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9 13:28:06

点击下载

作者:林之满,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下)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下)试读:

编写说明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

为了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光辉灿烂,感悟世界各民族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我们组织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丰富精彩的图片鉴赏于一体的100卷本《话说世界》系列丛书。每一卷都系统而深入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一个方面,100卷本又在总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把世界历史从单纯的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框架中释放出来,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涵盖历史、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重新演绎世界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给读者尽可能丰富的知识看点。《话说世界》丛书是一幅历史长卷,共分50卷10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第1卷 源远流长的世界古代史(上、下册);

第2卷 流光溢彩的世界古典史(上、下册);

第3卷 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古史(上、下册);

第4卷 波澜壮阔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

第5卷 日新月异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

第6卷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上、下册);

第7卷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上、下册);

第8卷 浪漫优雅的古巴比伦文明(上、下册);

第9卷 浑厚深沉的古印度文明(上、下册);

第10卷 高贵典雅的古希腊文明(上、下册);

第11卷 包罗万象的古罗马文明(上、下册);

第12卷 夕阳辉映的拜占庭文明(上、下册);

第13卷 传宗布教的的阿拉伯文明(上、下册);

第14卷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上、下册);

第15卷 光耀美洲的的印第安文明(上、下册);

第16卷 璀璨夺目的世界文学(上、下册);

第17卷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上、下册);

第18卷 鬼斧神工的世界建筑(上、下册);

第19卷 妙笔生花的世界绘画(上、下册);

第20卷 凝固不朽的世界雕塑(上、下册);

第21卷 摇曳多姿的世界舞蹈(上、下册);

第22卷 低吟浅唱的世界戏剧(上、下册);

第23卷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上、下册);

第24卷 卓尔不群的世界思想(上、下册);

第25卷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上、下册);

第26卷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上、下册);

第27卷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上、下册);

第28卷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上、下册);

第29卷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上、下册);

第30卷 神圣辉煌的著名宫殿(上、下册);

第31卷 独领风骚的工艺美术(上、下册);

第32卷 美化生活的装饰艺术(上、下册);

第33卷 光怪陆离的世界民俗(上、下册);

第34卷 狂放粗犷的原始艺术(上、下册);

第35卷 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上、下册);

第36卷 口耳相传的艺术典故(上、下册);

第37卷 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上、下册);

第38卷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上、下册);

第39卷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上、下册);

第40卷 改变时局的世界会议(上、下册);

第41卷 云诡波谲的世界外交(上、下册);

第42卷 惊心动魄的世界战争(上、下册);

第43卷 同遵共守的世界条约(上、下册);

第44卷 耸人听闻的世界灾害(上、下册);

第45卷 犀利雄辩的世界演说(上、下册);

第46卷 风格迥异的亚非奇迹(上、下册);

第47卷 独具特色的欧美奇迹(上、下册);

第48卷 轰动全球的影坛佳作(上、下册);

第49卷 视角独到的世界摄影(上、下册);

第50卷 扑朔迷离的世界之谜(上、下册)。《话说世界》希望通过一些通俗的语言和故事体裁,对世界历史做一个概述。它只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人物和对关键阶段的描述,而且选择了一种通俗的简明形式。其原因很简单,鼓励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去阅读一本生动的书,比沉闷枯燥的文字吓跑一个读者,对文化的意义更大。这本书可以作为历史专著的补充读物。你可以用非常休闲的方式去阅读它,读读停停,我们相信在历史人文的浪漫风景中,你不会感到乏味。当然,本书也无意于去取代那些优秀的历史专著。如果你对某一个局部历史细节有特殊的兴趣,还可以参考详尽的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话说世界》不同于现存于世的多种版本的世界通史,其往往“为通而通”,结果常顾此失彼,挂一漏万;主干虽有,枝叶嫌乏。而《话说世界》则运用现代分类科学,在结构设计方面有总有分,有经有纬,条分缕析,纲举目张。《话说世界》重点选取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若干话题,逐一论说。纵横全书,既能看到世界历史的大脉络、大走势,又能细察世界历史的每一个横断面,完整而丰满。《话说世界》用生动的文本和精美的插图,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弘画卷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人类社会的世界史简明百科全书,串联起全部人类文化的瑰宝,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由于丛书篇幅宏大,编写时间又较为仓促,书中难免存在各种疏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话说世界》丛书编委会2008年2月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

局势的发展正如罗马元老院的设想。马其顿一度成了罗马的同盟者,与罗马联合起来对付叙利亚国王安提奥库斯。腓力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他在战争中得到了一些好处,扩大了自己在希腊北部的影响。他夺取了色雷斯、帖撒利亚、波哈比亚和阿塔玛尼亚地区的一些城镇。毫无疑问,马其顿势力的增大直接威胁着罗马在希腊事务中的利益。安提奥库斯被打败后,马其顿自然又成为罗马的主要打击对象。公元前189年,罗马元老院与埃托利亚人缔结了和约,目的就是要维持埃托利亚联盟与马其顿之间的抗衡。

由于对马其顿和罗马的态度不同,色雷斯各城邦中存在着尖锐的派系斗争。腓力的老对头优米尼斯曾派使者到罗马元老院控告他,元老院作出裁决,强迫腓力退出色雷斯和希腊的一些据点。腓力服从了裁决,但是心中却加深了对罗马的不满和仇恨,也导致了他又一次开始做战争的准备。

腓力从色雷斯据点全部撤军以后,罗马方面再没有对他下强迫命令。这是由于腓力的幼子德米特里乌斯的原因。德米特里乌斯曾作为人质在罗马住了几年,对罗马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感情上倾向于罗马。因此,罗马元老院有意加强对他的影响,希望他能成为腓力的继承者。但是,腓力早已有了合法继承人即他的长子佩尔修斯,结果马其顿宫廷发生了政变,德米特里乌斯被处死。

