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人生干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30 12:27:59

点击下载

作者:张小军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褚时健:人生干法

褚时健:人生干法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褚时健:人生干法/张小军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9ISBN 978-7-213-09380-7Ⅰ.①褚… Ⅱ.①张… Ⅲ.①褚时健(1928-2019)-传记 Ⅳ.①K825.3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55770号褚时健:人生干法张小军 著出版发行: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邮编:310006)市场部电话:(0571)85061682 85176516项目策划:考拉看看责任编辑:陈 源 何英娇营销编辑:陈雯怡 陈芊如责任校对:戴文英责任印务:聂绪东封面设计:元明设计电脑制版:北京唐人佳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印  刷:北京阳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开  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印  张:15.75字  数:139千字插  页:2版  次:2019年9月第1版印  次:2019年9月第1次印刷书  号:ISBN 978-7-213-09380-7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市场部联系调换。推荐序1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极致褚老走了,我很难过,发了一条微博:

每年褚橙飘香,必如期而至。褚老于我,如榜样,如兄长,更如挚友。喧嚣一生,刚硬沧桑,终归清净。但死而不亡者寿。送挚友,最后一程。褚厂长一路走好,天堂如今有好橙。褚厂长以前说我这个人在基本感情上、基本看法上,和他比较一致。我是他的粉丝,他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我多次去看他,其实我是去取经的。企业家的尊严褚厂长在玉溪卷烟厂的时候在全国是赫赫有名的,当时国产的云南烟价格已经超过了万宝路等洋烟的价格,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很扬眉吐气的。那时候,玉溪卷烟厂的年税利达到上百亿元,万科的规模是年产值30亿元,人家一年上缴的税都比万科的产值大得多。但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管理烟厂时的质量概念。烟农、烟田是第一生产车间,烟叶符合标准才进场。从引进种子到耕种、收获、烤制、分级,这个标准环环相扣,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禇厂长入狱,而后保外就医,开始种橙子。我第一时间通过云南的朋友去见了他,第一次他不在家,第二次(2003年)通过朋友安排去哀牢山上见他,他在山头包了一个2400亩的橙园,准备引水上山。去时,他正和一个老农讨价还价,要修一个水泵,老农开价80元,他还价50元。这样一个曾经创税百亿元的企业家在跟一个老农民讨价还价,这是我站在旁边看到的。他个子非常高,戴着破草帽,穿着破的圆领衫。见面之后,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谈橙园将来挂果子是什么情景。那时候橙苗刚栽上去,只有60厘米高。我就小心翼翼地问,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得几年后。那时候他已经75岁,挂果得80岁了。我就反思我自己,70岁的时候我肯定退休了,我从没有给自己设计退休后的生活,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的退休生活该怎么设计,应该说受到了褚厂长的影响。比如说我70岁之后,也许到戈壁滩上种庄稼了。褚厂长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就是他保持了尊严,这恰好是我们中国人现在真正需要的东西。企业家、工商阶层最需要的就是尊严,怎么独立、怎么尊重自己、怎么尊重别人,这是我从他身上能感受到的。正是因为他保持着尊严,即使受到挫折,也能恰当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实际上他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想帮他,但是他要证明自己,自己独立去做。褚厂长高龄创业,我以前说这是“中年的延长”,他创造的“褚橙”品牌让企业家看到了希望,这里蕴藏了很大的力量,这力量是工匠精神、独立人格、不断创新,是为社会贡献价值的企业家精神和尊严。“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当过兵、当过工人、当过干部、当过技术员,但这些都不是我选择的。褚厂长所处的时代,岂止是商人,大家都是被决定、被安排的,这是整个社会的环境。褚厂长一直说自己是给国家做事情,70多岁后开始给自己做,给家族做。老两口到哀牢山是自己选择的,不是组织分配的,这10多年,自己说了算,实现了真正的经济独立,这是不是尊严?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是把东西做好,他种的橙子有没有作为工商阶层最起码的尊严在里面?禇厂长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就是他保持了尊严,走过辉煌,落入谷底,又重新站起,触底反弹。他一生创立了四个品牌,第一是玉溪牌香烟,第二是褚橙,第三是企业家精神,第四则是家族传承。中国的企业家能延续三代的并不多,因此才有富不过三代一说。前段时间,产品发布,褚家三代到场,除了马静芬大姐外,还包括褚家第二代和第三代。他从政府官员,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到做自己的家族企业,最后他的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也是需要他来面对的。他和他的家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挖掘企业家精神很多人说,褚厂长之前做的是特许经营,随便从昆明街头找个人,给他一样的条件也能做得到。我不这样认为,几百家靠特许经营的企业,为什么褚厂长能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以前管工业,现在是管农业,管工业的怎么把农业管好?这是不同的概念,和工人打交道,你发工资人家干活,不干活我还可以罚你;农民不能这样啊,很难控制得住吧?大家对病虫害都没办法,他能把果树的发病率从5%——6%降到1‰。我相信他管烟厂的能力,但这么多年过来,我还是非常好奇,他是怎么把管工业和管农业两种理念结合起来的?褚厂长在哀牢山谱写出一位中国企业家的传奇,感染影响了几代人,其故事、传奇、精神值得书写、值得传承、值得发扬。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企业家的贡献很大,很大一批企业家成长起来了,他们也面临交接棒。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10年,针对中国企业家的研究也需要加强,需要总结,需要传承。每每回忆过往,会想起褚厂长常说的那句话:“年轻人要有耐心,一锤子打不出一个结果。”他起伏的一生,终归清净了。而年轻人和下一代,你们的未来,才刚刚开始。2019年6月推荐序2 企业家精神和价值究竟是什么考拉看看团队这次推出这系列作品,邀请我写一篇序言,盛情难却,所以有了下面这些文字。父亲离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对他的怀念,需要用一些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父亲的企业家精神和价值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算是我对此的一种表达,也希望可以给外界提供一些思考。回顾父亲的一生,作为企业家,他不但有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方法论,战略和战术。正因为具备这些因素,他才成了一位公认的优秀企业家。专注解决问题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骨子里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总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农业这个产业本身的可能性,以及他做事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专注”。我过去搞投资,发现在发展变化比较快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关注很多点,然后快速做出判断。后来我发现,有时候一个人面对太多选择的时候,哪怕是一个天才,也会给自己制造很多错误的可能性,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对某一个点上的关注度不够,你的判断就不可能太客观、准确。特别是在面对诱惑时,比如所谓赚大钱的机会,如果耐不住寂寞而动摇,事业很可能就会走向终结。人生和种花一样,需要修枝剪叶做一些减法。在这方面,父亲的思路十分清晰,内心十分坚定,所以他总能干脆利落地做出决策。管烟厂的时候如此,后来种橙子也是如此。他每次站在土地上盯着树叶、树枝、树干、果子看的时候,眼神里都是专注。专注就是要解决问题,做一件事必须专注度非常高,盯着一件事,然后把它做好。这是我在父亲身边一直留意他做事时学到的。我觉得父亲按天分来讲,并不属于天才类型的人。但是为什么他每做一件事都能成?关键就在于他的聚焦和专注,盯着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东西。在企业家圈子里很多人都认为,父亲从糖厂、烟厂到褚橙,都做得很成功,有一种经商的才能,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专业素养,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匠人精神,我想那就是用专业精神专注地将事情做到极致。商业逻辑、战略高度和坚韧总结父亲的经营管理之道,除了专注,我认为还有三点很关键:商业逻辑、战略高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首先,他尊重商业规律,懂得商业逻辑,始终坚持经营的本质。父亲做过糖厂、烟厂,种过橙。别人都说他干什么成什么,并且都能做到行业第一。