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娜娜·萨那泽——格鲁吉亚大学校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3 14:16:00

点击下载

作者:王锟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玛娜娜·萨那泽——格鲁吉亚大学校长

玛娜娜·萨那泽——格鲁吉亚大学校长试读:

前言

在中国传媒大学工作近五十年,其中有三十多年在学校领导我岗位上任职。这些经历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体悟、思考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女性走向领导岗位的不易。

早在1996年,我即萌生组织世界各国为数不多的大学女校长进行交流合作的想法,但当时忙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转型,这一想法被搁置下来。直到2001年,在诸多同事的帮助下,我才将这一构想变成现实,召开了大学女校长“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此后论坛每隔两至三年举办一次。2006年,论坛挂靠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建了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组委会,负责论坛的筹划、组织工作;2009年,在江苏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成立了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为论坛筹集资金。迄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已在中国北京、南京、厦门举办五届,并在新西兰、日本、美国、土耳其、津巴布韦和墨西哥等地召开六次分论坛,吸引了79个国家的800余人次大学女校长。

十年来,在与各国大学女校长的交流互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作为决策者和领军者可谓凤毛麟角,其人生历练和办学实践值得浓墨重书。翻阅每位女校长的简历、细读她们给论坛提交的论文,总能激起我发自内心的共鸣,赞佩她们的治校理念、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每一位女校长都拥有鲜为人知的心路历会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女性不仅是真善美的化身,也应是智仁勇的写照。阅读这套丛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如何通过交流互鉴,凝聚智慧、取得共识;体认困境,直面现实、自立自强;付诸行动,同心同力、坚持不懈。

这套丛书是对“女性是改造世界的温柔力量”的生动诠释。置身于男性居主导地位的社会管理体系中,女性要取得成功,需要充分展现女性特质,发挥女性优势,要以女性特有的视角观察、思考、解决问题。阅读这套丛书,我们可以看到女校长们如何在战略决策上,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引领未来;在具体工作中,体贴入微、心系师生,用愿景激励师生,用行动示范师生,用厚德包容之心协理校务;在领导风格上,追求完美和精致,重视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实现个人的发展与事业发展的契合。

这套丛书是对高等教育及大学女校长社会价值的全面展示。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形塑社会结构及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大学校长是具有社会象征、示范和引导意义的特殊群体。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女性担任大学校长,在改变高等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结构变迁、家庭角色分工、社会责任担当、时代价值导向。阅读这套丛书,我们可以看到女子高等教育和大学女校长的发展历程,正是社会不断进步、两性趋于平等的见证,而她们成长的艰辛和不易,也呼吁现代社会迈向更加平等、公正、和谐的完善之路。

丛书已然油墨飘香,感激的话语也充溢心头。感谢江苏中外大学女校长教育发展基金会为项目提供启动经费,感谢教育部将此课题列为人文社科重大委托项目,感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供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特别感谢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女士担任项目和丛书的总顾问,并欣然作序。

感谢这套丛书的传主、作者和编审们。他们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见缝插针,千方百计,保证了任务圆满完成。传主们倾力支持、积极配合;作者们夜以继日,数易其稿;编审们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令人感叹。课题跨越四载,屡遭挫折,历尽艰辛,常常使我们困扰于“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殚精竭虑之后的新意迭出,又使我们惊喜于“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作者之中定会有著名的传记作家、女性研究专家脱颖而出。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出版社,为项目的完成和丛书的出版提供了有力保障。丛书煌煌五十本,从策划、组织、申报、撰写到编辑、装帧,学校教师及出版社职工都是主力军,都是可靠、堪用、高效的突击队。如今项目和丛书按期完成、保质保量出版,我要向他们衷心致谢!

任何一项事业,都是“一人启其端,百人扬其华”。我只是一个组织者、牵线者,项目得以完结、丛书得以问世,应归功于各位热心的支持者、参与者。让每一位年轻的女性都能自由地筑梦、勇敢地追梦、幸福地圆梦,是我最乐意为之奔忙的事业。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参与到这一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刘继南2014年7月于北京作者简介玛娜娜·萨那泽(1953—)1953年9月28日出生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自幼酷爱国际象棋,曾两次荣获全国国际象棋比赛亚军。在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完成从本科至博士的系统教育,毕业后留校任教。著名的历史学家,参与出版45部学术著作,其中6部为个人专著。研究领域包括南高加索和近东古代史、中世纪格鲁吉亚历史、家族谱系研究与历史地理学等。2004年,玛娜娜·萨那泽创办格鲁吉亚大学,现已成为格鲁吉亚乃至外高加索地区规模最大的私立大学。2013年,因其在学术研究与教育方面的杰出贡献,荣获格鲁吉亚“总统勋章”。Manana Sanadze was born in Tbilisi,Georgia on September 28,1953.She excels in chess and was a twice Silver Medal Winner in Chess Championship.She completed her higher education in Tbilisi State University and graduated with a PhD.She is a historian and her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are South Caucasus and near east ancient history,medieval Georgian history,phylon studies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In 2004,Manana Sanadze founded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and she then became the Rector.To acknowledge he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the field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she was awarded the Presidential Order of Excellence in 2013.写在前面的话

少年时代,她就两次荣获全国国际象棋比赛亚军。当酷爱国际象棋的格鲁吉亚人期待棋坛神话再创辉时,她选择了离开……

她在国内排名第一的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完成从本科至博士的系统学习,留校任教期间成为令格鲁吉亚骄傲的世界级历史学家,同时兼任重要的行政管理职务。当身边很多人羡慕她的锦绣前程时,她选择了离开……

她用卖掉沙发、电视机的1000美元作为启动资金,仅十年时间就缔造了格鲁吉亚乃至外高加索地区最为知名的私立大学。而今,她立志要将格鲁吉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私立大学,梦想仍在前行……

2013年,她荣获格鲁吉亚“总统勋章”。

她就是玛娜娜·萨那泽。

如果你是到第比利斯一游的过客,或许会在美丽清新的街巷中不经意地遇到这位中等身材、面容和善的女子。

当她抬眼望向你的刹那,你就会感受到那一双淡蓝色眸子的与众不同:笑意盈然的深处透露出无比清亮的神采,充溢着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热烈情绪—仿佛出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最珍贵的恩赐,值得去好好享受每时每刻的惊喜。几条浅浅的皱纹在眼角周围舒展着,那样的自由自在令人只想去感谢时间赐予的积淀和睿智,而非青春时光一去不回的叹惋。

若与她交流,你恐怕会讶异于那连珠一般的语速,大量信息像是越过了双耳直达大脑。当她已然说完你却多半还没有消化,下意识地愣怔一会儿,或傻傻地问“请您再说一遍好吗?”少见的快速表达与丰富语调令人难忘。若你随口打听起格鲁吉亚或第比利斯的历史或名胜古迹,那么她的反应会让你更为惊讶,也许更多的是惊喜。她会将这个国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方的历史顺手拈来,滔滔不绝地从公元前的原始人头骨说到下届的总统大选,从格鲁吉亚西部农具的变迁聊到金碧辉煌的圣三一大教堂的尖顶。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与耐心,她似乎能够把所有关于格鲁吉亚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点点滴滴事无巨细地倾倒给你。广博的学识令人肃然起敬,而在每一个词语中迸发出的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则更加令人由衷感佩。

这位格鲁吉亚女子的一言一行甚或一个眼神、一个笑容都那样清澈而热烈,散发出令人难以抵挡的魅力。这种魅力源于事业成功凝聚起的自信与智慧,也源于家庭幸福带来的纯粹与丰富。

她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她的成功来自上帝无微不至的宠眷还是自始至终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在妻子、母亲、历史学家、大学校长这些截然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之间,她如何游刃有余地转换与平衡?

