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5 12:53:53

点击下载

作者:牧之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试读: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我们游走人间一世,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快乐!的确,实现快乐正是生命意义所在。那么,快乐是什么呢?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知,快乐与否并不取决于外在的世界,而取决于我们如何审视这个世界。可是,如何获得快乐呢?这便是一个涉及心理学领域的命题。因此如果你希望与快乐为伴,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当你刚刚从电影院出来到户外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光线强烈地看不见东西,经过一个短暂的适应期后,你才能看清户外的东西,这种现象便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明适应”,与之相应,当你从光线较强的地方进入黑暗场所的时候,刚开始你也无法看见东西,这种现象叫做“暗适应”。上述现象也是心理学所研究的领域之一,因此,为了从生物体的角度更好地体察我们人类自身,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夜晚安眠以后,仍然有一个梦幻的世界活跃在我们的大脑中,有的梦境是快乐的,有的梦境则是令人不快的,那么,为什么人会做梦呢?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潜意识的一种表达,梦把无意识中被压抑的纠葛和欲望反映到了意识当中,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关于找寻的梦象征着“担心失去重要的人或东西”;坠落的梦象征着“对于道德堕落的恐惧,害怕失去现有的地位或职位。”由此可见,为了更正确地洞察自我、了解自我,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人们总是不自觉对外表较佳的人怀有好感,乐于与他们交往,为什么美貌具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心理学中的“光环效应”给予了合理的解释,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一旦认可了某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优点,就会认为这个人在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心理学探究被心理所操纵的社交法则,所以如果你希望在社交中知己知彼,更好地玩转社交法则,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在传统的概念中,纳粹分子都被视为无恶不作之徒,那些屠杀手无寸铁的纳粹分子真是丧心病狂之辈吗?还是在他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某种社会心理学动机?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纳粹分子的屠杀行为与他们自身的素质没有关系,而是他们受到了“权威效应”的操纵,他们像失去意识的机器人一样听从法西斯头子的指示,因为他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理念:法西斯头子的指示正反映了真理,如果他们没有按照法西斯头子的指示从事,他们将可能被众人所孤立和唾弃。以此来看,放下关于善和恶的论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事件,你会更清晰地看清人类社会运行的逻辑。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当你逛便利店时,你会发现有的便利店把饮料放在商店的最里面,饮料应该说是销路比较好的商品,为什么不把他们放在离顾客和大门挨着最近的门口,而要摆放在最里面呢?原来这种做法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把饮料摆放在最里面,当顾客去拿饮料的途中,自然会不自觉地逛一逛,从而增加了额外消费。上述问题便是经济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围,洞悉这些问题,有助于你了解商家的营销伎俩,躲开他们的陷阱。看来,为了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为什么灯光昏暗的酒吧会成为爱情的滋生地?原来,这是“黑暗效应”使然,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谁说爱情没有规律可循,爱情心理学会向你揭示爱情的科学性,懂一些爱情心理学,更有助于你巧妙地屡获恋人的心。为此,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人们明明知道赌博是无益于身心的游戏,对于业余者而言,进行多次赌局后,基本上只是维持收益平衡,那么,为什么全世界仍然有那么多的赌徒出入拉斯维加斯呢?投资心理学研究了与此相关的问题,得出了“赌场的钱效应”、“赌徒心理”、“赌徒谬误”等结论,很好地解释了赌博让人们欲罢不能的原因。推而广之,知道点投资心理学,对于你更好地把握股票投资市场也是非常有利的。基于这个原因,你应该学点心理学。

心理学所揭示的问题不仅仅上述这些,只要是与人的心理有关的事物都是心理学所涉及的,可以这么说,心理学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揭示了关于个体和社会的种种真相。所以,适当地学点心理学,对于一个人全面地了解主观自我和客观世界,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心理学读本,大多只探讨一个方面,或者只是探究性格心理学,或者只讲述社会心理学,难以从中一窥心理学全貌。《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弥补了这个缺憾,对心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包括性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经济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内容。此外,该书在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争使心理学从理论层次上升到应用层次。

希望这本《每天学点心理学大全集》可以为读者带来关于心理学的全新感受。编者

第一篇 心理学到底在说什么

第一章 “我”是谁

人格的构成:本我、自我、超我

2008年7月1日,北京籍男子杨佳带着一把20多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闯入上海市闸北区政法办公大楼,用刀连续袭击9名警察和1名保安,导致6名警察死亡,3名警察和1名保安受伤,杨佳后被制服。

被擒后,杨佳没说一句话,只是不断喘粗气,喉咙里发出“嗬嗬”的低吼声,双眼通红,手上沾满鲜血,白色T恤的左半部已被鲜血浸湿。脚底下,是那把20多厘米长的单刃剔骨刀,带着血。

在紧急支援的持枪特警出现之前,被多位民警制服的杨佳暂时被反铐在办公室内。一支枪对准了杨佳。他终于开口:“你开枪把我打死吧,我已经够本了。”没有任何忏悔的意思。

一位权威人士透露,在一度拒绝配合警方录口供之后,杨佳首度解释犯案动机的第一句话赫然是: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辈子背在身上,那我宁愿犯法。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说法,你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给你一个说法。

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人们在感到震惊之余,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根据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评定,杨佳并不存在精神问题,也不是精神分裂,意识也很清醒。从眼前情况看,应该是人格上有问题。据此,心理专家分析,杨佳可能是偏执性人格和攻击性人格的结合体。

专家所说的“杨佳可能是偏执性人格和攻击性人格的结合体”,意思是说,他的人格出了问题,有了障碍。人格有障碍的人是一个不完整的人。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一些骂人的话也常常与“人格”搭上边,如:“你的人格不健全!”“人格有缺陷!”“你有人格障碍!”