这也让很多人产生疑惑,为什么他总能做到?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老父亲一直在思考钻研企业靠什么赚钱,经营的本质是什么。企业要赚钱,是基本的责任所在,是商业专业主义的体现。一个盈利的企业,是对社会、员工、股东、合作伙伴最大的回报。活下来,并活得好,就是他办企业的基本逻辑。现在经常有新的商业模式出来,大家喜欢追风口,要做飞起来的猪。其实还要想一想,风停了怎么办?猪自己没有翅膀,不能飞,诸如此类追风口的企业有没有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企业靠什么赚钱?老父亲干一行成一行,首先他的商业智慧就体现在他始终尊重商业规律,有商业逻辑。至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市场营销,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慢慢地一个一个解决。经营不需要用那么多高级华丽的词来形容,本质上就是把企业持续做下去,为客户创造价值。第二,他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这个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拉长时间来看,做好一件事,战略高度不仅需要有预判眼光,而且还考验企业家的把控力,需要有战略,有战术,有战斗力。父亲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展现了他的战略思维,红塔山成功后,他在能源、医药、金融等板块的布局,为红塔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年龄很大的时候,父亲重新选择在农业领域里创业,这个选择也是一个战略选择。农业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相关,人们也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当然,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企业,不管是产业、产品、市场定位,还是领导力、企业文化,总会有不同之处。适合这家企业的战略规划、布局,不一定适合另一家。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有可能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企业家要懂自己的企业,熟悉行业,也就是要理解商业规律,才有可能具备战略高度。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像老父亲那样极致。第三,他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周其仁教授说,企业家精神就是解决问题的精神。在父亲的这一生,问题始终没有间断过,接受濒临破产的糖厂、烟厂,然后老年开始种橙,面对问题父亲始终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越多,他越坚忍。作为企业家也好,作为个人也好,遇到困难,是继续向前走,还是掉头回来?企业家就是要不断解决问题,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接下来一定有更大的问题,如果没有,那就代表着停滞不前,甚至是在后退、走下坡路。所以,没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危机来了。我很欣赏一个词叫“痛快”。拆开来理解就是,只有经历很大的痛苦,才能感受到极致的快乐。解决问题是让人痛并快乐着的事情,脚下路陡坡弯急,但向前一步的风光一定更美。父亲在困难面前一直坚持解决问题,这很多人都见识过。这是不认输、不妥协的倔强,也是千锤百炼后的强大自信。坚持做好产品我之前在金融业打拼多年,如今认真做农民,体会到了父亲在土地上踏实前行的心境。每次在基地看到大家热情工作,看到乡亲们不用远走他乡,而是一家团圆,都在果园工作,我为他们感到很高兴。褚橙基地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还有很多老农人,其中有很多人跟随父亲创业直到现在,他们愿意在这片土地上干活,而且干得很好。可以说这片土地因为他们而充满生机,他们因为热爱这片土地而满载希望。干农业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要坚持做好产品,搞好产品质量。父亲不去基地的时候,总会打电话给基地的作业长们,询问当天的温度、气候、病虫害等情况,他一定要做到心里有谱。在开会的时候,他的数据信息总是最精确的,有关企业经营的一切全在他脑子里。有人说他记忆力好,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他在坚持解决问题,具有坚持搞好产品质量的理念。农业这个行业,到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规模化、相对标准化的东西,或者说还处于爬坡上坎的阶段。标准化的操作体系,对农业来讲相对难一些,但是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会越来越好。一旦做到某种程度,我们的产业就能规模化发展。实现这一步还需要继续努力。农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行业,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也希望有更多用户可以消费到优质的农产品。我希望我们的事业可以做得更大一些,有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需要多一些像父亲一样的企业家,不但能搞好企业,还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让更多的人重新回到土地上。父亲一直坚持做高品质产品,一个一个解决问题,这既是管理经营之道,也是精神之力。这是我的理解,也是我和褚橙团队正在践行的理念。坚持初心,回归本质,砥砺前行,做好一件事也就没有那么难了。以上是我个人之见,也用来和大家探讨。褚一斌2019年8月于云南褚橙基地总序 从过去到未来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10年,本土企业家精神、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总结正在拉开大幕。从过去到未来,都需要基本的愿力,需要传承。(一)“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一位CEO、经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每一位公司董事、顾问、投资人、新闻记者、商学院学生,每一个对世界最成功企业的出众特质有兴趣的人,也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此处我们引用多年一直畅销的作品《基业长青》的序言里的这句话并不唐突。作为这套丛书的作者,我们同样认为,“我们如此斗胆声明,并非因为我们写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公司和人确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我们做了长期研究,写出这本书,就我们所知,没有人这样做过”。在本书创作之前,我们对褚时健先生的研究时间长达8年,我们研究的持续性领先于任何一个研究褚时健先生的个人或团队。同时,我们也持续发布了我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比如《褚时健管理法》《褚橙方法》《褚时健传》,这些作品各有侧重点。现在的这套书并非这些成果的集结,而是用全新角度,披露了大量先前从未披露的内容。贯穿我们研究和写作的中心问题是,褚时健先生将自己从事的每一项事业都做成了行业翘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和精神特质成就了这一切?“褚时健经营哲学”这套书是考拉看看企业案例研究中心的代表作品之一。考拉看看企业案例研究中心的使命是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案例研究中心,发现穿越时空并使企业和企业家保持长盛经营的治理原则。要实现这个理想,既要超越今天无数的管理理论,更不能被各种新颖时髦的概念迷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周围诸多“创新”“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但不少理论是新瓶装老酒。这大抵就是张五常教授所描述的,我们进入了解释时代,而真正的创新尚没有到来。我们的研究之路并不顺利。虽然其中有各种管理经典的影子,比如绩效、全面质量、精益,而真正的挑战是,历史的架构并不能还原褚时健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对研究者而言,要想研究他与生俱来的经营思想,必须打破过去的成见,建立全新的体系和语境。如果说《基业长青》研究的是海外企业家的群像,那么我们这套“褚时健经营哲学”则是基于褚时健多次创业、持续成功所作的深度研究和总结。时间如白驹过隙,中国过去40年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每位企业家都与众不同,经历类似褚时健先生的有之,但就其成功的独特性而言,中国唯褚,世界唯褚。虽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肯定前无古人。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屡见不鲜,但是持续成功,并在多领域成为行业翘楚的却寥寥无几。(二)2022年,《哈佛商业评论》将迎来它的100岁生日,这本以管理理论与实践见长的权威期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世界上各大知名公司的管理探索。然而,在这一超越国界的管理研究舞台上,东方企业和企业家管理思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没有被过多关注。2002年,中国某家出版社看到,“经过20年改革开放,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国经济正与世界接轨,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遂决定引进这本杂志。2018年,我们开始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此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德鲁克、波特到稻盛和夫,西方和东方邻国的管理思想紧随中国经济步伐,几乎成了中国商学教育的必谈话题,而我们的本土智慧才逐步浮出水面。中国企业家缺乏思想吗?显然不是。