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天子二三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6 08:35:06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布衣天子二三事

布衣天子二三事试读:

内容简介

刘邦出身无赖,以行伍定天下,轻慢儒生,诛杀功臣,因而很少赢得历代正直文人的好感。历代文人更是耿耿于怀:“世无英雄,遂使胥子成名!”“原来刘项不读书”;“偶因乱世成功业,更向翁前与仲争”。在他们看来,刘邦平定海内,称雄天下,并不是靠品德和真功夫,而是由于他品性奸诈和历史提供的机遇。其实历史地看,刘邦确有过人之处和领袖魅力,并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刘邦毕竟不是一位草莽英雄,前人对刘邦最终获胜,成为汉高祖的原因多有分析。刘邦驾驭全局、举重若轻的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因时而动的精确的判断能力,能屈能伸、趋利避害、出生入死、大厦倾于前而不惊的大将风度,不拘一格的用人术,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气度,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纵观刘邦的一生,其成功的经验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接下来,本文将为您讲述布衣天子的故事。

第一章 布衣天子成帝王

斩蛇起义,他从一介平民成为一代帝王。

八年征战,他终于登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

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才能体味。

寒微出身

刘邦是沛郡(今江苏省沛县)人。刘邦还未出生之前,他的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刘邦的父亲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一条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

刘邦鼻梁很高,一副龙的容貌,一脸漂亮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心胸豁达。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爱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到了成年以后,他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他生性狡黠,经常捉弄官署中的官吏。他又很喜欢喝酒,好亲近女色。他常常去酒店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酒店主人时常看到他身上有龙出现,觉得这个人很奇怪。刘邦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也会达到平常的几倍。因为看见刘邦身上有龙出现,到了年终结账时,酒店主人就把记账的简札折断,不再向刘邦讨账。

刘邦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像这个样子!”

吕公嫁女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私交甚厚,他为躲避仇人就投奔到沛县县令这里。沛县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祝贺。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的事情,他对那些送礼的宾客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刘邦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吕公见了刘邦大为吃惊,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一看见刘邦的相貌,就看出他气度非凡,能成大事,因此非常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萧何说:“刘邦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刘邦为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毫不谦让地坐到上座去。酒至半酣,吕公向刘邦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刘邦于是在宴会结束之后,故意拖延,留在后面。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人相面,经我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邦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洒扫的妻子。”酒宴散了之后,吕公的妻子听说吕公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对他大为恼火,说:“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邦了呢?”吕公叹息说:“这不是你们女人家所懂得的!”最终,吕公把女儿嫁给了刘邦。吕公的女儿就是吕后,后来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老父相面

刘邦做亭长时,经常请假回到家中。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个老人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老人给吕后相面说:“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刘邦的儿子,说:“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他又给刘邦的女儿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老人走后,刘邦正巧回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相面,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刘邦。刘邦问:“这个人在哪里?”吕后说:“刚走,应该还走不远。”于是刘邦就去追上了老人,问他刚才的事。老人说:“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啊。”刘邦于是道谢说:“如果真的像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等到刘邦显贵之后,四处寻找这位长者的去处,但始终没有找到。

斩蛇起义

刘邦做亭长时曾押送一批刑徒去骊山服役,很多刑徒在半路就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刑徒也就全部逃光了。在走到丰西大泽中时,他就停下来饮酒,索性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刑徒都放了。刘邦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避他乡了!”刑徒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儿走。于是刘邦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人在前边为先导。不久,先导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吧。”刘邦醉醺醺地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大步赶到前面,拔剑将大蛇斩成两截。他们继续往前走了几里,刘邦实在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睡了。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有人问:“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孩子是白帝的儿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后面的人赶上了刘邦,把刚才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经过这件事后,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刘邦起义后,经常在外躲避。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刘邦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刘邦听后心里更加欢喜,因为秦始皇曾专门巡游东方,以*东方出现的天子云气。沛县的人听说这件事后,更愿意依附于刘邦了。

攻打沛县

秦末各地起义军势力急剧膨胀,让沛县县令非常惊恐,他也想率领沛县人民起义。曹参、萧何对沛令说:“您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听从命令。您如果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众人就不敢不服从了。”于是县令派樊哙去找刘邦等人。

在樊哙把刘邦找来之后,县令又后悔了。他害怕刘邦来了会发生变故,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不让刘邦进城,而且他还想杀掉萧何、曹参。萧何、曹参害怕了,就越过城门来依附刘邦,以求得保护。刘邦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去,向沛县的父老百姓宣告说:“天下百姓为秦政所苦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们虽然为沛令守城,但是各地诸侯很快就要屠戮到沛县。如果现在沛县父老一起把沛令杀掉,另立首领,来响应各地诸侯,那么你们的家室就可得到保全。不然的话,全县老少都要遭。”沛县父老便率领县中子弟一起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想要让他当沛县县令。刘邦说:“如今正当乱世,诸侯纷纷起事,如果安排将领人选不妥当,就将一败涂地。我并不顾惜自己的性命,但怕自己能力小,不能保全父老兄弟,希望大家一起推选出能胜任的人。”萧何、曹参等人害怕起事不成遭到株连之祸,就极力推让刘邦做首领。城中父老也都说:“平素听说刘邦那么多奇异之事,必当显贵,而且占卜没有谁比得上你刘邦最吉利。”经过再三推让,刘邦被立为沛公。经过一番征战,刘邦的势力渐渐扩大。

西征关中

后来,刘帮依附了楚怀王,楚怀王打算派兵西取关中。这时候,秦军的力量还十分强大,诸将中没有人认为先入关中是件好事。只有痛恨秦军打败了项梁的军队,愿意和刘邦一起西进入关。怀王手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这个人敏捷勇猛,却又奸猾伤人。项羽曾经攻下襄城,那里的军民全部被他活埋。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毁灭的。再说前面陈胜、项梁都被秦军打败了。不如改派忠厚老实的人,实行仁义,率军西进,向秦地的父老兄弟讲明道理。秦地父老兄弟已经忍受秦的压迫很久了,现在如果真的能有位忠厚老实的人前去,不欺压百姓,才会使秦地降服。项羽只是敏捷勇猛,不能派他去。刘邦一向忠厚老实,可以派他去。”于是楚怀王让刘邦向西攻取土地,进军关中,让宋义、项羽、范增向北进兵救赵。出发之前,怀王和诸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

刘邦率兵西进,路经高阳,负责看管城门的郦食其说:“各路经过此地的多了,我看只有刘邦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他前去求见。刘邦当时正叉开两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见他这副模样就不叩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个长揖,说:“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马上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座,虚心地接受了他提出的建议。

率先入关

刘邦一路向西,攻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退守宛城。刘邦率兵绕过宛城继续西进,进谏说:“您虽然想赶快入关,但目前秦兵数量仍旧很多,又凭借着险要地势进行抵抗。如果现在不攻下宛城,那么宛城的敌人从背后攻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形势就会很危了险。”于是刘邦连夜率兵从另一条道路返回。黎明时分,刘军把宛城层层包围。南阳郡守想要自刎,他的门客陈恢去见刘邦,对他说:“我听说您和诸侯约定,先攻入咸阳的就让他在那里做王。现在您停下来攻打宛城。宛城是个大郡的都城,相连的城池有几十座,人民众多,积蓄充足,官民都认为投降肯定要被杀死,所以都决心据城坚守。现在您整天停在这里攻城,士兵伤亡必定很多。如果您率军离去,宛城军队一定在后面追击。您向西前进就会延误先入关中的时机,后面又有宛城强大军队追袭。您不如约定条件让南阳郡守投降,封赏南阳郡守,让他留下来守住南阳,您率领宛城的士兵一起西进。那些还没有降服的城邑,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争着打开城门等候您。您就可以通行无阻地西进,不必担心什么了。”刘邦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封宛城郡守为殷侯,封给陈恢一千户。刘邦则率兵继续西进,果然一路披靡。

此时,赵高已杀死秦二世,派人来求见,想和刘邦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刘邦认为其中一定有诈,就用了张良的计策,派郦生、陆贾去游说秦将,并用财利进行引诱,乘此机会前去偷袭武关。他又率军在蓝田与秦军交战。秦军顿时土崩瓦解,彻底失败。他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因此都很高兴。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投降刘邦。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他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刘邦想留在秦宫中休息,但被樊哙、张良劝阻。他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刘邦又召来各县的父老和德高望重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都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为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三条法律: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盗窃者也要依法治罪。其余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他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听后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刘邦推让不肯接受,对他们说:“仓库里的粮食并不缺乏,不必让大家破费了。”人们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关中做秦王。

受封汉王

项羽入关后,违背当初的约定,把刘邦封在巴蜀、汉中之地,改立刘邦为汉王,建都南郑。项羽又把关中分为三份,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以牵制刘邦。

刘邦前往封国时,项羽派了三万士兵随从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刘邦的也有几万人。他们从杜县往南进入蚀中,当地的道路十分艰险,都是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刘邦领军过去之后,就把栈道全部烧掉,一是为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二是向项羽表示再没有东进之意。刘邦的部队大部分是关东人,他们到达南郑后,思恋故土,很多部将和士兵逃跑回关东去了。没走的士兵们也都唱着怀乡之歌,想东归回乡。劝说刘邦道:“项羽把您封到到南郑,分明是流放您。部队中的军官、士兵日夜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心气极高的时候利用他们,还可以建功立业。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再也没法利用他们了。您不如立即下定决心,率兵东进,与诸侯争夺天下。”

刘邦也认清了现在的形势,采用韩信的计策,返回关中,首先把关中的三个封国消灭,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随后派遣将领们去夺取了长安西北的陇西、北地、上郡等地,让人去沛县迎接他的父亲和吕后。项羽听说后,就派兵在阳夏阻截,又封原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以抵拒汉军。

楚汉交锋

刘邦继续东进,攻占了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河南等郡。他下令各路将领,率领一万人或者献出一郡之地降汉的,封给他一万户。他还允许人们去耕种原先秦朝供帝王游玩打猎的园林,大赦天下罪犯。刘邦在到达洛阳后,听说了项羽杀害楚怀王之事。他借机为楚怀王发丧,号召各路诸侯为楚怀王*项羽,在道义上占据了主动。

这时候,项羽正在北方攻打齐国,他虽然听说刘邦已经到东方来了,但因为正与齐军交锋,就想在打败齐军之后再去迎击汉军。刘邦因此得以挟持各诸侯的军队,攻入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闻讯,立即率兵离开齐国,跟汉军在彭城灵壁以东的睢水上激战,大败汉军,杀了许多汉兵,睢水因此被阻塞不能畅流。项羽又派人从沛县掳来了刘邦的父母、妻子、儿女,把他们扣留在军中做人质。这时,诸侯们见楚军强大,汉军被打败,又都背离了刘邦而去帮助项羽。

刘邦首战项羽失利后,又逐渐聚集士卒,重整军马。刘邦派使者去九江王黥布那里游说,希望黥布能发兵反楚,这样项羽一定会暂停留在那里攻击黥布。只要牵制项羽几个月,刘邦的势力就可以恢复,赢得天下。使者的游说果然奏效,黥布起兵反楚。项羽就派龙且前去攻打他。但是九江王黥布作战失利,归附了刘邦。刘邦又渐渐收集士兵,跟各路将领频频出动,声威大震于荥阳,终于在京、索之间击败了楚军。随后刘邦派韩信击败了魏王豹,平定了魏地。

兵败荥阳

刘邦在荥阳跟项羽互相对峙,持续了一年多。项羽包围了刘邦,此时汉军粮食缺乏。刘邦见胜利无望,就请求讲和,条件是把荥阳以西的地方划归刘邦。项羽的亚父范增劝项羽务必攻下荥阳,项王因此没有答应刘邦的请求。刘邦十分担忧,谋士陈平就向刘邦建议说:“项羽不赞成讲和,肯定是听从了范增的谗言,如果离间他们二人的关系,事情就好办了。”刘邦于是就用陈平的计策,给了陈平黄金四万斤,用以离间项羽和范增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果然对范增产生了怀疑。范增遭到项羽猜疑后,非常愤怒,就托辞年老,希望项羽准许他乞身告退回乡为民,项羽答应了,范增就返回家乡了。结果在途中病亡。

刘邦下令趁夜色把两千多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放出东门,楚军从四面追赶围打。这时将军纪信乘着刘邦的车驾,假扮成刘邦的样子诳骗楚军。楚军一起高呼万岁,都到城东去观看,刘邦借此机会才得以带着几十名随从骑兵从西门逃出。

刘邦逃出荥阳后进入关中,收集士兵准备再次东进。谋士袁生劝说刘邦道:“您如果出兵武关,项羽一定率军南下,那时大王加高壁垒,拒不出战,这样就可以让荥阳、成皋一带得以休息。您再派韩信等去安抚河北赵地,把燕国、齐国连接起来,那时大王再兵进荥阳也不晚。这样楚军就要多方防备,力量分散,而汉军得到了休整,再跟楚军作战,就必胜无疑了。”刘邦听从了他的计策,出兵武关。项羽听说刘邦在宛县,果然率军南下。刘邦加固壁垒,不跟他交战。这时候,彭越又趁机大败楚军。于是项羽就率军东进去攻打彭越。刘邦借机率军北进,驻扎在成皋。但项羽仍然势不可挡,先后将彭越和刘邦打得一败涂地。

重整旗鼓

刘邦兵败后,只和滕公共乘一车从成皋北门仓皇逃去。他自称是使者,冲入张耳、韩信的军营,夺取了他们的军权。他又派张耳往北到赵地去收集兵卒,派韩信东进攻打齐国。刘邦取得了韩信的军队后,重新振作起来,率军南进黄河,想要跟项羽再战。郎中郑忠劝他说:“现在楚兵兵强马壮,士气正盛,而我军与敌人相比势单力薄,现在作战胜算不大,不如加深壕沟,增高壁垒坚守,不要跟楚军作战。”刘邦听从了他的计谋,暂时进行休整。等休整完毕以后,派人率兵进入楚地,跟彭越的军队一起打败了楚军,接着又攻下了梁地的十多座城池。

韩信受命东进伐齐,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刘邦就暗中派郦食其前去游说齐王田广,田广于是叛楚,与汉和好,答应共同进攻项羽。韩信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想停止攻齐,但蒯通劝他还是要攻下齐国,于是韩信听从蒯通的主意,袭击了齐军。齐王气得暴跳如雷,用大鼎把郦食其煮了,然后向东逃到高密。项羽听说韩信将要进攻楚国,就派兵攻打韩信,反而被韩信打败。这时,彭越驻兵梁地,往来袭击骚扰楚军,断绝了楚军的粮食供给。

项羽为解除后顾之忧,决定先除掉梁地的彭越。他临行前嘱咐部下曹咎说:“你们谨慎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挑战,千万不要应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可以了。我在十五天之内一定能平定梁地,回来再跟你们会合。”项羽带兵走后,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但楚军坚壁不出。刘邦派人天天辱骂他们。曹咎气愤之极,忍无可忍,终于将项羽的嘱咐抛至脑后,领兵横渡汜水(位于今河南荥阳地区)与汉军决战。士兵刚刚渡过一半,汉军奋力出击,楚军猝不及防,纷纷掉进河里而大败。楚军将领曹咎、司马欣都在汜水上自刎了。项羽到达睢阳,听说曹咎被打败,就率军赶回来,但汉军随即全部跑到深山险阻地带去了。

广武谈判

公元前203年,刘邦和项羽在广武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则罗列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假托怀王之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自任上将军,这是第二条罪状。你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回报怀王,而你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第三条罪状。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盗挖秦始皇的坟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财物,这是第四条罪状。你强行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第五条罪状。你欺瞒秦军,在新安活埋二十万人,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第六条罪状。你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赶走原来的诸侯王,使他们的臣下为争夺王位而反叛,这是第七条罪状。你把义帝赶出彭城,自己却在那里建都,又侵夺韩王的地盘,把梁、楚之地并在一起据为己有,这是第八条罪状。你派人在江南秘密杀死义帝,这是第九条罪状。你为人臣子却谋杀君主,还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你为政不公,不守信约,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这是第十条罪状。如今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你,只让那些刑徒就可以杀掉你,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项羽十分恼怒,用弩机射中了刘邦。刘邦被射中胸部,为了稳定军心,刘邦却捂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刘邦因受箭伤而病倒,为了稳定军心,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汉军因此军心稳定,临危不乱,个个对楚军严阵以待。楚军终于没能乘势袭击汉军。

垓下决战

随着汉军势力逐渐强大,楚军实力日益下降。项羽害怕了,担心打不过刘邦,就跟刘邦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也送回了刘邦的家属。

项羽罢兵返回东方,刘邦也想率军回西方。张良、陈平劝刘邦说:“现在楚军兵疲粮尽,何不索性将他们一网打尽,等他们元气恢复以后,再想战胜他们就很难了。”刘邦于是再次进兵追赶项羽,和韩信、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等刘邦到达会师地点,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刘邦率领的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刘邦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派使者封给韩信、彭越土地,使他们各自为战,韩信、彭越这才前来会合。