如果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这样的评论,我们会不假思索,本能地反击过去——“你的人格才不健全呢!”“你的人格才有问题呢!”很显然,他人说我们人格有缺陷,并不是什么好事,也是我们极力否认的;而当我们听到他人赞扬我们有“人格魅力”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欣然接受,并高兴不已。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通俗被称为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来说明: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们也会根据在戏中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而戴上不同的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摘掉面具后才是真实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在心理学上,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对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人格是一个人的独特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是由独特的才智、价值观、期望、感情、仇恨以及习惯构成,这就使得我们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人格不仅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具有稳定性,这也决定了你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和将来都是什么样。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是被压抑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心理本能,如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它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想满足自己。“超我”与“本我”相反,是人格系统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它凌驾于“自我”之上,仿佛是社会道德训条、高尚道德的代表,来监督控制“自我”。它遵守的是一种道德原则。它就像一个执法机关,随时监督你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自我”则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一个人后天学习形成的,是对自身与社会的理智的认识。它正视现实、符合社会需要、按照常识和逻辑行事。它遵照现实原则,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另外也尽量使“本我”得以升华,将其盲目冲动、欲望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比如,抑制自己的欲望。虽然饿,但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这都是“自我”的控制和压制。

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本我在于寻求自身的生存,寻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自我接受社会道德准则行事,以保证正常的人际关系;而自我既要反映本我的欲望,并找到途径满足本我欲望,又要接受超我的监督,还有反映客观现实,分析现实的条件和自我的处境,以促使人格内部协调并保证与外界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不平衡时则会产生心理异常。

通常来说,“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之间是不稳定的,有时候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产生人格方面的困惑。

刘薇已经25岁了,至今还没有男朋友。主要是因为她家教比较严,父母不让她在外面胡乱认识男人,他们说,碰到合适的会给她介绍。在他们看来,主动地去找男朋友的女孩都比较轻浮。刘薇也认为父母说得有道理。于是刘薇将那些追求者全部打入冷宫,不再来往。

但在生活中,刘薇很想引起男性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个网友,每天她都准时上网。她感觉和这个朋友聊天很放松,生活中遇到的事都给他说,有的时候甚至想打电话。刘薇自己有时候也纳闷:我一面排斥男人一面又想引起他们的注意,是不是我有什么毛病?

当然了,刘薇没有什么毛病。这只是她在人格上的一种冲突。一方面,她觉得应该听父母的话,自己要做个守规矩的女孩,不能在外面瞎谈朋友,不能影响了自己的名誉;另一方面,她希望被异性欣赏与接纳,在与男性电话聊天时满足了其自身心理需要,所以她就会出现一方面拒绝男性的追求,一方面又想打电话给他。这就是她的“本我”与“超我”在不断地斗争。

刘薇需要做的是逐步改正自己的观念,毕竟现在不是封建社会,女孩子也可以有正常的男女交往;另外,交往中也要自重,避免轻浮。总之,要协调好“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掌握好其中的平衡,尤其要避免走向两个极端。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格中,“自我”、“本我”、“超我”这三个组成部分必须是均衡、协调的。一个人要想拥有完善、健康的人格,就应该学会平衡和协调“自我”、“本我”和“超我”这三者的关系。

体液学说:气质的成因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了可怕的瘟疫,许多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上长满脓疮、皮肤严重溃烂。患病的人接二连三地死去。瘟疫为雅典城带来了破坏性后果,很短的时间内,雅典城中便随处可见来不及掩埋的尸首。对这种索命的疾病,人们避之唯恐不及,大家都纷纷求助神灵保佑。就在瘟疫肆虐之际,一位来自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御医来到了雅典城,他一面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防疫,于是他建议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消灭瘟疫。

这位御医就是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学家、欧洲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其主要著作为《箴言》和《语言的艺术》。卡斯蒂廖尼在《医学史》中评价:希波克拉底使数个世纪以来的知识理想化。

在希波克拉底有价值的一生中,希波克拉底最大的贡献是把医学从宗教和迷信当中分离了出来。他说,所有的疾病都不是神灵的作用,而是有自然的原因的。那时,古希腊医学受到宗教迷信的禁锢。巫师们只会用念咒文,施魔法,进行祈祷的办法为人治病。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在恩培多克勒的“宇宙论”启发下,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

1.多血质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这类人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逝,热情消逝的速度与投身事业的速度一样快。对于这类人,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2.黏液质

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他们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具有这种气质类型的人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黏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其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3.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4.胆汁质

