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笔记述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5 11:37:32

点击下载

作者:陈尚君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元笔记述要

宋元笔记述要试读:

弁言

本稿撰写于20世纪80年代最后一年的夏天。当时已留校任教,收入低微,难以自存;虽肄力从事全唐诗文之校补,迭有所获,每对妻儿,则愧疚莫名。其时弃学从商者有之,奔走卖课者亦有之,心戚戚焉,未敢轻弃所学。师友间有知我者,每或小说之标点,辞书之编写,能助学而增益家用者,亦分我若干,稍补涸竭。记得曾参点近代小说《七剑十三侠》《海上尘天影》《绣云阁》等;参与辞书条目撰写近万则,大端有《辞海·文学分册》《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唐诗大辞典》《中国诗学大辞典》。当时年方强仕,精力昌盛,虽属辞书编写,亦不愿东抄西录,应付成编,故旁搜远绍,刻意求深,融会心得,时有创获。如周祖譔教授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在已列条目外,信任由我增补,至全书之成,所补近二千则,于大量前人未曾述及之文人,清理生平出处之余,凡著作之存佚,遗文之孑留,皆有涉及,发明尤多。书成,幸未蒙恶评,无愧所委,自己也得学术进益之机缘,乐何如之。本书则为黄霖教授受云南人民出版社委托主编《中国历代小说辞典》第二册宋、元、明部分,派我为副主编,负责的宋元文言笔记部分。当时大约以北京大学袁行霈、侯忠义两位教授所编《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已揭示者为目,以阐发各文言笔记所存小说内容为主。除部分笔记由他人承担,所余大约三分之二均由我执笔。当时曾有志作宋人已佚笔记辑录,涉及部分前述书目未列之著作,而于各书尤关心其成书过程、文献价值和完残真伪之判读,虽与全书关注重点稍有不同,然每亦能发挥幽隐,指示精彩。其中如述《太平广记》改动唐人小说之若干类型,即为首发之论,曾为某前辈谈唐人笔记时引用。是年春夏间极其躁烦,于苦热间成稿,心情不畅,故于刊布之时,多数署笔名“吴奈”。倏忽已二十五年,友生告尚具价值,且至今未有类似之书,乃不能藏拙,将自撰部分录以成编,凡五代1篇,宋140篇,元15篇,同时所撰明4篇,及为《五代史书汇编》《中华野史》所辑校数书之说明,及曾作考订之二则,亦皆附入。当年学殖未丰,研究尚浅,行文率尔,错讹自多,而今学术日新,宋人笔记之整理与研究成绩尤丰,惜我近年全力治唐,难以周知。除稍为订正明显讹误外,概存其旧。宋元笔记之重要者,或当时为他人分撰者,无力新写,暂付阙如,读者谅之。2014年元月6日,陈尚君谨识

灯下闲谈

作者姓名已失传。书中所记事,以五代后唐天成年间为最晚。自序称所录为“近代异事”。《负债作马》一则记崔寓事,作者云“予目击,故录之也”。而崔寓之父唐末光启(885—888)年间在世。据此推测,作者应为五代后期人。是否生活到宋初,尚无别证。旧时皆视为宋人作,似未允。宛委山堂本《说郛》及《古今说部丛书》署为江洵撰,前代不见著录,显为后人伪题,不足信。二卷,有《适园丛书》本、涵芬楼校辑《宋人小说》本。《说郛》本及《古今说部丛书》本皆不全。

本书卷首有作者自序,谓“洎余灯下与二三知己谈对外,话近代异事”,后接受友人左子华的意见,笔录成书,体例大致与韦绚《戎幕闲谈》相似,写作目的也仅为“释其所闻,用资谈话”。书分上下二卷,每卷录故事十则,每则均以四字语标题。

本书所录均为唐五代时的奇闻异事,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写青年男女在动乱中离别,得异人相助始得团圆的故事。《神仙雪冤》一则写唐末商人刘损携妻裴氏到扬州,吕用之知裴氏有国色,遂将刘诬陷下狱,夺走裴氏。刘损出狱后作诗抒愤,一个有异术的虬须老叟为其感动,遂化形入吕宅,逼使吕用之将裴氏送回。这是当时一个传闻较广的故事,时人或将其与刘禹锡家妓为李逢吉所夺事合为一事,刘损诗亦被《才调集》采入,只是归于无名氏。《行者雪怨》一则,写五代梁时人韦洵美宠妾崔素娥为军阀罗绍威所夺,韦后假宿僧寺,作诗抒愁,有“何处人能报不平”之句,寺中打钟的苦行者听到后,为他救回素娥。这些故事都反映了战乱时代的男女爱情故事,与唐传奇《柳氏传》所述韩翃、柳氏故事较为接近。而故事的结局都是异人相助而使男女团圆,虽不免出于虚构,但也曲折地反映了动乱时代处于悲苦境遇中的人们,希望有异人侠士相助脱困的愿望。

其二,写遇仙故事。这类故事较多。《梦与神交》写史松至武陵后,梦中被安济王召去起草谢上帝表章。《猎猪遇仙》则写泰山猎人射猪中膊,追逐至一山洞,得见老君,并闻仙乐,出洞归家,已过了十二年。《弃官遇仙》则写宦官杨内侍唐末在蜀中得遇白裘叟,授以仙药,后满颔生须,得子数人。《湘妃神会》写崔渥等人在湘邑二妃庙题诗,后梦中被邀入湘妃神宫,与众女仙吟诗欢会,并留宿神宫的奇遇。《代民纳税》记唐末郑冠卿在桂林栖霞洞中遇仙人日华、月华君,得闻仙乐,饮仙酒,二仙并作诗赐之。在与二仙的谈话中,仙人问其在官“行何好事”,郑云:“每见贫民有租税不逮者,尝出正俸钱代而纳之,行草野间见暴露不葬者,即解衣裾为瘗之。”仙人以为这就是他得以遇仙的原因,并说:方今四海区分,诸侯角立,无非重敛以赡强兵,是天使然,

不由人事。古者为政,尚宽简,务俭素,不炫聪察,不役智能。

……什一而税,复能饮□食孽。今之什九而税,又直徇利贪财。

子傥不为官,复即林野,则可保其天年,不然则夭枉矣。

这一段借仙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对乱世政治腐败的愤慨之情。郑冠卿遇仙的故事,宋代流传较广,南宋初人尹穑曾将此篇略加增损,题作《仙迹记》,刻石于桂林七星洞内,范成大也曾作《碧虚铭》述此故事。

