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05 16:14:59

点击下载

作者:张新越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同理心

同理心试读:

序言 站在老板的角度,发现最好的前途

什么是同理心呢?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由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心理学家们是这样定义和描述同理心的:

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许多针对成功人士特别是卓越领导者的问卷调查告诉我们,同理心在这些成功人士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的成功者甚至指出:“没有同理心,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成功,什么是领导力。”

同理心,其实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在人际交往中,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只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尽量了解并重视别人的想法,就能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同理心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职业同理心。换言之,这本书主要是给职场中人看的。职业同理心,用更通俗易懂的词句来解释就是——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和行动。这正是本书的主题。本书正是希望能够告诉职场员工,如何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问题,去做事,才能赢得老板的青睐和重用,从而让自己收获更好的前途。怀揣同理心,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

从古到今,虽然社会的存在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以“竞

争”为根本的生态环境却从未改变。古有君王臣子,现有老板员工;当年有初生牛犊,如今有职场菜鸟。

从本质上来说,现在的我们,与原始社会中靠狩猎为生的祖先们并没有什么区别,都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谋一份生活。为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出的那一个。

对于如何取得胜利,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要靠团结协作;有人认为,要靠交际手腕;有人认为,要能承担责任;有人认为,只要努力就好,结果不必强求;有人认为,忠诚重于能力;也有人认为,能力重于忠诚……

赢在职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千千万万,然而总结归纳起来,最为根本的一点还是,跳出自我狭小的思维空间,站在老板的角度和立场上,拥有一种想老板之所想、为老板之所为的同理心和行动力。简而言之,就是像老板一样去思考和行动!

事实上,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和老板最大的不同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一个员工,而老板的出发点是一个当家人。这就好比面对同一片星空,海员寻找的是方向,诗人寻找的是浪漫,科学家寻找的是星宿,占星师寻找的是吉凶……星空还是那个星空,却因为观察者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和老板的差距其实就在这里,面对同一件事情,却看到了不同的结果。这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像老板一样去思考和行动。

我们知道,老板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是最为关心的,也是最期待能够取得好结果的。我们也知道,仅仅靠老板一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只有所有员工齐心协力,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与价值,使企业获取更高的效益与回报,促进企业不断成长与发展。

作为一名员工,只有怀揣同理心,站在老板的角度,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才能让自己真正领会老板的内心世界,才能让自己更好地融入企业,和企业一起成长与成功。

像老板那样去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老板,读懂老板,知道老板最希望我们做到什么事情,从而努力去满足老板的合理需求;

像老板那样去思考,能让我们站在老板的高度去思考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执行到位,做出正确的事情;

像老板那样去思考,有利于处理我们和老板的关系,事半功倍地沟通,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为我们自己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像老板那样去行动,让我们有更多的人生发现和发现更多的工作意义;

像老板那样去行动,让我们有更多的工作激情和更高的工作境界;

像老板那样去行动,让我们有更多的工作成效和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工作价值。

总之,怀揣着同理心,站在老板的角度和立场上,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才能帮助我们寻找出最适合我们成功的职场之路,同时还让我们收获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满。换言之,带着同理心去工作,站在老板的角度和立场思考与行动,就能发现最好的前途,换来最有价值的职业人生。同理心的六重境界

怎样才能建立起我们高度的职业同理心呢?首先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读懂老板的心。当我们能够读懂老板的心后,就能够知道,在职场中,最能被老板和企业青睐的员工,都是怎样与老板打交道的,都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从而让我们也尽可能快地被老板赏识,尽可能多地被

老板重用。

当我们通过换位思考来读懂老板后,我们就能知道老板最希望员工们怎么去想和如何去做。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老板需要员工做到的除了能换位思考,多了解自己外,还希望员工们能:

主动执行,做事到位;

树立大局观,融入团队;

关心公司利益,维护公司荣誉;

解决难题,倍增业绩;

忠诚度高,感恩心强。

以上五个方面,再加上“换位思考,读懂老板”,正是每个希望自己的职场之路走得更顺畅的人都必须做到的同理心的六重境界。

为了更直观地告诉大家如何去修炼和强化我们的同理心,我们用下面一幅图来表示“同理心的六重境界”。顺着这幅图,我们能更好地强化我们的职业同理心,更快地找到我们最好的前途。

第一章 换位思考,读懂老板同理心的第一重境界

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就少不了别人的支持。这其中,老板的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总能赢得老板的青睐和重用,你的职场之路必定会走得比别人都顺畅,你的前途必定会更加美好。要想赢得老板的鼎力支持,你就一定要知道老板心里真正要的是什么。怎么才能了解老板的核心需求呢?换位思考,读懂老板!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就已经达到了职业同理心的第一重境界。具体怎么来做呢?下面是从无数职场成功人士身上总结出来的几条宝贵的心得,你不妨学习学习,实践实践:

了解老板的需求,做其得力助手

学会相信和追随老板

学习和欣赏你的老板

善于和老板交流,让沟通事半功倍

;学会提意见和建议,但主意让老板来拿;不批评公司,不抱怨老板;不顶撞老板,与老板相互尊重。了解老板的需求,做其得力助手

要了解老板的真正需求并不难,诀窍就是拥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与老板互换角色,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分析问题时,就会豁然开朗:“哦,原来老板是这样想的啊!”

毫无疑问,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是那种能“吃透”自己的要求,并且做事麻利的人,而不希望身边的人像“牙膏兵”一样,挤一挤,动一动。

如果要问老板在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时,会考虑哪一个,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几乎每个老板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很懂得用同理心考虑问题,能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欲去做,关键时刻还能为自己排忧解难。

由此不难看出,老板对于员工是有着自身需求的。关于这一点,美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奎尔曾在他的著作中总结了“老板需求”的含义:老板的需求包括两个层次。

从客观上来说,老板作为一家之“长”,他要考虑对员工的不同需求。比如,处在逆境中的部门,老板需要的是能应付外界强大的竞争压力的员工,因而比较注重人才的专业素养;力求平稳发展的部门,老板可能最需要的是部门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不希望有破坏性的因素渗入。

从微观上说,老板在个人喜好、利益需求上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择人标准的不同。例如,有的老板会找一个互补型的助手,有的老板会选择一个同类型的下属作为“知己”,等等。前不久,袁玲敏因为一些苦恼的事,一时疏解不开,特意找到一位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原来,令她苦恼的是,公司年中考评的时候,老板把她叫到了办公室,表示要了解一下她上半年工作的具体情况。袁玲敏如实相告,强调自己工作态度很认真,而且总能及时地完成任务,应该具备优秀员工的条件。可是,老板听了之后,却皱了皱眉头,然后给她评了一个“良”。听着袁玲敏略带委屈的倾诉,咨询师同情地说:“你是不是觉得老板很不公平,觉得你应该是得‘优’的那一个?”袁玲敏点了点头。心理咨询师继续询问道:“你在工作过程中,是先考虑工作呢,还是先考虑老板的意图?”袁玲敏回答说:“当然先是考虑工作了,有时候老板考虑得未必全都正确嘛!如果仅仅考虑老板的想法,工作不就容易有疏漏了?”听到袁玲敏这么一说,咨询师微微地笑了笑。他告诉袁玲敏:“在职场上,很多时候是需要考虑老板意图的,如果你只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把老板的话当作耳旁风,老板就会觉得你不尊重他,因此在工作中就很可能会给你找麻烦。再者说,老板毕竟是老板,他们的想法肯定更有大局意识,还是多参考一下为好。”看见袁玲敏认真地听着自己的话,咨询师继续说道:“假设你就是老板,你的员工虽说也会主动承担一些工作,但他总是不听指挥,老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是不是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而另一种情况是,你的员工能够完全了解你的需求,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按照你的需求和要求去做。两相对比,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袁玲敏说:“当然是后面这种了。”“这就对了。所以说,工作本身是一种能力,而了解老板的意图同样是工作的一种能力。希望你能够从今天的聊天中有所领悟哦。”咨询师语重心长地说。袁玲敏听了后,不由得点了点头,然后满意地离开了咨询室。

上述故事中的袁玲敏虽然很敬业,但是由于不了解老板的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所以总是在做无用功,最终必然也难以换来自己想要的结局。

事实上,职场中不乏类似袁玲敏这样的员工,尤其是一些大学毕业不久、年少轻狂的职场菜鸟。他们无法摸透老板的需求,常常偏离老板的指示,向相反的方向跑去,结果就与老板越离越远。

其实,要了解老板的真正需求并不难,诀窍就是拥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与老板互换角色,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分析问题时,就会豁然开朗:“哦,原来老板是这样想的啊!”

