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心理那些坎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4 15:11:59

点击下载

作者:一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迈过心理那些坎儿

迈过心理那些坎儿试读:

前言

如果我问你:“你是个有病的职场人吗?”你也许会瞪大眼睛惊讶地反问我:“怎么这么问?我每天都健健康康地去上班,会有什么病?你才有病吧?”

你说得没有错,你的确是健康的,但你说的可能只是身体上的健康。试问,你的心理真的没有一点疾病吗?你的心理真的十分健康吗?

现实中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题: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对于每天为事业、为前途、为家人、为生活打拼的职场人来说,更是如此。当然,这里的健康,是指身体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二者缺一不可。身体失去健康,就会影响工作;心理上没了健康,也无法安心工作。甚至有时候心理上的不健康比身体上的不健康更能影响一个人的职场命运。

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由于职场人士压力过大,对生活现状多有不满,十有八九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疾病,如自卑心理、敌对心理、猜忌心理、焦虑心理、紧张心理、追高心理、求富心理、攀比心理、虚荣心理,等等。在这些病态心理的“攻击”之下,许多职场人都病倒了,在心理上患上了重感冒。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上的特殊行业,对身受职业病困扰的“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同情和关注的时候,是否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过应有的关照呢?

我们看到,有些人因为心理疾病而毁了自己的职场前程,有些人甚至因为心理疾病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你也许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认为这些心理上的疾病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只要不危及身体健康、不影响正常工作就无足挂齿。其实,心理疾病对身体健康甚至职场命运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是极其严重的,所以这样的问题不容小视。为了有个好前程,职场人士首先就要解决心理问题,让自己心理健康,以保证工作正常运转,享受幸福生活。

作为上班族,我们每天忙于工作,甚至无暇顾及自身健康,但其实我们还是非常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的,不是吗?对于如何防治疾病,获得健康的身体,不同的人各自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方法。例如,有的人喜欢通过运动锻炼身体;有的人喜欢通过饮食补充营养;有的人重视医疗保健,喜欢做体检,等等。但是,很多上班族却忽略了心理保健。而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更好地在职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要知道,现代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与角逐,已经不仅仅是能力之争,同时也是心理之争。为什么有的人智力超群却不能够笑傲职场?为什么有的人埋头苦干却得不到领导的肯定?为什么有的人在攻克工作中的一个个难关之后身体却突然垮下去了呢?这些职场中人,都是在心理上出了问题,患上了职场“心理疾病”。在影响职场幸福、快乐指数和职业发展的因素中,职场心理与工作能力、知识结构一起组成了一个“铁三角”,共同决定着一个人的职场发展前景,尤其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知识结构相对固定的时候,更是这样。所以,职场心理是健康还是病态,就成为影响职场幸福、快乐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书从职场实际情况出发,主要介绍了七部分内容,即职场人士自我心理诊断、职场人士人际关系心理诊断、职场人士压力心理诊断、职场人士跳槽心理诊断、职场人士非常时期心理诊断、职场人士常见心理障碍诊断、职场职业病心理诊断。本书从现实出发,多角度列举了职场中的真实案例,并诊断疾病产生的根源,开出“处方”。身在职场,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为了自己能在职场上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一定不能错过此书。

亲爱的朋友,不管工作有多忙,请抽出一点时间关照关照自己的内心吧!职场中人,已经到了必须面对职场病态心理,并与之展开“攻坚战”的时候了!正如身体的疾病需要看医生一样,心理的疾病也要调理和治疗,这是一本不可不看的职场心理门诊书,相信你定能对自身存在的病态心理进行很好的自我调适,因为你天生就是自己的职场心理医生。

最后我要感谢以下朋友在成书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刘永华、李志华、徐翠霞、安耀辉、张国锐、张林、董晓丹、侯文鹃、董艳歌、刘文静、马春艳、刘春利、张希伟、李现静、石海平。

PART 1 职场人士自我心理诊断

“我肯定不行”是魔咒——自卑心理

自卑是职场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无所适从,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所面临的问题,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在职场中,不少实际上很有能力的人并没有获得成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内心非常自卑,“我肯定不行”是他们心里永恒的魔咒。职场案例中专学历的王小姐为了能在大都市北京立足,多年来工作一直认真负责,虽然她的能力也得到了上司的肯定,被提拔为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但她还是常常会想:“我只不过是个中专生而已,全凭自己的努力才坐上了今天负责人的位置。可如今我的下属绝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生,甚至还有研究生、博士生,叫我怎么能不自卑呢?”在这种心理的笼罩下,被提拔的王小姐不仅高兴不起来,反而变得忧心忡忡。原来,王小姐刚升职不久,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资金链出现问题,为了扭转局面,公司领导下达了裁员的命令。这下,王小姐开始不安了,她想自己虽然在公司工作年限不短了,但学历方面她却远远不如新进的员工,这次自己肯定要被裁掉。想来想去,比来比去,王小姐越想越心虚,越比越气馁,越来越担忧,感觉自己似乎在公司里毫无立足之地。在心虚、气馁的心理影响下,王小姐在他人面前,或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或口吃结巴,难以准确、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来,公司碍于王小姐对公司的贡献,就没有裁掉她,但她负责人的位子却没有保住,而是被一个与她同样学历的自信满满的同事赢得了。心理诊断

王小姐的这种心理便是自卑心理,因为学历低,她便看不起自己,否认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曾经取得的工作业绩,其实她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比很多人有能力。

有自卑心理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本人有某种短处和缺陷,更多的是不能悦纳自己,反而自惭形秽,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的位置,脑子里盘旋的总是“我不行”、“这件事我肯定要办砸了”、“我肯定不如别人”等消极想法。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低的评价,或者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表示怀疑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比如焦虑、忧伤、不安、失落、痛苦、内疚、自责、悔恨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任何人一旦对自己有这种消极评价,它就会无意识地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会对它随时随刻的到来感到习以为常。其实,消极的自我评价总是错误的。心理学家将常见的认知错误列举如下:过分夸大与缩小的超概括化错误、夸大其词的“双目镜”错误、遂下短语式的“贴标签”、任意化推论、全或无的极端化思维。比如,你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而整个否定自己:“上次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好,这次出问题肯定完了!”你犯的是以偏概全、以一当十的“超概括化”的错误;你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实际上是犯了过分地夸大缺点、过分地缩小优点的“双目镜”错误。你会给自己贴上莫名其妙的标签:“我是个笨人”。你会进行任意化的推论:“我一直是个失败者,因为我在单位从未评为先进或受到过奖励。”你会犯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极端化”错误:“这次我一定会被公司裁掉!”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是一种不阳光的心态。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性格懦弱、内向,意志比较薄弱。这种人总是一味地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忧郁、烦恼、焦虑便纷至沓来,因而对待工作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自卑能够使一个人失去奋斗拼搏、锐意进取的勇气。倘若遇到困难或挫折,自卑的人总会长吁短叹,怨天尤人,抱怨命运给予自己太多的坎坷。这与现代人应该提倡的自信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

据有关统计表明,在世界上,至少有95%的人都有自卑感!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挺吓人,但这确实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那么,职场中人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是什么呢?

1.自我评价太低

职场中人可供比较的对象很多,而且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也使得很多的职场中人喜欢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由于这种比较通常是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也就容易出现越比越觉得自己不如人,越比越泄气的情况,进而会产生自卑感,低估自己。

2.消极的自我暗示

当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大多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性格内向的人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常常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这样一个消极的自我暗示,会抑制自信心,产生心理负担,限制能力的发挥,工作效果相对也不佳。一旦形成恶性循环,自卑心理就会进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响

在职场中,挫折不可避免,当人遭受挫折后,可能会变得消极悲观,特别是性格内向的人,稍微受挫就会给其沉重的打击,使其出现自卑心理。

4.生理方面的不足

生理方面有缺陷,或自认为有缺陷,如觉得自己不够漂亮等,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专家处方上述案例中的王小姐工作认真负责,且被提拔为市场部负责人,在众多高学历人群中,她能当上负责人,这足以说明她的工作能力及她为工作做出的业绩已经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她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学历不如别人而自卑,更没有必要担心公司裁员名单里会有她。王小姐要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学会积极地肯定自我,多想想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必要时写出自己的优点和强项。最关键的是,王小姐要正确认识学历与能力的关系,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低学历也并不代表低能力,只要能取得业绩,就是公司需要的人。自卑,就像一面看不见的篱笆墙,能把一个人隔离和封闭起来。自卑,是我们成功路上的沼泽,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障碍。自卑是件危险的事情,它可以把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一个废人。一名职员,要想赢得成功,必须远离自卑,克服自卑,摆脱自卑。虽然自卑可能是毁灭一个人的隐形杀手,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在认识它的基础上消灭它,走出自卑的阴影,我们就能还自己一片明朗的天空。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做法走出自卑的阴霾:1.消除“比”的心理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这样会越比越泄气。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这样才会越比越有信心,才可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信心。2.正确地暗示自己,改变消极的用语要用自信的心态暗示自己,比如“我能行”、“别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这次我一定会成功”等,这样就可以增加自己战胜困难与挫折的信心。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消极性的自我描述用语,如“我不行”、“我没希望”、“我做不好”等。3.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自卑是自信的晴雨表,自卑是做事的天敌。当你树立了自信之后,自卑也就自然而然地化为乌有了,因为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最根本的动力。不要害怕失败,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4.要想办法不断增加自己成功的体验可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试点,努力获取成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然后再照此办法,获取一次次的成功。随着成功体验的积累,你的自卑心理就会被自信所取代。5.不苛求十全十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好的,但期望值过高,就很难满足,从而使自己痛苦、烦恼。世界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每个人也不要强求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因为处处苛求完美的人所受到的压力要比常人大得多,而且总是担心达不到目标,终日生活在焦虑、紧张、忐忑不安中。这样不但有碍身心健康的发展,还会使自卑心理进一步加重。正确的做法是: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跟自己过不去。6.走到前面去自卑使人产生畏缩心理,只有勇敢地走到前面去,才能战胜它。所以,当你出席聚会时,特别是公司开会时,要尽量坐到前面去,将它当作一种习惯,克制自己胆怯、紧张的心理,勇敢地接受大家的注目。这样能消除怕见上司的顾虑,增强自信心。7.抬起头来,正视对方心理学家认为,不敢正视对方通常意味着,对方的存在使你感到自卑、不自在,或怕对方会看穿你等。而这些,都是在向对方发出不诚实或不友好的信息。所以,当你拜访或接待来客的时候,当你面对同事或上司的时候,当你碰到陌生人或有名气的人的时候,你要勇敢地把头抬起来,把胸挺起来,目光正视对方,并适当提升说话的力度,让对方感觉到你有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8.正确地认识自我自卑的人对于自我的认识往往不够正确、不够全面。所以,你不妨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不要老关注自己的弱项和失败,而是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发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身的价值,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径。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途径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卑心理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和发展的动力。当然,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自卑的阴影,不仅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这样你才能把自卑转化为向上的动力,才能使自己在生活和事业上一帆风顺。总之,对于每一位有自卑感的上班族来说,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或你将要登上的位置,都是你个人表现优异所致,没有理由自卑,也没有理由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

