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中国移民美国纪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8 22:58:26

点击下载

作者:闫亮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中国移民美国纪事

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中国移民美国纪事试读:

序言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移民域外成为近年来国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美国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待移民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能够为移民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工作机会等因素成为中国移民的首选国。

那么,移民美国有哪些途径?移民之后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如何?移民美国有哪些必须注意的法律规定?申请移民过程中有什么陷阱,如何规避?美国政府和民众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如何?移民问题如何影响着美国的内政外交?诸如此类有关移民美国的问题,在闫亮先生的著作《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中都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若要读其书,必先知其人。作者闫亮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05级硕士研究生,笔者有幸成为他的老师。硕士时期的闫亮好学、善思、稳重、活泼,成绩优良,担任班长。2008年硕士毕业后,他应聘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此书正是根据他在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常驻芝加哥分社时的采访和考察完成的。

此前,闫亮先生根据自己派驻阿富汗一年多的采访和经历,还写过《撕裂的天堂——聚焦阿富汗战争10周年》一书,2012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在两次担任驻外记者期间,除了完成新华社的采访写稿任务,还抓住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后撰写两部著作,闫亮先生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勤于笔耕的精神令人钦佩。《大洋彼岸的陌生人》是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并能引人反思的纪实性著作。作者以纪实的手法,有代表性地描述了若干生活在不同城市、以不同方式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在美国的真实生活,巧妙地把移民美国的各种途径、移民美国的各种法律规定、移民美国的各种陷阱、关于移民的美国内政外交等问题融于故事之中,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大洋彼岸的陌生人》一书资料翔实、新颖,主要描写改革开放以后移民美国人士的经历,对美国最新的移民改革、移民法规和移民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书中还穿插有不少关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方面的照片,这是以记者敏锐的眼光以及美国研究硕士毕业生视角拍下的现实美国,可读性和趣味性强,颇具价值。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栩栩如生的移民指南,但又绝对不仅仅是一部移民美国的实操指南读物。该书对具有特殊才能中国人的职业移民、中国富豪阶层投资移民、在美华裔非法移民、中国中产阶级家庭生育移民、美国移民政策改革动向、中美高科技人才流动“逆差”,以及这一现实可能给中国带来的负面效应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讨,是一部契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代背景、着重反映中国新移民在美国生活现实、并对中国有关机构堵住财富外流“黑洞”、出台相应政策具有借鉴意义的倾心之作。

移民虽然是个大众的话题,但更涉及严肃的法律问题。如何让读者在阅读严肃内容的同时感到轻松,确实非常困难,但对于善于学习的记者来说,并非如此。本书的语言雅俗共赏,诙谐幽默,时尚而不庸俗,许多表达令人叫绝。此外,书中引述当事人的原话,贴近生活,感染力强。

移民美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更是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在普罗大众想方设法移民国外的时候,闫亮先生对中美人才流动逆差问题的探讨与反思,体现了一位国家通讯社记者对祖国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盼望能有那么一天,不仅中国人都能在自己的祖国享受体面的生活,而且外国的精英也愿意涌向中国工作和生活。李期铿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2015年3月于美国夏威夷

自序:从芝加哥中国投资移民被骗说起

2013年3月,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移民诈骗案逐渐浮出水面,震惊大洋两岸。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官方网站披露,这起投资移民诈骗案件涉及250多名投资者,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涉及1.45亿美元投资款和1100万美元“管理费”。

证券交易委员发布的报告显示,本案被告安什·塞西(Anshoo R.Sethi),居住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涉嫌以高额回报和联邦签证项目获取美国绿卡为幌子,对外国投资者进行欺诈。为了实现欺诈目的,塞西创建了芝加哥会议中心和芝加哥洲际区域中心信托两家公司,对250多名投资移民客实施了诈骗。

幸运的是,由于美国监管机构及时介入,采取措施冻结相关资金,对被告采取控制措施,历经数次庭审,中国投资者的移民投资款最终基本被追回。不过,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打了水漂,近在咫尺的“美国梦”就此搁浅。

本案中,中国投资者申请的项目为EB-5投资移民项目(EB-5 Immigrant Investor Pilot Program)。根据美国的投资移民政策,如果外国投资者在美国的项目投资达100万美元(或者在失业率高的“目标就业地区”投资50万美元),除本人和直系亲属外,如果能创造或保持至少10个工作岗位,则有条件获得美国绿卡。当然,具体申请程序可能会复杂一些,包括怎样申请由临时绿卡转为永久绿卡等,但对不少中国有钱人而言,这是一条移民美国的较为便捷的途径。

拿美国绿卡,拥有合法身份,实现“美国梦”,加入美国国籍是不少人的梦想,其中也包括大批中国人,其主要原因在于一纸美国绿卡和国籍的“内涵”相当丰富。

从历史上看,在自由女神的感召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大笔资金,为美国提供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涵盖各行各业,对美国的价值不可估量。

因此,长久以来,美国被视为一个移民国家,其强大的国力、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均得益于其移民政策。不过,美国的移民政策从来就不是兼收并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过针对特殊族群的歧视政策,甚至带有明显的种族主义色彩,如1882年通过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排华法案》。

近些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移民政策的“选择性”和“倾向性”愈发突出,主要目的在于吸纳人才、网络资金,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和资金为其所用,如美国国防部“紧缺人才征兵计划”、EB-5投资移民和创业签证3.0项目等等。

对于打算移民美国的中国投资移民而言,移民美国原本无可厚非,但芝加哥中国投资移民诈骗案中,大多数遭遇诈骗的中国公民不愿公开自己的遭遇和身份,躲躲闪闪,让人生疑:他们是谁,移民动机是什么,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为什么会被骗?千方百计移民美国又折射出什么社会问题?