其三,写鬼怪变化惑人的故事。《驿宿遇精》写欧阳训夜宿新林驿,有女子淡妆而入,欲与之荐欢,后被欧阳训所杀,女子原为飞毛虫所变。《鲤鱼变女》写朱朴在庐山修学时,有鲤鱼精变为女子来相惑,后为朱所斩杀。《榕树精灵》写穆师言夜行青萝帐中,为一自称为林藻后人的女子邀入舍中。穆与之接欢后,女赠以素绢,并诫其勿泄于人,否则祸及于女。后穆以素绢示人,有秽气,知为墓中物,寻与女会遇处,乃一空心大榕树。后伐去榕树,精灵亦绝。这类故事,均写精怪变化成美色女子,主动要求与男子交欢,或谐或未谐,最终都被斩杀除却。其主旨显然是说女色害人,必须除灭,从中亦可以看出作者对女子的态度是比较落后的。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故事,如《坠井得道》《负债作马》《松作人语》等。此处不一一介绍。

本书故事均较简单,远不及中唐时期的优秀传奇之作。行文虽尚存有一些唐传奇文辞华丽的余味,但多数显得较粗糙,只是随录异闻,未作精心的加工。但各篇中引诗较多,除《万首唐人绝句》选录一部分外,多数尚不为唐诗研究者注意,故较为珍贵。

清异录

题宋初人陶谷著。谷(903—970),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为诗人唐彦谦之孙,避后晋讳改。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时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入宋,历礼部、刑部、户部尚书。开宝三年(970)卒,年六十八。陶谷强记嗜学,博通经史,但性轻率忌刻,时人薄之。《清异录》一书,《直斋书录解题》以为“其为书殆似《云仙散录》,而语不类国初人,盖假托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当时文格,不过如是”,全书“如出一手,大抵即谷所造”。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则认为书中所载,多有陶谷身后之事,因断为非谷所作。但也可能陶谷原有此书稿,后人整理时又羼入若干内容。原本二卷,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传本卷次不一。原本《说郛》卷六十一几乎全录原书,仅略有删节,题注云为“六卷”,并注陶谷“号金銮否人”。《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均作四卷,大致为从《说郛》录出而重析卷次。《惜阴轩丛书》本二卷,有些文字较《说郛》为详,疑尚为原本。另有明隆庆间叶氏菉竹堂刊本、明陶元柱修郡馆刊本、清康熙间陈氏漱六阁刊本,未见。

全书分为天文、地理、君道、官志、人事、女行、君子、幺麽、释族、仙宗、草木、竹木、百花、百果、蔬菜、药品、禽名、兽名、百虫、鱼、肢体、作用、居室、衣服、装饰、陈设、器具、文用、武器、酒浆、茗荈、馔羞、薰燎、丧葬、鬼、神、妖三十七门,每门多者数十则,少者仅一则,每则皆举数字为题。所记事以中晚唐、五代及宋初为多。内容涉及十分广泛,具体可详上举各门名目。而所录则多为各方面的异名新说。以造语独特者居多,常被宋以后作者引为典实。其体例虽与《云仙散录》相类似,但内容多数皆有史实可征,与《云仙散录》的诞漫无涯有所不同。

书中保存了一些珍贵的史料文献,如于义方《黑心符》、张翊《花经》、侯宁极《药谱》、毛胜《水族加恩簿》、王从谦《夏清侯传》、苏廙《仙芽传》、韦巨源《食账》、谢讽《食经》等,或全录,或摘录,均不见他书,仅因本书引录而得以保存,对研究唐五代的花木、渔业、饮茶、烹饪等方面情况很有参考价值。书中录唐五代至宋初的诗人事迹较多,虽均为细琐之事,亦可供参考。

传载

宋初僧赞宁撰。赞宁(919—1001),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台山受戒,习南山律。吴越时署为两浙僧统。入宋,太宗尝召对,赐号通慧大师。咸平元年(998)任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僧录。著作今存《宋高僧传》三十卷、《笋谱》及本书等。原书八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佚。原本《说郛》卷五收有一卷,仅存十则。从所存佚文看,本书记录唐末、五代时的异事遗闻,尤以吴越为多。所叙事颇涉谶应怪异的内容,如说唐末润州大荒乱,有富家蓄米以高价出售,但开仓时米已变成小螺子;谓闽中王氏时呼两浙为东麂,成为闽版图附吴越的先谶。其中有一些极为珍贵的记载。如记钱镠筑钱塘江堤时,“架三百弩射之,潮头为之敛去”,是很有名的故事。再如记湖州有渔人入一古宅,见一人头荷铁炉,自称“吾是黄巢,天遣吾诛戮天下”,事虽不足信,但也可据以了解吴越百姓对黄巢起义的态度。

太平广记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编集而成,故名。昉(925—996),字明远,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汉乾祐间进士及第,后周显德间任记室,从征淮南,擢知制诰,任翰林学士。入宋,加中书舍人。建隆三年(962)罢为给事中,因事去职,后复召还,太祖末历官翰林学士、判吏部铨。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太平兴国八年(983)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端拱元年(988)罢相,淳化二年(991)复相,四年(993)罢。卒谥文正。曾主持编修《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等书。全书共五百卷,另目录十卷。书编成后不久,即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初雕印,因有人认为此书并非学者所急需,其事中辍。北宋时此书流传并不太广。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有“京本《太平广记》”。清人曾见残宋本,今似已不存。明中叶以前,此书主要靠抄本流传。嘉靖四十六年(1567)无锡人谈恺据抄本重刻后,此书流传始渐广。可惜谈刻本已略有残缺。明清两代此书曾多次翻刻,较重要者有明许自昌刻本、明隆庆活字本、清乾隆黄晟刊小字本、乾隆间槐荫草堂重刻许刻本、清道光间三让睦记刻本、民国间扫叶山房石印本、北京文友堂影印谈刻本等。以上诸本,基本上均以谈刻本为依据,间或作一些校补的工作。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汪绍楹校点本,系以谈刻本为底本,并参校了清陈鳣校宋本、明沈氏野竹斋抄本及许、黄刻本,为本书迄今为止的最佳本。此本后改由中华书局出版,1961年、1981年、1986年均曾重印。

据《宋会要》记载,本书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起,奉宋太宗之诏编撰,至次年八月撰成奏进,历时凡一年又五个月。此时,宋王朝已立国十余年,各地的割据势力已大多削平,国家在经历绵延百年的大动乱后,逐渐恢复安定繁荣的气象。宋王朝组织大规模的力量,编撰包括本书在内的一系列规模宏大的著作,其用意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显示崇文右儒、以文治国的国策,另一方面则在于借此消弭各降王臣佐对于新朝的不满情绪,将他们羁縻于馆阁,厚其俸饩,以示亲宠。当时的目的虽不在于为后世保存小说,但无意之中,却完成了这部规模空前、包罗万象的巨著,为后代留下“古小说的林薮”(鲁迅语)。据书前的进书表,参加编纂者除李昉外,尚有吕文仲、吴淑、陈鄂、赵邻几、董淳、王克贞、张洎、宋白、徐铉、汤悦、李穆、扈蒙十二人,均为宋初的著名文人。