胆汁质的气质特征是外向性、行动性和直觉性。这类人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表情、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胆汁质人一旦就业,往往对本职工作不那么专注,喜欢跳槽,倾向于经常更换工作单位,渴望成为自由职业者。比如作曲家贝多芬和亨德尔就是此类气质型,这种气质反映在音乐风格中,多有慷慨激昂的激情,有崇高的英雄主义情绪,有突发的强音迸发出强烈的感情。这类型的人不足是缺乏自制性、粗暴和急躁、易生气、易激动,因此要注意在耐心、沉着和自制力等方面的心理修养。

人性定理:人都是以服务于他自己为目的的

“人性定理”也叫“主体人自我肯定原理”,指的是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以服务于他自己为目的的。“人性定理”有如下内涵:

1.自我意识

人都有关于自我的意识,深知自我是不同于他人、他物的一种独立存在,并能准确地感知自我与非我的边界,有明确的主体我与客体他人、他物的区分和界定。

2.自我决策

即人都具有行为选择自由,没有什么外在力量,可以无条件地决定主体我只能是什么,而不能是什么。主体我是什么,是主体我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的结果。

3.自我肯定

人活动的目的是寻求自我肯定。这种自我肯定表现为,任何一个健康的人,他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只是服务于他自己特定的目的,无论多么高尚的人,都不例外。自我肯定的内容包括生存需求(有)的满足、自我价值(能)的实现和自我价值判断(善)的实现。

4.自我中心

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并视世界万事、万物为与主体我对立的客体。它们的意义和价值都是由主体我赋予的,是它们能够被用作主体我自我肯定的工具,服务于自我肯定的目的。

5.欲望无限

人在确知生存需求(有)的欲望,不可能永恒地满足时,开始转向自我价值实现(能)、自我价值判断实现(善)的追求,并力求通过这两种欲望的满足,来获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精神生命的获得,来延长短促的肉体生命。这后两种欲望,不会像吃饭一样有饱的满足。

6.自我异化

人作为一种动物,总是向往安逸,在没有外部环境压力的作用时,会沉醉于动物本能满足的肌肤之利,而销熔自我,使对自我肯定的寻求,异化为一种自我否定,像吸毒者一样,为了片刻的虚幻体验,毁掉自己的身体健康。

关于人性理论,马克思在哲学层次对其进行了研究,马克思认为人不是抽象的、一般的、宗教的、空洞的人,而是现实的、真正的、能动的人,并提出了“人不是脱离社会实践的、抽象的、‘类’的本质的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

1.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人

马克思的人性理论首先是现实的。在《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态》中,马克思写道:“……但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都认为“人”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进行了批判。“哲学家们在已经不在屈从于分工的个人身上看见了他们名之‘人’的那种理想,他们把我们所描绘的整个发展过程看作是‘人’的发展过程,而且他们用这个‘人’来代替过去每一历史时代中所存在的个人,并把他描绘成历史的动力。”因而,人也就成了抽象的、“类”的人的本质。

2.人是真正的人,能动的人

马克思讲的真正的人是有别于西方的宗教化了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想化了的人。马克思讲:“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

马克思坚决反对将人看成是僵化的、呆板的、不变的、被动的人。被动的、僵化的、没有创新性的人无疑只是动物而已;但人有其独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不仅仅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3.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认为,人不是单个的、抽象的个人,人是历史的、社会的、现实中的人。

周哈里窗:其实你没有那么了解自己

苏格拉底晚年的时候,很想点化一下一名学得很不错但却缺乏自信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需要一个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仅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得有充分的信心,非凡的勇气,来将我的学说传承下去。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能帮我找找吗?”助手说:“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寻找,决不辜负您的信任和栽培。”

果然,这位助手一诺千金,他不辞劳苦地寻找着苏格拉底事业的接班人,可是他找来的人都一一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有一天,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时,已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点化他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都远不如你……”可助手仍然不明白,只是向老师保证:“我一定加倍努力,就是找遍天涯海角也要把最优秀的人给您找出来。”半年后,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找到。助手非常惭愧,流着泪对老师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伤心地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了……其实,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未说完,一代伟大的哲人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助手始终没有理解苏格拉底的话,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苏格拉底心中最优秀的人,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其实,很多人都像这名助手一样,毕生都没有客观地认知自己。

关于客观自我,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模式,用“窗”喻指一个人的心,普通的窗户分成四个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人的内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开放我

左上角那一扇窗称为“开放我”,也称“公众我”,属于自由活动领域。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符合“当事者清旁观者也清”的逻辑。比如,我们的性别、外貌,以及某些可以公开的信息,包括婚否、职业、工作生活所在地、能力、爱好、特长、成就等等。“开放我”的大小取决于自我心灵开放的程度、个性张扬的力度、人际交往的广度、他人的关注度、开放信息的利害关系等。“开放我”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盲目我

右上角那一扇窗称为“盲目我”,也称“背脊我”,属于盲目领域。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却转眼间忘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比如一个得意的或者不耐烦的神态和情绪流露——自我常常察觉不到这些关于自我的信息,但是别人却心知肚明。

盲目点可能是一个人的优点,也可能是一个人的缺点,由于本人对此毫不知觉,当别人将这些盲目点告诉自己时,一般会产生或惊讶、或怀疑、或辩解的情绪反应,尤其当听到的信息与自己的自我认知不相符时。“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通常内省特质比较强的人,盲点比较少,“盲目我”比较小。

