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孩子:12招妙计让孩子不厌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8 06:19:09

点击下载

作者:金忠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厌学的孩子:12招妙计让孩子不厌学

厌学的孩子:12招妙计让孩子不厌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厌学的孩子:12招妙计让孩子不厌学作者:金忠明排版:KingStar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08-01ISBN:9787561786987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导论:学习化时代的厌学误区一

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我们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订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什么是“终身教育”?什么是“终身学习”?什么是“学习化(型)社会”?当这些名词充斥着你的视觉和听觉的时候,你是不是有一种压迫感?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成立50周年之际提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一把钥匙。”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已有50多个城市提出建立“学习型城市”的构想。

毫无疑问,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大爆炸”与“终身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如此迅猛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将学习真正贯彻于自己的一生,才可能在多变的竞争中胜出,才能享受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潮流之一。而与这股潮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学生厌学的趋势逐年扩大,学生厌学的情绪日趋严重!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患有某种心理疾病。二

阅读下面两则故事,你是否与他们有同样的感受?

故事一:考试啊考试,你是那么的讨厌!

小含,14岁,安徽某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一天,他像往日一样,早早就起床准备去上学。妈妈给他煮了鸡蛋当早餐,但是他坚决要让妈妈吃。因为妈妈动过手术,而且家里并不富裕。他很懂事,知道体贴父母。母子为一个鸡蛋推让一番,小含还是没有吃就去上课了。

下午是政治课,任课老师是班主任。虽然,他昨晚复习和预习了功课,但是仍没有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因此,整节课他都是站着听的。同时被“罚站”的还有另外两名同学。小含心里难受极了,一向成绩良好的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下课后,他写了张条子递给同桌小勤,叮嘱她,“我走后交给我妈妈”,然后转身走了。

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这样一位在家长、老师眼里“懂事”而且“成绩优秀”的初中生,因为偶然的一次罚站,就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仅仅是因为“罚站”吗?如果是,那他也太脆弱了。翻开他的日记,也许更能体会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在一篇《考试啊考试,你是那么的讨厌》里,小含倾诉了一次考试前的恐惧:“如果考不好,怎么向父母,向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交代……唉,烦死了。考试啊考试,你是那么的讨厌,多么渴望能取消你。”

而在另一篇《一次家长会》里则这样写着:“耳边又响起了班主任的声音:‘初三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我不禁再一次哑然一笑。成绩、分数、重点,这些虚伪的代名词,真的那么重要吗?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写于小含自杀前不久,在他取得了期中考试的优秀成绩后。

可见,良好的成绩并没有给他带来学习的快乐,反而使他背上沉重的学习压力——万一我成绩不好了该怎么办?考试的压力,使得他对学习厌倦,对学习的厌倦最终导致了对生活的失望,从而走向不归路。

生命逝去无法追回,留给生者的是悲伤与反思,而与小含有着同样困惑的学生却依旧迷茫着……

你是否有着和小含一样的学习压力?(如果考不好,怎么向父母、向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交代?)

你是否有过和小含同样的困惑?(成绩、分数、重点,这些虚伪的代名词,真的那么重要吗?)

你的老师对你说过类似的话吗?(初三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高中!高三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大学!……)

你是否赞成小含的最后选择?

如果你是小含,你该怎么做?

小含在结束生命的一刹那后悔了,因为有人听到他呼喊着“救命”和“妈妈”。但是,救助的人来晚了,小含遗憾地离开了这个阳光依旧灿烂的世界。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各种学习压力(考试升学的压力、课业负担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压力等等)。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学习压力而厌学,甚至厌世。聪明的人要学会给自己减压,要学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这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这是个充满各种竞争的世界,这是个无时无刻不面临压力的社会,你想要生存,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要有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走出厌学的阴影,是你现在最急需迈出的一步!

故事二:与厌学者对话

○提问的人

◆厌学者

○你喜欢学习吗?

◆不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

◆我成绩太差!

○你成绩为什么差?一直都这么差吗?

◆我怎么知道我为什么差。知道了不就不差了嘛。你的“一直”是什么范围?

○就是你从上小学开始。

◆(露出得意的神色)我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好得很呢,老师都很喜欢我。

○什么时候开始变差的?

◆不知道,没有想过。

○那就现在想想吧。

◆(思考)大概是刚上初中那年吧。我迷上了游戏机,然后成绩开始下降。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感觉,等感到自己落下一大截的时候,就晚了。

○怎么晚了?

◆就是觉得功课不会的太多了。越不会就越不想做,越不做就越不会。刚开始,老师还说说我,后来总是考不好,大家都把我当差生了。时间久了,觉得自己就是差生了,都不记得自己还曾优秀过。

○你父母没有管过你吗?

◆管啊,他们很着急,也打过我。但是没有用,其实,我也想(学习)好啊,但不是一下子就好了。而且一旦大家都认为你差的时候,我也承认这个事实,根本就不想去努力了。我想,反正学习不好了,还不如做点自己喜欢的。

○你喜欢什么?还是打游戏?

◆打游戏?那东西我也就迷了一年,没什么意思。我很喜欢打篮球,唱歌。我准备高考的时候就报体育类或音乐类。

○可是艺术类的考试,也需要文化课成绩。你还得学习啊。

◆(叹口气)我知道啊,所以我也在努力赶,不过,很吃力。我坐那看半个小时的书,就觉得头疼,还是打篮球过瘾。

……

这是一段很简单的对话。简单的问题,简单的回答。就是这样简单的问题,有人认真思考过吗?把它写在这里的目的,不是试图立即提供解决厌学的方法,而是想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发厌学者的自我思考:

我为什么厌学?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厌学的?(不要说你从出生就厌学)

我到底有多厌学?

