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少吃药 食疗是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9 02:04:01

点击下载

作者:石晶明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病少吃药 食疗是王道

小病少吃药 食疗是王道试读:

前言

食疗药膳是神农尝百草以来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食疗药膳很巧妙地将中药和饮食结合起来,智慧地迎合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给人类健康提供保障。而且药膳选材广泛,凡是日常饮食所用的五谷杂粮,比如豆类、谷类、瓜果类、蔬菜类以及动物类等,都可以作为食疗药膳的材料。疗法简单,取材容易,省心省力,省钱省时,一举多得!

本书是一本居家保健与养生的指导性读物。针对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日常保健、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常见性疾病,采用中医辨证方法,精心挑选了行之有效的食疗药膳方,内容丰富全面。

孙思邈曾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生存。”同样,西方圣医希波克拉底也说:“你的食物,就是你的医药。”健康是生活的基石,把握健康从这里开始!第一章食疗养生一点通

防病健体对现代人来说,不再是熬煮一锅又黑又苦的药汁,而是要将食补药材融入日常三餐之中,成为饮食的一部分。这样,既可通过正常的饮食达到自然滋补之效,避免摄取过多的食物和营养,同时也可针对个人体质的需要进行调理,以改变体质,强健体魄,避免疾病入侵,维护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正常。药食同源,吃出健康吃对食物可以防病治病

中医里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即许多食物本身就有药用价值,属于药食两用之品。所以,饮食调养与服药治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学会正确地调配饮食,学习在饮食中加入一些药性平缓或药食两用的药物,对身体健康,修养身体来说,有比服药更加普遍的意义。

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性能作用或多或少地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这种影响作用就变得非常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食物并不亚于中药的作用。因此坚持正确合理地调配饮食,会起到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生活中食疗材料随手可得

在我国中药学的奠基之作《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365味药物,其中枸杞子、五味子、地黄、薏米、茯苓、生姜、当归、杏仁、核桃、莲子、蜂蜜、桂圆、百合等,均为药食两宜之物,常常作为食疗或制作药膳的原料,也是厨房必备的食材。

中医学著名的药典《本草纲目》更是提供了丰富的食疗材料,仅谷、菜、果3部就收有300多种,其中专门列有饮食禁忌、服药禁忌等。例如,我们常吃的香菜,入肺、脾经,具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等功效;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的功效。至于各种蔬菜、水果、油盐酱醋、五禽六畜,无不具有明确的性、味、归经、功效和主治。食物的“四性”

温、热、寒、凉是中药的四种药性,称为“四性”,食物也具有“温、热、寒、凉”四种不同的性质。食疗、药膳都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症状加以选用,即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食物的“五味”“五味”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这是药食的五种基本滋味。这五种药味各有不同的作用。食物的“五色”“五色”就是以食材或药材表面所呈现的颜色来分类,依序分为:红、黄、绿、白、黑。五色对应五脏,只要均衡地食用这五种颜色的食材或药材,就能平衡滋养五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与自愈力、延年益寿。配伍得当,效果倍增

在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单独使用一种食物来营养或进补的情况是很少的。为了增强食物的功效和可食性,常常会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食用,这种搭配关系,称为食物的配伍。不过,食物之间或食物与中药的配伍,种类不宜太多,且应避免不合理的组合,减少食物或中药的某些不良反应。“十八反”和“十九畏”

药物在与食物配伍、炮制和应用时都需要遵循中医理论,使它们之间的作用互相补充、协调,否则就会出现差错或影响效果。

药膳的药物配伍,应遵循中药学理论,一般参考“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药物与食物配伍的一般原则

用发汗药应禁生冷,调理脾胃的药禁油腻,消肿理气药禁豆类,止咳平喘药禁鱼腥,止泻药禁瓜果。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百合、苍术;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鲫鱼反厚朴,忌麦冬;猪血忌地黄、何首乌;猪心忌吴茱萸;鲤鱼忌朱砂;雀肉忌白术、李子;葱忌常山、地黄、何首乌、蜂蜜;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土茯苓、威灵仙忌茶等。中医配伍的优越性

