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7 19:13:31

点击下载

作者:(明)王阳明

出版社:线装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王阳明全集

王阳明全集试读:

前言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影响巨大的“心学”集大成者。他不但精通儒释道各家学说,而且还能够统军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阳明出身官宦世家,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时期的状元,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数百年来,由于声名高隆,历代对他的评价始终复杂多变,推其为圣人者有之,贬其为学术祸首者有之,赞其为思想革新者有之,斥其鼓吹蒙昧主义者亦有之。直至近代,主流阶层对他的评价也仍是扑朔迷离。有人说他是民主思想的启蒙先驱,但同时更有人咒骂他是为反动统治阶级做愚民误导。

然千古功过自有绵延无尽的后世评说,今人需要把握的,仅仅是如何以更为高远和辽阔的眼光去看待他的一生,看待那些他留给我们的注定于己于人于社会都会有意义的东西。

王阳明的一生坎坷且传奇,他童年时贵人语迟,五岁始能语;青年时屡次落第,格物穷理;中年时遭人陷害,远躲僻壤;复出之后屡担大任,亲手平息了重大叛乱,挽危局于即倒,拯救了明王朝的历史命运;老年时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弟子中高官显达无数。他生前身后均难逃嫉谤、诬陷,一辈子都在同病魔、同精神、同环境、同自己的“心中贼”搏斗。可谓荣辱与悲喜起伏,动荡与显赫交织的一生。

作为思想巨匠,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彻底改变了明朝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体格局,深受历代读书人崇拜,并影响了诸如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孙中山等许多后世名人。其学说更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先导,当时的维新领袖西乡隆盛,当代一手创办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稻盛和夫,都将王阳明视为精神偶像。

明正德十六年,五十岁的王阳明正式提出“致良知”这一哲学命题。他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至此,经过长期的磨难、酝酿和总结,王阳明开始用“良知”来概括和表达其“心学”的最本质内容。“良知”一词出于《孟子·尽心上》,是指人的不依赖于环境、教育而自然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感情与是非标准,亦可说是良心、本心,是人心所固有的。人的本心会自发地知仁、知义、知礼、知是非,这就是人的良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倡导要本着人性的要求去说话,提倡要尽力去表露长期被压抑了的思想感情,提倡人们各以“吾心”原有的“良知”去判别是非,作出符合自己心愿的行为。这种实践精神与成就事功的价值观体现了人的主体精神,有着近代启蒙哲学的影子。它追求独立意识和个性解放观念,充分体现了阳明学说系“心学”最高范畴的地位;它的创立,在当时思想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使读书人开始呼吸到了新鲜的思想空气。

郭沫若说:“他(王阳明)的一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主义的体现,他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

的确,上下五千年,王阳明堪称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既“立德”、“立言”,又“立功”的完人。尽管也有学者将诸葛亮、曾国藩与王阳明三人相提并论,认为他们在统军才能上难分伯仲,但在思想和学说领域,诸葛亮与曾国藩显然无法与王阳明比肩。

由于有着一套独特的政治哲学和政治功业,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有着对伦理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身体力行,王阳明的著作始终为中外很多精英阶层所追捧,即使在禁锢时期,也暗中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他所倡导的意识独立、个性解放,即使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他所提出的“致良知”,对培养人的优秀品质,端正社会风气亦有着深远影响。海外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国的不少学者至今仍将王阳明的学说视为精神范本。日本近代著名的军事家东乡平八郎,更是被该学说所折服,特意佩了一方印章,上刻“一生俯首拜阳明”七个篆字!

毋庸置疑,王阳明的思想和学说主要浓缩在他的著作中,因此,怎样与时俱进,以更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及研习方便的形式再版《王阳明全集》,是当今数字时代的传统出版人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本版本与之前已有版本的最大区别在于横排简体,同时我们在做过大量案头整理、核对工作之后,在编辑思路及编辑结构上也略有创新。但限于条件及水平,疏漏甚至错误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海涵。

编者

2012年3月16日阳明先生门生及历代评鉴者名录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广东省增城县)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与王阳明同时讲学,各立门户,著有《湛甘泉集》。

黄绾(1477-1551)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王阳明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薛侃(1486-1545)字尚谦,号中离,人称中离先生,明代揭阳县龙溪都人。明武宗正德二年进士。师从王阳明,晚年在岭南办学,专习并传播阳明学说。著有《中离集》。

谢迁(1449-1531)明代大臣。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状元)。弘治八年入内阁参与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政绩卓著,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方献夫(1485-1544)字叔贤,南海人,于明弘治、正德、嘉靖三代为臣,曾任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此被尊称为“方阁老”。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县上模乡上模村人。明朝教育家。官至礼部尚书,后辞官,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对王阳明的心学持批判态度,尝与阳明往返探究致知与格物的关系。他的思想对日本德川时代的哲人有深远影响。

王时槐(1522-1605)字子直(一作子植),号塘南。安福(今属江西)人,明代教育家。

张元忭(1538-1588)字子盖(子荩),别号阳和,山阴人。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万历中为左谕德兼侍读。

季本(1485-1563)字明德,号彭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从王守仁学。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登进士第。授建宁府推官,征为御史,以言事谪揭阳主簿,官至长沙知府。

费宏(1468-1535)字子充,号健斋,又号鹅湖,晚年自号湖东野老。明朝宰相。20岁中殿试状元,深受宪宗皇帝朱见琛的赏识。

蒋冕(1462-1532)字敬之,一字敬所,号湘皋。县城北隅(今广西全州镇北门一带)人。明朝弘治、正德两朝及嘉靖前期重要政治人物,官至首辅内阁大学士。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明代学者,阳明学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开拓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

宋仪望生卒年不祥,字望之,吉安永丰人。约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前后在世。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进士。明史记载:“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