马其顿和罗马对希腊的兴趣始终不减,双方不断调节各自的政策,以求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公元前179年,腓力大功未竟身先死,长子佩尔修斯继承了王位。此时的马其顿王国仍然是一个军事上强大的国家,应该说,秉承父志的佩尔修斯,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还是从国家的角度都是极仇视罗马的。但他统治伊始,并没有破坏传统的勉强维持和平的政策,还是重修了与罗马的联盟。这种政策使他得到了尽可能多的朋友。他与叙利亚联姻,娶了叙利亚的公主劳迪斯;罗得人也想改善同他的关系;而且在埃托利亚人中间,他的影响也大大增加。但是不久,佩尔修斯便离开了保持传统政策的道路。

首先,他在希腊赦免了逃亡者、负债者和那些因为宫廷政变被流放的罪犯,并把他们召到马其顿,答应恢复他们的财产和权利。这些人的名单张贴在希腊几处重要的太阳神庙和帖撤利亚的雅典娜神庙里,他们的归来受到国王的热烈欢迎。佩尔修斯的目的是要以自己仁慈的举动吸引希腊人的目光。但是,这种煽惑政策,实际上却刺伤了一般民众的心,因而招来了适得其反的结果。居民中的有产者纷纷离开了他,而与亲罗马的政党接近了,这一点在不久爆发的战争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罗马元老院从一开始便对佩尔修斯的行动给予特殊的关注。在希腊,有罗马的朋友,也有罗马的敌人。佩尔修斯的频繁外交活动,曾使许多城邦开始考虑与马其顿改善关系。对此,罗马人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密切注视着巴尔干半岛上事件的发展,等待着采取反击措施的机会。

双方都在加快行动的步伐。公元前174年,从迦太基返回罗马的使者报告说,迦太基元老院接待了佩尔修斯的使者。很快,罗马元老院就派出一个高级使团前往马其顿,侦察马其顿国王的行踪。事实上,在公元前17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佩尔修斯都不在马其顿,他在外地奔忙,全心全意地重修与亚该亚同盟之间的关系。亚该亚同盟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与马其顿的关系破裂后,其内部一直存在着亲马其顿派和亲罗马派的激烈斗争。亲罗马派后来占据了上风,佩尔修斯派出的使团根本没有被接待,所以实际上,亚该亚同盟还是站在罗马一边的。

公元前172年,对佩尔修斯政策深为不满的培尔伽姆国王优米尼斯,带着对佩尔修斯的控诉书再次来到罗马元老院。他控告说,腓力早已计划了一场战争,佩尔修斯很快就要将它付诸实践。当优米尼斯从罗马返回时,在得尔菲几乎险遭暗杀。很明显,阴谋的制造者正是佩尔修斯。这件事使罗马再也不能忍耐下去了。在此以前,罗马元老院出于形势的需要已经在讨论对马其顿宣战的问题。作战的任务落到了公元前171年执政官的身上;同时,许多使团和使节被陆续派往希腊和亚洲的城邦或王国,旨在寻求战争中的同盟者,并观察佩尔修斯在罗马统治区的动向。战争的准备进行得很顺利,两个军团以及一支由5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迅速集结起来了,准备渡海到伊利里亚的阿波罗尼亚。

但是,与佩尔修斯相当充分的战争准备相比,罗马的战备工作还是不够的。因此,罗马元老院派出以菲利普斯为首的罗马使团与佩尔修斯和谈,希望争取时间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佩尔修斯在战略上的反应比较迟钝,做事犹豫不决,加之他对避免战争还心存幻想,因而答应了和谈。这就给了罗马以必要的准备时间,而使自己失去了最佳的作战时机。接着,菲利普斯来到亚该亚人中间,再次获得外交上的成功。亚该亚的执政官同意派遣一支部队为罗马人驻守凯齐斯。公元前171年11月,当执政官走马上任之时,罗马议会正式向马其顿宣战。

公元前169年,执政官克拉苏斯在凯利希乌斯遭到失败。他是在通过伊庇鲁斯进入帖撒利亚时陷入了马其顿骑兵的包围。但在整个战争进程中,这次失败并不重要,因为时隔不久,在进入冬季宿营地之前,他终于夺取了帕拉那。战争全面展开以后,罗马不断地取得了许多小战的胜利。他们攻破许多城镇,将居民变为奴隶,并把这些地区交到亲罗马派手中,但是明确规定:他们的职位要得到罗马元老院的认可才能生效。

由于罗马统治集团内部的原因,菲利普斯再次被派去处理马其顿事务。他的所作所为要比前几任指挥官更为活跃和成功。首先,他利用外交手段,使埃托利亚同盟、亚该亚同盟以及罗得的许多城邦都对罗马表示友好,或者至少表示了中立态度。其次,他摆脱了通往马其顿的主要道路都被佩尔修斯部队控制的困境,在阿斯库里斯湖附近离马其顿军队驻地不远的奥林匹斯山上,发现了一条通路。这是一条陡峭的山路。菲利普斯率军克服路途中的许多困难,进入了马其顿本土。公元前169年末,双方军队在埃尔坡斯河两岸对峙,从而使得马其顿南部的陆地和海岸完全暴露在罗马军队面前。

为了加强自身的力量,佩尔修斯试图诱惑伊利里亚国王詹提乌斯加入公开的联盟,共同对付罗马。詹提乌斯趁机索取金钱,但吝啬的佩尔修斯不愿为此花费金钱,因此,詹提乌斯回绝了佩尔修斯的要求。公元前169年,罗马在马其顿前线取得了节节胜利,这使佩尔修斯重新认识到詹提乌斯对他的重要性。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忍痛花费金钱而与詹提乌斯达成了联盟协议。