隐藏我

左下角那一扇窗称为“隐藏我”,也称为“隐私我”,属于逃避或隐藏领域。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与“盲目我”正好相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身份、缺点、往事、疾患、痛苦、窃喜、愧疚、尴尬、欲望、意念等等,都可能成为“隐藏我”的内容。相比较而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隐忍的人,自闭的人,自卑的人,胆怯的人,虚荣或虚伪的人,隐藏我会更多一些。

未知我

右下角那一扇窗称为“未知我”,也称为“潜在我”,属于处女领域。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其中也包含着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层面,潜意识仿佛隐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充分探索和开发未知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由于“盲目我”和“未知我”的存在,导致人们虽然每天与自身相处,但是其实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这便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力量来完全认知自己。下面这则故事或许能够给朋友们一些启发。

一个替人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经做了。”这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打扫干净。”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孩子便挂了电话。孩子的哥哥在一旁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故事中的孩子十分聪明,因为他学会用旁敲侧击的办法来认识自己,更因为他敢于尝试去认识一个真实的自己。关于如何客观认识自我,有如下三种渠道:

1.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己

与他人的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镜我”,是根据他人的判断而反映出的自我概念。从幼年到成年,我们从简单的家庭关系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会到复杂的人际关系。聪明而善于思考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

2.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即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所做过的事,所取得的成果、成就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优点。

3.从“我”与自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这一点看似容易,其实做到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尝试认识自己:

第一,自己眼中的我。指个人眼中观察到的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第二,别人眼中的我。指在与别人交往时,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情感反应而感觉到的我。不同关系的人、不同类型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是不同的,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认识。

第三,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即理想中的我。

“镜中我”理论:为什么“人言可畏”

关于我们如何获得自我认知,很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就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比如当一个人被上级评价为“聪明能干”时,多会变得心花怒放,但是如果部门主管指着某个下属的脑袋,做出“朽木不可雕”的负面评价,这名下属最可能的反应就是心情沮丧,觉得自己不太可能有什么好的发展前景。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我们从中获知自己的形象定位,并从而形成自我概念,这便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所提出的“镜中我”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形成自我观念,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借助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也就是说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往往是由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由此获得的关于自我的印象被称为“反射的自我”、“镜中我”。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也称为“镜像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镜像效应”呢?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1.社会化的结果

所谓的“社会化”,主要是指首属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一个人来到社会后与生俱来的只是生物人,这种生物人要变成思想情感丰富的社会人,必须经过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主要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影响,从而成为合格社会角色的过程。其中影响最大最早的群体就是首属群体,如狼孩的首属群体是狼群,社会化的过程是狼群“社会化”的过程,其结果在狼孩大脑中只能形成自我的狼孩概念。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首属群体是家庭,家庭中父母是重要的影响人物。库利所言的“镜”,也是各色各样的,其中形成“镜中我”最为重要的“镜”是家庭,有些镜子对个体的作用十分有限。

2.个体对“镜子”的认知与评估作用

正如上述所言的,个体只对重要的“镜子”作出反应,而对一些不重要的“镜子”便会作出忽略不计的反应,使之不能进入“自我”。这就是说,从他人镜中反映出来的我,只有经过生理我、本我、或已有自我的想象、评价,才会被“自我”所接受,形成“自我概念”。可见,“镜子”虽然重要,但如何照、如何看也很重要。可以说,“镜中我”并非个体所照看到的“我”,已被原有“自我”解读过的“我”。

3.“镜中我”还与“镜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誉等有关

按理说,镜中我与镜外我应是一致的,但是镜中我经过这面镜子一照,就有了许多光的折射,使镜外我变形,但个体不通过镜子自己又无法看到镜外我,即使能去看(如反省、反思等),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原有的自我、经验、认知结构等)的影响,也无法真正看到镜外的我。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许多面镜子来照,这样全方位的照看,会使镜中我与镜外我逐渐融合。上述可见,“镜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誉等会对镜像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1)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2)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3)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比如说,关于你自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外向还是内向,是热情如火还是冷漠像冰,是思维严谨还是擅长粗线条思考——如此种种的自我判断,虽然你自身可以形成一套认知态度,但是你会更多地参考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你比较认可的、权威人士的意见。比如,如果你的老板说你在IT行业发展,将难以出人头地,他认为你在交际方面更有天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销售界潜力股,你很可能会质疑自己目前的职业选择,甚至改弦易辙,作出更改职业方向的决定。

通过“镜中我”理论,便可以理解为什么“人言可畏”了——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内心,多会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从而按照他人的评价去认知自己,以致认为自己真的是他人口中所说的样子。假如这些评价是负面的话,自然会导致个体陷入自我怀疑或自我憎恨中,难以排解恶劣的情绪。