相信,读完本书你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中国侨联海外律师顾问、芝加哥中国投资移民诈骗案代理律师王志东说,这一案件的中国投资者在中国的经济水平较高,即通常所说的“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他们受益于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美国遭骗后仍心存顾虑,不愿意对外公开真实身份,担心遭遇“网络人肉”。

概括来讲,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前两次分别是劳工移民潮和技术移民潮。而本案涉及的中国人移民美国属于中国海外移民的第三次浪潮。第三次移民潮,以投资移民和教育移民为主,不少中国富豪通过投资移民,在美国投资、购房,其中不乏一批“裸官”和“裸商”。

不可否认,打拼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中,也不乏很多积极拼搏的正能量代表。他们凭借聪明才智,勤奋肯干,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各行各业甚至在美国政坛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异乡的土地上,赢得了美国人的掌声和称赞。

他们的故事值得记录与分享,更值得深思。

本书分为六章,内容涵盖美国职业移民政策、投资移民案例、非法移民现状、生育移民现象、移民政策变革和中美人才“逆差”现实。由于记者身份使然,我力求以纪实手法,还原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现状,既包括那些事业有成的杰出华人代表,也涵盖了那些被美国主流社会淹没的平凡角色——中国非法移民,同时也涉及那些平时生活中你可能接触到,但却不曾真正熟悉的“陌生人”。

通过分享中国移民在美国打拼的故事、成长的经历、奋斗的心酸、幸福的泪水,我希望能给将来打算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一些借鉴,也希望中国当政者能深刻反思移民现象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找到破解之道,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闫亮2014年8月9日于北京第一章职业移民:梦想·艺术·现实——那些年我们遗落在大洋彼岸的梦

艺术家的创作水平,以及本身对绘画的认知、理解和爱好,是决定他能否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关键因素。美国人对艺术的欣赏水平、衡量标准和了解程度较高,“不管你在国内多有名,担任什么职务……他们就看你的画能否达到他们的欣赏水平。主流社会接受就说明你的水平高,这就是美国”。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就丢失了希望。

2013年12月8日,星期日。美国芝加哥,大雪皑皑。

在距离芝加哥市中心大约40分钟车程的芝加哥北郊,我们见到了旅美华裔工艺大师姜学炳。70多岁的他从中国上海回来一周了,但依然放心不下他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的事。

1985年,姜学炳告别家人,独自一人从上海来到芝加哥闯荡。如今,年逾古稀的他在芝加哥华人圈里小有名气,其作品也被美国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并被多位美国总统收藏。他的打拼经历,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更属于上世纪80年代出国留洋的那一批中国人,那些怀揣艺术梦想的人。从芝加哥著名观景台汉考克中心观景台俯瞰芝加哥姜学炳同志:

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代表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在毛主席纪念堂建设中,你们深切怀念毛主席,无比爱戴华主席,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

让我们共同怀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毛主席纪念堂专用设备研制组一九七七年七月

1976年,姜学炳36岁,在中国国内的工艺设计圈内颇有名气。毛主席逝世后,他被指定参与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的美术设计。至今,姜学炳都小心翼翼地保留着毛主席纪念堂专用设备研制组颁给他的证书,堪称那个时代赋予他的最高荣誉。1985年,姜学炳阔别上海,告别亲人,来到了芝加哥。那一年,徐丹江只有17岁,在中国东北吉林读高中,对画画着迷,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

借助姜学炳的画笔,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走进了美国人的心中。姜学炳以扎实的绘画功夫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让《红楼梦》的人物在美国人的心中深深烙上了印记。徐丹江,以简单的“实用主义”哲学,赢得了美国市场的认可,身份由“黑”漂“白”,在芝加哥过上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特别值”的生活。

姜学炳和徐丹江,当初两个在中国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如今,同属芝加哥华裔艺术家的圈子,都生活在北美五大湖之一——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一位擅长工笔水彩,一位以抽象画风赢得市场的认可;一位依靠大学生圣诞贺卡比赛头奖赢得绿卡,一位在芝加哥“黑”了十年,终获绿卡。他们的故事从芝加哥开始……第一节:怀揣27美金闯美国

1985年8月30日,芝加哥的夏意尚浓。就在这一天,45岁的姜学炳历尽艰辛,终于踏上了他的梦想之地——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芝加哥。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西部伊利诺伊州,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因一年四季多风,便有了“风城”的美誉。当地人常说,走过短暂的春夏,告别鲜花的烂漫,芝加哥将迎来漫长的冬季。而芝加哥的夏季,堪称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漫步在碧波荡漾的密歇根湖畔,观海鸥嬉戏;徜徉在鲜花烂漫的千禧公园,赏姹紫嫣红;陶醉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叹绮丽瑰宝……这一切都会让你情不自禁,不知不觉迷上她。

芝加哥有让你流连忘返的魅力,也有让你躲闪不及的“冷酷”。用当地人表述冬天的一句话说,“你永远无法适应它”(You can never get used to it)。芝加哥的冬天,冷得让你惊慌失措,躲闪不及,听当地人讲这是拜其毗邻的密歇根湖所赐。

从纬度上看,美国芝加哥与中国东北的哈尔滨相近。冬季,冷风从密歇根湖湖面吹来,加剧了人体对温度的敏感识别度。倘若再遇上一场风雪,即便是在外面站上一小会儿,都会让你萌生迅速逃离这座城市的念头。

正是在这样一个鲜花烂漫的美丽季节,姜学炳踏上了理想之地。但是,此时此刻的他根本来不及体味些许的喜悦,内心的惶恐让他惴惴不安。当时,上海至芝加哥没有直达航班。出国前在上海工作的姜学炳先搭乘班机到旧金山,然后从旧金山转机芝加哥。不幸的是,一到旧金山,搭乘的中国航空公司航班晚点,姜学炳没能赶上飞往芝加哥的航班。密歇根湖冬日的冰岸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久,国内的消费品短缺,急需从国外引进生产线,而可供出口的中国产品少,美元十分紧俏。姜学炳去美国时身上只带了换来的区区不到27美金。

在旧金山入关的时候,移民官看了看姜学炳的学生签证,问了他一句话,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Do you have money?”