魏良弼(1492-1575)字师说,一作师悦,号水洲,新建(今属江西南昌)人。明理学家、教育家,受学于王守仁,与钱德洪、陈九川、刘邦采、罗洪先、邹守益等往复论学,联集讲会,阐扬王学。

林希元(1482-1567)字茂贞,号次崖,福建同安县人山头村人,大理寺丞。明代理学家。

朱衡(1512-1584)字士南,又字惟平,号镇山,江西万安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著有《道南源委录》等。

耿定向(约1524-1597)字在伦,黄安(今湖北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隆庆初,为大理右寺丞。万历年间任福建巡抚。官至户部尚书。辞官后居天台山,设书院,学者称之为天台先生。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至刑部主事。

欧阳德(1496-1554) 字崇一,号南野,泰和人。明代理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受业于王守仁。与邹守益在江右王门中以信守师说著称。

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别号海门,嵊县(今属浙江)人。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丁丑进士。官至南京尚宝司卿。师事罗汝芳,继承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的思想,以王阳明的“本心”之学为宗。

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田水月、青藤道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徐阶(1503-1583)字子升,号少湖,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奉贤区齐贤镇)人。阳明心学的完美继承者。击溃严嵩后成为内阁首辅,并在辞退前提拔了张居正。

邹元标(1551-1624)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官至刑部右侍郎。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现东山县)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民族英雄。官至礼部尚书,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

邵廷采(1648-1711)字念鲁,又字允斯,浙江余姚县城人。师承黄宗羲,得授史学而传其文献之学。后读刘宗周《人谱》,崇奉王阳明心学,又通兵法。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鱼澄洞主等,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查继佐(1600-1667)本名继佑,因应县试时误写,遂沿用。初字三秀,更字支三,又字伊璜、敬修,号与斋、方舟等。海宁袁花人。幼时家贫多病,好学不倦。

徐爱(1488-1518)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王阳明的妹夫和第一位学生,同时也是王阳明最得意的学生,有“王门颜回”之称,曾任南京工部郎中。

邹守益(1491-1562)字谦子,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今江西省安福县连村乡新背老屋里村)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弟子。

钱德洪(1496-1574)初名宽,字洪甫,号绪山,时称绪山先生,浙江余姚人。官至刑部郎中,王阳明的大弟子。王阳明去世后,他收集了王阳明的遗稿,编成传世本《传习录》和《阳明文录》等多种书籍,对王阳明学说的发扬光大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学者称龙溪先生。浙江山阴(今绍兴)

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师从王阳明,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著有《龙溪全集》。

聂豹(1486-1563)字文蔚,号双江,江西永丰县人。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明代有名的清官之一。聂豹以王阳明为师,而且十分推崇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学说。

孙应奎生卒年不详,字文卿,号蒙泉,浙江余姚人。嘉靖八年(公元1525年)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师从王阳明,尝从之讲学。

蔡汝楠(1514-1565)字子木,号白石,明湖州德清(今属浙江省)人。8岁侍父听讲于湛若水门下,每每有所解悟。18岁时考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董沄(1457-1533)字复宗,号萝石,晚号从吾道人,浙江海盐人。明代著名的学者。68岁时拜王阳明为师。

王宗沐(1524-1592)字新甫,号敬所,临海城关人。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士,官至山西右布政使。曾于1556年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修王阳明祠,建正学、怀玉书院,于白鹿洞聚集诸生,亲自答疑、讲学。

钟惺(1574-1624)字伯敬,一作景伯,号退谷、止公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中进士。

谈恺(1503-1569)字守教,明朝无锡人,号十山,无锡人。官至都御史。

程文德(1497-1559)明浙江永康独松人,字舜敷,号松溪。明嘉靖八年以一甲二名榜眼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师事王守仁,得“良知良能”学说要旨。

陈九川(1494-1562)字惟溶,号竹亭,后号明水。江西临川人。明中期理学家、诗人。正德九年进士,授太常博士。崇尚理学,曾拜王守仁为师,是江右王门的代表人物。著有《明水先生集》、《传习续录》等。

赵贞吉(1507-1576)号大洲,内江桐梓坝人。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龙湖叟等,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澹园,山东日照(今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人。明万历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的学者,著作甚丰,有《澹园集》、《老子翼》、《庄子翼》等。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心学的殿军。由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施邦曜(1585-1644)字尔韬,号四明,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官至左都御史。时奸臣魏忠贤当道,施邦曜不与附和,被削籍归家。晚年潜心向学,与姚江书院学人共同研习阳明学说,并参与编纂《王阳明全集》。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李腾芳生卒年不详,字子实,湘潭人。约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理詹府事。学宗王守仁。

林钎(1578-1636)字实甫,号鹤胎,明末泉州同安金门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探花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

查铎生卒年不详,字子警。嘉靖进士。万历初官广西副使,因疾归田。后修缮水西书院,讲授王畿、钱德洪之学。

魏禧(1624-1680)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散文家。

王春复生卒年不详,字与乐,嘉靖戊戌年进士,历官所至,皆有惠政,官至三省总宪。

宋仪望生卒年不详,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御史。其学以王守仁为宗。

叶绍颙生卒年不详,字庆绳,号妙高。吴江人。明进士,历官御史。明亡之后,隐居避世,皈依佛门,法名行承。

潘之彪生卒年不详,字文山,号退庵,江苏丹阳人。清顺治十八年二甲第74名进士。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任蓬溪知县,在蓬为官十二载,政绩卓著。

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叶方蔼(?-1682)清初官吏、学者。字子吉,号纫庵,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 。

王贻乐生卒年不详,王阳明后人,清康熙年间在世,曾参与编纂《王阳明全集》。

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徐乾学之弟。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进士第一,被顺治帝誉为“佳状元”,并赐冠带、蟒服、乘御马等。

俞嶙生卒年不详,约康熙年间在世,浙江余姚人,曾任知县。参与编纂《阳明先生全集》。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词人、学者。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曾参加纂修《明史》。

