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创新: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2-02 19:45:54

点击下载

作者:解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企业创新: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中国企业创新: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试读: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主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以及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是支持企业生存与发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基本要素,是企业和国家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堪称世界奇迹。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人口红利等低成本优势和资源的高投入,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增长不可持续等问题日益突出。改变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已是当前经济改革的关键。转变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则需要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创新对我国的战略意义,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因。要实现这一目标,微观上则需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多数行业和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依靠引进,对外依存度较高,这大大制约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特别是最近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整个社会再次认识到企业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对于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企业技术水平低下限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激励和培育技术创新仍然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

激发我国企业创新动力,提升我国企业创新水平,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既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完善影响企业创新的环境因素,又需要企业从微观层面上健全完善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企业创新可以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进行测度,本书利用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动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宏观因素对推动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投入,而且地方政府效率越高,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②微观因素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关键动因。混合所有制促进了国有企业创新产出,即股东股份多元化能够显著提升国有企业创新产出水平;薪酬契约影响了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动机,业绩薪酬不利于激励管理层提高创新产出水平。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倒U形关系的影响,即合理地拉开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

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其一,本书基于宏微观视角,研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动因,将从理论上丰富我国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其二,本研究丰富了营商环境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同时也为从营商环境角度出发提升我国企业创新水平给出了对策启示;其三,本研究丰富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为评价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完善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创新提供启示;其四,本书研究业绩薪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评价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有效性提供新的证据,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就完善我国管理层薪酬激励方案、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其五,本书研究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丰富了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研究文献。

本书的应用价值在于:首先,本书的研究成果将为决策层更好地理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原因,为决策层出台相应的政策以推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供依据。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需要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出发,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政府要完善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优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微观上也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机制,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激励管理层进行创新的薪酬契约,以保证企业持续地进行创新。其次,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下,决策层应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书的研究成果将为决策层更好地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为中央推动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动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中央关于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的强调,对正进入新常态的我国经济是极为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健增长,取得了举世举目的成绩,堪称中国“奇迹”。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人口红利、土地红利、政策红利以及较低的环境规制成本等低成本优势,以及高投入资源利用,而不是基于技术进步和资源有效利用。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而且代价相当高昂,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迫在眉睫(戴翔和金碚,2013)。而且,目前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外部需求不足,企业利润率下降,实体经济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境况。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支持企业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之一(Schumpeter,1934;Solow,1957;Porter,1992;Romer,1990)。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创新已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林毅夫,2002),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面对经济增长新常态新形势,党中央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战略意义。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主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技术水平低下限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因此,应宏观上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深化和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升级,寻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微观上则要求实体企业加大创新、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开发新产品,以获取市场竞争力。只有大批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中国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而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能力,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但是,目前我国实体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水平仍不高,企业核心关键技术的缺乏和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严重抑制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特别是最近爆发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得整个社会再次认识到企业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对于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我国企业研发创新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升,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企业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比值)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Hall和Oriani(2006)研究报告了西方国家企业R&D投入强度,其中美国是4.9%、德国4.5%、法国4.2%、英国2.9%、意大利3.3%。而我国《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统计分析》[1]显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94%,比上[2]年提高0.04个百分点,而且《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915.7亿元,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1.9%。以上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虽然显著增加,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仍有明显差距。因此,提升企业创新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直接关系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面临换挡提速、企业改革发展面临多方面压力的背景下,探究如何提升我国技术创新水平,是具有明显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问题。

企业创新体现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Wong等,2005;李宏彬等,2009)。相应地,本书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我国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动因,构建宏微观因素对我国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宏微观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形成研究结论,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的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本书以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动因。研究发现:①宏观因素对推动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营商环境完善的地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政府行政干预企业程度较低,政府廉洁效率程度较高,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投入,而且地方政府效率越高,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越明显。②微观因素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动因。混合所有制促进了国有企业创新产出,即股东股份多元化能够显著地提升国有企业创新水平,而且从企业专利申请区分类别看,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集体所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外资企业更能推动国有企业创新产出。本书也考察了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中混合所有制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对中央国企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薪酬契约影响了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动机,业绩薪酬不利于激励管理层提高创新产出;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倒U形关系的影响,即合理地拉开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