我该如何克服厌学?

也许你一时找不到答案,但是,只要你愿意并且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你就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接着阅读本书,也许你就能找到解决厌学的方法。三

本书的主要读者是学生、家长及教师。虽然学生厌学与学校教师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敬业的教师也无法让每个学生走出厌学的误区,所以走出厌学误区最重要的还是靠学生个人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本书的第一章简述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分析造成学生厌学的九大因素。学生可以对照着找出自己厌学的主要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本书的第二章提出了走出厌学误区的十二招妙计,招招衔接,层层深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走出厌学误区。“十二招妙计”不仅可以帮助厌学者走出厌学误区,而且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书中讲述了很多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和引人深思的真实案例;为了让读者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心理测试题。这些测试题也许能帮助你对自己有个初步的认识。如果想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还是需要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

本书的第三章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十要”、“九不要”,提醒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教育方法,不要让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厌学的根源。同时,家长要认真阅读第二章,帮助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认真走好“每一步”。

本书适合学生和家长共同使用(当然也适合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及家长的教学用书),通过一些心理自测题,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孩子也可以加深对父母的认识。希望此书能搭起学生、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更顺利地走出厌学误区。第一章你厌学吗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克服厌学,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学习,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握学习的正确方向,才不会走入厌学的误区。

学习的理论并非你想象的那么深奥,一起来了解吧。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人们常用的词汇,如“好好学习”、“边学习、边工作”等;凭借经验和直觉,人们很容易举出一些学习的典型例证,比如看书、听课、写作业等等。这些日常概念中的学习,往往指的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学习”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其内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所不同。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包括某类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其含义有三个要点:

1.学习是学习者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某种变化。也就是说,有练习不一定产生学习,必须是学习者身上产生某种变化,才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2.学习者的这种变化必须能保持一定的时期。学习者因疲倦的消除、药物的作用以及生理上的适应引起的变化只能保持很短暂的时间,不能归因于学习的结果。

3.学习者的变化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

☆ 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人类一般学习相比,学生的学习有如下特点:

1.以接受间接经验为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

2.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经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3.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影响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简单地说有两大类:一是认知因素;二是个性因素。

☆ 认知因素与学习

认知因素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任何学习过程都有赖于这些因素的参与。有心理学家研究过学生智商与学习的关系,认为就学科而言,阅读、作文等学科成绩与智商相关最高,数学和自然科学次之,而写字、图画、手工和体育与智商相关较低;就年级而言,智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呈现随年级的提高而逐步降低的趋势,如在小学阶段,其相关系数在0.6—0.9之间,中学阶段为0.5—0.6,大学阶段则在0.3—0.5。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减低,而个性因素逐渐增加。(1)观察与学习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首先是通过感官把信息输入大脑的。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就必须通过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实践证明,学生的观察力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作文差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平时不善于对事物进行观察,不善于积累生活素材有关。(2)记忆与学习

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大脑对于事物信息的编码和储存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记忆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记忆所保存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人们才有可能顺利进行观察、思维和想象,知识积累与运用也离不开记忆。(3)想象与学习

想象是使学习活动富有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能通过想象清晰地预见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时,就会更为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它还能使学生超越时空的局限,预见未来。它更能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4)思维与学习

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如果说观察像蜜蜂采集花粉,记忆将其储存于蜂房,那么,只有通过思维的酿造,才能成为富有营养的蜂蜜。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科学原理与概念,还是解决各种难题与创作,都离不开思维活动。(5)注意与学习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具有维持和组织心理活动、监督与调节实践活动的功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能使人处于警觉状态,选择并追踪某些符合学习需要的信息,使学习者在专心致志的状态下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 个性因素与学习

个性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们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动机与学习

动机是驱使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倾向于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动因。动机按其性质、影响范围和作用时间来分,有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高尚的动机和卑下的动机,长远的动机和短近的动机。一般来说,正确的、高尚的、长远的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比较积极。(2)兴趣与学习

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或喜爱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及偏好等作用,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3)情感与学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反应,它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情感伴随着学习过程的始终,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4)意志与学习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克服各种困难,调节内外活动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决心、信心和恒心三个要素,是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任何有意义的工作,包括学习活动在内,都离不开意志的参与。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才能勤学苦练,以苦为乐。(5)性格与学习

性格是个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足以支配一个人的个性的那些核心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它包括生活原则、对现实的态度和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性格的核心内容。研究表明,良好的性格特征,如勤奋、勇敢、自信、谦虚、谨慎、细致、富有进取心、乐观、朝气蓬勃等,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促使人成才。而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惰、自卑、骄傲、粗心、安于现状、萎靡不振、墨守成规等,则会压抑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和思维潜能的发挥,从而有碍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压抑人成才。

总之,学习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主要是指学习者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变化,它受智力因素、个性因素等诸多影响。这些因素中的任一因素,都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甚至厌学。什么是厌学?