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家群体正在成型,企业家精神正逐渐凸显。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从何而来?在中国制度创新之下,企业家用行动响应了国家的号召。那么,在共同的起跑线上,领先的企业家究竟因何领先?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其中领先者,褚老当然算是标志性人物之一。(三)过去数年,我们一直致力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我们组织各方力量组建了考拉看看企业案例研究中心,陆续跟国内一流机构联合设立研究机构,希望发掘并记录中国企业家思想和精神,推动这些思想和精神实现更大的普世价值。研究企业家的精神与思想是一个独特的命题,日本和美国学者在企业研究方面均建树颇丰。不过若将这些国家的企业研究经验放到中国企业家群体身上,我们发现并不完全适用。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研究在范围和方法上面临着新的挑战。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多数成功的企业家行事低调,深入接触他们并不容易;二是如何在呈现其思想精髓的同时兼顾外部环境的反馈性影响,我们还在摸索。所幸经过多年积淀,我们已经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平衡点,并且形成了以下三点基本认识。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场景,迫切需要针对企业家精神和思想展开系统研究企业强则国家强。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企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支重要力量的特点模式和经验启示,需要集中力量去研究,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场景后,更需要形成中国自己的企业经营思想。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这40年来,中国的企业家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东西方企业家除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之外,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出身”,中国企业家几乎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商学教育,市场就是他们的战场和课堂。中国企业家几乎都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而我们针对企业家思想的梳理又相对落后。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一直在为此努力。当下,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对本国企业的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和历史的传承。哈佛商学院企业史研究和教学在1927年就已经开始,这也是美国企业史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发端。中国站起来了,企业家的能力也更为强大。中国企业家走向中国改革开放第五个10年,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总结才刚刚开始,它既迫切又充满挑战。二、富强自信的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企业史和企业治理思想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五个10年的开端。历经过去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二,中国企业家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群之一。按照全球500强的席位和中国经济体的成长轨迹,无论如何,中国特色企业治理形成的中国模式,在全球企业治理的优秀思想中,应占有重要席位。目前,中国企业家思想的研究可以说是支离破碎,既缺乏标准范式,也没有形成积淀和规模。因企业和企业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史和企业家思想的研究必然成为日益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以史为鉴,富强自信的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企业史和企业治理方法。在GDP的硬实力跑道之外,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三、企业家既需要创造财富,也要进行精神传承我们一直在探索,什么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这种推动企业家前进的能量是如何形成一种思想体系并惠及更多人的?我们如何传承企业家精神和思想?企业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对于管理的探索所形成的体系如何分享给大众?创造管理思想的通常是两种人:管理学家和企业家。历史经验表明,管理学家更多是企业家思想内容的提炼者或观察者。惠普联合创始人威廉·休利特回忆道:“回顾一生的辛劳,我最自豪的,很可能是创设一家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世界各地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我特别自豪的是,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可以在我百年之后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事实上,任何公司和组织都有生命周期。科学管理原理之所以能穿透时空,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这种方法论可以在全新土壤里生根发芽、行之有效。当下,正值中国企业家传承交接关键期,相比财富的交接,中国领先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思想的传承更为迫切、重要。(四)中国企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企业家跌宕起伏的生存进化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同时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也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应时之需,管理学家、企业家和研究人员面临更为烦琐的研究挑战。我们针对褚时健先生的研究已持续多年,十分重视其具有普世价值的管理理论的总结和梳理。结合当前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密切关注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想的记录、研究与分享,在新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想研究的示范框架。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探索其历史经验;从企业家的经历出发,记录其成长历程,探索企业家精神与思想。我们研究和记录的是企业家的智慧和经验。“褚时健经营哲学”研究的是在中国影响众多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如果他和褚时健对话,也许就会改变其观点。褚时健数次经历无比凶险的困境,但却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饥荒岁月,褚时健曾一枪打到两只麂子,他称其为运气。而其后的成功却显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种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方法。我们一直好奇这种方法是他与生俱来的还是经过后天训练而成的。在褚时健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丰田精益管理等各种管理方式的痕迹,而他本人却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管理训练。实际上,他的管理实践超越了先前某些学院派和企业派。换句话说,褚时健就是褚时健,他的方法自有特色。很高兴可以通过这套书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经营法,且这些方法已经帮助相当多的企业获得了成功。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来自褚时健的实践,这种实践正随新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希望提供一种可供商学研究分享的范式,作为褚时健成功经营思想的总结和传承。目前商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偏重理论,一种偏重案例。前者首推芝加哥大学,后者以哈佛大学最具代表性。相对而言,案例教学更多地被商学院效仿。如今,中国的企业案例研究突飞猛进,但自主创新方面才刚刚开始。此时,我们又想起了多年前那位引进《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内容的编辑说过的话,“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其中,理念的突破、技术与管理的创新是关键”,引进这些内容,“就是让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读者们,能够有机会读到世界级管理权威们的原创作品,并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前沿的理念和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之路”。此种希望,也是我们今天推出这套作品的想法,而与那时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致力于中国本土领先企业家管理智慧的挖掘与分享。考拉看看企业家案例研究中心2019年6月自序 怀念褚老并向他致敬