让我们走近玛娜娜·萨那泽,用心感受这位杰出女性在生命每一个阶段的自由热烈、求索奋进,并细细品味那如格鲁吉亚葡萄酒一样醇香的内蕴芳华。

请允许笔者以本书的标题联成一首小诗,并以此开启这段精彩人生的体验之旅吧:绚烂人生扬帆起,上下求索路漫漫。同舟共济不相离,跃马扬鞭辟新天。第一章 绚烂人生扬帆起一、“上帝后花园”

玛娜娜·萨那泽出生于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

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讲,格鲁吉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甚至连名字也没有听说过。但若追溯根源,我们很容易就会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的独特地位。

传说在遥远的黑海岸边,有个地方叫科尔喀斯,那里珍藏着象征财富和幸福的金羊毛。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想方设法要得到它,最终却都难逃死于非命的噩运。希腊的英雄伊阿宋却无所畏惧地和朋友们驾驶着著名的“阿尔戈号”航船来到这片神秘的土地,在美丽的科尔喀斯公主美狄亚的帮助下战胜了凶猛可怕的恶魔武士、喷火毒龙,得到了极为珍贵的金羊毛。

作为古希腊神话中的著名英雄人物,伊阿宋被颂扬流传了千百年,而那个有着金羊毛、恶魔武士、喷火毒龙的科尔喀斯同样牵引着人们的想象。

在欧洲与亚洲的交界线上,黑海与里海在相隔不远处对望,而层层起伏的高加索山脉横亘其中,将两片蓝色海域宛如不规则的天平般连在一起。高加索山脉的南侧就是外高加索,由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面积并不大的国家组成。其中的格鲁吉亚,便是古希腊时期的科尔喀斯。

在传说中,金羊毛、喷火毒龙与伊阿宋曾经乘坐的“阿尔戈号”航船在功成身退之后都被天神宙斯升上天空。或许当你无意间举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就会看到它们已化为永恒的身影—山羊座、天龙座与南船座三个星座。

根据历史考证,古希腊神话大约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那么,在历经3000年之后,科尔喀斯这个神秘之地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国土面积6.97万平方公里,位于连接欧亚大陆的外高加索中西部,包括外高加索整个黑海沿岸、库拉河中游和库拉河支流阿拉扎尼河谷地。西邻黑海,西南与土耳其接壤,北与俄罗斯接壤,东南和阿塞拜疆及亚美尼亚共和国毗邻。全境约2/3为山地和山前地带,低地仅占13%,大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高加索山区。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西部沿海一带为平原,其间为库拉河谷及里奥尼河谷平原。大高加索山脉有许多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境内最高峰什哈拉峰,海拔为5068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帕拉瓦纳湖和里察湖等。西部为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各地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海拔490~610米地带为亚热带气候,较高处气候偏寒;海拔2000米以上地带为高山气候,无夏季;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并有冰川。年降水量西部1000-3000毫米,东部300-800毫米。锰、煤、铜等矿藏及水力丰富。

格鲁吉亚或许从来就不是世人千百年来在想象中勾画出来的那个科尔喀斯,至少格鲁吉亚人并不认同这样的描述。他们通常津津乐道于另一段更为久远的传说。上帝在给不同民族划分土地的时候,绝大多数民族都早早来到上帝的面前,热切期盼能够分得肥沃的土地。贪杯的格鲁吉亚人却因酒醉而酣睡不醒,当他们终于从宿醉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土地已经被分配完毕。上帝生气地问:你们为什么喝得酩酊大醉?格鲁吉亚人乖巧地回答:是为了感谢上帝您的恩赐啊。上帝闻言大喜,便把自己的花园赐给了格鲁吉亚人。自此,“上帝后花园”的称呼便从此流传下来。“上帝后花园”,一个多么容易让人产生无限遐思,并为之向往的称呼!要怎样的美丽才足以让万能的上帝也忍不住将之划归为人类不能窥视的私人领地呢?身处其中的人们在这片上帝恩赐的土地上又享受着怎样的额外福泽呢?

格鲁吉亚多山。高加索山脉横亘全国,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国土,绵延不绝的山脉散发出浑厚刚毅的气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如什哈拉峰、卡兹别克山、乌尔根山等等,巍然雄伟,令人想起宋玉《高唐赋》中“盘岸巑岏,裖陈硙硙。磐石险峻,倾崎崖颓。岩岖参差,纵横相追”的句子。山顶上常年不化的积雪与冰川更为这些山脉增添了几分神奇瑰丽与不凡气魄。即使是首都第比利斯这样人口集中的地方,亦是依山而建,在任何一个季节,都可以感受到裹挟着力度亦带着扑面清爽的山风袭来。

格鲁吉亚多水。境内30多条河流蜿蜒曲折,或如库拉河那样处子般羞涩婉约、施施漫漫,又或如若埃克瓦拉瀑布那样仿佛如脱兔一般飞流直下、浩浩洋洋,但大多都在数百公里的徐行追逐之后,汇入了西边的黑海与东边的里海。矿泉是格鲁吉亚水资源的另一大特色,1400多个矿泉区中超过半数是温泉或热泉,含有较高的硫化氢,具有显著的医疗作用。因而盛产矿泉的地区如博尔若米、加格拉、苏呼米等地都已成为著名的矿泉疗养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享受这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格鲁吉亚多树。格鲁吉亚森林覆盖面积超过40%,随着地势的高低不同,种类各异的树木蓊蓊郁郁,毫无滋扰地自由生长,橡树、柞树、山毛榉、云杉、松树、冷杉……森林中随处可见难以合抱的大树,不知已历经几百甚或上千年的风雨雪露。树干大多被湿润的苔藓覆盖,泛出墨绿或深黑色的莹润,正可谓“郁萧条其幽蔼兮,滃泛沛以丰隆”(《汉书·扬雄传》)。就连草地也在纯净通透的阳光下恣肆生长,比别处更加茂密张扬,彰显出与众不同的旺盛生命力。

格鲁吉亚气候宜人。大片的森林使格鲁吉亚成了大氧吧,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高。而三百多公里的黑海海岸线更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为夏季带来一丝凉爽,为冬季留下一份温暖。

遍览这巍峨的山、潋滟的水、丰茂的树,呼吸着最纯净的空气,享受着舒适的气候,格鲁吉亚人津津乐道的“上帝后花园”果真名副其实。置身其中,不由令人想起那个“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的渔翁,在清丽的山水间不被纷扰世间所羁绊的那份洒脱与爽然。

地处欧亚交界的格鲁吉亚是连接欧洲、亚洲两块大陆的天然纽带,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现代也是欧亚交通走廊上的重要一环,东西(黑海和里海)、南北(俄罗斯和土耳其)四个方向在此交汇。拥有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又具备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优良的自然条件,却没有强大的国家力量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在格鲁吉亚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其他国家入侵或吞并。

长期遭受的入侵,为格鲁吉亚人带来了屈辱与痛苦,另一方面,却也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融汇之地,造就了格鲁吉亚多彩和独特的文明。在格鲁吉亚的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基督教,就是伴随着战争进入的。

地理环境使格鲁吉亚无法逃脱被入侵的历史命运,却也赋予了格鲁吉亚人如高山那般坚强刚毅、如阔水那般爽朗真挚的民族性格,其中又夹杂着些许由优越的生存条件带来的闲适与自在。曾有人调侃,与国土面积弱小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格鲁吉亚人心胸的“大气”。格鲁吉亚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很高,这其中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满足与自由。

对于格鲁吉亚人来讲,有两件事情特别重要。一是喝酒。葡萄酒是谈到格鲁吉亚无法避过的关键词之一。在“上帝后花园”的故事中,格鲁吉亚人因为它错失了上帝赐封土地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它才得到了这片最美丽的土地。