厌学的概念“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是对学习产生的一种厌恶、反感、憎恨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按其程度,可分为一般厌学情绪和厌学症。

一般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发牢骚,抱怨学习“太累了”,有不愿学习的想法,偶尔不写作业、上课开小差、逃课,等等。这一类厌学情绪或行为通常是短暂的,学习者能通过自我调整来克制它。一般的厌学情绪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有时反而是学习者内心压力的一种发泄,一种自我调节。

厌学症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心理上对学习毫无兴趣、极度厌恶,把学习视为负担,害怕考试,恨书、恨老师、恨学校;在行动上,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逃学、甚至辍学;在生理上会出现头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等,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导致厌学的因素

导致厌学的因素很多,每位厌学者的厌学原因也可能各不相同。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和个性因素都可能是导致厌学的因素,此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这里举例说明导致厌学的九种主要因素。

第一,学习成绩差:总是考不好

学习成绩差,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第一次考不好,告诉自己还有下次,要努力;第二次考不好,可能归咎于这次考试试题太难了;第三次、第四次……还考不好,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简直不是学习的料,从而厌恶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毕竟没有谁愿意去做总是失败的事情。小敏的故事“妈妈,我是不是很笨?我学什么都不会,我不想去上学了。”听到女儿疲惫地说出这句话,小敏的妈妈很心疼却很无奈。

小敏是一个非常可爱乖巧的女孩。你很难把她和“差生”二字联系在一起。小敏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也不错。课间同学们都去操场玩耍,小敏还是坐在那儿背英语、算数学。放学回家后,小敏总是先把作业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写完。但是每次考试,她的成绩总是排在下游,怎么也上不去,久而久之,小敏开始对学习产生厌倦,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这样的例子在学校并不少见,有些学生上课调皮捣蛋、下课打球玩耍,很少见他(她)坐下来刻苦学习,但是他们的成绩很好;而有些学生就像小敏,课上认真听了,课下也认真写了,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成绩差的原因大盘点:

● 存在学习障碍(指生理上的,视觉、听觉、注意力、动作协调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 缺乏学习动机,不愿学习;

● 学习不认真,贪玩;

● 基础差;

● 掌握知识太死板,不能灵活运用;

● 学习方法不恰当或不正确;

● 做题马虎;

● 做题速度过慢;

● 考场紧张,心理压力大;

● 缺乏考试技巧。

成绩差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原因,而不是总盯着越来越差的成绩灰心丧气,甚至放弃了学习。对比上述原因,看看自己为什么成绩差。

故事中小敏的成绩不好的原因,除不愿学习和学习不认真两条外,其余因素均有可能。如果是存在学习障碍(需要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做测试),就要积极寻找心理医生配合治疗。如果是其他原因,本书将在后面部分一一讲述攻克方法。

第二,课业负担重:补课真疯狂

减负的问题讲了很多年,但是中小学生却陷入了学习负担“越减越重”的怪圈。学生的负担到底有多重?看下面这则报道:沉重的书包

新华社电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介绍,“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有200多名中小学生到该院颈椎病门诊就诊,一名15岁少年的颈椎病变竟比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还要严重。

据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副理事长刘道矩教授介绍,目前天津有的初一学生书包重量已经达到9.6公斤,而他们颈部能承受的重量仅为5公斤,孩子们的脖子已经被沉重的书包压弯了。

这是2005年的一篇报道。沉重的书包已经压弯了学生的颈椎,于是有人将“书包”换成了“包箱”。带着滑轮的包箱也许减轻了学生的身体负担(今后还可能推广分量更轻的“电子书包”),可是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该如何减轻?

据调查,长期沉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疲劳,已经成为学生厌学最普遍的原因。疯狂的补课

这个周六,学校要举行运动会。某班主任提前把这一消息告诉学生。没想到,话音刚落,一男生就举手站了起来:“老师,我要请假,周六我要上英语课!”“老师,周六我有钢琴课,也要请假!”“我有奥数课!”……另一男生激动地站起来:“谁周六没课啊,我还有3门课呢,上午语数精英班,下午萨克斯班,晚上英语班。妈妈说每节课都很贵,从不允许我缺课的!”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

教师说:“周六有课的同学请举手!”竟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高高举起了手。

于是,教师宣布:“周六一律不许请假,都要准时参加运动会!”

原以为会有不满的声音,没想到教室里竟沸腾起来,学生们拍手鼓掌,不停地喊:“太好了,周六终于可以不去上课了!万岁!”只有几位学生垂头丧气地坐在位置上嘀咕:“真没劲儿,我的课都在周日呢……”

晚上,有几位家长打来电话,都是为孩子请假的,被教师一一拒绝。有一位家长表示强烈的不满,她说无论老师同意与否,明天都会先送女儿去学奥数。在电话挂断的那一刻,教师听到了学生的哭闹声和她妈妈的责骂声……(摘自某教师的工作手册)

如何“减负”,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在“高考”体制不变,在教师教学计划不变的情况下,有一种切实可行的“减负”方法,那就是家长不要再给孩子“加负”了。

很多家长都这样想,别人的孩子在补课,我的孩子不补,不就吃亏了?其实,补课要量力而行。有的孩子成绩不错,但是做父母的唯恐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超过,就继续为其申报各种学习辅导班。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强烈的厌学情绪。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远比一时的学习成绩重要!

请记住: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甚至学前阶段,就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习动机弱:为何要读书

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习的个性因素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正确、高尚、长远的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比较深刻而持久。而没有动机或动机不足,常常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活动就不能持久进行下去。打个比方说,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就如同汽车没有加油,在学习的旅途上是跑不远的。我为什么学习啊?

