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作文有办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4 13:39:16

点击下载

作者:《“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轻松作文有办法

轻松作文有办法试读:

前言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以“特定对象、特别对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为宗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集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的教育成果与经验于一体,围绕困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教育难题,集思广益,多方借鉴,力求全面彻底解决。

本辑为“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之《在故事中升华经典》。

这是一部写给老师的书,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部写给学生的书,因为故事中洒满老师们对学生的温暖、感动、爱意、执着、顽强与刚毅……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塑造人心智的高超艺术。对于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本书中的观点能给人以许多启示。本书还汇集了众多著名教育学家、知名教师的经典教育文论,共同领略著名专家学术研究风范,引领我们进入教改理论与实践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创新教学理念脉搏,感悟前瞻性的教学思想。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回顾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本辑共2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1.《师生情难忘》

如果我们的人生有一段华美的乐章,那一定来自老师教给我们的7个音符!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在校园里茁壮成长。从懵懂孩童到青春飞扬,然后进入社会大舞台搏击人生。老师谆谆教诲的深情,是我们前行的灯火,给我们温暖、力量和信念……本书选录了100篇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情故事。

这些平凡而真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沉思,让我们回忆,让我们心怀敬意和感激……

2.《记忆深处》

翩翩红叶,徐徐飘落,总不忘留给土地柔软与肥沃;涓涓泉水,潺潺流淌,总不忘带给岸边甘甜与欢歌。享受“师生”情,奉献真诚心!让我们把握这份情,让心灵浸润在肥沃的土壤,开出绚烂的花朵;让我们紧守这份爱,让生命谱写圣洁的乐曲,唱出青春的赞歌。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是谁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在荆棘的人生旅途中,是谁甘做引路人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是您,老师,把雨露洒遍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无论记忆多么久远,每当想起老师,依然激情难耐;每当面对熟悉的老师,那一瞬间,那一件小事……总是激起我们对老师久蓄于心的感激……

3.《成长足迹》

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师生故事。因为爱,所以在教育的天空下,才会发生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也是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这是一部写给老师的书,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部写给学生的书,因为故事中洒满老师们对学生的温暖、感动、爱意、执着、顽强与刚毅……

4.《悸动的心灵》

追忆往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发现自己最难忘的某一个瞬间,其实也就像重新获得一种生存的意义一样美妙。这些教育故事也许并不是教育的解决之道,但却是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也许我们更应该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许我们既活在未来更活在无限的过去,在这些纷繁复杂却又素朴平凡的场景中,有最乐意的付出,有泪水和智慧,更有目日夜夜用心抒写因而温润无比的爱。

5.《春暖花开》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执著并献身于教育,不仅需要大步向前,也需要回头反思。回顾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走进本书,这里全是暖暖的爱。

6.《孩子的微笑》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

7.《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本书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中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它的特色是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其宗旨是:讲述真实的教育故事,研究深切的教育问题,创生新锐的教育思想,激活精彩的教育行动。其风格是:直面真实,创新为本和故事体裁。

8.《难忘的教育经典故事》

根据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困惑,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故事讲述一些很明白的道理,引导人用智慧的手段促进人的成长。这些故事或来自国外的或来自一线教学的实践,对于教育类人群均具有启发性。一个个使教师深思的小故事,一个个让学生向善的小故事,让我们教师真正领会生命教育的内涵。从现在开始关注生命的成长,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

9.《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本书编者放眼中国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内近百位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10.《外国教育名家小传》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本书编者放眼人类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近百位世界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11.《随手写教育》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性教育何去何从?是否应该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假设陈景润晚生40年……本书汇聚了中国最佳教育随笔,对于和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问题都有所畅谈,对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都有所裨益。

12.《我心思教育》

本书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13.《教育新思维》

本书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以既解放思想又科学审慎的态度,兼用独特的视角,论述了近年的教育理论新说,涉及“教育呼唤‘以人为本”’、“公民教育”、“素质教育新解读”、“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家办学”等热门话题。这些文章,不避偏,不畏难,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反思教育行为误区,无不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对于渴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14.《名家名师谈教育》

本书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和文趣,既有助于深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帮助广大教师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既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广大实践工作者的理论兴趣,又能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广大读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15.《世界眼光看教育》

