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0 12:31:04

点击下载

作者:余海文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哥白尼

哥白尼试读:

写在前面的话

童年时代的夏夜,我和小伙伴们时常躺在家乡的草坪上,仰望着美丽的星空,偶尔还能看见流星划过,那时的欢呼与过后的惊诧至今仍历历在目。冬天的早晨,我们则常常流连于冰雪覆盖的小路,经常因堆雪人和打屋檐的冰棱锥而忘记了上学。当然,春天和秋天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大自然赐予最慷慨、最丰厚的时候。无论是春花的烂漫还是秋果的诱人,至今都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随着年岁的增长,许许多多扑朔迷离的自然现象,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神秘莫测的奥秘。自然界的事物不再只是心头美丽的驻足,而是慢慢地变成了诸多诱使我去探索的动力。幸好,学校的数、理、化、生物等课程给了我一些答案。但是,课本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而阅读课外书籍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在成长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增加,我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迫切地想要了解那些发明创造的过程和那些奇思妙想的主人。是谁捡到了那只证明了万有引力的苹果?是谁让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是谁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大门?又是谁让人类迎来了飞天的奇迹?是他们,站在科技前沿的科学家们,带着诸多疑问,不断地对我们生存的空间进行研究,渴求破译这充满超自然现象的世界。是他们一步步带领着我们进入科技时代。

茫茫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智慧生物?如何科学地解释人体与自然的离奇现象?他们用不断探索的精神引领我们认知世界,辨别真伪。我们为他们的创造精神而感动,为他们的科研成果而骄傲,更为他们对人类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被逼“退学”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带给人类动力的发明家瓦特,太空探索的先驱者布劳恩,实验科学研究的先驱伽利略,为人类插上翅膀的莱特兄弟,放射性元素之母居里夫人……我们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汇集起来,编撰成册,希望能让读者朋友们全面了解他们的一生和那些与他们无法分离的伟大事迹,使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些科学家,了解他们发明创造背后的故事,让他们的成长历程启示我们;让他们的挫折坎坷激励我们;让他们的灵感火花指引我们,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向更高的目标,实现更伟大的理想!《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大型系列丛书之“科学家成长之路”篇,就是这样一套专门拓展中学生科学视野,提高科学素养的图书。让我们沉醉于神奇、瑰丽的大千世界之中,感受科技的强大,伟人的魅力,从而启迪智慧,丰富想象,激发创造,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决心,以及热爱人类、保护环境的爱心。

丛书紧密结合当前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历史名人,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材料、医学、能源、环境、航空航天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在这里,科学家的成功不再神秘,愿科学家的成长之路能够成为你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年轻的朋友们,让知识为你们的梦想插上科学的翅膀吧!

人物简介

生卒与经历

尼古拉·哥白尼(Mikolaj Kopernik,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

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

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18岁时,哥白尼到波兰首都克拉科夫的雅盖隆大学学习。

23岁时,哥白尼到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求学。

1501年,哥白尼到帕多瓦大学,后又到费拉拉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曾访问过达·芬奇。1506年回到波兰后,他在其舅父身边当医生。

1512年,哥白尼在舅父去世后,开始到波罗的海之滨的弗洛恩堡大教堂任神甫,此后的30余年他一直在教会任职。在这一期间,他完成了著名著作《天体运行论》。

1506年至1512年,哥白尼完成了日心说观点的简要《浅说》。

1530年,哥白尼发表了论文摘要,曾受到教皇克力门七世的赞许。《天体运行论》初稿曾于1512年至1516年、1525年和1540年作了3次重大修改。

1543年5月24日,《天体运行论》终于出版。同一天,哥白尼逝世,享年70岁。成就与贡献

哥白尼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是创立了“日心说”。他所著《天体运行论》以科学的观点否定了在西方统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

这是天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神权统治。这一学说提出后,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走上了大踏步发展的征程。《天体运行论》的发表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本巨著的完成,花费了哥白尼一生的心血。

哥白尼还是著名的医生、机械师,在数学、地理学、文学、绘画方面也是第一流的学者。另外,他对经济学也颇有研究。地位与影响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它使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了新生,这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他们二人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来向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自信少年

青春应该是一头机智的狮,一团智慧的火!机智的狮,为理性的美而吼;智慧的火,为理想的美而燃。——哥白尼

留心观察的孩子

1473年2月19日,在波兰托伦城圣安娜街三层小楼上,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了。他响亮的啼哭声透过窗户,仿佛是在向这个世界宣告他的诞生。他就是尼古拉·哥白尼。

波兰王国形成于10世纪末。12世纪中叶,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一直到14世纪初期,波兰才重新统一。

1385年,为抵抗十字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实行了王朝联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为波兰国王。

波兰从此成为中欧一个强盛的国家,它的疆界广袤,北至都维纳河,东边到第聂伯河地区。由此,波兰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在华沙市西北21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叫作托伦,这就是伟大的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乡。

哥白尼出生之前,托伦市曾长期处于十字骑士团的统治下。后来,托伦人不堪忍受压迫,同其他城市的居民一道掀起了反抗骑士团的斗争。

这场反抗压迫的正义战争一打就是13年之久,直至1466年,战争以《托伦和约》的签订而宣告结束。

战争结束时,格但斯克沿海地区回到了波兰怀抱,同时也使瓦尔米亚并入了波兰版图。

鉴于托伦人民作出的贡献和托伦所处的经济地位,几代波兰国王先后授予托伦一些特殊权利。

托伦不仅同国内各大城市,如克拉科夫、弗罗茨瓦夫和格但斯克等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关系,而且同几乎遍布整个欧洲的许多外国城市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当哥白尼出生的时候,《托伦和约》的签订已经过去了7年之久,战争的硝烟早已经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散去。

这个刚刚降生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和繁荣的年代。“啊!尼古拉,恭喜你!是个儿子,眉清目秀的,将来一定是个伟人呢!”接生婆笑眯眯地向站在门外的父亲喊着。

尼古拉闻言,一个箭步冲进门来,匆匆地将接生费塞到接生婆手里,便大步流星地走到床前,为疲惫不堪的妻子擦去额头的汗水,深情地吻了吻她:“亲爱的,你受苦了!”“快来看看儿子吧!他多像你呀,长圆的脸盘,头上有一层密茸茸的鬈发。”

高尚的母爱,使这位母亲忘却了自身的苦痛,她充满爱意地抚摸着儿子白嫩的小手,心头充满幸福。“给儿子起个名字吧!”

尼古拉兴奋而又自豪地琢磨起来。“叫什么名字好?我看就叫尼古拉吧!叫起来好听,听起来响亮。”

父母给这个小男孩取名叫尼古拉·哥白尼。尼古拉是他父亲的名字,当时欧洲盛行父子同名。

关于哥白尼这个姓氏的来历众说纷纭。

有人说哥白尼是西里西亚尼斯河畔地区的一个小村庄的名字,那里有丰富的铜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淘金者,因此这个小村庄逐渐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镇。哥白尼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14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把居住地的地名当作自己的姓氏,哥白尼家族的姓氏很可能也是这样来的。

也有人依据中世纪有关西里西亚的文献记载推断说,它同与它读音相似的另一种姓氏有关。

因为战争的胜利,波兰的手工业兴盛起来,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哥白尼的祖先原本在西里西亚地区的哥白尼村世代务农,后来弃农经商,迁到了当时波兰的首都克拉科夫市。

哥白尼家族的成功源自于哥白尼的祖父,他从一个外出经商的农民变成了一个富有的商贾。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学读书时同爷爷有过很多接触。

哥白尼的父亲尼古拉,于1458年来到托伦市,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尼古拉与一个名叫巴尔瓦拉的女孩结了婚,她是托伦城富商瓦兹罗德的女儿,她的祖父当选过托伦城的市长。他们婚后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

哥白尼出生的时候,他那个年富力强的父亲,不仅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十分热心社会活动,积极参加托伦市的政治活动和社会管理。

这样,哥白尼的家庭,不但在经济上富有,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地位,哥白尼出生在幸福欢乐、无忧无虑的环境中。

哥白尼的父亲为了做生意,曾到过世界的许多地方,因此见识很广,而且他又喜欢自然科学,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新思想的人。

尼古拉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还给他们讲述各地见闻,托伦城圣安娜街的这幢小楼房里总是充满着求知的气氛。

童年的哥白尼,随父母生活在圣安娜街的这座房子里。1849年,这座房子被一位商人买下,房子的门面被改建。

因为这座房子离维斯瓦河的码头很近,从自家窗口便能看到维斯瓦河里来往如梭的商船,听见走南闯北的各种号子。

幼小的哥白尼,从自家的窗户往下眺望,能看见满载着粮食、蜂蜜、柏油、石蜡、铜和裘皮的大船,驶向格但斯克海港。有的从格但斯克返回,装载的多是鲱鱼、海盐、衣料,甚至也有来自阿拉伯国家的货物。

在这繁忙的河道里还时常有放木工人流放木排。

当时,船都是用木头做的,每条船上都有大大的船帆,船帆的形状各种各样,大小不一。

在千帆过往的河流中,这些不同样式的船帆就成了一种美妙的风景。

童年的哥白尼,喜欢静静地观察外界发生的一切。这种无声的静静观察,为他日后有目的的天文观察培养了兴趣。

求知欲旺盛的少年

哥白尼3岁的时候经受了人生的第一场悲剧,他家养的那只叫玛丽的小狗突然病了,而且病得非常厉害。

一开始它还耷拉着耳朵,没精打采地在房间里走几步,很快便躺下不动了,吃力地喘着气,浑身颤抖着,显出一副很难受的样子。

幼小的哥白尼蹲在它的旁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多盼望它能好起来,像以前那样欢蹦乱跳啊!