这是褚老离开后,我陆续写的文章的节选,代为自序。还有一些内容的节选,放到了本书的最后,作为本书后记。(一)

2019年3月5日下午,收到褚老仙逝的消息,心情无法形容,就是难过。

上一年有人造谣说褚老去世,多希望这又是一次谣言!再看去年写的《褚时健传》,恍如隔世。

其实很少人可以走过91年的时光,老爷子这一生跌宕起伏,苦累欣喜都有,足够精彩。上一年他刚刚完成交接班,如今也算是一种休息吧。

他曾说想把褚橙规模做到年产5万吨,树种下去了,正在茁壮成长,我想他肯定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看得到他的愿望得以实现的场景。他懂得和树说话,树也相信他,所以他可以解决那么多关于果树的问题。

周其仁教授曾拜访褚老,他后来评价道:“解决问题是他的生命。”这是一语中的的评价,我认识和了解的褚老痴迷思考,并且这些思考都针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以说,褚老脑子里面总是装着问题,总是在不停思考,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也许他天生敏感,所以总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识他这8年,他一直在处理各种问题。有一年果子品质下滑,他很难过,为了提高品质,他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砍了很多树,很多人不理解,但相信他。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老爷子确实是新时代的匠人,胸怀大爱,不单解决自己的温饱,也照顾团队的冷暖,早年跟着他开荒的人没有挨饿;后来他去酒厂、糖厂、烟厂,跟着他的人的收入也逐渐提高了,生活改善了;晚年种橙,周围的农民都很感谢他,褚大爹是他们的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褚老热爱生活,无论什么时候都充满激情,小时候在河里摸鱼,晚年喜欢逛菜市场,买菌子。他的云南口音很重,我最喜欢听他说“我就是要把问题改觉了(解决了)”。他说到做到。

越是接触老爷子,越会认为他的企业家形象有别于大多数企业家。他在谷底时不气馁,在取得巨大成就时,依然痴迷于专业问题,不断探索提高产品品质的方法,他一直用实际行动把企业家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与褚老见面,我想他关心农业,便给他带了北京嘉博文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他和马老(马建芬女士,褚老夫人)都很感兴趣,聊完天,他们就着手安排拿这个肥料做试验。这是对专业的认真。褚橙的品质和他的投入直接相关,褚老从来没有停止对橙子品质提升的研究。

百闻不如一见,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很多记者朋友们要幸运很多,因为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褚老。但从现在起,我又与大家一样,成为同样失去褚老的人。以后,褚老只能活在我的记忆里,他的音容笑貌,最多只能通过往日的视频来回味,只能靠文字、想象和回忆去揣摩。

我曾在很多个夜晚梦到和他聊天的情景,往往醒来后一夜无眠。

对于研究褚老的学者,迄今为止我最佩服的就是周其仁教授,他谈道,企业经营和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必须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

那么,褚老究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同样的问题,我每次见面都会问,他的答案也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他说自己就是想把事情做成。

他会一直琢磨一个问题,直到解决它。这既是术,更是道,大道至简,褚老就是一个持续解决问题的人。

他说:“天道酬勤,不勤快的人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有好结果。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有顺境逆境,情况不好的时候不要泄气,情况好的时候不要骄傲,做人才能长久。”(二)

