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业企业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1 07:27:00

点击下载

作者:朱克江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科技创业企业管理

科技创业企业管理试读:

前言

2006年底,因筹办“2007年南京大学商学院MBA新年论坛(主题:创新创业与中国经济)”,我与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开始接触,了解到我省通过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软件园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很好地推动了科技企业的创业和发展,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无锡尚德、南大苏富特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在科技企业创业服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是鉴于我省科技企业创业服务有着多年的成功经验,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当时正在筹备出版一套《科技创业管理丛书》,拟对创业企业管理原理、科技企业孵化原理、创业企业投融资、科技创业企业服务以及科技企业营销策划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以期更好地推广科技企业创业意识,培养科技企业创业管理人才,推动科技企业创业事业的发展。于是,欣然参与此丛书的编撰工作,承担了本书的写作任务。

笔者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的灵魂,创业是一个国家昌盛的动力。鼓励创新、推动创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尤其是处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术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工程与工艺水平的改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等都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的大批创业者,他们通过引入或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等开创新的企业,或者在原有的企业中导入这些新成果、尝试新方法,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创业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书即试图较为全面地阐述创业企业管理的管理特征及管理策略,内容涉及创业企业的创业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以及创业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问题,这些都是科技创业企业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为科技创业企业的人才培养及具体实践发挥作用。

本书由韩顺平、何健编著。多位作者参与了本书初稿的写作,陆洋(第1章),韩顺平(第2章),何健、李宗贵(第3章),项志明(第4章),何健、叶红梅(第5章),陈文长(第6章),何健、陈开成(第7章),何健、刘姣(第8章),张茹参与了统稿工作,最后由韩顺平审校、定稿。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南京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传明教授,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夏太寿主任、办公室戴力新主任的支持,写作过程中参考或借鉴了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感受,除在文中及参考文献中提及外,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于南京大学安中大楼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第一章 科技创业企业管理概论第一节 科技创业企业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新技术革命在过去的近20年中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加速器,为世界经济创造了繁荣,同时也推动着技术本身的创新进程。生产技术的变革,对企业和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构成了冲击。在市场需求变幻莫测、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企业,尤其是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要善于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调整管理职能重点,重塑企业组织结构,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由于对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逐步提高,企业越来越青睐掌握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人才,这使得一些知识陈旧的员工面临失业压力。就业形势的紧张使得创业成为许多就业者的选择。面对市场需求的多变,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难以用一种单一的产品或服务去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尽管企业多元化和定制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能够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但市场还是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这些市场机会成为一些小型企业的生存夹缝,也是创业的诱因和起点。知识变革着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使得年轻一代更富有创业激情和冲动,他们大多数受到过良好教育并具有知识和技能专长,这使得创业成为可能。温斯顿·丘吉尔在《当英格兰沉睡之时》一书中指出:“这个世界一定是由年轻人来追求梦想并获得胜利”。在美国,微软、网景、戴尔等知名科技企业都是创业者20多岁时创办并成功的;在国内,视美乐开创了学生创办公司的先河。年轻创业者的梦想无疑是创业的巨大动力。伴随着创业浪潮的高涨,政府的配套政策也日益完善,加大了对各类创业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政策优惠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的刺激因素。

创业活动的表现形式多样,但按创业项目分类大致可分为:传统技能型、高新技术型、知识服务型三种。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以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创业型企业为数众多,并成为经济活动中的活跃因素。因此,高新技术型和知识服务型创业活动适应了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创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属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正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渡过程。然而,正是这些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进步和新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美国,小企业占企业数的99%,70%的技术创新由小企业完成,5000余家小型高科技企业对美国经济增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商务部等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表的报告表明,二战后,创业型小企业的创新占美国所有创新的一半,占重大创新的95%;日本的研究表明,一半的企业技术创新是由小企业进行的。在国内,近年来各地兴起的软件产业园、高新技术区聚集了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住,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创业企业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中的地位表明,科技创业企业是众多创业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科技创业企业往往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科技创业企业的管理活动与一般企业管理活动既有许多相通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如何将企业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科技创业企业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并指导科技创业企业的实践将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课题。一、科技创业企业的概念

为了弄清科技创业企业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先对科技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的内涵作一阐述。

1.科技型企业内涵

科技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科技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进步。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把石头磨成斧子,是科技的体现;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也是科技的体现;当代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更是当今科技水平的最直接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认为,科技是一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研究科技型企业,应该按照时代的新要求,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对科技型企业做出科学界定。

结合我国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国家对科技有比较具体的界定方法。1991年,国家科委将中国高新技术分为11类:微电子和电子信息、空间科学和航空技术、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光电子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等传统新工艺新技术、基本物质科学辐射技术。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有四条:一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二是大专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且研发人员占10%;三是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3%以上;四是技术性收入与高科技产品产值总和占企业总收入50%以上。以上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判别标准为研究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指导。

根据王立军(2004)的观点,企业的科技特征在经营方向上表现为,以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他认为,这是民营科技企业区别于一般民营企业的特征。一个企业的经营方向体现了该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社会需要的关联程度。从经营方向上考察企业的科技型特征,更能够反映出企业对社会生产和技术进步贡献程度,因此,这是一种判别一个企业是否为科技型企业的合理方法。

2.创业型企业内涵

尽管创业是一个时代“时髦”词汇,对创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很多,但对创业和创业要素存在多种定义和理解,这也反映了创业研究是一个新兴且活跃的主题。各种不同的定义,都有其科学合理的成分。在此,我们从创业的几种不同定义出发,发掘创业型企业的内涵,而对创业管理的其他方面暂不作过多讨论。

创业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或一群人投入时间和资金,追求创造价值及其通过创新实现成长的机遇,而不顾当前所控制的资源如何。这个定义至少包括三个核心:追求机遇、创新和成长。其中,追求机遇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创业动机,成长是创业组织的目标,而创新是实现成长的手段。作为创业型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掌握可能还不充分,需要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过程,对成长有迫切要求。但创业型企业如果能够善于发现利用商业机会,创造性地满足市场需求,就能有效缓解或克服发展的资源约束,顺利完成创业过程。因此,创业型企业应该更看重识别机遇和创新能力。

创业研究的领先者百森商学院将创业定义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它不仅要受机会的制约,还要求创业者有完整缜密的实施方法和讲求高度平衡技巧的领导艺术。创业活动的核心是商业机会的创造和识别,随后是抓住商机的意愿与行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创业是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创业型企业在创造机会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机会的约束,还需要制定缜密的战略计划去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同时对创业型企业的领导艺术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创业型企业需要识别商机,明确约束,科学计划和领导创业活动。

创业是必须承担风险的创业者,通过捕捉商业机会,投入已有的技能知识,配置相关资源,创建新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过程。除了商业机会和资源以外,创业者的技能知识也是创业活动的要素。创业过程是一个风险过程,创业型企业的组织目标是为个人和社会创造价值。创业者之所以能控制风险、实现目标,依赖于知识、物质、资金等资源向产品和服务的转化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创业型企业具有风险特征和系统特征。

通过以上对科技型和创业型企业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科技创业企业是在商业机会驱动下,整合利用各类资源,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开发或转让、服务咨询,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业务及相关创新和风险活动的组织形式。二、科技创业企业的分类

随着技术进步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创业浪潮的不断掀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创办了大量高新技术园区,争取科技创新的集群优势。如美国的硅谷、中国的中关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创业群。各类科研院所的成立,加速了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诞生。然而科技创业企业五花八门,所从事的业务类型多种多样,各个创业企业的创办方式和所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认识科技创业企业,有必要对科技创业企业按创业模式和业务类型进行分类。

一个企业从孵化到正式运作往往遵循某种模式,但每个企业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却存在差异。创业模式描述了创业企业的诞生途径。按创业模式的不同,科技创业企业可分为:

1.产学研结合型

这类企业所依赖的技术来源于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创办人用企业组织的形式来运营,使停留在书本上或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国内的北大方正集团,其核心的激光照排技术就是高校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成功范例。

2.自主创新型

利用自己独自创造的技术去创立企业。这类企业的创办者通常具有良好的技术背景,有助于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同时,自主创新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引进创新型

先引进一项技术,再利用该技术进行创业。这类创业企业往往缺乏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但引进技术是一种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的有效方法。随着国际技术交流的开展,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的途径将成为越来越多的科技创业企业的创业模式。

4.科研机构转化型

由现有的科研机构直接转化成科技企业,从事企业化运营。

5.技术资本结合型

以科技为核心的企业或机构控股或参股现有生产企业而形成的新企业。

尽管科技创业企业以技术为依托,但并非每个科技创业企业都从事研发或生产活动,有很多科技创业企业从事技术咨询服务或是高科技产品销售等活动。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科技创业企业可以分为:

1.主要从事科技成果研发或生产的企业

技术力量较强的创业企业可能专注于技术成果研发,以赢得其他企业的风险投资或获取专利。不过单纯地从事技术研发的企业并不多见,企业还往往倾向于将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于生产活动。

2.主要从事技术咨询的企业

如果创业企业不具备组织生产活动的能力和资源,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依靠自身的智力资源提供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许多创业企业提供了契机。

3.主要从事科技产品销售活动的企业

这类创业企业不需要独立研发、不需要组织生产过程,主要从事现有科技产品的代理销售,为相关科技企业服务。

现实中的科技创业企业无论从创业模式还是业务类型都可能不是单一的。在相对充足的资源条件下,一个创业企业为了兼顾快速成长和自主创新,可能采用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结合的创业模式,一方面使技术产品快速上市,一方面培育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样,创业企业为了尽快获取利润可能从事多方面的业务,既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又代理某种高科技产品。因此,对科技创业企业的分类旨在提供认识科技创业企业的视角。三、科技创业企业的特征

科技创业企业不同于成长发展中的一般企业,对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比较将在本章第二节进行。在此先分析科技创业企业的一些特征:

1.技术要素

技术是科技创业企业的支点,其创业团队主要由掌握技术和知识的成员构成。科技创业企业从事技术研发或其他技术支持的人数一般多于非科技企业。此外,科技创业企业的有限资金主要用于R&D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聘用。重视技术、依靠技术是科技创业企业的首要特征。

2.经营方向

科技创业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的业务而非传统业务。这一特点是由科技创业企业对技术要素的高度依赖决定的。科技创业企业在技术要素投入和经营方向上同时呈现出代表时代的科学技术特征。

3.资源禀赋

显然,创业企业的资源禀赋各有差异,但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创业期资源限制。科技创业企业对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传统资源的依赖有减小的趋势,而对智力资源即人才和资金的依赖性逐渐加大。

4.创新管理

一项调查显示,年轻的创业者们倾向于采用完全创新的、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方式开始创业。科技创业企业进入一个业务领域的优势就在于其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它倾向采用更有效的或更先进的技术、另辟蹊径的市场策略来实现快速成长。

5.成长和风险

创业企业一般具有很好的生命力,因而有较高的成长性。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高,市场优势明显,新产品的推出也比较频繁;但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创业企业的成长受到冲击,因而风险也加剧。高成长和高风险与科技创业企业是伴生的。

6.技术与创业的互动

技术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技术转化成价值的过程,它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而科技创业企业是技术和创业互动的载体。科技创业企业是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和活跃经济的重要力量。第二节 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比较

对一般企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有相当多的成果,但没有任何一种企业管理的理论能够放置四海而皆准、普遍适用于一切企业。管理一个具体企业,通常要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生命周期阶段、战略和文化等特殊性,采用相应的管理理念和技能。权变管理理论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该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根据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然而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仍然有很多共同之处,对科技创业企业的管理应该遵循一般企业的管理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因此,对科技创业企业的分析,应该着重分析科技创业企业的特殊变量并与一般企业进行比较,进而为采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本章第一节已经从技术要素、经营方向、资源禀赋、创新管理、成长和风险、技术与创业精神的互动等角度阐述了科技创业企业的特征,下面从一些管理变量出发,将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作一比较。一、环境

虽然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处于几乎一致的外部客观环境,但两者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对其反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环境因素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宏观环境主要包含政治稳定性、法律法规、总体经济形势和预期、地区文化差异和习俗、人口和地理条件、技术发展状况等;行业环境主要包含顾客需求及其变化、供应商关系和能力、同业竞争对手的战略、行业规模和替代产品排挤等;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包含企业制度明确性、资源数量和质量、管理能力等。一般企业对环境现状和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对于动态环境有相对成熟的应对机制,而科技创业企业则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较大,面临的内外部挑战较大,机遇也较多。因此,环境的任一具体方面的变化,会引致科技创业企业和一般企业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反应。关于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对环境的反应比较,可见下表。

环境的变化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预示着商业机会,科技创业企业通常比一般企业更容易发现和利用商机。面对技术、市场和社会巨变,科技创业企业没有旧的套路可以因循,其应对措施往往比较灵活。而一般企业,尤其是行业在位的大企业,常有所谓的“雷龙特征”,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较慢,缺乏机动性和对新的商业机会的利用能力。

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选择。二、战略

战略是企业的未来行动纲领,企业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采用的战略侧重不同。愿景和使命描述的是“我们想成为什么和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愿景包括核心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体现一个企业的长远抱负。

受到可利用资源的影响,科技创业企业和一般企业在基本战略选择的侧重上有不同,成长战略的侧重也不同。科技创业企业更多地将资源用于开发有差异的产品或服务,以期较强的吸引力;而一般企业注重日常运营成本的控制,往往积聚资源争取成本优势。基于不同的市场定位,科技创业企业和一般企业相比,市场策略也有一定差异。科技创业企业的创办一定程度上是愿景驱动的,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战略差异可见下表。三、组织

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阶段,企业组织通常是小规模、非官僚制和非规范化的。高层管理者制定组织结构框架并控制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企业生存和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提供上。随着企业成长,企业需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或服务流程,进行合理的部门化和层级化,进而引起组织结构的演化。部门化和层级化是企业内横向和纵向专业分工的结果。因此,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在组织结构上有明显差异。此外,科技创业企业在人才结构、选人用人方式、团队管理、组织变革等组织因素上与一般企业不同。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的组织差异如下表所示。四、企业家精神与能力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即为谋取利润,并为此承担风险的人,他们是开拓新市场,引导新需求,创造新顾客的人,是一批别出心裁、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的人。”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重要特征是创新、风险承担和利润取向。一项针对中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把创新视为首要的企业家精神,其次为“敬业”、“追求最大利润”、“实现自我价值”、“勇于承担风险”,而经营者选择“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比重较小。然而,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吃苦耐劳”和“勤俭节约”仍然是很重要的企业家精神,这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此外,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在领导风格上也有很大不同,两种企业家精神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家的另一要素,它描述的是企业家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与企业家精神概念有所不同,处于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对企业家能力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科技创业企业的企业家面临的是新创企业,需要有较突出的创新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发现商机和冒险能力等;而一般的成长中或成熟企业通常侧重良好的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内外部公关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能力。对企业家能力的不同侧重,是由企业的阶段发展目标决定的。五、文化

组织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组织文化具有整合组织成员思想观念、适应环境变化、引导成员行为等功能。企业家在创办新企业过程中,其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影响着员工并得到认同,形成企业家文化,成为组织文化的演变起点。组织文化对员工的约束和影响有强弱之分。组织成员的个体文化差异要求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容纳多元文化,但一般企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文化整合导致组织文化单一。新经济下的许多企业建立了学习型文化,提高了对外界异动的适应性。科技创业企业和一般企业都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塑造适合自身的组织文化,如表1-5所示。

以上从环境、战略、组织、企业家精神与能力、文化等角度对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进行了比较。有必要指出,创新是科技创业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虽未单独列出与一般企业比较,但创新贯穿了科技创业企业管理实践的整个过程,也是创业精神的首要要素,本书第三篇重点论述创新职能。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从生存环境中发现商业机会并用差别化的手段去满足顾客需求是科技创业企业生存成长的起点,柔性灵活的企业组织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成长的路径,包容性、学习型企业文化是成长的加速剂。第三节 中外管理思想发展与科技创业企业管理

自从有了人类活动以来,就有了生产管理活动经验的积累。古今中外的许多管理思想是人们在反复实践中概括总结而来的,它对当前的管理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诸多源远流长的管理思想,其影响深远。早在2000多年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一书现在被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作为培训书籍,书中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显示了辩证的策略思想,现在仍可当作企业战略制定的指导原则;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经济管理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田忌赛马”的历史典故是运筹学和对策论思想的典型应用。同样,科学管理、组织管理等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公司中也被广泛应用。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行为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等西方现代管理思想成为研究的焦点,对当代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上一节对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比较加深了对科技创业企业的管理变量的认识。回顾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并从经典的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对指导科技创业企业的管理实践有着重要意义。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概述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虽然博大精深,但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却出现于西方。时至今日,中国尚未形成有特色的管理理论。尽管如此,通过概括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仍然可对当代管理活动有所启发。

1.顺“道”“道”在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含义,这里的顺“道”意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这里的“常”、“则”、“节”都指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管子》还进一步指出,“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认为人们要想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成功,就必须顺应万物之“轨”,而万物对于人的行为是不讲情面的。史学家司马迁认为,社会经济活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是受自然规律检验的;他指出,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国家管理者应该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史记·货殖列传》),这样才符合其“道”,才是治国的正确方法。

顺“道”体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唯物主义性,我们今天的管理活动仍然要顺应客观规律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重人

要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要得民就必须先为民谋利,“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西汉贾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新书·大政上》),突出了人是管理国家的根本。《吕氏春秋·求人》指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能否得贤能之人的帮助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事业成败。《晏子春秋》则把对人才“贤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视为国家的“三不祥”,其害无穷,强调了知人善用对于管理国家的积极作用。

重视人才的传统在治生学方面也有体现。唐代陆贽说:“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则丰富,拙而兼惰则篓空”(《陆宣公集·均节财税恤百姓》),指出人如果掌握技能并且勤奋工作就能致富,反之则会贫困。《管子》中则列出专项调查国内的生产能手,树立“人率”,进行表彰。司马迁《货殖列传》记载,齐国的下等人,人皆贱之,唯刀间独具慧眼,赏识这些人的才能,收取重用,“尽其力”,“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终得其力,起富数千万”。可以看出,传统管理思想重视对人的技能的开发利用。

重人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的启示。

3.人和

人和就是要调整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团结。和气兴邦,和气生财。天时、地利、人和历来被当作事业成功的三个要素。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形势》),这都表明,和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当权者在追求和的过程中应该起主导作用,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大公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人。《管子》提出“无私者容众”,要求君主切不可有“独举”、“约束”、“结纽”这些宗派行为,不可“以爵禄私有爱”,要严禁“党而成群者”。唐太宗是个讲求团结的典范,他对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仍然委以重任,使得群臣乐于献策,齐心治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人才群体结构,为贞观之治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中国近代企业家也十分注重人和,荣德生治厂以“明德”、“明诚”对待下属,“管人不严,以德服人”,“使其对工作不生心,存意外”,“自治有效”。他能够从自我管理入手,以德服人,进而实现人和,共同推进事业发展。