本书编例,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全书分为九十二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目。每类卷次多少不一,少者仅一卷,多者则可达数十卷之多。其中卷帙在五卷以上的门类有: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道术、方士各五卷、异人六卷、异僧十二卷、报应三十三卷、征应十一卷、定数十五卷、贡举七卷、画五卷、诙谐八卷、嘲诮、嗤鄙各五卷、梦七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妖怪九卷、精怪六卷、再生十二卷、宝六卷、草木十二卷、龙八卷、虎八卷、畜兽十三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昆虫七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杂录八卷。这样编纂,便于阅读者分门别类地检索资料,给小说史研究者以极大的方便。

本书征引书籍十分广泛,各条下均分别注明出处。旧刻本书前列有《引用书目》,所举共三百四十五种,但并未赅备。民国间编纂《太平广记引得》时统计,《引用书目》有而书中所无的共十五种,《引用书目》未收而书中实有的共一百四十七种,合计引书共四百七十五种。这个数字也并不准确,其原因在于:其一,所注引书出处,有时一书而有数名,如《博异志》,又作《博异记》《博异传》《博异录》;《八朝穷怪录》,又作《穷怪录》《八庙穷经录》;有时一名而应为两书,如《集异记》,即有郭季产和薛用弱所著之异;以《志怪》名书者,六朝时有四五家之多。其二,唐人单篇传奇,本书多据陈翰《异闻集》收录,但注出处时,则或仅注出单篇之篇名。其三,由于翻刻传录的关系,各本所注书名出处有所出入,据考察,凡谈刻本与明抄本所注岀处有异者,多以明抄本为胜。这些异同,以及与此相关的书名的讹夺,在编引得时也不免单独列出。因此,本书究竟引有多少种书,目下尚无法确定,估计总数应在四百种上下。

本书征引的典籍,以说部诸书为多,亦兼及史部、集部和子部其他方面之书。这些典籍,宋以后大多已湮灭不传,多赖本书,得以保存了大量佚文。从明代开始,即有治小说者从《太平广记》中辑录佚书,如今传本《朝野佥载》《稽神录》《宣室志》等即是。清以来研究唐以前小说的学者,无不视本书为搜录遗文的渊薮。鲁迅编纂《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汪辟疆编《唐人小说》,均以本书为主要依据。除辑录已失传的古小说外,本书在小说文献整理方面的用处还有:一、今有传本之书,或可据本书补录遗文。如孙光宪《北梦琐言》,原本三十卷,今仅存二十卷,近人缪荃荪即从本书中辑出逸文四卷。二、由于本书所据均为宋以前的古本,其文字在校勘方面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三、明清书坊,多撷取本书中故事重加编次,伪题书名、作者以行世。如《唐人说荟》即是,《古今说海》《龙威秘书》《五朝小说》亦多为伪书,本书是鉴别这些伪书的最直接的依据。

本书在编纂过程中,编修诸人较为认真,故得以较完整地保存古小说的原貌,源源本本地注明出处,裨益后学,功绩甚伟。应该指出的是,本书所录文字,一般均曾作过润饰加工,以致本书所录文字与原书文字有所不同。这种加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所录各条前,加上朝代名;二、凡原书为第一人称叙述的,一律改为第三者叙述的口吻;三、原书中对当时人的尊称、简称之类,多改为直称姓名;四、对原书中一些按当时语言表达,而宋初已难以理解的文字,也作了改动;五、个别篇章入录时曾有所并合删节。凡此之类,读者在引用本书时应有所注意。

自宋以降的各代小说戏曲创作,无不受到本书的沾溉。南宋人罗烨《醉翁谈录》中称当时的说话人必须“幼习《太平广记》”。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曾摘抄本书精华,编为《太平广记抄》以传世。因此,宋元的话本、诸宫调、院本杂剧等经常以本书中故事为素材,明清两代的戏曲小说,改编、敷衍本书中故事以成的情况,就更为普遍了。

广卓异记

宋初乐史撰。史(930—1007),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曾为著作佐郎、陵州知县。后因献赋被召为三馆编修,升为著作郎,转太常博士,出知舒、黄、商三州。再入文馆,掌西京勘磨司。景德四年(1007)卒,年七十八。学问赅博,史称其于雍熙中曾献所著书四百余卷,悉藏之秘府。尤长于地理,所著《太平寰宇记》二百卷,详记宋初天下州郡之山川形胜、物产风俗,为中古地方总志之翘楚。著作另有《绿珠传》《杨太真外传》。本书自序称:“昔李翱著《卓异记》三卷,述唐朝君臣超异之事,善则善矣,然事多漏落,未为广博。……臣今自汉魏以降,至于周世宗,并唐之人,总为一集,名曰《广卓异记》,凡二十卷,并目录二卷。”有清初刊本、《四库全书》本、《逊敏堂丛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本书分类录秦汉至唐五代间帝王臣工的卓异事迹,如“臣下贵盛之极者”“臣下显达之速者”之类。卷一记帝王事,卷二记后妃王子公主事,卷三至卷十八皆杂录、臣下之事,卷十九记举选事,卷二十则为神仙事。所引多录自他书,分别注明出处。如唐代各朝实录、刘贶《续说苑》、《赵氏科名录》、乐史《总仙记》等今已不存之书,借以保存了部分内容。今有传本之书,本书也保存了一些佚文。如所引《五代史》,即为北宋初薛居正之《旧五代史》,本书引有今本失辑的一些文字。所引《唐书》,有些应为唐代吴兢等人所修之书,而非今通行之两《唐书》,故多有二书所无的内容。如《上苑花应诏发》引《唐书》云:则天天授二年腊月,卿相耻辅女君,欲谋弑则天,诈称花发,

请幸上苑,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曰:“明朝游上苑,

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于是凌晨名花瑞草布

苑而开,群臣咸服其异焉。

写出了这位女皇帝的性格。此事后人常称引,清人李汝珍作《镜花缘》时对此渲染尤详,而最早记载即见于本书。《外孙三人为相》条录黄巢将兴时谶语三则,其中“黄蛇独吼,天下人走”一则,仅见本书,对研究唐末民变极为珍贵。乐史《总仙记》录古代神仙故事,除本书录有近十则外,似未见他书征引。

江淮异人录

宋初吴淑撰。淑(947—1002),字正仪,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幼以文章受到韩熙载、潘佑器重,仕南唐为校书郎直内史。入宋后,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历官太府寺丞、著作佐郎、秘阁校理、水部员外郎。至道二年(996)兼起居舍人。预修《太宗实录》,再迁职方员外郎。真宗咸平五年(1002)卒,年五十六。有文集十卷,已佚。存世著作有《事类赋》三十卷及本书,另《