曾任英特尔总裁的安迪·葛洛夫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只是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当成是自己开的一样。”这句话旨在告诫人们,要做主动性强的员工,要做主人翁意识重的员工。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只有拥有同理心,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员工。走出校门后,李玉凡找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终于被一家医药公司录用,担任公司的经理助理一职。深知工作来之不易,李玉凡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在平日的工作中,她仔细观察老板为人处世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在接待那些大客户时,李玉凡更是倍加留心,她努力学习老板的说辞、表情、动作,也格外注意每次老板请客的饭店、菜样、花费等细节。空闲的时候,她还会回忆一下这些细节,以便将来自己独立做工作时可以完美一点。半年过后,李玉凡已经可以单独接待客户了,客户的级别也由小到大一步一步上升。对于一开始接待的那些客户,李玉凡的表现令老板很满意,于是老板就给了她一次接待大客户的机会。带客户去用餐前,老板特意将李玉凡叫到办公室嘱咐了一番。老板告诉她,这次要带客户去档次高一点的饭店,而且要保证饭菜的质量,等等。李玉凡表示明白,让老板放心。于是,她带着客户去了老板常用来宴请大客户的一家饭店,甚至连菜品也是老板常点的那些。回公司报账的时候,李玉凡原以为自己这次的表现会得到老板的嘉奖。万万没有想到,老板看过请客清单后,立刻火冒三丈:“李玉凡,你胆子够大的,第一次让你接待大客户,你就自作主张,带他们去这么高档的地方吃饭,你经过我的同意了吗?”见老板如此反应,李玉凡感到委屈极了。她小声地抱怨道:“我记得您每次接待大客户都是去这种档次的地方,临走之前您让我去高档点的地方,我是按照您的意思来办的啊!”没想到,老板听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情绪越发地激动,眼珠子都恨不得瞪出来了。此事过去后不久,李玉凡就在一次裁员风潮中被公司辞退了。

看故事的开头,我们必须承认,李玉凡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女孩。可是,本应赢得老板赏识的她,为何却被炒了呢?正是因为她不懂得运用同理心来考虑问题,没能读懂老板的心,没有了解到老板真正的需求。

不难想象,老板招待客户去高档饭店,那是因为老板的职位在那里摆着。但当老板派李玉凡单独接待时,虽然口中叮嘱李玉凡不能怠慢客户,但他心里知道,普通员工请客户吃饭,即便饭菜简单一点,客户也不会挑出什么毛病,所以,他希望李玉凡能节省一些费用,而李玉凡却错解了老板的心思,做了老板认为极不恰当的事情,从而落得了被解雇的下场。

因此,要想让自己的职业旅途更加顺畅,更加辉煌,我们就要努力做老板的“辅佐之臣”,能够站在老板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老板的心理需求,成为其得力助手,为自身的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同理心思考题1.请谈谈你对“老板需求”的理解。2.袁玲敏的故事,能给你什么启发?3.你怎么看待李玉凡的遭遇?学会相信和追随老板

老板的决策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员工们的命运。作为员工,我们要学会用同理心思考问题,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公司发展壮大了,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相反则会唇亡齿寒。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是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那么负责掌舵的“船长”,自然是企业老板。员工呢,是负责划桨的“船员”。换言之,老板负责战略决策,员工负责战术和执行。

也许船员身强力壮,但由于资历、眼界、经验等各方面的原因,船员不一定能判断好局势,把握好方向。如果船员不听从船长这个“舵手”的指挥,很可能会多走弯路,甚至找不到出路,遭遇触礁的危险。

要想规避风险,就必须遵守一个原则——“相信船长,追随船长”。当船长发出指令时,大家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然后齐心协力地向着他所指的方向前进。只有大家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时,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没有船桨,哪怕遇到狂风暴雨,这艘船也能继续前行,直至成功地到达目的地。

同理,我们选择了一家公司,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位老板。既然上了公司这条“船”,就应该把老板作为核心领导、“船长”,相信他、服从他、追随他。只有这样,大家才能齐心协力,做到“人心齐,泰山移”。刘丽是一家小公司会务部的员工。她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很讨大家喜欢。公司刚起步不久,承办的又大多是外地的一些业务,所以老板经常出差。刘丽和老板接触得并不多,但在一次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之后,老板对她的印象大好,并开始关注她。那是某地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刘丽是活动的执行者之一。因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单位都是给自己送钱的“财神爷”,所以老板对他们格外重视,分外细心,生怕出什么纰漏。由于压力太大,老板变得越来越烦躁。在会场里,人多事多,经常会出现几名员工因意见不一而争执的情况。大家的情绪都极度焦躁,老板更是如此,始终眉头紧蹙,还不时地大吼几声。甚至有几次,老板都烦躁地说,明年不再承办这个活动了。刘丽知道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很不容易,对于他们这家员工不到10个人的公司来说,就更不容易。老板生气是因为员工们意见不一致,加上某些环节没有做好,因此担心会影响到活动的顺利进行。刘丽也清楚,虽然老板口头上说明年不办了,但这不过是一时的气话,谁能把挣钱的业务随手丢掉呢!她还想到,应该想一想办法,让老板平静一下情绪,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家工作的顺利展开。想到这里,她便温和地对老板说:“杨总,工作没能完全做到位,是我们的失职,不过好在还有挽回的余地。所以,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要求把工作完成好的。我们也会永远支持您的决定,并跟随着您一起打好我们公司这片江山的!”老板听了刘丽的话,长舒了一口气,嘴角瞬间漾起了笑意。刘丽在闲暇时看过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已经让老板感受到了支持的力量,其情绪已经平静了许多。在布置会场时,刘丽还见缝插针地对老板说:“我觉得这次文化节一定能大获成功。您看,您想出来的这个游戏多有意思,客户们肯定喜欢玩。您设计的领导桌牌真别致,比一般的桌牌有创意多了,客户们看见了,一定会觉得很惊喜。”这些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饱含赞美之意的话,仿佛给老板注入了兴奋剂,使他的脸多云转睛,原本紧张的气氛也变得轻松愉悦了起来。同事们也都开始着手忙碌自己负责的事。可喜的是,之前的争吵如今都变成了心平气和的商议。最终,这次文化艺术节取得了圆满成功。也正是通过这件事,老板开始对刘丽刮目相看,对自己及自己的团队更加充满信心。从此以后,看到自己身边有这样的好兵,有这么多追随自己的年轻人,老板的笑容就会情不自禁地荡漾在脸上。

作为老板,最需要的是员工们的大力支持。当他们能更放心地把任务交给员工时,他们才会更有精力和信心投入到壮大公司发展的事情上去。

案例中的刘丽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在适当的时机,说出了温暖人心的话,让老板放松了紧绷的神经,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信任与追随,也让大家平静了浮躁的内心。正因如此,老板才会感激、赏识和重视她。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老板的决策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员工们的命运。作为员工,我们要学会用同理心思考问题,明白这样的道理:只有公司发展壮大了,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相反则会唇亡齿寒。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老板的决定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员工和老板是站在完全不同角度的人,大家的视野、高度、注意度、着眼点都不一样。老板作为一家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考虑的是公司整体的利益。他作出正确决策的概率是要比他的下属高的。这是因为老板更了解全局,知道哪些是重中之重,哪些是细枝末节,而且相对来说经验也更加丰富,看问题也更透彻。

如果我们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就会发现:老板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承担着绝对的风险,所以他对待决策是最认真的,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赌博”。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失败了老板就要赔钱,甚至倾家荡产,他不能像其他员工那样,成功了就邀功请赏,失败了就拍屁股走人,成败的结果对员工没有太大影响。从这一点来讲,作为员工,一定要用同理心想问题,相信自己的老板,相信他所做的决策,执行他所发出的命令。