人格面具:你为什么常常言不由衷

“人格面具”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荣格所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指的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它是个体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分界点。“人格面具”是靠我们的身体语言、衣着、装饰等所体现。我们以此告诉外部世界我是谁,用人格面具去表现我们理想化的我。人们之所以要佩戴“人格面具”,是为了给其他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保证自己能够与其他人,甚至那些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从而实现个人的目的。从某种程度来看,这也导致“人格面具”维护了人的虚伪与怯懦,这种反应来自于自身对未知事物或人的恐惧,从而启动了心理防卫机制,使人不自觉地步入了与真实人性不同的心境。“人格面具”的叫法最初出自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各个层面适应性的能力,它是为了使个人在社会上得到某种身份的认可而存在的。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以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

人格面具具有多重性——在家中,我们是父亲、丈夫,在职场上,我们又换上了“领导”、“下属”等面具,当所佩戴的面具不同时,我们的行为方式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比如一个出言不逊、看似冷漠、凶悍的部门领导在面对女儿时,便是一副性情温顺的姿态。

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是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荣格认为,人格面具在人格中的作用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关于人格面具有利的一面,它使我们的行为更符合社会规范,在社会规范认同的范围内,有助于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真实的我们有时候是并不受欢迎的,比如,一个朋友让你评价他的新发型,你真实的想法很可能是“太糟糕了”,但是你往往不会这么表达,而是言不由衷地告诉对方:“这个新发型很适合你的脸型”。在这个过程中,你对朋友撒了谎,但是这种无关紧要的谎言却使得你在朋友圈中更受欢迎,为了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多会把那些真实的负面想法转变为积极的认可。

不过,人格面具对人也有消极影响,如果一个人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认为自己就是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使得人们受到人格面具的支配,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疏远而背离。因为当一个人习惯撒谎后,日久天长,在惯性的驱动下,个体便会逐渐遗忘乃至抛弃了真正的自己。

角色效应:为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与家庭活动和社会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的现象被称为“角色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两个同卵双生的女孩,她们的外貌非常相似,在同一个家庭中长大,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都就读于相同的学校,在同一个班级读书。然而,这对双胞胎的性格却大为不同:姐姐性格开朗,具有自主意识,喜好交际,待人主动热情,处理问题果断,较早地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而妹妹遇事缺乏主见,惯于依赖他人,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对于这个现象,心理学家非常感兴趣,他经过研究后发现,双胞胎姐妹之所以会性格迥异,主要原因是她们充当的“角色”不一样。在她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待双胞胎的态度截然不同,虽然她们是孪生姐妹,但是父母对他们进行了不同的角色划分:姐姐应该照顾好妹妹,要对妹妹的行为负责;妹妹则必须听姐姐的话,遇事多与姐姐商量。长此以往,姐姐逐渐培养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时都扮演着妹妹的“保护人”角色,妹妹则理所当然地充当着被保护的角色。

可见,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是造成双胞胎姐妹性格迥异的主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会发现,那些有弟弟妹妹的人一般在性格上更加独立,更加有担当性,不经意中就会流露出照顾人的天性。

除了家庭关系赋予的角色外,社会以及团队对个体所赋予的角色的特征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心理学家长岛真夫等人,研究了班级指导对“角色”加工的意义。他们在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上进行了实验。这个班共有47名学生,他们挑选了在班级中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在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一个学期结束后,心理学家们发现这8名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二学期选举班干部时,这8名学生中有6名又被选为班级委员。另外,他们也观察到这6名新委员在性格方面,诸如自尊心、安定感、明朗性、活动能力、协调性、责任心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上述现象也是一种“角色效应”,当人们被赋予某种角色后,为了不辜负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他们便会不自觉地按照角色规范来要求自己,在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角色行为。

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固然在性格素质方面,这有男人比女人更坚强的因素存在,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男人受限于自己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原因,不得不克制自己的软弱罢了。在社会和家庭中,男人一直被赋予为强大、敢于承担的形象,为了匹配这种形象,即使遇到挫折和坎坷,男人也常常会强忍着自己的脆弱,至少不会让他人看见自己的眼泪。

巴纳姆效应:为什么你总会迷信星座运程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很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他曾经这样诠释自己的成功: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受骗。“巴纳姆效应”由此而来,也就是说,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针对这种自我认知的效应,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后,出示了两份结果,让参与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结果,大多数参加者都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实验的结果表明:很多人都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自己,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但他们仍然认为这种描述准确地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曾经有心理学家向大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份材料,让他们判断这种人格描述是否适合自己: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对于上述笼统的、几乎适合于任何人的话,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正是材料中所描述的那样,简直太匹配自己的性格了。

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发生“巴纳姆效应”,比如我们让算命先生算命后,有时会认为某个算命先生太料事如神了,所描述的状况完全契合自己的处境,其实,一般而言,春风得意、没有困惑疑虑的人一般不会求助算命的人,惯于算命的人都是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此时他们对生活失去了控制,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加之算命先生总是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他人的心意,他们应景地说一些无关痛痒的笼统的话,算命者便会对算命先生崇拜起来,中了他们的圈套。性格测试:

DISC(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y-稳健,Compliance-服从)性格测试题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创建了一个理论来解释人的情绪反应,在此之前,这种工作主要局限在对于精神病患者或精神失常人群的研究,而马斯顿博士则希望扩大这个研究范围,以运用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因此,马斯顿博士将他的理论构建为一个体系,即“正常人的情绪”。