本书荟萃了多位世界级教育思想巨擘的主要思想。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直到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等等,现当代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准确而完整。

本书既有思想评介,又有论著摘录,无论教育研究人员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均可非常便捷而精准地从中获得思想大师们的生动启迪,加深对当代教育发展特质的深切理解,是教育、教研、教学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必备工具书。

16.《大师眼中的教育》

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本书各篇文章提供了许多新史实、新观点,为我国教育史和教育理论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某些历史人物评价的思维定势提供了新的清醒剂。

17.《教育箴言》

名人名言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阅读它,不仅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更能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该书着重论述三方面的内容:教育——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育人的典范;师德——塑造教师灵魂的法宝。

18.《百家教育讲坛》

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孔子、卢梭、爱因斯坦、康德、梁启超、杜威、蔡元培、叶圣陶等几十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儿童的成长等问题。探幽析微,居高声远,让我们直窥教育本原之堂奥。归真返璞,正本清源,你会发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

19.《名师真经》

本书从专家心理学研究出发,以新教师到专家教师这一成长过程为线索,剖析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阶段性特征,动态性是展现了教师成长的内在原因与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教师成为专家教师的系列化教学理念、观点与方法,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在观念层面上树立科学的教师人才观,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法与措施。

20.《师道尊严》

本书意在激励教师以站着的方式获得成功。全书讲述了站着成长的精神、站着成长的思想、站着成长的基础、站着成长的学问和站着成长的行动。

全书力求字字诉说教师成长之心声,篇篇探寻教师优秀之根本,章章开启教师幸福之道路。

由于时间、经验的关系,本书在编写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各界读者、一线教师及教育界人士批评指正。编者

第一章 肖像描写写作指导

1.什么叫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好的肖像描写,不仅仅是用文字给我们描绘出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还应该通过人物的外在形象为我们展示出他的思想、性格和气质。

2.肖像描写的技巧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总的要求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具体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突出特点

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外貌描写要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

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2)主要是抓住人物面部特征

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

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5)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6)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7)可以用比喻、夸张,侧面烘托、联想等手法。(8)要有顺序。

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3.肖像描写的视角

肖像描写的角度,大致有三种:一是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三是作品中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究竟选择哪个角度写,这要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来确定。(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这个角度便于作者抒发爱憎感情,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如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一肖像描写:“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作者对她那种老来俏打扮,是厌恶的,并给以辛辣讽刺。(2)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

这个角度便于将肖像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鲁迅的《高老夫子》是这样写的: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功夫全费在照镜,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查《袁了凡纲鉴》里……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枝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他现在虽然格外留长头发,左右分开,又斜梳下来,可以勉强遮住了,但究竟还看见尖劈的尖,也算得一个缺点,万一给女学生发见,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镜子,怨愤地吁一口气。

作者通过高老夫子顾影自怜的描写,将其假道学的面目与自我怨愤的情绪巧妙地融合起来了。(3)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这个角度易于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林黛玉初交见到贾宝玉时,她以少女的敏感与细心,观察了贾宝玉全身的打扮以及容貌、神情:却是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真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这是通过黛玉的视觉给宝玉绘制的一幅肖像画。这幅肖像画自然溶进了黛玉的感情色彩——真可谓一箭双雕。

肖像描写可以一次基本完成,然后反复点染,逐渐充实;也可以分为多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燕尾服而逐步完成。肖像描写的技法,可以是工笔描写,也可以是简笔勾勒,还可以是漫画笔法。可以采用静态描写,也可以采用动态描写。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奥勃洛摩夫的肖像描写是为工笔描写,李朝威写则属于简笔勾勒。

契诃夫在《套中人》中对别里科夫外貌的描绘就是漫画式的。一般说来,西方作家比较擅长工笔细描,而中国作家则更喜爱简笔勾勒;中国作家常用动态描写法,即更多地描写行动中的人物肖像,而西方作家却更多采用静态描写法,但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像阿·托尔斯泰就反对用几十页篇幅对主人公肖像作静态描绘,主张“主人公的肖像应该人运动本身,通过斗争,通过冲突,通过行为显现出来。”

在肖像描写技法中,还可以借助比喻、象征和夸张等手段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总之,描写肖像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或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种方法交叉使用。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形特征,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切忌犯脸谱化、套子化、程式。