在西点军校著名的《二十二条军规》中,第一条就是,你的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是:当你怀疑你的老板时,请参照第一条。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决策是否正确,要等到实践以后才能知晓。但商场如战场,时间是宝贵和有限的,很多情况下必须立刻作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一旦作出决定,员工都应该全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言语上的,更是思想和行动上的支持。

作为一名员工,从我们走进这个企业的第一步起,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老板,做他的追随者。所以,先不要考虑老板的想法正确与否,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服从,然后再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折不扣地把事情做到最圆满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个人,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

在企业的经营中,没有一条未经实践而放之四海皆成功的道路,谁也不知道还有多远才能到达目的地,甚至谁也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肯定我们正在走的就一定是对的那一条路,任何人都有可能走弯路,会迷失方向,但没有哪个老板会故意做错事,让自己亏钱;没有哪个老板会故意犯错误,让自己失职。

所以,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问题,大胆地信任和追随我们的老板吧!相信通过全体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探索出更好的路,取得更好的成就。同理心思考题1.你认为需要相信你的老板吗?为什么?2.刘丽的做法能给你什么启示?3.请谈谈你对西点军校“第一条军规”的理解。学习和欣赏你的老板

懂得欣赏和赞美自己的老板,能够融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懂得向老板学习,也是一个员工道德素质高的体现。

我们都渴望进入一家好公司,也都渴望遇到一个好老板。其实,相对于一个好公司,一个好老板似乎更重要。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悟。”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好的老板,无异于选择了一个好老师,选择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要知道,老板的能力、魄力及做人做事的方式和风格,会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前途。对于员工来说,老板能看多远,自己便能走多远。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看到老板让自己不满意、不欣赏的地方。说老板苛刻、小气,甚至认为老板素质差、文化低,等等。

这样的心态是不正确的,更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不利的。与其如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同理心看待老板,怀着一颗感恩和欣赏的心来对待老板,这样我们就能发现老板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有两个优秀的毕业生,教授把他们介绍给自己的一位老朋友。这位老朋友开了一家公司,正好托教授帮他找一个助理。教授让老朋友从这两个毕业生中选一位。于是,两个学生前去应聘。第一个学生很快就回来了,很不高兴地对教授说:“你朋友的公司太小了,而且他只是个本科毕业生,每个月只给我2000元的工资,这个人也太小气了,我又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能挣4000元呢!”于是,这个学生去了另一家公司上班。另一个学生也去教授的朋友那里应聘,回来之后他很高兴地对教授说:“教授,真的很感谢您给我介绍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学习您朋友的创业经历。而且通过跟他的交谈,我觉得他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虽然每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比我应聘的其他公司的工资要少,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跟着他干。”教授问:“你不觉得这么低的工资对你而言有些吃亏吗?”学生说:“不会,因为我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发展前途,跟着这样的老板,我觉得有信心。”转眼5年过去了,教授朋友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就要上市了。当年嫌工资低的那个学生现在在一家大公司担任策划经理,月薪已经两万多元了。但是,第二个学生已经得到了年薪百万的待遇!

同样是优秀的毕业生,5年后却有了如此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正是是否懂得欣赏老板,是否看到老板所具备的巨大能量,是否能够和他同舟共济,共谋大业。

其实,当我们选择了一份职业时,我们更是选择了一个老板。无论你的老板如何,你都应该试着去欣赏和赞美他。或许他并不比你高明,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老板,肯定有比你更加优秀的地方,所以你应该尊敬、欣赏他,并且向他学习。而这种态度,也是每个老板非常看重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人格特质,就像玛格丽特·亨格佛说的:“美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为此,我们不妨多给别人谈得意之事的机会,尤其是老板,我们只要负责倾听,然后在他炫耀之后,说几句得体的“颂词”,就会让他“龙颜”大悦,视我们为心腹。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乾隆皇帝对茶颇有研究,并以此为荣。一天,宰相张廷玉身体欠佳,刚想卧床休息一下,乾隆忽然来到府中。张廷玉赶紧起身接驾,说道:“臣在先帝手下当了13年差,从没有这个例,哪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乾隆笑着说:“张宰相是朝中老臣,辅佐先皇十余载,朕理应来看看你!”张廷玉知道乾隆喜欢喝茶,就命下人将家里的陈年雪水挖出来,用来泡茶。乾隆兴致非常好,他让随从坐下,说道:“现在不在皇宫,也不是上朝时间,所以,我们不要拘君臣之礼,随意畅谈即可。朕坐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水开时,乾隆亲自给大家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立刻赞美道:“老臣哪里知道这些,只知道喝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却从没闻过这样的香味。”另一位大臣李卫也顺势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真叫人心服口服,喝一杯茶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乾隆听后,龙颜大悦,谈兴大发,他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宽猛之道”,滔滔不绝,大家洗耳恭听,不敢打断。乾隆的话告一段落后,张廷玉又赞道:“老臣在上书房办差几十年,只要身体不抱恙,就与圣祖、先帝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天良说话,私心里常也有圣祖宽,世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想头。我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这就是贤能宰相。今天皇上这番宏论,从孔孟仁恕之道发端,譬讲三朝政纲,虽然只是3个字‘趋中庸’,却振聋发聩,令人心目一开。皇上圣学,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他人也都趁机称赞,乾隆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即赐赏,听者有份。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为张廷玉的“会说话”深感佩服。他深知,乾隆以自己对茶经和“宽猛之道”的独到见解为傲。因此,他和李卫也是真心佩服,便对乾隆的两件得意之事大加称赞,使乾隆心花怒放。

由此可以看出,懂得欣赏和赞美自己的老板,能够融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懂得向老板学习,也是一个员工道德素质高的体现。

作为员工,我们就应该具备这样的优点,因为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要时刻记得,老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能当上老板的人大多都经历过我们无法想象的挣扎、苦难和徘徊。他们曾经付出过我们无法想象的努力,所以一定要珍惜和成功者相处的机会,体会他们的金玉良言;一定要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尊敬他们,向他们学习。同理心思考题1.你认为好公司和好老板哪个重要?为什么?2.教授推荐给老朋友的两个学生,你更认可哪一个?为什么?3.张廷玉和李卫对乾隆的赞美,对你有什么启发?善于和老板交流,让沟通事半功倍

在和老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沟通的时间、地点、沟通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一番研究,并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一番,这样才会让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员工和老板也不例外。如果不和老板沟通,老板便无法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和工作的具体情况,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相反,如果员工能够和老板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老板就会知道员工的所思所想,同样员工也会更深刻地了解老板的想法,这样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顺利许多。

身在职场,我们要铭记,交流是最厉害的武器,只有善于且勤于和老板交流,才能扫除彼此间沟通的障碍,使工作顺利开展。

当然,要掌握沟通这门厉害的武器,还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正确的措辞才行。在和老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沟通的时间、地点、沟通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一番研究,并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一番,这样才会让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静是个非常善于和老板沟通的人,每次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举个例子,有一次,老板去新加坡出差刚回到公司,就有几个人抱着一大堆材料前去请老板批示。刚把这一拨打发走,那一拨又来了,于是,老板不得不在马不停蹄的忙碌中度过了两天的时间。这两天时间里,李静作为财务总监都无法和老板接触,但手头上又确有事情需要请示,不能再拖下去了。中午下班后,李静悄悄问老板的秘书:“明天老板来单位吗?”秘书告诉她说,老板上午来过公司,但下午要在上海召开一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去准备行李了,一会就要来公司,由自己送他去机场。李静听了秘书的话,顿时有了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早早吃过午饭,随后赶紧去单位停车场等待老板的出现。果然,不一会就看到老板和秘书向停车场走来了。李静赶紧迎了上去。老板看到她问道:“李总监你怎么在这里?”李静说:“老板,我的车坏了,可是我有个客人下午两点钟下飞机,我要去机场接他。”老板说:“我正好也去机场,上我的车,一起去吧!待会让秘书开车拉你们回来就行了。”李静连忙道谢,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在去机场的路上,李静打开手提电脑,对老板说:“王总,到达机场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可以向您请示几件事吗?”老板表示同意。接着,李静便开始和老板沟通起来:“上周开中高层会议的时候,您说的那个加薪的方案原则上您是同意了,但是一直没有确定百分比,您看5%怎么样?”老板考虑了一下,说多了点。“那4%呢?”“好吧,那就4%吧。”老板表示同意。接着,李静又请示另外的事:“还有一件事,我们公司刚刚筹划了东北地区的分厂,现在正考虑引进设备的问题,您看我们购买德国的、日本的还是美国的呢?”老板回答:“为了品质更有保障,还是购买德国的吧!不过价钱方面要适当压缩。”李静立即回答:“好的,我明白了。”一路上,李静一连请示了老板5件事,都得到了老板的批示和指导意见。一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机场,李静把老板送上了飞机,然后就跟着秘书的车返回。此时,聪慧的秘书已经知道了李静这位公司财政大臣的“计谋”,不由得微微一笑,并向李静竖起了大拇指。