严复(1854-1921)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清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述甚丰。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另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学术大师,著述颇丰。明史王守仁传

张廷玉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字德辉,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詹事。华有器度,在讲幄最久,孝宗甚眷之。李广贵幸,华讲大学衍义,至唐李辅国与张后表里用事,指陈甚切。帝命中官赐食劳焉,正德初,进礼部左侍郎。以守仁忤刘瑾,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坐事罢。旋以会典小误,降右侍郎。瑾败,乃复故,无何,卒。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使治前威宁伯王越葬,还而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寻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引疾归。起补兵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清改之验封。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与大庾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等攻剽府县。而福建大帽山贼詹师富等又起。前巡抚文森托疾避去。志山合乐昌贼掠大庾,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吴玭战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战栗不敢隐,因贳其罪,令诇贼,贼动静无勿知。于是檄福建、广东会兵,先讨大帽山贼。

明年正月,督副使杨璋等破贼长富村,逼之象湖山,指挥覃桓、县丞纪鏮战死。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指挥王铠等擒师富。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尚书王琼奏从其请。乃更兵制:二十五人为伍,伍有小甲;二伍为队,队有总甲;四队为哨,哨有长,协哨二佐之;二哨为营,营有官,参谋二佐之;三营为阵,阵有偏将;二阵为军,军有副将。皆临事委,不命于朝;副将以下,得递相罚治。

其年七月,进兵大庾。志山乘间急攻南安,知府季斅击败之。副使杨璋等亦生絷曰能以归。遂议讨横水、左溪。十月,都指挥许清、赣州知府邢珣、宁都知县王天与各一军会横水,斅及守备郏文、汀州知府唐淳、县丞舒富各一军会左溪,吉安知府伍文定、程乡知县张戬遏其奔轶。守仁自驻南康,去横水三十里,先遣四百人伏贼巢左右,进军逼之。贼方迎战,两山举帜。贼大惊,谓官军已尽犁其巢,遂溃。乘胜克横水,志山及其党萧贵模等皆走桶冈。左溪亦破。守仁以桶冈险固,移营近地,谕以祸福。贼首蓝廷凤等方震恐,见使至大喜,期仲冬朔降,而珣、文定已冒雨夺险入。贼阻水阵,珣直前搏战,文定与戬自右出,贼仓卒败走,遇淳兵又败。诸军破桶冈,志山、贵模、廷凤面缚降。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时湖广巡抚秦金亦破福全。其党千人突至,诸将擒斩之。乃设崇义县于横水,控诸瑶。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

初,守仁之平师富也,龙川贼卢珂、郑志高、陈英咸请降。及征横水、浰头贼黄金巢亦以五百人降,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诡言珂、志高,仇也,将袭我,故为备。守仁佯杖击珂等,而阴使珂弟集兵待,遂下令散兵。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自将抵贼巢,连破上、中、下三浰,斩馘二千有奇。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乃于下浰立和平县,置戍而归。自是境内大定。

初,朝议贼势强,发广东、湖广兵合剿。守仁上疏止之,不及。桶冈既灭,湖广兵始至。及平浰头,广东尚未承檄。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进右副都御史,予世袭锦衣卫百户,再进副千户。

十四年六月,命勘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都御史王懋中,编修邹守益,副使罗循、罗钦德,郎中曾直,御史张鳌山、周鲁,评事罗侨,同知郭祥鹏,进士郭持平,降谪驿丞王思、李中,咸赴守仁军。御史谢源、伍希儒自广东还,守仁留之纪功。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樤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守仁闻南昌兵少则大喜,趋樟树镇。知府临江戴德孺、袁州徐琏、赣州邢珣,都指挥余恩,通判瑞州胡尧元、童琦、抚州邹琥、安吉谈储,推官王暐、徐文英,知县新淦李美、泰和李楫、万安王冕、宁都王天与,各以兵来会,合八万人,号三十万。或请教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己酉次丰城,以文定为前锋,先遣奉新知县刘守绪袭其伏兵。庾戌夜半,文定兵抵广润门,守兵骇散。辛亥黎明,诸军梯絙登,缚拱樤等,宫人多焚死。军士颇杀掠,守仁戮犯令者十余人,宥胁从,安士民,慰谕宗室,人心乃悦。

居二日,遣文定、珣、琏、德孺各将精兵分道进,而使尧元等设伏。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文定当其前锋,贼趋利。珣绕出贼背贯其中,文定、恩乘之,琏、德孺张两翼分贼势,尧元等伏发,贼大溃,退保八字脑。宸濠惧,尽发南康、九江兵。守仁遣知府抚州陈槐、饶州林城取九江,建昌曾玙、广信周朝佐取南康。丙辰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妃娄氏以下皆投水死。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士实、养正及降贼按察使杨璋等皆就擒。南康、九江亦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京师闻变,诸大臣震惧。王琼大言曰:“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至是,果奏捷。

帝时已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京边骁卒数万南下。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平贼将军左都督刘晖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诸嬖幸故与宸濠通,守仁初上宸濠反书,因言:“觊觎者非特一宁王,请黜奸谀以回天下豪杰心。”诸嬖幸皆恨。宸濠既平,则相与媢功。且惧守仁见天子发其罪,竞为蜚语,谓守仁先与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又欲令纵宸濠湖中,待帝自擒。