林林,隔壁家的小男孩,6岁,刚上一年级,却不喜欢学习。每天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耍弄玩具汽车,总是磨磨蹭蹭地不想写作业。他妈妈就天天盯着他写作业。但是,家里偶尔来个电话,他妈妈一走开,他又开始玩。

这天,我去他家,正碰上他妈妈生气打了他一顿。他哭泣着在书房里不出来,说不想见他妈妈了,但同意我进去。

我一进去,他就立即把门反锁上,扑到我怀里哭泣。一会儿,他睁开满是泪水的双眼,委屈地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啊?我一点也不喜欢学习。”

你想过吗?你为什么学习?如果你有自己的明确答案,你就不会轻易放弃学习。而绝大多数厌学者,像6岁的林林一样,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没有学习的动机,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有些人的学习动机就是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而一旦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学习的动机立刻就会消失,转而开始厌学。因此,这并不是持久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你的学习动机?如何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请参阅本书第二章的第二招妙计。

第四,父母期望高:总要第一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父母最大的愿望。为了让孩子将来能比自己有出息,中国父母愿意付出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物力等等。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敬爱的父亲母亲,在您为孩子付出这一切的时候,您是否想过孩子能否承受如此沉重的付出和殷切的期待?从第一名到倒数第一名

从小学到初中,蒙蒙的成绩一直是班级第一名,家里的奖状有厚厚一叠。去年,蒙蒙更是以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实验班,而且取得了奖学金,这让蒙蒙的父母感到十分荣耀。

高中入学后第一场考试,蒙蒙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六名。在省重点高中实验班,第六名是十分优异的成绩。但是蒙蒙的父母对女儿的成绩很不满意,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头上有着“第一名”光环的女儿,他们希望蒙蒙能一直带着它走进最高学府的大门。

父亲责备她太骄傲,学习不认真;母亲什么也不说,但是,她失望的眼神让蒙蒙心里更加难受。

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蒙蒙拼命看书、做习题。第二次考试,她前进了一名。但这点进步并没有得到父母的鼓励,他们认为蒙蒙工夫没有用到家。他们拒绝女儿接触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许看电视、不许逛街、不许看课外书,吃完饭就得去看书做题。有一个周末,蒙蒙说想去吃肯德基,被母亲一口拒绝:“有吃那个的时间,不如多背点公式、英语。”

这种压迫性的学习非但没有让蒙蒙向第一名迈进,反而,她的成绩一步步下降。高一期末考试,她的成绩在班里排在了30名以后。父母责骂她,在她看书的时候,夺过书说道:“你还看什么书,你就是拿个书坐着做样子!”班主任也经常在班里批评她。慢慢地,蒙蒙患上了考试恐惧症。

蒙蒙的病况越来越严重。在国庆节前的一次考试中,蒙蒙因为恐惧得手发抖,大部分卷子都是空白,成绩一下子成了倒数第一。看着自己的成绩单,听着父母恼羞成怒的责骂,蒙蒙认定了自己再也不可能学习了,她坚持要求退学。“我想学习,但是我没办法控制自己,我看到书本,看到老师,看到我爸我妈,我的手就会发抖,抖得笔都拿不了,我害怕他们。”蒙蒙的哭诉,让父母心疼不已。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也许,我们对蒙蒙施加的压力太大了。”(摘自:《金陵晚报》,2005年10月29日)

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能够脱离家长的庇护而独立生存。但是,做家长的——特别是母亲——总是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想让孩子一直安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做母亲的天性吧。但是,正是这种母爱,却让孩子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孩子在为实现父母的心愿而成长,一方面又要承受着来自父母的压制。诚然,有一部分孩子能够在这种矛盾的压力下像弹簧一样不断地改变和平衡自己,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处于崩溃的边缘。

一所学校少则百名学生,多则千名学生;一个班级少则二十名学生,多则八十余名学生。他们在学校受的教育差距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学习品质却各不相同,其主要责任不在学校,不在教师,往往在于家庭,在于父母。

给父母的几点忠告:

● 即便是好东西,孩子一旦被强迫接受,也会产生反感。

● 分数不是考试的目的。

● 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他们觉得父母一定会理解自己,帮助自己。

● 责骂是最下策的教育方式。

● 孩子就像沸腾的高压锅,不减压就会爆炸。

● 父母的笑容和鼓励会给孩子欢乐和勇气。

● 家庭关系中,沟通远比打骂有效。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教给孩子“扬长避短”,而不是“补短忘长”。

● 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家长也要学习。

如何做合格的父母?请阅读本书第三章“给父母的要诀”。

第五,同学关系难:可叹没朋友

同学关系是学生在学校里重要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同学关系,会直接导致对同学的厌恶,继而导致对学习的厌倦。为什么我没有朋友?

小可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自幼,爷爷奶奶就对她关怀备至、宠爱万分,基本上是要什么就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俨然家里的“女皇帝”。甚至和小伙伴打架吃亏了,爷爷奶奶也会出面教训对方。

时间久了,所有的同学都不愿与她来往。同学们说她自私、霸道。上中学后,她开始离家住校。下课后,大家都结伴玩耍、吃饭,只有她孤零零的一个人看书吃饭。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的生活开始让她变得不安起来。

渐渐地,她连书也看不进去了,因为她只要看到其他同学在一起就觉得很痛苦,成绩也持续下降。她不想再去学校,不想再继续读书了。

同学关系困难主要有三种表现:孤独、社交恐惧、侵犯行为。(1)孤独

孤独感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造成孤独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如故事里的小可,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自私、霸道让同学不喜欢她而导致的。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不适应学校中竞争的学习生活,自感有一种精神压力,又不肯随便向别人诉说心中的焦虑,所以变得寡言少语、闷闷不乐。有孤独感的人,往往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也会在别人眼中显得孤僻古怪,令人不敢亲近,而别人的态度又会加深他的孤独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独是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厌学情绪反过来又会使孤独进一步强化。(2)社交恐惧