公元前202年,刘邦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最终战败自刎,汉军平定了楚地。因为楚怀王当初封项羽为鲁公,鲁人对项羽非常忠心,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刘邦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刘邦见鲁人对项羽如此忠诚,就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穀城。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取了他的兵权。

刘邦称帝

项羽败亡后,诸侯将相们共同尊请刘邦称帝。刘邦说:“我听说皇帝的尊号,只有贤能的人才能据有,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大臣们都说:“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相请求。”刘邦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于是称帝。刘邦原定都洛阳,后来在刘敬、张良的劝说下,才定都长安。他又分封功臣到各地做诸侯。

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刘邦说:“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但却能为我所用,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谋士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从善如流

有人上书报告楚王韩信谋反作乱,刘邦向左右大臣询问对策,大臣们都争着想去征讨。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假装去游览云梦泽,在陈县召见诸侯,楚王韩信来迎接,就趁机将他拘捕。一个叫田肯的人前来祝贺,趁机便劝说刘邦道:“陛下抓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秦地是形势险要之地,周围有山河环绕,与关东有千里长的疆界被山河阻隔。如果关东拥有百万军队,那么秦地只需兵力两万就可以抵挡住。秦地地势这样有利,如果对诸侯用兵,就好像从高屋的檐角往下流水一样,居高临下,势不可当。齐地也是险要之地,东有琅邪、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黄河的天险,北有渤海之利。土地纵横两千里,与诸侯的疆界被山水阻隔,如果诸侯拥有百万军队,那么齐地只需二十万就可以抵挡住。所以说,齐地可以和秦地并称东秦和西秦。如果不是陛下的嫡亲子弟,就没有人可以派去做齐王。”刘邦听后很赞赏他的说法,就赏给他黄金五百斤。

不久,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把他原来的封地分为两个侯国。又封皇子刘肥为齐王,统辖七十多座城,老百姓凡是能说齐国话的都属于齐国。刘邦接着评定功绩,进行封赏,与各列侯剖开刻有封侯字样的符节,一半留在朝廷,一半交给受封者,以作为凭证。

父臣子君

刘邦称帝之后,每五天朝拜父亲太公一次,仍然按照一般人家父子相见的礼节。太公的家令劝说太公道:“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不应有两个君主。当今皇帝在家虽然是儿子,在天下却是万民之主,太公您在家虽然是父亲,对皇帝却是臣子。怎么能够叫万民之主拜见他的臣子呢!这样做,皇帝的威严就不能遍行天下了。”为了维护儿子的威信,太公决定不再接受刘邦的朝见。后来刘邦再去朝见太公,太公就抱着扫帚,面对门口倒退着走,以表示对刘邦的尊敬。刘邦大为吃惊,急忙下车搀扶太公。太公说:“皇帝是万民之主,怎么能因为我而乱了天下的规矩呢!”刘邦想了一会儿应答说:“既然这样,你是皇帝的父亲,我就封你为太上皇。”于是刘邦就尊奉太公为太上皇,他赞赏那个家令的劝谏,便赐给他五百斤黄金。

一次,刘邦大会诸侯、群臣,在未央宫前殿摆设酒宴。刘邦捧着玉制酒杯,起身向太上皇献酒祝寿,说:“当初大人常以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我的哥哥刘仲勤苦努力。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多呢?”殿上群臣都呼喊万岁,大笑不止。

太公在长安时经常闷闷不乐,刘邦就偷偷向左右下人询问缘故。下人们说:“太公平生喜欢的是和屠宰贩卖的商贩、酤酒卖饼的人在一起。他最喜欢斗鸡、踢球。现在长安什么也没有,太公因此不高兴。”刘邦于是便建了一座叫新丰的城市,把过去太公所居住地方的邻居全部迁徙到新丰。沛县的父老兄弟和亲戚朋友天天跟太公一起开怀畅饮,笑谈往事。太公看到身边的故人依旧,就像回到了家乡一样,心情也就渐渐高兴起来了。

高祖还乡

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时,路过故乡沛县,就在沛宫置备酒席,把老朋友和父弟都请来一起纵情畅饮。刘邦挑选了一百二十个儿童,教他们唱歌。酒喝得正痛快时,刘邦自己弹击着筑琴,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让儿童们跟着一起学唱。刘邦还起身跳舞,情绪十分激动。他心中感伤,洒下行行热泪,对沛县父老子弟说:“远游的赤子总是思念着故乡。我虽然建都关中,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思念故乡的。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沛县的父老兄弟听说后和刘邦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过了十多天,刘邦要走,沛县父老坚决要刘邦多留几日。刘邦说:“我的随从人众太多,父兄们供应不起啊。”离别这天,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牛、酒等礼物。刘邦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了三天。沛县父兄都叩头请求说:“沛县有幸得以免除赋税徭役,丰邑却没有免除,希望陛下可怜他们。”刘邦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最不能忘记,但我只是伤心当初丰邑人跟着雍齿反叛我而帮助魏王。”沛县父老仍旧坚决请求,刘邦才答应跟沛县一样,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

英雄辞世

刘邦在*黥布的时候,被乱箭射中,在回来的路上得了重病。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名医。医生进宫拜见,刘邦问医生病情如何。医生欺瞒他说:“可以治好。”刘邦知道是在骗他,就骂他说:“我原是一介平民,手提三尺之剑,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纵然你是扁鹊,又有什么用处呢!”刘邦最终没有让他治病,赏给他五十斤黄金打发他走了。不久,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相国也死了,让谁来接替他做相国呢?”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的继任者。刘邦想了一下说:“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迂愚刚直,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吕后再问以后的事,刘邦就摇摇头说:“再以后的事,也就不是你我所能知道的了。”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逝世。吕后和审食其商量说:“那些将领先前和皇帝同为平民百姓,后来北面称臣,这些人就常常流露出不服气的样子,现在让他们侍奉年轻的新皇帝,一定会叛乱。如果不族灭他们,天下就安定不了。”因此,吕后隐瞒了刘邦去世的消息,过了四天还不发丧。有人得知后,告诉了将军郦商。郦将军去见审食其,对他说:“我听说皇帝已驾崩四天了还不发丧,而且还要杀掉所有的将领。如果真的这样做,天下可就危险了。陈平、灌婴率领十万大军镇守荥阳,樊哙、周勃率领二十万大军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让他们听说皇帝驾崩了,诸将都将遭杀戮,他们必定把军队联合在一起,回过头来进攻关中。那时候大臣们在朝廷叛乱,诸侯们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审食其进宫把这告诉了吕后,吕后权衡再三,赶紧发布了刘邦逝世的消息,并让自己的儿子刘盈继承了皇位。

第二章 帝王鲜为人知的一面

刘邦得天下后,曾与群臣探讨刘胜项败的原因,推出了汉三杰论,在作战能力上首推韩信。而韩信在与刘邦探讨带兵能力时,也只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多多益善。从这个记载来看,韩信应该还有所保留,也就是他的真实想法里,刘邦可能连十万人也带不了。之所以要说这个数字,无非是要给刘邦留足面子。

刘邦的战力评估自反秦以来,刘邦的余生基本上都在战争中度过,其作战能力究竟如何,好像没有说法。从他与项羽对抗百战百败来看,估计后世对此评价不高。

刘邦得天下后,曾与群臣探讨刘胜项败的原因,推出了汉三杰论,在作战能力上首推韩信。而韩信在与刘邦探讨带兵能力时,也只说刘邦不过能带十万兵,而自己则多多益善。从这个记载来看,韩信应该还有所保留,也就是他的真实想法里,刘邦可能连十万人也带不了。之所以要说这个数字,无非是要给刘邦留足面子。刘邦对此并不服气,他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答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历史没有记录下刘邦对此有什么响应,或者认可了这个评价,或者他对这个问题不想顶真了。于是造成了这样一个后果,即在后人看来,刘邦的强项就是会驾驭人,其作战能力则不值一提。但这不是事实,事实是其实际作战能力或者大大超出后人的估计。其实有关刘邦的作战记录还是相当多的,其作战之频、作战对象之多恐怕也是有史以来屈指可数的。

但在人们的印象里,最容易记住的就是他常常被项羽打得落荒而逃,连子女及部队都顾不上,只顾一个人逃命了。确实,比起刘邦取得的胜利来说,这些败仗场面在司马迁的笔下既精彩又传神,让人看过一次,就牢牢记住。但在整个秦楚之际,刘邦也就败给项羽一人,其它人则均败在刘邦手下。如在反秦战事中,刘邦于起兵之初就在战斗中击杀泗水守,这是见之于史的秦军阵亡的最高军事长官。

在秦三十六郡中,肯定为刘邦部战斗征服的至少有三分之一。在刘邦加入项梁阵营前,项梁对秦作战还没有取胜的记录,只有项羽有攻克襄城的胜果。而刘邦的加入,使得项梁部取得对秦作战的连续胜利。《留侯世家》记张良以《太公兵法》告刘邦,被刘邦用得很好,说明刘邦很有用兵的天分。在最后的灭秦作战中,刘邦以不足万人的部队(郦食其语)完成了策应援赵、拱卫楚都、西进灭秦一连串繁重的任务,没有非常的军事才干是不可想象的。

有关刘邦的战力或可从平定天下后的几次作战中反映出来。在刘邦死前,先后有击燕王臧荼、击韩王信之叛、击陈豨之叛、击黥布之叛,每次均由刘邦挂帅出战,说明在汉阵营中,其它的人(韩信除外,因其过早被废王为侯不受重用)的能力均不能让刘邦放心。《高祖本纪》记其击陈豨时分析道:“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后果如其言。黥布反时的心态也能说明问题。黥布以为:“上(指刘邦)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余不足畏也。”在黥布看来,汉阵营的将领除韩信、彭越外,均不在话下。只有刘邦的本事值得顾忌,但他又太老,估计不会亲自带兵作战。所以黥布反了。可以肯定,在当时人的眼里,刘邦的作战能力是被相当推崇的。但为何会留下与项羽作战百战百败的记录呢,原因只能是项羽的作战能力更高,刘与项不在一个档次上,所以刘邦长期处在项羽阴影下,其作战能力根本显不出来。

关于韩信以为刘邦不能将兵的说法,《韩信卢绾列传》有一条反证,击陈豨时,刘邦先于全国军队到达时抵赵,问赵相周昌赵地有无可用之人,周昌推举了四人,刘邦面试后骂道:“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上曰:“非若所知!陈豨反,邯郸以北皆击陈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吾胡爱四千户封四人,不以慰赵子弟!”表明刘邦能在无兵可用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权威手段调动当地士兵的积极性,可能也因此抵挡住了陈豨的凶猛攻势。

刘邦每每在力量不够强大的情况下不断取得胜利,应该与他善于激励士气有关。仅此一条证据,就使得不善将兵说不那么可靠。二,刘邦的杀降杀俘倾向后世总结楚汉成败时,总不会忘记说残暴是造成项羽失败的重要因素。而项羽残暴的重要证据之一便是杀降。其坑秦降卒、坑齐降卒,杀秦王子婴及秦国宗室,尽失人心。但刘邦的杀降杀俘就很少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严重。早在反秦战争期间,刘邦与项羽协同作战时,就有过共同屠城的记录。如屠城阳。因为当时有项羽在,或可将此罪行记到项羽的账上。

但刘邦入秦时的屠武关(《秦始皇本纪》),就不能由项羽本分担了。众所周知,当时战争的酷烈,使得获胜一方在经过艰苦拼杀后,往往做出极其残暴的举动,即屠城。《项羽本纪》在汉四年,欲屠外黄事上,为后世留下了这方面的记录。估计刘邦的屠武关及楚汉战争时樊哙的屠煮枣,性质与此相类。但刘邦的问题不出在屠城上,而是在有计划地杀害降将方面。

整个楚汉战争期间,为汉军俘获的一方势力人物为数相当不少。如魏王豹、赵王歇、代王陈余、代相国夏说、雍王章邯、齐王田广、塞王司马欣、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均属被俘。然而除郑昌不详其所终外,其余均留下死于非命的记载。

首先,明确记为禽,又记为斩或死者。如代相国夏说被擒(《淮阴侯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曹相国世家》记为斩;齐王田广为汉将曹参所虏,而《田儋列传》言田横“闻齐王广死,自立为王”。

至于其何故而死则不可知。类似情况有:章邯分明为都昌侯朱轸所虏(《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祖本纪》言其自杀;陈余分明为张苍所虏(《张丞相列传》),《曹相国世家》等均言其为斩。赵王歇为禽(《淮阴侯列传》),《张耳陈余列传》则明言“追杀赵王歇襄国”。

两种记载之差异究竟其如何,今已不可考。但笔者倾向于,这些人都是先被俘后被杀。因为死是不可改变的最后结局,而被俘可能是死前的某种状态,如章邯的被擒,就是上了功臣表这样的档案材料,应该最可靠;而《曹相国世家》记曹参之功为得王二,即俘虏了两个王,应该分别是魏王豹和齐王广。

那么,上述人等皆有先俘后杀的嫌疑。这些人都是一方领袖,杀掉他们可以减少敌对势力的凝聚力。其次,明确被俘,又在相当一段时间后被处死,或死因不详者。如魏王豹明确被俘,却未立即就死,只是在日后找理由将其杀害。汉三年,楚围荥阳,刘邦与陈平等人弃军出逃,留投降的魏王豹与周苛等守城。周苛即以“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为名,将其杀害。

此等手段类似于秦二世以出巡期间诛杀大臣事,刘邦亦不想让这类杀降事与己沾上边,所以杀魏豹的周苛或因此而立功,其子周成或也因周苛之功而封侯,除此之外,周苛确实没有值得称道的功劳,所谓的守城被俘不屈,可能传说成分大于事实成分,毕竟周苛不是守城的最高甚至重要的汉军首领,项羽未必肯开出那么高的条件来收买他。

在《功臣表》里有堂阳侯孙赤就是以惠侯的身份在荥阳被楚军俘虏并投降了,楚要封高官也轮不到周苛。与此同类,故塞王司马欣之死亦属可疑。史称其因汉胜楚于成皋,与曹咎同自刭于汜水上。

实际上,曹咎并非自杀,而是被斩。《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则以曹咎为龙侯陈署所斩,这是陈署功劳簿上的记录,恐其斩曹咎事属实。因此,《项羽本纪》言曹咎及司马欣之自刭,皆不可信。再联系到日后汉王受伤入关,枭故塞王欣首之事,距其战败战“死”时间更已达数月之久。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可以将一个死者首级或尸体完好保存。如果不能保存,或就是能保存,枭其首于栎阳又有何意义呢。一种更大的可能是,故塞王司马欣当时只是被俘,后被处死。也只有在示众后的斩首,才能显出汉之武功,也可以平当地之民愤,顺当地之民心。

司马欣之死,当为《史记》中隐而微之事,却仍属有蛛丝马迹可寻者。而殷王司马卬之死,就毫无迹象留存。自汉二年司马卬降汉后(实则为灌婴所虏),就在《史记》中失了记载。而《汉书·高帝纪》却明确记其死于汉二年、汉从彭城败退后。

此事不见于《史记》,班固或另有所见。如果班固所见不假,则司马卬之死与司马欣之死似有相通之处,即二者都死得不明不白。尽管刘邦的杀降属于微而隐,但事实俱在,不容置疑。问题是,为何在放弃或失支抵抗后,这些人却遭到杀戮了呢?