本书价值体现在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本书研究结论的理论意义体现在:第一,本书考察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对我国企业创新动因的理解,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动因的研究文献,也为理解新兴市场和转轨经济下企业创新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第二,本书结合我国营商环境,考察企业创新产出动因问题,拓展了企业创新问题研究视角,丰富了营商环境经济影响的结论参考。第三,现有关于企业所有权特征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所有权性质,或者只关注股权结构和大股东的作用,而忽视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而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的作用。本书结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研究混合所有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丰富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后果研究文献,为评价混合所有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论证结果,也丰富了企业创新研究。同时,也为中央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不同的薪酬激励方案带给管理层不同的激励和动机,管理层的决策行为是对薪酬制度安排的一种反馈,所以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时,将管理层薪酬激励引入分析模型和框架中来,揭示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更能深刻理解企业技术创新动因问题。最优契约理论认为,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可以将管理层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很好地协同起来,能够激励管理层做出更有效率的投资决策以创造价值。但是,已有关于基于业绩的薪酬激励有效性的证据仍然是很模糊的。本书通过考察基于业绩的管理层薪酬支付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为评价最优契约理论提出的基于业绩的薪酬支付方案的有效性提供新的论证结果,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第五,本书基于企业创新投入角度,从管理层和员工两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影响,既完善了薪酬差距的作用机制,也丰富了薪酬差距的经济后果研究。已有研究在考察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作用时,未能很好地考虑企业情景的调节作用。本书在探讨内部薪酬差距作用的同时,引入和分析了企业薪酬水平的调节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绝对薪酬和相对薪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基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人力资本能够综合作用于企业创新这一理论基础,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第六,企业技术创新既需要动力,也需要资源支持,所以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时,将宏观产业政策引入分析模型和框架中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技术创新问题。本书研究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丰富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此外,已有评价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多从宏观视角出发,然而,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最终还是要靠微观主体企业去实现,而本书研究结论为评价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提供新的论证结果。

本书研究结论的实践价值体现在:从实践启示来看,本书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系统论证、检验宏微观因素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我国企业创新的动因,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书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问题与研究动机,阐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概述了本书的具体框架安排。

第二章,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营商环境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一直致力于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本章结合我国营商环境的制度背景,理论论证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同时使用中国上市公司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为理论论点提供实证支持。

第三章,混合所有制与企业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地位已被决策层明确确立,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但是,已有关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后果的学术研究仍充满争议,探究如何增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是深化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论题。本章结合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考察混合所有制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第四章,薪酬契约与企业创新。创新是支持企业生存与发展,乃至经济长期增长的一个基本要素,但是已有经验研究和案例研究发现,企业创新通常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如何激励管理层同员工进行创新便是重要的研究问题。薪酬契约能够将管理层同员工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因此系统研究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薪酬激励安排、促进企业创新就显得十分必要。本章从两个视角考察薪酬契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一是结合我国高管薪酬激励制度背景和企业创新现状,参考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业绩薪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为创新预期收益充满着高度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当期会计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导致传统的按业绩支付的薪酬激励方案不能激励创新,甚至对创新有负面作用,因此本章对业绩薪酬与企业创新关系进行研究。二是研究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人力资本是提升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既包括管理层人力资本,也包括员工的人力资本,企业创新需要管理层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会影响管理层的工作态度,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章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企业内部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第五章,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引导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种干预方式。产业政策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因此,本章研究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同时,地方政府是落实产业政策的主体之一,晋升激励和财政分权深刻地影响了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结构和行为目标,可能会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本章也进一步考察了地方政府行为对产业政策和企业创新投入关系的影响。

第六章,总结。本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结合研究结论给出了政策启示,指出了本书研究中尚存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书的章节框架如图1-1所示。图1-1 本书的章节框架[1]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统计分析》,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18年3月20日。[2] 《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7年10月10日。第二章 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第一节 研究问题提出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了决策层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是经济社会重要主体之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关键要依赖企业积极进行创新。企业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战略行为之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的关键动因。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环境影响企业行为。企业的一系列经营决策行为都是在给定的外部环境下开展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关键动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本章将对营商环境改善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能否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行研究。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一 企业创新文献回顾