移民官仔仔细细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等姜学炳回过神来,知道说的是钱的事,移民官已经挥挥手,让他入了关。

人生地不熟。

原本想在候机大厅过夜,但是由于担心安全,姜学炳决定找个地方住一晚。不到27美金,住宾馆是远远不够的。

终于,在机场附近,姜学炳找到了一家价格便宜的旅馆。他连说带比划:“我身上只有27美金,能不能让住一晚上。”

老板很善良。

仅有的不到27美金悉数给了汽车旅馆老板,此时的姜学炳已身无分文。第二天,也就是1985年8月30日,姜学炳从旧金山搭乘航班,来到了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

刚到机场,语言不通,两眼一抹黑,原本说好要来接机的好朋友并没有出现,举目无亲,身无分文,他只好在候机大厅熬了一晚上。这一夜,让刚刚踏上美国的姜学炳着实感受到了混迹在“美帝国主义”的不易。

第二天,连打电话的钱都没有,姜学炳找到电话亭,在别人的帮助下,打了一个对方付费电话(collect call)给他在芝加哥的好朋友。在奥黑尔国际机场等待了七、八个小时之后,他的朋友终于出现了。

朋友的露面,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原本以为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了,但行李却找不到了。“当时,我真是非常紧张”,姜学炳说。因为在旧金山降落的航班晚点,只能搭乘第二天飞往芝加哥的航班,但行李却出现了问题。

两天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姜学炳拿到了自己的行李。拿到行李时,行李箱已经破损不堪,“当时箱子的质量也不好,已经破成了两半。他们拿了一根绳子给我把箱子捆起来。当时,真是很寒酸……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没想到到了异国他乡,竟然是那个样子。”

所幸的是,姜学炳用行李箱携带的衣服和画笔都在。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姜学炳来到了芝加哥城市学院——哈里·S·杜鲁门学院,开始了他的美国求学经历。

说是求学,求生可能会更加贴切一些。

1984年12月26日,中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规定指出,自费出国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条渠道,也是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智力的一个方面。国家对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在政治上与公费出国留学人员一视同仁。各级政府和基层单位应支持和关心自费出国留学人员,鼓励他们早日学成回国,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暂行规定颁布的第二年,姜学炳走出了国门。作为80年代在美中国留学生,首先面对的是生存问题。在残酷的生存现实面前,追求艺术创作的梦想显得格外苍白无力。为了攻克语言难关,姜学炳痛下决心,一下子选修了四门英语课程。“哎呀,弄得我苦得不得了。一篇英语课文,打开以后,全部是生词。我只能查字典,从第一个查起,查到最后一个,天都亮了。整整翻(字典)了一个晚上,我想这样不行,肚子没有办法填饱。”

回忆起这些过了几十年的陈年往事,姜学炳的脸庞依然清晰地透出当年的苦楚。“很苦啊,我当时45岁了,不像你们年轻人。”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语言难题差不多被攻克了。“我的朋友都是美国人。他们教我英语,都是我的老师,画廊的老板对我也很好。他们喜欢我的作品,对我的作品很感兴趣。”

后来,姜学炳选修了两门英语课,两门艺术课。“艺术课我根本不需要做功课,因为我的工笔画基础扎实,画得很好。”

有一次,芝加哥艺术学院的知名教授到杜鲁门学院去给他们上课。那时候,姜学炳根本没有钱交学费。“课堂上,美国学生叽叽喳喳乱讲话,我很守规矩,(实际上)我也讲不了话(英文不好),只能拿着画笔画画”,姜学炳笑着说。“老师讲课,我就认真听。老师说画,我就画。”

这位教授布置命题作业,让他们画“窗外的风景”。不用一会儿,这位教授画了一幅,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临摹。两个小时后检查作业。当这位教授走到姜学炳面前,看到他的作业时,眼前忽然一亮说,“你比我画得好”,而他当时是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教授。

教授把姜学炳的画拿过去,挂在黑板上,把自己的作品拿下来撕掉,扔在了垃圾桶里。后来,这件事惊动了院长。

就是这一幅“窗外的风景”,使姜学炳获得了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的机会,不用像其他人那样去餐馆打工了。芝加哥艺术学院的院长找到姜学炳,问他有什么要求?姜学炳说,“我现在付不起学费,怎么办?”

院长说:“没关系,学费给你免了。”

实际上,“学费给你免了”,是杜鲁门学院不用姜学炳补交学费了。

抵达芝加哥以后,姜学炳根本没有钱租房子,交学费更是无从谈起。幸运的是,当地一家教会给留学生们提供一些费用很低的宿舍。“每月100块美金,(那里)离我上学的地方每天步行20分钟。解决了我的住宿问题。”

即便是100美金的住宿费,对姜学炳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教会让他先住下来,等有了钱之后再补交。为了节省每一块美金,姜学炳每天步行去学校,其他条件好的同学则乘坐公交车去学校。杜鲁门学院负责留学生事务的主管知道了姜学炳的难处,很同情他。在这名主管的帮忙和协调下,杜鲁门学院让姜学炳先读书上课,等凑齐学费后再补交。“窗外的风景”为姜学炳免去了拖欠的学费。同时,也让他得到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学校让我在校报上画一些东西,给我一些报酬,钱不多,但生活费就够了,当时学生时代的生活很简单”。

就这样,过了3年。姜学炳在杜鲁门学院一边兼职,一边学习。这段时间的艺术学习让姜学炳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在现代画的创作中融入西方视角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他的一些作品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创造了条件。第二节:“饥饿的艺术家”

1992年,一部反映中国在美移民题材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红遍大江南北。剧幕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请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谈到艺术,人们不得不谈起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纽约是文化的聚集地,也是中国艺术家前赴后继、追逐梦想的朝圣地。在艺术家必去的十大圣地中,纽约位居榜首。因为在纽约没有朋友,姜学炳当初并没有选择纽约,而是来到了芝加哥。

但是,在美国,华裔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能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并非一件易事。美国艺术圈内的竞争十分激烈,用姜学炳的话说就是“要凭真本事吃饭”。

出国之前,姜学炳在上海工艺美术公司工作,后来当选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每个月有八九十块人民币的工资,满足一个四口之家的基本生活问题不大。来美国前,姜学炳满怀信心地认为,凭借他的个人绘画才能很快就能在美国站稳脚跟。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

80年代的中国,与姜学炳一样,大部分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协会、文联、画院或与政府相关的机构谋得一份稳定工作,有固定收入,可以相对安心地从事艺术创作,不用为五斗米折腰。但来到美国以后,除面对生存压力、语言不通等困难外,最重要的是要改变思维习惯和观念,有的甚至是艺术创作风格,才能被美国主流社会接受。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其他可以谋生的职业或渠道,仅靠绘画,要在美国立足是何等的艰难。因此在艺术圈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叫“starving artists”,意思是“忍饥挨饿的艺术家”。