公元前168年,保路斯和奥克塔维斯当选为罗马执政官。罗马元老院派使者到达希腊前线,查明罗马军队在马其顿和伊利里亚的情况,然后根据他们的报告制定了战争的计划。保路斯率领主力部队进军马其顿,奥克塔维斯则致力于爱琴海舰队的建设。后来,根据伊利里亚形势的变化,罗马元老院又命令保路斯率军增援伊利里亚,进攻詹提乌斯。当年发生的伊里利亚战争,仅在1个月内就结束了。关于这次战争的记载大部分都已佚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詹提乌斯在海上和陆地上都失败了,被赶到了斯柯达一隅,不久他就投降了。

当年冬天,佩尔修斯稳定了他在伊庇鲁斯的局面,并且派遣强大的部队到皮特拉和皮提乌姆驻防,以阻止罗马部队从奥林匹斯方向进行偷袭。保路斯决定穿过伊庇鲁斯直接攻击佩尔修斯。为吸引马其顿军的注意力,他首先佯攻马其顿的沿海地带。奥克塔维斯则受命率领舰队,并连同补给的船队,赶到赫拉克勒姆。公元前168年6月17日,纳希卡率领一队精兵,穿过伊庇鲁斯也进到了那里,然后靠着舰队的掩护,经过三昼夜行军,最后到达皮提乌姆。6月20日清晨,纳希卡部队驱走了马其顿在皮提乌姆的驻军。佩尔修斯被迫放弃伊庇鲁斯而向皮得那撤退,6月22日,双方大军在皮得那进行会战。会战开始时,马其顿方阵仍然占有很大优势,击溃了罗马的前锋,使罗马军团被迫退到自己军营附近的高地上。但是,在紧接着实行追击时,由于地形不平坦,方阵被迫变换队形,不得不散开,保路斯便趁机把中军插入敌人方阵的空隙之中,并从两翼和背后对马其顿军发起进攻,马其顿军即刻陷入混乱,骑兵束手无策。最后,佩尔修斯全面崩溃,据说,有2万马其顿士兵阵亡,6000人逃到了皮得那,但却在那里被俘,另外5000人则在途中当了俘虏。佩尔修斯退回首都,想焚毁王宫的文件,但追击而来的罗马人连这点时间都没有给他。他仓惶逃往萨莫色雷斯,在那里投降,后被处斩。

至此,战争全部结束,马其顿也不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而存在了。

恺撒大帝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几个罗马贵族青年相约外出郊游。当他们有说有笑地走过高卢一个贫穷的小村时,一个青年开玩笑地说:“哎呀!在这样鄙陋的角落,该不会有人为占居首位而争夺利了啊?”话音未落,青年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其中只有一人没有笑,而是神情严肃地说道:“我宁愿在这里当老大,也不愿在罗马当老二。”这个青年就是后来名震遐迩的古罗马大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恺撒。

盖马斯·尤利乌斯·恺撒出身于罗马古老而著名的尤利马斯家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恺撒就有着非凡的志向,幻想权威和荣誉。他喜欢阅读关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事迹。但读了之后,却又使他黯然神伤。亚历山大与他同龄的时候,已经赫赫有名,而自己呢?至今还默默无闻。然而,罗马社会的动荡变迁终于给了恺撒大显身手的机会。恺撒生活的时代,奴隶制的罗马共和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斯巴达克起义给了它沉重的打击。罗马元老院由于无能而地位大为削弱。不少奴隶主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独裁制度来取代瓦解中的共和制度。奴隶主阶级内部出现了两个对立集团:民主派和贵族派,其代表人物分别是马略和苏拉。恺撒一开始和民主派接近。当苏拉独裁的时候,他因此而受到迫害;幸好,苏拉不久便死了。恺撒重新活跃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了市政官、大祭司和西班牙总督。任职期间,恺撒穿着讲究,言谈机敏,为了笼络人心,他不惜自己借债恺撒而慷慨捐资,为公民们举办豪华的午宴和演出,还免费向观众分发面包。这样,恺撒便在平民和一部分上层人士中赢得了威望。可是恺撒深知,这还仅仅是开头。因为在他面前,有两个比他影响更大的人物:庞培和克拉苏,于是,在公元前60年,他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了“前三头同盟”。在他们的支持下,恺撒出任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为了巩固这一同盟,他还把与别人订了婚的女儿尤利娅嫁给了庞培。恺撒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在他赴任之前,他也没有丢掉罗马,而是扶植了自己的代理人克劳狄乌斯,尽管这个人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还曾与恺撒第二个妻子私通,但恺撒选择他,因为克劳狄乌斯在他看来是最适合于自己计划的人。出土于巴勒斯特里的罗马战士浮雕

恺撒在高卢任总督期间,正是那一地区大动乱的时期,居住在那里的克尔特诸部落矛盾重重。恺撒在对其征服的过程中,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智。他只化了两年时间就基本上合并了高卢,还越过莱茵河打败了日耳曼的部落,两次入侵不列颠岛,并于公元前52年镇压了高卢的反罗马人大起义。他用从高卢掠夺来的巨额财富收买城市贫民,培植党羽,而在征服期间久经征战的10个军团则成了他夺取政权的重要资本。还值得一提的是,恺撒为了表白自己在高卢的战功,还用简练优美的文字写下了一本《高卢战记》,这本著作史料翔实可信,赢得了后代不少史学家的赞赏。

但是,恺撒在高卢的巨大胜利引起了庞培和克拉苏的嫉恨。为此,三头同盟曾在鲁卡举行会议,但裂痕无法弥补。想效仿恺撒的克拉苏远征帕提亚,不想战败身亡。庞培则进一步靠拢元老贵族,与恺撒对立。

庞培在元老院贵族的支持下,一度占了上风,公元前49年1月1日的元老院会议上通过了决议,要恺撒立即卸任,否则就被宣布为祖国的敌人。恺撒的拥护者、保民官安东尼和克文杜斯·卡西马斯则对此行使了否决权,但受到了元老院贵族的侮辱。1月7日,元老院宣布共和国危急,并让庞培在意大利招募军队,形势非常紧张,安东尼和卡西马斯化装成奴隶逃出罗马,到恺撒所在的山南高卢报告了罗马的情况。