这个问题确实耐人寻味。联系到汉定天下后,韩信、彭越之死,或可对理解这个现象有所帮助。即,杀降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局面,如果这不是全部理由,至少是一部分人如此结局的原因。魏王豹、代王陈余、赵王歇、齐王田广还有司马卬虽然不是什么厉害角色,但也都曾是领袖一方的人物。

尤其前二人,都具有一定的开拓能力,有一定的凝聚力,可以登高一呼,从者云集。这样的人之存在,总是让志在天下的刘邦心存忌讳。而司马卬亦非泛泛之辈,在赵王武臣失败后,司马卬曾一度变成了一支独立作战武装,其在秦之腹地作战,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得到发展壮大。更有甚者,其先反叛项羽,后因力不能敌,与项羽派来进攻的陈平媾和罢兵。这等能屈能伸的功夫,与刘邦极为相似,刘邦容他不下,亦是情理之中的事。

至于章邯和司马欣,此二人是秦将,双手沾满了反秦武装的鲜血,刘邦对他们不仅在感情上不兼容,在理智上也不能允许他们继续存在。故在俘虏二人不久,即将其处死,满足了刘邦及其部下感情和理智的需求。还应该考虑到,赵地与齐地的平定,并非一帆风顺,如果让赵、齐二国之王留下来,对于二地的敌对势力来说,是留下了精神支柱。故处死二人,或可使两地的平定得以顺利进行。

因此,刘邦的杀降将,是有其政治上的考虑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刘邦的本性残忍,而要与天下大势相联系来考虑,才能见其深意。鉴于上述考虑,刘邦的杀降,或可包括临江王共尉。

据《荆燕世家》,“汉王因使刘贾将九江兵,与太尉卢绾西南击临江王共尉。共尉已死,以临江为南郡。”而《傅靳蒯成列传》则另有说曰:“(靳歙)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洛阳,因定南郡。”江陵王,即临江王,江陵为临江国都。则共尉并非战死,而是被生擒,《高祖本纪》明言,共尉是被“杀之雒阳”。其实汉击共尉一事,本来就不合情理。据《高祖本纪》,汉令卢绾、刘贾击共尉在汉五年正月后,其罪名是“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

而《秦楚之际月表》记汉五年十二月,“汉虏驩”,表明,汉击临江之事是紧接着项羽之死、楚地大定之后就进行的。《史记》以一事之始的时间记其最终结果的现象经常发生,此为其一例。故临江之定或非此时的事,其始则可确定为此时的事。《韩信卢绾列传》称:“汉五年冬,以破项籍,乃使卢绾别将,与刘贾击临江王共尉,破之。”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十二月在正月前,汉击临江时间的不统一,表明了罪名的不成立。没有任何资料表明,临江在楚汉战争中的立场。尽管临江与汉、九江、衡山一样均为旧楚将而封王,但其没有在战争中帮楚是有一定根据的。

据《黥布列传》:“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则与项羽交好的楚军旧将惟黥布一人,其余三人,汉王刘邦已叛,临江王共敖与衡山王吴芮不执行项羽杀义帝的密令,估计也与项羽关系疏远。而吴芮因与黥布的姻亲关系,在黥布归汉后,可能也有助汉的倾向。

据《汉书·高帝纪》,汉五年正月,劝刘邦即皇帝位的诸侯中有衡山王吴芮,而刘邦的答谢诏称:“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则吴芮与项羽有积怨,并肯定至少在楚汉战争后期,加入到汉阵营。而临江国可能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都处于两不相帮的境地,《高祖本纪》称其叛汉,只是欲加之罪的说法,不足为信。何况此前临江没有助汉之举,就谈不上什么叛与不叛的问题。事实可能是先发起对临江的攻击,然后再安上罪名,因此,战争的性质是统一而非平叛。

根据共尉一事的隐秘因素,或者燕王臧荼的反叛也存在问题。《高祖本纪》称:汉五年“十月(实际上应该是七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樊哙将兵攻代”。

从这个记载来看,臧荼是反了。但臧荼反的理由并不充分。首先,臧荼之燕在楚汉战争中是帮助汉阵营的,此年正月的劝进诸侯中也有臧荼的名字。在前一年楚汉相持荥阳时,燕出兵助汉击灭楚大司马曹咎。在刘项胜负未定时助汉,到天下归汉时叛汉,情理上不通。

应该考虑汉欲加之罪的情况。代地的情况当时是怎么样的呢。自汉三年韩信等汉将击灭代相国夏说后,代地就落入了汉的掌握,主事者是张苍,其职位是代相,即在没有代王的情况下,代汉行使权力,署理代地事务。而汉定天下时,张苍又从赵相的位子上,回到代相之位,而汉击燕时,张苍以“代相从击臧荼有功”,看不出燕有攻下代地的痕迹。而从张苍事迹来看,这一段的历史有点乱。《张丞相列传》记张苍相代王在臧荼反前,而当时代地无王,至汉七年才由刘邦兄刘仲为代王。另有陈豨在战争中曾以游击将军别定代,汉击燕时,或者陈豨仍在代地,由张苍扶佐也未可知。《樊郦滕灌列传》记樊哙击燕,未及攻代一事,与张苍事迹合。《高祖本纪》记樊哙攻代可能是误记,因为汉七年,刘邦从白城败退下来,就让樊哙定代地,或许有将二事搞混了的可能。所以,在臧荼问题上不能排除捏造罪名的可能。为什么要为臧荼捏造罪名,这就要从楚汉战争结束时诸王的情况来分析了。

项羽分封立十八王,三秦王、三齐王、代王赵歇都死于战事,辽东王韩广为臧荼所杀,韩王成为项羽所杀,河南王申阳降汉失地,项羽自立之韩王郑昌也被汉俘虏,魏王被汉诛死,殷王死得不明不白。剩下的汉王称帝,九江王黥布被项羽杀了全家,死心塌地归汉;常山王张耳被陈余击败失国归汉,得汉助而为赵王;衡山王吴芮受封四郡之地,虽然实领一郡,应该比项羽时多。剩下的临江国共敖传子共尉,已安了个罪名剿灭。而臧荼之燕,实则是合并了项羽分封时燕与辽东之地,相当于战国燕的全境,疆域相当大。而此燕在战争中没受什么损失,也没得汉什么好处,要笼络住也颇为不易。这样一个与汉关系不甚密切的大国,总是让人不放心。所以,就不能排除汉为取得长治久安而给燕安个罪名的可能性。

从韩信、黥布事件来看,汉为求得安定是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比如告发韩信造反的栾说,与告发黥布造反的贲赫,就分别被封为慎阳侯与期思侯,并各受封二千户。而很多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受封户数远不及这二人。韩信之叛,始终存在着不足以取信于人的问题,汉室也因此没有把韩信的功劳化解于无形,反而把一些不是他的功劳说成是他的,比如定魏、定代、定齐就有吕泽、陈豨等人的功劳,基本上都划归了韩信。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刘邦为了消除不安定因素,是会采用捏造罪名的办法。临江与燕的情况应该归于这一类。

总而言之,刘邦的杀降更像是一种出于为了江山社稷安定的深谋远虑,而项羽的杀降则很具有滥杀无辜的施暴狂意味。于是,刘邦的杀降常常消除了后患,而项羽的杀降,则激起了更大的反抗。

刘邦的任人唯亲倾向如果以刘邦与项羽相比较,在用人之道上两人恰成相对的两极。项羽以任人唯亲、嫉贤妒能为当世诟病,刘邦则以知人善任著称。两者的用人之道在楚汉相争时就已有定论。

陈平曰:“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韩信曰:“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致使人有功当封爵者,瑒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高起、王陵答刘邦问其何以得天下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此等言语,皆为刘、项之对照,凡项受指责处,皆是刘得分处。

然而,事物总不会是绝对化的。刘邦亦有任人唯亲的时候。试论如下。刘邦任人唯亲之最典型者,当数对卢绾的任用。据《韩信卢绾列传》,卢绾与刘邦同里同日生,两家素相亲相爱,这就奠定了二人关系的基础。及长大后,又是同学,关系特别好。而到了刘邦逃亡后,卢绾与之相伴、追随左右,两个人的关系特别铁。但刘邦起兵后,卢绾基本上无所作为。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刘邦的庇护下飞黄腾达,跃居众将相地位之上。从卢绾日后的表现来看,他并没有作战才能。而在刘邦入汉后,他却被封为将军,进而为太尉、拜长安侯。

众所周知,在秦汉时期,太尉是武官之首,以卢绾之才具,任此高官,显然是刘邦的偏袒的结果。因为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卢绾常与刘邦同出入,其见刘邦无任何约束,随到随见。这是其它在努力工作的萧何、曹参等人无法望其项背之处。卢绾在楚汉战争中的唯一作战,或就是《高祖本纪》记载的汉四年,其与刘贾击楚后方。就是这个功劳,可信度不高,如果有的话,主要还是刘贾取得的。只要看记录刘贾战功的《荆燕世家》就可以得出结论。《项羽本纪》提及此事,就只出刘贾一人,而不及卢绾。则卢绾的作用,可想而知。

待项羽覆灭后,分封天下之前,卢绾实在没有战功,为了给卢绾加官晋爵,刘邦就给了他击定反叛的临江王的机会,并让刘贾陪他前往。可惜,卢绾确实不是作战的材料,连续几个月,也没能攻下临江,最后,还得靠刘邦的得力干将靳歙出马,立刻就将小小的临江平定。临江之战的结果,本来应该使刘邦对卢绾的才具有个正确估计,但到了封王时,刘邦还是想封卢绾为王。并且他的这种心思早已为众部下所洞悉。众人顺从刘邦之意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于是,刘邦顺水推舟地立卢绾为燕王。然而大家所说的“功最多”,恰好透露了极大的讽刺意味。不仅如此,卢绾受宠幸的程度更大大超过其它诸侯王。但刘邦对卢绾的这种无理偏袒,并没有得到好报,最终卢绾以背叛而报答。这是刘邦始料未及的。

卢绾之外,刘邦对夏侯婴与周绁的事迹也脱不了任人唯亲的痕迹。只不过此两人多少还有战功,又不可与卢绾同日而语。夏侯婴与刘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秦末,刘邦为官场小吏,夏侯婴亦是地方小官,其对刘邦始终是言听计从,恭敬得很。刘邦曾失手将其殴伤,他为刘邦掩饰,并为此而坐牢。

在楚汉战争中又救了太子刘盈与鲁元公主。故其功劳虽不及樊哙、灌婴,但其受封户数则大大过之。从记载看,周绁对刘邦的关系属于紧跟型,其早期战功已不可考,但其又与傅宽与靳歙同传,而战功大大不及前二者。然而,他在刘邦至霸上时,便已为列侯。

之后,其受封户数又超过了傅宽。其传记资料表明,无论刘邦作战利与不利,其始终无离上之心。故司马迁评论曰:“蒯成侯周绁,操心坚正,身不见疑,上欲有所之,未尝不垂涕,此有伤心者然,可谓笃厚君子矣。”以此等事迹,却要与战功显赫、从未吃过败仗的傅、靳二人同传,司马迁的用心或许是相当无奈,或许是别有用心,即出生入死之人,其最终的犒劳,未必多过唯唯诺诺之人。

司马迁将夏侯婴与樊、郦、灌同传的用心,或也与此相似。因为夏侯婴始终没有如其它三人那样,在楚汉战争中独当一面,基本上属于因人成事者。刘邦任人唯亲的其它受益者还应当有任敖、审食其、戴侯彭祖。任敖的情况与夏侯婴有类似处,他早年也是沛县小吏,与刘邦关系较铁,刘邦逃亡后,吕后系狱,任敖即动手打伤对吕后不恭的执法人员。

反秦战事中,其为刘邦守丰;楚汉战争时,他为上党守;基本上都在远离战场的地方,亦不见其对前线的贡献。可就是这种履历,亦使他受封达一千八百户,为许多出生入死者所不及。审食其的情况就更不值得一提了。他基本上是刘邦的家臣,其所有的履历,只是在反秦与反楚战事中侍候刘邦的父亲和妻子。

只有一件与众不同处,即,他与太公、吕后一同做了几年项羽的俘虏。戴侯彭祖的功劳有与审食其相类处,即其在反秦与反楚战事中,也是以侍候太公为主要事迹,但其尚有一突出处,即在刘邦初起攻沛时,由他为起义军开城门,此事或为一殊荣,值得称道。以上二人的封侯,皆足让功臣齿冷。但在家天下时期,为人主者就这样办了,其它人也无可奈何。至于吕氏兄弟的封侯,因为其或有不小之战功,不得简单视之为任人唯亲现象。

而营陵侯刘泽之封,则可勉强视作此等行径。因为刘泽与刘邦非至亲,当为疏族,不得与刘邦之兄相比。其加入刘邦阵营的时间亦晚,为汉三年。其功劳无足称道,但其受封数却惊人地多,为一万二千户,位列功臣的曹参的受封户数也不过万六百,而萧何、张良、周勃、樊郦滕灌傅靳蒯成就更不在话下了。其受惠最多,然而在定论功位次时,其功劳是排不上号的。汉初十八功臣中,有任人唯亲嫌疑者,或只有夏侯婴一人,而且其毕竟在反秦时有过不小之功劳。

其实,在刘邦的任人唯亲中,还可以加上陈豨和张良,原因是这两个人与刘邦特别投缘。陈豨与刘邦投缘是因为共同的爱好——两人都是魏公子信陵君的崇拜者,所以天下大定之后,陈豨被委以赵代两国武装力量的总指挥。

而张良在战争中没什么功劳,且有离开刘邦随韩王成到项羽楚都彭城的说不清的历史,但刘邦在封侯时任其自择三万户。须知,经过长年的战乱,即使是大县,人户也不过五千,三万户,差不多要抵一个小王了。当初项羽立吴芮为衡山王,也不过六县之地,而且相当僻远,可能远不足三万户。

至于刘邦所说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云云,在史料中得不到证实,但张良对刘邦立下的功劳决不是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可以替代的,在项羽分封时,张良为刘邦讨得整整一个汉中郡,凭这一条,就足以封万户侯。但张良比较识趣,只择与刘邦结识的留为封地,其地肯定不足万户。但此二人对刘邦事业的贡献肯定大于上述诸人,所以任人唯亲的痕迹不明显。

总之,人以一己之好恶予人功予人利,基本上可以算作为人之天性,并非只是项羽的专利。在刘邦一方,也无法戒绝。只不过刘邦的任人唯亲并未影响到刘汉阵营的对敌斗争。在战场上,基本上还是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而是用赏以厚爵的方式来落实这种偏爱。不像项羽用人那样失败,如项它(汉二年为曹参所破,汉四年为灌婴所擒),项冠、项悍(二者于汉三四年为靳歙所破),项声(汉三年为彭越所破,汉四年为灌婴所破)等,全是失败的记录。因此,刘邦的任人唯亲,还没有如项羽般到了感情用事的地步。这就是刘胜项败的另一种深层次根据。

第三章 治国却治不了吕雉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当国太后”,头一个要算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夫人吕雉。

正是这位一直隐藏在汉宫帷幕之后的女性政治家,首开了中国历史上女主称制的先河。

她母仪天下十六年,而围绕在她生前身后的是是非非,却持续了两千多年。从这一点说,她实在算得上是个可圈可点、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人。围绕在这位政治女强人生前身后的是是非非,总括之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是她帮助丈夫刘邦打天下,安天下,显示了她运筹帷幄的聪明才智。司马迁《史记》之《吕太后本纪》称赞她:“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也算得上是一个有作为的女主。其次是她的狠毒。她帮助丈夫杀功臣、杀异己;为自己清除障碍杀政敌、杀情敌,杀人不眨眼,杀得痛快淋漓,杀得花样翻新,种种手段,让人不寒而栗。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她是政治的玩偶、历史的玩偶?还是一个通过征服世界征服男人的“虎中美女”?一个女人中的女人?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找不到吕雉称制时期那位短命的倒霉蛋皇帝汉惠帝(刘盈,刘邦与吕雉之子)的“本纪”,却赫然有《吕太后本纪》。“本纪”是什么?是为皇帝所立的传记。可见在司马迁的眼中,吕后虽未登上金銮宝座面南称孤,实际上却是真正的皇帝,一个无冕女皇。所以破例给了她这样一个特殊的待遇。

两千年来,评价历史功过是非的唯一尺度,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所以,中国古代史学家很难逃出儒家思想的桎梏。吕雉在后世所受到的毁誉,究其根源,首先在于她是一个女人。在男权社会中,她的称制本身就是一种对男权观念的挑战行为。

吕雉能够专权称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她本人所具备的资质。吕雉是刘邦的发妻,跟刘邦一起打天下,受尽了苦难,为刘邦坐过牢,楚汉战争期间她还做过项羽的俘虏,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人质”生活。因为这一点,在追随刘邦的那些文臣武将中她有较深的人脉。她处事果断,做事喜欢一步到位,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留后患。刘邦能登上权力的巅峰,全依赖于她的帮助。诛杀功臣,也为她积累了政治资本。刘邦去世后,也只有她能威服群臣和诸王,这一点是刘邦其他任何宠姬都做不到的。

二是政治的需要。刘邦当了十二年皇帝,这十二年基本上是在平息异姓王叛乱的东征西战中度过的。直到他死去,这种*的局面仍在继续。而继位的惠帝刘盈,天性懦弱,面慈心软,难以支撑这样一个大国的政治局面。于是有权谋、有权欲、有能力、有魄力的吕雉自然不会袖手使江山易帜,她起而辅政,臣服王侯公卿,顺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