2019年3月5日,褚老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天下午我接到消息,悲痛万分,不愿相信;6日凌晨3点,我和考拉看看的联合创始人、出版人马玥从成都赶到玉溪殡仪馆,我们在门外久久沉默,悲伤不已。

灵堂诵经声中,褚老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他安详如睡着一般,我们数次见面,而这一次却是永别……出门寒风起,雨突然如豆下,泪已如泉涌。

褚老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人,我因他而改变了人生轨迹,我们第一次见面从谈论肥料开始,后来我辞职参与褚橙的销售和推广,然后又和内容团队考拉看看一起,持续多年研究他的管理、智慧和精神。这是一套纪念他的作品,也是我们希望传承他的企业家精神和智慧的作品。

这套书数易其稿,定稿前夕,我们和褚老天各一方,不能相问。按原计划,3月下旬我们赴滇,请他审阅,而今只能留下永远的想念。

褚老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研究褚老的人很多,但是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我们的研究既有独特性,也有领先性,截至目前其可借鉴性没有超越者,但我希望以后有团队可以超越。

我们是褚老二次创业的研究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研究褚老时间周期最长的团队,目前公开出版的《褚时健传》(李开云、张小军著)、《褚时健管理法》(张小军、马玥著)、《褚橙方法》(张小军、熊玥伽著)等多部作品已达数百万字,而我们这套作品研究的重点方向是管理、经营和干法。

褚老的企业家精神之一是面对不确定性的笃定和坚毅。企业家精神之外,从操作层面来看,就是管理、经营和干法。

我们持续的研究所得之一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经营环境中,每一个经营者都面临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经营的半径。褚老取得一个又一个新业绩的同时,依然面临种种困难,从来没有所谓坦途的时刻。

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大道至简,学习是路,褚老的经营和管理之道,适合各个领域的人学习。

我们希望这套书可以让你得到一些东西,经营没有止境,无论我们成功与否,都需要持续学习。当你打开这套书的时候,我想你已经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学习旅程。接下来你会看到褚老智慧的真谛,既关乎思想也在于技巧,这都是我们长期研究的成果。我们坚信,只要你领略其中一二并付诸实践,小治则有改变,大调则脱胎换骨。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完成这套书的写作,是我的心愿,更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这里面既聚集了专业的研究者,还包括数位畅销书作家及褚老家族的成员。

这套书是我和考拉看看多位作家联合创作的,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褚老本人,我们不过是一群搬运工或者说观察者和见证者。

关于这套书,我们希望分享的是褚老的企业家精神、使命感和奋斗不息的勇者激情,不忘初心,矢志奋斗。

我们坚信,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书中的精神和方法,而且可以变得更好!

感谢褚老,感谢我所有的搭档!

感谢所有的参与者!

感谢读者!也欢迎大家给我提出意见,邮件请发送至我的个人邮箱24973558@qq.com。张小军2019年5月于云南玉溪、成都考拉看看图书馆前言 褚时健是如何干的

从酒厂到糖厂,从烟厂到橙园,褚时健很少评论自己的业绩。然而,无论是作为企业管理者,还是作为创业者,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所有的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干事,就是把事情整(干)成,只要认真,就干得好!”

我和考拉看看企业案例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作家,持续关注和研究褚时健的经营和管理之道已经超过8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探寻的是,褚时健因何成功?他的经验如何惠及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

我们时常会做一个假设:面对同样的情况,褚时健会怎么干?在这本书中,我们会逐步分享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一)

最近几年,褚橙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火遍大江南北,借助一颗颗大小、颜色、口味统一的“励志橙”,昔日“亚洲烟王”褚时健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众多企业家和普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褚时健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没有高学历,更不是海归,但粉丝众多,是能够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在过去的91年里,他经历过太多起伏和磨难。尽管遭遇无数坎坷,但褚时健的每一次反弹,都无比精彩,甚至比之前跳得更高。他做过乡长、区长,参加过游击队,任过连队指导员,差点在战场上倒下;他先后在农场、畜牧场、酒厂、糖厂干过,而每到一地,表现均令人艳羡。

当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两次创业。1979年,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不到20年时间,他成功将玉溪卷烟厂做到亚洲第一、世界第五,他本人也被称为“亚洲烟王”;2002年,75岁的褚时健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2012年11月,85岁的褚时健种出的“褚橙”通过电商售卖,常常被抢购一空,他一举成为“中国橙王”。

从“烟王”到“橙王”,是外界给予褚时健非凡人生的褒奖,更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不过,对褚时健本人来说,他干任何事情时,并没有想过太高的目标,只是全身心投入,一门心思把事情干好并做到极致,最终结果经常远超预期。褚时健做事勤快是出了名的。当年,在酒厂酿酒时,他敲敲瓦罐就能听得出来酒精度高不高,酒的质量好不好,还可以用手感知酒大概是几度。这种境界,好比剑术大师,真正做到了人剑合一。正是这些通过自己亲手摸索出来的经验告诉他,只要你认真去领会去感受,你的感觉就会比别人灵,而认真去感受的背后,其实源于那份责任心。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离不开工作,工作也占据了我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毕竟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但不同的人,对工作的态度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大相径庭。那些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被工作推着走的人,注定是历史烟云中的小水滴,最后消失于无形;而那些勤于思考、不抱怨、保持平和心态且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人,有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传奇,受世人敬仰,如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始终把“认真”二字融入日常工作之中的褚时健,亦是如此。

