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动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5 00:46:17

点击下载

作者:韩启德,陈宜瑜主编

出版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动物

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动物试读:

序言

韩启德

经过数百位编委、作者和编辑历时三年的辛勤努力,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对于中国的科技界、教育界和出版界,以及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来说,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十万个为什么》是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的一套科普图书。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套书先后出版了五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启蒙读物,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一套科普读物能像《十万个为什么》那样经得起如此长时间的检验,并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网络通信、低碳环保、基因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究进展更是一日千里,乃至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为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科学技术普及,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并将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这对我国的科普出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2006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特别强调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因为只有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重,才能最终使得全民的科学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为此,编辑出版一套崭新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十万个为什么》,使其在繁荣我国科普创作的进程中发挥“旗帜”作用,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可贵特质,是驱使他们亲近和接受科学的动力,一定要保护好。从50年来的经验看,“一问一答”是个好形式,也是《十万个为什么》被大家喜爱的重要原因,在编纂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时我们坚持了这一好形式,并力争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读者去思索问题,去感受科学文化和科学精神,去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

出于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社会责任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有百余位院士应邀担任了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其中20余位院士在百忙之中担任了各分册的主编,具体负责组织相关分册的编纂工作,有40余位院士亲自撰稿。此外,还有70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学科的优秀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参与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这么多高层次科学家参与到一套科普图书的编纂工作中来,这在我国科普出版史上是空前的。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和作者队伍,为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科学性、前沿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在此,我也谨向所有参与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纂工作的编委、主编、作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总结前五版成功经验,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读者的实际需要,将全书分为三大板块共18个分册。基础板块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生命,是传统六大基础学科;专题板块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医学、建筑与交通、电子与信息,是由基础学科衍生出来的重点传统学科;热点板块包括大脑与认知、海洋、能源与环境、航空与航天、武器与国防、灾难与防护,则是近些年发展特别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领域。在编纂每一分册的过程中,我们根据这个学科或专题的内容,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的设计和分布尽量与学科或专题的内在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一分册都成为具有完整的内在知识体系的读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相信小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在不同的分册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形式上适应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需求,与国际上同类图书的最新出版潮流相接轨,首次推出彩色图文版,用大量彩色图片向读者展示当代科技前沿的无穷魅力。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基础、前沿、关键、战略四个方面来组织问题和编写稿件,重点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和当代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大量“为什么”是通过各种形式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来的,力求将当前孩子们最关心、最爱问的问题介绍给他们。同时,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更加注重思考过程,提倡科学精神,引导创造探索,关注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微问题”“微博士”“实验场”“科学人”“关键词”等小栏目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我们相信,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将以全新的问题、全新的体系、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样式,以及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技术手段,再现《十万个为什么》每一版都曾有的辉煌,掀起中国科普出版和科学普及的又一个新高潮。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必将引领更多青少年走向科学,使共和国涌现出更多的栋梁之材。同时,这套书的出版,对于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促使当代中国广大青少年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推进全社会在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上形成更加浓厚的氛围,使全民科学素质再上新台阶,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导言

我们为什么要善待动物

我们对动物并不陌生,几乎每个成人的孩提时代都有与动物亲密接触的美好回忆。在没有玩具的童年,动物不仅是我们最好的玩伴,还是引人入胜的启蒙老师。

想当年,与小伙伴们趴在石库门外的砖墙上观看蚂蚁的场景,真不亚于今天看纪实频道,每次都有新内容。除了冰雪天,蚂蚁是一直会有的。只要砖墙上有饭粒,有小虫,就会有蚂蚁来。如果谁抓到了一只大绿头苍蝇,也会特意放在砖墙的缝隙处,等待蚂蚁的到来。通常先是一只蚂蚁来,发现食物后回去报信,然后就有几只蚂蚁一起来将食物拖走。如果有一大块鱼骨或肉骨,就会有更多的蚂蚁到来,其中还有长着大牙的蚂蚁将军。春雨绵绵时节,弄堂深处被遗忘的泥坑内总会有积水,有时会出现小蝌蚪。它们很快会被小伙伴们用小勺舀进自己的小瓶里,用饭粒喂养着,一直养到蝌蚪长出四只脚后被放掉。闪亮的金龟子是活的风筝:纱线的一头绑在金龟子的头颈处,一头拽在手上,放飞者见它飞累了就让它在西瓜上休息,看着它大口大口地吃西瓜也很过瘾。这些不起眼的小动物们,给儿时的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快乐。

暑假寒假,最向往的是去乡下的亲戚家。清晨,公鸡清脆的“喔喔”声此起彼伏;在老黄牛的“哞哞”声和小羊羔的“咩咩”声中,灶台上大米粥的清香飘浮在晨曦中。在门前小河里淘米洗碗,便可以引来成群的小鱼、小虾。水桥的青石板四周粘满了螺蛳,只要伸手摸几下就可捞满一碗。过年时,大人们合作围捕的各种鱼虾就足够一家人过年的荤菜了,葱烤鲫鱼的鲜美让清贫的日子充满了令人难忘的味道。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动物,我们的生活该会是怎样的乏味。