三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在吕雉时代,还没有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相反,汉朝很重女权,妇女的社会地位很高。自吕后称制以来,在汉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女政治家还有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又名窦漪,这可是影响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的一个风云人物,历经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之尊,一生共历四朝,辅佐三代皇帝成就帝业。东汉光武帝的皇后阴丽华,她也一样创造了夫妻并肩打天下的典范。和帝的皇后邓皇后,她是阴丽华从弟的女儿,名邓绥。和帝死,邓皇后迎立出生始百日的刘隆为殇帝,尊为太后,殇帝崩,她又将十岁的安帝扶上王位。她临朝称制凡十六年,一直到她去世,这时安帝已经二十多岁了。实际上东汉时期太后掌权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东汉时期曾经有九个皇帝在太后的控制之中,其中临朝的太后有六个。至于女人封爵、封侯,在汉代也很平常。比如刘邦就曾把他的嫂子——刘伯(后更名刘喜)的妻子封为阴安侯。吕雉本人当国时,也封萧何的老伴为酂侯,封她的妹妹樊哙的妻子吕媭为临光侯,等等。又《西汉会要?妇人爵邑》记:孝文帝十二年,曾赐诸侯王女邑各二千户,武帝尊王皇后母臧儿为平原君,王皇后的前夫金氏女被封为脩成君,赐汤沐邑。宣帝地节四年,赐其外祖母号为博平君,以博平、蠡吾两县一万一千户为汤沐邑,王莽的母亲赐号功显君,平帝赐他的三个妹妹分别为脩义君、承礼君、尊德君,食邑各两千户,这些都可见诸西汉史料的载录。

在政治上,女人享有同男人一样平等的权力。女人可以执政,西汉有女御长、宫长。《汉旧仪》:“女御长如侍中。”《外戚传》:“宫长李南以诏书取儿去。”注引晋灼曰:“《汉仪注》有女御长比侍中,宫长岂此邪?”又有学事史,是教授皇后读《诗》、《书》的女官。女人也可以当外交官,武帝时随解忧公主出嫁乌孙的冯嫽,就是出使西域的第一位女使者,“尝持使节为公主使,行赏赐于城廓诸国,敬信之,号曰冯夫人”。(《汉书?西域传下》)她回国后,汉宣帝亲自接见她,正式任命她为再次出使乌孙的使者。冯嫽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央政府派遣的女性特命全权大使,这在世界史上也属首创。甚至平民女子也能直接给皇帝上书。比如少女淳于缇萦,其父入狱,她给汉文帝上书,痛陈肉刑之惨无人道,使文帝下决心修改刑律,废除肉刑。甚至妇女也可以从事商业活动,比如董偃的母亲以卖珠为职事,经常出入于馆陶公主家,因为这层关系,董偃后来成了馆陶公主的面首。而蜀地的女富商寡妇清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独一无二的名显天下的女富豪。“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著名的女医生要算淳于衍,她与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来往密切,其丈夫因此得霍光提携,由掖庭护卫升到安池监。义纵的姐姐义姁是王太后的私人医生,义纵在政治上的进取,全凭借乃姊之力。还有一些女学者,如曾为秦博士的伏生的女儿,伏生年老“不能正言,言不能晓”,其女代父传授《尚书》;班彪之女班昭,受和帝之命续成其兄班固未完成的《汉书》;蔡邕之女蔡文姬,其学问更是名冠后世。可以说,汉代所出现的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女学者、女富豪等女杰之多,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时代可以与之相比。这种男女平等的风气,一直延续到唐代。

说起来,吕雉的出身是一个乡绅之家,算不得高贵。在她的少女时代,她原本是一个很阳光的女孩。嫁给了大她许多的低级小官吏刘邦以后,她也是一个很可人、很勤快、吃得苦、耐得劳的贤惠媳妇。

可是这样一双纤手,一旦染指皇权,操纵起政治这台绞肉机时,居然也是那样地强劲,那样地凌厉,简直是所向披靡,八面威风。

这是为什么?是谁,改变了她?又是谁,塑造了她?

在单县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吕后的传说,潘庄周围,也有很多与吕后有关的名胜。

比如关于吕后的出生,就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之一是:在吕堌村南二里许,有一座土山,当地人称小兀山。山顶上有一块大青石,半截隐于山顶土中,俗称“兀山顶子”。某日,一猎人打猎归来,见小兀山顶那块大青石上,栖着一只美丽异常的大鸟。这只大鸟是什么样子呢?锦翅华翮,金睛铜爪,长长的尾羽,头顶上仿佛长着三朵花蕾,在残阳夕照下,那只大鸟通身流光溢彩,很像人们所说的凤凰。猎人看呆了,直到夕阳落山,才想起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到了兀山顶子下,那只大鸟已无踪影,却在青石上留下了数行爪迹。一个风水先生看了,认定是凤凰留下的爪痕,并断言此山周围百里内将有大贵人出。不久,吕堌村的大户吕公生了一女。

还有一个故事说:吕公之妻十月怀胎,即将临盆,一天半夜,梦中听见小兀山上似有凤鸣之声,就从梦里惊醒了。无独有偶,吕公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他披衣下床,没出院子,就恍恍惚惚看见一只大鸟,金喙长尾,锦项华羽,从外飞来,一直扑进内室,其妻顿觉腹痛难忍,随着一声婴啼,一个女婴落草了。此时,窗外月光正明,照得满室浮光耀金。

这位吕公家道殷实,颇有田产。他当时已有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名泽,次子名释之,长女名长姁,刚出生的这个二女儿就起名叫雉,后又顺着长姊的排行,取小字叫“娥姁”。

为什么取“雉”这个大名呢?吕公自己,也十分精通相术,他认定自己这个女儿是感应凤凰而生的。雉就是山鸡,古时人认为,雉乃是凤的化形。如《山海经》中记载,丹穴山上有一种鸟,“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徐整的《正律》也称:“黄帝之时,以凤为鸡。”《孝子传》也记载:“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吕氏春秋》记上古乐舞,谓:“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这里说的“天翟”是什么?就是天雉,即满天飞的野鸡。凤和雉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古人认为凤本源于鸡。这才是吕公的精明之处,他给女儿取名“雉”,是坚信她终有一天会成为“凤”。凤有喜火、达天、自新、秉德、非瑞、好洁、示美、成王的神性,从一开始出现就成为瑞鸟的象征。吕公坚信她的女儿会具备凤的精神品格。但是“雉”这个名字我们今天看起来总有一些怪怪的感觉。怎么能把自己的女儿叫“野鸡”呢?这种名字在今天是绝不可能出现的。没有哪一个女孩子取这么一个不雅的名字。可是在秦汉时期,“雉”的引申意并没有产生。就像汉文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名字叫刘嫖,在现代汉语中,“嫖”是个非常淫邪的字眼,但在汉代,这个字是和“僄”通用的,按《说文》的解释,是“轻颖”的意思。汉代军职中即有“嫖姚之名”,如著名大将军霍去病就曾官居“嫖姚校尉”。至于“娥姁”这个小字,大概是她十四五岁时才有的。按照《礼记》上讲的“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女孩子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一般十四五岁吧,就应该有“字”了。当然,这是中上层人家才有的讲究。“姁”现在看来是个生僻字,可是在当时却是女孩子的常用名。比如汉景帝夫人王皇后的妹妹名儿姁,义纵的姐姐名义姁,这些名字都是出现在《史记》里的。吕雉自己的姐姐叫长姁,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女孩子常取“兰、芳、芬”之类的名字。

出生在殷实之家的吕雉,谈不上是大家闺秀,起码也应该算是小家碧玉。养在深闺,就为了儿时术士的一句话,一直拖到早早地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到最后嫁了一个比自己年龄大十四五岁的老新郎。她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

而且还有一件更让她尴尬的事,她原本以为刘邦没有娶妻,也就不会有家小的拖累,没想到一过门竟然有一个七八岁的胖大小子,迎着叫娘。

吕雉当时不仅感到吃惊、感到难堪,甚至感到了凄凉无助。

这个男孩子名叫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后封为齐王,是一个姓曹的女人为他生下的。《齐悼惠王世家》说这曹氏是刘邦的“外妇”。什么叫“外妇”,就是婚姻之外的女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妇,和他没有婚姻关系。所以有些关于刘邦的传记和文学作品就据此演绎,说曹氏是个寡妇,刘邦最终没有娶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是讲不通的,因为在秦汉时代还没有娶寡妇不体面的说法。而且汉代女人再嫁是司空见惯、自然合理的事,比如刘邦的薄夫人就是先嫁给魏豹,又嫁给刘邦的。再比如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后嫁卫青。汉宣帝的外祖母王媪先嫁王更得,又嫁王乃始。汉元帝冯昭仪母初嫁冯昭仪父,再嫁郑翁。汉武帝外祖母臧儿初嫁王仲,再嫁长陵田氏。蔡文姬曾先后三嫁,初嫁卫仲道,被掳匈奴后,做了左贤王妃,归汉后又嫁董祀。刘邦的丞相之一陈平的老婆,在嫁给陈平之前曾嫁了五次,尚不厌再嫁。陈平那时虽未发迹,但也是一表人才,他并不以娶一个嫁过五次的女人感到没面子。而且这嫁了五次的张氏女,第六次出嫁也没降低择偶条件,而且有她的奶奶亲自对陈平做了详细的考察,这个故事我们以后会讲到。由此推断,那位曹姓女士为刘邦生了儿子却最终没有嫁给刘邦,肯定是有别的原因的。

刘邦这人比较“好色”,这是确凿地记载在关于他的史传中的,而非只是小说家言。他的身边似乎从未缺少过女人。司马迁写《高祖本纪》并没有“为尊者讳”,而是直截了当地写他“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他喜欢酒和女人,因此常到两个酒店的女老板那儿去赊欠性消费。

这两位酒店的女老板似乎也特别喜欢刘邦。刘邦虽然很贫穷,但是他很帅气,又为人大方,有男人味。刘邦呼朋引类到她们酒店里消费,一般不需要当场支付酒钱,只需“打白条”就是,更多的时候干脆就免单。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是因为王家和武家老板娘曾在刘邦醉酒后看见了附在他身上的龙的影子,觉得此人大不一般。当然她们也会听到一些关于刘季这个人出生的传闻。据说当年他母亲刘大妈曾在水边打瞌睡,蒙蒙眬眬梦见神人上了她的身子,那个时候雷鸣电闪,天色昏暗,刘大伯来找妻子,看见一条蛟龙盘在她身上。于是刘大妈就有了身孕,生下她的第四个儿子。当然女老板也有机会看见刘邦左腿上的七十二颗“黑子”,这更是一般人不会有的。

所谓黑子者,当是黑痣,刘邦左腿上有黑痣,不见得真有七十二颗,可能是一片小黑斑,但是人们却喜欢作一些离奇的附会。为《高祖本纪》作“正义”的唐代学者张守节就认为:左腿,代表阳,七十二黑子,应赤帝七十二日之数。木、火、土、金、水各居一方,一年三百六十天,四方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季。各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所以刘邦的七十二黑子,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这就“玄而又玄”了。老板娘不懂这些“玄而又玄”,她们的直觉是刘季有成大人物的异秉,在他身上做些感情投资,不会成为亏本的买卖。况且刘亭长结交广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黑白两道,人脉特旺。他在哪家酒楼“定点”,哪家酒楼肯定会兴隆火爆。刘亭长一来,她们的生意就特别好,比平常多卖好几倍。所以两位女老板自然青眼有加,到了年终结账,把他打的“白条”一笔勾销。

被楚军俘获后,吕雉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嗜杀成性的项羽,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没想到楚军对他们还算客气,因为项羽有令,不得虐待汉王的眷属。在项羽手里,刘邦的父亲、妻子是一个很重要的筹码。

吕雉没有费力气揣摸项羽的用意,她只为一双儿女担忧,不知他们是否逃过了此劫,如今又在何方?

幸亏有了审食其,在精神上有了依靠。

此时,刘邦已败溃到了沛县,那时审食其已带着太公和吕雉、刘肥离开,但他却找到了刘盈兄妹,刘邦意外惊喜,连忙把他们抱到自己乘坐的车上。

刘邦的车仍由夏侯婴操控。他乘的还是四马的王车。那时车是立乘的,路又颠簸难行。有一支骑兵部队紧紧咬住刘邦不放,这支部队的将领就是以“为气任侠”而著名的季布。

马车疾驶中,两个孩子在车上站立不稳,接连从车上跌下来,刘邦怕被季布追上,命令夏侯婴不要停车管孩子,夏侯婴不听,停下车子把孩子一次次抱上车。两个孩子吓得大哭,刘邦心烦,索性把孩子推下车去。夏侯婴停下车,把孩子抱在怀里,他怕孩子再从车上跌下来或被刘邦推下去,就把两块盾牌插在车轩两侧。这样走走停停,就耽搁了一些时间,刘邦大怒,几次拔出剑来威胁夏侯婴,不许他停车,夏侯婴说:“大王要杀了我,谁来替您驾车子呢?”跟随刘邦的侍卫们也表示誓死保护好两个孩子,刘邦这才不说什么了。

刘邦、夏侯婴毕竟对这一带地形相当熟悉,巧妙地甩开了季布的追击,逃离沛县地面。

可是,下一步怎么办,到哪儿去落脚?刘邦决定到下邑去。

下邑是魏国的属地,在砀山东北部,关键是这里由吕雉的哥哥吕泽镇守,而且吕泽手里有一千多兵士,这支队伍虽然不大,但都是子弟兵,况且下邑曾是砀郡的郡治,刘邦在项梁死后被楚怀王任命为砀郡长,他在这个地方还是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和人脉的。

刘邦在向下邑逃亡的路上,有一段插曲,不能不说。这段插曲正史不见,但野史和民间却多有传布,姑且记之。

刘邦在去下邑的路上,走到天黑,又累又饿,又不敢去沿路的村子上借宿,怕被人举发,那时整个泗水流域,到处都是搜寻追杀刘邦的楚军,投降了楚军的诸侯部队,也想捉住汉王去项楚建功,所以一路上提心吊胆,尽量避开人群。一行人走得人困马乏,实在走不动了。正在这时,忽然见前面树林里透出几点灯火,于是迎着灯火走去。

树林里的一片空地上有三五间草屋,侍从敲了敲柴门,走出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夏侯婴上前施礼说:“打扰老丈,我们走得疲乏了,想在您老人家这里歇歇脚,讨碗水喝。”

老汉见这一干人虽然满身烟火征尘,却气宇不凡,为首的一位,居然乘坐着四匹马拉的车子,不敢怠慢,忙说:“不打紧,请,请,只是寒舍窄小,委屈了诸位。”

老汉把刘邦让到屋里,坐了上位,又招呼女儿烧汤让刘邦等人洗尘,并安排饭食。老者委婉地问起刘邦身世,刘邦见老汉乃是忠厚长者,也不隐瞒,就以实相告。老汉纳头便拜:“老朽不知是大王驾到,罪!罪!”刘邦连忙扶起了老汉。

老汉说,他本是定陶人氏,前因秦项交兵,一家逃避至此,老妻、幼子皆被乱兵冲散,毫无消息,身边只有小女相伴,权且在这里借居。

这时,刘邦才注意到老汉的女儿,虽在离乱之中,仍不失大家本色,姿容艳丽,身姿婀娜,一双眼睛之间,流露着百媚千娇。刘邦好色的本性又被逗起来了,问老汉:“令媛果然聪明灵秀,不知可许字他人?”老汉说:“小女年方二九,因战乱频仍,以致延误至今。过去有人给她算过命,说她生有贵相,日后必逢至尊至贵之人。今日幸遇大王,莫非是上天成就小女?”