打肿脸充胖子——虚荣心理

我们常说职场很复杂,其实复杂的不是职场,而是职场中的人。职场中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其中虚荣心理就是大部分职场人常见的心理状态,无论领导还是下属,统统都有。在职场中,严重的虚荣心理害人不浅。职场案例刘耀辉刚刚被提升为部门主管,接手一个公司新起步的项目。老板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认为它是公司未来重要的赢利点,提出要努力在半年内实现业务上的突破。刘耀辉作为这个新部门的主管,感觉老板对自己非常信任,准备大干一场。但刘耀辉实际做起来却处处碰壁,尤其是他以前一直是做一线的员工,缺乏管理经验,光是协调部门员工的工作就耗费了他很多的精力,业务开展结果也就马马虎虎。本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在预料之中。公司就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如何让其他部门参与进来,并预先制订了相应的方案。但刘耀辉害怕受到老板的否定,惧怕别人说他这个主管当得不合格而在公司里没有面子,竟然做假数据呈交老板。一开始还好,但时间久了,老板发现事情不对,调查发现刘耀辉做了假数据,结果可想而知,刘耀辉被公司辞退了。心理诊断

上述案例中,刘耀辉的下场可谓都是“虚荣惹的祸”,是“打肿脸充胖子”的后果。从刘耀辉的经历看,真可谓是被虚荣心理毒害不浅。“打肿脸充胖子”,这是我们对爱慕虚荣的人最贴切的形容。

爱慕虚荣是人类最普遍的弱点之一,每个人身上都有爱慕虚荣的毛病。作为一个上班族,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一点虚荣心是很正常的,适度的虚荣心是可以催人奋进的。然而,虚荣心过强,就会适得其反,影响自己的前程。

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通过满足自己的自尊,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的一种心理。虚荣心实质上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一种极为不健康的心理,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是修养的最大污点,是成功的最大障碍。

思想家卢梭曾说:“有的人总是戴着面具,几乎没有以本来的面目出现过,甚至弄得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当他不得不露出真面目的时候,就会感到万分的局促。在他们看来,要紧的不是他们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而是要在外表上看起来好像是什么样的人。”的确如此,虚荣就像穿在身上的一件华美的外衣,每个人都想用它展现自己的身份与荣耀。这种欲望越来越强烈时,最终会成为心中的美丽陷阱,自己也跟着掉进去了。

虚荣心的产生与人的需要有关。人类的需要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对成就、力量、权威、名誉、地位、声望等方面的需要。一个人的需要应当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相符合,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通过不适当的手段来获得满足就是过于虚荣的表现,如上述案例中的刘耀辉。

职场中的虚荣心理,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2)处处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喜欢听表扬,对批评恨之入骨。(3)常在外人面前夸耀自己有点权势的亲友,对上级竭尽拍马奉承。(4)不懂装懂,打肿脸充胖子,喜欢班门弄斧。(5)家境贫寒却大手大脚,摆阔气赶时髦。(6)处处争强好胜,觉得处处比人强,自命不凡。(7)把工作中的失误归咎于他人,从不找自身的原因。(8)有了缺点,也寻找各种借口极力掩饰;对别人说长道短,搬弄是非。

虚荣心男女都有,但总的来说,女性的虚荣心比男性强。因此,虚荣心带给女性的痛苦比男性大得多。虚荣心强的人,与其说是为了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不如说是自以为出类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骗、诡诈的手段,使虚荣心得到最大的满足。然而,虚荣心在现实中只能满足一时,长期的虚荣则会导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专家处方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说:“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抛弃自己的虚荣心呢?丢弃虚荣,你才能更好地构筑自己的大好前程;丢弃虚荣,你才能做真正的自己。由上述心理诊断可知,职场中的虚荣心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虚荣心要不得,应当把它克服掉。具体克服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人要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短处和长处都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己是什么样子,有多大能耐,都要真实地表现出来。否则就会影响自己的个人形象,许多麻烦也就不可避免。2.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职场中,每个人都喜欢得到老板的尊重,得到同事的尊重,这是很正常的,但这种尊重的基础是自己在工作中有所作为,而不是弄虚作假。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3.把握好攀比的尺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相互攀比是产生虚荣心理最大的因素,如攀比工资、攀比地位、攀比吃穿,甚至连车、房都要攀比。在相互攀比的情况下,有些人免不了会产生虚荣心理。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攀比的尺度、方向、范围和程度。从方向上讲,要多立足于企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比较,如,比一比个人在企业的地位、作用与贡献,而不是只看到个人工资收入、待遇的高低;从范围上来讲,要立足于健康的而不是病态的比较,如比业绩、比干劲、比投入,而不是贪图虚名,嫉妒他人,表现自己。4.进行自我心理纠正如果你已经具有过强的虚荣心理,可以采用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自我纠正。对不良的虚荣行为进行自我心理纠正,即当病态行为即将或已经出现时,个体给自己施以一定的自我惩罚,如经常给自己敲敲警钟,以求警示与干预作用。时间久了,虚荣行为就会逐渐消退,但这种方法需要本人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5.看清虚荣的真面目和危害,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有的人虚荣心很强,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虚荣,更不肯承认自己的虚荣,而且他们根本看不清虚荣的真面目和危害,所以他们很难克服虚荣。因此,要正确认识自己,清醒地分析虚荣的危害。虚荣是一种虚假的荣誉,它可能使你得到一时的满足,填补内心的空虚,但它会使你背上沉重的包袱,时刻担心失去给你带来虚荣的事物,一旦失去,就会痛苦不堪。所以,只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虚荣以及虚荣的危害,才能下决心克服虚荣。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就是要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希望被尊重,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荣誉与地位,这是每个职场中人基本的心理需要,每个人都格外珍惜和爱护自己的荣誉和地位,但这种追求必须与真实的自己相一致才行。6.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有虚荣心理的人往往都缺乏脚踏实地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情绪不稳,能满足虚荣心时就有很高的热情,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因此,要克服虚荣心,还要从实际出发,踏实工作,培养锻炼自己的真才实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注别人的感受远比关注工作多——紧张心理

紧张心理,或许是人人都有的一种职场心理。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遇到一个难度较高的工作,即使是公司里正常的人事调动,你也会感到非常紧张,生怕自己被炒鱿鱼。在日常的职场生活中,你也总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好像随时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这就是典型的紧张心理的表现。其实,办公室里的紧张心理,并不仅仅是因为感到工作难以胜任,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心理越紧张,反而越容易出现差错。职场案例李静步入职场已有一段时间了,追求完美的她对于工作可谓是做足了功课。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李静总是认为自己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李静的紧张起源于半年前的人事调整。她因为孩子感染肺炎请了一周假,结果正好碰上单位机构整顿,她本是总经理秘书,却被调到客户服务部。工作调动本是常事,但李静的心理却久久无法调整过来,她变得异常紧张、敏感,总担心老板炒了她的鱿鱼,而且关注别人的感受远比关注工作多。以前在工作中很少出错的她,现在却频频出错。前几天,李静接到一个重要任务,要协助总经理与一名大客户方的外籍代表进行谈判。李静知道这个任务很重要,然而,精神过于紧张的她在听外籍代表说话的时候,听着听着大脑却一片空白,总经理向她询问时,李静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如此反复了几次后,总经理大为恼火:“平时好好的,关键时刻你是怎么搞的?”李静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心理状态了,她决定向心理医生咨询。心理诊断

上述案例中,白领李静的心理状态就是紧张心理。一个简单的人事调动就让她以为这是自己被炒鱿鱼的征兆,可见她的紧张心理多么严重。

紧张心理是职场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心理状态。作为紧张性刺激作用于人的结果,心理紧张可以提高警觉度,以便做好操作的准备。从这方面看,紧张心理对人们的行为是有益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人若长期处于紧张心理状态,以致超过适应能力,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将深受影响。上班族的心理若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产生较坏的心情,也容易在紧张中做出错误的决定。除此之外,长期的紧张心理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有专家指出,紧张是流行在当今职场中的一种文明病,事实也确实如此,职场中的紧张心理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也许对很多职场中人来说,自己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感到紧张,因为压根就不存在自己无法胜任工作这回事。

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表明,心理紧张会降低或抑制机体的免疫能力,诱发内分泌的失调,从而增加感染病毒、细菌的概率,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致命的影响。

紧张心理在30岁以上的职场中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这一时期的职场中人所承受的各种压力较大,工作、生活节奏也较快,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使其常常处于某种紧张状态之下,成为职场中最繁忙、最劳碌的人群。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职场中人产生紧张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对职务升迁的期望

职场中,谁不希望自己越攀越高?人人都渴望升职,在职场中对职务升迁强烈期望,而又得不到满足,是职场中人产生紧张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设定的目标太高

目标设定得太高会使人过分地、不切实际地驱使自己前进。而目标太高又难以实现,就会给人失败的感觉。很多职场人士往往会由于压力太大难以达成等原因,而产生紧张感。比赛中有的人往往由于压力太大而失败,就是这个道理。

3.人际矛盾和冲突

在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引起人紧张,尤其是导致处于领导地位的人紧张的重要因素。当下属或同事之间产生矛盾而又得不到解决时,心理压力就加大,也就特别容易紧张。

紧张心理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种现象,是一种因某种压力所引起的高度调动人体内部潜力以对付压力而出现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急变化。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人们激发内在潜力,但过度紧张则会使简单的变得复杂,复杂的变得更加复杂。专家处方对于案例中的李静来说,既然已经到了新的部门,就应该接受现状,努力在现有的本职工作中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可她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紧张心理加重,面对工作和困难时难以泰然处之。当面对职业定位困惑的时候,不妨眼界放开阔些,并及时调适自己的紧张心理。比如,可使用以下这几个小办法来摆脱紧张心理。1.学会减压,化解紧张职场中人所担负的责任比较沉重,工作上的压力较大,生活中也有着一定的压力,如身体不健康、孩子多、开销大等。专家认为,对于职场中人,应该学会减压,化解紧张。都说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并不是没有道理。时时刻刻都挂念着工作,其实并不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从客观上来说,人所能承受的压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压力过大、过久,总有一天会因承受不住而崩溃。所以,对于自己的工作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不要总是给自己增加压力,还应该讲究如何在保持自己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更好地工作。2.主动适应环境无论是进入一家新的公司,还是被提升职位,都会面临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环境时,应该去主动地适应新环境,克服困难和挫折,而不是对新环境无可奈何,被迫顺应。3.学会倾诉人在职场所遇到的压力是各种各样的,向人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减压方法。当感到有压力时,不妨找自己的好朋友或信得过的人倾诉一下,也可以自己对自己倾诉,这都有很好的减轻压力、缓解心理紧张的作用。有人觉得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处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但事实上,倾诉内心的郁闷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排遣方式,与勇敢与否没有必然的关系。4.多参加运动繁忙的工作,常让人觉得精神紧张而不得不放弃了很多自己喜爱的运动,精神家园日益缺乏滋润,容易暴躁、发怒、紧张。所以,即使你面前有着很好的机会,也不要忘了多参加运动,特别是户外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放松心情的方法。经过自然的熏陶后,你的心胸也会开阔许多,在重新面对压力和竞争的挑战时,你才可能拥有激情和力量,才可以在怀念山野自由的同时接受城市规则的压力,快乐地承担不可回避的紧张。5.学会有计划地安排工作,避免紧张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压力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能有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就能减轻或避免一部分压力。比如,在安排工作时应注意这几点:不过分苛求自己,要量力而行;随时适应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目标;集中精力追求主要目标,放弃次要目标;工作最好有计划,然后分清先后次序,从容不迫地去做;遇到问题时,要当机立断,及时做出决定;严格划清休息与工作的界线,在时间上要留有余地。6.学会宽容对别人有一颗宽容之心,即使达不到期望也不过分苛求,让自己的心情能够放松,这也是避免人际冲突的方法之一。同时,如果有乱发脾气的习惯一定要改掉,要克制,要平息自己的怒气,并用抑制下来的精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也可以。