守仁乘忠、泰未至,先俘宸濠,发南昌。忠、泰以威武大将军檄邀之广信。守仁不与,间道趋玉山,上书请献俘,止帝南征。帝不许。至钱塘遇太监张永。永提督赞画机密军务,在忠、泰辈上,而故与杨一清善,除刘瑾,天下称之。守仁夜见永,颂其贤,因极言江西困敝,不堪六师扰。永深然之,曰:“永此来,为调护圣躬,非邀功也。公大勋,永知之,但事不可直情耳。”守仁乃以宸濠付永,而身至京口,欲朝行在。闻巡抚江西命,乃还南昌。忠、泰已先至,恨失宸濠。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嫚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言:“宁府富厚甲天下,今所蓄安在?”守仁曰:“宸濠异时尽以输京师要人,约内应,籍可按也。”忠、泰故尝纳宸濠贿者,气慑不敢复言。已,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会冬至,守仁命居民巷祭,已,上冢哭。时新丧乱,悲号震野。京军离家久,闻之无不泣下思归者。忠、泰不得已班师。比见帝,与纪功给事中祝续、御史章纶谗毁百端,独永时时左右之。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试召之,必不至。”忠、泰屡矫旨召守仁。守仁得永密信,不赴。及是知出帝意,立驰至。忠、泰计沮,不令见帝。守仁乃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王守仁学道人,闻召即至,何谓反?”乃遣还镇,令更上捷音。守仁乃易前奏,言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乱,而尽入诸嬖幸名,江彬等乃无言。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会有言国哀未毕,不宜举宴行赏者,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一千石。然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诸同事有功者,惟吉安守伍文定至大官,当上赏。其他皆名示迁,而阴绌之,废斥无存者。守仁愤甚。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免丧,亦不召。久之,所善席书及门人方献夫、黄绾以议礼得幸,言于张、桂萼,将召用,而费宏故衔守仁,复沮之。屡推兵部尚书,三边总督,提督团营,皆弗果用。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总督姚镆不能定,乃诏守仁以原官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绾因上书讼守仁功,请赐铁券岁禄,并叙讨贼诸臣,帝咸报可。守仁在道,疏陈用兵之非,且言:“思恩未设流官,土酋岁出兵三千,听官征调。既设流官,我反岁遣兵数千防戍。是流官之设,无益可知。且田州邻交址,深山绝谷,悉瑶、僮盘据,必仍设土官,斯可藉其兵力为屏蔽。若改土为流,则边鄙之患,我自当之,后必有悔。”章下兵部,尚书王时中条其不合者五,帝令守仁更议。十二月,守仁抵浔州,会巡按御史石金定计招抚。悉散遣诸军,留永顺、保靖土兵数千,解甲休息。苏、受初求抚不得,闻守仁至益惧,至是则大喜。守仁赴南宁,二人遣使乞降,守仁令诣军门。二人窃议曰:“王公素多诈,恐给我。”陈兵入见。守仁数二人罪,杖而释之。亲入营,抚其众七万。奏闻于朝,陈用兵十害,招抚十善。因请复设流官,量割田州地,别立一州,以岑猛次子邦相为吏目,署州事,俟有功擢知州。而于田州置十九巡检司,以苏、受等任之,并受约束于流官知府。帝皆从之。

断藤峡瑶贼,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诸洞蛮,盘亘三百余里,郡邑罹害者数十年。守仁欲讨之,故留南宁。罢湖广兵,示不再用。伺贼不备,进破牛肠、六寺等十余寨,峡贼悉平。遂循横石江而下,攻克仙台、花相、白竹、古陶、罗凤诸贼。令布政使林富率苏、受兵直抵八寨,破石门,副将沈希仪邀斩轶贼,尽平八寨。

始,帝以苏、受之抚,遣行人奉玺书奖谕。及奏断藤峡捷,则以手诏问阁臣杨一清等,谓守仁自夸大,且及其生平学术。一清等不知所对。守仁之起由、萼荐,萼故不善守仁,以强之。后萼长吏部,入内阁,积不相下。萼暴贵喜功名,风守仁取交阯,守仁辞不应。一清雅知守仁,而黄绾尝上疏欲令守仁入辅,毁一清,一清亦不能无遗憾。萼遂显诋守仁征抚交失,赏格不行。献夫及霍韬不平,上疏争之,言:“诸瑶为患积年,初尝用兵数十万,仅得一田州,旋复召寇。守仁片言驰谕,思、田稽首。至八寨、断藤峡贼,阻深岩绝冈,国初以来未有轻议剿者,今一举荡平,若拉枯朽。议者乃言守仁受命征思、田,不受命征八寨。夫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利社稷,专之可也。况守仁固承诏得便宜从事者乎?守仁讨平叛藩,忌者诬以初同贼谋,又诬其辇载金帛。当时大臣杨廷和、乔宇饰成其事,至今未白。夫忠如守仁,有功如守仁,一屈于江西,再屈于两广。臣恐劳臣灰心,将士解体,后此疆圉有事,谁复为陛下任之。”帝报闻而已。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

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帝大怒,下廷臣议。萼等言:“守仁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则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论;知众论之不予,则为《朱熹晚年定论》之书。号召门徒,互相倡和。才美者乐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虚声。传习转讹,背谬弥甚。但讨捕輋贼,擒获叛藩,功有足录,宜免追夺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说以正人心。”帝乃下诏停世袭,恤典俱不行。隆庆初,廷臣多颂其功。诏赠新建侯,谥文成。二年予世袭伯爵。既又有请以守仁与薛瑄,陈献章同从祀文庙者。帝独允礼臣议,以瑄配。及万历十二年,御史詹事讲申前请。大学士申时行等言:“守仁言致知出《大学》,良知出《孟子》。陈献章主静,沿宋儒周敦颐、程颢。且孝友出处如献章,气节文章功业如守仁,不可谓禅,诚宜崇祀。”且言胡居仁纯心笃行,众论所归,亦宜并祀。帝皆从之。终明之世,从祀者止守仁等四人。