刘邦一听,心里乐开了花,早把自己的境遇生死置之度外了。忙从身上解下一块佩玉,交给老丈,算是定聘之礼,约定天下平定之日,再来迎娶戚女。

不久,刘邦果不食言,在平定海内,即皇帝位于洛阳之前,派人到定陶将戚氏接入军中,这戚氏女,就是后来专宠的戚妃。《刘氏大成谱》上记载的刘邦遇戚氏的故事则是另一类版本了。

那个故事说,刘邦被项羽追杀,失魂落魄,摆脱追兵之后,又累又饿,在马背上昏昏睡去。那匹马驮着刘邦,来到丰县西北济阴戚家寨(现在山东定陶孙溜乡戚庄),被一堵高墙挡住了去路。那匹马长嘶一声,腾空一跃,翻墙而过,落在一户人家的后花园里。刘邦被颠下马来,仍在大睡。

第二天一早,这家小姐由丫环陪伴着到花园赏花,看到了熟睡中的刘邦。小姐疑是贼人,刚要呼喊,再一看,不对,这个熟睡的汉子身披铠甲,腰佩宝剑,一身武将装束。再瞧长相,刘邦虽衣甲不整,面带倦色,却依然相貌奇伟,一双卧蚕浓眉,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武之气。小姐看着心里爱慕,就把自己身上披的一件绣着并蒂莲的鹅黄色披风解下来,轻轻盖在刘邦身上。这个小姐就是戚家寨富户戚公的女儿。

戚公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白髯老者对他说:明日将有一骑白马之人到府上,此是大贵之人,可以女妻之。

戚公醒了,觉得这个梦很怪,有点似梦非梦的感觉。忽闻家人报说:有一个人躺在后花园里大睡,旁边还有一匹白马。

戚公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花园里,那个熟睡的汉子还未醒,身上却盖着女儿的鹅黄披风。老汉撩开披风一看,吓了一跳,他认出这个汉子居然就是泗水亭长刘邦。戚公为什么会认出刘邦呢?泗上在济阴东南,两地相隔几十里远,刘邦交游很广,认识他的人很多,戚公也是个抛头露面的乡绅,认识刘邦也就不奇怪了。

戚公忙摇醒刘邦。刘邦睁开眼睛,问知此地乃济阴戚家寨,知道自己原来兜了个大圈子,并没有逃出多远,怕项羽追兵赶到,马上就要辞行。戚公哪里肯放,就把他带到厅上,热茶热饭好生款待。席间,戚公让女儿出来为刘邦敬酒,并对刘邦说:“小老儿只有这一个女儿,从小百般聪慧,一心要找个好人家嫁了。如不嫌弃,愿将此女为大王奉箕帚。”

刘邦被戚女美貌迷得七颠八倒,心里一百个高兴,嘴上却说:“如今兵败彭城,若丧家之犬,何敢妄想。”

戚公说:“不瞒大王说,刚才我见大王卧处有紫气萦绕,此乃王气也。大王必得天下无疑。”

刘邦听了这话高兴了,一高兴就顺嘴说:“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定会封小姐为皇妃。”

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当晚就在戚公家草草行了合卺大礼。第二天,辞别戚公戚氏,戚氏一路送出好远,依依惜别。

刘邦建立汉朝,第一件事就是把戚氏接到宫中,册封为皇妃。后来,又为褒奖戚姬的德行,将定陶给她做了封地。戚姬被吕雉害死后,定陶人为纪念她,建了一座戚姑寺。至今定陶县城北仍有戚姑寺遗迹留存。

定陶在什么地方,就在现在山东省的西南部,从地图上看,离沛县一带算不得太远。

这位戚氏的名字,史书无载,在台湾作家高阳先生写的一本后妃传中,说她名懿,不知有什么凭据。

对于戚氏,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只是记“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且记“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说这位戚夫人因为得到刘邦的宠幸,所以常常跟随刘邦去关东一带打仗。正史的记载中,戚氏的来历就是这些,语焉不详,所以野史才有了种种不同的说法。

刘邦在离乱中纳戚氏,或许是他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真命天子”。当年吕雉嫁他,也是因为会看相的泰山老丈看出了他的不同凡俗,而且吕氏也多次被相面术士说成“天生贵相”,这个戚氏,简直又是吕氏的另一个翻版。

且说刘邦到了下邑,立刻就有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张良也来了!这真叫天无绝人之路,有了张良,他就什么也不怕了。

张良告诉刘邦,韩信仍在睢水一带牵制项羽主力,一些散失的部队正在那里集结。而且萧何也在后方力挺,这等于给刘邦打了针兴奋剂,他的情绪立马亢奋起来。只要有萧何、韩信在,他就有拼下去的本钱。

实际上当时的形势还十分严峻,原来归附刘邦的诸侯王和大大小小的将吏,这时候一看风头不对,纷纷倒戈,据地背汉,刘邦几乎正儿八经成了孤家寡人。所幸项羽回师彭城之时,田横从城阳反扑,迅速占领了三齐之地,把项楚扶立的齐王田假打得丢盔弃甲跑回彭城,项羽只得抽出大量的兵力和精力来对付这些棘手的突发事件,这让刘邦得到了暂时的喘息。

张良给刘邦献计,说有三个人可以帮你打败项羽,哪三个人呢?头一个是九江王英布,他曾是项羽手下最勇敢的猛将,功劳卓著,随项羽出生入死,只得了个九江王的封号,心里别扭,跟项羽已经是貌合神离了。第二个是游击王彭越,他是平民出身,和项羽一向格格不入,在分封时他和田荣一样遭到贬低,所以跟田荣结成反楚同盟,现在梁的大部分地盘在他手里。第三个人是谁呢?就是您麾下的韩信,在您手下的将领中,只有他一个人是可以托付大事的,可以把一个军团交给他,让他与汉军互为掎角。您如果将来真的能兑现谁帮您打败项羽就和他平分天下的诺言,那么这三个人就是最佳拍档,把这三个人掌握在您手里,就足以击破项羽了。

刘邦当然依计而行。

被羁押在彭城楚军大营中的吕雉,此刻正经历着难以忍受的煎熬。

这些日子,楚营里差不多天天都有庆祝胜利的欢呼声,某某城邑又攻下了,某某将领又归附了,某役杀了汉军多少,这些消息都像刀子扎在吕雉的心上,她希望从这些消息中,能捕捉到丈夫的行迹。

可是,没有任何关于刘邦的消息。审食其总是耐心地照料她,宽慰她。审食其是个善解人意的年轻人,刘邦当年让他以舍人的身份照料他的家人,他的命运从此就和这个家庭牢牢系在了一起。刘邦从有了戚氏,无论行军还是作战,都把她带在身边,早就把被羁押在楚营的吕雉忘在脑后了。而吕雉凭着女人天生的敏感,也揣度出一生*成性的刘邦一定又有了新宠。因为在进入楚营之前,她已经很难见上刘邦一面了。她一直默默承受着被冷落的痛苦和巨大的委屈,为刘邦撑着这个家。一想到自己在敌人的营垒里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而别的女人却乘机鸠占鹊巢,她的心像一下子被扔进了滚沸的油锅里,她恨那个下贱的女人,她一定是凭着自己的年轻貌美横刀夺爱。她也恨刘邦,这么多年同生共死的夫妻之情,他居然可以为一个萍水相逢的女子而决绝地抛弃。这种痛苦蛇一样噬咬着她的心。但她却始终不愿痛快淋漓地发泄一场,她知道这个时候她的心必须准确地贴近自己,战争正处在胶着状态,哪里是抡醋坛子的时候?

所幸刘邦送给了她一个审食其。审食其虽然只是一个相当于家奴的舍人,可是他年轻,人也长得很帅气。最重要的是他太能揣摸女人的心思了,在她面前,审食其不是卑琐的,他很有分寸地保持着身份感又总能够恰到好处地履行着男人的责任,他很少说什么,却懂得在最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怎么做。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让吕雉明白了很多她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让她懂得了人生的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她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审食其把手轻轻放在她的肩头,她就能立即安静下来。

在成为人质的日子里,审食其是她惟一的安慰。因为一开始项羽有过关照,对汉王的家属多加礼遇,所以楚营对他们的看管并不太严密,审食其除了照料太公老两口的饮食起居,有较多的时间陪吕雉。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即使不说什么,也都知彼此的心思。

终于有一天,审食其带来了一个消息:汉王已经占领了荥阳。从审食其眉飞色舞的表情上看,这应该是个好消息。

荥阳依山傍水,是关东通向关中的咽喉,退可守,进可攻,是个枢纽之地,占了荥阳,遏止败势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不久,审食其又带来消息说,英布已经归附汉王,也到了荥阳。过了一段时间,又得到楚军的传闻:彭越也归附汉王了。韩信连打了几个大胜仗。霸王准备很快进攻荥阳。吕雉的心一天一天悬起来。

吕雉尚不知道,在此之前刘邦已返汉都栎阳,破章邯废丘之后,关中平定,正式册立刘盈为王太子,并把魏王豹的宠姬薄姬纳为王妃。

当初刘邦出兵“抚关外父老”时,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的王号全被废掉,惟独魏王豹爵禄封土不变,可是魏王豹却不领情,因为前些年一个相士给他的妾姬们看过相,相到一位薄姬,说这位美人“当生天子”。魏豹听了,非常高兴,薄姬生的儿子是天子,那么我不就是天子他爹吗?天子他爹自然也就是天子了。他本来就瞧不起刘邦,对汉宣布绝交后,暗里勾结项羽,只想趁机火中取栗,捞个天子当当。刘邦占领荥阳后,开始征讨彭城失败后叛变的北方诸侯,防止他们策应项羽,首先*的就是魏王豹。魏王豹终被韩信的“声东击西”之计打败,他自己被活捉,献俘荥阳,他的珍宝姬妾,全归刘邦。后来这位薄姬给刘邦生了儿子,就是汉文帝刘恒,应了“当生天子”的预言。

此时,楚汉之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荥阳对峙,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智将韩信在北方战场上的神出鬼没,让项羽疲于奔命;英布归附,使楚汉力量的天平出现了新的倾斜;而彭越在后方的夹击,又使楚军首尾不能相顾。但这些都没有动摇项羽攻打荥阳的决心。

在荥阳西北十五里的敖山,北临汴水,南连广武,这座山在秦始皇时代是军队储粮的仓库,山底被凿空成一个个洞窟,可储存大量粮食,故名“敖仓”。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敖仓早空,但它的储粮设施,却有着极大的军事作用。这座粮仓运用起来,荥阳广武的长期坚守就有了可靠的物资保障。当时韩信是在刘邦彭城兵败的消息刚一传出,就立即派兵占据这个扼制败势的关键之地的。此时楚军攻不下荥阳,就分段截断了汉军从敖仓向荥阳补给的交通线,同时加强对荥阳的攻击,使汉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张良主张放弃荥阳,退守关中。这一次撤离荥阳,刘邦的谋士陈平用了“李代桃僵”之计,让酷似刘邦的纪信假扮汉王,出城投降,吸引楚军的注意力,让刘邦撤出包围圈。

那次突围非常富有戏剧性,陈平让两千多妇女换上汉兵的军装,半夜鱼贯出城,楚军发现后,忙列队进击,此时,一辆王车在侍卫和宫女的簇拥下,缓缓驶出城门,城头上汉军高喊:“食尽,汉王降!”楚国将士非常兴奋,他们一个劲儿地往东门那儿涌,要看看汉王衔璧求降的样子。由于纪信的长相与刘邦相似,又穿着汉王的服制,没有产生怀疑,立刻对假刘邦一行进行搜身和软禁,等候项羽前来受降。趁这个冷子,刘邦和张良、陈平等人,带数十骑从,从荥阳西门化装出逃。

项羽赶来,在荥阳城外准备受降,而此时,化装成下级军官的刘邦、张良、陈平等人,在几十骑贴身侍卫的护卫下,从西门遁出,项羽当然认识刘邦,见到纪信,知道自己受了捉弄,气得暴跳如雷,下令在荥阳城外烧死纪信。

被羁押在彭城楚军行营里的吕雉,十分焦虑,这些日子,楚军中又洋溢起了一种欢乐的气氛,她知道,这回肯定又是汉王吃了败仗。后来她才知道,荥阳城破了,但刘邦已逃得不知去向。不久,成皋也被项羽攻下,汉军又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吃了楚军的大亏。

吕雉的心每一天都揪得很紧。终于有一天,她和太公夫妇、刘肥一起被从彭城军营带到了广武前线。广武在荥阳和成皋之间,因为是个高岭地,通称作广武山。

楚营在广武东麓,称为楚寨,而在对面——广武西麓,就是汉军的营寨,号称汉城。楚寨汉城之间隔着一条南北走向、深达六十多丈的深涧,名鸿沟,中间相去不过数百步。

吕雉和太公被带到阵前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楚寨前的高台上,放置着一块大案板,兵士们把太公剥去衣裳,*着捆绑在案板上,案板旁放置一架大鼎,薪火已经架了起来。太公在案板上面无人色,庶母昏死不省人事,审食其的裤裆也早就尿湿了。

项羽派人朝对面的汉城大声喊话:汉王听着:快快下来决一死战,否则,就把你的父亲给烹杀了!把你的妻子杀死!没想到刘邦在对面城墙上大声回应:“我和项羽当年同时受命于楚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不也就是你项羽的父亲吗?如果你一定要把咱俩的父亲烹了,希望能分一杯肉汤给我!至于我的妻子嘛,你要杀就杀,悉听尊便!”这一下项羽傻了半天,简直气坏了,下令当着汉军之面立刻烹杀太公。太公也在案板上大骂“刘季逆子”!

项伯急忙拉住项羽,说:“天下事尚未可知,而且争夺天下的人不会只顾及亲人家室,杀了他对我们也没有多少好处,反而会招来坏名声。”项羽只得命人把昏死的太公抬下案板。

那个时候,吕雉的一颗心全碎了,她听到了自己心脏破碎的声音。

吕雉回到汉营,已是汉王四年(前203)八月,她在楚寨已度过了差不多三年的岁月。

项羽释放太公夫妇和吕雉的直接原因,是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虽然他在前线战场上还暂时占着上风,但彭越在后方攻取梁地,截断了楚军的粮道,齐国的田横率兵相助,彭越的力量一下子壮大了不少。韩信在正面战场上连连奏捷,占领齐地之后击破了楚将龙且的二十万大军,使项楚有生力量受到了重创,况且楚军的军粮供应问题越来越突出,军心为之涣散,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于是项羽在拒绝了刘邦派出的第一个议和的特使陆贾之后,终于接受了第二个特使——山阳说客侯成开出的议和条件,正式签署了楚汉罢战的“鸿沟和约”。按照这个和约的规定,以南北走向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为汉,东为楚。项羽下令放还吕雉、太公、刘肥等刘邦的家属,并令钟离昧退出坚守的荥阳,归还刘邦,自己带领楚军东归彭城去了。

吕雉离开楚寨时,楚寨这边的将士们欢呼雀跃。到了汉城,汉城那边的将士也山呼万岁,打了这么多年仗,双方太需要和平了,哪怕这个和平是短暂的。吕雉见了刘邦,百感交集。她相信楚汉议和的条约,是刘邦为了营救她和家人才向项羽开出的。

三年不见,刘邦憔悴苍老了许多,这些年,他身受十二次重伤,那一次与项羽隔涧骂战,被箭射中前胸,而他却佯称对方射中了他的脚指头,带伤巡视各营,安定军心,以至于伤情加重,几乎要了性命。现在,她回到了他身边,结束了三年多以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人质生活。她以后的日子,是全心全意地照料这个男人,一步也不离开。

但很快,吕雉又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之中,她发现刘邦果然有了新的女人,而且不止一个,他身边简直就是一个美人阵。除了魏王府中的那几个女人——薄夫人、赵子儿、管夫人、唐山夫人之外,还有一个戚夫人——就是定陶的那位戚氏女——是最得刘邦宠爱的。这位戚夫人当时不过十*岁,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还是一个擅长歌舞的*,她的“翘袖折腰”的楚舞跳起来真是迷人啊,一双彩袖能像蝴蝶一样翩翩飞旋,她轻盈的身子随着音乐旋转,宛若飞仙。她还擅长鼓瑟,精通音律,她鼓瑟的时候,刘邦经常随声唱和。那一副陶醉的样子,让吕雉看了心像针扎一样难受。

第一次刘邦引戚氏、薄氏等拜见吕雉时,这小女子眉毛扬得高高的,只是淡淡地施了一个礼,当着她的面,把两条粉臂搭在刘邦的肩膀上撒起娇来。在一旁的薄夫人、赵子儿、管夫人、唐山夫人等都愣愣地看着吕雉。吕雉却始终微笑着,脸上不见一丝愠怒的表情。

戚氏旁若无人,抓了一颗杨梅噙在口里,去喂刘邦。刘邦也觉得有些过分了,推开戚氏说:“成什么体统!”吕雉依然微笑着,欣赏般的看着戚氏。吕雉知道,这个时候,她的血已倒灌进心脏。回到卧房,她拿起铜镜,镜子里是一张憔悴的面容,皮肤松弛,双目失神,眼袋早早垂了下来,连头发也是干枯的,她吓了一跳:“镜子里的人是谁?我怎么变成了这样一副模样?”她丢开铜镜,泪水决堤一样涌了出来。这时戚夫人也已经生了一个儿子,已经满周岁了,长得聪明伶俐,刘邦十分喜欢,经常把他抱在怀里,刘邦给起了个名字叫如意,常对人夸说这如意倒十分像他。吕雉更是难耐心中的那一股无名之火。她仿佛有一种预感,她和这戚氏之间,肯定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打拼。

她只想一件事,就是赶快见到自己的两个孩子。当一双儿女向她哭诉在逃亡中他们被爹爹几次从车上扔下来时,她却神色严厉地叮嘱两个孩子说:“以后无论什么时候,再也不要对任何人说这件事,听到没有?”两个孩子茫然地点头,而她知道,自己的心上又被狠狠扎了一。

刘邦在做着东归关中的准备,正在这时,张良和陈平向他提出:“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多半壁江山,天下的一大部分归我们了,诸侯也都归附到了我们这一边,而楚军兵疲粮尽,这正是老天灭亡他们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乘这个机会追击他们,否则就成了所谓的‘养虎为患’了。”

刘邦说:“可是我们已经签订了合约了呀?”