配伍的结果是食物之间或食物与中药之间,由于互相影响而使其原有的功能有所改变。在多数情况下,食物通过配伍后,由于增加了食疗原料的种类,不仅可增强原有的功能,而且还可产生新的功能。它比用单一的食物有更大的食疗价值和较宽的应用范围,这是配伍的优越性。

如具有补脾利水功能的鲤鱼、红小豆,相互配伍后,补脾利水的功能大为增强,同时二者所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等营养素也1可起到互补作用;清热解毒、利咽的橄榄与清泻肺胃之热的白萝卜配伍,能增强清热解毒、利咽的功能;温补气血的羊肉与补血益肝的当归配伍,能增强补血益肝的功能;补益肺气的人参与补肺肾、定喘的蛤蚧配伍,能增强补气定喘的功能;宁心安神的茯苓与养心安神的酸枣仁配伍,能增强养心安神的功能;清热生津的芦根与养阴生津的麦冬配伍,能增强养阴生津的功能;清肝明目的菊花与补肝明目的枸杞子配伍,能增强补肝明目的功能。

这里应当指出,辅助性食物或佐料在某些膳食中的功能应作具体分析。如在凉性蔬菜中加生姜、葱、花椒、辣椒之类辛温性食物做佐料,其用量很小。因此,不能认为用了这样的佐料,就减弱了蔬菜寒凉清热等功能,是相恶的配伍。实际上,它们主要是起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选对中医药,还应忌口

病人忌口也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之谈。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病忌食某类食物,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

另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辣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食物;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蒜、蟹、鸡蛋等发风动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食物;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寒凉食物当忌之;凡有失血、痔疮等症及孕妇忌食慈姑、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期间则禁用破血通经、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药物与食物之间的配伍得当,营养效果加倍。食疗重在养与防

在防病、治病过程中,应正确对待药膳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与药物都很重要,不能相互代替。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却占据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慢性病、老年病,还有部分妇科、儿科疾病,往往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得到保养、调理与治疗。饮食须有节

节制饮食的要点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宜恰当合理,进食量不宜过饱,每餐所进肉食不宜品类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故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无令饱;先渴而饮,饮勿过冷。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所谓“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良好饮食习惯乃健康之本

古人认为,早餐宜早,早晨起床后1小时内进食为宜;晚餐不宜太晚,一般睡前2小时不宜进食;长期吃夜宵更会损害身体。

食宜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宜善于选食,对生冷、油腻、荤腥、香燥炙炒、浓醇厚味等食物更要少进;宜清淡饮食,忌肥甘厚味,忌过咸;食宜暖,但暖亦不可太烫,以热不灼唇,冷不冰齿为宜;食宜熟软,坚硬或筋韧、半熟之品多难消化。此外,忌勉强进食,忌怒后进食,注意餐后保健。

如此,长期做到顾护中气(即脾胃生发的功能)而恰当地食养,则多可祛病长寿。合理搭配,平衡膳食

通过搭配,使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配合适当,互相保持平衡而不过高或过低,完全符合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日常膳食营养强调的是合理,是平衡膳食,而不是一般所说的营养丰富。因为丰富而不平衡的膳食,其营养并不适合人体的需要,往往还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如体重超常或肥胖、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都与膳食不平衡所致的某些营养失调有关。而膳食品种单调或短缺,又可造成由营养缺乏所致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和维生素A缺乏等症。在进行食疗时,尤其是长期食用某种食疗膳食时,无论是否随三餐食用,都要从总体上考虑膳食的合理性。饮食宜细嚼慢咽,利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固后天之本,治未病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宜通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中医把人体的理想健康状态称为“阴阳平衡”或“阴平阳秘”。各种中医疗法在治疗未病、使身体趋于阴阳平衡状态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食疗成了“治未病”的基本手段之一。

食疗应用于治未病,尤其是对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亚健康和慢性病缓解期的患者、小儿和老年人有极大的优势。由于这些未病者多有脾胃运化功能差、脏腑虚弱、气血耗损等表现,所以先从饮食调治往往易于接受,患者能长期坚持,其效能虽缓但可治本。但是,如果确已发病,也不要迷信或夸大食养的作用而贻误治疗。“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需要通过摄养脏腑,颐养正气,来达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调养脏腑以饮食养生为先。