我们认为,人和是现代企业管理沟通的目标之一。企业家通过协调内部各种力量,追求人和,体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

4.守信

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办企业都要守信,信誉是人们之间建立健康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和事业繁荣昌盛的保证。孔子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治理国家,言而无信,政策多变,出尔反尔,从来是大忌。我国从来有提倡“诚工”、“诚贾”的传统,商而不诚,尽管可一时得利,但终不能长久,必将破产。成功的商人多是信誉度高的商人。古时徽州有一商人翁生,经商“巧而不贼”,取得社会的信任,“人莫不以为诚而任之”,“虽不矜于利,而贾大进,家用益富”(《王遵岩文集·黄梅原传》),可见守信也是进财之道。

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沟通、激励等各职能的顺利进行都要以守信为基础。守信更是管理客户关系和供应商关系的基本原则。

5.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具备先进的生产工具是进行高效生产的保证。《吕氏春秋·任地》说,使用利器可达到“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的效果。利器思想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此外,西汉时出现的新式粮食加工机械水碓,“役水而舂,其利百倍”;东汉和三国时出现的新式炼铁鼓风器水排,大大提高了炼铁质量;明清时的纺车和纺技在全国得到推广。

近代,一批进步人士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大国家。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核心是技术革命,实现现代化,“用机器去制造货物……把国家变成富庶”,争取驾乎英美日之上。利器思想日益受到实业家的重视。

利器思想在今天表现为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用技术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获取竞争优势。

6.求实

求实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准则,它要求管理活动要根据具体形势而进行。《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行动之前仔细考量自身的能力,不具备能力的不去执行,这是求实的表现。用人也应注意因材施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时空”原则就是办事要注意时间和地点等客观条件。治理国家也是如此,韩非说:“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事异则备变”,随着形势的变化,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求实和顺“道”思想在管理哲学上是统一的。权变的管理理论其实就是求实思想的体现,强调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按求实思想的要求,现代企业开展多元化战略要仔细考察自身资源的可得性。

7.对策

对策有两个要点:预测和运筹。“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表明对策是成功的关键。中国传统思想一贯重视事物的预测和运筹。《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认为治国和经商都要讲究预见性并有所准备。范蠡认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应该预测年景的变化做好准备。对于市场价格的变化,“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应该采取“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购销决策(《史记·货殖列传》)。宋朝丁谓奉命修复焚毁的皇宫,需从远处运土和建材,他挖开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运各种建材,宫室修好后又以建筑垃圾填河修复道路。此项决策使取土、运料、处理垃圾统筹结合起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贯以亿万计”(《补笔》卷二),这个“一举三役”的例子是应用系统运筹思想的成功范例。

管理的本质是决策,而决策的制定无处不用到对策思维。预测和运筹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学派。预测是计划的前提,是企业管理重要职能,而运筹思维是企业运营效率的来源之一。

8.节俭

在理财和治生方面,中国传统思想历来主张开源节流,勤俭持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陆贽说:“桀用天下而不足,汤用七十里而有余,是乃用之盈虚,在节与不节耳。不节则虽盈乃竭,能节则虽虚必盈。”(《陆宣公文集》),说明节用思想是治理国家的一条原则。节用也是企业家事业成功的要素之一。近代企业家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时去上海联系业务,曾在街头卖字以解决盘缠所需。他说:“通厂之利,人皆知为地势使然,然开办之初始竭蹶艰维,而上下同心力求撙节,其开办之省亦中外各厂所无。”(《实业文钞》)。

节俭仍然是当代许多企业的经营信条,也是企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它指导资源使用、成本预算等多项活动。对于新创企业,管理活动不仅应是有效的,更应该是经济的,因此,节俭思想对创业企业有特殊意义。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不仅对社会法制体系有深刻影响,而且对管理活动的法则也有很多启示。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了舜的例子,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3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韩非说:“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包揽所有的问题,所以应该有一套制度去加以规范。韩非还主张法应该是公开和平等的,实行“明法”、“一法”原则。

法治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表现在企业制度方面,企业新创时期的各项制度通常不是很明确,随着企业成长带来的问题越多,就越需要完善制度。同时,企业考核各项管理活动的标准也具备法治的特性。

以上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作了概括,可以发现,虽然传统管理思想的各个方面没有形成连贯的理论体系,但已经涉及现代企业战略计划、管理沟通、领导艺术、人力资源、技术和制度等诸多方面。因此,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成长中的企业都可以从上述思想中汲取营养。二、西方管理思想及其发展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都来源于管理实践,属于人的认识,但二者又有所不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并非所有的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其发展成熟过程就是诸多管理理论的产生过程。讨论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阐述西方管理理论。

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历史。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罗马在管理国家、军队和教会事务方面体现了早期管理思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管理思想。但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管理思想出现了革命性的发展。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用机器代替了人工,使生产过程更加经济和高效,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为了有效地协调组织劳动、合理分配生产资源,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显得相当必要。我们把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这一时期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管理思想称作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人物,分别提出了劳动分工、科学制度、人事和报酬等管理思想,为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可见下表。

此外,1841年10月发生在美国的马萨诸赛车祸引发了铁路公司的一场管理改革,在历史上第一次使企业管理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后来企业组织和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古典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欧,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对科学管理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redrick W.Tay-lor)、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工程师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图”和“计件奖励工资制”的创造者甘特(Herry L.Gantt)。对组织管理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有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马克斯·韦伯(Max Webber)和切斯特·Z.巴纳德(Chester Z.Barnard)。下面分别简要阐述。(1)泰罗与科学管理

出生于美国律师家庭的泰罗曾为哈佛大学法律系学生,后因眼疾辍学。他从一名工厂徒工做起,后升任总工程师,并于1906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长。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泰罗通过长期的钢铁厂车间生产实践提出了四条改进生产率的指导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将给管理当局带来财富。具体如下:

1911年,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阐述了如何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工作的“最佳方式”。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

工作定额。工作定额通过分解工人的基本操作动作和选择最佳操作程序,研究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动作,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标准化。标准化原理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根据工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即能力最适合且愿意从事某项工作的人。

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是防止工人磨洋工的报酬制度,其内容要点包括:①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②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③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工资支付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2)法约尔与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

法国采矿工程师法约尔在1916年发表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总结了他一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应用于工商企业外,还可应用于政府、教会、慈善机构和军事组织。故而,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法约尔指出企业都存在六种基本活动,而管理只是其中一种,它区别于会计、财务、生产、分配等其他职能。他认为,管理活动指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中,计划是指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组织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指挥是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协调是指让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控制是指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订的计划和下达的命令。具体如下表所示:

法约尔提出的十四条管理原则来源于他的管理经验,他认为这些原则可以应用于所有的组织情境。(3)韦伯与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韦伯是德国社会活动家,他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

存在明确的分工。把组织内工作分解,按职业专业化分工,并明确权力和责任。

权威等级原则。按等级原则对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等级命令链,每个管理者不仅对自己的决定和行动负责还要对下级的决定和行动负责。

正式的甄选。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技术资格,根据技术资格来甄选员工。

公职任命。除个别需要根据选举产生公职外,其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正式的规则和法规。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领取规定的薪金,用明文规定升迁制度;行政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职业生涯导向。行政管理人员是职业化的专家,是组织的工作人员而不是所有者。

理性与非个人。组织中成员的关系以理性原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包括组织与外界的关系;规则和控制的应用是一致的,不因人而异。

韦伯认识到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理论研究的基础。韦伯的这一理论,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的补充,对后来的组织管理学家产生了重大影响。(4)巴纳德的贡献

巴纳德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于《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人或多人经过有意识地协调而形成的系统。他认为,组织中的最重要因素是经理人员,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①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②使组织中每个人都做出贡献。③明确组织目标。巴纳德认为,组织中还存在着因为工作上的联系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有一定的看法、习惯和准则,从而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巴纳德的这一理论是后来“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

3.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起初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对行为管理理论做出贡献的人很多,包括梅奥(George E.Mayo)和一批行为科学家,如马斯洛(Abraham Maslow)、麦克雷格(Douglas Megregor)、麦克兰(David Me Clelland)、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弗鲁姆等(Victor Vroom)。行为科学对领导和激励理论有重要贡献。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领导了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对霍桑试验的总结,梅奥写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阐述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除了物质需要,还有社会、心理需要,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③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围的工作环境影响生产率。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度。

行为科学的蓬勃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行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前两个需要是较低级需要,后三个需要是较高级需要,人在满足了较低级需要的条件下会向较高级需要迈进。麦克雷格的XY理论阐述了对人性的基本假设:消极的X理论和积极的Y理论。麦克雷格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具实际效果。麦克兰的成就需要论认为,人的有些需要是要后天通过生活学习经验获得的,主要有成就的需要、依附的需要、权力的需要。个人的这些需要的强烈程度解释了其行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了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指出有两类因素影响人的行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那些与人们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倾向于采取特定的行动。有效的激励取决于个体对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估计以及预期奖赏的期望值。

4.数量管理理论

现代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人们解决复杂的数学模型提供了有效手段。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二战期间,着重研究对管理领域中的各类资源进行优化与决策。

运筹学。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试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如何经济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后被应用于生产运营等管理学领域。

系统分析。美国兰德公司于1949年提出系统分析的概念,其要点在于从全局出发分析研究问题,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寻求方案以完成局部任务和整体目标。

决策科学化。以事实为依据,分析计算大量资料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做出正确决策。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都是决策科学化的应用。

5.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其要点有: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该系统可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存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系统在把输入资源转化成产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6.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着重考察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组织所处的环境决定了适合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研究组织-环境关系,找出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和结构模型。它强调根据组织所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方式。

7.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由戴明(W.Edwards Deming)和朱兰(Joseph M.Juran)提出,兴起于20世纪80和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不断改进的理念,它在日本的推广使得日本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大大提高,超过了美国。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以下要点: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

8.西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有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和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所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条标准:人们能否检验自己的检验;人们有无生产知识;知识在组织中能否被分享;学习是否和组织目标相关。

日本丰田公司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典范。精益生产即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与之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精益生产的出发点是顾客寻求,精髓是要消除那些耗费资源却不创造价值的活动。

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在1993年出版的《再造公司》中把流程再造定义为“对经营流程彻底的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上取得重大突破”。流程再造的结果是企业专注于其核心能力所及的业务,而其他业务实行外包。

1990年普拉哈拉姆和哈梅尔发表《公司的核心能力》,把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各类技术流的能力。界定企业核心能力的标准有: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技术或技能的整合;不是物理性资产;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价值;具有独特性;超越特定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西方管理思想源自西方工业文明实践,其发展有一定的连续性,且系统性也较强,有力地指导了工业化进程中的企业实践。尽管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类型和管理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西方管理思想的许多方面仍然是适用的,如统一指挥原则(法约尔)有利于提高企业上下沟通效率,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指导工作设计和员工激励等。科技创业企业是新经济时代的产物,学习型组织和核心能力等西方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对科技创业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三、科技创业企业管理的内容

我们已经从环境、战略、组织、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将科技创业企业与一般企业进行了比较。科技创业企业管理应该在一般的企业管理的内容框架下突出自身的特点,兼顾内容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指导科技创业实践。因此,我们把科技创业企业管理的内容分为策略和创新两部分。

1.策略

主要论述科技创业企业的运营要素,突出管理职能:

组织管理。组织是企业运营的基本架构,是对企业各种资源要素的安排。包括创业团队和组织设计、组织成长和变革、组织文化等内容。

技术管理。技术是科技创业企业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管理者关注的焦点,它直接关系到创业思路能否转化成顾客价值。包括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知识产权和技术应用等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科技创业企业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对于科技人才的管理有其特殊要求。包括科技创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征、绩效考核与激励、甄选和培训等内容。

营销管理。市场是企业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点,顾客的需要驱动了企业各项活动。市场策略是创业企业成败的关键策略,营销管理是科技创业企业的核心职能。包括科技创业企业管理的营销管理特征、市场地位和营销组合、整合营销传播等内容。

2.创新

主要论述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科技创业企业在持续成长和塑造动态能力方面应做出的努力: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技术和产品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包括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机制、技术创新与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关系等内容。

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为适应技术和市场变化而进行的创新,寻求内部管理模式与环境的匹配。包括管理创新的动力和机制、管理创新与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关系等内容。

文化创新。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要能包容多元文化,进行文化创新以扫除企业变革的障碍。包括文化创新的内涵、进行文化创新的思路、文化创新与科技创业企业成长的关系等内容。

此外,科技创业企业管理还需要研究实际案例,验证相关理论和管理工具的实际意义。第二章 科技创业企业创业管理第一节 创业历程与企业成长

科技创业企业的创业历程一般包括:决定成为创业者,开发成功的商业创意,将创意转化为创业企业以及管理并使创业企业成长(见图2-1)。图2-1 创业过程的基本模型资料来源:[美]布鲁斯R.巴林格,R.杜安·爱尔兰.张玉利,等译.创业管理:成功创建新企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一、决定成为创业者

人们成为创业者并开创他们自己的企业,一般有如下三种原因:①做自己的老板。②追求自己的创意。③获得财务回报。

1.做自己的老板

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原因,而导致要成为老板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曾经有过自己做老板的梦想,只是在寻找或等待机会;或者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资源符合创业的条件,在某种情境下萌生创业念头;或者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而开始创业等。

做自己的老板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某商学院的MBA课堂上就曾在回答一个月得到多少钱才会满足这样的问题时出现过这样的一段表白:我认为这个钱是别人给我的还是我自己付给自己的。我过去给英国人打工,1个月曾经挣到过6万元,应该说够多的了吧,但我并不满足,因为还有人挣得比我多,但并不一定比我干得好,也许因为他是英国人。现在我一个月才挣几千块钱,但公司是我自己的,我在为自己打工,虽然收入少了,但我很满足,也很开心。

2006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大型励志创业电视活动拉开帷幕。这档创业真人秀节目提供的创业基金高达3500万元,聘请了柳传志、张瑞敏、马云、牛根生、吴鹰等著名企业家担当评委,吸引了十余万创业者报名参赛,最后的冠军获得了千万元的创业基金。2007年12月,《赢在中国》第三季进入到初赛阶段,有108位创业选手参与角逐。64岁的鲍宗盛有幸成为108将中的一员。他是108位选手中年龄最大的,依然出口成章、声如洪钟,充满了创业的激情。这位老兄50岁时放弃医生的岗位开始下海做生意,因为感觉自己有些“异类”。他经营的项目是胃肠超声检查,填补了我国的一个空白,非常有市场。有人问他希望创业到多大年龄时,鲍宗盛答到:只要我能做到100,就不只做99,我越干越有希望。

2.追求自己的创意

这些人天生机敏,当他们认识到新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创意时,他们就渴望看到这些创意得到实现。在现存企业环境下进行创新的公司创业者,常常具有使创意变为现实的意念。然而,已建企业经常阻碍创新。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雇员常常带着未实现的创意离开企业。因为对创意的激情和承诺,一些雇员会离开雇用他们的企业,开创他们自己的企业并将其作为开发自己创意的途径。

追求自己的创意往往与创业者原来所服务的公司的业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样情况下,创业者就会放弃现有的工作而去追求自己创意的实现。杰盛文化公司的创始人宋辉是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在可口可乐南京公司工作,担任区域销售经理,在市场开拓、销售管理方面颇有建树,得到公司高层的赏识和重用。但宋先生一直以来[1]对“男女分教”情有独钟,于是在学业完成、各方面资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之后辞职,于2006年开始创办旨在推广男女分教理念的杰盛文化公司,在全国已发展男女分教书籍、玩具等文化用品的代理店数十家,并立志创建中国分教教育品牌。虽然公司在初创时期经营得很辛苦,但宋先生仍像个上足了劲的发条,正在为实现自己的创意而努力着。

3.获得财务回报

这种动机相对于前两种而言可能是次要的,抱着追求财务回报目的的创业往往达不到所期望的财务目标。平均来看,与传统职业中承担同样责任量的人相比,创业者并没有赚取更多的金钱。1997年的一个数据表明,只有13.1%的美国小企业所有者每年赚取的收入超过5万美元。

事实上,创业的财务诱惑在于其上升潜力。像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施振荣曾说:“我认为,一个单纯研发的公司,不搞生产是很难进行产业化的。那段时间,光伏产业发展很快,国内多次请我回来讲学,我想也许是时候回国做点事了。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我只拿1/4工资。没钱买机器,就想办法改变工艺,想办法买国产的、买二手设备。”这些所作所为和许多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所经历的没有不同,但显著不同的是1年后,尚德上市了,得到净融资3亿美元,施振荣也因此成为最富有的科学家之一。[1]男女分教是指需针对男孩、女孩的生长和发育特点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包括书籍、玩具、游戏等,以更加适合不同性别的儿童的成长。二、开发成功的商业创意案例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3000美元玩世界”。说的是一位年仅33岁的某跨国公司职业经理人朱兆瑞,创造了仅用3000美元就游历全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奇迹。在他的行程中,飞机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四星、五星级的酒店是他住宿的首选……2002年5月15日,朱兆瑞拿着仅花了11.99英镑买的飞机票,乘上了飞往雅典的航班,开始了他的环球之旅。在伦敦停留了一天半,朱兆瑞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他参观了罗马的雕像、教堂,以及水城威尼斯。欧洲航空公司竞争激烈,经常会有廉价机票出售,因此朱兆瑞从法兰克福到斯德哥尔摩仅花了2.51欧元,合人民币20元。游瑞典、芬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7个国家,朱兆瑞才花了151美元。一口气游遍了法国四大名城戛纳、尼姆、亚威农和马赛后,朱兆瑞将目光瞄准了亚洲。在亚洲的旅行,他总的花费不到170美元。朱兆瑞环球旅行的最后一站是北美,从8月12日到9月11日,他游览了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乡村,最后由纽约返回伦敦。这次环球之旅他总共花费了3000美元。回国后,朱兆瑞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本书《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并开始在多所大学演讲,与大学生们分享他游历世界的经历,阐述他的“经济旅行学”。2006年9月,朱兆瑞经不住朋友们的再三鼓励,决定出山,自己创业。于是,他建立了3000游网站(旅游公司),专门提供出境自助游的机票、住宿和线路设计等各种服务并将组织3000旅行团开始周游世界的旅程。

3000游网站并非凭空出现,它是建立在创建人朱兆瑞成功地实现了3000美元周游世界创举的基础上萌发创业动机而产生的。事实上,后来有许多人都希望朱兆瑞能帮助他们设计路线,带领他们去实现周游世界的梦想,这些刺激和鼓励,激发了他的创业动机。正像朱兆瑞自己所说的“中国不缺一个采购总监,但是确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告诉老百姓应该怎样去玩,怎么能够周游世界的玩法。”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开发成功的商业创意,可能包含以下活动:①识别机会,产生创意。②可行性分析。③产业与竞争者分析。④开发有效的商业模式。