从已有文献看,目前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丰富,从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宏观制度层面进行了研究。早期企业创新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层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大企业由于具有研发创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以及资金和技术的积累优势,所以规模大的企业创新水平较高(周黎安和罗凯,2005;吴延兵,2007)。江轩宇等(2017)检验了会计信息可比性质量特征对企业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高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而且,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股东和经理人代理冲突越严重,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越高,对经理人职业忧虑程度更高的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郝项超等(2018)研究了融资融券对我国上市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券促进了上市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增加,融资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主要通过公司治理机制、信息机制影响企业创新活动。黄海杰等(2018)研究了家族企业二代介入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二代介入对家族企业创新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对二代有海归背景、外部监督较差的家族企业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二代介入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关联交易、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来实现的。张晓亮等(2019)基于高层梯队理论研究了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CEO学术经历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而且,当CEO权力越大、CEO来自内部晋升时,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对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CEO从海外取得学术经历且学术经历层次较高时,创新水平更高。CEO学术经历可能会通过产学研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潘健平等(2019)采用文本分析方法,研究了企业合作文化对企业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文化越强调合作,企业创新产出越多,创新效率越高。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合作文化是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促进企业“产学研”合作这两个路径来促进企业创新的。此外,合作文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竞争性行业,地区信任程度高、地区产业集群程度高的企业更为显著。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因此有文献研究了创新资金问题,例如刘波等(2017)研究了现金流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创新型行业如何高效管理现金流提供了理论依据。黄宇虹和黄霖(2019)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小微企业创新意识、创新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知识显著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知识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的作用机制分别为市场认知机制与信贷约束机制。王永钦等(2018)从“僵尸”企业视角考察了中国企业创新问题,研究发现,“僵尸”企业显著抑制了正常企业的专利申请和全要素生产率。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僵尸”企业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其对资源约束紧的非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更为明显,表明“僵尸”企业是通过加剧资源约束、扭曲信贷资源合理配置、损害行业公平竞争机制而影响正常企业的创新活动的。

企业创新的风险高、孵育期较长、收益高度不确定因素,导致管理层出于职位稳定性等考虑,往往不愿进行创新,因此,向管理层提供有效的激励契约非常重要。要给予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降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促进企业创新(Jensen和Meckling,1976;唐清泉和甄丽明,2009;李春涛和宋敏,2010;Lin等,2011)。Chang等(2015)基于美国上市企业数据,研究了非高管层的员工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非高管层的员工股票期权与企业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而且,与高管层的股票期权激励作用相比,非高管层的员工股票期权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谭洪涛等(2016)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经理人和股东利益不一致问题,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而且,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是更为明显的。姜英兵和于雅萍(2017)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非高管层的核心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高管层的核心员工股票期权激励与企业创新产出“数量”和“质量”显著正相关。刘宝华和王雷(2018)基于我国上市企业数据,检验了业绩型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研究发现,业绩型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计划行权限制特征会影响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活动的关系,行权时间限制能够提高股权激励对创新的激励效应。孔东民等(2017)则研究了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呈倒U形关系。周冬华等(2019)对上市企业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创新产出更高。而且,员工持股计划人数越多、资金规模越大、高管认购比例越高、锁定期越长,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量增加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是通过降低代理成本、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

张璇等(2017)利用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信贷寻租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信贷寻租和融资约束显著地抑制了企业创新,而且,当企业遭遇信贷寻租时,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会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信贷寻租加剧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这对中小企业、民企、资本密集型企业是更为明显的。陈钦源等(2017)考察了分析师跟踪对我国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提高了被跟踪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且,分析师跟踪提升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缓解了被跟踪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陈思等(2017)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风险投资的进入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而且,具有外资背景的风险投资和多家风险投资联合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进入有利于吸引研发人才、提供行业经验和资源。杨道广等(2017)研究了媒体压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负面报道数量抑制了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会计相关的负面报道数量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和性质严重事件的曝光更可能抑制企业创新。蒲艳萍和顾冉(2019)对劳动力工资扭曲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工资扭曲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为负的作用,工资扭曲程度越高,企业创新产值越低。作者进一步检验了劳动力工资扭曲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发现扭曲收益效应、人力资本效应、消费需求效应是工资扭曲抑制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朱冰等(2018)探讨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