桓公的承诺,曹沫收起匕首,放了齐桓公。

回到齐国后,齐桓公左思右想忍不下这口气,他打算违背自己对曹沫的承诺,不想归还鲁国城池和国土了。

管仲却认为应该将鲁国的那些城池和国土还给鲁国。

管仲对齐桓公说:“几座城池和一点儿土地事小,失去信义事大。作为一个大国的君主,您应该说话算话。如果为了这点儿小事就食言,会使您在其他诸侯面前失去诚信,他们以后将不会再相信您,也将不会再协助您成就霸业,这会因小失大。我看您不如顺应局势,将这件坏事变成好事。当您把城池和土地归还给鲁国后,天下的诸侯会通过这件事,看出大王您是心胸宽广、言而有信的君王,他们会放心地与您共谋大业。您损失几座城池和一点儿土地,却换回了诸侯们的信任和拥戴,岂不是因祸得福?”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把侵占的鲁国土地和城池归还给了鲁国。

诸侯们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认为齐桓公很讲信誉,具有大国君王的风范,很多诸侯国都归附了齐国。

这件原本对齐国不利的事情,却因管仲的建议转化成好事。齐桓公还给了鲁国几座城池和土地,却为齐国带来了诸侯们的信任和归附,这使齐桓公很快成就了霸业。

成语小提示

因祸为福

近义词 因祸得福

转败为功

近义词 反败为胜 转危为安 化险为夷

反义词 大势已去 大厦将倾

意气扬扬 车夫当上齐国大夫

学成语“意气扬扬”(yì qì yáng yáng)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意气:情绪,志气。

扬扬:得意的样子。

意气扬扬:形容人得意时神气十足的神态。

读故事

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个名叫晏婴的国相。他虽贵为相,却十分节俭,不吃山珍海味,不穿华丽的衣服。他还让自己的妾侍也不穿绫罗绸缎,和他一样过着俭朴的生活。晏婴像

晏婴在齐国很有声望,民间流传着这位国相勤政廉洁的美名,传颂着他的机智与谋略。齐国的很多人都以能亲近晏婴而觉得荣耀。晏婴手下有一个车夫,他很高兴自己能为宰相晏婴赶车。他时常在妻子面前提起晏婴的种种德行与美名,为自己能替晏婴驾车而感到十分骄傲。

车夫的妻子虽从丈夫那里听到了晏婴的很多传闻,却从未见过晏婴的样子,她希望能目睹晏婴的风采,也很希望能亲眼看见自己的丈夫为国相赶车时的风光模样。

有一次,车夫得知晏婴将乘车外出,恰好要经过自己家的门口,就提前告知了妻子。他对妻子说:“你不是想看看国相晏婴,也想看看我为他赶车时是什么样子吗?今天我将赶车载着他从咱家门前路过,你正好可以躲在屋里瞧一瞧。”

当车夫赶车载着晏婴从家门前路过时,车夫的妻子就等在门里,她果真从门缝里看见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坐在车前替国相驾着车,头上顶着遮阳的大伞,奋力地挥舞着马鞭,轮番驱赶着拉车的四匹骏马,显得意气风发,十分得意。

车夫完成了当天的工作回到家后,以为妻子会赞扬自己,不料妻子却闷闷不乐地提出想要和车夫分手。

车夫诧异地问妻子到底为什么要离开自己。

车夫的妻子说:“我今天从门缝里看到了你,也看到了晏婴。那晏婴身高才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相。他声名远播,各国都传扬着他的美名。但我今天看见他坐在车上,却显得谦逊而低调。再看看你吧,身高八尺,只不过做了一个小小的车夫,却显得十分得意,我不禁替你感到害臊,所以想离你而去。”

听了妻子的话,车夫反省了自身的问题,慢慢也变得谦虚恭谨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晏婴发现车夫的言谈举止有了很大变化。他感到奇怪,就问车夫为什么会有如此转变。车夫就把实情讲给了晏婴。车夫的妻子偷看丈夫

晏婴觉得这个车夫能闻过即改,是很有悟性、能够自省的人,就推荐车夫做了齐国大夫。

成语小提示

晏婴,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博学机智,能言善辩,以其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廉洁朴素的从政作风而闻名。