刚到美国时,姜学炳也创作过山水画等,但效果不佳。经过一番仔细摸索,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美国民众比较容易接受的人物画和现代画,其创作手法也融入了西方艺术技巧,力求符合美国人的审美观。

国画和油画不同,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中国国画讲究意境深远,但对于美国人来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深远的意境让他们难以理解。在美国人的思维当中,他们更倾向于油画,色泽明快,立体感强。《红楼梦——十二金钗》是姜学炳的得意之作,前后历经7年创作完成。细细观察,尤其是人物的面部造型,你会发现,寓意、意象均能表现出华夏的文化色彩和审美情趣,同时又融入了西方的创作技术技巧,融山水画于人物画之中。

作为人物画的工艺描摹,十二金钗细致入微,纤毫尽显,肖似真人,胜似真人。细细品味,十二金钗不仅有十二张美脸,更显现出十二个心性。薛宝钗就是薛宝钗,王熙凤就是王熙凤,个性尽显,毫无雷同,可谓鬼斧神工。

不过,如果你仔细观察,十二金钗的眼睛,都被姜学炳画成了双眼皮。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正是被贾母称之为“凤辣子”的王熙凤。

当我向他询问为何把人物的眼睛都画作双眼皮时,姜学炳笑着解释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之所以这样画是为了迎合美国人喜欢“大眼睛”的审美观。《红楼梦——十二金钗》系列12幅作品,姜学炳前前后后一共花了7年时间。完成这一系列作品时,姜学炳已经55岁了。《宝钗》——姜学炳作品

1995年10月18日,姜学炳将《宝钗》一幅、《红楼梦》工艺彩盘6件和《西湖民间故事》系列工艺彩盘一套赠送给了人民大会堂收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专门给姜学炳颁发了收藏证书。

然而,并不是所有来美国追寻梦想的艺术工作者都能像姜学炳那样幸运。姜学炳说,在芝加哥唐人街,称得上“混出来”的艺术家不多,他所认识的只有周氏兄弟、涂志伟和岭南派国画大师陈海韶。同属芝加哥绘画艺术圈的胡大江,生于1953年,祖籍广州,1986年来美国之前,在广州美术学院从事美术理论教学及“透视和视知觉理论”研究。

胡大江爱好绘画,闲着无事可以画上几笔,当初选择来美留学也是为了能继续探讨美术理论。爱好可以,但是依靠绘画维生,对很多打拼在芝加哥的华裔艺术家来说,难度相当大。回忆起自己的经历,胡大江说,刚到美国时没有什么钱,随身携带的大约2000美金基本上全部交了语言班的学费,为了能活下去,只能到中餐馆打工,很辛苦。

胡大江说,在美国,仅依靠绘画就能谋生的人很少,许多从事绘画工作的人一般都有固定工作,在保障生活的前提下再去搞创作。如果是美术教师的话,可能会好一些,但教师也需要任教。

在芝加哥地区,专业画家有,但凤毛麟角。在胡大江看来,专业画家就是要以绘画谋生,有专门的画廊从你那里长期“订货”,作品在市场上销售得很好,“在芝加哥,我知道的(专业)画家不多,大概三五个吧,我的姐夫涂志伟就是其中一位”。

根据芝加哥当地史料记载,第一位来到芝加哥的华人名为梅宗周,广东台山人,据说也是芝加哥中国城的创始人。1878年,这位梅姓先辈来到芝加哥以后,发现当地民众较为友善,排华现象没有西海岸那么严重,便写信告知亲朋好友。随后,仅在1878年这一年,便有80多名华人来到芝加哥。

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芝加哥的中国城可以分为南华埠和北华埠。由于南华埠华人人口、商铺数量、社团影响等远远大于北华埠,因此,如今人们提起芝加哥的中国城,通常是指南华埠,而北华埠的居民主要以越南裔为主。芝加哥中国城的标志性建筑,例如“天下为公”牌坊、九龙壁和十二生肖华埠广场都位于南华埠,成为许多中国游客游览的必选项。“天下为公”牌坊——芝加哥中国城标志性建筑

芝加哥市政府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芝加哥南华埠所在的阿穆尔广场(Armour square)社区人口由12032人增长至13391人,增长率为11.3%,而整个芝加哥市区的人口增长率为负6.9%,也就是说下降了6.9%。

数据显示,2000年,整个芝加哥市区的人口数量为289.6016万;2010年,市区人口数量下降至269.5598万。考虑到非法移民和人口统计误差等因素,中国城的实际华人数量将大于官方统计数据。

作为圈内人士,胡大江介绍说,靠绘画维生的华裔专业画家数量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称得上不错的有涂志伟和周氏兄弟,“但当时来美国自称艺术家,或者从事美术的,那很多,估计有五六十人”。

当我问他是否听说过姜学炳时,胡大江说:“姜学炳,我认识。他本人在国内就画得不错,他儿子生意做得不错,至于他自己在美国卖画的情况,我不太了解。”

美国在意识形态和艺术发展领域没有特定的框架,为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在美国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涉及绘画领域,各流派自由发展,只要在政府部门合法登记,艺术家们便可以自由结社。华裔艺术家可以以会员身份,参加社团组织和作品展览,只要交纳一定的会费就可以。

胡大江说:“我们来美国的时候(上世纪80年代),写实油画比较没落了,大家都搞抽象派了,但还是有一批人喜欢写实的,虽然当时他们水平不太高,但有了兴趣和爱好的支撑也就坚持画了下来,当然也存在这方面的社团组织。”

胡大江介绍说,这些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包括涂志伟在内,尤其是在美术学院接受过专业训练、对写实感兴趣的艺术工作者,便加入了一些美国全国性的写实油画组织,再加上定期组织的画展、评奖、杂志宣传,这一批画家逐渐成长起来,他们的作品在画廊里的出售情况也相对理想。

由于是华裔身份,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也有一定的市场。不过,华裔画家在美国的发展依旧相当困难,成功人士更是凤毛麟角。对胡大江本人来说,绘画已经“沦落”成他的业余爱好,根本谈不上靠绘画谋生,他在芝加哥开设的艺术品销售商店——东方艺术中心,成为他的主要经济来源。