考古学家曾在格鲁吉亚境内发现了迄今7000—8000年前石器时代的葡萄酒遗迹,被世界公认为是葡萄酒的发源地。这一方面是因其具备了最适合的自然条件,如纯净的空气、丰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气候、充足的日照,但更重要的是,格鲁吉亚人性格中的悠游自在、热情好客与葡萄酒的优雅浪漫、醇厚芳香有着天然的契合。对于格鲁吉亚人来讲,葡萄酒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而是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无须正式场合的宴会,亦未必是高朋满座的聚会,只是一时兴起,便可端起酒杯让一时的兴致发酵至沉醉。酿造葡萄酒更是如做饭一样,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是度假。无论贫富贵贱,对于任何一个家庭与个人来讲,度假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夏季开着二手车奔向黑海,在岸边不远处的古老森林间寻到两棵高大的树木撑起吊床,然后换上泳衣趴在黑色沙滩上晒日光浴,细沙的温热透过肌肤舒适无比。孩子们在海边捡贝壳或堆沙堡的清脆笑声荡漾在耳畔,从海面上袭来的凉爽海风轻轻拂去空气中所有的燥热,此刻的惬意确实无与伦比。冬季则更不能辜负了世界顶级滑雪胜地的名号,高空缆车会平稳快速地送你直上海拔两三千米的雪山顶峰。凝望着远处白雪皑皑的起伏峰峦,呼吸着冰凉纯净的空气,然后脚踩滑雪板一冲而下,在数千米的滑道中感受障碍滑雪、越野滑雪、大小回转,在无垠冰雪中随心变幻着身姿,该又是怎样的激情与刺激!

或许正是因为生长于这样的美丽土地上,格鲁吉亚人才没有强烈的物质欲望吧,他们从不舍得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追逐无尽的身外之物上,而是注重享受生活,注重让心灵感受到由衷的自由与快乐。二、古都藏韵致

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作为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都与文化名城,在高加索地区声名显赫,更为“上帝后花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浪漫的艺术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由自在的个体,对真善美有着天然的热爱。夕阳下,俯瞰美丽的第比利斯城区

库拉河依然保留着400年前那弯弯的弓形,一路绵延30多公里,从青碧色的峡谷中自西北向东南川流而去。第比利斯整座城市沿着库拉河两岸以阶梯式向山麓蔓延。老城区与新城区以库拉河作为天然分界线,流露出完全不同的风韵气质。左岸是老城,以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胜出;右岸是新城,现代时尚气息浓厚。市中心是格鲁吉亚政府大厦、剧院和博物馆,6条街道从市中心向不同方向辐射,交通很是便利。鲁斯塔维利大街是城区的主要街道,两侧分布着诸多世界名牌的专卖店,处处显示出西方现代都市的气息。但是沿着主干道上的小巷深入之后,就会发现里面深藏的都是外表古旧的老房屋。这些老房屋大都建于苏联时期,历经数十年乃至近百年的风风雨雨,颇有年迈之意,但是依旧坚固结实,外墙壁上的浮雕也清晰可辨,于精美中透露出无尽的沧桑。

古老的第比利斯有着独特的艺术气息。雕塑是一大特点,第比利斯市中心的自由广场上伫立着格鲁吉亚保护神圣乔治骑马屠龙的高大雕塑。更具代表性的则是城市东部素罗拉克山脊上矗立着的“母亲雕像”。20多米高的雕像是为了庆祝第比利斯建成1500周年而建立的,高大雄浑,通体呈乳白色,在明亮的阳光下,散发出熠熠的光彩。她长发披肩,头戴花环,左手执碗高高举起,右手执剑横在身前。母亲雕像是第比利斯城市的标志,也是格鲁吉亚国家的象征。除此之外,在城市街道两侧与大型十字路口的转盘中心也往往立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雕塑,有的是充满了民族特色的写实之作,有的则呈现出现代抽象风格,但都为古老的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油画是第比利斯艺术气息的另一个体现。不仅家家户户都悬挂油画作为装饰,孩子们更是从小就学习油画。在市中心博物馆门前,每天都有草根画家现场作画,或是画在画布上,或是画在石头上,或是画在骨头上,甚至是画在树叶上,既有艺术感又透着丝丝新趣。

距离第比利斯不远处,就是卡兹别吉雪峰,高大地屹立在那里。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偷取火种之后,就被宙斯绑缚于这座山峰的悬崖上,每日受尽鹫鹰啄食心脏之苦。如今,早已没有了普罗米修斯,只有万年不化的积雪静静地守护着如诗如画的古城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三、尘封埋旧事

多年以后,当玛娜娜带着我们穿过第比利斯东部一条极其普通的小巷,停留在巷口那座粉红色二层小楼前面的时候,我能感受到玛娜娜眼底那一丝温馨与宁静。“上帝后花园”的独特与美丽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悠远历史积淀的结果。翻开历史的书页,那掩藏在美丽外表下的丰富内涵,便以一种早已平静淡然的姿态展露出来。

就是这座小楼,不仅见证了19世纪20年代初苏联布尔什维克进入格鲁吉亚后的历史,更直接目睹了玛娜娜家庭早期的变迁,还有她最值得怀念的童年。

1917年俄罗斯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备受侵略的格鲁吉亚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憧憬。1921年格鲁吉亚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国之一。

在加入苏联之后,格鲁吉亚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格鲁吉亚是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故乡。1879年,斯大林出生于格鲁吉亚小城哥里一个普通的鞋匠家庭,原姓朱加什维利,并在那里的教会小学读书。1894年,斯大林到首都第比利斯的东正教会中学读书,他的革命活动就是从此处起步—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组织罢工、发放传单,为布尔什维克活动募集资金等,最终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玛娜娜童年时期生活过的粉红色小楼

当斯大林成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之后,就对他的故乡格鲁吉亚进行了惊人的投资。

第比利斯就此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在封建时期与19世纪被俄罗斯吞并之后,第比利斯城区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改建,但规模都无法与苏联时期的这次建设相提并论。

这座粉红色的二层小楼就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将近一百年之后的今天,它安静地立在路边,墙壁虽然几经粉刷,却仍有剥落的痕迹,仿佛品尝过人生酸甜苦辣各色滋味之后又重新归于平淡沉默的老人,将自己的阅历沧桑都深深地隐藏起来,成为不为人瞩目的存在。但百年之前,它俨然是先进、美丽、宽敞乃至豪奢的代名词。一楼窗户是坚实硬朗的长方形,风格简洁,没有过多装饰。二楼的窗户则是弧形,弧顶上有精致的花草浮雕呈对称状散开,两侧窗框是白色柱形,颇具中世纪欧洲优雅浪漫的韵致。三米多高的大门颇显壮观,每侧两根一人难以合抱的白色柱子撑起廊厦。廊厦顶部被建成二层阳台,以欧式围栏圈住,四个角落种植了葡萄树,每年夏秋时节便形成密不透风的葡萄架。前面是种满花草的小院子,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几株爬山虎在粉红色墙壁的背景下绿得分外鲜明,看似弱小实则坚韧的触须紧抓墙壁,勉力向上。院子中间是两棵相距不远的李子树,都只是一人多高的幼苗,但抽出的嫩绿枝叶却焕发着无尽的生命力,在灿烂阳光下张扬着生命的美丽。

通过廊厦便是弧形的欧式大门,棕色木制门上有巴洛克风格的浮雕图案,入目是坚实平稳的楼梯,淡雅的清漆格外明亮光滑。楼梯护栏上同样是巴洛克风格的镂空植物花纹:鲜花盛放则朵朵花瓣尽情舒展,细小的花蕊包裹其中,仿佛正在清晨的微风中轻颤;含苞待放则层层叠叠紧拥一处,上面的露珠似乎透着清凉之意,将滴未滴;叶子则或卷或舒,姿态各异,清晰可辨的叶脉顺着叶子的姿态自然蜷曲。上下两层十余个房间宽敞明亮、布局合理,一南一北两个大阳台更是开阔了视野,让外面的景物为房间增添了些许生动的意趣。里面的配套设施与家居用品也是十分先进,单看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的电话—百年前还极少见的先进技术的代表—便清楚明白地彰显着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与地位。