意气扬扬

近义词 得意扬扬 扬扬自得

反义词 愁肠百结 垂头丧气 怏怏不乐

司马穰苴列传篇

司马穰苴(ráng jū),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他曾率齐军击退晋国、燕国的入侵,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司马穰苴被罢免,最终抑郁而亡。《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以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为主线,主要记述了司马穰苴在齐国遭到晋、燕两国入侵,在齐军惨遭失败的背景下受命出征的过程。司马穰苴为了打赢晋、燕两国的军队,对齐军进行了整肃,并与士卒同甘共苦。在他实施一系列治军措施后,齐国军队得以重振,打败了晋、燕军队,收复了齐国的失地。

人微权轻 穰苴斩庄贾立军威

学成语“人微权轻”(rén wēi quán qīng)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zhuó)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微:低下。

权:权柄,权力。

轻:分量小。

人微权轻: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也不大,不能使别人信服。

读故事

司马穰苴原本姓田,名叫“穰苴”,后来因率齐军击退晋国、燕国的入侵,而被齐景公封为大司马,于是又被称作“司马穰苴”。

齐景公时期,晋国派军入侵了齐国的东阿和甄城两邑,燕国军队也同时进攻了齐国位于黄河南岸地区的领土。

齐国被晋国和燕国这两个入侵之敌逼迫得节节败退,身为齐国国君的齐景公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大敌当前,即将战败,齐景公赶紧找来大臣商议对策。

在这紧要关头,齐国的宰相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田穰苴。

晏婴对齐景公说:“穰苴擅长谋划,熟知兵法,文德好,能使大众归心服从,武略高,能震慑敌人。如果此时拜他为将,必定能改变当下的败局!”

齐景公立即召见了田穰苴。

齐景公与田穰苴就当时齐国的战局进行了一番探讨。田穰苴的谋略和对局势的把握都令齐景公叹服。齐景公认为穰苴果真很懂军事,对齐国节节败退和齐军存在的问题分析得也很有道理。齐景公立即任命田穰苴做大将,让他率领齐国军队去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入侵。

但田穰苴却对齐景公说:“我地位卑微,在您把我任命为将军之前,我不过是一介平民。您现在虽提拔了我,但对于齐国的将士们来说,我却毫无威信可言。我怕士兵们不会服从我的命令,不能听从我的指挥。我希望您能派一位有威望、百姓和将士们都很尊敬的大臣来做监军,让他协助我坐镇监督军队,这样我才能带领军队。”

齐景公答应了田穰苴的要求,叫来自己很信任的宠臣庄贾,让庄贾去做田穰苴的监军。

田穰苴与庄贾辞别齐景公后,他就对庄贾说:“由于军情紧急,我们就约定明天正午在齐军的营门前会合,准备开拔吧。”

第二天,田穰苴率先赶到了约定的营门前,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庄贾来。

田穰苴就安排人布置了计时的装置,立起一根测量太阳光影的木杆,又拿来一把滴水计时的漏壶。阳光照在木杆上,投下的影子慢慢移动,漏壶中的水滴一点点滴落。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齐军排好队列与大将军田穰苴一起等待着,可庄贾却仍未如约前来。

那庄贾到底为什么迟迟没出现呢?因为他对与田穰苴的约定不屑一顾,他觉得自己是齐景公的宠臣,地位显贵,而自己做的又是齐军的监军,什么时候出发开拔,该他说了算,谁又敢凌驾于他之上。

庄贾的亲戚朋友为他此番上战场举行了隆重饯行礼,摆了盛宴。他酒兴越喝越浓,众人又都挽留,庄贾索性把与田穰苴的约定抛之脑后了。

全军将士随着田穰苴一起等监军庄贾,等到过了约定的开拔时间,庄贾还是没有来。

田穰苴一怒之下,推倒了观测日影的木杆,摔破了计时的漏壶。他走进军营,号令集结。

待田穰苴把军令军规向齐军一一宣布完毕,太阳已快落山了,庄贾这才缓步而来。

田穰苴问道:“身为监军,您为什么迟到?”

庄贾轻描淡写地道歉说:“实在抱歉,亲戚朋友们为我饯行,盛情难却,就来迟了。”

田穰苴却不接受这道歉,义正词严地说:“身为军中将领,应以军令为重,从接受军令之时起,就当暂时忘掉亲戚朋友和家庭;而一旦进入战场,就连生死也当置之度外。如今大敌当前,齐国的安危与国君、百姓的生死都托付于您的手上,您怎能因为饯行这等小事而延误战机?”