除了美丽的孔雀外,动物园的猴子是我们百看不厌的超级明星。看着猴山上依偎母猴的小猴,追逐嬉闹的顽猴,以及用双手灵巧剥开香蕉糖果的馋猴,我们无不充满惊讶:它们与我们是多么相像啊!因为追究起来,猿猴与我们其实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只是动物界里独特的一个物种而已。

人类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中的智人种。尽管全球人类的种群数量高达70亿,遍布世界的七大洲五大洋,肤色体形不同,语言民族各异,却都是这个单科单属的单一物种。我们是动物世界的另类,不及所有动物种数的百万分之一,却是名副其实的孤独的绝大多数。我们与动物同源同祖,得益于其他动物而走出丛林,生息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游猎时代,历经采集放牧的农耕社会,集约生产的工业社会,一路走到了足以驾驭生命的当今时代。然而,我们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依然离不开动物们,我们探索未知、发展文化的创作源泉也离不开千姿百态、声色各异的动物们。当然,在局部地区的某些时段,我们还受到猛兽、鼠害及其他传病媒介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去了解每一种动物,调控好与它们的安全距离。

我们今天纵然掌握着创造物质、复制生命的高新技术,却无法创造一个哪怕是单细胞的变形虫。地球上现存的每一种动物,都是大自然亿万年造化的结果。动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生态维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每一种动物都与我们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缺失了任何一种,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网络就会出现漏洞。

一个多世纪来,人类的种群数量以指数曲线上升,那是以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非人类物种数量的急剧下降为代价的。大量的动物栖息地被人类占领、破坏,无数像华南虎、白鳍豚、江豚这样的地域特有物种已遭灭绝或濒临灭绝。今天,还有不计其数的动物正在遭受人类的虐待、滥捕和残杀,现代文明之光依然没有照射到与人类同源同祖的动物身上。

今天,当我们真诚地为无数实验动物立下“魂归自然,功留人间”的纪念碑,为在车站坚守十年等候主人归来的日本八公犬的忠诚大义所感动,为太平洋灰鲸不记捕鲸人的伤害之仇而接纳观光者的宽容之举所震撼之时,以万物之灵自居的我们,到了反思和改变我们与动物关系的时候了。动物与我们的祖先已经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我们与动物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这可以从我们的宗教信仰、神话故事、岩画图腾、建筑服饰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文化载体中得到印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少动物具备与人类主动沟通交流的意识。不仅

哺乳动物

有着与我们类似的知觉和意识,一些低等动物也有着难以言状的情感,这是因为产生情感的神经物质不仅存在于大脑的皮质结构中,还存在于皮下的神经网络中。动物中还有无穷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对它们持续地保持关注和观察,多问“为什么”,以科学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就会更全面地了解动物,也能更好地了解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对动物有更多的了解,就不会仅仅为了获得过多的牛肉而去毁林建牧场,为了制作筷子而去肆意砍伐大树,让大熊猫等一些珍稀野生动物失去祖传的家园。如果我们能知晓动物的痛楚,就不会过度而残忍地滥用动物,也能将博爱、平等的文明之举扩展到更多的动物伙伴。如果我们真是万物之灵,就必须洗心革面,以地球家园管理者的崭新姿态,承担起呵护家园中每个成员、确保每个物种生态位的神圣使命,无论是在自然保护区,还是在几乎被我们全面占领的城镇,让那些曾被我们驱逐的原住民动物重新回归城市,有尊严地活着。

除了少数伴人的宠物,绝大多数的动物并不需要依赖我们生存。没有我们,动物世界依然繁荣,而没有了动物,我们不仅是孤独的绝大多数,更可怕的人类末日就真的来了。(金杏宝 陈宜瑜)【微问题】动物能否离开人类生存?【关键词】动物 人类 种群 自然界 生态位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中寿命最长的是谁

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应该是大象,它一般能活60~70岁。当然,同一个物种,野生生活状态下和人工饲养状态下的寿命是不同的,比如人工饲养下的大象就有活到100岁以上的。因为对野生的动物来说,要觅食,要争夺配偶,要抢占地盘,这些都可能带来伤害,甚至丧命。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食物充足,笼养又使个体间不会争斗,所以寿命也相对长些。在海洋哺乳动物里,蓝鲸的寿命应该最长,一般估计在几十年以上,但确切的最长寿命纪录目前还无法断定。

除了食物和争斗外,寿命长短到底还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动物的寿命与它们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也就是心率有一定的关联。而心率又与身体大小相关联:身体大,心率相对慢一些;身体较小的,心率相对快一些。为什么心率与身体大小有关系呢?