比褚时健晚4年出生的稻盛和夫,比前者幸运得多。最起码,他有机会进入一所地方高校鹿儿岛大学学习。稻盛和夫27岁时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时创办第二电信(现名KDDI)。令人称奇的是,这两家公司在他的带领下竟然双双进入世界500强。不得不说,稻盛和夫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天赋极高。这一点,在他25岁时便开始显现出来。当时,年纪轻轻的他在精密陶瓷领域就有了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不过,让稻盛和夫闻名于世的,还是其企业家身份。在一些研究者看来,稻盛和夫本质上是一位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甚至有人认为稻盛和夫是集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这一复合型特征,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被各国企业管理者视为精神引路人,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热爱甚至迷恋工作密切相关。在他看来,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事实一再证明,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自己所做之事的人。

稻盛和夫在其名著《干法》前言里写道:“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并且还会尽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责任。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恐惧劳动的倾向。”稻盛和夫认为,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人们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尽管他遭遇一连串的磨难,甚至在大学毕业后,经老师的推荐才进入了京都一家制造电瓷瓶的小公司,而且在上班后第一个月没有如期拿到工资,但他拼命投入工作之后,人生的齿轮开始由苦难和挫折的方向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了。此后,他的人生进入崭新的状态,(1)充满希望,不断成功。(二)

褚时健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褚时健曾跌落谷底。幸运的是,他重新站了起来,并被更多的人记住并崇敬。

2012年10月底,褚橙通过电商首次进京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王石在微博上留言:“巴顿将军语:‘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这条微博被疯狂转发,徐小平、何力等人纷纷表达对褚时健的“敬佩与支持”。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顺风的,如同一年有四季,前一秒晴空万里,说不定下一秒就是暴风骤雨。之所以少数成功者能站上人生巅峰,是因为他们经历的苦难更多、感悟更深、眼界更高。

1995年2月,一封举报信使褚时健的烟草生涯戛然而止。1995年12月,褚时健先行入狱的女儿在狱中留下了遗书后自杀。1999年,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那份长达8000字的判决书,宣布褚时健因巨额贪污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2年,因患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当年,褚时健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开始种植橙子。

人们很难想象,面对这段灰暗的经历,褚时健是如何能够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并勇敢站立起来的。王石曾感慨地说:“得知褚时健保外就医后,专程到云南山区探访。发现禇老居然承包了2000多亩山地种橙子,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75岁了。”他打内心里佩服地说:“人生最大的震撼在哀牢山上!”

有人曾经问年龄比褚时健更小的著名企业家柳传志, 75岁时若再跌入谷底会如何,柳传志说:“我肯定会心灰意冷,随便做点什么了。”

人都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尤其是遭遇逆境或重大挫折时,这种精神足以支撑着你闯过激流险滩。如果我们把命运比作实力强大的拳手,即便经常要挨上对方几记重拳,只要你咬牙不倒,就有机会打败对手。

有媒体将褚时健的这种精神称为“逆商”,其实“逆商”是一种在前进中直面困难,并从困难中重新站起来的精神。虽然人们很难知晓褚时健到底依靠何种力量重新站上历史舞台,并不断攀越新高度的,但在他心底深处,肯定有自己默默坚守的东西。

企业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而在这些人中,管理者无疑处于核心位置,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领头的人不但要有面对逆境永不言退的霸气,更要有把企业带向康庄大道的正确做法。作为中国第一代本土企业家的代表人物,褚时健身上闪耀着打上时代烙印的“逆商”精神。他经历无数坎坷,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愈战愈勇。

他数次于危难之际接手困难企业。每一次,摆在他面前的都是一个烂摊子。但褚时健的字典中没有“困难”二字,他说:“这世上,太顺手的事情不多。不怕,再难的事情都不难;怕,再容易的事情都难。”

因为家庭的原因,褚时健从小就有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少年时,父亲早逝,褚时健就担起了家中重任。在地委和行署工作期间,他用自己的方法将复杂的征粮工作干得得心应手。

正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磨难,褚时健每次都能将处于窘境的企业带向成功。而除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褚时健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之一,就是身先士卒,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让工作变得更高效。

1963年,褚时健出任新平县曼蚌糖厂的副厂长,当时,该糖厂是一个员工不到200人、年亏损达到20万元的小厂。为了尽快将厂子从濒临破产的边缘拉回来,褚时健带头泡在车间,沉下心来研究工艺,他将传统的3个滚筒压糖变成了12个滚筒压糖,如此一来,甘蔗中的糖分被充分提取。加上褚时健严格控制成本,该厂仅用一年时间,便由亏损转为盈利。

通常,人们看到的是敢于承担重任并不断取得成功的褚时健,但在儿子褚一斌眼中,褚时健是一个极度标准化、极度机械化的人;而在王石眼中,褚时健是一位精算大师。褚时健曾说,也许别人做完一件事差不多就行了,但他自己坚持说不行。比如,他要采集一个数据,这次不满意,要重新再来一次,如果又不满意,还要再来一次。

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浮躁,但褚时健心中有一种定力。曾有人问他,为什么75岁了还要来种橙子。褚时健回答说,很简单,不甘心,不想活得这么寒酸。有人说褚时健是一个工作狂,是一个工作的永动机,他自己没有什么爱好,但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三)

最近几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现实的激烈冲撞下,不少新观念层出不穷。其中,“啃老族”增多就是一大新现象。事实上,“啃老族”并非找不到工作,他们通常有谋生的能力,只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宁愿赋闲在家,打打游戏混日子,日常衣食住行开支全靠父母承担,而且消费时喜欢追求名牌。“啃老族”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教育日趋普及化,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部分人总觉得自己学历不低,拉不下面子去做“档次”不高的低薪工作。此外,“80后”“90后”从未经历过饿肚子的痛苦,没有吃不起饭的紧迫感,这也直接导致部分人对工作的需求不高。