1.识别机会,产生创意

这里的机会是指营造出对新产品、新服务或新业务需求的一组有利环境。创业企业得以创建的动因无外乎是受外部激励或受内部激励或兼而有之。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当时决定创办一家高科技企业,于是开始搜索并识别各种机会,并于1994年放弃了他在纽约市投资公司的优厚待遇,怀着寻找有吸引力的机会并创建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的打算前往西雅图。这主要是因外部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创业动机的形成。创业者着力寻找创业机会并付诸行动。3000游网站的创建却产生于一个并非创业动机的周游世界的活动,但最终结果是找到了一个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向往,而这个向往恰恰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蛋糕(市场机会)。朱兆瑞潜在的创业激情被这些经历和周围的游说激发出来,因此一个游玩行动转化成为一个创业的机会。

一般而言,机会有四个本质特征:①有吸引力。②持久性。③及时性。④依附于为买者或终端用户创造或增加价值的产品、服务或业[1]务。创业者利用机会时,机会窗口必须是敞开的。随着市场的成熟,机会窗口会逐渐减小乃至关闭。这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市场的现实情况。第一个搜索引擎雅虎在1995年进入市场,然后市场迅速增长,雷克斯网站(Lycos)、Excite、奥塔维(Alta Vista)及其他搜索引擎加入进来。Google在1998年利用公平的高级搜索技术进入这个市场。此后,搜索引擎市场已经成熟,机会窗口实质上已经关闭了。现在,新创建的搜索引擎企业获得成功非常困难,除非它有异常丰富的资本支持并能提供超越已有竞争对手的明显优势。这也证明了南京的一家从事即时网络搜索的公司在苦苦支撑了两年后还是将搜索业务转移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识别机会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观察趋势并研究它们如何创造创业者追求的机会。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进步、政治活动与制度变革等都是需要遵循的重要趋势。创业者需很好地了解和把握这些趋势,从中分析和判断可以发展的市场机会。图2-2反映了这些趋势与创业机会的关系。图2-2 环境趋势表明了企业或产品机会差距资料来源:[美]布鲁斯R.巴林格,R.杜安·爱尔兰.张玉利,等译.创业管理:成功创建新企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识别机会的另一个有效方法是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观察趋势,或通过更简单的方式如直觉、运气或偶然性等被辨认出来。现实中,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评论问题以及如何注意问题,可导[2]致识别出商业创意。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曹参曾说:“别人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可谓是一语中的。当然,发现并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往往会成为创业的机会。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案例当属思科系统公司的创建。

思科系统公司传奇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一对性格内向夫妇的故事。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桑德拉莱纳和计算机系的伦纳德博萨克想通过电子邮件相互发送情书,但他们各自的院系使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所以他们充满热情而执著地发明了路由器——一种由电缆线圈与一些灵敏软件组成的神秘黑盒子。后来,他们建立了思科公司,这成为他们住所附近的旧金山最新轰动的事件。路由器使思科公司一度成为利润增长最快的企业。在2004年,也就是企业创建20年后,思科公司价值达1640亿美元。

并非所有的创意都是机会。创意是一种思想、概念和想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机会是一种具有吸引力、持久性、及时性、依附于为买者或终端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等特征的创意。由创意到机会需要一个过程,有意或无意地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转化为解决类似问题的模式,从而使解决问题的创意转变为开创事业的机会。思科公司创建的实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同时,创业者还需要注意鼓励和保护新的创意,必要时建立能够保存创意的有形或数字化的知识库,即创意银行。此外,保护创意,以防丢失或遭窃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2.可行性分析

这是确定商业创意是否可行的过程。作为对商业创意的初步评估,可行性分析用来确定商业创意是否值得继续发展,并在投入资源之前对创意进行必要的检测。可行性分析阶段位于机会识别之后与制定商业计划之前(如图2-3所示),主要包括产品/服务可行性、行业/市场可行性、组织可行性以及财务可行性分析四个部分。当一个商业创意被认为不可行时,它就应当被抛弃或是重新考虑。虽然这种可行性的分析可能会扼杀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创意。

产品/服务可行性分析指对拟推出的产品或服务的总体吸引力进行评估。由上例可见,对商业创意进行产品/服务可行性分析的好处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在第一时间确定合适的产品。②有利于早期接受者的出现。③有利于避免产品或服务设计出现明显的缺陷。④有利于时间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⑤有利于发现附加产品和服务价值。

行业/市场可行性分析是对将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吸引力进行评估的过程。主要考虑三个主要问题,即行业吸引力、市场进入时机和利基市场识别。每个行业的市场容量和增长空间是很不同的,且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动。一般而言,最富吸引力的行业大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成长空间广阔并呈持续成长态势。②对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③利润率水平较高。④还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

何时进入市场也是可行性分析的必须过程,这有两个不同的观点,一是支持先发优势,即首先进入新市场所获得的难以超越的优势,一般表现在可以影响制定行业标准,可能在品牌认知上先入为主并产生主导力量的优势。如雅虎、分众传媒等。二是支持后发优势,即市场进入的追随者而非先行者所具有的优势,因为追随者往往可以汲取并避免先行者犯错误的教训,从而有利于自己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或经营模式。如商务通(PDA)、新东方等。

此外,利基市场识别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许多市场并不是空白的,而是在原有市场空间中开辟出一个小的市场来。利基市场往往指在较大的细分市场中具有相似兴趣的一小群顾客所占有的市场空间。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型企业一开始并不是在大市场开展业务的,而是通过识别较大市场中新兴的或未被发现的利基市场而走向成功的。蓝色星际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证。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公司,以其独有的知识产权“蓝色之星-趋势”数字硬盘录像系列产品,为关键行业提供视频监控产品及网络技术解决方案。蓝色之星的系列产品在国内、国际关键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涉及金融、交通、楼宇、社会、公检法、军队、场馆等多行业、多领域。其产品在金融行业等[3]高端市场占据着多数市场份额。图2-3 可行性分析在开发成功商业创意中的作用

资料来源:[美]布鲁斯R.巴林格,R.杜安·爱尔兰.张玉利,等译.创业管理:成功创建新企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组织可行性分析是用来判定拟建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管理专业知识、组织能力和资源以成功地创办新企业。组织可行性分析主要关注两个问题:管理才能和资源结构。实践证明管理才能是建立在创业激情和市场把握两个重要的标志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创业者和其创业团队的创业梦想和实现梦想的动力构成了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当然,客观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资源结构的关注点在非财务方面。韩顺平(2004)曾将资源划分为四个方面:①可购性资源,即同质、有形的资源。②独占性资源,即异质、有形的资源。③行规性资源,即同质、无形的资源。④知识性资源,即异质、无形的资源。对科技创业企业而言,知识性资源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段时间内独享的专利技术上,如无锡的尚德太阳能公司创始人施振荣博士在回国创业时已是太阳能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拥有十多项国际太阳能技术发明专利。

财务可行性分析是整体可行性分析的最后一步。一般而言,尽快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的确十分必要,但不必过分严格,因为进行严格的财务分析的数据是不完整的并处于变化状态。因此,财务上的可行性更多的是综合考虑此项投资的总体吸引力。

3.产业与竞争者分析

这个分析集中于产业潜力和竞争对手的研究。所谓产业是指由一组提供相似产品或服务的公司构成,这些公司相互依存,刺激并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在彼此竞争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科技创业企业必须了解即将进入的行业的竞争状况,积累和发展其后发优势,以避免出现战略及战术上的失误,造成失败。[4]

经典的分析产业盈利性的工具是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这个模型对于传统行业的竞争分析十分有效。而对于科技创业企业而[5]言,拟进入的市场可能是没有多少竞争的蓝海,是利基市场,或是对原有产品或服务有替代但效能更高。因此,对于科技创业企业而言,更加重要的是如何避开与先进入的企业发生正面冲突,充分发挥其在先进技术、新兴团队、创业激情等方面的优势,突破或逾越产业及竞争者构建的进入障碍,快速地脱颖而出,尽快地由问题类业务发展为[6]明星类业务,并将自己成功的要素形成新的行业进入障碍。表2-2给出了一些克服了进入障碍,成就了创业梦想并构筑新的进入障碍的创业企业。

4.开发有效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如何竞争、如何使用资源、如何构建关系、如何与顾客互动的计划或示意图。构成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四个要素是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伙伴网络和顾客界面。神舟电脑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案例神舟电脑的低价策略在中国大陆,神舟电脑成了平价的代名词。就在两年前,吴海军决定进军PC市场时,他自己肯定都没有想到,会取得如此成绩:距离第一台神舟电脑下线的时间不到1年,神舟就杀入中国PC前五名行列。在IT行业一片凄风苦雨的2002年,神舟以4.4%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五(《计算机世界》统计数据)。神舟在“演绎深圳速度”的同时,因其超低价格也被业界批评为“游戏规则的破坏者”。神舟电脑的低价策略,在中国市场大有“秋风扫落叶”之势。2002年初,“4888元,奔4扛回家”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广告语。2002年11月1日,神舟宣布,配置威盛Cyrix800的液晶电脑将以4880元的价格向市场推广;到了2003年2月底,神舟的笔记本电脑,最低配置的只需5999元,再次让业内哗然。吴海军有一个著名的四重利润理论:无论任何产品都有四大利润可赚,那就是销售利润、品牌利润、研发利润和生产利润。和其他厂商的不同之处在于,神舟电脑是在掌握电脑板卡的自主研发技术并吃透电脑配件行业之后,凭借专业与市场的优势,来实施价值链的纵向下移并获取产业利润的。新天下集团最初是从电脑板卡起家的,其生产的“奔驰”主板和“小影霸”显卡等板卡在国内占有三成的市场份额。到目前为止,神舟电脑是国内唯一具备电脑主机板和显示卡两项自主研发能力的整机制造商,多数国内电脑厂商则全部依赖进口,而神舟电脑的这两项技术带来的是整体成本降低两成左右。神舟扁平的渠道模式也为它节省了成本。和所有PC制造商都不相同,神舟完全采取了连锁方式来运作其销售渠道,在全国各级市场有近1000家特许经营的连锁店,绕开所有中间环节,直接面对用户,大大降低了渠道运营成本。

核心战略描述了企业如何与竞争者进行竞争,涉及到企业的使命、产品/市场范围、差异化基础等方面。战略资源是科技创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资源,很可能就是前述的知识性资源,具体包括企业的核心能力和战略资产。伙伴网络主要指与利益相关者构建的价值让渡系统,具体包括供应商、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合作网络、社会团体以及行业协会等。顾客界面指的是企业如何与顾客相互作用,顾客相互作用的类型依赖于企业选择如何在市场上竞争。

深入了解神舟公司后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观表述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创造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为全世界消费者带来实惠;让合作伙伴得到合理收益,但不是暴利;保障员工权益,与员工分享经营成果;为国家、社会多作贡献,与所在社区共同进步;给股东合理回报,但不是高额回报。这些理念决定了神舟的战略定位、产品差异化定位以及市场定位。凭借电脑板卡的研发和生产优势,采取前向一体化的战略进入电脑整机市场,利用规模化形成的定价能力和连锁化形成的成本优势,牢牢把握住电脑低端市场的主导权,这些策略的实施最终使神舟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成为IT行业的一名佼佼者。[1]机会窗口(window of opportunity)是一种隐喻,以描述企业实际进入新市场的时间期限。一旦新产品市场建立起来,机会窗口就打开了。随着市场成长,企业进入市场并设法建立有利可图的定位。在某个时点,市场成熟,机会窗口被关闭。[2]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专门致力于office软件及其相关应用开发。目前,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office软件开发商,拥有超过200人的研发工程师队伍。其唯一产品——永中office集成办公软件已先后推出多个版本,产品性能日趋成熟,成为一款完全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的办公软件。[3]参见蓝色星际公司网站http://www.bstar.com.cn[4]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决定产业盈利性的力量包括:供方的议价能力、买方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虽然迈克尔波特提到的产业动态性特征已经发生改变,但其核心观点依然正确。[5]首见《蓝海战略》。[6]见波士顿矩阵法,用以分析企业现有业务的经营状况,将所有业务根据行业成长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两个纬度分为问题类业务、明星类业务、金牛类业务和瘦狗类业务四种。三、将创意转化为创业企业

1.组建创业企业团队

创业企业团队是促进新创企业从创意向功能完备企业发展的创建者、核心员工和顾问群体。考虑到新创企业往往是从零到有、从小到大,通常创业企业团队都是从一人或几人发展起来的,而且,许多创业企业团队往往拥有能够提供指导和建议的董事会、顾问团和专家团体。

创业企业团队的构成有多种形式,而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创意向成功企业的转变。同时,创业企业团队也在向潜在的投资者、合伙人和员工以及公众传递一种重要的信号。创业企业团队的核心是企业创建者,一般是既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创业激情,最好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才。创建者应有号召力和宽广的心胸,这样才能聚集一批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并团结创业所需的必要资源,共同为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而尽职尽责。图2-4指出了创业企业团队的构成要素。

2.评估创业企业的财务实力与可行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主要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增强财务实力与获取最高收益率来管理财务。我们知道,财务管理是以取得最高回报率的方法筹集资本并管理企业资本的过程。创业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资本的获取、使用并使之增值的问题,如果企业在财务运转上出现困难,创业企业的生存往往就会受到威胁甚至面临死亡。

因此,创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应回答并处理以下问题:(1)企业运转得如何?是盈利还是亏损?(2)企业现在有多少现金?图2-4 创业企业团队的构成要素资料来源:[美]布鲁斯R.巴林格,R.杜安·爱尔兰著.张玉利,等译.创业管理:成功创建新企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债务吗?(4)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如何?(5)与产业内其他企业相比,本企业的成长和净利润如何?(6)企业需要从何处获得用来发展的资本?(7)企业是否有办法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担风险或减少所需的现金额?(8)企业最主要的开支用于哪些方面?其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是怎样的?

……

总而言之,回答并处理这些问题,是为了保证创业企业实现其盈利性、流动性、效率和稳定性的财务目标。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充分考虑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财务目标。戴尔的直销模式的成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如定制生产、客户导向、成本优势等,在财务目标的实现上同样具有显著优势。戴尔的经营模式是接受订单、组装计算机并将它交给顾客,一般需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戴尔在电脑销售之前就能获得货款,而不是在销售之后才结账。这种商业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而这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财务原则。高存货周转率意味着企业可以把存货快速变现。戴尔每年的存货周转率达到80次,而其竞争对手一般在60~70次。该优势使戴尔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现金用于推动企业成长。

3.构建合理的伦理与法律依据

创业过程涉及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相当复杂,对创业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避免代价昂贵的失误。

4.撰写商业计划

商业计划描述创业企业计划达成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对于大多数创业企业而言,商业计划是一份可用于企业内外的两用文件。对企业内部来说,商业计划能帮助企业设计出实施其战略和计划的“路线图”;对企业外部而言,商业计划用于向潜在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汇报企业试图追求的商业机会以及如何把握机会的行动计划。Hotmail创始人沙比尔·巴迪亚(Sabeer Bhatia)曾形容创业计划“并非一份合同或预算,它是一个故事,一个有关机会发展路径以及企业打算如何创造并收获价值的故事。”

因此,商业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对企业员工而言,商业计划表明了其为之努力奋斗的未来。商业计划是创业者创业思路的文字表述,并将创业过程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了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摒除了仅仅靠激情和拍脑袋幻想未来的不切实际的元素。它是一个可以指导员工协调一致行动的可执行的方案。每一位员工都可以依据商业计划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了公司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对投资者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这份计划就是一份“出师表”。为了达到目标,需要整合相应的资源。对商业计划的评判往往会得出是否参与、投资、加盟的决定,而这些资源对待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而言,可能起到生死存亡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一个负责任的风险投资家还会直接接触创业企业团队,感受其真实的创业热情和人格特征,这些因素与商业计划相互作用,成为他们决策的主要依据。表2-3列示了商业计划的读者对商业计划的关注点,这些信息有助于创业者在拟定商业计划时合理设计内容以期产生明显的效果。

无论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的商业计划格式来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在规划创业企业时是必须考虑和回答的:(1)业务仅是一个创意,还是一个有现实潜力的机会?(2)企业是否有一个令人振奋而又切合实际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能被其他企业模仿吗?或者,企业能够通过专利、版权或其他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定位吗?(3)产品或服务是否可行?它能给客户带来重大价值吗?是否完成了可行性分析?如果是,结果如何?(4)产品或服务所在的产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5)企业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吗?(6)竞争对手会对企业的进入做何反应?(7)管理团队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来创业?(8)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否恰当?企业战略和商业实践是否合理合法?(9)财务预测是否现实?是否预测了企业的光明前途?投资者的期望回报率是多少?(10)企业面临的关键风险有哪些?管理团队是否有应急计划以应对风险带来的现实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创业者往往会遇到需要口头陈述商业计划的情况,无论是在对内部员工作动员还是说服外部投资者投资时。短短的30分钟就可能决定创业企业是否可以得到支持,因此,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并精心准备。以下是口头陈述时需注意的关键点和陈述技巧:(1)企业:用1张幻灯片简要说明企业概况和目标市场。(2)机会(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这是陈述的核心内容,最好用2~3张幻灯片。(3)解决方式:解释企业将如何解决问题或如何满足需求,该项内容需要1~2张幻灯片。(4)管理团队优势:用1~2张幻灯片简要介绍每位成员的资质。(5)知识产权:用1张幻灯片介绍企业已有的待批准的专利项目等知识产权状况。(6)产业、目标市场和竞争者:用2~3张幻灯片简要介绍企业即将进入的产业、目标市场及直接和间接的竞争者,并详细介绍企业如何与目标市场中的现有企业竞争。(7)财务:简要陈述财务问题。强调企业何时能盈利,为此需要多少资本,以及何时现金流能够持平。这部分最好用2~3张幻灯片。(8)需求、回购和退出战略:用1张幻灯片说明需要的资金数目及设想的退出战略。

一般来说,口头陈述只需10~15张幻灯片。创业者的常见错误是,因准备的幻灯片过多而不得不在限定的时间内走马灯似地一闪而过,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获得融资

多数创业企业都会遇到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现金流、资本投资和产品开发。企业在初创阶段就需要不断增加现金量以服务于顾客,购置设备、采购原材料、雇用并培训员工等都需要花费。如果企业亏损经营,负的实时现金流就被称为它的烧钱率。企业的烧钱率是企业在达到盈利之前花费资本的速度。企业烧钱的速度应该与它的成长相匹配,否则就会面临在盈利之前花掉所有资本的困境,从而导致创业失败。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多数创业者需要投资资本或银行信贷来解决现金流短缺的问题,直到他们的企业开始赚钱为止。创业企业通常很难从银行获得信贷额,所以,创业企业常常寻求投资资本或设法安排某种创造性的融资。而且,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购置设备、营造建筑物或其他的资本项目都需要资金支持,尤其是可能的长时间的产品开发周期更要求充足的前期资金支持。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资金的保证。从公司创办到海外上市的近5年时间内,公司经历了三次关键性的融资,成功地获得了企业快速发展的现金流,同时又为公司上市打好了基础。图2-5是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融资阶段示意图。图2-5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融资阶段示意资料来源:《科技创业》,2006年第2期,P21