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俗称温血动物,它们能保持恒定的体温,以满足高效率新陈代谢的需要。新陈代谢所需要的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高效发挥作用。太低或太高的温度下,酶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被破坏。所以蛇类和蛙类等变温动物就要冬眠,有时还会夏眠。

哺乳动物都有一套相对有效的调节温度的系统和手段,用来保持恒定的体温。比如,皮毛可保温,汗腺可散热。恒温动物体内的细胞代谢是产热的源头。食物经过消化和代谢,变成了能量,以维持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并保持恒定的体温。恒温动物的体表是散热的场所,当哺乳动物的体温高于周围环境温度时,身体产出的能量就会变成热量,通过体表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去。

动物身体体积越大,其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率则越小,维持体温的效率就越高。反之,身体体积越小,其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率则越大,维持体温的效率就越低。老鼠属于后者,所以它们比起大象来,维持体温更困难。从相对体重来计算,所需的能量更多。这样,老鼠的代谢也更旺盛,体内活动更频繁,因此,心率会更快些,消耗相对较多,所产废物也较多,导致衰败快,寿命也短。体积大的动物心率慢,代谢平稳,消耗相对较少,所产废物也较少,于是衰败也慢,寿命就长。

所以,哺乳动物中大象的寿命更长些,这也是爬行动物中龟类长寿的秘诀之一。(韦正道)

澳大利亚的动物为什么那么怪

我们称澳大利亚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一些幼仔在母体育儿袋中发育的袋鼠、树袋熊、负鼠等为有袋类动物,而把其他的胚胎在母体胎盘内发育的动物称为有胎盘动物。

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非洲的有胎盘动物,由于其幼仔在母体内发育完全,降生后的死亡率大大减低,所以在生存竞争中,很快就取代了出生死亡率相对较高的有袋类动物。

由于地壳运动的缘故,澳大利亚陆地板块比较早地从被称为“泛大陆”的古代大陆中分离出去,广袤的海洋成了它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阻止了原始的有袋类动物与进化的有胎盘动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使得该地区的有袋类动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澳大利亚多样的森林、草原和荒漠环境,也为各类动物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栖息环境,形成了与其他大陆上的有胎盘动物相似的适应演化类群,出现了对应于食草动物的各种袋鼠、对应于食肉动物的塔斯马尼亚袋獾等许多澳大利亚特有的奇怪物种。这是地理隔离的产物。有袋类动物——负鼠

由海洋隔离形成的类似“海岛效应”也发生在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在那个神奇的地方,演化出了如狐猴、环尾獴等众多特有的动物,成为世界动物宝库中的一绝。(韦正道)有袋类动物——树袋熊有袋类动物——袋鼠

为什么哺乳动物的眼睛要长在前面

哺乳动物的眼睛一般都长在头的前部,这样便于观察前方的状况,利于避开敌害或捕获食物。所以当一种动物攻击其他动物时,常常会采用在侧方或后方慢慢靠近的方式。

当然,即使眼睛长在头的前部,具体位置上也是有差异的。食肉类的眼睛在脸盘的正前方,这是为了便于观察前方的猎物,而且两只眼睛的视野交叉可以锁定目标的距离。而食草动物的眼睛,长在侧扁头颅的两侧,这是为了方便大范围地观察各个方向来的敌害。河马的眼睛,还有鼻子和耳朵,都长在头部的顶端,这样潜水就方便很多。

所以,眼睛长在前面主要是用来观察的,当然观察并不都依靠眼睛。生活在地下洞穴里的哺乳动物,由于环境微光或无光,眼睛常常长得很小,甚至完全看不见。不过,这些动物可以靠听觉、嗅觉、触觉来弥补。很多夜间活动的翼手类动物(食虫的蝙蝠)虽然有眼睛,但却是靠超声波来定位,进而发现猎物或障碍物的。(韦正道)【微博士】哺乳动物的乳头数哺乳动物的乳头对数,与其每胎产的仔数相关。乳头的对数越多,一胎产的仔数也越多。如猴类、鲸类、象、海牛、马等动物只有一对乳头,一般一胎产一个幼仔;牛有两对乳头,一般产1~2个幼仔;鼠类一般有4对乳头,通常产4~6个幼仔。通常情况下,一个幼仔需一对乳头来供应乳汁,幼仔吮吸完一个乳房的乳汁后,就会转移到另一个乳房。如果幼仔数太多,必定会有一些幼仔吃不到乳汁,就可能导致饥饿而死。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人工饲养的大白鼠,就有一胎产出12个幼仔的例子;而野生的沟鼠,甚至有一胎产14个幼仔的情况。【微问题】为什么南极没有“南极熊”生存呢?【关键词】寿命 澳大利亚 有袋类 眼睛 乳头数

为什么食肉动物吃荤不发胖,而猪吃杂食却长得那么胖

老虎、狮子等食肉动物,由于长期的进化,大多以肉食为主。它们在野外生存是很不容易的,如要捕获一只能够吃的大动物,有的需要合力围捕(如狮子),猎物由大家分食,这样大多数个体所得不会很多;有的需要守候,跟踪多时(如虎),等到捕食成功,也已饥肠辘辘了;有的需要迅速奔跑,全力追捕(如猎豹),还常常以失败告终。这些野生动物,即使啖肉啃骨,其摄入的营养所转化的能量,在捕食过程中也消耗很大,没有多少能量能转化成脂肪储存下来。所以,这些食肉动物不会发胖。