其实,邻国日本也曾出现过这一现象,并引起稻盛和夫深深的忧虑。

在《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写道:日本这个国家迎来了一个“没有方向的时代”。一方面,人们找不到前进的明确指针;另一方面,人们又面临许多过去未曾碰到过的问题:社会趋向于少子高龄化,人口减少,环境恶化等。同时,人们的价值观本身也陷入了混乱之中。对于人生中费时最多的“劳动”的观念扭曲,以及对于“工作”的认识改变,正是价值观混乱的表现。稻盛和夫发出疑问,“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这么重要的问题却无人探讨。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把工作视作剥夺人性的苦役。甚至很多人干脆不求职、不工作,选择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混日子。要不然就不务正业,靠打零工糊口。看到这种令人痛心的情况,稻盛和夫说,无论如何,他要把自己对“工作”的正确认识告诉这些年轻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达到一定年龄后,都要工作,而工作有三个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即“人为什么要工作”“怎样才能爱上工作”“怎样更出色地工作”。

对于“人为什么要工作”,如今大多数的人回答都是为了赚钱。但对于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经历过计划经济、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阶段的褚时健来说,这个答案可能是难以接受的。毕竟,当时的时空背景,如何通过努力工作吃饱饭、为国家多做贡献是第一要务。对此,稻盛和夫认为无可厚非,褚时健也坦言,创业种橙子,也是为了生活。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吃喝穿住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只有挣到钱,才能维持基本生存。

对于“怎样才能爱上工作”,稻盛和夫提出的办法有几点,包括改变“心态”、“迷恋”工作、倾听“产品的哭泣声”、成为“自燃型”的人等。

与稻盛和夫不同,没有学习过专业管理知识的褚时健,并未提出太多理论。作为实战型管理学大师,他的理论更多来自坎坷的人生经历和生活实践,以及他不断进行的思考与总结。

或许,褚时健没有研究过当代管理学大师的理论,但他对员工和工作上的一系列做法,与最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是高度吻合的。比如,早期在糖厂,中期在烟厂,后期在褚橙,每次面对难题,其他人无计可施时,褚时健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蹲下身来,充分调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寻找解决办法。而这种做法,是褚时健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始终保持持续的热情训练出来的。

众所周知,历史上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经过时间磨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或工作方法,有的人还出版了大量的管理学理论专著,供其他管理者或后人学习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而时代环境的改变,也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形势复杂多变的商品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求企业家同时拥有管理专家、理论家、冒险家、思想家、政治家等多重身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褚时健似乎没有庞大成型的理论体系,但他有自己的一套通俗且接地气的理解。

在他看来,从个体来讲,人要有所作为,有所作为不光是为国家做,为集体做,也是为我们自己做;要把它做好,做不好事情就没作为。一个企业如果对社会没有好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每个人总要担负一定的责任。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认真梳理褚时健91年的人生历程就会发现,他的理论体系正悄然成型,并变得日渐丰富起来。比如,在褚时健身上,一旦他认定了一样东西,浑身上下就有一股子夯劲;对于工作,他认为只要认真就能做得更好,人生最大的兴奋点是工作;在管理上,他始终认为,永远都不能让别人吃亏;在社会责任方面,他认为给社会的越多,企业成就就越大;在做人方面,他认为仁义是根本……

褚时健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而又让人亲近;褚时健的故事,精彩纷呈而又令人回味。

这一本书,是我们继总结褚时健的管理和经营思想的第三本作品,它和前两本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从干法的角度出发,来分享褚时健的人生经历与智慧。

当你面临困难时,试想一下,如果是褚时健会怎么干。阅读完本书,我们相信,你的行动会不一样。(1) 稻盛和夫.干法[M].曹岫云,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第一部分 发自内心热爱事业无论在何处,即使在最困顿的岁月里,褚时健也绝不向

逆境妥协,而是执着地用智慧找到向阳之路。要战胜恐惧走出困境,对于褚老来说很简单:足够的坚

持,十分的热情,活着,未来就会有希望。

恐惧是什么?对于褚时健来说,恐惧是他15岁时失去父亲后用稚嫩肩膀扛起整个家的忧虑,是他听闻因贪污牵连的女儿在狱中自杀的绝望,是他锒铛入狱后保外就医时已是75岁高龄,兜兜转转,一切仿佛回到原点。但对于褚时健来说,这些磨难都是人生的财富,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消沉”两个字。

2400亩地!10年来,褚时健和老伴在哀牢山细心耕耘每一块土地,有时候就住在农田旁、能看见星星的帐篷里。10年后,“褚橙”上市,褚时健已从“一代烟王”蜕变为种橙专业户。一夕家破人亡,一朝东山再起,恍若一夜之间,却已间隔10年。在困境中,褚时健靠的便是韧性,把握当下、活在未来的乐观和勇气。

在被打入“右派”的凄凉岁月中,褚时健身患疟疾所幸捡回一条命,之后顿悟了那时的活法:“人随时都有可能死,也随时都有可能活。所以那时我就明白人只要活着,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任。”

在元江红光农场的日子非常难熬,但有褚时健在,尽管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别人连饭也吃不上,可他们农场偶尔还能吃些鱼和野味。为了钓鱼,因为没有线,褚时健就把衣裳拆了扭成细绳拴着鱼钩去钓,甚至动用炸药。

无论在何处,即使在最困顿的岁月里,褚时健也绝不向逆境妥协,而是执着地用智慧找到向阳之路。

要战胜恐惧走出困境,对于褚老来说很简单:足够的坚持,十分的热情,活着,未来就会有希望。第一章 认定一样东西现在,很多人都比较浮躁。但我的心中有一种定力,我

知道按照我的这种慢的做法,也能赶上那趟车。——褚时健时健为何能够连续干成想干的事情,在这本书里,我要分享的是褚时健的基本干法。我始终认为,要借鉴褚时健的经营管理褚策略,必须从认识他的经历开始,我相信这些干法是他发自内心的力量,是内生动力。