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嫉妒心理

嫉妒之心人人有之,谁敢说自己没有嫉妒过别人呢?尤其是在职场上。众所周知,职场是一个充满竞争,更是一个崇尚成功的地方。今天同事小张升职了,明天同事小李加薪了,后天小王忽然得到了领导的器重……而你仍在原地踏步,这时你的嫉妒心就来了。嫉妒是职场上永恒的心态,多数嫉妒与升职、加薪有关,同时也有其他一些因素。

嫉妒是一种病态,是职场成功的大忌。心怀嫉妒的人常常自寻烦恼,既损人又不利己。在职场上,当你的嫉妒心来临时,如果你不能学会控制和调节,那你就会永远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不能光明磊落地说话和做事,只能面对别人的成功或优势咬牙切齿,恨得心痛。职场案例张女士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由于从小家境不好,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都非常卖力,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在公司,张女士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因为卖力工作,她的业绩在公司当然也是有目共睹的。罗女士是和张女士同一时间应聘过来的,虽然罗女士没有张女士工作那么出色,但她为人随和,工作积极,做事也非常主动。如果没有这次“升职”事件,两个人相处还算不错。事情是这样的,公司经理被调走了,需要从公司内部选拔一位新的经理。张女士本以为自己会升职为部门经理,可最后结果却是罗女士当选了。“她工作没有我卖力,业绩没有我好。为什么最后当选的是她不是我?”一向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的张女士内心开始不平了。一天,张女士看见罗女士和公司老总一起从远处走来,心里十分不平,于是悄悄把他们两个人的照片偷拍下来,并传到自己的微博上。不仅如此,她还在微博上造谣“罗女士是老总的情人,所以她才被升职的。”结果,老总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批了她一顿。经过“升职事件”之后,张女士也不像以前那么卖力工作了,她似乎总想找一些有关罗女士的负面消息。久而久之,她的这种做法让同事们非常反感,同事们渐渐对她失去了尊重和佩服,并纷纷向她投射出鄙视的眼神。相反,被升职的罗女士因为出色的工作却继续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工作业绩也远远地超过了张女士。心理诊断

无疑,张女士的嫉妒心理最终害的不是罗女士,而是她自己。像张女士这种嫉妒心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的人,是很难在工作上有所突破的。因为在嫉妒心的促使下,人们常常会诋毁别人的成绩,还会怨恨自己的无能,心中充满恐惧和被别人超越的苦恼,身心备受煎熬。嫉妒心强的人还会惹是生非,拆人家的台,给人家处处出难题、使绊子。

同时,嫉妒心理也会使人变得消沉,或是充满仇恨,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消沉或仇恨,那么,成功就永远不会属于他。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压力的制造者,是在各种心理问题中对人伤害最严重的,可以称得上心灵上的“恶性肿瘤”。如果一个人处处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别人升职、加薪或在某方面比自己有优势时,第一反应就是惊讶和愤恨:“为什么不是我?”那么,在嫉妒心的影响和驱使下,即使别人很有能力,你也会怀疑对方,总认为自己才是最出色、最棒的,而别人的成功都是用投机取巧的方式取得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如此,特别是女性,嫉妒之心更是强盛,无论是对方的美丽还是金钱、地位,都可能引起女性的嫉妒。

嫉妒是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产生于自信的缺乏,因为它是由别人引起的活动。嫉妒会导致情绪上的低落,真正自信的人并不会嫉妒。

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常常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嫉妒总是与不满、怨恨、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其心理特征常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明显的攻击性

古希腊斯葛多派的哲学家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嫉妒心理是在和别人比较下产生的一种不平衡心理,因此其攻击对象就是“比较对象”。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可是,攻击的结果往往并不会如本人之愿。

2.指向性明确

嫉妒心理的指向一般不会是多个人或一群人,往往是某个人。并且这个人一定和他“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他”过,如今成了比他强的人,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

3.不断发展的发泄性

一般说来,轻微的嫉妒只会产生一些内心情绪而不会付诸行动,如言语上对他人挖苦讽刺,行为上对他人产生报复。然而,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或一些攻击性较强的行为,上述案例中张女士偷拍罗女士的照片,并在微博上散布谣言就是如此。专家处方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关键是能不能正视嫉妒。与其浪费时间去嫉妒别人,不如把嫉妒心理化成一种超越对方的动力。这样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少受嫉妒的伤害,还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又可感受生活的愉悦。嫉妒心是职场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烦恼,形成办公室里的坏心情。因此,应及时恰当地调整心态,克服嫉妒心理。那么,上班族如何调整和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呢?请参考专家的建议吧!1.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所引起的,因此一旦嫉妒心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再重新审视别人,便能够更真实地看到别人所做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地被嫉妒所蒙蔽,自然也就能够拒绝你并不真正需要的诱惑了。2.要有宽容的胸怀拥有宽容胸怀的人不容易嫉妒别人,而思想狭隘、自私的人最容易产生嫉妒之心。因此,当你的同事有升迁、加薪等情况出现后,你更多的是要学会胸怀大度,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更多地接纳对方,而不是对抗对方。3.学会自我驱除心理上涌出嫉妒的火苗时,要学会自我约束,学会自我驱除,不要让嫉妒之火越烧越旺。自我驱除的办法有很多,如你可以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还可以采用自我安慰的方法,如告诉自己“我的运气不太好而已”、“这样的成功没有什么价值”等,以此排解心中不满,避免产生嫉妒心。4.多和亲朋好友交流当嫉妒心产生后,可以多和亲朋好友交流,谈谈工作上的困扰,特别是和自己的另一半多加交流,这样能起到非常好的宣泄、开导作用,将心中不满宣泄掉,避免积累。5.将嫉妒化为动力嫉妒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正视嫉妒,能不能把握好嫉妒的分寸。如果你能把嫉妒之心转化为追求成功的动力,你就能发挥嫉妒之心的积极作用,使自己赶上甚至超过别人,获得成功。

看到别人拥有的,看不到自己拥有的——攀比心理

像嫉妒心理一样,攀比心理也属于正常人的心理,因为人总是在不断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去争取进步的。然而,过分喜欢攀比就是一种病态心理,具有这种病态心理的人往往只看到别人所拥有的,而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

别人升职了,自己没有;别人新买了房子,自己没买;别人加薪了,自己没加……在这样的攀比中,他们总是越比越委屈,越比越不平衡,以致他们的情绪产生障碍,进而可能产生焦虑等心理疾病,或者使自己长期处于幻想状态,不求上进,脱离实际,最终一事无成。职场案例案例一:“哎,这小子现在为什么这么牛,他也不是富二代,以前上学时总是不及格,现在他却能住豪宅,开名车?”这是李林见到老同学后,在办公室和家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不仅如此,工作之余李林还常常向办公室的同事们抱怨说:“我们坐办公室的真是命苦,按我们现在的工资,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更别说豪宅了!”回到家里,他也会不停地向老婆抱怨:“你说这是为什么?我名牌大学毕业却到这么一个破单位工作,工资低不说,连个额外收入也捞不着,更别说年终奖了……”老婆见他整日这样抱怨,就开导他:“我们离单位这么近,就是有钱也不用买车啊,再说,我们每个月挣的钱也不少,是完全够花的呀!”然而,李林还是整日郁郁寡欢,后来竟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了。案例二:李莉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企划员,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她性格开朗,招人喜欢,可最大的缺点就是爱攀比:同事买了一款名牌包包,她就会去买一款更好的;同事家新买了一辆车,她也千方百计地借钱买了一辆……因为爱比着买东西,李莉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但如果不买,她又会觉得心里痒痒的。为了能比着买东西,她办了三张信用卡:一张用来在网上开通支付宝购买商品用,一张用来在商场购物,还有一张是专门用于吃饭、娱乐等消费。为了还这三张信用卡的钱,她经常拆了东墙补西墙。对此她却毫不在意,还不以为然地说:“能玩转信用卡也是一种本事嘛。”见李莉如此爱攀比,老公不禁直言:“自己过自己的,有必要跟人家比吗?”听老公这样说,李莉不仅不知收敛,反而抱怨老公:“我怎么嫁给你这样一个穷光蛋呢?我当初真是眼瞎了,你看人家王倩的老公多能挣钱,你天天就知道踢那破足球……”心理诊断

上述案例中的李林、李莉,都是喜欢与人攀比的人。因为攀比,他们不停地抱怨;因为攀比,他们的生活一团糟……可见,攀比心理对人的影响是多么深。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不同的,上班谋职也一样。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有些人善于推销自己,把握机会的能力强些,最终的职业取向、职位、薪酬、福利等回报都要好些。而另一些人本来自身实力就与人相差甚远,只适合做普通员工,却一厢情愿地同别人比岗位、比薪酬,这就不切合实际了。

攀比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上班族一旦患有此病状,就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攀比状态,在工作中处处争强好胜,时时惦着出人头地,生怕自己某些方面落在别人后面或技不如人。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心理失衡,影响身心健康,给自己带来各种疾患。

在同一家公司就职,同部门的同事从事的基本是相似的工作,不同部门之间工作有所分别,但也都是协作的关系,整个公司的人都是向着一个目标进发,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家都是相同的。但实际上,每个人又是那么的不同,在任意两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别。职场中的一致性与差别化,会导致上班族产生一种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大致相等,那么彼此就会有公平感;如果某一方的所得大于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产生心理失衡。比如,同样一个岗位,自己所得的奖金却比别人要少。