哥白尼眼睁睁地看着玛丽的生命一点一点地逝去,最后它终于完全不动了。

父亲抱起哥白尼,一边安慰他,一边把玛丽生病的原因告诉了他。原来是一种眼睛看不见的小东西钻到了玛丽的身体里,是它们害死了玛丽。“它们坏,我要打死它们。”哥白尼稚声稚气地说。

父亲告诉哥白尼,这些小东西不全都是坏的。其中,有一种可以帮助人,我们吃的葡萄酒、面包都是靠它们的帮助做成的,还有一种就很可恶了,它们不但会钻到狗的身体里,也会钻到人的身体里,使人生病、死掉。

哥白尼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父亲,父亲的话犹如春雨,催生了他心中那求知的种子。

哥白尼的童年,正是父亲最为忙碌的时候。那个时候,不管是生意上还是政治上,他都处于鼎盛时期。

繁忙的生意意味着财富的增加,民众的信任意味着他可能当选为市长:这些都是尼古拉所追求的。他同时忙于经商和从政,也就意味着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

哥白尼的父母虽然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但是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却十分重视。当孩子们学会说话时,母亲就有目的地教他们拉丁语、意大利语等。

哥白尼的母亲跟世界上许多母亲一样,很会讲故事。在哥白尼的童年时代,她是哥白尼的另一位启蒙老师。

哥白尼的母亲是一位严格的母亲,她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不思进取和半途而废。她常常鼓励她的孩子们“要有点志气”,“攀得越高看得越远”。这是母亲最喜欢的格言之一。

在哥白尼还是个穿短裤的小男孩时,母亲就总是天不亮就把哥白尼叫醒,以便尽早开始一天的学习。

母亲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哥白尼5岁的时候,为了使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父亲为孩子们请来了当地最优秀的家庭教师,由家庭教师开始向孩子们传授文化知识。

哥白尼就在家庭教师的引导下,开启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真理追求的心灵之门。

哥白尼很好问,凡事都要自己思考一遍才会相信。对于老师给出的答案,他并非都表示同意,而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紧紧地盯着老师追问:“为什么是这样?”“你怎么知道一定就是这样的?”

尽管这位家庭教师的知识很丰富,但是也禁不起哥白尼这样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追问,很多时候都是尴尬地被哥白尼的问题难倒。

不过,这位家庭教师的性格非常温和,每当他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他就会轻轻抚摸着哥白尼的头发,说道:“孩子,知识是无穷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老师也不一定都知道。你想要的答案,只有等你长大以后自己去追寻和探索。”

哥白尼长大了,到了他七八岁的时候,他变得十分好动,再也不满足于整天待在家里了。他常常溜出家去,到河滨上玩耍,在那里,有很多的水手朋友,可以听詹姆斯老爷爷讲很多好玩的故事。

一天,哥白尼在家庭教师上完课后,就悄悄地跑到河滨去找满脸络腮胡子的老水手詹姆斯爷爷玩耍。

詹姆斯是个老水手,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知道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哥白尼很喜欢听詹姆斯爷爷讲故事。

詹姆斯常年生活在船上,没有亲人,十分孤独,所以,他一看到这个有一头金黄头发、棕色眼睛的哥白尼时,眼里就放射出光彩,感到了生活的乐趣。

詹姆斯一把抱起这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扛在肩上,哈哈大笑道:“怎么来迟了,哥白尼,还像猫似的藏在啤酒桶后。哈哈,看我怎么吃掉你!”

詹姆斯用又黑又硬带着海腥味儿的胡须扎得哥白尼的脸颊又痛又痒。他不住声地咯咯地笑着,挣扎着从老水手文着蓝花的臂膀上出溜了下来。“爷爷,船在茫茫的大海上为什么不会迷路?”“在海上,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飞鱼为什么会飞?”“船开到天边会不会掉下去?”

有些问题詹姆斯解答了,有些问题他也闹不清,只好挠头苦笑,摊开两手,连连摇头说:“哥白尼,这个我也不知道。我说孩子,你小脑瓜里怎么这么多问题呢,把爷爷都绕晕了。”“爷爷,能不能带我到船上去看看?”

哥白尼天真好问,对于一切都感到很神奇。他虽然常常来河滨玩耍,也看过很多的大船,但是还没有真正到船上玩过呢。

因此,对于这种能浮在水面上的大船,哥白尼感到十分的好奇。“行,走吧!”

热心的詹姆斯爷爷禁不住哥白尼恳求的目光,爽快地带他走上舷梯,来到轮船上参观。“这是舵,那是罗盘,那是计程器……”詹姆斯一边抱着哥白尼,一边给他解说。

转悠完,哥白尼懂得了“船在大海上是靠罗盘和星辰来辨认航向”的道理。

哥白尼喜欢蓝色,喜欢大海,喜欢天空。因为蓝色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联想,就像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有一次,从詹姆斯爷爷那里,哥白尼看到了一件神奇的东西。那是一个小圆盘,圆盘的玻璃盖下有一根针,还会动。听詹姆斯爷爷说,这个小圆盘叫方位仪,它能给船带路指方向呢!

回家后,哥白尼意外地在自己家里也找到了一个类似的东西,他惊喜地把圆盘拿在手上,爱不释手地玩起来。

很快他就发现,不管你怎么转动圆盘,那里面的指针总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为了弄清其中的奥妙,哥白尼找来了工具,拆开了这个圆盘,把指针拿了出来。可是这只不过是个涂了颜色的小铁片儿,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次,哥白尼的好奇心给他带来了母亲的责骂。但是他还是从父亲那里知道了那个东西原来叫指南针,是东方的中国人发明的。

为了说明指南针的原理,父亲把哥白尼带到院子里,让他玩陀螺。

陀螺跟指南针有什么关系?

哥白尼的眼中充满了困惑。父亲指着转动着的陀螺对哥白尼说:“旋转着的陀螺有一个特性,它总是使它的转轴指向一个不变的方向,这叫陀螺的定向性,指南针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随父母度假旅游

繁忙的父母没有忘记与孩子们共享天伦之乐,每年生意的淡季,父母总要抽空带孩子们外出旅游或者度假。

哥白尼一家十分富有,他们在维斯瓦河的风景地带有一栋别墅,在老家还保留着原来的房屋。每年的夏天,父亲都会带着孩子们去自己的别墅消夏。

在这里,父亲总会邀请很多的文化名人,与他们一起探讨政治、文化、经济、科学和艺术方面的问题。他们的讨论往往都是自由和随意的,没有固定的主题,也没有严格的思想限定。

这里的每次聚会,都是由一个人提出一个主题,大家就围绕着这个主题各抒己见。这里是学者的聚会,没有政治目的,也没有宗教约束,更没有政治棍棒。所以,参加聚会的人也都非常愉快。

童年的哥白尼当然不可能听得懂大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是对于这种轻松愉快的文化气氛,他却是深深地感受到了,也使他对于科学和文化充满了向往。

暑期来临了,全家人都沉浸在即将去消夏的兴奋状态中。“爸爸!我们今年还是去大别墅吗?”哥白尼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对于夏天,他总是很期待。

父亲摸摸哥白尼的额头,说道:“不!今年我带你们回老家,你的哥哥姐姐们都到过老家,你想不想去看看老家呢?”“哇!爸爸!老家有漂亮的大房子吗?有好玩的东西吗?”哥白尼睁大了自己好奇的眼睛,缠着父亲问。“那当然了,老家还有葡萄呢!”

哥白尼欢快地蹦跳了起来,“有葡萄!”他的小眼睛已经微微地眯了起来,很是向往回到老家。

老家的小村有个葡萄园,葡藤蔓蔓,一串串的葡萄像玛瑙、似珠宝,引人注目,令孩子们垂涎。

在父亲的带领下,一家人乘着马车向葡萄园奔来。一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就是绿地、白羊、葡藤缠绕、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

葡萄园中,长满了大串大串的绿色、玫瑰色的葡萄,飘散着带着淡淡甜味的幽香。每到傍晚,父亲就与孩子们一起在葡萄架下一边吃葡萄,一边讲故事。

在这令人陶醉的环境里,父亲给孩子们说的不是他成功发家致富的故事,而是十字骑士团欺压沿海地区和波兰人民反抗压迫所进行的战争的故事。

哥白尼最喜欢听的就是外公奋勇杀敌的故事,每次听父亲讲的时候他都心驰神往。

在晚霞的辉映下,父亲带着四个孩子在维斯瓦河边散步。那点点的鱼帆、清新的空气、闪光的河水,以及庄稼地里的农民,都让他们感到一种新奇。

兄弟姐妹几人东瞧瞧,西逛逛,玩累了,就在河边的柳树下歇息。“爸爸!十字骑士团为什么要侵犯我们呢?”

几个孩子小鸟依人般围在父亲的身旁,缠着父亲讲故事。

父亲听了孩子们的问话,不禁长叹了一声,静心听了听远处的蜂鸣、蛙叫和羊群的“咩咩”声说了起来。“十字骑士团是德意志天主教的军事组织。他们原来是僧侣,因要把伊斯兰教驱逐出耶路撒冷而组成了东征巴勒斯坦的十字军。他们占领了波兰,并建筑了一座防御堡垒,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托伦城。十字骑士团欺压沿海的人民,我们自然要和他们斗争。”“那我们的外公,也和十字骑士团打过仗吗?”

靠在父亲身后的哥白尼,一脸好奇地问。“是的。你们的外公曾任托伦市议员,后任市议长,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坚决反对十字骑士团,参与筹备了反对十字骑士团起义。这次起义拉开了13年战争的序幕。你们外公在马尔堡和瓦辛亲自参加了战斗,还在战斗中负了伤。为了支援战争,他把自己的财富全部借给托伦城使用。”

父亲有时候也会带孩子们去东欧一些国家旅游,和孩子们一起领略风景胜地、文化名城的风光。有时候也会去海边度假,让孩子们看看大海的广阔。

随父母度假和旅游,给哥白尼带来了许多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耳濡目染中,父亲的气度和风采,世界的美好与复杂,知识的丰富与多样,等等,都给哥白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受早期教育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哥白尼就7岁了,他到了需要接受全面教育的时候了。

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波兰和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一样,都在经历两个时代的更替。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和发展。文艺复兴、远洋航运和宗教改革,深深地影响着整个欧洲。

神职人员已经失去了对知识的垄断权。在这方面,国王的功劳最大。这位本身似乎是文盲的国王陛下对于科学不是一般的推崇,是他创建了最早的大学之一。

对学习知识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市民阶层。贵族在这一时期也抛弃了所谓知识会削弱战斗力的偏见,以丝毫不亚于对弓箭的兴趣同笔墨打起交道来。

于是,从国王到平民,都很重视教育,波兰的学校像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地在波兰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成长起来。根据记载,当时的波兰王国,大约每千人就拥有一所世俗学校或者教会学校。

托伦城自然也不例外。早在哥白尼出生以前,托伦小学就有一些教师对天文学很感兴趣,热心的教师把当时一些天文学的著作带到了托伦这座城市。

幸运的是,哥白尼的邻居康拉德·格塞伦就是这样一位热心天文学的人,他曾经把一些关于天文学的著作贡献给学校。

小小的哥白尼很喜欢到格塞伦的家中去玩,他俩便东南西北地聊起来。哥白尼歪着脖子倾听,像一块海绵一般,吸吮着知识的养料。“哥白尼,你喜欢天文吗?”格塞伦摸摸哥白尼的头,柔和地问道。“喜欢,当然喜欢。能知道天上的故事,多好玩呀!”哥白尼天真地回答。“那你读书了吗?”“还没有呢。不知道爸爸会怎么安排。”“还是上学校好!上我们圣杨学校吧!”