为了检验他的理论,马斯顿博士需要采用某种心理测评的方式来衡量人群的情绪反应-“人格特征”,因此,他采用了四个他认为是非常典型的人格特质因子,即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y-稳健,以及Compliance-服从。而DISC,正是代表了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在1928年,马斯顿博士正式在他的《正常人的情绪》一书中,提出了DISC测评以及理论说明。

目前,DISC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才招聘,历史悠久、专业性强、权威性高。

下面便是DISC测试题,回答这些题目对于了解你自己十分有帮助。在每一个大标题中的四个选择题中只选择一个最符合你自己的,并在英文字母后面做记号。一共40题。不能遗漏。(注意:请按第一印象最快地选择,如果不能确定,可回忆童年时的情况,或者以你最熟悉的人对你的评价来从中选择)一、1.富于冒险:愿意面对新事物并敢于下决心掌握的人;D2.适应力强:轻松自如适应任何环境;S3.生动:充满活力,表情生动,多手势;I4.善于分析:喜欢研究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和正确的关系。C二、1.坚持不懈:要完成现有的事才能做新的事情;C2.喜好娱乐:开心充满乐趣与幽默感;I3.善于说服:用逻辑和事实而不用威严和权力服人;D4.平和:在冲突中不受干扰,保持平静。S三、1.顺服: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和喜好,不坚持己见;S2.自我牺牲:为他人利益愿意放弃个人意见;C3.善于社交:认为与人相处是好玩,而不是挑战或者商业机会;I4.意志坚定:决心以自己的方式做事。D四、1.使人认同:因人格魅力或性格使人认同;I2.体贴:关心别人的感受与需要;C3.竞争性:把一切当作竞赛,总是有强烈的赢的欲望;D4.自控性:控制自己的情感,极少流露。S五、1.使人振作:给他人清新振奋的刺激;I2.尊重他人:对人诚实尊重;C3.善于应变:对任何情况都能作出有效的反应;D4.含蓄:自我约束情绪与热忱。S六、1.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与兴奋;I2.满足:容易接受任何情况与环境;S3.敏感:对周围的人事过分关心;C4.自立:独立性强,只依靠自己的能力、判断、与才智。D七、1.计划者:先做详尽的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进行,不想改动;C2.耐性:不因延误而懊恼,冷静且能容忍;S3.积极:相信自己有转危为安的能力;D4.推动者:动用性格魅力或鼓励别人参与。I八、1.肯定:自信,极少犹豫或者动摇;D2.无拘无束:不喜欢预先计划,或者被计划牵制;I3.羞涩:安静,不善于交谈;S4.有时间性:生活处事依靠时间表,不喜欢计划被人干扰。C九、1.迁就:改变自己以与他人协调,短时间内按他人要求行事;S2.井井有条:有系统有条理安排事情的人;C3.坦率:毫无保留,坦率发言;I4.乐观:令他人和自己相信任何事情都会好转。D十、1.强迫性:发号施令,强迫他人听从;D2.忠诚:一贯可靠,忠心不移,有时毫无根据地奉献;C3.有趣:风趣,幽默,把任何事物都能变成精彩的故事;I4.友善:不主动交谈,不爱争论。S十一、1.勇敢:敢于冒险,无所畏惧;D2.体贴:待人得体,有耐心;S3.注意细节:观察入微,做事情有条不紊;C4.可爱:开心,与他人相处充满乐趣。I十二、1.令人开心:充满活力,并将快乐传于他人;I2.文化修养:对艺术学术特别爱好,如戏剧、交响乐;C3.自信:确信自己个人能力与成功;D4.贯彻始终:情绪平稳,做事情坚持不懈。S十三、1.理想主义:以自己完美的标准来设想衡量新事物;C2.独立:自给自足,独立自信,不需要他人帮忙;D3.无攻击性:不说或者做可能引起别人不满和反对的事情;S4.富有激励:鼓励别人参与、加入,并把每件事情变得有趣。I十四、1.感情外露:从不掩饰情感、喜好,交谈时常身不由己接触他人;I2.深沉:深刻并常常内省,对肤浅的交谈、消遣会厌恶;C3.果断:有很快作出判断与结论的能力;D4.幽默:语气平和而有冷静的幽默。S十五、1.调解者:经常居中调节不同的意见,以避免双方的冲突;S2.音乐性:爱好参与并有较深的鉴赏能力,因音乐的艺术性,而不是因为表演的乐趣;C3.发起人:高效率的推动者,是他人的领导者,闲不住;D4.喜交朋友:喜欢周旋聚会中,善交新朋友不把任何人当陌生人。I十六、1.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帮助别人,记住特别的日子;C2.执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D3.多言:不断地说话、讲笑话以娱乐他人,觉得应该避免沉默而带来的尴尬;I4.容忍:易接受别人的想法和看法,不需要反对或改变他人。S十七、1.聆听者:愿意听别人倾诉;S2.对自己的理想、朋友、工作都绝对忠实,有时甚至不需要理由;C3.领导者:天生的领导,不相信别人的能力能比上自己;D4.活力充沛:充满活力,精力充沛。I十八、1.知足:满足自己拥有的,很少羡慕别人;S2.首领:要求领导地位及别人跟随;D3.制图者:用图表数字来组织生活,解决问题;C4.惹人喜爱:人们注意的中心,令人喜欢。I十九、1.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对别人都高标准、一切事物有秩序;C2.和气:易相处,易说话,易让人接近;S3.