这栋小楼的主人就是时任国家对外联络部部长米契尔·卡瓦加拉泽—玛娜娜的外公。小楼建好后,政府就将其分配给了米契尔,但他并未将小楼完全据为己有,而是只保留了二层东侧的一部分,剩余的大半则主动让给了住房紧张的同事。

那时的外公是一个精干利索的中年人,而外婆丽达·斯彻那娃则贤惠美丽,他们有四个孩子,三女一子,很显然这是一个家境富裕、和谐幸福的格鲁吉亚家庭。玛娜娜外公一家在这栋小楼中安静地生活了十余年,直到那场空前的政治浩劫—“苏联肃反运动”袭来。

生活本就是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明明山穷水尽岂料转眼柳暗花明,更有那物盛而衰、乐极生悲的苦痛甚至绝望非人力所能逆转。

那时的外公一家是许多人羡慕的对象,他们自己对于这样平静美满的生活也非常满意。米契尔在政府中身居高位,事业蒸蒸日上,前景一片大好。当“苏联肃反运动”迅速席卷各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国的时候,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难以接受。

1991年6月,苏联解体前夕,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公布了一个数字:1920年到1953年,苏联约有420万人遭到镇压,其中200多万人是在“肃反运动”中受到镇压的。身处最接近权力中心的米契尔,自然也最容易在政治风潮中受到波及。他几乎是毫无悬念地成为那200多万人中的一个,在1937年“肃反运动”初期即被枪决。

男主人的猝然离去无疑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美满和幸福都以这一刻为界线变成永远的回忆。然而即使现实再残酷灰暗,生活也还是要继续。粉红色的小楼依旧,但女主人曾经的温柔贤惠变成了刚毅坚韧,携着四个孩子在种种艰难中踉跄向前。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终于慢慢健康长大,并开始踏上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四、幸福满童年

1953年9月28日,一声新生婴儿的啼哭为整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她的啼哭在亲人听来无异于最动人的天籁,带来了源自心底最深处的无尽喜悦。

窗外是第比利斯最迷人的九月天空,窗内的床上躺着一个粉雕玉琢的新生婴儿,眼睛明亮有神,细密的胎发柔软蜷曲,在阳光中轻微闪着金黄色的光泽。这就是初生的玛娜娜。

玛娜娜的母亲奈丽是外公米契尔的二女儿,此刻正安静地侧躺着,时而轻轻抚摸玛娜娜的小脑袋,手指顺着小脸慢慢滑下,时而把那柔嫩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唇边亲吻,眼神中是盛载不下的温柔。幼小的玛娜娜偶尔无意识地发出模糊的声音,妈妈的嘴角便自然地弯了又弯。玛娜娜的到来无疑让初为人母的奈丽,很快就适应并满足于这个新的角色。玛娜娜的母亲奈丽

但是玛娜娜的到来,并没有受到父亲弗拉基米尔的欢迎。尽管弗拉基米尔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于很多事情他都持有开明与宽容的心态。但是,他还是未能免俗—按照格鲁吉亚的传统,所有的家庭都希望第一个孩子是男孩。母亲奈丽抱着幼时的玛娜娜

或许对任何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来讲,男性高高在上的地位自古以来都是顺理成章的。尽管随着社会进步,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所提升,但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难以完全避免。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格鲁吉亚也不例外。

头生子是女儿的事实冲淡了弗拉基米尔初为人父的喜悦,他无法掩饰自己的失望与不满。之后的20多天里,他都不愿意去面对身体尚未恢复的妻子与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女儿。那段时间他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一个人躺在床上,面对着冰冷的墙壁。

格鲁吉亚的传统女人大多温柔顺从,往往只是家庭或丈夫的附庸,丈夫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妻子和孩子的生活状况。幸好,玛娜娜的母亲奈丽不是刻板、因循守旧之人。奈丽出身于相对民主开明的家庭,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在格鲁吉亚科技大学担任教师,这样的成长经历赋予了她独立的人格与思想。即使能够理解丈夫的不满情绪,她却没有任何自暴自弃的想法,依然坚定地用最好的方法养育着自己的女儿。

妈妈和身体依然健康硬朗的外婆全身心地照顾玛娜娜。玛娜娜从小就非常乖巧,出生没多久的她似乎懂得体谅家人的辛苦,很少哭闹,不论是吃奶还是睡觉都很有规律。随着一天天过去,婴儿的变化越来越大,眼睛更加灵动,总是好奇地看来看去,已经可以与人进行眼神的沟通交流,经常目不转睛地盯着出现在眼前的人或物,小脸蛋上红润的光泽越来越明显,四肢更加灵活,蹬蹬小腿或挥挥小手,自己在婴儿床里玩得不亦乐乎。

妈妈和外婆在照料玛娜娜的过程中虽然疲累,却也得到了无限的满足,经常被她无意识的举动逗得开怀大笑。爸爸的心结还没有完全打开,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与初为人父的好奇驱使他不断靠近玛娜娜。有时候他看到玛娜娜躺在那里自得其乐地把小手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吮吸,有时候他看到玛娜娜舒服地偎在妈妈怀里心满意足地吃奶,有时候他看到玛娜娜张大小嘴不停哭泣却始终没有眼泪……那个小小的婴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她的头发、她的眼睛、她的皮肤、她的动作……

弗拉基米尔是格鲁吉亚实验物理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在他之前格鲁吉亚只有关于理论物理的研究。他的父亲母亲都是生活在格鲁吉亚的犹太人,而他本人出生于第比利斯东部的一个小城,后来到第比利斯上大学直到博士毕业,毕业后便留在了第比利斯的格鲁吉亚科技大学工作。20世纪40年代,父母相继离世,他也在第比利斯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于是自1951年结婚后,第比利斯就成了他永久的家。生命是世间最奇妙的事物,而当初正是因为对大自然中各种现象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弗拉基米尔才会在大学中选择了物理专业,希望能够追寻并发掘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而现在,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正真切地发生在自己身边,他怎么能不被吸引?当他终于忍不住抱起那个柔弱的小人儿,望着那清澈明亮的眼睛时,刹那间他几乎迷醉其中。相同的血脉在彼此身体中流动,这样的体验玛娜娜的父亲弗拉基米尔让他陌生又激动。

接下来的事情便在意料之中了,新手爸爸开始正式进入角色。只要时间允许,弗拉基米尔就会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家照顾婴儿:洗澡、换尿布、逗弄孩子……未能得到儿子的失望很快一扫而光,曾让他失望的女儿摇身一变成了他最心爱的宝贝。看到这样的转变,妈妈和外婆在对视中不由会心一笑。孩提时期的玛娜娜是全家的小公主

玛娜娜的到来给粉红色的小楼带来了久违的欢笑声,这样的幸福与满足终于回归,尽管这个回归的过程太过漫长与痛苦。

这时距离“二战”结束不到十年,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整个苏联社会的物资相对匮乏,但是玛娜娜作为家庭的第一个孩子,却得到了家庭所能给予的最好照顾:营养丰富的饮食、可爱漂亮的公主裙、各式各样的玩具……即使是最细微的地方也没有忽视。多年后玛娜娜的表兄米哈伊尔调侃道:“玛娜娜可是全家最受重视的小公主,她出生时如果玩具不小心掉到地上,会立刻有人拿去消毒而且至少三遍!而她的大弟弟出生后玩具掉了只会消毒一遍,当她的小弟弟出生后如果玩具掉了,只会有人捡起来递给他,没人会想起来消毒这回事了!”玛娜娜少时与两个弟弟小弗拉基米尔和古拉姆在一起