具有攀比心理的人,甚至会在其他方面也进行比较,比如,自己的房子没有别人的房子宽敞,自己的老公没有别人的老公高大帅气,自己的老婆没有别人的老婆年轻漂亮等。

同攀比心理如影随形的是不满足心理。攀比是不满足的前提和诱因,在没有原则、没有节制地比安逸、比富有、比阔气中,致使心理失衡,越发不满足。有的人则为自己能在攀比中出人头地、占据上风而无限度地享有虚无缥缈的荣誉,进而驱使自己不断陷入深渊。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益处,伤害的只能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令自己缺憾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也没有一个人会在职场中的所有场合、所有情形里自如应对,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些心态平和的人,也许在职场中并不是做得最棒的,只不过他能够接受自己,懂得知足而已。所以,职场中人认清自己尤为重要,不要让盲目的攀比变成一把利剑刺痛自己。专家处方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尽力克服攀比心理。如果你现在正被攀比心理所累,不妨试试用以下几个方法来调适自己:1.减少自己的欲望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知足常乐”,一个人越爱攀比,其所背负的欲望就会愈多、愈重。当然,人有七情六欲,这本属正常,也是作为一个人在物质社会里不可或缺的东西。可欲望不能太重、太多,因为攀比心理完全是欲望太多引起的。2.多看看自身拥有的东西人比人,气死人!喜欢攀比的人,常常只能看到别人拥有的,而不能看到自己拥有的。殊不知,自己拥有的才是最宝贵的。在工作中,也许别人升职了而你没有,但你却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或者拥有聪明健康的孩子,可这些他却没有。想到这些,你还有什么可攀比的呢?就让他升职加薪去吧,我们只管过我们的幸福生活。3.拥有好的心态在职场中,如自己最崇拜的那个领导又升职了,你会觉得人家那是理所当然,付出了就应该有收获!可如果你的同学做了老板,而且生意做得很大,你的心里或许就会不平衡了,你或许会想:上学的时候这个同学的成绩还不如自己呢,而自己如今还是一名小职员,他凭什么就能做那么大的生意呢?职场中的攀比会让人坐卧不安。在职场中,人的发展靠的是综合因素,综合因素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果你不能像别人那样成功,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总是高兴不起来——忧郁心理

如今,抑郁症几乎已成了最流行的职场病,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其与癌症并列为21世纪最需要预防的疾病之一。忧郁心理是一种情绪低落、遇事多虑甚至焦虑的心理现象,有忧郁心理的人总是高兴不起来,而且还常常喜欢抱怨,抱怨生活没有乐趣,抱怨上班没有意义。职场案例30岁的王先生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白领。三年前,他大学刚毕业就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找工作,运气还算不错,不久他便找到了现在工作的这家外资企业。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他很快成了公司的骨干,不到三年时间,他又晋升为市场经理,薪水也上涨不少。按说王先生应该是春风得意的,可他却总感觉有一种潜在的压力时刻困扰着他的生活。听说他晋升为经理时,同事们纷纷向他祝贺,并要求他请大家一起出去happy一下,而他却说:“有什么好祝贺的啊,当上经理以后压力就会更大,我现在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不仅如此,王先生还向同事透漏说:“我最近觉得干什么都没有劲,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了。现在上班很累,下班更累,根本没有出去玩的心情。出去一见那么多人心里就烦,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心理诊断

在很多人看来,像王先生这样的“白领”群体,拥有令许多人羡慕的职业和职位以及稳定的收入,生活应该洒脱轻松。可他怎么也会患有忧郁心理呢?

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种表象,大部分的成功人士对自己的事业都有很强的成功欲,在没有晋升经理之前,王先生常常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每天睡眠不足6个小时,为此他也很少去参加同事或同学聚会,很少和朋友联系,甚至陪家人的时间都很少。

王先生在事业上可谓成功了,可伴随成功而来的却是心理疾病。如果我们的成功总是伴随着职场疾病的产生,这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呢?

像王先生这种“总是高兴不起来”的心理,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都有,这就是典型的忧郁心理。患有忧郁心理的人,除了“总是高兴不起来”这个症状外,还具有如下一些症状:(1)每天都嗜睡或失眠。(2)行为举止变得烦躁不安、沉默寡言、呆滞迟缓。(3)暴饮暴食或没有食欲,一个月内体重改变很大。(4)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比较差。(5)经常感觉疲倦、虚弱无力、无精打采。(6)严重情况下会萌生自杀的念头。

对于职场中人来说,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复杂的人际竞争是催生忧郁心理的重要因素。

最近几年,患有忧郁心理的职场人士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和其工作、生活环境有关。显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常使一些上班族们心理过度紧张,加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如果稍有心理调适不当,极易掉入情绪忧郁的恶性循环中。

在职场上,最幸福的事情其实不是大把大把地赚钱,而是能够快乐地工作。大多数的职场人都会有不快乐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并且很多人还经常陷入这种状态,由此忧郁就成为职场中极其常见的一种情绪。忧郁心理还往往伴随着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如果这种不良心理持续下去,就会让人悲观失望、心智丧失、精力衰竭、行动缓慢。

有了忧郁心理,就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一切事物。无论是考虑你自己,还是考虑世界或未来,任何事物看来都处在同样的阴郁而暗淡的光线之下。一旦戴上这副黑色的滤光镜,你就再也不能在其他的光线下观察任何事物。

消极的思想与忧郁相伴,情绪低落导致消极的思想和回忆,反之,消极的思想和回忆又导致情绪低落,如此反复下去,就形成了一个持久而日益严重的忧郁恶性循环。

有忧郁心理的职场中人,往往选择逃避问题或对问题过分执著,将其看得过于严重,这实际上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由于问题难以解决而干脆采取回避态度,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难题成为心头的沉重包袱。

无论是逃避问题还是对问题过分执著,只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问题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糟,至少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只要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样,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的了。

另一种情况是,问题的确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对这种情况,职场中人就需要乐观一些,就像杨柳承受风雨一样,我们也要承受无可逃避的事实。专家处方上班族怎样才能摆脱忧郁的困扰,在获得成功的同时远离疾病的羁绊,让自己高兴起来,真正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呢?专家的处方是这样的:1.保持充足的睡眠专家研究表明,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有着许多积极的作用。充足适宜的睡眠既能预防疾病的产生,又能在患病时使病状减轻或使病情好转。中医认为,子时(23时~凌晨1点)是胆经的流注时间,即此时胆经气血最旺,是人体进行大修的时间,这个时间人体最好进入睡眠休息状态。俗话说,休息好才能身体好,身体好才能工作好。因此,不管工作有多繁重,心情有多烦躁,都不要影响正常睡眠。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个人要想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除了要加强学习,注意修养,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还要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例如,有些上班族喜欢边用餐边工作,或者利用用餐的时间谈工作,这些都是不好的饮食习惯。因为谈工作会造成对自己的压力,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引起营养吸收不良和胃痛。除此之外,上班族还要少吃胀气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如酒、茶、咖啡,会破坏人的正常睡眠周期,造成失眠。3.试着改变心态要想让一个具有忧郁心理的人一下子高兴起来,快乐起来,确实很难,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自己,为了家人,我们也得和忧郁“抗战”到底。试着改变心态,就是试着把消极的事情想成积极的事情,把原本沉重的事情想得轻松一些,并总是能够让自己面带微笑。在工作中,忧郁心理的人喜欢选择“消极”去完成,乐观的人喜欢选择“快乐”去完成。最后的结果是都完成了工作,但给两者带来的价值却不一样。因为工作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么对待工作,工作就会怎样对待我们。乐观地对待工作,工作就会让我们快乐。如果我们以为自己的工作很乏味,那我们的这种心理就必然招致最终的失败。4.做好相应的减压工作对于职场中的忧郁心理,应做好相应的减压工作,如此就能降低忧郁心理对你的影响。常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修正不合宜的自我特质,加强和重视自我训练。设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标,要求完美大多只会失败。以开阔、弹性的视角来看待人生中的挑战,危机也许会变成转机。建立自己足够的身心备转容量,以备不时之需。(2)转移思路。当面临扫兴、生气、苦闷和悲哀的事情时,可暂时回避一下,努力把不快的思路转移到高兴的思路上去。例如,换一个房间、换一个聊天对象、有意去干一桩活、去串门会一个朋友或上街去看热闹等。(3)向人倾诉。心情不快却闷着不说会闷出病来,有了苦闷应学会向人倾诉。能把心中的苦处和盘倒给知心人并能得到安慰的人,心胸自然会像打开了一扇门。即使面对不很知心的人,学会把心中的委屈不软不硬地倾诉给他,也常能得到心境立即由阴转晴之效。所以,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摆脱掉“总是高兴不起来”的心境,让自己彻底远离忧郁,做一个快乐的上班族。

我老了,怎么办?——年龄恐慌心理

年龄恐慌心理,通常是指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的职场人,对自己的职场表现及职场前途的一种焦虑。这种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年龄的慌张,认为有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最近几年,年龄恐慌心理已成为制约职场人士个人发展的障碍,它不仅影响工作和学习,还会给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危害。职场案例王女士大学毕业即进入外企工作,她的年龄和高薪一向被人羡慕。俗话说,岁月是把刀,不知不觉,王女士已到了36岁。尽管王女士只有36岁,在熟人的心目中依旧年轻美丽,但每天面对着镜子,她总是感觉面部的皱纹越来越多,人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了。尤其是单位新来了两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后,看到她们青春靓丽的面容,王女士禁不住心情一阵恐慌。这样年轻漂亮的新员工越来越多,将来会不会抢了自己的饭碗?眼看着一年年迈向40岁的边缘,王女士心中的恐慌日益加剧,她担心自己人老珠黄失去往日风采,担心丈夫会因她年龄大相貌丑而不再爱她,甚至想到若以后丈夫与自己离婚后会娶什么样的女人。尤其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王女士颇为紧张:公司决定从内部提拔一位市场部经理,本来以王女士的能力,她是非常胜任这项工作的,可她就卡在年龄这项,职位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为这事,王女士苦恼了好长时间。更让王女士烦恼的是,公司要派一批员工到国外深造,王女士期待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可公司仍然在年龄这方面做了限制,王女士再次被拒之门外。王女士感觉自己在这家外企已经没有晋升的余地了,她想到国有企业或机关谋份稳定的工作,可是,几乎所有的招聘条件都要求年龄在30岁以下。接下来的一段日子,王女士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了,她总是自暴自弃,还不停地向身边的人感叹:“我老了,怎么办呢?我多想让自己再年轻一点啊!”心理诊断

通过诊断可以得知,王女士存在严重的年龄恐慌心理。现实职场中,像王女士这样因年龄而产生恐慌心理的中年人不在少数。这种症状的出现除了和个人心理因素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社会现状所造成的。造成上班族年龄恐慌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限制恐慌

如今,很多招聘单位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都对年龄做了严格的限制,就连企业内部晋升、进修也都有年龄的限制。你说年纪稍大的职场人能不慌吗?