秘阁闲谈

》存若干则佚文。本书一卷。有《道藏》本、《知不足斋丛书》本、《龙威秘书》本等。《四库全书》本、《函海》本分为二卷。

本书记录江淮间道流、侠客、奇女、异童二十五人的事迹,各为列传,其中唐代二人,其余二十三人均为吴及南唐时人。这些异人,大多为经史书中所说的方士、怪民一流人物,大致以得之传闻为主,记叙时也多夸饰其事,间或也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并非全出虚构,故有些人物如耿先生、潘扆等,《南唐书》即依本书为之立传。这些异人的行为,颇有不同于常人之处,司马郊能日行千里,诈死而复活;钱处士能预言未来之事;李梦符常插花游酒肆,高歌大醉;耿先生通于黄白之术,变化之事;潘扆道术诡异,能变叶为鱼,削铁如泥;江处士能制鬼魅;李胜能于饮席间从数百里外取物。本书详尽地记载了这些异人的言谈行为及变化故事。秘阁闲谈

宋初吴淑撰。此书记录作者在秘阁任职期间与同僚燕谈所及的遗闻杂事,故名。原书共五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已佚。《类说》《分门古今类事》等书中保存佚文二十余条。本书主要记载五代(以南唐为多)至北宋初年的遗闻异说,内容以神异变化、谶兆事应、异物奇术等方面为多,篇幅一般均较短小,大约为作者自所经见或得诸传闻,随笔记录,较少修饰及加工,均较为粗糙。《毛仙述配》《柏阁行者》等则故事性稍强,艺术上也无甚可取处。

南唐近事

宋初郑文宝著。文宝(953—1013),字仲贤,汀州宁化(今属福建)人。初仕南唐为奉礼郎、校书郎。入宋,补广文馆生。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除修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知梓州录事参军事,转光禄寺丞。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通判颍州,后知州事。后授陕西转运副使。后被劾贬蓝山令,移枝江、京山。后复任陕西转运使,徙河东。官至兵部员外郎。大中祥符六年(1013)病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今不存。传世著作有本书及《江表志》等。二卷。有《续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等。另明刊本及《荥阳杂俎》本作三卷。

本书前有作者太平兴国二年(977),即南唐亡后二年所作自序,谓南唐亡后,“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遂以“耳目所及,志于缣缃,聊资抵掌之谈”。《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他“有志于国史,搜采旧闻,排纂叙次,以朝廷大政入《江表志》……其余丛谈琐事,别为缉缀,先成此编”。所言大致近是。

本书所录虽以丛谈琐事为主,但可资研究的政治、文学诸方面的史料亦极为丰富。如记李昪代吴创南唐期间的活动有多则,多为史书所忽略。记南唐重臣宋齐丘、韩熙载、冯延鲁、刘仁赡、朱匡业、李建勋等事迹,也多可参考。有关南唐诗人的活动,记载较详,如录沈彬、陈曙、黄可、高越、孙晟等人事迹,均较为具体。记韩偓卒后遗物,为作者亲得于韩偓之妾及其子,尤为珍贵。

此外,本书也收录了一些神怪、戏谑之谈。如记李昪昼梦黄龙绕殿、江都县大厅有鬼物、沈道者仙事、潘扆异术、相者预言宋齐丘命运等。《庐山九天使者庙》一则,写一道士“体貌魁伟,饮啗酒肉,有兼人之量”,自称能骑鹤升天。所驯养的双鹤却连山童也“莫胜其载,毛伤背折,血洒庭除”,一命呜呼,升天之事自然也落空了。诗人陈沆作诗讥其事:啗肉先生欲上升,黄云踏破紫云崩。龙腰鹤背无多力,传语麻姑借大鹏。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载向瓒讽蒋炼师诗,与此诗较相似,可知当时传闻较广,以致作者有不同说法。所录优人语,多借戏谑之语以讽谏。如南唐元宗游宴无度,曾醉命乐工杨花飞唱词侑欢,杨只是反复唱唐人诗“南朝天子好风流”之句以规讽,元宗因而感悟。

茅亭客话

北宋黄休复撰。休复,字归本,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宋太宗、真宗时在世,可能生活至仁宗初年。久住成都,不仕,筑茅亭为居。好道术丹药,亦喜蓄书画,与蜀中文士李畋、张及、任玠及画家孙知微、童仁益等为友。著作有本书及《益州名画录》三卷。《郡斋读书志》云:“茅亭,其所居也。暇日,宾客话言及虚无变化、谣俗卜筮,虽异端而合道旨、属惩劝者,皆录之。”故名。十卷。有穴研斋影宋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四库全书》本、《湖北先正遗书》本、《择是居丛书》本等。

本书以记载蜀地的轶闻异说为主,起自五代前蜀,讫于北宋真宗时。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蜀中,多接前贤,多闻异说,故保存了这一时期不少珍贵的史料。《李四郎》一则记及李珣的家世事迹,为研究这位蜀中土生波斯人和花间词人的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另如记花间作者鹿虔扆、毛熙震事迹,也可资考证。《味江山人》一则记录唐末诗人唐求的事迹也较详。《丁元和》一则记孟知祥与董璋在东川交战时,“至重围中,人皆饿殍”,较真实地反映了乱世的社会状况。录张咏《悼蜀诗》,以记宋初蜀中的凋敝之状,可资王小波起义的研究。《兰亭客序》一则记高弼曾奉使献蜀太子石本《兰亭》一轴,据说即王羲之当时刻石《兰亭》者。这则记载,不见于他书,对追溯《兰亭》祖本面貌极有价值。

本书作者信膺道教,对道士炼丹、采芝、服食、导引一类方术较为熟悉,故书中记载神仙变化、道士异术的内容较多。但在叙述这些内容时,常亦寓有劝诫世人行善惩恶的内容,《四库提要》因而誉为“在小说之中最为近理”。此外,书中对蜀中风物及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也有所记载。

郡阁雅谈

宋初潘若冲撰。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作者为潘若同,乃为避祖讳而改。若冲,太平兴国六年(981)以右赞善大夫知扬州,官终桂林守。此书为作者于宋太宗时在郡斋中常与僚佐话及唐代至宋初“野逸贤哲异事佳言,辄疏之于书”,故名。原本一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卷,共五十六则。今原本已佚,《诗话总龟》中保存佚文近四十则。

本书录唐代李白以降至北宋初年的数十名诗人事迹,尤详于五代南方诸国,体例类似于孟启《本事诗》。所载内容,一部分为作者所亲见,如廖融、王元等,均与作者相识,并互有诗什来往。多数则当得之于传闻。本书保存了一些著名诗人,如元稹、杜牧、罗隐、郑谷、张迥等人的事迹,一大批唐末五代不大知名的诗人,也因本书的摘录而得有一些诗作留存后世。后世艳传的齐己以郑谷为一字师的故事,亦出于本书。有些记载则稍涉神怪,如王著遇张嘏鬼赋《蝴蝶诗》,吴崇岳辟谷多年,能在松梢上行走,沈廷瑞死后遗诗,以及张白、陈省躬、吴含灵、许鹊、李梦符等仙事,此又与《本事诗》之不涉神怪者不类。宋人诗话,当以本书为最早。