大弟弟在玛娜娜两岁时出生,他的名字与父亲的完全一样—弗拉基米尔·萨那泽。经常有人说,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和称呼而已,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中,名字更多传达出的是父母或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和期待。这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清晰地传达出父亲对大儿子的喜爱与期望。小弗拉基米尔显然没让父亲失望,他的眉眼轮廓与父亲非常相像,连安静沉稳的气质都如出一辙。一年多以后,玛娜娜的二弟弟古拉姆出生,小古拉姆圆圆的脸庞上总是带着开心的笑容,金黄色的头发蜷曲跳跃着,秀气可爱。

两个弟弟的到来给全家人带来了更多喜悦,但玛娜娜的公主地位并没有改变。尤其是对外婆来讲,五个外孙中只有这一个女孩,“物以稀为贵嘛,从小到大外婆最疼爱的就是我了,”玛娜娜多年后回忆起童年,总是带着眷恋不舍的神色,偶尔有一丝藏不住的顽皮与狡黠。

春天的雨季是玛娜娜的最爱。春末第比利斯雨季的时候,层层细密的雨丝会将整个城市笼罩其中。这时的第比利斯与平时的清澈透底完全不同,而是展现出另一种朦胧的美丽。每到雨天,四五岁的玛娜娜就会趴在阳台上,双手托着圆圆的脸庞,安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细耳倾听雨幕中传来的“叮叮”声——那是街道上来回往返的有轨电车到站的提示音,清脆悦耳的回响宛如烟雨中的快乐精灵。爸爸妈妈和外婆对于玛娜娜的这个习惯—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这个爱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大家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打扰她。幼小的玛娜娜就这样望着窗外的雨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或许她什么都没想,只是单纯地被这份美丽所吸引。

与众不同的城市、与众不同的雨,还有让她完全放飞心灵的小小阳台,组成了玛娜娜童年中最美丽的角落。从那时候起,大自然的美丽便与这颗心灵深深牵系在一起。即使在以后最困难的阶段,这颗心也依然坚强乐观,因为它早已学会从大自然的美丽中寻找慰藉。

夏天的第比利斯依然凉爽宜人,虽然温度有时会高达36℃—37℃,甚至少数情况下会达到40℃,但是作为依山而建的城市,源源不断的山风总会及时驱散令人难耐的暑热。粉红色小楼的夏季是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绿。院子里的两棵树已经长成,树冠浓密,绿油油的叶子中间点缀着鹅黄色的小小果实;爬山虎密密实实,几乎包围了整栋楼,从屋顶上垂下来的几支新绿是最别致的天然窗帘。院子里的大部分地面上是随意生长的小草,几株鲜花点缀其中,显然并未经过精心整饬,但在这种随意中弥漫的却是最真实亲切的生活气息。

玛娜娜在夏季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翻遍每一个小石子和每一棵小草,尤其是大树下更不能有任何遗漏,她正在寻觅幸运石或护身符。玛娜娜从小就听妈妈讲各种童话故事,里面的王子和公主总是拥有神秘的幸运石或护身符,帮助他们达成各种心愿。玛娜娜也有个小小的心愿:要找到一块幸运石,然后变成男孩子!四五岁的小孩子已然在性别差异上有了初步认识,尽管爸爸妈妈对三个孩子同样关爱,但是玛娜娜对于两个弟弟与自己的各种不同还是深感好奇,衣服不同,玩具也不一样,好像弟弟们在玩耍时也有着各种特权。玛娜娜的心愿自然没能达成,但院子里的每一株鲜花和小草却在寻找幸运石的过程中都成了她熟悉的朋友。

秋季来临,阳台葡萄架挂满了一串串沉甸甸的紫红果实。对于格鲁吉亚人来说,葡萄不只是一种水果,而是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宛若葡萄藤形状弯曲缠绕的格鲁吉亚文字,宗教传说中充满神秘色彩的圣尼诺葡萄枝编成的十字架,频频出现于格鲁吉亚传说、神话和歌曲中的葡萄藤……更重要的,还有那给格鲁吉亚人带来无限民族自豪感的葡萄酒。玛娜娜与弟弟在院子里骑木马

妈妈和外婆将一串串成熟的葡萄剪下来,堆满了一个又一个箩筐,玛娜娜和弟弟们在阳台上追逐嬉戏,经过箩筐旁边时总会忍不住摘一个迅速放在嘴里,酸酸甜甜的滋味不时引来孩子们的一片笑声。院子里的李子树同样硕果累累,爸爸拿来梯子、篮子开始了另一轮收获。小姐弟们站在树下伸长脖子抬头羡慕的样子,让爸爸忍俊不禁。爸爸的下一个动作更是让孩子们惊喜地大叫起来—爸爸一个个把他们高高抱起,小手竭力伸长在浓密的树叶间探寻着果实,然后使劲往下拽,可惜力道掌握不好,成熟的李子从树上摘下来的同时往往也被抓破了,红色的汁液顺着小手往下流,不由又引来一阵大笑。

冬季的第比利斯是雪的世界。雪总是洋洋洒洒遮天蔽日地下着,整个城市很快就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院子里装不下的清脆笑声一直蔓延到外面去。三个孩子穿着厚厚的棉服,裹得像臃肿的小熊那样笨重可爱,却影响不了灵活的身手,抓起大把的雪团成雪球,瞄准目标扔出去,“打中了!”伴随着孩子们欢叫的,是爸爸妈妈故作凄惨的大喊大叫。打完雪仗不必清扫院子,把所有的雪集中到一起,堆成一个巨大的雪人,圆圆的脸圆圆的身体。玛娜娜捡了黑色的石子做成眼睛和嘴巴,外婆恰到好处地从窗口扔出来一根胡萝卜,而调皮的古拉姆则拖着比他还高的笤帚艰难地一步步挪过来:这个放在雪人手里!

安静的冬季夜晚,玛娜娜喜欢坐在壁炉旁边看书。壁炉里熊熊的火光给屋内涂上一层金黄色,温暖而明亮。玛娜娜的手中是俄文版的中国故事,这是妈妈给她特意找来的。愚公移山、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玛娜娜对中国寓言故事情有独钟,对这个陌生而遥远的国度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这些故事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中,多年以后她仍能对其中的很多内容津津乐道。另外,《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也是她的钟爱,同时她还开始尝试阅读经典的格鲁吉亚文学作品《虎皮武士》。

三个孩子健康成长着,虽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他们面对生活都是同样的乐观积极,面对他人都是同样的友爱善意。

这一点当然与爸爸妈妈良好的教育背景分不开。格鲁吉亚的教育素质普遍比较高,而弗拉基米尔和奈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弗拉基米尔是国内具有很高名望的实验物理学家,而奈丽也同样是大学教师。良好的教育背景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游刃有余。父亲性格温和,对孩子们永远都是和颜悦色,而母亲自我要求非常严格,但对孩子们并不严厉。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二人颇为一致,即让孩子们自由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放纵他们随心所欲,而是更加注重合理引导,为他们提供多种尝试的可能,创造接触各种事物的机会。

玛娜娜一家与邻居们相处融洽,有事情时互相照料,闲暇时则经常聚在一起吃饭或娱乐。成人之间的友谊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关系,附近的小孩子每天都会聚在一起玩到天黑才各自回家。玛娜娜喜欢跟女孩儿们玩“跳房子”的游戏,用粉笔在地上画出10个“小房子”,跳来跳去,像只快乐的小兔子。

每到周末,邻居们会相约一起去郊游,这也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乐事。依山而建的第比利斯有着休闲度假的天然优势,人们不必出行很远就会找到好山好水的宜人风景。大家在破旧的“拉达”汽车—苏联时期的一种老牌小货车,带着小型的拖斗—上挤来挤去,一路歌声一路欢笑地来到森林里。大人们寻找开阔的空地,铺上野餐垫,摆好各种自制的美味佳肴与家酿的葡萄酒,或下棋或聊天;孩子们则早已欢叫着四散跑开去,女孩子寻觅最漂亮的野花编成五颜六色的花环,男孩子兴致勃勃地采摘各种美味浆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人都全心全意地享受着,除了风景的悦目怡人,还有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心灵交流。