4.肖像描写的要求

(1)有序

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而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2)和谐

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3)要研究人物性格

比如90年高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4)抓住关键、特征鲜明

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5)细节突出

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20次。(6)用词准确、修辞恰当

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

5.肖像描写的方法

肖像描写是指通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表情、声调、身材、服饰、姿态和风度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肖像描写的具体手法也是千变万化的,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1)工笔细描法

工笔细描法是指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也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绘人物外貌和生活场景。用工笔细描法描绘人物肖像,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镜头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神态,都能让读者看得一清二楚,人物给读者有一种呼之欲出之感。

在阿累《一面》有段这样的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是作家阿累笔下的鲁迅先生形象。用“黄里带白”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脸色,用“好像大病新愈的人”“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描写了鲁迅先生的精神,用“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描写头发,用“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描写了鲁迅先生的胡须,极为传神、形象地表现了鲁迅先生地斗争精神面貌。

这段肖像描写还说明一个问题,在运用工笔细描时,虽然描写要细腻,但也不是样样都细,而是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以形传神,不能主次不分。否则,就会显得累赘。

在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有段这样的描写: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这段文字,梁先生对自己的国文老师进行了很好地观察,从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方面都进行了描写,并且抓住了最突出地独特之处重点观察。描写时,采用的就是工笔细描法,精雕细刻地描写了国文老师的外貌。从脑袋一直写到脸型。眼镜、鼻子、长袍、姿态、表情,将一个相貌古怪、性格古板的老先生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真正做到了以行传神,形神兼备。(2)白描勾勒法

白描勾勒法,原指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将这一技法引入写作,把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风格,称为白描勾勒法。

工笔细描法注重精雕细刻,白描勾勒是简笔勾画,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字朴实,不尚修饰,以叙述的语言进行描写,或者说是叙述和描写的高度结合,融而为一。二是简练传神,不用很多笔墨,无须很多描写,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鲁迅先生就很提倡这种写法。

在鲁迅的《孔乙己》有段这样的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这是一段典型的白描勾勒文字。这段文字不设喻,没有刻意雕饰的语言,也没有进行着意的刻画,只是将孔乙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了如实的交代,这样一个自命不凡而又穷困潦倒、迂腐而又懒惰的贫苦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与工笔细描法相同的是,白描勾勒同样要注意人物外形特征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身份地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就是说,白描勾勒法只须体现人物的真实面貌,不须过多的繁琐的形容和修饰。

在曹禺的《雷雨》》有段这样的描写:四凤约有十七八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她整个的身体都很发育,手很白很大,走起路来,过于发育的乳房很明显地在衣服底下颤动着。她穿一件旧的白纺绸上衣,粗山东绸的裤子,一双略旧的布鞋。她全身都非常整洁,举动虽然很活泼,因为经过两年在周家的训练,她说话很大方,很爽快却很有分寸。她的一双大而有长睫毛的水凌凌的眼睛能够很灵敏地转动,也能敛一敛眉头,很庄严地注视着。她有大的嘴,嘴唇自然红艳艳的,很宽,很厚,当着她笑的时候,牙齿整齐地露出来,嘴旁也显着一对笑涡,然而她面部整个轮廓是很庄重地显露着诚恳。她的面色不十分白,天气热,鼻尖微微有点汗,她时时用手绢揩着。她很爱笑,她知道自己是好看的,但是她现在皱着眉头。

这段对四凤的肖像描写就是白描勾勒。文段对四凤的脸、身材、穿着、举止、眼睛、笑容都进行了描写。但这些描写没有过多繁琐的形容和修饰,有的只是简练、质朴的文字勾勒,但一位观之可亲、质朴的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3)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是指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的一种肖像描写方法。这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以从中透露出人的内心世界。

鲁迅先生说:“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总是在眼光、眼神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很多作家都很重视描写人物的眼睛。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就多次抓住了祥林嫂的眼睛进行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悲惨命运。

在鲁迅的《祝福》有这样的描写: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限,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从这些眼睛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控诉。在老舍《四世同堂》有这样的描写: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使全身都灵动起来,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口说出最难以表达的心意与情感,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人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她可爱。她的眼中光会照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