羞怯是绝大多数人会有的一种普通情绪体验。但是,羞怯一旦达到一种不正常的程度,或者与自卑感联系在一起,就会严重妨碍人际交往。比如,有的学生站在教师面前,就会感到心里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不敢仰视教师的目光,更别说主动向老师提问了。有的甚至和不熟悉的同学交谈,也会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语无伦次。其极端表现就是“社交恐惧症”。患社交恐惧症的人又往往会导致孤独,给学习带来困难。(3)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在青少年期比较多,表现为受挫折时,焦虑不安、暴怒、毁物伤人,特别是对父母、老师和同学蛮横无理,肆意攻击。有侵犯观念和行为的学生性格倔强,出言不逊,喜欢恶作剧和捣乱,对权威人物,如家长、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常采取批评态度或反对态度,甚至公开进行仇视、敌对和人身攻击。这样的学生通常被认为最不受欢迎、最危险的学生。他们基本上成绩都很差,而且憎恨学习。

如何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请看本书第二章第十招妙计。

第六,教师威且严:沟通谈何易

狭义的学习是指在学校里的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两大重要群体,一是学生,一是教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要任务是“学”;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任务是“教”。可以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能否处理好课堂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我怕老师!

陈童,11岁,安庆市宿松县一所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

一个春天的早晨7时,本该是陈童吃饭、上学的时间(他一般都是7点吃饭,7点20分去上学)。但是,他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意出来。准备好早饭的母亲就进房喊他,却看到孩子傻坐在凳子上,嘴唇干紫,满面泪水。他一看到妈妈,哭得更凶了,半天才说:“妈妈,我没完成作业,怕老师罚我,我喝农药了……”(摘自:《安徽市场报》,2006年3月9日)

老师,一个尊敬而亲切的称呼,却往往让学生感觉敬畏与紧张。是怎样一位教师,令陈童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敢面对他的责罚?可以想象,这位老师是非常严厉的。可是,严厉没有带来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兴趣,反而造成学生因害怕老师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造成学生厌学的教师因素大盘点:

● 体罚、侮辱学生;

● 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

● 教态过于严厉,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 不尊重学生;

● 教育方式不正确;

● 自身素质不高(包括学术专业素质和人格素质)。

第七,校园有暴力:优生也犯愁

所谓的校园暴力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包括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其他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等。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更让一些受害的学生对校园充满畏惧。被打的理由:谁叫你成绩好

小刚抱着课本在校园里走着,突然被迎面而来的同学撞了一下,书本散了一地。他抬头一看是李波。在此事之前,小刚从没有和李波接触过,但是他知道“李波”,因为他是同年级的学生霸王,连老师都怕他三分。小刚没敢说话,捡起地上的书就跑掉了,依稀听到李波骂了句:“书呆子,傻帽!”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小刚在去考场的路上,被一名女生叫到楼道的一个角落。李波和其他几个学生正等在那里。他们一看到小刚,就围上来狠狠地打他,边打还边说:“叫你撞我!叫你学习好!”

小刚被打得很重,医生诊断后,说有轻微的脑震荡。出院后,小刚怎么也不想去上学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让他远离了校园。

近年来,发生在中小学生等未成年人之间的搜身、拦截、殴打、强行索取财物、人身伤害等现象屡屡见诸报端,一些学校竟有10%左右的中小学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侵害,“校园暴力”严重地危害了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除个人力量之所为,更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校、家长、公安、社区等部门联手防范、综合整治。

面对校园暴力,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请阅读本书第二章第十二招妙计。

第八,网络是我恋:究竟谁的错

全国政协委员朱尔澄与北京师范大学沈绮云教授、王铟副教授等有关专家历时半年完成一份《关于电子游戏与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市约有20余万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平均一次持续玩5小时以上的多达1/4。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黄伟的故事

杨女士上初二的儿子黄伟有天回来特别晚,他说学校现在要求上晚自习,让杨女士以后每天给他晚饭钱,杨女士同意了。不久学校进行期中考试,杨女士发现黄伟的成绩退步了很多,黄伟解释是因为考试前太累了,杨女士就没有多问。

直到有一天,黄伟的班主任打来电话,对杨女士说黄伟下午没上课去打游戏被学校抓住了。杨女士跟老师交谈后才知道,学校根本没有组织初二的学生上晚自习,而且黄伟最近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还没放学就把书包收拾好等下课铃响。原来黄伟这么多天来都是去打游戏了。

黄伟说,他一天不去打游戏就觉得不舒服,上课也想着游戏画面,什么也听不进去。

绝大多数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都会出现黄伟这样的厌学情绪,而更严重的会导致精神分裂。

朱尔澄等专家调查还发现,70%的家庭拥有电脑,但30%家庭的父母不会使用电脑,也不会上网。近一半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玩网络游戏,54%的中学生对家长隐瞒真实情况。

随着社会网吧对未成年人限制的加强,家庭电脑渐成为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的重要场所。而家长对电脑及网络的知之甚少,造成家长对孩子使用电脑缺乏监督,直到发现孩子精神萎靡、成绩下降时才恍然大悟,但此时已发展为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如何让学生合理而有益地利用网络资源?请参阅第二章第十一招妙计。

第九,寻思就业难:升学为哪般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学的扩招,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上升较大,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毕业后难寻工作。对于绝大多数把找到理想的工作作为学习目标的大、中学生来说,严峻的就业形势无疑使他们降低了学习的动力。北大学生卖糖葫芦

武小锋,出生在大连普兰店市安波镇大山脚下的一户普通人家。他凭着优异的成绩,成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2000年8月,武小锋以626分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他的高考成绩是普兰店市当年理科的第一名。因为家庭不富裕,普兰市的两家公司承担了小武的全部上学费用。2005年7月,武小锋从北大毕业并获得了学士学位。