重视孩子教育的父亲决定送哥白尼去正规的学校读书,让他既接受必要的文化教育,又接受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480年秋天,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被父亲一起送到了圣杨学校读书。

这所学校的校长原本是哥白尼的舅舅瓦兹罗德。他大学毕业以后,曾经留学意大利,并且在波罗尼亚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回国以后,瓦兹罗德在托伦办起了学校,亲自担任校长。没过多久,他又转到教会去工作。瓦兹罗德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很快就当上了神甫。后来,他又被罗马教皇亲自任命为瓦尔米亚地区的大主教。

舅舅是一位人文主义者,思想开放,提倡新学。他虽然日理万机,但是对于两个小外甥的学习还是很关心,嘱咐后来的校长格塞伦要悉心照顾他们。

而这所学校现在的校长原来就是哥白尼的邻居格塞伦,从此哥白尼只要一有时间就往格塞伦的家里跑。

为了方便孩子们就近入学,有钱的父亲又在托伦小学旁边买了一所房子。

新房子前面是宽敞的大街,后面是维斯瓦河,距离学校又很近。这样一来,哥白尼兄弟既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读书,又可以随时得到家人的关注和照顾。

当时,“文艺复兴”的光芒正在照耀着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是欧洲在14世纪至16世纪出现的一个灿烂辉煌的文化运动,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艺复兴”反对中世纪的封建思想束缚,反对传统教条和旧的权威,在科学和艺术等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学识广博和为人类文明史作出卓越贡献的伟人。

哥白尼就生长在这个时代,并成为璀璨群英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哥白尼所上的圣杨学校也出现了文艺复兴的迹象。学生一进校门,就要学习三门人文课程,即必须学会用拉丁文读书和写字,以及掌握基础数学。

因为印刷术尚未普及,印书费用昂贵,当时几乎没有教科书,学生们上课必须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记在脑子里。

这样一来,勤奋好学的哥白尼就养成了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放学的时间一到,哥白尼总是跑到最前面,高兴地把当天所学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他的记忆力很好,几乎能把课堂上所学到的内容都准确无误地复制出来。

哥白尼喜欢观察和思考问题。一天,家里丢了一把银匙子,那是母亲结婚时的陪嫁,因此母亲特别看重。

母亲里里外外找了几遍,毫无踪影,于是便认定是孩子们弄丢的。

哥白尼感到十分委屈,但又不明白,既然大家都没有拿,银匙子也不生脚,它会在哪儿呢?

于是,哥白尼便开始认真察看厨房的每一个角落。碗架里、油桶后、柴堆里,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哪儿也没有银匙子的踪影。

厨房里静悄悄的,这时从什么地方传来了一种极细小的声音,哥白尼仔细地听了一会儿,便向通往后院的门走去,就在门槛旁他终于找到了那把银匙子,而窃匙者竟是一群白蚂蚁。

白蚁正在门槛底下的小洞里出出进进地忙碌着,那把银匙子面目全非地躺在门边,匙子已缺了一大块,一些白蚁还伏在匙子上咬啮着。

白蚁的牙齿能咬得动银匙子?

哥白尼很感兴趣地伏下身子,仔仔细细地看起来,完全忘记了他寻找白蚁的初衷。

原来,白蚁是先从嘴里吐出一些液体,使银匙子的表面变得像面粉一样疏松,然后才一点点地把它吃下去的。它们的胃口真大,一个晚上几乎就把一个匙子啃得差不多了。

哥白尼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叫了起来。他找来了爸爸,与爸爸一起跟踪追击,在后院的墙角下找到了白蚁的老巢,抓住了那批长翅膀的 “窃贼”。

随后他们把“窃贼”放进一只小坩埚,下边点起火,对那些“窃贼”执行死刑。几分钟后,在坩埚底部,果然发现了一层银子。“爸爸!那从白蚁嘴里吐出的是什么液体?它们为什么能够使银匙子变软呢?”“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我猜测应该是一种带有腐蚀性的液体,它把匙子腐蚀之后才使得它变软了。孩子,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就好好学习吧,我想书本会给你答案的。”

父亲的话并没有使哥白尼沮丧,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他对未知事物的兴趣。

正是他这种旺盛的求知欲,使得哥白尼在日后不断地探索,最终解开了天文学上的一大奥秘。

痛悼父亲早逝

当时波兰的学校教育,受到了科学发展和教会势力的双重影响,从开设的课程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学校一方面开设数学、天文学、历史等学科,另一方面又开设神学等,教学日程必须按照教会日历。

要想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学好知识,首先需要有过人的记忆力,其次需要上课精神集中,此外还需要开动脑筋。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才可能准确掌握教学内容。

哥白尼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每次考试,看见儿子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父母总是沉浸在幸福欢乐的海洋里。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不幸降临了。哥白尼10岁那年,一场瘟疫在托伦城流行,终日繁忙、抵抗力差的父亲不幸也染上了瘟疫,持续高烧不退。

母亲请来了当地最好的教士给父亲看病,然而,没有一种药物能够为他解除高烧。

那时候,由于教会的专制统治,科学成了神学的奴婢,只有为神学的合理性寻找依据、与神学有关的学科可以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几乎可以说没有。

因此,5世纪至11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代。从12世纪起,随着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被发现,欧洲的学术研究才开始复兴。

但是,由于教会的统治依然很严密,科学发展的步履仍然十分艰难。

当时的医学是非常原始的,占星术、巫术和宗教迷信还在医学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

在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医学文献中常用“妖魔”解释疾病,疾病被视为一种邪恶的精灵,医生因此往往用吐药、泻药或使人难受的药物来驱除病魔,有的甚至使用符咒等迷信手法来达到目的。

欧洲当时盛行的基督教吸收了这些不科学的思想和做法,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的创造者。上帝施人以恩,也惩罚不敬神的人,疾病就是上帝对罪人的一种惩罚。

因此教士到来后就在病人的床前向上帝祈祷:“主啊,饶恕这可怜的罪人吧!万能的主啊,他将忠诚地服侍您,以清洗他的罪孽。”

可是,在几天后的暗无天日的一天里,父亲从早到晚痛苦地呻吟,全身抽搐。傍晚时分,他才平静了下来。

抢救的医生摇摇头说:“他走了!上帝保佑!”

母亲扑在丈夫身上,号啕痛哭:“尼古拉,你怎么就这么走了,让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啊!”

四个儿女也在父亲遗体旁,痛哭不止:“爸爸!你不能死,你回来啊!回来呀!”

悲天动地的哭声,令人撕心裂肺,谁人见了不落泪,哪个听了不伤心。

在全家悲痛不已的日子里,哥白尼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在人多的时候,哥白尼从不落泪,帮助妈妈干事。一个人的时候,他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泪水就一个劲儿地往下流。

要知道,这是1483年,他才10岁啊!少年丧父,可谓人生之一大不幸了!

哥白尼时常一个人怔怔地发愣,他在想一个个难解的问题,真是斩不断,理还乱。

父亲的病逝,使10岁的哥白尼产生极大的震动,心中产生了一种怀疑上帝的惊人想法。

那个给父亲看病的教士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总归是得罪了上帝。上帝是宇宙的主宰、万物的创造者,人人都要听从上帝的命令。

上帝创造了人,给了人肉体,又给肉体创造了灵魂。父亲的死是因为他的肉体和灵魂要回归到上帝那里去了。“大人说,瘟疫是神为了惩罚那些罪恶的人才降临的,可父亲是虔诚的教徒、难得的人才,为什么也遭此厄运?”

哥白尼不太相信教士的话。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他见义勇为,乐善好施,为托伦城人出策出力。

更重要的,教士说上帝把灾难降给人类,是为了惩罚不敬神的人,可是爸爸是个敬神的人,为什么也得受难呢?

看看周围每天要发生许多不幸的事,难道这都是上帝的意旨?

哥白尼望着蓝天上数不清的星斗,问也得不到回答,只有自己心灵之星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落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上帝住在天上,所以哥白尼决定要一辈子研究天空,使人们不再对神秘的天空望而生畏。

就这样,父亲的早逝成了哥白尼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这个阶段,他早早立志献身天文学,并且为了探索天文学的奥秘而终生努力。

抉择人生方向

这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家庭。父亲的死并没有把家庭击垮。坚强的母亲挑起了抚养孩子、管理家庭的重担。

料理完父亲的丧事之后,这个家庭又恢复了正常。哥白尼和哥哥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去读书,两个姐姐也都继续到修道院学习《圣经》和封建礼节。

丧父之后的家庭,一切又都井然有序,每个人都在默默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可是,灾难又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家庭身上。

哥白尼和哥哥、姐姐们还没有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母亲也不幸染上了瘟疫,不久之后便不治身亡了。

哥白尼和他的哥哥、姐姐成了孤儿。

这一次,这个家庭是真的塌了天了。父母双亡,留下四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个家又该何去何从呢?

当时,哥白尼的舅舅还远在罗马,顾不上前来照顾他们。眼看着这个家庭就要垮掉,幸好这个时候,哥白尼的姨妈及时伸出了援手。她住到了哥白尼家里,承担起了管理家务、照顾孩子的责任。

孩子们在姨妈的照顾下,总算是渐渐地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虽然他们并不缺少钱财,但是却再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了。

原本欢快的家庭一下子就变得异常冷清,大房间空荡荡的。哥白尼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他再也不像以前爱动,而变得沉默寡言了。

父母双亡,对于四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啊。这使得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结束了。

哥白尼的大姐生性忧郁,她不堪世俗的烦恼和痛苦,还是选择了修道院。

哥白尼的二姐性格和大姐迥然不同,她觉得自己的两个弟弟都是喜欢学习的人,将来如果好好读书的话,一定会有出息的。况且姨妈家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如果还要带这样四个孩子的话,对于她们一家来说,压力岂不是更大了吗?

大姐性格柔弱,而两个弟弟年纪还这么小,她身为姐姐,一定要为这个家庭承担起责任。

二姐决定要嫁给一个富商。“什么?你要嫁给富商?这怎么可以!你才多大呢!”