雅言系述

北宋王举著。原本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失传。《诗话总龟》等书中保存佚文三十余则。本书录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诗人事迹及诗作,多数较简略,仅录诗人姓名字里及代表作品,一些不大著名的诗人的作品,多赖本书以传。少数佚文记载较详,如记曹邺以《四怨三愁五情诗》投赠主司而获知,邓洵美登第归湘后坎多舛,均可看到诗人的遭际。本书叙事简省,不涉神怪,文学性不强。

雅言杂载

北宋张靓撰。《资治通鉴考异》引有张《续锦里耆旧传》,疑张靓、张为同一人。原书卷次不详,今已失传,《诗话总龟》中保存佚文三十余则。

本书收载唐五代至北宋中期的诗人事迹及杂事,以五代至宋初之事为多。其中记及王安石当国时事,知书成当不早于神宗时期。所记多数较简略,仅略存诗人字里及主要事迹,并录其诗作,一些不知名的作者,多赖本书收录而传。少数似据他书转录,如《韦蟾》条,《太平广记》注云《抒情诗》,《曹确》条,今见《南部新书》,但多数不见于他书。有些记载神仙鬼怪诗事者,文字也稍加详,如记成务崇遇孟嘏鬼赠诗、沈廷瑞卒后寄赠陈智周诗、石恪卒后赠雷殿直诗及伊用昌、吴仁璧仙事。

该闻录

北宋李畋撰。畋,字渭卿,号谷子。少师任奉古,以著述为志,不乐仕进,为张咏所器。隐居永康军白沙山,从之学者甚众。登淳化三年(992)进士第。后历官校书郎、恒宁主簿、国子监说书,改大理丞,知泉州惠安县。因奏进《孔子弟子传赞》六十卷,升知荣州。卒年九十。著有《道德经疏》二十卷、《乖崖语录》二卷、《谷子》三十卷、歌诗杂文七十卷,今均不传。衢本《郡斋读书志》著录此书时有脱文,以致冒顶到《归田录》下,其解题云:“熙宁中致仕归,与门人宾客燕谈,衮衮忘倦,门人请编录,遂以该闻为目。”与《归田录》之解说几乎全同。原书十卷,今已不存。《类说》《分门古今类事》《老学庵笔记》《说郛》等书中保存佚文近四十则。

本书录唐代至北宋前期的轶事异闻。其中录有一些唐代诗人的遗闻,较为珍贵。如记皮日休事迹云:“皮日休陷黄巢,为翰林学士,巢败被诛。”是关于皮日休之死较早的记载,自宋代以来多次为研究者所引用。再如记李白的故事云:唐崔颢《题黄鹤楼》诗云(诗略)。太白负大名,尚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欲与之较胜负,乃作《登凤凰台》诗。

这则著名的传说,最早即见于本书。此外,书中还记录了一些针砭时弊的诗作及其本事,如蒋贻恭作《题金刚》诗讽刺官僚仗势作恶,可朋作《耘田鼓》诗以悯农,均非浅率之作。有些故事,讽刺贪官十分犀利。如记神泉令张某到任后,贴出布告说:“某月某日,是知县生日,告示门内与给事诸色人,不得辄有献送。”以不许送礼为名,公然向僚属索礼,手段可谓高明。等到曹吏们纷纷献上寿礼后,他“一无所拒”,统统收下,随后又贴出一张告示:“后月某日是县君(指其老婆)生日,更莫将来。”实在贪得不知足。此外,本书中也有一些梦兆神异一类的故事,如于观文得梦兆而于榜尾及第,章翁工于易筮,所言皆中,丁文福言灾福均有灵验,丁谓梦懒瓒示以觉悟之理。其中有不少为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见闻,如《琴僧江湖》《李畋见塔》《李畋两火》《地理吉凶》等则皆是。

洛中纪异录

北宋秦再思撰。再思,号南阳叟,生平不详。原本十卷,《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已佚。《资治通鉴考异》《类说》《分门古今类事》《白孔六帖》《说郛》等书中保存佚文七十余则。

本书记载各种奇异谶应故事,起自唐初,讫于宋初,以晚唐、五代时期的事件为多。有的记梦兆,如云唐高祖起事时,梦身死坠床,为群蛆所食,解梦者以为:“公得天下矣。身死是毙也,坠床是下也,陛下,至尊之相也,群蛆所食,亿兆趋附也。”显然是附会牵强之谈。有的记谶兆,如记后周广顺末有“小儿剃元首”之谶,识者以为新君将立之兆。又如言宋开国之征兆,以为承殷之绪余,亦显属附会。书中并多记唐五代文人的事迹,如载薛涛、顾非熊等作的酒令,李德裕、颜真卿的轶闻,皆可供参考。另如《沈嵩》一则云:沈嵩与罗隐从事浙西幕下,公主出见,众称姝丽,便是姮娥。

嵩曰:“嫦娥甚陋,安可及公主!”惊曰:“书记识姮娥否?”曰:“嵩两度到月宫折桂,何为不识?”

唐人称进士及第为折桂。此处沈嵩别出心裁地称誉公主,在遭诘难后,又巧妙地自解,颇可见其才思之捷悟。

本书有些记载也涉及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故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亦曾参引本书为证。书中征引唐代诗歌、谣谚较多,可作为文学史研究的参考。由于作者所记皆得之传闻,多喜猎奇征怪,未尽征实,整理工作又较草率,未作细致的艺术加工,因此不免有粗糙浅率之病。

丁晋公谈录

记录北宋真宗时宰相丁谓(封晋国公)言谈。谓(966—1037),字谓之,后改字公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淳化三年(992)登进士第。真宗时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晋国公。仁宗初,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徙道州。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1037)卒于光州,年七十二。本书编者不详,一说为丁谓甥潘延之。一卷。《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有《百川学海》本、明刻本、《历代小史》本,以影宋咸淳原刻本《百川学海》本为最佳。另《说郛》亦收录,但不全。

本书所记均为丁谓所谈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故事轶闻,内容渉及朝廷政事、名臣事迹、典章制度等方面。所记因多为丁谓亲见、亲闻之事,故大多翔实可信。间或亦有神异之说,如首四篇载星变日食之征应,但原注云:“已上四件,皆是真宗亲宣示于晋公,人皆不知也。”似确有其事,并非丁谓所杜撰附会。记真宗朝东封之议,较为详细,可补史缺。录窦仪、吕端等人传记较详,亦可参考。有些段落较富故事性,如:钱塘武肃王不识文字,然凡所言皆可律下。忽一日,杂役兵

士于公署壁题之曰:“无了期,无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由

是,部辖者皆怒。王见而谓曰:“不必怒。”命罗隐从事续书

之,曰:“无了期,无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卒伍见之,于

是怡然力役,不复怨咨。

作者本意在赞扬钱镠的善于律下,而吴越时期力役之重及役夫之不满,皆可据以考知。

邵氏野说

北宋邵思撰。思(969—?),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少年时在南唐。入宋后仕历不详。著有本书及《姓解》。原本三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小说类,今不存。原本《说郛》卷四十收入佚文六则。本书录五代南唐至北宋初年的朝野遗事,文字较朴质。有些为作者亲身经历,如记宋军攻占南唐京城金陵时情景,即较为真实。