创业融资的方式很多,自力更生可以提供部分初始资金,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通常是最普通的融资来源。创业者首先要明确企业需要多少资金,然后决定采用最适当的融资或资助类型。权益融资意味着创业企业会失去部分所有权,债务融资就是获取贷款。债务融资最普通的来源是商业银行和政府的企业担保计划。然后就是发展战略以吸引潜在投资者或银行家,这需要三项措施。第一是准备电梯陈述,需要在60秒内清楚地解释商业机会、你的产品与机会的关系、你的能力和你的市场。第二就是试图接触最有眼光的出资人,可以尝试得到与他们有较多交往的人的推荐,如合作伙伴、亲戚朋友或师长。第三是准备向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商业计划书或在必要时作口头陈述。(1)权益融资来源

优点在于投资者成为其所投资企业的部分所有者,既提供资金也提供管理经验,投资者将通过股利支付或出售股权的形式获得投资回报。不利因素是创业企业需要放弃部分所有权。

①天使投资者。指直接将个人资本投资于创业企业的个人。在美国,天使投资者一般是50岁左右,具有很高的收入和财富、受过良好教育、作为创业者很成功,而且对企业初创过程感兴趣的人。大多数的天使投资者拥有100万~1000万的财富,他们在单个创业企业的投资为2.5万~15万美元。天使投资者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愿意进行相对小额的投资,这使得仅需要5万美元的创业企业可以得到发展的融资支持,而不是多数风险投资公司要求的最低100万美元的投资。而且,许多天使投资者还非常喜欢对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指导,这也许是他们获得回报的另一种方式。

②风险资本。指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创业企业以及有非凡成长潜力的小企业的资本。美国有大约650家风险投资公司,每年约向三四千家企业提供融资。风险投资公司是资金管理人构成的有限合伙制企业,它以基金形式筹集资本并投资于创业企业或成长型企业。这种基金或资金集合,从富有的个人、养老金计划、大学捐赠、国外投资者以及类似来源筹集而来。具有代表性的基金其资金规模在7500万~2亿美元,在3~5年期内投资20~30家企业。管理基金的风险投资家,获得年度管理费外加基金所赚利润的20%~25%。风险投资公司得到的利润百分比称为分享收益率。所以,如果风险投资公司筹集了1亿美元的基金,然后基金增长到5亿美元,20%的分享收益率意味着归还最初的1亿美元后,风险投资公司将得到4亿美元利润的20%,即8000万美元。基金的投资者将获得其余利润。风险投资家力争获得30%~40%或更多的年投资回报率,并在整个投资期内综合回报率达到最初投资的5~20倍。

因为风险投资的高盈利性,以及对Google等成功企业提供过融资,因此引起了人们非常大的关注。但实际上,相对于天使投资者以及需要融资的创业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公司仅为很少的企业提供了资本。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每年投资的企业大约为三四千家,而天使投资者会为3万家创业企业提供融资。而且,风险投资公司每年的投资中,仅有约一半投向新企业,其余投资则投向需要追加融资的现存企业。

如果企业获得了风险投资,也就意味着同时可以得到超出投资的许多帮助。风险投资公司输入资本和注入管理是并行的,并且会按照与被投资企业相适应的阶段分批提供资金和管理技术,从种子阶段直到购并融资。

③首次公开上市(IPO)是指企业股票面向公众的初次销售。当企业上市后,它的股票就会在某个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多数上市的创业企业,在非常倾向于科技、生物技术和小企业股票的纳斯达克(NASDAQ)股票交易所交易。首次公开上市是企业重要的里程碑,通常企业只有证明自己可行并具有光明的未来时,才能够公开上市。企业上市除了可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支持外,还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以吸引高质量的顾客、合作伙伴和员工。此外,还能为企业股东,尤其是风险投资公司提供将投资变现的机制。(2)债务融资来源

优点是企业所有权没有丧失,而且贷款的利息支付可以抵免税收。缺点是贷款者经常对贷款强加严格条件,并坚持要求大量抵押物以充分保护它们的投资安全。

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一般不被看作是创业企业融资的可行来源,主要原因是银行的经营准则是回避风险的,因此,银行往往会设计内部控制和制度约束,禁止风险高的贷款行为。另外,从贷款收益来看,贷给小企业也远不如贷给大企业的高,至少可以部分省却对贷款企业进行必要的资信调查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不过,一些银行还是尝试着为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我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落实并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文件,以期缓解再就业或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许多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自2003年起陆续发放数额不等的小额贷款,以支持创业。这些贷款一般不超过2万元,由于数量大、面积广,对下岗再就业和创业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②创业担保计划。在美国,有9000家银行中的约一半参加了美国小企业署SBA(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担保贷款计划。SBA拥有总额超过450亿美元的商业贷款、贷款担保及风险资金,此外还有50亿美元的赈灾贷款。SBA提供的贷款有三种形式,分别是直接贷款、特别贷款和担保贷款。尽管这些贷款并非专门供新创企业利用,但通常仍是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小企业可得到的最著名的SBA项目是7(A)贷款担保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90%的SBA贷款活动。它通过私营贷款机构来运作并提供获得SBA担保的贷款。贷款用来支持那些不能通过正常借款渠道以合理条款获得融资的小企业。几乎所有的小企业都有资格申请SBA担保贷款。SBA可以为多达15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5%的担保,超过15万美元的贷款部分提供75%的担保。多数情况下,最高担保额为100万美元。担保贷款可用做流动资本,以扩展新业务或创办新企业。也可以用来购买房地产、修理、建设或购买设备。但为了获得SBA担保贷款,申请必须满足SBA与贷款者的要求,个人必须抵押其所有资产,才能获得贷款。

2004年10月9日,由我国科学技术部、国家开发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共同发起实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开始启动。这一计划旨在对科技型企业实施贷款、孵化及上市融资等提供系列配套服务,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平稳跨过成长中的几个关键门槛。“路线图计划”的核心及宗旨是营造有利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发展环境的社会化解决方案。集聚和整合国家现有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资源,建立从天使投资、创业抚育、政策性贷款到企业上市的投融资协同机制,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难;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发展瓶颈问题,形成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支持网络和绿色通道;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路线图计划”的七项工作是:①以创新基金为主导,重点向种子期、初创期早期企业投入,填补“投资空白”,努力帮助企业渡过“死亡陷阱”。②以创新基金为主导,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基金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主渠道作用。③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结点”,推动建立更为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抚育网络。④推动股权融资机制的建立,特别是要建立针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政策性股权融资机制。⑤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为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做出示范。⑥加大科技担保机构的数量和实力,提升科技担保机构整体能力。⑦与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建立对接平台。(3)融资的创造性来源

①租赁。指的是某项财产的所有者允许个人或企业在特定时段内使用该财产,以换取报酬的一种书面协议。租赁的主要优点是它使企业只需用很少或不必预付定金,就可获得资产的使用权。创业企业所订租约的两种最常见类型是设备租约和固定资产租约。如许多创业企业从戴尔公司租赁计算机,这对创业企业的益处在于,用很少的前期投资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设备。

②战略伙伴。战略伙伴是创业企业的另一个资本来源。实际上,战略伙伴经常在帮助创业企业获得运营资本以及完善商业模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物科技企业就极其依赖于合作伙伴的财务支持。那些规模非常小的生物科技企业,常与较大的医药企业结成战略伙伴来进行临床试验以及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安排多数会包括许可证经营协议。典型的许可证经营协议运作如下:生物科技企业将处于开发状态的产品特许给制药企业,以换取产品开发期间及以后的财务支持。事实上,提供给生物科技企业的资本,超过50%来自于战略伙伴,因此这种联盟的形式是新的生物科技企业的一项关键能力。

联盟也有助于创业企业完善其商业模式以及节约使用资源,在分担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成本、获得特殊资源以及推进产品面市速度等方面都会有所收益,且这种收益是双向或多方面的。四、管理并使创业企业成长

1.特殊的营销问题

创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营销。营销包括许多问题,从促销目标市场的选择,再到分销渠道的管理等。就科技创业企业而言,技术、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以及品牌策略是其中的重点。(1)选择市场、建立定位

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回答诸如谁是我们的顾客?他们在哪里?我们如何吸引他们?管理完善的创业企业,要按下面三个步骤来回答这些问题:图2-6 选择目标市场与定位战略的过程

选择目标市场的第一步是研究企业打算进入的产业并确定该产业中的潜在目标市场,这个过程称为市场细分。市场细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新企业拥有的资源一般仅够使其定位于某个细分市场。人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细分市场,包括人口统计、地理区域、社会文化、消费心理等,这些被称为细分变量。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微创医学领域,生产记忆合金支架等系列产品就是在1995年全国医疗器械展会上首次了解到此领域,这些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而在国内尚属空白后,决定投资创建的。后在江苏省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完成增资,逐步发展壮大。(2)技术、产品、品牌有机组合

科技创业企业往往是技术导向的。经常是因为某项技术专长而考虑创建企业。这就带来一个市场营销的关键问题:销售利益还是产品特征。科技创业企业常犯的错误是将产品特征作为销售利益进行推广,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现象在营销上被称为“营销近视症”,也就是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产品上而不是顾客的需求上。其实,将注意力放在产品上,究其原因是因为科技创业企业的创业者往往是技术专家,其出发点和着眼点一般都是技术问题。一个典型的事例是能够储存1000个电话号码的移动电话,企业往往会宣传我们的电话可以储存1000个电话号码,而消费者更愿意接受的表达方式却是我可以随时与上千个亲友电话联系。虽然这似乎不是没有关系的问题,但却是从观念上必须调整到位的关键问题,即一定要遵从顾客价值导向而不是技术或产品特征导向。

品牌的建立从创建企业时就开始了,包括给企业起个名字、确定企业的标志、拟定企业的口号等。当然更重要的是为这个品牌不断充实内涵,包括技术水平、产品品质、服务水准、顾客基础、相关联想、口碑等。这些内容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物质层面的和非物质层面的。物质层面的主要指技术、产品、质量等产品所具备的物理属性,这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需要得到基本保证的。非物质层面的主要指心理、文化、价值、品格、个性等技术或产品本身不具备但通过一定的时间和传播赋予给品牌的。这两个层面都非常重要,品牌的打造和提升就是在这两个层面进行的。(3)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组合

价格的制定与许多因素相关,如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技术或产品的独特效应、竞争状况、替代品等。一般可考虑选择四种进入策略,即快速撇脂、慢速撇脂、快速渗透、慢速渗透。如果企业打算投入较多的传播费用,希望在短期内打开市场,并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就被称为快速撇脂策略,反之则是慢速渗透策略。四种策略都有成功的案例,企业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决定。(4)服务

许多科技创业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服务,如投资咨询、数据库等。也有许多创业企业提供的是具体产品但包含服务的业务,如软件开发、医疗器械等。几乎所有的业务都会涉及到服务,因此,服务的重要性对创业企业而言就更为突出。简而言之,提供有效的服务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有形证据,即必要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如广告公司,如果没有大型高清晰度的喷绘设备,就很难提供高水平的广告产品。或没有必要的电脑设备和软件的投入,也很难很好地表现创意思想。二是服务流程,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是保证服务品牌的关键。咨询公司的工作更多的是定制化的成果,但其工作流程却是可以规范的,如调研方法的确定、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取、访问员的筛选与培训等,这样才可能保证调研的准确性。三是人员,因为服务往往是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沟通,人员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因此,科技创业企业的人员应该是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同时又具备技术专长的综合性人才。这些意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培训提升的,因此,培训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职能工作之一。

2.重要的知识产权

许多科技创业企业都拥有极具价值的知识产权,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哪些是需要保护的和如何进行保护。案例知识产权在早期成功中的关键作用如果你要去旅行、搬到新社区、寻求新业务或仅仅是想找到某个老朋友的电话号码,Switchboard公司都能为你提供帮助。在1995年创建的Switchboard公司是一家提供在线目录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使用者可以登录它的网站,免费在线搜寻包含1.06亿人、1300万家企业和400万个电子邮件地址的目录。另外,网站还提供地图、行车路线、在线“黄页”和美国主要城市的指南。Switchboard公司实际是将个人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等联系在一起。Switchboard公司在初创时曾是互联网的先驱者,是美国国内第一家免费提供电话号码和地址的网站。在成功推出“白页”不久,Switchboard公司在其网站上增加了容易使用的“黄页”目录,这一服务使公司能够通过向传统企业出售在线广告而获得收入。Switchboard公司知道一旦取得成功,竞争者就会试图模仿其服务,因此,公司积极使用知识产权法来保护自己业务的独特之处。例如,Switchboard公司有几项专利,其中一项专利能够保证公司网站更快显示并以更好的方式组织搜索结果,通过这项专利,公司有效阻止了其他网站用相同方式来管理其搜索功能。为了保持对这项服务的名称和标志设计的专有权,公司拥有大量的商标,如“Switchboard”、“Maps On Us”、“My Corner”、“Near-buy Deals”、“Nearbuy”等都是Switchboard公司的注册商标,这意味着其他公司不能使用这些名称。最后,公司使用著作权来保护其书面材料,并注册了大量描述其服务的互联网域名。另外,所有Switchboard公司的员工都签署了保密和发明转让协议,公司员工不能泄露商业秘密,在工作期间所做出的任何发明都属于公司。公司与供应商、商业伙伴合作时也很谨慎,他们在介入公司的幕后工作之前需要签署保密协议。对Switchboard公司来说,使用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组合保护是其成功的关键。现在有超过40家网站提供在线目录服务,这些网站与Switchboard公司在一个或更多的领域内竞争,其中有几家网站的拥有者是行业内的重量级企业,如雅虎、美国在线等。然而,由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出色工作,Switchboard公司在几个关键领域远远领先于它的竞争者,这些已成为Switchboard公司的核心能力,使其在未来能继续保持竞争力。

以上的案例提示科技创业企业,有四种类型的知识产权需要注意并采取保护措施,即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专利是由国家授予的禁止他人在专利期内制造、出售或使用发明的权利。商标是指用于识别产品或服务的来源或出处,以及使这些产品和服务区别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任何词语、名称、标志或图案。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它赋予作品所有者决定作品如何使用以及如何从作品中取得经济利益的法律权利。作品必须是有形的,如书籍、操作手册、杂志文章、音乐乐谱、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建筑设计图等。商业秘密是能够给信息所有者在市场中带来竞争优势的任何配方、式样、有形设计、创意、流程或其他信息。商业秘密包括市场计划、产品配方、财务预测、员工名单、销售活动日志和实验室记录等。商业秘密的记录形式多种多样,书面文档、计算机文件、录音磁带、录像带、财务报表,甚至员工对不同信息的记忆都可能被视为商业秘密受到保护,未经许可不能泄露。

3.评估成长面临的挑战并做好准备案例[1]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新一代Office集成办公软件开发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1999年12月开始筹备,2000年1月24日成立,由无锡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和百慕大公司共同投资创立。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永中一直专注于新一代跨平台的集成办公软件——永中Office集成办公软件的研发、商品化和销售。永中公司成立之初即进入无锡科技创业园,当时只有员工140人,研发人员110人,产品研发处于起步阶段,公司和产品在国内外几乎没有任何知名度。经过近7年的发展,永中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在市场上,永中在国产办公软件中占据份额最高,自主研发的数据对象储存系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先后推出有重大改进的6个版本。在已经非常成熟的Office技术上,永中公司凭借自主创新,在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包含78项技术主张专利申请,永中公司研发团队甚至被美国SUN公司评为“世界十大JAVA研发团队”。永中公司的成功从其发展历程中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1)瞄准国际一流技术,依靠创新实现超越。软件业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重要产业,国外软件的市场垄断地位已对我国经济、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等方面形成了巨大压力,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信息安全问题促使中国必须要建立自主的软件产业。但很多人认为,在基础软件领域,经过多年发展的Office办公软件功能已接近“完美”,国产软件厂商已没有机会。面对这样的形势,永中人始终坚持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超越,确立“别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机会”的理念,以用户的需求为其目标,瞄准世界一流技术,依靠创新实现新的超越。永中人经过分析发现,进口Office产品中有很多关键的应用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而且不支持非本公司生产的操作系统,不考虑对其他产品文档格式的兼容,这些都是永中公司实现替代进口软件产品的巨大契机。现在,永中公司不仅在关键数据集成技术上创新,而且在实现微软Offi-ce XP功能覆盖率83.1%的基础,更增加了如数据链接、科教模块、稿纸方式、拼音共10%的创新应用和功能,极大地满足了用户迫切需要的集成应用和中文特色功能,并在市场上取得广泛的认可。(2)以市场为导向,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软件和服务。永中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模式,永中Office集成办公软件这一产品的提出正是建立在用户对跨平台的需求之上。除每版必做的性能提升外,永中公司每一版的研发都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从而以不断改进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最佳的解决方案。现在永中公司Office集中办公软件已发展到功能比较齐全、品质相当稳定的阶段,永中公司通过用户需求反馈机制不断完善产品,满足用户需要。用户在购买产品后,可通过热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网站等多种渠道反馈问题和建议。永中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在48小时内做出回应后,将所有的用户反馈进入需求分析体系;研发部经过整理筛选后形成具体规格,研发工程师据此进行完善;在通过测试后,这些修正的问题将在补丁版或下一版中得以解决,所有用户均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等方式得到这些快速的软件升级服务。正是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模式,在完善的需求服务体系支持下,永中Office集中办公软件在产品实用性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进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3)今后发展战略。未来几年内,永中公司将立足于软件服务,不断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品质及兼容能力,实现对进口Office软件产品的全面替代。在国内市场成为主导产品后,上市集资,进军海外,在国际市场上与Office软件巨头一争高下。在永中软件园周边地区,永中公司将培育一批基于永中Office集中办公软件的二次开发厂商、Linux开发厂商及其他软件产品开发商,建设永中Office成果转化基地,吸引更多的软件人才汇集,形成积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以安全的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数字中国”的梦想。

永中公司软件的案例说明了梦想、目标、公司理念以及切实可行的管理成就了公司的持续成长。多数创业企业都期望公司能够不断增长并基业常青,但事实却令人难以置信,跨国咨询巨头贝恩公司的研究表明,只有1/7的公司能获得持续的盈利性增长,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有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我国《科学投资》的调查结果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4年之间,我国每年有近百万家企业倒闭。企业追求成长的动力可能来自如下方面:规模经济、执行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市场领导、影响力和生存能力、满足关键客户需求增加、吸引并保留优秀员工的能力等。