始守仁无子,育弟子正宪为后。晚年,生子正亿,二岁而孤。既长,袭锦衣副千户。隆庆初,袭新建伯。万历五年卒。子承勋嗣,督漕运二十年。子先进,无子,将以弟先达子业弘继。先达妻曰:“伯无子,爵自传吾夫。由父及子,爵安往?”先进怒,因育族子业洵为后。及承勋卒,先进未袭死。业洵自以非嫡嗣,终当归爵先达,且虞其争,乃谤先达为乞养,而别推承勋弟子先通当嗣,屡争于朝,数十年不决。崇祯时,先达子业弘复与先通疏辨。而业洵兄业浩时为总督,所司惧忤业浩,竟以先通嗣。业弘愤,持疏入禁门诉。自刎不殊,执下狱,寻释。先通袭伯四年,流贼陷京师,被杀。

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媢忌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文成王阳明先生守仁传

黄宗羲

王守仁字伯安,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人也。父华,成化辛丑进士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先生娠十四月而生,祖母岑夫人梦神人送儿自云中至,因命名为云。五岁,不能言,有异僧过之曰:“可惜道破。”始改今名。豪迈不羁。十五岁,纵观塞外,经月始返。十八岁,过广信,谒娄一齐,慨然以圣人可学而至。

登弘治己未进士第,授刑部主事,改兵部。逆瑾矫旨逮南京科道官,先生抗疏救之,下诏狱,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遣人迹而加害,先生托投水脱去,得至龙场。瑾诛,知庐陵县,历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升南京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时虔、闽不靖,兵部尚书王琼特举先生以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未几,遂平漳南、横水、桶冈、大帽、浰头诸寇。

己卯六月,奉敕勘处福建叛军。至丰城而闻宸濠反,遂返吉安,起兵讨之。宸濠方围安庆,先生破南昌,濠返兵自救,遇之于樵舍,三战,俘濠。武宗率师亲征,群小张忠、许泰欲纵濠鄱湖,待武宗接战而后奏凯。先生不听,乘夜过玉山,集浙江三司,以濠付太监张永。张永者,为武宗亲信,群小之所惮也。命兼江西巡抚。又明年,升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壬午,丁冢宰忧。丁亥,原官兼左都御史,起征思、田。思、田平,以归师袭八寨、断藤峡,破之。先生幻梦谒马伏波庙,题诗于壁。至是,道出祠下,恍如梦中。时先生已病,疏请告。至南安,门人周积侍疾,问遗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顷之而逝,七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七。

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自此以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先生悯宋儒之后,学者以知识为知,谓“人心之所有者不过明觉,而理为天地万物之所公共,故必穷尽天地万物之理,然后吾心之明觉与之浑合而无间”,说是无内外,其实全靠外来闻见以填补其灵明者也。先生以圣人之学,心学也。心即理也,故于致知格物之训,不得不言“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夫以知识为知,则轻浮而不实,故必以力行为功夫。良知感应神速,无有等待,本心之明即知,不欺本心之明即行也,不得不言“知行合一”。此其立言之大旨不出于是。而或者以释氏本心之说,颇近于心学,不知儒释界限只一理字。释氏于天地万物之理,一切置之度外,更不复讲,而止守此明觉;世儒则不恃此明觉,而求理于天地万物之间。所为绝异,然其归理于天地万物,归明觉于吾心,则一也。向外寻理,终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总使合得,本体上已费转手,故沿门乞火与合眼见暗,相去不远。先生点出心之所以为心,不在明觉而在天理,金镜已坠而复收,遂使儒释疆界渺若山河,此有目者所共睹也。试以孔、孟之言证之。致吾良知于事物,事物皆得其理,非所谓人能弘道乎?若在事物,则是道能弘人矣。告子之外义,岂灭义而不顾乎?亦于事物之间求其义而合之,正如世儒之所谓穷理也,孟子胡以不许之,而四端必归之心哉。嗟乎,糠粃眯目,四方易位,而后先生可疑也。

隆庆初,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中,诏从祀孔庙,称“先儒王子”。王守仁传查继佐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晋王览之裔。六世祖网,洪武中参议广东,死苗难。父华,及第第一人,历官讲读,侍孝宗经筵,以不附刘瑾致仕,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守仁母岑夫人,娠守仁十四月,梦神人乘五色云手授之。祖天叙因呼之曰云。五岁不能言,有异僧过天叙曰:“是儿勿以名泄之。”天叙为改名守仁,辄读书敏记。八岁,妄意神仙,嬉戏皆绝人。十五,从宦京师,出游居庸,慨然负壮图。十七,遇蜀道士于江西铁树宫,与语大悦。及见娄谅,谈朱氏格物之旨,复大悦。故善跳狎,则稍就规准。赴乡试,见巨人夜立文场东西,大呼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三人者,一榜中胡端敏世宁、孙忠烈燧及守仁,后人意之也。守仁因自负,好谈兵,亦不废养生言。弘治十二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病归,辟阳明洞为书舍,更讲神仙之事。已又悔之,改武选,遂与湛若水专求孔孟之学。

正德初,逆瑾乱政,论救言官戴铣,薄彦徽,因大发瑾罪。瑾怒,矫旨杖守仁于门,谪龙场驿丞,复使人前道扼之。守仁佯置衣履江岸,题诗其处,若投江死者,得以免。附海舟舟山,为飓风漂闽,有道士收之,故铁树宫与语大悦者也。遂赴龙场,在南彝万山中。无所得书,日坐石穴中,默记旧牍,辄为训释。期有七月,《五经》之旨略备。龙场人相与伐木为轩,居之。