这段人物肖像描写重点就是在刻画人物的眼睛。人物的眼光、眼珠、眼神所蕴含的丰富而复杂的情感都在这里表现出来了,人物形象也因之站立起来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画龙点睛法一个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表现人物的个性。通过眼睛的描写可以表现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下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画龙点睛法只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在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常常被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方法。但是,正如肖像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服务的一样,刻画人物的眼睛也必须为同样的目的服务,切不可为写眼睛而去描写眼睛。(4)特征法

特征法,就是抓住人物外貌的显著特点,加以生动、准确地刻画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主要方法之一。

人物的肖像特征,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方面的显著个性。抓住人物的个性,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一接触到这个人物,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找到了解这个人物的钥匙。

运用特征法描绘人物的肖像,应注意:首先要准确地把握人物肖像的独特性。所谓千人千面,指的就是每个人都有区别于另一个人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发现人物的显著特点,写好“这一个”,使人们读后不会与“另一个”混同。其次,要安排好人物肖像描写的顺序。哪些方面先写,哪些方法后写,要有一个顺序。再次,可以同夸张、比喻等手法结合使用,以增强文章的描写效果。(5)特写法

特写法,就是重点描绘人物肖像的某一部位的方法。特写,一种电影拍摄手法,是用极近的距离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其特别放大,以取得突出和强调的效果。人物肖像描写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刻画人物肖像某一部位细微变化,反映在这一部位的细节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描绘人物肖像的时候,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往往不必详尽而全面地刻画人物的整体外貌,而只是截取人物肖像中的某一部分,加以集中点染,以达到突出和强调的目的。

运用特写法进行人物肖像描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有代表性的细部来予以突出描绘,这一细部必须有典型意义,其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性格特征的显示必须具有某种决定性作用。二是要注意特写部分与其他部分的统一协调,突出特写部分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部分,人物肖像乃至整个形象的刻画要完整一致。(6)神态法

神态法,就是通过突出描写人物面部表情和神色状态及其变化,来刻画人物肖像的一种写人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进而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从而立体地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运用神态法写人物肖像,应该注重其面部表情的刻画,力争做到细致、逼真、传神。同时还要注意人物在不同场合表情神态的变化,要写出动态,显出活力,给人以感染。另外,除面部表情外,还应注意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艺术的整体,体现出统一的格调。这样,才能使神态法描写自然、生动、真切一些,使人物形象统一完整,不至于出现性格的游离和分裂。

6.肖像描写的语言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即容貌、衣饰、姿态、神情、肤色、发型、风度等的描写。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经验,“一见如故”、“一见钟情”、“第一印象”等,而这些“第一”便是人物的肖像,肖像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人物塑造。形象逼真的描绘,能使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而肖像描写最关键的是语言,语言要丰富多彩,简练贴切,形象生动。下面具体谈谈作文中肖像描写的语言要求。(1)语言要新鲜活泼,丰富多彩

学生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语言枯燥干巴,人云亦云。比如写小女孩,大多是水汪汪的大眼睛,弯弯的眉毛,樱桃小嘴等。写男子汉大多是四方脸,大眼睛,魁梧的身躯。描写反面人物总是猥琐不勘,描写正面的人物总是器宇轩昂。这种描写实在无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其结果不是不考虑描写对象,千篇一律,就是把人物脸谱化,公式化,简单化了。

一个人物内在的美丑,决不是依外貌而定的,王熙风相貌实在叫人爱,可她却有一副蛇蝎心肠。李逵相貌丑,却胸怀坦荡。掌握大量的描写词汇,是写好人物的基础。有了丰富的词汇,写作时就能左捡右挑,如鱼得水,语言也就有起色了。所以平时应注意收集词汇,留心记忆,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宝库。比如脸的描写,就脸型来说:有方脸、瓜子脸、圆脸、鹅蛋脸、猴儿脸、马脸等等;就发型来说:有长发、短发、三七开、五五开,有刘海、卷发、披肩、长辫、短辫等等;就脸色来说:有黑脸、红脸、白脸、粉脸、灰脸、黄脸、枣儿脸、桃花脸、脸色铁青、黝黑、干黄、腊白、红润、面庞白净、黄瘦、茶色、灰黄、清秀、俊俏、憔悴等等。总之,我们语言材料越丰富,写作时就越能应付自如。另外还要认真观察,从细微之处,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人的不同特征。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这样写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从这段对孔乙己的外貌传神的描写,可见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脸色青白”身体不健康:“时常夹些伤痕”地位低下,常被毒打:“花白胡子”年龄大。寥寥几笔,就把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生活穷困又自命清高的可怜人形象凸现出来,可见恰当语言的运用可增加描写的生动性。(2)语言要简炼