谈及大多数华裔画家在美国难以立足的原因时,胡大江认为,美国人对艺术的欣赏水平、衡量标准和了解程度较高,“不管你在国内多有名,在国内担任什么职务……他们就看你画得好不好,能否达到他们的欣赏水平。美国主流社会接受就说明你的水平高,这就是美国”。

艺术家的创作水平,以及本身对绘画的认知、理解和爱好,是决定他能否被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的关键因素。“在美国,艺术评价,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不像中国有全国美展,全省美展,美国跟中国体制不一样。”

与姜学炳不同,对于很多依然混迹在芝加哥中国城的华裔“艺术家”来说,有的甚至直至终年,命运也没有垂青他们,他们为了在异国他乡谋得一条生路,不得不放弃最初的梦想而转行,追求艺术的梦想遗落在了大洋彼岸……

当然,也有一些执着的追梦人依然在苦苦坚持。

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勇敢和顽强的一族,我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敬意。第三节:“黑”画家的实用哲学

2013年12月2日,在上海待了一周之后,姜学炳从上海回到了芝加哥。回上海一是为了探亲访友,二是为了筹办画展。上海展览馆在圈内比较出名,姜学炳希望能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个人画展。“现在回国办画展,没有人脉,很难,即使你画得再好也没用。在当年,(办画展)我都不怕,市长我都认识,现在他们都去世了。有些人(画得)很糟糕,都能在里面办展览,真是很气人。怎么能这么搞?”说起现在中国国内举办的一些画展,姜学炳频频摇头,满脸无奈。“画家,靠人捧。”

好长一段时间,姜学炳都在忙着筹备回上海办画展的事,希望能把《红楼梦——十二金钗》和《银雾》(狼)等作品带回上海展览馆展览,但“难度比较大,(办画展)不是单凭你作品好坏,要凭关系。跟展览馆认识也没用,我已经联系上展览馆主管部门的一个领导,领导直接给我交办给宣传部的办公室主任,但办公室主任的级别还不够,要交代给宣传部长,然后部长再跟他们展览馆馆长打个招呼,这样就能管用了。”“现在,具体怎么操办我还不知道,因为我太太身体不太好,我就马上赶了回来(芝加哥)。这次回来的时候,本想等主管部门的领导抽出时间见个面,后来他的秘书给我发短信,说领导这几天还很忙,让我下次回上海的时候再去拜访他。”

媒体打造明星,引导大众口味。在艺术圈混,参加展览,借力媒体,是艺术家提高知名度和作品价值的“潜规则”。在美国,艺术家们非常注重借助媒体宣传和市场化运作。很多报纸拿出整版介绍艺术家和作品。每天,姜学炳都会拿出固定时间,浏览当地报纸,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内,寻找有关艺术方面的信息,因为年过七旬的他对互联网有些犯怵。

不过,在美国当地的大多数英文报纸上,刊载华裔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报道不多,这成为横亘在华裔艺术家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一堵墙。因此,不少画家寻求回国办画展,开拓中国国内市场。在业内人士徐丹江看来,这可能是因为一些中国画家的作品在美国的市场效果不好,倒逼出来的一条回头路。

徐丹江,1969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父母给他取名丹江。丹江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14岁便参军入伍。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丹江的父亲进入沈阳军区空军部队。

1969年,受珍宝岛事件影响,中国与苏联关系紧张。丹江父亲所属的部队奉命前往黑龙江牡丹江市驻扎。丹江因此生于牡丹江,后来又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转到吉林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6354部队服役。

丹江的父亲祖籍山东,本来有机会转业回青岛,但因为习惯了东北的生活,喜欢上了松花江畔美丽的风光,最终决定全家留在吉林。

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丹江深受中国革命思想和传统教育的熏陶,尤其是父亲的言传身教。1992年,丹江决定出国时,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丹江说,“那个年代,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当年舍命打美国鬼子,你们现在要去美国生活,没有道理。”

尽管父亲不太支持,但早在1986年,丹江的姐姐就先来到了芝加哥。后来,丹江的父亲因心脏病病逝。过了几个月,芝加哥的一家画店邀请丹江来芝加哥参加画展。丹江告别母亲,来到了芝加哥,怀里揣着画水彩画和云南重彩攒下的近3000美金。画展结束后,丹江就再也没有回国,一直“黑”在芝加哥。此后一直从事绘画创作,直至2005年。

从1989年开始,丹江在中国国内一直画水彩画和云南重彩。由于“中国画在美国市场的销路不好”,他逐渐改变了创作风格,从事西洋画创作,依靠画商、画店和艺术品经纪人销售作品。

刚到美国那几年,因为在美国绘画市场上根本谈不上知名度,画商每卖出一幅画,丹江拿三成,画商得七成。有时候,为了拓展知名度,丹江干脆把自己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画免费送给画商。

丹江说,“我画画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给钱,我就卖(画),我碰到过一些中国画家,很多人画得比我好,但他们卖不出去,好多人创作了一幅画,就把它当成无价之宝,只有给高价才卖。我的画,有的几百块(美金)或是几千块(美金),只要能卖出去就行。”

后来,丹江的作品逐渐拓开了美国市场,画商也愿意代理他的画,跟画商也就顺其自然五五分成。另外,一些大的画商也会把他的画再“分包”给其他小的画商出售,按协商好的比例分成。

有时,丹江也把画卖给一些画店。按照行内规矩,画店的绘画作品零售价一般是进价的三倍。丹江说,“如果我100块卖给画店,画店的售价一般是300块。在美国画画,有时候你白送给画店,人家都不要”。

芝加哥市内公共交通发达,宾馆林立,拥有良好的会议和展览设施。北美地区最大的会展场所麦考密克会展中心便坐落于此,会展行业对于芝加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每年也会举办一些较高级别的画展,举办地点通常是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位于芝加哥市中心,建于1891年,收藏了近30万件艺术品,是全球第二大印象派作品收藏地,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馆藏凡·高、莫奈和毕加索等印象派大师的多件真迹,每年吸引大量的艺术爱好者驻足欣赏。