坚持,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件挺难的事儿,但对于从前的人来说很简单。父辈们多数待在同一家集体单位从青年直到老去;锻造铁器的师傅挥了一辈子铁锤,炉火熄了又燃,从不止息;表只戴那一只,人只爱那一个。

现在,放在人们面前的诱惑很多,让青年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不容易。不喜欢就换,心情不好就不做。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场,多的是浪荡街头、做一天工作便歇息一天的年轻人。

毫无定力、浮躁成了困住现代人前行的枷锁。

也有青年人背着壳像蜗牛一样笨拙地向上爬,但身边一个又一个一夜暴富的创业者或一夜成名的“网红”,给了他们暂时难见回报的努力沉重一击。

人生自古多曲折,路上总是时而风雨交加、时而霜雪侵骨,但也伴有阳光雨露、彩霞满天。现代青年人的这些忧愁,对于经历了鬼门关考验和痛失爱女的褚时健来说,都不算事。

褚时健70岁入狱,73岁保外就医,75岁开始种橙子。褚橙一炮而红,在刷新了消费者味蕾体验的同时,更一跃成为中国橙行的业界标杆。同时火起来的还有褚时健本人,令很多年轻人难以想象的是,他的人生道路是一条“V”字形。他给年轻人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年轻人不要急,在低谷之中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方能扭转局面”。

持之以恒,就是褚时健所讲的“夯劲”:认定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死磕到底。褚时健对种植业并不精通,但他认定自己闲不下来,认定自己还能从中找到成就感,于是他就一头扎进学习当中。栽培、剪枝、灌溉等每道工序都从头学起,经过反复摸索,最终成为种橙专业户,成就了一代“橙王”。

他告诉我们,尽管命运捉摸不定,人生道路曲折不平,但只要活着,想做什么都不算晚。凡事慢慢来,一切来得及。年轻人不要急

随着褚橙的成功,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登门拜访,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褚时健会抽出时间和拜访者聊一聊。

他告诫拜访者,最重要的干法是不要急,从放慢心态开始。基本上所有拜访他的人年龄都比他小,所以他的总结就是“年轻人不要急”。

75岁再创业,褚时健让世人惊叹。特别是选择种橙子时,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熟悉水果行业的人都知道,橙子的生长周期长,不像褚时健之前做的烟草,今年种植,明年便可以销售。橙子从育苗到挂果,非得等上五六年不可。

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四五年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褚时健而言,四五年充满了太多的未知数。褚时健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他曾经坦言:“我75岁种橙子,等挂果也就80岁了。”

在哀牢山上,褚时健带着技术人员,从肥料配比、浇水频次、开花时间控制,每个细节都一一坚持用实验进行控制。曾经的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但褚时健用工业化制度经营,把农业对自然气候70%的依赖度降到了30%,因此,他种出了大小一致、酸甜适中的橙子,这样的橙子一上市就获得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到了2012年,褚时健种橙子已经走过10个年头,通过线下渠道和线上电商,“褚橙”的名气迅速响遍大江南北,人们惊叹,曾经的“烟王”已经变为名副其实的“橙王”。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如一日。褚时健慢工出细活,终于获得市场认可。10年间,有多少诱惑让人侧目,又有多少困难让人放弃,但褚时健一心种好橙子。

褚时健的慢工出细活与现今的一些社会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是一个快餐时代,人人都在追求速成之法。“七步学会投资”“90天英语速成”,仿佛速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但是欲速则不达,很多聪明人往往一马当先,却因为急于求成而最终走向失败。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曾说道:企业家总是会面对两种员工,一种是头脑灵活、聪明伶俐的,另一种是反应迟钝、忠厚老实的。经营者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前者。但是根据他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后者往往能够为公司贡献更多的力量。因为头脑聪明者更易务虚,心思灵活,很难聚焦于一点并持之以恒。而“迟钝者”做起事来不知疲惫、孜孜以求,虽然刚开始处于劣势,但是通过持续努力,便会获得质变。

不仅员工如此,领袖也一样。我们周遭不乏七十二般变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却缺少信念坚定、始终如一的唐三藏。从长安到灵山十万八千里,多少人败在了自己的脚下。每年都有大量刚毕业的学生进入褚时健的果园里工作,褚时健会让他们从基层做起,磨砺心志。曾经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果园工作不到一年,便向褚时健讲,自己想去创业,每天在这果园里务农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褚时健便对他讲道:“如果你能再坚持两年,就会成功,为什么?磨炼你的‘心气’,你现在耐不住自己的性子。”

2014年褚时健接受《中国青年报》的专访,也曾表示现代的年轻人都太急了。“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1)堂,实际不是这样。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褚时健讲出了当下时代的弊病,中国人仿佛是全世界最着急的民族。现在的中国人普遍处在“焦虑”中,每个阶段都在不断追逐,但所追逐的很多都是与自己现阶段生活不匹配的高标准,生活过得像赶场一样,一旦不能完成目标,就会产生深深的焦虑。不论生活和事业,他们都急于获得短期回报,做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而忽略自己本身的实力和经验的不足。

正如近几年,大众创业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人只看到创业成功者的光鲜亮丽,却没看到其背后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很多人盲目跟风,没有分析市场和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只能淹没在创业的浪潮里。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褚橙能成功?褚橙的成功,源于褚时健在创业初期的调研和观察,在种橙时对技术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对橙子质量严苛的标准化管理。这每一点都是褚时健宝贵的人生经验,不是三两年就能领悟到的。

在另外一次采访中,对于现代年轻人想“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褚时健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而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十分羡慕。(2)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屋子,这一生就得了!”他认为现代年轻人凡事都想得很简单,总想找现成,靠大树,撞运气,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