张良说:“干大事业的人不拘小节,管他什么约定不约定,只要灭了项羽,谁还在乎您什么毁约不毁约。”

经过这两个人一点拨,刘邦一下子就开了窍,马上命令全军越过鸿沟,对退兵自弃荥阳险阻的项羽发起突袭。遭到出奇不意追杀的项羽大为震怒,在陈城西北的固陵部署迎击刘邦。

刘邦又采用张良的建议,以兑现共分天下的承诺为条件,让韩信、彭越火速增援固陵前线。几路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压来,彭越火速切断了项羽东撤彭城的退路,而向南撤退的退路也被英布、刘贾联军切断,项羽军团只得退到垓下。垓下,在今天安徽省灵壁南,淮水北岸,这个地方是河网地带,流经这里的河流形成了密布的沟渠、岩壁,利于构筑防御工事。

但是由于彭城后方的通道已被切断,军粮几乎断绝,刘邦、韩信、彭越、英布的三十万大军铁桶一样围住垓下,外围的楚军迅速溃败。由韩信指挥的刘汉军队靠谋略围攻,几次打退了项羽的突围。入夜,饥肠辘辘身心俱疲的楚军官兵在沉沉睡梦中被此起彼伏的歌声所惊醒,仔细一听,原来是他们熟悉的楚地的歌谣。楚军引发了怀乡情结,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楚军被凄楚的乡音所感染,斗志迅速瓦解。项羽也大惊失色,以为汉军已占领了楚国的土地,沮丧不已。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四面楚歌”。

这之后的结局是,困兽犹斗的项羽演出了悲壮的“别姬”之后,带八百骑杀开一条血路,渡淮水来到阴陵,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定远,迷失道路,八百骑从被刘邦一路追杀,只剩下一百多人,又陷入沼泽。走投无路的项羽自杀后尸身惨遭五分。

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这一年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

两个月后,刘邦在汜水北岸的定陶大营内,由楚王韩信(他不久前刚由齐王改立为楚王)、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这七个诸侯王以及太尉、长安侯卢绾等三百个汉国将吏共同推举,接受了大汉皇帝的尊号,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王后吕雉改称皇后,王太子刘盈改称皇太子,册封女儿为鲁元公主,又追尊已经去世的母亲刘媪为昭灵夫人。请注意,这个时候刘邦的父亲太公还没有得到任何封号。这其中的原因,后面再讨论。

不久,刘邦正式迁都雒阳,雒阳就是今天洛阳的故城。

吕雉真是百感交集。

这多年的战乱,命如悬丝,人似漂萍,吕雉几乎对父亲当年“相人之术”产生了怀疑。但毕竟是苦尽甘来,今天自己做了皇后,儿子做了太子,女儿也册封为公主,这一切都恍然如在梦中,看来还是老爹眼里有水。

刘邦当然也册立了后宫,不过吕雉这回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丈夫既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边多几个女人,也是理所当然之事,而且毕竟皇后是自己,而且自己的亲生儿子毕竟被立了太子,她也该知足了。

但她还是忧心忡忡,让她忧心的,首先是那个姓戚的女人。

戚姬的美,戚姬的媚,并不足畏,但吕雉从戚姬的妩媚中,看到了一种致命的杀气和毒素。这种杀气和毒素别人是看不到的,只有她一个人能在戚姬的举手投足中发现它们。那种杀气,是她那吐气如兰的婉转歌喉中隐藏着的匕首般的锋芒,那种毒素是她娇柔的身躯里包裹着的鹤顶红、孔雀胆。

吕雉凭直觉意识到,这个人不仅是夺她床的情敌,而且也将是夺她位的政敌。

从当上皇后的第一天,吕雉的心就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让吕雉忧心的,还有刘邦所面对的那些棘手的事。

丈夫虽然做了皇帝,但他屁股底下的那张龙椅,却不是那么稳稳当当的。

首先,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一帮老臣,过去都是跟他平起平坐的老资格。在楚汉战争之前,刘邦曾杂用楚、秦的爵名,对战功卓著的将领赐予爵位。刘邦立为汉王后,又袭用秦的爵制,开始封功臣为列侯。当时制度草创,难免出现一些混乱,如前后所用爵制不同、封赐食邑出现交叉,等等。所封列侯,有的仅有爵号,而没有食邑。直到还定三秦之后,赐曹参食邑于宁秦(今陕西华阴东),赐周勃食邑于怀德(今陕西华阴北),列侯才开始有自己的封邑。这些列侯多是随同刘邦起事的将领,他们的封侯,完全是根据军功,是作为奖励军功的措施。这一套也是沿袭秦制,秦代所实行的军功爵制,就明确规定,勇于公战并获得战功者,就可以获得爵位。“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大小与在战场上斩获的首级有关。按照这套制度,即使是宗室,没有战功也不能封爵。刘邦为了奖励军功,封了不少部属的爵位,如平阳侯曹参、汝阴侯夏侯婴、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酂侯萧何、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等,都被封赐了爵位。直到高祖十二年,汉朝廷封侯爵者有四十三人。

而未列入爵位制度中的“王”,在政治生活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汉代对王和列侯称为“封”,而其他则称为“赐”。刘姓诸王的庶子在王国内分封,也称为“侯”,即“王子侯”。王的封邑称为“王国”,侯的封邑称为“侯国”。

建国之初,让刘邦和吕后最头疼的就是分封问题。仗打完了,打天下的人当然有权利享受流血牺牲换来的成果。尤其是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人,就连项羽也曾怕他们三分。虽说刘邦是他们共推为皇帝的,但心里一直存着芥蒂。而且,刘邦之所以能赢得天下,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经常以“与人共分天下”的策略来取得了那些枭雄的支持。而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能让他们再心存“共分天下”这个妄念的。可不把天下分给他们,他们能甘心吗?刘邦该出手时就出手,他把韩信徙封为楚王,目的就是把北方军团的指挥大权收拢回自己手中,也让他尽量离权力核心远一些,英布和彭越的封地,一在淮南,一在魏国故地,也有些天高皇帝远的意味,而且形成了东南地区互相制约的“三角”,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化解了“卧榻之侧他人酣睡”的危险。

除了二十多个大军团领袖和其他功臣之外,其余尚未来得及分封,大家心里都长着草,窝着火,喝醉了就在宫里挥舞着刀剑乱砍,砸东西,骂天吵地,依仗着自己是与当今皇帝一起出生入死的哥们儿,全无法度可言,闹得实在不成体统。

分封的争论一直持续了两三个月,矛盾不断扩大,分封进行不下去了。

有一次,刘邦在宫里的辇道上散步,看见远处有很多将领在三人一伙两人一帮地窃窃私语,就问身边的张良说:“他们在那里议论什么呀?”张良笑说:“这些人在准备谋反呢。”

刘邦十分惊讶:“天下已经平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

张良说:“您奋起于民间,能得天下,全靠这些将领出力。现在您当了皇帝,萧何、曹参这些您的老朋友都得到了封赏,您怨恨的人也多被处死。这些人既担心得不到封赏,又害怕过去犯下的错误成为受到惩罚的理由,更害怕您将来会记仇杀了他们,所以就聚在一起商量谋反呀。”

张良以开玩笑的口气说出的全是正经话,刘邦一听,也觉得问题严重了。他问张良:“那该怎么办?”

张良问:“陛下平生最恨的,而大家又都知道的人是谁?”

刘邦说:“那还用问,就是雍齿那小子。他过去就跟我结过仇,后来又背叛了我,我一直想找个碴子杀了他。因为他立了一些战功,才放了他一马。”

张良说:“对头!那么陛下您赶快下诏,封赏雍齿。大家看到您连最痛恨的人都封了侯,心里就会平静下来。”

刘邦对张良言听计从,很快下诏封雍齿为什方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这一下,大家见雍齿都被封了侯,也都安下心来。

分封工作接下来按部就班地进行。分封诸侯王时,曾有丹书誓辞,谓:“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就是表明,即使黄河枯了,变成一条带子那么宽,即使泰山剥蚀得像一块磨刀石那么细小,这些功臣的封国也不会被收回。事实证明这个承诺是根本靠不住的。

这些都是吕后看到眼里的,她同刘邦一样为平息这场争功风波殚精竭虑。从一开始,她就觉得这些功臣将领会成为最大的潜在威胁。

同时,立国之初,百废待举,大汉的财政问题严峻地摆在了新皇帝面前,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百分之七十,秦末时全国约有两千余万人口,到刘邦立国时,原来的万户大邑不过剩下两三千户,大城市的人口剩下了十分之二三。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抛荒,国力微弱,疮痍满目,就连为皇帝驾车的清一毛色的四匹马都挑不出来,刘邦的御车,只好让四匹不同毛色的马拉着,国家重臣也只好坐着牛车上班。

从秦汉以来,以车辆的动力不同,分为马车、牛车、羊车、鹿车(手推车)等多种。马车是高级官员和贵族的车乘,而牛车因为它笨重、迟缓,是用来作运输载物之用的。牛车车厢宽大,所以又叫“大车”或“方厢车”。秦时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汉初此风犹存,所以《汉书?食货志》就把西汉建国之初“将相或乘牛车”作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记录在案。

总之,那时乘牛车是很没面子的事,并且出现了交通工具歧视的现象。比如西汉中期就规定商人不许坐马车,只准乘牛车。相反,如果官吏乘牛车,也会受到惩办。东汉章帝时,钜鹿太守谢夷吾乘牛车上下班,让人告发了,说他“仪序失中,有损国典”。乘牛车居然影响了“国格”,所以把他降职处分,让他到下邳去当了县令。风水轮流转,到了东汉后期,贵族官僚不再把乘牛车当成丢脸的事了,从汉灵帝、献帝以来,皇帝和高级官员都把牛车当做通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再往后到了魏晋时期,士人追求旷达不羁,反对繁礼缛仪,坐马车呢,要有很多讲究,要保持“乘车之容”,仪表要端庄,衣服要整饬,他们不愿意受这个约束,所以转向没有太多礼仪限制的大众交通工具——牛车。牛车舒服啊,车上装上棚子,铺席设几,你坐也行,躺也行,非常随意。士人一提倡,社会上纷纷仿效,乘牛车就由低贱变成了一种时尚。所以西晋时的御衣车、御书车、御药车等实际上都是牛车。朝廷的主要交通工具,甚至接待外宾的仪仗、礼宾用车,也全用牛车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缺马,牛车更是大行其道。上至皇帝权臣,下至平头百姓,所乘多是牛车。到了梁代举朝已无乘马之人。谁骑马甚至会受到处分。我们看看《晋书》、《南史》、《魏书》这些正史,那上面记下的达官显贵乘牛车的佚事太多了。北魏皇室驾车用牛极多,以至于一次牛疫,御驾牛同日倒毙于路边的达到数百头。朝廷要赏赐重臣,那奖品也往往是一头好牛或一辆好牛车。相当于奖他一辆凯迪拉克或奔驰600。

不过西汉之初,乘牛车还是一件丢面子的事,国家重臣乘牛车,丢的是一个国家的面子。

还有,建国之初,各方面的社会矛盾很突出,社会秩序也不稳定,政局动荡,国力衰微,新生的政权面临严峻的考验。

想到这些,吕雉——这时我们应该称她吕后了——怎能不忧心呢?

刘邦将新都定名曰“长安”,这个名字也是始于秦时。是秦咸阳城所辖的一个乡的名字。卢绾在分封功臣时封的就是长安侯,《史记?卢绾列传》说:“长安,故咸阳也。”刘邦之所以将咸阳改称长安,一是因为咸阳本来就包括了长安这个地方,二是取长治久安之意。在迁都和更名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刘邦也有与吕后一样的担心。

先,刘邦对那个戚氏的宠爱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所顾忌的地步,就连与群臣议事,都要把戚氏抱在怀里。有一天,大臣周昌来请示工作,刘邦抱着戚氏跟他谈话。周昌这人性格耿介,看不惯刘邦这作派,气得扭头就走,不谈了。刘邦追出来,把周昌按在地上,骑在他身上问:“你说,我这个皇帝怎么样?”周昌说:“也就是跟桀、纣一样的皇帝罢了!”刘邦听了大笑。

戚氏能歌善舞,刘邦回到后宫,就跟戚氏击筑对歌。别看刘邦没念过几天书,但戚氏的艺术天分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居然也能自创出不错的歌词。

刘邦几乎天天与戚氏形影不离,把后宫所有的女人都冷落了。

当然,受冷落最多的是吕后。

她日益感觉到了一种角色的尴尬。从名分上说,作为皇后,她是应该凌驾于刘邦所有的姬妾之上的。皇帝的姬妾,地位彼此是有很明确的区别的,这由她的名号所决定。秦朝皇帝的姬妾共分为七等,西汉共有十四等,是秦朝的两倍。这其中,每一等级是和某一个朝廷官员的级别相对应的。比如,姬妾中第一等“昭仪”,她的地位等级就相当于丞相,爵位相当于侯王,享受副国级待遇。而第十四等则“皆视百石”,差不多等于一个亭长。

刘邦当时有多少姬妾呢?除戚姬之外,还有薄姬、管夫人、赵子儿,这三个都是从魏王豹那里得来的,刘肥的生母曹氏,当也在其中。另外,还有赵国人石氏。石氏名不详,她是因为她的弟弟石奋(万石君)而入宫的。石氏的弟弟名石奋,其父是赵国人,赵国亡后迁居温城,刘邦与项羽作战,经过河内,石奋年纪刚刚十五岁,被指派服侍刘邦。刘邦见他年少而恭敬知礼,就和他聊了一会儿天,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石奋回答:有老娘,还有一个姐姐,家贫一无所有,姐姐会弹琴。这句话把刘邦打动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女孩子,又喜欢弹琴,一定很漂亮又很高雅。刘邦心一动,就和石奋说:你姐姐愿意嫁给我吗?石奋说:我想她会愿意的。于是刘邦就把石奋的姐姐纳为“美人”。这一回连石奋也跟着沾了光,刘邦任用他为中涓,也就是给他本人当机要秘书,并且把他的家迁到长安城的戚里来住。戚里这个地方是皇帝姻亲的聚居地,所以叫戚里。石奋到汉文帝时,官位升到了太中大夫,汉景帝时,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父子五人享禄共计万石,因称奋为“万石君”。至于石奋这个姐姐做了刘邦的“美人”后命运如何,生了几个子女,史书皆无记载。

别看吕后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女主,可刘邦自从进了长乐宫,就很少到她的椒房殿去。

椒房殿,因以椒和泥涂抹墙壁而得名。椒是芬芳植物,其香气绵长可人。另外,椒多籽,也取其多子多福之意。所以从西汉起,人们就把皇后的寝宫称为“椒房殿”了。

早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刘邦为了笼络部下,先后封了7个异姓王。楚汉战争结束了以后,这些占据大量地盘、拥兵自重的异姓王,成了刘氏天下的重大威胁。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刘邦开始杀戮功臣,真正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在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吕雉比刘邦更手辣心狠,成为了急先锋。

韩信原被封为楚王,后来降为淮阴侯。刘邦离京平叛时,她设下圈套将韩信诱骗进未央宫,关在钟室里结果了他的性命。彭越原被封为梁王,被人诬告谋反被刘邦抓起来,因为谋反证据不足,刘邦削掉他的王位放逐到蜀地。彭越在路上遇上吕雉,以为遇上了救星,求吕后让他回山东老家。然而,不遇上吕后到蜀地苟延残喘倒也罢了,遇上了她反倒枉送了性命。吕雉假惺惺地答应了彭越的要求,将他带回了京城。到了京城她在刘邦耳边煽风点火:“把彭越放逐到蜀地无异于放虎归山,还不如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我已把他带回洛阳,请陛下痛下决心。”她又找了假证人告发彭越,结果彭越的全家老小几十口人全都被杀害。

吕后在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成为刘邦的重要参谋和助手,从此她参与朝政,尤其在策划阻止刘邦废太子时,煞费苦心,可谓上乘表演。早在公元前205年六月,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但到了晚年,刘邦发现刘盈生性“仁弱”,为了避免皇权旁落,刘邦决定废嫡立少,以戚姬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这遭到御史大夫周昌的全力反对,他在朝堂上为刘盈据理力争,当时正在殿东堂侧耳细听的吕雉对他感激涕零。当她见到周昌时,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谢周昌主持“公道”。同时,吕雉还追迫张良为之谏阻,并采用张良计谋,以卑辞厚礼迎来刘邦素来敬仰的四位隐士,即“商山四皓”,为阻止刘邦废太子而效劳。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讨伐英布的战斗中中了毒箭,病情日甚加重,刘邦知道自己将要不久于人世,带着文武大臣来到太庙,杀了匹白马起誓:“从今以后,凡不归刘姓的,一律不许封王,凡没有功劳的,一律不许封侯。”他要文武大臣一起宣誓,永远遵守这个誓约。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白马盟约”。但刘邦所料不及的是,后来违背“白马盟约”的,就是他的结发之妻吕雉。“白马盟约”之后,刘邦的病已回天无术,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去世。五月,刘邦17岁的儿子刘盈即位,他就是汉惠帝。由于他少不更事,大权便落入太后吕雉的手中。

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吕雉开始屠戮同姓王。吕雉最嫉恨戚姬和他的儿子赵隐王刘如意,将他俩视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刘邦死后不久,她就向戚姬和刘如意下了毒手。