丹江说,他本人参加的画展通常有几位画家的作品“拼成”。画展由艺术品经纪人组织,画家参展不用出费用,但如果绘画作品通过画展卖了出去,要按照画家与经纪人事先的约定分成。因此,办画展的时候,丹江既帮自己卖画,也帮别人卖画。图为美国著名油画《美国哥特式》,存放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最具标志性和诙谐性的绘画艺术品之一。《美国哥特式》与自由女神、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并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美国哥特式》的作者是格兰特·伍德(GrantWood)(1891年2月13日—1942年2月12日),这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办画展的时候我就是卖画的,不办画展的时候我是画画的。”“有时候,一些画家把画免费送给画商,但由于一幅也没有销售出去,画商就会考虑以后收不收你的画了。在美国,到处是画家,画商如果能拿着(你的作品),你就算是幸运的了。”“有的时候,人家办画展,你把画白给人家,人家都不一定要。”“我是完全跟着市场走。”

刚到美国的那一年,丹江23岁,在圈子里完全没有根基,更不用说自己是一名华裔没有合法身份的“黑”画家。“绘画圈子也有种族歧视,第一你没名,第二你是中国人。如果是中国画,用我的名字没问题。但后来我改画西洋画了。你一个中国人,画西洋画,没有人认同。所以,我当时就给自己起了个英文名,像是笔名,画一些西洋画,后来画卖得特别好。”

从1994年开始,由于创作的中国画市场越来越不景气,丹江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改画抽象画,“参加那么多画展,多看,多学,改画西洋画,后来一些客户慢慢地喜欢我的作品了,美国人、韩国人,也有中国台湾人,但中国大陆的客户比较少。”

通俗讲,抽象画比较朦胧,主要靠形状和色彩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当你欣赏一幅抽象画的时候,能有所领悟,百看不厌,每次欣赏都能发现一些新东西。不同的人,思想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但如果是写实风格,如风景画,可能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按照丹江的理解,艺术要给人带来价值,有所用途。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艺术色彩更浓,比如说华裔画家周氏兄弟的作品,比较适合艺术展;另外一种是类似他自己的作品,有点像装饰画,实用性很强,而这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来说便有市场。“在美国,好多人都自诩画家,都是为了生存,能卖就可以。我认识的好多美国艺术家也都是,在这一时间段内,他的作品有人欣赏,过一段时间,可能就过气了,艺术家和作品也有保鲜期。”

当我问他是否认识涂志伟时,丹江说:“他是画什么画的?我还真不太知道。”在芝加哥,每年都会举办几次街头的艺术家画展。丹江也参加过类似画展,认识一些圈子里的华裔朋友,但他们的作品都是中国画,“他们都不是拿画画维生,都是依靠别的手段谋生”。

丹江说,他曾经在一个街头艺术家画展上认识一位中国画家。这位画家在美国没有市场,作品根本卖不出去。但他回中国却很能“忽悠”,“称在美国某某地方举办过画展”,一些“缺乏辨识力”的艺术学院便邀请这位画家担任类似顾问的头衔,依靠从中国赚钱在美国过活。

1992年,丹江跟随着那家邀请他的画店在美国各地巡展。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丹江说,那时候很兴奋,很多人喜欢他的作品,画卖得也挺好,这促使他决定留在芝加哥,画画,卖画,赚钱,生活。

在芝加哥“黑”下来以后,丹江找了一家学校学习英文,兼职画画维生,读书期间与太太相识相爱、结婚生子。从1992年来芝加哥,直至2002年,等待了整整10年,丹江终于拿到了美国绿卡。“因为在美国只需要你不犯罪,办绿卡的时候移民局也没怎么查我,因为我也一直聘请律师帮我申请合法身份。”

有一次,丹江出差,把护照放在了朋友的画店里。画店的保险柜被小偷撬了,护照也被小偷顺走了。丹江找到了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按照要求在芝加哥当地报纸刊登了护照遗失声明,重新补办了护照。“我有其他证件能证明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但护照上的入境卡被偷走了,后来请律师帮忙,因为入境卡丢失,移民局怀疑我非法入境。”

后来,丹江找了一位很专业的律师想办法,普通人当时只需800美元就能轻松搞定绿卡,而丹江补办护照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大约2800美元。丹江说,他90%的画都卖给了犹太裔美国人,而代理律师就是他的犹太客户帮他找的,“因此没有出现要被遣返的问题”。“姜学炳,我不知道,来美国这么多年,不怎么接触中国人,主要是跟外国人打交道,除了周氏兄弟之外,我还真不认识多少同行。因为,周氏兄弟的创作风格有点抽象,我也搞过一段时间抽象画。”当我向他求证姜学炳时,丹江操着一口东北腔如是说,而他的抽象派绘画圈子以美国艺术工作者居多。

丹江的画,12×12英寸(1英寸合2.54厘米),售价一般在300美元左右,如果是客户定制,最大的尺寸有48×60英寸,能卖到5000多美元。但他的绘画作品大多是36×24英寸,售价在1500美元左右,年收入10万美元,到2005年,丹江已经画了上千幅画,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丹江说,参加画展就是要吸收别人的灵感,然后思考创作,包括绘画使用的材料。画西洋画,丹江属于“半路出家”。每次参加画展,他都会认真揣摩,然后力求出新,“我用的绘画材料尽量是别人不用的,这样的作品看起来会比较新颖,才会有市场”。“别人经常问我,这幅作品你是怎么画的,我不能告诉他。画家之间也是互相临摹,互相竞争。绘画要使用好多种染料,不同染料会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绘画时才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之前我使用普通染料,出不来这种效果,这需要自己一点点琢磨积累。”

为了扩展知名度,丹江早些年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站,因为担心新的作品被人临摹,所以只将早些年创作的作品公布在互联网上。“中国人临摹的太多了,以前是韩国人临摹,后来中国人也跟着干。”“因为我现在不画画了,但是画店还要,因此也有人临摹我的画,但他们临摹不出那种效果。完成一幅画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但实际上每一幅作品都蕴含了我十几年的积累。”“并不是你创作的时间越长,画就越值钱。有的画家画几个小时,但构思需要很长时间。之前我画画的时候,半夜灵感突然来了,担心第二天早晨忘记,平时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枕头旁边永远放一张纸和笔,灵感来了,就拿纸和笔记下来。第二天接着创作,就这样一点点积累。”