乘异记

又名《乘异录》。北宋张君房撰。君房,字允方,安陆(今属湖北)人。景德进士,历官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大中祥符中自御史台贬官宁海,后受荐主持秘阁道书的整理,编次为四千五百余卷。复撮其精要,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仕至祠部郎中、集贤校理,年八十余卒。著作另有《

丽情集

》《

缙绅脞说

》等,今原书均不传,但保存佚文甚多。《郡斋读书志》引作者自序称:“乘者,载记之名;异者,非常之事。”故名。原书三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已佚。《类说》《默记》《说郛》等书中保存十数则佚文。

张君房是北宋著名的小说家,所著《丽情集》《缙绅脞说》都是宋代极负盛名的杰构。《直斋书录解题》云本书有“咸平癸卯(1003)序”,其时张君房尚未入仕,因知为其早年所作。本书内容,《郡斋读书志》认为是“志鬼神变怪之书,凡十一门,七十五事”。今存佚文亦均为此等方面,如云白稹死后,托梦给友人,自述死后罚为鼋,其友人后见渔人网得大鱼,遂买而放之。又如刘道芳夜宿秦氏家,见一红裳妇告以生前肆凶,死后变成了羊,主人欲烹食,求刘代为求情缓烹。凡此之类,述鬼神变化,故事极简单,叙述也较粗糙,只能视为张君房早年的试作,文学价值不高。如红裳妇自述云:“妾本秦氏子妇,夫婿市一妾,性刚不相下,遂为儿鞭挞而死。其妾诉于阴府,追摄儿已偿命,余业罚为牝羊。”事虽不经,但也从侧面记录了封建家庭中婢妾的不幸命运。丽情集

北宋张君房纂辑。是书专录“古今情感事”,故名。原本二十卷,《郡斋读书志》著录,今已佚。《类说》《绀珠集》均收有此书,但均为摘引片断,不是原文。宛委山堂本《说郛》所收与《绀珠集》大致相同,似即据后书转录。今人程毅中撰《〈丽情集〉考》(刊《文史》第十一辑),以《类说》本为基础,广征宋、元、明人著作,辑考此书的篇目、本事、作者及出处等,共得三十八篇。

本书所录,以男女情爱故事为主,有些故事虽非写爱情之作,但也与女性有关。今知三十八篇,多数可考知出处,可知为作者搜罗各种故事编纂而成。在收入本书时,作者也曾在文字和内容上作了一些增删润色。

本书故事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唐人单篇传奇小说。此类所占比例较大。所录有南卓《烟中仙解题叙》、薛调《无双传》、李公佐《燕女坟记》、沈亚之《冯燕传》《湘中怨解》、蒋防《李娃传》《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陈鸿《长恨歌传》等。本书收录之故事,多兼录唐人所作之有关歌行,今可考知者有《冯燕歌》《长恨歌》《无双歌》《李娃行》《霍小玉歌》等。今仅前二首存世,其余各首,宋人曾引有片断。又本书所录各传,文字与通行本不尽相同,一部分可能在唐时即有不同的传本,作者曾作润饰修改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录自唐人笔记小说集。如《玉马》出《宣室志》,《崔护》出《本事诗》,《沈真真归郑还古》出《卢氏杂说》,《香儿》《文宗诗》出《杜阳杂编》,《非烟》出《三水小牍》,《三乡题》出《云溪友议》,《湖州髫髻女》出《唐阙史》,《蜀妓薛涛》出《云溪友议》或《牧竖闲谈》,《赠妓诗》出《闽川名士传》。录入时,也作了一些加工。

三、据唐人叙事诗歌。今可考知者有白居易《燕子楼》诗、刘禹锡《泰娘歌》、杜牧《张好好诗》、李商隐《柳枝五首》、顾况《宜城放琴客歌》《草春歌》等。这些诗歌均叙男女恋情故事,诗意哀婉,且多有长序叙其事始末。

四、宋代故事,有些出处也可考。如《爱爱》录苏舜钦文章,即是一例。《任生娶天上书仙》一篇,叙庆历间事。刘斧《青琐高议》卷二亦叙此事,末云:“长安小隐永元之善丹青,因图其状,使余作记,时庆历甲申(1044)上元日记。”作者不详,但可断定非刘斧作。张君房可能亦是据此佚名作者之记收入。

此外,还有少数几则故事未详出处,但是否即为张君房创作,仍难以论定。

本书以男女情爱为主题选录故事,表现出作者的眼光和识见。从上举出处看,作者搜罗前代及当代故事,用力极勤,所得亦甚丰。同时,作者对这些故事不是仅仅抄录原文,而且经过加工,带有再创作的意味。张君房的改写,有时对原记载作了增益,如《沈真真归郑还古》一则,在《卢氏杂说》中只称为妓,不提姓名,姓名可能出于张君房的附益。用唐人歌行时,间或有牵强附会以成故事的。如《燕子楼》一则,白居易原只称关盼盼是“徐州故张尚书”爱妓,张尚书指张愔,《丽情集》则误作张愔父张建封事;白居易原录同时诗人张仲素有感于此事所作的三首诗,而《丽情集》则以三首诗为关作;白居易作诗时,称关“于今尚在”,而《丽情集》则再牵合白居易另一首诗《感张仆射诸妓》的诗意,说白居易劝关自杀殉情,关和白诗后,绝食而死。两相比对,可知《丽情集》所录,并非史实,而是敷衍白诗附会而成,但故事性却加强了。

由于本书所收多是唐至宋初爱情故事的优秀之作,因而在宋代流传较广。在《太平广记》流传还不太广的宋代,民间主要通过本书了解这些唐代故事。作为宋代说话底本的《绿窗新话》,征引本书较多,可知许多故事已改编为话本。为戏曲剧本吸取的本书中故事,数量也不少。但自宋代以后,本书即逐渐散佚不存,这是十分可惜的。缙绅脞说

北宋张君房撰。《郡斋读书志》谓“张唐英君房撰”,误将张唐英、张君房混为一人,《直斋书录解题》已予指正。原本二十卷,上引二书及《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今已佚。《诗话总龟》《类说》《分门古今类事》《碧鸡漫志》《诗人玉屑》等书中保存佚文四十余则。宋人另引有《脞说后集》,而称本书为《脞说前集》。

本书录古今奇异之事。书中一部分内容出自唐五代人著作,今可考知其所引书有《玄怪录》《河东记》《潇湘录》《玉溪编事》《纪闻》《卢氏杂记》《闻奇录》等,均属志怪类之书。引录时间有改窜,如《巴峡鬼》一则,《太平广记》注出唐玄宗时人牛肃所著《纪闻》,记为唐高宗调露年间事,而本书则改为宋太祖建隆年间事,显属误改。这些,与《丽情集》体例相似,只是一录异闻,一存情事,内容上有所不同。