虽然成长能够给创业企业带来诸多优势,比如广泛贴近市场、企业声誉提高、有机会与更大更有经验的渠道伙伴合作等,但成长仍然是极富挑战的严酷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成长会促使企业筹集追加资本、招聘新员工、学习如何管理更大组织并承担更多风险。而且,这些挑战还给创业者和管理者造成情感代价。普华永道曾专门调查美国快速成长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2/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缺乏管理能力或承认其事业会在未来12个月内遭遇成长障碍。报告中的解释为:这都源自管理的日益复杂化。除了日复一日的运营管理和编制长远计划外,成长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必须在战略联盟、外包、合资、收购和兼并、劳动力短缺以及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新措施等挑战中摸爬滚打,[2]而且这还仅仅是一部分挑战。

正因为如此,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两项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服务和管理服务。创业服务意指产生新市场、新产品和新服务创意;管理服务则主要管理企业日常活动并确保新机会变得有利可图。彭罗斯在研究企业成长理论时提出管理能力是企业成长局限问题的本质,而且增加管理服务的能力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新管理者社会化的时间、如何激励创业者和管理者推动企业成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

如何使企业持续成长是任何一位创业者孜孜以求的结果,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法则。考察成功的成长型企业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成长导向的意愿、成长承诺、企业成长规划、加入商业联盟和便于知识吸收的地理位置等。

4.企业成长战略

科技创业企业从开始创办时就应该考虑企业的成长战略,当然,战略往往还要依据环境的变化而因势利导。一般认为企业成长战略有内部成长战略和外部成长战略。内部成长战略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活动,如新产品开发、其他相关战略和国际扩展战略等。很多企业都通过内部成长战略实现了成长,如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内部成长独特性在于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竞争力、商业活动和员工成长。但当企业达到一定阶段后,就很难通过内部方式持续成长,需要企业通过外部成长战略推动企业。外部成长战略主要依靠于第三方建立关系,如合并、并购、战略联盟、合资企业、许可证经营和特许经营等。

5.特许经营

指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其中已经具有成功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特许授权商)将其商标和企业经营方式授权给其他企业(特许加盟商)使用,并由此换取加盟费和特许权使用费。采用特许经营方式是尽快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成长的有效模式,一般用于服务性行业。由于服务一般有着生产与销售同时进行以及难以储存等特性,因此很难像产品那样可以在某地生产大量的产品并运送到目的地。服务往往需要即时生产并即时消费,因此标准化的多中心经营模式使服务的规模化成为可能。

特许经营主要分为产品与商标特许经营和经营模式的特许经营。产品与商标特许经营是特许授权商授权给特许加盟商购买其产品和使用其商标名称的一种安排,这种方法往往能将单一制造商与零售商或分销商网络联结起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是更为流行的特许经营方式,而且更多地被创业企业采用。这种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授权商通过培训、广告和其他帮助等形式将一种经营模式提供给特许加盟商。无论哪一种特许形式,都要求特许授权商拥有优质的品牌、标准的业务流程、创新的能力以及管理团队。[1]夏太寿、陈凯.科技创业服务——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6.[2]Pricewaterhouse Coopers,“One-Thirdof Fast Growth CEOs Grapplewith Self Doubt, Pricewaterhouse Coo-pers Finds,”Trendsetter Barometer, May22,2000.第二节 创业环境、创业政策与创业投资

科技创业企业的创建与成长是创业者自身的行为,是实现其人生价值与事业梦想的一种途径。但事实上,科技创业企业群体的成长、成功与成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因此,推动科技发展与科技创业也就上升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也正因为如此,扶持和推动科技创业企业的成长与成功就成了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发展创业园、营造创业环境并加强科技创新的投入、科技成果的转化、创业精神的宣传等。一、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是指影响公民开展创业活动的有形和无形的条件和氛围,是对创业活动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经济和社会特性。具体包括政策与执行环境、资源获得性环境、研发及产业环境、商业环境及人文[1]环境等。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认定的创业条件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的转移、商务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和社会规范。

GEM《2006年中国创业环境报告》中指出,中国创业环境排在全球第14位。从具体指标可以看出,我国的创业环境在政府政策、有形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以及文化和社会规范上处于优势,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科研开发的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2]设施方面支持程度有限。

1.金融支持

指与创业环境有关的金融支持,实际上就是解决新创企业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创业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私人权益资本,包括自有资金、亲戚朋友借贷和引入私人股权筹集资金;二是创业资本融资;三是二板上市融资。一般而言,在创业企业的早期阶段,主要以私人权益资本和创业资本两种形式为主。从全球范围看,创业的金融支持最主要的来源是私人权益资本,只有以色列是一个例外。中国的创业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创业资本的部分,中国创业的金融支持最主要的来源是包括自有资金、亲戚朋友投资或其他的私人股权投资。可见,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是我国完善投资环境中金融支持的主要方向。

2.政府政策

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政府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我国政府在为创业提供的政策方面,与GEM其他成员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

中国地方政府在制订政策时把新成立和成长型公司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但是中央政府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导向。相对于其他GEM成员,中国新创企业的税务负担比较低,而且,创业企业面对的税务和其他管制是相对稳定的。我国地方政府对新成立企业优先扶持,而且税收政策方面也是明显优惠于其他国家的新创企业,但是,政府政策的劣势方面也很明显,一是政府通过直接扶持促进创业方面低于均值,对新创企业的成长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二是新创企业的审批成本高,对该项的评价值已经接近均值水平。因此,在政府直接扶持、中央政府政策制订方面和新创企业审批效率方面我国尚有差距。

3.政府项目

政府项目支持作为创业环境的独立要素,是政府政策的具体化。政府项目不限于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尽管这是我国政府项目的基本形式。政府项目还包括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

和GEM的参与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在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我国的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创业的贡献就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得多,这是我们在政府项目上的优势,应该保持。但是,在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方面,我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4.教育和培训

教育培训是创业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创业者将潜在商业机会变为现实的基础。中国与其他GEM参与国家和地区在教育与培训方面相比处于落后水平。

在所有关于创业教育的问题上,中国的水平均低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均值。其中,差距不大的方面是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对鼓励创造性、自立和个人的主动性方面,在提供关于市场经济的知识方面以及在关注创业和创办企业方面与国际上做得好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基本上仍处于中等水平。

在商业、管理教育方面的水平和创业类的课程和项目方面,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却存在明显的差距。

5.研究开发的转移

研究开发的转移过程是否顺利,从结果上看是研究开发的转移是否实现了商业化,但是,从过程上看是创业是否有效率,创业者是否能够抓住技术和商业机会。

相对于GEM参与国和地区,我国的研究开发成果能更好地从发源地通过创业企业向市场转化。而且,创业企业在接触新技术、新研究上与大企业具有相同的机会。我国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基础,具备对于支持个别领域的创业企业成为世界水平技术型企业的能力。

比较落后的方面是研究成果转化的条件差,无论是企业的承受能力,还是政府的资助方面还不能满足创业过程中研究开发转移的效率要求。我国研究开发成果的转移工作应该有针对性地重视改进转化条件。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全面落后。知识产权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难以起到有效的效果,非法销售盗版软件、影像制品等的情况还非常普遍,这也使得新创企业很难相信他们的专利和技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6.商务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

我国的商务环境,也就是创业的一种软环境,总体水平比较低。我国创业企业在获得资源和是否使用得起这些服务和资源方面处于较差的状况。而在获得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方面,我国创业企业同样处于较差的状况。

7.进入壁垒

主要指新创企业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我国的市场正处于双高时期。一是市场的增长率高,每年的市场都在不断扩大;二是市场的变化率高,产品更新快,产业成长和衰退快。因此,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从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唯一接近GEM最高水平的方面就是进入壁垒,说明我国在对于创业企业的市场开放程度存在明显的优势。由于《反垄断法》的颁布和即将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我国创业企业在进入市场方面会有更大的优势。在进入壁垒方面,我国有一定优势的方面还表现在创业企业的进入成本相对较低。

8.有形基础设施的可得性

主要指硬环境,如土地、厂房、办公设施和相关的物质条件保障。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各地都相继建设了规模不等、层次不同的创业产业园,并为科技创业企业提供了租金、税收等方面政策优惠,在基础设施的使用方面我国创业企业往往有着较为有利的条件。

9.文化和社会规范

我国的文化和社会规范中,对个人创业持积极态度。我国的文化中提倡鼓励自立,鼓励人们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也鼓励创造和创新的精神,面对创业的风险,鼓励创业者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我国的文化有利于个人创业。在我国的文化中,对于创业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上,尤其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关系上有不足的成分,个人在分清责任、承担责任而不是混淆责任和推卸责任上,应该有更明确的合理取向。

比较而言,我国的文化和社会规范中对鼓励个人创业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构建良好的个人与集体的责任关系上,我们需要做一些改变,应该提倡个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1]李良成.科技型创业企业环境分析——基于广州地区留学回国人员的创业[J].经济师,2006.11.[2]程源.2006年中国创业环境报告[OL].世界经理人网站,2007,7(27).二、创业政策

为了鼓励创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以鼓励创业。[1]《科技创业》2007年第1期文章曾把2006年视为中国的创业年。进入2006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许多与创业有关的新政策,给创业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从降低创业门槛,到国务院的60条纲要,还有“十一五”规划,到处都彰显着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扶持态度。这些政策法规归纳起来,从行政关系上分主要有国家法律、各部委的政策条例以及各地(省、市)的相关政策;从规范和支持目标上分主要有针对一般中小企业创业的、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针对海外归国人员创业的等。

1.国家关于鼓励创业的法律、法规

这些包括: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经修改后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

2.各部委关于鼓励创业的法规、条例

这些包括:1994年发布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2001年1月由人事部发布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2005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共同颁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由商务部颁布、于2005年2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科学技术部于2006年3月15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意见》等。

3.各地方政府旨在扶持创业企业的政策

近些年,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鼓励创业。如江苏省的政策及管理规定有:2001年颁布的《江苏省省级专利专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4月发布的《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2006年4月18日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的《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特别指出:“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技创业,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积极支持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企业家利用创新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进一步解放人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拥有创新成果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以兼职或离岗的方式,走出来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或与企业家合作创办科技型企业,吸引海外留学人员、省外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携带创新成果来江苏科技创业,支持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休学创业,加快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企业家。鼓励各类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服务、项目承包等多种形式转化创新成果、参与科技创业。保护科技创业人员的合法收益,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解除科技创业人员的后顾之忧。”[1]科技创业[J].2007,1(42).《科技创业》认为:2006年,不折不扣地成为中国的创业年。三、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特指向科技型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创业投资作为一类投资机制,特指由创业投资者、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创业者或创业企业、退出渠道、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系统等六者构成的投资机制。

如果将创业企业第一个成长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学习调整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则创业投资一般是在前三个阶段介入创业企业。创业投资具有投资周期长、分期投入、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竞争性强、成功后回报率高的特点。

一个典型的创业投资大约可分为九个阶段,即创业资本的筹集、由主要合伙人从被选项目中筛选投资对象、规划投资时间、评估股权价格、选择合作投资伙伴、达成投资协议、参与创业企业管理、创业企业资本退出、建立新的创业投资基金。其循环过程如图2-7所示。图2-7 创业资本循环过程资料来源:雷家彇.高技术创业管理——创业与企业成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1.创业者获得创业投资支持的过程

创业者要想获得创业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有一个过程。

第一步,与多个潜在投资者初步接触,向多个潜在投资者举荐,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

第二步,初步选择可能的投资者,进一步考察对方的投资能力、偏好的行业领域、接触的诚意与投资的可能性。

第三步,向初选的潜在投资者提交创业计划书。

第四步,相互考察实力与诚意,考察对方的投资条件,同时接受对方的考察。这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一阶段,一旦双方有诚意相互考察,则作为一种业界约束,创业者一般不得同时与第二家创业投资公司接触。

第五步,如果相互考察满意,则洽谈投资条件和方式,签订投资协议。创业者接受对方成为股东,创业投资公司向新创企业投资。如果相互考察不满意,或对投资条件、投资方式未达成共识,创业者就需要再次循环第一、二、三、四步。

在前述步骤中,最为重要的是相互考察。这类考察可能是提问式的,也可能是对话式的,还可能是相互参与对方工作中的考察,而且更多的是创业投资公司对创业者的考察。典型的案例是某家教育软件公司获得某家大型微电子公司的创业投资之前,投资者曾多次派员深入这家软件公司,考察了半年之久,几乎是同吃、同住、同劳动,最终才决定投资。由此,不难看出投资者的谨慎程度。当然,也有投资者在与创业者交谈十几分钟后即决定投资的实例,这种情况往往是由投资公司高层参与并被创业者的激情和创业动机所打动,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

2.创业投资者选择投资企业与项目考虑的重要因素

创业投资的对象是新项目或新创企业,由于新项目或新创企业的市场前景等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故创业投资是名副其实的风险投资。为降低投资风险,在投资之前,投资者不得不十分谨慎地进行选择。从创业者角度来看,深入了解创业投资者到底是怎样评价、选择项目和企业的,往往也有助于知己知彼,进而获得创业投资。

在美国,创业投资者对新创企业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一整套指标来评价一个项目的投资潜力;另一个是用一套模型来对投资进行评价优选。与此相关的研究表明,在诸多的评价指标中,“管理层素质构成”是创业投资者考虑问题的首选;“产品的市场增长[1]性”和“投资回报率”是创业投资者考虑问题的第二位指标。

20世纪后期,我国台湾地区的创业投资蓬勃发展起来。自1993年台湾颁布“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则”到2002年,台湾地区已经成立了40多家创业投资公司,估计总资本额超过60亿美元。对台湾地区的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行为研究表明,他们最为关注的是“财务和商业因素”。

综合多方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获得创业投资者股权投资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创业者的项目到底如何?②创业者的团队到底如何?③创业者能否提供可说服投资者的创业计划?④相互之间是否易于沟通?⑤能否为创业投资者提供满意的预期回报?

3.创业投资的进入与退出方式

创业投资进入某个创业企业通常有两类行为方式,一类是单纯作为股东,参与创业企业的董事会,监控创业企业的运营。目的是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资本利得,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以使损失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一类是在作为股东的同时参与创业企业的运行管理,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帮助新创企业成长壮大。进入创业企业后,创业投资者的目标很明确,即要增加创业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他们通过向创业企业管理层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充分利用创业投资公司在创业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有效地避免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或走弯路。也就是说,创业投资公司的输入不仅是资金上的,同等重要的是管理方面的。

创业投资者投资的目的是谋求出售创业企业股权的超常的投资收益,因此总有退出投资的那一天。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创业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是:①首次公开发行,或首次公开上市,即IPO。指第一次向公众发行公司股票,通常是普通股。对于创业投资公司而言,首次公开发行通常是最佳的退出方式。②企业并购(M&A)。一般来说,创业企业并购有两种形式,即一般并购和卖壳或借壳上市。③企业出售。对于那些不愿受到上市约束的创业投资公司来说,出售所投资的创业企业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退出方式。企业出售[2]的方式又可分为两种,商业出售和“二次出售”。④企业回购。企业回购又分为管理层收购(MBO)和员工收购(EBO)。⑤企业清算。一旦发现创业投资不成功,或创业企业经营恶化,发展前景堪忧,创业投资公司也可采取“清算”的方式退出。清算不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了结债权债务关系,创业投资者还有可能收回一部分资本金。[1]雷家彇.高技术创业管理——创业与企业成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2]“二次出售”又称次级收购,即一家创业投资公司将其所有的创业企业股权转让给另一家创业投资公司。股权在创业投资公司之间转让,这与并购有不同的意义,即原来的创业投资公司退出或部分退出了所投资创业企业,但创业资本并没有从创业企业中完全退出。第三节 科技创业园与创业精神一、科技创业园

1.科技创业园的概念与服务功能

科技创业园是一种专为扶持新创建的科技型小企业而设计和运作[1]的体系。该体系由一支精干的管理服务团队与小企业成长相关的社会资源有效整合,服务于创业者成长的初始阶段以降低新创企业成长中的风险和成本。这种集创新资源要素、制度政策优惠于一体的新型社会组织,往往被形象地称为孵化新创企业的“孵化器”。

科技创业园是集硬件条件和软件服务于一体的。从硬件条件上来看,科技创业园一般都会提供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如办公、研发、中试和小规模生产用地及水、电、暖、气等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同时还会在园区内设立商务中心、多功能厅、产品展示厅、员工餐厅、休闲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而更主要的是,科技创业园能够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良的政策优惠和完善的综合服务,如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市场推广与信息交流服务及培训服务等,这些服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创业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其顺利度过“襁褓期”,尽快发展壮大起来。[2]

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例,这些服务表现在:(1)咨询服务

科技创业园建立了企业开办代理、公共秘书、人力资源、质量认证、政府事务集中办理、项目和资质申报等服务内容。科技创业园还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资产评估机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国际项目咨询与管理服务机构等十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整合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咨询服务。

具体的服务内容有:①提供企业研发、生产、办公需求的园区配套服务。②为新创企业提供项目审批、工商注册、国税、地税、商检、公安、外汇、海关等代办和咨询服务。③提供法律咨询、专利信息、财务顾问、信息交流等专业性服务。④提供投资、融资、运营、配套等企业咨询服务。⑤代理企业知识产权申请及咨询服务。⑥提供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及其配偶和子女户口进京、留学人员职称评审,留学人员企业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应届毕业生接收、档案代理、社会保险代理、劳动政策咨询与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⑦提供前期项目的跟进、联络以及翻译各类文件等公共秘书服务。(2)投融资服务

科技创业园会落实国家、地区针对不同创业群体的相关政策,并对项目前景好、急需资金支持的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为企业发展起到助推力的作用。

具体的服务项目有:①申请创业基金。如协助入园企业申请科技园区的专项扶持基金。②申请创新基金。如协助入园企业申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小额资助。③申请项目资助。如协助入园企业申请国家人事部、北京市人事局留学人员项目择优资助。④自由资金投资。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进行直接投资。⑤项目投融资。协助入园企业进行项目投融资。科技创业园与海内外投资机构有着广泛联系,可协助企业引入股东方和风险投资等。⑥银行担保贷款。协助入园企业申请绿色通道担保贷款或申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项贷款。除协助企业直接申请外,科技创业园还会通过举办融资系列培训、融资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申报创新基金及其他项目支持资金以多种方式拓宽入园企业的融资渠道。(3)市场推广与信息交流服务

①宣传推广活动。科技创业园可以借助政府政策支持,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为企业开展市场推广,通过各种行业会议、科技交流会等进行宣讲,促进企业与外界的沟通,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加速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知名度。②科技创业园还会专门举办产品展示会、商贸洽谈会、专题推介会等,通过多种渠道协助企业找市场、找销路,搭建企业与客户的桥梁,帮助企业推销产品。③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如开通网站等。该创业园开通了“北京经开留学网”,开设专栏,及时发布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等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以及有关技术交流与产品推广活动的信息,为企业提供直观、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4)培训服务

针对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以及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等状况,科技创业园着手建立以“为创业者及创业团队提供实用管理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以座谈、沙龙、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的管理理念与入园企业的经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创业企业团队快速成长。(5)专业服务