当时,恺撒的大部分军队驻在山北高卢,他身边只有一个军团和一些辅助部队,但是为了抓住时机,他还是决定出兵。1月10日,他率领军队渡过了意大利和高卢之间的界河卢比孔,赶在行动迟缓的庞培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突进。他进军的借口是维护被侮辱的保民官。庞培果然猝不及防,只得逃出了罗马。恺撒进入罗马之后,并没有对那些政敌进行迫害,而是实行了怀柔政策,无条件释放了俘虏。他的士兵在城里也没有进行劫掠。这样,就使罗马的政治生活很快恢复,并且赢得了一部分元老贵族和骑士的好感,逃亡的人也陆续回城。

但是,庞培还有着众多的部下,他在巴尔干半岛集聚了一支大军,西班牙也有他的七个军团。恺撒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公元前49年秋天,他首先进军西班牙,经过四十天的艰苦战斗。恺撒终于包围了敌军的营寨,截断了水源,迫使庞培的两员部将投降。

第二年,恺撒开始与庞培本人进行决战。尽管恺撒的兵力少于对方,但他的神速大胆和庞培的迟缓使他赢得了胜利。公元前48年6月的法萨卢大战中,恺撒彻底击溃了庞培。庞培逃到埃及,但被国王派人杀害。恺撒的军队穷追不舍,也到了埃及,消灭了庞培党羽,把归顺恺撒的埃及女王克列奥帕特拉七世扶上王位。古罗马近卫军在罗马帝国后期的政治危机中常常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以后的两年中,恺撒又转战各地,清除庞培的余孽,结束了罗马内战。他终于成为罗马的老大了。

恺撒回师罗马时,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他被元老院推为终身独裁官,成了集军、政、司法、宗教权于一身的最高权威,这在罗马历史是空前的。恺撒掌权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改组元老院,增加高级官员数目,改善行政管理等等。他还制订了“儒略历”,这种历法在西欧流行了一千多年。

但是,恺撒的独裁统治也激起了一部分守旧的贵族共和派的不满。以卡西约斯和布鲁图斯为首的密谋者阴谋暗杀恺撒。但恺撒却陶醉于那些要他戴皇冠的甜言蜜语中,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出席元老院会议,阴谋分子借机围在他身边,一声暗号,恺撒周围就出现了一片刀光剑影。恺撒流着血,愤怒地大喊着,躲避着剑锋,但当他看见他一直认为是他朋友的布鲁图斯也举剑向他刺来时,他停止了抵抗,用斗篷遮住脸,倒在血泊之中,他的身上中了23处剑伤,带着遗恨离开了人间。

古罗马文武双全的杰出政治家就这样结束了生命。但是,罗马由共和转向帝制已不可避免,作为一个不是皇帝的独裁者,恺撒的事业将由他的后继者来完成。

罗马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按照一般说法,罗马贵族和平民等级之分开始于王政时代,这种等级划分萌发于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后又和罗马社会经济发展引起财产分化、早期罗马侵略扩张以及吸收外来移民有关,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形成过程。

贵族来源于早期罗马公社各氏族部落中的显贵世家。相传早在罗慕路斯时代,已从拉丁世家中选拔出100个“贤能者”组成元老院,后来又不断吸收兼并而来的部落显贵补充元老院,据说从合并的萨宾人和随同老塔克文迁居罗马的伊达拉里亚人之中,先后各增补了100人进入元老院;这些选入元老院的人尊称为“元老”或“父老”,他们的家族和后代就被称为“父族”或“贵族”。文献记载王政时代组成早期罗马公社的三部落各有100元老,共300元老组成元老院,这些数字如此整齐当然并不可靠,但在当时逐渐产生了元老贵族则是完全可信的。

平民不但人数众多,而且来源比贵族更为复杂。平民来自上述部落中的非显贵世家、脱离保护关系的依附民、零散迁居罗马的外邦人以及较后被罗马征服的拉丁部落居民。起初,这些平民都包括在库里亚组织之内,享有罗马公社成员的权利。后来,由于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邦人移居罗马,同时也由于罗马不断进行扩张,地域范围逐步扩大,人口日益增多,因此,很难再把人们都编入三个氏族部落之内,只得把一部分居民排除在氏族组织以外。这些由于各种原因成批迁来的居民,主要居住在罗马外部诸山如阿芬丁等地区,大多从事工商业活动,他们可能仍然保持其原有的氏族组织和宗教信仰。这些稍后迁入罗马的大批居民构成了平民的主体。前此已编入库里亚的平民,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所分化,其中有些可能由于保护关系而成为贵族的依附民,另一些则与新来的平民汇合在一起,形成平民等级。

王政时代罗马社会已发生严重分化。贵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在政治、军事和宗教方面享受特权,把持各种公职,掌握国家权力。而平民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低下,他们的权利则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平民虽然享有作为私法权的通婚权和财产权,但在实际上却受到种种限制。平民有产者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参军服役,可是不能进入元老院和担任国家其他要职。城市平民中只有少数人由于经营工商业发财致富,大多数人生活比较困难,甚至处于贫困境地。乡村中的平民缺少土地以至没有土地。穷困的平民向贵族租佃土地,借贷财物,受着贵族的压榨和盘剥,甚至遭受贵族的奴役。

尽管如此,在王政时代由于贵族和平民等级划分刚刚产生,两个等级之间界线还不十分严格和分明,他们虽然存在矛盾,尚未发展到严格对立的地步。另外,王政后期伊达拉里亚人入主罗马,伊达里亚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笼络平民,压制打击贵族势力,以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据说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实行改革,不分贵族和平民,将全体罗马居民根据财产资格划分等级并确定其相适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平民有产者的地位;他还把贵族霸占的公有地分给平民。高傲者塔克文压制和打击元老贵族,处死了一些元老贵族,以至于元老院出现空额也不增补。这些措施可能钳制贵族势力的发展,起到了暂时延缓等级矛盾发展的作用。