从在老家读中学开始,丹江就酷爱画画,后来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的一个艺术院校,专心学习绘画。当时,丹江比较喜欢云南重彩,开始的时候一般临摹丁绍光和蒋铁峰的画,或者自己创作。

上世纪80年代,云南重彩由丁绍光和蒋铁峰等一批云南画家研创而成。

云南重彩画以中国画的线条造型,应用西方现代绘画的斑斓色彩,使画面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画的内容多反映云南的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东西方的绘画语言,古今技法熔为一炉,使画面具有很强的透视感,给人一种梦幻神奇、似懂非懂的感觉,具有较强的美感和装饰性。

1982年,丁绍光移居美国。在经纪人的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下,丁绍光和云南重彩走向了世界。有媒体报道,80年代,在西方权贵的客厅里能有一幅中国元素的绘画是一种时尚,所以云南重彩画很快进入了西方人的视线,当时的上流社会也以收藏丁绍光的画为荣。

后来,商业化运作,高仿真印刷,使云南重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受经济利益驱使,云南不少艺术专业的人拿起画笔,开始临摹云南重彩,画商见画就收,价格压得非常低。大量仿品充斥市场,云南重彩慢慢衰落。谈起云南重彩的衰落之路,丹江有些感伤。

在中国深圳,有个以临摹画而出名的村子叫大芬村,也被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大芬村面积其实不大,占地约0.4平方公里,原住居民只有300多人,地处深圳郊区,但大芬村在油画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2005年,丹江去深圳大芬村参观,当时也是参加一个画展,“那里临摹画特厉害,我的好多画被他们临摹了。家家户户临摹画,他们卖画就跟卖布料似的。”

谈起临摹,丹江说,1995年,他们办画展时很正规,参展的都是原作,等到1998年和1999年的时候,韩国人开始临摹画并在市场上出售,“我们的原作卖到1000美元,他们的临摹画才卖到19美元。后来,中国人也跟着临摹。好多画家提出这个问题,不能让他们搅乱了市场。”“美国这边一出来原作了,中国那边就有临摹的了,中国那边一有临摹的了,原作在美国就失去市场了。所以,我从来不把新画放在网站上,就是怕他们临摹,尽管他们临摹得不会完全一样。这也是我不愿意画山水风景的原因,抽象画他们怎么临摹也出不来那种效果。”

回忆起在美国20多年的打拼经历,丹江说,“来美国这几年,我觉得特值,现在回国,反倒感觉有些不习惯了。在芝加哥这么久了,已经习惯这边的气候了,因为是北方人,喜欢芝加哥的四季分明,这边的冬天对我来说,也不太冷。不喜欢纽约,人太多,太嘈杂。”

1992年至2002年,丹江住在芝加哥市区偏北的林肯公园附近,与美国人打交道比较多。2003年,丹江在芝加哥中国城又买了一栋房子,接触的中国人慢慢多了起来。

一个偶然机会,丹江在晨练时遇到一位北京老太太,在中国城打太极拳,后来拜她为师,学习太极拳。丹江喜欢钓鱼,经常在密歇根湖畔钓鱼,也因此与我结识,成了朋友。

2012年12月,丹江在芝加哥市区北边又买了一栋房子。“中国城那边,学区、环境等各方面都不是很好,后来为了孩子,决定搬走。正好美国前几年金融危机,房价相对较低,而现在住在市中心以北的湖景(Lake view)社区,学区好,主要是为孩子上学考虑。”

湖景社区房子的原房东当时打算搬到佛罗里达去,便把这栋房子挂牌出售,售价49万美金。后来,因为卖不出去,这对老两口把房价降到39万美元。“后来,我说我给你30万现金,一开始,老两口答应了。”“我朋友说,干嘛要给现金,贷款多合算,我就决定贷款,但人家老两口有些不高兴了。我说,你要不愿意卖,我就再等等。大概过了半个月时间,老两口同意把房子卖给了我。”“买完才两个月,因为芝加哥市政府计划在那边扩建娱乐一条街,我的房子现在最少值50万美元,唯一不好的一点是房产税太高,一年要1.2万美元,地方好,税也高。在中国城,我那栋3层的房子,税才6000多美元。”

2005年,由于常年绘画,丹江的皮肤频繁出现过敏症状,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医生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绘画使用的染料导致。在医生建议下,他只好暂停绘画,尤其是不再使用含重金属成分的油彩材料作画。后来,丹江和太太有了孩子。为了家人的身体健康,丹江听从医生的建议,就此封笔。

经过多年学习和创作积累,用他的话说,“我参加过很多画展,只要别人给钱就卖”。丹江用卖画赚来的钱在芝加哥买了3套房子,划成了10个单元,仅靠租金生活也没有后顾之忧,更何况妻子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收入可观。

就靠一支画笔,丹江一家如今在芝加哥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第四节:美国梦——说远很远,说近很近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丹江用了10年时间,拿到了美国绿卡,身份由“黑”漂“白”。聊起这段经历,他经常跟我讲的一句话是,“美国梦”说远很远,说近也很近。

1985年到美国求学那一年,姜学炳45岁。相对于丹江而言,姜学炳的绿卡拿得相对容易一些。

上世纪80年代,去美国留学是一件新鲜事,也是令不少人分外羡慕的事。

当年,去美国驻中国上海总领馆面签之前,姜学炳清楚地记得,他拿了一本自己的画册,并把《解放日报》和上海《文汇报》关于他当选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的报道塞在一本画册中,递给签证官。签证官看了之后,顺利地给他签发了全日制学生签证(full time student visa)。“面签那天,出来的时候,我看到被拒签的人流着眼泪。”姜学炳回忆说,那时的美国签证远比现在难拿得多。但对于姜学炳来说,赴美签证相对容易,更难办的是护照。

出国前,上海市工艺美术设计协会(1985年2月成立,由原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与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合并组成)理事长胡铁生经常与姜学炳一起到北京开会出差。每次开会,胡铁生都会带着姜学炳,因为姜学炳擅长绘画,能应付一些场合。通过胡铁生牵线搭桥,一位领导帮他办理了护照。

到了美国以后,由于是学生签证,姜学炳不能到学校以外的地方打工,打工时也只能拿现金,不能拿支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姜学炳让朋友帮忙,让别人把支票先开给他朋友,由朋友取现之后转给自己。

但这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获得一纸绿卡是梦寐以求的,也是扎根美国最基本的前提。

1989年12月,芝加哥城市学院等几所院校举办大学生圣诞卡设计比赛。经过评选,姜学炳设计的圣诞贺卡获得了第一名。芝加哥当地媒体《芝加哥论坛报》和《太阳报》都报道了这件事。《芝加哥论坛报》当年12月19日的报道是这样写的:

对于一份简历来说,应该是不错了吧?