田穰苴说完,就招来军中的执法官,问道:“军法对延误战机的迟到者该怎么处置?”

执法官回答说:“当斩首。”

见田穰苴动真格拿出了军法,庄贾感到大事不好,就派人骑快马去向齐景公报信,请齐景公救他。

报信的人才刚离去,田穰苴就下令把庄贾斩首示众。庄贾的人头在军中巡回示众,全军将士都感到了军纪的森严,被田穰苴这新上任的大将军震慑住了。

齐景公接到庄贾派人送去的消息,立即派出使者拿着圣旨驱车来赦免庄贾。当那使者驱赶车马飞奔入军营,对田穰苴下达赦免庄贾的圣旨时,田穰苴却说:“将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视情况可以不接受。”

随后,田穰苴指着疾驰进军营的使者的车马,又问军中的执法官道:“驾着车马擅闯军营,军法上应怎么处置?”

执法官说:“按军法,当斩。”

使者不禁惊恐万分地求饶。

田穰苴说:“国君派来的使者不能斩首。”

于是,田穰苴下令斩了使者的随从,砍断了车厢左外侧的立木,杀死了三匹驾车马中左边的那匹,并再次向三军展示。

处置完毕后,田穰苴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处置结果,然后他整肃三军,发出了开拔的命令。

田穰苴带领手下将士们一路行军,虽军法森严,却对将士们关怀备至。有生病的士兵,田穰苴总会亲自去探望病情,安排医药。他还把军中属于将军专享的食品与物资全部拿出来与战士们一同分享,并在临战前将体弱有病的士兵们统计出来,安排他们在后方休养。

经过宽严并济的整肃行动,田穰苴的威信已经在齐军中树立起来。齐军士气大振,三军上下都被田穰苴治军的严格和对军士的体恤所折服,连留在后方休养的病弱士兵也纷纷要求上战场,愿为田穰苴而战。穰苴斩监

晋国军中得知了田穰苴的一系列做法,感到齐军在田穰苴的带领下已非从前,他们对齐国的这位新将军有所畏惧,就下令撤军了。

燕国军中也得知了齐军当下的新变化,见晋军不战而退,燕军也人心惶惶,开始撤退。

田穰苴带领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晋军和燕军,收复了齐国失去的领土,胜利而归。

当田穰苴携齐军得胜归国时,齐景公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他们。齐景公对田穰苴更加感激、敬重,随后就任命田穰苴做大司马。田穰苴此后就被称作“司马穰苴”。

成语小提示“大司马”是中国古代对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类似于后来的“大元帅”,负责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人微权轻

近义词 人微言轻

孙子吴起列传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吴起的合传。这篇列传重点记述了孙武为吴王演练兵法,孙膑围魏救赵,吴起在魏、楚两国施展军事才华、富国强兵的事迹。列传起于兵法,结束于兵法,以兵法为主线贯穿始末,把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三个军事家和许多纷繁复杂的人物与政治、军事事件,栩栩如生地呈现纸上。

三令五申 孙武练兵

学成语“三令五申”(sān lìnɡ wǔ shēn)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fūyuè),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令:上级对下级的指示或命令。

申:陈述,说明。

三令五申: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原意指将士在操练中或军事行动中应明确的作战守则;现在指多次进行命令和告诫。

读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名叫孙武的人。

孙武从小就对战争和兵法感兴趣,他不仅喜欢听征战故事,还喜欢阅读记载有古代战事的书籍。

孙武的家族是军事世家,所藏的关于兵学的古书众多。孙武钻研了这些古籍后,提取了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结合自己对兵法和战争的理解与思考,写就了一部兵法书,即被后世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

吴国有人发现了孙武这个军事奇才,就把他引荐给了当时吴国的君主阖闾(hé lǘ)。

孙武见过吴王,向吴王呈上了自己所著的兵法。

吴王被孙武书中所写的关于战争的谋略和战术深深吸引。他认真地看完了孙武写的兵法,问孙武道:“你的这本兵法,写得实在精妙,但它只是纸上谈兵。我想请你用我的军队现场演练一下,让我看看你带兵的实际效果,可以吗?”