有些科技创业园因其定位不同,会特别吸引不同产业的创业者入园,如生物医药、IT、文化创意企业等。北京汇龙森创业园搭建了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公共服务平台,以解决园内生物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市场拓展以及彼此间缺乏合作交流的问题,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便捷的技术和项目的服务与交流平台,提升对园区内外医药企业客户的专业性服务。(6)国际合作

科技创业园一般会与国外的科技园区、商务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国际项目合作与管理、投资咨询、企业融资及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支持,为这些企业的国际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北京汇龙森创业园就与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许多国家在生物医药、电子、汽车制造及研发等领域构建了合作网络,入园企业在国际合作方面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2.科技创业园的主要类型及运作模式

从投资主体不同来划分,我们可以把科技创业园分为政府主办[3]型、大型企业主办型、风险投资主办型和科研机构主办型。(1)政府主办型

我国大部分的科技创业园系政府主办型。如苏州市政府主办型科技创业园就占到苏州所有创业园总量的3/4,这些创业园大多属于非盈利公益性的科技服务机构,为事业单位编制,主管上级是区一级、市一级的政府科技部门或各开发区的管委会。创业园的投资部门只有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系政府派遣,运作经费来自入园企业的租金、服务费,但一般都配套相应的扶持政策,如低于市价的场地费和其他各种免费服务等,所以科技创业园获得的收入要少于这些培育的成本。因此,政府往往会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支持科技创业园的正常运转。

政府主办型科技创业园的优势在于:①政府得以站在地区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选择孵化项目,而这些项目有助于优化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战略性的带动作用。②政府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公共资源,在资金、人才及政策方面为孵化对象提供各种优惠措施,如拨出专款推进科技创业园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创业企业等。③政府在科技创业园运行过程中所起的引导示范作用,有利于将社会资金和科技人才吸引到重点项目上来,通过有效整合本地区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在整体上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当然,政府主办的科技创业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①科技创业园的运转依赖于低于市场价的场地租金和政府返税等补贴,远非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的盈利模式。②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从政府机构抽调出来的管理者一般不是创业企业管理的专门人才,对创业企业的需求没有相关经验甚至概念,在服务上会出现热情高但效率低的现象。③缺乏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导致项目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高度的责任关联,资金运作与监管不具备高效性和透明度。④行政色彩过浓,没有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科技创业园的主管者既是行政官员,又是业务负责人,治理结构不清,责权利不明,不利于科技创业园的市场化运作。(2)大型企业主办型

大型企业参与科技创业园的运作一般有两个目的,一种是以市场为中心的资本运作,充分利用国家在支持科技创业投资领域的优惠政策,通过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并获得投资回报,争取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投资比风险投资要保守得多。如苏州中辰科技创业园,其创业园大楼的1~2层9000平方米场地用于商品流通领域,是苏州市IT数码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只有3~5层40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创业企业孵化之用。另一种是以调整产品结构、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或是为主导产品提供上游、下游及其相关支持产品,以增强其主导产品的竞争力为目的的。这类企业主办的科技创业园尤其重视项目的市场前景,倾向于选择与主办企业主导产品相关的技术创新为孵化对象,为今后主办企业的产品多元化发展奠定技术动力。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大型企业主办型的科技创业园都会按照企业方式经营运作,把建立创业园的投入作为经营成本,以资产保值增值为经营目标,以孵化培育创业企业为经营手段,由专业经理人担任科技创业园的管理人员,形成投资人、经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

大型企业创办的科技创业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大型企业具有健全的现代企业机制与完善的销售网络,有助于把不具有企业机制的技术创新项目迅速转化为产品。②大型企业拥有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化管理能促进科技创业园更加完善地运作,使大型企业本身通过调整结构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点,并帮助园内相关的创业企业发展壮大。③这类科技创业园实行的与孵化绩效相挂钩的奖罚体制,有利于激励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

这类科技创业园比较明显的缺陷是:①按商业化模式运作的科技创业园所提供的服务一般都是有偿的,且比政府主办的创业园相应的费用高,将会导致入园企业增加创业成本。②大型企业在选择入园项目时,会比较注重与自己已有的产品的相关性或需要服从其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这会限制一些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的入园机会。如苏州总规划面积12500平方米的孔雀平江科技创业园,其中2500平方米是孔雀电子有限企业自用的孵化面积,而其他部分的招商范围也是与电子行业密切相关的IT电子、通信、生物电子、机电一体化等。(3)风险投资主办型

风险资本直接出资创建科技创业园的目的是:①为了充分了解所孵化的企业,以便提高孵化的成功率。②为了降低筛选、谈判等交易成本,提高投资的收益率。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所以风险投资企业在选择孵化对象时非常重视,一般不投资于处于种子期的项目,而以选择成长期和扩张期的项目为主。另外,风险投资企业在投资方式上也不会过于集中,而是分散投资于多个项目。③选择标准方面除了注重项目的市场前景外,更注重所孵化企业是否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与良好的管理团队。

相比较而言,国外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主办型科技创业园更青睐处于种子期的创业企业,一方面为所孵企业提供资金和各类服务,另一方面,也相应要求拥有该企业的股权并介入其经营管理,甚至会对一些极有发展潜质的小企业要求绝对控股。这种由风险投资企业创办的科技创业园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经营模式与大型企业主办型非常接近。

风险投资为追求资本高效增值而建立的科技创业园有其固有的优势:①完全遵循市场规律运作,实行优胜劣汰。②能为在孵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创业企业迅速成长。③在项目选择上积极而谨慎。

风险投资主办型科技创业园的缺陷在于:不是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为目的,故短期行为较为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尚处于种子期的优质项目进园落户。如苏州吴中科技创业园是一家以建设国家火炬计划吴中医药产业基地和吴中软件产业技术高地为目标的由风险投资公司主办的科技创业园,定位于医药、软件产业,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对入园企业的规定条件较为苛刻,致使许多尚处于种子期的创新技术项目或拥有技术而无企业机制的一些项目被拒之门外,出现了科技创业园不接受创业企业的悖论。(4)科研机构主办型

单纯的科研机构主办的科技创业园并不多见,国内的这种科技创业园类似于政府主办型,一般采用事业单位的运作机制,不以盈利为目的,管理人员由大学行政人员和大学教师充任。这类科技创业园一般会有多个投资主体,由政府、企业、风险投资企业及大学共同投资,运作模式近似于政府主办型科技创业园,所提供的创业服务主要是技术方面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在科研能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方面的优势,为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构建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专业化“大棚”。

这类科技创业园的优势在于:①能聚集丰富的人力资源,集中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集结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为入园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②由于还有企业参与投资,园区可以为入园企业顺利建立起与社会资金、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创业平台。③参与创业企业的管理经验,对市场状况的了解以及市场开拓能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孵化成功率。

科研机构主办型科技创业园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创新构想往往过于超前,由于上下游产业尚不成熟和匹配,市场上还未培育出足够的消费群体,因此在国内无法迅速商品化,而那些与国内需求脱节的技术只能去国外寻求市场。如苏州中科创业园产品中有95%是销往发达国家市场的。另一方面,入园孵化的项目局限性较大,多半是本科研机构所申请的项目或本单位教授、科研项目组或研究生创办的企业。

3.境外科技创业园建设与管理对我国科技创业园的借鉴作用(1)美国科技创业园建设与管理考察

美国科技创业园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20世纪50~80年代,主要是组织和创立阶段。美国大多数科技创业园在初创时期都是由政府和小区合作建立的,基本上以政府主办,并以非赢利机构的形式存在。当时建立科技创业园的目标是为了缓解小区的高失业率状况。科技创业园的主要功能则集中在提供场所和基本设施、配备必要的企业管理职能以及代理部分政府职能,如解释政府政策等。

②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的支持方式开始发生转变。当时一些由政府主导的科技创业园项目效果令人失望,在政府资助下建立起来的企业存活率很低;相反,另一些充分利用了政府在信息和网络方面优势由企业办的科技创业园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科技创业园的模式开始发生转变,政府部门转而与其他组织,如企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非赢利性组织等开展合作,通过政策和信息、网络方面的支持来推动创业,由此,科技创业园的经营主体就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③20世纪90年代前期,科技创业园全面进入企业化运作阶段。1992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美国的孵化器(科技创业园)产业已危机重重。这一状况提醒人们:孵化器的中心任务应当是帮助创业者开创和发展企业,而不应该只是一个准政府机构。作为新创企业的孵化器,其产品应当是健康发展的科技型企业。由此,孵化器的运作经营改由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者承担。

④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创业孵化集团。创业孵化集团的出现是孵化器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其基本特色是集团本身就是创业企业,而其通常是由成功的创业者主导孵化的新创企业,从而改变了过去孵化器作为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一种手段定位。从功能方面来看,创业孵化集团融合了风险投资、多元化控股集团和孵化器功能。并且创业孵化集团的支持网络是创业者、经营者和投资者构成的混合体。这种运作模式不仅通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的联盟聚集了巨额的资金和大量的科技创意的新创企业,而且还吸引了大量优秀管理人才的加盟。(2)欧洲科技创业园建设与管理考察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有的西欧国家都将发展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如英国,从60年代开始,由于英政府执行减轻伦敦市人口密集压力的政策,于1970年在剑桥市东北角圣三学院一块闲置20多年的土地上(0.53平方千米),模仿美国的硅谷建立科技工业园区,其后科技工业园在英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复苏冷战结束之后停滞的经济,西欧各国制订了新的科技发展战略,以兴办科技工业园区为载体,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其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西欧各国的主要发展战略。据奥中友协提供的统计资料,目前世界上已有工业科技园区802个,其中,西欧国家229个,占28.6%。除英国之外,在欧盟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国和法国,其中,德国101个,法国35个。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爱尔兰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兴办了不同类型的高科技工业园区。近年来,北欧地区也相继建立了一批科技工业园区。西欧科技工业园区主要以发展适宜于促进和带动本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

①德国高科技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考察

德国是十分重视高科技产业开发的国家,特别是在机械、电子和家用电器,以及电子产业化等方面尤为重视。20世纪60年代,德国在制订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特别强调:发展民用电子机械产业比发展原子弹更重要。因而在计算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等方面的产业化水平已与美、日相当。德国政府在高技术开发的领导和调控方面远小于欧美其他各国,主要是放手让企业开发,也就是就从民间和社会力量及其投入开发为中心。这种开发方式虽然比政府单一的开发模式更有活力,但民间企业害怕承担科技开发的风险,也有过于慎重和开发步伐较缓慢的不足之处。20世纪末期,德国34个工业部门设立了96个联合研究会,将研究成果在整个行业推广使用。1999年,德国政府投资4.5亿马克,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德国政府还明文规定,政府投资的大学必须同企业进行合作,以保证科技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慕尼黑市为促进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专门成立了慕尼黑高科技工业园区管理招商中心,隶属于慕尼黑市政府和慕尼黑商会,代表政府对进区企业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整个招商中心有主任、副主任等5个管理员坚持常年工作,其余业务人员根据园区发展需要实行聘用。管理招商中心按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每年保证有10个新的公司进区,并保证科技孵化楼的入住率在80%以上。该中心运作状况每2年向监管会作一次汇报。所有重大战略、支出、发展等都由监管会决定。

园区采取降低房屋租金和科技孵化中心的条件鼓励高科技企业进区开发,凡交得起半年租金者均可进区注册成立公司。因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成熟与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心规定凡进入孵化大楼的企业,在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之后,必须搬出孵化大楼创办新的科技工业园。

招商中心鼓励国外企业进区创业,因此对一些外国投资公司的服务,远远多于国内公司,如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同等条件优先国外企业等。

在支持和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慕尼黑市政府认为,由于高科技产业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所以园区建设必须注重传统产业的发展,扶植传统产业的发展还可起到稳定地方经济的作用。

为保证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平衡发展,慕尼黑政府每年拨出25万欧元交给园区管理招商中心,主要用于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因德国劳动力工资收入较多,所得税费率也较高,所以,对慕尼黑政府来讲,这个投资也是值得的。

在税收政策方面,德国政府规定,一个城市不能为一个企业制订特殊政策,导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如柏林、慕尼黑地区制订特殊优惠政策,其他地区就会提出抗议。基于这样的法律规定,政府不能做违法的事情。要使富的地区帮助穷的地区,使穷的地区尽快发展起来,如果某公司要到穷的地区投资,政府可以在房租、地价、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支助。

②巴黎高科技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考察

法国政府曾经限制外国在法国的直接投资,后来历届政府采取了一些逐步放松对外资限制的措施,使外国在法国的直接投资有了较大发展。自1990年以来,法国政府采取了简化对外国在法国投资审批程序的措施,对来自欧盟国家的投资,在统一大市场内,资本流动的有关法规已全面放开。对于非欧盟国家资本来法投资也简化了程序。同时,政府下放权力,把吸引外资权下放到经济区和省级行政部门,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为了吸收外资,外商和外籍管理人员的子女在法国读书还可以减免学费。对于外资收购现有法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如收购金额低于5000万法郎,该公司营业额低于5亿法郎的企业,可免除预先审批手续。此外,政府还任命了一名负责协调吸引外国投资的巡回大使,以求改变多年来外国在法国投资少于法国在外国投资的状况。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做好招商引资的宣传和咨询工作。

法国在很多单一的高科技和新技术领域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在原子能利用方面的高速增值反应堆,其单机发电能力达120万千瓦。这项技术已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而高于美国和日本。其次,在航天、飞机制造、原子能和平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占优势。但法国政府对调动产业界投入高科技开发的措施不力,在投入机制上,整个国家的高科技开发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而政府又只能集中力量搞一些重大的项目,尤其只重视排场大而“阔气”的项目,如超音速客机、火箭、超外差收音机等的开发,而对配套项目根本没抓,加上产业界缺乏活力,因而没有形成大批量生产高技术开发的整体优势。其高技术产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换句话说,高技术只是给法国带来了荣誉,而并未带来多少经济实力和与此相适应的利益。近几年,法国政府为了促使科技走向市场,在财务税收上采取措施刺激企业发展科技,支持科研人员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法国政府规定科研人员自办企业可享受偿还期为15~50年的20万~30万法郎的无息贷款。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流动2年以上者,可享受1年的工资奖励。

巴黎北部经济区因经济发展落后于巴黎其他地区,因此,巴黎经济区管委会可为进区企业提供低租金住房和低租金办公楼。按巴黎现行地价测算,巴黎市区每平方米住房月租金约22.5欧元,而北部经济区只需7.67欧元。并且可以免费使用办公设备,除电话费之外,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微机等均提供使用。在法国经济区和高新区,对上述设备的人均配备量是很高的。

在支持企业贷款方面,由于经济区和高新区管委会在银行有很高的信誉,只要是管委会推荐的企业,银行在组织相关人员审查论证之后,企业就可以取得银行的低息贷款(巴黎对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9%,给予经济区、高技术区企业的贷款利率约在1.5%)。

在法国高技术区从事科研开发的专业人员,个人所得税收入减免一半以上(个人所得税标准税率为40%,科研人员减至20%以下)。此外,科技人员带薪休假的时间要比普通工作人员多一倍。每年科技人员的带薪休假期可达2个半月。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科技人员慕名前往。(3)台湾地区科技园建设与管理的考察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面临人力不足,因台币升值带来的劳动力等成本增加,民众环保意识高涨以致工业用地取得困难等状况,削弱了台湾地区劳力密集产业产品出口竞争力。因此,台湾当局着手研究应对之策,以维持出口竞争优势。经研究后决定转向积极奖励企业发展技术密集度高、产业关联程度高、附加价值高、能源密集度低的产业。

1976年,台湾“行政院”正式决定由“国家科学委员会”主管科学工业园区业务,并陆续于1979年7月与1980年7月,分别立法完成“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与“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组织条例”。1980年9月1日,“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正式于新竹成立,执行“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第七条(2001年修正为第六条)所定事项。

科学工业园区设置构想参考硅谷的规划模式,结合研究单位与大学,规划开发成为具有研发能力的工业园区;其目的在于配合经济建设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技术人员及发展技术性、高附加价值的产业。而台湾地区的高科技发展由此开启了新的契机。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除已开发第一、二、三期外,另为配合台湾地区光电发展需求及“行政院”的“加强生物科技产业推动方案”,于竹南基地规划光电专区与“生物科技产业专业区”,同时管理局规划扩建铜锣基地,以应台湾光电厂商响应“两兆双星”政策,急需扩厂用地需求,扩建龙潭园区为第五期基地,其中部分已提供厂商建厂使用。同时,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台湾当局也规划在宜兰县筹设新科学园区,面积约为600公顷,以开发符合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三生园区。

为平衡南北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科技产业上、中、下游整体发展所需及孕育新兴科技产业,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于南部地区成立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台南园区及高雄园区,引进以集成电路、光电、生物、精密机械、通信、计算机等及其他高科技产业,目前台南园区已形成光电、集成电路及生物技术产业聚落,高雄园区目前已引进电信技术中心进驻,正积极规划发展通讯产业聚落。

为推动台湾中部地区科技发展,“国家科学委员会”于中部地区设立中部科学工业园区,包括台中园区(位于台中县市交界大雅乡及西屯区)及云林园区(位于云林县虎尾镇高铁特定区旁)。园区已于2003年7月底供厂商同步入区建厂,引进产业以精密机械、纳米材料、航天产业、通信及光电、生物技术等为主,目前已形成中部地区新的科技聚落。台中园区因设厂用地供不应求,正规划第三期面积约370公顷。

园区的优惠政策包括:

税捐优惠:园区事业进口自用机器、设备、原料、燃料、物料、半制品、样品及供贸易用的成品免征进口税捐、货物税及营业税,且无需办理免征、担保、记账及押税手续;园区事业以产品或劳务外销者,其营业税税率为零,并免征货物税;园区事业可依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中“新兴重要策略性产业属于制造业及技术服务业部分奖励办法”,申请适用5年免税或个人投资抵减等租税优惠。

政府参与投资:投资人可以申请政府参与投资,出资额最高可达总资本额49%;代表政府出资之机关有: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或其他开发基金。

技术作股:科学工业须经监察人审查、公正有关机关团体或专家技术作股鉴价书,提股东会决议通过后,直接向管理局工商组办理设立或发行新变更登记。

募资方式:国内外投资人若有资金需求,可通过“中华民国创业投资商业同业公会”筹募资金。该公司有“国内”会员200家创投公司,定期举办研讨说明会,扮演会员与科技公司间的桥梁,促成投资交流。

研究发展奖励办法:管理局提供创新技术研究发展奖助金,每个获得核准的研究发展计划,最高可获得奖助金新台币500万元,但以不超过该计划所需资金50%为限;另申请者应完成公司登记入区营运且提具公司未来5年之研究发展整体计划;研究发展费用在一定额度内可扣抵所得税;用于研究与发展的机器设备可免进口税捐。捐赠研发设备可作费用列支。(4)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创业园建设与管理的启示