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益者,不足以存生也”。中医还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神补。”也就是强调食补、动补、神补多管齐下,注重食养的同时,还应适度运动、调节情志,才能强身健体,有效地提高生命的活力和抗病能力,使疾病望而却步,延缓衰老。药材用于饮食中,可作为治未病,养生的选择。用对食疗才能补元气

中医认为,对处于“未病”状态的人应该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未病时,虽然有体虚、乏力、畏寒等表现,却无法通过医学检查发现异常。看似健康,元气充沛,但并非没有隐忧。如某些体格结实有力、新陈代谢易亢进的未病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极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疾病。未病的药膳要根据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体征等进行合理选择。儿童应特殊对待

一般来说,小儿饮食应多样化,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搭配,发育健康的孩子不必服用药膳。注重食养,应认识到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又喜食冷饮,且不知节制,更易损伤脾胃而致消化不良。因此要注意保护脾胃,可用白术、扁豆、红枣煮粥,也可用山药蒸熟蘸糖当点心吃,常食有良好的健脾作用。

人参、桂圆等滋腻之品不适合小儿食用,特别是含激素的补品更不宜服用,以免发生性早熟。老人食补应审慎

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不能盲目进补。如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体内多有瘀血和痰浊等一些应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尽管他们有心慌、面白、肢冷、气短、乏力等表现,但他们的“虚”是因为体内先有瘀与痰这些病理产物,造成气血流通受阻,从而导致的正气虚衰。

正确的方法是祛瘀化痰,清除这些致病因子,而后才可达到气通血活、恢复脏腑正常功能的目的。但一定要掌握体质、症状、季节的变化,审慎用药,绝不可滥用参、茸进补。常见的老年气虚血瘀证,可采用黄芪、丹参、生姜、红枣煮粥常服,从气血调理入手,缓缓收功。男女有别,食疗方法亦不同

女性月经不调或是想美容养颜,可以多服药膳滋补。传统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注重从肝经的气血来调治妇科疾病,用气血理论治疗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更年期综合征、面部黄褐斑等均有很好的效果。比如青春期女性的痛经,以寒凝血瘀者居多,可用当归、川芎、红糖、老姜煮粥,在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服至月经来潮第2天,连服3个月经周期,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男子而言,随着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的增加,以及社会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阳痿、早泄、性机能下降,甚至不育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时间,服用鹿茸、人参、牛鞭制作的壮阳药膳成为首选;中年白领也是肾虚必吃“六味地黄丸”。其实这样仅仅以补肾为主,其疗效并不尽如人意。而采用疏泄肝经气血、调达患者情志的方法却很有效。人参等滋补品为大补之物,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不宜食用。四季食疗,春夏秋冬应区别对待

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可选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薄荷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以生津消暑。

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川贝、百合、银耳、蜂蜜、秋梨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可润燥祛风。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山药、人参、鹿茸、当归、羊肉、乌鸡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温阳驱寒,使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总之,一年四季,不论何时,都必须重视保养脾胃之气。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喝粥是老人与小孩食养的主要方法。常喝粥可以补养脾胃,粥品因烹制方法得当,往往有药效直接、药力持久之功,非常适宜老人、小孩和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同样是喝粥,小儿宜选用甜粥或淡咸味的米粥、面粥、菜粥、乳粥、果仁粥、肉粥、海鲜粥等,老人则宜选用咸味的米粥、面粥、菜粥、海鲜粥等。脾胃虚弱的人宜常喝花生红枣粥。药膳制作重宜忌

药膳是由药物、食物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药膳的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在选料、烹调和成品质量要求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材料的选择

自制药膳在选料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卫生,尽量选择产地优良、品质新鲜、应季应时的材料,如浙江的杭菊、山东的金银花、河南的山药等。

其次,要考虑材料的药性和药味,尽量选择“药味轻、偏性小”,易于加工的材料,以适合服用者对口感的要求。如果没有把握,可以先少量制作,并分别尝试用盐、糖(或蜂蜜)、醋、辣椒等调味,以便制作出可口的菜肴。烹调方法