所谓胖,科学的语言就是体内脂肪积累。虎、狮等动物在寻觅猎物、围捕猎物,或守候、跟踪猎物时,消耗体能很大,所以它们不大可能大量积累脂肪。而我们所说的猪,是指饲养的家畜猪。在人类的照料下,猪们终日无所事事,食物充足,营养丰富,而且猪圈里的空间有限,活动量不大。这样,摄入营养多,身体消耗少,体内脂肪便逐渐积累起来了。现在对有些猪实行放养,体内就不会积聚大量脂肪。事实上,在野外生存的野猪就不胖。为了寻觅食物,野猪得在林子里不停地奔跑搜寻。它们在野外获得的食物有限,消耗的能量却不少,当然就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了。(韦正道)

狮子为什么不敢单挑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包括食性、活动时间、集群还是分散活动等。这些生活方式与物种所栖息的环境有关,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它是动物与环境之间,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历经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

拿狮子来说,它生活在非洲广阔的草原上,食物是食草动物斑马、角马、野牛,甚至河马、长颈鹿等。对于这些动物来说,只有跑得快才可能逃脱狮子的追捕。而对于狮子来说,跑不过这些动物,意味着饥饿、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几只狮子合围捕捉就有更大的胜算。可以想象,开始的时候,狮子中有的个体是单独行动的,有的是合作捕食的。慢慢地,单独行动的个体,由于常常饥肠辘辘,并且也没有个体与它交配,就逐渐被淘汰了。而合作捕食的个体,由于食物相对丰富,营养足够,繁殖能力就强。于是,在长期的演化与自然选择下,慢慢形成了狮子集体捕猎的习性。所以,这里不存在敢不敢单挑的问题,而是不合作就会死亡的大事。另外,如果食物一时吃不完,群聚的狮子还能保护好这些食物,以免被鬣狗等抢走。

凶狠而不选择单挑的食肉动物还有很多。比如:狼要对付比它大得多的驼鹿等,也只有群狼共同围捕才成;而鬣狗在对付像角马这样的大家伙时,也需十几只个体通力合作才行。(韦正道)一群狮子围捕水牛

狮虎兽到底是什么动物

虽然老虎生活在亚洲,而狮子也曾经分布在欧洲和亚洲,并且如今在印度仍然有亚种存在,但因为这两种大型动物的生存环境基本没有交集,且性格都极其凶猛,因此它们在野外不太可能交配。但是,在动物园或马戏团里,狮子和老虎饲养在一起,太多的接触机会和相对温顺的性格让它们有了交配的可能。虽然交配的成功率非常低,但确实产生了后代。由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叫“狮虎兽”,由公虎和母狮交配产下的叫“虎狮兽”。狮虎兽

那么,“狮虎兽”或“虎狮兽”能否算是一种新的物种呢?按照物种的定义,除了其他一系列条件外,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能产出有繁殖能力的后代。动物如果能一代代繁殖下去,那么这个种就成立;如果不能繁殖,那么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种。骡子(不管是公驴、母马产下的马骡,还是公马、母驴产下的驴骡)因为无繁殖能力,所以不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物种。“狮虎兽”或“虎狮兽”都尚无连续繁殖的报道,所以也不能作为一个新物种。

其实,人类对动物进行人工种间杂交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了。20世纪初出版过一本专门关于动物杂交记录的书,就收集了自灵长类(包括人类)起各种动物的杂交记录。其中,绝大部分杂交没有成功,相当一部分根本未有后代出生,一小部分虽然产出了后代,但或是形态畸形,或是内部发育不正常,大多夭折了。只有极少数的杂交后代成活下来,并生活了一段时间,但也没有形成一个新物种。(韦正道)【微博士】瘦肉精

最为常见的瘦肉精是一类叫作盐酸克伦特罗的药物,属于非蛋白质激素,是一种β-兴奋剂,曾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用药,后因副作用太大而被禁用。但是猪在食用后,却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由此提高了猪肉的瘦肉率,因此被称为瘦肉精。由于这种药物并不会通过消化而完全分解,使用后在猪体内,特别是在肝脏等部位会有残留,而人吃了这种肉以后,轻则出现肌肉震颤、心慌、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微问题】为什么杂交产生的动物会失去繁殖能力?【关键词】脂肪积累 狮子 杂交 狮虎兽 瘦肉精

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

在动物园里,我们会看到有几只老虎在虎山里游荡。但是在自然界里,老虎是单独生活的。“一山不容二虎”是对自然状态下单独生活的老虎的文学描述。

老虎是独居动物,只有在交配期才会与异性接触。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也叫栖息地。这块栖息地有一定的范围。老虎常常将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涂在栖息地边界的树上,来提醒或警告其他老虎:这是我的地盘。任何对手越过界线,就会遭到打击。这些液体,是由老虎身上特殊的腺体分泌的。

老虎是猛兽。在自然界里,在它栖息的地方,很少有其他动物能敌得过它。虎有敏锐的嗅觉和听觉,能识别猎物的蛛丝马迹;它的足底有柔软厚实的肉垫,能无声无息地接近猎物;它还有强有力的利爪,能让到手的猎物难以逃脱。独居生活的老虎,拥有的是一个较大的领地,也意味着拥有领地里的全部食物。