瑾诛,擢庐陵知县,历文选,累升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甫至,首平闽、广剧盗詹师富、温火烧等。因言“盗贼日滋,由于滥抚,所调狼兵无制,徒残害,不足使。臣得拣练部勒之,请便宜以行。”诏许之。改巡抚为总督军务。时宸濠蓄逆,颇与贼通。守仁上书密言状,且请罢绌奸谀,以回天下豪杰之心;绝踪巡游,以杜天下奸雄之望。是年,茶寮贼大起,江、广、湖、郴骚然。上命三省会讨。守仁首诛贼间吴让,督兵自南康入,破横水、左溪巢,贼奔桶冈,大战西山界。凡破巢八十四,俘斩六千余人,归流亡,度地居之。凿山开道,夷其险阻。请立崇义县于横水以属赣。已而浰头贼池仲容尤悍黠,擅拟官号,以輋瑶既殄,益增机险阱毒,虞王师。守仁厚抚其党黄金巢等,先从破横水。又纳仲容弟仲安之款,而收仲容之仇卢珂等为心腹,故休士归农,若不复用兵者。已而阳鞭挞卢珂以来仲容,而纵珂往合官兵,尽灭三浰,大小三十余战,灭巢二十有八,俘斩三千余人,复立和平县,以属惠治之。虔吉人感功德,生祠之。升副都御史,荫一子锦衣百户,进千户。

十四年,宸濠果反。守仁与吉安知府伍文定起兵,掩南昌不备,迎战鄱阳湖,贼平。事在《宸濠传》。上自称威武大将军南巡,使人邀所俘于广信,守仁弗与。会太监张永方赞诛刘瑾,为海内所许,抵钱塘。守仁取内道入淛,夜见永,便以宸濠付之,而身至京口谒驾。诸奄不得志,恶守仁上前,称守仁宸濠党。永为护持力,得不问,赏亦不行。事在《张永传》。会江西大水,上疏自劾,语极剀切,报闻。

世宗初立,召守仁入受封。而中有沮者,谓国甫大丧,不当宴赏,中道止之。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归省。寻论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父华亦得封如之。父病中膺封,卒。

初,宸濠之叛也,结誉士大夫,无所不倾下。守仁亦与无崖异,尝使其门人冀元亨往观之。宸濠自谓善守仁,密谋于陆完,意守仁得为其巡抚,用是其形迹不能无疑于士大夫。守仁忧居讲学,受弟子,而忌者蜂起,颇目为伪学。至云初通宸濠谋,策其不胜而背之,言绝丑,不可闻。以是虽封爵赐号,竟不与铁券及岁禄,一时勤王有功诸臣,中伤废斥殆尽,唯伍文定得升副都御史,荫一子千户。守仁不胜愤,乃上疏再辞爵,且极论白诸有功者。温旨慰谕,终格不行。守仁所善席书与门人方献夫、黄绾,皆以议礼得幸上,交章守仁贤,宜大用,亦尼不果。

嘉靖五年,岑猛叛,诏两广聚兵讨猛。猛死田州。其党卢苏、王受相结再叛,岭南大困。桂文襄萼素不善守仁,为张所强,交口荐,代姚镆总督两广。守仁至,开示恩信,卢苏、王受等自缚来归,则悉遣其众归农七万一千余人,勒石志功德。时八寨瑶贼反侧岭表,与断藤峡、牛肠、六寺、仙台、花相诸瑶相煽结。守仁以便宜,密令故降苏、受等轻兵出。而永乐、保靖土兵之自岭南还者,亦过八寨,与苏、受等相犄角,径捣其巢,诛斩万计,八寨尽平。捷闻,朝廷以其夸擅,敕奖而已。献夫、韬言其功不可泯,上许条画善后以闻。是时守仁已病矣,舆疾劳所事,而桂萼方长吏部,暴喜功名,风守仁取安南,希崇封。守仁辞不应,以是益怨守仁,谗守仁,赏不进。守仁病剧,乞骸骨,卧舟待命。甫度大庾岭,卒,为七年之十一月。时白气亘天,数日乃已。萼等因盛言守仁初擒宸濠,攻战纪律不臧,奏捷多伪;又言擅离本职,处置田州事宜失当;学术不端,破坏士习;乞削夺官爵。诏免夺爵,停恤典,子不得嗣封。

守仁学以致良知为本,所论著有《古本大学则言》及《传习录》诸书。其才气故横绝,得兵部尚书王琼为倾任,故能早膺阃阀,屡立大功,顾未一面守仁也。琼得其所貌像,焚香悬对,契若面语,尝左手持弱孙,右手接守仁奏报,至关启处,顾儿叹曰:“生子当如是哉。”

守仁年五十有八,疾革,南安推官入问疾,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榇行,士民拥哭者载道。至越,越中市儿巷妇无不嗟叹。隆庆初,赠新建侯,谥文成,赐葬。予祭诰词,推为明元勋圣学。子正亿,得嗣世伯爵。万历初,从祀孔子庙廷。明儒王子阳明先生传邵廷采

先生名守仁,字伯安,绍兴余姚人。讲学于阳明洞,自号阳明子。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历官南京吏部尚书。先生少有才名,弘治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七年,改武选主事。湛若水为庶常,一见定交,相期倡明圣学,门人始进。

正德元年,刘瑾掌司礼监,放逐大臣刘健、谢迁、韩文等。南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合六科十三道,公疏请黜奸回,留硕辅,以安社稷。缇骑逮问,先生抗疏:

铣等职司谏,如其善,自宜嘉纳;即未善,亦宜包容,开忠谠之路。乃今赫然下命,远事拘囚。臣恐自兹以往,虽有上关宗社危疑之事,陛下孰从而闻之?况天时寒冱,万一遣去官校督束过严,铣等在道或遂失所,填沟壑,有杀谏臣名,关系国体不浅矣。伏愿追收前诏,俾各供职如故,以弘大公无我之仁,明改过不吝之勇。

疏人,杖五十,谪贵州龙场驿丞。至钱塘,瑾使人尾之急,惧不免,乃托投江而浮冠履水上。附海舟至闽,入武彝山。已而虑及其父华,卒赴驿。龙场在万山中,蛇虺盅虫所居。从者皆病,亲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凿石椁待尽,诸苗伐木为室,以居先生。明年,提学御史席书聘主贵阳书院,率诸生问学,始论“知行合一”。水西安氏慕先生,致馈,且咨及减驿事。复书谕以朝廷成制,言:

驿可减也,亦可增也。驿可改也,宣慰司亦可革也。使君之先,自汉、唐迄今,历传千百年久者,以能世守天子礼法,竭忠尽力,不敢分寸有所违,是故天子亦不得逾礼法,无故而加诸忠良之臣。不然,使君之土地人民富且盛矣,朝廷悉取而郡县之,其谁以为不可?