制作药膳的材料需要进行前加工,如禽、鱼等生鲜活体需要宰杀、净膛、清洗、去杂;畜肉类需要用刀切成丝、片、块等,有些需要用调料腌制;禽、畜肉要用沸水焯烫,以去除血污及腥膻之味;鲜药及蔬菜需要择洗、切段,有些需要在沸水中焯烫;中药饮片需要清洗,最好浸泡30分钟后再制作药膳,以利于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异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服食时去除药渣。也可先将中药煎煮,滤取药汁、去渣,再加入食物中。还可将药材烘干、研磨成粉,或打碎成浆,掺入食物中食用。烹调时火候的掌握

质老形大、药性不易溶出挥发的材料,如各种补益类的药材,应长时间慢火烹制,使有效成分最大限度地溶出,如人参鸡、虫草煲鸭汤等。质嫩形小的材料应短时间大火烹制,如杜仲腰花、生煸枸杞子等。

在烹制由不同质地材料组成的同一菜肴时,质地老韧难熟的材料应先投放,而质地细嫩易熟或含挥发性油的材料应后投。需要先煎的药物,煎15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后煎的,在关火15分钟前再入锅为宜。而浓煎的以最后剩下不足一碗汤汁为宜。

根据材料的规格、形状及数量灵活掌握火候。加工成细丝薄片的材料若要达到鲜嫩的口感,应大火快炒或大火焯烫至熟后拌食;而加工成厚片、粗丝、块或量多的材料则需较长时间加热。

根据菜肴的风味特点掌握火候。清蒸类菜肴,肉断生即可。但对一些汁浓的菜肴和补益汤类,则要求火候十足,不得取巧。药膳的调味应做到:其中药味“食之味淡,回味悠长”。本身有腥膻的材料可通过焯烫、煸炒(将材料投入少量热油中快速加热炒熟)、码味(用料酒、酱油、醋、生姜、葱、蒜或香料等调味品腌制)等方法去除异味。一般材料则应保持其本身的鲜美味道,清淡调味即可,做熟后加适量盐、胡椒粉、香油或糖、蜂蜜等。

药膳的烹调方法有:炖、焖、煨、煮、熬、炒、卤、炸、烧、烤、煎等。

※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食用时除了根据人群、季节不同灵活处理外,还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否则不但达不到治病效果,还会损害健康。

※ 因证用膳: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红枣、花生等补血食物,阴虚的病人多食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膳,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 因地而异: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制药膳的选料非常重要,卫生、产地、品质等都需考虑。第二章食疗调养慢性病

食物是人类最好的药品,尤其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食物的调养作用要比药物更加有效。人体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而食物是机体免疫力最有力的保护者。用食疗调养慢性病,让疾病慢慢消失。高血压

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的概念,在中医中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它主要是由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减退、经络阻滞等原因所致。

不同症状表现

痰浊中阻眩晕头痛、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体倦嗜睡。

肝阳上亢头晕胀痛、烦躁易怒、目眩耳鸣、面赤生火。

肝肾阴虚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心悸乏力。

阴阳两虚头昏眼花、心悸气短、腰膝无力、夜尿频多、面部或下肢水肿。

饮食宜忌

应控制热量,控制主食及脂肪摄入量,少食或不食甜点、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品;控制食盐,少吃酱菜、腊肉等盐腌食品;控制动物性油脂摄入,少吃动物脑、鱼子、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

推荐食材

应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牛奶、酸奶、芝麻酱、小米、荞麦面、豆类及豆制品,这些食物含钾、钙、镁丰富而含钠低,有保护心血管和降压作用,可多吃。特效食疗方

醋泡花生仁

材料 生花生仁、醋各适量。

做法 生花生仁浸入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

功效 有明显的预防血压升高的作用。

芹菜粳米粥

材料 连根芹菜120克,粳米150克,盐适量。

做法 芹菜洗净,切碎;粳米淘净。二者同煮为粥,再加适量盐,搅匀即成。

功效 适用于预防高血压或治疗早期高血压。此粥可降低胆固醇及血压,适宜高血压患者食用。痰浊中阻——化痰降浊

这里痰浊中阻所指的痰,为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如血液中过高的脂肪、胆固醇等物质。如果它们在体内大量沉积,就容易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等。中医治疗时,常以化痰降浊为主,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荠菜车前草汤