肖像描写有时可以泼墨如水,有时要惜墨如金。契诃夫说过:“五张描写得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注意力疲劳。”因此在描写中可以运用白描手法,用经济的笔墨,精炼质朴的文字对人物进行描写,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特征,即鲁迅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白描重在传神,很少用比喻。例如鲁迅的《药》这样写小栓:……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水从额上滚下,夹袄上贴住了背心,两块肩骨高高凸起,印成一个阳文‘八字’。”

这段描写抓住小栓淌虚汗,瘦削的肩骨等主要特征,传神勾勒出一个肺结核患者的外貌。

又如鲁迅提倡的“画眼睛”的手法,用笔简练,但读者能从所描写的人物的眼光、眼神,体味人物隐藏内心的微妙、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祝福》中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谌容的《人到中年》中反复描写被称为“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那种冰冷、怀疑、挑剔的眼光,揭示她那充满优越而又自私的灵魂。

一位女同学这样描写一位后妈对儿子的虐待,“……她气得肚皮一张一合,像青蛙呼吸一样,冷若冰霜的脸加上冷峻的目光,使人见了生畏。”这位女同学用了“冷若冰霜”和“冷峻”两个词把一个后妈凶神恶煞般的脸面,百般虐待,万般挑剔刁难,动不动就“家规难容”的做法,充分地揭示出来了。

语言要精炼,还要注意炼字,炼句。例如:“一人掌着钎子,他手上的虎口被震裂了,裂纹里浸着血。”其中“虎口”是自然在手上,因而不必加上“手上”这个限制语;例如:“她是一个美丽清秀可爱又非常聪明伶俐的好姑娘。”其中意思重复很多,可以删掉枝节,把句子改成“她是一位清秀又伶俐的姑娘。”所以描写要尽量简炼,以少总多,求得传神之笔。(3)语言要准确、贴切

要做到准确、贴切,就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肖像特征,写出人物的身份、职业、环境和内在性格的特点。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中对乔光朴这样描写:这是一张有着矿石般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毛,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润脸……他一双火力十足的眼睛不看别人,只盯住手中的香烟,饱满的嘴唇铁闸般紧闭着,里面坚硬的牙齿却不断地咬着牙帮骨,左颊上的肌肉鼓起一道棱子。

这段描写显示出乔厂长坚毅、倔强的进攻型性格,准确透露出人物个性特点和精神面貌。

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有这样一段出色的肖像描写: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廖寥几笔的勾勒,活现出小市民杨二嫂的个性特点。“薄嘴唇”表示她善于说话,惯于应酬。两手的动作,两脚的形状,显示她的泼辣和放肆惯了的脾性。

肖像描写除了语言贴切,还要注意词汇的词义大小和感情褒贬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摆着,向后拗过来,拗过去的。”原稿中的“头”是用“面”,在修改中,认为动词“摆、仰、拗”动作受动部位是整个头而不是脸,所以把“面”改成“头”,这样一改,就准确无误了。

又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原稿是“比去年却不如,只有五块钱,伴随着一幅懊丧到无可奈何的嘴脸。”“嘴脸”是贬义词,这里写的是贫苦农民兄弟,原稿没有注意到词的感情色彩,因而错了,后改成“神色”,显得通顺、准确。

7.名著中的肖像描写

在《水浒传》中有段这样的描写: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口里道:“这个师父端的非凡,使得好器械!”