然而,在公元前510—前509年推翻王政和建立共和国以后,平民和贵族的矛盾与斗争日益尖锐起来。贵族直接掌握政权后,力图巩固自己的特权,扩大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势力,同时,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在内部实行联姻,封闭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全排他性的等级。这样,贵族和平民等级界线森严,泾渭分明,他们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权利不平等,必然导致这两个等级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平民的处境更加恶化了。他们在政治上继续受到贵族的压迫,在经济上也日渐贫困化。由于共和早期工商业的衰落,一部分原先经营工商业活动的平民不得不转向农牧业生产,加上人口增加,少地和无地的平民数目急剧增加起来。虽然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兼并而来大片公有地,但大部分被贵族所侵占,平民很少分得土地。同时,连年的战争也加重了平民的兵役和捐税的负担,加之敌人蹂躏乡村田地,以及遭受天灾人祸,往往造成平民负债累累,家破人亡。贫苦的平民有些投靠贵族,充当依附民;有些则向贵族借贷钱粮,维持生计。但在当时高利贷盛行,利息很高。又按债务习惯法,借债须以债务人及其家属的人身为抵押,到期不能偿还,债主有权拘禁抵债者,强使他们充当债务奴隶,甚至出卖到国外。因此,平民迫切要求改善自己的困苦境地,在经济上围绕着争取土地和取消债务奴役制问题展开斗争。同时在政治上,平民也强烈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保障人身自由和合法权益,特别是富有平民要求享受与贵族平等的权利,参与政权,结束贵族独揽大权的局面。共和初期的平民斗争

根据传统说法,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最早发生在公元前494年。这次冲突的起因是债务问题。当时,平民不堪忍受债务奴役,特别是服役出征的平民战士甚至有战功的军官都因负债遭受残酷折磨,纷纷起来抗议。在军事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平息平民的义愤,执政官塞维利乌斯颁布法令,禁止债主出售服役军士的财产和子女。不料在战争胜利后,另一执政官克劳狄拒不执行这条法令,听任债务人受债主的摆布。因此,再次出征的平民群情激愤,集体撤离到安尼奥河对岸、离城五公里的圣山上,表示要与罗马脱离关系。这一行动使贵族大为惊慌,因为当时罗马周围强敌如林,战争此伏彼起,平民的军事力量对罗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于是,贵族不得不作让步,派使者和平民进行谈判,最后取得了和解。根据达成的协议,平民得到了推选自己的官员的权利,即每年从平民中选出两位保民官。保民官的人身不可侵犯,其职责是保护平民不受贵族官员的横暴侵犯,他们行使的否决权后来获得进一步发展,可以制止和否定国家官员的决定乃至国家机关的法案,大概在保民官产生的同时或稍后,又设置了两个平民市政官作为保民官的助手,他们负责阿芬丁山上平民神庙的祭祀、保管档案等,后来其权力也有所扩大。平民第一次撤离斗争的结果,可能还争取到释放当时被拘禁抵债的人,取消了未偿还的债务,但并没有废除债务奴役制。

保民官最初是如何产生的,由于缺乏确凿可靠的史料,难以断定。根据公元前471年保民官普布利里乌斯·沃来罗法推断,当时由平民按特里布斯组织召开只有平民才能参加的特里布斯平民大会(ConciliumPlebis)已获得正式承认,当年的保民官就是在平民大会上选举产生的。据说平民大会投票时斗争十分激烈,保民官命令无投票权的人走开,贵族青年不走,几乎动武。特里布斯平民大会是平民的政治集会,它推选平民自己的官员,可能还审理粗暴侵犯平民权利而处以罚金的案件。特里布斯平民大会通过的决定(Plebi-scita)起初只对平民有效,后来围绕着平民决定不经任何批准即对罗马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问题展开长期和复杂的斗争。但是,无论如何,到公元前471年,平民经过斗争争得到选举保民官和创设平民大会的权利,这是确凿无疑的。

共和初期平民还开展争取土地的斗争。相传公元前486年的执政官斯普里乌斯·卡西乌斯是第一个提出土地法案的人。他建议把刚从赫尔尼克人夺来的土地的一半分给平民。另外他还想收回贵族占有的公有地,和新获得的土地一起进行分配,这样可以较彻底地解决平民缺少土地的问题。这一法案遭到贵族激烈反对,卡西乌斯被指控僭取王权而被处死了。在这以后连续十几年保民官都提出土地法案,但均未获得通过。在此期间大多是费边和克劳狄氏族贵族当政,他们顽固地反对平民的土地法案,执政官克劳狄在公元前480年收买一个保民官反对另一个保民官以阻挠土地法案的通过。在公元前473年还发生了保民官简努西乌斯被暗杀的事件。直到公元前456年,根据保民官伊启里乌斯提议通过了一项法令,把阿芬丁山上的土地分给平民以供居住。总之,平民争取土地斗争经常受挫,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十二铜表法

直到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罗马的法律只依习惯法,因循先例,没有成文规定。习惯法的规范比较含糊,对法律的解释权和司法审判权掌握在贵族官员手中,他们时常滥用职权欺压平民。平民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财产,反对贵族司法上专横行为,要求编纂成文法。据说为此而进行的斗争持续数年之久,公元前462年保民官哈尔撒提议编纂成文法,遭到贵族坚决反对,胜利女神直到公元前451年才组成10人团,其成员全是贵族,赋以全权,制订法律。相传10人团只编出了十个法表,次年另选了第二个10人团,继续编纂工作,又加上了两个法表。这些法律条文刻在铜板上,故称为“十二铜表法”。从法律条文来看,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包含着产生于不同时代、互相矛盾的各种法规。就阶级实质来说,这部法典严格维护私有财产,保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因为法律既已编制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不过,由于贵族仍然保持特权地位,平民在法律上还不能和贵族处于平等地位。例如,在法典中虽已规定了诉讼程序,但平民对起诉时所用的术语和具体程序不熟悉,法庭开庭日期也未公布,因而平民起诉受到限制。