但是,“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却降临在他的身上。2004年12月起,小武开始在北京联系工作。他联系了四五个单位,都失望而归。后来,他“退而求其次”,把目标定在辽宁省会沈阳,仍未果;便不得不再退一步,把希望寄托在大连市,可仍以失败告终。不得已,小武只好在家中帮忙干农活和家务活。记者听说后去他家采访,他正在西屋炕头上帮助妈妈穿糖葫芦。“北大学子毕业没工作 待业在家穿糖葫芦”一文见报后,便在网络上传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浪未平,又起一浪,题目为“连续失业患抑郁症 清华毕业生当搬运工月薪125元”的一篇报道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代表着中国的最高学府,汇聚了全国省、市、县的文理科状元。在外人看来,这些学府里的学生无疑都是天之骄子、高不可攀,可毕业的他们却一度沦落到社会的底层。这对绝大多数民众的心理都是一次冲击与震荡,更成了一些厌学者论证“学习无用论”的典型例子。

在调查中,有中学生就这样说:“学习的目标就是考大学,可是考上清华北大又怎么样?还不是卖糖葫芦当搬运工?要是这样,我何必在学校浪费时间和金钱?”也有女大学生面对750元的工资时,不满地说道:“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早早去做一个小保姆,工资比这儿高,还管吃管住呢。”

你要清楚地知道:

● 清华、北大的学生沦落到社会底层仅是个案,而高中毕业生晋升到社会上层也是个案;

● 大学生就业后的晋升率比非大学毕业人员高90%;

● 高考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成功,而是需要更努力的学习;

● 成功,离不开永远的学习。心理自测:你厌学吗?

据统计,我国9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你厌学吗?你了解自己厌学的程度吗?那就试做下面的测试题吧。

请准备好一支笔和一块表,请在五分钟内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低年级的小学生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你厌学吗?

1.我认为学习一点也没有意思。

2.我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学习的。

3.我一学习就觉得没劲。

4.现在的社会,学习没什么用。

5.我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

6.上学简直是没意思透了。

7.我学习只是为了父母。

8.我对学习没什么兴趣。

9.一上课,我就无精打采。

10.上课时对老师讲的内容我总是似懂非懂。

11.我常常抄同学的作业。

12.我即使是无事可做,也不愿意学习。

13.我认为自己不是什么读书升学的料。

14.我上学只是为了消磨时光。

15.我上学经常迟到早退。

16.我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

17.我对影视明星、歌坛新秀、体坛名将、青春偶像、奇闻轶事等很感兴趣。

18.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

19.我认为学习简直就是活受罪。

20.我认为上学只不过是为了拿一张文凭。

21.我常常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22.我真盼望能早点毕业。

23.我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考试。

24.我盼望早点离开学校。

25.我对玩耍、逛街、打游戏机、玩电脑等事情很感兴趣。

26.我经常旷课。

27.我一拿起书本就感到头痛。

28.我根本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也不想去弄懂。

29.考好、考坏对我来说无所谓。

30.我上课时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

31.我常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评分标准】

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评价方法】

● 0—11分:你有轻微的厌学情绪。

建议:明确你的学习目标,当目标实现的时候,你能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和快乐。

● 12—20分:你有中等程度的厌学情绪。

建议:你对学习感到比较痛苦,但是你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所以你不会轻易放弃学习。你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你就不会那么讨厌学习了。

● 21—31分:你有严重的厌学情绪。

建议:现在的你根本无法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你需要调整心态,克服厌学情绪。认真阅读此书,也许你会有所收获。第二章十二招妙计,不再厌学

阅读了第一部分,相信你对学习与厌学的基本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导致厌学的九大因素,你受哪些因素影响?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克服的办法?

本篇针对造成厌学的九大因素,设计了走出厌学误区的十二招妙计。只要你认真阅读学习,相信你一定能走出厌学的误区。“十二招妙计”为你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即使你不厌学,这些方法对你提高学习成绩、增添学习兴趣也会有帮助!第一招: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你自己。”

在雅典的阿波罗神庙门廊的一块石板上,古希腊的先哲们刻下了这样的箴言。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把这句话作为重要的人生准则。

人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先认识自己。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才能客观地评价和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给自己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那些成功人士总是以认识自己为基础的,这是他们继续向前的动力。

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善于利用每个成长的机会,改进自己,那么有什么困难能阻止他走向成功呢?小故事大哲理磨坊主·儿子和驴

磨坊主和他的儿子赶着一头驴子到邻近的市场上去卖。

他们没走多远,遇见了一些妇女聚集在井边,谈笑风生。其中有一个说:“瞧,你们看见过这种人吗,放着驴子不骑,却要走路。”磨坊主听到此话,立刻叫儿子骑上驴去。

又走了一会,他们遇到了一些正在争吵的老头,其中一个说:“看看,这正证明了我刚说的那些话。现在这种社会时尚,根本谈不上什么敬老尊贤。你们看看那懒惰的孩子骑在驴上,而他年迈的父亲却在地面行走。下来,你这小东西!还不让你年老的父亲歇歇他疲乏的腿。”磨坊主便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

他们没走多远,又遇到一群妇女和孩子。有几个人立刻大喊道:“你这无用的老头,你怎么可以骑在驴子上,而让那可怜的孩子跑得一点力气都没啦?”老实的磨坊主,立刻又叫他儿子来坐在他后面。

快到市场时,一个市民大叫:“噢,瞧这驴多惨啊,竟然驮着两个人,它是你们自己的驴吗?”老人说:“是的。”那人说:“人们还真想不到,依你们一起骑驴的情形看来,你们两个人抬驴子,也许比骑驴子好得多。”磨坊主说:“不妨照你的意见试一下。”于是,他和儿子急忙跳下来,将驴子的腿捆在一起,用一根木棍将驴子抬上肩向前走。