一山不容二虎有其典型的生态学意义。因为一只虎的领地要足够大,才能容纳足够多的猎物及猎物所需的食物,包括小型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和各种植物。当然不是十分严格的一座山只能有一只老虎存在,因为一座山峰和另一座山峰之间本身是连接着的,有的山峰绵延很长距离,也可能有不止一只虎存在。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作为捕食者的老虎处在食物链顶端,形成一个能量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一般会有4~5个层次,通过捕食关系,能量自下而上地转化聚集。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表明,每一层生物中,80%~90%的生物量作为热量损耗了,用以维持自身的生长繁殖所需,仅有10%的生物量作为上一层生物的食物。因此,每一层的生物量约为上一层的10倍才可能维持上一层生物的生存。这样,一只老虎要维持生存,须有10倍于自身体重的二级捕食者或食草动物,100倍于自身体重的一级捕食者或食草动物,1000倍于自身体重的食草昆虫或食草动物,10000倍于自身体重的植物,这样巨大的生物量只有整座山才能提供!因此,占领一座山,就可以拥有足够的食物,这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

然而,由于山林被过度开发,使得原本物种丰富的原始林地,被大多单一的经济林木所替代,大量的中小型动物因为失去栖息地而离开,由此造成虎的食物十分缺乏,使得一山连一虎也难以容下。如果这种状况不能迅速改善,那么,位于生态食物链顶端的虎,惨遭灭绝将是必然的趋势。(韦正道)

为什么虎毒不食子

都说老虎是一种极其凶猛的动物,好像什么都吃。其实,谁都不会故意跟自己为难,如果有容易捕获的小鹿,老虎当然不会去和长着獠牙的野猪拼命。不过,即便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虎妈妈也不会吃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母性的本能。

母虎在产仔后,不仅不会吃自己的孩子,还会十分尽心地保护幼仔。此时的母虎性情特别凶猛、机警。外出觅食时,它会先谨慎地把虎仔藏好,回窝时也不走原路,而是另辟蹊径,不留一点痕迹。虎仔稍大一点时,母虎便要教它们捕猎的本领。

事实上,这并不是老虎特有的母性。对于许多动物来说,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会爱护有加,母北极熊甚至会为了保护幼仔,不惜与更为强壮的公北极熊搏斗。通常,母兽对新出生的幼体要舔舐皮毛,一方面是将身体表面的羊水舔干,另一方面是将自身分泌的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涂抹在幼仔身上,实际上是做了一个标记。例如猫就是这样。如果你把新生的小猫捉出窝,帮它洗洗干净再放回窝中,第二天这只小猫就可能被母猫吃掉,因为母猫已无法从气味上识别出这是它的幼仔了。(韦正道)

为什么会有白虎出生

我们都看到,老虎毛皮的花纹特别好看。棕黄色的底色上,布着黑褐色的条纹。但是在有的动物园里我们会看到白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白虎并不是怪胎,而是一种白化现象。根据记载,古时也曾经出现过野生的白虎。和现在的白虎一样,它们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概率出现的较为特殊的后代,在自然状态下,这个概率大概在万分之一左右。从白虎的毛皮来看,它的棕黄色底色大部分白化了,仅仅在额、颊、颈部还留有淡淡的黄色,而它的黑褐色的条纹都保留着,这说明白虎的白化只是部分基因发生了突变。科学家曾经在实验室里培养出了完全白化的大白鼠,这种大白鼠连眼球里的色素都白化了,眼睛看起来也是红的。现在通常所见的白虎都是人工繁殖的,当然在白虎之间交配,后代出现白虎的几率就更高一些。

不仅是白虎,我们还可以发现白蛇、白蛙等白化动物,有的爱好者会专门收集白化动物来饲养,也算是走偏门吧。(韦正道)【微博士】兽王已经或濒临灭绝

全世界的虎只有一种,但有8个亚种,分别是华南虎、东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里海虎、爪哇虎、苏门答腊虎和巴厘虎。其中,里海虎、爪哇虎和巴厘虎已经灭绝,其他亚种也都岌岌可危。以华南虎为例,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没有在野外发现过任何华南虎,而目前动物园里的华南虎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捕捉来的6只虎的后代。【微博士】生物量

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内,一个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含的生物种或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种的个体总量。【实验场】周老虎事件

2007年10月,一个名叫周正龙的农民宣称在陕西省的镇坪县境内拍摄到了野生华南虎,并把照片公布在网络上。消息一出即遭到专家和公众的质疑。你会从哪几方面去怀疑这个新闻的真实性呢?【微问题】游客能给动物园里的老虎投喂食物吗?【关键词】虎 生物量 食物链 白虎 白化

猎豹为什么不能长时间追击猎物

如果你看过一些有关猎豹的动物纪录片,一定会对猎豹的捕食过程印象深刻。我们常常说“动如脱兔”,其实猎豹的动作才是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当它从草丛中跃起,展开四肢,如飞一般地扑向瞪羚等猎物时,常让人心中对娇小的瞪羚萌生恻隐之心。不过,猎豹的捕食成功率却并不高。在瞪羚们的闪转腾挪中,高速奔跑的猎豹经常在追击了一两分钟后就自动放弃,兀自留在原地大口喘气。显然,猎豹没有长时间高速追击猎物的本领,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据测算,成年猎豹的启动速度相当快,并能在2秒之内加速到72千米/时,并达到最高110千米以上的时速。猎豹之所以能跑得这么快,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它有流线型的身体、修长的四肢,以及像弹簧一样柔软而易于弯曲的脊柱。同时,它那条大尾巴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使得它在急转弯时不至于摔倒。可是,跑得这么快的猎豹,除了需要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强大支持外,对身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因为高速奔跑就是在做无氧运动。好比一个跑1500米的运动员,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像跑100米短跑的运动员一样全力冲刺的,因为那样的话,负责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呼吸系统首先跟不上节奏。而一旦氧气无法及时进入身体,循环系统也就没有办法工作,猎豹就必须停下来了。