尤其是在法典中规定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更是说明他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这以前,贵族不与平民通婚而在内部实行联姻,可能习以为常,但从未有过法律禁令。十二铜表法中规定这两个等级不许通婚,反映了贵族维护特权实行封闭达到顶点。这条被西塞罗等人,,坎努利优斯法案,取消了这个法律禁令。

据说,因为10人团期满后不肯交卸权力,尤其是其领袖克劳狄专横跋扈,欺凌平民,导致了平民第二次撤离。这里不免有虚构的成分,可能真正的原因是,平民在达到公布法律目的以后要求恢复并改进原来的政制,又进行了一番斗争。结果,10人团被迫下台。公元前449年选出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为执政官,他们实施了三项法律。第一条法律是恢复了上诉权(Provocatia),即当公民被高级长官判处死刑或其他重刑时,他有权向公民大会提出上诉。据记载,在公元前509年罗马公民已获得上诉权,可是后来被10人团取消了,因此公元前449年立法重申这一法律。第二条法律是确认平民大会通过的决定为全体人民都必须遵守。这样,平民大会的地位和作用大为提高,发展成为罗马立法机构之一。第三条法律是涉及保民官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根据这一法律,凡是侮辱保民官的人都要被处死,并没收其财产。以前保民官的人身不可侵犯是由平民立誓惩处侮辱者得到保障,到公元前449年则正式得到法律保护。大概在公元前471年保民官已增至4人,到公元前449年可能增至10人。

以后,大约在公元前445年平民争取到和贵族通婚合法权的同时,他们又要求担任执政官之职。贵族当然不愿把高级官职轻易让给平民,但为了应付平民要求参政的斗争,答允设置军政官这种特殊职位;每年选举产生执政官还是军政官则由元老院决定。军政官具有协议性质的执政官的权力,初为3人,后增至6人,无论贵族还是平民皆可出任。这种改变可能也出于军事方面的原因,因为当时罗马对外战争频繁,两个执政官不胜军职,需要更多的军事指挥官,而平民在军队中占有相当大的力量,历来担任各级军官,具有作战经验。据说,公元前444年选出的三个军政官之一是平民。尽管如此,由于军政官是在森都利亚大会选举产生,在那里贵族占据优势,因此在公元前400年以前担任军政官的主要是贵族,平民当选为军政官的甚少。

公元前443年设置两个监察官职位,规定只能由贵族担任,据说这也同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有关。因为设立军政官之职后,平民担任此职握有执政官大权,而贵族不愿把执政官全部权力交给平民,于是另设监察官来分担执政官的部分职权。起初,监察官的职权是对公民进行财产调查,分配公民到相应的财产等级和部落,后来权力扩大,负责掌管国家契约,编制元老院名册,监督社会风尚等。公元前421年原先作为执政官助手的财务官由两人增至四人,负责管理国家财政,并对平民开放。据说公元前409年四个财务官中有三个是平民。可见,到公元前5世纪下半期,平民已经获得担任国家一些官职的权利,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开始改观。平民斗争结果

公元前5世纪末和前4世纪初,罗马贵族和平民的斗争一度沉寂下来,究其原因,大概是和当时接连不断地进行对外战争有关。面对埃魁人、沃尔斯奇人、伊达拉里亚和高卢人威胁和入侵,平民和贵族不得不暂停斗争,团结对敌。可是,在高卢战争后,两个等级之间的斗争重新爆发了。平民经过前一阶段的斗争虽然在政治和社会方面取得一些权利,但与平民下层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并未解决。随着罗马的扩张,公有地数量有所增加,贵族乘机大量侵占土地,平民所得无几,土地仍感不足。据说在公元前396年罗马征服威伊以后,曾分给每个公民四犹格(一说七犹格)土地,平民的土地要求得到部分满足。可是,长期战争特别是高卢战争的破坏,加速了小农的破产和土地的集中,同时债务盘剥和奴役也更严重了。因此,土地、债务和争取政治上平等权利问题结合起来,又提到斗争的日程上来。

传说从公元前376年到前367年间,平民和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终于迫使贵族作出让步,在公元前367年通过了著名的保民官李锡尼乌斯和绥克斯图斯法案:(一)已付债息一律作为偿还本金计算,未偿还部分分三年归还;(二)占有公有地的最高限额为500犹格;(三)取消军政官,重选执政官,两个执政官之一须为平民所担任。而绥克斯图斯本人在公元前366年当选为第一个平民出身的执政官。

既然平民获得担任国家最高官职的权利,其他的官职也就对平民陆续开放了。公元前366年从执政官职权中分出审判权交给新设的行政长官,起先这一职务只能由贵族担任,到公元前337年允许平民也可担任。在公元前367年设置了两个贵族市政官,过了一年便规定由贵族和平民每年轮流出任。公元前356年和前351年平民鲁提鲁斯先后就任独裁官和监察官,说明这两个国家重要官职也可为平民担任。公元前342年通过盖努克优斯法,规定两个执政官皆可为平民担任。公元前339年平民出身的独裁官披罗又实施了三项法律:(一)两个监察官之一须从平民中选出;(二)把元老院对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的批准权,改为高级长官提交公民大会通过的议案事先经过元老院审议。这一法律看起来是改变了元老院批准公民大会决议的程序,实际上则是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三)重申平民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平民在政治斗争中取得的胜利,加强他们的阵地,有利于他们在社会和经济方面斗争的开展。公元前357年保民官图伊利乌斯和墨纳尼乌斯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公元前352年国家设立五人团,帮助负债人解决困难。公元前347年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宣布了延期偿付令。公元前342年通过简努西乌斯法,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了波提利乌斯法案,禁止以人身抵债,废除了债务奴役。从此以后,平民免除了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人身自由得到保障。公元前304年市政官弗拉维优斯把诉讼程序和法庭术语汇编成册,公诸于众,并公布了开庭日和不开庭日,这使贵族失去了对法律和历法知识的垄断,保证平民在法律方面享受到实际平等的权利。公元前300年通过瓦列里乌斯法,重申公民对包括独裁官在内的高级官员的判决有上诉公民大会的权利。同年还通过了保民官欧古尔尼乌斯兄弟法案,把大祭司和占卜官各由4人增至9人,所增加的人数都从平民中选出。宗教职务在罗马被认为是神圣的,一直为贵族所把持,现在也被平民分享。至此,平民和贵族在担任国家公职方面已经没有任何重要区别了。