看得出,李静真是一个善于找机会和老板沟通的人。由此我们也不难认识到,与老板沟通一定要掌握时机,抓住机会,没有机会也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可以想象,在这种良好的沟通习惯带动下,李静的工作开展起来将会顺利很多。

和李静相反,有些人却觉得没必要和老板沟通,只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老板自然会看到员工的劳动成果,也会作出公正的判断。这显然是不对的。

这些人没有注意到,职场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却得不到老板的提携,总是与加薪和晋升失之交臂。

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因为这些人不善于和老板沟通所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几乎不与自己的老板交流,有的人是害怕和老板交流,有的人是自认为没必要交流,有的人是虽然交流了,但是不注意和老板交流的时机、方式、措辞。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便是:要么老板对你的工作没有深刻印象;要么交流达不到预期效果,给老板留下迟钝、工作不到位的印象;更严重的结果是,事情的进展和结果与老板的意图产生了偏差,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失误。面对这样的状况,老板又怎么会给你升职加薪呢?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忽略了和老板交流的重要性。交流当然不限于请示工作,有些时候,自己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和老板的交流提出来。只是需要把握好时机和场合哦!这儿有一个恰当的实例。乔志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后,到另外一家公司的设计部门工作,试用期是3个月。一次,公司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而且客户非常着急,乔志就和其他同事加班加点地设计,提前一天完成了任务,这让客户非常满意。老板知道这个创意是乔志想出来的,就亲自对他表示祝贺,他还拍着乔志的肩膀说:“这个项目能成功,你功不可没,你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我一定答应你。”乔志觉得机会来了,就私下里对老板说:“齐总,您能不能提前结束我的实习期,顺便给我涨点工资。”“你觉得涨多少合适?”老板问道。这时,乔志将自己在原来公司的工资告诉了老板,说:“我希望工资和这个数字差不多,因为原来的工资数目足以证明我在这一行有很深的资历和丰富的经验,已经具备了拿这么多钱的条件和实力。”老板思考片刻,答应了乔志的要求:实习期一个月并涨工资。

乔志利用自己出色地完成一项任务的机会,向老板提出了加薪条件,可谓是聪明之举,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于如何更事半功倍地和老板交流、沟通,我们总结了几点有效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了解老板。例如,注意观察自己和老板在基本的价值取向、做事方式和理念意识上是否能够彼此认同?这就需要在交流之前弄懂老板的基本想法,并尽可能和老板达成一致。如果你的想法和老板有所差异,就要用委婉的方式透露给老板,看他是否认同。

其次,要让老板知道你打算怎么做,也就是你的思路、想法和预期效果是怎样的。如果老板同意,就展开下一步行动;如果老板不同意,就听取老板的想法。

最后一点是,告诉老板事情的结果。这样做是为了让老板知道你们是在观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做的事情,而不是你一个人的决定,就算有功劳,也有老板的一份。

总之,一个善于把交流当成利器的员工总是能在恰当的时机,带着问题、对策和答案找到老板,而不是让老板给自己想办法。因为对于老板来说,他需要一个向自己寻求请示的下属,而不是总向自己寻求帮助的下属。同理心思考题1.请你谈谈懂得与老板交流沟通的重要性。2.善于与老板交流的李静,能给你什么启示?3.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与老板交流沟通?

你来提意见,让老板拿主意

即使你很有才能,很有魄力,很有思想,也还是要记住,在你还不是老板的情况下,不要去替你的老板做决定。始终谨记:自己应该做的是给老板提建议,而不是替老板拿主意。

信任老板、追随老板是不是就可以在老板面前口无遮拦、随便发言甚至替老板拿主意呢?事实上,是绝不可以这样的。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注意尊重老板的权威,维护老板的面子。

说话是一门艺术,尤其在和老板相处时。但总有一些人掌握不好这一点,在不该说话的时候乱说,不该做主的时候乱做。比如,有的员工会觉得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应该体现在替老板拿主意这方面,觉得这才是忠诚地效力于老板,服务于公司。

这些人显然没有用同理心想过,不管自己为老板分担了多少工作,也不管老板多么不英明,甚至他对员工依赖成性,他的身份还是不会变,依然是我们的老板,很多事情还得由他来拍板才行。如果我们越俎代庖,就等于犯了职场大忌,轻则遭遇老板的冷落,重则被扫地出门。

所以,我们奉劝读者朋友,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即使你很有才能,很有魄力,很有思想,也还是要记住,在你还不是老板的情况下,不要去替你的老板做决定,应始终谨记:自己应该做的是给老板提建议,而不是替老板拿主意。一个年轻人应聘到一家比较有名气的软件公司做程序员。在一次程序测试过程中,他发现当天新出的测试版本系统存在问题,而他的老板恰巧去外地出差了。这位程序员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很有信心,他认为自己的判断肯定没有错。于是,他就写了一份邮件发给同事和其他部门的经理,告诉他们当天的系统有问题,建议大家不要使用这个版本。当把邮件发给大家之后,年轻人感到很开心,他认为自己做了一个很正确的决定,甚至觉得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老板看到他发去的邮件之后,非常生气,还特意打电话教训了他一番,说他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年轻人感到很委屈,不理解为什么老板会骂自己。后来经关系不错的同事点拨,他才知道为何挨骂,同时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老板,给自己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管理课:首先,没有经过老板的同意,就擅自发这样内容的邮件给同事和其他部门的领导,属于越权行为,后果很严重;其次,这封邮件中的用词随意,很不恰当;再次,就是最重要的一点,没和老板做过任何的沟通,就自行对软件的测试版本下判断,并将结论告诉同事,是非常不正确的行为。自从这件事之后,这个年轻人再也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

客观来说,仅就工作而言,下属自作主张,往往都不会带来特别严重的后果,有时还会给公司创造效益。因为没有哪个员工会笨到擅自替老板作出有损公司整体利益的决定,但是,这种抢了老板决定权的做法却是很令老板恼火的,也是职场上的大忌。

曾经有一位老板说过:“作为老板,我们真正在意的是员工替我们做决定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事方法所反映的员工心中对我们的尊敬程度。尽管这种行为不一定说明员工忽视我们的存在,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但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我们往往就会将这种做法与员工对我们的个人想法联系在一起。最后,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员工的这种行为是对我们的无视,是他们工作能力太弱,办事考虑不周全的表现。”

我们一次好意的私自定夺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却可能是老板的不满意与不信任。而老板的这种想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对我们前途的损伤,自然也是难以弥补的。

因此,在做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然,我们也要知道,作为负责任的员工,给老板出主意、提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好的建议,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不过,我们也会看到,在职场上,总有一些员工为了避免工作出错而保持沉默,他们不提意见,不表态。对于这样的员工,老板也是很头疼的。他们不怕员工提的意见不好,而是怕他们什么也不去表达。在老板看来,这些总是点头称是的员工顶多是个“应声虫”。而老板真正喜欢的,还是那些有思想的、能够为公司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员工。

著名的日本柯达公司有一个很特别的制度,叫作柯达建议制度。在柯达公司建立之初,老板乔治·伊斯曼为了公司的发展也是操了不少的心。当时公司的发展像是遇到了瓶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不高。乔治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大家能够自发自觉地行动起来,与企业同进退。因为他很清楚,没有员工的支持,