与《丽情集》不同的是,本书中有较大一部分可以确信为作者创作,如《雨中望蓬莱诗》,自述感梦赋诗事。所叙北宋太宗、真宗时诸事,也应为直接得诸传闻而写成。

本书内容较为丛杂,所记有遇仙、胎异、梦验、卜占、谶兆、鬼怪变化、神人交合、夫妻感应、异闻琐谈等方面,但多数较简单,缺乏复杂的情节,大约为照录传闻而成,未作进一步加工。其中多涉诗事,可供文学史研究参考。《三仙》载“武夷山中秋日吕真人、钟离先生、武夷君”三仙故事,是关于钟吕传说的较早记载之一,值得注意。《脞说后集》今存十余则佚文,其中记及苏轼、黄庭坚及徽宗朝事,可断定非张君房所作。但作者为谁,今尚不详。

王文正笔录

本书一名《沂公笔录》。北宋王曾撰。曾(978—1038),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属山东)人。咸平五年(1002)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仁宗初,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沂国公。因得罪太后,罢相出知青州,终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卒,年六十一。谥文正。本书一卷,有《百川学海》《学津讨原》《榕园丛书》《说库》《粤雅堂丛书》《十万卷楼丛书》等本。

全书凡三十余条,所记多为北宋初年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朝廷旧闻,记及仁宗初年者仅一二条。由于作者谙习掌故,所记又多为亲见亲闻之事,故大多翔实可信。南宋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多采用本书内容。行文清畅,间亦有可讽读之篇,如:咸平、景德中,文靖李公沆在相位,王公旦任参知政事。时

西北二方犹梗,羽书边奏,盖无虚日。……王公叹曰:“安得企

见太平,吾辈优游暇食矣。”李答曰:“国家强敌外患,适足为

惊惧。异日天下宁宴,人臣率职,亦未必高拱无事,君奚念哉!”

及北鄙和好,西邻款附,于是朝陵展礼,登封行庆,寖寻巨典,

无所不讲,属公既衰且病,疲于赞导,始服李之深识。

写军政危急之时与和平之时宰臣同样困于政事,表现李沆的识见和王旦的思安而不得。司马光著《涑水记闻》时,将此则全部采入。

南部新书

北宋钱易撰。易,字希白,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室之裔,废王钱弘倧之子。十七岁时,举进士,以轻俊被黜。咸平二年(999)登进士甲科,任蕲州通判。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累官至翰林学士,约卒于仁宗天圣、景祐之间。著作仅存本书,另有《

洞微志

》,原书失传,今存佚文数十则。本书共十卷,分别以十天干标卷次。据卷首所载钱易子钱明逸序,此书凡“事实千,成编五,列卷十”,共收一千余条,分为五编。今存明刊本、《学津讨原》本、《粤雅堂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1958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标点本。今本虽仍为十卷,但已不分编,所存共八百五十余条,已非宋时原本。《诗话总龟》等书中引有一些不见于今本的佚文。

据钱明逸序,此书为钱易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宰开封县时所作,内容取“无远近耳目所不接熟者,事无纤巨,善恶足为鉴诫者,忠鲠孝义可以劝臣子,因果报应可以警愚俗,典章仪式可以识国体,风谊廉让可以励节概,机辩敏悟、怪奇迥特,亦所以志难知而广多闻”。所收唐五代事约占全书十之八九,而宋初之事亦略有所载及。

本书所录唐代的文史杂闻,涉及政治事件、典章制度、诗文故实、名人轶事、小说传闻等诸多内容。一部分系自他书节引,但文字上略有不同,多数则为作者得诸传闻,不见他书记载,故较为珍贵,向为研究唐代历史、文化的学者所看重。作者善于叙事,文笔简洁明畅,使本书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记唐代诗事的文字较多,保存了丰富的唐诗故事。如记杨敬之“到处逢人说项斯”、祖咏作《雪霁望终南》诗、李商隐赠韩偓诗、黄巢令皮日休作谶词诸则,都是流传极广的著名诗事。另如《李纹》一则:李纹者,早年受王涯恩,及为歙州巡官时,涯败,因私为诗

以吊之,末句曰:“六合茫茫皆汉土,此身无处哭田横。”乃有

人欲告之,因而《纂异记》记中有《喷玉泉幽魂》篇,即甘露之

四相也。玉川先生,卢仝也。仝亦涯客,性僻面黑,常闭于一室

中,凿壁穴以送食。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夜,偶宿涯馆,明日

左军屠涯家族,随而遭戮。

即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李纹应作李玫,唐小说集《纂异记》的作者。文中所说《喷玉泉幽魂》一篇,今见于《太平广记》卷三五〇,题作《许生》,记甘泉馆诸鬼吟诗事。李吊王涯的二句诗,亦见于此篇,但托为玉川吟诗人题壁诗。因有《南部新书》的记载,始能了解这篇小说是哀悼甘露事变中死难诸人的,李玫的生平及卢仝之死,也因此而得传。对研究唐代诗歌、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线索。本书中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枚举。洞微志

北宋钱易撰。《郡斋读书志》著录作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则作三卷,今均不传。《诗话总龟》《绀珠集》《分门古今类事》《吟窗杂录》《说郛》等书中保存佚文三十余则。

本书录唐末至宋初的各种奇异诡谲之事。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其一,记录诗人遗事及诗歌传闻。所录唐末五代诗人有杜荀鹤、王处厚、王希羽等。有关诗事多具神异色彩。如录齐州病狂人之歌,道士以为系犯天麦毒而致。《杨勋吟诗》谓杨变化莫测,被刑时随刃化为草,所吟诗预谶前蜀的败亡。其二,记录妖异变怪之事。如记钱仁伉偷取邻家的牡丹花,空中有声云:“明年三月里,朵朵断肠红。”次年春钱果然以刀决肠而亡。其三,写命运前定、善恶报应之事。如《卢绛白衣》一则,写卢绛梦妇人歌词,并告以“他日于固子坡相见”,后卢因事被诛,行刑地即固子坡,行刑者则姓白。此外《卢相败土》《钱公自述》等则,录作者本人的经历与见闻。从全书看,只是杂录异闻,并非有意的创作。

闲谈录

北宋苏耆撰。耆(987—1035),字国老,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真宗时举进士,诏赐及第。大中祥符间官大理评事,改大理丞。出知湖州乌程县,改殿中丞,又知开封县,迁太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充契丹国信使。转祠部员外郎,出知明州,后历官京西转运使、河东转运使、陕西转运使。景祐二年(1035)卒,年四十九。著作有文集二十卷、《计录》三篇、《续文房四谱》,今已佚,存者有《次续翰林志》及《闲谈录》二种。《郡斋读书志》著录作《开谭录》。原本二卷,《郡斋读书志》谓“记五代以来杂事,下帙多载冯道行义”。今已佚。《默记》《说郛》等书中保存佚文数则。