材料 荠菜、车前草各15克。

做法 将荠菜、车前草均洗净,切碎,加水煎服。

功效 车前草可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此汤辅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车前草出自《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说它可“通癃闭,止疼痛,利小便,除湿痹”,对高血压亦有效。

鲜葫芦汁

材料 鲜葫芦、蜂蜜各适量。

做法 将鲜葫芦洗净,捣烂,绞取其汁水,以蜂蜜调匀。每次服用半杯至一杯,每日2次。

功效 葫芦可利尿、消肿、散结。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胀。

芹菜红枣汤

材料 鲜芹菜(下段茎)60克,红枣10个。

做法 芹菜洗净切段,和红枣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服。日服2次,连服1月。

功效 此汤和血、清热,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

绿豆猪胆汁

材料 绿豆60克,猪苦胆6个。

做法 将绿豆与猪苦胆和匀晒干研末,温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3克。

功效 可清热化痰、祛火、平肝,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桃仁粥

材料 桃仁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先将桃仁捣成泥,加水研汁去渣;粳米洗净,浸泡30分钟。将粳米、桃仁汁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同煮为稀粥。每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

功效 可化瘀止痛、活血通经。桃仁粥中加入红糖,活血通经效果亦佳。肝阳上亢——清肝泻火

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在肝,因为肝主疏泄。正常情况下体内阴阳平衡,气机升降有度;若肝气上升过度,肝阳挟血上涌,则可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至眩晕震颤、跌仆昏倒等异常;由于气属阳,气有余便是火,故中医称其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逆”,应施以平肝潜阳、清肝泻火之法,进行调整。

白芍杜仲汤

材料 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各15克,生黄芩6克。

做法 将生白芍、生杜仲、夏枯草放入锅内加水煎半小时,再放入生黄芩,继续煎5分钟。

功效 此汤适用于单纯性高血压头晕。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白芍养血柔肝,炒用则补血敛阴,生用则平肝抑阳。

柿漆牛奶饮

材料 柿漆(即未成熟柿子榨汁)30毫升,牛奶1大碗。

做法 牛奶大火煮沸,倒入柿漆,分3次服用。

功效 清热降压,适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可预防脑卒中。

芹菜蜂蜜汁

材料 新鲜芹菜(选用棵型粗大者)、蜂蜜各适量。

做法 芹菜洗净榨取汁液,加入适量蜂蜜搅匀。日服3次,每次40毫升。

功效 平肝清热,祛风利湿。治疗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面红目赤。

莲心茶

材料 莲心两三克。

做法 以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功效 可清热、固精、安神、强心、止血,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脑胀、心悸失眠等。

枸杞茶

材料 枸杞子10克。

做法 枸杞子用开水冲泡,饭后当茶喝,每日3次,连服10日。

功效 补肝益肾,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果。方便易做,随时可以饮用,有明显的降压效果。肝肾阴虚——滋养肝肾

中医称:肝藏血,肾藏精,精血还可互化,故古人称“肝肾同源”。再者,五行中肾为水、肝为木,肾为母、肝为子,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淡菜拌皮蛋

材料 淡菜15克,皮蛋2个,酱油、香油、蒜、醋各适量。

做法 小火将淡菜焙干,研成细末;皮蛋去皮切成块状,放于盘中,撒上淡菜末,加酱油、香油、蒜、醋,拌食即成。

功效 淡菜可补肝肾、益精血。此菜能润肺、降血压。

何首乌红枣粥

材料 何首乌60克,粳米100克,红枣5个,冰糖适量。

做法 何首乌加水煎浓汁,去渣后加粳米、红枣、冰糖同煮为粥,早晚均可食用。

功效 可补肝肾、益精血。《本草纲目》中讲何首乌性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阴阳两虚——滋阴壮阳

肾乃先天之本,阴阳之根,故肾中阴阳互感互生,相互依存。当疾病较为严重时,就有可能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出现阴阳两虚。