一日,戚姬被吕雉派来的人拖进永巷里,关进女囚牢狱。戚姬和同奴隶一般,一天到晚必须舂一定数量的米,舂不到数量就不给饮食。娇嫩柔弱的戚姬受尽了折磨,终日只能以泪洗面,苦捱时光。

为了除掉刘如意,吕雉将他从封地召回长安。惠帝刘盈和刘如意感情最深,知道了这个消息十分忧虑,他亲自将刘如意接到宫中,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予以保护。惠帝成天和他形影不离,吃睡都在一起,使得吕雉难以下手。

十二月里的一天清晨,汉惠帝带着侍从去打猎,刘如意此时睡意正浓,汉惠帝没忍心将他唤醒便一人前往。吕雉一见时机已到,立即派人将刘如意毒死。汉惠帝回到宫中,发现刘如意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惠帝悲痛欲绝,只能抚尸痛哭一场。

吕雉杀了刘如意后,兽性大发,用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方法残害戚姬。吕雉命人砍掉她的手脚,挖掉她的双眼,给她灌了哑药,称之为“人彘(zhì,猪)”,扔到臭气熏天的厕所里。

过了几天,吕雉派人请惠帝来看“人彘”。看到这没有手脚不能行动、没有眼珠看不见东西、张开嘴发不出声的妇人横在厕所里,惠帝几乎吓破了胆,仔细一看,原来是父亲最宠爱的妃子、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惠帝见了这惨不忍睹的场景,顿时失声号啕,回到宫中便卧病在床,他在病中派人对生母吕雉说:“把人害成这样,简直没有人性,我是您的儿子,实在没有能力治理天下。”

从此以后,汉惠帝再也不去过问朝廷之事,整日整夜饮酒作乐,企图以此解除心头的郁闷。公元前188年八月,汉惠终于在忧郁中死去,去世时年仅24岁。

惠帝的张皇后没有子嗣,吕雉将后宫美人生的婴儿谎称是张皇后的儿子,立他为少帝,并将美人杀了灭口。襁褓中的幼婴混沌不知,吕雉顺理成章地临朝称制。为巩固吕氏政权,吕雉打算封几个吕家的子侄为王,她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右丞相王陵直言不讳,说:“不行,高帝曾经和大臣们订过盟约:‘不是刘家的人不得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不得封侯’;谁不遵守这个盟约,天下共讨之。现在要封吕家人为王,这是违背盟约的,我不能同意!”吕雉听了面沉似水,又问太尉周勃和左丞相陈平,他们正与此相反,说:“高帝平定天下,封自己的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治理天下,封自己的子弟为王,有何不妥!”吕雉面露喜色。没过多久,她就借故免掉了王陵右丞相的职务,将左丞相陈平升为右丞相,任自己的亲信郦食其(lìyìjī)为左丞相。之后,吕雉又罢免了一些忠言直谏和与他政见相左的大臣,在扫清了这些障碍之后,她牢牢地掌握了一切朝政大权。于是,她肆无忌惮地开始分封诸吕为王。为掩人耳目,吕雉先封惠帝几个名义上的儿子为王侯,又派大谒者张释暗示大臣,请立诸吕为王。于是,追尊其父吕公为宣王,追封其长兄吕泽为悼武王,封吕泽长子吕台为吕王,以齐的济南郡为吕国。在封诸吕的同时,吕雉先后杀掉了三个诸侯王,分别为赵王刘友,梁王刘恢,燕王刘建,然后把自己吕家人吕禄、吕产、吕通分别封为赵王、梁王、燕王。

吕后虽然千方百计地想巩固政权,不辞辛劳地帮扶少帝临朝,但少帝并不感激她。公元前184年,少帝逐渐长大,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和母亲的遭遇,不谙宫廷险恶的他气愤地说:“太后怎么可以杀死我的母亲呢?将来我长大了,一定替她报仇!”吕雉闻知这件事后,立即将他幽禁在永苍宫,不日就杀害了他,另立恒山王刘义为帝。4年之中,吕雉立了两个少帝。

4年以后,吕雉患了重病,她生怕自己死后群臣谋反,吕氏天下不保,命赵王吕禄、梁王吕产分别掌管都城南北的禁卫部队,任吕产为相国,将吕禄的女儿指配给小皇帝刘弘做皇后。吕雉做好最后的安排,使一命呜呼。

刘邦有个孙子叫刘章,他的妻子是吕禄的女儿。他从妻子处得知吕氏集团要谋变,夺取刘氏的天下,便派人告诉他的哥哥齐哀王刘襄。刘襄立即出兵,准备攻打诸吕。吕产闻报刘襄领兵攻来,指派大将军灌婴率军抵御。灌婴到了荥阳便按兵不动,暗中联络刘襄一起铲除诸吕。京城里的大尉周勃立即行动,迅速跑到北军军营,向将士们喊道:“吕氏想要夺取刘氏的天下,你们看怎么办?愿意帮助吕氏的袒露右臂,愿意帮助刘氏的袒露左臂。”军中将士一直对吕氏不满,一下子全都露出了左臂。此时吕产还不知道周勃已经掌握了北军,跑到未央宫准备发动叛乱,周勃命刘章率领1000多名官兵赶到未央宫,斩下吕产的首级。随后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周勃率领北军一下子将诸吕铲除。

消灭了诸吕势力,大臣们一致认为,现在的皇上不是惠帝的儿子,需要在刘氏诸王中另立贤君。大臣们商量了一番,认为代王刘桓是刘邦儿子年龄大、品德好的一个,应当立代王为帝。大臣们派人到代郡接刘桓到长安即位,他就是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汉家天下得以恢复。

在看到吕雉暴虐和不仁的同时,也不应忽视这一点:吕雉在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上是起过积极作用的。因为当时楚汉战争结束,西汉王朝建立,但西汉王朝的根基还很不稳固,几个建立功勋的异姓王自恃功高,意欲震主,刘邦的龙椅左右微晃。汉王朝内外交困,危机不断,正是吕雉协助汉高祖刘邦果断出击,及时采取措施,剪除了一些威胁性很大的异姓王,消除了隐患,排除了危机,稳定了天下。

从客观来看,吕后的一生对汉朝和中国历史有更值得重视的贡献。刘邦死后,政权实际掌握在吕后手中,即位的惠帝多病不听政,惠帝死后,先后由惠帝后宫二子为帝,都很年幼,吕后以女主称制,直到去世,“号令一出太后”。她统治16年间,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无一非高帝注意安刘之人”,维护和延续了汉朝的统治。所以《史记》把她列入《本纪》以记其事。

吕后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是进一步推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吕后委政萧何、曹参,以无为为治,从民之欲,从不扰乱。当时颁布的法令中规定,(一)作优裕法,规定中上层功臣和官吏犯法的全受宽容不入狱。(二)实行减刑,如将判服舂米4年劳役刑的妇犯减为供给宗庙3年柴薪等。(三)颁赎罪法,凡判死刑的可买爵赎免。(四)免去妨害吏民的法令,废除挟书律。从此,吏民可以自由抄看《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历史文化典籍。秦末以来长期珍藏的古书开始现于人世,为汉初文化复兴之肇始。(五)废除三族罪、妖言令。从此,即使犯重罪也不株连父族、母族、妻族,也不再以言论治罪。汉法已修改得相当宽容,相当开明。(六)弛商贾之律,也就是实行工商自由的经济政策。所以司马迁称赞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无为而治和法制改革的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吕后掌控政权的16年中,“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从而全面地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柔贤惠的吕后怎么会变成史上第一毒妇呢?接下来为您详细解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在马背上打下了江山,他阁下懂得江山来之不易,于是爱美人更爱江山,在女色方面不那么随心所欲,他所宠幸的两个女人——共患难的结发妻子吕雉、半路杀出来的戚夫人,各有各的不幸与幸运,刘邦在给了她们爱的同时,也带给了她们无尽的痛苦,甚至是万劫不复的凄惨命运。在一夫多妻的宫廷,九五之尊的皇帝丈夫只能保障他所宠爱的女人在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却不能保障她们在他死后的荣华富贵,这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了处于正室地位的皇后和宠妃无休止的斗争,从而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爱情悲剧。

刘邦的飞来艳福

刘邦这个皇帝,有人评价他说,除了会耍无赖脸皮厚之外就剩一堆狗屎运了。虽然是调侃之语,但从刘邦发迹前的事迹和与项羽争天下的事迹来看,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历史教科书上说刘邦是个仁义之君,如何得到老百姓的拥戴,但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历史的真相是,刘邦的狗屎运比后来任何一个皇帝都要多,都要好。

在爱情方面也是一样,他阁下的狗屎运让他娶了吕雉这样一个美好的姑娘。

吕雉当时是大户人家的黄花闺女,上门提亲的公子哥儿踏破了门槛,条件一个比一个好,最差的也比刘邦好,但吕雉还是嫁给了刘邦。当时,很多人都无法相信,刘邦自己也蒙了:这天上掉馅饼的事还真让自己赶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不是吕雉对刘邦情有独钟,也不是刘邦长得帅,才高八斗,要怪就怪吕雉的老爹,也就是刘邦的岳父,错点了鸳鸯谱。

出生于沛县普通农户人家的刘邦,当时已经三十出头了还是大光棍一个,这只能怨他自己,书不好好读,活不好好干,整天游手好闲,由于义气,当了地痞流氓的小头子,吃喝嫖赌坑蒙拐骗样样精通。试想,这样的人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呢?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常常骂他不肖子,没出息,刘邦呢,左耳进右耳出,依然我行我素,与狐朋狗友招摇过市。

刘邦凭借他忽悠人的本事,不久就混上了一个小官——泗水亭长。亭长是秦朝的官职,秦朝十亭为一乡,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可能连村长都不如。当上小公务员的刘邦尾巴翘得更高了,胡吃海喝,从来不给现钱,欠了一屁股债,搞得那些开饭馆的人见了他就关门。

唉,刘邦的老爹整天唉声叹气的,原以为刘邦做了亭长,能为他娶媳妇增加砝码,这下倒好,名声更臭了,一连谈了好几门亲事都告吹了,刘邦老爹那个急呀,就甭说了。要知道,在古代,一个男子三十岁还没有娶媳妇,是一件很丢人的事,不是刘邦一个人丢脸,而是刘邦的全家都丢人。

正当刘邦的老爹为不肖子的个人问题茶饭不思,彻夜难眠的时候,沛县发生了一件大事,刘邦的狗屎运来了!

山东单县的大富豪吕公举家迁到了沛县,搬家的原因据说是为了避难,由于沛县县令和吕公是老朋友,因此沛县的一些地主乡绅闻风而动,纷纷前来拜望吕公,巴结吕公,从而进一步巴结县令。

聪明的县令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建议老朋友公开设宴,招待沛县的地主乡绅,联络联络感情,以后好办事。吕公初来乍到,最缺的就是人际关系,老朋友的建议正合他的意。吕公眉开眼笑,连连道谢。沛县县令客气一番,又给吕公分派一个县吏专门负责宴会的事情,这个县吏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

不是萧何势利,怎么说这样的聚会属于上流社会的聚会,于是他征求了县令和吕公的意见,作出一个让刘邦大吃一惊的决定:礼金不到千钱的宾客只能坐在堂下。

这让刘邦吃不消,本来一向高调的他,想利用这次绝好的机会秀一下自己,但萧何的决定不是明摆着把他拒之于千里之外嘛!刘邦欠了一屁股债,别说千钱,估计百钱也拿不出来。这下如何是好?机会难得,机不可失!一向擅长忽悠,脸皮超厚的刘邦脑筋一转,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了一张贺仪万钱的拜帖让人送了过去。

帖子一送进去,众人大吃一惊。萧何心里嘀咕,哪来的富贵人家,出手如此大方?但是一看落款是刘邦时,萧何轻蔑地笑了,心想:你小子,又来骗吃骗喝了。刘邦所干的臭事在沛县是出了名的,萧何当然也知晓刘邦的为人,于是劝说吕公不要相信刘邦的空头支票。

但出于礼节,也出于好奇,吕公坚持要出去看看何方来的贵人。这一看不打紧,一看吕公的眼睛都发直了,足足盯了刘邦两分钟。刘邦面不改色心不狂跳,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但心里也犯嘀咕:这老家伙咋啦?我又不是美女盯我这么久干吗?莫不是这老家伙有断袖之癖?

刘邦的思想正开着小差呢,吕公突然激动地握着刘邦的手,语无伦次地说道:“贵客,贵客!”

原来,熟读《易经》,精于相术的吕公一眼就看出了刘邦有大富大贵之相,将来必飞黄腾达。

刘邦就这样歪打正着地被吕公热情地请上宴席,并坐在显目的位置上,认识他的人都投来惊讶继而鄙夷的目光,不认识他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认定他是富贵人家子弟。

刘邦呢,满座高朋之中,一点不拘谨,觥筹交错,把酒言欢,谈笑风生。坐在他对面的吕公一直在暗暗地观察他,越看越喜欢,越看越觉得刘邦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

宴会结束后,吕公单独挽留刘邦,把他请进内室,说有话要谈。

这一番话谈下来,刘邦简直要心花怒放了,起初吕公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像刘邦这样相貌如此富贵之人,说想结交于他,刘邦一点也不谦虚,频频点头,哈哈大笑。接着,吕公直奔主题,问刘邦是否娶妻,如果没有愿将小女许配给他。

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就落在你的面前,哪有不捡的道理?再说刘邦做梦都梦见娶媳妇呢,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老爹着想,于是,刘邦喜滋滋地答应了。

这边吕公见刘邦还是光棍一个,更坚定了把女儿许配给他的决心。吕公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老婆,吕老夫人气得直跳脚:“你这个疯老头子,一直说要把宝贝女儿嫁给一个富贵人家。你倒好,把女儿嫁给这样一个穷鬼!在单县那么多大户人家前来求亲,你就是看不上,他们哪一个不比这一个穷鬼强?你这糟老头子,是不是吃错药了?你简直要把我气死啊!”

吕公反驳说:“刘邦现在还没有娶老婆,说明啥?你稍微动脑筋想一下就知道,这正说明像刘邦这样的富贵之人只有我们女儿才配得上。刘邦他现在不富贵,你敢说他以后不富贵?我相命这么多年了,相一个准一个,相信我没错,就他了,我们的准女婿。若干年后,你就等着享清福吧。”

吕老夫人虽然嘴上还很强硬,但怎么拗得过自己的丈夫,也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

再说刘邦回到家,眉飞色舞地把要娶吕家大小姐做老婆的好消息告诉老爹,老爹打死也不相信,指着刘邦的鼻子,骂他白日做梦,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让老爹跌破眼镜的是,在自己眼中一直是个不肖子的刘邦还真把吕家大小姐娶了回来,而且还不用花一分钱!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当你说它不可能的时候,它其实已经具备了可能性,只是在等待某一天爆发。让刘邦老爹更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头呢。至此,刘邦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人,这个叫吕雉的女人羞羞答答地扑进刘邦的怀抱,成为刘邦生命当中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多年以后,谁也想不到,这个先前的贤妻良母会逐渐转变成大汉王朝的第一毒妇。

相夫教子,贤妻良母

本文的第一女主角吕雉终于登场。

人之初,性本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初嫁刘邦的吕雉并不具备蛇蝎心肠,她像所有传统女人一样,拥有温柔、善良、勤劳、贤惠的品质。

在刘邦之前,当吕雉还是吕雉姑娘的时候,她是有过初恋的,这种初恋朦胧而甜蜜,但命运捉弄人,这段初恋很快随着全家的迁徙而夭折,在听说老爹要把自己嫁给一个地痞流氓时,这个情窦初开的女孩还痴心妄想着有一天能够与她的初恋情人重逢。然而,古时候的婚姻大事从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一个女子,没有决定自己幸福的权利。

但吕雉是一个看得开的女人,既然事已定局,唯有安然接受。刘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不知道,在见到他之前,除了老爹之外,所有关于刘邦的传言都是负面的,但她仍然以一个怀春少女的心思,憧憬着未来夫君的种种美好。

洞房花烛夜,吕雉见到了刘邦的庐山真面目,不是奶油小生,不是白面书生,也不是一等一的帅哥,而是一个眉宇间凝结着一股英气的男人,那亦正亦邪的笑,那挺拔的身躯和强健的臂膀虏获了她的心。吕雉心想,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真命天子吗?