经过市场口的桥时,很多人围过来看这种有趣的事,大家都取笑他们父子俩。吵闹声和这种奇怪的摆弄使驴子很不高兴,它用力挣脱了捆绑撒腿就跑,不想却失足掉到河里去了。

这时,老人又恼怒又羞愧,空着手回家去了。

可怜的磨坊主,总是听从别人的意见,结果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则寓言说明,一个人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使其他所有的人满意。想使人人满意,反而会谁也不满意,包括你自己。

当我们嘲笑这位可怜的磨坊主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其实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位磨坊主呢?我们常常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取悦或满足他人。

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认识,又如何能决定或把握你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甚至学习目标呢?人生最难的就是战胜自我,而战胜自己的前提是要认识自己。

因此,克服厌学第一招: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性格。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更精辟而震撼人心的说法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好比是水泥柱子中的钢筋铁骨,而知识和学问则是浇筑的混凝土。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曾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性格,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心理自测你的性格类型

性格如此重要,直接决定着你的命运,影响着你的一生。可是,你知道自己的性格吗?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准备好一支铅笔吧。

请认真阅读下列问题,并做出选择。记住:一定要如实回答。你的性格类型续表【评分标准】

1—16题:A—0分,B—4分,C—2分;

17—25题:A—4分,B—0分,C—2分。【评价类型】

0—19:内向

20—39:偏内向

40—59:混合型

60—79:偏外向

80—100:外向

☆ 内向型性格分析:

性格内向的人通常不爱说话,做事喜欢独自一人,小心谨慎,并且强调计划性、喜欢按照计划来执行;人际交往有一定困难,对陌生人有胆怯感。适合从事一些细微的工作。

大体来说,内向性格又可分为五种类型。(1)孤独型

这种类型的人总是独来独往,不合群,思想比较消极,做事比较谨慎。他们的话不多,与他们交谈往往感到很难打开话题。由于喜欢独来独往,他们对人情世故一般不太关心,所以不得罪人,但也难有知己、朋友。

建议:寻找适当的机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毕竟人是群居动物,谁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可以时而享受独处宁静的孤独,但记住不要把自己封闭。(2)思考型

这种类型的人不善于言谈,而且他们觉得聊天是在浪费时间。他们的逻辑思维力较强,对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兴趣较大,而不太喜欢语言、历史之类的社会科学。这种人最适合搞科学研究。像牛顿、陈景润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人。

建议:如果你不喜欢与人聊天,那就多听听音乐吧。适当的音乐可以舒缓你的情绪,也可以激发你的想象。(3)自卑型

这类人往往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因此,他们不敢高声说话,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害怕失败。他们总会看到别人的优点,羡慕甚至嫉妒他人,但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建议:找出自己的优点,并把它写出来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每天提醒自己,我可以做得更好!(4)不安型

这种类型的人胆小,守规矩,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在陌生的环境里,或面对陌生人时,更是忐忑不安,甚至会因紧张而出现面红耳赤、浑身发抖等生理反应。

建议:多和人交谈,多参加集体活动。在紧张不安的时候,做几下深呼吸,同时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不紧张,没有什么可怕的。”(5)冷静型

这种类型的人沉着、稳重、谨慎。他们不苟言谈,但是头脑清醒,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他们能对发生的事情做出客观、理智的分析和评价,他们办事总是有条不紊、严肃认真。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严肃、冷漠、干练。

建议:多一点微笑,你的世界将更加美好。

☆ 外向型性格分析:

外向型性格的人,大多表现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不拘小节等等。他们又可分为五种类型。(1)社交型

这种类型的人有着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与各个阶层、各种性格的人打交道。他们还往往具有出色的演讲才能。因此,他们拥有大量的朋友,在各种环境中“混”得都很不错。

建议:朋友多固然好,但还要注重“质量”。交往不仅要有技巧,还要有足够的真诚。否则,就会被人视作世故、圆滑、八面玲珑的“小人”。(2)行动型

这种类型的人不喜欢高谈阔论,讲求实际,有实干精神。他们讨厌纯粹的理论家和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工作认真、勤奋、执著、专注,用行动和事实说话。为人比较正直,对自己和他人都严格要求,有时易得罪人。

建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有旺盛的精力,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行动固然重要,理论也不可小觑。(3)自负型

这种类型的人非常的自信,自信得过了头。他们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缺乏一个公正中肯的评价。爱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吹嘘自己,虽然他们中有的人确实比较优秀,但并不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么完美,因此往往难以得到人们的信任。

建议:谦虚一点,会更受人欢迎。(4)乐观型

这种类型的人乐观大方,热情开朗,还有点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他们似乎无忧无虑,即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平静面对,保持一种十分乐观的、积极的或者无所谓的心态。通常很大方,无论是待人还是接物。因为他们对好坏结果并不敏感,所以做事也很少详细考虑。不愿意承受压力,遇到困难就会放弃,或者请求帮助。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都不错。

建议:快乐固然很重要,自己承担一定的压力和责任也是十分必要的,不要过多依赖别人的帮助。(5)感情型

这种类型的人感情非常丰富,热情奔放,富于激情,不会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人对事都很容易情绪化,所以很难做出理性的分析。对看不惯的事情容易恼怒,这一弱点会使他们丧失一部分朋友。

建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 总结:

以上分析了内向型和外向型性格及其所含具体类型的种种表现,不知道你是否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许,你会说:“可我哪一类型也不像啊。”

这也并不奇怪。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综合体,极少有纯粹的一种类型。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具备内向和外向的双重特征,只是哪方面特征占的比例更大一些,我们就说他是哪种类型的性格了。比如,一个人的内向特征占的比例比较大,我们就说他偏内向;在内向型特征中,他又兼有孤独型和思考型的特征,但孤独型的特征表现更明显,我们就说他属于内向型,同时又偏于孤独型。这样分析,你就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的性格了。