在老舍的《牺牲》有段这样的描写:他的脸,在我试问他的时候,好像特别的洼了。从那最洼的地方发出一点黑晦,慢慢地布满了全脸,像片雾影。他的眼,本来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时便更往深处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来。他那些彼此永远挤着的牙轻轻咬那么几下,耳根有点动,似乎是把心中的事严严地关住,惟恐走了一点风。然后,他的眼忽然发出些光,脸上那层黑影渐渐地卷起,都卷入头发里去。“真哪!”他不定说什么呢,与我所问的没有万分之一的关系。他胜利了,过了半天还用眼角撩我几下。

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作者对人物的脸、眼、牙作了精细的描写,脸洼到什么状况,眼深藏到什么程度,牙严严地关到什么情况,一笔一笔细雕,把这个人物深藏自己的阴冷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鲁迅的《故乡》有段这样的描写: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用简单的笔墨,对所描绘的人物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大笔勾勒有略貌而重神的特点,给人真实而富有意味的感觉。作者描写杨二嫂的形象,只用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在钱钟书《围城》有段这样的描写: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描写人物外貌时,截取人物具有特征性的某一部分加以集中点染,以便读者通过这个“特写镜头”,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作者把镜头对准唐小姐的脸,特别是眼睛,进行了局部特写,短短的两句自然而奇特的比喻联想,便使唐小姐的形象鲜明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在乐府诗《陌上桑》有段这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描写人物可以从正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也可以把镜头移开对准其他人或其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从不同的侧面烘托某个人物,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作者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肖像是各不相同的。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肖像描写的好与坏,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关系重大。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因此,优秀作家都极重视人物肖像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外形,至关重要的是描写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最富于表情,最能传达人物的内心秘密。鲁迅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他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她的眼睛是“顺着”看人;两个后,她因再嫁又死去丈夫,被迫第二次来到鲁家时,她虽“顺着眼”看人,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当她知道周围的人是在嘲笑她再嫁之事时,她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在她去世前,“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眼睛变化的描写,将吃人的封建礼教逐步强加在她身上的苦难,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来。

8.肖像描写中的常见病

肖像描写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心情、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对人物肖像作恰如其分的描写,有助于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文章主题。但是,在平日写作中,有些同学却常犯如下毛病:(1)肖像描写纯属多余

写人物,常常用到肖像描写手法,但并不是说对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请看学生习作《游大泽山》一文中的一段描写:我们来到山脚下,眼前出现了三条上山的羊肠小道。到底哪条通向最高峰——歪歪嘴呢?正在我们不知往哪走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位老大爷,手里领着一个小姑娘。那老大爷,两鬓如霜,古铜色的打皱的脸核桃皮似的,一双向里凹陷的眼睛闪着有神的光;那小姑娘,红朴朴的脸,就像一只大苹果,用红绸扎起来的两只小辫儿,向上翘着,怯生生地躲在老大爷的身后边,两颗乌亮的眼珠看着我们,滴溜溜地转。我们向老大爷打听通向歪歪嘴峰的路是哪条,他用手一指,说:“喏,右边那条。”我们谢过老大爷,又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这篇文章,重点应写游山的经过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至于半路向人打听路,则是非常次要的情节;因打听路而出现的人物也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因此,上面这段文字中对老大爷和小姑娘的肖像描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些描写与文章的主题无关。

我们描写人物外貌,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写作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哪个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还要注意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来。(2)肖像描写太多太细

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时,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他们错误地认为,肖像描写越细越好。殊不知,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因而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例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的肖像描写:……讲台上这位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矮矮的身材,胖胖的体态。上身穿着深灰色茄克装,下身穿着蓝色西式裤,脚蹬一双“双星”牌中老年旅游鞋。他的头发已经花白,向后抿着;脸上刚刮过的胳腮胡子茬儿青乎乎的;宽阔的前额上,皱纹清晰可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环视了一下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这篇文章,应当扣住“生动”二字,表现老师讲课的独特而科学的方法,赞扬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改革精神。因此,对老师的肖像,只要作几笔简单的勾勒,也就行了。像上面的肖像描写,从“上身”、“下身”、“脚上”写到“头发”、“脸上”、“前额”、“鼻梁”等相貌,真是细而又细,面面俱到,结果使人物形象毫无特点可言,读来味同嚼蜡,焉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世上没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从人物外貌中精心选择其与众不同的特征,集中笔墨描写,其它的可省略不写或一笔带过,使人物外貌更精确鲜明。

有时候,我们根据手头素材的实际情况,或为了某种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写重头戏放在人物的某个部位。如写爷爷的手,硬而裂开许多道口子,虽难看却是勤劳的见证;帮我编玩具,又透出灵巧。这样写了往往会使勤劳而机灵的爷爷跃然纸上。

我们精心选择人物与众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确地描写,往往能写出新意来。(3)肖像描写千人一面