柯达是无法发展壮大的。

有一天,乔治收到了一名普通员工写给他的信。这封信的内容并不多,字迹也不优美,但却让乔治眼前一亮。原来,信的内容是这个工人建议生产部门将玻璃窗擦干净。

如果放在以往,乔治会将此类问题看作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但是这次,他却看出了其中的意义。乔治笑了,他知道,这正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

因此,乔治看到这个建议时很是兴奋。于是,他马上召开表彰大会,对这名员工的行为予以肯定,并给他颁发奖金以示鼓励。从此,“柯达建议制度”就诞生了。

直到今天,在柯达公司的走廊里,每个员工都能随手取到建议表,每个建议表都能送到专职的“建议秘书”手中。由专职秘书负责及时将建议送到有关部门审议,作出评鉴。建议者随时可以拨打电话询问建议的下落。公司里设有专门委员会,负责建议的审核、批准以及发奖。

可见,老板其实是需要好的建议或意见的。因为一个好的建议或者意见,不仅可以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工作成本;既可以让员工得到奖励和实惠,又能让公司的领导层不再为员工的积极性发愁,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所以,行走于职场,我们既要做到敢于提建议,善于提意见,又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因为太相信自己的本领就擅做主张。因为不管怎样,在工作中,老板的话就是“旨意”,对老板的“旨意”,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理解,并在执行中完善。

作为员工,无论何时都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功高盖主已是隐忧,绝对不能做“替老板拿主意”那么明显的“自掘坟墓”的举动。如果你不想很快丢掉自己的“饭碗”,就努力做到在适当的时候,只为老板出主意,而不为老板做决定吧!同理心思考题1.你认为替老板做主好还是不好?为什么?2.请谈谈你对“柯达建议制度”的认识。3.你习惯于向老板提建议吗?如果还不习惯,怎么做?

不批评公司,不抱怨老板

那些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的人,他们总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抱怨、不发牢骚,总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职场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员工,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埋怨,不是和这个同事说公司的不好,就是和那个同事谈老板的不好;不是说这个同事有缺点,就是说那个领导有毛病。总之,他们的话里总是充满了一股怨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仿佛整个世界都亏欠了他们似的。

这些人里,不乏受过良好教育者,也不乏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之人。但他们却总是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重用,升职没有他们的份儿,加薪没有他们的份儿,甚至同事们聚餐都不愿意带上他们。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人总是站在公司和老板的对立面,不懂得自我反省,更不懂得感恩。在工作中,他们也总是懈怠、敷衍、得过且过。说到底,这些经常批评公司、抱怨老板的人,往往没有职业同理心,不懂得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认为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职责所在,甚至还会将哭诉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大学毕业后,林峰顺利地进入到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这让他的同学们很是羡慕,林峰自己也很骄傲,接到录取通知后,就对身边的好朋友说:“看着吧,我的到来会让这家公司发生很大变化,我会让它因为有我这样聪明的员工而感到无上的荣耀!”在林峰看来,以自己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和在校期间取得的骄人成绩,肯定能被公司领导高看一眼,让自己坐到管理层的位置上去。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上班第一天,他就被安排到了公司的一个下属工厂去维修设备。这个工作又脏又累,而且也很不体面。几天下来,林峰一肚子怨言:“我可是堂堂名牌大学的硕士,居然就做这种小学生都能干的活,公司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原以为我要进管理层的,没想到被安排做这么个破工作,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别人要是知道了,还不使劲儿地嘲笑我呀!”“老板太没人性了,给我那么点工资,让我做这么没技术含量的活,真是厌烦了!”这些想法时常盘旋在林峰的头脑里,让他更加不能专心地投入工作,而是偷奸耍滑,天天在抱怨和敷衍中度过。和林峰一起被派到工厂的还有一个新来的小伙子,名叫江童。江童也是一位高校硕士毕业生,人显得有些呆头呆脑,但是江童除了傻呵呵地笑和埋头工作外,从不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抱怨之词,反而常常开解林峰:“没事的,我们刚走出校门,毕竟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现在咱们就当是积累工作经验好了,在基层学到的东西说不定将来会有大用处呢。再说了,咱们进入的是一家业界知名的公司,能在这里做个普通工人也是不错的,我们应该满足才对。等有机会了,咱再想办法往上爬呗。”林峰对于江童的话,几乎是充耳不闻,他翻着白眼嘟哝着说:“你傻不傻呀,在这种鬼岗位工作居然还这么满足,亏你还是个硕士研究生呢,真没出息!”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江童被提拔到了车间助理的管理岗位,而林峰还在他的维修岗位上做一名普通的工人。对此,他非常不满,又开始抱怨道:“这什么破公司啊?懂不懂得唯才是用呀,江童那样的傻帽居然能得到重用,为啥不提拔我呢?真是没天理!”林峰的抱怨情绪越来越严重,他对工作的态度也就越来越消极。几个月之后,因为在工作中的一次重大失责,加上林峰不知悔改反而抱怨不停,他收到了人事部门发来的辞退信。

或许你觉得怀才不遇,或许你认为自己大材小用,但如果总带着像林峰一样的情绪而不是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话,那么抱怨和牢骚就会占据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无法专心地投入工作,反而让我们本来具备的才华、潜力和智慧都被渐渐抹杀掉。如此一来,工作成绩就难以提高,升职加薪等也就不会轮到我们。

相反,我们也会看到那些在职场上过得如鱼得水的人,他们总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抱怨、不发牢骚,总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他们认为,是老板给了自己这个岗位,让自己有了立命之所。于是,为了报答公司和老板给自己这份工作,他们会拿出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而这些早晚会被公司和老板看到,所以这些人更容易取得工作业绩,也更容易得到老板的信任和重用。

两相对比,后者才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才能让自己获取更大的收益。同理心思考题1.你习惯于批评公司、抱怨老板吗?为什么?2.林峰为什么会被辞退?3.你身边容易批评公司的人,往往会有什么样的遭遇?

顶撞老板,容易自毁前程

无论是哪个员工,也无论该员工对公司的发展多么重要,当面顶撞老板总归是不对的。因为这对老板是一种挑衅,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挑战他的尊严。

但凡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不喜欢别人用生硬冰冷的语气指责自己。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中,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是在所难免的,如果对方是用温婉的语气表达出来的,我们往往不会过于抗拒;如果是用硬生生的话语,即使对方是一片好心,也很可能会让我们心生反感。

作为员工的我们尚且如此,身居领导之位的老板就可想而知了。然而,有些员工却没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认识到了却因为一时冲动而顶撞老板。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没有同理心,不懂得换位思考。殊不知,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会让老板下不来台,也会让自己无路可退。金伟在一家技校取得了厨师资格证书,不久前朋友介绍他去了一家公司做厨师,主要负责员工的午餐和加班时的晚餐。金伟比较勤快,每天都会按照老板的要求给20多名员工买菜做饭。有一天,老板想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就让金伟去超市买武昌鱼和扇贝。因为老板是在员工们所在的大办公室说的,所以大家都听到了,并表示出对老板的感激之情。可是,金伟去超市之后,发现武昌鱼和扇贝都卖光了,于是他便自作主张地买了另外两种海鲜。待到中午大家吃饭的时候,看到桌子上的菜并没有武昌鱼和扇贝,有两个挑剔的员工便不高兴了,很快就把这件事和老板说了。老板把金伟叫到办公室询问情况。金伟解释说:“超市里没有武昌鱼和扇贝了,我又来不及到其它超市去,所以就换了另外两样海鲜。”对于这两名挑剔伙食的员工,老板一向比较重视,特别是金伟买的菜又恰恰是他们很不喜欢吃的,于是老板就批评了金伟几句,让他一定要照顾好大家的胃口,多花点钱也无所谓。金伟是个直肠子的人,一听了老板说的这些话,感觉自己真是太冤枉了,就直接回应道:“我没买到武昌鱼和扇贝,已经跟大家解释了呀!”老板说:“我的意思不是你解释与否,而是希望以后你尽量满足大家的胃口,多买一点好菜。”金伟委屈得很,火气也跟着上来了,于是当着大家的面,大声和老板争执了起来,把老板说得很下不来台。老板也生气了:“你有这么好的口才,应该去搞销售,做厨师太屈才了。”没过多久,公司里新换了一名厨师,金伟被“炒了鱿鱼”。当得知自己被解雇的时候,金伟更是一肚子怨气。他拿着最后一个月的工资,跑到好朋友程力杰的住处,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程力杰听他说明原委后,认为他犯了一个错误。金伟不明就里。程力杰解释说:“你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员工,你的工作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能够取代你的人多的是。就算你再有道理,也不该当着那么多员工的面去顶撞老板啊!你这样做只会让他面子上很过不去,试想,他还会给你面子吗?再者说老板也没和你过不去,只是希望你买一些好点的菜,让大家吃得好一些,人家有错吗?你为了这点小事就把工作丢了,值得吗?”听了朋友的这一番话,金伟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的确做错了。