黑海度假是绝大多数格鲁吉亚家庭夏季的保留节目。弗拉基米尔和奈丽每年夏天都会带着孩子们来到黑海之滨,或在海滩上玩耍或在海水中畅游。冬季到山上滑雪也是不可缺少的项目,冰天雪地之中,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穿上滑板,在冰道上小心翼翼地尝试着,努力控制平衡。摔跤自然是难以避免,但与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相比,这点疼痛实在不值一提。玛娜娜(右一)儿时与亲戚朋友一起郊游

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培养了玛娜娜与家人之间最为亲密的关系,也让她学会了如何去体贴关心别人。作为姐姐,她从小就跟着妈妈学习如何照料弟弟们。虽然姐弟间年龄相差并不大,但她总是牢记着姐姐的身份,有好吃的总是留给两个弟弟,如果弟弟在外面玩被人欺负了,她就气势汹汹地去“报仇”……姐弟三人与父亲一起滑雪

如果弟弟们表现不好,她也会摆出姐姐的身份和架子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有一年夏天全家人与蕾阿娜阿姨一家一起到乡间度假。妈妈在家做饭,阿姨则带着孩子们一起到森林中探险。大弟弟小弗拉基米尔的手指不小心被树枝划破了,可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让别人帮忙包扎,哭着要妈妈。此时已经距离乡间别墅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大家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探险计划,重新往回走。那一年玛娜娜只有5岁,在回去的路上,她不停地批评教育还只有3岁的弟弟,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面对困难应该坚强,更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事就影响到所有人。

多年以后,当83岁的蕾阿娜阿姨回忆起这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时,忍不住感慨道:玛娜娜实在是从孩提时代就已经展露出了教育的天分。五、少女动棋坛

在玛娜娜六岁的时候,全家从粉红色小楼搬到了位于第比利斯西部的“教授楼”。这栋L形的五层建筑组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活小区,每一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都是格鲁吉亚不同学术领域的精英与代表。这是政府为第比利斯国立大学与格鲁吉亚科技大学的教授和高级学者专门兴建的居住区。崇尚教育的第比利斯人带着尊敬与羡慕将这栋建筑称为“教授楼”。

如果说粉红色小楼承载着玛娜娜最甜蜜幸福的童年回忆,那么生活在“教授楼”的那段日子则开启了玛娜娜人生新的一页。在这里,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儿童迅速成长为受到全国瞩目的国际象棋高手。

国际象棋在格鲁吉亚是极为流行的体育项目,一度给这个弱小的国家带来了长达30多年的世界性荣誉光环。关于国际象棋的源头要追溯至十月革命。当时苏联的国家领导人大力提倡普及国际象棋,列宁还亲自担任苏联国际象棋协会的第一任名誉会长,他说“国际象棋是人类智慧的体操”,激发了人们对于象棋的热情。因为下棋简单方便,在消磨了时间的同时也得到了快乐,这与格鲁吉亚人喜好安逸的天性一拍即合。有了这种肥沃的土壤,格鲁吉尔国际象棋高手层出不穷。尤其是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玛雅·齐布尔达尼泽两位棋后曾经一统国际象棋棋坛30年(1962年—1991年),无人能与之争锋。荣誉的光环使格鲁吉亚人对国际象棋更加热爱。在第比利斯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举棋对弈的男男女女,而不会下象棋的人,则要做好心理准备时刻迎接别人不可思议的目光。玛娜娜的母亲奈丽(左一)与朋友下国际象棋

玛娜娜的父亲弗拉基米尔和母亲奈丽对这项“智慧的体操”也甚为偏爱,时不时地在家里摆上一局开战,经常在闲暇时与邻居或朋友们杀上一盘。玛娜娜从出生起便习惯了这样的场景。开始她只是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看,大人们偶尔会夸这个小姑娘很安静懂事,后来却经常看到她拿着棋子煞有介事地摆来摆去。父母亲一向鼓励孩子们尝试不同事物,于是便教她和两个弟弟下棋。

最初大家不过是抱着游戏的心态而已,没过多久,玛娜娜在国际象棋上的天赋便显露出来,棋艺一般的父亲很快就从教练的角色退出,在与女儿的对阵中只能甘拜下风。意识到女儿在国际象棋方面超乎寻常的天分,父母亲便开始有意进行培养发掘。除了棋艺较好的妈妈经常陪练之外,更是为她积极寻找更好的老师和更好的学习发展平台。

在格鲁吉亚,这样的平台找起来并不难—声名赫赫的“少年宫国际象棋社团”是众所周知的国际象棋爱好者的圣地。痴迷于国际象棋的青少年无不渴望进入这里,以得到世界高手的指点和熏陶,而父母们也以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其中学习作为莫大的荣耀。

前国际棋联主席坎波马内斯曾说:“世界上最好的女棋手都出自第比利斯的一条街上。”这条街就是鲁斯塔维利大街,而这个由世界著名棋手卡尔舍拉泽创办于1941年的“少年宫国际象棋社团”就是女棋手的摇篮。从这里先后走出了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玛雅·齐布尔达尼泽两位占据世界冠军宝座30年的棋后,也走出了世界亚军阿历山德莉娅、约谢里亚妮、阿赫梅洛芙斯卡娅,以及多次获得全苏联冠军的“希望之星”阿拉哈米亚,还有一大批世界青少年冠军。

当然,这些是后来的荣誉了。在玛娜娜少儿时期,这个社团刚刚创办不久,还远未到它的辉煌时代,但凭借着创办者世界级国际象棋高手卡尔舍拉泽的名气,就已经成为国际象棋爱好者向往的殿堂。但是,进入这个殿堂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需要的是非同凡响的天赋和毅力。在经过一系列选拔之后,8岁的玛娜娜如愿以偿,正式成为国际象棋社团中的一员。

少年宫位于第比利斯主干道鲁斯塔维利大街上一座特别显眼的二层白色建筑内。一楼和二楼的正面都用几十根粗壮的方形柱子围成了一字形回廊,颇具敦实厚重的气势,从柱间弧形的拱门望进去则有幽深之感。这栋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建筑本是19世纪初期沙皇俄国兼并格鲁吉亚时设立的外交部政府大楼。1918年5月26日,格鲁吉亚的“独立宣言”就是在这里签署的。“十月革命”后被收归国有,重新装修之后成为少年宫。

通过拱门是大厅,大厅同样用方形柱子撑起,虽然开阔但光线略有些昏暗。大厅后面的楼梯在拐弯处一分为二通向二楼。穿过大厅的后门,眼前顿时另有天地。原来这栋建筑围成了一个四合院,院子里高大的树木、木制的长椅、小巧的喷泉、如茵的灌木组合成了一个独立、静谧的空间。

少年宫里有艺术、舞蹈、语言等几十个社团,院子后面的二层小楼左侧的国际象棋社团是最突出的一个。四个相邻的教室有着同样的简单陈设:桌子、椅子,桌上摆放整齐的国际象棋。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步入其中,映入眼帘的除了与当年完全一样的桌椅和象棋之外,更令人震撼的则是挂满墙壁的世界冠军的照片、奖牌,以及靠墙的橱窗内拥挤的奖杯。

当玛娜娜进入少年宫开始专业的国际象棋学习时,已经是一名小学生。她所在的第比利斯国立小学是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三面凹形的三层教学楼里面设施齐备。除了对学习要求严格之外,学校还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即使是在最优秀的学校中,天资聪颖的玛娜娜也不会被埋没。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知识广博,老师们提的问题,她几乎无所不知。不论是在同学还是老师当中,玛娜娜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但玛娜娜对这些并没有太多感受,因为这时她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国际象棋上。少年宫国际象棋社团训练室