姨妈听说二姐要嫁给富商之后,忍不住抱住二姐痛哭起来。哥白尼和哥哥的拳头也都握得紧紧的,揪着二姐的衣裳一个劲儿地哭。

两个姐姐被安置之后,这个家庭就剩下哥白尼和哥哥了,而这个时候,他们的舅舅瓦兹罗德终于来到了他们身边。

舅舅乌卡什·瓦兹罗德的官邸位于风景如画的韦纳河畔,虽然是一座漂亮的防御性建筑,但并不显得呆板单调,宽大的窗子为整个城堡增添了明快的色彩。

通过护城河上的吊桥才能进入城堡的内院。庭院的周围是两层围廊,二层楼上住着主教和他的两个外甥及其随从人员,那里设有小教堂、图书馆和餐厅。

这座豪华的城堡,显示出主教是一位有雄心和抱负的人。

对于如何教育和培养这两个小外甥,成了瓦兹罗德心中的一个矛盾:是把他们培养成神职人员呢,还是让他们继承父业成为商人呢?舅舅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瓦兹罗德是一个十分民主的人,他从来不会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有一天,瓦兹罗德把哥白尼和他哥哥安杰伊叫到跟前,对他们说道:“孩子,对你们父母的事情,我很难过。但是现在悲伤已经过去,你们要重新打起精神,好好走以后的路,知道吗?”“舅舅,我们知道。”哥白尼和哥哥异口同声地说道。“那很好。现在舅舅问你们,你们是想要和你们的父亲一样做一个商人呢,还是想和舅舅一样做一个神职人员呢?”舅舅语气和蔼地问道。

父亲高大的形象又一次出现在哥白尼的心中,他也想过要做一个商人,就像父亲那样,成为人人仰慕的人。

但是另一个声音告诉他,他需要研究天上的星星,他要去揭开宇宙的秘密,他要看看天上到底有没有上帝的存在。

哥哥安杰伊问道:“舅舅,做商人有什么好处呢?”

舅舅轻轻抚摸着安杰伊的脑袋,说道:“你这个小滑头,如果做商人呢,就像你们父亲一样。如果经商成功,就能获得很丰厚的回报,有了钱以后就可以参加社交活动,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那神职人员呢?”“舅舅不就是一个神职人员吗?呵呵,神职人员有社会地位,有固定的收入,被人们尊敬。”“那么,做商人和做神职人员各有什么坏处呢?”

舅舅把两个孩子抱了起来,让他们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温和地说:“神职人员呢,可能赚的钱没有商人多。但是商人呢,可能赚的钱很多,但是风险也一样很大,万一经营失败,可能就家破人亡,什么都没有了。舅舅比较倾向于你们做神职人员,这样安稳一些。不过舅舅不会替你们选择。现在你们自己考虑一下,想要做什么呢?”

哥白尼想都不想就说道:“舅舅,我想做神职人员。”

哥哥安杰伊考虑了一下,然后也决定听从舅舅的建议,说:“我也是。”

舅舅开心地摸摸两个小外甥的脑袋,说道:“要想从事神职工作,就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很高的学位。从明天开始,你们两个就去海乌姆诺学校读书吧。”

海乌姆诺学校是当时波兰最好的中学。在舅舅的培养下,哥白尼开始走上了一条辉煌的道路。

求学生涯

勇者并不是蛮勇。凡见义不为为非勇,欺凌弱小为非勇,贪图便宜、使乖取巧、自私自利皆为非勇。——哥白尼

接触天文学知识

舅舅瓦兹罗德为了让两个小外甥专心致志地学习,为他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

进入海乌姆诺中学以后,哥白尼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小天地。这里有宽敞的教室、丰富的藏书,有可以用于观察天文的高台,也有知识渊博的老师。

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由于受到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在这所全波兰最好的中学里面,课程之丰富让哥白尼眼花缭乱。

学校的必修课程有神学、法学、拉丁文等,选修课程有天文学、逻辑学、地理、意大利语等。

优良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知识一下子就把哥白尼深深吸引住了,哥白尼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的知识海洋中。

哥白尼逐渐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开始渐渐地忘却了父母双亡带来的痛苦。他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了少年人的活力,走路都昂首挺胸的,脸上也开始挂着淡淡的笑容。

海乌姆诺学校还是和哥白尼以前上过的圣杨小学一样,老师的课本都是不发的,学生只能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学习。哥白尼还是一如既往地将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

唯一遗憾的是,他不能在下课之后把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再一五一十地复制背诵给母亲听了。而舅舅的工作十分繁忙,也没有时间来听哥白尼背书,这使得哥白尼有点抑郁。

哥白尼善于思考,不管是什么课程,他总会提问,而且问的问题都很巧妙,让老师都觉得很有意思。渐渐地,所有的老师都喜欢上了这个好问的学生。

同学们对哥白尼更是友好,因为他们没有哥白尼那么好的记忆力,而且老师上课用的都是拉丁语,有些同学听不懂拉丁语,有些同学虽然听懂了,但是却不能用拉丁语快速熟练地做笔记。

整个班级只有一个天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刚刚转学过来的哥白尼。哥白尼在5岁的时候妈妈就开始教他拉丁语,在圣杨小学的时候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来到海乌姆诺学校以后,学习还是很轻松,并没有一般学生转学之后所遇到的困扰。

学校里有一位教天文学的老师沃德卡,他十分喜爱哥白尼,时常给他“吃小灶”,请他在课后到他家去做客,一起做天文仪器,一道探讨天文知识。

沃德卡老师的桌案上有一台天文仪器日晷,也叫日规,是古代的一种利用阳光的照射角度来测定时间的仪器。“沃德卡老师,这是你自己做的吗?”哥白尼用惊羡的口吻问。“是啊!你喜欢吗?你如果想要的话,就给我做助手,我们一起做一台,做成的话就属于你了。”“是吗?那太好了!不瞒您说,我早就对您这台日晷眼馋了呢!”

哥白尼爽快地说。

此后,师徒俩就协同作战了。他们计算、核准,又削又雕,没几天,第一台日晷便制作出来了。

哥白尼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端详着,抚摸着,像是欣赏一件珍宝似的。他向老师投去感激的目光,下定决心,一定要向天文学的峰巅挺进。

这样,老师的表扬和赞赏,同学们的友好和欢迎,让哥白尼在第一时间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之中。

大家都乐意和哥白尼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研究问题,这些也都加强了哥白尼对知识的热爱。

但是伴随着哥白尼学习的深入和知识储备量的增加,他提的一些问题就连老师也回答不了,或者说不愿意回答了。“老师,托勒密的地心说有科学依据吗?”“老师,地心说是怎么被证明的呢?”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它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行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行,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球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这本来是天文学的一种观点,但自基督教成为欧洲官方的宗教后,托勒密的“地心说”就被基督教所利用。因为基督教认为地球是上帝创造出来给人类居住的,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地球的内部是地狱,宇宙的外边是天堂,天堂是上帝居住的地方。

托勒密的“地心说”正符合基督教的观点,因此被认为是绝对正确的学说。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欧洲的人们一直信奉着托勒密的学说,地心说已经深入人心,谁要反对,谁就是基督教的敌人。

哥白尼的问题直接针对托勒密的地心说,难怪会碰壁。在当时教会统治天下的年代,又有谁愿意回答这类敏感的问题呢?

哥白尼在学校中遇到了挫折,回家之后又不敢和舅舅说,一段时间以来就显得很抑郁。

一天,舅舅回家,看见哥白尼一个人坐在窗户前发呆。他轻轻地走了过去,问道:“哥白尼,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发呆呢?在想什么问题呢?”

哥白尼抬头一看,原来是舅舅回来了,便郁闷地说道:“舅舅!我最近问老师们一些问题,可是老师都不愿意回答。”“哦?是什么问题呢?说出来给舅舅听听,我帮你解答解答。”

舅舅瓦兹罗德在天文学、神学、数学、法学等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听说哥白尼是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而闷闷不乐,他感到培养这个爱好读书的孩子的责任很大。

于是,哥白尼就把自己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给舅舅说了一遍。

瓦兹罗德是一个进步的神学家,他提倡新学,具备一定的先进思想。虽然他本身是教会的大主教,但是对于教会某些现象,他也是看不惯的。

舅舅很喜欢哥白尼,他一五一十地把哥白尼的疑问给解决了。从那以后,哥白尼只要在学校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回家问舅舅。

舅舅就像是一个超容量的图书馆一般,他的知识量无穷无尽,仿佛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不管哥白尼遇到什么问题,舅舅都能够帮他解决。

渐渐地,哥白尼在舅舅身上找到了父亲的影子,他开始越来越信任舅舅,有什么事情也都愿意和舅舅商量了。

舅舅觉得这个孩子很有灵性,培养得好,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作为。于是,他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哥白尼,愿意多花一些时间和哥白尼讨论,以便让哥白尼受到更大的启发。

受到革命思想熏陶

瓦兹罗德本身是大主教,在“政教合一”的年代,舅舅在社会上很有地位,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聚会请帖。

舅舅也和父亲一样,喜欢参加社交活动,每个星期舅舅都会带上哥白尼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

舅舅的朋友很多,有诗人、神父、学者等。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一些时政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产生的新现象。

小时候父亲带哥白尼去消夏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活动,但是哥白尼因为年纪太小不能理解。现在哥白尼渐渐地长大,开始听懂了这些大学问家们的谈话,并且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中学习不到的知识。

哥白尼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有时还好冲动,人们感到他是一个可交的人。

在舅舅的朋友中,有一个叫做卡利玛和的人。他是意大利著名的诗人和革命家,因为秘密筹划推翻腐朽的罗马教廷而被教皇下令逮捕,从意大利流亡到了波兰。

波兰国王是一个开明的君主,他收留了卡利玛和,并且聘请他担任自己的顾问和王子们的拉丁文教师。这样,卡利玛和就在波兰定居了下来。

有一天,舅舅将一位客人带回了家中,对哥白尼介绍道:“来,哥白尼,舅舅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你卡利玛和叔叔。”

卡利玛和?眼前这位一脸精神气的中年人就是那个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卡利玛和吗?“您好,卡利玛和叔叔。我听舅舅说起过您。您的诗真是让人陶醉啊!”哥白尼有礼貌地打着招呼。

卡利玛和温和地说道:“你好呀,年轻人!我也知道你,你可是你舅舅的心肝宝贝啊。”

不一会儿,卡利玛和和哥白尼就欢快地聊上了。卡利玛和听说哥白尼很喜欢天文学时,他的双眼中闪过一丝诧异的光芒,说道:“你这么小就喜欢天文学,这可真了不起。那么天文学的两大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不知道,我刚刚接触天文学,只是平时喜欢看一些天文学的作品,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叔叔教我。”哥白尼说道。“嗯!很好,诚实谦虚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卡利玛和先是赞扬了一下哥白尼,然后严肃地说道,“天文学有两样至关重要的法宝,你一定要记住,一个是数学,一个是观察。”“天文学的观察对象是天体运动,如果没有准确观测,就不能知道天体运动变化的具体过程。同样的,如果没有数学计算,也不可能找到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年轻人,天文学是一门意义重大的革命科学,现在在天文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由托勒密建立的地心说。但是近些年来,尤其是意大利那边兴起的文艺复兴以来,出现了很多新的观察结果,而这些结果却无法用托勒密的学说去解释。所以在未来的某一天,地心说会被一种新的学说所代替,你明白吗?”