海参干贝汤

材料 海参2条,干贝2个,海带、夏枯草各20克,葱、姜各适量。

做法 海参、干贝浸泡一夜;海带洗净切丝;夏枯草煎取汁液。将海参、干贝、海带放入锅内,加入生姜、葱炖汤,将水炖至一半时,倒入夏枯草汁液,稍煮即可。

功效 养阴润燥、降血压。适合体型偏瘦的高血压患者。

紫菜降压五味汤

材料 紫菜1块,芹菜半棵,西红柿1个,荸荠10个,洋葱半个,盐适量。

做法 将材料均洗净,芹菜切段,西红柿切片,荸荠切块,洋葱切丝。将紫菜、芹菜、西红柿、荸荠、洋葱放入锅内加水同煮为汤,加盐调味食用。

功效 可滋阴、平肝、降血压。高脂血症

随着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增加,以及运动量的减少,人体血液中过多的“脂肪”不能被代谢或消耗,就会导致高脂血症的出现。

不同症状表现

痰湿内阻多见于肥胖者、经常头晕胀痛、身沉肢重、乏力倦怠。

脾肾阳虚多形体肥胖、形神衰退、常头昏头晕、耳鸣、齿松、腰膝酸软、形寒怕冷、手足欠温。

肝肾阴虚多见于中年以上形体并不丰腴者、常眩晕、耳鸣、头痛、腰膝酸软、健忘难寐。

肝胆郁滞平素性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伴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嗳气、泛酸苦水。

饮食宜忌

应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忌食肥肉、猪油、黄油等,忌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脑、蛋黄、鱼子等。甘油三酯高的患者应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推荐食材

山楂、海藻、玉米、香蕉、大蒜、白萝卜、鲜荷叶、白菜、冬瓜、山药、百合、菠菜、紫菜、韭菜、莲子、薏米、苹果、枸杞子、何首乌、菊花、陈皮、甘草等。特效食疗方

山楂排骨汤

材料 山楂30克,芹菜叶10克,猪排骨150克,盐适量。

做法 猪排骨洗净,剁成块;山楂洗净,水煎取汁;芹菜叶洗净。先将排骨加山楂汁小火炖至酥烂,然后放入芹菜叶烧煮,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 山楂可消积化滞,芹菜可清热除烦,二者与排骨搭配能预防高脂血症。

海带瘦肉粥

材料 海带15克,粳米100克,猪瘦肉50克,芹菜、盐适量。

做法 海带洗净,切碎;粳米洗净,浸泡30分钟;猪瘦肉洗净,切小块;芹菜切碎。将海带、粳米、猪瘦肉、芹菜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熬煮成粥,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 海带可消痰软坚、泄热利水、祛脂降压。此粥可预防高脂血症。粥里还可以滴入一滴柠檬汁。痰湿内阻——健脾燥湿,化痰降脂

中医认为,造成痰湿内阻最重要的原因是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主运化和升发,不仅要消化吸收各种营养,还要将其输送散布于全身,若脾的运化及转输功能失调,津液不得输送散布,便会形成痰湿,出现形体肥胖、胸脘痞闷、神倦懒动、大便溏软、小便不利等症,此时应健脾燥湿、化痰降脂。

山楂茶饮

材料 山楂20克,茶叶5克。

做法 将山楂洗净水煮取汁,趁热加入茶叶,闷泡片刻,即可饮用。

功效 可消食化积、散瘀行滞。适用于痰湿内阻型高脂血症者。

山楂核桃饮

材料 核桃粉150克,山楂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山楂洗净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后去渣,加白糖搅拌至溶化,倒入核桃粉搅匀煮沸即可。

功效 可补肾润肠、消食积、散瘀血。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症。

软坚降脂茶

材料 鲜山楂250克,菊花50克,香蕉皮100克,陈皮30克。

做法 山楂去核切片,香蕉皮、陈皮均洗净切丝,菊花拣净杂质。将以上材料混合,放通风处干燥,每次取30克,泡水代茶饮。

功效 此茶可益气软坚、减肥消脂、活血化瘀。

绞股蓝银杏饮

材料 绞股蓝20克,银杏叶30克。

做法 将绞股蓝、银杏叶加水煎煮成汁。当茶饮用,分次温服,当日服完。

功效 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主治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对血脂增高伴有动脉硬化肥胖症、肝病者尤为适宜。