第一,科技创业园在初创阶段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是必要的。与美国孵化器运作模式的演进过程作一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科技创业园与美国孵化器发展的第一阶段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美国的孵化器主要也是由政府投资组建的,提供的服务主要也是围绕基础设施、物业服务和政府职能的代理,并通过既定的优惠政策吸引新创企业入园。政府之所以要主办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孵化器,其原因不仅在于发挥前述的几种优势,还在于初期入园的被孵企业风险大、预期收益低,如果没有政府创办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孵化器很难获得大型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的关注和青睐。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和启示是:科技创业园在初创期应当是社会公共品,由政府作为投资与经营主体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是较为普遍的国际通行的模式。

第二,当孵化器进入成长期或成熟期后,则应不断淡化政府的角色,改由大型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投资和经营主体,进行企业化(集团化)运作。美国的孵化器逐渐转向企业化运作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生产力的规模和复杂性超出了政府直接管理的理性边界时,改变原有股权结构和组织体制就是势在必行的。事实证明,当政府作为唯一的投资者拥有完全的产权时,孵化器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运作是低效率的。当然在市场体系或创业环境还很薄弱甚至尚未建立时,由政府创办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是有其历史合理性的。不过,一旦在这种组织体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生产力规模和科技创新与商品化生产的复杂性超出了政府直接管理的理性边界,这类政府主办的孵化器/科技创业园的弊端就会以体制效率急剧下降的形式凸现出来,即使是市场经济较为发达、行政管理较为有效的美国也不例外。此时,类似于我国其他经济领域梯次演进的改革过程,变革孵化器/科技创业园的初始体制和股权结构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了。[1]秦琳,朱仲羽.苏州科技创业园的运作模式与国际比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11.[2]创业园的发展思路及环境[J].神州学人,2007,4.[3]秦琳、朱仲羽.苏州科技创业园的运作模式与国际比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11.二、创业精神

1.创业精神解读“创业”的本义是“创立基业”、“创建功业”。《孟子(梁惠王下)》有“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指的是创建功业并流传后世。创业精神也就特指改朝换代、建功立业的志向和信念。当代人们探讨的创业精神多是从西方引入的概念——entrepreneurship,经常被译为创业、创业学、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本书将此词解释为创业精神。美国学者米勒(Miller,1983)认为,如果个体表现出创新、承担风险和主动进取的行为,那么他就具有创业精神。史蒂文森(Stevenson,1985)认为,创业精神是指为了开发机会而集中独特系列资源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斯图瓦特(Stewart,1991)认为,创业精神是通过创新创造出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收入。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Deruke,1985)认为,“创业精神是行为而不是个性特征。他的基础存在于观念和理论之中,而决非在于直觉。”

国内学者近年也对创业精神作了研究,主要思想可概括为:创业精神的本质就是开创事业的思想和理念,既包括了创业的需要和动机,又包括了创业的思想和方法。创业精神是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的综合体现,是善于捕捉和利用机会,敢于承受必须的风险,为创造新的某种价值、努力发挥创造力,实现创新的一种勇往直前的文化与心理。创业精神是一种特别作用于经济活动的“超经济”的过程,创业精神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创造新服务、开拓新市场,也可以再造企业、成就企业家等。埃森哲中国区总裁李纲先生认为:创业精神是指组织上下齐心协力,发挥创造力,抱着必胜的信念,甘冒风险,努力使创新设想付诸实践,最终创造价值的过程。

基于创业精神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将此概念分解为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次。(1)个体层次的创业精神

对创业精神的研究就是从个体层次开始的,从关注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个体企业家的研究到开发出一系列心理量表等定量方法进行创业倾向的定量分析等,进而关注创业精神在创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即创业行为研究。早期的研究成果较多表现在创业者的童年经历、成就感、冒险性、精力充沛等个体特征方面,主张创业特质论。即认为创业精神是与生俱来的,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但随后的研究开始从对个体一般特质的关注精确到对从一般特质中抽取的只与创业有关的若干特殊点的关注,从对个人创业特质的单方面主观性研究扩展到对个体(主观层次)—环境(客观层次)互动的研究,这标志着关于创业精神在个体层次上封闭端个体特质研究走向了开放的将个体特质放在环境中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技术背景的创业者而言,外在环境会对他们的创业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外部创业壁垒少,而有利于创业的因素多,则能促成更多的创业行为;反之,则会减少创业行为。这一成果的启示意义在于营造创业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建设创业园区对推动创业发展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组织层次的创业精神

企业创业成功并不意味着永续经营,许多企业的存续周期较短。平均来看,美国62%的企业存活不到5年,只有2%的企业能够存活50年以上,10%的企业存活20年以上。日本和欧洲的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12.5年。这种“全球企业的流星现象”促进了关于组织层次的创业精神研究,其重点在于研究和开发创业精神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和作用。这一研究的核心体现在对二次创业或内部创业的创业精神研究上。

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埃墨瑞克(Emerci)博士于1998年对美国的中小企业进行的研究,从四个方面对组织层次的创业精神归纳为:企业的竞争态度、战略取向(计划和组织结构)、信息交流网络和技术;同时从环境的波动性、恶劣性、复杂性和宽容性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生存环境作了总结。还有就是本森(Benson)在2001年对二次创业者和一次创业者的四种不同的学习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二次创业者通常采用基于当前组织结构/工作模式的学习策略,而一次创业者的学习策略通常基于灵活变通的组织结构/过程之上。这些研究成果将创业精神扩展到了组织层面,认为创业精神可以被解释为组织管理风格,涉及到组织文化、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组织领导、创新激励机制和管理等方面,这些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运营水平的提高。(3)社会层次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是一种实用的进取精神,个体层次的创业精神是从创业者个体角度出发,组织层次的创业精神是从机构角度出发,而社会层次的创业精神则是从更大的范围,如社区、地区、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待创业的问题,其目的很明确,如何引导和激发全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而使创业精神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社会层次的创业精神可分为本土创业精神、社会创业精神和公共部门的创业精神。本土创业精神主要指创业精神的地区性特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等密切相关。社会创业精神主要指组织的社会属性与社会责任,强调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公共部门的创业精神强调社会或国家公共部门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创业意识和态度。

因此,社会层次的创业精神涉及到范围更广的地区、社会、国家乃至全球,因为全球化导致政治、自然界、地理位置和时空等外部因素对企业行为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波特(Porter,1997)就认为,民族或国家会对本地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创业精神的教育和普及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从国家层面出台了旨在创建创业型社会的具体政策,如西佛吉尼亚州,政府在积极建设创业基础设施、创业精神论坛、小企业发展中心、培养创业者的非营利机构、调整州税收政策等方面不遗余力,力争创建具有创业精神特征的创业环境,并已取得显著效果。

2.创业精神与创业企业可持续发展(1)企业创业精神通过企业创业活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获取和整合资源。企业创业精神的核心是战略变革和创新,获取稀缺资源以及实现资源的新组合,使产出建立在更低的成本或更高产出的基础上。企业创业精神体现在员工对机会的识别,如果员工能注意到其他人没有注意到的利润机会,并且通过对利润机会的敏感,重新建立某种实现利润的手段与目标的框架,那么由此获取的资源及其新的组合就会是异质的,这种异质性可以为企业创造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②为企业带来快速响应的优势。由于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快速响应的优势,企业创业精神强调在竞争对手之前采取行动,这种领先行动的理念有助于企业对外部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将竞争引入到新的市场中,如果竞争对手也不得不进入该市场领域,那么企业的先动优势就会成为竞争优势之源,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③为企业带来成本领先的优势。通过对组织结构的创新和优化,往往能够降低企业的总体成本,通过这种降低成本的行动,企业获得了超过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优势可以带来企业质和量的全面成长。④企业创业活动将增强员工创造性和学习能力。创业活动往往将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之间的联系体现得更加清晰,无论是引入新技术或新产品,还是调动现有资源和产品去满足一个尚未发现的市场,企业员工都会从工作中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同时,创业活动通常是以团队的方式而非官方机构的方式展开,团队之间的分工不再像机器工业时代那样细致,每个创业活动的参与者总是承担多种任务和角色,这种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也增加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效率。企业员工在团队工作过程中遇到更多的是没有既定答案的问题,必须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这一过程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学习能力。这些都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创业精神与企业绩效

一般认为,企业创业精神为可使既存的企业重获增强其竞争能力的潜在可行的途径,执行企业创业精神的活动可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然而,扎拉(Zahra)和柯文(Covin)亦发现,并非所有的企业创业精神的活动均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绩效。由于企业创业精神的活动属于较具风险性且对短期绩效较有影响,故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若企业组织结构不佳、缺乏策略或企业内组织功能不良则反而会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总体来看,企业创业精神对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大部分呈正向的关系。若企业为其所选择的市场细分中的先导者,则其执行企业创业活动可获致较优良的经营绩效,其理由是企业若为先导者,则可将新产品引入首要的细分市场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及提高获利。此外,企业对于企业创业精神活动中的技术与产品的研发(R&D)投入越多,则企业的长期经营绩效亦越高。这也从理论上解释了许多著名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往往“不惜血本”,甚至打压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以快速推出新产品,使竞争对手望其项背,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3)创业精神的地域文化特征

影响创业精神形成的关键因素很多,如个人背景、心理特质、创业动机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与情境等。其中文化因素处于重要地位,许多学者在研究创业精神的地区差异时,都提到了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张玉利(2003)的研究表明,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尊重创业者、接受收入差距和认识创业者)能促进个体感知创业机会,尊重创业者和认识创业者有利于创业动机的产生;尊重创业者和接受收入差距有利于创业行为的发生。而接受收入差距与创业动机、认识创业者与创业行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这项研究还表明:①社会对创业的尊重程度越高,创业者越愿意承担更高的创业机会成本。②社会对收入差距的接受程度越高,创业者承担的创业机会成本越高。③和已创业者接触越多,创业者越倾向于承担更高的创业机会成本。这说明文化环境影响创业者的创业机会成本感知,表现为创业者在有利的文化环境下愿意承担更高的创业机会成本。对文化的结构我们可以用次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三维变量来进行,即时间、空间和社会阶层。具体到空间,可以解释为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影响创业活动,影响一个地区的创业精神。

①地域文化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地域文化中所特有的价值观起作用。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参与创业的欲望和动机就不一样。在一个官本位思想比较浓厚的地方,在一般人的价值观中,官职的不断升迁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因此即使有比较好的创业机会,可能也不会产生足够的诱导作用。而在一个商业意识和创业氛围浓厚的地方,在一般人的价值观中,最成功的是那些开办了成功企业的创业者。清朝的晋商、当今的浙商即是实例。

②地域文化影响人们对机会的判断能力和敏感程度。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里其意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对同一个事情的判断可能也不同。如许多地方的人们关注国际争端,当作新闻事件来了解,而温州人往往会把国际上的局部战争视为商机。

③地域文化影响人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这种影响指的是文化的传承,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技巧、创业信息的传承。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如果一个人的祖辈或父辈是经商的,那么他继续经商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些家庭文化氛围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明显,普遍的家庭文化就构成了更具广泛意义的地域文化。

④地域文化对创业精神中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对创业精神中的其他方面的影响主要指创业过程中表现的吃苦精神、合作协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等。这些虽然并非创业者特有的精神,但它们对于创业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创业意愿、创业机会、创业技能是创业活动启动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朴实诚信等就是创业活动能够发展壮大的充分条件。地域文化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化创业者必胜的信念和价值观。

3.培养和提升创业精神

培养和提升创业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努力。从创业精神的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次上来看,可以形成以下思路:(1)从个体层次来看

就是营造创业的氛围和提供创业必要的条件,使具有创业意识和技能的个体创业者行动起来并脱颖而出。具体表现为:①创业教育的普及和深入。目前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创业精神方面的课程,研究生层次及MBA也把创业学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是一个好的开端,从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潜在创业的意识、热情和技能。CCTV的《赢在中国》等栏目也是非常好的开展创业精神教育的形式。②继续建设科技创业园,提高科技创业园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创业是一项风险很高的事业,需要“胆大心细”、“步步为营”。许多创业企业都是经过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后才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需要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合适的土壤、水分和肥料,创业园专业的服务功能一般能够帮助创业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度过难关。③形成优势互补的创业企业团队。创业企业的成长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核心团队,具有共同意愿、不同技能的志同道合者组成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2)从组织层次来看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要在整个组织的内部鼓励创业精神,管理层必须放弃对运营细节的控制,向员工提供资源而不是命令,并让员工思考如何用不同的方式为顾客创造价值,要想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实现企业成长的唯一方法是依靠企业创业精神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将决策权下放到最贴近市场的员工手中,放弃传统的命令—控制管理方式。②适当的使用奖励。报酬体系要想有效,必须考虑目标、反馈、强调个人责任感,以结果为导向。正确使用薪酬能够鼓励员工承担与创业相关的风险,能够激励员工参与创新行为,企业必须能够提供与绩效紧密相关的报酬,向员工提供挑战性的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并让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知道其他员工的新创意,营造企业创业环境的氛围。③淡化组织边界。有形或无形的组织边界阻止人们从自身工作角度之外来看待问题,必须鼓励员工以更宽阔的眼界来看组织。组织应该避免对所有的工作都采用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并减少对狭窄的工作描述和呆板的绩效标准的依赖性。④培育员工适度的冒险倾向。形成鼓励创新和风险承担的组织文化。成功的企业创业活动不是员工片面的追求高风险,而是寻求适度的风险机会,这同样也要求组织允许员工对最有效完成自己工作采取何种方法进行自我决策,并且允许员工犯错误而不是在员工犯错误时一味地批评他们。(3)从社会层次来看

主要表现在弘扬和提倡创业精神,鼓励和推进创业行动,宽容和抚慰创业失败,形成人人想创业、人人争创业的社会风气。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国家立法支持创业,从创业条件、税收政策、责任承担等方面为创业提供较为合适的土壤和环境。如果没有法律政策的宽宥,再充沛的创业精神也会被扼杀。②政府、教育、媒体等机构大力宣传创业精神,推出创业典型,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关心、关爱创业失败的创业者,鼓励他们正视失败,分析原因,敢于再次接受创业挑战。③发挥职能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如政府中小企业局和科技系统的创业企业服务中心等,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资源方面的辅助,加快科技创业企业的成长,形成积聚效应,放大创业精神的影响力量,从而极大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第三章 科技创业企业的组织管理第一节 创业团队与组织设计

据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发布的《GEM全球创业观察2006中国报告》称: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TEA)为16.2%,即中国平均每100名18~64岁的中国人中就有16.2人参与创业活动,在全球创业观察成员中排名第六位,属于创业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并且这些创业活动主要集中在科技类行业。中国的创业机会高于3分(满分为5分),表明中国创业机会良好,且呈增加态势,创办新企业的机会比以往更多,创办高成长企业的机会保持稳定。但创业技能低于3分,表明中国创业者的经验和能力还较低,很大程度上还有待提高。企业的创立只是创业活动的第一步,企业之后的路怎么走才更重要也更艰难。

作为科技型的创业企业,不可能只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既搞研发又做生产还在为销售而奔波。它一般是由一个创业团队来完成的,而这个创业团队应该怎样组织,它在企业成立之前和之后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企业成立之后要能够正常运转,就需要有一个运行的逻辑,即要有一套组织设计。现存的组织结构有很多种,如直线式、职能式、事业部式、矩阵式、混合式等。有没有专门适合于科技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科技创业企业在组织结构设计时要遵循什么样的逻辑?所有这些都是本节将着力解决的问题。一、创业团队

1.创业团队概述“团队”、“团队合作”、“团队精神”成了当今流行的话题。不同的学者对团队(team)给出了不同的定义。Alder&Hackman(1987)认为,“团队由一些因任务而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个体组成,它总是置身于一个社会组织系统中,每个团队成员认可自己归属于该团队,外部人员也视这些个体为该团队的一员”;Happer认为,“团队是指因组织中的正式关系而使成员联合起来形成的,在行为上有彼此影响的交互作用,在心理上能充分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并有彼此相互归属的感受和协作精神的集体”。Robbins在他的《管理学》教材中将团队定义为:“由一些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相互依赖的个体而组成的正式群体”。

创业团队作为一种特殊的“团队”,不同的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1]定义。Kamm, Shu-man, Seeger&Nurick(1990)认为,创业团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创立一个事业并有相应的财务利益(equity or financial interest),这些个人出现在企业启动之前的阶段,即为在实际开始制造其产品或在市场上提供其服务之前的时期。”Watson等(1995)定义创业团队为“两个或更多的个体联合成立一个企业或事业,同时又一起运作。”Vyakar-nam, Jacobs和Handel berg(1997)定义为“在企业的启动阶段,两个或更多的人,他们共同努力同时投入个人资源以达到目标,他们对企业的创立和管理负责。”Gaylen, Chandler和Hanks(1998)认为“创业团队指的是当企业成立时对企业有其功能执掌的人或是在营运前两年加入的成员,对于企业没有所有权的雇员并不算在内。”

以上关于创业团队的定义,一种是综述文献式,是对诸多概念进行的梳理和总结;另外一种是在实证性文章中对创业团队调查之前进行事先的操作定义,以便于实际调查。他们主要是将创业团队的成员加以识别,但没有将创业团队成立的组织形式和目的加以详细说明。本书是论述科技创业企业管理的教科书,本书的论述是建立在企业业已存在的基础上的,在总结以上几种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对创业团队给出了如下定义:它是指由有着共同目标、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共同经营管理新创企业的成员组成的,为社会提供新的成品和服务的团队。

许多学者对创业团队的形成机制研究感兴趣。Kamm和Nurick认为创业团队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先有了团队后有创业想法,即先由几个知识、能力互补的人组成一个团队,然后讨论怎样创业;另一种是先有企业想法再去组建团队,即某个人先有了一种创业的想法,或是拥有一种产品或是一种服务,然后再准备组建团队进行实施。对于两种方法的好坏没有定论,Kamm和Nurick认为成员的平衡和异质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Chandler和Hanks 1998年对12个创业团队的研究表明,更多的创业活动是因为彼此间相同的兴趣,而非团队成员的互补。从理论上讲,一个好的创业团队的最佳选择是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但在知识和能力上却是互补的。科技型的创业团队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在这两种方式上要有一个平衡,既要有一个好的创意,又要有各种能力的人来具体实施这个创意。

2.科技创业团队的特点

团队工作是当今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创业团队有着一般团队所共有的特点,如: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成员能力有一定的互补性;团队人数有一定的限制等。但是作为科技创业企业,它的创业团队因为其所处的特殊的行业(科技类)和他们所开展的特殊活动(创业活动)而有其他的特点。科技创业团队一般由5~6人组成,人员过少,由于团队成员能力和精力的限制而使得工作开展困难,人员过多,又会因为内部沟通不畅而出现不必要的冲突,使得团队运行效率下降。团队成员多为“知识工作者”,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都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他们的需求多样化,往往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需要,而更满足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团队成员的年龄一般较轻,他们精力充沛,有着很强的工作热情,但往往缺乏创业的经验,技能比较有限。