卡利玛和话锋一转,突然之间将话题说到了托勒密的地心说上面。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

当哥白尼听到会产生一种新的学说代替托勒密的地心说的时候,眼眸中竟然闪烁着一种炽热的光芒。

哥白尼点头说道:“我知道的。”“研究天文现象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切记不能急躁,既要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也不能盲目相信。记住一句话,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卡利玛和不愧是一名优秀的革命思想家,他的话语间带有强烈的革命主义思想。很显然,他对于当下教会禁锢思想,一些学者不讲事实、不做观察,盲目推崇托勒密地心说,只为宗教而服务的现象,是看不惯的。

哥白尼恭敬地说道:“我一定会牢牢记住先生的教诲。”

卡利玛和拍拍哥白尼的肩膀,说道:“年轻人,你已经长大了,这个世界的明天还要依靠你们来支撑。你叔叔已经在克拉科夫大学为你做好了一切准备,等你毕业以后,就去那里读书吧。好好读书,别辜负了我们大家对你的期望。“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你既然走上了这一条路,就一定要相信自己,千万不要有所畏惧。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相信你的未来一定会有一番很大的作为。”

卡利玛和用热切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个饱含求知欲望的少年。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哥白尼能够听进去几分,但是他相信自己已经为他指明了道路。

有了进步的社交和社会名流的教诲,再加上舅舅的精心培养和卡利玛和的指点迷津,少年哥白尼很快就领悟到了其中的关键。

哥白尼在少年时期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沿着这条路不断地走下去,终于打破迷信,寻找到了真理。

前往克拉科夫求学

1491年秋天,哥白尼以优异的成绩从海乌姆诺中学毕业了。这一年,哥白尼刚满18周岁。

毕业后,舅舅把哥白尼送进了克拉科夫大学。舅舅为培养这个聪慧的外甥,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为了把哥白尼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瓦兹罗德为哥白尼选择了最好的教育环境。

大学生活的开始,是哥白尼一生中的转折点。

当时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从瓦尔米亚主教官邸出发,到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要去的克拉科夫大学,路上约花两周的时间。

正值深秋季节,秋风裹挟着树叶,吹落到路边,铺起了一道树叶路。马车车轮碾在树叶铺就的路上,发出“飒飒”的声响。“哥白尼,你还记得爸爸活着的时候,带咱们去首都克拉科夫的情景吗?那儿有壮观的瓦维尔王宫,有各界的社会名流。这回咱们要去那儿上大学,爸爸要是知道,他该多高兴啊!”哥哥安杰伊既兴奋又伤感手抚胸膛对弟弟说道。“记得,当然记得。我真想快点到达那美丽的城市,到当年爸爸去过的地方走一走。”

兄弟俩充满了激情,满怀着憧憬一路上观看着沿途的景致,兴奋地交谈着,似乎忘却了旅途的劳顿。过了十来天,他们终于来到了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克拉科夫。

走到街上,看到的是雄伟的宫殿和豪华的民宅,听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语言。克拉科夫大学当时正值兴旺时期,以其崇高的声誉召集了各地青年。

克拉科夫大学,后改称雅盖隆大学,在当时已经闻名遐迩。当哥白尼进入这所大学时,它已经130多岁了。

1364年,波兰国王卡齐米日·维尔基修建了这所大学。这是继布拉格大学之后,中欧的第二所大学。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故乡,意大利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波兰也在其列。克拉科夫大学作为中欧的第二所大学,它的建筑规模也都是仿造意大利大学而建设的。

根据罗马教皇的旨意,克拉科夫大学设立了六个民法研究院、三个神学研究院、两个医学研究院和一个人文学院。

学校的管理体制十分民主,大学校长经过教授会民主选举,只有德高望重的大学教授才有选举的资格。

克拉科夫大学在坚持教授治校的同时,实行民主管理,每一位神职人员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意见。

克拉科夫大学的教授们很熟悉欧洲大陆上的一切新潮思想和学术动态,对当时的主流思想都有很深刻的把握和理解。

有了自己的大学,不仅给国王脸上增添了光彩,也为国家培养了知识人才。哥白尼的舅舅瓦兹罗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瓦兹罗德之所以将哥白尼和安杰伊安排在克拉科夫大学读书,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

瓦兹罗德本身就毕业于克拉科夫大学,在这里有他的导师和同学、朋友,况且他的挚友卡利玛和也在克拉克夫大学教书。这样一来,就能够很方便地拜托他们照顾好哥白尼兄弟。

哥白尼对于舅舅的安排也很满意。一方面克拉科夫大学名气大,学风好,乃是当时波兰最大的学术摇篮;另一方面,他小时候在这里生活过,对于这座城市,他也有着一定的感情。

更何况,哥白尼的二姐还生活在克拉科夫。

马车带着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缓缓地停在了二姐家的门口。当年二姐为了减轻姨妈家的压力,毅然选择了嫁给一位有钱的富商,而现在,很多年过去了,哥白尼终于能够再次见到自己的二姐了。

二姐夫果然是个富豪,和当年哥白尼的父亲一样,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他的房子很气派,宽阔的大街上,一幢房子耸然挺立,大门的两侧各有两根大柱,显得十分气派。

马车刚在门口停下,早已经接到消息的二姐就飞快地迎了出来,拉住哥白尼和安杰伊,深情地说道:“哥白尼、安杰伊,能够看见你们我真是太高兴了。来,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你们的二姐夫。”

二姐夫是一个身材很健壮的男人,他微笑着说:“你们两个就是哥白尼和安杰伊吧!快请进吧。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有什么需要就直接和我们说。”“谢谢二姐夫。”

看得出来,二姐现在过得很幸福,二姐夫也是一个很和气的人,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真心为二姐能够幸福感到高兴。

分开几年的姐弟三人终于在克拉科夫市相聚了,但是哥白尼并没有按像二姐所安排的那样住在他们家里。为了安心学习,他们坚持居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中,开始走上崭新的求学之路。

立下终身志向

克拉科夫大学管理民主,教学严谨。在治学方法上,克拉科夫大学实行的是文理并重,不管是学文还是学理,第一年的新生都必须到文学院注册,先学习一年的文学课程,奠定了必要的文学基础之后,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

哥白尼来到克拉科夫大学之后,首先需要选择的就是自己要学习什么专业。

哥白尼的兴趣广泛,他从小就喜欢各种知识和文学艺术,不管是数学、神学、法学还是天文学,或是音乐、美术、文学等,哥白尼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年,哥白尼的父亲遭遇瘟疫死去的时候,他曾经想过要去学习医学当一名医生。年少的他曾经单纯地想到,如果当时社会上有一名医术超群的医生,也许爸爸妈妈就不会死了。

但是哥白尼最喜欢的却是天文学,而卡利玛和先生曾经说过,要想学好天文学,就必须要掌握好数学知识,所以数学也成了哥白尼必须学习的知识。

选择天文学的话,就必须要面对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那就是就业问题。在当时,选择天文学的人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却是少得可怜。

所以哥白尼经过一番权衡之后,决定先研究法学和医学,然后再学习天文学。学习好医学和法学,就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解决了生存问题。

这样,再去研究天文学的话,就可以做到无后顾之忧,就能够一心一意安心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克拉科夫大学十分注意整治校风。学校规定,大学生见到院长要脱帽屈膝致敬。哥白尼开始对学校的严格制度感到惊讶,后来也逐渐习惯了。他见到师长总是脱帽致意,毕恭毕敬。

当时的大学生都住校,可以说是过着半修道院式的生活。当然贵族子弟可以在城里单独租房住,但必须在某位教授的监督之下。

哥白尼和哥哥虽然有能力租赁私人住宅,而且他们的二姐和二姐夫也曾经邀请过他们住在他们家里,但他们还是选择住在学生宿舍里。

在当时,拉丁语是世界性的语言,就如同今天的英语一样,来自全世界的学者在克拉科夫大学交流都是使用拉丁语。有了语种上的优势,哥白尼可以和来自世界的学者们交流。“哥白尼,你真行,和谁都能打交道。”朋友们俏皮地称赞。

哥白尼只是微微一笑作答。他心里明白,这大概要归功于舅舅经常带他一道去参加社会活动。

克拉科夫大学中人数最多的系是天文学系。克拉科夫大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只有获得硕士学位和起码教过两年课的,并且是法律、神学或医学这样一些高级系毕业的学生才能成为天文学系的正式教员,从而享有充分的选举权。只有从事教学工作满四年的人才有资格担任该系的主任。系主任一般每半年选举一次,一年选举两次。

新当选的系主任要宣誓遵守学校规章,监督学生认真学习,并把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全部呈报校长。系里的每位讲师必须教授两门课程,即阅读课和练习课。

学生为了能通过期末考试,每天有义务起码上两堂课;为了获得最低的学士学位,起码要用两年时间读完11门课程,尤其是要学会分析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从综合性大学问世起,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就一直被作为大学不变的教材。

在克拉科夫大学,讲授量最多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也称作辩证法。要想获得更高学位,譬如硕士学位,必须在38个月内学完亚里士多德的9本著作,如《伦理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等。

此外,还依据几百年前的教材讲授拉丁文语法和修辞学,教学生掌握异常复杂的教会历法和学会计算日期不固定的宗教节日,譬如复活节和降灵节等。

作为克拉科夫大学的学生,在学习神学和法律学之前必须做的艰苦的准备工作是需要提前掌握天文学、星占学、算术和乐理知识。

这样看来,克拉科夫大学的负担还是很重的,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所大学只有极少数学生才能坚持到底获得学位的原因。