孙武说:“当然可以。”

吴王想了想,觉得以具有战争经验的军队来演习孙武的兵法,测试孙武的带兵能力,还不足以使自己信服。他改变主意,又问孙武道:“要是不用军队,而是用我宫中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美女,可以吗?”孙武像

孙武回答道:“也可以。”

吴王就下令在宫中召集了一百八十个宫女和妃嫔,把她们交由孙武来进行兵法演习。

孙武将这些美女分成了两队,他挑选了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个姬妾来当队长,让她们带领队伍进行操练,并给这些美女发放了作战的兵器。

孙武站上点将台,先是安排好了军鼓手用以发军令,又搬出了对违抗军令者进行斩首所用的大斧,对美女们发出了违抗军令者当斩首示众的律令。

在讲解完演练的规则后,孙武对台下的一百八十个美女说道:“在操练之前,你们必须先弄清楚前后左右的方位,以鼓声为令,来进行演习。你们知道前后左右的方向吗?”

台下的美女们都回答说:“知道。”

孙武明确了鼓声号令所对应的方位后,对台下的美女们说道:“你们听鼓声为令。鼓声发出朝前的指令,你们则面朝你们的心口所朝的方向;鼓声左,你们则转向你们的左手方向;鼓声右,是让你们转向右手方向;鼓声发出朝后的指令,则是要求你们转向后背所朝的方向。你们听明白鼓声的命令了吗?”

美女们都回答说:“明白了。”

孙武命人击鼓,正式开始演练。孙武演练美女

当鼓声发出“向右”的指令后,那些美女不仅没有听从鼓声的号令朝右转,反而因为这演练的新鲜有趣而一同哈哈大笑起来。

见此情景,孙武正色道:“号令不明,规则不清,是为将者讲解得不够细致,是我的过错。”

于是,孙武将鼓声号令和操练规则又重申了好几遍。之后,他再以鼓声指挥美女们向左时,那些美女不仅没有向左,而是再次嘻嘻哈哈地笑作一团。

孙武见状,严肃地说道:“对军令阐述得不够清晰,是将领的过错。现在,规则和军令我已经讲述得清楚明白了,但你们仍然不能按照规则来进行操练,那就不是我这将领的错,而是领队队长的过错了。”

孙武说着,就吩咐人将这两队的队长拉去斩首。

此刻,吴王坐在台上正乐呵呵地看着这些美女,听孙武说要斩首两队的队长,不禁吃了一惊。那两队的队长是吴王最心爱的两位宠姬。

吴王赶紧派人对孙武传令说:“寡人已经看出孙将军是善于用兵的,对孙将军的演习也很满意。可孙将军要是斩了这两个爱姬,寡人将会因难过而吃不下饭的,望将军不要处死她们。”

孙武却对吴王说:“既然我已接受大王的命令而演练场上的将领,就得严格执行军中纪律,不能徇私枉法。将令既出,就不可视同儿戏,必须遵照执行,吴王的命令在这军中演练场上我无法执行。”

孙武说完,命人将那两个队长斩首。然后,他重新挑选了两个队长,再次以鼓声为令,继续进行操练。

练兵场上鸦雀无声,台下的美女们都被孙武严明的军纪震慑住了,她们以鼓声为号服从军令进行演习,再没有一个人嬉笑,也没有一个人出错。

孙武见这两支队伍已经操练得符合要求,就对吴王说:“现在士兵们已经操练得令行禁止、军容整齐,大王可下台对她们进行测试。即便大王让她们赴汤蹈火,她们也会遵照执行的。”

吴王因爱姬被斩首仍在难过,闷闷不乐地说:“你先回去休息吧,寡人不想下台测试了。”

听了吴王的话,孙武叹道:“我以为大王您是真心重视兵法,想借兵法之力成就一番大业。可现在看来,大王您只不过是个喜欢纸上谈兵、喜欢兵书,而不能以兵书为用的君王!”

吴王听了孙武的话没有吱声,但他心里明白,孙武刚才在练兵场上所做的一切的确显示出他不仅善于用兵,而且不徇私情,严明军纪,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于是,吴王抛却心中的不快,正式任命孙武为将领。

孙武被任用后,指挥吴军,终于攻破了西面的强敌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让齐国和晋国等诸侯国对吴国刮目相看,使吴国在各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