第比利斯国立小学距离少年宫仅有百米之遥。刚刚进入国际象棋社团时,她每周去学习三次,但国际象棋那黑白相间的方格子似乎有着非同凡响的魅力,吸引着玛娜娜全心沉浸其中。于是每周三次的频率很快被打破,变成了每天下午3点一放学,她就会迫不及待地向少年宫奔去。

玛娜娜的少年时光就在家—学校—少年宫的“三点一线”中度过。国际象棋占据了她全部的课余时间和精力。她不像大多数格鲁吉亚少女那样喜爱装扮自己,首饰、新衣服统统不感兴趣,朋友们的聚会、郊游也很少参加。即使夏季与家人一起去度假,她也会带上心爱的象棋。无论是在黑海之滨,还是在乡间森林,随时随地她都会摆开棋盘,缠着爸爸、妈妈、弟弟乃至亲戚朋友们与她对弈。甚至有几次,实在按捺不住内心对国际象棋的狂热,顽皮狡黠的她竟以“参加比赛”为理由向老师请假,偷偷溜到少年宫去下棋。

这样痴迷学习了几年之后,玛娜娜的象棋水平毫无意外地突飞猛进,开始陆续参加不同级别和层次的比赛:第比利斯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格鲁吉亚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等,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她不同寻常的天分受到了少年宫教练的重视,于是逐渐把她当作专业种子选手进行培养。

玛娜娜的同学玛瑞娜清楚地记得,这个小女孩很是与众不同,除了很少参加同学们的集体活动之外,更明显的区别就是,大家除了周末每天都按时去学校,而玛娜娜则是阶段性地去学校学习,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她就要去参加封闭式集训或到外地参加比赛。而每次比赛回来都是载誉凯旋,学校里会举办庆祝会,为玛娜娜庆功。

1968年,玛娜娜第一次参加格鲁吉亚全国国际象棋女子成年组比赛。在21天的赛程中,14位选手展开激烈的车轮赛。玛娜娜虽是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却没有半点怯场,最终荣获亚军,比冠军选手娜娜·桑德利亚只少了0.5分。娜娜比玛娜娜大四岁,两人既是一同住在“教授楼”的邻居,又是同一所小学的校友,更是少年宫国际象棋社团的队友,两人在学习、生活、训练上互相鼓励督促,是最好的朋友。玛娜娜与两个弟弟在郊游时下棋

这次比赛之后,学校送给了玛娜娜一本又厚又大的地图集作为奖励,扉页上写着“祝玛娜娜一生成功!”玛娜娜十分喜爱,精心保存至今。大学毕业后,玛娜娜有很长一段时间致力于格鲁吉亚历史的研究,搜集并出版了不同时代的格鲁吉亚地图集,这与她少年时获得的这个奖品似乎冥冥中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此可见,玛娜娜的天资与兴趣并不仅仅表现在国际象棋上。

中国古人曾云:“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但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沉迷在国际象棋黑白格子中的玛娜娜。她从未玩物丧志,不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期间,她的各门成绩都很优秀,大多数科目都是满分5分,从来没有过3分以下的记录。国际象棋不仅没有影响她的学习,反而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成年后的玛娜娜多次提到国际象棋对她人生的帮助:“国际象棋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让我有更加敏锐的反应力,同时也更有耐心和毅力。而这些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上取得成绩的基础。”当少年宫里许多国际象棋青少年选手将下棋当作唯一,将学习抛之脑后的时候,玛娜娜却在每次比赛归来,都全力以赴地将所有落下来的功课补上,如果哪一门课略有吃力,父母亲就会请来最好的家教辅导她。知识的学习与兴趣的培养对玛娜娜来讲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向前迈步的两条腿,缺了哪一部分生命都不再完整。

1969年,此时的玛娜娜娇小灵动,对内是家庭、学校、少年宫的宠儿,对外则已经成为蜚声国内外国际象棋界的明星少女。她的生活一帆风顺,一切顺遂所愿,让同龄人艳羡不已。但人生从来不是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直线。就是在这一年,玛娜娜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挫折。

这一年,玛娜娜经过层层选拔,以高超的国际象棋水平被推荐作为格鲁吉亚的代表参加全苏联国际象棋女子成人组比赛。

由于苏联国际象棋水平在很长时期内都毫无疑问地居于世界之首,从1927年有了国际象棋女子比赛之后,冠军就一直都是苏联选手的囊中之物。从第一位国际象棋女子冠军维拉·明契克到后面的柳德米拉·鲁丹科、叶丽萨维塔·贝科娃、奥尔迦·鲁布佐娃、诺娜·加普林达什维利、玛雅·奇布尔达尼泽,尽管她们来自不同的加盟国,但都是苏联选手。在1991年中国国际象棋选手谢军进入国际象棋界之前,世界冠军一直是在苏联选手内部产生。因此全苏联国际象棋比赛毫无疑义是世界最顶尖水平的赛事。

能入围此次比赛对玛娜娜来讲是一次重要的机会,也是对她国际象棋水平的肯定。玛娜娜与家人同样为之兴奋不已,可兴奋之余却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比赛时间是7月份,恰恰是玛娜娜高考的时间。参加比赛还是参加高考?二者只能择其一。放弃高考?以玛娜娜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格鲁吉亚最好的大学是毫无悬念的事。放弃比赛?几经拼杀直到入围着实不易。父母亲态度明确:只要是你真心的选择,不在内心留下遗憾,怎样选择家里都全力支持。

几番权衡掂量,玛娜娜最终决定放弃高考,毕竟高考以后还有机会,明年再参加一次就是,但错失这样高水准的比赛却可能遗憾终生。就这样,玛娜娜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前最紧张的集训中。家人和少年宫在各方面都提供了最好的照顾,不让她有一丝一毫的分心。

比赛时间很快临近,妈妈已经为她准备好了行装,这时的玛娜娜已经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当妈妈陪同玛娜娜带着家人朋友的祝福和希望坐上驶向莫斯科的火车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突如其来的变故就从火车上开始了。在火车行进途中,玛娜娜身体突然感觉不舒服,全身皮肤变黄,精神萎靡不振。火车到站后,妈妈不得不立刻带玛娜娜去医院检查。随后的几天,玛娜娜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恶心呕吐、全身疼痛无力,只能住院接受治疗。

艰难地几经抉择,终于决心放弃高考,谁料想一心要在顶尖赛事中与高手们一决高下的梦想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玛娜娜和妈妈惋惜沮丧至极。比赛的那一天,玛娜娜躺在病床上情绪低落,默默无语,妈妈只有好言劝慰开解。不过玛娜娜很快便从失望的情绪中恢复过来,重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为下一次的机会做着更加全面的努力和准备。

时间很快到了1970年。这一年玛娜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前一年的无功而返让争强好胜的玛娜娜以更加坚韧的心志重新回到棋坛磨炼提升。她的棋艺更加精湛,再次被推荐去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参加全苏联国际象棋比赛,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最终以最小的参赛年龄荣获亚军殊荣。少年宫的教练与同学朋友们都认为,玛娜娜在国际象棋上的天分还未全部发掘出来,她具有问鼎冠军的潜力!她必将是专业国家队的最佳人选,然后在世界国际象棋界叱咤风云、称王封后。这条道路是那样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仅会被各种荣誉光环笼罩,单从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上来讲也是最佳捷径。毕竟当时全苏联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物资较为匮乏,而国际象棋在格鲁吉亚备受拥趸,一旦成为专业国家队员,在世界比赛中崭露头角,就可以获得很多方面的便利和特殊待遇。这时她的队友娜娜已经成为国家队的一员。玛娜娜(右一)参加国际象棋比赛

然而玛娜娜却做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无法理解的选择:放弃国际象棋!