而哥白尼则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成为这些坚持到底的学生中最为璀璨的一位。

哥白尼在大学一年级学习了拉丁语、波兰语、意大利语、罗马史、神学、法学、哲学和逻辑学等多门课程,为他后来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尽管在入学的第一天哥白尼就坚定地选定天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对于学校安排的文学科的课程,他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学得很有兴趣。

哥白尼的兴趣广泛,他喜欢诗歌,也喜欢语言艺术。他知道,只有掌握多门语言,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排除语言障碍。

在当时,出国留学已经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哥白尼的舅舅瓦兹罗德就曾经到意大利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哥白尼把大学第一年的课程,当成是日后打基础的必备条件。在学习中,他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并且逐渐产生了对传统理论的叛逆心理。

这种心理发展到最后,就成了全面否定托勒密的“地心说”。

到了大学第二年,哥白尼开始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他把精力主要放到了数学、天文学、法学和医学等学科身上。

在当时,宗教神学统治世界,学习和研究天文学,目的并不是要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而是为了巩固统治和实际生活需要。

一方面,教会需要天文学家准确地计算所有不同节日在具体年份的准确日期,需要编制日历和从事非常复杂的时间统计工作。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培养“占星术士”。

所谓“占星术士”,就是依靠观察形势变化预知祸福的人,他们通常是由王室、高官和军队培养。

有名的占星术士又被称为占星学家。他们对于天体星辰的观察和对祸福的预测,被称为占星术。

绝大多数学习天文学的人,都是希望能够通过掌握占星术而成为国王或者高官们的座上宾,享受功名利禄。

但是哥白尼的目的和他们迥然不同,他纯粹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他想要揭开天体运动的真相,想要研究天体运动的规律,而并非将它视为谋生的手段。

1492年,就在哥白尼就读大二的这一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与这个惊世的地理大发现相映生辉的,则是天文学的进展以及与航海业之间紧密相连的联系。

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显示了天文学和导航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消息传到克拉科夫之后,世人震惊了,而作为指导哥伦布前进的天文学,也在这一时间以极其快的速度发展了起来。

导师的深刻影响

哥白尼求学克拉科夫大学期间,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其中对他影响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天文学导师沃伊切赫。

沃伊切赫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在克拉科夫大学,他担任数学和天文学教授,同时他还是一位具有新思想的人文主义者。

哥白尼自从认识了沃伊切赫教授以后,他最爱上的就是沃伊切赫的课。沃伊切赫在授课中,善于把学生的数学爱好同天文学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

沃伊切赫讲起课来,旁征博引,视野宽阔,并不限于所授的专业。他写了一些天文理论,还编制过天文历表。

沃伊切赫对于陈腐的谬见给予毫不留情的批评。他敢于提出一些大胆的假设和创建,许多观点都是学生们闻所未闻的。

这些都开拓了哥白尼的思想,为哥白尼日后敢于全盘否定托勒密的“地心说”埋下了种子。

沃伊切赫喜欢讲月亮,他曾对月亮进行过多次观察。在常人眼里很平常的月亮,到了他的嘴里便变得趣味盎然。

哥白尼清楚地记得,他上的第一堂课讲的就是月亮。“同学们,很高兴今天又能给大家上天文学课,今天我们的课程是讲述月亮的秘密。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先问你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当月亮围绕地球转圈子时,你们觉得它的轨道是什么形状?第二个问题是:你们看到过月亮的后脑勺吗?好了,请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告诉我答案。”

沃伊切赫教授刚提完问题,教室里就像开了锅,响起了各种争论声。

沃伊切赫教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是大家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大家一时之间都觉得很奇怪,教室里纷纷攘攘,到处都是议论声。“月亮的轨迹是圆形的吧,这个书上都这么说的。”“是的,托勒密的学说也是支持月亮的轨迹是圆形的。”“可是我怎么就没有看见过月亮的另一面呢?”“是呀!从小到大,月亮好像就是只用一面对着我们。”“我听说沃伊切赫教授研究月亮十几年了,难道是他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我猜一定是这样的,肯定是沃伊切赫教授有研究成果了。”

同学们争着、吵着。沃伊切赫教授笑嘻嘻地听着,等大家说够了,他才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说道:“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回答我的问题?”“我来。”

哥白尼早就等不及了,他相信他的答案是最有道理的,因此很想第一个起来回答问题。

哥白尼信心十足地说:“月亮走的轨道一定是圆形。”

这个答案没什么稀奇,前面好几个人都这样说。可是别急,他还有下文呢,这才是他最得意的。等大家静了下来,哥白尼才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他最得意的那句话——“因为古人说过圆是完美的几何图形。”“哥白尼,这么说你读过古人的著作?”沃伊切赫教授吃惊地问道。“读过一些。”哥白尼谦逊地回答。

沃伊切赫教授让哥白尼坐下,随后便接着哥白尼刚开始的话题讲起来。“哥白尼同学说得不错。诚然,古人确实说过圆形是一种完美的图形,所以他们断定天体运动的轨道应该是圆形的。一千多年来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议论纷纷的教室顿时安静了下来,大家都支起耳朵听沃伊切赫教授精彩的讲课。

沃伊切赫出人意料地说道:“可是我的眼睛告诉我,古人的这个说法在月亮上并不合适。认为月亮的轨道是圆形,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事实上月亮的轨道不是那么回事,它是椭圆形的。”“椭圆形的?”沃伊切赫教授还没把话说完,同学们便惊讶地叫了起来。“怎么可能是椭圆形?”“是我听错了吗?怎么会是椭圆形的呢?”“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认为所有的天体都是做圆周运动吗?”“沃伊切赫教授,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室里像炸了锅一般。沃伊切赫教授的话把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都给激发了出来,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是椭圆形的!你们没有听错,我观察了好长一段时间,研究结果发现月亮的轨迹确实是椭圆形的。”沃伊切赫教授肯定地说。

接着,沃伊切赫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要了解那未知的宇宙,当然要学习古人的著作,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眼睛去仔细地看。”“老师,那你说的月亮的后脑勺又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月亮的后脑勺问题,同学们谁也讲不清。只要天气好,月亮就像一盏灯一样悬在空中,可是有谁去注意过它究竟是用脸还是用后脑勺对着你呢!“月亮究竟是用那一面对着我们呢?我想绝大多数同学都没有好好地观察过这个现象,那么老师告诉你们,月亮从来只用一个面对着地球。因此在地球上我们是看不到月亮的后脑勺的。”沃伊切赫教授语出惊人。

这一堂课给哥白尼的印象太深了。一下课他就跑到沃伊切赫教授跟前,请求老师教他怎么看星星和月亮。

沃伊切赫教授把他带到了天文观察室,那里放着一些简单的天文仪器,有捕星器、三弧仪。

沃伊切赫教授告诉哥白尼,这些仪器是著名的星占家玛尔卿·布利查送给学校的。他还让哥白尼晚上来,他将教哥白尼怎么使用这些仪器。

沃伊切赫教授平易近人,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对哥白尼,他更是器重和疼爱,常常和他一起散步,无拘无束地谈天,有时是关于天气的轻松话题。“哥白尼,你看看,今天晚霞满天,你说说明天天气会怎样。”“我看明天一定是晴天。”“我看不一定,我还是带着雨伞更妥当些。哈哈!”

有时候,他们也会针对一些宇宙体系进行深入探讨。“老师,什么叫‘黄道’呢?”“‘黄道’是我们从地面看到的太阳一年内在星群之间走过的轨道。古代天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巴比伦,他们利用月相精密地测定了一个月的长短。“他们注意到太阳、月亮和行星在天空中运行的路径都在一个大圆圈的附近。他们把这一带分为12个相等的部分,并且以其附近的星座命名。“希腊人继承巴比伦人,把这一带叫做黄道带,这12等分叫做黄道12宫,一年内太阳经过这12宫。关于这个,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吗?”“是的,老师。但是,我想问的是,太阳是随着黄道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而另外一些星球,如金星、水星、火星等,却总是沿着黄道附近绕圈子,平时由西向东移动,有时又慢下来,似乎停住了。然后由东向西走了一小段,又折回它们平时运行的方向。这是为什么?”“托勒密教授的‘本轮’和‘均轮’学说你也读过,它可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宇宙中是存在某一些行星做这种不规则性运动的。”“是的,托勒密先生的学说讲得很详细。他这个理论虽然也能解释一些现象,但我总是有些疑问。为什么‘均轮’的圆心不是地球,而是一个虚设的点呢?好吧,假设这个虚设的点存在,那他为什么又要假设另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地球的对称点’呢?”“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从他的一系列精密的运算来看,他是能够自圆其说的。”“教授,能不能把你的话倒过来说,托勒密先生是为了让他的理论能够自圆其说,才编造一些不存在的假设呢?”

沃伊切赫教授听了哥白尼的反问,不禁怔了一下。虽然他自己也曾对托勒密的天文理论提出过个别“修正”案例,但是想不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竟走得这么远。

他停顿了一会儿,然后用力地握住学生的双手说:“哥白尼,你真是我见过的年轻人中最有天赋的一个。不过,我实在难以解开你心中的疑团。“你还是自己深入地钻研更多的天文学和数学书,勇敢地挺起胸膛,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如果你怀疑托勒密的学说,就用你的眼睛去寻找答案吧!你肯定能够做到,我相信你!”