所云奏功升职事,意亦如此。夫铲除寇盗以抚绥平良,亦守土常职。今缕举要赏,则朝廷平日之恩宠禄位顾将欲以何为?使君为参政,已非设官之旧;又干进不已,是无抵极也,众必不堪。夫宣慰守土之官,故得以世有其土地人民;若参政,则流官矣。东西南北唯天子使,朝廷下方尺之檄,委使君一职,或闽或蜀,其敢弗行乎?则方命之,诛不旋踵而至,捧檄从事千百年之土地非复使君有矣。由此言之,虽今日之参政,使君将恐辞去之不速,其又可再乎。

又书:

阿贾、阿札等畔宋氏,为地方患,传者谓使君使之。此虽或出于妒妇之口,然阿贾等自言使君尝锡之以毡刀,遗之以弓弩。虽无其心,不幸乃有其迹矣。始三堂、两司得是说,即欲闻之于朝。既而以使君平日忠实之故,且信且疑,姑令使君讨贼。苟遂出军剿扑,则传闻皆妄。其或坐观逗留,徐议可否,所以待使君者甚厚。既而文移三至,使君始出。众论纷纷,疑者将信。喧腾之际,适会左右来献阿麻之首,偏师出解洪边之围,群公乃复徐徐。

今又三月余矣,使君称疾归卧,诸军以次潜回。其间分屯寨堡者,不闻擒斩以宣国威,唯增剽掠以重民怨,众情愈益不平。而使君之民罔所知识,方扬言于人,谓“宋氏之难,当使宋氏自平。安氏何与,而反为之役?我安氏达地千里,拥众四十八万,深坑绝坉,飞鸟不能赴,猿猱不能攀。纵遂高坐,不为宋氏出一卒,人亦卒如我何。”斯言稍稍传播,不知三堂、两司已尝闻之否?使君诚久卧不出,安氏之祸,必自斯言始矣。

使君与宋氏同守土,而使君为之长。地方变乱,皆守土者之罪,使君能独委之宋氏乎?夫连地千里,孰与中土之一大郡?拥众四十八万,孰与中土之一都司?深坑绝坉,安氏有之;然如安氏者,环四面而居以百数也。今播州有杨爱,恺黎有杨友,酉阳、保靖有彭世麒等。斯言苟闻于朝,朝廷下片纸于杨爱诸人,使各自为战,共分安氏之所有,盖朝令而夕无安氏矣。深坑绝坉,何所用其险?使君可无寒心乎?

且安氏之职,四十八支更迭而为;今使君独传者三世,而群支莫敢争,以朝廷之命也。有可乘之衅,孰不欲起而代之?然则扬此言于外以速安氏之祸者,殆渔人之计。萧墙之忧,未可测也。使君宜速出军,平定反侧,破众谗之口,息多端之议,弭方兴与之变,绝难测之祸,补既往之愆,要将来之福。某非为人作说客者,使君幸熟思之。

安氏得书悚息,卒定阿贾之难。居龙场三年,动忍增益,中夜得致知格物之旨,默证《五经》,无不合,著《五经臆说》。

四年,瑾诛,升庐陵知县。其冬入觐,升南京刑部主事。即月调验封,升署员外郎。又调文选,始论晦庵、象山之学。七年,升考功郎。其冬,升南京太仆少卿,分署滁州。从游学者日众,始教人静坐,间天理人欲之分。九年,升南京鸿胪卿。是年,始揭“致良知”之教。

十一年七月,升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本曰:“何以知之。”曰:“吾触之不动矣。”初,陈金、俞谏等讨华林、桃源群盗,多所招抚,贼未大创;又民间父兄被杀者不得报仇,汹汹不安,数年间转复啸聚。于是贼首谢志山、蓝天凤据南安、横水、桶冈诸寨,池大鬓据漳州、浰头诸寨,福建、江西、湖广、广东之界数千里皆乱。兵部尚书王琼知先生才,特荐用之。先生认为,兵不素练面徒恃机谋,不能力战,一时偶幸成功,非万全策。且客兵一万,不如乡勇一千。前者多调狼达土军,糜饷不赀,民苦兵甚苦寇,以故盗贼旋灭旋起。乃令四省兵备官于各属弩手、打手、机快中,选骁果有胆力者县千人,优其廪饩,最者拔为将领。原额官军,汰老弱三之一,专守城隘。而以新募精兵随方出奇,由是战无不胜。首攻信丰、龙南流贼,连败之。兵既足用,上疏请申明赏罚以厉士气,愿假便宜,临阵诛赏,不限以时,唯成功是责。

王琼请上即与先生兵符,改提督军务。先讨横水、左溪之贼,获谢志山。乘胜进攻桶冈,其帅钟景纳款,而横水、左溪奔入者持不可。先生遣使至锁匙笼促降,而别遣邢珣、伍文定等冒雨入。贼方聚议未决,兵已夺险。猝震愕,急奔入内隘,阻水为阵。珣麾兵渡水,张戢冲其右,文定又自戢右缘厓绕出贼旁。贼败,奔十八磊。唐淳先至,严阵迎出,贼又败。会日暮,扼险相持。明日合战,邢珣先破桶冈大巢,俘斩甚众。湖广兵亦至,余贼遁入山谷。遣诸将分道捕之,于是横水、左溪、桶冈之贼略尽,蓝天凤等皆就擒。凡出师两月,平贼巢八十四。设安远县,控制三省。晋右副都御史。