多年以后,她回忆起那段辉煌的过往,坦率地披露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我很喜欢下国际象棋,但是在比赛中,过于注重最终的结果,而忽略了享受这个过程,所以每次都会很紧张,尤其是在自己逐渐成为受到全国人民关注的明星选手后,这样的紧张情绪更加明显。所有人,包括我的教练,也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只有十几岁的我更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如果当时有人意识到我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专业的帮助,或许我会走得更远。

心理的因素固然是玛娜娜放弃国际象棋的一个原因。但是,更重要的却是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无法让她再将国际象棋作为生活唯一的中心。这一年她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格鲁吉亚最好的大学—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的本硕连读。以玛娜娜认真执着的性格,不会对任何事情持敷衍应付的态度。下国际象棋如此,在学习上更是这样。中小学时期,即使经常要参加集训和比赛,但只要努力就可以把那些有限的功课全部补上。但上大学之后,她却突然发现跌进了知识的海洋,除了自己的专业,还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讲座、社团……在知识分子家庭中长大的玛娜娜,对知识文化的重视和推崇自幼便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每一个不同的专业领域都是一扇不同风景的窗。玛娜娜被牢牢吸引住了。1970年玛娜娜(中排右四)参加全苏联国际象棋比赛时的合影

她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只有国际象棋这一件事情,她要尝试不同的专业领域,要品尝不同的人生滋味!她把曾以全部精力用来钻研的国际象棋重新定位成是一种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这种选择让她有难过,也有不舍,但却毅然决然。

娜娜为玛娜娜的中途改弦易辙伤心不已,她一直盼望着有一天两人成为世界国际象棋界的一对“霸王姐妹花”。娜娜后来从格鲁吉亚国际象棋国家队退役后,就在少年宫国际象棋社团担任负责人,为培养下一代棋手费尽心思。至今已年过半百的她还是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少年时的玛娜娜,“她胆大心细,反应敏捷,虽然年龄是我们之中最小的,但是下起棋来颇有大将之风。她有相当大的潜力进军国际棋坛。所以她的离开,对于国际象棋界而言,是一个损失。”

但那时的玛娜娜,早已被另一扇刚刚打开的大门吸引住了全部的视线。就这样,在教练和朋友们的惋惜中,玛娜娜告别了锻炼了她的思维、磨炼了她的毅力,也给她带来了无数荣誉的国际象棋棋坛。第二章 上下求索路漫漫一、学海畅游洒青春

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创建于1918年,是格鲁吉亚乃至高加索地区创建最早的大学,开创了格鲁吉亚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底蕴与气度。

在绿荫掩映的恰夫恰瓦泽大街路边有一段并不起眼的台阶,已被岁月磨蚀了的层层阶梯直通向上方。拾级至顶端顿觉眼前一亮:两侧的树林中整齐地排列着格鲁吉亚名人雕塑,灌木丛全部修整成简洁的艺术造型,大片的草坪翠绿成茵,前方是开阔的广场,广场中间则矗立着大学创办者伊万·雅瓦希什维利的全身塑像。穿过广场便是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的主楼。整栋楼呈“口”字形,虽然只有三层,但正前方的中心部分每层都有五六米高,气势宏伟,欧式弧形窗户则增添了些许灵动。同样是三层的两侧配楼对称着向两边散开,然后呈直角向后转去。在将近一百年前的格鲁吉亚,如此庞大的建筑设计可谓是大手笔。

1970年至1975年,玛娜娜在这里度过了五年大学本科和硕士的学习生涯。在少年时代,玛娜娜的生活充实而单调,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国际象棋上。到了大学时期,开始步入青年的她心胸豁然开朗,兴趣和爱好也随之增多。她不停地汲取多方面的知识,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玛娜娜所在的东方学系土耳其语专业设立于20世纪40年代。她选择土耳其语专业,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祖国格鲁吉亚。格鲁吉亚南部与土耳其接壤,而且这两个相邻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土耳其在强盛时期多次入侵格鲁吉亚,但也促进了格鲁吉亚的发展。至今两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合作,乃至在生活习俗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格鲁吉亚历史发展的许多重要阶段都能找到土耳其的影子,甚至由于历史原因,西格鲁吉亚的部分土地并入了土耳其。第比利斯国立大学主楼

当时的东方学系是比较前沿的专业,第比利斯国立大学是唯一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而且招收的学生也很少,高考竞争难度相当大。玛娜娜所在的1970级土耳其语专业只招收九个人。不过人数虽然少了,却也有了另外的好处,就是大家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

玛娜娜在上大学前就已经是全国著名的国际象棋高手,报纸上经常出现有关她的报道。在这个热爱国际象棋的国度里,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早已久闻玛娜娜的大名。刚开学时玛娜娜还没有放弃国际象棋,经常去集训或参加比赛,老师和同学们很少见到她。于是同学们之间便有了猜测,已经是名人的玛娜娜想必是很难接近吧?飞扬跋扈还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第一个学期结束后,玛娜娜彻底放弃了做专业国际象棋选手的道路,完全投入到了大学生活中,很快就融入到同学们中间去。大家才发现,原来盛名之下的玛娜娜竟是如此平易开朗、聪明可爱。

玛娜娜的大学同学拉莉·列维亚至今都还记得在大学走廊里初次见到玛娜娜时的情景:“她穿着咖啡色的长裙,抱着几本书,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很安静地思考什么问题。我走过去问她,同学们要出去玩,她要不要去。她很开心地回答说:当然要一起去啊。之前的安静一下子就变得很活泼灵动,一点儿都没有名人的架子。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一直到现在。”

大学最大的魅力就是自由与自觉地学习,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找到时间、精力和条件学习所有感兴趣的东西,正是这一点让玛娜娜放弃了深爱的国际象棋。

玛娜娜好像一条在岸边搁浅了许久的鲸鱼重归大海,那种享受知识的乐趣与幸福绝非每个大学生都能体会得到。除了自己的专业土耳其语,她还选修了英语、阿拉伯语、伊朗语和亚美尼亚语。

玛娜娜对于语言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还在少年时期她就梦想着将来能说多种语言,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沟通交流,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历史。即使是在中学阶段,她的精力还主要放在国际象棋上的时候,她就选修了德语。少年时期的玛娜娜就已经能说非常流利的德语了。

大学为玛娜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图书馆几乎成了她的第二个家,老师们更是经常被玛娜娜缠着追根问底。与此同时,玛娜娜也成了所有老师的心头最爱:“从来没见过这么努力的学生!”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玛娜娜还特别喜欢到处参观考察。阿胡什是教授伊朗语的教师,同时他还是格鲁吉亚著名的诗人。四十多岁的他知识渊博,性情和蔼,极受学生们的爱戴。夏天的每个周末阿胡什都会带领学生们去游览名胜古迹,让他们去亲自观察、触摸格鲁吉亚悠久的历史变迁和文明的发展脉络。第比利斯东部的姆茨赫塔古城是他们常去的地方之一。这里是格鲁吉亚第一个基督教堂季瓦里教堂与格鲁吉亚皇家教堂斯威特特斯克维里教堂的所在地,也曾是格鲁吉亚的古老都城,时至今天它仍然是格鲁吉亚人的精神之都和信仰圣地。学生们从斑驳的墙壁与空旷的教堂圆顶中感受着古老的气息。玛娜娜非常喜欢这种亲身感受式的学习。每次参观之前,她都会提前做好功课,搜集查阅相关的历史知识,然后在参观的过程中进一步实地印证、补充。她所表现出来的广博知识与深入思考经常让老师赞叹不已。

为了更好地学习亚美尼亚语,玛娜娜还做出了惊人举动:她竟然只身一人跑去亚美尼亚生活了几个月的时间!虽说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是邻国,但毕竟是两个国家,而且当时玛娜娜的亚美尼亚语并不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