需要强调的是,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因此,无论你是什么性格的人,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你的职业、学习方法等等。

一般来说,外向性格适合于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如律师、记者、推销员、公关人员等;内向性格则比较适合从事有计划的、稳定的、不需与人过多交往的职业,如研究人员、会计、资料管理员等。

在学习方法上,外向性格的学生一般喜欢讨论、提问、发言等互动学习方法;而内向性格的学生更喜欢自学和独立思考,在课堂上,看和听多于说和问。

发现自己

发现自己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身体方面的,精神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的等等。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自我不断成长和反思的过程。当然,要想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恰当地使用自己的优势。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都失败。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问题是,你发现自己的优点了吗?即使你发现了,你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吗?小故事大哲理蚊子与狮子

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说:“我不怕你,你也并不比我强多少。你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是用爪子抓,还是用牙齿咬?仅这几招,女人同男人打架时也会用。可我却比你要厉害得多。你若愿意,我们不妨来比试比试。”

蚊子吹着喇叭,猛冲上前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

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被吃掉的时候,悲叹道:“我已战胜了最强大的动物,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所消灭。”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两个道理:

一是扬长避短可以击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弱小的蚊子“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厉害却用不上劲,而且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这说明蚊子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小巧灵活,并恰当运用自己的长处,因此它打败了森林之王——狮子。

二是骄傲导致失败。蚊子沉浸在打败狮子的喜悦中,却忘记了自己的优势也会成为劣势——小巧易被蜘蛛网粘住,最终成为蜘蛛的美餐。

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应该比蚊子更聪明。我们不但要知道自己的长处,学会扬长避短,而且要知道自己的短处,避免因骄傲导致失败。指点迷津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

1.自我发现

当你看到别人在做某件事时,你心里是否有一种痒痒的召唤感——“我也想做这件事”;

当你完成某件事时,你心里是否会有一种愉快的欣慰感——“我成功了,而且我还可以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当你做某件事遇到极大困难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种不成功决不放弃的信心感——“我一定能成功”!

……

当你在做某类事情时,几乎可以无师自通地将它学会,并做得相当不错;

当你在做某类事情时,不是一步一步,而是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

当你在辛苦做某件事情时,你一直感觉心情舒畅;

……

这些都是最重要的信号,它诠释了你的优势之所在。认真留意一下,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优势。

2.请求别人的帮助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无法找出自己优势的时候,不妨向周围的人求助:老师、父母、长辈和同学。请他们指出你的优势和弱点。只要你态度诚恳,相信大家都愿意帮助你。

一旦别人指出你的优势或弱点,一定要用笔和纸记下来。然后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不要听听就过去了,那样什么效果也没有。

3.咨询专业心理师

现在多数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你可以请心理咨询师以更专业的方法帮你进行测试分析。

不要认为只有有心理疾病的人才去咨询。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对象,既包括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也包括健康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

好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与社会,教你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你的不恰当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还能使你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提高你的学习效率,使你以更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和人生。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

1.“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

在学习方法上,要学会“扬长避短”。

在学习科目上,要学会“扬长补短”。

比如,有些同学的数学很棒,英语却一塌糊涂。这时候你需要做的不仅是保持数学上的优势地位,而且要“补”英语之“短”。在中小学学习阶段,要面临考试和升学,因此尽量不要偏科,以免影响你的总成绩。但是,不要因为“补短”而丢弃了自己的长处。

2.用于正途,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有些同学书法不错,却用来模仿家长们的笔迹为自己或同学签名。有些少年是网络天才,有很高的网络技术,却成为网民们深恶痛绝的“黑客”,这都是没有将自己的优势用于正途,有些还为此走向了犯罪之路,锒铛入狱,这些都要引以为戒。本招小结

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这是走出厌学误区的第一步,大家要认真对待。通过这一步的学习,初步认识自己后,你会发现自己还有不少优点,是吗?对自己有点信心了吧,不要放弃,继续下去。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或改正自己的劣势,成功将离你越来越近!第二招:激发你的内在求知欲

一位母亲对儿子说:“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这些话深深震撼着儿子的心,他决心追求财富,改变家庭“命运”。12年后,儿子勇敢地接手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后来又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他成了富人。他在多次受邀演讲中重复母亲的话,感叹地说:“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你之所以学习越来越差,是因为你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差生”的地位。要想走出厌学误区,必先要激发你的欲望——求知的欲望!

人为什么要学习?

还记得“第一部分”里面,关于林林《我为什么学习》的故事吗?6岁的林林,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没有学习动机,所以他不喜欢学习。其实,很多学生厌学,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有什么用。一个自己认为是无用的东西,自己又怎么能有欲望去追求它呢?

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学习吗?

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有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起因归结于它具有某种动机,而动机是在有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可以说:学习是我们人类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就像“人为什么要吃饭”这个问题一样简单,人类学习最初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吃饭,为了生存。

远古时期,人和动物一样吃野果和生肉,住洞穴。但是,人类没有豺狼虎豹那样锋利的牙齿,没有熊象牛马那样硕大的身躯,也没有鹿羊狗兔那样敏捷的四肢,在与大自然的竞争中,他们与动物比没有任何身体上的天生优势,因此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但是,造物主给了人类智慧。在严酷的自然竞争中,人们逐渐掌握了打猎的技能和人工取火的本领,逐渐掌握了采集植物的种子和进行种植的诀窍,等等。于是,人们有了更多的食物,还能用动物的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