2.成就恐慌

俗话说:“三十而立”,然而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少30岁以上的上班族因为事业无成而感到恐慌。随着年龄一年年增大,他们会产生消极心理,总觉得看不到希望,这辈子就这样了。

3.婚育恐慌

在大城市,很多企业明确规定了招聘条件:未婚女性,或一旦要孩子就被解雇。这样的招聘条件肯定会对很多女性上班族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为了事业,很多女性往往会忽视家庭,一些女性也一直在“要事业还是要孩子”的抉择中徘徊不定,往往等到功成名就或者有了两全其美的方法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婚育的最佳时期。

4.定位恐慌

人们在自由选择职业、岗位的同时,也会有失业或对职业不满意的时候,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的有四个时段:即择业时可能出现的定位危机,工作5到7年后可能出现的升职危机,40岁左右可能出现的方向危机,50岁以后可能出现的饭碗危机。而在这四种危机中,最令职场中人困惑且最易引发年龄恐慌心理的就是“定位危机”。

5.竞争恐慌

当前职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使人诚惶诚恐。几乎所有的职业都具有替代性,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职业发展怕就怕在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势。在一些公司,就职时间较长的职场人士,看到新人生龙活虎、拼劲十足时,不禁会联想到自己潜在的处境——岌岌可危,因而他们妒贤嫉能,内心不安,这其实就是竞争恐慌心理的反应。

随着年龄的增长,职场中人总是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些重新的审视。在这个重新审视的过程中,一些人更加有信心了,开始更有干劲地工作;而有的人却在此时变得恐慌起来,他们发现自己年龄徒增,职业却没有什么发展可言,遂陷入了年龄恐慌之中。

专家指出,年龄恐慌主要发生在28~35岁的事业心较强的职场人士身上。心理学专家表示,上班族一旦患上年龄恐慌心理,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由于总是有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难免产生悲观、抑郁、消极等不良情绪,这便缩减了奋斗的动力,削弱了工作的热情,影响了实现人生目标的进程。所以,年龄恐慌不能有!专家处方岁月最无情,也最公平,不会因为我们恐慌就停下脚步,也不会可怜某个人而施舍更多的时间给他。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学会调整工作心态来减轻年龄渐增带来的恐慌。1.最大程度提升工作技能有些人认为,只有年轻才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而且因为精力充沛也容易就业。其实这是片面的想法。任何职业都有一个工作经验的积累过程,一个30多岁的程序员或记者,他们的经验肯定不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人所能比的。比如编程,在实际的开发中,经验比技术重要,核心算法、行业经验并不能简单地依靠年轻人的拼劲去获得,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到了30岁才基本能在领域内小有成就,中年之后才能走向事业的巅峰。因此,年轻并不是最大的优势,努力提升工作技能,刻苦修炼“内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合理制订婚育计划婚育计划也应该列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婚育计划不能忽视,因为这涉及到影响你整体职业规划的问题,也是个人人生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能因为工作致使生活不完整。只有合理制订婚育计划,我们才能工作、生活两不误。3.改变“只有年轻”才有机会的心态具有年龄恐慌心理的人常常会说“人过中年万事休”、“只有年轻才有机会”,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他们才不断地被年龄恐慌心理所困扰。所以,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一个人年轻,接受事物快,思维活跃,的确有一定优势,但年龄大一点,社会经验丰富,生活阅历多,思想也较成熟,这也是优势。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只要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烈的敬业精神,不断学习,认真钻研,一定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4.合理制订工作计划有年龄恐慌的职场人士,可以给自己列出一个十分清楚的工作计划,每天要完成多少工作量也要有个明确的目标,切忌不顾自己实际能力而盲目制订目标。5.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都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的确如此,对自己职业还未定位以及定位不准的职场人士,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找职业规划师咨询,然后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总之,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科学地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任何一件事情都干不好——挫折心理

当一个人做事情连续失败几次后,再干下一件事情之前,就会产生这种想法:“我做事情总是失败,这次也一定不会成功。”这种心理就是挫折心理。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一旦产生这种心理,就会感到失意、沮丧,情绪会极度低落。职场案例王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文具公司,推销办公用品,对于他来说这项工作充满了挑战性。第一天去推销产品,王强来到一家办公大楼,但大楼保安却将他拦了下来,因为这家大楼里的公司都是很大、很有名气的,不接受任何没有预约的外来推销。第一次就吃了闭门羹的王强决定选择其他公司,当他到第二家公司时,顺顺利利进入了大门,可负责购买办公用具的负责人却不在。无奈,他只好等第二天再去,第二天虽然他见到了负责人,但人家却委婉地拒绝了他。几天之后,他又重新锁定了一个客户,可这位客户压价很低,远远低于公司给他定出的成本价,很显然又没有谈成。很快,一个月时间过去了,王强一笔生意也没有谈成,他觉得这份工作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开始消沉起来,天天躺在家里睡觉,再也不想去上班了。后来,公司辞退了几个月都没有销售业绩的王强。而王强被公司辞退后,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工作,亲朋好友问他为什么不找工作,他回答说:“我太无能,什么事都干不好。”心理诊断

王强在工作中几次受挫后的表现就是典型的挫折心理表现。如果他这种挫折心理不能及时加以调适和克服,那他以后的职场前途就会遭受重创,而成功也将会与他绝缘。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挫折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人们在遭受挫折后,会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和不适,只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人对挫折反应的形式不同、强度不同、时间不同。然而,不论挫折反应的个体差异如何,所有对挫折的情绪和行为的反应都是为了摆脱挫折对自己的心理烦恼,减少内心的冲突与不安。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人们数次遭受挫折后,就会造成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紧张、消沉、焦虑、惆怅、沮丧、忧伤、悲观、绝望等。长期下去,这些消极恶劣的情绪得不到消除或缓解,就会直接损坏身心健康,使人变得消沉颓废、一蹶不振,或愤愤不平、迁怒于人,或冷漠无情,严重者还会产生精神疾病,精神失常,也有的可能轻生自杀,行凶犯罪。

在人生的道路上,偶尔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工作上,竞争非常激烈,简直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在这样的环境中,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我们像案例中的王强一样,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倒在了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就会成为职场中的牺牲品。

其实,挫折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主要受个体心态及承受能力制约。只要我们能认识失败和正视失败,然后振奋精神去与失败做斗争,就会有战胜挫折的力量。专家处方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各种挫折,有的人在挫折中倒下,有的人却在挫折中成熟,那么到底该如何应对挫折,提高抗压能力,让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幸福呢?1.把心中的苦闷发泄出去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千万不要压抑自己,要把心中的苦闷想办法发泄出去,如向朋友说说,或用旅游、做运动等方法把心中的苦闷发泄出去。当你把心中的苦闷发泄出去的时候,你因挫折而遭受的情绪变化也会随之改变。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发泄苦闷的方法。(1)读书:在阅读中升华自己。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宝库。读书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知识水平,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阅读一些能升华自己的书籍。如《关于上班这件事》,这本书是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镛的作品。全书反映了现代上班族在生活与工作上的种种酸甜苦辣。这是一部以350则彩绘四格漫画组成的画本。全书以优美、幽默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现代上班族的人生百态。同时也恰恰揭示了上班族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矛盾。阅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一定能在开心大笑之余,换个心情去上班。(2)洗浴:把苦闷统统“洗掉”。众所周知,水是人生命活动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如果没有水,人就无法维持生命。与水相关的就是洗浴。工作一天,起早贪黑,当我们身心疲倦地回到家里时,如果能洗上一个热水澡,无疑对我们的情绪会有极大的改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洗浴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组织和器官的营养状态,降低肌肉的张力,使肌肉得以放松,从而使我们有一个轻松舒适、神气张扬的感觉。这是因为,血液循环加快后,促进了新陈代谢,清除了让我们感到疲劳的物质和其他代谢物质。(3)睡眠:忘掉坏情绪的法宝。良好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劳,减轻心中的压力。我们遭受挫折,情绪不好时,如果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体力和精力都会很快得到恢复。2.学会自我安慰自我安慰,是治疗挫折心理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你在工作上碰到挫折而心里非常苦闷、想退缩时,你就想想那些受挫更大、失败更多、环境更糟的人,通过比较,你就会明白自己那点小挫折根本不算什么,你原来心中的愤愤不平就会转化为心平气和。

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自私心理

或许我们都听过这些关于自私的言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这样的言论,就有这样的人。

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思想和行为。自私是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是消极的心态。自私是人品行不佳的表现,是不受欢迎的行为。职场案例案例一:前不久,文宇和田悦一起去参加了一个展览会,文宇负责给去的人印名片,结果他将田悦名片上的邮箱和电话号码都印错了,却直到出发前才把名片给田悦,并告诉他已经来不及改了。到了展览会后,文宇又对田悦说:“你的名片都是错的,不要发,发我一个人的就好了。”到了和采购商进行自由洽谈的时间,田悦就去找几个适合的客户进行洽谈,结果他到哪里文宇都盯着他,然后跑过来给他打岔,不让他和客户交谈,生怕他和客户联系上,好像觉得所有客户都应该是他的。案例二:姚兰是一家大公司的出纳,由于公司规模很大,财务部门就设立了两个办公室。姚兰的办公室在办公区的最里边,十分隐蔽,而且从窗内可以眺望不远处公园的美丽风光。因此,公司的许多同事都喜欢聚在她的办公室聊天,哪怕只是临窗看看公园,也能驱赶一些上班的劳累。因此,姚兰的办公室在休息时间总是有许多人在一块儿互相交流工作心得、谈谈公司规章的缺陷,而公司的一些管理者也都愿意到姚兰的办公室与大家一起交流。刚开始时,姚兰觉得没有什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姚兰越来越无法忍受这种情况。她私下抱怨:“太多的人在我的办公室,我的工作都被影响了。”“窗外的景色虽然很美丽,但我却从来没有仔细欣赏过。”于是,她就在办公室门把手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工作中”。这样,姚兰就可以一个人安静地工作了,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窗外那一大片美丽的风景也就独属于自己了。开始时,一些同事还是三五成群地在休息时间来串办公室,但是,姚兰总是说:“我在工作,我要工作,没有时间休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事不再来她的办公室,即使来办公室,也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姚兰成了公司内的孤家寡人,同事们不愿和她交流,工作出现问题时,同事们也不再热心地帮助她。后来,由于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得不裁减人员,裁减人员名单上的第一个人就是姚兰。领导给出的原因就是:姚兰太自私。心理诊断

以上事例中,文宇、姚兰的心理就是一种自私心理。

心理专家认为,自私是人的天性,就像贪吃是人的天性一样。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自私的个体,没人指望一个婴儿把手中的玩具让给别的小孩子。不过,很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改掉了这个毛病,而另一些人呢,反而有些变本加厉了,对同学自私,对朋友自私,对家人自私,除了自己,一切人都是自私的对象。

在职场上,自私是一种严重的病态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首先表现在不讲职场规则,把自己的东西看得紧、看得重,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其次就是,当周围人的本事比自己强,或取得了好成绩时,就会感到难受,而想方设法为难比自己强的人。另外,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等也是自私的表现。

自私是一种有能力资助他人却不肯伸出援助之手的心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私行为已不再限于钱财,而是扩展到更宽阔的领域。吝啬破坏了人类固有的仁爱、同情之心,打破了人与动物的界限,破坏了人类社会一切美好的关系。

自私的代价是巨大的。有时,别人有求于你的,往往对你而言微不足道,对他而言却意义重大。你给了,虽然有点儿微小的损失,但却得到了一颗感恩的心;你不给,虽然自己毫发无损,却在别人的心里种下了敌对的种子。

自私果真能给自私者带来愉快吗?当然不能。

有自私心理的人,总会遭到别人的鄙视;有自私心理的人不愿与人合作,也不可能有好的前景。鼠目寸光的人总是放不开,觉得自己的东西来之不易,而且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别人也会对其渐渐失去兴趣,因为他们在自私者身上得不到快乐的感觉。

自私是通向自毁的黑洞。自私正是对德行的背离,况且自私的人并不仅仅只着眼于钱财。自私的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是否对自己有利”,并按只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去行动,这就是他们全部生活的基础。一个立志高远的人,如果不能首先克服自私心理,任何有价值的接近真善美的目标都是难以实现的,并且终将被自私所拖累,正如苏洵所讲的“为一身谋则愚”。而且自私者必不义,到头来不仅使自己一生美好的愿望付诸东流,而且很可能自己搬的石头,反砸了自己的脚!