不同的穿着打扮和相貌,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反过来,不同思想性格的人,其穿着打扮和相貌也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肖像的典型特征。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肖像的个性特征。如写武士,都是“虎背熊腰”,“声如洪钟”;写美人,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写老教师,都是“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梳着羊角辫”,“穿着花衣服”,“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真实?又焉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因素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的腿较粗而四肢修长;举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一些无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规律。

当然人的的习惯不同,也往往显出不同的特征来。如吸烟的人仿佛缺少了门牙,还不时透出烟草气味;不吸烟的人则牙齿洁白。人的教养不同,也往往能从外貌上看出来,有教养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讲话文绉绉的,且条理清楚;没有教养的人坐着站着东倒西歪,说话粗鲁而无条理……凡此种种,我们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的描写出来。

要避免肖像描写的常见病,除了要明确描写肖像的目的和技法外,最要紧的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努力捕捉不同人物的肖像特征。只要留心观察,再多做些肖像描写的练习,我们就一定能写出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文章主题的形神兼备的人物肖像。

第二章 语言写作指导

1.什么叫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作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言为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能够让读者从“各人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这便是成功的语言描写。

2.语言描写的特点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反映生活的,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的最基本的物质材料。因此,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描写。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对话。独白是没有对方时人物的自言自语,或者是篇幅较长而不被对方打断的讲话。对话是两个人的对答,或者是几个人的互相交谈。

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塑造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1)语言描写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2)语言描写要性格化

要在描摹语态,叙写对话过程中表现出“这一个”的个性特征来。诸如阿Q的精神胜利,孔乙己的腐迂,周朴园的虚伪冷酷,吴荪甫的狡诈恃强,觉新的委曲求全,虎妞的泼辣粗野,三仙姑的装神弄鬼,李双双的热情爽直等等。做到从“有特色的谈话中”来“推见每个说话人”的具体性格。

所谓语言有个性,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大师老舍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说:“唉,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他妈的!”

除了写“说什么”,还要写“怎么说”。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3)形式规范,用法灵活

语言描写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引语和提示语。引语指引用的人物原话,反映到书面即引号之内的内容;提示语则在引号之外交代说话者及其情态。按提示语和引语位置的不同组合,语言描写一共有五种基本形式:①提前引后式②提后引前式③提中引两边④提两边引中⑤没有提示语。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可以几种描述形式交替使用,这样在表达形式上才不会显得单调。

作文是用来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的,只有立足于生活的写作,文章才可能生动活泼。语言描写也是如此。要让人物的语言具有生活化的鲜明特点,还需注意两点“多用俚语,兼顾身份”。描写人物语言,特别是对话时多用短句,多用变化性强的句式,不必拘泥于语言结构的完整,反而更能发挥生活化语言的优势。而且,有道是“三句半不离本行”,人物语言都带着明显的身份、职业及性格特点。(4)人物语言并不是单纯的、机械的表达

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写活人物对话,还要注意说话人的“声”以及“像”,从多个角度综合描绘,注意“声像并重,多维刻画”。

①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像”,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除了会有话语,还会有相应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在这里,我们称之为神态表情和体态语言。融入人物的神态表情。每个人说话时的表情各不相同,同一人物不同时候说话的表情有所不同。所以写人物语言时还要写出人物说话的表情神态。

②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声”,我们在说话的时候,音调会有起伏变化,也会有轻重区分,写人物语言时,注意音色、音量的变化,同时写出说话者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如声音的大小、高低、急缓等,语言的形象感会更强。

3.语言描写的要领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通过人物的语言,可以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可以说明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的语言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呢?(1)语言要能显示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行话运用适当,人物的身份便自然而然得到了介绍。(2)语言描写要能够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读者应该从人物独白中清楚地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行为的动机,追求的目的,行将采取的措施等等。而人物之间的对话,则应该随着情节的开展逐步表现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的感情,显示人物之间的内心交流。它虽然不如独白那样直接、坦露,却同样应该使人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触摸到人物的心灵深处。(3)语言描写要性格化,符合人物的身份

大千社会,人物种种色色,每一个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所以在描写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有自己的特征,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千万不能把街头乞丐的语气写得趾高气扬;又或是把老人的语言写得太过“儿童化”。这些都是写作的大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