日子过得很快,哥白尼跟着沃伊切赫教授学会了天文观察的方法,看到了很多天文现象。

特别是1493年,那一年竟然有两次月食,一次日食,都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沃伊切赫教授又教他怎样利用这种难得的机会解决天文学问题。

老师的谆谆教导如春风化雨,不但激发了哥白尼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而且使他研究天文学的才能节节拔高。

沃伊切赫教授不但注重观察,而且重视数学。数学与天文学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在哥白尼时代,人们往往把天文学家称为数学家,可见数学对研究天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沃伊切赫善于用数学来解决天文学问题,作为沃伊切赫的得意门生,哥白尼后来也极有成效地采用了老师的方法。

良师的启发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多思,哥白尼成长得极快。他常常在学术会议上发表一些令人瞠目的观点,还常常用一些问题问倒沃伊切赫教授。

阅读大量古典作品

古希腊文化主要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后出现,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换言之,上述文明已经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繁荣程度、影响力,以及长久的生命力,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但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希腊文明也曾经一度湮灭,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崇拜古人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和精神的明显特征。

15世纪,人们热烈地搜寻新的经典原本,每一项新的发现都会被当成伟大的成就而热情欢呼。

而在这些发现之中,最出名的当属雅各安·安吉洛的发现了。他在乘船前往康斯坦布尔寻找手稿的途中,船舶遇上了大风浪沉没了,但是他勇敢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也挽救了那份伟大的发现。

那是一本对于当时西方来说还是一无所知的托勒密的《地理学》。这本书一经发现,立即在欧洲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1417年,就在托勒密的《地理学》被发现之后不久,又一本惊世的古典文献被发现了——一本被世人认为是卢克莱所著的《物性论》在一个名叫奇拉乔维尔的年轻人手里发现。

这两本著作的发现对于两个世纪以来原子论兴趣的再度复活,是一种巨大的推动。

对新的原著和新的译本的孜孜以求,使得世人开始重新认识了古希腊时代。不过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可不仅仅简单地停留在重新发现和认识古人的作品身上,他们有着更为深邃的思想。

一次,又到了沃伊切赫教授的天文学课。还是和从前一样,沃伊切赫教授在课前事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同学们,在上课以前,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说,这大地是圆的还是方的呢?”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教室里又是乱糟糟一团议论之声。上沃伊切赫教授的课就是这么有意思,总是能开启同学们的智慧。“大地是方的,就像是长方形的盖。”“小时候爷爷总说天圆地方,所以大地肯定是方的。”

哥白尼想起了自己上次在图书馆看到的亚里士多德的书,书上说大地是个圆球,并且浮在空中。

哥白尼自信地站起来回答道:“大地是圆形的。亚里士多德的书中曾经说到过这个问题。”

这时,另外一个同学站起来反驳,说道:“不对!基督教说宇宙是一个长方形的大盒子,盒子的地面是大地,四周各有一个角,边缘上耸立着山峰。“圆形的天空笼罩着箱子的四壁,大地被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部分,人类居住在北部,天空的上方是天海,天海的上方是天国,天地连成一片。连基督教都说大地是方形的,难道亚里士多德比上帝还要聪明吗?”“不对!上帝是宗教,我们学习天文学,应该要相信科学。”哥白尼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因此据理反驳。

两个学生争得面红耳赤,而教室里的同学也很快分成了两派,一部分同学支持哥白尼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支持那一个同学的观点,双方围绕着大地究竟是圆是方展开了激烈争辩。

沃伊切赫教授乐呵呵地看着大家争辩,然后才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缓缓地说道:“你们双方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关于大地是圆形还是方形的问题,我不做回答。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科学是不能着急的。“神学家宣传基督教义,他们让你们学习的不是天文学,而是占星术。他们告诉我们,不需要有求知欲望,不要去做任何的研究,只要信奉上帝,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说到这里,沃伊切赫教授突然之间严肃了起来,他说道:“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你们生活在人文主义复兴运动的潮流之下,要勇于追求真相,不要被宗教禁锢了思想。要多读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比如他的《伦理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等著作。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划时代的伟人,多多学习他的这三本书,对你们大有裨益。至于其他作品,早已经不是它本身的模样了。”“教授,为什么呢?”学生们不解地问道。“因为宗教!就像你们之前探讨的这个问题一样,基督教认为大地是方形的,可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大地是圆形的,这就与基督教产生了冲突。“正是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很多思想都与基督教义格格不入,所以大约在一个世纪以前,罗马教皇下令禁止流传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可是亚里士多德的名声太大了,这样强制性的禁止根本就行不通。“于是教会就换了另一种更为无耻的做法,他们篡改了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只要亚里士多德的作品中出现与基督教义冲突的地方,他们就全部删去或者替换成基督教义。”“啊!教会这么做也太缺德了!”学生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关于教会这么黑暗的事情,他们都震惊了!“教会对于思想的禁锢由来已久。一千多年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焚毁事件相信你们都有所耳闻,因为那所图书馆收藏了一些与教会相冲突的书籍,被教廷下令焚毁了。“现在,整个欧洲都是在教廷手中,就连国王、贵族们都要听命于教会。所以,要想找到真正的答案,就要有勇气冲破教会的思想禁锢。要多读书,多读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多读一些古典作品,从中寻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正是因为沃伊切赫教授的劝导,哥白尼开始明白了教会所宣传的思想未必都是正确的。他开始埋头苦读,一直沉寂在品读古典文学的乐趣中。

15世纪时期,爱好文学已经成为克拉科夫大学的一种优良传统。哥白尼就读时期,语言学成了热门。

大学生可在课堂上了解一些古典作家,而更多的古典作家则是在大学之外从人文主义者那里得知的。大学生宿舍里流传着一些最优秀文学作品的手抄本。

讲授精密科学的教授也对人文主义发生了很大兴趣。无论是沃伊切赫教授,还是其他老师,都常常在课堂上引用作家或诗人的名言,为大学生打开了一扇窗口。

克拉科夫大学在浓厚的人文主义背景下成长。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哥白尼也像其他大学生一样,广泛地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抛出惊世的观点

正是在文学作品中,哥白尼看到了不同于当时公开宣扬而被普遍信奉的、以托勒密学说为基础的天文学观点。

不止一位古典作家以文学形式隐晦地提出,太阳是行星体系的中心,其他所有行星,其中包括地球,都围绕太阳旋转。

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书信中也提到另外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综合地阐述了有关天体运动的知识。尽管哥白尼对托勒密的著作十分尊重,但还是发现其中存在矛盾,尤其是地球中心说更是漏洞百出。这种理论未能使哥白尼信服。

沃伊切赫教授的启迪,使哥白尼加深了这种疑惑。他阅读的古典作品中提出,对行星的运动还可以有不同于托勒密学说的其他解释。

为了解开萦绕在心头的这个谜,哥白尼更加广泛地阅读古典作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也积极地和沃伊切赫导师做讨论。他相信,托勒密的学说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一定还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学说存在。

一天,哥白尼兴冲冲地拿着一张托勒密的星象图来找沃伊切赫,一进门就兴奋地喊道:“老师,我发现了,我发现了。”

沃伊切赫看到哥白尼这么兴奋,他倒了一杯水给哥白尼,说道:“坐下来,慢慢说,发现什么了?”

哥白尼顾不得喝水,坐在沃伊切赫教授身边,说道:“托勒密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理由主要有四条。第一条是希腊神话。据说巨神阿特拉斯在反抗主神宙斯失败之后,受到惩罚,站在世界西方的尽头上,用肩膀托住了地轴,用脚稳住了地心,用头和双手撑住了天空,所以地球就不动了。”“嗯!你说的这个依据我知道。喝杯水,继续说。”

沃伊切赫将水杯送到哥白尼面前,让他歇口气继续说。

哥白尼端起水杯,一口气就将它全部喝干了,然后继续说道:“它的第二条理由是以物理学为根据的。据说阿拉伯穆罕默德的灵柩在墓室里凌空悬着,四不沾边,什么支撑的东西都没有。这就说明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否则的话,灵柩就不能够维持原位了。“第三点其实是从第二点延伸出来的,是说如果地球转动的话,那么不仅灵柩不能保持原位,就连地上的石头也会抛起来,天上飞的鸟儿和云彩就会被抛到运转着的地球的西边去。“最后一个理由,如果地球是转动的,那么海水就会泛滥成灾,淹没整个地球。”

沃伊切赫教授听完哥白尼的叙说之后,紧接着追问了一句:“你觉得这些说法能够站得住脚跟吗?”“依我看,这些说法没有一个站得住脚跟。”

听了哥白尼的话,沃伊切赫教授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他继续追问道:“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些说法,表面上看是说得头头是道,好像真像那么一回事,实际上完全牛唇不对马嘴,胡扯一气。”

哥白尼像是发现了某种真理一般,义正词严地说道:“第一条,他说是巨神托着天空,可是谁都知道上帝都是宗教信仰,巨神原本就是一个虚构的神话人物,又怎么会存在于世间?“第二条理由,穆罕默德的灵柩悬浮在空中,看似没有任何的作用力,听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但实际上它是因为灵柩用磁石牢牢吸住。不管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对于被磁石吸住的灵柩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至于第三条,石头落地,鸟儿高飞,看起来像是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眼见学识,但仔细一研究,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地球如果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话,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和空气也都是随着地球的运动而一起运动。“打个比方说,一块石头落地,在石头落地的过程中实际上它做了两种运动,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自由落体运动,另一种是自西向东的水平运动。因为后一种运动是与地球的转动一起完成的,所以人类的肉眼看不到,我们仅仅能看到石头从上而下的运动。也就是说,哪怕地球是运动的,鸟儿、云彩也不会被抛到地球的西边去。“最后一点和第三点其实是一样的。地球在运动的时候,海水也在跟随着地球一起做运动,又怎么会泛滥成灾,淹没地球呢?”

听完哥白尼的辩证,沃伊切赫欣慰地笑了,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还真是让他感到意外,这么隐秘的问题竟然被他一一解答了出来。他笑道:“哥白尼,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真理的孩子。这已经是你的全部发现了吗?”“不!还有一个,就是天空运动的轨迹。”

哥白尼从怀中把托勒密的星象图拿了出来,星象图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圆圈,代表着宇宙中一个个闪烁的星星。“这不是托勒密的星象图吗?”沃伊切赫惊讶地说道。

托勒密差不多是天文学的老祖宗了。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他把前人观测天象的资料汇集了起来,做了系统的整理,提出了“地心说”的天体系统,还绘制了一张天体运动的星象图。

星象图的中央是一个小小的圆圈,它表示地球。在托勒密看来,地球是整个运行圈内静止不动的中心。

地球的四周有七道逐渐扩大的圆圈,代表着天体运动的轨迹。距离地球最近的是月球,然后是水星和金星,接下来便是金色的太阳,最后是火星、木星和土星。

所有的星体在地图上都只是一个小不点,只有太阳是个例外,被浓墨重彩地扩大了好几倍,还涂上了火红色的标记,以显示太阳的威势。

从星象图上看,地球只是一个小不点,而太阳却是一个大圆盘,可正是地球这个小不点,竟然能够让太阳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做运动!

哥白尼指着星象图,激动地说道:“我觉得这张星象图并不正确。像地球这样的小不点,凭什么能够让一连串的行星围绕着它运动,甚至还拉上威风凛凛的太阳?我觉得这不是不可思议,简直就是愚不可及!”“那么,按照你的说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要是依我的说法,托勒密敢让地球静止不动,我也敢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哥白尼斩钉截铁地说道。

房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哥白尼和沃伊切赫两人,谁都没有开口,反倒是窗外的鸟儿叫得更欢快了。

哥白尼敢于说出这句话,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呀!