自私的人,一心只为自己着想,因此不受人们的欢迎,从而使自己陷入孤独的境地,最终的后果无异于自毁。要知道,能够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胸怀坦荡,不念一己之利的君子。专家处方自私是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但还不是邪恶,贪婪才是邪恶。但是这种坏的行为习惯如不加以克服,则很可能从损害他人的利益开始,到损害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最后发展成贪婪。所以,在职场中,我们必须克服这种自私心理。克服损人利已的病态职场心理,虽然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做起来也不容易。因为持这种心理的人,都是长年养成的心理惯性,克服起来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相应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专家提供的方法,供职场人参考。1.内省法即通过自我反省,从自己自私行为的不良后果中分析危害和问题,从而将自己从“陶醉在占小便宜的思想状态”中抽出。2.培养利他行为工作中,要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控制自己的欲求,满足他人的需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只放大自己的利益,而无视他人的利益。培养利他行为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为别人做一点好事开始,在行为中要纠正过去那些不健康的心态,从他人的赞许中获得自己的乐趣,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3.回避性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一旦产生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即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儿弹击自己,从痛觉中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是可耻的、不健康的,促使自己纠正职场中不正当的行为模式。4.要学会付出付出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可自私者向来都不喜欢付出。大多有自私心理的人习惯于索取甚至寄希望于不劳而获,小算盘算得很带劲,这样多划算啊!可是大算盘就是算不响,小算盘算大账,简直是不可能!只会让人的私心越来越重。因此,在工作中,要学会发现自己可以付出什么,别人都需要什么,然后尽自己的力量付出爱心、付出行动。5.要学会共赢共赢,它能让合作者同时体会到创造财富的乐趣。因此,自私的人必须有大方而富足的心态,把眼光放长远,首先把自己的东西尽量展现在别人面前,别人才会展现给你看他的所有,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共赢的基础。6.要学会分享有些人之所以自私,是因为他们目光短浅,看不到分享的重要性。有自私心理的人,总害怕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白白让别人知道或分享;害怕别人踩在自己的肩膀上超越了自己。这种自私心理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狭隘和失败。因此,要克服自私心理,就要试着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分享会使你尝到“无私”的滋味,使你的人生更加完美!

测一测:你的心理是否健康?

职场中的你心理健康吗?想知道答案可通过以下试题进行自我心理诊断。

1.心情总是闷闷不乐,情绪善变。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2.老是担心门没锁好,电源可能有问题,因而多次检查,甚至走出门好远还返回去看看。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3.虽未曾患过恶性疾病,却一直担心会不会染上什么严重的病。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4.容易脸红,害怕站在高处,害怕当众发言。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5.由于关心呼吸和心脏跳动的情况而难以入睡。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6.每天总是多次洗手,认为公用电话不洁而不敢使用。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7.总是担心“这样做能否顺利”,以致无法放手去做。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8.有些奇怪的念头总是出现在脑海,明知这些念头很无聊,却又无法摆脱。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9.走出家门时,如果不从某只脚开始走,心里总是不安。改变床附近的摆设就无法入睡。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0.尽管四周的人在欢乐地玩闹,自己却觉着没有什么意思。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1.外界的东西犹如影子一般朦胧,见到的东西无法清晰地回忆出来。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2.总觉得父母或亲友最近对自己太冷漠,或者不知为什么总是很反感或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3.心中无端地产生“这个世界正趋于灭亡,新的世界即将开始”的感觉。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4.总觉得有人在注意、凝视自己或追赶自己。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5.有时会产生被人左右或身不由己的感觉。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6.常自言自语或暗自发笑。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7.虽然没人却总觉得有声音,晚上睡觉时总觉得有人进入了房间。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8.遭遇失败或与同事不和谐时,会很敏感地觉得“我被人嘲笑”。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19.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拼死力争。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20.当丢失东西时,便不由自主地想到“可能是某某偷去的”,当受到领导的批评时,立即会想到“一定是某某告密的”。

A.是

B.不确定或两者之间

C.不是

自测结果:

每选一项,该项得1分。

A类和B类的得分都在:

4分以下:心理非常健康,神经也非常正常。

5~7分之间:你的心理健康情况一般,可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8~10分之间;表明你的神经有些疲倦,你最好设法减少工作的压力,进行娱乐以调节生活、放松精神。

A类得分在11分以上:可能有神经衰弱的倾向,你要关心一下自己的健康了。

B类得分在11分以上:你有预防精神分裂的必要了,最好是请心理辅导老师辅导,早些预防。

C类得分在11分以上:有强烈的妄想倾向,最好尽早地请老师进行辅导。

PART 2 职场人士人际关系心理诊断

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敏感、猜疑心理

“老板好像越来越不相信我了”,“我觉得他昨天又在办公室说我坏话了”……这种人人都不可交、人人都不可信的心理,就是典型的敏感、猜疑心理。

具有猜疑心理的人非常注重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随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对自己的工作也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职场中有许多人都陷入了敏感、猜疑心理的怪圈,让自己苦恼不已。职场案例李小姐是一名很优秀的职场人士,无论是在工作态度上还是在个人能力上,都是非常出色的。可是,她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疑心比较重。去年,由于李小姐工作业绩突出,为公司创造了上百万的利润,老板提拔她为公司里的高层主管,她的年轻和高薪为公司职员所羡慕。然而,在这高薪和高职位的风光背后,没有人知道李小姐一直被猜疑这种“病魔”困扰。李小姐升职后总是失眠,头发变干枯了,皮肤也变差了很多,每天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都得喝很浓的咖啡。升职又加薪的李小姐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李小姐升职后,虽然有很多恭喜的声音,但也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风言风语,如有些员工私下里传言李小姐和某某的关系不正当,李小姐对此很是恼火。由于原本就比较敏感多疑,升职后,猜疑的心理也加重了许多。那天,李小姐被公司老总叫进办公室谈工作上的事情,出来后发现一个下属站在门口,身体弯着,头贴在门上。李小姐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在偷窥,并怀疑谣言就是他散播出去的。事后,李小姐将那个下属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质问对方为什么偷窥并散播谣言。那个下属很是惊讶,告诉她他是在倒水,不是在偷听。显然,李小姐并不相信这位下属的话。不久,就找借口把他开除了。后来,公司里又聘用了几名高学历人员,其中一个被安排为李小姐的助理,对此,李小姐很是恼火,认为这是公司在监视她,并认为这是公司对她极大的不信任。李小姐感觉自己似乎处处被忽视、被冷落,心中的不安感更加强烈了。其实,公司安排人手在她身边,是为明年开拓新的市场做准备,根本没有监督的意思。心理诊断

心理学家分析,如果李小姐的这种猜疑心理进一步发展下去,将会成为她职业发展的“瓶颈”。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许多上班族都遭遇过李小姐这样的事情,有过相近的感觉:总认为老板不相信自己,同事在背后散播不利于自己的谣言。于是,与上司和同事的关系就会莫名其妙地变得紧张起来,冲突也会时不时地出现。

由于李小姐的猜疑,她的同事被无辜开除,看起来她的同事是最大的受害者,其实她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的猜疑心理让她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和愤怒感,继而对人对事都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感,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她在职场的人际关系。

另外,李小姐的猜疑心理还让她产生了严重的失眠现象。众所周知,一个人休息不好,就无法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更何况长期的失眠还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李小姐才是冲突中最大的受害者。《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他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他要杀自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这就是一出由猜疑心理导致的悲剧。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如果掉进猜疑心理的陷阱,做任何事都会带着固有的成见,通过设想、猜测把一些无关的事件凑在一起,或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这样很容易把同事或上司无意的言语、行为误解为对自己怀有敌意,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以致与他人之间产生隔阂,使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变坏,结果只会徒增烦恼和痛苦,众叛亲离,落得个自怨自艾的悲惨下场。专家处方消除敏感、猜疑之心是减轻上班族心理压力,提升职业发展前景的主要步骤之一。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职场中人消除或减轻猜疑、敏感心理呢?1.学会沟通要想尽快消除猜疑心理,首先就要学会沟通。沟通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契约与对话,善于沟通的人,很容易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起来,让陌生人变成老朋友,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更会让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和谐、积极。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合作的时代,而猜疑往往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掌握的有关信息过少,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的结果。所以,当产生猜疑心理后,最重要的是要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地与对方交谈,往往就能发现自己猜疑的可能就是一句不经心的玩笑引起的误会,或一些流言蜚语。所以,学会沟通才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信任,消除猜疑。2.正确对待他人的怀疑俗话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在职场中,被人怀疑和中伤,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在升职后。所以,对于职场中的一些流言或怀疑,要心胸开阔,不要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困扰,更不要因此影响你的心情和工作。这样即使有隔阂也很容易消除,猜疑心理也会逐渐得以消除,坏心情也就自然没有了。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任何人都会有猜疑心理,只是理智的人用智慧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而愚昧的人只会让自己的猜疑心越来越重,直到不可收拾。所谓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怀疑的对象,当条件允许时,可做一些调查,澄清事实真相。也可以请信得过的人来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推翻自己不符合实际的假想与推测。同时,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样心情会豁然开朗,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一想到要见人就害怕——社交恐惧心理

职场中,许多人一听说要见客户、同事或上司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有的甚至“见人便脸红,启齿更惶恐”,这就是社交恐惧心理,有此心理的上班族对此深深苦恼。显然,社交恐惧心理对于正常的职场交往和工作是一种“冷凝剂”,是职场社交的心理障碍。职场案例韩小姐身材高挑,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走到哪儿都显得出众惹眼,她很顺利地拿到了一家外企的offer,职位是总经理助理。可是刚上班没几天,韩小姐就发现职场远没有自己想象的简单,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方式,压得她喘不过气。总经理一会儿要她发传真,一会儿又要她做报表,还要她安排时间组织会议。好不容易确定了会议室和几位主要人物的时间,总经理又说分公司突发紧急事件,要马上订机票出差。本来就手忙脚乱的韩小姐,不了解公司制度,也不好意思找人去问,等到总经理问是否已经拿到机票时,她还没有找到电话去订票。总经理顿时大怒,当着部门其他同事的面,对韩小姐大吼大叫,吓得她一句话都不敢说。自此以后,每当听到总经理的声音,韩小姐就心跳加速,本来已经有条理的事情又变得混乱不堪,面对老板和同事时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时时刻刻都处于一种高度的恐惧状态中。没工作几个月,韩小姐就已经神经衰弱了,连晚上睡觉都会梦到工作中不愿接触的点滴小事,每天都备受煎熬,惶惶不可终日。无奈之下,韩小姐只好请假去看心理医生了。经医生诊断得知:韩小姐有严重的社交恐惧心理。心理诊断