由于创业活动的不确定性太多,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创业团队。对怎样的团队才是一个好的创业团队没有定论,两个相似的创业团队,可能一个非常成功,另一个则走向惨败;两个完全不同的创业团队,却有可能都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所有成功的创业团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杰弗里·蒂蒙斯和小斯蒂芬·斯皮内利的《创业学》[2]经典教材中列出了以下几点可供读者参考:(1)凝聚力

所有成员都认同整个团队是一股密切联系而又缺一不可的力量,只有企业整体的成功才能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获益。(2)合作精神

成功的创业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一支能整体协同配合的团队,而不仅仅是培养一二个杰出的人物。(3)正直

艰难的选择和利弊的权衡应充分考虑客户、企业的利益以及价值的创造,而不能以纯粹的功利主义、马基亚维利式的无道德论为依据,或是狭隘地从个人或以部门的角度来衡量。(4)立足长远目标

在敬业的创业团队中,其成员都认同企业的长远目标,而不会指望一夜暴富。(5)对收获的看法

收获成功是创办企业的目标,这意味着最终取得的资本收益是衡量成功程度的标准,而非每月的薪水等。(6)致力于价值创造

团队成员都致力于价值创造,大家想尽各种办法来把蛋糕做大,以使所有人从中受益。(7)平等中的不平等

在成功的新创企业中,简单的民主和盲目的平均主义并不合时宜,企业所关注的是如何选定能胜任关键工作的适当人选及其应担任的职务。(8)公正性

对关键员工的奖励以及职工持股计划的设计应与个人在一段时期内的贡献、工作业绩和工作成果挂钩。(9)共同分享收获

尽管法律或道德并没有规定创业者在创业成功期间必须公平公正地分配所获利益,但多数的成功创业者还是会这样做。他们通常将赢利的10%~20%留出来分配给关键员工。

一个成功的科技创业团队往往也需要具备以上的特征,创业者要努力建立一支成功的创业团队。

3.科技创业团队在组织中的作用

创业团队是组织的缔造者,组织发展的方向、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团队的努力程度。科技创业企业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创业团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现代科技发展的复杂性使得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很难由个人完成,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更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胜任的,因而创业团队在组织中的作用变得犹为突出。

统计研究表明:从数量上看,团队创业企业比个人创业企业要多;从质量上看,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团队创业企业在存活率和成长性两方面都明显高于个人创业企业;从重要性角度看,根据高阶理论,[3]一个企业的高层团队对这个企业的创办、生存和发展最为重要。

罗宾斯(Robbins)经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企业如果采用团队形式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能促进团结和合作,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满意感。(2)使管理者有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而把许多问题留给团队自身解决。(3)提高决策的速度,因为团队成员离具体问题较近,所以团队决策的速度比较迅速。(4)促成专业队伍的多样化。(5)提高团队和组织的绩效。

科技创业团队不仅仅是组织的缔造者,它还是组织的管理者和组织的责任者。因而,创业团队是整个组织的中流砥柱,一个强大的创业团队是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4.创业团队向管理团队的转变

企业的成立只是创业活动的第一步。企业一旦成立(甚至是在成立之前),创业者就应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企业之后的发展。一般来说企业的创业团队也会是企业的主要管理团队,像微软的比尔·盖茨团队、阿里巴巴的马云团队等。但创业团队和管理团队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创业团队所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创意,共同的兴趣和创业的激情。而管理团队所需要的是协调能力,这时团队的成员不仅仅是一个行动者,更是一个管理者,一个协调者。

企业的管理会涉及到许多方面,但如何通过一定的组织、一定的构架来协调员工,使企业正常运转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组织设计问题。在下面一部分中我们将会详细论述。[1]叶余建.创业团队研究综述[M].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92~94.[2]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第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201~202.[3]武勇.优秀的创业团队是企业成功的法宝[J].改革与战略,2006,7:100~101.二、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概述

一个创新企业由一个创业团队创建之后就进入现实的发展阶段。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不再和以前的小作坊、个体经营者一样只是由一二个人组成,由自己安排时间和资源的分配,不需要一定的组织结构来支撑。现代科技企业由一群人组成,并且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企业要能够正常运营就需要有一定的逻辑,这种“逻辑”就是组织设计问题。

组织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企业应本着简单、高效、实用的管理思想来设计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设计是指对一个组织的结构进行规划、构设、创新或再造,以便从组织结构上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结构设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新建企业需要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二是原有组织结构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或是组织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如企业由成本领先战略转向差异化战略时,原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也要进行重新评价和设计;三是正常运行过程中组织结构需要进行局[1]部的调整。[2]

正如斯蒂芬·罗宾斯在《管理学》中所讲的,“管理学中没有哪个论题像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这样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传统组织设计的方法受到了质疑和重新审核。”尽管组织设计的问题非常复杂,但它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各种组织设计都是在这六个维度之间进行组合及调整: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规范化。

关于组织设计问题最为经典的是1911年“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组织理论”。他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而这种权利只能是法定权利(另外两种是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并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Ideal Type),他从六个方面论述它的主要特征:①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②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③人与工作的关系。④成员的选用与保障。⑤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⑥成员的工资及升迁。韦伯对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行政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为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管理理论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设计出了直线式、职能式、事业部式、矩阵式、混合式等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分别有重要的价值,这些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详细论述。

具体到科技创业企业,由于它与传统企业在人员组成、组织经营方式、目标追求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使得它无论是在管理“员工”还是在管理“业务”上都会有所差异,这也就使得它在组织设计方面与传统企业也会有所不同。如在组织结构设计时既要考虑到组织运行效率,又要照顾到员工的灵活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等。

然而,尽管不同组织所处的行业、内外部环境、战略、规模都有所不同,但是在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都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准则,周三多教授在其《管理学——原理与方法》(2003)一书中将其[3]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因事设置与因人设置相结合的原则

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目标活动的每一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部门,即“事事有人做”而不是“人人有事做”。因此组织设计时要求因事设职,因职用人,这也是德鲁克先生一直强调的。但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才的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科技创业企业中,由于人的创造性和弱的替代性使得一个人的去留可能会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而组织设计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考虑“因人设置”。(2)权责对等的原则

组织中的每个部门都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要完成这些工作,就需要人、财、物等一系列的资源,而要支配这些资源就需要一定的支配权力,这些权力要与相应的责任相适应,即要权、责对等。

我们认为这种权、责对等还需要一个“利益”作支撑。一个人负有多大的责任就应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利益,这样才能形成稳固的三角形式,使这一原则得以维持。当然,这一切是由一个人的能力决定的。其具体的关系如图3-1所示。图3-1 权、责、利对等图(3)命令统一的原则

除了位于组织金字塔顶部的最高行政指挥外,组织中的所有其他成员在工作中都会受到来自上级部门的命令。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指挥,在组织设计时要根据一个下级只能服从一个上级领导的原则,将管理的各个职务形成一条连续的等级链,明确规定链中每个职务之间的责任、权力关系。

科技型企业由于其外部环境变化迅速,使得它的组织设计必须能够迅速、灵活地对变化做出反应,因而也就需要有一定的柔性特征,这是与其他传统企业的组织设计不同的地方。

2.影响企业组织设计的因素

组织设计是在员工内部建立一种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他们能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根据权变理论,管理者设计组织结构是为了适应对组织影响最大并且对组织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的因素或者环境。组织设计是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由于科技创业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也就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方案。总结一下,影响企业组织设计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所处的行业

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行业有着固定的最优组织结构,也没有哪种组织结构为某一特定行业所专有,但在行业与组织结构之间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如一些传统的制造行业可能会采用有着严格指挥链特征的结构,以通过这一严密高效的组织来提高组织的效率、降低成本。而一些知识型、科技型的行业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性,适应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更可能会采用一种柔性的组织。因而,在借鉴其他企业的组织结构时我们往往会先考虑同行业的领先者。当然,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由它的内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借鉴其他企业组织结构时不一定局限于本行业。(2)组织环境

科技创业企业的外部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并且不同类型科技创业企业的管理也会存在巨大的差异。一般来讲,如果它的外部环境比较稳定,企业的不确定性程度也较低,个人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就会比较容易,成本较低,那么管理者通常会使组织变得更加稳定或采用更加正式的组织结构。这种情况下的组织结构往往权力比较集中,层级结构明显,正规化程度较高。相反,如果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快,不确定性大,管理者在获取稀缺资源中遇到的困难较大,这时为了加快决策和沟通速度,更易于获取资源,管理者往往会采用有助于增强组织灵活性的组织结构。这种情况下的组织结构往往权力分散,组织更加扁平化,正规化程度较低。(3)战略

钱德勒等人的研究表明,战略是决定企业组织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旦管理者选择了一种战略,他们就必须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实施所选择的战略。不同的战略往往要求运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如一个企业确定了低成本战略,它会以降低各个职能部门的成本为目的,往往就会采用有着明确的分工、层级结构明显、正规化程度高的组织结构形式。而如果企业确立的是差异化战略,主要目的是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这时管理者往往倾向于采用更具弹性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因为在弹性结构中,管理者能够迅速地开发出新的产品,从而有利于实现差异化战略。(4)技术

技术是用来设计、生产和分销产品与服务的技能、知识、工具、机器、计算机和设备的结合体。通常,一个企业应用的技术越是复杂,对于管理者来说,要进行严格控制或者有效调整就越困难。因此,技术越复杂,就越需要一种弹性结构。这样,才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给予管理者充分的自由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相反,技术越常规,就越适合规范的结构,因为任务很简单,生产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步骤也是事先设定好的。(5)人力资源

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所使用的人力资源的特征。一般来讲,企业拥有的劳动力技术含量越高,员工在群体或者团队中协同完成工作的机会越多,就越需要采用一种弹性的分权制结构。具有高水平技能的员工,或者拥有强烈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员工,往往更渴望自由和自治,不喜欢受到严密的监控,以分权和向员工授权为特征的弹性结构能够很好地适应高技能员工的需要。同时,人力资源的特征也会通过技术等其他因素影响到组织结构的设计。(6)发展阶段

企业会有诞生、成长、成熟、变革、衰弱甚至死亡等各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它的规模、企业战略、内外部环境等都有很大差别。在企业初创阶段,只用简单的组织结构甚至不需什么组织结构就可以正常运转。但在企业发展到较高阶段后,它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层级结构来协调以实现部分交易的内部化,这时组织的层级就会由简单的二级层级跃升为三级或是更多。因而,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实时调整和改善现有的组织结构,以适应组织的发展。(7)规模

规模也是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的发展,它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活动会日益复杂,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也无法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而,企业的组织也要求越来越复杂,它要求规范化、分权化、复杂性、增加专职人员的数量。

每一个科技创业企业,甚至是每一个企业在以上各方面都会有所差别,在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没有一种组织结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组织结构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出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

3.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外部环境时都会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在没有对一个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之前,我们无法判断哪种组织结构是合适的,哪种组织结构是不合适的。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1)直线式组织结构

它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形式,只有二到三层的层级,权力集中于总经理一个人手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控制严格。这种组织结构出现得较早,是以产品为导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组织结构形式,它与外部环境没有多大的交换,生产相对比较封闭。

它的主要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反应快,效率高。

它的主要缺点是:结构单一,过分依赖总经理一个人的能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图3-2 直线式组织结构示意

这种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传统的中小型企业,对部分科技创业企业在其发展的早期,规模比较小、员工较少时也可以采用。(2)职能式组织结构

简称U型结构(Unity Form),又称直线—职能式结构。

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特点在于组织和第二机构按不同职能实行专业分工,如销售、财务、研发、生产等。它的整个管理系统划分为两大类机构和人员:一类是直线管理人员,对其下属直接发号施令;另一类是参谋人员,其职能是为其同级直线管理人员提供管理支持,起到一种业务上的指导、服务作用。直线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和对下属的指挥权,对自己部门工作负全部责任;但职能机构及人员则是直线管理人员的参谋,不能对直线部门发号施令。其组织结构形式如图3-3所示:图3-3 职能式组织结构示意

它的主要优点是:按职能划分,职责明确;专业分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权力集中,便于有效地控制;参谋的设立,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它的主要缺点是:横向协调差,适应性较低,领导的负担过重,因各部门专业分工不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

这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它比较适合于规模不大、产品品种不太复杂、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企业,但对科技创业企业适应性不大。(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事业部式又称“联邦分权化”,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企业总裁斯隆提出的,是一种高度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它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按地区、市场或商品设立事业部,各事业部有相对独立的责任和权利。企业重大战略方针的制定集中在总经理层,事业部在总经理的领导下,依据企业的战略方针和决策实行分权化的经营。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是分级管理、分级营销、自负盈亏的一种形式。即一个企业按照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各个事业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进行计划、生产、营销、核算,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权利。但各个事业部并不是子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图3-4是一家公司事业部式组织结构示意图。图3-4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示意

它的主要优点是:各事业部有自己的经营范围,在此范围内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可根据实际做出快速的反应;利于高层摆脱日常事务,专心思考企业的总体战略;事业部经理独立负责某一部门,经过锻炼综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事业部独立经营,业绩考核比较容易;容易适应企业的扩展和多元化的需求。

它的主要缺点是:每个部门都需要一套职能机构,会造成人员浪费,容易造成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各部门独立,易造成各部门忽视企业总体的利益;对各部门的监督控制困难。

事业部式是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可以考虑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世界上很多大企业都采用这种管理形式。(4)母子公司式组织结构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成为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时,往往会考虑母子公司制。母公司是投资公司,它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对所附属的子公司进行投资,以及对子公司的收购和剥离等资本运营活动。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其经营决策活动完全独立。母子公司式是一种高度独立的组织结构形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主要是凭借股权,在股东会和董事会决策中发挥作用。图3-5 母子公司式组织结构

它的主要优点是:母子公司在法律上独立,相对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它的主要缺点是:母子公司高度独立使得公司的协调更加困难。(5)矩阵式组织结构

上面介绍的职能式和事业部式组织结构都有自己的缺点。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将这两种组织结构混合而形成的。普通的员工向职能经理和事业部经理两个老板汇报,它是双重指挥而不再是单线指挥。图3-6是一种常见的矩阵式组织结构示意图。图3-6 矩阵式组织结构示意

它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组织结构。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的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项目系统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而是随着项目的进度,根据工作的需要,从各职能部门中抽人参加,这些人员完成工作后再回到原来部门。

矩阵式组织结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灵活性和很强的适应性。管理者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集中各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短期内迅速完成重要的任务;由于在项目小组中集中了各种人才,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能促进新的观点和设想的产生;此外,由于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还可以增进各部门的沟通和了解。

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它所具有的这些优点为很多优秀的科技类企业所采用,具体可参见本章后面的案例“华为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

但矩阵式组织结构也有它的缺点,其中许多来自矩阵式对统一指挥原则的违背。由于员工经常受到双重领导,并且领导也不是确定的,这就容易让员工懈怠,也会使他们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4.企业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企业虽然没有固定的组织,但研究表明它也会有一定的规律[4]。

当一个企业刚刚创立或是企业的规模还比较小的时候,直线式组织结构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集权制结构,企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决策的责任都集中在企业总经理身上,这种企业的总经理往往也是企业的出资人。由于他是企业的出资人,掌握着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技术及市场渠道等,因此他控制着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直线式组织结构就难以适应了。这时企业的总经理会发现由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自己已经无力控制和监督企业发展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业务和行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对大企业或是快速发展的企业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及时设计组织结构,从直线式组织结构发展成为职能式组织结构。

职能式组织结构是较为刚性的集权制结构,通常适用于从直线式演化而来的中小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范围有限,而且有明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需要有一些职能经理来为迅速发展中的企业提供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企业的总经理和董事长能够与各部门的经营保持直接的联系,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控制。这时企业组织是围绕不同的职能和任务构成的,各部门经理有一定的决策权力,并协助总经理进行中长期的决策。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呈现出多元化,并开始打破单一的市场划分进入多个市场,并且地理区域和客户群体需求也开始多元化。例如企业以前只专注于国内市场,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国际业务。这时,企业的职能式组织结构特有的较为单一的产品、服务以及明确的细分市场定位开始与企业的发展变化不相适应。以缺少灵活性的职能为特征的职能式组织结构已经阻碍了企业多元化和面向更加广阔的市场的发展进程。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由于职能式结构的刚性和集权性给一些需要进行跨部门活动的部门发展制造了障碍,垂直部门层级限制了部门之间的合作。因此,为了适应企业发展新的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企业发展到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阶段,建立相应分权化的组织结构,即事业部式组织结构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它是由几个单一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事业部组成的组织结构,例如一个电脑制造商可以有大型机事业部、台式机事业部、笔记本电脑事业部等。此外,还可以按控制地域来划分,如东北事业部、华北事业部、华东事业部、华南事业部、西南事业部、西北事业部等。一个企业也可以将事业部按地区和产品来划分。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母子公司式组织结构将是一个比较好选择。其中母公司是投资企业,其主要职能是向下属子公司进行投资,以及进行对子公司的收购和剥离等资本运营活动。其子公司可以是完全控股子公司,也可以是相对控股子企业。子企业的经营决策非常独立,因此,母子公司式组织结构是一个分权度非常高的组织结构形式。

企业组织发展到今天,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组织的扁平化、虚拟化、网络化、柔性化、学习化等成为组织管理学家讨论的热点,并成为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经济和社会变化迅速,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非常复杂,各企业内部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企业必须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超前或是一成不变,以及不顾企业的实际盲目照搬的组织结构都会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

5.科技创业企业组织设计简述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个行业有着固定的最优组织结构,也没有哪种组织结构为某一特定行业所专有。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是由它所处的环境、采用的战略、技术状况、人力资源特征,以及企业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现有的规模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的。各个科技创业企业无论是所处的环境、采用的战略、技术状况、人力资源特征还是现在的发展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别,因而也就不会有一种组织结构对所有的科技创业企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组织设计是由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管理跨度、集权与[5]分权、正规化等六个维度组成的。各种组织结构的设计和改进都是在这六个方面进行调整,下面我们从这六个方面入手简要地分析一下科技创业企业在组织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1)工作专门化

它是指组织中任务被划分为各项专门工作的程度,工作专门化的实质不是将整项任务交给某个人来承担,而是将之细分为若干个步骤,每个步骤由专人来完成。细致的专门化分工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分工过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导致员工技能的单一,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企业来说也会阻碍其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科技创业企业,由于科技发展迅速,员工要有系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使员工工作多样化,以培养其多方面的技能,从而为实现企业持久的创造力创造条件。(2)部门化

它是指各个职位组合在一起的依据和方式。企业可以按照其职能、地区、产品、过程、顾客等维度进行划分。每一个企业都有划分和组合工作的独特方式,各种划分方法也没有好坏之分,要视企业本身情况而定。在部门化方面最近“跨职能团队”(cross-function teams)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方式,这样一种团队由于其成员能力的互补性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