十三年正月,进讨浰头。先是,征横水、桶冈时,虑浰头乘虚出扰,使人招降羁縻之,池大鬓不从。及横水破,大鬓惧,遣弟池仲安以二百人叩军门降,阴觇虚实。先生令从别哨,远其归路;召近浰头被贼者,各授方略遣归。及桶冈破,大鬓益惧。先生遣使至浰头,赐牛酒。贼严备,诡曰:“龙川新民卢珂恐见袭,故备。非官兵虞也。”卢珂者,抗贼不被胁,贼仇之。先生佯信其言,檄龙川廉珂擅兵状,且令大鬓除道,候还兵讨之。大鬓谢:“无劳官兵,当自防御。”比兵还,珂来告变。先生佯怒珂,收缚,将斩之。曰:“大鬓方遣弟领兵报效,安得有此。”

十二月,至赣州,大享将士,下令:“横水、桶冈既平,浰头归顺。民久劳苦,宜休兵为乐。”遂散军,使归农。而遣仲安归报以卢珂被系,令其兄勿撤备,防珂党掩袭。大鬓意大安,乃购其所亲款贼:“官意良厚,何可不一往谢?”大鬓谓其下:“欲伸先屈。赣州伎俩,须自走观之。”至,则见军门无用兵形,珂等在狱,意益安。先生夜解珂,使归发兵;官属以次设牛酒宴犒,缓大鬓归。度兵已大集,乃廷犒伏甲,引大鬓等入,悉擒之。而促诸路兵同抵贼巢,亲兵由龙南、冷水径直捣下浰,诸路兵皆入三浰。贼久弛备,官兵骤集,惊悸,悉其精锐千余,倚险设伏。官军为三冲,犄角进,指挥余恩首击贼,战良久,贼败。王受等追之,伏发被扼。会推官危寿兵至,鼓噪前冲之。千户孟俊率兵绕其后,贼大溃,遂克三浰大巢。余贼尚八百人,屯九连山,山四面险绝,设礌石、滚木,官兵莫敢前。先生令军人衣贼衣,暮若败奔者上山。贼见,果相招呼。得度险,遂扼其路。贼觉,急御,则大众已阑入。退走溃出,四路皆遇伏,擒斩略尽。余徒二百人恸哭请降,纳之。相视险隘,设和平县,南、赣自此无盗。兵力精炼,用之以义,文武官吏并能敌忾,功成寇除而无跋扈,几复古者井田养兵遗制焉。

师还,至赣,立社学,举乡约,修濂溪书院,刻《大学古本》、《朱子晚年定论》。所至会讲明伦,武夫介士执兵环立,蹑蹻担镫之夫千里远至。长揖上坐,一言开寤,终身诚服。风教四被,讫于江表岭峤。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起兵吉安,讨之。先生久知宸濠且反,虑南、赣未平,得与群盗通,益不可制。及盗平,而先生已为提督,镇上游,濠乃起事。王琼言于朝曰:“王伯安在,何患。不出两月,捷疏至矣。”时福州三卫军人进贵作乱,琼谓主事应典:“进贵事,不足烦守仁。可假此便宜与敕书,待他变。”乃命先生出勘福建乱军。

甫至丰城,反状闻。几为濠追所及,匿渔舟潜走。临江知府戴德孺迎入城调度。先生以临江要冲,逼省会,不可驻兵。乃反吉安,与知府伍文定定谋。召邢珣等遣谍四出投檄,言京师、湖广、广东西、南京、淮安、浙江各发兵,共数十万,以疑宸濠,使不敢出南昌。贼果疑,迟回半月。始出攻南康、九江、安庆,则官兵大集矣。又密书与贼心腹李士实、刘养正,若有约内应者。宸濠搜得书,内相猜。士实劝去安庆,趋南京;否,径出蕲、黄,趋京师。皆不从。

七月癸卯,先生自吉安起师,会于樟树镇。知府戴德孺自临江,徐琏自袁州,邢珣自赣州,通判胡尧元,童琦自瑞州,及新淦知县李美、太和知县李楫、宁都知县王天马、万安知县王冕,各以其兵至。己酉,至丰城,议所向。或欲勿攻南昌,以大兵逼之江中,与安庆夹攻之。先生曰:“不然。我越南昌而趋江上,安庆之众仅能自保,岂能援我中流?而南昌兵议其后,绝我粮道,南康、九江合势乘之,是腹背受敌也,不如先攻南昌。宁王久困坚城,精锐皆出,守御必单。我兵新集,气锐可克。宁王闻之,解围还救,暨来,已失南昌。彼则夺气,首尾牵制,此成擒矣。”乃分兵十三哨,哨三千人,各攻一门,以四哨为游兵策应。宁王别伏兵坟厂,为城中声援。遣知县刘守绪夜袭,破之。二十日昧爽,至南昌,令曰:“一鼓,附城;再鼓,登;三鼓不登,诛。”遂援梯登。城中倒戈,门有不闭者。师入,擒居守宜春王拱樤及万锐等千余人,宫中皆纵火焚死。散遣胁从,府库被宸濠取充军资及兵士掠取不尽者籍封之,城中始定。

宸濠先遣兵二万还援江西,自以大军继之。众请坚守待四方援,先生曰:“不然。宁王兵力虽强,所至徒恃焚掠,劫众以威,未尝逢大敌,诱惑其下以事成封爵富贵。今遇一城不能克而南昌失据,众心已离。我乘锐邀之,将不战自溃。”遂进,遇于黄家渡。贼乘风鼓噪,气骄甚。伍文定、余恩佯却致之。贼争进,前后不相及。邢珣从后急击,横贯其阵,贼败走。文定、恩还乘之,徐琏、戴德孺合兵夹攻,贼大溃。追奔十余里,擒斩二千余级,溺水死者万计。贼退保八字脑。是日,建昌知府曾玙、抚州知府陈槐亦率兵至。遣槐攻九江,玙攻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