其实,无论是哪个员工,也无论该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当面顶撞老板总归是不对的。因为这对老板是一种挑衅,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挑战他的尊严。即便员工是对的,也很可能因为老板感觉到不被尊重而将其开除。

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老板的权威和尊严很多时候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集体,一个公司。如果我们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和他交流,而是当面和他顶撞,那会让他很没有面子,在员工面前失去尊严。那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也为了更好地树立自己的权威和形象,老板便会杀鸡儆猴。所以,顶撞老板是最不明智的做法!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且会招致老板的厌恶,从而失去机会和前程。

历史上,因为当众顶撞“老板”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人不在少数,其中还有一些才华横溢的能人异士。三国时的许攸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傲慢无礼,口不择言,多次当众顶撞曹操,曹操最终忍无可忍,将其杀掉。有人认为是曹操妒才,气量小,才会杀害许攸。其实不然,即使以善于敬贤纳谏著称的唐太宗,也曾因魏征当面顶撞他而感到不爽。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以前,魏征在我大哥李建成手下做事,帮他出主意对付我。我当了皇帝之后,非但没有降罪于他,反而提拔重用他,我觉得自己对他已经很不错了,能做到这一点的君王,恐怕历史上找不出几个来吧?但是,每次我有什么决定时,魏征如果不同意,就会当众顶撞我,让群臣看我的笑话。他这样做,也太不把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我每次想起这些,就非常生气。”长孙无忌劝道:“魏征作为大臣,觉得这件事不可做,才会奋力反对。如果他心中不赞成,嘴上还要假装同意,恐怕就会误导您,让您觉得此事可行。如果造成严重的后果,您还要背上昏君的骂名啊。”唐太宗还是很不满:“他可以当时先随声附和一下,然后私下找机会更正我的决定。这样做,君臣双方不就都有面子了吗?”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对于面子是何等重视。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老板不喜欢员工当面顶撞自己的原因:让自己丢面子,损害自己的权威,刺伤自己的自尊心。即使是心胸宽广的老板,也希望下属能在众人面前维护其领导形象,而不是拆他的台。

因此,当老板发威的时候,我们能够采取的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忍耐,而不是顶撞。我们忍耐下来,既能给老板面子,也能给自己留下机会。

作为老板,当他看见员工如此大度地忍耐他的坏脾气时,便会在心中产生歉意,甚至是感激;如果有发展的机会,他也会首先想到忍耐他坏脾气的员工。如此看来,岂不是小委屈换来大回报吗?同理心思考题1.你对金伟的遭遇有什么看法?2.唐太宗与长孙无忌的对话能给你什么启发?3.你容易顶撞老板吗?如果是,怎么改变?

第二章 主动执行,做事到位同理心的第二重境界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通过换位思考,来了解老板的心。当我们用同理心真正读懂老板后,我们就达到了同理心的第一重境界。本章要介绍的是职业同理心的第二重境界:主动执行,做事到位。如果我们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就会发现,我们希望员工们在读懂我们后,接着就是希望员工们能够主动做事,做事到位,保证完成任务,甚至不需要我们交代就能去做应该做的事,最好能总是超越我们的期待,经常给我们惊喜。当我们能做到下面这几点后,我们就能达到同理心的第二重境界:

主动执行,不必凡事都要老板交代

主动承担,为老板排忧解难

;主动适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好工作;主动补位,做“多管闲事”者;

做事到位,绝不当“差不多先生”

踏实肯干,拒绝牢骚满腹

物超所值,给老板多一点惊喜

。主动执行,不必凡事都要老板交代

想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职场空间,就要凡事都积极主动一些,在责任面前不置身事外,有些分外的事也自动自发去做,不要所有工作都等着老板交代。

工作中,有些人就像木偶一样,不拨不转,拨一拨才动一动。在职场里,有些人在面对很多事情时,都不是主动去做,而是非要等到老板交代了才动手去做。做事的时候,也总是能少做就少做,能说得过去就绝不多付出一点。

抱持这种工作态度的人大致会是这样的心理状态:担心自己做不好,多做了反而会被老板批评,于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企业的兴衰成败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其是好是坏,自己都只拿那一份薪水。于是,这些人就秉持起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

如果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员工,这种员工的这些想法和做法,显然都是缺乏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表现,也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用同理心考虑问题,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就能发现,当我们站在了公司里,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而我们能否在这个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姿,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如果如前所述,凡事都被动地等待老板的吩咐,而从不主动去做的话,那么自己所站立的这方舞台就会渐渐地被他人占据,自己的地盘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会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看客,并最终失去自己的位置。两年前,王栋从上一家广告公司离职后,来到现在这家文化公司,继续做之前的文案工作。按理说,王栋从事这项工作的年头不短,也有一定的创造力,但是从毕业到现在都6年了,他还只是个普通的文案。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工作态度不积极,老板不交代的事他从不去做,只做安排到自己头上的工作。虽说他也做得勤勤恳恳,但是这种“只扫自己门前雪”的做法,一直无法引起老板的关注,更别说重视了。王栋也不是不想升职加薪,但由于他没有特别积极的工作态度,行动力也不够,所以升职加薪只能限于空想和幻想。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够通过跳槽来实现升职的愿望,但没想到,来到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两年了,他依然是个普通的“小兵”。

从王栋的工作态度不难看出,他就像本节内容开头时所说的“木偶式”员工,不拨不转,按部就班。这样的人怎么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呢?又怎么能得到老板的欣赏和器重呢?

老板对员工的期待是,任何员工要想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职场空间,就要凡事都积极主动一些,在责任面前不置身事外,有些分外的事也自动自发去做,不要所有工作都等着老板交代。汤姆是某电器公司的一名员工,入职以来,他一直在研发部负责设计和改进设备的工作。每天他都按部就班地做着工作,机械地完成领导安排给他的任务。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之后,汤姆觉得这样下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很不利。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这样无异于浪费着大好的青春,是对自己人生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于是,他想着要在本职工作做好后的一些闲暇时间里,给自己另外找一些工作来做。汤姆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位关系较近的同事说了。同事听了之后,劝他道:“你要知道,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是业界很知名的品牌了,不管是技术性能,还是外观形象,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要想有所突破将是非常困难的事。再说了,公司又没安排给你这样的任务,你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汤姆听了同事的话,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总觉得自己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后有那么多闲暇时间,浪费掉实在太可惜,所以还是毅然决定主动去做一些额外的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察,汤姆发现人们在使用他们公司产品的时候,有一个常用的工具操作起来有点不太方便。他觉得自己可以在这里寻求一下突破口。于是,工作之余他开始反复钻研,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如何创造出一个新的设计,来避免现存的这个问题。这对公司的这款产品来讲,绝对是质的飞跃。不久之后,在汤姆的反复钻研下,新的方案出来了,并且很快投入生产。当该产品投入市场后,立马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公司的业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这个设计,汤姆也得到了公司给予的丰厚回报。

和前面案例中的王栋相比,汤姆可谓是积极主动,勇于负责。而他也正是因为这种工作态度和随之而来的行动力,不仅收获了精神上的成就感,也获得了公司给予的物质回报。这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也是老板最期待员工应该去做的。

站在老板的角度,我们就能发现,公司的兴衰其实关系到公司里每个人的发展,任何一名员工,如果把公司和自己割裂开来,认为公司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老板没安排的工作就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自己就没必要插手去做,吃亏的最终还是员工自己。

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而不能凡事都等着老板吩咐。那种被动地接受指令的做法,和一部呆板的机器等待按钮的操控又有什么分别呢?