同时,在高速的奔跑中,猎豹的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及时排出体外,才不至于导致身体过热。出汗和呼气都是排热的一种方式,但却不足以快速排热。当身体中的热量积聚之后,猎豹就会因为过热而产生虚脱,因此,它必须适时停下来。

研究表明,当猎豹在追捕猎物时,其最多只能维持3分钟左右的高速奔跑。在一般情况下,它总是可以在1分钟内解决战斗。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成功,它会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评估,选择继续追击还是放弃,而不会一味地消耗自己的体力。因此,在每6次狩猎行动中,猎豹只有1次会取得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放弃也可以为下一次出击储备更多的体力。

猎豹通过高速追击捕获的猎物,有时还会被更加强大的对手乘虚而入,这些强盗就是比猎豹更蛮横的狮子或者鬣狗。由于猎豹在此时已经精疲力竭,为求自保,也只能忍痛割爱。因为一旦狮子或者鬣狗把它当作猎物,那么,它也只能束手就擒了,谁叫它不能长时间高速奔跑呢!(韦正道)【微博士】瞪羚为什么奔跑时间更长

要么活着,要么死去,瞪羚在遭遇追击时,心境显然是不一样的,所谓“狗急跳墙”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瞪羚的身体准备也更充分。它的鼻中隔内有丰富的血管,进入大脑的血管和流出大脑的血管在这里交叉分布,更利于进出鼻腔的气体进行热交换,也会进一步降低进入大脑的血液的温度。这种结构并不意味着瞪羚可以长时间地高速奔跑,它只是比猎豹多维持了一会儿高速奔跑的时间而已。

金钱豹为什么要将猎物拖上树

金钱豹,就是我们一般称为花豹、豹子的那种相对普通的豹,由于其灰黄色的身体上布满古钱状花斑而得名。金钱豹有20多个亚种,其分布范围也极其广泛,从俄罗斯到东南亚,从北非到南非,甚至中东都有它们活跃的身影。它们主要在森林的边缘地带活动,其周边环境中总离不开高低不等的树。当金钱豹狩猎成功,特别是捕杀到如斑羚、野猪、鹿等一些大型动物时,并不会像它的亲戚猎豹那样当场狼吞虎咽,而是耐心地将猎物拖回到邻近的树上,然后慢慢地享用。这是为什么呢?

你只要看一看围在树下的那些眼露凶光的动物们,就不难明白金钱豹的苦心了。原来,金钱豹的栖息环境中,总有老虎、豺、狼等更加凶猛的对手。这些家伙的狩猎本领常常比不过金钱豹,却觊觎它的猎物,希望能够从它的口中分一杯羹。

但金钱豹是不会让它们得逞的。和猎豹不同,金钱豹的爪子不但锐利,而且具有可伸缩性,爬树是它的拿手好戏。金钱豹甚至可以把比它自身体重还要重的猎物拖上树,而不论是老虎,还是豺、狼等强敌,都没有这一手本事,便只好围在树下干着急。

因此,金钱豹把猎物拖上树,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它不但保不住食物,恐怕连自己的小命也难保。因为在食物链上,豹也并非是顶尖猎食者,老虎和狮子之类的猛兽,都等着拿它当晚餐呢!(韦正道)【微博士】猫科动物走路悄无声息

猫科动物走路,大多悄无声息。

这是因为猫科动物的足底有球形肉垫,趾端具爪,爪有伸缩性,行走时不触及地表,不会发出声音。猫科动物大多是夜行性的,夜间四周静悄悄,接近猎物时绝对不能发出声音,这样才能有效捕到猎物。当然,这种肉垫装备是猫科动物长期演化的结果。这一演化,不但使它们更易狩猎,也使它们在跳跃时能减轻震动,更好地保护自己。【微博士】夜行性

夜行性是动物的一种行为。具有这种行为的动物,白天休息,夜间活动。

譬如,有些种类的昆虫为躲避鸟类的捕食,就夜间出来活动,但同时也引出了在夜间捕食昆虫的蝙蝠。田鼠多为小型个体,为避免被猎食,多在夜间出来觅食,却也养成了猫头鹰夜间出来捕食啮齿类的习性。指猴小而弱,无有效的自卫能力,夜间捕食昆虫就相对比较容易和安全。

夜行性的形成是动物生态位分化的表现。对一部分动物而言,这是一种避敌的行为;但对另一些动物来说,这是一种觅食行为。【微问题】猎豹捕获猎物后,会不会把它拖到树上去享用呢?【关键词】猎豹 金钱豹 猫科动物 夜行性动物

狼为什么爱在夜晚嚎叫

说起狼,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成群追击猎物的狼群,还有那月下对着天空的声声狼嚎,听起来非常恐怖。那为什么狼爱在夜晚嚎叫呢?