在黑暗的中世纪,托勒密的地心说是教会支持的学说,反驳地心说,就是和教会作对!和教会作对,在整个欧洲都没有生存的空间呀!

要知道,在那个政教合一的年代,教会属于统治力量,整个欧洲都属于罗马教皇统治的范围,不管是国王还是贵族,都必须听从于教皇的意志。

和教会作对,可以说毫无生存的可能!可是,即便如此,哥白尼这个20岁的年轻人,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提出了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好!好!好!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托勒密遇到对手了呀!”

沃伊切赫先是沉默了一下,然后连声叫好,赞扬了哥白尼。

沃伊切赫严肃地说道:“哥白尼,你是勇敢的孩子,放手去追寻真相吧!用你的勇气,打破禁锢,去解放太阳吧!”

哥白尼原来以为可以和沃伊切赫教授一起寻找天体运动的真相,但是可惜,意外总是不期而至。就在这个时候,沃伊切赫教授却要离开克拉科夫大学。

沃伊切赫教授对于哥白尼的成长也感到很开心,他隐隐地感觉到了未来的天文学将会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而引爆这种革命的极有可能就是自己这个热衷天文学的学生。

夜晚,繁星闪烁,无边无际的苍穹以它神秘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哥白尼,他年轻的心为它跳动,他火热的血为它奔流。

沃伊切赫教授又一次和哥白尼漫步在草坪上,沃伊切赫教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哥白尼,我今天见到卡利玛和了。他问起了你的学习情况,我都告诉他了。”

听沃伊切赫教授提起卡利玛和,哥白尼的脸上闪过一丝暖色,他说道:“好久没有见到卡利玛和叔叔了,不知道他最近好不好。”

沃伊切赫教授呵呵笑道:“你这个小滑头,只怕你看起书来,什么事情都放到一边了。今天找你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我即将离开克拉科夫大学了。”

哥白尼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愣住了,呆呆地问道:“导师,为什么要离开?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

沃伊切赫教授抬头看天,叹道:“是呀!这里真的很好,我也舍不得离开。”“那就不要走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这么突然想要离开呢?”哥白尼疑惑地问道。“卡利玛和教授告诉我,国王胞弟弗里德里克·雅盖隆奇克红衣主教大人要我离开现在的教学岗位,去立陶宛出任亚历山大的私人顾问和大公国宫廷秘书。我已经答应了这项任命,公文大概这两天也就会下来。”

亚历山大是立陶宛大公、波兰国王的兄弟和未来波兰王位继承人。沃伊切赫教授去担任他的私人顾问和大公国宫廷秘书,该是一项多么重大的使命呀!

难怪老师无法拒绝!同时哥白尼也觉得这个职位很适合沃伊切赫教授,在那里,他渊博的知识还能够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

只是,导师走了的话,谁来教导自己呢?新的导师还能够像沃伊切赫教授这样敢于打破教会的思想禁锢吗?如果不能的话,自己又应该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哥白尼的心中没来由地闪过一丝从未有过的慌乱。

其实沃伊切赫心中也放心不下哥白尼,他劝慰道:“哥白尼,我离开之后,对于天文学的研究工作就都交给你了。不管别人说什么,你都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师,我知道的。”哥白尼沉重地说道。

送别恩师的那一天,哥白尼的心情像灌了铅似的沉甸甸的。他挽留不住老师,可是,他又多么想挽留他呀!

看着哥白尼沮丧的神情,沃伊切赫教授哈哈一笑,说道:“又不是去送葬,你哭丧着脸干什么?小伙子,高兴点,看看这是什么?”

哥白尼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本天文学方面的书籍。“好好干吧!揭开真理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沃伊切赫教授重重地拍了拍哥白尼的肩膀,鼓励他勇敢地向天文学的顶峰攀登。

望着手中珍贵的临别赠品,哥白尼的心里更像是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不是滋味,一股伤感的离情充满心胸。

哥白尼,一个堂堂男子汉,不禁背过脸去,抹去眷恋的泪水,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不放。他说:“您不是请了一年的假吗,到时可一定要回来呀!一定要回来呀!”

他说这话时心中似乎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沃伊切赫教授走了一年后,就传来了他逝世的噩耗,让哥白尼悲痛欲绝。痛失良师,让哥白尼不得不独自一人扛起研究天文学真相的重担。

改学法律报效国家

沃伊切赫教授离开之后,哥白尼继续在克拉科夫大学求学。但是当时在天文学系初级阶段的学习已经可以结束了,他需要针对自己进行专门的学习,比如主修天文学、数学、医学和法学。

在克拉科夫大学,哥白尼学习了许多深刻的天文学知识,并且同人文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期间,他因为擅长社交,结识了许多朋友。

特别使他感到惋惜的是,尊敬的沃伊切赫老师一年前离开了克拉科夫大学。一些对大学乃至对整个克拉科夫知识界都具有关键影响的人物,也陆续离去了。

使哥白尼终生难忘的卡利玛和不久前溘然长逝,其他许多杰出人物先后漂流国外。

正当这个敏感的时节,舅舅瓦兹罗德突然来到了学校。“什么?要中途休学?舅舅,为什么呢?”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满脸疑惑,大学都还没有毕业,为什么要中途休学呢?

原来,对于两兄弟的前途,舅舅有了更加实际的安排,他希望两个兄弟能够成为忠于他本人的,代表瓦尔米亚教区利益为他服务的,具备高深学识的顾问、法律专家或者医术高明的医生。

为此,瓦兹罗德积极筹划,准备送兄弟俩去意大利留学深造。

意大利,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它不仅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辉煌的文学艺术著称于世,而且是当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意大利的大学比克拉科夫的大学更加优秀。自然那里大学的学费也就更加昂贵,即便是以瓦兹罗德的财力,要想同时支持两个外甥一起留学,也有很大的压力。

不过对于这一点,精明能干的瓦兹罗德早有准备,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两兄弟在瓦尔米亚主教区谋得神甫的职位,然后,他们可以获得神职人员的固定收入。

可是,孩子们是否同意呢?

一向比较民主的舅舅并不想自作主张完全替孩子们做决定,在进行谋划以前,他先征询了两个外甥的意见。

这一天,瓦兹罗德将两个孩子找来,向两兄弟问道:“你们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呢?”“天文学家,数学家或是医生都可以。”哥白尼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如果我把你们举荐当神甫,怎么样?”舅舅询问道。“这个,我们还真没想过。”两个兄弟面带难色地回答。

瓦兹罗德说:“你们若当了神甫就可以获得三年有薪假期去意大利学习各种知识。为了学习,你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呢?”“那好!”两兄弟对视了片刻,点头应允。

在两兄弟中,安杰伊首先当上了神甫,但是哥白尼的神职位置则遭到了不少的挫折。

当时,教区内本来有一名神甫去世了,神甫会有了一个空缺。瓦兹罗德为争取这个席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来以为这个空缺正好由哥白尼补上的,谁知道就在这个月教皇派人占据了这个席位。

无奈之下,瓦兹罗德只能另外寻找机会为哥白尼安排。直至1497年,才为哥白尼空出一个神甫席位。

正是因为担任主教的舅舅的努力才使哥白尼获得神甫职位。但这件事并未损害哥白尼的声望,因为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已成为当时普遍盛行的现象。

不仅神甫,就是教会的最高机构里也有许多人是靠了亲戚关系才谋得职位的。

主教们曾不止一次把主教和红衣主教的头衔授予自己的私生子。后来,这种现象逐渐在教会中引起不满和愤慨,并成了宗教改革派手中的重要把柄。

担任神职人员,究竟是哥白尼本人的意愿,还是舅舅瓦兹罗德的旨意,一直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哥白尼大概没有接受高级教士职称,只是当了一位世俗式的神甫。

担任神职人员为哥白尼这位破产市民的儿子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晋升、继续学习和发展个人科学爱好的机会。

波兰历史上曾有不少市民子弟借助宗教外衣去享受神职人员的特权,并利用这一特权从事自己的事业。

哥白尼兄弟俩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当时波兰对科学和艺术的庇护是很有限的,只有为数极少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庇护。

哥白尼在等待神甫位置的这一段日子中,是十分难熬的。没能够当上神甫,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固定的收入,也就失去了留学意大利的昂贵学费。

但是哥白尼内心深处又是希望能够早早地出国,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瓦兹罗德的心中也十分焦虑。青春是短暂的,他让两个外甥中途休学回家,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到意大利深造,可不是这样在家里白白虚度青春。

不过哥白尼有一个团结的家庭,当年,他们父母双亡之后,面临着家庭四个孤儿的艰难成长局面,二姐毅然选择了嫁给富商,缓解了这个家庭的压力。

而现在,为了能够让更加专注于学习的小弟哥白尼能够有机会先出国留学,哥哥安杰伊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对舅舅说道:“先让小弟去意大利留学吧。他比我好学,我现在已经有了职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完成学业。”“那你自己呢?”瓦兹罗德反问道。“我可以晚几年再出去。弟弟是我们家学习成绩最好的、最有希望成才的一个。爸爸妈妈都不在,我已经有工作,我有责任帮助弟弟成才。”安杰伊深情地说道。

同样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只是因为出生在哥白尼前面几年,安杰伊毅然扛起了一个兄长的责任。

其实,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求学的最好时机,如果晚几年再留学,精力和学识肯定不如现在。

安杰伊作出这个决定,该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哥哥!”哥白尼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小弟,去意大利要专心学习,用你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我。”安杰伊拍拍哥白尼的肩膀说道。

兄弟情深,安杰伊的话让瓦兹罗德十分感动,他仔细地考虑过后,决定同意安杰伊的请求。

于是,他们积极准备,做好让哥白尼留学意大利的各项准备。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使得哥白尼不得不改变计划,原本醉心于天文学的他不得不先学宗教法典。

当时,罗马教廷发动“十字军东征”时建立的一个骑士团,即十字骑士团,盘踞在波兰以北。他们经常侵犯波兰边境,烧杀抢掠,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护。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瓦兹罗德接到了十字骑士团统领的信,让他去教区参加谈判。“舅舅,十字军要你去参加什么谈判呢?”哥白尼正好看到信件,他疑惑地问道。“哎!”瓦兹罗德叹了一口气,说道,“上周,十字骑士团有个教士在我的教区内殴打一名教授,被我扣留了。这不,十字军的统领都把信件送到我家门口来了。”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案子,可是十字军统领为了霸占波兰的出海口,企图割断波兰和东北海岸的关系,故意耍威风,小题大做,甚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