勤劳:不停地工作,完成任务,不愿意休息;D4.受欢迎:聚会时的灵魂人物,受欢迎的宾客。I二十、1.跳跃性:充满活力和生气勃勃;I2.无畏:大胆前进,不怕冒险;D3.规范性:时时坚持自己的举止合乎认同的道德规范;C4.平衡:稳定,走中间路线。S二十一、1.乏味:死气沉沉,缺乏生气;S2.忸怩:躲避别人的注意力,在众人注意下不自然;C3.露骨:好表现,华而不实,声音大;I4.专横:喜命令支配,有时略显傲慢。D二十二、1.散漫:生活任性无秩序;I2.无同情心:不易理解别人的问题和麻烦;D3.缺乏热情:不易兴奋,经常感到好事难做;S4.不宽恕:不易宽恕和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易嫉妒。C二十三、1.保留:不愿意参与,尤其是当事情复杂时;S2.怨恨:把实际或者自己想象的别人的冒犯经常放在心中;C3.逆反:抗拒、或者拒不接受别人的方法,固执己见;D4.唠叨:重复讲同一件事情或故事,忘记已经重复多次,总是不断找话题说话。I二十四、1.挑剔:坚持琐事细节,总喜欢挑不足;C2.胆小:经常感到强烈的担心焦虑、悲戚;S3.健忘:缺乏自我约束,导致健忘,不愿意回忆无趣的事情;I4.率直:直言不讳,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D二十五、1.没耐性:难以忍受等待别人;D2.无安全感:感到担心且无自信心;S3.优柔寡断:很难下决定;C4.好插嘴:一个滔滔不绝的发言人,不是好听众,不注意别人的说话。I二十六、1.不受欢迎:由于强烈要求完美,而拒人千里;C2.不参与:不愿意加入,不参与,对别人生活不感兴趣;S3.难预测:时而兴奋,时而低落,或总是不兑现诺言;I4.缺同情心:很难当众表达对弱者或者受难者的情感。D二十七、1.固执:坚持照自己的意见行事,不听不同意见;D2.随兴:做事情没有一贯性,随意做事情;I3.难于取悦:因为要求太高而使别人很难取悦;C4.行动迟缓:迟迟才行动,不易参与或者行动总是慢半拍。S二十八、1.平淡:平实淡漠,中间路线,无高低之分,很少表露情感;S2.悲观:尽管期待最好但往往首先看到事物不利之处;C3.自负:自我评价高,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人选;D4.放任:允许别人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为的是讨好别人,令别人鼓吹自己。I二十九、1.易怒:善变,孩子性格,易激动,过后马上就忘了;I2.无目标:不喜欢目标,也无意订目标;S3.好争论:易与人争吵,不管对何事都觉得自己是对的;D4.孤芳自赏:容易感到被疏离,经常没有安全感或担心别人不喜欢和自己相处。C三十、1.天真:孩子般的单纯,不理解生命的真谛;I2.消极: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极面、阴暗面,而少有积极的态度;C3.鲁莽:充满自信有胆识但总是不恰当;D4.冷漠:漠不关心,得过且过。S三十一、1.担忧:时时感到不确定、焦虑、心烦;S2.不善交际:总喜欢挑人毛病,不被人喜欢;C3.工作狂:为了回报或者说成就感,而不是为了完美,因而设立雄伟目标不断工作,耻于休息;D4.喜获认同:需要旁人认同赞赏,像演员。I三十二、1.过分敏感:对事物过分反应,被人误解时感到被冒犯;C2.不圆滑老练:经常用冒犯或考虑不周的方式表达自己;D3.胆怯:遇到困难退缩;S4.喋喋不休:难以自控,滔滔不绝,不能倾听别人。I三十三、1.腼腆:事事不确定,对所做的事情缺乏信心;S2.生活紊乱:缺乏安排生活的能力;I3.跋扈:冲动地控制事物和别人,指挥他人;D4.抑郁:常常情绪低落。C三十四、1.缺乏毅力:反复无常,互相矛盾,情绪与行动不合逻辑;I2.内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思想和兴趣放在心里;C3.不容忍:不能忍受他人的观点、态度和做事的方式;D4.无异议:对很多事情漠不关心。S三十五、1.杂乱无章:生活环境无秩序,经常找不到东西;I2.情绪化:情绪不易高涨,感到不被欣赏时很容易低落;C3.喃喃自语:低声说话,不在乎说不清楚;S4.喜操纵:精明处事,操纵事情,使对自己有利。D三十六、1.缓慢:行动思想均比较慢,过分麻烦;S2.顽固:决心依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易被说服;D3.好表现:要吸引人,需要自己成为被人注意的中心;I4.有戒心:不易相信,对语言背后的真正的动机存在疑问。C三十七、1.孤僻: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避开人群;C2.统治欲: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的正确或控制能力;D3.懒惰:总是先估量事情要耗费多少精力,能不做最好;S4.大嗓门:说话声和笑声总盖过他人。I三十八、1.拖延:凡事起步慢,需要推动力;S2.多疑:凡事怀疑,不相信别人;C3.易怒:对行动不快或不能完成指定工作时易烦躁和发怒;D4.不专注:无法专心致志或者集中精力。I三十九、1.报复性:记恨并惩罚冒犯自己的人;C2.烦躁:喜新厌旧,不喜欢长时间做相同的事情;I3.勉强:不愿意参与或者说投入;S4.轻率:因没有耐心,不经思考,草率行动。D四十、1.妥协:为避免矛盾即使自己是对的也不惜放弃自己的立场;S2.好批评:不断地衡量和下判断,经常考虑提出反对意见;C3.狡猾:精明,总是有办法达到目的;D4.善变:像孩子般注意力短暂,需要各种变化,怕无聊。I将以上的选择做一个统计,并记在括号内。D-()I-()S-()C-()