狼在分类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细分起来有灰狼、赤狼(北美红狼)、胡狼、郊狼(丛林狼)等,还有一些近亲动物也往往被称为“狼”。我们通常说的狼,指的是灰狼。除个别岛屿外,灰狼曾广泛分布于包括欧亚和北美在内的北半球的陆地,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省市。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灰狼目前仍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如果单打独斗,狼并非是最厉害的食肉动物,它们之所以在食肉动物中如此强大,全因为其团体作战的能力。狼群中的成员们共同防御敌人,合作哺育幼仔,分工捕猎食物,由此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不过,狼群中的所有成员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它们有森严的社会等级,并派生出了一系列的交际方式,如示弱、攻击、护理、游戏等行为,当然,也少不了声音的交流。

狼是一种夜行性的动物,当它们在夜晚开始集体行动时,就会遇到交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只有声音才是最便捷有效的沟通手段,于是我们就听到了恐怖的“鬼哭狼嚎”。狼嚎有多种作用,一头失散的独狼会通过嚎叫期待归队,一头发情的公狼会通过嚎叫呼唤母狼,一群愤怒的狼会通过嚎叫宣示主权……有趣的是,每头狼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有自己喜欢的音域,它们似乎并不喜欢和同伴发出相同的声音。当偶尔出现相同声音时,它们便躁动起来,直到恢复到不和谐状态。这多少与“合唱”的初衷有关,它们总是希望用嘈杂的嚎叫告诉其他家族自己的存在,而不断变化的音调似乎是在制造更大的声势,使那些觊觎领地的其他狼群感受到领地主人的强大和兴盛,从而打消侵扰的念头。不过,有时这些“合唱”看起来似乎只是在百无聊赖时找点乐子呢。

现在,寻找狼群的动物学家们也学会了这一招——学狼嚎。如果附近有狼群,动物学家发出狼嚎声,它们一般都会回应的。这样,动物学家就可以循着声音,偷偷摸到狼群附近去进行观察和研究。不过,前提条件是,你要学得像哦。(冉浩)【微博士】夜行动物的发光眼晚上漆黑一片时,很多动物的眼睛会发出幽幽的光来。这是因为晚上光线很暗,为了能在黑暗中看清物体,这些动物眼睛视网膜后面有一个镜子似的反光层,可以把光反射回视网膜,达到收集光线的作用。不仅如此,为了收集光,它们的瞳孔也会放大,这时我们就会在黑夜中看到这面“镜子”了。

美国黄石公园为什么要引进野狼

狼在人们心目中就是一个恶魔——凶恶、残酷、反复无常。成语中的“狼心狗肺”、“声名狼藉”等,不是在诉说它的恶毒就是在败坏它的名声,人们甚至用“狼”来形容那些忘恩负义之徒。

正因为如此,自从人类发迹以来,打狼运动几乎就没有停止过,仅美国工业大开发时期就有大约2亿头狼被打死。目前,全世界狼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中国也因为连续几十年鼓励打狼,如今只在西南边陲才有一些群体。狼是少了,但问题却来了,典型的例子出现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的入口

1995年前,黄石公园的狼被消灭到几乎绝迹。没有了狼,鹿群迅速繁衍起来了。数量庞大的鹿群啃咬着树木和草地,不仅使植物损毁严重,而且导致了其他食草动物食物匮乏。同时,越来越多的鹿群本身也陷入到了饥饿和疾病的困境中。由于没有了狼的追逐,鹿群还出现了大量的“富贵病”,如肥胖症、脂肪肝、高血压和胆结石等。生态系统的扭曲促使美国人决定把狼请回来。1995年1月,14匹狼来到了黄石;一年后,又有17匹狼被运到了这里。狼群的到来使鹿的数量终于得到了控制。现在,鹿已经从2万头下降到了约1万头,与此同时,森林和草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其他食草动物的种群也慢慢地恢复起来了。狼的捕猎可以使食草动物的数量控制在环境所能承担的最大范围之内

其实,人们对狼充满了误解,它们作为食物链中的顶级消费者,有着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狼主要捕猎的是那些老弱病残的动物,也就是将那些已经影响食草动物群体健康发展的个体清除掉,同时又使它们在警惕中保持活力。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将食草动物的数量控制在环境所能承担的最大范围之内。

现在,人们的观点已经开始转变。1992年,几匹狼从意大利越境到达了法国莫康拓国家公园,法国人立刻就兴奋了。他们派出了一个工作组,主要的任务是——严密监控狼群,防止它们重新返回意大利!世界各地也相继组成了众多狼保护组织,都在为推动狼保护而努力呢。而中国也从最初的“坚决消灭狼,并给予捕杀者物质奖励”的政策,调整为“适当控制狼数量,不能乱捕乱猎”。狼被围追堵截的苦日子就要过去啦!(冉浩)【微博士】狼人传说