平民反对贵族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斗争发生在公元前287年,据说这次斗争的起因是债务问题,但比较可能的是,其原因带有政治性质。当时平民举行了最后一次撤离,占领了台伯河对岸的雅尼库路姆山。后来,平民荷尔田希乌斯被任命为独裁官,他公布一项法律平息了平民骚动,这项法律再次批准平民决定对全体公民都有法律效力。这样,由公元前449年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法案所提出的权利,经过长达百余年的斗争,终于得到最后确认。一般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大约与此同时,罗马征服和统一了意大利。从此以后,罗马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经过两百余年的斗争,平民在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果。全体平民在政治和法律上争得了与贵族享受平等的权利,他们有权担任国家公职,可以参加特里布斯大会,行使政治权力,在法理上成了共和国的主人。平民与贵族通婚的合法化,使平民取得和贵族平等的社会地位。平民的经济地位通过斗争也有所改善。这就使得罗马公民内部关系得到调整,扩大了共和国的社会基础。特别是废除债务奴役制,划清了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界限,开创了罗马奴隶主不再奴役本国公民,而是奴役外籍奴隶的道路。后来随着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罗马公民内部矛盾逐渐让位于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对立,使罗马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奴隶制国家。

平民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国家高级官职对平民开放,对于平民中的富裕上层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一旦当选为高级官员,便有可能经过遴选参加元老院。同时通婚权又使他们通过联姻方式与贵族融合起来。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下半期和公元前3世纪初,平民上层便与贵族逐渐合流,形成所谓“新贵”,共同把持政权。因为在等级斗争过程中,贵族日趋衰落,他们屡屡参战,死亡枕藉,家族凋敝。狭隘的贵族内婚习俗也使其世系不健全。相反,平民的政治影响和势力与日俱增,特别是富有平民参与政权,成为当时社会上显赫人物,贵族之中许多人抛弃门第之见,开始与平民上层结好;而平民上层也有意攀附贵族,互相联姻,逐渐溶为一体。他们独揽大权,排斥异己,利用职权大量侵吞公有地,大规模使用奴隶进行生产劳动,变成为新的奴隶主阶级上层。据说,李锡尼乌斯和绥克斯图斯法案通过后不久,李锡尼乌斯、绥克斯图斯和吉努西乌斯等平民家庭首先变成了新贵。以后新贵陆续增加,到公元前4世纪末出现了十几家新贵。在新贵之中也有来自拉丁姆和坎佩尼亚城市的显要人物,如图斯库罗姆城的弗尔维乌斯家族便是拉丁人中最著名的新贵家族。

富有的平民变为新贵分出去,余下的平民主要是占有土地或缺少土地的农民、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及贫民。他们在等级斗争过程中地位有所改善。尽管土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但随着罗马对外侵略扩张,建立军事殖民地以及分配少量的公有地,也满足了部分平民对土地的要求。据统计,从公元前343至前264年,大约把6万份地分给拉丁人和罗马人,其中罗马人约占4万份。债务的减免,土地集中有所缓和,也使罗马小农得以维持。自由农民积极支持并参与罗马对外侵略扩张活动,他们构成了罗马军队的主要来源。另外,由于罗马地位提高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以及公民权的扩展,吸引了大批移民特别是拉丁人移居罗马,使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他们之中包括大量的被释放奴隶和脱离保护关系的依附民。同时,由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奴隶劳动开始大规模使用,使农民丧失土地和工作机会,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与原来的城市贫民汇合而成流氓无产者。这样,在作为奴隶主统治阶级上层的新贵出现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对立的新的平民阶层。

经过贵族和平民长期斗争,罗马城市国家制度也逐渐完备起来。除了原有的库里亚大会和森都利亚大会以外,又增添了特里布斯民众大会和平民大会,作为具有最高立法权的公民大会。罗马公民在这两个大会上表决通过国家立法、选举保民官、市政官、财务官和其他低级官员,审理涉及被高级官员课以罚金的上诉案件和其他案件。森都利亚大会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选举执政官、监察官和行政长官,审理涉及被高级官员判处死刑和其他重刑的上诉案件。库里亚大会已经完全丧失其政治意义,仅在形式上授予高级长官的职权而已。由于国家职能的增加和国家事务的繁多,各种高级官职也相应地设置和增加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机器。在罗马共和国政制中,元老院处于权力中心的地位,拥有广泛的权力,决定着内外大政,实际上成了罗马共和国最重要的国家机关。至此,罗马国家具备以元老院为中心的一整套国家机构。“到阿芬丁山去”

公元前494年的一天,罗马城内人声鼎沸,群情激愤,全副武装的人们汇集成一支队伍,浩浩荡荡涌出城门,有人高声喊着:“走吧!抛弃那贵族的罗马,去建立一个我们自己的城市!”“走啊,到阿芬丁山去!”原来,这是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塞维·图里乌改革以后,平民虽然获得了某些政治权利,但仍受到很多限制,贵族富豪依旧操持权柄。废除王政,赶走伊达拉里亚人以后,公元前509年,罗马贵族建立起共和政体,设立了两名任期只有一年的执政官,充任国家名义上的统治者。按规定,执政官必须由贵族担任,平民不得当选;执政官的职权处于贵族元老院的严密监督和控制之下。因此,元老院实际成为国家命运的真正主宰,罗马共和国从一开始就打上了贵族政治的鲜明印记。