再者,现在竞争非常激烈,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多深的资历,只要你落后了,就没有好日子过,而只有主动积极,正确执行,才能在职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我们要多想想自己还能为老板做什么吧!把额外的工作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不仅能让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价值得到提升,也会让老板感觉这样的员工是物超所值的。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老板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的员工。同理心思考题1.王栋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关注和重用?2.汤姆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3.你是凡事都等着老板吩咐的员工吗?如果是,怎么改变?主动承担,为老板排忧解难

如果你总能替老板解决难题,老板即使表面上不说,内心也会领你的情,而且会欣赏你,有机会就会提拔、重用你。

在职场中,你是否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是老板需要考虑的,咱一个打工的操的哪门子心呀!”“听说公司经营不善,效益缩水严重,你怎么还这么死心塌地地为老板卖命,赶紧找个新东家吧!”“这个客户很难搞,但对我来说没问题,不过老板已经交给小张负责了,能不能拿下就不关我的事了,我只等着到时候看他们干瞪眼了。”

这种对老板的忧难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的员工,在职场里大有人在。

这种员工,总觉得老板的困难与自己无关,自己该怎么干活儿还是怎么干活儿,该拿多少工资就拿多少工资,对老板头疼的问题一点儿都不操心。

其实,这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他们没有把老板当作团队的一分子。老板虽然是员工的上司和雇主,但也是团队的一员,也是与员工休戚与共的同事。老板的困难不能解决,往往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损失,对每一个员工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在这方面,老板最希望员工们做到的是,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其分忧解难,促进整个企业更好地发展。秦浩是某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老板状态不佳。老板的业务能力很强,平时工作效率很高,处理事情井井有条、速度很快。但是这些日子,每次到了下班时间,老板还剩下很多事情处理不完,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而且一向谈笑风生的老板最近总是一副愁眉不展、无精打采的样子。秦浩对老板的状态感到有些无法理解。更重要的是,老板意志消沉导致一部分工作计划都没能按时完成。客户对公司的表现已经流露出明显的不满,有的已经对延误交货时间提出索赔要求了。秦浩看到公司因此而受到损失,看到很有才华的老板因此而消沉下去,非常着急。一天早上,秦浩在汇报完工作后,用聊天的口气跟老板说:“王总,家里都还好吧?”老板说:“唉,我正头疼呢!我太太生病住院了,这几天搞得我筋疲力尽的。”“哦,严重吗?难怪我看您脸色不太好。”“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现在孩子没有人接了,我晚上还要去医院陪太太,休息时间少,有点累。”“我看您精神不太好。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尽管吩咐。这样您可以多点时间陪陪家人。”老板听到这番话,很是欣慰。他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了秦浩,并对秦浩说了一番信任和感激的话。接手工作后,秦浩一丝不苟,力求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好,遇到不明白或不熟悉的问题,他就主动向老板或同事们请教,非常负责。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起色,赶上了原来的进度,秦浩本人也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后来,谈起这段经历,老板总是很感激地对秦浩说:“那时多亏你主动承担起责任,不然我还真的很难办。”通过这件事,秦浩得到了公司上下的尊敬和赞誉,更成了老板的好“战友”。

像秦浩这样勇于承担责任,能在关键时刻主动替老板分忧、顾全大局的员工,有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

站在老板的角度,我们就能发现,公司的经营和运转跟个人的职场生涯一样,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出现许多意外的事件,老板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难题。

这时候,作为员工的我们尽量不要这样想:反正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就算老板自己解决不了,不是还有别人嘛!我干嘛要做出头鸟,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然而,老板最期待的其实是,员工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职位不高而逃避责任;在老板遇到难题的时候,员工们都能挺身而出,主动负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老板排忧解难。

在不少企业里,有些员工不仅不能主动帮助老板解决问题,甚至还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直接丢给老板,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上司。他们会貌似恭敬地说:“您看怎么办?”事实上,在老板看来,这种做法就是在推卸责任。

员工可以向老板请教、寻求帮助,但不能把自己的工作责任也推给老板。因为员工一旦这样做,就会使老板在具体事务上不得不亲力亲为,去做下属做不好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别说员工能主动为老板分忧解难了,老板甚至还要反过来给员工收拾烂摊子。这,无疑是一家企业最大的不幸。

在职场中,也许有些工作老板没有安排给我们,但问题的存在却阻碍了整个公司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总能替老板解决难题,老板即使表面上不说,内心里也会领你的情,而且会欣赏你,有机会就会提拔、重用你。因为在老板眼里,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能给他提供很大帮助的人。

相反,那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逃避责任的员工,很难进入老板的视野,很难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与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因为他们不能替老板分担工作中的困难。同理心思考题1.老板的忧难,你通常会怎样对待?2.秦浩的做法,能给你什么启示?

主动适应,更容易成就自己

想让自己置身于理想的工作环境,就要先优化自己的“主观环境”,战胜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当面对环境的种种不如意时,不要埋怨环境,而要主动适应环,创造条件,赢得大家的支持。

在职场里,有些人仗着自己有高学历,有较深的资历,或者有点拿手的本领,就不可一世,总觉得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要工作任务去适应他,而他总是拒绝去适应工作。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只能用狂妄自大来形容。全天下的老板,恐怕也难有一两个喜欢这等员工的。在老板们的心里,哪个不是最看重那些有能力、有本领而又积极工作的人呢?那些唯我独尊、不主动适应工作的人,就算有再高的学历,再深的资历,也难受老板们的待见。

如果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能发现,和环境比起来,一个人的力量其实微乎其微。通常,人是很难改变环境的,所以在不能改变环境时,就要学着适应环境。只有学会适应环境的人,才能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才能发挥更多的才能,才能更容易在职场中心想事成。袁莉就职于某文化传媒公司,担任该公司承办的某杂志的编辑职务。28岁的袁莉是一位很优秀的职业女性,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形象气质,都首屈一指。袁莉所承担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空闲下来的时候。对此,袁莉却感到很充实,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公司还承揽了一部分广告业务,这一部分也是公司盈利的重点。老板在观察了袁莉一段时间之后,便想把她从编辑部调到广告部做广告。老板认为她有这方面的潜质,于是就找她谈话,告诉了她这个想法。尽管袁莉对广告并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太喜欢和太多的人打交道,但是在老板一再坚持下,她也只好同意了。以前的职场生涯里,袁莉从来没有接触过广告,但是这一次她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那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吧!既然不能挑选岗位,那就去适应岗位吧!”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袁莉在两年后当上了广告部的经理,收入是刚开始做编辑时的十几倍。

因为努力去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适应自己,袁莉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袁莉对工作有着积极的认可的心态。她不去抱怨,而是去改变,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并把自己与环境紧紧地糅合在了一起,因此才获得了扎实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反观职场里的有些人,总是抱怨这抱怨那的,要么是抱怨工作不理想,要么是认为同事不好相处,要么是和老板的关系搞得很紧张……这些人在抱怨的时候,却很少想过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反而把责任都归咎到了生存环境上。

殊不知,不管环境怎么样,没有了你,地球照样转,而你一旦离开了工作岗位,就很可能会面临生存的危机。换言之,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

怎么去改变自己呢?摆正心态,放下抱怨,主动去适应环境,适应工作,而不是让工作和环境适应自己。

当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让自己适应当下的岗位后,即便我们不能在这个岗位上马上发挥出什么才能,但通过工作我们也能获得该领域的知识,培养自己胜任该工作的能力,增强同类工作的经验。

总之,想让自己置身于理想的工作环境,就要先优化自己的“主观环境”,战胜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当面对环境的种种不如意时,不要埋怨环境,而要主动适应环境,创造条件,赢得大家的支持。

要经常告诉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就要学会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工作。

要经常告诉自己,没有不适应的工作,只有不适应工作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工作,把该做的事情做成、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生涯才会更精彩、更美好。同理心思考题1.你身边有让工作适应他的人吗?你怎么看待这种人?2.袁莉的收入为什么能涨十几倍?