一般来说,刚参加工作的新人对上司、新同事及老板多少都会有些恐惧心理,但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交往的加深,如果这种恐惧不能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像上述案例中的韩小姐一样,一听到老板的声音就心跳加速,就有必要进行调适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恐惧是对生活情感的一种痛苦体验,更是一种心理折磨。造成社交恐惧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自尊心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欢,但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的一种想法而已,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动机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在社交中过分让自尊心理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患得患失,担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不妥,是否被人瞧不起,处处谨小慎微,处处考虑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是否会得到他人的好评,所以一旦出现社交活动或从事某项活动,马上就会心跳不安。有的人甚至会因为过分自尊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使自己“掉价”失去尊严。如此思来想去,怕这怕那,时间一长,凡事还没有做,便失去了“勇敢”,被沉重的“害怕心理”所左右,这样恐惧心理也就不请自来了。

2.过分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缺乏自信和自强的表现。由于相貌、经济条件及学历等各方面的原因,有的人在某一点一旦比别人差一些,就会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自惭形秽,低人一等,并且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这就会造成其在交往中缺乏勇气,怕见生人,而且一想到要见人就害怕。

3.过分羞怯心理

具有羞怯心理的人常常担心自己被别人否定,在这种心理阴影下,他们和别人交往时总有一种不自在的感觉,尤其是和名人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交往,这种不自在会更加厉害。

不管是上述哪种原因造成的社交恐惧,对正常的职场交往都是有害无利的。职场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如果你害怕与他人交往,不愿与他人交往,你就不可能很好地生存下来,更别说取得一番成就了。专家处方人际关系学家指出:“在一年之内失去工作的4000名职工中,只有400人,即总数的10%是因为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开除的,其余的90%则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被解雇的。”而社交恐惧心理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大障碍,必须克服。那么,职场人如何克服社交恐惧心理呢?下面看看专家给出的建议吧。1.提高自信心自信是消除自卑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难免的。要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向着成功努力。2.多展示自己的优点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社交中,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身价值。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有利于发展特长的活动,利用优势尽可能地多干出点成绩,这样可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信心。3.不刻意迎合别人具有社交恐惧心理的人常常会压抑自己,迎合别人和外界来换取尊重。但这既让对方无法了解真实的你,也让你自己觉得这样的交往浮于表面,从而也唤不起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的自己也就越躲越远。4.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个人的知识面广了,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时才不会因为知识面过分狭窄而担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阅读各方面的书籍,尤其是社交方面的书籍,了解和掌握一些社交活动的技巧,这样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保险感,也会减少与见多识广者交往时产生的恐惧心理。5.社交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老板通知你明天去见某个客户,应事先准备一下见到这个客户时谈些什么内容,必要时事先调查一下这个客户的爱好、性格或脾气。相信有了充分的准备,一定会减少你和客户见面时产生的恐惧心理。总之,克服社交恐惧心理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治理过程,只要你能有意识地提升社交能力,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你的社交恐惧心理就会逐渐减弱、消除。

不喜欢与人相处,喜欢独处——自闭心理

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因环境和压力等原因,在职场中产生了自闭心理。由于在工作中不善于言语、过于低调,他们易被同事们“边缘化”,与领导沟通和交流起来也倍感吃力,与客户打交道起来更是力不从心,频频失手。职场案例李英和王超同时进了一家公司的策划部,半年后,李英在办公室里人缘越来越好,工作越做越顺利。而王超却还是觉得和同事们相处得淡淡的,直到有一次部门出去吃饭,定位子统计人数的时候,把他给算漏了,他才意识到危机:什么时候我开始被人忽略了?可是看李英,也没有觉得她能力比自己强多少,很多时候工作虽然累点,但自己一个人都能搞定,而李英却经常求助同事帮忙,这让王超百思不得其解。在单位里,性格内向不善于说话的王超一向喜欢独立做事情,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他都很少与同事交流,在同事眼里,他就是一个非常自闭的人。久而久之,同事们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找他。而李英则不然,觉得自己是新人,在工作能力上有很多欠缺,所以她喜欢找前辈们交流问题并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前辈们工作忙时,她也会前去搭把手。一来二去,同事们自然也就更主动地帮助李英了。因为和公司的“老人们”关系搞得不错,李英不仅能顺利完成任务,还让给予她帮助的人感到了更多的价值。这一点,可能是王超怎么都想不到的。心理诊断

实际上,现实职场中像王超这样的人有不少,他们不喜欢与人相处,只喜欢独处,喜欢做“独行侠”,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封闭,更是对一种职场关系的逃避。通常这些人都内向、敏感,患上职场自闭心理的几率也较大。

自闭心理,是职场人职业生涯的“绊脚石”。自闭心理主要表现为平时行动独来独往,将自己与同事、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不参加集体活动。在工作场所也很闷,与同事之间无话可说,跟客户打交道也尽量选择邮件、聊天工具等虚拟途径,打电话时很纠结;与领导的交流就更少了,总希望能把谈话时间缩至最短,并尽快结束。

心理学家表示,自闭的人往往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他们更注意的是别人的评价,甚至别人的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他们或逃避现实,或期望过高,或孤身不嫁,或推卸责任,总之,他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自己封闭起来。

对于自闭者而言,自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挫折,挫折会引起个人的焦虑,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

无论是生活中的自闭,还是职场中存在的自闭心理,都是心灵的一剂毒药,是对自己融入社会、融入职场机会的封杀。自闭的职场人,不愿意了解他人的世界,也自然无法让他人进入到自己的天地里,从而也就谈不上什么职业的发展,因为你连让别人了解你的机会都不给,又如何能够希望别人给你职业发展的机会呢?专家处方通过以上案例的讲述和心理诊断,我们发现,自闭心理对一个人的工作和职场前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存在自闭心理的职场人士必须想方设法克服掉这种心理。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克服自闭心理呢?按照专家的处方去试试吧。1.学会关心同事,学会与人交往如果你期望被人关心和喜爱,首先得关心和喜爱别人。关心同事,帮助对方克服工作或生活中的困难,不仅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且,由于你的关心引起了别人的积极反应,也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并增强你与人交往的自信心。除了要关心同事外,还可以主动向同事寻求帮助,尤其是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你的心理当然就会从紧张转为轻松,这不仅使你懂得了与人交往的重要性,而且由于你诚挚的致谢,别人也会感到愉快,这就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另外,要与生活中的所有人都友善交往,不仅限于你的同事。不妨和见面的人打打招呼,或者在你常去买东西的商店里和售货员聊聊,或者和刚结识的新朋友一道参加郊游,努力寻找童年时交友的感觉,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时每刻都疑窦丛生。2.顺其自然地工作,能够对自己多说一些“没关系”工作需要讲究计划和顺序,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严格按照步骤与计划来实施。不要为一件事没按事先设想的进行而烦恼,不要为某一次待人接物时考虑不周而耿耿于怀。如果你对每件事都精心策划以求万无一失的话,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感情紧紧封闭起来。同时,你应该重视工作中偶发的灵感和乐趣,将这些令你快乐的瞬间及时抓住,因为工作本身的意义,有一部分便是去发现快乐和促进快乐。如果工作中出了错,要对自己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对自己多说一句“没关系”。实际上,许多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只是我们把它放大了而已。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样,我们的工作里就会常常充满开怀的笑声。3.学会和别人交换意见同事之间的交往,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意见的交换,或者是不同观点的碰撞与磋商。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始于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和态度上的沟通。因此,经常找机会与别人谈谈话、聊聊天,讨论某些问题,交换一些意见,是十分必要的。在与同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你也会收获友情,因为友情往往是在相互的施与爱之中生长的。你如果能主动伸出善意的手,它马上就会被无数友情的手握住的。4.不要掩盖自己的真实感情许多职场中人都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但其实内心却是一片火热,他们对职场中的人情冷暖并非缺乏体验,而是习惯于将这种体验深藏心中,从而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于是就没有同事肯与他们接近了。如果你也如此,那么所要做的就是,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说到底,职场依然是一个人情场,你的真实必然能够赢得他人同样的回馈。

好成绩是我取得的——争功心理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为了升职、加薪或获得上司的赞赏,不少人都喜欢与同事争功。有时候,好成绩明明是同事取得的,可喜欢争功的人总是会第一个跑到上司面前邀功:“好成绩是我取得的。”要知道,你的上司也不是傻子啊,功劳究竟是谁的,他心知肚明。职场案例今年三月,许沫应聘到汉口某医药公司做企划。他虽初来乍到,但因策划经验丰富,很受总经理赏识,所以薪水定得较高,这让策划部主管李祥心有不甘。工作中,李祥总是有意刁难许沫,并将本该自己做的工作丢给他。因此,许沫案头的工作总是部门里最多的。对许沫做好的策划案,李祥稍做修改后便交到总经理那里,并只署自己的名字。由许沫代做的好几个策划,都受到了总经理的好评。看着李祥得意的样子,不少以前妒忌许沫薪水过高的同事,也开始为他打抱不平了:“你也太老实了,他明摆着是在抢你的功!”对此,许沫只是笑笑:“也许他是在考验我呢?这也是一种锻炼嘛。”几个月下来,许沫的低调作风反为他赢得了好人缘。不久,李祥正在斟酌许沫的策划案,总经理到策划部视察工作,李祥便说:“他做的策划有些地方不行,我帮他看看。”总经理翻看了一下,说:“我觉得很不错,要不你交一份更好的给我?”说完一脸严肃地走开了。随后,许沫就取代李祥升任了策划部主管,总经理告诉他:“你们的策划风格我很了解。我早就看出李祥的不少策划案是你原创的,但你低调处世的态度,我很欣赏。”心理诊断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在职场中,有些人就是见不得荣誉和功劳,见到了就不顾人品、道德而去抢占别人的功劳。这样的人都自以为很聪明,殊不知,他们不仅是在害人,也是在害己,同时也在与人争利中丧失了自己的人格。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并且这种心理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中。只不过每个人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已。具有争功心理的人,总是从某种个人动机出发,追求一种暂时的、表面的、虚假的效果,甚至弄虚作假,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得到周围人的赞赏和羡慕。然而,这种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强行争功的人在多数场合是不受欢迎的。

就像案例中所讲的那样,凡是喜欢争功的人都不会受到同事的欢迎,不会获得老板的欣赏,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使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事业毁于一旦。

喜欢抢同事功劳的人往往在工作时不喜欢出力,个人表现欲却非常强,摆不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把别人的成绩视作捞取个人名利的资本。这种争功的行为一旦被上司发现,就会使他不能信任你,再也不敢把重大任务委托给你。而且,同事们也会为此憎恨、排斥你。