共和初年,随着土地和债务问题日益突出,平民和贵族围绕政治权利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早在王政时代,平民就被剥夺了分享公地的权利。尽管平民替罗马国家当兵打仗,流血流汗,罗马领土日渐扩展,可是打仗夺来的大片土地却落入了贪婪的贵族手中,平民照旧无权使用。苦于缺乏足够的土地,加上繁重的战争税役,许多下层平民被迫负债破产,沦为债务奴隶。在抵债的名义下,债主任意拘押、虐待债奴,甚至惨无人道地割裂其肢体。不仅下层平民,就连一些富裕平民也对贵族垄断政权、排斥异己的行径深表不满。

这一年,罗马与外族再次发生战争,正当用人之际。平民提出要贵族放弃残害平民的债务法,否则拒服兵役,贵族假言应允,随后又背弃诺言。于是广大平民发动了这场向阿芬丁山进发的“撤离运动”(据说历史上曾先后发生过三次这样的平民撤离运动)。这一来,罗马兵力削弱,生产停顿,直接动摇了贵族共和国的统治根基。元老院贵族十分惊慌,连忙派代表赶到阿芬丁山与平民谈判,订立了“神圣约法”。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不得不同意减轻他们的债务负担,尤其是承认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民官,作为维护自身利益的代表。按规定,保民官人身不受侵犯,直接对平民负责;凡是元老院或高级官吏采取的任何有损平民的行为,保民官都有权干预,可以行使否决权,只要说一声“veto”(拉丁文意思是“我禁止”),这些行动或法令就不能生效。现今,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的“否决权”,其实就来源于这种古老的制度。

设立保民官,是平民的一大胜利,却引起贵族的极度恐惧。相传公元前491年,贵族科里奥莱努斯因反对设立保民官阴谋败露,竟投靠外敌,引狼入室,妄图血洗罗马。这件事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双方之间深刻的矛盾。

虽然有了保民官,但还只能囿于已有的法律来行事。那时罗马通行习惯法,没有写成文字,贵族仍能利用其对法律的解释权,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继续迫害平民。因而,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部权威的成文法律。经过不懈的斗争,罗马国家终于在公元前451—前450年制订并公布了这样一部成文法。法律条文被镌刻在铜牌上,最初有十块,后又增加了两块,悬挂在罗马广场之中,这就是有名的“十二铜表法”。它的内容主要体现了保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私有财产的倾向,但同以往没有成文法律可依、任凭贵族随意解释的状况相比,毕竟是进了一步,对贵族那种无法无天的行为多少起到一些限制作用。公元前445年,罗马国家通过保民官坎努利亚提出的法案。据此,平民取得了与贵族通婚的权利,这是对旧传统的又一次冲击。

公元前376年起,保民官李锡尼和塞克斯图在平民支持下,经过十年的持续努力,终于使得他们的法案获得批准。这项法案规定,所有罗马公民,包括平民,都有权占有和使用公地,但占有数额最高不得超过500尤格(约合我国近2000市亩),这样既确认了平民拥有分配公地的权利,同时也对贵族兼并土地作了一定限制。法案还提出,当选执政宫中必须有一人来自平民,法案通过的第二年,塞克斯图正式当选为首任平民执政官。此外,法案在债务问题上也作了有利于负债平民的规定。公元前326年通过的波提利阿法案,从法律上根本否定了债权人私自拘禁负债人的权利,实际上等于宣布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从此之后,包括平民在内的全体罗马公民便不再会因为债务而沦为奴隶了。结果,外族人变成了罗马奴隶的惟一来源,自由公民与奴隶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同希腊雅典的情况是相似的。

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终结,一般以公元前287年霍腾西阿法案的颁行作为标志。根据它的规定,平民大会开始拥有立法权,平民作为自由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巩固。

经过几个回合、长达二百来年的斗争,平民取得了显著的胜利,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有了一定的改善。过去氏族贵族的特权大体上已被废止,罗马国家的阶级关系有所调整。然而从胜利中得益最大的不过是上层的富裕平民。富裕平民通过担任国家高官和通婚途径,渐渐与原先的贵族合流,形成新的国家当权派——豪门贵族,这样,罗马仍旧保持了它的奴隶主贵族共和国的性质。对于一般平民来说,他们总算告别了沦为债奴的命运,取得了国家全权公民的身份。

布匿战争

两千多年前,迦太基和罗马两个奴隶制国家,为了争夺西地中海的霸权,发生了一场延续一个多世纪的著名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历史上也一直这样沿用。

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早有接触,不过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以前,他们基本上是友好相处的。公元前6世纪末他们订立过一个友好条约,公元前348年又续订了条约,进一步调整两国之间的关系。当时迦太基人主要是与希腊人竞争,特别是争夺西西里,无力直接染指意大利半岛,而罗马人在当时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意大利半岛的扩张上,商业尚不发达,因而与迦太基人无论在贸易或殖民方面,都无直接的利害冲突。罗马人统一中意大利之后开始向南意大利扩张,这时,迦太基人还没有把罗马人看做潜在的竞争对手,仍然注目于和希腊人的争斗。罗马人在南意大利遇到的是迦太基人的宿敌——希腊人的殖民城邦,战争爆发后,希腊人向希腊本土求援,伊庇鲁斯国王皮洛斯率军前来援助,罗马人连连失利。迦太基人看到形势紧迫,更害怕皮洛斯进军西西里,于公元前279年和罗马订立了互助条约,向罗马提供海军和财政援助。后来罗马人扭转了战局,最后于公元前275年打败了皮洛斯,迫使他率领残余部队撤回希腊,继而征服了整个南意大利。

罗马统一意大利之后,一跃而成为西地中海的强国,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地中海的国际关系由迦太基人和希腊人的角逐变成为迦太基和罗马的两强争雄。迦太基在当时已发展成为西地中海区域首屈一指的强国,所统辖的领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地区、比利牛斯半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