1981年,西德政府定制的景泰蓝钟的设计;

1976年,参与毛主席纪念堂设计;

1972年,参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下榻锦江饭店外交公寓的

内部设计;

1969年,参与北京地铁站的美术设计。

在日本东京、北京和亚特兰大举办过画展。

……

现在,在简历上,姜学炳可以再增添一项——在芝加哥城市学院圣诞贺卡设计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奖金100美元……城市学院授予他的100美元奖金,比他参与设计的毛泽东纪念堂和北京地铁站的酬劳整整多了100美元。这可能是他为什么来这里(选择来美国)的原因。

……

享有国际知名度的姜学炳获得了100美元奖金,他需要这100美元。

他几乎承担不起杜鲁门学院的学费,由于持有的是全日制学生签证,所以他不能从事兼职。他需要工作赚钱,使他能够待在学校继续学习,但他却不能从事工作,因为美国政府(签证)要求他只能待在学校里。政府部门肯定也是这样想的。姜学炳1989年设计的圣诞贺卡

姜学炳回忆说,没过几天,他收到了芝加哥移民局办公室打来的电话。

姜学炳说:“我被吓了一跳。移民官说,明天下午两点半,你有没有时间到办公室来一下?”“可以。”

第二天,姜学炳如约来到移民局办公室。他回忆说:“当时,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很紧张,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移民局部门要把我递解出境?”

到办公室以后,一位漂亮的女士走出来,“Are you Mr.Jiang?”

“Yes.”

“Come on sit down please,you want coffee or tea?”“咖啡,还是茶?我想今天应该不是递解出境了,”姜学炳笑着说。这位女士告诉他,等一会,移民官要跟他面谈。

姜学炳后来意识到,在他获得绿卡这件事上,芝加哥的当地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移民官跟他面谈之后,在姜学炳的护照上盖上了一个章。这一天,姜学炳拿到了心仪已久的美国绿卡(临时绿卡)。

随后,移民官又询问姜学炳有什么要求。“我说我太太还在中国,他说没有问题,后来他打电话给美国驻中国上海总领馆,协助我太太办理赴美签证。”“我太太接到电话时,也很紧张,以为是我在美国出什么事了。”姜学炳说。

大概过了一两个月,姜学炳收到了移民局给他邮寄来的正式绿卡。1990年,远在上海的妻子和儿女先后来到美国,一家人终于在芝加哥团聚了,“我太太很高兴,她自己跑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申请签证,被拒多次,这次领事馆主动给她打电话”。

现在回忆起来,姜学炳说,移民局将他视为“杰出人才”,给他发了绿卡。直至现在,美国也很重视吸纳全球各地的“杰出人才”移民美国,而“杰出人才”移民在“职业移民”(Employment-based Immigration)类别中属于第一优先。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简称移民局)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杰出人才涵盖科学、艺术、教育、商业和体育五大类。在艺术领域内,画家、书法家、舞蹈家、音乐家、音乐指挥家、歌唱家、歌星、影星、名模、电视主持、影视导演、编辑师、动画设计师等都包括在内。

移民局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3年9月10日),杰出人才移民(EB-1A)属于美国移民法规定的以雇佣为基础的职业移民五个类别中的第一优先类别,占美国每财年(10月1日至来年9月30日)全球职业移民签证配额14万的28.6%,即40040个移民签证。“杰出人才”不需要有美国雇主,不需要在美国投资,不需要办理劳工证,不受学历和年龄限制,申请后也不需要排期,是艺术、体育、教育、科技和商业等领域成功人士移民美国的最佳选择,并且一个人申请获得批准,全家可以移民美国。

申请过程中,如果申请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普利策奖、奥斯卡奖或者是奥运会奖牌等国际大奖,则自然而然能证明你的“杰出”。但如果申请人没有获得过这些奖项,则要满足美国移民法10条规定中的3条,才可以申请。以下是移民法10条相关规定,需要申请者提供相关的证据予以证明:

1.申请人获得过比全国范围或世界范围认可程度稍低一点的奖项(Evidence of receipt of lesser nationally or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prizes or awards for excellence);

2.申请人具有专业协会的会员资格。入会条件必须是取得杰出成就,并且该成就要由同领域国内国际的专家认可(Evidence of your membership in associations in the field which dem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of their members);

3.申请人的成就曾经被专业报刊或其他主要媒体报道(Evidence of published material about you in professional or major trade publications or other major media);

4.申请人曾经担任过评审或评审团成员,评判过同领域内其他人的工作(Evidence that you have been asked to judge the work of others,either individually or on a panel);

5.申请人在本领域(包括科技、学术、艺术、体育和商业)做出过原创性的重大贡献(Evidence of your original scientific,scholarly,artistic,athletic,or business-related contributions of major significance to the field);

6.申请人在本领域内的专业刊物或其他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Evidence of your authorship of scholarly articles in professional or major trade publications or other major media);

7.申请人的作品在艺术展览会上展示过(Evidence that your work has been displayed at artistic exhibitions or showcases);

8 .申请人在其领域内的知名机构中担任领导或重要职务(Evidence of your performance of a leading or critical role in distinguished organizations);

9.申请人享有高于同行业其他人的薪水或酬劳(Evidence that you command a high salary or other significantly high remuneration in relation to others in the field);

10.申请人如果是表演艺术家,需要证明取得过商业成功(Evidence of your commercial successes in the performing arts)。

除杰出人才(EB1-A)外,职业移民第一优先类别签证还包括另外两小类,分别是: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移民(EB1-B)和跨国公司经理或高管移民(EB1-C)。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移民也必须要满足移民局规定的相关条款(6条中的至少2条),并且要提供今后在美国有雇主的证明。

如果是跨国公司经理或高管移民(EB1-C),必须是受聘于美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