山楂荷叶泽泻饮

材料 山楂15克,荷叶12克,泽泻10克。

做法 山楂、荷叶、泽泻均切细,加水煎或以沸水冲泡,取浓汁代茶饮,每日1剂。

功效 消脂、降压,适用于高脂血症。不喜欢太酸的人可放适量白糖。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化浊降脂

水液为阴,须依靠阳气的推动、蒸腾、升化才可正常运行。脾气运化水谷精微,升腾输送散布全身,肾阳通达膀胱助水气化,将尿液排泄而出。

月见草汤

材料 月见草10克。

做法 月见草加水煎煮,取汁服用。每日1剂,连服一两周。

功效 可调节血液中的脂类,对高胆固醇、高脂血症引起的冠状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有缓解作用。

决明子茶

材料 决明子15克。

做法 将决明子放入杯中,沸水冲泡。当茶饮用。

功效 可清肝降脂、明目润肠。主治高脂血症伴有眩晕、头痛、视力减退、大便干结等症。肝肾阴虚——滋补肝肾,养阴降脂

体内如果肝肾阴虚、火热炽盛,水液就易为火热所灼,郁而化痰。对于这类患者,可通过滋补肝肾、养阴降脂来调理。

山楂何首乌黑槐汤

材料 山楂15克,生何首乌、黑槐各10克。

做法 将山楂、生何首乌、黑槐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取汁,每天一剂,早中晚分3次服用。

功效 山楂、何首乌可降血脂,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患者。

女贞子蜂蜜饮

材料 女贞子20克,蜂蜜30克。

做法 先将女贞子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煎煮约3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蜂蜜饮用即可。

功效 女贞子能补肝肾、乌须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患者。肝胆郁滞——疏肝解郁,利胆降脂

胆汁的主要功能就是消化脂肪,它储存于胆囊,来之于肝,并依赖肝气的疏泄才能正常工作。因而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时,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代谢,阻碍食物中油脂的消化吸收。这时不仅可出现胁下胀满疼痛、食欲缺乏、口苦等不适,而且还会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的紊乱,引发血脂异常。要想利胆降脂,首先得舒肝理气。

百合芦笋汤

材料 百合50克,芦笋250克,料酒、盐、清汤各适量。

做法 百合发好洗净;芦笋洗净切段;锅中加清汤,放入百合、芦笋,加热几分钟,加料酒、盐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 此汤可降脂、降压,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动脉硬化。

芹菜红枣饮

材料 芹菜根50克,红枣10个。

做法 芹菜根洗净,捣烂,和红枣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饮汤吃枣,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15天。

功效 平肝清热。适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菊花决明子粳米粥

材料 决明子15克,粳米100克,白菊花1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煎取汁,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冰糖即成。

功效 白菊花可清肝明目,配合决明子煮粥食用,最适合肝热型的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者。煮此粥时应先将决明子炒至微黄,再与白菊花同煎取汁。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形成是由于身体阴虚,加上长期过食甘肥食物及醇酒厚味,劳逸过度,情志失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进而使得积热内蕴,化燥伤津。

不同症状表现

肺热津伤以口渴多饮为主,伴有口干舌燥,随饮随渴,尿频量多。

阴阳两虚尿频量多且混浊如脂膏,同时伴有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形体消瘦、四肢欠温、面容憔悴。

胃热炽盛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燥结。

肾阴亏损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皮肤瘙痒。

饮食宜忌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减少碳水化合物(主食)的摄入量,可采取骤减或递减的方法;同时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蔬菜的含糖量较低,富含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适当多食可缓解因主食减少而导致的饥饿感。

推荐食材

苦瓜、南瓜、苦荞、山药、莲子、枸杞子、人参、肉桂、女贞子、西洋参、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北沙参、麦冬、玉竹、地骨皮、生地黄、葛根、银耳等。特效食疗方

猪肚豆豉汤

材料 猪肚1个,豆豉、面粉、葱白、盐各适量。

做法 猪肚用面粉揉搓,冲洗干净,切段。将猪肚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熟,加葱白、豆豉、盐即成。空腹饮汤,吃猪肚。