测试结果的使用说明:计算你的各项得分,超过10分称为显性因子,可以作为性格测评的判断依据。低于10分称为隐性因子,对性格测评没有实际指导意义,可以忽略。如果有两项及以上得分超过10分,说明你同时具备那两项特征。Dominance-支配型/控制者高D型特质的人可以称为是“天生的领袖”在情感方面,D型人是一个坚定果敢的人,酷好变化,喜欢控制,干劲十足,独立自主,超级自信。可是,由于不太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显得粗鲁、霸道、没有耐心、穷追不舍、不会放松。D型人不习惯与别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不会恭维人,不喜欢眼泪,匮乏同情心。在工作方面,D型人是一个务实和讲究效率的人,目标明确,眼光全面,组织力强,行动迅速,解决问题不过夜,果敢坚持到底,在反对声中成长。但是,因为过于强调结果,D型人往往容易忽视细节,处理问题不够细致。爱管人、喜欢支使他人的特点使得D型人能够带动团队进步,但也容易激起同事的反感。在人际关系方面,D型人喜欢为别人做主,虽然这样能够帮助别人作出选择,但也容易让人有强迫感。由于关注自己的目标,D型人在乎的是别人的可利用价值。喜欢控制别人,不会说对不起。

描述性词语:积极进取、争强好胜、强势、爱追根究底、直截了当、主动的开拓者、坚持意见、自信、直率Influence-活泼型/社交者高I型的人通常是较为活泼的团队活动组织者I型人是一个情感丰富而外露的人,由于性格活跃,爱说,爱讲故事,幽默,彩色记忆,能抓住听众,你常常是聚会的中心人物。你是一个天才的演员,天真无邪,热情诚挚,喜欢送礼和接受礼物,看重人缘。情绪化的特点使得你容易兴奋,喜欢吹牛、说大话,天真,永远长不大,富有喜剧色彩。但是,似乎也很容易生气,爱抱怨,大嗓门,不成熟。在工作方面,I型人是一个热情的推动者,总有新主意,色彩丰富,说干就干,能够鼓励和带领他人一起积极投入工作。可是,I型人似乎总是情绪决定一切,想哪儿说哪儿,而且说得多干得少,遇到困难容易失去信心,杂乱无章,做事不彻底,爱走神儿,爱找借口。喜欢轻松友好的环境,非常害怕被拒绝。在人际关系方面,I型人容易交上朋友,朋友也多。关爱朋友,也被朋友称赞。爱当主角,爱受欢迎喜欢控制谈话内容。可是,喜欢即兴表演的特点使得I型人常常不能仔细理解别人,而且健忘多变。

描述性词语:有影响力、有说服力、友好、善于言辞、健谈、乐观积极、善于交际Steady-稳定型/支持者高S型的人通常较为平和,知足常乐,不愿意主动前进在情感方面,S型人是一个温和主义者,悠闲,平和,有耐心,感情内藏,待人和蔼,乐于倾听,遇事冷静,随遇而安。S型人喜欢使用一句口头禅:“不过如此。”这个特点使得S型人总是缺乏热情,不愿改变。在工作方面,S型人能够按部就班地管理事务、胜任工作并能够持之以恒。奉行中庸之道,平和可亲,一方面习惯于避免冲突,另一方面也能处变不惊。但是,S型人似乎总是慢吞吞的,很难被鼓动,懒惰,马虎,得过且过。由于害怕承担风险和责任,宁愿站在一边旁观。很多时候,S型人总是焉有主意,有话不说,或折中处理。在人际关系方面,S型人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喜欢观察人、琢磨人,乐于倾听,愿意支持。可是,由于不以为然,S型人也可能显得漠不关心,或者嘲讽别人。

描述性词语:

可靠、深思熟虑、亲切友好、有毅力、坚持不懈、善倾听者、全面周到、自制力强Compliance-完美型/服从者高C型的人通常是喜欢追求完美的专业型人才在情感方面,C型人是一个性格深沉的人,严肃认真,目的性强,善于分析,愿意思考人生与工作的意义,喜欢美丽,对他人敏感,理想主义。但是,C型人总是习惯于记住负面的东西,容易情绪低落,过分自我反省,自我贬低,离群索居,有忧郁症倾向。在工作方面,C型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高标准,计划性强,注重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