主动补位,做“多管闲事”者

做工作积极主动总是能够带来良性循环的。所以,多做一些工作、有补位意识是提高自己工作地位的重要条件,绝不会吃亏。

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人手不够,或者负责相关工作的同事不在场的情况。这时候,老板会急需一个能够顶替上来的人去完成这项工作。

这时候,懂得把握机会的人,往往会主动补位,帮助公司把工作顺利完成。而有些员工却不这么想,他们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责任,还是避开为妙。有些员工认为,只要老板不把事情安排到自己头上,自己绝不主动去承担。甚至老板安排到自己头上时,也以与自己的分内工作无关为由而拒绝。

这样的人无非是这种心理:一来怕耗费自己的精力,耽误自己的时间;二来怕万一做不好,容易落人口实。

这种自保的心态不难理解,但是若我们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画地为牢”地自外于公司的做法,其实是不想与公司同舟共济的表现。在老板看来,有这样表现的员工,是不值得重用的员工。

老板自然更欣赏能主动补位的员工。在老板看来,虽然主动补位,会让该员工多花费时间和精力,但自己绝不会无视员工的积极行为,只要有机会就会先想着给予这样的员工。

试想,哪个老板会不喜欢积极主动的员工呢?所以,要想得到老板的青睐,在公司需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做一个主动补位的员工!姜辉是某杂志社的编辑,负责生活健康版面。前些天,他的妈妈患重病住院了,他要回老家进行照顾。这样一来,他所负责的版面就没有人去完成了。主编看看其他几位编辑,感觉个个都有自己的活,都很忙碌。于是,主编就想亲自承担起那几个版面的编辑任务。就在这时,主编的QQ上弹出了一条另一名编辑郭瑶发来的消息:“老大,是不是在为生活版面的事情犯愁呀?我来负责那几个版面吧。”主编一看,顿时感到很欣慰,他没想到任务量比较大的郭瑶居然主动提出做那几个版面。就这样,他们对此事进行了一番沟通后,最终决定,郭瑶主要负责稿件的审核与校对,排版方面则由主编负责和美编一起操作完成。最终,姜辉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由于郭瑶的积极补位,杂志还是顺利地出版了。通过这件事,主编对郭瑶多了一层信任。在一次中高层会议上,主编向杂志社老板提到了这件事,老板也为郭瑶的表现感到很欣慰。年终表彰时,郭瑶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评选为优秀员工,受到了重奖。

也许还有人觉得,当时郭瑶简直太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倒好,把不是自己的活也揽到自己手里了。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但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对于一名员工来说,若有这样的思想,绝对是一件很糟糕的事。试想,如果没有郭瑶的主动补位,杂志的出版就很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顺利出刊,主编也要多做很多工作。放下这些姑且不谈,单说郭瑶自己就会失去了一次引起老板关注的机会。这样一来,郭瑶能否获得优秀员工的奖励是不是也要打个问号?

作为员工,我们切记一点,我们掌握的个人资源和工作资源越多,对自己的提升就越有利。我们付出的越多,越能得到老板的赏识。

做工作积极主动总是能够带来良性循环的。所以,多做一些工作、有补位意识是提高自己工作地位的重要条件,这是绝不会吃亏的。同理心思考题1.你善于主动补位吗?若不能,怎么办?2.郭瑶为什么能得到嘉奖?做事到位,绝不当“差不多先生”

在工作中给自己设立高标准的要求,甚至是超标准的要求,尽力做到圆满,做到别人所不及,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受到老板的重用,得到更多的机会。

几十年前,著名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以《差不多先生》为题,写过一篇文章。文章主人公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文章提到,这位差不多先生在小的时候,经常把白糖当作红糖买来;待到上学的时候,又把山西跟陕西混为一谈;等到做伙计记账的时候,常把“十”字当成“千”字;到后来他得病要死去的时候,他的家人跟他一样,把兽医王大夫当成了给人治病的“汪大夫”,结果生生把他医死了。临死之前,差不多先生还觉得其实死人和活人也差不多。

这位差不多先生显然是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典型代表,尽管不无夸张的成分,但是也警醒人们,“差不多”的态度将会造成怎样的恶劣后果。

在现如今的职场上,这种“差不多”先生依然不鲜见。他们只管按月领饷,不问贡献,对工作要求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把事情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事含糊,不精细。归根到底,这些人其实是责任感不强,缺乏负责认真的态度。殊不知,“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因为对于这样的员工,老板的心里大概也都清楚,所以通常不会给他们重任,只会让他们跑跑龙套而已。30出头的宋小飞在现在这家生产企业工作近10年了,但还是个普通员工。之所以如此,和他对工作的马虎大意、不够精益求精有着很大的关系。举个例子。有一次,宋晓飞为单位订购一批牛皮,他在合同中这样写道:“每张大于5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但让宋晓飞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因为弄错一个标点符号,结果给单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原来,合同中的那句话应该写成“每张大于5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正是因为这个小小标点符号的差错,使得供货商钻了空子,发来的牛皮都是小于5平方尺的。宋小飞所在的单位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由此可见,“差不多”其实差很多。如果宋晓飞做事能够精细一些,也就不会给单位带来这么大的损失,而且他也不至于在公司里工作了10年,依然是一个普通小职员了。

在现代职场中,类似的案例可以说不胜枚举,而故事的起因,无不是因为一个个细小的瑕疵所致。想必没有哪个老板会喜欢一个“差不多”先生,老板需要的都是精益求精的精兵强将。所以,凡是持有差不多心态的人,都不会“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同样的道理,在竞技场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冠军和亚军之间的区别,是无法用肉眼去判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有时候仅仅差一点点。然而,两者所获得的荣誉和财富却大相径庭,全世界的人都只会把目光聚集在冠军身上,而不会注意到失败者脸上的泪水。

所以,要想让自己出类拔萃,得到老板的赏识,就离不开“精细”二字,就要远离“差不多”先生。

在工作中给自己设立高标准的要求,甚至是超标准的要求,尽力做到圆满,做到别人所不及,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受到老板的重用,得到更多的机会。冯磊曾是一名公派留学生。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他来到一家意大利餐馆打工。由于没有工作经验,他能做的只是洗碗的工作。虽然是最为普通的工作,但冯磊丝毫不曾懈怠。他严格按照老板的要求执行,把每一个盘子都洗得非常干净。冯磊洗碗的程序是这样的:第一遍先用水冲,第二遍用一盆稀释好的洗碗精洗。然后用凉水冲一遍,热水冲一遍,再用凉水冲一遍。总共加起来一个碗要洗上5遍。由于冯磊的努力,他所在的这家店的厨房比一般人家里还洁净,碗碟杯盘都用很干净的毛巾擦干,整整齐齐地放在一边。在这家餐馆里,冯磊成了“专家级”的洗碗高手。由于冯磊做得很卖力,老板给他的工资也有所上涨,这让冯磊更加动力十足。完成学业后,冯磊回国进入了一家上市公司。凭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经过5年的打拼,年仅32岁的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执行总裁了。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职业道路,其实都是过去一点一滴的付出所形成的。付出得多,经验积累的就多,工作就更得心应手,道路就会更开阔明朗;付出得少,自然就容易山重水复,发展缓慢。

那些取得优异成就的人,很多时候凭借的并不是他的高学历,也并非显赫的家世,而是他对待工作负责敬业的态度。他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会仅仅满足于八分、九分,而是努力做到十分。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把工作做到极致,就如故事中的冯磊一样,成为了职场上令人瞩目的风景。同理心思考题1.你会认为工作上“差不多”就可以了吗?为什么?2.宋小飞为什么就业了近10年,还是一个普通小职员?3.冯磊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执行总裁?踏实肯干,拒绝牢骚满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期望能在抱怨或感叹中取得进步。只有怀着一颗既来之则安之的心,去争取、去尝试、去追求,你才能梦想成真。

工作中难免会有压力,难免会有不公平存在。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如果一味地发牢骚,就会让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懈怠,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相反,如果在面对工作压力,或者遭遇不公平的时候,能够积极应对,始终秉持踏实肯干的态度去努力工作,那么事情就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知道,松树无法阻止大雪压在它的身上,但它可以弯曲自己,待雪化掉,再次挺直腰身;海中的蚌无法阻止沙粒磨蚀它的身体,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