本书所存佚文虽仅寥寥数则,但对五代时期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痛苦及军阀、官员的横行,均有所揭示。如记吴越钱镠时,凡至西湖捕鱼,必须日纳数斤,有时渔人所捕不及此数,只得到鱼市中买鱼充数,“民颇怨叹”。在罗隐作诗讽刺后才罢免此项恶规。又如记唐末时:“儒生多被擒戮。未暇烹脔者,用一驴驼二人,交缚其足于鞍上,面相向于腹下。有相识同罹此患,乃谓曰:‘何不幸相逢此地!’”这简直是一幅人间地狱图。百姓之凄苦,于此可见。所记冯道行义,仅存一则:晋开运中,冯道方在中书,有人于市中牵一驴,以片幅大署

其面曰“冯道”二字。道之亲知见而白焉。道徐曰:“天下同名

姓人有何限,但虑失驴访主,又何怪哉!”其大度如此。

冯道自号长乐老,在五代乱世中,历事数朝而不倒,以善于隐让著称。这则片断十分传神地写出了冯道遭辱不惊、处之泰然的性格。

本书作者苏耆的父亲苏易简、儿子苏舜钦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相比之下,苏耆传世之作较少。《闲谈录》行文省净,尤擅片语传神,有较高的文学性,据此可窥见作者的文学才华。此书失传,颇为可惜。

西斋话记

北宋祖士衡撰。士衡(987—1025),字平叔,上蔡(今属河南)人。少孤,博学有文。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士,累官史馆修撰。仁宗初以附丁谓去职,知吉州。天圣三年(1025)卒,年三十九。原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今已佚。原本《说郛》卷四中收录三则。

从所存三则轶文看,本书为记朝野遗史之作,亦稍涉神异之说。《钱俶》一则叙宋太祖即位后,钱俶亲奉职贡,辞归时说:“子子孙孙尽忠尽孝。”宋太祖答:“但尽我一世耳,后世子孙亦非尔所及也。”记录了宋初怀柔藩国的珍贵史料。《文秀才》一则记蔡州秀才文宏惟夫妇,年近百岁,自耕耘不懈,每获常倍熟,邻里颇得益,时人疑其有道术。太守蔡汶问其化民之道,但答云:“六籍载之备矣,外复何求?”后不知所适。《曾若虚》则写曾若虚善医,针砭有起死回生之妙,其所救一已死复生之人苏醒后述经历云:始者若梦故夫相随,出郭外,远历郊野桥梁,复入丛林草莽,

展转不相舍。俄而故夫为一物刺中其足,不能履步,由是独行,

忽若梦觉耳。

所叙与国外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人濒死时的感觉十分相似。可知本书虽稍涉神怪,亦仅忠实记录传闻而已。

杨文公谈苑

北宋黄鉴编著。鉴(?—1034),字唐卿,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大中祥符进士,官至直集贤院。曾预修《两朝国史》。能文词,为同乡杨亿(谥文)所称赏,并入杨门下。曾辑其平日所谈异闻奇说而成书。初名《南阳谈薮》,后由宋庠重加整理,去其重复,分为二十一门,改题作《杨文公谈苑》。《郡斋读书志》著录为八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则作十五卷。今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诗话总龟》《厚德录》《类说》《分门古今类事》《苕溪渔隐丛话》《能改斋漫录》《说郛》等书中保存佚文二百余则。

杨亿是北宋初年的著名文人和饱学之士,所作诗文擅名一时,时称西昆体。他在馆阁历时甚久,知闻极广,参与《太宗实录》及《册府元龟》的修撰,程力甚多。本书录其谈论,涉及面十分广泛。举其要者,有以下几端。其一,录唐末以来的朝廷遗事及名臣故事,其中颇有涉及朝廷大政之事,即使所记为日常琐事,也颇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可为论史者之助。如记冯道奉使契丹时事,即写其许国不顾身的气概。其二,书中亦记及神怪故事,只是所占比例并不大。如记吕洞宾过访张洎事,是迄今为止有关吕洞宾事迹的较早记载之一,值得重视。近人考吕事迹,谓为庆历间始有传说,则因未及征引本书而致误。其三,记各种谐戏故事。如记朱贞白善嘲咏,录其嘲谑诗多首。又如记李涛常憩居于汜水僧舍,其中有不动尊院,院中有不出院僧。后僧寺失火,僧众只得搬家,李涛遂题诗曰:走却坐禅客,移将不动尊。世间颠倒事,八万四千门。

在嘲戏僧人的同时,也对世事的颠倒混乱表示出不满。其四,议论诗文。书中有对宋初以来善诗者佳句的摘评,又摘有惠崇及江南众多诗僧的诗作,对研究宋初的诗歌流变颇有裨益。特别是对钱惟演、刘筠诗句的摘赏,对研究西昆诸人的为诗好尚尤有价值。黄鉴曾录杨亿所称赏之诗为《杨氏笔苑句图》,原书已佚。上举这些部分,应即该书的遗文。其五,书中也有不少记载朝章制度、考辨名物故实的内容。由于杨亿学问渊洽,熟谙史事,故所言颇多发明,可供参考。

友会谈丛

北宋上官融撰。融(995—1043),字仲川,济阴(今山东定陶西)人。天圣间进士,除信州贵溪主簿,迁平舆县令,后掌真州盐仓,以太子中舍致仕。本书三卷,据作者自序称共六十则。今存有《宛委别藏》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虽亦为三卷,但仅存三十则,仅及自序所云之半数,疑已有所缺佚。

作者自序称,喜读“古今小说洎志怪之书”,在游历各地及科场的过程中,“每接缙绅先生、贡闱名辈,剧谈正论之暇,开樽抵掌之余,或引所闻,辄形纪录,并谐辞俚语,非由臆说,亦综缉之”。于天圣五年(1027)整理成本书,并云有效仿袁郊《甘泽谣》、李玫《纂异记》之意。书中所录,皆宋初以来的怪异之事,仅有个别处追及唐五代之事。内容以言报应、示劝诫者为多,但因整理时仅为存录异闻,未作进一步加工,故多数故事均显得较粗糙。《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批评其“纤悉胪载,间伤猥杂”,亦有一定道理。

圣宋掇遗

北宋欧阳靖撰。靖,生平不详,仁宗天圣间在世。一卷,原本已佚,《续谈助》《诗话总龟》等书中保存佚文十余则。《郡斋读书志》云本书载“国初至仁宗君臣美事,以备史阙”。《续谈助》谓其首云“天圣纪元甲子(1024)秋八月哉生明海陵序”。可知成书于仁宗初年。从今存佚文看,亦均为仁宗前事,与前二书所言相合。叙事简略,修饰较少。录一则如次,以窥一斑:

徐铉为散骑常侍,太宗谓曰:“官家之称,其义安在?”铉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盖皇帝之谓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