传说狼人日常为人形,不管它多么善良,满月之夜,都将失去理智,变身为凶残的狼形。在中世纪的欧洲,狼人被认定为异教徒,尽管它从未真正存在过,但很多人——先天畸形、白化病患者和一些“野孩子”,被冠上这个恶名而处死,成了当时的牺牲品。

传说中古罗马创始人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是由一头母狼用乳汁喂养长大的。位于意大利中西部的古城锡耶纳到处都有“母狼哺乳孪生兄弟”的雕塑、油画等艺术品。【微问题】你是否能接受在城市郊外有狼群活动呢?【关键词】狼 灰狼 夜行动物 黄石公园 生态系统 狼人

为什么说“猫有九条命”

据说,猫有“九条命”。当然,这并不是说它死九回才算真死了,而是说猫的生存能力很强,不容易死。让我们来看看猫有哪些活命的绝招吧。首先,猫的跑路能力超强,伤它不容易。猫、狗天生不合,狗一见到猫就视其为猎物,连叫带追,此刻,这世上就不知道有多少狗在干这事儿。但你真正见过被狗咬得死去活来的猫吗?原因就是猫能上房、爬树、翻墙,狗虽然气势大,猫在半空中调整下落姿态但也只有干瞪眼的份。说实在的,在居民区,能追上一只猫的,怕也只有另一只猫了。

其次,猫会游泳,虽然技术不好,但落水死不了,紧要关头也能帮上一把。

再次,猫有一套软着陆的硬功夫,即便它从高处摔下,受伤往往也较轻,这要归功于它发达的运动神经系统和平衡能力。一旦从高空落下,不管开始是背朝下还是其他糟糕的姿势,它都能在空中完成姿态调整,接近地面时前肢就已经做好着陆准备,那一脚厚厚的肉垫子和柔韧的脊椎能有效地化解冲力。倒是有时候从低处跌落,滞留空中的时间短,猫来不及调整姿态,反而受伤会更重一些。

猫受伤后的愈合能力也很强。2009年,科学研究发现,猫体内的髓磷脂在被破坏后能自行恢复,这是人体做不到的。髓磷脂是神经元外侧的脂质,能协助神经信号的传递,损失后会导致神经失去保护,造成感官、行为、认知以及其他一些功能异常。因此,猫的神经系统在受损后具有超强恢复能力。

不仅如此,猫的战斗力和捕猎能力也都很强。猫也是尖爪利齿,在相同体形下,少有动物能够战胜猫的。而那一脚肉垫更使它们的行动悄无声息,伏击老鼠、小鸟等动物可谓得心应手,再加上一只嗅觉敏锐的鼻子和一双能夜视的猫眼,要想饿死猫,难啊!(冉浩)

猫为什么要和老鼠过不去

虽说老鼠爱偷吃粮食、爱啃咬各种家具,还传播鼠疫等疾病,让人痛恨至极,但从食物链的角度上考虑,老鼠不但无过,功劳簿上无论如何也得给它记上一笔——它们是食肉动物的免费午餐。因为只要稍微大一点的食肉动物,几乎没有不吃老鼠的,哺乳动物如猞猁、狐、豺等,鸟类如猫头鹰等,蛇类如蟒蛇、锦蛇等,两栖动物如牛蛙等,就连在家看门的狗狗都因为这事得了个“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名头。那猫为啥那么喜欢抓老鼠吃呢?

除了猫以外,狐狸、蛇、猫头鹰、牛蛙等动物也时常和老鼠过不去

那是因为对猫来说,老鼠是一道营养最全面的大餐呢!老鼠不仅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且体内富含一种叫作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猫自身不能合成,但对猫来讲还特别重要。因为一旦缺乏牛磺酸,猫在晚上的视力就会下降,长期缺乏会造成夜盲症,就不能在夜间活动了!所以,为了能在晚上有个好视力,猫要经常抓老鼠吃才行。家里养的宠物猫,因为吃不到老鼠,就应该适当补充牛磺酸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海鱼、哺乳动物的心和肝等。

当然,猫之所以养成了喜欢吃老鼠的天性,还因为这种食物多得吃不完。你瞧有那么多的天敌在吃老鼠,老鼠还能生生不息,真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冉浩)【微博士】猫步

猫科动物走路时四足踩在中线上,姿态优雅,于是模特们也走起了猫步。猫步行进时左右脚轮番踩在两脚间中线的位置,或把左脚踩得中线偏右一点,右脚踩得中线偏左一点,这样能使身体与双臂随之扭动,产生一种体态的韵律美,也是T台上模特们的经典步法。

狗为什么和人那么亲密

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非常亲近人。研究表明,狗对人意图的领悟能力甚至能超过黑猩猩。不仅如此,狗还是所有驯化动物中最忠诚的——警犬、军犬、导盲犬、守卫犬、伴侣犬、赏玩犬,它们神奇的天赋,以及对人类无私的爱,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是人类无法替代的得力助手。

这些都是人类长期驯化的结果。你也许还不知道吧?别看人驯化了猪、牛、马、鸡等很多动物,但第一个被驯化的野生动物却是狼,当狼遇到了人才有了狗,狼是狗的祖先!不过,狗到底是起源自一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