功效 可治虚劳羸弱、消渴。

醋蛋饮

材料 鸡蛋2个,醋适量,蜂蜜适量。

做法 将鸡蛋洗净后放入广口玻璃瓶中,倒入醋,密封48小时,待蛋壳软化,仅剩薄蛋皮包着涨大了的鸡蛋时,启封,用筷子将蛋皮挑破,将蛋清、蛋黄与醋搅匀,再放置24小时,加蜂蜜充分搅拌,清晨空腹时服用。分5~7天服完。

功效 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盛鸡蛋的容器不可沾上水或油。肺热伤津——清热润肺,生津化痰

肺不仅主气,还是水之上源,它就如同人体中长江、黄河各大水系(血管)的源头;它喜清净,喜润恶燥厌痰,如果肺热炙盛,就会伤津耗气,造成津液代谢运输过程的异常,而水液代谢的紊乱,又会引发痰湿,此时化痰祛湿就必须从源头开始,清肺热、润肺阴、生津液。

天花粉瓜皮汁

材料 西瓜皮、冬瓜皮各20克,天花粉10克。

做法 将西瓜皮、冬瓜皮、天花粉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小火熬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

功效 清热养阴、润燥。

山药蚌肉汤

材料 山药60克,蚌肉90克,玉米须、红枣、盐各适量。

做法 蚌肉去壳洗净,切成块状;红枣洗净,去核。将山药、蚌肉、玉米须、红枣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煮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 利水消肿,治糖尿病消渴症。

泥鳅荷叶散

材料 泥鳅2条,干荷叶适量。

做法 将泥鳅放在清水中浸泡2天,使其吐净泥沙,去头尾,洗净。将泥鳅与荷叶焙干研末,凉开水送服,即可。

功效 泥鳅可治消渴,适用于糖尿病。

菊花粳米粥

材料 菊花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菊花烘干研成末。将粳米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粥,调入菊花末,稍煮即可。

功效 适用于糖尿病所引起的视物昏花。

白茅根茶

材料 白茅根15克。

做法 将白茅根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取汁。每日1剂,连服10日。

功效 白茅根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适用于糖尿病烦渴症。白茅根茶适宜春季饮用,有助于降火除烦。阴阳两虚——温阳滋阴,补肾降脂

肾中藏有阴阳二气,阴者精血津液,阳者命门相火,二者相互协调,才能维持人体水液的运化和排泄功能,令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从二便排泄而出。如果肾中阴阳两虚,就会化生痰湿,危及健康。中医常说,治病必求于本,人体之本就在肾,而滋阴壮阳、培补肾元也可起到化痰降脂的作用。

山药黄芪炖母鸡

材料 黄芪、山药各30克,母鸡1只,红枣、枸杞子、料酒、酱油各适量。

做法 山药洗净,去皮,切片;母鸡去内脏,收拾干净;红枣洗净。将母鸡、黄芪、红枣、枸杞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烹入料酒、酱油,煮到八成熟,再加入山药煮烂,拣出黄芪,即可食用。

功效 补肾滋阴、益肝明目,适合糖尿病并发眼部疾病的患者。

葛根粳米粥

材料 葛根粉15克,粳米150克。

做法 粳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六成熟,加葛根粉,熬煮成粥即可。

功效 葛根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降血脂作用,所含葛根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此粥适用于阴虚型糖尿病患者。

黄精生地天花粉

材料 黄精、黄芪、太子参、生地黄各9克,天花粉6克。

做法 将以上材料共研为末,温水冲服。

功效 黄精为补气益阴之品,其性平和,古人认为久食能“轻身如飞”。与黄芪、太子参等搭配,适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证。

山药粳米粥

材料 山药60克,粳米100克,酥油适量。

做法 山药洗净,去皮,小火煮烂后捣成糊;粳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炒锅中放入酥油,加入山药糊翻炒,使之凝结,然后盛出晾凉并揉碎;锅中放入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煮熟后加入炒好的山药粉,搅匀即可。

功效 润肺健脾、益气固肾。去除山药皮时,要戴上手套,以免沾到黏液引发过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