好一个真命天子!多年以后,他果真成了真命天子。

那么刘邦对吕雉的感觉怎么样呢?在没有情感作基础的婚姻上,他是否和吕雉一样感觉良好?很显然,刘邦起初并不是很爱吕雉的,娶她只是他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同时满足他的虚荣心和尽一个男人对家族的义务。当然少不了借助妻子的力量发展自己的事业。

起初,吕雉并没有拴住刘邦的心,刘邦的放荡性格依然不改,常常在外面醉酒闹事或者拈花惹草。家里的一切重担全落在了吕雉一个人身上,这时候吕雉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一个就是后来的短命皇帝汉惠帝刘盈。上有老,下有小,这使得原本是千金大小姐的吕雉很快成为一个十指粗糙的妇人,但吕雉任劳任怨,没有半点千金小姐的脾气,她爱自己的丈夫,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一个炎热的下午,吕雉带着孩子在田间劳作,一个路过的老人前来讨口水喝,吕雉把水壶递给了老人。老人喝完水,抹了一下嘴,把水壶还给吕雉的时候,脸色大变,情不自禁地说道:“夫人,你可是大贵之相啊。”吕雉不解,问原因。老人指指在一边玩耍的孩子,说:“你富贵是因为你生了这个儿子的缘故。”

吕雉还想问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问起,老人就告辞了。一会儿,刘邦来了,吕雉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刘邦听了,赶紧追上老人,求老人为他也看上一看。老人仔细打量一番刘邦,说道:“你妻子、孩子有富贵之相,就是因为你的缘故。”刘邦听了,大喜,心中生出一股豪情壮志。

我们知道,古时候没有人不相信算命的话,何况不止一个人这样说刘邦,之前会面相的岳父大人不也这么说吗?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就肯定没错。于是,刘邦开始把自己当个人物看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至于是什么样的大事,他还没有搞清楚,在他搞清楚之前,他的妻子吕雉就因为他而被抓进了牢房。

横征暴敛的秦始皇修建骊山皇陵,刘邦受命押送一批囚犯前往骊山,在押送的途中不时有囚犯逃走,刘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从骨子里也痛恨秦始皇的暴政。在大泽乡休息的时候,他喝醉了酒,借着酒劲,干脆把所有的囚犯都放了。可是囚犯不敢逃走,他们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刘邦跑过去一看,果然看见一条碗口粗的白蛇盘旋在地上。刘邦拔出宝剑,斩杀了白蛇。

可是囚徒们仍然不愿意走,说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刘邦私自放了囚犯,官府自然不会放过刘邦,这些囚犯和刘邦一样很讲义气,他们就推举刘邦做他们的首领,一起逃亡。

刘邦就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他们的“贼船”。

刘邦释放囚徒并逃跑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沛县,沛县县令大吃一惊继而勃然大怒,说要把刘邦碎尸万段,可是他抓不到刘邦,于是他只好拿刘邦的妻儿开刀,可怜吕雉和两个孩子,还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要忍受牢狱之苦。

刘邦听到妻儿被抓的消息,对沛县县令恨得咬牙切齿。

很快,报一箭之仇的机会来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行起义,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纷纷响应,很多县的县令被老百姓杀掉,杀掉县令后的老百姓投靠了张楚政权。

沛县的县令害怕了,想主动投靠张楚政权,但又怕县衙的其他官员反对,于是和自己的手下曹参、萧何商量,商量的结果是,找一位勇猛的壮士挟持那些官员,要他们不得不投诚。哪来勇猛的壮士?沛县的县令想到了刘邦,这样的事情似乎只有刘邦才可以办到。于是,马上命人释放了吕雉母子,好吃好喝地招待。

刘邦领着几百壮士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沛县冲来,快到沛县的时候,不料那个窝囊的县令却反悔了,他不干了,他害怕了,他害怕刘邦是一只狼,那他这样做无异于引狼入室,本来他得罪刘邦在先,刘邦进来后一定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于是,他下令士兵关闭城门,不准刘邦他们进城。

为掩饰自己的罪行,县令准备捉拿萧何与曹参,萧何与曹参闻风而动,逃出了城外。

与刘邦会合后,曹参与萧何把城中之事向刘邦细说,并建议刘邦造反,杀了县令。刘邦骨子里那股成就千古霸业的野心被激发了出来,于是把一封号召老百姓起来反抗县令的信射进了城内。沛县的老百姓本来就不怎么拥护自己的父母官,在秋风扫落叶的形势下,再加之刘邦那封极具号召力与煽动性的倡议书的影响,沛县的老百姓联合起来把县令杀了。

沛县的城门洞开,在老百姓的前呼后拥下,刘邦成了“沛公”,平生第一次成了大英雄。

而此时,深爱他的妻子,我们的吕雉在经受了一番牢狱之苦后,重新见到了她的丈夫,那个骑着高头大马、身佩宝剑的男人,她的眼睛湿润了,冥冥之中她感觉到,她父亲以及那位神秘老人的预言就要实现了。

对于刘邦连累她下狱这件事,她只字不提,但刘邦不是糊涂蛋,心里很清楚,他对不起妻子,吕雉的大度深深打动了他,他紧紧抱住她,对她许下诺言:一生一世和她永不分离。

如果这个女人爱这个男人的话,拥有这个男人这样的承诺,也就够了。可惜的是,男人这样的承诺往往是那么的脆弱。有时候,男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会伤害女人一辈子。

戚夫人横刀夺爱

在沛县举事,刘邦迈出了成为大汉开国皇帝的第一步。

随后,吕雉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无微不至地照顾刘邦的饮食起居,刘邦每每沮丧或者战事不利的时候,吕雉总是给他莫大的鼓舞,同时也给他出谋划策,俨然一个贤内助。对于妻子这种行为,刘邦并没有反感,因为他现在的处境确实需要妻子的帮助,无论是哪方面的。

两个相爱的人并肩作战,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有勇气去战胜。与刘邦在一起的日子,虽然颠沛流离,但吕雉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幸福。

但是,这种幸福很快就被破坏了。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与项羽决裂的刘邦首次与其正面交锋,在睢水败给项羽。项羽的谋略虽然不及刘邦十分之一,但硬碰硬,刘邦显然不是项羽的对手。战乱中,刘邦的妻子、孩子以及老爹都成了项羽的俘虏。

吕雉一人被项羽关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起初,她以为刘邦会来救她,可是当她听说刘邦为了天下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要了的时候,她绝望了。

刘邦与项羽对峙,刘邦耐性很好,项羽老想着与刘邦决一死战,于是拿刘邦的老爹来威胁他,扬言如果刘邦不与他决战,他就把刘邦的老爹煮了吃。刘邦说:“我们曾经像亲兄弟一般,我的爹就是你的爹,你煮他的时候别忘了分一杯羹给我。”刘邦的老爹听到儿子这么说,气得差点吐血。很多人说刘邦过于残忍,其实这只不过是刘邦老谋深算的表现罢了,因为他深知,以项羽的为人,是不会把他的老爹煮了吃的。

连自己的老爹都不要了,还在乎我这个关在牢里的女人吗?极度忧虑中,吕雉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要刘邦放弃天下,冒着生命危险来救她,下辈子也不可能。于是,她只好祈求老天爷的保佑,保佑刘邦彻底战胜项羽,保佑她在刘邦打败项羽之前不被项羽杀掉。

结果,项羽果真没有把刘邦的老爹煮了吃,反而把他与吕雉送还了刘邦。

患难夫妻再度重逢已经没有了先前的热情,刘邦对吕雉的冷淡让她心寒,才两年多没见,夫妻情分就淡了许多,女人敏感的心已经觉察到,这显然不仅仅是刘邦忙于战事的缘故,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呢?

原因很简单,刘邦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本文的第二号女主角戚夫人。

刘邦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刘邦,现在的刘邦离当皇帝只有一步之遥,现在的刘邦想爱谁就爱谁,即使他不主动去找美女,自然也有巴结奉承他的部下把一个个美女送到面前,何况,刘邦本来就是一个风流浪子。

可是吕雉依然把刘邦当做以前的刘邦,对刘邦以前的承诺记忆犹新。爱情是自私的,她无法忍受别的女人和她共同分享一个男人,她也坚定地认为,除她自己之外其他的女人都没有资格这样做,因为他们是患难夫妻。

戚夫人?她到底是谁?她有什么样的本事?吕雉开始暗暗地观察她的首位情敌。

现在我们来说说戚夫人。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死得最为悲惨的美女,怎么个悲惨法,先留个悬念。

戚夫人是封号,她的真名叫戚懿,山东定陶人。山东是个好地方,不仅出圣人,也出美女。戚夫人的美貌自不用说,否则怎能被刘邦相中。

戚夫人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微的后妃之一,戚夫人的老爹是男奴,为当地的一个土财主抬轿子,戚夫人的老娘是女奴,为别人洗衣服,戚夫人一出生就注定是一个女奴。

戚夫人一家住在风一吹就可能倒塌的茅草屋里,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下贱生活,这样的日子挨到了戚夫人十六岁。十六岁这一年,她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大贵人,刘邦。

当时刘邦和项羽拼命内战。刘邦从他的汉中王封地,率领他那归心似箭的西汉兵团,趁项羽打马虎眼的时候,一口气打到了山东。就在定陶,刘邦累啦,有必要休息一下,泡个桑拿什么的,劳逸结合嘛。

其实刘邦几乎没有打几次仗,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想法子让守城的人不战而降,老百姓也都听他的。这真是怪哉,刘邦城府之深无人能比,可是没有人怀疑他,项羽坦坦荡荡,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他手下的大将良臣一个个离他而去,就连他向老百姓问路的时候,人家也故意指一个错误的方向给他,项羽可谓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于是只好自刎乌江,到阴曹地府里去当他的鬼雄去了。

在定陶喘息的时候,刘邦的幕僚集团——那些以拍马屁为生的人,戚夫人老爹的主子,那个土财主也是其中之一,脑筋转开了,嘿,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得向大王送送礼,搞不好哪一天大王当了皇帝,咱也弄个一官半职当当。送什么礼好呢?

他想起了在男人堆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大美女。”对,送美女最稳妥,是男人就不会拒绝美女。于是他向他的下人们打听谁家有美女,问到戚夫人老爹时,他知道主子不怀好心,不想把女儿交出来,于是吞吞吐吐的。主子一看这人就有问题,一定隐瞒实情,于是派人把戚夫人老爹痛打了一顿,老爹是个有骨气的男人,硬是不把女儿说出来。

可偏偏这个时候,戚夫人却亲自送上门来了,原来自己的老娘突然晕倒被送去了诊所急需大笔医药费,万般无奈只好来找老爹。这下可好,你不是说没有女儿吗?怎么这会儿突然冒出一个如花似玉的闺女?土财主一看到戚夫人,就把她抢了过来。就她了,这样一个美娇娃如果刘邦不喜欢那他肯定有病。

土财主扔给戚夫人老爹一些碎银子,叫下人把他赶出了大门。戚夫人老爹拿着银子心急火燎地去给老婆治病,可没想到老婆已经断了气。这边土财主怕戚夫人老爹告官,就派人暗中把他杀了。可怜我们戚夫人同一天丧失了老爹老母,成了孤儿。

就这样,戚夫人像一只即将被宰的羔羊一样被送给了如狼似虎的刘邦。没有男人不爱美女的,何况当时的刘邦正处于性压抑的苦闷之中。虽然吕雉在其他方面任刘邦胡来,但唯独不准他在外面乱搞女人,她把刘邦管得死死的,馋猫想偷腥,死了这条心!刘邦迫于老婆强大的背景,对老婆心存畏惧,从此改邪归正,发愤图强,企图来个咸鱼翻身。现在好啦,刘邦终于当王了,虽然还不是皇帝,但至少不用看老婆的脸色行事了,可以和老婆平起平坐了。压抑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释放了,于是刘邦喜滋滋地接收了美女戚懿。

没见过戚夫人之前,刘邦以为吕雉就是美女,见了戚夫人之后,吕雉的相貌实在令刘邦不敢恭维,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有了戚夫人之后,刘邦一下子跌入了风情万种的温柔乡,也无怪乎当他见到已经分别两年的吕雉时,所表现出的冷淡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做了皇帝。

迫于压力,刘邦册封吕雉为后,册封那一天,接受百官朝拜的她感慨万千,庆幸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可是,当她不经意间瞥见刘邦紧握戚夫人的手时,醋意大发,所有的喜悦一瞬间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强烈的恨意。

女人,容易产生爱,更容易产生恨。

吕雉恨的对象当然不是刘邦,她恨的对象是戚夫人。

可是后来,她连刘邦也一起恨上了,因为刘邦当上皇帝后,更不把吕雉放在眼里了,整天和戚夫人泡在一起,如胶似漆,缠绵悱恻。

刘邦为什么爱戚夫人?美貌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就是戚夫人娇娇弱弱的,很有小女人味,这很能激发刘邦这样的大男人去怜惜她,疼爱她。

吕雉也不是没有女人味,刚嫁给刘邦的时候女人味十足,但很快被粗糙的农活和连年的战乱磨去了青春和容颜,等她做上皇后,早已是半老徐娘了。另外,做了皇后的吕雉性情也大变,初次尝到权力魔杖的美妙滋味后,越发不可收拾起来,变得暴躁而骄横。

处于深宫中的吕雉很快完成了由一个普通女人向一个蛇蝎女人的转变。

她对刘邦的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种爱,而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占有。

太子之争

嫁给皇帝丈夫的戚夫人并没有像童话里描述的那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她一边享受着刘邦对她的宠爱,一边在吕雉面前战战兢兢,唯恐惹怒了吕雉。

吕雉不是愚蠢的人,她当然不会当着刘邦的面为难戚夫人,不看僧面看佛面。她背地里想着法子整戚夫人。戚夫人是一个单纯善良的人,没有见过世面,她天真地以为皇宫的世界很精彩,以为只要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以为只要不得罪别人,就会相安无事。然而她没有料到,皇宫里的一切是那么错综复杂。

戚夫人致命的弱点是,她把刘邦当成了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不会笼络人心,没有建立自己的党羽,除了刘邦以外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而吕雉恰恰与戚夫人相反,她有着蛇蝎一般的心肠,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副菩萨面孔,她因人而异,或送美女或送珠宝,广结善缘。

吕雉当然不会放过戚夫人,吕雉曾经怂恿刘邦诛杀汉初头号功臣韩信,后又诛杀彭越,并把彭越剁成肉酱送给英布,英布以为刘邦也要杀他,于是起兵反叛,吕雉又顺理成章地干掉了英布。吕雉诛杀的这些人都是西汉的功臣,有的还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这些人都有着显赫的背景,连这些人都敢杀吕雉能放过一个小小的戚夫人吗?戚夫人在她眼里只不过是温室里一朵娇嫩的花,她想把这朵花掐掉不费吹灰之力。但她现在不急于这么做,她在等更好的机会,她在等刘邦驾崩的那一天。

长期处于吕雉的威胁下,戚夫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现在有刘邦宠着还能过几天好日子,但刘邦不可能宠她一辈子,刘邦都七老八十了,自己却还不到二十,正是如花的年龄。老天有眼,这时候戚夫人为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几乎所有的宫女都求爷爷告奶奶盼星星盼月亮,希望为皇帝生下一两个儿子。不生儿子与生了儿子的宫女在地位上有着天壤之别。

没有儿子的时候戚夫人一心一意地侍奉着丈夫,有了儿子,再加上形势所逼,戚夫人一心开始有了二意,她打起了小算盘,要是我的儿子当了太子,老家伙一死,我的儿子就会登上皇帝的宝座,而我就成了皇太后,那时候谁还会拿我怎么样?岂不妙哉!

戚夫人可真会异想天开,她也不想想当时的形势。当时的形势是刘邦已经与吕雉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刘盈,女儿鲁元公主。刘邦当上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封刘盈为皇太子,作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一个毫无背景的妃子想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这不是异想天开是什么?

但是戚夫人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她以为太子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于是在一次刘邦与她上床之前,她向刘邦哭诉:“亲爱的,我们母子俩无依无靠,要是你不在了,我们怎么办呢?恐怕吕雉不会放过我们,与其那时候被人害死,还不如现在死了算了。”

刘邦本来就是一个心软的男人,又深爱着戚夫人,见爱妻可怜兮兮的模样,就动了心。他比较了一下刘盈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这名字太俗了,一看就知道没有帝王的命),发现刘盈木讷、老实、敦厚、善良,而刘如意机灵活泼,有见识有决断,很像自己,于是心自然而然偏向了刘如意。别的不说,单从刘如意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刘邦是非常喜爱刘如意的,如意嘛,一切都如自己的意愿。

刘邦开始实施计划的第一步,立刘如意为赵王。第二步,在一次早朝时表明有意立刘如意为太子,问爱卿们意下如何。决定过于突然,之前没有一点风声,否则的话这样的计划肯定会胎死腹中,吕雉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又要耍什么花样,好好的一个太子在那怎么又要立新的太子?

宰相之一的周昌投了反对票,他本来说话就有点结巴,现在紧急关头,一激动,结巴得更厉害:“我口不能言,但我期期知其不可。你要立新的太子,我期期不接受命令。”

本来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被周昌这一搞,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刘邦被周昌的结巴逗乐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早朝就这样在笑声中结束,重立太子的事暂告一段落。

太子没立成,戚夫人大失所望,寝食难安,一遍又一遍地在刘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