所以,我们与同事相处,一定要懂得谦虚,要记住功劳是大家的,名誉是集体的,别往自己一个人手里捞,即使你做出了成绩,领导把功劳记在你头上,你也要记得感谢大家,没有大家对你的帮助,你是不会取得这些成绩的。不要与同事争功,一位好同事远远比一份功劳更有分量,前者是使你事业之树保持常青的根本。专家处方你抢占了别人的功劳,虽然在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可能会暂时奏效,但这种欺骗的手段早晚会露馅。一旦真相大白,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因此,争功心理要不得,必须消除。那么,如何才能消除自己的争功心理呢?可以参考专家给出的几点建议。1.秉持职业道德,不抢同事功劳职场最强调职业道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从不占有同事的功劳。其实,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不管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你抢别人的功劳,真相大白时,不仅被抢者会成为你的敌人,而且还会失去他人对你人格的尊重。2.做事坦荡,多向他人学习身在职场,为人处事就要坦坦荡荡,不是自己的功劳,就不应挖空心思去占有、去抢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当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取得自己渴望的成功时,要在工作中多学习同事的长处,提升自己的才能,从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功劳,而不是去抢本来属于同事的功劳。职场的确是一个竞争特别激烈的场所,但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靠自己的真本事,而不是在竞争中采取投机取巧的手段,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3.退出争夺战,更轻松地面对自己的事业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你自己:荣誉和名誉,哪个更重要?是保持自己好的名誉,还是独自拥有争来的荣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利弊得失你要想清楚了。很显然,从长远来看,争功并不利于你在职场的前途,而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是上上之策。

打听、散播他人隐私——干涉心理

职场中有一种员工,总喜欢打听、散播他人的隐私。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不知你的隐私是否被同事打听过,是否有同事对于你的一切,他好像都知道?对于这样的人,不要过多理会,因为他们干涉心理很重!往往会坏你的事。职场案例在一家企业里,有一个员工很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还喜欢到处宣传。有一次,她在商场发现自己单位的李姐正和一位陌生男子说话,看起来聊得很开心,关系很亲密。可她知道李姐是有老公的,于是觉得自己有了“重大发现”。第二天上班后,这名员工就四处张扬,说李姐另有情人。得此消息的一个人与李姐关系甚好,就马上将事情告知了李姐。李姐知道后,一气之下找这个八卦员工“理论”。其实那个男子并不是李姐的什么情人,而是李姐的表哥,出差到了这里,来看看李姐。心理诊断

为什么有人总喜欢打探他人隐私呢?进入职场,同事之间常来常往每日相见,但是总会遇到一些同事或上司对其他人有着好奇甚至不解,喜欢打听他人的隐私。

打探别人隐私是一种心理疾病。好奇也许是人的天性之一,儿童时期,小孩总是在不断地向环境挑战,总是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好奇心虽然容易激发人们客观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但是过于好奇,则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心理学上称之为“干涉癖”。

干涉癖是一种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是指特别爱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和隐私的一种心理现象。有干涉癖的人在事业上没有追求,生活中又缺乏正常的心理满足,于是就靠打听、传播和干预他人私事和隐私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种人经常被人称为“长舌妇”,它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极为恶劣的影响。有人说干涉癖是女人的专利,可是有些男人干起这种事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其实,干涉癖形成的最大原因就是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闲着无事可干,于是就靠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和隐私来获得病态的心理满足。干涉癖形成的第二大原因是缺乏道德修养。尽管有些干涉癖的直接目的不是损人,但其直接后果却是十分恶劣的。它不仅对他人不利,更重要的是败坏社会风气,使得人人自危,工作没有安全感,生活没有幸福感。凡事请摆到桌面上。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这是缺乏道德修养的标志,更不用说那些抱有害人的目的,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其道德修养就更差了。干涉癖这种心理障碍对人际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许多干涉癖满足于在人们之间制造矛盾,结果伤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一般而言,具有干涉癖的人工作能力都不怎么样,也没有什么爱好与特长,思想和语言更是很贫乏。因此,缺乏吸引力的他们大都得不到上司的认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喜欢拿别人的隐私、短处来打击对方,抬高自己,以期得到别人的肯定、青睐和赞赏,并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事实上,这种人只会招致更多人的讨厌、唾弃与不尊重。专家处方在公司内部,有些人就比较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以传播别人的隐私而沾沾自喜。甚至还会翻看别人的个人物品,偷看别人的电脑资料;或是偷听别人私下谈话,胡乱猜测人家不愿公开的事情。这其实是身体里某种激素导致的不能自控。打听、散播他人隐私其实并不一定是小人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的满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和生活内容,每个人都想竭力保护自己的隐私,但有些人就是喜欢打听、散播他人隐私,且是含着许多不可告人的动机。对这些人需要特别引起警惕,虽然这些人在单位没什么人缘,但他们偶尔有心无心对领导说些议论你的话,可能会对你造成巨大的杀伤力。如果你也是个喜欢打听、散播他人隐私的人,请按照专家的处方去克服吧。1.提高个人素养要消除干涉癖这种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我文明程度。因为干涉他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损伤他人人格、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的行为。古语说:害人之心不可有。琢磨别人或许可以暂时有利于自己,但从长远来看,害处是无法估量的。2.不过问别人的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而每个人也都有对自己的隐私保密的权利。别人的隐私一般不希望外人知道,你最好不要去问。如果你问了,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愉快。3.不要在众人面前散播别人的隐私每个人都有不愿让别人知道的短处和隐私,如果你把这些短处和隐私“曝光”,就等于在别人的伤口撒盐。这样做会让对方感到难堪甚至恼怒。4.转移精力,关注自己寻求正常的心理满足是消除干涉行为的有效方法。当人们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有了目标和追求时,自然就没有闲心去干涉别人。如果你具有严重的干涉心理,你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要及时强化自己,丰富生活,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另外,内心要有一个大的理想、目标,让自尊有一个稳固点,这样才能把时间和精力从打听、散播别人的隐私转移到理想和抱负上。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是通向成功的催化剂,对于那些爱打听、散播他人隐私,想多了解别人的人,不要逃避他的问题,免得损伤了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你可以借机谈论一些不便通过正式场合表达的想法或观点,或是澄清一些过去的误会。

恨不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拥有的每一件东西——炫耀心理

职场中,有些人总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总认为这样就会让朋友高看自己,使别人敬佩自己,殊不知,别人并不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自我炫耀,效果却适得其反。尤其是在失意者面前炫耀你的得意。因为你的得意衬托出别人的倒霉,甚至会让对方认为你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便是嘲笑他的无能,让他产生一种被比下去的感觉,特别是失意的人,你在他面前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事,他会更恼火,甚至讨厌你。职场案例案例一: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王瑞喜欢炫耀,总是没有也说有,把假的说成真的。本来衣服不是名牌,他偏说是在某高档名牌店买的。本来手机是在国内买的,他为了显示自己有能耐,愣说是朋友从国外买的。同事们当面不说他,背地都说他爱炫耀。某天下班后,他跟同事谈起了自己刚买的手表。电梯里人很多,他指着胳膊上的手表,炫耀说是劳力士,还有发票为证。其实他这块手表是假劳力士,几十元钱买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瑞这一番话反而让他的手表被电梯里的一个人惦记上了。走出电梯后,这个人就一直悄悄地跟着王瑞,就在他快到家时,这个人拦住了他的去路,用刀逼着他把劳力士手表摘下来,吓得他浑身哆嗦,赶快把表给了这个人。为了炫耀,王瑞常常撒谎,对家人、同事及朋友做出格的事情。妻子很看不惯他的做法,常常劝他不要炫耀,可他就是不听。无奈之下,妻子就把他拉到了心理专家面前。案例二:陈蕾在一家广告公司就职,她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同事面前夸耀自己。比如,她刚买了一件新衣服,就走到每个同事面前说一遍:“我昨天刚买的新衣服,是名牌的,好贵的,很不错吧。”平时不管拥有什么好东西,她都要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恨不得让别人知道自己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好像她自己有多了不起一样,老是在别人面前夸自己,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心情。一开始,同事们都会附和她、夸她几句。后来,同事们都对她的行为感到反感,慢慢地都疏远了她,一看到她向自己走过来,就故意走开。她自己也感到了别人对她的讨厌,觉得很烦恼,可却没意识到别人为什么都不喜欢她。案例三:董飞燕的老公做生意刚赚了一大笔钱,于是花了好几千万买了一座豪宅,董飞燕觉得非常荣耀,就请同事小梦来参观她的豪宅。房子确实非常气派,小梦不停地称赞,董飞燕听了心里很高兴。来到客厅的时候,小梦看到客厅中间有一座很大的假山池,里面还养了乌龟。小梦觉得这样布置并不好看,就问:“为什么在客厅里养乌龟呢?”董飞燕得意洋洋地说:“你不觉得很特别吗?我想有一个特别的客厅,设计师问我要不要盖个乌龟池,我觉得很稀奇,就答应了,我还没听说过有谁在客厅里养乌龟呢?我可能是第一个。”小梦听了她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乌龟没必要养在客厅里,她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炫耀。心理诊断

现实中,像王瑞、陈蕾、董飞燕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一旦拥有了某一样东西,就赶快向身边的每一个人炫耀一下,他们的这种心理其实是一种严重的炫耀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喜欢炫耀的人可能患有某种“心理强迫症”,他们的炫耀其实没有任何恶意,只是想让自己头上多一道光环而已。但是,时间长了,会让周围的人反感。

喜欢炫耀的人,往往不懂得如何低调地生活、处事,其工作、生活以及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而仅仅成为他们对人炫耀的工具。

炫耀是每个人在日常中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人人都有炫耀自己的心理,只是程度有别。如果这种心理不是很严重的话,那就属于正常,不需要担心。如果这种心理很严重的话,就属于一种病态心理,因为我们会为了炫耀自己而去歧视或伤害别人。

在炫耀心理的支配下,人就会变得没有理智、撒谎、虚荣、骄傲,甚至为了达到个人私欲,引发极端行为。同时,还有可能像上述案例中的几个人一样,由于炫耀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秘密,严重的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当我们拥有美好的东西时,总是忍不住想要告诉别人,这种炫耀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聪明的人喜欢炫耀自己的智慧,漂亮的女人喜欢炫耀自己的外貌,成功的人喜欢炫耀自己的本事,富人喜欢炫耀自己的钱财……可是我们必须适度控制我们的炫耀心理,不要让它过分地膨胀,否则的话,就会使人反感,严重的话,还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专家处方现在,炫耀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我们总喜欢在别人面前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可是,我们必须明白炫耀是一种肤浅的表现,而且炫耀过度的话,只会让别人嘲笑自己,破坏自己的人际关系。所以,有了炫耀心理后要及时克服,不能今天改了,明天继续犯。对于炫耀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克服。1.学会谦虚谦虚是克服炫耀的良药。越是有涵养、稳重的成功人士,态度越谦虚,相反,只有那些浅薄的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晚上睡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角说:‘如今你的成就还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险阻,若稍一失足,就会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侵吞你的脑袋,当心!当心!’”这就是告诫人们要谦虚,尤其是稍有成就时应格外小心,不要骄傲。2.学会倾听别人的得意之事卡耐基说:“我们应该谦虚,因为你我都成就不了多少。生命太短促,我们不能老谈自己微小的成就而令人厌烦。让我们鼓励别人多谈吧!”的确如此。有一个房地产推销员,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可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炫耀自己。他常常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推销技巧和推销房屋的成绩,虽然他的推销技巧非常有效,可是同事并不喜欢他,不但不赞美他,反而很讨厌他。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不再到处炫耀自己的技巧和成绩,而更多地去倾听别人,他询问别人的工作情况,请教别人的工作经验,没有多久,同事对他的态度就大为改观。现在,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觉得非常开心。他学到了一点:与其炫耀自己,不如倾听别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